第一篇:莱州市农机局发展秸秆经济的做法和经验
莱州市农机局发展秸秆经济的做法和经验
省农机修配管理站
近两年来,莱州市农机局紧紧围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的需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作用,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把农机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科技创新上,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依靠科技,突出创新,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设备,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和加工,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在省农机办大力倡导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活动中,烟台莱州市农机局针对多年来该市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不高、大多依靠人工收获和秸秆被废弃的资源浪费现象,一方面焚烧秸秆污染环境,另一方面,一大批养殖大户依靠从外地购进饲草加大了成本。对此他们积极探索新型收获加工机械,从推进玉米机收入手,以利用鲜、干玉米秸秆加工饲料为科技创新的突破口,选准了实施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项目作为创新目标,全面推进项目示范工程。2002年,省政府将这项农机创新示范工程作为全省22个财政重点资金扶持项目之一,进行了公开招标,莱州市农机局以较大优势一举中标,使该市成为全省推进该项目的唯一县市。省农机办总结上报了莱州的经验做法,省政府、省人大有关领导分别做了批示,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在全省加以推广。
莱州市农机局承担了该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项目后,积极进行准备,首先制定了可行的实施方案,配备了较强的技术力量;其次认真考察和研究确定了机具和设备的配置。从试点到组织实施,先后召开了三次玉米青贮暨机收现场会,进行现场演示推广,充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组织广大机手及部分企业实施玉米机械收获、青贮饲料加工、颗粒饲料加工三大机械化作业,进一步把生产加工项目做大做强。另外,特别是通过扶持与韩国合资的夏邱明芳饲料有限公司这一龙头企业来拉动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农民增收。在对企业的帮扶过程中,他们组织专门工作班子,靠在企业上帮助解决一系列生产过程中的难题,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一是引进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减低生产成本。该企业目前与韩商签字了3万吨出口饲料合同,需要玉米秸秆原料4万吨。为了了解决加工原料的供应,效益低、成本高和影响了企业发展的问题,他们引进了大型多功能粉碎机械设备,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不仅解决了加工环节的难题,还提高了加工质量。二是组成加工网络。为确保按时供货,他们组织基层农机站发动农机大户在沿海土山、三山岛等五处镇街建起了10处加工点,收购玉米秸秆粉碎,运转各个环节相配套,形成了庞大加工网络。同时为解决农机户购机投入比较大的难题,他们通过农机公司先赊机后收款的办法调动了基层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理顺了企业与农户和关系。企业与基层农机站、农机站与农机户层层签订加工合同,既保证了加工的质量,又保证了供货的数量。
通过实施青贮饲料喂养和颗粒饲料营销,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已在全市建立了8个青贮作业区,25个青贮作业点,2个青贮出口基地。完成玉米机收20000亩,青贮12000吨,出口青贮饲料5000吨、颗粒饲料l0000吨,出口创汇达l06万美元。
今年以来,围绕创新项目转化实施,莱州市农机局积极出台优惠政策,拉动新机具推广应用;配合企业研制新机具,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扩大饲料出口渠道,做了大量细致工作,使这一农机创新示范工程,不仅推广了一项新的农机技术,为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的有效途径,同时扶持了农机加工企业,形成了从机械生产玉米收获、饲料加工的经济产业链,拉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实施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特别是利用玉米秸秆加工颗粒饲料,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增加了农民收入。使用玉米秸秆收割机收获玉米,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可降低生产成本,使玉米收获由原来的人工收获成本由原来的30元/亩,降低到10元/亩;废弃的玉米秸秆充分利用每亩可增收20元,这样每亩可为农民累计增收节支40元。
2、促进了企业增效。发挥项目的优势,市农机局积极参与市政府及配合有关部门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发展玉米秸秆饲料加工龙头企业,依靠机械和技术优势,引进资金建起了三处饲料有限公司,与外商建立了颗粒饲料、青贮饲料加工出口业务关系,打开了出口渠道。颗粒饲料出口80美元/吨,青贮饲料55美元/吨。今年预计该企业出口颗粒饲料5.6万吨,出口创收达448万美元。
3、拉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实施玉米秸秆青贮,不仅解决了养殖大户饲草不足的问题,推广了先进饲养技术,而又提高了奶牛、肉牛的产奶、产肉率,使奶牛增产l 0%以上,每头奶牛扣除成本增加纯收入600元,加快了全市养殖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带动了牧草种植结构的调整,通过积极引进新型牧草及牧草种植、收获、加工机械,并在土山、三山岛等沿海街进行500亩牧草试验种植,收到良好成效。从目前考察和种植情况来看,种植一亩年产值150O元,且易管理、成本低、发展潜力大、市场利用率高,不但可以解决本市沿海20万亩海浸地利用问题,而又拉动了林业经济中的林草间作结构调整的推进,青贮饲料、颗粒饲料加工出口也为牧草种植找到了销路。
