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工作复习题

时间:2019-05-14 01:1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复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少年社会工作复习题》。

第一篇:青少年社会工作复习题

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青少年观?

家庭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社会学上的青少年

微观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什么。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青春发育期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目标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特点和类型是什么? 青少年上网的利与弊。

适应不良的青少年的矫治方式有哪些? 青少年的性格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个案工作

适应不良的青少年的矫治方式有哪些? 青少年的性格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特点和类型是什么? 青少年个案工作的几种主要模式是什么?

谈谈我国对于特殊青少年的救助体系的建设。论述初级社会群体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现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青春发育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青少年发展的问题有哪些?

宏观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什么?

社会工作学科中的青少年

青少年社会工作

默顿的越轨理论

青少年福利

青少年成长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青少年人际交往辅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青少年个案工作的实施策略有哪些? 青少年的发展任务主要有哪些?

谈谈角色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性

试析青少年自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第二篇:个案社会工作复习题

个案社会工作

名词解释

1.个案社会工作---由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运用有关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个人或家庭提供心理调整和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2.哲学---社会工作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目标确立的理论指导。

3.知识---是社会工作专业技术的理论模式,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操作方法。

4.转介---对本机构不能提供服务的个案,经过一连串的专业服务机构,转送到其他服务机构,使案主能够获得适宜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一种工作过程。

5.结案---社会工作者为终止和案主的专业关系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

6.接纳---指在双方交流与沟通时,社会工作者持有不作任何判断的态度,即不对案主本人和案主的行为以个人的加之标准作评价和判断。

7.同感---指社会工作者理解他人对环境的感受,从案主的内心深入体验不安甚至绝望的心情。

8.情感转移---指案主将早年情绪生活经验里对某一个特定的个人的特殊感受或反应,投射到社会工作者身上,把他当做案主早年情绪生活经验中的某一个特定个人一样看待。

9.个案工作的访视---在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解案主的有关情况,社会工作者到案主的家庭、学校、单位或所在社区拜访有关人员,这种专业的访问称作案工作的访视。

10.实际干预---指工作者采取各种强烈的措施直接干涉案主生活的行动。

11.危机调适---对危机状态下的个人、家庭或团队提供一种短期治疗或调适的过程。

12.泛暴疗法---让案主想象地或真实地大量面对引起他恐惧或焦虑的刺激,直至他最后习惯于这些刺激为止。

13.自我概念---人在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14.拒绝放弃----指即使在案主主动希望工作者放弃努力时,仍然不放弃,仍然对案主改变自己的能力抱有信心。

15.ABC性格理论---人的情绪困扰(C)是由个人的信念系统(B)而非由某些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A)所产生的。

16.连结---个案管理者扮演案主与所需要资源间的中间人角色,目的是为案主寻找合适的资源。

简答

1.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①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主体;②个案社会工作的对象;③个案社会工作的手段的方法;④个案社会工作的目标。

2.查默斯创造的“程序指引”救济理论对个案社会工作的贡献:①强调个别化的方法;②强调激励和自助的济贫原则;③强调对案主“自然资源”即家庭成员、亲戚及朋友网络、邻里地区的使用;④强调对工作者的挑选和培训。

3.社会工作哲学的深厚的思想基础:①新教理论;②人道主义;③实证主义;④乌托邦思想;⑤社会福利观。

4.中国个案社会工作的传统方法及特点:

5.方法:①习惯于压抑自身的需要,对自身的问题主观上没有迫切需要改善的愿望;②即使认识到自己的需要也不轻易向他人求助;③当危机彻底暴露,将满足需要的途径指向家庭。

6.特点:①强调家庭系统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②体现了专业个案社会工作的某种性质;③政府以行政性手段和组织推行个案社会工作;④个案社会工作的目标大多着重于问题的解决。

7.初次到社会服务机构的案主的特征:①求助性;②情绪低落;③复杂性;④迷茫性。

8.一般常见的资料收集方法:①会谈;②填写调查表;③观察;④文献收集;⑤环境调查。

9.目标制定的原则:①与案主共同协商原则;②目标一致原则;③目标可行原则。

10.主要的记录形式:①叙述记录;②问题取向记录;③摘要记录;④评估记录。

11.危机调适的基本目标是避免为难的发生具体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减轻案主生理和心理的不适感;②帮助案主恢复到危机前的状态;③协助案主自己了解自己危机的原因;④协助家庭及社区支持案主。

12.工作者在危机调适模式时的工作步骤分为:①了解主要问题;②迅速作出危险性判断;③稳定案主情绪;④获得案主信任;⑤协助案主解决当前问题。

13.行为治疗学派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基础,对开展行为治疗工作具有指导意义:①强调可观察的行为;②行为可分为操作性行为与反应性行为;③行为持续存在的条件是,有引发行为的前因与维持行为存在的效果反应,二者缺一不可;④重视与问题有关的当前行为,直接以案主的偏差行为或症状为治疗的对象。

14.在行为治疗模式中常用的综合性技术有:①自我管理与引导;②示范法;③果敢训练;④松弛训练法;⑤多模式治疗法。

15.治疗的目标:①提供一种治疗的气氛协助案主重新认识自己;②引导案主自我努力,以具备自我实现所必须的一些特质;③治疗的目标不是解决案主面临的问题,而是协助案主成长,提高案主克服当前及将来所要面对问题的能力。

16.工作者对案主无条件的积极关怀需要注意的:①关怀不能附加任何条件;②关怀是不带占有性的关怀;③关怀并不意味着赞同案主的所有行为。

17.最常见的不良家庭结构主要表现在:①纠缠疏离;②联合对抗;③三角缠;④倒三角形。

18.家庭中父亲和母亲指责子女,另一方却立刻站在子女一方一味护短,形成的局面是联合对抗。

19.结构家庭治疗法认为家庭成员出现病态症状与家庭病态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20.工作者在进入家庭式通常可采取的技巧:①入乡随俗;②注重调查交往过程;③模仿。

21.萨提亚认为有害的家庭规则:①非人性化;②绝对化;③矛盾;④过时的。

22.人对事物的反应过程为:时间、图像、解释、感受、对感受的感受、行为。

论述

1.个案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特性:①目的的明确性;②兼容性;③暂时性;④不平等性;⑤非互助性;⑥设计机构;⑦以案主利益为中心。

