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灵魂,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在现代企业中的实际运用。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日益成为企业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作为企业共青团组织,如何审视度势,强抓机遇,顺势而动,通过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中更好地凸现作用,展现优势,我们集团公司团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必然选择。文化塑造青年,青年创造文化。特别是当前,集团公司正在逐步构建特大型现代企业集团,培育建设“诚信、务实、高效、创新”为核心价值观念的肥矿精神,构建具有浓郁肥矿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行政的帮手。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组织充分地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做好新时期的青年工作,巩固党在青年中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为活跃团的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载体。为此,集团公司团委在深入调研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共青团工作实际,按照团中央提出大力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加强青年文化建设的要求,明确了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认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我们加强青年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必然选择。
1、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发展企业文化是当前建设现代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它用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理想等来教育、引导、熏陶、激励企业职工,使职工意识到自己工作、生活的价值,增强归属感和使命感,这也是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努力方向。企业青年文化是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的对青年的引导机制,是根据青年身心发展特点逐步形成的符合企业建设发展的文化氛围。特别是青年文化在凝聚、引导、组织、维护青年等作用上,都是与企业文化自身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等功能,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以人为本”。共青团通过企业青年文化的导向作用,把企业文化理念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始终,一方面可以优化青年职工的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培养自强的企业精神和精诚团结的人际关系,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中,增强自觉地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建设的意识,充分发挥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教育和引导青年职工继承和发展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和信念信仰,以此保证企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共青团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表彰会、先进人物发布会以及厂报、广播等传播媒体,宣传激励团员青年中的优秀人物,发挥其应有的激励和辐射功能,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加强青年企业文化建设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是企业改革发展建设的主力军,富有青春朝气和引领时尚的激情。教育团结凝聚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职责。团组织加强青年文化建设,为团组织主动贴近和服务广大青年提供了新的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顺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我们企业团组织的根本任务。企业共青团工作如何在实践中得到加强并渗透到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则是一个新的重要载体。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团组织的工作重点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着力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素质,并把他们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特别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产权关系和治理结构的变化,对企业团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政治工作的领先属性,要求共青团工作走在前;思想意识的多变性,要求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并不断创新改进,要求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3、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共青团组织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共青团的指导思想。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加强青年文化建设,是共青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项重点活动,是团十五大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共青团要实践落实“三个代表”,就要引导青年文化为先进文化的发展做贡献。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青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投身矿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途径,是青年最容易接受的工作载体,是调节青年心理情绪,调动青年积极性的重要方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年面临的世界越来越纷繁复杂,加强对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适当引导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青年的思想教育正在向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转变,即文化育人,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文化的建设改进青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加强对青工的思想教育,激发青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青工的聪明才智凝聚到为企业改革发展作贡献上,凝聚到实现祖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上去,最终实现青工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促进青年全面成长,落实“三个代表”。
二、强势推进,实践和拓展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共青团组织在企业内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把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大力实施青春建功行动放到企
