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题 2013.06.13
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社会服务机构目标确定过程排序正确的是(B)。P44①明确机构自身的愿景与价值观②进行内外部环境与条件分析③提出总体目标方案 ④目标具体化⑤评估各个方案并确定可行满意方案
A.③④②①⑤ B.②①③⑤④ C.②①④③⑤ D.②①③④⑤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团体决策的优点(D)。P57 A.提供完整的信息B.容易产生替代方案 C.提升方案的可接受程度D.责任明确,易于保密
3.社会服务机构计划编制的过程中,在确定最后方案之后要进行(C)P88A.方案的修订 B.预测每种可行方案的效果C.制定具体且详细的行动方案 D.评估机构的资源
4.直线参谋式组织结构中组织层级之间存在水平和垂直的关系,而(C)作为专家有责任协助直线部门的管理者。P107A.核心部门领导者 B.机构股东 C.参谋 D.员工代表
5.某中心是一个国际性的文化传播机构,小李需要与其外籍同事Daniel一起探讨项目实施计划,但每次沟通都很困难,效率很低,小李觉得他总是领会不了Daniel要表达的重点,此时小李遇到了哪种沟通障碍(D)。P130
A.个体障碍B.环境障碍 C.媒介障碍 D.语义障碍
6.以下不属于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特征的是(C)。P149A.领导者较少使用职位权力 B.领导者较多运用指导、诱导的方式来影响下属 C.领导者在目标设定、价值塑造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作用不明显 D.领导者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善于“四处化缘”,开拓发展空间
7.阿尔德弗的ERG理论中的成长内容与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中哪项相对应(A)。P170A.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B.安全与尊重需要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归属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8.社会服务机构SWOT分析中的O代表(B)。P217A.优势 B.机会 C.威胁 D.劣势
9.以下哪类人员不属于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D)。P268A.新进入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 B.社会服务机构的非正式人员,主要是志愿者 C.社会服务机构实习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 D.服务年限长、经验丰富的资深社会工作者
10.既是社会服务评估的主体,又是评估对象的是(B)。P307、P309A.相关上级 B.社会服务机构C.服务对象D.相关利益者
11.以下哪项内容不属于社会工作行政过程中的伦理问题(C)。P12A.角色定位问题B.资源分配问题 C.专业技术问题 D.法律矛盾问题
12.建立在决策者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主要依据机构决策者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比较容易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决策是(B)。P56A.直觉决策B.判断决策 C.协商决策 D.问题解决决策
13.与机构的管理部门制定目标的职责密切相关的计划类型是(A)。P81A.长期计划 B.中期计划 C.年度计划 D.短期计划
14.以下关于授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P111A.授权就是要在征得被授权人同意的前提下可以指派各种任务 B.授予权力是通过授予下属或员工一定的职权来完成任务 C.对所授权力要进行明确的限制,强调所授权力仅限于从事某一特定任务 D.授权任务是指派下属或员工完成多项任务
15.沟通方式上更加依赖于个人的关系网络和互动行为的是(B)。P122A.正式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上行沟通 D.下行沟通
16.社会服务机构SWOT分析中的T代表(A)。P217A.威胁 B.机会C.劣势 D.优势
17.关于志愿者的身份因素表述不正确的是(D)。P262A.志愿者根据自由的意愿选择服务项目 B.志愿者不计金钱财物的筹赏 C.志愿者以具体的行动参与、投入社会服务中 D.志愿者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
18.某社会服务机构与当地政府的扶贫办合作,扶贫办每年将扶贫专项基金的一部分交由中心用于农民工培训,此种筹资方式属于(A)。P279A.政府资助 B.捐赠款物 C.服务收费 D.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
19.在社会服务机构志愿者工作管理模式中,志愿者自主性最差的是()。A.自主管理模式 B.指令工作模式C.督导工作模式D.志愿人员定期报告模式
20.某救助保护流浪青少年儿童中心的标语为“努力在今天,希望在明天;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种表述反映了该机构的(B)。A.战略规划 B使命 C.运作计划 D.管理计划
21.以下关于社会工作行政的论述,表述不正确的是(D)。P8A.社会工作行政是一种间接的社会工作方法 B.社会工作行政是一种宏观的社会工作方法 C.社会工作行政是最晚被纳入社会工作方法体系中的专业方法
D.社会工作行政是一种技术性最高的社会工作方法
2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个体决策的缺陷(C)。P58A.信息欠完整、全面B.缺乏足够的替代方案C.责任模糊D.可接受程度低
23.组织由上而下分成若干层级,各层级中每一个部门地位相等或权责相符,层级间只有直线和垂直关系,这类组织类型属于(C)。P107A.单一型组织结构 B.直线参谋式组织结构 C.直线式组织结构 D.混合式组织结构
24.以下沟通方式中,能够起到“上情下达”的沟通方式是(B)。P122 A.正式沟通B.下行沟通C.上行沟通D.非正式沟通
25.社区居委会王主任将社区运动会的计划贴到了社区公告栏内,但5天过去了,却只有两三个老人前来咨询,王主任为此感到困扰,此时王主任遇到了哪种沟通障碍(C)。P130 A.个体障碍 B.环境障碍 C.媒介障碍 D.语义障碍
26.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五级层次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A)。P169 ①安全需要②爱与归属的需要③生理需要④自我实现的需要⑤尊重的需要A.③①②⑤④ B.③②①⑤④ C.③④②①⑤ D.③①②④⑤27.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某社会服务中心门口排起了长龙,大家手里都拿着大大小小的包裹,等待捐款,此种筹资方式属于(B)。P279 A.政府资助B.捐赠款物C.服务收费D.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
28.社会工作者小李原来从事居家养老服务,最近因工作需要被安排到某小学担任学校社会工作者。在个别督导会谈中,他的督导老陆示范了社会工作者与儿童建立关系的技巧,包括说话时内容表意清楚,避免责骂,发掘儿童优点,接纳缺点并协助纠正等,此时老陆承担的督导类型是(C)。P269A.师徒式督导 B.管理式督导 C.训练式督导 D.咨询式督导
29.以下不属于企业捐款动机的是(D)。P283 A.市场营销B.开展公共关系 C.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D.使命使然
30.某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发现有些员工不关心机构发展。为提高员工积极性,促进上下级的沟通下列激励措施中,机构管理者应首选的是(D)。A.轮换工作岗位B.扩展工作内容C.设计职位内容D.促进员工参与决策
31.某社会服务机构领导王主任,通过宣传、劝告、启发、诱导等手段,使员工理解、接受并贯彻自己在服务方面的意志,此种领导方式属于(B)。P151A.命令式领导方式B.说服式领导方式 C.激励式领导方式 D.示范式领导方式
32.社会工作者小天在机构的团队合作中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名社工其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并立志将社工助人自助的精神传递给更多志愿者,小天采用的激励方式属于(A)。P166A.内在过程激励 B.外在激励 C.目标内化激励 D.工具激励
33.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说法正确的是(C)。P169A.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由高到低分成五级 B.生理层次处于最底层,自我实现需要处于最高级 C.人们只有满足了底层的需要,才会追求上一层的需要 D.人们可以同时拥有几种需要,需求的满足可以跃层
34.社会服务机构SWOT分析中的O代表(B)。P217A.威胁 B.机会C.劣势 D.优势
35.关于志愿者的身份因素表述不正确的是(B)。P262A.志愿者根据自由的意愿选择服务项目 B.志愿者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 C.志愿者以具体的行动参与、投入社会服务中 D.志愿者不计金钱财物的筹赏
36.某社会服务机构在年终时邀请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举行了一场专题讲座,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原则和方法,协助员工评估自己的技术潜能和事业前程,拟定实现个人目标和机构目标的职业发展计划。机构管理者开展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C)。A.增进员工对工作的兴趣 B.掌握员工的个体差异 C.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D.降低员工的职业倦怠
37.问题解决型团队由来自同一部门的(C)员工组成,定期讨论并解决工作中的某些具体问题。A.5-7名 B.7-12名 C.5-12名 D.3-7名
38.某社会服务机构与当地政府的扶贫办合作,扶贫办每年将扶贫专项基金的一部分交由中心用于农民工培训,此种筹资方式属于(A)。A.政府资助 B.捐赠款物 C.服务收费 D.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
39.在社会服务机构中,不属于冲突控制方法的是(D)。A.强制解决 B.回避与妥协 C.加强沟通参与 D.实地考察机构的运作活动
40.年度计划是确定机构在未来一年时间内要实现的目标和完成的工作,其制定者通常是社会服务机构的(B)。A.基层管理者及一线员工 B.中低层管理者 C.高层和中层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
41.某社区的白领小江参加了某社会服务机构举办的“关爱儿童”慈善晚宴。其中机构举办慈善晚宴属于哪种筹资来源(A)。A.捐赠款物 B.服务收费 C.政府资助 D.国际资助
4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捐款动机的是(B)。A.市场营销 B.使命使然 C.树立社会形象 D.税法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团体决策的优点的是(ABCE)。P57A.提供完整的信息 B.容易产生替代方案 C.提升方案的可接受程度D.责任明确,易于保密E.有利于形成健康的机构文化
2.以下属于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特征的是(ABCD)。P149A.领导者较少使用职位权力 B.领导者较多运用指导、诱导的方式来影响下属 C.领导者在目标设定、价值塑造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作用突出 D.领导者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善于“四处化缘”,开拓发展空间 E.领导者可以使用自身权力达成自己的愿望
3.以下哪类人员不属于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CD)。P268A.新进入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 B.社会服务机构的非正式人员,主要是志愿者C.经验丰富的资深社会工作者 D.服务年限长的资深社会工作者 E.社会服务机构实习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
4.以下属于社会服务评估对象的是(AC)。P309A.相关上级 B.社会服务机构 C.服务对象 D.社会服务项目E.社会工作者
5.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说法正确的是(BC)。P169A.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由高到低分成五级 B.生理层次处于最底层,自我实现需要处于最高级 C.人们只有满足了底层的需要,才会追求上一层的需要 D.人们可以同时拥有多种需要,需要可以多重满足 E.人们各种需求的满足可以跃层获得
6.以下属于社会服务评估对象的是(BDE)。P309A.相关上级 B.社会服务机构 C.服务对象 D.社会服务项目 E.社会工作者
7.以下属于企业捐款动机的是(ABCE)。P283A.市场营销 B.开展公共关系 C.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D.使命使然 E.税法策略
8.以下关于授权的表述正确的是(BCD)。P111A.授权就是要在征得被授权人同意的前提下可以指派各种任务 B.授予权力是通过授予下属或员工一定的职权来完成任务 C.对所授权力要进行明确的限制,强调所授权力仅限于从事某一特定任务 D.授权任务是指派下属或员工完成多项任务 E.授权是上级主管将职权移交给下属的过程
9.关于志愿者的身份因素表述正确的是(ACDE)。P262A.志愿者根据自由的意愿选择服务项目 B.志愿者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 C.志愿者以具体的行动参与、投入社会服务中 D.志愿者不计金钱财物的筹赏 E.志愿者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
10.以下关于社会工作行政的论述,表述正确的是(ABCE)。P8A.社会工作行政是一种间接的社会工作方法 B.社会工作行政是一种宏观的社会工作方法 C.社会工作行政是最晚被纳入社会工作方法体系中的专业方法 D.社会工作行政是一种技术性最高的社会工作方法 E.社会工作行政是在社会服务机构开展的社会工作