2.个案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基本要素:a、目的:①规范性;②操作性;③个人性又称独立性。b、关心他人:①社会工作者应该全身心地替案主着想,对案主的关心就像对自己的关心一样;② 消除对案主的个人想法;③真正理解案主;④从细微处入手体现对案主的关心。c、承诺与责任。d、接纳与期望。e、同感。f、真诚和一致。g、权威和权力。

3.一个能建立良好关系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条件:①是一个成长中的人;②有自我分析的能力;③有影响案主的能力;④有协助他人的意愿;⑤应有相当的敏感度;⑥代表工作机构;⑦注重经验积累与推广;⑧一问题解决为目标;⑨尊重他人,协调友谊和感情;⑩树立为案主服务的思想,培养社会工作者情操和职业道德。

4.行为治疗模式在个案工作中的优点:①用明确的、系统化的方法及科学的手段进行治疗;②行为治疗强调案主当前的问题是造车案主困境的主要因素;③案主必须按要求从事某种行动,以解决自身的问题;④注重评估治疗结果的科学性;⑤能够获得案主关系人的最大程度的配合;⑥行为治疗模式大部分带有教育内容,强调教育案主学会自我管理的技能,并期望他们能将学习的知识应用的每天的日常生活中;⑦行为治疗模式的实务以案主与工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基础,工作者所进行的每一项尝试,都会预先告知案主治疗方法的性质与内容。

5.人本主义模式对个案社会工作领域的贡献体现在:①注重研究;②易于学习和掌握;③安全性高;④更易于被不同文化所接纳;⑤强调注重以案主为中心。

6.现实治疗法的基本过程:①与案主建立关系,了解案主的需要;②询问及了解案主目前的行为;③行为评估;④协助案主制定行动的计划;⑤承诺;⑥不接受借口;⑦排除惩罚;⑧拒绝放弃。

选择

1.个案社会工作的对象是个人或家庭。

2.“程序指引”救济理论中的“自然资源”即家庭成员、亲戚及朋友网络、邻里地区。

3.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自助,而不是包办代替。

4.个案社会工作的范围:①家庭个案社会工作;②儿童个案社会工作;③学校教育个案社会工作;④医疗卫生方面的个案社会工作;⑤社会福利个案社会工作;⑥矫治个案社会工作。

5.哲学(价值)和知识被社会工作界视为两个重要的和最优先的基石。

6.雷默认为,在对个人和家庭提供直接服务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①告诉案主真实情况与保护案主的矛盾;②法律、法规、政策与治疗目标之间的冲突。③保密和特殊的知情权的冲突。④提供服务违反了案主的意愿。⑤结束服务违反了案主的意愿。

7.功能派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是兰克提出的自我心理学。

8.50年代,波曼综合了各家的理论,如自我心理学、存在主义哲学、社会学中的自我发展理论,创立了问题解决这样的一种综合了传统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新模式。9.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正式成立。

10.关系建立阶段是指社会工作者初次与案主进行接触,了解案主的需要与困难,对案主面临的问题初步做出判断。

11.共组者常见的工作内容包括:①了解案主的心理状况;②做好会谈的准备:③确立会谈的目标:④熟知会谈的内容;⑤掌握建立关系的技术;⑥总结与判断。

12.转案是指社会工作者将机构接受服务的案主转由本机构的其他社会工作者继续提供服务的过程。

13.一旦工作者作出接案的决定,意味着个案社会工作的第二个阶段已经开始。

14.常见的资料收集内容:①按住系统;②家庭系统;③小群体系统;④组织系统;⑤社区系统。

15.病原诊断通常是分析案主人格形成的历史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现今问题的影响。

16.联系人是指社会工作者充当联系案主和社区各种资源的纽带,以完成工作协议中规定的各项目标。

17.使能者是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发掘自身的能力或资源,使案主自身产生改变,以完成协议中所规定的任务。

18.辩护人即社会工作者只代表案主和某人或某一群体进行交涉,以解决案主面临的问题。

19.正向情感转移指案主对社会工作者的情感依恋理想化,如将社会共作者当作自己的母亲,或者将异性社会工作者当做恋人对待。

20.反情感转移指社会工作者将以往的经历及与他人的关系中产生的感受和情感转移到案主身上。

21.沟通的方式:①语言沟通;②文字沟通;③身体符号的沟通。

22.社会工作会谈的特征:①有预先确立的会谈内容;②有目的和方向的指引;③受一定的约定限制;④有特定的角色分工。

23.最早出现的访视是家庭访视。

24.第一次家庭访视采取的态度:①访视者应以友好、关心、诚恳的态度出现在案主及其家人面前;②保持中立的立场,不作任何批评和表扬;③多替对方着想,保持公正和客观,不要特别偏袒某一家庭成员。

25.摘要记录一般是按明确的大纲与标题将各种资料组织起来,表达工作者对某一工作内容的基本观点或看法。

26.摘要记录的形式:①接案摘要;②转案和结案摘要;③联合摘要;④阶段摘要。

27.理论基础的构成:①精神分析理论;②“人在情境中”理论;③社会角色理论;④沟通理论。

28.“人在情境中”理论认为个案社会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应注重于研究案主的环境及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

29.个人早年未被满足的欲望或情绪或冲突,仍藏在个人的无意识中。

30.心理社会诊断的三种主要形式:①心理动态诊断;②病原诊断;③分析诊断。

31.直接治疗主要有非反应沟通动力与反映沟通动力两种技术。

32.以工作者对案主的指导性强弱为标准,从弱到强共有五个直接影响的技术即强调、提议、忠告、坚持、实际干预。

33.反映讨论包括人在情境中反映讨论、心理模式动力反映讨论、人格发展反映讨论。

34.卡布蓝被称为“现代危机之父”。

35.自然环境危机:如地震、火灾、水灾等。

36.社会环境危机:如亲人意外死亡、车祸、受到生命威胁与攻击等。

37.消除法即当某行为出现后便扣除原有的奖励刺激,以减弱或除去不理想的行为。

38.系统减敏法的三个基本步骤:①松弛训练;②定力焦虑层次表;③进行系统减敏;④泛暴疗法。

39.罗杰斯的人生观是绝对积极和乐观的。

40.人本治疗模式认为,是自我概念而不是真实的经验性的自我决定人的行为。

41.自我认同可分为两种:“成功的认同”和“失败的认同”。

42.格拉瑟认为,承诺是现实治疗法的基石。

43.理性情绪治疗法的基本观点是情绪问题 由于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

44.一个人的情绪困扰(C)并非被刺激(A)所决定,而决定于一个人的信念(B)。

45.结构家庭治疗法是以家庭为治疗单位,以改变与家人的交往方式为目标,运用系统理论、学习理论、沟通理论去了解案主的家庭组织结构及成员互动方式,运用心理分析理论去了解案主的个人心理状态。

