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网络道德专题(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01:1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网络道德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网络道德专题》。

第一篇:构建网络道德专题

专题三构筑防护墙 呵护青少年(时事导读P77、P83补充)

【热点追踪】1.2011年春节期间,一起非常值得关注的公共事件,就是微博“打拐”。网友们零碎的、非专业的行动,与公安部门、媒体、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结合在一起,迅速形成舆论焦点。或许,在微博传播的历史上,这是一起值得被铭记的事件。事件起于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教授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并吸引了传统媒体的跟进与关注。一时间,微博与“打拐”分别成为春节期间的重要关键词。2.中央外宣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四部门从今年4月中旬起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为期4个月的整治非法网络公关行为专项行动。

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于2004年7月16日在全国范围开展以来,各地公安、工商机关迅速行动,重拳出击,已关闭了发现的淫秽色情网站1000多个。

【知识链接】 1.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重要地位

2.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权,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特殊保护。

3.明辨是非善恶,抵制不良诱惑,做出正确的选择

4.行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青少年要认真学习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培养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6.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7.作为青少年要有自我防范意识,会运用智慧保护自己,用法律保护自己。

8.正确行使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9.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无限关怀、未成年人保护

10.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试题举例】

1.开展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有何意义?

答:能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是发展先进文化,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需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2.不文明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

①网络不健康信息和网站会毒害青少年的心灵。②血腥暴力等网络游戏会使青少年沉湎其中,无法自拔。③网络语言的“污染”会使青少年出现文字和语言的弱化。④网络的不诚信和另类人物的行为会扭曲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网络的利弊及我们应该怎么做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又有弊。利:拓宽人们视野,丰富人们生活,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弊:网络不健康信息和网站会毒害青少年的心灵。血腥暴力等网络游戏会使青少年沉湎其中,无法自拔,从而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网络语言的“污染”会使青少年出现文字和语言的弱化。网络的不诚信和另类人物的行为会扭曲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帮助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科学合理的安排上网时间,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正确选择网上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上网,自觉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教育。

4.面对不健康网站的侵扰,你会怎么做?

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明辨是非,自觉抵制网上文化垃圾的侵蚀和诱惑;及时举报发现的淫秽色情网站

5.请你就网络文明建设提出几条建议。

答:青少年:①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明辨是非能力和自制力,遵守网络文明公约,不浏览不良信息。②自觉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指导。

政府:①要加强法制和道德宣传教育,严格执法,坚决取缔非法网吧,打击网络违法犯罪。②有关部门要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活动场所,如读书乐园、活动俱乐部等。

学校:①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②建立校园网,教育学生科学文明健康上网。

家庭:①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犯罪。②规范未成年人的作息时间,监督子女网络行为。

6.青少年如何才能在虚拟世界中获得快乐?请你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角度提出建议。

在我国,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青少年要增强权利意识,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在上网时,尊重他人的权利,不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青少年还要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上网时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自觉维护网络秩序,保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做到法律禁止做得,坚决不做。

7.请你给沉迷“偷菜”游戏的中学生一些忠告。

沉迷偷菜是错误的,明善恶,辩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沉迷网络游戏危害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面对网络流行的游戏,我们应该独立思考,理性行动,避免随波逐流。我们要正确、适度的利用网络,战胜自己,坚定自己的意志,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8.请你为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答:远离非法网吧,学会洁身自好;科学上网,做网络的主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9.为了使未成年人拒绝不健康网吧的诱惑,请你设计三个活动项目。

答:召开拒绝不健康网吧的主题班会;到社会上调查了解网吧经营情况,向相关部门提出管理建议;以学生会名义向全体未成年人就拒绝不健康网吧发出倡议等。

10.有关健康上网的主题班会

(1)主题:构建网络道德文明健康上网

(2)班会前的准备: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材料,写发言稿.(3)步骤:①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②观看录像或宣传材料,了解相关情况.③请公安或文化管理人员、网站经营者作报告.④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⑤主持人总结,班会结束.11.请你就网络问题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写一篇倡议书

(1)调查内容:对青少年上网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

(2)调查目的:针对青少年上网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引导青少年养成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

(3)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个别采访、开座谈会等。

(4)针对调查的结果,写一篇倡议书,请简要写出:

a.标题:关于中学生科学上网、文明上网的倡议。

b.倡议的原因:①部分同学迷恋网络游戏,浏览网上不良信息。②有的同学不能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影响学习和休息。

c.目的:①克服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②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科学上网。③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d.倡议措施:①学会自我保护,不轻易泄漏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 ②遵守网络规则、网络道德、不浏览不健康网页,不沉溺网络游戏; ③遵守法律,不传播流言、不泄露国家机密、不恶意攻击他人; ④正确选择网上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⑤登陆绿色网站,远离网吧等。发现情况及时举报,为营造健康纯净的网络空间贡献自己的力量。

12.微博打拐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哪一方面的保护?除了这一保护外,你还知道哪些保护?