11.作为爱心老年公寓的管理者小张,他在沟通方面扮演着(ABCD)等重要角色。P122A.上情下达 B.下情上达 C.与同事协调 D.向公众交代 E.对自己负责
12.某社会服务机构在选择有效解决问题的最可行方案时选用“可行性方案模型”来筛选,该模型筛选的原则主要有(BDE)P70A.综合性B.可行性C.收益性D.公平E.效率
13.影响社会服务机构使命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BCE)。P32A.督导B.利益相关者C.服务对象D.管理层E.资助者
14.在社会工作行政中,面临伦理问题时坚持的基本原则有(BCD)。P12A.促进正义B.保护生命C.最小伤害D.平等和差别平等E.保留地公开信息
16.社会服务机构中,志愿者与机构正式聘用的员工相比有较大不同,主要表现在(ABD)等方面。A.工作动机 B.管理方式 C.服务对象 D.服务时间 E.对机构的认同
17.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服务机构正式沟通方式的有(AB)。P122A.定期召开会议 B.设立机构公告栏 C.为成员庆祝生日 D.定期工作聚餐 E.成立工作小组
18.社会服务评估中,评估者在实施阶段的任务是将前一阶段制订的评估计划付诸实施,主要工作包括(ACD)。P316A.进入现场 B.明确评估问题 C.收集资料 D.分析资料 E.签订评估协议
19.在某社会服务机构中,大多数的员工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而且机构的宗旨是为服务对象谋取幸福和促进社会和谐,所以领导应具有的特征是(BCD)。P150A.利用加薪鼓励下属B.较多运用指导、诱导的方式来影响下属 C.较少使用职位权力 D.善于资源整合,开拓机构发展空间 E.经常运用合法权利领导下属
20.在北京市某社区服务中心“一刻钟服务圈”项目中,属于授权行为的是(BCDE)。P111A.中心主任向社区宣布“一刻钟服务圈”构建计划 B.中心主任指派老段负责项目志愿者管理工作 C.中心主任让小刘对项目中的某一对象进行评估 D.中心主任临时让老裴代替他负责“一刻钟服务圈”项目 E.中心主任要求小杨在一周内走访30家商户
(三)名词解释题
1.社会工作行政:指社会服务机构为达成使命,将政策转化为具体社会服务的一系列程序,它包含了从目标预设到结果实现的动态的、可持续的行政过程和管理方法。2.社会服务机构:是指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兴办的,通过社会福利从业人员,为特定的、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专门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福利组织。3.使命:使命是社会服务机构长期使用的组织目标,代表组织的社会形象,作为战略管理的一部分高于战略目标。4.社会服务机构行政计划:指社会服务机构确定行政决策目标或社会服务目标,并评估其实现目标的最佳方式的过程。5.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社会工作行政领导,就是社会服务机构的领导者依法行使社会工作行政权力,全面履行策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人员配备等主要管理职能,并积极有效地激励其下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6.正式沟通:正是沟通是行政沟通的主要方式,一般是指组织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依据组织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来进行。7.非正式沟通:非正是沟通是指正是沟通渠道之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方式,它不受组织规章制度的限制,比如同事之间的随意交谈、通过他人进行传话等。
8.横向沟通:横向沟通是指机构中具有对等地位、不具有 属关系的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9.激励:激励是一种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活动及,从而激发、指引和维持他人行为已达成某种目的的过程。10.正强化:正强化指的是符合期望的行为得到令人愉快的刺激或奖励,可以引导人们继续做出同样的行为。11.负强化:负强化是指在人们作出符合期望的行为后,去除令人不愉快的因素,从而使人们更加频繁地作出这样的行为。
12.冲突控制:冲突控制是指对机构中的不同部门,成员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进行有效控制,尽力避免和缓解冲突,防止机构资源的浪费及工作环境的恶化。13.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战略管理等同于战略规划,它是指“对组织及其内外环境进行系统的战略思考,从而确定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积极而有步骤地推动其实施,并及时加以调整的一整套系统的方法和过程。14.SWOT分析:SWOT”分析是“把对机构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结合在一起,以便发现机构重要的战略机遇。”15.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一种将工作转化为目标,以目标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系统的管理方式。16.志愿者:志愿者是指那些不以报酬为目的、自愿提供服务、主动帮助他人的人,又可以称为义工我们通常是否追求报酬、是否收费、是否自愿来界定服务提供者是否是志愿者。17.社会工作督导: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是由机构内资深的工作者,对机构内新进入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社会工作者、实习学生及志愿者,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与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服务质量的活动。18.需求评估:需求评估是社会工作者或者社会服务机构对潜在的或实际的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评判,它不仅是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的出发点,也是其方案开发、计划执行和总结评估的基础。
(四)简答题
1.简述社会服务机构计划的阻力与障碍。P97-P98答:(1)缺乏计划能力(2)有违计划结构和过程(3)管理者推动计划的决心或承诺不足(4)信息使用不当(5)忽视不利的、不可控的变量(6)忽视长远目标(7)缺乏整体的协调与沟通。2.简述社会服务机构行政领导的主要功能。P148答:(1)确立和宣扬机构的价值理念,鼓舞机构成员的工作情绪;(2)把握机构发展战略,促进机构目标的达成;(3)整合各种内外资源,维持机构的完整性和适应性;(4)建章立制,形成机构的基本秩序。3.简述社会服务机构开展筹资的方法。P282-P283答:社会服务机构开展筹资的方法主要有:(1)项目申请(2)私人恳请与电话、网络劝募(3)筹资活动(4)直接收费(5)除此之外,在我国,作为社会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机构的财政拨款一般是列入政府财政计划内的,每年有固定的拨款。4.简述社会服务机构计划的价值及其作用。P79答:(1)机构成员指明方向,协调机构活动;(2)为机构的未来预测变化,减少冲击;(3)减少重复和浪费的活动;(4)有利于进行控制;(5)有助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工作,减少迟滞和等待,从而促进机构各项工作能够均衡稳定地进行。5.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169答: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1)生理需求:即基本的生存需求,如衣食住行;(2)安全需求:即有关个人生理和心理方面安全和保障的需求,如渴求安稳、秩序、保障、避免感情伤害等;(3)归属和爱的需求:即人们希望被他人接受,拥有友谊和爱情的需求;(4)尊重的需求:即自尊和尊重他人;(5)自我实现的需求:即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独特潜能的需求。马斯洛认为,以上五种基本需求构成一种等级,生理需求居于最底层,自我实现的需求居于最顶层。人们只有满足了底层的需求,才会追求上一层的需求。当人们的需求(尤其是生理需求等低层需求)没有满足的时候,人们的行为缺乏动机,没法激励。6.简述社会服务机构服务评估的类型。P304答:社会服务机构服务评估的类型可分为需求评估、方案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7.简述社会服务机构方案选择中可行方案模型的选择原则。P70 答:在可行方案模型中,有六个选择原则:(1)效率――指资源的投入和服务的产出比率,就方案的选择而言,主要看花费的成本能够提供服务数量的多少;(2)效能――指方案达至目标的程度;(3)可行性――指实施这一方案达至成功的程度。(4)重要性――指方案是否是唯一达至目标的方案而必须推行的程度;(5)公平――指方案能否公平地提供给有需要的个人或团体的程度;(6)次生结果――指社会将会获得或损失范围的程度,而这范围并未在方案要达至的目标上列明。8.简述社会服务机构资金的主要来源。P279答:社会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资助、捐赠款物、服务收费、国际资助、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1)政府资助。通常政府以直接的财政拨款、购买服务合约付款、政府津贴、免税待遇和官办民营由政府提供办公场所。(2)捐赠款物。指民间和社会公众的捐款和现金收入,包括直接的慈善捐款和间接捐款。(3)服务收费。指社会服务机构要求服务对象直接支付的费用。(4)国际资助。国际资助是社会服务机构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许多机构受国际资助运行。国际资助的方式通常有项目支持、资金援助、低息或无息贷款、技术援助、能力建设服务、志愿者援助和国际交流等。(5)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是机构的存款所得的利息。投资收益是机构对外投资、交予专业机构运作保值增值等金融活动所取得的收入。9.简述社会服务机构计划的编制过程。P86 答:根据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机构的特点,斯基德尔莫提出了计划编制的七个步骤及其相关活动,并认为这七个步骤及其相关活动对于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机构是特别重要的。具体是指:①目标选择;②评估机构资源;③列出所有可行方案;④预测每种可行方案的结果;⑤确定最优方案;⑥制订具体详细的行动方案;⑦方案的修正。10.简述社会服务机构督导的主要模式。P268答:社会工作的督导模式有:(1)师徒式督导。督导者与被督导者形成一种类似师徒的教与学的互动关系。(2)训练式督导。被督导者是受训者,接受督导者的训练和教育。(3)
管理式督导。督导者与被督导者形成一种明确的上下级关系。督导者是上级主管,具有权威性。(4)咨询式督导。督导者与被督导者并不具有明确的指导与被指导的责任关系,督导关注的是特殊议题,被督导者自身担负更多的责任。11.简述社会服务机构领导与管理有哪些区别? P144答:社会服务机构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不同。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解决具体问题,领导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组织目标、塑造价值理念、制定宏观决策等;(2)工作关注的角度不同。管理应对的是复杂的具体任务,而领导应对的是则是变化,是从战略层面发展有关未来的愿景来激励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奋斗;(3)产生的途径不同。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之上,管理的影响力来自其在科层制结构中的正式职位;而领导者则可能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也可能是从一个群体中通过非正式途径产生,影响力不一定来自正式的科层式职位,也可能建立在个人影响力、专长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12.简述社会工作督导的功能。P269答:督导具有行政功能、教育功能和支持功能。(1)行政功能是指督导者在被督导者的招募、工作安排、培训、工作监督、工作绩效评估、授权以及协调等管理工作中担负指导责任,确保机构的服务目标得到完成。(2)教育功能是指督导者帮助被督导者提高完成工作任务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开展实务工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专业上获得发展,进而有效完成工作。(3)支持功能是督导者通过自己丰富的经验和人格魅力,对被督导者在工作中出现的负面情绪、心理压力、认知困惑等进行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情感以及人际关系的支持,使其正确地认识自我,面对工作。13.简述决策的不同类型。P56答:依据不同的分类角度,决策的类型会有不同。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下列几种:(1)依据理性的程度,可以把决策分为直觉决策、判断决策和问题解决式的决策;(2)依据问题的性质,可以把决策分为例行式决策与非例行式决策;(3)依据决策参与的人数,可以把决策分为个人决策与团体决策;(4)依据社会服务机构工作者的角色,可分为咨询式决策、协商式决策、协助性决策和权威式决策。
14.简述职位权力和人格权力的区别。P146答:(1)职位权力,是指从组织体系中特定职位中衍生出来的权力,会随职务的变动而变化。人格权力,是指一个领导者因其自身的特殊禀赋而不是其特定职位而获得的影响力。(2)从来源上看:职位权力来源于法定职位,而人格权力来源于个人魅力。(3)从范围上看:职位权力有时空限制,而人格权力无时空限制。(4)从方式上看:职位权力主要是通过行政命令来实现,而人格权力是通过人格感召。(5)从基础上看:职位权力是必须服从的,而人格权力是自愿接受的。(6)从效果上看:职位权力主要是慑服,而人格权力是信服。(7)从性质上看:职位权力主要是强制性的影响力,而人格权力是凝聚性的影响力。15.简述社会服务评估中常见的评估问题。P314 答:一般来说,评估问题与评估目的和评估焦点紧密相连。常见的评估问题包括:(1)服务对象的需求是什么?(2)服务或项目能否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3)服务或项目的目标是什么?是否已经实现?(4)服务或项目的实际过程如何?是否按计划进行?(5)服务或项目的结果或效果如何?(6)服务或项目的效率或投入—产出比如何?(7)服务或项目还需要延续或者改善吗?