第二篇: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灵魂,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在现代企业中的实际运用。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日益成为企业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作为企业共青团组织,如何审视度势,强抓机遇,顺势而动,通过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中更好地凸现作用,展现优势,我们集团公司团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必然选择。文化塑造青年,青年创造文化。特别是当前,集团公司正在逐步构建特大型现代企业集团,培育建设“诚信、务实、高效、创新”为核心价值观念的肥矿精神,构建具有浓郁肥矿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行政的帮手。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组织充分地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做好新时期的青年工作,巩固党在青年中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为活跃团的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载体。为此,集团公司团委在深入调研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共青团工作实际,按照团中央提出大力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加强青年文化建设的要求,明确了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认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我们加强青年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必然选择。
1、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发展企业文化是当前建设现代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它用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理想等来教育、引导、熏陶、激励企业职工,使职工意识到自己工作、生活的价值,增强归属感和使命感,这也是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努力方向。企业青年文化是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的对青年的引导机制,是根据青年身心发展特点逐步形成的符合企业建设发展的文化氛围。特别是青年文化在凝聚、引导、组织、维护青年等作用上,都是与企业文化自身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等功能,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以人为本”。共青团通过企业青年文化的导向作用,把企业文化理念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始终,一方面可以优化青年职工的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培养自强的企业精神和精诚团结的人际关系,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中,增强自觉地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建设的意识,充分发挥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教育和引导青年职工继承和发展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和信念信仰,以此保证企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共青团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表彰会、先进人物发布会以及厂报、广播等传播媒体,宣传激励团员青年中的优秀人物,发挥其应有的激励和辐射功能,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加强青年企业文化建设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是企业改革发展建设的主力军,富有青春朝气和引领时尚的激情。教育团结凝聚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职责。团组织加强青年文化建设,为团组织主动贴近和服务广大青年提供了新的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顺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我们企业团组织的根本任务。企业共青团工作如何在实践中得到加强并渗透到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则是一个新的重要载体。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团组织的工作重点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着力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素质,并把他们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特别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产权关系和治理结构的变化,对企业团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政治工作的领先属性,要求共青团工作走在前;思想意识的多变性,要求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并不断创新改进,要求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3、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共青团组织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共青团的指导思想。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加强青年文化建设,是共青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项重点活动,是团十五大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共青团要实践落实“三个代表”,就要引导青年文化为先进文化的发展做贡献。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青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投身矿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途径,是青年最容易接受的工作载体,是调节青年心理情绪,调动青年积极性的重要方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年面临的世界越来越纷繁复杂,加强对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适当引导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青年的思想教育正在向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转变,即文化育人,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文化的建设改进青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加强对青工的思想教育,激发青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青工的聪明才智凝聚到为企业改革发展作贡献上,凝聚到实现祖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上去,最终实现青工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促进青年全面成长,落实“三个代表”。
二、强势推进,实践和拓展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共青团组织在企业内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把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大力实施青春建功行动放到企业改革发展工作大局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格局中去考虑和推动,自觉纳入企业文化创建发展战略之中,重点把培育和弘扬“诚信、务实、高效、创新”肥矿精神、强化青年企业主人翁意识、促进青年职工提高业务素质、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青春建功等全面发展作为主要内容,把服务企业发展与服务青年结合起来,采取了先易后难,聚焦突破,循序渐进的原则,狠抓了推动实施。
1、营造氛围,强化宣传引导。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特别是在工作之初,公司团委结合集团公司党委围绕创建企业文化开展的求目标明确了,继承和发扬煤矿职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明显提高了。三是团员青年在企业中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强。企业青年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它用一种适合青年特色的文化,让青年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一股力量向既定方向努力。特别是通过培育建立的具有青年特色的文化体系,大力实施的青春建功行动,“青春、奉献、建功、成才”团的工作理念统揽了矿区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和行动,增强了团员青年自觉地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识,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拼搏进取的奉献精神,积极投身矿区改革建设实践,尤其是根据企业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和工作重点,组织开展的青年突击队、青年创新创效等活动,为企业安全生产、效益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篇: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