答:社会保护;还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司法保护、自我保护等。

13.日常生活中遇到不法侵害时,应该怎样自我保护?

答:①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协商和调解,更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和捍卫(具体七下P70);②遭遇意外险情和伤害时,需要冷静,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要加强自我保护。

14.当你遇到下列险情,你会怎样保护自己?

答:(1)不料掉进水里:大声呼救;注意寻找身边可以抓住的东西;避免呛水等;

(2)身边突然发生火灾: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匍匐前行;关掉电源等。

(3)当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冷静、勇敢、机智;有能力将对手制服时,要勇敢搏斗,没有能力制服时,可以与之周旋、呼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

15.学校对紧急疏散演练活动褒贬不一,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非常有必要开展这项活动。通过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可以使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沉着应对,有序、安全逃生,避免人为拥挤而发生踩踏事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秩序意识,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及时疏散,顺利逃生。

专题重大节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3月5日

国际妇女节:3月8日

植树节:3月12日

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3月15日

世界水日:3月22日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日:3月20日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3月28日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29日

世界卫生日:4月7日

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母亲节:5月第二个星期日

父亲节:6月第三个星期日

防灾减灾日:5月12日

中国旅游日:5月19日

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

青年节:5月4日

无烟日:5月31日

世界环境日:6月5日

世界海洋日:6月8日

中国的文化遗产日:6月第二个星期六 世界禁毒日:6月26日

党的生日:7月1日(1921年中共一大)世界人口日:7月11日

联合国确定的首个“曼德拉国际日”: 2010年7月18日,建军节:8月1日(1927年南昌起义)全民健身日:8月8日

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9月

教师节:9月10日

公民道德宣传日:9月20日

国际和平日:9月21日

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

第十八个国际消除贫困日:10月17日 第一个世界统计日:10月20日

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

全国法制宣传日:12月4日

世界人权日:12月10日

相关电话 报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交通报警电话122救护电话120消费者投诉电话12315电话号码查询 114 环境保护投诉电话12369质量技术监督举报投诉中心12365

第二篇:网络道德

论网络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责任

王梦珠

只要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毋庸置疑,当今时代的风口就是互联网爆发式的蓬勃增长。互联网作为一种不同于任何传统传媒的载体,正成逐渐为现代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WEB1.0逐步过渡到WBE2.0再到如今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浩浩荡荡的大潮正在席卷全球。工作学习的闲暇之余,随手打开微博、微信朋友圈分享当下的喜怒哀乐,几乎已是所有网民的习惯。

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网络社会也是构成当今社会的一重要部分。但是不同于现实社会有着法律的桎梏和传统道德的约束,网络社会生活中似乎存在着更大的自由,似乎人人都可以在其中随心所欲、畅所欲言。但是前段时间,央视新闻联播揭露了“微博秦火火造谣传谣事件”让人恍然大悟,其实网络社会并不是一个科技所创造的“世外桃源”——网络其实是真实社会的另一个映射。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空间,具有高度开放性、互动性、匿名性、多样性等诸多特点。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信息以及微信朋友圈里广为流传的各种伪科学充斥着我们日常生活。由于网络监管力度的不足,信息社会中网民的网络道德显得格外重要。而大学生作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责任感又是一个当务之急。

大学阶段处于一个培养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阶段。大学里所形成的“三观”几乎会影响其一生。当代大学生都是在网络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网络、电脑、游戏等伴随他们一路成长,其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都深受网络媒介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具有网络时代特点的价值取向。

根据李普曼的“拟态环境”观点,某种程度上网络时代中人们所了解的世界都是媒体想让我们了解的世界。大学生毕竟是生活在校园圈儿内的群体,人生经验的积累还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还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三观,对善和恶的辨别能力较差,从而使自身经常性的处于矛盾、相互冲突的道德选择中,道德观念容易弱化。而网络不如传统媒介的一点是,恰恰是没有经过那么严格的筛选过程就直接面向社会。所以大学生在网上容易受到西方国家所推崇的一些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的影响,甚至有关煽动反动、暴力、分裂等一些涉及国家安危的内容会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待网络事件大学生应该学会报以怀疑的眼光,做到不人云亦云,不轻易相信媒体单方面的报道,要形成自己价值判断和善恶观。

网络是一个自由的传播媒体, 大学生上网有很强的自主性, 这就给他们的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现有的网络道德只能依靠个人的自觉行为和自觉意识时, 网络道德的约束作用就不会那么明显了。所以在广大网民的网络道德平均水平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只有通过道德的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通过立法将网络主体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以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规定: 什么是必须做的, 什么行为是禁止的, 从而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