(五)案例材料分析题案例一(第十二章P268-P269)社会工作者小慧在某青少年社会服务机构工作了一年,主要负责青少年个案工作,在一次督导面谈中,她表示近期工作并不顺利,遇上了蛮不讲理的非自愿服务对象,而且个案服务成效也不明显,因此感到压力很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督导张主任与小慧关系不错,小慧常常以学生的身份在专业问题上请教张主任,并亲切的称呼其为“张老师”。张主任在督导面谈中安慰小慧,让其明确刚工作一年的社会工作者大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并且同时指导小慧进行压力处理,教授其尝试新的个案工作模式和方法。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社会工作行政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材料中,督导张主任对社会工作者小慧的督导模式属于哪类督导模式?并说明其主要特征。答:师徒式督导。其主要特征:督导者与被督导者形成一种类似师徒的教与学的互动关系,督导者扮演导师的角色,指导被督导者对一般议题的学习,并对其进行教育训练,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主要的责任在于被督导者自身。
2.除上述督导模式之外,社会服务机构中的督导模式还有哪些?请阐述。答:(1)训练式督导。被督导者是受训者,接受督导者的训练和教育。(2)管理式督导。督导者与被督导者形成一种明确的上下级关系。督导者是上级主管,具有权威性。(3)咨询式督导。督导者与被督导者并不具有明确的指导与被指导的责任关系,督导关注的是特殊议题,被督导者自身担负更多的责任。
3.社会工作督导在社会服务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请阐述社会工作督导的主要功能。答:督导具有行政功能、教育功能和支持功能。(1)行政功能是指督导者在被督导者的招募、工作安排、培训、工作监督、工作绩效评估、授权以及协调等管理工作中担负指导责任,确保机构的服务目标得到完成。(2)教育功能是指督导者帮助被督导者提高完成工作任务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开展实务工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专业上获得发展,进而有效完成工作。(3)支持功能是督导者通过自己丰富的经验和人格魅力,对被督导者在工作中出现的负面情绪、心理压力、认知困惑等进行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情感以及人际关系的支持,使其正确地认识自我,面对工作。
案例二(第三章决策P57-P58;第六章沟通P127)社会工作者小李毕业后在一老旧社区担任社区工作者,他发现其服务的社区基础设施老化陈旧,居民楼经常发生下水道堵塞、水压不足等问题。为了帮助居民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小李将这些问题一一列出,并将其反映给自己的主管领导—社区居委会主任老王,老王是一名老社区干部,其实在小李工作之前就曾经计划制定一个服务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经过居委会内部人员的多次讨论之后未果。
老王告诉小李在之前的讨论中,居委会成员给出了很多好建议,比如说居委会副主任认为这个问题跟基础设施有关系,应该向有关部门申请更新设备;计生干部认为这个问题跟居民自身素质有关系,应该加强宣传提升居民素质等等。但是最后究竟采取哪个建议时大家相持不下,所以事情就一直拖了下来。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社会工作行政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材料中,居委会主任老王在组织讨论服务方案时采取了哪种决策方式?这种方法有哪些优缺点? P57-P58答:团体决策。优点:①提供较为完整的信息;②易于产生较多的替代方案;③提升方案的接受程度;④有利于形成民主、开放、尊重、富有凝聚力折机构文化。缺点:①费时;②可能会出现强势个体或派别斗争;③从众;④责任模糊。
2.有效沟通在社会服务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请阐述斯基德莫尔有效沟通的五个元素。P127答:斯基德莫尔把有效沟通的元素和注意事项归纳为事实和情感、沟通时间的长短、倾听、重复和5C原则。(1)事实和情感。社会工作中的沟通通常包含了事实和情感两个元素。有关机构的事实和情感要清楚地表达出来,这样才会使员工意识到机构的改革、问题、计划、决议和活动。(2)沟通时间的长短。任何一种会议对于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时间至少有一个限定,这样沟通的效果比较好。(3)倾听。倾听表示的含义是主动倾听。倾听一种综合运用身体、情绪、智力寻求意义和理解的过程。(4)重复。重复强化理解和记忆,这对于有效沟通是必要的。(5)5C原则。5C原则分别是清楚、完整、简洁、具体和正确。
案例三(第十二章社会工作人员管理P262、P265、P263-P264)北京市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扩大服务范围,从社区中招募了30位居民志愿者,开展面向社区独居老人的“电话问候”服务。为了保证志愿服务的顺利进行,社会工作者小林对志愿者进行了培训。培训过程中,小林发现大部分志愿者都有满腔热情,但对志愿服务的基本知识了解较少,且并不清楚志愿者的主要管理模式。针对此种情况,小林运用社会工作行政中志愿者管理的知识对其进行培训,帮助志愿者进一步认识志愿服务的意义,了解独居老人的特点,掌握与老人沟通的技巧。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社会工作行政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材料中,社区服务中心招募的志愿者对志愿者的基本知识了解甚少,请阐述志愿者的身份要素有哪些?(P262)答:志愿者的身份要素有:①根据自由的意愿选择;②不计金钱财物的酬赏;③以具体的行动参与、投入;④所作所为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社会服务机构中志愿者管理的工作模式有哪些?(P265)答:志愿者管理的工作模式主要有四种:①赋予志愿者完全自主权的自主管理模式;②志愿人员定期报告模式;③对志愿者提供建议的监督工作模式;④不赋予志愿者自主权的指令工作模式。3.志愿者管理在社会服务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请阐述志愿者管理的主要步骤。(P263-P264)
案例四(第十章战略管理P227,第十四章社会服务评估P313-P321)某青少年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小胡从事青少年服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她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贫困家庭的青少年。在工作中,小胡发现贫困家庭的青少年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自卑、胆怯、情绪低沉等。为帮助这些贫困家庭青少年更科学合理地进行情绪管理,建立自信心,小胡策划了一个题为“快乐游戏”的活动项目,希望通过游戏的方式达成以上目标。小胡将活动项目提交给中心主管后,得到了主管的高度认可,并积极协助其实施该项目。
“快乐游戏”的活动项目实施到现在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按照中心规定,青少年服务中心要对该项目进行评估,以确定该项目的实施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该项目是否继续进行。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社会工作行政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材料中,社会工作者小胡进行了题为“快乐游戏”的活动项目策划,请帮助小胡理清社会服务机构中服务项目方案策划的主要阶段。P227答:
1、一般来讲服务项目的方案策划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①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服务机构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服务需求进行评估,这是社会服务方案策划的首要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有:了解社会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急迫程度确定优先解决的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问题的资源;开展方案策划,提供相关服务。②目标制定阶段。界定总目标和影响性目标;建立目标的优先次序。③方案安排阶段。制订各种可以实现目标的可行性方案;选择理想的行动方案;评估资源需求和获取资源支持;制定行动计划。④考虑服务的评估。这一阶段主要是在策划时设计有效的评估方法,用来检验服务项目的实施情况。
2.如果你是该青少年服务中心的一位主管,请阐述你对“快乐游戏”活动项目进行评估的一般过程。P313-P321答:“快乐游戏”活动项目进行评估的一般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评估、实施评估、撰写评估报告、应用评估结果。(1)准备评估。在准备阶段,要明确谁来评估、为什么评估、评估什么以及如何评估等一系列问题。此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明确评估目的,提出评估问题,制定评估计划,并签订评估协议。(2)实施评估。评估者在实施阶段的任务是将前一阶段制订的评估计划付诸实施,主要工作包括进入现场,收集和分析评估所需资料。(3)撰写评估报告。评估者完成评估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之后,就可以进入撰写评估报告阶段。在撰写评估报告时,不仅需要明确评估报告的结构,还需要了解评估报告的评估标准。(4)应用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目的,评估报告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通过评估来改善社会服务或项目,提升服务对象的福利;二是通过评估对社会服务或项目进行总结判断,并以此决定服务或项目的存废及发展方向。评估结束后,社会服务机构应该制订一个行动计划,以辅助跟进评估发现和建议。
案例五北京市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注册的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组织架构上服务中心设有理事会、理事长、顾问团、总干事以及下设的办公室、策划部等九个部门。2010年服务中心为某社区开展了一项独居老人的项目,在整个项目中,机构领导者采用了团队式结构,并运用团体决策使机构成员能够积极为项目开展及顺利进行献计献策,项目不仅为独居老人提供了应有服务,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而且增强了机构员工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结合上述案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中,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架构采用了哪种类型的组织结构? 答:材料中的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架构采用了直线参谋式组织架构。
2、在服务机构解决实际问题时最常采用的团队结构有哪几种?答:①问题解决型团队;②跨专业团队。
3、独居老人的项目中机构领导者运用了团体决策,试比较团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优缺点。答:优点:对于团体决策来讲:①可以提供较完整的信息,如材料中运用团体决策使机构成员能够积极为项目开展献计献策;②有较多的替代方案;③方案的可接受程度高;④有利于形成健康、积极的机构文化,如材料中团体决策增强了机构员工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对于个人决策来讲:①可以快速、省时;②责任明确、易于保密。缺点:对于团体决策来讲:①它会费时、缺乏效率;②少数支配多数、派别斗争;③从众、假民主;④责任模糊。
对于个人决策来讲:①其信息会欠完整、全面;②缺乏足够的替代方案;③可接受程度低;④易有专制独裁之嫌,不利于形成健康、积极的机构文化。
案例六(第十章P227)小林是刚进入社工中心工作的一名应届毕业生,现在机构领导要求小林交一份促进某一社区邻里和谐的项目策划,现在小林来请你帮忙。请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小林了解服务项目的方案策划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以及每一阶段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P227
答:
1、一般来讲服务项目的方案策划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①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服务机构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服务需求进行评估,这是社会服务方案策划的首要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有:了解社会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急迫程度确定优先解决的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问题的资源;开展方案策划,提供相关服务。②目标制定阶段。界定总目标和影响性目标;建立目标的优先次序。③方案安排阶段。制订各种可以实现目标的可行性方案;选择理想的行动方案;评估资源需求和获取资源支持;制定行动计划。④考虑服务的评估。这一阶段主要是在策划时设计有效的评估方法,用来检验服务项目的实施情况。
2、在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阶段:分析问题时应当注意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在哪里发生,谁受这个问题影响,这个问题何时发生,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感受程度如何;评估需求时应当注意界定处于危机的人口、目标对象人口以及求助者或受影响的人口,其目的是确定真正需要服务的对象。在目标制定阶段:影响性目标是社会工作干预所要达到的目标;目标的优先次序的界定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资源状况、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与特点、机构的目标、问题的紧迫程度、社会正义等。在方案安排阶段:筛选方案时要注意的问题是效率、效果、可行性、重要性、公平、附加结果;评估资源需求和获取资源支持时要考虑机构的内部状况和外部环境。在考虑服务的评估时要注意各项行动所要推行的“方案活动”是否按照原定计划推行和完成,方案活动目标是否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如何。方案的评估一采用两种方法: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过程评估关注进行过程中服务对象和人数的变化、服务方案所必须推行的主要工作项目的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经费支出情况以及是否按照预定的日期进行。效果评估主要测量方案实施后产生的效果。
第二篇:老年社会工作期末复习题(含答案)[推荐]
