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公有制经济法律地位及发展状况探讨
我国宪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肯定了非公经济的地位,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
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这充分体现了党对非公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预示着民营企业将迎来更为有利的发展机遇。
一、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必然性
非公有制经济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讲,只要不是国家独资的或国家控股的,都被视为非公有制经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最好用国有、国家控股和非国有、非国家控股的概念,这样更容易区分。而狭义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指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首先,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其他生产要素,社会上又有需要,这就决定了必须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决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
其次,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巩固和加强,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邓小平同志曾在1985年论证时说:“我们吸引外资,允许个体经济发展,不会影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这一基本点。相反地,吸引外资也好,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好,归根结底,是要更有力地发展生产力,加强公有制经济。”可见,在人民民主专政和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不是根本对立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振兴经济、增加税收、安排就业、方便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最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实现资金和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重新组合,实现优胜劣汰,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这就为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可以兼容的,凡是市场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对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作用就发挥得比较充分。
二、非公有制经济法律地位的变迁
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以来,至今己四次运用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进行了修改。从每一次修改,可以看出国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政策,特别是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的相关条款,充分表明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客观必然性。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也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了市场竞争,推进了新兴产业及新兴行业的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对于增强整体经济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一次宪法修正案。这次修正的要点在于:肯定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这就确立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
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二次宪法修正案。这次修正案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等写进宪法,并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这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舞台和发展空间。
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第三次宪法修正案。这次修正案增加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进一步承认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这次修正案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这
表明了两层含义,其一,进一步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是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还包括其他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它们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同样受国家的保护;其二,在保留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的涵义同时,又增加了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内容。这为非公有制经济获得平等国民待遇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次修宪,是实事
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结果。通过修宪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赋予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有利于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有利于使全社会提高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有利于切实纠正各种不正确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行为及做法,从而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营造公平良好的环境,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环境,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我们要不断深化行政管理机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把职能从过后的所谓管理型“全能”政府向服务型“有限”政府转变,由“随意型”政府向“法制型”政府转变,由“公婆”政府向“公仆”政府转变,建立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使体制更加合理,环境更加适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首先,适应形势发展,努力开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统战工作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有一定代表性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主要对象。工商联作为党领导下的以统战性为主,兼有经济性、民间性的人民团体,可以成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一个桥梁,认真贯彻执行党对非公制经济代表人士“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工作方针。即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团结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奋斗,同时要维护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合法权益,反映他们的正确意见,帮助他们兴利除弊,使他们爱国、敬业、守法,在他们中逐渐培养起一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的积极分子队伍,使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健康发展。要通过举荐其中一些人进人大、政协以及工商联等组织,充分保障他们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权利的有效行使,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意愿和要求,纳入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中来。由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倡导发展的以开发性扶贫为主要内容的“光彩事业”,向我们提供了一种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具体形式,要积极完善和努力推广。