立法机关、法律工作者应加强研究, 制定出适合网络的道德法规, 完备的道德法规可以有效地预防、遏制、减少网络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可以使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不受其他网络不道德因素的侵害, 使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对于那些还没有自律能力, 不能通过自己的意识和行为来约束自己的大学生, 通过法律手段, 从而放弃那些不遵守网络道德的行为, 在实践中接受教育。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就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其中关于诽谤信息被浏览5000次或被转发次数达500次可判刑的一条已经被网民津津乐道。

此外,大学生网络道德作为其社会道德的一个缩影,并不能与实际生活脱轨。以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为代表的,一直被热议的“老人摔倒了到底扶不扶”社会话题在网络舆论中呈现出一边倒的局势。无论是大学生群体和其他社会群体都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发表各自观点,核心内容都是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传统。单单从网络舆论来看,让人不禁为之兴叹公众的道德责任感之高。但社会现实呢?远没有网络上的和谐融洽。雨天路滑,骑车的老人不慎跌倒,在雨中苦苦哀求着寻求帮助,但来来往往的路人依旧形同陌路,不愿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让人心凉,感慨那些在网络上传统美德爆棚的人都“隐身”了吗?

大众的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分离,已不是新鲜事。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但也不能仅仅限于网络。毕竟to say easy,to do hrad.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要弘扬民族的道德传统,让网络时代不再那么虚拟飘渺。

第三篇:构建网络防火墙

让我们修筑起一道道网络“防火墙”

——501班心理团辅课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学习和娱乐途径,但如果沉溺其中肯定弊多利少。小学五年级是学生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家接触网络的时间越来越长,对网络也越来越迷恋,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盲目追求个人兴趣,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浪费大量宝贵时间,以致荒废了学业,严重影响了其身心健康成长。老师发现咱班有好多同学爱好上网,并且网络聊天时语言不够文明,还发一些不文明的图片,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玩游戏毫无节制,有些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于是,为了引导我们正确认识网络的利弊,了解不适度上网对自身造成的危害,初步尝试预防过度上网的方法,让我们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增添色彩,今天下午老师特意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心理团辅课。

课前老师对本班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活动在拍手游戏中拉开了序幕。神奇的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我们的生活也日益被网络占据。那么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可以听音乐看电影,休闲娱乐;有的说,可以聊天,结交笔友增进友谊;有的说,可以玩游戏放松心情;有的说,可以查阅资料增长见识,非常便捷;还有的说,可以购买物品既方便又便宜„„看来,网络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便利,好处多多。“那么大家从网络中得到的是否都是快乐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则小品”老师向我们抛出了这样一个疑问,紧接着郭一鸣、马圣隆、卢懿、施芷蕴四位同学上台为大家表演了一则小品——《小刚上网记》。这则小品再现了个别同学的风貌,老师还从PPT中出示了小刚因此成为“网虫”的惨痛日记,很值得同学们深思啊!紧接着老师又出示专家的一些调查研究报告,同学们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个个瞪大了眼睛,真令人吃惊,原来网络还给我们中小学生造成这么大的危害。老师又出示了咱们班的课前调查结果,指出我们班的有些同学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些问题。

怎么办呢?老师请我们想一想,寻找解决的办法。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最后,老师给我们做了点评,总结,提出了修筑四道“防火墙”工程:

第一道“防火墙”:上网之前先明确任务。第二道“防火墙”:上网之前先限定时间。第三道“防火墙”:时间一到就“思维叫停”。第四道“防火墙”:父母帮助监督提醒。

在修筑第三道网络“防火墙”时,我们还玩了“悬崖勒马思维叫停”的游戏,同学们在轻松的游戏活动中,体验着,逐步提高自我控制力。说到第四道“防火墙”,好多同学还认为自己没有必要修筑呢,都觉得自己的控制力挺强的,呵呵,“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可实践起来却很难”,但愿这些同学真的能自我控制能力哦!接下来我们还将这几道“防火墙”编成了儿歌呢!你听,还朗朗上口呢:

你拍一,我拍一,上网之前任务明; 你拍二,我拍二,上网之前定时间; 你拍三,我拍三,时间一到就叫停; 你拍四,我拍四,父母监督来提醒; 你拍五,我拍五,保护视力身体棒; 你拍六,我拍六,上网一定要节制!

老师对我们这堂课的表现很满意,多次奖励我们笑脸,还在信封里装了两份礼物呢!一份是一张精美的书签,老师建议我们将今天编的儿歌誊抄在书签上,时时提醒自己勉励自己;另一份礼物是一张表格,尽管不精美,但对我们很管用,可以借助它养成好习惯。课上完,有的同学就说以后不上网了。尽管,这只是一时的想法,因为学习的需要,我们还是会上网,但相信同学们能把握网络这把双刃剑,因为,我们已开始层层设防啦!