4、实现了兴机富民。一是加快了玉米收获机械研制、推广。有机户利用玉米收获机开展收作业,作业效率每小时l0亩,平均每天工作8小时,日作业量达80亩,每亩按lO元计算,每天收入可达80O元,机收作业4天即可收回机械成本。同时扶持了农机生产企业发展,今年该市将推广1000余台玉米收获机,由金田公司加工生产,直接创收30O万元;二是利用玉米青贮加工饲料加工每吨可获利30元,平均每天加工6小时,每小时加工6
吨,日产青贮饲料36吨,玉米青贮有效作业期为20天,一季下来加工机户收入即可达2.2万元;三是利用粉碎机为加工企业提供颗粒饲料生产原料,秸秆粉碎加工每吨可获利30元。一台大型铡草机或拖拉机配套铡草机平均每天加工4吨,收入就达l 20元,经济效益相当客观。目前市农机局已在部分基层农机站、农户中进行加工生产试点,并将在全市组织发动,新上50台大型粉碎机,利用400台拖拉机专门收购干玉米秸秆,粉碎成糠后供颗粒饲料加工企业,既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又解决了“有机户作业难,无机户用机难”的问题,拉长了农机加工产业链条。
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不仅使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减少了秸秆浪费和焚烧污染环境,而且有利于推动了该市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同时,拉动了全市畜牧业和创汇农业的发展。该项目建成后,可使20万亩玉米秸秆得到充分利用,为农民直接增加经济效益800万元,颗粒饲料加工企业及养殖户增加经济效益757万元,出口创收达558万美元,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枋效益和生态效益巳被广大农民所接受。
成绩和经验面前,莱州市农机部门并没有松劲儿,目前,他们正借助农机创新示范工程已取得的经验为动力,继续围绕秸秆的利用问题,特别是秸秆颗粒饲料加工问题作大文章。同时,他们正在联系引进台湾有机肥加工项目,既可充分利用小麦、玉米秸秆,还可利用鸡场、养猪场的粪便做原料,加工有机肥出口创汇。
主要完成人:李易张玉美王世杰
第二篇: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做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也是贯彻落实区委、政府工作安排部署,扎实推进我区节能降耗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工作情况及主要做法
1、节能降耗方面: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自治区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要求,按照自治区政
府和市政府节能工作要求和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节能目标任务,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工业产品单耗控制在自治区定额标准以内。采取了强有力的调控措施和保障措施。
2、工业经济转型方面:为了进一步对接自治区给予我市资源枯竭城市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自治区支持我市加快推进全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8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9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石嘴山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宁政发〔〕134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经济转型示范区工作方案。该方案以打造宁夏陆港经济区为目标,紧紧围绕经济转型这一主线,抢抓国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国家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石嘴山工业园区被自治区确定为“四大工业园区”的历史机遇,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强化投资拉动,积极探索经济转型与低碳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工业经济的新突破推动经济社会的快发展,努力在产业转型上再上新台阶。
3、循环经济方面:抓住石嘴山工业园区被列入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机遇,加快石嘴山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通过规划、改造和建设,使园区内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形成各种循环利用链条,以宁夏博宇60万吨矿渣微粉新型建材、荣华缘25000kva硅铁矿热炉余热回收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试点项目为带动,鼓励生产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资源,形成循环发展规模优势,获得最大的可持续发展效益。
二、对策及措施
(一)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必须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严把项目审核管理关、项目审批程序关、“两高”产品出口关。采取铁的手腕淘汰落后产能。
(二)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重点行业烟气脱硫、节能环保能力建设等,着力抓好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重点领域节能。
