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化工建设企业党建管理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新时期化工建设企业党建管理工作的探索
和思考
摘 要:企业各级党组织在积极探索企业党建工作服务生产经营、推动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企业党建工作,更好地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引领企业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新时期企业党建管理工作的探索和思考进行了分析探讨。关键词:化工建设企业;党建工作;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 A
一、企业党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不到位
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每个项目部中党员的数量少,对企业的影响不大,因此对党建工作也是一种应付了事的态度;还有的领导觉得企业自身生产经营任务就已经很繁重了,党建工作根本难以开展,存在或多或少的畏难情绪;一些企业领导甚至担心在企业中建立了基层党组织之后,员工会更难以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困难。另外,还有一部分党员员工认为自己本身就是打工者,谈不上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党建活动也不积极参加。
2、管理方式不科学
当前,有一部分项目部,尤其是生产经营任务较重时,他们认为在项目部中建立党组织会对项目企业的正常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程度不高。另外,部分党组织在进行党建管理的过程中找不到切入点,党建管理观念陈旧,举措不实,往往运用过去的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走老路,讲老话的现象比较常见,党建管理的手段与当前现代企业党建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入较大,党建工作开展起来也不是很理想。
3、教育工作不完善
化工建设企业所进行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的,因此很多管理者都会尽量避免非生产经营性活动,基层党组织的党建管理工作自然就会被忽略,党建活动也受到了很多束缚。另外,还有部分项目部很少甚至从未给予基层党组织划拨党建活动资金,党组织自身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企业不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就很难开展大型的党员教育培训活动。一部分企业对党员进行的教育工作有名无实,在对党建工作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盲区。
4、稳固发展不全面
拿我们化工建设企业来说,员工岗位流动性较大,变动也相对频繁,这样一来就给企业党组织的稳固发展带来了很多难题。由于企业其自身投资主体多样性和员工结构的多样性,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地保持一定数量的正式党员,对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党建品牌建设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这些企业中的党组织还会受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企业党组织无法长期稳定地发展。
二、加强企业党建品牌管理的途径分析
1、创新党建工作观念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义。创新首先来自于理论的创新,先进的、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企业党建工作也是这样,只有建立正确先进的指导理念,才能使企业在党建工作中得到良好的收益。党建工作创新的首要,也就是观念创新,因此,要将党建工作观念创新放在第一位。改革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但还有待深化。很多企业党建工作没有脱离传统落后思想理念的限制,缺乏创新的锐气,加之新时期出现的很多社会问题,人们价值观改变、民主意识、法制观念
不断加强,新时期的特征决定了以往的工作形式、工作观念需要改变,新时期党建工作越来越复杂,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新的形势,党建工作一定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应该确定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党组织应建立与党员、与员工和谐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共同进步的关系;党建工作中还应加入人文关怀、注重思想上的交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理念相联系等,此外,党建工作者应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素质与业务水平,以一个健康的身心来开创党建工作理念创新新局面。
2、科学合理地设置基层党组织
在很多企业中,党建工作常常会遇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怎样科学合理地设置企业基层党组织,有效地开展党建工作,如何尽快地在企业中扩展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将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战略任务来抓。在一些党建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中,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它们的方式,建立完善党内帮扶和激励机制,为企业内的党员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免费服务,例如党员融资优先免费担保贷款、在党建活动中享受媒体的免费服务、免费使用企业党组织会议室及其他设备、提供各种培训学习和外出考察的机会。通过这些方式让企业党建品牌管理上体现出更多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在党组织建设上体现出适用性,党员教育方面体现出先进性,党建管理工作体现出创造性,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体现出示范性,极大地提升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3、创建企业良好的党建文化教育体系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在企业中的具体体现,对企业改革、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实行民主管理,引导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与运营,提高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工作积极性;其次,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对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积极意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党员做到积极进取、克己奉公;再次,在党员廉政教育当中,强化党员和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号召党员、群体加强职业道德和自身修养,抵制腐败;最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文化,弘扬创新与变革精神,在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过程中,号召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以创新的精神投入到党组织建设和国有企业日常运营当中。
4、加强企业基层党建工作
化工建设企业党建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强化党建工作,通过加强党建来提高生产。加强企业基层党建,对创建企业党建工作新局面,拓宽思路,有重要的意义。在加强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方面,笔者给出了如下几点建议:首先,要明确奖惩,建立完整的责任体系,一层一层制定党建目标责任制,通过建立党建工作任务质量、数量等方面来明确目标责任,确保党建功能落到实处,逐项落实工作目标,让党建工作不仅仅局限在形式上,要严格要求各层党建组织工作,在每个环节都要精心布置、分配、监督,还要通过宏观指导来推进企业基层的创新功能,也就是说要通过宏观与微观层面的统筹规划来形成良好的工作局面。其次,还要健全企业基层党建管理工作,这有三个方面:一是健全基层党建工作制度,这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保障;二是规范台账,重视基础,例如通过规范软件等手段来保障台账的整洁;三是加强党建基地建设,例如通过开设企业基层党校培训等等。再次,还要强化基层党务队伍的工作能力与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基层党建切入点,让党建工作切实为生产建设服务,这也是基层党建工作值得注意的地方。