第四篇:读书笔记网络道德

读《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有感

——浅析中国网络媒体道德问题与出路

这本书籍是全面介绍网络媒体在中国从诞生发展到现在的详细历史进程的一部专著,也是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网络媒体在第一个十年中出现的与理论和实践有关的众多问题的一部书。

中国在1994年正式全面接入互联网,这个事件被列入当年的十大科技新闻之一。从这一年起,中国进入了网络时代,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也在此解开了序幕,到2003年,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有了10年的历程,文章主要就是讲述这个十年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情况,在这个十年间,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经历了起伏跌拓,既有辉煌也有坎坷。十年的风雨不仅反映出了中国网络媒体变革的轨迹,也折射出中国传媒业格局变化历程以及中国社会的变迁,作者对中国网络媒体起步这十年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梳理,并总结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这本书以网络媒体的发展阶段、网络媒体事业的基本格局、网络媒体新闻业务、网络媒体经营及网络舆论与社会生活关系等多个角度,对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这一重要历史阶段首次进行了全景式,全程式的历史记录,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网络媒体宏观发展历史研究方面的空白,对于网络新闻传播的研究,以及当代中国媒体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书内引述了众多的历史事实,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为今后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工作特别是网络媒体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历史背景,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对于中国网络媒体的业务发展、经营发展以及社会作用等方面所做的系统理论研究,也具有很强的开拓性及现实针对性。

这部专著对于中国网络媒体发展所做的记录与分析,对于认识中国网络媒体发展中所面临的矛盾、冲突,探索中国网络媒体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网络媒体工作的实践,也有指导意义,书中记录了大量与网络媒体传播相关的事件,这些事件的记录与分析,既有利于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进程,也有助于人们认识中国新闻传播事业改革发展的进程。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规范与自律:网络媒体的新高度。文章中说在国家开始重视新闻网站规范与自律的问题同时,来自民间的声音也在疾呼要求网络净化,并通过民间“反黄英雄”王吉鹏身边的真实案例来说明发生在普通百姓中网络涉黄事件的严重性。

我对此有一些感想和领悟想谈谈网络道德建设的问题和出路问题

一、网络媒介中的问题

科学技术革命是历史进步的火车头。科技的发展也呼唤着道德的进步,任何一种革命性的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将比其他力量更大地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同样,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人类道德进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历史证明,技术是一柄锐利的双刃剑。以因特网技术为基础的这种更少人干预、过问、管理和控制的“网络社会”环境,必将对人们的道德水平带来一场意味深长的新考验。网络道德作为伴随网络技术而出现的新型道德形式,其本身的自主性、开放性、多元化特点,难免使许多传统道德津津乐道的东西失去效力,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道德问题。我们不能为了维护传统道德而拒斥虚拟空间闯入我们的生活,但也不能听任网络道德处于失范和无序状态,而必须积极引导其向良性方向发展。为此,我们就需要对“网络社会”的道德现状进行重新审视,客观地分析网络道德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通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矛盾

在现实社会,国家规定了公民享有通讯自由权,通讯是属于个人的,责任自负。同时国家还规定了公民在享有通讯自由权时不得违反国家的有关规定。在网络上,大部分国家和社会对此却尚未有明确的规定,出现了法律上的“真空”地带。于是,虚假信息、色情信息、无聊信息和恶意的政治文化信息等信息垃圾比比皆是,网上漫骂与人身攻击等现象时有发生。值得一提的是,即或是有的国家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讯息在网络时代具有超越国家的特性,对同一行为,在有些国家认为是违法的,而在其他国家却不认为是违法的。像黄色信息就是这样。道德上允许色情信息和色情服务存在的国家,发布和张贴色情资料,提供色情服务,当然无可非议,但是,因特网是全球共享的,对此认为不道德的国家中的人们,则可能强烈反对网上色情泛滥,从而导致文化道德冲突。另外,信息内容具有地域性,而因特网的信息传播方式则是超地域性的。网上人们任何发布信息的行为的影响都是社会性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国际性的。如果说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喋喋不休,那仅仅是他个人的事的话,那么,在网络上,他的这种行为则是在浪费网络资源,浪费他人的时间。于是,通讯不再仅仅是个人的事,而是超出了个人通讯的范围,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国际,从而具有社会性和国际性。

(二)个人隐私与社会监督的矛盾

合理的个人隐私(亦即“私人生活的权利”),在当今世界各国已得到公认,是一种天赋的基本权利和基本的社会伦理要求,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我国,法律就规定只有专门机关才有权在必要的情况下对嫌疑人进行监视、调查和取证。对多数人而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是保密的,个人隐私不会赤裸裸地展现在公众面前。但是在网络时代,互联网奉行系统的开放和符号的通用,强调言论自由和人际的虚拟沟通,鼓励对“真实”和个性的追求与张扬。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利用网络收集信息的便利性和强大能力,网络上的个人生活在技术上极可能成为“通盘为文件所记录的生活”,它可能细致到令人恐怖的程度。人