46.结构家庭治疗法中家庭系统的基本思想包括:①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护动过程,从整体上把握家庭结构;②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不是单线的;③注重家庭成员目前的交往方式。

47.矛盾即父母要求子女对他们诚实,却不能接受子女对他们的批评或指出他们的错误。

48.家庭重塑是运用戏剧的形式把个人的家庭生活史重演出来,使案主可以认识过去一直影响着他的某些家庭经验。

49.1972年,雷依德和艾泼斯坦在他们合著的《任务中心个案工作》中第一次提出关于任务中心的概念,并倡导建立一个有时间限制的,针对生活问题的介入模式----任务中心模式。

50.个案管理模式是20世纪70~80年代在美国社会工作界推广开来的一种个案工作模式,主要适用于案主受多重问题的困扰,需要各种类型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帮助的情况。

第三篇: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

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作为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社会工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社会工作本质上是外来经验在中国本土的现实移植,因此,探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必须回溯到现代社会工作的西方本源。我国很多学者都就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功能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是由政府或私人承办,以协助个人调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增进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有对弱势群体的补充功能、对正常群体的强化功能,以及对强势群体的发展功能三方面。上海市组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主要服务对象是失学、失业、失管的“三失”青少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闲散青少年。据统计,上海市的闲散青少年目前共有六万三千多人,全国的闲散青少年数目更是惊人。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依然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流方法,但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新的变化,比如外展社会工作的运用、机构社会工作的注重等等,最新的社会工作发展充分考虑到了社会本身的发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加入了一些比较新潮的观念和方法,例如大众文化与社会工作、环境保护与社会工作、大众传媒与社会工作、网络社会工作等等,这些新的社会变化的引入,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

(二)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分层定比和典型抽样方法,共选取350份样本,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50份,其中有效问卷348份。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生活状况调查对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了解是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闸北区区情相对比较复杂,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失学、失业的青少年比例比较高,而且这个总体数字一直在变化过程之中。因此,有必要对闸北区失学、失业的青少年作一个深入的调查,以便及时全面地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对特定青少年的服务。

1、主要特征

(1)群体分化明显。当今社会分化越来越明显,这种分化同样也表现在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身上,他们不是一个同质群体,而更主要地是一个异质群体,比如在学历结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状况等许多方面,青少年服务对象之间都存在有明显的差异。(2)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调查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学历结构相对尚可,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占43.2%,接受教育水平较高可以使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更有助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此外,青少年服务对象继续学习的意愿也非常强烈,而且,学习目的比较明确,更加注重实际应用。

(3)工作意愿比较强烈。青少年服务对象中58.3%的人曾经参加过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此外,50.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参加工作,还有31.6%比较愿意参加工作。工作意愿的强烈意味着青少年服务对象自我发展和参与社会的意愿非常强烈。(4)家庭认可程度较高。青少年服务对象中69.1%的人认为家庭对自己影响很大或比较大。在承认家庭对自己的重要影响时,大部分青少年认为父母,尤其是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最大,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形成上。(5)社区参与意识较强。尽管青少年对社区的影响力评价不高,但还是有48.4%的青少年很愿意或比较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当然,如果社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好,青少年参与积极性会更高,其中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最为青少年服务对象所喜欢。

(6)对社会工作较为认同。40.3%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对青少年社会工作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此外,还有42.6%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做一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志愿者。(7)社会评价较高。49.1%的青少年服务对象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形势很好和比较好,另外,还有58.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看好和比较看好我国社会发展的前景。

2、现存问题

(1)人户分离现象严重。主要有三种:一是人在闸北,户不在闸北;二是户在闸北,人不在闸北;三是人户都在闸北,但户籍和居住地不在同一个街道。(1)非完整家庭现象突出。近28%左右的调查对象因为各种原因生活在残缺家庭之中,这个比例比较高,对于这样一些特殊家庭中的青少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

(2)生活困难家庭比较多。调查对象中79%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3000元,62.4%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2000元,25.9%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1000元。(3)社会资源整合较差。接受调查的大部分青少年对邻居、居委会、街道和社区认知和认同程度很低,不懂得充分整合这些社会资源。而且,交往圈子比较狭小,交往对象过于单一,主要局限于同学和朋友,这些都将极大地限制青少年的社会发展。

(二)闸北区青少年社工工作现状分析

1、主要特征

(1)高度的专业认同感。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的专业认同感非常强烈,无论是社会招聘人员还是公安借调人员都是如此,71%的社工认为,社会工作非常重要,29%的人认为,社会工作比较重要,没有一个人认为社会工作不重要。(2)强烈的专业创新意识。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在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专业上的创新比比皆是,在既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之上,结合闸北区的特殊性,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创新,鉴于“三失”青少年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站积极推行分级预警服务制度,将青少年服务对象按照危机严重程度依次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分别实行相应的管理;此外,结合本区单亲青少年的特征,社工又开展了单亲同质小组“单亲家庭自助小组”活动;另外,根据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特征,青少年社工将团体康乐活动作为主打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在“对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影响最大的三个职能部门”的调查中,青少年社工普遍认为区政府是影响最大的部门,这说明区政府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此外,团区委也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聘请了专业督导,并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资联系,研究总结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经验。另外,团区委还与区检察院签署了合作协议,积极推进罪错青少年的帮教工作。(4)社会资源的综合协调。为了更好地推进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团区委努力整合已有的三支队伍:“社区就业援助员”、“社区青少年辅导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并将这三支队伍与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又与“红红姐姐工作室”和“热爱家园”等社会资源建立工作联系,共同推进服务青少年工作。在专业指导上,团区委还与上海市青年干部管理学院、长沙民政学院等高校联合建立社工实习基地。这些社会资源的综合协调大大推动了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进展。

2、现存问题

(1)社工队伍的双轨制建构。目前的闸北区青少年社工队伍主要由两块人员构成:第一块是社会招聘人员,第二块是公安借调人员。公安借调人员在人员编制、工资发放等方面与社会招聘人员完全不一样。