结束语
现代企业制度下,化工建设企业党建管理工作必须为适应企业发展而开始转变,企业必须要更新观念,创新党建工作管理模式,提升党建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努力构建先进的党建工作管理体系。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企业党建创新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人们的思想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在于让员工的思想实际与企业的生产紧密的联系企业,让企业党建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努力塑造企业党建
品牌,开创化工建设企业党建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晓琳.浅谈如何做好企业党建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1(12):P25.[2]毕希振.简述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2(09):P66.
第二篇: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思考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思考
叶春桥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也暴露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为高校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等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广泛深入,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如何适应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正视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探索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缺乏统一性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还不够统一。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学或科研,而未能把“育人”看成是自己的根本任务,只教书、不育人,只顾教学、不顾教育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范围还依然存在,更有甚者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仅仅是学校专职的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事情,而没有真正形成“全员育人”的观念。
2、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前瞻性和创造性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工作内容庞杂,学生管理工作者无法避免地每日陷于事务堆,疲于应付,很难有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创新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给予指导,也很难有精力去分析研究一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经验教训,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动态等问题,从而使管理限于表面化,造成学生管理工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对学生的行为也疏于规范有效的管理,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使得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活力和创造力。
3、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管理程序存在瑕疵目前,在我国不少高校实行的学生管理制度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缺陷。有些管理制度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相冲突,有些管理规定已不符合高校学生的现状。因为目前全国各高校实行的学生管理制度,都是根据原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来制定的,已远远跟不上迅猛发展的学生管理工作新形势的需要。同时,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法制意识淡薄,在学生管理中缺乏符合法治精神的程序规范以及应有的保证制约机制的脱节和不衔接,以致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频频发生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学生状告学校侵权的法律纠纷也呈上升趋势。
4、学生管理队伍尚不稳定,管理效益亟待提高在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队伍中,专职辅导员大多采用在校本科生和外校研究生选留的办法。由于考虑今后出路等问题,不少辅导员在留校时仅把此作为一个短暂的存身之处,并未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终身岗位,他们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也一直在为考研和转行做准备,因此学生管理辅导员队伍人心尚欠稳定。同时,高校的班主任一般采用兼职的办法,人员流动和变化较大,而且他们的待遇不能从学生管理工作本身得到解决,做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奉献,由此看来学生管理队伍尚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在现实工作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似乎什么都在管,但对学生成长成才最基本的素质缺乏必要的指导,如在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心理健康释疑、就业及考研指导等方面,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总的来看,学生管理工作者被动地等待问题多了些,而主动地设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工作方案,更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少了些;空洞的说教多了些,能真正满足大学生情感需求的心理咨询等有益的工作少了些,从而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5、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采取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对学生的训导较多,而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较少。从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来看,即使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色彩不是太浓,而且不少学校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但在科学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学生管理工作者不善于做思想教育工作,不注重
基础文明建设,处理问题方法简单,工作中容易走极端,不是失之过宽就是失之过严,使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6、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尚需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网络在高校的迅速发展,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学生管理工作突出全面性、层次性和现代性,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具有更广泛的管理知识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而从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情况来看,由于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缺乏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导致不少学生管理工作者工作责任心、事业心不强,积极性不高,再加上信息闭塞,送出去学习、进修、提高的机会很少,导致一些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未能跟上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要求。