们的言行举止,甚至日常生活的琐碎事务,都有可能被人编列记录。对于任何对你的隐私感兴趣的人来说,你的生活也就是一本打开了的书,个人隐私将荡然无存。这些个人信息极易被泄露出去、或被不正当使用,从而使个人隐私权受到极大的侵害。

(三)信息共享与信息独有的矛盾

侵犯知识产权已成为当今社会赤裸裸的强盗行径。有的网站在每天侵犯上千个作者著作权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在自己的网页上注明“本网站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这就是当今许多网站经营者所持有的“我抄你的我不怕,你抄我的就不行”的扭曲心态。一些科技工作者使用盗版软件,或者将自己享有的有限使用权的软件或技术产品复制、转赠他人,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特网是由科研学术网发展而来的,具有深厚的非商业传统。但是,随着因特网的扩张,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性组织成为因特网的主要建设者,并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对网络资源的商业性应用,如广告、电子商业、网络信息有偿服务等,网上企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然而,在因特网上,非商业网络与商业性网络是联结在一起的。有些网上图书馆将大量新出版的文字、图像或音像出版物录入计算机,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发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项发挥网络优势,促进文化学术信息传播的公益性活动。但是,有些商用网站却对这些学术信息资源实行有偿服务,并且在使用时并未征得作者的同意,于是就发生了多位作者联名状告网络信息源侵权行为的事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着信息共享与信息独有的矛盾这种二律背反。一方面,在网络上人们非法复制、使用拥有知识产权的软件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另一方面,社会性、公开性的知识由个人或组织垄断,导致对学术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大量占用,有些公司被过分膨胀的商业利益所驱动,它们对信息产权的“保护”、垄断达到了妨碍正常学术交流的地步,这也是一种不道德行为。如何处理好知识产权保护(信息独有)与知识网络资源的共享、合理利用(信息共享)的矛盾,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道德难题。

(四)人们对传统道德和网络道德的评价上存在着双重标准

网络资源的使用上存在着的多对矛盾主要是由网络技术引起的,但也是与人

们在对于对传统道德和网络道德的评价上存在着双重标准分不开的。Internet不仅是一个由计算机、通讯设备、网络技术及网络信息构成的物理系统,而且是一个由网络建设者、管理者和用户构成的网络社区。随着Internet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加入到这一新兴的团体中。正如加拿大著名传媒学家麦克卢恩所说,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Internet也不例外,其特殊的网络活动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独特的网络道德观。“网民”作为社会人,其网际道德活动会不可避免地与传统道德相互影响,从而使人们在对传统道德和网络道德的评价上产生了双重标准。这里的双重标准是指,同一性质的行为在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中会得到截然不同的道德评价。

二、网络道德建设的出路

(一)统一网络道德认识

网络社会的存在是人类现实社会存在方式的延伸,虚拟空间是从现实空间分化出来的,是现实中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得的崭新生存空间。因此,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之间必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虽然有许多不同,但二者却有一个共同的主体——人,是人这一共同主体的两种不同展现形式。与虚拟空间、虚拟社会相对应出现了虚拟主体,这样网民们就拥有两个主体身份,一是现实社会中的现实主体,二是网络世界的虚拟主体。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两个主体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参与交往实践的过程以及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也不尽相同。与现实主体相比,虚拟主体具有想象性、多样性和随意性。与此相对应,网上行为表现出极强的个性化的特征。但二者之间又是紧密相连、辩证统一的,虚拟主体不过是现实主体在网络中的表现形式而已。人的这一中介、桥梁作用必然使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互动互联、相互影响。如果一个人作为现实主体,在日常生活中都不能做出符合基本道德要求的行为,那么就很难想象他作为虚拟主体在网络中能够接受基本道德规范的调整和约束。

从道德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看,一方面,道德是“一”而不是“多”。人类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完整性,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普遍的规范意义;另一方面,道德又是“多”而不是“一”。道德随着人类实践领域、实践对象的不同又表现出多样性,如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和商业道德等。但是这种“多”和“一”是和谐的、统一的,而不是冲突的、对立的。道德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又体现了普遍性。网络道德作为人类特殊的交往方式——网络交往中形成的道德规范,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形式,但这种特殊的道德并不能脱离人类的一般道德而独立存在,而恰恰应该体现人类的一般道德规范。

因此,人们不应该对网络生活抱有神秘感,而应该把它当作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不应该对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持有双重标准,而应该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应该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有过多的宽容,而应该像对现实道德失范行为一样加以谴责;不应该以为这是在网络社会就可以为所欲为,而应该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检点自己的行为。