其次,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优化经济环境
一是明确定位政府管理职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做了更多的生产者、监督者、控制者要做的事情,在管理上注重计划和控制功能,包揽了一切社会事务,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政府职能科学定位,从根本上解决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的问题,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实行政企分开,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明确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二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推行政务公开,特别是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切身利益的事情要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增强办事透明度,推行相对集中办公、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等便民措施,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从严整治“四乱”现象,杜绝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态度恶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言代法等现象发生,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从而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安心创业,放心致富。
最后,需要值得强调的是,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市场经济的两面性,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监督和管理。市场经济主体高度的自主性,市场经济往来的契约性和信用性,市场经济活动的竞争性,是非公有制同时具有的,市场经济发展的统一性及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必须具有一定的运行规则,许多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和利益关系,迫切要求有健全的法制来引导、规范、约束和保障。通过健全的法制来维护市场经济发展所必要的秩序,并运用法律手段强化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从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第二篇: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包括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吸纳社会劳动力就业、再就业的主要渠道,是增加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它在拉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技术创新、方便群众生活、促进市场繁荣、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树立“没有非公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盘龙经济的大发展”的思想观念,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作为各部门的“一把手工程”来抓,营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良好氛围。
建议二:不断完善我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结合我区实际,在我区原制定的有关优惠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区的各项政策措施,突出政府在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服务作用。
建议四:充分发挥区便民服务中心的作用,为非公经济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联手开通绿色通道。
建议五: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和收费标准,简化审批程序,实行宽进严管。
建议六:建立盘龙公众信息网站,加大对我区扶持非公经济优惠政策的宣传,构建政策通达的渠道,畅通政府与企业之间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途径,让非公企业及时了解政府的政策、法规及主要工作情况。
建议七:强化服务意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为非公企业的经营提供宽松、安定的法制环
境。
建议九:加强对企业的分类指导和扶持。坚持“扶持科技型、鼓励服务型、推动外向型、发展特色型”的思想,加大对项目好、经营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培育骨
干企业,以带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固好财源之“本”。
建议十二:建立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促进发展非公经济工作积极、贡献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评议中反映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满意率低的部门领导应进行
调整。云南省乡镇企业局文件
各地州乡镇企业局、各直属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03]5号),努力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现非公经济大提高、大跨越,大发展,推进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目标,结合我省乡镇企业发展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化认识,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干部要深刻认识,没有非公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就是要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来抓。
二、大力扶持非公经济中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把扶持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来抓,把扶持和发展非公有制农产品加工业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扶持、加快发展。今年每年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贴息资金,要保持有70%用于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强做大。
