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题五 做一个文明守法的好公民(陈美兰)
做一个文明守法的好公民
老师、同学们:下午好,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你们一起共同探讨关于创造和谐社会、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话题,有不到之处还请老师、同学们批评指正。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人数多,在全部违法犯罪中所占比例高,而且违法面广,各种刑事犯罪无所不有。其违法犯罪后果也比较严重,影响面极大,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自身及家庭,而且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又由于这个问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因素非常复杂地交错在一起。
一、青少年两种犯罪类型的特征
通过对湖滨所近几年办理的的违法、犯罪青少年(14-25岁年龄阶段)进行调查、分析,在所有的犯罪中,抢劫罪,盗窃罪,两种犯罪类型所占比例较高;青少年犯罪占犯罪总人数的43%,这两种犯罪类型的特点:一是初犯占90%。二是初中以下文化的占80%。三是不懂法律知识的占90%。四是无业人员占90%。调查显示:
(一)抢劫罪。其类型有:
1、机会型。这种类型的抢劫单独作案的多,有作案动机,无一定的作案对象,多属见财起意进行拦路抢劫。
2、预谋型。即有目的有计划有固定作案对象的抢劫。作案前大都经过周密策划,准备作案工具,调查作案对象,熟悉作案地形,选择作案时间。作案成员一般在二人以上。
3、恶作剧型。作案人以能抢劫为“英雄行为”,既得实惠,又可在哥们面前炫耀,而不计较抢得财物的多少。抢劫对象多为妇女、儿童或体弱者。
4、纠合型。在闹市、剧场、车站等处所,临时形成抢劫犯罪团伙。其心理特点:一是抢劫犯大都有利己欲的驱使,以满足吃喝玩乐和讲阔气排场生活的需要。其精神支柱是“有了钱,就有一切”,“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二是在实施抢劫之前,一般都经过激烈的动机斗争。三是进行抢劫时,情绪高度紧张,难于控制激情,若受害者反抗或呼喊,案犯出于恐惧心理和防御机制,可能行凶伤人或致人死亡,不计后果,只求抢劫尽快成功。四是抢劫犯多数具有逞强好胜的谨慎从事徒式的英雄观。他们把凌辱弱小的暴力行为视为“英雄行为”。总之,青少年抢劫犯具有偶发性强的特点。在进行抢劫之前,一般并未经过精心策划即贸然行动。他们三三两两地凑到一起,一说就干,抢了就散,并无固定的抢劫目标,有时为一个手机,几元钱即可进行抢劫。其行为特征:
1、拦路抢劫的多,入室抢劫的少。
2、结伙作案多,单独作案少。
3、胆大妄为,手段残忍。
4、常常利用某些人心理上的弱点进行抢劫犯罪。
(二)盗窃罪。其心理特点是:有强烈的物质欲望,追求时髦,讲吃讲穿,好逸恶劳。而这种非分的欲求,又同客观现实的可能性发生矛盾,所以产生了盗窃动机;其心理形成一般分为四个步骤:一是从初犯的恐惧心理到逐渐适应进行大胆作案。二是从再犯的胆大妄为到有恃无恐。三是进一步形成盗窃恶习。四是掌握熟练的盗窃技术,冲破道德、法律等一切约束而成为惯犯。其行为特征大体可分为:流窜作案,乘机作案,顺手牵羊作案,内外勾结作案,预谋作案,“金蝉脱壳”作案等。
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
青少年违法犯罪有各种原因。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自身及家庭、学校的因素。其犯罪心理产生的外在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二是西方外来腐朽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极力追求物质生活享受,醉心于奢侈的现代化生活用品,如、高档衣物、别墅、金钱、美女等,样样都想搞到手。为了达到目的,不惜铤而走险,进行抢劫、盗窃等犯罪。三是无正当职业或无业。四是 1
家庭的不良因素对子女的影响。如蔡宏,男,17岁,祖籍安徽,因父母离婚后跟其叔叔生活在一起,其家人对其另眼看待,他感到缺少家庭温暖,因而成为一名流浪儿,到徐州市后由于没有吃饭而且在他人的强迫下进行盗窃,导致犯罪。五是学校教育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1、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贯彻不力,过分强调智育而忽视德育和体育,片面追求升学率。
2、有些学校要求不严或管理不善。学生不上学或上学不听课,无人过问,学校和家庭互不联系、互不通气,致使有些学生无故逃学、迷于网吧,结伙成群,互相传染恶习及作案伎俩。其犯罪心理产生的内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水平低。文化水平低反映了知识贫乏,认识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如果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形成许多错误认识,养成不良品德和习气,甚至走向犯罪之中。二是不良品德。主要表现:
1、享乐主义和腐朽低级下流情趣,占据了他们的心灵。他们多是金钱第一的拜金主义者。
2、哥们义气、黑社会组织。
3、谨慎从事徒式的英雄观。三是不懂法律知识。如赵某,男,20岁。案发当天4人年龄相当的在市区一餐馆喝酒后到处游逛,在湖滨辖区某网吧发现2名未成年学生,就胁迫到偏僻处要钱,不给时就拳打脚踢把身上的20元钱全部抢走,当巡逻民警路过发现后立即盘问,就把其同伙抓获;当问其是否意识到犯罪时,回答:我们只是想要一点钱,认为又不是多大的事,以前在农村也曾发生要烟、要钱的事,又没有什么事,不知道是犯罪。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才知道抢劫罪认定一般没有数额限制。
(一)主观因素
