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索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索
中国电力安全管理网、湖北安全生产信息网
摘要: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安全文化是一项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本文分析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手段,最后通过先进实例探索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为广大欲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企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关键词:安全文化;重要性;手段;实例引言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并为全体员工认可和恪守的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行为习惯。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对人的理念、意识、态度、行为的形成产生从无到有的影响,达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杜绝事故发生的目的。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1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先后颁布施行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企业安全文件建设评价准则》、《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价标准》,并在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中将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工程,以规范和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使各级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具备良好的安全管理技巧、能力以及安全意识,为企业创造一个人人懂安全、人人知安全、人人会安全的良好安全生产环境。
2.2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素质的需要
在安全生产人、机、环境三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统计显示,80%的事故都是来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在人为因素中,安全意识薄弱的因素又占到90%多,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使每个职工都能清醒地认识到,安全在于长期警惕,事故出于瞬间麻痹,安全管理无小事,要想安全就得从一言一行、从细小甚微处着手,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遵章守纪,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有效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有效杜绝安全违章行为,真正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2.3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综合水平,树立企业形象的需要
安全文化建设既包括软件方面,如精神激励、举办文艺活动等,也包括硬件方面,如加大安全措施的投入,改善工作环境等,通过“软硬兼施”,将安全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上来,转移到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上来。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工作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事故减少了,效益倍增,企业呈现出一片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大好景象。这些改变无疑对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4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增近员工感情,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需要
安全文化建设要求全员参与,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可以拉近员工之间的距离,增近员工之间的感情,使员工在工作中不但关心自己而且留心他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条件。通过增加安全投入可以使员工了解到企业对员工的关爱,让员工深刻感受到“企业爱我”,产生“我爱企业”的深厚感情,并将这种感情转化为企业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动力。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及手段
3.1 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
全面安全管理、责任制、三同时、五同时、三同步、监督制、定期检查制、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常规的经济手段、三同步原则、三负责制、意识及管理素质教育、目标管理法、无隐患管理法、系统科学管理、人机环设计、系统安全评价、应急预案对策、事故保险对策、三因(人、物、环)安全检查等。
3.2 班组及员工的安全文化建设
三级教育、特殊教育、日常教育、全员教育、持证上岗、班前安全活动、标准化岗位和班组建设、技能演练、三不伤害活动、定置管理、“三群”(群策、群力、群管)对策、班组建小家活动、“绿色工程”建设、事故判定技术、危险预知活动、风险抵押制、家属安全教育、仿真、演习等。
3.3 生产现场的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标志(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指示标志)、事故警示牌、技术及工艺的本质安全化、现场“三标”建设、三防管理(尘、毒、烟)、四查工程、三点控制(事故多发点、危险点、危害点)等。
3.4 企业人文环境的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宣传墙报、安全生产周(日、月)、安全竞赛活动、安全演讲比赛、事故报告会、安全文艺(电影、电视)活动、安全文化月(周、日)、事故祭日、安全汇报会、安全宣传的“三个一工程”(一场晚会、一幅新标语、一块墙报)、青年员工“六个一工程(查一个事故隐患、提一条安全建议、创一条安全标语、讲一件事故教训、当一周安全监督员、献一笔安措经费)”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例
下面介绍由武汉博晟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汉大学安全科技研究中心联合为某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的安全文化建设实例。该建设方案吸收发达国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总结我国安全文化建设的不足,结合该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安全文化的外化进行了策划实施,通过方案的实施,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也逐步形成,安全管理工作现已逐步被人们所理解,安全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通过对该实例的介绍,使读者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现状调查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企业全体员工开展安全文化现状调查,利用评估结果指导企业安全文化载体的建设。同时,建立领导层、管理层和班组员工层的安全文化评估手册。根据《XX水利工程建设安全文化评估手册》企业可自主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情况的现状调查,发现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今后的需要调整、努力的方向。
4.2 安全文化建设载体
4.2.1安全文化手册
不同层次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不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对决策层、管理层及作业层加以区别对待。
4.2.2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文化整体设计