三、继续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意见》(云政发[2001]123号)文件,继续改革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打好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攻坚战,今明两年把85%以上的乡镇集体企业改为股份制企业或私营企业。
四、加强执法,坚决整治“四乱”。要坚决执行《乡镇企业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维护非公企业的合法权益,为非公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坚决查处侵犯企业合法财产、干预企业自主经营、任意撤换企业法人代表等违法行为。禁止非法占用或无偿使用非公企业的财产;杜绝吃、拿、卡、要的行为。
要坚持不懈地整治“四乱”。省地州市县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直属的事业单位必须遵守“七条严禁”,即:严禁任何职能部门和个人利用职权安排非公企业接待或报销不应由经营者开支的费用;严禁强行向非公企业推销商品;“严禁强行要求非公企业定点购买物品、订购报刊杂志;严禁强制要求非公企业开展达标、评比、竞赛活动;严禁强制非公企业参加学术研讨会和收费性质的业务培训班;严禁强行向非公企业拉赞助、拉广告;严禁搞搭车收费。
凡出现3次以上违规行为的部门,主要领导必须向党委和政府作出检查,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性质严重的,给予部门领导降职或撤职处分。
五、减少检查,维护非公企业权益,减轻企业负担。协调解决好烧结砖等建材质检、民营橡胶质检由两个部门重复检查的问题。坚持谁行政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配合有关部门按规定开展生产、安全的检查,杜绝同一项目的重复检查和交叉检查。
六、加快非公经济的人才培养。在人事部门的指导下,把乡镇企业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拓展到非公企业。在教育部门和大专院校的支持下,积极采取委托培养、联合办学及成人函授教育等多种形式,培养非公企业的各类人才。
七、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引导有条件的非公企业采取兼并、收购、租赁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充分利用国有企业闲置的厂房、场地、基础设施,实现非公企业的低成本扩张。
八、建立省、地、县局领导企业联系制度。要主动和企业家交朋友,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与骨干非公企业建立联系。省乡镇企业局领导每人联系3户骨干企业,局机关正副处长、地州市县(区)局领导联系2户骨干企业。联系情况列入年终考核。
第三篇: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四章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主要内容:
1、民营经济的贡献
2、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
3、民营经济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
4、家族式企业制度的民营经济发展的内部障碍
第一节中国民营经济的产权结构
一、含义
(一)名称的演变
1、多种经济形式、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济成分——1992年以前的提法。
2、1993年以后的提法:非公有制经济(官方文件)、民营经济(其他场合)
(二)含义
1、狭义:等于非公有制经济。
2、广义:非公有制经济+国有民营经济(国家参股但不控股)
3、如果从字面上看,应指除国营经济之外的所有经济成分。
二、民营经济产权特征
1、单一性。企业的原始资本来源于个人或家族的积累,企业的全部产权归家族所有。
2、模糊性。一是没有明确到人,成了家族公有制;二是戴“红帽子”导致产权模糊。
3、封闭性。股权流动性差,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和原有股东的再投入。
三、民营经济的效率优势
(一)效率优势产生的原因
1、完全的剩余索取权的有效激励。如果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者就不能拥有完全的剩余索取权,就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
2、决策高度集中于企业主个人有利于对市场的变化作出迅速反应。
3、避免经营者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将企业一部分剩余转变为自己的收入,从而将其转嫁给所有者的行为。
4、免除了所有者防范经营者机会主义行为的监督成本。
(二)效率优势的实证分析
1、国有企业的资本每增加1%,利润水平就会降低0.555%;
2、私营企业资本每增加1%,利润水平会增加1.338%。
(三)民营经济一元化产权结构的效率优势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之初,或者说在市场化初期以及民营企业创业初期得以充分体现,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这种产权结构的缺陷就日益显现出来。
第二节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
一、初步发展阶段(1978——1992年)
(一)理论创新
1、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地位。
2、民营经济应当而且能够为社会主义所利用——性质。
3、必然性: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要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实践成就
1、不再将民营经济看成是社会主义的对立面;
2、为社会主义条件下民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找到了理论依据。
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成为经济生活中一支重要力量。
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阶段(1993年以来)
(一)理论创新
1、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性质。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地位。
(二)实践成就
1、民营经济在有些地方、有些行业已占优势。
2、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保护民营企业主的合法收入。
4、混合经济格局初步形成。
5、提升民营企业主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
修改相关法律,保护民营企业主的合法地位和合法权益;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吸收民营企业主入党。
第三节 民营经济的贡献
一、促进经济增长
二、推动社会发展
1、增加就业
2、推动技术进步
3、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三、加快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1、民营经济的生存与发展完全依赖市场,他们最感知我国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我国市场化改革。
2、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民营经济为国企改革提供榜样效应。
第四节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与对策
一、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融资环境差——融资难。
1、原因
第一,对民营经济的观念和政策上的岐视。
第二,大银行不愿意做“零售”
第三,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金融机构的缺失。
第四,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低。
2、对策
第一,给民营企业应有的“国民待遇”。
第二,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金融体系。
第三,建立和完善政府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
第四,提升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
(二)法律环境——不公正。
1、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新旧法律不配套;不同法律之间不协调;法律条文模糊。
2、司法中存在的问题:诉讼时间过长;诉讼成本过高;司法偏向。
(三)政策环境——不公平。
民营经济所享受的政策不仅不如国有企业,甚至不如外资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成了一句空话。资源垄断、市场准入、技术扶持。
(四)社会环境——认识上的偏见。
1、如何正确对待民营经济创业初期的“原罪”?
2、如何正确认识民营企业中存在的“剥削”现象?