青少年因其生理和心理诸因素都处于“变化活跃期”也可以说是“热变化”状态,加上其生活经历也比较简单,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景”都很难有正确的把握,这样只要“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导致出现“冲动”或者是“颓废”两种极端心态。具体表现为:道德意志薄弱。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青少年正处在高度的社会化进程中,身心发展都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强,拒腐蚀的能力较差,如果受到外部条件的不良诱惑和熏染,就容易走向反面,形成“孤注一掷”、“偏激浮躁”、“报复仇视”等心理,甚至沦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是非观念模糊。由于青少年的社会阅历浅,缺少必要的是非观念,在他们心理上最容易表现出:一是重感情。往往以哥们义气代替健康的友谊,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从众同流”心理严重,不知不觉就造成了违法犯罪;二是易冲动。往往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感情用事,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价值观念扭曲。由于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一部分青少年形成了畸形的价值观:“浓缩人生”、“老实吃亏”、“法不责众”等错误的价值观,而互助友爱、无私奉献却被他们视为傻瓜,自私自利、唯权唯钱成为了他们的价值取向。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
(二)客观原因
家庭的不良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真可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精神文化生活内容的更为丰富。现代家庭 在经受各种诱惑的同时,也逐渐在发生变异。这对孩子幼小心灵产生了重大冲击,各种心理“畸形”的孩子应运而生,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压力。这主要表现在,1、家长的生活方式不当或行为不端。如家长挥霍浪费、无限制地给予孩子零花钱、参加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等,对孩子
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给其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
2、家长监护不力、寄存孩子现象突出。这可以说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个“新事物”,父母打工在外或因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孩子,就将孩子“寄存”在外婆家、奶奶家、亲戚处,让孩子从小就感受不到他们的爱,给孩子心灵造成了阴影。形成“妒忌心理、孤僻性格”,使外界的不良诱因有了可乘之机。
3、家庭环境恶劣。父母离异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中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据统计,在近年,我国离婚率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父母离异后,许多孩子无人照管,即使有人照看,也是要遭受到“后妈”、“后爸”的冷眼和排斥,给孩子心理留下痛苦的创伤,形成孩子“仇恨心理”“报复心理”。
4、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家长无原则的溺爱、袒护,使孩子对自己不良行为产生“合理感”,让孩子形成“以为恶小而为之”的心态,等孩子问题成堆后则采用极端粗暴的压制,甚至是棍棒交加,赶出家门。许多青少年的失足与此有关,最初是长辈的喜爱、夸奖,周围人们的称赞,使孩子产生了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态度。等到罪错成堆,家长感到没面子,就采取无情的谩骂毒打。这样从对不良行为的“合理感”未经任何思想转化突然变成“犯罪”,成为大众指责的对象,则容易引起孩子剧烈的心理矛盾,随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将孩子“推”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学校教育失误。如果说家庭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土壤,那么,学校就是孩子心灵成长所需的营养,学校是塑造孩子美好心灵的生态场。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生态,必将对孩子心灵后天的成长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但如果教育方法不当,也可能使学生染上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我国的教育环境和局部的教育生态状况,从目前来看,还有诸多弊端,“云南马加爵事件”充分暴露了我们现代教育生态里的不足。学校教育的失误主要有以下形式:一是教育思想不端正。由于升学的压力,倡导了好多年的素质教育改革又成了完全的形式主义,依然被应试教育的反弹所占据,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随意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压力重,厌学情绪严重,甚至为保少数“尖子生”而将差生拒之门外,差生遭受歧视,导致学生厌学、逃学,甚至流入社会参与违法犯罪活动。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低龄化”,原因就是大部分青少年中学毕业后,升学不能,又不愿进入职业技术教育,只好走向社会不分是非“随波而混”。二是学校监管不力。一些学校管理不善,规章制度不健全,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进行及时的帮教处理,导致问题沉积,校风不正,甚至产生违法犯罪团体;三是教师职业道德滑坡。市场化,为教师的智力财富变成现实的物质利益搭上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但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少数教师忘记了为人师表的宗旨,利欲薰心,违规收费、向学生推销商品、向家长索要财物,学生不能满足其欲望时则遭受百般歧视,造成部分学生产生对抗心理,违规作对;四是教育方式不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和性知识的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从现实来看却不容乐观,95%以上的基础教育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即使少数学校有,也只是做个样子,完全放在“副科边缘”的位置。另外少数教师对违纪学生缺乏耐心的说服教育,动不动就施用体罚和变相体罚手段,轻则讽刺挖苦、罚做作业、状告家长,重则谩骂殴打、处予罚款、赶出学校,致使学生畏惧,最后干脆逃学,流入社会参加不健康的活动,或者违法犯罪。