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的对策
1、转变学生管理思想,创新学生管理理念
当前,我们要转变学生管理工作只是少数学生工作者的事情的观念,确立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观念;转变重教学和科研轻学生管理工作的观念,树立等同的观念;要转变保姆式的观念,树立尊重学生独立意识、自主意识的服务观念;转变学生管理是“消防队”的观念,树立学生管理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观念。我们要把学生从单纯的被教育者转变为既是被教育者,但同时又是自主活动的主体,既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是尊重和服务的对象。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仅仅依靠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必须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学生管理工作的合力,才能收到实效。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力推进全员育人局面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形成合力,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改进和提高。
2、理顺学生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院积极性
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后,当务之急是要理顺管理体制。我们要注意体制的互动性,有利于学校和学院相互激发工作活力和创造性;要注意体制的层次性,有利于工作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我们还要注意体制的整合性,有利于局部服从整体,全局指导、协调局部,发挥整个体制的凝聚力和资源整合力。具体地说,也就是学校的职能部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制定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并负责检查督促,对全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有序调控;同时要加强学院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院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行工作重心下移,推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的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学生管理工作考核体系,强化竞争机制。
3、创新学生管理制度,推进学生管理法治化
我们要加快学生管理制度的改革步伐,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要依法制定管理规章,依法对学生进行管理。要严格学生日常管理,多在薄弱环节上下工夫,在提高水平上投精力,在形成特色上求突破,努力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育人环境。我们还要加大法制教育力度,逐步形成法治化管理的育人环境。我们可用法律法规来调整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减少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无为劳动。同时还要实现学生行为管理与社会行为管理相互接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以及运用法律、法规来调节和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4、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实现学生管理人性化
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把学生看成既是管理对象,同时又是管理的主体,在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管理中的一些目标,通过自我管理等方式,变成学生自己的目标,使学生管理最终成为一种自愿。因此,我们要把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作为管理的目的,要充分相信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权益,鼓励学生的自主和创新。因此我们要从传统意义上的的“管理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服务者”,要帮助学生明确自我管理的意义,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方法,提供学生更多的自我管理的机会。
5、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探索新型管理模式
只有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才能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在当前高校深化改革的情况下,管理职员编制减少,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专家化、学历化和职业化是学生管理适应高校发展要求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要加强专家化、学者型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要利用现有条件并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思考观的机会,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提高,研究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视野、新途径和新方式。在当前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我们可以考虑推行“导师制”,选择师德好、学术水平高、有责任心的教师担任班级导师,通过导师们的言传身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育人环境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表现形式,自然具有影响、规范学生行为的功能,它能使学生在充分享受自由的同时,又能就范于校园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从而产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效果。学生在这种相对宽松的管理氛围中,主体精神得以弘扬,个性充分展示。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管理。因此,我们要在创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上下工夫,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7、大力加强调研工作,创新学生管理机制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管理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学生管理的内容在日益复杂,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由经验型向科学型发展。为了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我们要大力加强学生管理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总结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历史传统和经验教训,并深入研究、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我们还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机制,传统的学生管理应让位于以以教育、管理为主导,指导、服务为主体的新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要寓管理于教育、指导和服务中,并在教育、指导和服务中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帮困助学体系,要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寿国.浅议高校学生管理的发展趋势[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2).[2]张光兴.新形势下高校管理育人的有效途径[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6).[3]刘建佳.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创新[J].湖南商学院学报(增刊), 2002,(9).