践
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2007-12-15 23:09:5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2)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灵魂,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在现代企业中的实际运用。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日益成为企业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作为企业共青团组织,如何审视度势,强抓机遇,顺势而动,通过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中更好地凸现作用,展现优势,我们集团公司团
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必然选择。文化塑造青年,青年创造文化。特别是当前,集团公司正在逐步构建特大型现代企业集团,培育建设“诚信、务实、高效、创新”为核心价值观念的肥矿精神,构建具有浓郁肥矿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行政的帮手。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组织充分地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做好新时期的青年工作,巩固党在青年中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为活跃团的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载体。为此,集团公司团委在深入调研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共青团工作实际,按照团中央提出大力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加强青年文化建设的要求,明确了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认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我们加强青年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必然选择。
1、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企业文
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发展企业文化是当前建设现代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它用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理想等来教育、引导、熏陶、激励企业职工,使职工意识到自己工作、生活的价值,增强归属感和使命感,这也是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努力方向。企业青年文化是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的对青年的引导机制,是根据青年身心发展特点逐步形成的符合企业建设发展的文化氛围。特别是青年文化在凝聚、引导、组织、维护青年等作用上,都是与企业文化自身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等功能,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以人为本”。共青团通过企业青年文化的导向作用,把企业文化理念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始终,一方面可以优化青年职工的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培养自强的企业精神和精诚团结的人际关系,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中,增强自觉地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建设的意识,充分发挥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作用。
另一方面,也可以教育和引导青年职工继承和发展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和信念信仰,以此保证企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共青团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表彰会、先进人物发布会以及厂报、广播等传播媒体,宣传激励团员青年中的优秀人物,发挥其应有的激励和辐射功能,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加强青年企业文化建设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是企业改革发展建设的主力军,富有青春朝气和引领时尚的激情。教育团结凝聚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职责。团组织加强青年文化建设,为团组织主动贴近和服务广大青年提供了新的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顺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我们企业团组织的根本任务。企业共青团工作如何在实践中得到加强并渗透到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则是一个新的重要载体。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团组织的工作重点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着力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素质,并把他们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特别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产权关系和治理结构的变化,对企业团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政治工作的领先属性,要求共青团工作走在前;思想意识的多变性,要求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并不断创新改进,要求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3、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共青团组织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共青团的指导思想。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加强青年文化建设,是共青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项重点活动,是团十五大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共青团要实践落实“三个代表”,就要引导青
年文化为先进文化的发展做贡献。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青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投身矿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途径,是青年最容易接受的工作载体,是调节青年心理情绪,调动青年积极性的重要方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年面临的世界越来越纷繁复杂,加强对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适当引导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青年的思想教育正在向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转变,即文化育人,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文化的建设改进青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加强对青工的思想教育,激发青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青工的聪明才智凝聚到为企业改革发展作贡献上,凝聚到实现祖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第四篇: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推荐]