社会诱因的侵蚀。社会的影响在孩子心灵成长中担任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常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在一定层面上不无道理,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西方腐化的“泊来品”蜂涌而入,加上我国体制转型和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社会环境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恶化,特别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混乱是造成青少年违法犯
罪的重要诱因。一方面,社会不良环境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抵毁作用。如校园周边开设电子游戏室、网吧、卡拉OK厅等,部分业主唯利是图,播放各种恐怖、枪杀、抢劫、强奸、绑架、色情等影片,吸引青少年出入其中,以致染上不良习气。目前出现青少年犯罪类型的恶劣性与此不无关系。另一方面,社会上的小群体的吸引和束缚,使部分青少年不能自拨。这些小群体的青少年游离于犯罪边缘、行为异常,对一些有不良倾向的青少年具有影响驱动作用。这种小群体通常由社会闲杂青年和流失生组成,经常三五成群地在学校周围活动,吸引和拉陇学生加盟。小群体中,参与结伙打架,偷盗勒索、吸毒贩毒、赌博等违法犯罪的情况不胜枚举。他们往往重哥们义气,经常一起吃喝玩乐,青少年一旦入伙,难以自拨。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对待青少年犯罪,要以预防、教育为主、惩戒为辅。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一)提高家庭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的氛围。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触的就是家庭环境,作为家庭环境的营造者的父母,要认真对待,引起重视,时刻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不断学习,提高素质。做好孩子生活的榜样,让孩子从小就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一个家庭来说,从小就培养了孩子良好的习惯,他的家庭教育就算是成功的。否则,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等他长大了才发现,就晚了,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理。当然,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孩子学会尊重人,对人有礼貌,而这点却恰恰让我们许多父母给勿视了。
(二)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和性知识教育。改变我国现代基础教育中的弊端,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教室,走进课堂。对处于相对无责任年龄段的青少年来说极为重要。在学校增设一些有实质性内容的心理辅导课或心理咨询,帮助青少年学生解答各种因生理成熟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指导青少年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切实减轻学业负担,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和内容,客观真实、公正公平评价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完善法制体系,构筑社会防线。应该说,我国现有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些专门的法律法规,在一定层面上不仅填补了因国外的《少年法》、《少年法庭法》所带来的法制空白,也为我们全社会都应该履行关注青少年成长的义务提供了法律依据,为青少年的成长应该有一个健康的氛围提供了法律保障。现实需要全社会的人都要有一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大爱心,需要全社会支持“希望工程”,把那些失学、辍学、生活无着落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长期关心、爱护;要加强社会教育,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发挥综治办、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心理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要举办青少年父母的法制学习班强化法制观念;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的违法犯罪青少年,不要歧视,要做好帮教和安置工作,减少重新犯罪。