规划施工现场安全文化建设整体设计方案,使人进入施工现场即可感觉到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如:
(1)标志(识)、宣传标语的设计规范
(2)标语、标志(识)、安全漫画、警戒线等的配置规范,如场地、内容、形式等。
(3)安全文化建设设施的配置规范,如安全宣传墙报、文化长廊、橱窗等的配置规范等。建立形成《XX水利工程建设安全文化宣传配置规范手册》为工程的安全文化宣传设施提供标准化的配置规范。
4.2.3多载体安全文化宣传
4.2.4展开亲情化安全教育,撑起安全防护伞
组织员工家属参观员工的工作岗位,观看员工的工作行为,召开亲情恳谈会,让员工家属观看事故案例,让其感受到亲人工作的危险和劳累,体验到创造和谐家庭的重要性。5 结语
安全文化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安全文化建设在于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安全成为一种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真正的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大大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身心健康,效益实现最大化,实现从业人员、企业、社会三赢良好的和谐社会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强.企业安全文化进家庭的实践与思考[J].企业文化,2010(05)
[2] 朱义长.大力加强竞全文化建设[J].安全,2005(02)
[3] 王世英.安全文化建设初探[J].煤炭企业管理,2003(03)
[4] 牟蕾.对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胜利油田党校报,2011(01)
[5] 肖亮涌.把安全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J].劳动保护杂志,2002(07)
[6] 王月茹.试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7] 杨建平.浅谈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工程咨询,2010(11)
第二篇:幸福企业建设实践探索
幸福企业建设实践探索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们正经历空前的社会巨变: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价值追求也越来越多元多样。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描绘了人们美好生活的蓝图,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和科学路径,把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今天,继续“中国梦”的“圆梦”之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疑是唯一正确的途径。
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中谈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地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提出了建设幸福公司的目标。****总经理在局第九届一次职代会暨2013年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 “落实安全、协调、绿色、创新、和谐发展方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技支撑、文化制胜工作理念,推进以平安、品质、责
任、活力为内核的幸福公司建设”的工作目标。幸福达电建设体现的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思维,不仅强调了建设坚强****的重要性,而且体现出更多关注员工的生活感受,提升了发展的内涵。
二、幸福企业的内涵
对于人的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心理学家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探讨更多地来自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老年学三个学科领域。由于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对于幸福感的测量,西方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等已经探索了几十年,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既便如此,尚未有任何一种幸福感测量工具能够得到普遍认同,对于幸福指数,每位专家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大都体现在追求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以人为本等词汇上。
通常被认可的幸福指数公式是:国民幸福指数=生产总值指数×a%+社会健康指数×b%+社会福利指数×c%+社会文明指数×d%+生态环境指数×e%。其中a, b ,c ,d ,e分别表示生产总值指数、社会健康指数、社会福利指数、社会文明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所占的权数,具体权重的大小取决于各政府所要实现的经济和社会目标。
综上所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建设幸福公司,需要把推进发展与增进福祉统一起来,将工
作落脚到提升员工的幸福度、增强员工的幸福感,不断提高****建设和企业发展水平、不断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实现与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的幸福。
三、采取的主要做法
建成坚强****和幸福公司的目标,改变了过去唯各项工作指标看政绩的倾向,转而更加关注企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企业发展给员工带来的实际利益和感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我们要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持续深化“两个转变”,扎实推进****和企业安全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把企业员工的幸福指数公式转化为:员工幸福指数=企业科学发展指数×50%+(员工健康指数+员工福利指数+企业文明指数+工作生活环境指数)×50%。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就要紧密围绕企业各项中心工作,努力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建设坚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关注员工身心健康、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指数。
(一)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一是持续加大安全管控力度。强化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实施标准化安全管理,严格量化安全考核,逐级传递安全压力,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和生产环节。开展“五大”体系安全“回头看”活动,不断完善新模式下各级安全管理机制。认真做好现场作业组织和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到岗到位制度,加大科技成果在安全监督领域运用,做好重要环节、关键过程现场安全风险管控。二是不断提高****
运维水平。着力加强生产技术综合管理,强化技术监督,注重过程管理,深入开展设备运维专项活动,积极实施状态检修和带电作业,持续加强输变电设备隐患排查治理,不断提升输变电设备健康水平。继续加强地、县两级调控一体化平台数据整治及深化运用,给予监控、调度、方式、保护专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快地、县调一体化OMS系统建设,提升调控中心核心业务全过程管理水平和调控防误水平。三是继续强化应急能力建设。认真编制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应急专家队伍,大力开展应急管理业务和实战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县级企业应急指挥分中心建设,推进应急指挥体系与和地方政府应急平台有机融合。四是全力做好设施保护。紧密依靠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大设施保护及涉电违法犯罪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全民保护设施安全意识。积极向政府沟通汇报,力促市设施保护区内施工作业行政审批制度出台。加强警务室建设,严厉打击涉电犯罪,保障设施安全运行。
(二)加快推进坚强****建设