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灵魂,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在现代企业中的实际运用。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日益成为企业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作为企业共青团组织,如何审视度势,强抓机遇,顺势而动,通过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中更好地凸现作用,展现优势,我们集团公司团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必然选择。
文化塑造青年,青年创造文化。特别是当前,集团公司正在逐步构建特大型现代企业集团,培育建设“诚信、务实、高效、创新”为核心价值观念的肥矿精神,构建具有浓郁肥矿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行政的帮手。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组织充分地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做好新时期的青年工作,巩固党在青年中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为活跃团的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载体。为此,集团公司团委在深入调研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共青团工作实际,按照团中央提出大力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加强青年文化建设的要求,明确了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认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我们加强青年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必然选择。
1、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发展企业文化是当前建设现代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它用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理想等来教育、引导、熏陶、激励企业职工,使职工意识到自己工作、生活的价值,增强归属感和使命感,这也是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努力方向。企业青年文化是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的对青年的引导机制,是根据青年身心发展特点逐步形成的符合企业建设发展的文化氛围。特别是青年文化在凝聚、引导、组织、维护青年等作用上,都是与企业文化自身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等功能,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以人为本”。共青团通过企业青年文化的导向作用,把企业文化理念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始终,一方面可以优化青年职工的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培养自强的企业精神和精诚团结的人际关系,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中,增强自觉地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建设的意识,充分发挥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教育和引导青年职工继承和发展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和信念信仰,以此保证企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共青团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表彰会、先进人物发布会以及厂报、广播等传播媒体,宣传激励团员青年中的优秀人物,发挥其应有的激励和辐射功能,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加强青年企业文化建设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是企业改革发展建设的主力军,富有青春朝气和引领时尚的激情。教育团结凝聚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职责。团组织加强青年文化建设,为团组织主动贴近和服务广大青年提供了新的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顺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我们企业团组织的根本任务。企业共青团工作如何在实践中得到加强并渗透到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则是一个新的重要载体。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团组织的工作重点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着力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素质,并把他们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特别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产权关系和治理结构的变化,对企业团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政治工作的领先属性,要求共青团工作走在前;思想意识的多变性,要求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并不断创新改进,要求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3、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共青团组织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共青团的指导思想。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加强青年文化建设,是共青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项重点活动,是团十五大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共青团要实践落实“三个代表”,就要引导青年文化为先进文化的发展做贡献。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青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投身矿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途径,是青年最容易接受的工作载体,是调节青年心理情绪,调动青年积极性的重要方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年面临的世界越来越纷繁复杂,加强对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适当引导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青年的思想教育正在向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转变,即文化育人,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文化的建设改进青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加强对青工的思想教育,激发青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青工的聪明才智凝聚到为企业改革发展作贡献上,凝聚到实现祖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上去,最终实现青工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促进青年全面成长,落实“三个代表”。
二、强势推进,实践和拓展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共青团组织在企业内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把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大力实施青春建功行动放到企业改革发展工作大局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格局中去考虑和推动,自觉纳入企业文化创建发展战略之中,重点把培育和弘扬“诚信、务实、高效、创新”肥矿精神、强化青年企业主人翁意识、促进青年职工提高业务素质、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青春建功等全面发展作为主要内容,把服务企业发展与服务青年结合起来,采取了先易后难,聚焦突破,循序渐进的原则,狠抓了推动实施。