《老年社会工作》期末复习题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的满足和老年人社会生活发展需求的满足。
2、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是老年个案工作方法、老年团体工作方法和老年社区工作方法。
3、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有生命回顾、怀旧、善于发现老年人的潜能。
4、美国学者莱卡德、利夫森和彼得森按人格的调适状况将老年人分为成熟型、摇椅型、防卫型、愤怒型和自怨自艾型。
5、老年福利政策是国家为解决老年问题、开展广泛的老年服务而制订的行动方向、规范和准则。
6、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与完善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四方面缺一不可。
7、老年团体工作的常见主题有缅怀过去、现代社会知识、自我独立性、生理和心理变化、家庭的人员关系、社区资源的利用、适应环境、闲暇与文化活动、死亡。
8、老年社区工作的介入模式包括社区发展、社区组织、社区教育、社会行动和社会计划模式等。
9、“由社区照顾”以居家照顾和日托照顾为其主要模式。
10、扩大社区支援网路的五种策略分别是个人网络、志愿者联系网络、互助网络、邻舍协助网络和社区授权网络。
11、机构照顾的类型可以划分为特殊护理院、护理型养老院、康复保健型养老院和老年公寓等。
12、《社会工作词典》把个案管理定义为: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为某一群体或某一案主整合、协调所有助人活动的一个过程。
13、空巢老人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供养问题、心理情感问题、疾病医护问题、日常生活照料问题、丧偶空巢老人的再婚问题等。
二、名词解释
1、人口老龄化P52、老年社会工作P343、老年个案工作P1654、怀旧P1775、生命回顾P1776、ABC理论P1837、老年团体工作P1968、老年社区工作P2309、社区照顾P24310、机构照顾P27611、老年人长期护理照顾P34012、临终关怀P403
三、简答题
1、简述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P372、简述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P403、简述老年社会工作的原则。P424、老年个案工作的原则。P1685、简述心理社会模式的六步骤。P1786、阐述在开展老年团体工作时,社工需要注意的要点。P2237、简述老年社区工作的目标及原则。P2328、简述我国机构照顾体系存在的问题。P3129、如何从具体的社会工作实务层面开看待个案管理在老年人长期护理照料中的目的。P34310、根据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的疾病医护和生活照料问题,请思考:我们应如何开展对空巢老人的服务?P378
第三篇:社会工作行政_期末复习范围
社会工作行政(本)期末复习指导
一、考试情况介绍
(一)考试方式:终结性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入场(纸张由各地方电大统一发放,可于纸张正反面上记录知识要点)。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1.名词解释题(4道题,每题5分)2.单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2分)3.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少选每个选项得1分。每题4分,共4道题)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5.材料分析题或论述题(1道题,24分)
二、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社会工作行政第五页第一段第三行开始
2.社会服务机构第五页第三段
3.社会工作行政领导148页第一段
4.战略规划 223页,中间一段
5.下行沟通112页最后一段
6.目标管理236页第三段
7.使命陈述31页倒数第二段
8.社会服务机构行政计划78页中间一段倒数第三行
9.志愿者262页第三段第四段
10.社会服务机构组织结构107第二段
11.正式沟通122第二段
12.冲突控制190页最后一段
13.社会工作督导268页第一段
14.社会服务评估303第三段
15.授权及其内容:授权是指上级主管适当地将职权移交给下属的过程,目的是让社会服务机构发挥最大效率,也有助于提高下属或员工的满意度、工作动机。可授权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授予任务;二是授予权力;三是对所授权力要进行明确的限制。
16.SWOT分析:是指把对机构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结合在一起,以便发现机构重要的战略机遇,它是综合考虑机构内外部环境变量,以此来选择机构战略。
注:名词解释都能在教材上找到明确答案,一般以一句话来表述。
(二)单项选择题
1.“机构行政”价值的核心内容是(C)。
A.规范机构的规章制度B.以案主的最佳利益为优先考虑C.资源分配的公平性D.工作过程中诚实守信
2.某养老机构设立了专门的研究部门,令其协助机构的领导者,这属于(D)组织结构。A直线式B跨专业 C问题解决型D直线参谋式
3.某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发现有些员工对机构的发展不闻不问。为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促进机构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以下激励措施中,机构管理者应首选(B)。
A.调动员工岗位B.积极促进员工参与机构决策C.协助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D.拓展员工的工作内容
4.下列不属于社会服务机构方案策划阶段的是(B)。
A.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阶段B.信息收集与整理 C.考虑服务的评估D.方案安排阶段
5.社会工作督导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他们由(A)担任。
A.资深社会工作者B.一线初级社会工作者 C.社会服务机构的实习学生D.志愿者
6.社会服务机构的(B)是以机构愿景为基础的,但比愿景更加清楚地说明了机构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A.战略目标B.机构使命C.机构宗旨D.机构远景
7.社会服务机构的领导为了增进员工对工作的兴趣,方便机构未来的人力需求计划,最常采用的方法是(C)。
A.提高员工福利待遇B.鼓励员工参与机构决策C.轮换工作岗位D.减少员工工作量
8.在社会服务机构中,不属于冲突控制方法的是(D)。
A.强制解决B.回避与妥协C.加强沟通参与D.实地考察机构的运作活动
9.计划是确定机构在未来一年时间内要实现的目标和完成的工作,其制定者通常是社会服务机构的(B)。
A.基层管理者及一线员工B.中低层管理者C.高层和中层管理者D.高层管理者
10.某社区的白领小江参加了某社会服务机构举办的“关爱儿童”慈善晚宴。其中机构举办慈善晚宴属于哪种筹资来源(A)。
A.捐赠款物B.服务收费C.政府资助D.国际资助
11.天使社会服务中心旨在帮助儿童的健康成长,最近机构员工根据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某一问题提出了几种可行的行动方案,接下来他们应该(C)。A.执行方案B.评估决策的有效性C.选择最佳方案D.明确目标
12.下列有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阿尔德弗的ERG理论,说法正确的是(C)。
A.都认为需要是有层次和顺序的B.都包含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C.都认为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才能产生更高层次的追求D.当某种需要满足后,其强烈程度可能会增强
13.社会服务机构中问题解决型团队一般由来自同一部门的(B)名员工组成。
A.3—5B.5—12C.8—15D.10—20
14.通过宣传、劝告、启发、诱导等手段,使员工理解、接受并贯彻自己的意志,是一种(A)的领导方式。
A.说服式B.示范式C.命令式D.激励式
15.督导者与被督导者形成一种明确的上下级关系,督导者是上级主管,具有权威性。这种督导模式是(D)。
A.师徒式督导B.训练式督导C.咨询式督导D.管理式督导
16.社会工作行政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中,主要涉及社会工作行政者权力的运用的是(B)问题。
A.角色定位B.资源分配C.制度困境D.法律矛盾
17.在社会服务机构计划中与战略层的管理部门制定目标的职责密切相关的是(A)。
A.长期计划B.中期计划C.计划D.短期计划
18.对于社会服务机构来讲,如果机构自身内部有巨大优势,而外部环境又为机构提供了大量机会,则机构应该采取(C)。
A.防御性战略B.扭转型战略C.增长型战略D.多角化战略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捐款动机的是(B)。
A.市场营销B.使命使然C.树立社会形象D.税法策略
20.社会工作者在对社会服务方案进行过程评估时最关注的是(D)。
A.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B.服务对象的改变情况C.工作项目的额外效果D.工作项目的完成情况
(三)多项选择题
1.某社会服务机构在选择有效解决问题的最可行方案时选用“可行性方案模型”来筛选,该模型筛选的原则主要有(BDE)
A.综合性 B.可行性 C.收益性 D.公平E.效率
2.社会工作行政中,雷克斯•A•斯基德莫尔把有效沟通的元素和注意事项归纳为(ABDE)。
A.5C原则 B.倾听 C.沟通氛围D.重复 E.对事实和情感的沟通
3.在某社会服务机构中,大多数的员工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而且机构的宗旨是为服务对象谋取幸福和促进社会和谐,所以领导应具有的特征是(BCD)。A.利用加薪鼓励下属 B.较多运用指导、诱导的方式来影响下属 C.较少使用职位权力 D.善于资源整合,开拓机构发展空间 E.经常运用合法权利领导下属
4.社会服务机构财务预算管理的基本预算方法主要包括(ACD)。
A.零基预算法 B.多项预算法 C.单一预算法 D.项目预算法 E.功能预算法
5.影响社会服务机构使命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BCE)。
A.督导 B.利益相关者 C.服务对象D.管理层 E.资助者
6.作为爱心老年公寓的负责人小张,他在沟通方面扮演着(ABCD)等重要角色。
A.上情下达 B.下情上达 C.与同事协调D.向公众交代 E.对自己负责
7.社会服务机构中,志愿者与机构正式聘用的员工相比有较大不同,主要表现在(ABE)等方面。
A.工作动机 B.管理方式 C.服务对象D.服务时间 E.对机构的认同
8.社会服务机构中,团体决策的优点主要有(ABE)。
A.有较多替代方案 B.方案的可接受程度高 C.责任明确D.快速省时 E.信息较完整
9.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服务机构正式沟通方式的有(ABE)。
A.定期召开会议 B.设立机构公告栏 C.为成员庆祝生日 D.定期工作聚餐 E.成立工作小组
10.在社会工作行政中,面临伦理问题时坚持的基本原则有(BCD)。
A.促进正义 B.保护生命 C.最小伤害D.平等和差别平等 E.保留地公开信息
11.社会服务机构的使命、宗旨及机构的战略有别于其他营利性质的企业,因此在机构的控制中要遵循其有效的控制原则有(ABCD)。
A.重点控制原则 B.适度控制原则 C.弹性控制原则D.客观控制原则 E.程序控制原则
12.社会服务评估中,评估者在实施阶段的任务是将前一阶段制订的评估计划付诸实施,主要工作包括(ACD)。
A.进入现场 B.明确评估问题 C.收集资料 D.分析资料 E.签订评估协议
13.在北京市某社区服务中心“一刻钟服务圈”项目中,属于授权行为的是(BCDE)。
A.中心主任向社区宣布“一刻钟服务圈”构建计划 B.中心主任指派老段负责项目志愿者管理工作
C.中心主任让小刘对项目中的某一对象进行评估 D.中心主任临时让老裴代替他负责“一刻钟服务圈”项目
E.中心主任让小杨负责安排30家商户的走访任务
14.对于社会服务机构运行效率和服务效果的外部监督途径有(ABDE)。
A.媒体监督 B.政府监督 C.自律D.第三方监督 E.行业监督
15.社会工作行政通过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可以提高组织绩效,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目标管理的一般过程主要有:ABDA.目标的制定 B.目标的实施 C.目标的授权D.评估 E.目标的控制
16.在社会服务机构中,志愿者的工作管理模式主要有(ABCD)。
A.自主管理模式 B.志愿人员定期报告模式 C.监督工作模式D.指令工作模式 E.任务工作模式
(四)简答题
1.简述决策的不同类型。
答:依据不同的分类角度,决策的类型会有不同。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下列几种:
(1)依据理性的程度,可以把决策分为直觉决策、判断决策和问题解决式的决策;
(2)依据问题的性质,可以把决策分为例行式决策与非例行式决策;
(3)依据决策参与的人数,可以把决策分为个人决策与团体决策;
(4)依据社会服务机构工作者的角色,可分为咨询式决策、协商式决策、协助性决策和权威式决策。
2.简述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类型。
答:从组织分化的方向看,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1)社会服务机构的一般结构类型:
①直线式组织结构——最简单的组织方式
②直线参谋式组织结构——参谋的职权是主管授权的一种权力形式
(2)社会服务机构最常采用的团队式结构可分为两种: ①问题解决型团队②跨专业团队
3.简述服务项目方案策划的主要阶段。
一般来讲,服务项目的方案策划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服务机构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服务需求进行评估,这是社会服务方案策划的首要基础;
第二阶段:目标制定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界定总目标和影响性目标以及建立目标的优先次序;
第三阶段:方案安排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制定各种可以实现目标的可行性方案、选择理想的行动方案、评估资源需求和获取资源支持以及制订行动计划;
第四阶段:考虑服务的评估。这一阶段主要是在策划时设计有效的评估方法,用来检验服务项目的实施情况。
4.简述对社会服务机构有效控制的原则。(只答要点即可)P192-193
5.简述职位权力和人格权力的区别。
答:(1)职位权力,是指从组织体系中特定职位中衍生出来的权力,会随职务的变动而变化。人格权力,是指一个领导者因其自身的特殊禀赋而不是其特定职位而获得的影响力。
(2)从来源上看:职位权力来源于法定职位,而人格权力来源于个人魅力。
(3)从范围上看:职位权力有时空限制,而人格权力无时空限制。
(4)从方式上看:职位权力主要是通过行政命令来实现,而人格权力是通过人格感召。
(5)从基础上看:职位权力是必须服从的,而人格权力是自愿接受的。
(6)从效果上看:职位权力主要是慑服,而人格权力是信服。
(7)从性质上看:职位权力主要是强制性的影响力,而人格权力是凝聚性的影响力。
6.简述社会服务评估中如何拟定评估问题。
答:一般来说,评估问题与评估目的和评估焦点紧密相连。常见的评估问题包括:
(1)服务对象的需求是什么?
(2)服务或项目能否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3)服务或项目的目标是什么?是否已经实现?
(4)服务或项目的实际过程如何?是否按计划进行?
(5)服务或项目的结果或效果如何?
(6)服务或项目的效率或投入—产出比如何?
(7)服务或项目还需要延续或者改善吗?