一是着力加强****规划和前期工作。推广运用“地电”合作模式,强化与地方各级沟通协调,滚动修编各级****规划,确保与地方发展规划的有序衔接,加强交叉区域****项目协调推进力度,确保“十二五”项目规划顺利落地。加强可研、评审、核准等前期工作全过程管理,确保完成2013年项目前期工作计划。二是狠抓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开展质量通病防治、标准工艺运用和达标投产工作,加强劳务分包队伍管理和基建安全质量管控,不断提高施工效率、工程
质量和工艺水平,争创流动红旗和优质工程。三是积极实施****升级改造和园区****建设。提高重要输变电设备承载能力和健康水平。规范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大力提升农村地区能力和可靠性。新建****等地工业园区配网主干线,满足园区企业用电需求。
(三)塑造优质服务品牌
一是强化服务措施。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完善服务标准,创新服务手段,规范服务行为,强化服务监督,全力实现从“规范服务”向“用心服务”转变。建立生产、营销和媒体的长效联系机制,整合城乡配网抢修资源,提高故障抢修效率,强化停电信息的传递和发布,减少客户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丰富优质服务文化内涵,争创群众满意窗口,打造优质服务品牌。二是拓展服务方式。延伸服务范围,大力实施客户缴费方便工程,增加智能电表24小时自助缴费终端,拓展第三方电费代收平台,推广运用手机缴费、网上支付等缴费方式,全面实现城区范围客户“十分钟购电、缴费圈”。三是强化服务监督和行风建设。推进服务品质评价量化管理,健全内查外评相结合的多种监督评价方式,提高服务风险分析与防控能力。对内以服务品质评价系统为依托,开展30个以上服务指标的在线自动测评,同时积极实施明察暗访和行风监督检查。对外以第三方评价为主导,主动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适时分析和跟踪客户满意度的相对水平及其变化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进和提升客户满意度。
(四)提升企业精益管理水平
一是深挖市场潜力。始终坚持以客户为导向,突出市场调研和分析,持续深化“一型五化”大营销体系建设。跟进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业扩服务全过程管理,提高业扩报装效率。加强线损过程管控和跟踪分析,提升线损管理水平。深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完善营销稽查监控组织构架,大力开展反窃电专项活动。二是强化依法治企和经营风险防范。加强全员普法教育,落实中央企业法制目标三年规划。落实“三重一大”风险评估和法律监督,提高依法治企能力。依托协同监督平台,充分运用各项检查结果和管理建议,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及财务专项检查,规范经营行为,堵塞管理漏洞。加强电价电费精益化管理,确保电费“颗粒归仓”。三是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加强同业对标指标会诊分析,积极找差消差,实现管理水平和指标排名持续提升。建立动态考核机制,巩固创一流成果,积极开展标准化所建设。开展“班组建设月”、班组建设专项整治和班组建设评先树优活动,持续提升班组基础管理水平。四是加强管理及技术创新工作。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以精益化管理为目标,加强实用性、创新性课题研究,总结提炼管理创新成果。大力推进群众性创新工作,将实际工作中的亮点、创新点转化成专利。加强管理及技术创新成果交流运用,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五)深化“****”体系建设
一是大力提升人、财、物集约化水平。以控总量、调结构、健机制、增效益为导向,着力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盲点、难点和风险点,全方位、深层次查找整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提升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管理机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和一线员工积分指标库,全员签订绩效合约,健全逐级考核机制,深化考核结果的应用,构建与“三集五大”体系相适应的全员绩效管理体系。坚持财务集约化核心理念,以流程标准、成本标准、内控标准为重点狠抓基础管理,加大财务监督检查力度,深化全面预算执行,提高财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加强物资质量监督,持续深化物资计划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仓储管理模式和快捷的配送工作流程,提高物资集约化管理水平和供应保障能力。二是持续深化“五大”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职责界面,完善制度标准,加强业务磨合,建立健全新体系下各级考核管理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信息共享,实现“五大”体系安全高效运转。深入开展以业务流程、工作标准、专业技能岗位为重点的岗位适应性培训,促进员工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增强岗位胜任能力。三是增强集体企业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大力开展集体企业管理提升活动,深入查找存在的薄弱环节,科学分解安全、经营、廉政等各项指标,强化集体企业考核力度。全面规范集体企业人力资源日常管理和劳务用工管理,搭建与集体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薪酬福利体系。增强竞争发展意识,大力开拓市场,提高经营效益,促进集体企业自身实力和发展质量迈上新台阶。
(六)全面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大力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严格落实关于作风建
设的十大禁令,增强干部员工的政治坚定性。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好新《党章》学习,强化党员教育。推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开展风险辨识、季度风险排查,强化关键岗位人员管控力度。认真执行“一书两报告”制度,加强协同监督工作成果的深化运用。深化检企合作,加大信访案件处理力度,及时化解企业面临的廉政风险。二是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开展“中国梦·****情”主题实践活动,将活动落实到企业中心工作和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中。开设“道德讲堂”,深化文明细胞培育,争创“****公司文明单位标兵”和“全国文明单位”。创新品牌传播方式,大力选树先进典型,组织媒体体验活动,加强新闻应急管理和舆情监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品牌形象。三是着力加强和谐企业建设。切实加强信访稳定工作,积极畅通诉求渠道,及时排查、化解稳定风险。深化厂务公开,拓展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渠道。大力开展职工劳动竞赛,提升青年综合素质。认真落实离退休“两项待遇”,确保离退休人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大对口指导和帮扶力度,促进结对帮扶藏区企业快速发展。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坚持“安全为纲、管理为先”的安全工作理念,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实行安全巡查常态化管理,各级管理人员到岗到位得到有效落实。积极应对严峻的防汛形势,着力构建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开展防汛应急演练、****
迎峰度夏联合反事故演习,进一步提高了事故快速反应能力。
(二)****建设进展总体顺利
主动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市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建设工程全部纳入地方政府督办项目及重点工程,公司发展外部环境逐步好转。大力开展****发展诊断分析,编制完成《市2013-2020年配****滚动规划报告》,****规划科学有序实施,前期工作进展总体顺利。普光22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获得2013安全质量管理流动红旗,****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三)营销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以市场为导向,与****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力增供促销。开展电价电费“双快捷”行动和低压智能电表客户预存电费促进活动,电费回收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大力拓展服务方式,初步建成了双向互动服务平台。先后开展“安全服务进乡村”和“春耕春灌保电”等专项活动,全心服务返乡农民工和农业生产,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四)企业管理基础得到夯实