1、营造氛围,强化宣传引导。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特别是在工作之初,公司团委结合集团公司党委围绕创建企业文化开展的肥矿精神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从抓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入手,层层召开团的工作会议,大讲抓企业青年文化创建活动目的意义、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帮助广大团干部、团员青年提高认识,增强参加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强化了团员意识教育,在团员青年中深入开展了戴团徽、唱团歌、打团旗主题教育,把团徽、团旗、团歌等团的标志作为统一团员青年思想行动的重要标志。同时,结合团的工作实际,在全公司团组织中层层开展了青春建功理念、口号征集活动,组织团员青年进行了“企业在发展,我们怎么办”和“我们需要怎样的青年文化精神”大讨论,引导青年围绕企业文化、肥矿精神与企业、青年的关系等方面,挖掘企业精神的内涵,提炼具有共青团特色的青春建功理念,共征集青春建功理念用语310多条。在广泛讨论、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了“青春、奉献、建功、成才”为核心内容的矿区青年文化理念,并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初步形成了共识。
2、立足岗位,强化理念渗透。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必须把团的工作理念内化为团员青年自觉行为,体现在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上。特别是通过实施理念灌输教育,强化青年企业文化理念,赋予每一种思想、理念以具体的内容。一方面开展了保持团员先进性教育,按照集团公司党委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步骤程序,开展了保持共青团员先进性跟进教育活动,深化了“团徽在岗位上闪光”、创建共青团先锋岗等活动,引导团员从各自的岗位要求出发,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目前,立足岗位做奉献,争创一流好业绩在团员中蔚然成风。另一方面,加强了团的标示性建设。注重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和优势,在各单位显要位置建立了大力实施青春建功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牌版,悬挂了宣传条幅标语,并结合青年岗位工作特点,制定了具有青年特色工作警示语、提醒牌,使青年文明用语、工作标准到团员青年的工作岗位,时刻用“青春、奉献、建功、成才”激励团员青年、约束团员青年。
3、载体推动,体现青年特色。青年文化是以青年为主体的文化现象,具有青春的特质,必须体现青年特色,特别是通过具体的载体活动,融思想性、政策性、知识性、娱乐性等于一体,使广大团员青年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的同时,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为确保设计开展青年文化活动制度化,我们层层建立了以二级团委为核心,以支部为主体的青年文体协会、青年自学考试协会网络,从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不断加强开展文化学习活动指导。要求各单位年初都要制定开展文化活动计划,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大型的文化娱乐活动,并在开展活动前上报公司团委。特别是针对青年学习需求,定期开展“读书交流”、“读书沙龙”等活动,以文章鉴赏、文摘借阅、心得交流、专题调研、问题探讨等形式,为团员青年提供学习交流机会。今年,我们围绕纪念五四运动85周年重点突出了青年思想教育和活跃青年文化生活,始终坚持弘扬团结、稳定、上进主旋律,通过举办纪念大会、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重温入团宣誓等形式,展示了共青团组织在青年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特别是举办的矿区文化联谊活动、“高举团旗跟党走”文化系列活动,矿区职工家属参与面广,社会影响大,成为矿区团员青年传播新知识、宣传青年文化,促进矿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矿区稳定的一道风景线。
4、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加强青年企业文化建设,重在融会贯通,相互促进。要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吸引各部门和各方人士参与青年文化建设,建立和形成开放的工作机制。要注意调动各种层次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吸收各方面的智慧,汇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边实施边规范,边开展边完善,边建设边发展,不断提高青年文化建设的水平,促进青年企业文化的繁荣。如,我们结合庆祝建团85周年,联合党委宣传部开展了“高举团旗跟党走”共青团风采电视片展评活动,集中展示了矿区广大青年建功立业的风采,扩大了团的工作影响。同时,还要注重与推进团的各项工作相结合,把加强青年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创建学习型团组织,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之中,特别是要借助企业文化的制度管理,制约和规范团员青年的言行,进一步推动企业团的作风建设。在指导思想上,加大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发展抓团的活动开展力度,寻求最佳结合点;在工作的安排上,主动地与企业中心工作和工作重点贴紧靠实,使团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在方法的选择上,改变“蜻蜓点水”不深入的状况,充分体现灵活性和实效性;在效果的考核上,把团的工作与生产经营的结合度及产生的最终效果作为依据。从而,使企业团的工作更加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走出一条高效、求实的新路子,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注重实效,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优势和作用初步彰显
通过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活跃了团的整体工作,而且彰显了共青团在企业改革发展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
一是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企业青年文化具有极强的凝聚融合功能,它能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把企业的团员青年团结起来,使企业青年职工树立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共同价值取向,把个人融合于集体之中。共青团以企业青年文化为载体,不仅丰富了团的工作内容,而且活跃了团的整体工作,扩大了团的工作覆盖面,调动了团员青年参加团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团员爱团、青年想团的氛围逐步形成,使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充分体现了团组织的政治优势。
二是团员青年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企业青年文化具有约束功能,它以一种无形的、非强制性的规范和准则,对每个青年职工的思想和言行起到约束作用,并以无形的文化力量使青年职工在一定的行为规范范围内活动。通过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团的各项工作制度更加完善,达到了进一步促进和加强企业团干部队伍建设、团员队伍建设的目的。团员青年政治觉悟增强了,理想信念的追求目标明确了,继承和发扬煤矿职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明显提高了。
三是团员青年在企业中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强。企业青年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它用一种适合青年特色的文化,让青年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一股力量向既定方向努力。特别是通过培育建立的具有青年特色的文化体系,大力实施的青春建功行动,“青春、奉献、建功、成才”团的工作理念统揽了矿区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和行动,增强了团员青年自觉地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识,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拼搏进取的奉献精神,积极投身矿区改革建设实践,尤其是根据企业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和工作重点,组织开展的青年突击队、青年创新创效等活动,为企业安全生产、效益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篇: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国务院国资委下发了《关于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从战略高度上定位企业文化为管理新资源,认为企业文化是有别于技术、人才、资金等传统要素的第四种资源,是构成企业生产力要素的重要因素。这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史上第一份由国务院部委颁发的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文件。