第三篇:新时期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新时期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流动人口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对象,是和谐社会建设中最需要关注的群体,是影响社会治安的特殊群体。流动人口管理是公安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该项工作对于推动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公安机关在流动人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创新管理手段。
一、当前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够顺畅。流动人口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公安、劳动、计生、城管等多个职能部门,需要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但目前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十分突出,缺少相互协同配合的精神,对本部门有利的事情争着去做,对应该管而“无利可图”的事情不积极主动地抓,最终形成了只有公安机关唱“独脚戏”的尴尬局面。
(二)管理队伍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目前,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主要依托社区民警和公安机关协警人员。按照“实有人口”管理的要求,大部分社区民警实际管理的“实有人口”已经远远超过1000户或3000人这一标准,有的派出所一名社区民警管理一万多人。社区民警不仅要承担常住、重点和流动人口管理,还要承担大量治安防范、调解纠纷和刑事案件等工作,管理便显得力不从心,流于形式,有时为了应付吃紧的治安形势,往往把精力投到其他立竿见影的专项斗争的硬任务中去,而对流动人口管理的“软任务”自然就缺乏有效的投入,以致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繁忙时不要”的局面,仅仅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没有真正下大功夫,下大力气,从而出现对流动人口管理不得力的状态。加之协警人员待遇低、流动性大,对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要求掌握不全面、不透彻,对如何做好管理工作不理解、不明确,忽略了登记、发证、查验、注销等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虽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仍达不到底数清、情况明的工作目标。
(三)管理工作社会化程度不够高。一是房屋随意性出租,难以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出租房房主片面强调经济利益,放松管理,不知道承租人的人数、姓名、原籍地、工作单位,对任意留宿、借宿、转租现象不过问;二是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录用流动人口。按照流动人口相关管理规定,用人单位在录用流动人口时,必须审查其身份证、劳务许可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等证件,但有些用工单位、个人置规定于不顾,随意录用,同时一些单位个人只注意经济效益,对于危害社会治安状况的情况不加检举或制止其违法行为,给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大多流动人口进入城市除寻求更多的经济收益外还有诸多需求,如受教育、就业培训等,而这些需求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满足,流动人口往往采取忍让、被动接受的态度。流动人口大多居住的环境比较差,物质精神生活层面处于社会底层,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再加上社会对于流动
人口的认可度较低,进而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感,极易导致极端行为的发生,从而引发犯罪,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五)高危流动人口管控力度不够。近年来,高危流动人口犯罪已成为突出的治安问题,由于此类人群流动性、隐蔽性强,现实中大量的高危流动人口游离于公安机关的视线之外,因此要在大量的流动人口中发现和甄别高危流动人口十分困难,管控难度可想而知。“犯罪的不登记,登记的不犯罪”的现状,直接影响了社会治安稳定和公安机关打击力度。
(六)考核机制不够健全。目前,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处于“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由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未被纳入公安机关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考核机制,相关职能部门缺乏具体明确的管理职责和管理任务,致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缺乏足够认识,未能将其摆上重要位置,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上面问一下,下面动一下,上面不问,下面不抓,导致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缺乏深度、力度和制度保障。
二、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确保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上新台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推进,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参与程度不断加强,维护自身权益、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求明显增强。同时,随着社会开放性、动态性增强,管理盲区逐渐显现,流动人口服
务和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比,当前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在思想认识、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突破现行体制障碍,建立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专门机构。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依靠社会力量实行共同管理。建立一个由各级党政分管领导挂帅,公安、工商、城管、劳动、计生委等部门参加的相对固定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专门机构,逐步形成在党政统一领导下,以公安机关为主体,其他部门密切配合的流动人口管理格局。