(2)社工专业素养偏低。目前闸北区青少年社工队伍总体构成人员的社会工作专业素质不太高,其中绝大多数人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社会工作,也很少有人接受过专门的社会工作训练。

(3)评估激励措施缺乏科学性。对青少年社工的评估应该是绩效评估、专业评估,而不是岗位评估,更不是简单化的出勤评估。尽管目前出台了许多对青少年社工的评估激励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普遍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尤其缺乏专业性。这些欠缺同样也表现在对青少年社工的其它管理措施上。

(4)社工站缺乏人财物权。目前的社工站是一个虚体,只是一个传声筒,没什么实际意义。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社工站没有相应的人财物权,这三权的缺乏直接导致了社工站的边缘化。

(5)条块分割、缺乏竞争与协作。目前的青少年社工组织建构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社工与社工之间、街道社工小组与街道社工小组之间、区社工站与区社工站之间分裂割据、各自为政,僵化性与封闭性较强,服务对象很难转接、社工人员很难流动,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竞争性和必要的协作性。

(6)多头管理、干预过多。从目前的组织建构上来看,闸北区青少年社工接受的是多方面、多层级的管理和指导,区社工站、市社团、专业督导、区政府、区预防办、团区委、街道办事处都可以对青少年社工发号施令,问题是这些号令彼此之间可能会冲突,这就让社工无所适从,接受调查的社工对此反响颇大。(7)社会资源整合乏力。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协调支持,但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本身的运作机制尚未真正理清,而且,社会工作与政府的关系也没有完全理顺,再加上社工本身的专业水平限制以及我国社会力量发育的先天不足,这使社工很难将现有的社会资源真正整合起来。

(8)社会认同程度偏低。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和职业,许多人甚至误认为青少年社工就是青保人员、就业援助员、低保申领员、街道干部、居委会干部等等,还有人认为青少年社工其实就是交通协管员之类不尴不尬的角色。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综合支持模式是闸北区司法社会工作试点的结晶,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社会工作新模式,也是上海市司法社会工作指导思想“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在闸北区的实践结果。所谓综合支持模式主要强调政府与社会力量的综合协作,强调社会力量的综合参与,强调社会工作与多方督力量的综合支持,强调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综合运用。在这个基本思路下,我们认为,应着力构建综合支持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新模式。

(一)立足专业、创新品牌专业性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立足之本,也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青少年社会工作进一步的推进过程中,专业化建设应该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研究、专业督导、专业培训、专业操作等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全面展开。创新意识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根本保障,中国有特殊的国情,闸北区有特殊的区情,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决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经验,而应该以闸北区为根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品牌意识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旗帜,也是专业创新的必然结果,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应该有足够的智慧、信心和勇气,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品牌,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引领上海乃至全国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

(二)塑造青少年综合服务品牌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已经有了许多探索和创新,比如团体康乐活动,以及单亲家庭自助互助小组,但是,这些活动还有些单一,过于注重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实际上,小组社会工作只是社会工作常用的三大方法之一,而且,目前社会工作发展的国际性趋势是综合运用多种专业方法,比如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以及外展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等等。因此,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精心打造的专业品牌不应该是单一的社会工作方法,而应该是综合性社会工作方法,也就是青少年综合服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全市其它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上都停留在单一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上,闸北区先行一步,可以对其它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另外,综合服务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也正好与综合支持的闸北区社会工作新模式相契合。

(三)强化督导、拓展研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推进过程中,专业、高效而又敬业的督导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对专业督导的进一步强化应该是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所在。建议对督导实行竞聘制与合同制,通过竞争,选拔最适合的督导;通过合同,刺激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深度研究是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源推动力,及时总结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才能不断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代表性问题,以课题的形式向相关专家招标,以便通过最好的专家获得最好的研究成果。

(四)专家主导、一口上下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政府部门、社团、专家等多重声音、多头管理一直是一个难解的症结,团区委应该进一步理顺政府、社团、专家、社工的内在关系,抓大放小,盘活全局。建议团区委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定为:专家理论指导、政府资源协调、社工具体实践。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中,要进一步强化专家的主导作用,在专业上树立专家的绝对权威,集体论证,专家决断。专业上的变通要通过专家一人之口,上传下达。

(五)科学评估、有效激励科学的评估、有效的激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持续、高效推进的必需,也是充分调动青少年社工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建议团区委尽快委托专家制定专业的评估方法,对社工实行科学管理。另外,要采用多种方式对社工进行激励,打破唯文凭论工资的错误观念,加大奖励力度,根据社工工作绩效分别实行不同方式、不同层级的奖励。团区委最好能够募集专项基金,作为对青少年社工的长期激励。

(六)权力下放、健全配备团区委应该给区青少年社工站更多的人财物的支配权力,进一步将区青少年社工站实体化,推动区社工站独立运转。同时,对街道社工点配备必需的办公活动经费,使每个社工增强自主性、激发创造性。团区委应该脱离对青少年社工具体的事务性指导,更对地给与政策和资金等宏观方面的支持和协调。

(七)动态管理、有序竞争竞争是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活力和创造的有效手段,团区委应该进一步打破青少年社会工作僵化的用人制度和封闭的工作制度,鼓励青少年社工的区际流动,推动青少年社工的招聘与解聘,施行青少年事务的竞聘招标制度,引入其他社会团体和组织参与竞争,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持续的创新能力。

(八)加大宣传、增强认同团区委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动员多种媒介、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以增强社会工作的知晓度,提升社会工作的认同感,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九)整合资源、全面推进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全面协调、共同推进。闸北团区委可以首先整合自己旗下的社会力量,如“青年就业援助员”、“社区青少年辅导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以及其它社会团体和组织如“红红姐姐工作室”、“热爱家园”等;其次,整合检察院、劳动局、街道办事处、职业介绍所、社会保障中心等职能部门;再次,整合居委会、社区等社会组织;最后,整合高校专家、社会志愿者、企业等其它力量,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十)多方交流、拓宽视野社会工作是一个很年轻的职业,也正因为年轻,所以发展很快,创新很多。团区委应该更多地走出去、请进来。多与市内、国内乃至国际青少年社会工作前沿人物交流,感受最前沿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同时,为青少年社工创造更多的学习、进修和参观机会,定期为青少年社工开办最新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专题讲座和辅导,帮助青少年社工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增强专业实践能力。