人们对于企业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80年代初开始,我国一些部门和企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企业管理,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开展起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活动。我国企业20多年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文化建设以“活动”、“标语”、“标识”等有形载体为主,文化建设主要“发力”在表层,企业在核心价值理念的提取和培植上下的功夫不够,尚未渗入到“骨髓”中去。
近二十年来,我国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企业经营被置于市场竞争的环境中,经营体制的调整要求企业改革内部经济运行中与市场不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实质是利益格局调整和价值理念再造。企业经营观念和员工价值理念的转变是企业改革的前提条件,企业改革过程也是企业文化不断破旧立新的过程,在企业文化的改革实践活动中,企业对文化的认识由肤浅到深刻,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文化建设的手段、措施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传统与现代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把脉企业文化运动的轨迹,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文化,更好地建设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普遍特征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其中的“管理”包括“人”的管理和“物”的管理,以“人”的管理为主,“软”管理和“硬”管理兼备而以“软”管理为主。群体意识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心理态势等;行为规范则指企业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习惯风俗等。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都存在着差异性,表现为强烈的个性特征,但企业文化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特征。
1.企业文化与企业同时存在。
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在其著名的论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观点:“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与企业文化打交道”。企业文化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但以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作用于企业的管理活动,却是与企业同日而生的现象。有企业就有人的行为,就存在文化活动,企业文化与企业同时存在,并且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不存在企业文化的有无问题,从来没有搞过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企业文化就不存在。
2.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组织与人力资源所所长吴春波教授对企业文化作了一个简单的概括:“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而且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它的重要程度要高于公司的有形资产,而且高于产品品牌的无形资产。”;正因为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员工精神境界、思想观念的塑造是一个艰难而且漫长的过程。企业文化从开始建设到最终走向成熟,需要6-8年。海尔执行官张瑞敏说过:“海尔十几年的成就,主要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在于无形的东西,这些就是思维方式和观念的全新变革。否则,其他搞得再好也是瞎掰。”
3.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和影响具有持续性。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职工对本企业生存发展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反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精神境界、理想追求和是非标准。它对企业宗旨、目标、方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起决定作用,是企业群体意识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漫长,正是因为企业价值观“深植”于职工内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一旦为职工“内化于心”,实质上就是在企业与职工之间形成了心理契约,员工自觉自愿的认同了企业对他的要求,在不需要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觉、自愿、主动、自发地工作,从而降低管理成本和监督成本并持久生效,强有力地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4.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者的文化,也是企业全员的文化。企业界流行一句话:“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企业领导者的文化”。何谓“领导者”?顾名思义,“领”就是“带领”、“率领”、“带头”之意;“导”指“导向”、“疏导”、“引导”,“领导者”就是带领组织成员继往开来,努力完成组织目标并不断开辟新目标的带头人。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位居多个“第一”,即第一倡导者、第一创造者、第一设计者、第一实践者等。企业家的人格魅力、管理风格和道德水准都会直接作用和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准、成败和好坏。拿破仑有句名言,“一头狮子率领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
领导者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方向和行动,但并不能认为企业文化纯粹是领导文化,领导再能,没有员工也是孤掌难鸣;领导的决策再正确,也有赖于全体员工的实践。企业领导所倡导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行为规范,需要职工群众从思想上认同、吸收,逐渐取得共识,逐步形成一种文化氛围,自觉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之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当职工群众齐心协力地为弘扬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为实现企业目标而付诸行动的时候,职工对企业便产生了认同感、使命感和归属感,企业对职工就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
三、传统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比较分析
本课题中“传统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研究的时间范畴仅限定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概念引进至今的特定历史阶段。
1.经济体制的不同决定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企业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我国企业20余载的企业文化实践活动中,企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大体制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营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生产计划,一般是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对于市场需求不重视,也不参与市场竞争。企业文化实践主要用艰苦奋斗、勇于奉献、集体主义、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价值观念统一大家的思想,引导职工去完成国家计划,鼓励大家为社会多做贡献。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客观上要求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参与市场竞争。企业要取得自己的生存价值和生存空间只有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效率的竞争,而效率的客观表现是绩效,追求高绩效是现代企业的本质特征。企业必须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树立有利于绩效提高的新的价值观念,诸如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率观念、效益观念、公平观念、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法制观念、科技观念、开拓创新观念等,竞争和创新是主流的价值观念。