大力推进依法治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严格执行合同法律审核及会签制度,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强化可控成本预算细化分解,加强财务检查稽核力度和报表审计,促进审计关口前移,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狠抓同业对标管理,强化责任分解落实,加强弱项指标分析及改进提升。大力开展企业技术、管理创新和精益转型,实施科技项目和管理创新项目,创新驱动能力得到提升。
(五)集体企业经营压力逐步缓解
进一步规范了以****公司为管理平台的统一运营模式。完成“主多分开”工作“回头看”自查自纠工作,理顺了公司各层级与集体企业的监管关系。开展集体企业劳动用工规范清理,及时梳理用工现状,有效防控用工风险,盘活人力资源。持续提升集体企业管理技术水平,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大力开拓市场,提高经营业绩,全面完成了职工股权清退工作,经营压力逐步缓解。
(六)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
深入开展“中国梦·****情”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建党 92 周年“五个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反腐倡廉责任制,强化协同监督和效能监察,惩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举办迎春系列活动、“安康杯”职工篮球赛等文体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创新离退休服务模式,成立*离退休党支部,积极为离退休老同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畅通诉求渠道,妥善解决历史沉淀信访问题,公司保持和谐稳定良好局面。
(七)员工个人价值逐步实现
全面开展人力资源调研,切实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结合实际加强统筹分析,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平稳实施。把员工的个人愿景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和谐。建立稳定有序、公平竞争的良好机制,营造鼓励人才能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使员工职业生涯随着企业发展得到改善。激励员工自觉钻研新知识、新技术,更新知识结构,丰富知识
储备,提高员工能力和队伍整体素质。关心关注集体企业员工、农电员工和困难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深化企业民主管理,切实采取措施为班组减负,成立**个职工文体协会,建成劳模工作室和职工书屋,改善班组工作环境。员工健康指数、福利指数、企业文明指数和工作生活环境指数正在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建成坚强****和幸福公司的美好蓝图正在逐步得以实现。
第三篇:安化概述
安化概述
(2007-03-15 15:31:31)转载
安化县位于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段、资水中游,北纬27°58′54″~28°38′37″、东经110°43′07″~110°58′51″〖JP〗之间。东接桃江、宁乡,西靠溆浦、沅陵,南临涟源、新化,北毗桃源、鼎城。东西长123.76公里,南北宽73.46公里,总面积4950.2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3%,县域面积列湖南第三。2000年,安化县辖东坪、清塘铺、梅城、仙溪、大福、长塘、羊角塘、冷市、小淹、江南、柘溪、马路、奎溪、烟溪、渠江、平口等16镇,高明、乐安、栗林、东山、滔溪、龙塘、洞市、杨林、田庄、木子、苍场、古楼、南金等13乡和新桥建镇试验区,共有村(居委)1180个,总人口95.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8万人。居民主要系汉族,少数民族有25个864人,大都为杂散居。
远在太古时,安化境域是一片海洋。距今约8亿年左右,江南古陆隆起,原始的雪峰山脉形成。距今6000万年兴起的、至今仍在活动的喜马拉雅运动,控制了湖南山脉的走向和水系的分布,县境的山脉和水系因此而形成。后经长期的风化、水蚀、冲刷、切割作用,才呈现出今日县境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全县山地占82%,丘陵占11%,冈地占2.5%,平谷地占2.8%,水域占1.7%。地势从西向东倾斜,西部九龙池,海拔1622米,东部善溪口,海拔57米,相对高差1565米。境内崇山峻岭,重峦叠嶂,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63座。资水横贯县境中部,境内干流5公里以上的溪河170条。1961年柘溪电站关闸蓄水,形成柘溪水库安化境内水面85平方公里。据90年代初土地详查,全县有耕地406万公顷,其中稻田3.02万公顷,常年作土104万公顷。
安化地处东亚季风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的特点。历年(1955~2000年)年平均气温为16.2℃,与1955~1985年平均数吻合。一年之中,1月份最冷,极端最低气温-11.3℃,7月份最热,极端最高气温41.8℃。年平均无霜期275天、日照1335.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706.1毫米,较1955~1985年平均数多33.2毫米。雨水60%集中在4-7月。不同地域雨量相差很大:洞市—竹溪坡—熊家山一带多至1817~1851毫米,而清塘—黄柏界一带少至1414~1428毫米。
全县盛产松、杉、竹、果、茶叶、油茶、油桐、棕片、药材等,有木本植物103科1022种;钨、金、锑、钒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39种,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和有色金属之乡。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150万千瓦,除已建成的湘中明珠——柘溪水电站外,还建有小水电站142处,总装机容量2万多千瓦。
安化地灵人杰。据史料统计,自宋至清,安化考中进士以上14人、举人117人。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有清代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罗绕典、著名书法家黄自元。20世纪初,李燮和、李唐等最早参加华兴会、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成为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的几十年革命斗争中,姚炳南、卢天放、刘肇经等大批革命志士前赴后继,共有389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安化更是英才辈出。在政界、军界和科技、教育、医学、文史、体育界出现了相当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如国家工商总局局长王众孚(200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中纪委副书记夏赞忠、工程院院士龙驭球、原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邓克明、广州军区副参谋长李作成等。世界羽坛冠军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黄穗,都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安化历史悠久。小淹镇青桑村旧石器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距今1.5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安化为古梅山之域,汉属益阳县地。唐僖宗光启二年(886),梅山峒蛮断邵州道,不与朝廷通。直至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朝廷遣章开发梅山,置安化县。据历史资料记载,宋置县后,放开对县境瑶人的禁锢,居民生产生活较为安定。宋末至明代中叶,战乱频仍,疾疫灾荒不断,人口锐减,田土荒芜。明万历年间,县内采矿炼铁、采制黑茶兴起,工商业已有萌芽。清代初、中期,社会安定,朝廷奖励耕作,促进了农业发展,工商企业也随之兴起。咸丰年间创制的红茶“湖红”,远销欧美。清末至民国初年,南北军阀混战,县境屡遭兵燹,人民生活困苦。抗日战争时期,安化成为抗战后方,长沙、益阳等地不少机关、学校及厂店纷纷迁入县境,安化工商业、教育事业一度繁荣。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社会动荡,生产萎缩,物资紧缺,通货膨胀,到40年代末,全县经济已濒于崩溃。