第四篇:青少年社会工作论文

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班张建伟20084130120

试析社会工作者如何应对青少年偏差行为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问题; 偏差行为; 应对措施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青少年在社会交往、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偏差行为比较突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是源于青少年生理变化、心理变化与社会心理变化融合的过程中产生的冲突,而导致心理不适。如果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则会产生偏差行为,严重的会导致违法犯罪。因此,要有效解决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从引导促进、辅导帮助、文化传承、纠偏扶正等方面入手,思考应对措施。

一、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主要特点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主要特征

青少年时期,我们一般是指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个时期青少年身心的发展基本处在一个冲突与融合交织的状态中,他们的生理变化、心理变化与社会心理正经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螺旋上升阶段,其间身心时时处于矛盾统一的交织状态。青少年时期生理变化的主要特点是骨骼、肌肉、身高、体质剧变,脑功能和思维能力发展迅速,性腺发育成熟,精力充沛,记忆清晰,处在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心理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富于幻想,具有好奇心、敢于冒险;思维浅显,偏重于主观、片面看问题;情绪表现相对强烈,比较容易激动或消沉、绝望,具有一定的冲动性;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表现在做事的独立性上。社会变化的主要特点是生理、心理的发展常常同客观存在环境发生矛盾:有生理需求同道德法律规范的矛盾、旺盛的精力同较浅的社会认知能力的矛盾、对物质的渴求同现实提供的可能程度的矛盾、渴望自我独立与依附家庭和学校的矛盾,可以概括为幻想同实际方面都存在矛盾。

青少年社会心理变化的这一特点是他们心理发展的最大特点。随着身体发育趋向成熟,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孩子们开始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体态变化越来越像成年人了。他们要求改变自己的地位,希望受到成年人的尊重;他们常以成年人自居,模仿成年人的口吻谈话,愿意承担成年人才能完成的任务。他们不喜欢成年人仍把自己看作不懂事的孩子而任意摆布,对老师或家长的“苦口婆心”比较反感。但是,他们的心态经常处于矛盾和不平衡状态。青少年兴趣广泛,爱好易变是正常的现象,但引导不好就会养成见异思迁的不良习气。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求知欲望强烈,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抽象事物的认识能力正在不断增长,因此,引导青少年利用青春期认真学知识外,引导他们学习最感兴趣的特长,对培育他们健全的人格有极大的帮助。

(二)青少年产生偏差行为的主要特点

动机是引起、维持、推动、导向人进行某项活动的内在动因,需要和欲望是人进行某项活动的基础。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典型特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一是偏差行为产生的认知特点。青少年由于需求膨胀而能力有限,极易诱发偏差行为。二是从动机引发偏差行为的实施过程来看,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常常是因头脑发热,感情失控,或激情难抑而迁怒与他人不计后果的疯狂行为。

1.青少年偏差行为的认知特点。

认知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思维等。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表现出如下特点。其一是认识倾向带有情绪色彩。表现为好问、好动、好奇、猎奇。不该知道、不允许做的事,偏要去问、去做。一些青少年,看了色情、凶杀、侠客的录像片和手抄本后,总想模仿尝试其中的情趣,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其二是思维能力不发达,对客观事物的分析、认识能力低。一些青少年往往把假、恶、丑当真、善、美,把“侠义豪放”的绿林好汉作为崇拜、模仿的对象。其三在伦理观念方面是非模糊或颠倒,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往往文明礼貌与粗鲁野蛮不分,视文明礼貌为“没出息”,野蛮粗鲁为“吃得开”、“镇得住”;勇敢精神与亡命行为不分,把亡命当“勇敢”;团结友谊与哥们义气不分,奉哥们义气为处世哲学,“要想坐得住,就得哥们扶”,而且极易结成犯罪团伙。他们的人生观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生在世、呼喝两字”的极端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其四是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情感起伏节奏快、幅度大,“热”得快,“冷”得也快,变化多端,喜怒无常。

2.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特点。

青少年的偏差行为与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是有区别的,青少年的心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其一是不考虑后果的盲目性。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因为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加上年青人逞强好胜,所以,他们的这些偏差行为,常常有些疯狂,不思考后果,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如他们有的仅仅是为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或者为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的犯罪伎俩,有的仅仅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致使偏差行为发生。其二是产生偏差行为的随意性。许多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在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下,或一时的感情冲动,会比较简单的随意发泄自己的情感,较少是经过事前思考或预谋后实施自己的计划。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其三是偏差行为的连续性。一次偶尔爆发的行为一旦得手之后,侥幸心理便得到强化,强化他们对这一行为的认可,以致于把这一类行为进一步延续下去,结果会离正确道路越走越远。其四是偏差行为的逆反特点。青少年虽年幼无知,但同样渴望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立,能够获得平等的权力和尊重,不愿受管束,这种心理随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当他们具有一些不良行为而被管教时,他们轻则反感对抗,重则予以报复。

二、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心理分析

(一)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心理分析

众多调查表明,当代青少年普遍存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学校、个人与社会关系如何调处的矛盾,普遍面临着如何有效解决青少年升学、就业、早恋等问题,而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发展带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有的造成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问题,有的造成青少年出现偏差行为,有的甚至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心理健康欠佳的青少年中,最常见的是青少年表现出轻微心理失调而非心理障碍,常常表现出如下症状:有的情绪波动,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有的依赖从众,情感脆弱;有的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学生嫉贤妒能,难以自控;有的因过分紧张、焦虑引起学习困难;有的由体形变化、异性交往、情感误区引起青春烦恼等等。可这种看似不起眼的轻微心理失调是决不可小觑的,如果长期得不到调适,不能获得平衡,就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加剧,轻的可能造成心理障碍、稍重可能形成精神疾病。有的青少年为寻找排解心理困惑,在不正确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所以社会学家说,青少年时代是人生的危机时期,如果没有正确的社会引导,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人数将会大大增加。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心理分析