2.企业组织变革中传统文化理念遭遇挑战
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产品不愁销路,企业经营风险性很小,企业组织机构比较稳定。实行市场经济后,国家将企业推向市场,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经营思路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发生剧烈碰撞,原来的经营理念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甚至成了企业改革的障碍。企业多年来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格局也逐渐成了经营的巨大包袱,经济效益日渐滑坡,不少企业严重亏损,甚至到了断炊的境地。企业为了求生存,不断地进行流程再造,致力于组织机构调整,然而,许多调整工作并不是一调就见效,周而复始,反反复复,企业固有的核心价值观不适应市场竞争机制,但新的价值观念又未形成,企业就象海行中失去了方向的船只,企业文化所表现出的是表层的混乱与零散,缺乏核心的价值理念。
3.两种文化对人的价值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
计划经济时代,生产环境艰苦,机械化程度不高,因此,“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是过去企业和社会弘扬的典型,老实肯干讲奉献受到尊重和表扬,并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化;过分强调组织利益,“讲待遇”会遭到批评和指责。职工工资依据技能和工龄等要素“套标”,以“论资排辈”为主,领导与员工收入差距小,“绩效分配”只能占其中很少的份额,而且“多劳多得”是“绩效分配”的指导思想;人才不能自由流动,“辞职”一词听起来都觉得新鲜。
企业被推向市场以后,企业真切地感受到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中一条公认的真理。随着沿海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的迅猛崛起,内地人员开始流向沿海一带,起初还只是以民工流动为主,层次相对较低,但随着民营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他们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并将矛头转向国有企业高级的技术、管理、操作人员,所开出的薪酬标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国企;另外,外资企业除少数高管外,高级管理人员及员工也逐渐“本土化”,国有企业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是“猎头”的首选对象。企业外部人才市场象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地吸引着国企员工。如果说几年前养老、医疗等保障措施还让我们的一些员工有所顾忌的话,如今国家规范劳务用工,养老、医疗等保障措施也不再让人担心。现代人时间和金钱观念、个人成就感和受尊重的意识强烈,在个人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员工“辞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从高管人才、技术管理型人才发展到高级操作型人才,国企成了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人才培养和输送基地。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意识到对人才的重视光靠口头喊几句是不见效的,企业已开始研究人才的激励问题,并制定一些人才激励措施,如绩效薪酬制度,技术骨干聘任制度、特殊人才薪酬谈判制度等,从尊重人、重视人、理解人的角度为员工的成长营造制度环境和工作氛围,以体现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也许某些制度取得的效果不理想,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但企业对待人才的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企业迈出的这一步也许还不成熟,但已经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4.从企业文化认识的深浅程度到对待企业文化的态度,以及业文化建设的手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概念开始引入中国,立即在国有企业掀起一股文化热,其实当时多数人对它的认识还是狭窄的、浮面的,感觉企业文化是个新鲜的东西,并不知道它有多大的用途,好像很时髦。因为对企业文化没有真正理解,一些企业并不知道建设企业文化有什么用处,看着别人搞,自己也不甘落后,争着赶着上,模仿的东西很多,缺乏个性。不少企业文化口号雷同,人云亦云。有人作过统计,在企业文化的宣传标语中,有80%的企业均打出“以人为本”的旗号,如何以人为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各取所需,不仅不能统一思想,相反却造成理念的混乱。
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在手段方面,以硬件设施建设为主。许多企业在总结企业文化建设成就时,大多要宣传本单位在职工住房修建、厂区绿化、生产现场定置管理、医院、学校、托儿所、职工活动场所等后勤服务功能建设情况,企业文化建设给人更多的是看得见的东西,并且投入很大,一些人由此认为企业文化“闲贫爱富”。在资金捉襟见肘时,企业省减了许多与生产经营短期效益不直接相关的活动,企业文化也在其中。企业文化建设在遇到“挫折”之后,热情退却,理性升温,人们开始冷静的思考,开始客观地看待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开始由口号、仪式、活动转向行动,由浮华转化为朴素。不少企业在市场搏击过程中,认识到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持续活下去关键在于它有没有核心价值观,对于未来有没有完整系统性的思考,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是我国企业对于企业文化认识的质的飞跃。企业核心价值观、愿景和使命不再简单定格为“以人为本”、“顾客是上帝”、“世界一流”,企业文化不再是飘扬在企业半空中的一面旗帜。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开始以人的文化品牌培养为核心,发自内心的尊重人,并将它渗透融合于企业的各种关系之中。
四、建设企业文化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对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比较研究发现,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相比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变化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最主要的差异,正是基于核心理念的差异,企业对于文化建设的态度、手段、方式和方法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认识到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差异,科学把握企业文化运行轨迹,企业才能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发展和创新企业文化,并选择合适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建设企业文化,首先要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在企业核心理念的提炼和培植过程中,领导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重组方兴未艾,重组文化的融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管理在企业价值导向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1.正确认识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人”的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是企业的“头脑”,决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企业文化理念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企业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的建立及日常的管理行为诠释着企业的文化。对于企业来说,考虑的不是有无文化和是否需要文化的问题,而是怎么去认识和改造文化,有意识的建设文化。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不会自然形成,有意识培养企业文化和没有意识地建设企业文化的区别只有在企业长期经营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出来。