7.简述社会服务机构使命的特点。(只答要点即可)(只答要点即可)P27-28
8.简述社会服务机构行政计划的价值与意义。(只答要点即可)P79-80
9.简述社会服务机构筹资的一般方法。
答:社会服务机构开展筹资的方法主要有:
(1)项目申请
(2)私人恳请与电话、网络劝募
(3)筹资活动
(4)直接收费
(5)除此之外,在我国,作为社会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机构的财政拨款一般是列入政府财政计划内的,每年有固定的拨款。
10.简述社会服务机构目标确定的过程。
1.答:社会服务机构目标确定的过程分为以下步骤:
(1)对机构进行内外部环境与条件分析
(2)明确机构自身的愿景与价值观
(3)提出总体目标方案
(4)评估各个方案并确定可行满意方案
(5)目标具体化
11.简述社会服务机构行政计划的阻力与障碍。(只答要点即可)P97-98
12.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要:即基本的生存需求;
(2)安全需要:即有关个人生理和心理方面安全和保障的需求;
(3)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人们希望被他人接受,拥有友谊和爱情的需求;
(4)尊重的需求:即自尊和尊重他人;
(5)自我实现的需求:即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独特潜能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以上五种基本需求构成一种等级,生理需求居于最底层,自我实现的需求居于最顶层。人们只有满足了底层的需求,才会追求上一层的需求。当人们的需求(尤其是生理需求等低层需求)没有满足的时候,人们的行为缺乏动机,没法激励。
(五)材料分析题一
李德是某社工机构的主任,上任以来他开展了系列的活动不断提升机构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首先是完善了机构的奖励福利制度,根据不同的项目为员工设立不同的目标并适当奖励;其次是注重机构内部团队式合作,采取项目团队的方式来为社区及其他有需要的团体机构策划、组织项目;同时,机构还定期开展员工分享会,分析自己工作中的困扰、感悟并对机构的日常工作提出建议意见。除此之外,李德还根据机构员工的个人专长进行了部分的岗位调整,并且为机构社工提供培训、学习等机会。在李德的带领下,机构员工工作热情普遍高涨,员工之间关系越来越和谐,机构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在社会服务机构中常用的激励方式有哪些?
2.如果你担任社工机构的领导,要实现社会服务机构的目标,完成机构的使命,应具备哪些素质?请阐述。
答: 根据材料,在社会服务机构中,常用的激励方式主要有以下七种:
(1)认识员工的个别差异。如机构根据员工的个人专长进行了部分的岗位调整。
(2)运用目标。李德领导下的机构根据不同的项目为员工设立不同的目标并适当奖励。
(3)提供员工参与决策的机会。材料中的机构定期开展员工分享会,分析自己工作中的困扰、感悟并对机构的日常工作提出建议意见。
(4)增进员工对工作的兴趣并开发其潜能。如机构根据员工的个人专长进行岗位调整,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等。
(5)协助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如为机构社工提供培训、学习等机会。
(6)完善奖惩制度。材料中的机构完善了它的奖励福利制度,根据不同的项目为员工设立不同的目标并适当奖励。
(7)金钱的奖励。虽然社会工作者强调服务,但给予金钱的奖励是激励士气不可忽略的诱因。
(材料题答题必须结合材料)
2.答:要实现社会服务机构的目标,完成社会服务机构的使命,领导者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第二,高超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素质。
第三,魅力型人格。
第四,根据环境变化随时调整自身角色的能力。
(五)材料分析题二
北京市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注册的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组织架构上服务中心设有理事会、理事长、顾问团、总干事以及下设的办公室、策划部等九个部门。2011年服务中心为某社区开展了一项独居老人的项目,在整个项目中,机构领导者采用了团队式结构,并运用团体决策使机构成员能够积极为项目开展及顺利进行献计献策,项目不仅为独居老人提供了应有服务,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而且增强了机构员工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中,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架构采用了哪种类型的组织结构?在服务机构解决实际问题时最常采用的团队结构有哪几种?
2.独居老人的项目中机构领导者运用了团体决策,试比较团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优缺点。
答:1.(1)材料中的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架构采用了直线参谋式组织架构。
(2)在服务机构解决实际问题时最常采用的团队结构主要有:
①问题解决型团队;(2分)②跨专业团队。
2(1)优点:对于团体决策来讲:①可以提供较完整的信息,如材料中运用团体决策使机构成员能够积极为项目开展献计献策;②有较多的替代方案;③方案的可接受程度高;④有利于形成健康、积极的机构文化,如材料中团体决策增强了机构员工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对于个人决策来讲:①可以快速、省时;②责任明确、易于保密。
(2)缺点:对于团体决策来讲:①它会费时、缺乏效率;②少数支配多数、派别斗争;③从众、假民主;④责任模糊。
对于个人决策来讲:①其信息会欠完整、全面;②缺乏足够的替代方案;③可接受程度低;④易有专制独裁之嫌,不利于形成健康、积极的机构文化。
(六)论述题一
小方是刚进入社工中心工作的一名应届毕业生,现在机构领导要求小方交一份促进某一社区邻里和谐的项目策划。请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小方了解服务项目的方案策划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一般来讲,服务项目的方案策划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阶段。第二个阶段:目标制定阶段。第三个阶段:方案安排阶段。第四个阶段:考虑服务的评估。
(2)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有:①分析问题;②评估需求;
第二阶段的主要内容有:①界定总目标和影响性目标;②建立目标的优先次序;
第三阶段的主要内容有:①制定各种可以实现目标的可行性方案;②选择理想的行动方案;③评估资源需求和获取资源支持;④制订行动计划;
第四阶段的主要内容有:有效的评估方法,用来检验服务项目的实施情况。方案的评估一般采用两种方法: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
(六)论述题二
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社会服务评估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谈谈社会服务评估的一般过程以及社会服务评估的重要性。
答:(1)社会服务评估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评估、实施评估、撰写评估报告、应用评估结果。
①准备评估。在准备阶段,要明确评估目的,拟定评估问题,制订评估计划,并签订评估协议。
②实施评估。评估者在实施阶段的任务是将前一阶段制订的评估计划付诸实施,主要工作包括进入现场,收集和分析评估所需资料。
③撰写评估报告。评估者完成评估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之后,就可以进入撰写评估报告阶段。在撰写评估报告时,不仅需要明确评估报告的结构,还需要了解评估报告的评价标准。
④应用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目的,评估报告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通过评估来改善社会服务或项目,提升服务对象的福利;二是通过评估对社会服务或项目进行总结判断,并以此决定服务或项目的存废及发展方向。⑤评估结束后,社会服务机构应该制订一个行动计划,以辅助跟进评估发现和建议。需要指出的是,评估者在进行社会服务评估时,还要遵守相关的伦理准则。(2)社会服务评估的重要性:①提高社会服务水平②提升服务机构公信力③增强社会工作者能力 ④繁荣社会工作学科
第四篇:《行政组织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行政组织学》期末复习指导
红色标注为历年考题和重点!
蓝色标注为去年考题!
第一章 行政组织学导论
名词解释
1.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简答题
1.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
(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制度规范;(6)资金设备;()技术;(8)信息沟通;(9)团体意识;(IO)环境。2.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2013-2014)
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正式组织的特征有:(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内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州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间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3.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是:(1)自发性。(2)内聚性。(3)不稳定性。(4)领袖作用较大。
4.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1)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5.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点?
(1)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6.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
(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权变性和规范性的统一。论述题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1)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2)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3)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4)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
3.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2)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4)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5)社会收人的公平分配。4.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管理与运行的规律;(2)促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3)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4)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5)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第二章 组织理论的发展
名词解释
1.霍桑实验
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ZO世纪ZO年代中期到3O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2.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创立的。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人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
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人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帕森斯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的问题,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4.成熟一不成熟理论
阿吉里斯创立的。他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指出,组织中的人性是发展的,它们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仅仅靠正式的组织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吸收工人参与,采取以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使工人具有多种工作经历,进行角色体验,强化工人的责任,依靠工人的自我管理。
5.棱柱模式理论
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简答题
1.简述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2)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实行刺激性工资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制”,按组织成员的绩效来支付报酬,鼓励竞争;(4)将组织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2.简述法约尔的组织管理原则。
(1)实行专业分工;(2)权力与责任相一致;(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指导;(6)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7)理想的工作报酬;(8)权力集中;(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人员任期稳定;(13)主动性;(14)团队精神。
3.简述韦伯理想型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分工;(2)严格的层级节制;(3)严明的组织纪律;(4)规范的录用制度;(5)实行任命制;(6)固定的薪俸制度。
4.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
(1)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一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2)组织成员不单纯是受经济奖励的激励,而且受不同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激励;(3)在正式组织之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对组织效率起着重要影响;(4)考虑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应对传统观念中的以组织正式结构和职能为基础的领导模式作实质性修正;(5)领导不仅需要有有效的技术才能词时应具有有效的人际关系技能。论述题
1.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
传统的、古典的组织理论比较偏重于对组织静态的研究,即从经济——技术的角度来观察组织。他们的组织理论具有的特点是:(1)组织是一个分工的系统;(2)组织是一个层级节制的系统;(3)组织是一个权责分配的系统;(4)组织是一套法令和规章的体系;(5)组织是有目标的系统。
从上述组织观念出发,他们所强调和追求的组织管理原则为:(1)组织结构的体系化;(2)组织工作的计划化;(3)组织运行的规范化;(4)组织管理的效率化。
古典管理理论所提出的这些观点,建构了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的基石,提供了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揭示了组织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
传统的组织理论,虽然有上述贡献,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它们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1)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的静态方面,忽视了组织的动态面。他们只研究结构,研究如何分工、如何建立层级控制、如何订立法律规则,忽视了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忽视对组织当中人的行为的研究。(2)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机械的“效率”观念,强调组织的整体需求和利益,把人当成“经济人”来看待,忽视了人性、人的尊严、人的情感、人的需要和个体的利益。(3)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法律、制度、规范、规则的作用,强凋对人进行监督和控制,趋向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容易压抑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在研究取向上,将组织当作一个封闭系统来看待,未能涉及组织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忽略了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
2.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观点。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的要点主要有:(1)组织是一个心理。社会系统;(2)组织是一个平衡系统;(3)组织是一个提供合理决策的机构;(4)组织具有非正式的一面;(5)组织是一个影响力系统;(6)组织是一个沟通系统;(7)组织是一个人格整合系统;(8)组织是一个人一机配合的系统。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对于组织问题的研究和管理都是一场革命。在研究取向上,他们面对现实,广泛收集资料,不困于偏见;从静态的研究转向动态的研究,对组织实行行为的研究;从对组织原则的研究转向对组织本质的探讨;从对正式组织的研究转向注意非正式组织,由此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他们将组织看成是心理系统、影响系统、平衡系统、人格系统、沟通系统等,这些都引起了组织观念的变革。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的贡献还在于它引起了管理哲学的变革。他们促成了组织管理方式由监督制裁走向人性激励,从专断领导走向民主领导,由唯我独尊到意见沟通的转化。但是,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研究也有其缺失,主
要表现在:(1)重视事实真相的研究,只求收集资料,使研究陷于支离破碎;(2)过分偏重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研究,甚至根本否认组织结构与法令的重要性;(3)行为科学家一味追求“客观性”,极力避免“价值判断”,并不符合社会科学的研究精神;(4)行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虽然是人,但未能涉及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5)有轻视正式组织作用的倾向。
第三章 行政环境的组织与管理
名词解释
1.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2.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3.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适应环境的变化,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简答题
1.简述行政组织环境的特点。
(1)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3)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4)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2.简述影响行政组织运作的外部环境因素。
(1)政治环境;
(二)经济环境;(3)法律环境;(4)科学技术环境;(5)文化环境。3.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
(1)资源的提供者;
(二)服务的对象;(3)利益群体;(4)政府组织。4.简述艾德奇关于组织环境维度的主要观点。
艾德奇认为,每个组织的工作环境,可能在以下六个方面发生变化。这六个方面分别是:(1)环境的容纳力;(2)环境的同质性程度;(3)环境的稳定性;(4)环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5)组织领域的一致性程度;(6)环境的混乱程度。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外策略。
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部策略主要包括:(1)资源的储备;(2)平衡策略;(3)预测和计划策略;(4)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策略;(5)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外部策略主要包括:(1)竞争策略;(2)合作策略;(3)参与管理;(4)公共关系。
第四章 行政组织的结构与设计
名词解释
1.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2.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就是将行政组织系统纵向划分为若干个层级,每一层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和管理权限从高到低逐级缩小。
3.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就是将行政组.织按照不同的功能、活动范围横向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但行政地位、管辖范围和权限是平行和相同的。
4.组织的“显结构”是指构成组织结构的外在因素的集合。
5.我们把组织当中人的目标价值、观念、态度、气质、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组织的“潜结构”或“潜结构”因素。6.管理层次为组织系统中纵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额。
7.管理幅度为一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
8.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
9.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
10.组织结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结构优良、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简答题
1.简述组织结构的特征。
(1)组织结构的稳定性;(2)组织结构的层级性;(3)组织结构的相对性;(4)组织结构的开放性及变异性。2.简述组织结构的功能与作用。
(1)整合功能;功效率功能;(3)控制功能利沟通功能;(5)心理需求功能。3.简述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缺点。
行政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是:(1)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有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2)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3)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组织结构的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层级化的缺点表现为:(1)过多的层级结构,容易带来沟通和协调上的困难;(2)层级结构的存在形成了成员间身份与地位的高低,这种差别容易加大相互间的行政距离,造成沟通上的障碍,这种差距亦是形成“官本位”的一个根源。4.促成组织结构分部化的动因有哪些?