1949年6月28日,安化宣布和平解放。1949~1985年36年中,安化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6个5年计划建设时期。其间,尽管自然灾害频繁袭击,西方国家对中国一度进行经济封锁,反右派斗争、文化大革命等运动严重干扰,同时也出现过“大跃进”等经济建设上的指挥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能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向前发展。从70年代末开始,中共安化县委、县政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着力加强县境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话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种经营基地,发展各种农副产品;相应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综合利用和加速开发储量丰富的地下矿藏。这些都为以后全县经济实现新的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6~2000年,是改革开放的15年。15年来,全县人民在中共安化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跟党中央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全县农村在稳定并不断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发展规模经营,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经济领域,全县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成功地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在全县基本形成。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他各项改革全面推进。计划工作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宏观调控、积极引导、放开搞活,扶持各项事业发展的市场经济转变。价格体制由大部分实行国家定价向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方向发展。财税体制实行县对乡镇财政体制包干,并推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方面,实施人员分流,推行公务员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招录干部。教育方面,调整教育布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乡(镇)两级政府部门,按照精简、统一、效率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推进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大大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服务功能。此外,金融、外贸、投资、流通、住房、社会保障、科技、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各项改革已成为推进全县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动力。
1986~2000年,也是国家执行“七五”、“八五”、“九五”计划时期。“七五”时期(1986~1990),安化县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加快发展乡镇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七五”规划执行情况较好。“八五”时期(1991~1995),全县坚持深化改革,调整结构,面向内外市场,综合开发资源;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坚持把安化建成以发达农业为基础,以矿冶、化工、森林、食品工业为主体,以建材、饲料工业为两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富饶山乡。前两年着重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后三年通过深化改革加速经济发展。“八五”规划执行顺利,全面超额完成各项任务和主要经济指标。“九五”时期(1995~2000),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委书记王茂林的指示,编制了《安化县1995~2000年脱贫奔小康计划》。其指导方针是:充分依靠全县人民,抓住国家扶贫攻坚机遇,扩大招商引资,走市场导向、科技进步和资源开发三位一体的经济发展道路,重点突破山地开发、支柱产业和交通建设三大领域,逐步形成稳定脱贫致富的内在运行机制,实现富民强县的战略目标。其间,因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经济指标完成不太理想,但基础设施建设成就辉煌。
在这15年间,安化尽管遇到连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尽管历经了由单一的全民、集体所有制到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封闭型计划经济到开放型市场经济的历史变革,但是,安化人民在付出沉重代价的同时,也获得了发展自己的契机:国家对柘溪库区建设的重视与投入;明确安化为全省重点林区县;1994年国务院确定安化为“八七扶贫攻坚”重点县。这三大机遇就像催化剂与助推器,为安化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很强的活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5年来,安化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县力明显增强。2000年与1987年(1986年及以前无此项统计)比较,国内生产总值由55841万元增加到20205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64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52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8040万元。主要农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粮食由263775吨增加到296084吨;油料由8350吨增加到23417吨;茶叶由于市场疲软,由8000吨减少到5000吨,但其中名优茶由少到多,向国内国际打出了“安化松针”、“安化银毫”、“求喜银币茶”等名牌产品;水果由2985吨增加到9300吨,其中柑橘由1675吨增加到7150吨,“宫川蜜橘”曾定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供应产品;出栏猪由27.6万头增加到48.7万头,出栏牛由0.15万头增加到8.84万头,出栏羊由0.74万只增加到17.76万只,水产品产量由1690吨增加到9715吨。15年全县累计人工造林1031万公顷,封山育林1633万公顷,1993年实现消灭宜林荒山,1996年实现全面绿化达标,获省政府授予的“全省绿化先进集体”荣称。林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新植以板栗、杜仲、厚朴等为主的经济林308万公顷,全县经济林总面积达79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7.8%,获国家林业局授予的“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中国厚朴之乡”称誉。2000年与1985年比较,主要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发电量由17.33亿千瓦时增加到24.79亿千瓦时;精锑由1260吨增加到2939吨;水泥由7.39万吨增加到16.69万吨;黄金由15千克增加到75千克;竹地板生产量33万平方米。渣滓溪锑品厂生产的精锑及三氧化二锑被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确认为“中国公认名牌产品”。乡镇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建玲竹业有限公司,90年代还是个小型竹木制品厂,通过几年发展,建成设计年产高档无尘竹地板100万平方米,年产值1亿元以上,年创税可达到1000万元的全省最大的楠竹加工企业。其生产的“建玲牌”竹地板获湖南省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博览会金奖,产品走销市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总收入由2947万元增加到9793万元。金融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各项存款余额由10170万元增加到195652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由10431万元增加到100466万元;保险业务费总收入由189 万元增加到14741万元,支付赔款由105万元增加到5193万元。
15年来,安化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成效显著。1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建设投资23亿元。其中,国家计划内投资建设项目1280个,实际完成投资11.63亿元,投资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农业基地和支柱产业;以工代赈资金项目2704个,实际完成投资2.464亿元,主要实施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农电、农村电信等项目工程;争取国家扶贫贷款1.3亿元,财政扶贫资金1542万元,扶持项目987个(绝大部分属固定资产投资);国家水利部和省财政投入的建设基金及地方后期扶持移民库建资金共1.6332亿元,主要用于库区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开发及移民安置等。15年间,新建、扩建和改造的重点工业企业有湘云制药厂、湘中竹木总厂、渣滓溪锑矿、太平金矿、平口水泥厂、长塘水泥厂、仙峰水泥厂和建玲竹业有限公司等。在城镇建设上,建制镇由11个增至16个,小城镇的各项配套建设相应加快。其中,建成了梅城、平口和东坪湘资三处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县城东坪镇建设日新月异:广播电视、电信、电力、外贸大厦拔地而起;新建沿江大道被誉为安化的“外滩”;党政机关办公大院整体搬迁;十八拐、月形山公园打扮得