(2)企业文化是个性文化。假如把企业看作一个生命体,那么企业文化就是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现实生活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同样,完全相同的两个企业文化也难以寻觅。国内外的优秀企业,都是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的企业。提到IBM公司就想到“IBM就是服务”的企业精神,提到沃尔玛就知道“低价销售,保证满意”。人的个性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企业文化的“个性”也是如此。华为的狼性文化与万科的温情文化截然不同,但均造就了他们企业的成功和卓越。企业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培养自己的文化品牌,别人的东西再好,也只有经过本企业充分消化吸收才有用,一味的效仿“拿来”,其结果就是没有特色,缺乏个性,这样的文化缺乏核心理念,难以凝聚人心。
(3)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提炼和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企业文化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塑造人心,改变观念。观念的塑造与规章制度的实施不同,规章制度可以采取一些非常强制的措施和手段,一般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文化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往往很难在企业表层感受到。
企业文化建设要循序渐进,不要指望搞一搞活动,让某个部门或几个人抓一阵就能取得什么显著效果,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必要的形式也是需要的,但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过多的活动、过分的口号往往让人产生厌烦情绪。建设文化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分步实施。文化建设要做的是要刨耕土地、浇水、施肥、播种、开花、结果,辛勤耕耘。要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做实际的工作,要冷静系统的思考,科学提炼价值理念,精心培植核心价值观念,并在企业的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充分诠释企业的价值理念,让理念“自外”化于行、固于制,再“向内”化于心。
(4)建设企业文化要把握好时机,对文化的作用不可否定也不能无限夸大,企业管理活动中对企业文化的定位应准确。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说不能雪中送炭,但是可以锦上添花,不能指望企业文化来使一个企业起死回生。说到底,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绩效不是短期直接有效的,对于那些追求发家致富的企业家而言,辛辛苦苦培育企业文化对于其“暴富”的目标意义不大。文化与企业时刻相随,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从一开始就必须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良好的企业经济效益是保证企业文化向前推进的前提条件,一个企业如果效益低下,就不要奢谈文化,否则员工会非常反感,企业需要兢兢业业把效益搞上去。企业在具有一定文化存量基础,并且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需要管理升级,或者面临二次创业,在这种情况下不失时机地导入企业文化,效果会更好。
2.企业领导重视和身体力行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企业领导的思维模式和言行举止对内影响着员工的价值取向,对外代表着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的主体内容来源于企业领导的文化思想,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决定于企业领导的文化自觉。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依靠自身的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企业”强调团队学习、终身学习和全过程学习。那么,作为企业领导者该学习什么呢?企业领导者要学习的东西可能很多,但提升思想境界的东西必须学习。人的成熟,在于思想的成熟,企业领导者的成熟在于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理念体系。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经营哲学家。曾经有一位记者问张瑞敏:“一位企业家首先应懂哪些知识?”,张瑞敏想了想说:“首先要懂哲学吧!”。张瑞敏联系企业实际,从老子思想中悟到“无”比“有”更重要、“无”生“有”的道理,这里“有”指产量、利润、生产工具等有形的东西,“无”指看不见的文化理念、氛围等无形的东西;张瑞敏还从老子的思想中悟出 “以柔克刚”,柔才能克刚、谦逊才能进取的为人做事之理。张瑞敏说:“在过去人们把此话看成是消极的,实际上它主张的弱转强、小转大是个过程。要认识到:作为企业家,你永远是弱势;如果你真能认识到自己是弱势,你就会朝目标执着前进,也就会成功”。万科集团的掌门人王石将万科定位于“高峰”与“低谷”,他说:“万科把自己放在高峰,这样才能有做大事的胸怀。同时也要把自己放在低谷,这样才能吸收别人的长处。”,王石所说的也是一个关于企业家思想境界的问题。企业领导者只有思想境界提高了,才能志存高远而高瞻远瞩,也才能虚怀若谷脚踏实地。
企业文化是领导者的文化,“领导者”是个集合的范畴,这个集合就是领导集体。张瑞敏代表海尔文化,但不能说海尔文化就是张瑞敏的个人文化,企业文化思想是企业领导班子集体智慧的结晶。企业核心价值观念首先是企业领导班子所共同
持有并身体力行的价值观,是否持有共同的价值观,决定着领导团队的战略规划能力、经营决策能力、对员工的凝聚力和企业挑战困难局面的能力。因此,企业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提炼领导层的核心价值观念,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是第一要务,否则,企业文化建设只能停留在形式上,没有核心的团队注定是要失败的团队。
3.企业重组文化融合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课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掀起一股企业兼并重组热潮。重组双方各自持有的企业文化原本有差异,彼此之间的不适应和不理解肯定会存在。据报道,国外大公司的重组,约有一半以上都因文化的不相融而产生无休止的摩擦,严重影响到经营效益,最后不得不宣告重组失败。于是文化融合就成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课题。
文化融合的实质是核心价值观念的融合,由此决定了经营战略、经营目标是否能在双方取得共识。文化融合以强势文化为主,以弱势一方的优秀文化为补充,这是重组文化的必然选择,但应该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操之过急。重组方在将自己的文化植入被重组方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被重组方对于植入的文化是否能有效吸收,有无“排异”反映?文化的融合需要一个相互理解、学习、消化及至互相渗入的过程,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是任何一方均应持有的态度,如果文化强势的一方将自己的管理理念强行移植到弱势一方,很有可能会“水土不服”。任何一个企业重组,员工“本土化”是大趋势,因此,研究被重组方的文化传统,是文化融合的前提条件。文化融合的初期不妨从小事入手,从物质和行为等表层文化建设开始,让别人感受到你做事为人的态度,逐步拉近与被重组方员工的距离,待时机成熟后再灌输你的核心价值理念。如果一开始就大势宣传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被重组方的员工可能因不理解而反感,并产生强烈的排斥作用,以致重组失败。
4.绩效管理制度应在价值理念“根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把有关“人”的各项需求如工资报酬、招聘晋升等向组织中每一位员工以制度的形式予以规范,用人力资源机制去引导人的行为,去驱动人的行为改变。绩效管理系统将企业价值理念的诉求体现在绩效指标中,考核就是刚性的牵引,通过绩效指标的层层分解,将上层管理理念迅速地传递到员工。员工对于绩效指标有一个认识、理解的过程,员工照着企业所要求的考核指标去努力,在完成绩效指标的过程中,将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与实现员工个人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企业与员工在绩效目标及达成绩效目标的资源、手段等不断沟通协调的过程中,理解并认同企业目标,逐步实现企业价值观与员工价值取向的统一,做到组织与员工共同提升和谐发展。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都是隐藏在言行背后的,属意识形态的范畴,对企业来讲,将价值理念融入到绩效管理中,通过人力资源机制让员工真实地感觉到企业理念的要求是什么,管理层真正需要的、重视的、奖励的是什么。通过绩效管理系统,员工能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企业经营理念的存在,将价值理念这种不易感觉的东西变得可以触摸,员工将企业高层传递的价值理念与自己的价值追求进行比较,并迅速作出认同与否的反映。如果员工认同了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将在努力完成绩效目标的过程中养成习惯,逐渐形成一种自觉的稳定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