青少年犯罪问题不仅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我国政府和学者十分关注并着力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尤其是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国内外学者对青少年犯罪动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Elliot提出的综合紧张理论、控制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他把青少年犯罪发展的路径归纳为:家庭关系或学校关系紧张———与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减弱——与不良同伴的联系增强——学习不良行为——犯罪。[1]Loeber等人则提出青少年越轨行为有3种发展轨迹:公开型(Overt)、隐蔽型(Covert)和权威冲突型(Early Authority Conflict)。公开型的儿童在8岁时开始出现攻击和侵犯行为,以后逐渐升级,发展到欺负殴打他人,最终出现严重的暴力犯罪,如伤害、强奸等。这类儿童的不良行为可能也包括了隐蔽型和权威冲突型儿童的行为特点。隐蔽型的儿童出现不良行为的年龄在7岁,主要是一些顺手偷窃、破坏财物等小问题,最后会犯的错误也是中等严重的行为,如偷盗、违法使用信用卡、买卖毒品等。权威冲突型儿童最初表现出反抗或不听话的行为可能早在3岁,以后会发展成固执、蔑视权威,最终会发展到逃避权威,比如逃学、离家出走等。以上三种发展轨迹,每一种都先由家庭开始,然后扩展到社区和学校,由和父母的冲突、同伴的冲突发展到对陌生人的伤害。[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也发现,小学四、五年级进入青春期后,不良行为开始出现,十三、十四、十五岁是不良行为的爆发阶段,随后违法犯罪行为增多,特别是闲散在社会上的不良少年,多数以违法犯罪所得作为娱乐消费的主要来源,十六岁是被司法机关绳之以法的高峰年龄。[3]这些研究反映青少年犯罪受到影响最大的是紧张的家庭关系、不良的群体伙伴以及从小受溺爱产生的蔑视权威等因素,在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青少年易出现攻击和侵犯等不良行为,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社会工作者有效应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措施

青少年面对众多的压力和冲突,面对逐渐失调的心理,他们显得既脆弱又无助,家庭、学校、社区或者说全社会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走出阴影,纠正他们的偏差行为,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能力,来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防止心理障碍的产生,防止心理变异而导致偏差行为的产生。心理学研究表明,虽然好奇心理、虚荣心理、盲从心理、争强好胜心理、逆反心理、利己心理、报复心理以及寻求刺激心理等都可能诱发青少年偏差行为,但偏差行为的养成是长期处在不健康心理状态下的结果。可以这样说,偏差行为倾向不只存在于不良少年身上,几乎每个青少年都会存在“有可能”导致偏差行为的先天因素,也都会接触“有可能”导致偏差行为的社会环境,因此,几乎每个人都存在偏差行为,只是这一倾向的强弱会因人而有所不同。社会工作者只有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时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动向,并且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才能防患于未然,对青

少年偏差行为加以预防或纠正。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社会工作者,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亚于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引导作用的。

(一)引导促进青少年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青少年就能对人生、对世界、对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客观事物,做到冷静妥善地处理事情。提高对挫折和心理冲突的耐受力,从而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要做到这一点,社会工作者就要利用社区平台、利用社团的非政府优势,加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承认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并对之加以创造性吸收。使他们真正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摆脱现在“重技术、轻思想”、“重理工、轻文科”的局面,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并树立为民族的腾飞而奋斗的奉献精神。引导成人提高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首先,要加强对成人教育观念转变的指导,尤其要转变父母的教育观念。随着青少年自主意识的增强,他们希望别人尊重他们,渴望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这本身是一件好事,它有利于青少年应付未来信息社会激烈竞争的挑战,如果成人还采用命令口吻同青少年打交道,势必会引起青少年的反感,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成人只有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站在青少年立场上考虑他们的需要,教育才会事半功倍,这就要求社会媒介、大众团体等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让父母和老师改变以往的惯性教育模式,加强关于青少年心理方面知识的学习。其次是对父母和老师进行有益指导,促进他们提升自身的能力,改变他们过去纯靠经验来管教孩子的老方法,努力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工具,运用丰富的资料来更好地教育青少年。最后要研究新形势,积极做好准备。社会和政府应该强化对未来青少年发展的研究,因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只有掌握了社会形势的发展规律,才能对社会产生的问题有个提前预知,从而做好引导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准备。

(二)辅导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心理

社会工作者对青少年的言行应该有充分的了解,由此掌握当下青少年的发展状况,只有了解了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才能帮助他们在充分了解自己能力和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学习、工作或其他方面的奋斗目标。首先,社会工作者要引导青少年不要仅凭良好的愿望和热情盲目地确定一些脱离实际的目标,更不要盲目参加不切合实际的竞争,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否则目标落空,遭受挫折,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其次要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难免会遇到不良刺激而出现负性情绪,考试挫折后的苦恼,同学吵嘴后的生气,工作中的不如意……对于这些,社会工作者要及时提醒和告诫他们学会自己调控情绪。并适时推出一些积极的文体活动,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放松,防止消极心境的产生。最后要辅导他们学会人际交往。青少年在正常交往中,能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从中得到启迪、疏导和帮助,增强信任感和激励感,从而大大地增强学习、工作、生活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困惑,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文化传承工作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起到桥梁作用

当今社会,我国正处于一个由“前信息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时期,这种大背景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的断裂、传统权威的瓦解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漠。[4]其中,文化传承的断裂直接造成家庭矛盾,造成青少年与成人间的代际冲突。所谓文化传承的断裂,是指在社会变迁、阶层流动、文化交流过程中,青少年作为信息社会的主体,他们所具有的文化与其父辈所拥

有的文化已经有着很大的不同,呈现出一种断裂性变化的局面。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青少年的价值观与其父母长辈的价值观有很大不同,有时甚至对立,从而造成双方对同一问题的看法矛盾或者沟通困难,给家庭带来代际之间的冲突,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扎根在中国社会,着力于治疗中国文化断裂的“硬伤”,继承与借鉴双管齐下。我们也知道虽然社会工作的发展受到政策的影响,但它并不具有政府属性,因此,许多社会工作者都是一种志愿者形式的组合。为了极大的发挥社会工作者实践服务的作用,有学者对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存在的组织结构做了研究,并倡议通过政府,社会工作教育机构及海外有关机构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结成三方合作关系,致力于我国社会工作的研究,在继承我国传统社会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理论及经验,围绕我国青少年的现实心理特点,从可操作层面对青少年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研究并开展实际服务,促进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和社会事业的巨大发展。