|
(1)组织活动的日趋复杂和组织规模的扩张,促使组织必须将组织工作予以分析、划分和分类,以适应专业分工和事业发展的需要;(2)通过分部化,可使各部门皆具有明确的分工与职责范围,使各部门能够专司其职并有效益和有效率地履行各自的职能;(3)通过分部化,可以使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确定下属人员的工作范畴,避免因工作划分不当造成的困难;(4)分部化符合专业化的需要,能够适才适用,专才专用,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5)组织协调与控制的需要。5.简述组织结构分部化应遵循的原则。
(1)职掌明确,机能一致;(2)单一指挥;(3)从属关系明确;(4)合理竞争;(5)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配合。6.影响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下级的教育、训练和技能;
(二)工作性质与计划程度;(3)管理技术与工艺水平;(4)权力模式和授权的程度;(5)组织环境和组织状况。
7.简析组织结构整合或一体化的途径与手段。
(1)目标手段;(2)政策手段;(3)组织手段;(4)信息沟通手段。8.简述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与步骤。
(1)明确组织目标;(2)决定达成目标所需的计划与配置单位;(3)决定实施计划的作业与配置职位;(4)权责区分;(5)制定组织规程和规章制度。论述题
1.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一般来讲,其优点在于:(1)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2)功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彻执行。
弊病在于:(1)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之工作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③上下控制严密,易形成公文旅行、推倭责贻误时机、缺乏效率的流弊;(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制而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一方面则会导致庸愚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
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i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
分权式组织结构在精神方面是符合民主要求的,它的好处在于:(1)分工合作、分权制衡,可以防止和避免上层专断和个人独裁;(2)分级治事,分层负责,富于弹性;(3)尊重各层利益,收因地制宜的功效;(4)可调动员工积极性,培养独立、自主、创新的工作作风。从管理上看,分权式组织结构也有其固有的弊病,主要表现在:(1)单纯强调分权,忽视合适的集权,这会损害统一,甚至会导致分裂;(2)过份分权容易导致各自为政,政出多门,不易达成组织目标;(3)过份分权致使各机关彼此独立,无上级的监控,可能引起相互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相互制肘与摩擦。2.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1)组织的环境;(2)组织战略;(3)组织的技术;(4)组织规模;(5)组织成员的因素。3.试论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原则。
(1)统一指挥,统一目标;(2)分层管理,分权治事;(3)职掌明确,权责一致;(4)以人为本,人性管理;(5)经济效能,讲求效率;(6)适应环境,保持弹性;()顾及平衡,协调发展。
第五章 中国行政组织结构
名词解释
1.总理负责制是指总理对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这些决定以及其所领导的全部工作负全面责任。
2.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简答题
1.简述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
(1)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2)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3)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简述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其地位的具体表现。
(1)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2)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3)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4)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3.简述国务院的职权内容。
(1)行政立法权;(2)行政提案权;(3)行政领导与管理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4.简述省级政府职权的主要内容。
(1)行政立法权;(2)行政领导与管理权;(3)地方行政立法权与制令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6)行政保护权。
5.简述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设置原则。
(1)坚持以民族聚居原则为基础;(2)参酌现实条件和历史情况;(3)以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为目标;(4)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6.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
(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3)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4)决定政府政策,发布行政命令;(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8)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人或支出动议;(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证据;(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l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论述题
1. 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2013-2014)
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明确界定了国务院在国家机关中的法律地位:即在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从属和被监督的地位;在与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国家行政系统的最高地位。(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①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②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③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2)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使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它表现为:①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②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③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④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总之,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局、行、署、办等组成机关、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负责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它保证了国家行政权力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
第六章 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
名词解释
1.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2.群体归属意识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规范为准则而活动,自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3.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程度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
4.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定的行为标准。群体规范主要有风俗、文化、语言、舆论、公约、时尚等行为规范及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简答题
1.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适应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2)适应现代管理实践的要求;(3)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2.简述期望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性的人的前提是否具有普遍性;(2)期望概率比较难把握;(3)没有考虑负目标价值的影响。3.管理者应如何重视挫折与管理的关系?
(1)注意挫折教育;(2)学会关心与宽容;(3)避免挫折;(4)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4.简述群体功能的主要内容。
(1)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3)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5.简述群体意识包括的主要内容。
(1)群体的归属意识;()群体的认同意识;(3)群体的促进意识。
6.简述群体凝聚力的主要作用。
(1)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如果与组织目标是一致的,那么群体凝聚力可以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如果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与整个组织目标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群体凝聚力不仅不能提高工作绩效,反而会降低群体的工作绩效。
(2)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一般来说群体凝聚力会提高满意程度,但满意程度高最终对整个群体的工作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满意程度高可以令群体成员对群体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但也可能使群体成员安干现状,维护既得利益,产生惰性,拒绝改革。
(3)群体凝聚力与员工个人成长的关系。群体凝聚力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也是一件利弊参半的事情。从有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群体凝聚力强的群体使人产生安全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从不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凝聚力强的群体中的员工有时会有较强的依赖性,缺少独立性和创造性。论述题
1.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
需要层次论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需要理解为一个复杂的、等级式的系统,故称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自低向高的需要层次。
正确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应特别注意两点:首先是需要的满足是人类行为最基本的原则;其次是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
在管理学界,对需要层次论的争论非常多,这些大都以批评为主,但需要层次理论在人类行为规律及其激励研究方面是有着重要贡献的。这主要表现在:(1)它揭示了需要在人类行为中的根本性作用和层次结构;(2)它探讨了各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八3)简单实用。同时,需要层次论也对我们有启示:首先要善于运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激励措施只有“投其所需”才有激励作用。其次是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特别是非物质的激励措施。人的需要本来就是多层次的,满足需要的手段当然也就是多种多样的,高层次的需要尤其如此。2.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
一般可以将群体发展依次分为形成、磨合、成长和成熟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群体的工作中心不同,管理方法也不同。
(1)形成阶段。群体建立之初,其基本的工作任务应在于确定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使群体成员之间相互熟悉、相互接纳。明确关系,消除陌生感,初步形成相互信任、相互依赖。因此群体形成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工作计划;明确群体内部的责权关系,分工设岗;创造群体成员相互熟悉和接近的机会;初步建立基本的规章制度和信息沟通网络。
(2)磨合阶段。随着工作的逐步展开,成员间的接触日益频繁,群体内部会出现大量成员间工作关系、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因此群体磨合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进一步补充、细化和明确各种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各岗位的责权关系;鼓励合理化建议;完善沟通网络,鼓励和提倡将矛盾摆到桌面上来,反对回避矛盾,反对放任自流;适当调整机构和人员。
(3)成长阶段。经过磨合期后,群体内部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逐步协调,合作意识得到强化,制度基本健全合理,内耗大幅度降低,群体进人成长壮大阶段。在成长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集中到了工作任务上,要注意充分发挥成员的潜力和群体的整体优势;特别重视效率和决策优化;进一步完善沟通网络,特别注意沟通网络中的反馈系统,加强沟通,特别是上下级的沟通;注意研究成员的需要结构,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4)成熟阶段。经过成长阶段,群体的各项规章制度已经基本完善,每个成员已经找到了合乎自己能力和兴趣的位置,成员的相互配合日益熟练,群体已经进人成熟阶段。在成熟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形成并稳定群体的工作方式与风格;注意成员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和成员个人的成长;强化评估机制;寻求新的兴奋点。
第七章 行政组织中的领导
名词解释
1.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2.行政组织领导就是指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通过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方式,引导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活动过程。
3.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4.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5.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非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扭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简答题
1.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
(1)时代性;(2)权威性;(3)综合性;(4)执行性。2.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基本职能。
(1)决策职能;(2)组织职能;(3)用人职能;(4)协调职能;(5)监督职能;(6)教育职能。3.领导影响力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领导影响力是整个领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2)领导影响力影响着组织群体的凝聚力与团结;(3)领导影响力可以改变和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
4.简述领导素养的主要内容。
(1)政治素养;(2)道德素养;(3)能力素养;(4)知识素养;(5)心理素养。5.简述领导艺术的特点。
(1)随机性;(2)创造性;(3)多样性;(4)科学性。6.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1)扬长避短原则;(2)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3)诚信不疑原则;(4)明责授权原则;(5)用养并重原则。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养。
(1)教育;(2)实践锻炼;(3)修持。2.论述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
(1)“弹钢琴”艺术;(2)善于用人艺术;(3)运用时间艺术。3.论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
(1)胸有全球化战略(2)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3)建立学习型组织;(4)以人为本,善待下属。
第八章 行政组织中的决策
名词解释
1.行政组织决策是指行政组织系统为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就面临所要解决的行政问题而制定和选择活动方案,做出各种决定的过程。
2.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是指行政组织在决策过程中所必须经过和遵循的工作次序和工作步骤。
3.组织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
4.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就是指进行行政组织决策的体系,它是用制度形式固定了的承担行政组织决策任务的机构、人员设置、职权划分以及运行关系的模式。简答题
1.简述行政决策的特征
(1)行政组织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组织决策内容的特殊性;(3)行政组织决策依据的特殊性;(4)行政组织决策作用方式的特殊性;(5)行政组织决策后果的特殊性。2.简述常见的行政组织决策的主要类型
(1)根据决策主体决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2)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3)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4)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3.拟定方案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方案本身要有可行性;(2)方案要有多样性;(3)方案要有完备性;(4)方案要有突破性;(5)方案要尽可能定量化。4.决策方案选择和优化时,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2013-2014)
(1)方案的选择要以目标为准绳;(2)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整体利益的原则;(3)方案的选择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4)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5.组织决策的理论模型的主要创始人是哪几位?
(1)古力衰;(2)巴纳德八3)斯坦恩;(4)西蒙。论述题
1.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
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
要实现决策科学化:(l)建立健全组织决策系统;(2)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3)提高决策者和参与者的素质。2.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民主化?
决策民主化是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团体以及决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组织决策的过程,在决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及气氛。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目标民主化和决策过程民主化的统一。
要实现决策民主化:(1)把民主机制引人决策系统,营造良好的决策氛围;(2)重视发挥参谋咨询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3)提高政治生活透明度,实现决策目标的民主化。3.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决策法制化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3.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
要实现决策法制化:O)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2)决策程序法制化;(3)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
第九章 行政组织中的冲突管理
名词解释
1.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之间,由于目标、各自的特点和利益的不同,所产生的对立态度或行为。2.工作冲突 当人群和部门之间在工作上相互依赖或密切相关而出现职责分歧和工作矛盾时,就可能产生工作冲突。
3.直线/职能冲突主要发生在任务单位与职能部门间的冲突,焦点常在资源分配上或职能部门干预任务系统的决策方面。
4.仲裁解决法是指当冲突发生以后,”通过协商已无法解决时,这就需要第三者或较高阶层的专家、领导出面调解,通过仲裁,使冲突得到解决。简答题
1.简述冲突定义的要点。
(1)冲突可能发生于个人之间,也可能发生于群体之间;(2)冲突是在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目标和利益完全一致,则不可能发生冲突;(3)冲突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只有单方面的态度或行为,即使十分激烈和极端,也构不成冲突。
2.简述冲突的积极功能。
(1)积极冲突对组织成员心理的影响是,使坚强者从幻觉中清醒,从陶醉中震惊,从不能战胜对方中看到自己的弱点所在,发愤图强;(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不打不成交”,使人加强对对方的注意,一旦发现对方的力量、智慧等令人敬畏的品质,就会增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团体间的冲突促进各团体内成员一致对外,抑制内部冲突,增强凝聚力;(3)对组织成员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使成员发现与对方之间的不平衡,激起竞争、优胜、取得平衡的工作动机,振奋创新精神,发挥创造力;(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使人注意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不协调,发现对方的存在价值和需要,采取有利于各方的政策,加以协调,使有利于组织的各项工作均得以开展;(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反映出认识的不正确、方案的不完善,要求人全面地考虑问题,使决策更为周密;(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在于,冲突本身是利益分配不平衡的表现,它迫使人通过互相妥协让步和互相制约监督,调节利益关系,使各方面在可能的条件下均得到满足,维持内部的相对平衡,使组织在新的基础上取得发展。3.简述冲突的消极功能。
(1)对组织成员的心理影响是,带来损害,引起紧张、焦虑,使人消沉痛苦;(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排斥、对立、威胁、攻击,使组织涣散,削弱凝聚力;(3)对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使成员情绪消极,心不在焉,不愿服从与之冲突的领导的指挥,不愿与相冲突的同事配合,破坏团结愉快的心理气氛,减弱工作动机;(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导致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互不配合,互相封锁,互相拆台,破坏组织的协调统一和工作效率;(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互相扯皮,互相攻击,转移对工作的注意力,政出多门,降低决策和工作效率,相互间争夺人、财、物,造成积压、浪费;(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是,冲突达到一定程度后,双方互不关心对方的整体利益,有可能使组织在内乱中濒临解体。4.简述冲突处理的模式。
(1)回避型;
(二)争斗型;(3)克制型;(4)妥协型;(5)协作型。5.基本的冲突处理策略主要有哪几种?