(三)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产品,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继续做好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工作,加大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力度,推广节能灯。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攻关。扩大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实施范围。全面实行政府优先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认真落实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四)切实加强用能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电力、建材、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5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监管。坚决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用电,对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的单位,收取惩罚性电价。
(五)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法规标准,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行即将出台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推进高效节能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先进发电设备等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完善主要用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严肃查处违规乱上项目、对高耗能企业实行电价优惠、严重浪费能源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
(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继续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新闻媒体要定期公布各地方节能减排进展和能耗情况,报道先进经验,曝光反面典型,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总之,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政府主要领导、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对本地区、本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强化行政问责,对节能目标完成好的要给予奖励,未完成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责任,根据情节给予相应处分。同时还要严防弄虚作假,对任何地方和企业,一经发现数据造假、做表面文章,都要坚决严肃处理,确保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第三篇:秸秆禁烧经验做法
**镇秸秆禁烧工作经验与问题总结
我镇种植小麦4.86万亩,农村清(青)壮劳动力多外出务工,面对严峻的秸秆禁烧形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干部和县法院驻村帮扶工作成员,广泛发动,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顺利实现了“零火点”的目标,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主要做法有: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禁烧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秸秆禁烧工作会议精神,我镇及时召开了秸秆禁烧誓师大会,进行周密安排部署,同时成立了禁烧领导小组、办公室、督查组、验收组等,制定了禁烧方案,严明了工作纪律。要求各村采取行动,制定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迅速召开动员会进行部署、发动,明确具体责任人。
二、强化干部作风建设
我镇结合县委、县政府“严守六条戒律,改进干部作风建设”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干部学习,强化干部作风建设,使该项活动成为干部促进工作落实的有力抓手,实现镇村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务实新形象的目标,使全体干部能够沉下身、静下心,切实提升党员干部能力水平和服务群众意识,为打赢秸秆禁烧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建立网格化管理责任制
为保障秸秆禁烧工作目标落到实处,我镇建立了“镇为禁烧工作责任主体、村负责落实、组管片、户联防”的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包保责任落实到位、纪律严明,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田、田不留茬。秸秆禁烧期间,县法院帮扶小组成员和镇、村、组责任人深入一线,实行24小时巡查和值班制度,加强协调配合,严防死守。通过建立网格责任制,提高了全体干部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四、禁烧措施得当
(1)发挥“黄马褂”主力军作用
镇政府统一购置了黄马褂,印上“秸秆禁烧”四个大字,分发给镇村全体干部、县法院驻村帮扶队和村民小组组长。要求全体人员统一着装,全程参与,全天候都要有人站在田间地头值守。他们分工合作,形成防范网络,随时随地帮扶需要帮助的群众。收割时,人人穿上黄马褂,严格监督机械收割,发现有违规现象及时制止。“黄马褂”起到了很好的宣传警示、抢收帮扶、消除隐患和拉近群众关系的作用,也体现出上下一心、统一步伐、纪律严明的作风形象。
(2)宣传注重力度、深度、广度
1、宣传力度上,各村配置宣传车,每家每户门口都要贴上禁烧明白纸,村委会组织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进行秸秆禁烧工作动员,村干部带头入户走访,与群众面对面 宣传解释政策,重点向残疾人、老年人、智障人家庭和低保五保家庭宣传。
2、宣传深度上,不留死角,采取强力措施,保证宣传深入人心。在集市、村头主要路口处,悬挂条幅,设置显要禁烧标志。宣传队员人人身穿黄马褂,挨家挨户耐心做工作,宣传车辆每天全体出动,逐村逐路段进行不间断宣传,尤其是在午餐、晚餐时段充分宣传,强化了宣传效果。