(四)社会工作者可以有效纠偏扶正青少年的行为

青少年偏差行为有一个过程,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发生之时必有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表露。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下不良言行出现,社会工作者就应高度重视。如社区青少年有模仿凶杀、侠客的行径,任意毁坏财物,经常结识不良朋友,或者看淫秽录相,接触毒品,或者大吃大喝,出入娱乐场所,大把花钱等不良行为出现时,社会工作者就应该一方面教育引导,另一方面通知家长配合教育,让孩子逐渐从不懂事变得懂事,就能从根本上阻止孩子偏差行为的产生。有学者研究证明了这一点,“青少年实施刑事犯罪之前会实施各种不良行为,犯罪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显著多于普通青少年”。研究发现,“大多青少年在实施刑事犯罪之前有劣迹行为史。在自我报告的25项违法犯罪行为中,少管所青少年在被判刑之前,有95%以上的人有过1项以上的违法犯罪行为,有91%的人有过1项以上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其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中学青少年和工读学校青少年”。[5]这些数据说明,青少年在行为上发生偏差之前,他们的社会心理已经通过不良习惯外显出来,这个时期及时发现他们的这一苗头并及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对于调适他们的心理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总的看来,要纠正青少年偏差行为,靠某一部分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这需要青少年群体、家庭、学校、社会构成“四位一体”的有机体系,在实践中共同服务青少年,才能解决这一世界难题。

参考文献:

[1]路继初,罗军.过渡时期与青少年社会化问题[J].青年研究,1999,(11).[2]汪金龙.目标与现状的反差[J].煤炭高等教育,2000,(4).[3]王景英,梁红梅.后现代主义对教育评价研究的启示[J].教育学,2000,(3).[4]陶西平.教育评价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屈智勇,邹泓.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轨迹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

第五篇:青少年社会工作策划书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二专

赵小仪

2012年3月 目录

导论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评估

第三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规划

第四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行动

第五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评鉴

第六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结案

导论

青少年及其群体是人群中最活跃最敏感的层面,他们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他们的问题与工业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需要予以特别注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处在市场经济经济和自由竞争环境的转型时期这社会更替的时代。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不免会有很大曲折,所以需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在时代的潮流中,社会工作是一个务实实践性的工作,它所介入和发挥作用的领域是相当广阔的。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发展,它所介入的空间也在扩展。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工作者以其专业方法服务于工作对象,发挥着救难济困及促进其发展的作用。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以青少年为案主的社会工作

(一)青少年是一个生理特别发展的时期,生理的快速发展是青少年最明显的特征;它是

一个转折期,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是一个关键期,正因为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因而这一时期的发展对人的一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它也是一种社会现象,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代群,因为生长发育的特殊性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位置,青少年现象逐渐成为现代化现象的一体。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以青少年为案主的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是面向青少年的社

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以青少年发展为根本目的;辅导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青少年社会工作具有特别强烈的社会功能。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大概分为三个时期:(1)以教育为主的前青少年工作时期

(2)以救济为主的混合青少年工作时期(3)以全面服务为特征的独立青少年工作时期

(四)关于青少年的相关政策、法律:宪法、国旗法、刑法及刑法修正案、道路交通安全

法及实施细则、国防教育法、侵权责任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及实施细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禁毒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生班主任工作条例、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等等。

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评估

针对案主青少年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持续性,收集信息与规划行为的双重目的。互惠的过程不是单向的案主也可以主动向社工提供动态的过程纵横相结合案主与环境他人的关系,历史性各阶段的结合。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要充分地利用,注意对生活情景的评估,遵循个别的原则。在评估青少年时的各个方面,要根据特定的各方面进行正确评估。

根据社会工作学者黑普渥斯的观点对评估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案主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青少年在这个时期正是处于最活跃的阶段,而且人的一

生很多都是在这个时期定性的,处于这个阶段青少年最关心学习、事业、家庭等方面的问题。

(二)(三)针对案主的问题找出相关的法律规定,九年义务教育法,上学的权利、老师不应该打骂学生、青少年坐摩托车有限制、有正当的防卫权利、离家出走真危险等等。案主的问题涉及的健康和安全多么的严重,青少年在这个时期最容易犯错,毒品泛

滥、学习压力大、家庭环境恶劣、社会环境不良等这些因素会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如性格孤僻、家庭暴力、遇到挫折就躲避或采取极端的措施。

(四)(五)

(六)案主问题所表现的显著性的特征是什么,没责任心,对事很逃避 案主的问题与哪些人和环境要素相关,家人、朋友、老师、领导,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 相关的人、环境如何影响案主问题的产生和形成,家人家庭环境它们与案主接触最

深而它产生的问题如家庭暴力、父母的不体谅、邻居的闲言话语等等。

(七)(八)

(九)(十)案主问题发生的原因,社会在变化,父母外出打工把子女交给爷爷奶奶带 发生的地点家庭、社会、学校、工作岗位 发生的时间在人的青少年时期 问题发生的频率尤其在这个生命阶段很多问题都是在这个时期发生的,而且频率很

高,青少年犯罪在这个时期尤其突出。

(十一)问题发生的历史,很多问题都是潜在的,慢慢形成的都会有一个过程。

(十二)问题产生的直接后果,有时直接影响人的一生或是在这个生命阶段结束自己的生命,或是自暴自弃没有目标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十三)相关的当事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父母在这个时期直接是对子女要求这个那个的,没有真正的关心自己的子女,遇到这种问题父母要真正的关心他们的子女,从实际出发,做到真心的关注。

(十四)案主对问题的反应分析

(十五)问题对相关当事人有什么影响

(十六)与问题相关的其他哪些问题存在会影响案主和社会功能(如学习生活)

(十七)案主的问题发生在其哪个生命阶段青少年阶段

(十八)案主对问题曾经做出过哪些努力和反抗

(十九)解决相关问题哪些技巧是必须的,助人自助

(二十)案主解决相关问题需要哪些能量,首先最最需要的是自我的能量,还有家庭、朋友的能量。

(二十一)相关问题产生的社会文化阶层、地位因素,主要是中低层,但高层也不免。知识较

低或较高的文化人。

(二十二)解决案主的问题可以动用哪些外部资源(社会支持网络):国家提供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家人朋友。

第三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规划

(一)设定目标(实现四个社会功能:澄清问题、促进案主参与、引导解决问题的行动方

案作为评鉴的一个指标)案主与社会要建立目标共识(建立社工关怀的范围;明确进行商确。责任范围有多大基于社工不是万能的;确定选择的范围,针对案主的范围有哪些,能够提供哪些服务;建立目标关系;对目标进行优先次序排列,社工与案主在基本的行为准则达成共识,不能单方面做出决策。目标应该是指向产出而不是过程和手段,目标是可以被测量的,目标要能充分满足案主的实际要求,目标要有时间的限制。

(二)制定方案:

1、案主问题的描述(评估综合理清)