(1)回避策略;(2)缓解策略;(3)正视策略。论述题
1.试分析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
(1)目标因素;(2)资源因素;(3)责权因素;(4)信息沟通因素;(5)结构因素。
2.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
(1)谈判;(2)设置超级目标;(3)第三方介人;(4)结构调整。
3.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
(1)造成一定阶段、一定范围的目标差异;(2)选派开明的领导者;(3)开辟多种信息渠道;(4)结构调整。
第十章行政组织的沟通
名词解释
1.组织沟通是指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上下级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情感、观点和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实现组织和谐有序发展的行为和过程。2.正式沟通是指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 递和交流。
3.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
4.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5.双向沟通是指信息的发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对受讯者发出信息之后,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发送和反馈可进行多次,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简答题
1.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构成要素。
(1)发讯者;(2)编码;(3)信息;(4)渠道或媒介;(5)受讯者;(6)译码;(7)受讯者的反应;(8)反馈。2.简述组织沟通的特性。
(1)沟通的动态性;(2)沟通的互动性;(3)沟通的不可逆性;(4)沟通的环境制约性。3.简述非正式沟通及其优缺点。
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与正式沟通相比,非正式沟通具有迅速、灵活、程序简便的特点,并且往往能够提供大量的、通过正式渠道难以获得的信息;非正式沟通的信息往往反映了组织中成员较真实的思想、态度、动机。其缺点是难以控制,信息易于失真,意见易被歪曲,各种小道消息及流言蜚语易于传播,容易导致小集团意识,如不加以有效的诱导和控制,则可能影响人际关系,瓦解组织的内聚力。4.比较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优缺点。
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各有利弊,具体表现在:(1)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速度快、迅速;双向沟通需要不断听取反馈意见,故信息传递的速度比较缓慢。(2)单向沟通的效果较差,而双向沟通比较准确,沟通效果较好。(3)单向沟通比较严肃、呆板,由于往往采取下命令的方式,因此,在受讯者不愿意接受意见时,易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沟通效果;双向沟通比较灵活、自由,受讯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使受讯者有参与感,能增强其自信心,有助于建立和巩固双方的情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5.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原则。
(1)明确性原则;(2)准确性原则;(3)需要原则;(4)计划原则;(5)反馈原则;(6)在战略上使用非正式沟通原则。论述题
1.试论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
(1)组织沟通是实现科学决策和有效计划的前提条件;(2)组织沟通是实施有效组织协调的依据和手段;(3)组织沟通是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4)组织沟通是改变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5)组织沟通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组织效率。
2.试论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1)组织沟通的主观心理性障碍:①从主观心理因素来看,个体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需要、品质的差别都会成为沟通的障碍;②从知识和经验方面来看,由于沟通双方在经验、知识水平上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障碍;③记忆能力不佳所造成的障碍;④需要和态度不同造成的障碍;⑤知觉选择性。
(2)组织沟通的客观性障碍:①空间距离(地域因素)所引起的障碍;②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③信息过量引起的障碍。
(3)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①语言障碍;②选择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3.论有效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
(1)提高组织信息沟通的心理水平;(2)正确运用语言文字;(3)学会有效聆听的方法;(4)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
第十一章 行政组织学习
名词解释
1,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以及经过文字化的资讯;此外,也包含专家独特的见解,为新经验的评估、整合与资讯等提供架构。
2.学习是一个使相对持久的变化在经验引起的潜在行为中发生的过程。
3.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
4.行政组织学习以行政组织为主体,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环境变化,提高治理能力而进行的系统化、持续的集体学习过程,行政组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并创造出新知识,从而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多方面改善以及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5.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
6.双环学习是重新评价组织的本质、价值和基本假设。双环学习也被称为“变革型学习”。
7.三环学习是指组织应该学习如何学习,并将之命名为再学习或次级学习。这是最深程度的学习。简答题
1.如何理解组织学习的定义?
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这一定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组织成员认知的改变、行为的改变、组织体系的改变;(2)组织学习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健康和谐的发展;(3)组织学习体现了系统与持续的精神理念。
2.如何理解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区别?
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从理论上说,对组织学习的研究要早于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在概念的使用上,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学习经常被混为一谈,这与目前有关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的尝试直接相关。马魁特认为,当讨论学习型组织时,应将焦点放在“Whin”,描述如同一个共同体般学习与生产的组织所具有的系统、规则及特征。而组织学习的焦点则是放在“MW”,即组织建立并且利用知识的技能与过程。这样,组织学习可以指称组织通过共享信息、知识和 精神模式实现组织的团体学习,以促使组织成员对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从而实现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学习以获取创造能力和提升组织核心竟争能力的过程。因此,组织学习应该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一个核心理念。3.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特点。
(1)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集体学习;(2)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系统化、持续的过程;(3)行政组织学习是应对环境变化、提高行政组织治理能力的学习过程;(4)行政组织学习可以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多方面改善;(5)行政组织学习有助于促进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4.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功能。
(1)提升行政组织成员素质;
(二)促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八3)顺应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对行政组织环境的置换;(4)有利于创造面向民众、公务员和世界的“生态政府”;(5)促进行政组织系统开放化和行为的社会整合能力。
5.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
(1)组织培训;(2)试验;(3)系统解决问题与经验学习;(4)外部咨询。论述题
论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其改进方式。
行政组织学习的主要障碍:(回)组织结构缺陷;(2)盲目;(3)舍本逐末;(4)辅助设施不足;(5)缺乏合作;(6)传播失效;(7)反馈失误;(8)组织记忆丧失。
行政组织学习的改进:门)创新理念,推进行政组织学习,积极构造学习型政府的共同愿景;(2)突破官僚制,创新行政组织结构;(3)促进行政组织学习,建立有利于学习的机制;(4)建立完善的技术系统和有效的信息系统;(5)促进行政组织成员的自主管理;(6)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文化;()领导者的新角色;(8)强调知识管理。
第十二章 行政组织文化与管理
名词解释
1.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心理意识、行为规范、活动准则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2.行政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行政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对组织及其成员具有持久影响力的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规范和行政思维模式的总和。
3.示范法即通过总结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发挥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表彰先进人物等方法,使行政组织文化成为组织成员行政行为的导向。
4.激励法即运用精神与物质的鼓励或者两者相结合的鼓励,通过开展评比、奖励、提口号、提目标、提要求等活动,给先进以荣誉、让先进得实惠,激发全体组织成员的事业进取心,促使他们主动努力工作,并把自身的行政工作成就建立在有利于国家、社会和组织发展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在生活方面关心他们,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简答题
1.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和功能有哪些?
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1)民族性;(2)无形性和潜在性;(3)稳定性和变革性;(4)软约束性和强制性的统一;(5)观念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行政组织文化的功能:门)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人3)激励功能;(4)控制功能;(5)阻抑功能。
2.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走向。
(1)由封闭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开放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2)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3)由集权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4)由全能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5)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3.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内涵。
(1)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2)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八3)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4)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4.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哪些原则,选取怎样的途径?
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的原则有:(1)目标原则;(2)价值原则八3)创新原则几4)参与原则;(5)以人为中心原则。
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途径:(1)加强行政组织人员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2)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4)开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5)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论述题
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服务质量,应该构建怎样的组织文化来适应当今转型的中国社会?
(1)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2)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人3)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4)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
第十三章 行政组织的统效管理
名词解释
1.绩效管理
行政组织绩效管理就是通过对行政组织绩效标准的设定、实施和对完成情况的评估、反馈来改进和优化管理。2.标竿管理
标竿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竿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标竿管理最早由美国的施乐公司提出,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方法。
3.绩效评估
行政组织绩效评估就是用事先确定好的指标和标准来衡量绩效实践状况,以确定绩效实践水平的活动。简答题
1.绩效管理有哪些主要活动?
(1)计划绩效;(2)监控绩效;(3)评价绩效;(4)反馈绩效。2.绩效评估的一般性指标有哪些?
(1)经济;(2)效率;(3)效果;(4)公平。3.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障碍有哪些?
(1)行政组织目标性质的阻碍;(2)行政文化的阻碍;(3)行政制度供给不足。论述题
1.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
(1)绩效评估对绩效管理具有基础性作用;(2)绩效评估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2.结合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如何改进。
(1)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2)明确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定位和价值取向;(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4)引人公民参与机制;(5)积极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行政组织绩效。
第十四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名词解释
l.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系统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调整,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组织管理形态,以维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并借此提高组织效能的一个过程或行为。
2.组织发展 组织发展是指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合理地设计组织的结构与体系,妥善地运用、调整组织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人的行为实施变革;从而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实现组织效能的一种过程。
3.工作再设计 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
4.斯坎隆制
斯坎隆制度是以它的创始人斯坎隆命名的一种管理制度。斯坎隆原是拉帕因梯钢铁厂的工会负责人(后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38年该厂濒于破产。在斯坎隆的创议下,制定出劳资合作的管理办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变革。他所提出的管理制度被许多工厂效仿,成为西方一种“民主化”的管理制度。
5.过程咨询
过程咨询就是用一系列的顾问活动,来帮助变革人员认识、了解和处理周围环境所发生的事件。
6.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就是依靠群体成员自己来提高群体效率的计划性活动,其目的在于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分析和处理群体内存在的问题,协调和改进群体内部的关系,发挥群体效率,提高组织效率。
7.敏感性训练
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8.调查反馈法主要是利用问卷向一个组织来收集有关组织与成员的资料,组织成员以这些具体资料为基础来共同诊断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拟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简答题
1.简述组织变革的基本特征。
(1)组织变革是有意识的变革;(2)组织变革是一个持续循环与发展的过程;(3)组织变革是一个有计划的变革过程;(4)组织变革是一个克服阻力的过程。2.简析组织的内部变革的征兆。
(1)决策的形成过于缓慢,以致无法把握良好的机会,或者时常造成错误的决策;(2)沟通不良;(3)组织的机能不能得到正常发挥,效率低下;(4)缺乏创新精神,开发不出新产品,无法开拓新市场,组织发展处于停滞状态。3.简述李皮特的“有计划的变革模式”。
李皮特、瓦特森、威斯特于1958年提出的一种组织变革的模式。此模式将组织变革的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1)变革需要的产生;(2)关系的确立;(3)问题诊断;(4)目标和计划的建立;(5)行动;(6)变革的普及与稳进;(7)终结关系。4.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独权、分权和授权。这三种权力分配可以有七种不同的变革方式。格雷纳变革模式的侧重点在变革的权力
方式方面。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成功方式是采用分权式的变革,而不是独权方式或授权方式。5.简述组织发展的特点。
(1)组织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2)组织发展注重行为科学理论的应用;(3)组织发展是通过有计划的再教育手段来实现组织变革的策略;(4)组织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5)组织发展的目标性与计划性;(6)组织发展必须以事实为根据。
6.简述组织诊断的步骤与方法。
组织诊断的步骤:O)组织结构层面;(2)组织程序层面;(3)信息与控制层面;(4)组织行为层面。组织诊断的方法有:(1)组织问卷;(2)职位说明;(3)组织图;(4)组织手册;(5)调查研究法。
7.何谓斯坎隆制度?斯坎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主张是什么?