(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注重网络道德修养

道德教育是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手段。所谓道德教育,就是为了使人们践行道德义务,而对人们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从而使道德主体形成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和意识。人生之初,从道德上讲,只不过是一张白纸,只有通过外在的道德教育,才有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可能。因此,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道德教育都是必须的。道德教育的好坏对于道德修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关系到每一个国民的道德素质,也关系到社会风气和国家的命运。只有对网络行为主体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才能有效地对网络道德主体进行道德调控,塑造出网络社会所需要的道德人格,进而在整个网络社会形成相应的网络道德风尚。与网络道德教育相比,网络道德修养更加不容忽视。因为人具有自觉的能动性,而且这种能动性会随着实践经验的逐渐丰富而不断增强。人的这种本性,决定了人从一开始对于社会道德教育就不是原封不动的全盘接受,而是有所选择、有所取舍的。社会道德教育究竟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收到多大的效果,取决于教育者能够接受多少。在网络行为主体的网络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教育是外部条件,人们进行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则是内部的根据,二者缺一不可,后者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网络道德主体的网络道德品质。因此,要提高“网民”或网络使用者的道德素质、形成网络社会良好的社会风气,网络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不失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能够自觉地遵守网络道德,但进行网络道德建设却不是没有理由的,最起码它能够使更多的人遵守网络秩序。虽然社会问题仅靠道德说教并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需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努力,但网络道德建设对于目前净化网络空间却有着突出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一位政治家所说:“道德力量并不能创造奇迹,但它却驱使人们去行动,正是由于人们的行为,才创造了奇迹——建设文明或毁灭文明。”

第五篇:网络道德

从“人肉搜索”中看网络道德

摘要: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与好处。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中已出现许多不容回避的道德与法律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讨论有关“人肉搜索”的发展、搜索过程、利弊和相关法律问题来分析网络道德。

关键字:网络道德

人肉搜索

法律

公约 正文:

如今,因特网(Internet)已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它在对现实社会发生着深刻影响的同时,一种崭新的社会生活形式——“网络社会”生活正向我们走来。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在特定的人类交往活动中形成、并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网络社会自然也应该具有自己的道德,以下讨论网络道德和与其联系紧密的“人肉搜索”。

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其基本原则是:诚信、安全、公开、公平、公正、互助。

人肉搜索引擎,是指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实际上就是通过其他人来搜索自己搜不到的东西。可以看出人肉搜索区别于百度、谷歌等搜索的地方是有人参与搜索过程。“人肉搜索”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公民行使监督权、批评权的体现。人肉搜索的发展

人肉搜索引擎最早起源于猫扑网,跟很多世界学习室论坛一样,猫扑上面也经常有人问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同时,猫扑有种虚拟货币叫做Mp,问问题的人往往会用Mp来奖励可以帮助他们的人。虽然Mp不能吃、不能喝,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醉心于挣取更多的Mp。那些惯于通过回答问题挣取Mp的人,在猫扑一般叫做赏金猎人。于是很有趣味的一幕出现了,某人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在猫扑发贴并许诺一定数量的Mp作为酬谢。很快,就会有赏金猎人看到这个贴子,他们就会去用搜索引擎来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争先恐后地把找到的答案回在帖子里面邀功。最后,提问题的人得到了答案,赏金猎人得到了Mp,皆大欢喜。这也就形成了所谓的人肉搜索引擎的机制。有趣的是,我们可以发现人肉搜索引擎的搜索流程和搜索引擎,在不同服务器之间的分布式搜索流程看起来是那么的相似,区别仅仅在于发动和执行流程的是人,还是机器。人肉搜索引擎的质量怎样保证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从刚才的流程上大家可以发现,如果有足够多的赏金猎人,他们之间就会产生竞争,寻找资料速度的竞争、资料准确性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一个速度又快、资料又准确、全面的赏金猎人,会有越来越多的Mp,这会给他带来更多的成就感,同时他也会更加的醉心于赏金猎人的工作。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反馈、一个良性循环,前提是有足够的激励(Mp)投入和足够产生竞争的参与者。人肉搜索的过程

人肉搜索引擎其实就是在一个社区里面提出一个问题,由人工参与解答而非搜索引擎通过机器自动算法获得结果的搜索机制。通俗来说就是通过广聚五湖四海的网友力量,每个遇到困难的人提出问题,而有这方面知识或者线索的人就对其解答、分析,可以说是一种问答式搜索。百度知道、新浪爱问、雅虎知识堂从本质上说都是人肉搜索引擎,也是应用这种针对性的人工参与方式。对于一些八卦搜索、没有唯一答案的多选结果搜索,人肉搜索往往能得到更有价值和吸引力的结果。在百度知道里待解决问题数目高达1184097,而爱问知识人则称“知识人,亿万网民帮您解决困难!”为什么会有如此惊人的数字呢?其实这就是人肉搜索引擎的威力所在,也证实了不能通过机器搜索引擎解决所有的困难。