(三)强化工作保障机制,切实解决流动人口管理人力和经费保障问题。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就必须有适应工作的管理队伍和管理经费。一是要保障各级管理工作人员到位,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队伍建设,确保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人员数量和质量。二是要将流动人口、出租屋日常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制定具体的经费标准和供给办法,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保障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三是要建立健全一系列的管理服务制度,规范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在多层次、全方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建立健全服务机构,严格落实各项服务措施,要做到“四个明确,一个到位”,即:明确服务途
径、明确服务职责、明确服务项目、明确服务人员、确保服务到位。
(四)推行“证、房、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一是加强“以证管人”力度,制定以暂住证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工商、劳动、国土资源、教育等部门把核查外来人口《暂住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房屋租赁证》作为办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子女教育等服务的前置条件,实行对办证人上网比对核查制度,使流动人口变“要我办证”为“我要办证”,提高流动人口办证率。二是按照“谁出租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实行“以房管人”和“以业管人”措施,制定出租房屋租赁制度,分类管理、挂牌出租,对辖区聘用流动人口的单位、企业,由社区干部和社区民警负责,逐一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明确用工单位、企业的监管义务和责任。
(五)建立健全流动人口保障制度,保证流动人口生活安定。在进入城市后,往往会感到缺乏社会归属感和融入社会困难等问题,而这些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应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尽快实现流动人口的同城待遇,使流动人口享受到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同等的就医权利、同等的就业权利、同等的失业保障、同等的最低生活保障等,促使流动人口到流入地主动登记申报。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使流动人口到流人地管理部门主动登记申报,使其能够真正融入城市,实现整个城市的和谐与稳定。
(六)严密高危流动人口管控,提高精确打防控管能力。高危流动人口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效能的发挥依赖于基层基础工作的多个环节,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打防控理念,把情报信息工作置于高危流动人口管理的基础性、先导性位置,充分发挥情报信息在支持决策、预测预警和引导打击、预防、控制高危人口的作用,提高精确指挥、精确打击、精确管理、精确防范与控制的能力。在实践管理工作中,社区民警对流动人口进行分层次管理,筛选和甄别出其中的高危人群,纳入高危人群管控机制,并在周围建好治安耳目,为摸排线索、侦查破案提供精确的人口基础信息。
(七)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强力推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落实。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到公安机关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中,着力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体系,明确管理职责任务,为流动人口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建立流动人口管理长效机制。
第四篇:新时期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企业党建工作开展得怎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稳定,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新的形势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确保企业安全稳定,完成生产经营任务,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夯实基础,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
1.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探索新思路,将企业现代管理理念运用于企业党的建设,以此来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实现企业党的建设制度规范化、工作载体科学化、活动形式多样化。
2.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和提高经济效益,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做到“组织健全、职责明确、活动正常、管理灵活”,充分发挥企业学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进一步深化创建“四好班子”、“六好党支部”等活动,不断提高企业党组织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把创造力、凝聚力
1和战斗力体现到确保中心任务完成上来。
4.开展创建“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共产党员工程”活动,制定工作标准,坚持考核评比制度,选拔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及时推广先进典型经验,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党建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深化认识,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要摆正党务与行政工作的关系
各级党组织要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担负起党要管党的政治责任,要按照“聚精会神抓党建”的要求,用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精力抓党建工作。
(二)要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
实行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努力构建党组织的领导带头抓党建,行政领导重视支持抓党建,党务工作者自觉主动抓党建,从上到下层层抓党建的新局面。
(三)要切实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的建设
一要配齐配强党务干部,由于机构和人事的变动,党务干部缺额要迅速配齐,尤其要把那些思想好、能力强、对党建工作热心的同志放到这个岗位上来;二要做好对党务干部的培训工作,使其逐步成为党务工作的行家。
(四)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
党的支部是党的基层管理组织,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最主要的就要按照党章的规定使支部活动正常开展起来,通
过支部活动把每个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抓起来,把党员的力量凝聚起来,只有这样党要管党的责任才能落到实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强化措施,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新变化