二、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家族式企业制度的缺点
1、原始产权主体界定不清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父子反目,夫妻成仇,兄弟分家。
2、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使企业主不堪管理重负,难以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
3、人才选择机制不合理,选择范围主要局限于家族内部。
4、企业主独揽大权,独占剩余难以调动人力资本的积极性。
5、封闭式的产权制度极大地限制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扩张。在封闭的产权制度下,企业的股权流动性差,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积累和原有股东的再投入。
(二)不失时机地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完善民营企业制度变迁的制度环境,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一是强化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支持,对私有财产受到保护的程度、范围作出明确的界定;二是设置相应机构为民营企业在产权制度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法律服务;三是成立专门的执法机构,对侵犯民营企业产权、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予以制裁。
2、构建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基础。一是以自然人身份定义企业产权,在此基础上,进行股份制改造;二是促进产权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化。即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产权交易,吸收外部资金。做到这一点的两个关键:第一,政府要转变观念,保证不同经济主体平等进入市场;第二,民营企业要转变观念。三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实行公司制改造。一是实现公司法人财产与家庭财产的分离;二是股东退出公司的管理层;设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为实现公司治理奠定基础。
3、实现家长式、经验型的人治管理向规范的科学化、民主化的现代管理转变。家长式管理的优点在于成本低,效率高,反应快。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纠错机制。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三、提升民营企业主的素质(略)
第四篇: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建议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建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总体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经济、吸纳就业、创造税收、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为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认真贯彻国家放开对非公有制经济禁入限制的政策,贯彻平等准入原则,只要不是法律禁止的,便都是允许的。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产学研相结合为支持体系,以联合创新为特点,引导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为重点,走投入少、产出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集约型的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积极推进各行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模式,允许非公有资本以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进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二、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1、定期向非公有制企业传达政府文件,使其了解有关经济政策;允许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代表列席政府经济工作会议,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的政治地位。
2、减少审批程序,对确立经营意向的非公有制企业提
供必要的核准登记、土地征用、建筑审批、人才招聘、业务开展等方面的支持与协助。例如非公有制企业一次性注册资金有困难,可采取分期注入方式;采取一站式服务方式解决非公有制企业登记、审批等问题。
3、树立典型,重点培育。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定期举行表彰大会,表彰奖励信用好、为社会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
三、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税收金融政策支持
1、加大税收支持力度。税务机关要按照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则制定灵活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对非公有制企业涉及的税费征收标准,可收可不收的一律免收。对服务型非公有制企业招用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可减征营业税、所得税、教育附加税等项目。
2、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一是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宜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比重。二是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三是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增强担保机构的担保和抗风险能力。四是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政府鼓励银行体系降低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利率,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增强资本实力。
四、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
1、改进监管方式,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特点,完善相
关的监管制度,依法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能,实行公开监管制度,规范监管行为。
2、规范非公有制企业的行政收费项目,向社会公布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收费项目外,接受全社会监督。对乱收费、乱罚款及各种摊派行为要严肃查处。
3、要严厉打击违法企业、假冒伪劣产品。不打掉伪劣产品,就是对合格产品的不公平。不打掉违法企业,合法企业就无法成长起来。
第五篇: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2004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工业企业50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75.7;实现工业产值达132.85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占全市规模工业经济销售额的45。非公有制经济在满足人民群众多
样化需求,解决社会就业,保持社会稳定以及为国家提供税收和社会捐助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中极具生机与活力的组成部分,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经济总量和质量,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对推动我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实现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一部全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政策性文件,对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入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学习,充分认识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对我市调整所有制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开放水平、增加就业岗位等,都具有重大意义。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三明经济的大发展;没有一大批非公有制企业的快速成长,三明经济就缺乏生机与活力。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是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就是让一切创造源泉充分涌动。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全力营造发展环境。要在政策上放宽,凡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违反产业政策的行业、领域及商品,均允许各类民间资本经营。要在领域上放开,鼓励非公企业投资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行业,参与山区、农业产业化等综合性开发,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市政工程建设的投资经营;除法律明令禁止的领域,均对非公企业开放。要在政治上放心,努力营造非公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在法律上有保障,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与国有、集体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开创非公有制经济突破性发展的新局面。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改进政府服务方式,把行政审批、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纳入法制轨道;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积极试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实行政策公告制度,职能部门新出台的政策措施,必须以有效方式告知经营者;对限制性政策措施,不公告不得执行;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消除一切妨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政策法规和不符合发展要求的做法。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只要各级各部门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确保国务院《若干意见》中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我市的非公有制经济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的春天,必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