秀丽多姿;橘园新村、梅园小区建设初具规模。能源建设上,新建了马迹塘至梅城11万伏送变电线路,续修扩建了廖家坪、红岩水库和将军电站,新建了长塘11万伏变电站,改造扩建了清塘等8个变电站,新建配套小水电135处,装机2250千瓦,农村电网进一步得到改造,全县通电村达到1137个。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5年间,新建了大桥—通溪、东坪—小淹、柘溪—马路、洞市—新化等多处公路,境内公路里程达3183.8公里,全县通公路的村达930个;完成了东坪—柘溪、梅城—新化、长塘—大福、羊角—沧浪坪、柘溪—马路等公路砂改油工程;搬迁和改建了湘运安化、梅城两座县级车站;新建了对口溪船运码头;安化资江大桥和怀桃公路小淹—夫溪段修建等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中。2000年与1985年比较,民用汽车拥有量由27辆增加到2123辆,民用机动船拥有量由168艘增加到251艘,客运量由92.05万人次增加到465.8万人次,货运量由13.4万吨增加到26.5万吨。邮电通信事业飞速发展。邮电业务总量由104万元猛增到4911万元,交换总机容量达到2.17万门,全县通电话村933个,固定电话用户发展到59376户,移动电话用户10846户,新蓉园寻呼用户13932户。
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各项社会事业也高速发展。科技兴县成绩显著。科普、专利工作多次获省、市先进,安化被评定或确认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专利工作试点县和“首批科普示范县”创建单位;全县授权专利241件,开发实施专利166件,取得科技成果211项,获国家、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84项。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教育部门共有学校989所(小学925所、初中55所、高中5所、职业中专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部门与社会办学39所。2000年与1985年比较,校园面积由26107公顷增加到28633公顷;校舍面积由51.28万平方米增加到114.74万平方米;在校学生由102
855人增加到155928人。15年间共为国家输送大专院校学生5585人,为新中国成立后36年高考录取总数2387人的2.34倍;中等职业学校为县内外输送中级专业技术人才8444人。县职业中专跻身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幼儿教育、技术培训广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实现了“九五”期间计划生育的奋斗目标,1995~2000年,连续6年评为省、市先进单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个,社会医疗机构44个,村卫生室851个,个体诊所155家。医院建设、医疗技术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全县共有26家医院上等升级,其中,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县二人民医院达到二级乙等医院标准。中医药工作达到全省先进县标准。文化工作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在繁荣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和管理文化市场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不断出新,涌现了一批新人新作,成为益阳市文艺创作的一支劲旅。文艺演出常年不断,获得多种奖项。平口文化站被列为全省10个文化示范站之一。广播电视发展迅速:先后建起县城和梅城两座广播电视大楼;建成辰山微波电视铁塔、张家山微波转播站;启动全国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县共建电视卫星地面站400个,消灭了电视盲村;有线电视在全省率先实现统建统管,所有乡镇实现微波联网,县城网络实现传输光缆化,有线电视用户增至68000户。1986~2000年,是安化体育事业的黄金时期: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开展;安化运动员在市、省、国家级比赛中多次摘金夺银;为省、国家输送了大批体育健将;安化被誉为世界羽坛冠军摇篮。旅游事业受到重视,县政府已将这一朝阳产业提到议事日程,成立旅游资源开发机构,进行旅游资源的全面考察和推介。先后开发的有红岩省级自然保护区、柘溪省级森林公园、六步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马路龙泉洞和青龙洞等溶洞群。全县有东坪、马路、柘溪、思游风景区已审批确定为市级旅游风景区。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提高。2000年与1985年比较,职工年人均工资由998元增加到67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9元增加到1236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由4569万元增加到152亿元,人均储蓄由54.47元增加到1650.28元。历史以来安化人民缺衣少食的问题,在此时期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城镇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住房总面积由108.69万平方米增加到312.03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7.56平方米增加到12.1平方米。农村住房新建改建速度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具雏形。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物价稳定。15年间,全县共投资6018万元,组建农贸市场23个,此外还组建乡、镇、村墟场82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6666万元增加到106353万元。环保、生态建设成绩显著。全县共投入治理污染资金4169万元,主要对东坪钒冶炼厂进行整体搬迁,对廖家坪矿业污染和国营715矿的退役环境进行治理。争取国家第一批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项目,对滔溪、伊溪、沂溪及柳溪、河曲溪流域实施了有效治理。
全县物质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除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长足发展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年年有主题,年年有特色。1987年,县委印发《关于“七五”期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十条措施》,重点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树立社会主义新风俗。1990年初,县委发出《关于在全县广泛开展学雷锋、讲贡献、尽义务、树新风活动的通知》,学习活动有声有色,涌现了一批学雷锋的先进单位和个人。1991年,县委成立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全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以下简称双文明)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1994~2000年,先后在全县广泛开展“做文明公民,建文明单位,创文明建设先进县”、“改进作风年”、“三德教育年”、“创文明户、文明集镇、文明单位”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同时,不断开展普法教育,使全县人民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不断更新,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至2000年,全县建成县直文明单位22个、文明乡镇8个,评定不同等级的“星级户”27000多户。
综上所述,1986~2000年,是安化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前进的15年。其间,发展是总的趋势,成绩是主流。然而,由于地域条件,经济基础及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影响,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运行总体质量不高,主导产业尚未形成强劲的市场竞争能力;县乡两级财政运转艰难,财政经济没有走出困境;脱贫任务还很艰巨,致富奔小康尚需付出成倍的努力。但是,安化县委、县政府坚信,安化是一方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光荣革命传统、资源丰富、地灵人杰的热土,安化人民一定能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谱写出更新更美的文字,迎来新世纪灿烂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企业培训信息化建设探索论文