3、宣传广度方面,我镇组织大量人员开展集市、街道、超市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宣传,发放宣传单。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做好宣传工作。组织中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与学生家长签订秸秆禁烧承诺书,组织中小学生在各村开展集体游行巡逻式宣传,以此为抓手,以少带多,以点带面,把宣传扩散开来。
(3)农机配套到位,使用得当,灭茬还田
收割前,我镇对现有机械进行了详细摸排,了解机械缺口情况。鼓励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购买收割机、灭茬机和旋耕机。并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就以上三种机械又进行了专项补贴,在这些政策的刺激下,我镇今年购置收割灭茬机械90余辆,全镇共有机械210余量,充分满足了需要。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多次灭茬实验,主要方式有限茬+灭茬、限茬+旋耕、限茬+灭茬+旋耕,其中最后一种效果最好,但不经济;前两者如果限茬较好,天气干燥,效果也很 不错,后期天气变潮时,我镇多采用限茬+旋耕的方式,起到了很好的秸秆还田的效果。我镇积极鼓励村民抗旱抢种,鼓励种植玉米。
(4)以抢种促禁烧
我镇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居民代表带头多播种产量高、收益好的玉米、花生等夏种作物,立足于“早”,着眼于“快”。同时邀请农技人员向群众介绍了相关种植经验、秸秆粉碎还田的好处和焚烧秸秆的危害,同时就如何实现高产给予了科学指导。部分农户积极响应,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抗旱保苗,实现我镇抢种、防火两促进。
五、加大督查巡查力度
驻村干部联合村小组组长轮流值守,尤其是午餐和晚餐时间,确保24小时不间断值班巡逻。镇党委书记李永军、镇长尚东彦亲自带队,联合镇两大督查组,采取定点巡查和流动巡查的方式,对各村不断进行巡查,重点督查驻村干部的在岗在位情况、夏收总体进度、灭茬进度和土地旋耕效果。镇纪委及时跟进,严厉打击顶风违纪,确保禁烧工作任务顺利落实。
截止目前,我镇禁烧工作深入扎实推进,彻底消除了焚烧隐患,实现了“零火点”的目标。但是,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我镇也面临一些实际困难,主要是:
1.经费保障不足。有些村在操作过程中,没能按照经济 适用的要求进行灭茬,灭茬不够彻底,依然存在焚烧隐患。也导致了灭茬成本高于镇补贴资金,缺口资金不能及时跟上,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灭茬的积极性。
2.群众思想没能根本性转变,没认识到秸秆还田好处。灭茬还田,既能保护农田,又能节约化肥费用。有些群众,以灭茬后土地不适合种庄稼为由,阻挠机械灭茬作业,影响了灭茬进度。建议在此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群众的科普教育力度,切实转变群众传统观念。
3.秸秆乱堆乱放,道路、沟边、路边河边仍有集中堆放点。有些小块地,是农民自行手工收割,为了方便,就随意堆放田间地头,这种行为已引起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进行集中清理,彻底消除隐患。
4.机手操作不够规范,需要统一培训。灭茬还田是我县的一大创举,是实现“零火点”的重要举措。但是,农机手刚开始操作时还有些生疏,机械调试不到位,灭茬效果不够好。建议由县农委统一制定灭茬操作规范,由农技人员对机手进行统一培训,为明年禁烧工作打下基础。
5.个别村干部责任心不强,监督不到位。有些村干部思想上没能紧张起来,对监管存在疏忽、麻痹大意,导致机械收割留茬高度过高,影响了灭茬效果,造成了负面影响,在群众中影响很大。建议加大对干部的业务技能和责任心的教育,从思想上加以杜绝,并监督到位,及时批评纠正。
第四篇:无锡市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做法
无锡市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做法
及其对广州的启示
近年来无锡市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无锡经济已形成了开放型经济、国有经济、民营经济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2008年上半年无锡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293.0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0.2%,已远超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一、无锡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经验做法
(一)完善管理环境,理顺民营经济工作体系。无锡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在市乡镇企业局增挂“中小企业局”牌子,市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局)合署办公。无锡还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市级服务中心,主要承担创业投资、融资培训、对外拓展等服务,同时建立了以市服务中心为龙头,上联国家、省级服务中心,下联各市(县)区服务中心,中联社会各种中介机构,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服务格局。
(二)营造社会环境,夯实民营经济发展基础。一是实行领导挂钩,解决民企发展困难。无锡2004年开始实施重点民营企业领导挂钩制度,市四套班子的领导、市级相关部门与50家重点民营企业建立了挂钩联系,实现政府和企业互动,营造了全社会支持民企的良好氛围。二是创新表彰方式,激励争先创优。无锡在每年召开的民营经济大会上隆重表彰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效益型 1
和成长型五类“十佳”乡镇企业、民营企业,2005年又增加了十佳商贸型企业,改变过去发奖金、颁证书的做法,给先进予以政策优惠,激发了他们竞相发展的热情。
(三)构筑融资环境,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平台。