2、问题性质的专业分析

3、针对问题设定目标(能够做什么)

4、要写社工的资源和资源的分析

5、具体实施的步骤(理论和实务模式相结合)

6、针对服务的一些预防撒措施

7、明确案主与社工的权利与义务

8、评估

针对方案的选择的标准(根据社会学者约克的理论)

1、便利

2、重要 3效率与效果

4、可行性

5、公平

6、附带的后果(负面后果)

第四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行动

一、建立专业信用关系。在接触,沟通、第一次、察眼观色、尊重、亲和力、微笑、同

理心。有家人和朋友的陪同,主动去访问案主,主题相对随意、轻松。第二次充分讨论案主问题、签合同。合同(目标、时间限制、双方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提供专业服务的范围)

转介问题产生的原因社工的专业资质不够、社工机构无法提供相应服务、案主不愿接受、社会机构不能提供足够资源。另外社工机构相关信息提供给案主,转介应该填写转介单(性格、职业、婚姻、家庭状况、案主问题的描述、交待本机构转介的原因理由、案主自决、独立意识独立人格、家庭作业。一周1—2次防止形成依赖意识。

二强化受助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之以渔):教会基本程序,抓住造成自身困境压力的核心要素,学会从易到难的程度,增强、强化受助者的信心。避免使用权威胁,随时保持对受助者的自尊心

三心里的稳定:肌肉松弛法(雅格孙:长期饱受紧张和困扰、焦虑的人;遭遇突发性的;长期失眠的人;情绪比较暴躁的人。

认知重建:帮助受助者重新建立思想、信念、态度。

1、让受助者清楚自己的缺点、优点、态度。

2、一针见血地指出案主的要害。

3、帮助受助者分辨清楚自己的缺点、优点。

4、积极的心理暗示(自我心理暗示)。

5、人在情境中,改善坏境。改善微观环境—家庭,外在的人际环境—社会支持网络,案主所在是社区环境,缓解案主的心理焦虑和压力。宏观的社会环境,国家的法律政策,扩大案主生存空间增强其适应社会,解决一类或一群的相关案主的问题。

6、强化社会支持

第五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评鉴

一了解目标是否达成,以及达成的程度如何

二可以总结出专业救助的经验(工作日记)

三案主通过评鉴后可以使自己清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四增强其信心

五使社会工作机构能够获得一些专业的案例,可以用于研究

评鉴的指标:

1、努力(投入多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

2、效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

3、效果

4、影响对案主、对社会

5、品质(专业品质,社会的专业水平能力

6、过程

7、公平

第六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结案

结案后的一些要求和工作:

根据合同实务方案大概的时间是一般为1—2月。

目标达成结案,案主的基本要求得以满足

社工机构规定的结案,社工人员因为自身原因而导致结案,案主自身的原因

结案一般的一些反应:自信、喜悦、感激。或依恋、悲伤、失落、痛苦、愤怒、拒绝

最后一周进行谈话,提醒时间、回顾总结、开放后续求助之门、和案主一起帮助制定结束后的发展计划、朋友关系的维持稳定

最后一天:社工、案主、家人、朋友共同参与

后期进行一个家庭访问

结论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必不可缺少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后就会不断重视精神方面的发展。现在很多都很重视全面发展,所以在这些方面社会工作就必须起到很大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和发展起来。成年人的健康行为和他们的家庭关系和出现的问题与青少年儿童的关系密切。例如中国,在独身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下,父母都通过他们最大的努力让孩子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来使孩子更好的为将来的发展准备良好的基础。现在,孩子承受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和压力,父母把他们视为家里唯一的希望。然而,激烈的竞争又让孩子没有太多时间在一起玩耍和学习适当的社会知识,他们缺乏社会活动来建立信任、社交与合作。但现在中国经济转型期,社会资本的建立关系到一个孩子的家庭,也关系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对青少年教育的投入,在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是一种必要的提高孩子素质的方式。但也会出现父母不顾孩子的兴趣,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孩子对这种“兴趣班”一点兴趣都没有,这样就造成了孩子负担和压力的增大,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头昏眼花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这样也剥夺了孩子发展其他能力的机会。所以需要社会工作进行一些必要的调剂。

主要参考文献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

致谢

首先感谢我的授课老师周老师,谢谢你孜孜不倦的教导我们。谢谢你对我们的宽容,记得有一次我去进行计算机培训,很抱歉的没来上课也没请假,但后来给老师说明了原尤,老师您很体谅地宽容了我。虽然我们师生相处仅仅只有四天,但老师您的朴素很深深的触动着我,谢谢老师您。

感谢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给我提供了这个平台,让我能在大学阶段学到更多。我也会好好抓住这次机会,把它作为我未来的跳板,好好的奋斗。

下载青少年社会工作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少年社会工作复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社会工作作业

    《青少年社会工作》作业 姓名:学号:班级:志愿者也称为义工,是指自愿且无偿为他人提供时间和精力的人。社工一般都有义工经历。目前,国家正积极推动社工与义工联动模式,义工已经成......

    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案设计

    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案设计.txt54就让昨日成流水,就让往事随风飞,今日的杯中别再盛着昨日的残痕;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收获明天。一、基本资料 黄某,男,1983年12月出生,小学文化程度。 二......

    青少年社会工作论文

    当代青少年的吸烟问题——青少年社会工作论文摘要:全世界大约有11亿烟民,中国就有3.2亿,15岁以上人群的吸烟率为37.62%。在中国的烟民中,青少年吸烟人数高达500万,并且吸烟群体还......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绪论 了解青少年的概念、青年的社会本质以及青少年概念演变的历史,为青少年社会工作打下青少年观的价值基础。 第一节、青少年的定义 一......

    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

    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选择的案例分析讨论一.案例涉及的伦理问题 保密原则: 社会工作者不应该向他人,如校德育处透露服务对象关于某年级个别学生再收保护费的事. 自决原则: 社会......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案例一 小玲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你作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了解到社区内像小玲家这样的隔代教养家庭(即祖父母抚养孙......

    《青少年社会工作》试卷评分标准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青少年社会工作》试卷评分标准 本次考试属于考查课,总分100分,第一题为单项选择题,16分;第二题为填空题,14分;第三题为名词......

    天心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立足区情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探索社区青少年社工服务新形式 湖南省天心区社会工作局 (2012年5月) 天心区总面积72平方公里,辖9街1镇66个社区,1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6万,外来人口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