相反,由于网络这个虚拟空间聚集了各地的不同阶层,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得到帮助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当然,人肉搜索引擎也有比不上机器搜索引擎的地方,那就是速度。Google可以0.00001秒内给你一个答案,然而人肉搜索引擎需要等待有人看到你的帖子,并找出结果才会有所反应。所以说,人肉搜索引擎的潜在力量比机器搜索引擎强大,但反馈速度就比不上机器搜索引擎,两者的PK只能说是平手。

人肉搜索的利

一是有利于个人情绪的平衡。封建臣民伦理强调的是民众的顺从,这一影响至今尚存。这使得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压抑个性,情绪抑郁。网络虚拟社会给个体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表达的平台,人们可以以一个本真的自我在这个社会中存在,使现实社会积聚起来的不满得以释放,有利于个体身心的发展。

二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人肉搜索”现象的出现,有利于网络社会的德治与现实社会法治的结合。通常情况下,来自社会的道德监督的声音通常比较微弱,道德一向都以自律来发挥作用,然而两种方式的效果都较差。有了“人肉搜索”就有了“道德法庭”,这样就能使德治和法治双管齐下,社会更稳定。人肉搜索的弊

1、“人肉搜索”容易侵犯公民权利。“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自诞生之日起,一直游走在法律和道德之间,网民在进行道德谴责的同时难免会侵犯事件当事人合法权利,也许大部分的“人肉搜索”出自善良的初衷,然而“网络通缉令”一旦发出,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难以控制,没有相应的约束,很容易成为“多数人的暴政”。法律界人士认为:“中国传统上民众表达不够充分,如今有了可以自由表达的网络平台,反而出现了 过犹不及 的局面。网民缺乏网络素养和网络礼仪,不知道在网络上如何表达,对某个事件或话题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且在人肉搜索的参与者中,追求精神刺激者、恶意中伤者也不乏其人。反对者认为“人肉曝光隐私,肆意辱骂,侮辱人格,妄加诽谤,甚至到当事人的现实住所进行滋扰,这一切已经远远超出了正义的底线,人肉搜索者正在演化为 网络暴民 ”。生活在一个隐私随时被公开的社会里,人们将面临一种“不安全感”,不做亏心事,也会担心“鬼敲门”。

2.如果超越法律界限,就容易越界为“网络暴力”。3.我觉得人肉搜索还是挺可怕的。如果对方违法,网上通缉一下还可以理解,可很多都只是道德方面的问题,我们没有资格充当“道德卫士”去侵犯人家的隐私。举着道德的大旗去做干扰别人隐私的违法行为,是缺乏理智的表现。

4.在面对社会正义遭到侵犯的时候能起到一定防卫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规范的约束,经常会出现“防卫过当”的情况进而演变成一场游走法律边缘的“网络暴力”。公众的窥伺欲是人肉搜索的社会心理基础,面对能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大家总想了解得更多,这就使得“人肉搜索”常常造成“误伤”。

5.因为,针对政府及公务而言,几乎可以忽略所谓的被诬陷或是被丑化的可能与伤害,因为他们是强势的,代表各种公开而强大的包装,所以,即使我们真的存在部分程度的“冤枉”和苛刻,那也是于事实出入不大的,因为,我们都多少善意地低估了问题的严重和阴暗程度。从官员的财产和花费及其亲属的经营情况,包括所用车辆、住房等方面的质疑,本就是国际惯例——调查渎职腐败违法之类的惯例。

6.于道德层面上的事情,是不适合使用“人肉搜索”的,因为,涉及到的弱势个体居多,涉及到的纯粹个人隐私居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扯不清的事情居多。作为局外人,你有什么权利去“搜索”,去曝光,去宣判? 相关法律问题

从道德上来看,人肉搜索关注的大都是婚恋伦理方面的,是为了维护社会道德而发起的。然而,“人肉搜索”有时候会侵犯他人的肖像权、隐私权等,是一种违法行为。对此,我国有些省市已经发布了有关的法律法规。浙江省

徐州曾在2009年1月立法通过禁止人肉搜索,但遭遇9成网民反对,最后当局让步表示揭示官员贪腐不在此限。

2010年5月27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分组审议了《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草案)》

草案首次明确:采集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的信息,应当通过合法途径,并依法合理利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网络与信息系统擅自发布、传播、删除、修改信息权利人的相关信息。

此外,草案还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迁移或者损毁通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公共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得从事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危害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活动;不得利用网络与信息系统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扰乱公共秩序,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以及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违法信息的活动。正在提请浙江省人大审议的《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 草案 》第39条对“网上公开个人信息”特别作了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网络与信息系统擅自发布、传播、删除、修改信息权利人的相关信息。”对此,报道认为这是对近来备受争议的恶意“人肉搜索”行为立法。该报道还援引当地官员的说法,“有些网民自认为发上网络就‘天不知地不知’,其实他们已经违法了。” 深圳市