一是推行银企合作,突破“瓶颈”制约。针对民营企业“贷款难”的瓶颈制约,组织向银行推荐“三有一缺”(有产品、有市场、有生产能力、缺资金)企业,举办银企授信签约大会,加强政府扶持民营企业的“输血”功能。在2008年全市银企(保)授信大会上,16家金融机构与全市1535家企业签订了总额达1509.45亿元的贷款协议,与114家(次)担保公司签订163.5亿元的意向协议,民营企业占获授信企业数的近八成,共获授信862.6亿元。
二是做大做强担保机构,铺平企业融资大道。针对民营企业“担保难”的现状,无锡将担保公司建设列入民营经济考核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发展担保公司,出台了《关于推进无锡市信用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市参评担保公司由当初9家增至目前41家,获A级以上的达22家。在政府大大力支持下,无锡民营企业担保余额、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和贷款担保金额连续六年名列全省第一。目前,无锡市担保机构平均担保放大倍数在5倍左右,已形成超过180亿元的融资担保规模。
(四)营造优良创业环境,做大做强民营经济。
一是大力发展规模经济。2007年,无锡全面推进“小巨人”工程,以更大力度扶持100家技术先进、行业优势明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小巨人”民营企业,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作为培育百亿集团的后备军。
二是大力推进资本经营。无锡积极指导和帮助民营企业
实施股票上市,民营企业境内境外上市融资取得突破性进展。至2008年4月,无锡已有境内外上市民营企业42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21家,境外上市21家,上市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321亿元,在国内地级市中保持领先地位。
三是大力推动产业集聚。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原则,结合各地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和行业特色,规划和指导推进民营企业向工业集中区集聚。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明显,分工协作紧密,集约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大力实施“金摇篮”工程。就是在现有工业集中区内,辟出一块专门的地方,企业到那里租用厂房,政府出补贴,为企业在创办过程中提供咨询和服务,并在厂房租金、规费收取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和贴补,以此形成场所、设备、资金、服务等全方位的创业扶持和辅导体系。
二、无锡民营经济发展成效
(一)民营经济呈加速增长。
2005-2007三年间,无锡民营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三年时间实现民营经济翻一番。2004年底,无锡民营经济占GDP总量36.2%。2005年,无锡提出“创全省乃至全国民营经济最佳成长区,要靠民营经济三年再造一个无锡”,无锡市民营经济发展进入一个裂变式增长的时期。截止2007年底,无锡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已超过2004年全市GDP总量,占GDP的比重上升为58.5%,顺利达到再造一个“新无锡”的目标。
(二)民营经济“小巨人”渐多。
至2007年末,无锡市注册资金超1000万元的私营企业增至3227户,比2004年多1811户,其中超亿元的企业有180户,是2004年的将近2倍。
(三)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形成了惠山区冶金新材料、锡山区电动车、宜兴电线电缆、滨湖创意设计、新区电子信息等一批省、市重点特色产业集群。
(四)自主创新水平全面提升,品牌创建工作进一步推进。2007年全市共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2个,其中民营企业10个。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5个,其中民营企业9个。
三、对广州发展民营经济的启示
(一)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提高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
当前广州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必须加快民营企业规模扩张和增长方式转变,改变单个企业经营规模偏小的现状;必须在技术、资金及管理门槛较低的领域加快产业能级提升,改变目前传统产业为主,实力偏弱且多数为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企业的现状。
(二)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和信贷担保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一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优势,通过相应的政策引导和鼓励,促进其转变经营观念与方式,加大对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支持的份额和力度。
二要鼓励确有实力的民营资本通过收购农村信用社等方式组建一批私营中小型金融机构,尽快构建“大、中、小银行共同发展,国有、外资、私营银行互为补充”的多层次金融体系。
三要逐步开放风险担保领域,改进现有商业银行贷款担保办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改变单纯依靠政府出资设立
担保机构的做法。
四要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凡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鼓励直接上市融资,使其规范运作,拓宽融资渠道。
(三)以开拓“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为着眼点,积极推进民营经济扩大对外合作。
民营经济是对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合资合作的重要对象。因此,必须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市场资源优化要素配置、开拓发展空间、赢得竞争优势。