摘要:企业培训的运行效率取决于培训运行体系,信息化的培训管理平台是企业培训高效运行的关键。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如何构建符合企业特点的培训管理平台,保障企业培训高效运营,是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系统化、可持续化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作者单位培训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案例分享,可供企业培训管理平台搭建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班管理;运行效率
一、引言
企业培训体系通常由培训规划、课程体系、讲师体系、评价体系、运营体系构成。课程和讲师体系是培训体系的核心,但企业培训的运行效率取决于培训运营体系,信息化的培训管理平台是高效运行的关键。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如何构建符合企业特点的培训管理平台,保障企业培训高效运营,是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系统化、可持续化的必经之路。
二、培训管理平台整理架构设计
笔者所在单位历经2年时间的努力探索,由人事部门、培训部门、计算机项目组共同开发了符合单位业务特点的培训管理平台(B/S版本),该培训管理平台体现了国内企业员工培训很多共同特点。整个培训管理平台由计划管理系统、培训选课系统、培训班管理系统、所处级培训系统、培训查询系统5个子系统构成(见图1)。
三、培训管理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第一,计划管理子系统。计划管理子系统由计划发布和计划调整两部分功能组成,计划管理子系统保障了组织部门及时掌握员工的培训需求。人事部门、培训部门每年2月和7月会集中发布两次单位内部培训项目计划,要求员工在两周内集中选择预期参加的培训项目,集中选课结束后培训部门会根据员工集中选课情况进行培训项目、培训期次、培训人数的动态调整,以满足企业员工培训需求(见图2)。
第二,培训选课子系统。培训选课子系统由集中选课、培训补选和选课审批3个功能组成。在选课系统中,学员可以掌握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培训师资、培训时间、培训对象、考核方式等培训班相关信息。
其一,集中选课功能。集中选课是指计划集中发布期企业员工在规定时间(两周内)选择相应培训课程,超出培训班预期人数之后员工仍可以选择报名,但系统会提示超员人数,超额报名可以让组织部门及时掌握员工的培训需求,让培训项目更具有针对性。培训部门掌握员工培训需求后会根据员工报名及师资情况进行培训项目、培训期次的调整,选课成功的学员会收到系统信息提示。
其二,培训补选。集中报名结束之后培训班余额会再次投入系统供员工选择,员工点击选课即可报名。名额已满的培训班学员可以点击关注,一旦关注的培训班有余位系统会自动发送电子邮件给关注的员工,员工收到提醒邮件登陆选课系统可以通过补选进行选课。
第三,培训班管理子系统。培训班管理子系统是培训管理平台中最关键的模块,也是培训组织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培训运营体系效率的体现。培训班管理子系统由开班通知、考勤管理、课程表发布、课件管理、培训考核、培训班评价等功能模块构成。
其一,培训班开班通知。如何快速有效地将培训信息传达给学员是培训组织管理过程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培训管理平台通过系统消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多方式将培训班信息同时传递给学员。培训组织管理人员会在培训班开始前两周给参训学员发送培训开班通知(系统消息、邮件、短信),确认最终参加学员(见图3)。
其二,培训班考勤。培训考勤是培训班学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管理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培训课堂严格实行电子考勤,在培训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都需刷ID卡考勤(员工一卡通)。考勤记录将采取分段累积计时,实时录入培训管理平台,有助于培训管理人员、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实时查看员工培训出勤情况,较好地保障了课堂出勤率。培训课程开始之前学员可以通过培训管理平台在线请假,获得主管领导同意后会推送消息给培训管理人员。
其三,培训课件管理。为了方便学员学习交流,培训课件实行加密处理并对学员实现定向下载。平台的电子课件管理方便学员随时下载学习,也为课件无纸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四,培训考核管理。培训考核管理作为员工培训档案电子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员工的参加培训的记录和考核成绩都会记录进平台。培训考核采用课堂出勤和考试成绩双重标准,培训班考核成绩合格且培训课堂出勤率(累积时间)不低于80%的学员可以获得当前培训项目的培训学分。
其五,培训评价。培训评价是培训效果评估的重要手段,培训完成后学员可在线完成培训班效果评价、培训讲师评价等工作,培训管理人员和主管领导可以很方便地查看学员评价和意见反馈。培训班评价由课程目标明确性、课程内容编排、培训组织管理流程、培训预期效果4部分构成。讲师评价包括多媒体制作(30分)、沟通表达能力(30分)、教学效果(40分)3方面构成(见图4)。
四、培训管理平台运行实践与经验总结
自网上培训平台建成投入使用以来,笔者所在单位培训组织运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2015年举办培训项目34期,同比增长200%。员工参与培训的自觉性及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2015参训学员2429人次,为去年同期的2.06倍。通过企业培训管理平台建设实践来看,企业培训管理平台建设可以极大提高培训运行效率,为企业对员工参加培训的有效监督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手段,员工参与培训自我管理意识逐渐增强。培训管理平台促进了员工岗位胜任能力的提升,提高了企业的工作绩效。
第五篇:发电企业班组建设实践与探索
发电企业班组建设实践与探索
班组建设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稳定大局。企业战略规划、安全目标、利润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各个基层班组的组织状况和执行过程。而班组人员素质高低和组织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运行是否平稳,是否能优质低耗,多发多供,让企业获取最大利润。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将管理现代化的起点放在了生产基层。这就充分体现了班组在企业组织建设与管理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我们通常将班组定位为企业生产、工作最基本的组织,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基石,是连接企业与员工的平台,是企业最活跃的细胞,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因此,只有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到位,企业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只有每个班组都健康运转,充满活力,企业才能实现安全、稳定、持续、优质生产,才会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
一、新的竞争时代对班组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挑战面对一个新的全球化竞争时代,机遇与挑战共存。发电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制度、习惯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竞争要求。当前发电企业常用的管理方法主要有:经济责任制、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包括QC管理)、经济核算、全员设备管理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班组建设与管理看似紧紧围绕企业生产计划开展,但员工唯一的工作就是服从指挥,活动形势单一,缺乏主动性、创造性。二是不能有效地进行对标管理,部分班组为应付检查,对记录弄虚作假。三是班组基础管理(管理制度、运行标准、分析依据和原始数据有待进一步规范)、现场管理(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通常称为“6S”管理,在现场管理中未纳入日常管理)、质量管理(“三标一体化”在班组中未真正落实;QC小组活动只是为了应付班组检查,未能真正纳入具体工作,过程管理较为粗放)、安全管理较为薄弱,生产、技术、经济核算、组织管理原始数据缺失,成为发电企业开展预算管理的瓶颈。