2010年10月中旬,深圳市律师协会就向全市律师发布通知,号召广大律师报名参加《深圳市个人信息保护条例》立法项目组,据介绍,该协会受深圳市大人法工委的委托,由协会党委组织起草《深圳市个人信息保护条例》,特此成立立法项目组,成员暂定5名,由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深圳分所徐飚律师担任项目负责人。

在国家的法制还没有完善之前,各个人肉搜索网站也都订立了自己的公约。像中国人肉搜索网:

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互助友爱,维护网络和谐;

二、人肉搜索时做到以诚信、安全、公开、公平、公正、互助的原则,多进行利他性的知识性人肉搜索;

三、以网络道德为准绳,尽量不参与搜索他人隐私;

四、对他人暴露隐私尽力保护,保证不在公共场所公布他人隐私;

五、对于涉及“贪污、腐败”、“惩恶扬善”可以不受第三、四条的约束;

六、人肉搜索要提供真实可信的内容,提供信息者对信息真实性负法律责任;

七、文明用语,对于恶意人肉搜索行为做到不起哄,不传播;有条件的情况下告知当事人以及相关网站负责人;

八、通过不断努力提高人们对于人肉搜索的正确认识。

以上便是对“人肉搜索”讨论。接下来继续分析有关网络道德的问题。网络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是人们对网络持有的意识态度、网上行为规范、评价选择等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一种用来正确处理、调节网络社会关系和秩序的准则。网络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则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关系和自身,其社会需要除了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之外,还有提升和发展自己内在精神的需要。除了六个基本原则外,他还有三个斟酌原则:

全民原则:网络道德的全民原则内容包含一切网络行为必须服从于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

兼容原则:网络道德的兼容原则认为,网络主体间的行为方式应符合某种一致的、相互认同的规范和标准、个人的网络行为应该被他人及整个网络社会所接受,最终实现人们网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化、语言可理解化和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化。

互惠原则:网络道德的互惠原则表明,任何一个网络用户必须认识到,他(她)既是网络信息和网络服务的使用者和享受者,也是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网民们有网络社会交往的一切权利时,也应承担网络社会对其成员所要求的责任。

同时,网络道德还有其不同于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的特点:

自主性,即与现实社会的道德相比,“网络社会”的道德呈现出一种更少依赖性、更多自主性的特点与趋势。

开放性,即与现实社会的道德相比,“网络社会”的道德呈现出一种不同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之间经常性的冲突、碰撞和融合的特点与趋势。多元性,即与传统社会的道德相比,“网络社会”的道德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特点与趋势。

结语:在“网络社会”中,人们的需要和个性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与满足。自主自愿形成的“网络社会”,以其独特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生活方式,终将建立起一个各国家、各地区(民族、种族)的具有不同信仰、习俗和个性的人们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并互相促进的多元道德并存的社会。——当然,技术的进步只是为道德进步提供了前提和条件;道德是属人的范畴,一切事在人为。道德进步是否能够真正产生,一个更高水平的道德社会是否能够真正建成,还有赖于网民们自我塑造的意愿、能力,以及现实的努力程度。

参考文献:

1、《网络道德问题研究》 吕本修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年9月

2、《网络道德教育》 朱银端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年6月

3、《隐私不保的年代》 Solove Daniel J.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年11月

4、《论“人肉搜索“的法律法规》 【硕士论文】 清华大学 2010年5月30日

下载构建网络道德专题(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网络道德专题(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网络道德

    大学生网络道德 【内容摘要】网络在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成员互动的主要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道德行为失范和社会伦理问题。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使用频率......

    道德课堂构建总结报告

    **小学道德课堂构建总结报告 —“生本课堂”教学形态介绍 自从道德课堂构建活动开展以来,我校秉承“全力推进道德课堂建设,就是要改善教师的教学生态,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态,让教......

    构建生物道德课堂

    让学生乐学,构建生物道德课堂 对于教学,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代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

    构建道德课堂(五篇)

    构建道德课堂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做起 道德课堂的核心是“道德与自主”,这是一种富有人道情怀的教学价值取向,也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学伦理的关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常说的......

    构建多维德育网络

    法制讲座材料 地点:昂思多中心完小 时间:2008年4月17日 法制讲座辅导员: 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讲座内容: 构建多维德育网络 致力习惯养成教育 我校认真贯彻《小学德育大纲》、《小......

    研究所网络构建报告

    研究所网络构建报告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一. 研究所需求分析 要求:该研究所有一幢四层办公楼,分别设立研发一部和研发二部,每部门30人左右,预计未来5年将增加到每部门60人,......

    青少年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青少年网络道德调查报告课题名称:青少年网络道德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当人类迈入21世纪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它正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发展、蔓......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成因及对策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科学对于伦理来说,属于中立的一种智力工作。新技术善的使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福利;它的恶的使用,有可能给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