(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目前,广州工业发展一方面遇到了新增用地难,另一方面存量用地投入产出率低,盘活存量办法不多。我们可学习借鉴深圳、佛山等地的做法,千方百计提高全市土地利用率,积极想办法为民营企业历史遗留用地找出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快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无锡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后,无锡的经济总量始终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十位。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58亿元,同比增长15.3%;财政总收入706.9亿元,同口径增长37.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00.6亿元,同口径增长3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进出口总额增长27.6%,其中出口增长30.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8%和11%;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411亿元和324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30亿元。2008上半年,无锡地区生产总值2147.82亿元,同比增长13.6%。
第五篇:青岛市发展总部经济的经验做法
青岛市发展总部经济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青岛市把招商引资和拓展高端服务业聚焦于总部经济,大力引进和培育知名总部企业,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建设特色总部集聚区。该市2009年1月出台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2年建立比较完善的总部经济发展环境、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总部企业数量明显增加,总部经济规模效应显著提高;每年引进2-3家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或派出机构,6-8家国内大企业地区性总部或分支机构落户,力争驻青国内外知名企业地区性总部达200家以上;争取一批企业进入全国500强,一批企业进入全国民营500强,一批企业进入全国服务业500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科技研发为主的总部经济体系,打造总部基地城市品牌。2010年青岛市总部经济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3%以上,对地方税收贡献度在26%以上。据《2010-2011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青岛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中排名第10,其中政府服务居第2名。在2010年“中国500强企业十大总部所在城市”排名中,青岛位居全国第8位。青岛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主要做法:
一、出台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布局发展产业特色鲜明的总部集聚区和总部经济产业园区,以市南、市北、崂山、黄岛和高新区五区为先导,依托区位优势和服务功能,主要发展综合性总部;以四方、李沧和城阳三区为支撑,根据产业特点和服务业集聚区功能要求,重点发展职能型总部;以即墨、平度、莱西、胶州、胶南五市承接总部生产加工基地为重点,突出发展特色产业总部集聚地的全市总部经济发展格局。综合性总部集聚区,严把新建商务楼宇规划审批关,统筹总部企业对商务楼宇功能和设施要求,完善现有商务楼宇功能配套和管理服务,改造完善楼宇智能、商务、动静态交通等设施,增强总部集聚区对各类总部企业的吸引力和服务支撑力。职能型总部集聚区,鼓励置换出的工业厂房、场地优先引进发展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并在规划、土地、资金、配套设施等方面重点扶持。对采取融资方式和由财政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建设的工业园区,给予贴息扶持和配套建设资金补助。特色产业总部集聚区,根据各区域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定位和发展需求,加快商务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引进具有总部职能企业入驻发展。依托各级经济园区产业特点和比较优势,主动与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大企业集团对接,吸引知名总部和知名品牌的区域生产配套基地落户园区。目前市南、市北、崂山和开发区等区域入驻了全市70%以上的大型总部企业,总部企业加快聚集并带动服务业发展成为城区经济的主体形态,总部经济聚集发展效应逐步显现。
二、制定扶持鼓励政策
新引进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符合条件的中央直属企业、全国500强和民营50强企业在青设立地区总部,新增上缴税收形成的地方收入部分,三年内给予100%补贴,后三年给予50%补贴。对于营业期限、纳税规模、员工数量达到一定条件的地区总部,自建自用办公、营业用房的,按所购土地实际支付地价款的50%给予一次性补贴;对于购置办公、营业用房的,按每平方米1000元给予一次性补贴;租赁办公、营业用房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且租赁期3年以上的,按每平方米500元给予一次性补贴。设立研发中心扶持政策。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到青设立独立核算研发机构,经认定后按税法规定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对其新增上缴税收实现的地方收入部分,三年内给予100%补贴,后三年给予50%补贴。研发中心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业务取得的收入,经批准后免征营业税,其研发费用可按税法有关规定在税前扣除。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引进优秀人才,对引进且聘用的优秀人才年薪在10万元以上的,市财政按其上一所缴工薪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80%给予为期三年的奖励。