因此,要从根本上预防犯罪,必须全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强有力的正确的社会舆论,使消极因素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或侵蚀不断削弱,使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劣迹的或释放的人员改邪归正,这样就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犯罪,为和谐社会创造强有力的坚实基础。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第二篇: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每个公民都应该学习社会主义法律知识。可是有人认为学法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当今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我们身边的许多问题都要依法解决。所以,一个合格的公民要有法制观念,要懂法律知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也就是说,一个好公民必须是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
知法,守法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祖国和人民盼望我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我们青少年学生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法律知识和守法观念,懂得合法与非法,违法与犯罪等道理,自觉遵纪守法。这样才能抵制各种不良影响,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为了我们更好的成长,国家制定了像《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来规范人们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和保护。有了这些法律还不够,我们应该好好地学习它们。让这些法律法规不沦落为空话套话,而是,实实在在地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真正的作用。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个身边的小故事吧。
15岁的小张家境优越,父母都是做服装生意的。当他因为诈骗罪被公安机关逮捕时,他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儿子有吃有喝,从不缺钱,可是他为什么要到同学家去诈骗呢?儿子在少管所给妈妈写了一封信,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每天晚上,你跟爸爸两个人都在家讨论赚钱的事,吹嘘自己把衣服卖出了高价,把冒牌服装当名牌卖出去了,我听你们讲了这么多,觉得这事(骗人的事)特别有吸引力,特别刺激,因此我做出了诈骗的事而受到法律制裁。我想如果他的家人都是知法守法的公民,小张也知道一些法律知识的话,这样的惨剧就不会发生了。
离我们生活最近的法律我想就是交通法了。刚开学时公安派出所的警察叔叔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主要讲交通法律法规以及交通安全方面
第三篇: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模版)
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2014-06-05
朗朗乾坤大道,多少风华正茂之青年,前途大好之高官在法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偏踏上一条不归路!学校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2014年4月18日组织我们部分领导、学生干部进永川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教育我们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在狱警的引导参观下,我们了解了监狱的一般管理,生活条件,学习、改造方式。看到明确的立功减刑公示,心理辅导信箱,摆放整齐的洗漱用品,平整的被褥,半军事化的管理,学习、娱乐场所,成人自考安排……可以看出监狱不只是监押服刑人员,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教育改造和培养,使其能改过自新,从新做人。
一道道防护门,一面面高墙铁网,一把把铁锁铁链,一幅幅脚镣手铐让我感受的是束缚,那些服刑人员与外界格格不入的面目表情也就不言而明了。“一日两餐,两天一次荤,一次一两肉”的伙食安排,五天劳动,一天学习,一天休息的“五加一加一”的日程安排让我感到外面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听到两位因受贿而受刑的心声,让我感到知法、懂法、坚守法律底线的重要!
高山低谷的过山车玩的不是刺激,而是悔恨。两名服刑人员从原本的高学历、高能力、高权利坠入罪恶的深渊让我们感到惋惜,也让我们警醒!他们让我知道自以为是,居功自傲是抵触法律与道德的点火器;膨胀的欲望,无谓的攀比是跨越法律的牵引力;不懂回头,心存侥幸是犯罪的变速器;我行我素,无所畏惧是走向监狱的油门线。点燃居功自傲,洴发攀比欲望,挂上侥幸档,加大无所畏惧油门的车只能在不归路上驶向罪恶的深渊。
现实的警示教育影响深刻而深远。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此次警示教育于我的思考颇多。不仅自己要以法律为准绳严格规范言行举止、作风做派、思想精神,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杜绝不良作风、习气,更要扩大宣传,树立典型,同广大同学们一起学法、懂法、守法,纠正不良思想和作风,为降低青年犯罪率做贡献。
我们不仅要在大事上不违法,还得在小事上守住德。学法、知法、守法从学校出发,从一言一行体现。从爱护花草,保护教学、公共设施设备,遵守班规校纪、交通秩序践行。多看法制教育案例学法、知法、懂法。以案例教育敲响法制警钟,培养对法律的敬畏心,敏锐感。
我们要在法治的康庄大道自评、自检、自律,依据法律道德不断修正,限行限速,让我们的理想爱车驶向未来星光大道!