斯坎隆制度是以它的创始人斯坎隆命名的一种管理制度。斯坎隆原是拉帕因梯钢铁厂的工会负责人(后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38年该厂濒于破产。在斯坎隆的创议下,制定出劳资合作的管理办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变革。他所提出的管理制度被许多工厂效仿,成为西方一种“民主化”的管理制度。
斯坎隆制的核心内容是职工参与、集体奖励,这一制度建立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问题;(2)重新研究管理思想;(3)计算奖金比例;(4)教育与邀请;(5)建立委员会。8.简述敏感性训练的目的。
(1)使受训者能更了解到本身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别人的影响;(2)使受训者更能了解和感受到别人行为的含义;(3)使受训者更了解,更能知觉到群体内与群体之间的种种程序。这些过程或程序常常对群体的运作产生正或负的效果;(4)培养受训者对群体内及群体之间种种问题的诊断能力;(5)提高受训者学习转移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行为技巧移转到真实的工作情境上去;(6)使受训者更有能力来分析本身的人际行为,并可以借这种能力来改善本身与同事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使之达到更令人满意的水平。论述题
1.试论有效组织变革的程序和步骤。
(1)组织诊断;(2)变革方案的制订;(3)组织变革的实施;(4)组织变革的评估。
2.试论组织变革的途径和策略。
(1)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组织变革;(2)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3)以组织成员为中心的组织变革;(4)通过调节和控制外部环境实现组织变革;(5)以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
3. 试论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除。
组织变革的阻力:(1)心理上的抵制;(2)因经济原因引起的抵制;(3)组织本身的阻力;(4)社会的原因。
组织变革阻力的消除:(1)采取参与变革的策略;(2)则强对变革的认同;(3)利用群体的动力;(4)力场分析。
第十五章 行政组织管理的未来
一、简答题
1.与传统的经济相比,知识经济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1)知识是组织根本的生产要素;(1)符号商品增加;(3)生产的去密集化与协作;(4)虚拟工作场所;(5)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6)即时性与变革的加速;()知识工作者的兴起。2.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
(1)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2)民主保证公民享有许多基本的权利,这是非民主制度不会去做也不可能做到的;(3)民主较其他可行的选择,可以保证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4)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5)只有民主政府才能够为个人提供最大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运用自我决定的自由,也就是在自己选定的规则下生活;(6)只有民主的政府才为履行道德责任提供了最大的机会;(7)民主较之其他可能的选择,能够使人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机会;(8)只有民主政治才能造就相对较高程度的政治平等;(9)现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此没有战争;(I0)民主的国家,一般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荣。
3.简述新型组织结构的特点。
(1)对环境保持更大的开放性,能够接受环境的影响和对付不稳定性;
(二)权力结构更加分散化,而非集中化和等级化;(3)权力的来源更依赖于知识,而不仅仅是专门的职位;(4)更加重视横向之间的联系;(5)更加强调信息和知识的共享,而非控制;(6)更加强调知识决策的自主性,政策制定是分权的而且分散于整个组织;(7)虽然重视规则,但更加重视创新与变化,关注规则的适应性;(8)对个人需要和渴望的关注;(9)对内在的激励因素的重视,如信息、参与、承诺的重视等;(10)强调持续的变革和创新。
二、论述题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知识经济;(2)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社会;(3)民主的发展;(4)全球化的发展。
2.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2013-2014)
(1)行政组织的环境将更为动荡和复杂;(2)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发展;(3)战略性管理的重要;(4)利用信息科技,创新服务型态与治理型态;(5)更为弹性、有机式的组织结构。
第五篇:社会工作行政
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行政 P2
2.社会工作者 P61
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分类 P75-76
4.社会服务机构 P84
5.志愿精神P105
6.计划 P116
7.计划工作 P116
8.目标管理 P131-132
9.权变计划 P123
10.战略管理 P139
11.个别督导 P335-336
12.上行沟通 P248中间
简答题
1.简述社会工作行政的必要性。(P31-33,答要点)
2.简述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福利行政的关系。P21
3.简述志愿服务的特点。P107(答四个要点并简单解释一下)
4.简述志愿者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区别。P107(答四个要点并简单解释一下)
5.简述权变计划工作的三个阶段。P124
6.简述计划的编制过程。P126-129(答要点)
7.简述在一些计划过程中常见的阻力或障碍。P130-131(答要点)
8.怎样建立良好的沟通气氛?P262(答要点)
9.督导在社会工作中的意义。P323(答要点)
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一:
2006年8月,应某社会服务机构的邀请,我们为其详细解读了其人力资源的失效之谜。该机构人力资源背景如下:
两年前,该机构还没有人力资源部门,人力资源的相关业务划归当时的综合办公室进行管理。随着机构业务的拓展,机构规模在两年内得到了较大增长,急需加强人力资源工作,来保障机构战略目标的实现。由于时间仓促,该机构并没有一支具有专业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只是从综合办划分出部分人员,组成了人力资源部。而这些非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并没有专心学习相关人力资源知识,只有办公室的改变,工作内容和实质并无任何变化。
我们经过对该机构人力资源部进行调研,发现了以下的问题,这正是导致其人力资源管理失效之迷。
第一、人力资源部不知晓机构的战略目标,更没有针对其而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第二、面对机构大量的人才需求,没有明确有效的招聘方案。
第三、尽管机构规模壮大,但仍然沿用原来的组织结构模式,没有进行组织结构的更新,部门或部门成员间出现工作重叠现象,造成大量的人才浪费,由于任务不明确,权责不明晰,导致工作中相互推诿,怨声载道。
第四、无员工培训与发展计划。创业初期,所有员工愿意同甘共苦,不计名利,只求机构能够壮大。机构真的壮大了,那些元老级员工不但工作跟不上节奏,而且还阻碍和影响了机构的相关工作进展。
第五、绩效考核推行不下去,绩效考核及考核结果与激励机制挂钩政策,几乎遭到了所有老员工的强烈抵触。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针对问题一,你认为有效的人力资源计划包括哪些要素?
2.外部招聘的媒介包括哪些?
3.针对问题四,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4.根据问题五,简述机构实施员工绩效考核的基本条件。
参考答案:
1.有效的人力资源计划包括如下三个关键要素:
(1)预测劳动力的需求。人力资源计划的关键之一是预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所需要的人员数量与类型。
(2)进行供应量分析。当一个组织缺乏内部提拔的劳动力供给时,经理们必须关注外部的劳动力供给。
(3)平衡供给与需求。人力资源计划应该保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适当平衡。
2.外部招聘的媒介包括:广告;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私人职业介绍机构;猎头公司;大学与学院;员工推荐;主动的申请与简历。(答出5点即可)
3.如果员工经常达不到效率目标,就需要对其进行培训。为确保培训的及时性,并注重优先顺序,人力资源主管可以通过3种不同类型的分析展开需求分析。
(1)组织分析。就是对环境、战略和组织资源进行检查,以确定培训的重点。
(2)任务分析。就是以对工作任务和义务的研究为基础,确定培训项目内容的过程。
(3)人员分析。主要用于确定哪些员工需要培训、哪些员工不需要培训。
4.(1)机构应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2)机构应有适当的意见沟通管道;
(3)考评者与员工对具体绩效的期待应有共识,并对考核有开诚与接纳的态度;
(4)考评者应持有公正合理的态度;
(5)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培育制度。
材料分析题二:
“创办人陷阱”是组织发展的一个大问题。NGO领导人拒绝改变、阻碍创新、把集体性和参与性更强的管理方式拒于门外等的轶闻,俯拾皆是。因为这时的领导人认为组织成长可能威胁到其权力、关系和嫡系,结果是,很多组织的创办人阻碍了“自己生下的婴孩”的发展。对于这一点,在我们研究的九个组织中,有六个都进行了领导层的转化,而且都没有进入混乱情况或因而垮掉。
1.根据材料,你认为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2.根据材料,简述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3.怎样走出创办人陷阱?
参考答案:
1.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智慧和自我认知、自信和自尊、对于成功有奋斗精神和决心、善于与他人交往、正直、专业知识与管理技能、能正确认识成功问题。(可以自由发挥,答出5点即可)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影响力,是一种追随关系。人们往往追随那些他们认为可以满足其需要的人,正是人们愿意追随他,才使他成为领导者。因此,领导者既存在于正式组织中,也存在于非正式组织中。管理者是组织中有一定的职位并负有责任的人,他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有的管理者可以运用职权迫使人们去从事某一件工作,但不能影响他们去工作,他并不是真正的领导者;有的人并没有正式职权,却能以个人的影响力与魅力去影响他人,他才是一位领导者。为了使组织更有效,应该选取领导者来从事管理工作,也应该把每个管理者培养成好的领导者。
3.要走出创办人陷阱,首先领导要会平衡决策,即在长期和短期、全局和局部目标之间取得平衡;其次,领导要逐渐分享领导权,使机构实现集体领导;再次,要勇于变革和创
新,使组织保持冲劲、弹性、活力和远见。(学生可以围绕要点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材料分析题三:
告别“一刀切”薪酬模式激发社工创新精神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第二届青少年事务社工实务论坛”上获悉,上海社工的薪酬制度有望告别“一刀切”的模式,取而代之的将是以岗论薪、因人而异等更人性化的方式,以此鼓励社工多发挥创新精神,为自己的“创收”多出点子。
“一刀切”打击社工积极性
据悉,上海目前社工的薪酬标准主要是以学历为主,专科毕业的社工月薪为1500元,本科毕业生可拿到2000元;晋升到助理社工师和社工师,则分别在这个基础上多加100元和200元。“没有奖励措施,干多干少一个样,即使搞了个特色项目,也不会跟你的工资挂钩。”普陀区的社工庄捷抱怨道。薪酬评定的单一化,特别是仅凭学历论资排辈,严重影响了社工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建设。比如,同是专科生,一个是刚毕业的学生,另一个则是拥有十年工龄的社工“前辈”,但在这种制度下,他们领取的工资却是一模一样的。这样,大家创新的积极性自然会受到打击。
新模式可能结合社工工龄与业绩
“上海的大部分社工工作都非常尽责,工作也非常辛苦,像负责社区青少年工作的社工,为了工作对象没日没夜的工作也是经常的事,也涌现出了不少先进的案例和创新的工作方式,如果能在薪酬上更合理,也是一件保护社工权益的事,将激发更多社工的创新热情。”上海市民政局社会工作处处长黄志华说。黄志华认为,这种单一的薪酬制度将会改变,以岗论薪、因人而异的新薪酬模式今后将被采用。新的模式可以考虑结合社工的工龄和工作成绩,使之更人性化,更具合理性。此外,黄志华还鼓励社工在岗位上多搞创新,利用自己的本领,开创出一些市场化运作的事务所等,这样既服务了社会,又为自己的薪金“添砖加瓦”。
1.社会工作机构中的激励方法有哪些?
2.根据材料,对员工的奖赏应兼顾哪三个方面?
3.根据材料简述激励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1.激励方法有:
(1)认识员工的个体差异;
(2)运用目标;
(3)行政支持;
(4)明确职责和权力;
(5)提供员工参与决策的机会;
(6)增进员工对工作的兴趣,并开发其潜能
(答出5点即可)
2.对员工的奖赏应兼顾以下三个方面:
(1)必须要有个别化的奖赏,这是因为员工各自有其不用的需求,主管要能依个别的需求奖赏,以使奖赏更具强化作用。这些奖赏可能包括薪酬、晋升、自主或参与决策的机会。
(2)对于完成特定目标者,必须要能公开透明地论功行赏,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激励效果。
(3)必须要能让员工觉得其付出与获得是公正的,一个人的公正对另一个人可能是不公正的,所以一个理想的奖赏制度,应能依个人投入的程度而作调整。
3.激励的重要性:管理是经由他人完成工作,管理者要想在管理工作中取得好成绩,以便与同事和通过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管理者必须理解激励的概念以及人的需求。他必须抛弃那种认为激励每一个人的诱因都是一样的想法,而是要认识到不同的员工可能有不同的需
求、欲望和目标。激励在社会服务管理中是一个重要因素。激励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促使组织更好地完成组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