二、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方法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科学性。每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重要标志是超前思维、超过前管理,具有超前意识。发电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能够推陈出新,扬弃旧的管理体系,接纳新的管理方法,根据发电企业自身的性质、特点和需求,积极采用和推广与发电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方法,不断提高发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1.细化目标管理法德鲁克认为:“为要把事业推向前进,每项业务的目标都必须同整个企业的目标一致,尤其是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更必须以整个事业的成功为中心来考虑。”“整个事业的目标必须分别作为每个生产经营人员的目标,由他们分担起来,即‘加给生产经营人员的工作,要以实现企业目标来确定,其成果也必须根据为实现目标所作的贡献的大小来评价。’”目标与工作的关系,并不是因为有了工作,才有目标,是因为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工作,因此,企业进行目标分解的生产方式,实际上就是以自我控制取代上级支配的生产经营方式。
2.实施量本利分析在一定的条件下,成本水平和销售量是决定企业能否实现利润和实现多少利润的关键,而成本、销售量(额)和利润这三者之间如何相互影响是有其客观规律的。
应研究并掌握这个规律,运用于企业的管理中,以争取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
3.建立模拟技术以仿真机模型来代替真实的系统,在模型上做各种实验,直观地掌握真实系统的行为过程和规律。
4.应用ABC管理法在发电生产过程、设备管理、计划管理中常常需要分析研究各种不良性事件(如事故、障碍、异常等不安全性事件,经济性能低、成本上升等经济性事件),应用ABC管理法,从中找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最终使问题即不良性得到控制,不再发生。
三、夯实班组基础,实现企业目标发电企业班组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各项内容的具体化,是企业管理各项基础工作贯彻落实的立足点,只有依靠班组成员持之以恒地共同努力,才能使之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
1.要充分发挥班组长“兵头将尾”的作用班组长是企业最基层的管理人员,在企业生产计划和各项工作、管理制度的落实与执行中,班组长都肩负着重要的督导和管理责任。古人云:“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才。”一个对工作失去热情的班组长又怎能带出生产效率高的员工队伍呢?因此,要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提升他们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学习先进的班组管理经验,提高他们的班组管理和业务工作能力,打造一支生产技术过硬、心理素质稳定、应变能力较强的基层班组长队伍,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带领员工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成本控制、效益提升、与共稳定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要让班组员工有责任感和归属感俗话说:“企业管理千条线,班组管理一根针。”企业的各项经营经济技术指标和工作任务都要通过班组的努力才能更顺利的实现。因此,要让员工认清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主人翁意识,通过理顺工作关系、工作程序、挖掘班组员工的所有潜力,把班组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把班组人员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人尽其才,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体会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从而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3.建立有效的班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班组管理制度和班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既是班组管理实施的依据,也是企业整体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班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的建立要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其内容可涵盖工作质量、员工出勤率、生产(工作)现场“6S”考核、合理化建议、团队凝聚力、全员培训率等指标。个人绩效与班组的绩效挂钩,能有效地培养员工个人与班组团队荣辱与共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为了支持班组长有效开展工作,在建立班组管理制度时应授予班组长一定的职责和权限,从制度上给予保证。同时,企业应把相应属于班组的权力切实下放到班组,如绩效奖励的分权、经济赏罚权等,以便增强企业的有效管理。企业要对班组长实行政策倾斜,体现出对他们的关心,让他们得到“实惠”,对工会组长及其他兼职人员在津贴方面也要有所体现,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4.拓宽员工发展空间企业发展需要人才,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有必要制定一套
行之有效的培训管理制度和体系,以制度作保障,开展多种类型的、系统的培训活动,例如:扩大员视野和知识面的培训,改善员工人际关系能力的培训,提高和培养员工文化素养和情趣的培训等;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注重提升一线人员实操作业技能,可在班组一线树立技能标兵,例如“岗位能手”,以奖励的形式,让他们外出学习;对那些顾全大局,技能熟练,乐于助人,为企业改进工艺、提高质量有一定贡献的员工,通过宣传广播、一次性奖励或是加薪等方式予以鼓励,激励其他员工向他们看齐,形成榜样力量,在一线形成学习技能,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员工队伍技能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创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效能和谐班组
1.建立共同愿景班组共同愿景是把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结为一体,通过共同愿景的建立,使组织内部成员放弃固有的心智模式、勇于承认个人和组织的缺点,进而能够激发组织整体活力。因此,班组长对班组建设工作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并配合相应的时间节点明确一定时期内的共同愿景。鼓励班组成员发展自己的团队小愿景和个人愿景,因为员工如果没有自己的愿景,这种遵从至多是适应性的、勉强的。共同愿景的力量源自共同的关切,让人难以抗拒,以至没有人愿意放弃。
2.注重班组中的人本管理人本管理认为“人”是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而班组作为企业的细胞,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企业实践以人为本的基本单位。班组长要善于发现和发挥每一个班组员工的优点,避免和抑制其缺点,把适当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着眼长处,对口使用。一是用人就用其之长,要着眼于人的成就和贡献。二是摸索知识、特长、兴趣的结合点,让班组员工在工作中倾注自己的热情。三是针对员工的不同能力结对配合,让员工的工作面宽一点,在适当的时候还可进行工作轮换,培养员工一专多能的能力。
3.共塑团队精神有人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团队的力量无坚不摧。作为企业最基层的团队——班组,共塑团队精神,就是每个团队成员都来培育团队所应具有的某种思维意识和一般心理状态,提高团队凝聚力,使团队成员感受到集体的存在,在整个工作中保持一致、协调,每一个人都能处理好出现的问题,每一个人所做的事情都对团队的目标的意义、有价值,使团队成员都具备依靠团队的合力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意识。
五、结束语总之,班组建设与管理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的和落脚点,抓好班组建设与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把班组工作抓好、抓实,企业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才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