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地区性总部及研发中心引进高级管理和研发人员,且所在企业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个人年缴纳所得税额的地方留成部分按100%给予为期三年的补贴,用于购房、购车补助。拓宽总部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总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并协调解决其在境内外上市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总部企业争取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引导总部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合资合作、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在每年新供用地中,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方式提供一定比例的用地,以满足经认定的总部
企业用地需求。
三、实施总部经济定向招商
立足总部经济发展基础和优势条件,明确招商市场、渠道,整合优势资源,实施针对性招商。2010年1月出台《关于加强总部定向招商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力争到2012年总部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25%以上,对全市税收的直接贡献达到30%以上。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在青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逐步形成跨国公司在中国北方地区的金融总部、研发总部、采购总部、营销总部、贸易总部和制造总部或区域生产基地。引进中央直属企业、国内500强以及在行业中居于龙头带动地位的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在青设立华北地区及山东区域总部或具有总部功能的机构、区域生产基地。重点引进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总部企业以及物流、销售、采购、交易、研发等总部型机构,引进山东地区优势民营企业总部。建立总部定向招商考核及表彰奖励办法,实施总部定向招商责任分工,明确市直各部门及各区市引进总部项目绩效考核指标。2009年以来,引进了瑞穗银行青岛有限公司、森达美(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10家;大唐山东电力有限公司、中金国际青岛分公司等国内知名大企业地区总部或功能性总部25家。
四、建立总部经济协调促进机制
建立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任召集人,市直有关部门主要
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总部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制定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有关政策,协调处理总部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督促总体工作开展。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具体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建立总部经济统计测算和预测分析制度,会同统计、财税等相关部门,将全市总部企业增加值和实现税收等指标纳入统计范围,定期统计测算总部企业的经营水平、税收增长情况,预测分析引进和培育总部企业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实行总部动态信息网上直报制度,完善总部信息交流平台,为市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依据。引进总部项目目标考核体系,引进总部纳税奖励激励机制,主城区增加引进总部企业考核权重,各市增加引进企业总部设立生产基地考核权重。
五、营造总部经济发展环境
健全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定期向总部企业发布本市发展规划、重大发展政策、重大项目投资信息和改革措施,鼓励总部企业参与政府重要决策咨询论证和重大工程规划建设。依托优势产业和城市品牌影响力,构建国内集产品制造、设计、研究、展览为一体的信息发布中心,吸引相关行业展会和研究机构集聚,打造特色产业总部聚集城市。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着力发展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构建金融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中介服务,以及由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组成的专业配套服务体系。支持培育总部企业标志性产品形成著名
区域品牌,建设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孵化培育中心和集聚辐射中心,提升总部企业及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形象和实力,增强对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集团的吸引力。加强商务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网络平台、水电热供应及环境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完善写字楼、停车场、高档宾馆、会议展览等商务设施智能化条件,规范和引导其按照国际化标准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总部楼宇经济项目建设,促进楼宇经济升级为总部经济。规划发展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新城市综合体建设相结合的城市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