工商管理ZK1202吴祥虎
(警示教育征文比赛一等奖)
第四篇:守法好公民先进事迹
守法好公民先进事迹材料
十八年来,我一直担任陈袁滩镇袁滩村一队队长,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类矛盾纠纷层出不穷,队长成了部分村民的出气筒。不论村民之间发生什么纠纷,我都能够把大家的事当自己的事干,依法尽全力把纠纷化解在本队。在处理这些纠纷中,使我真正感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但我有一个信念:群众满意是我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的座右铭是:要做知法的智者,不当法盲的勇士。近年来,经我调处的各类纠纷达500余件。2012年9月,我被聘为陈袁滩镇专职调解员,通过接触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在解答各类咨询中,我深感自己法律知识的匮乏,常言道:“要想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为胜任本职,我挤出所有时间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先后学习了人民调解法、劳动合同法、婚姻法、侵权责任法、治安处罚法、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法律援助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常用的法条逐条记录,反复学习,力求全面掌握,记录学习笔记3万余字。通过涉猎大量的法律法规知识,使我的法律素
养和处理业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两年来,经我调解的100多起各类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都能够按时全面履行协议内容,没有一起违约事件发生。
有时个别群众遇上不顺心的事情来找我,一进门就大发脾气,不讲理,但我能够始终做到一声问候,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耐心地对他们讲解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最终促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谅解。
在生活中,子女受我的影响,始终是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干事,他们不论是经商,还是作机电维修,都能诚信经营,遵守纳税法规,积极缴纳费税。
由于调解工作成绩优异,我曾多次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和领导的表扬,2013年被市司法局评为优秀专职人民调解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严格落实各项规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做法律法规的捍卫者、践行者、宣传者,为法治新陈袁滩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第五篇:文明守法公民总结
市东办事处开展“做文明守法公民、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法制宣传活动总结
根据市东党发[2011]36号文件精神,市东办事处从2011年8月20日起开展了 “做文明守法公民、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法制宣传活动,自开展活动以来,领导高度重视,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制定了活动方案,采取过硬的措施,全面推动“做文明守法公民、建设美好家园”活动的开展。目前,此项活动成效显著,帮助群众解决不少的实际困难,社会反响良好,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办事处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黄远森为组长、宣传委员陈丽萍为副组长的“做文明守法公民、建设美好家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陈阳同志具体负责日常办公和上下联系。23日召开了全办干部职工会议,认真学习办事处党委“做文明守法公民、建设美好家园”文件精神,使每名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做文明守法公民、建设美好家园”是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是做好“强市升位、跨越发展”和迫切需要,是依法治市的重要任务,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市东、实现“强市升位、跨越发展”的基础。通过学习,全办干部从思想上根本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做亲人,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文明执法融入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当中。
二、制定方案、落实措施。
按照办党委安排,“做文明守法公民、建设美好家园”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宣传发动阶段;学习教育阶段;总结提高阶段。办事处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做文明守法公民、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法制宣传活动的方案》,落实了办公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落实了工作任务,组织有关单位、部门进行实施。
三、加强宣传教育,认真开展学法用法活动。
各社区、学校、部门积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了《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行政复议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掀起“六五”普法的热潮。通过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掌握了许多法律知识,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学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认真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确保全办社会政治稳定。办事处对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重点目标、重点区域、重点人员进行细致排查,摸清底数,建立台帐。对一般性的矛盾纠纷做到边排查、边调处,对重大疑难问题、特别是积案、挂牌督办案件以及集体上访、重复上访、非正常上访等信访事件,落实了领导包保督办。对信访事件进行因情施策,定领导、定人员、定责任、定措施、定时限,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宣传讲解,确保调处到位,将各种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维护了一方的稳定,为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期间维稳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四、存在的问题:少数干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少数基层单位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个别单位联系实际不够紧密。下步工作中,我办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做文明守法公民、建设美好家园”活动,务求此项活动取得实效。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