(一)抓制度完善
建立健全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和工作制度,切实提高“三会一课”特别是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的程序和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上级党组织要加强指导,强化监督,严格考核。
(二)抓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要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目标,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要突出抓好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好作用。同时,对党员队伍的管理从八小时内向八小时外延伸,坚持以制度为保障,以家庭和社会监督为防线,建立起单位、家庭、社会管理和监督的“互动机制”,要加大对党员的考核力度,对党性不强或存在的某些问题的党员,各支部要做好帮教工作,找他们谈心,指出问题,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激发他们的活力,对不称职的党员,要及时给予严肃处理,以提高党的纯洁性和威信。
(三)抓党员的责任区建设
让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自已的责任区,凡涉及责任区内的党员干部学习、思想、工作、生活等,党员必须承担起必要的区域责任和义务,使党员的目标责任区域化、具体化,看得见,摸得着,便于考核。
四、拓展思路,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飞跃
(一)思维要新
思维的创新来源于观念的创新。因此,抓党建就要摆脱“偏离经济建设抓党建,就党建抓党建”等错误思想。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明确“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紧密结合经济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找准突破口,积极探索创新。因此,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既要体现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又要创造生动活泼的载体和赋予充满时代气息的内涵,管理上突出科学性、方式上突出多样性,内容上突出实效性,坚持主导与引导并重,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接受管理教育的自觉性。
(二)方法要活
1.在活动方式上,要改变长期以来基层党建工作中的自我体系、自我封闭、上下不沟通,横向不联系的陈旧活动方式,既要拓宽思想,开阔视野,加强上下的纵向联系,也要加强单位与单位之间横向交流,做到上下沟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在工作手段上,要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到基层党
建工作管理中来,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超前性、科学性、逐步走出一条具有现代科学管理思想、科学方式和生动活泼的基层工作新路子。
3.创新督查机制,要将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抽样督查与全面督查、专项督查与重点督查结合起来,强化督查力度,切实改变少数单位把党建工作作为“软任务”,随便应付了事的状况。
(三)作风要实
1.要从党的领导干部做起,在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中,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已首先做到,要求下级不能做的自已首先不做。
2.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实际问题。
3.要紧密结合当前工作开展党员活动,要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机构改革等方面生动活泼地开展活动,真正把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新时期对党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学会用发展的新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的理论。要用新的选择研究新的情况,用新的智慧解决新的问题,用新的自信开拓新的局面。作为党务干部必须加强学习,增强素质,不断提高自己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要干一行精一行。领导干部要成为复合型干部,机关干部要成为智能型干部,党员群众要成为多
面手,切实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做好。“工作与学习是最大乐趣,分析与创新是最大享受”,把工作与学习当作乐趣去做,把工作成果当作最好的享受去努力,就能学得进,学得透,就能顺利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
第五篇:新时期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党建工作是企业不可缺少的内容,其效能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企业党组织不是在企业管理方面发挥全面的核心作用,而是在政治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是包括党的思想工作、组织工作在内的政治领导。加强党建工作能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在发展企业生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维护职工根本利益上,在教育、管理党员和自身建设上,在引导员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都需要抓好党建工作。实践证明,凡是行政工作好的单位,党建工作一定走在前头。企业党建工作搞好了,抓实了,党组织的优势发挥了,企业就能更好地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职工的生活方式、利益诉求、价值观念等趋于多元化,企业内外发展环境更加复杂,给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是摆在国有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上偏浅。不可否认,企业中仍有人对党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肤浅地认为是“空的”,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产生不了经济效益,觉得抓生产是非完成不可的“硬任务”,党建工作则是可做可不做的“软指标”,存有“重生产,轻党建”的思想,把党建工作视为额外“包袱”,唯恐避之不及,即使落实起来,也是“走过场”。不少人对党建工作“究竟怎么开展”、“开展成什么样”做不到心中有数,有些人在工作上习惯于依赖上级布置,按部就班地执行,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在工作内容上“虚对虚”、“空对空”。
二是内容上偏虚。一些党组织的工作方法与快节奏、追求高效的生产经营方式扣得不紧,与职工群众的实际需求贴得不紧,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抓得不紧,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对不准焦点,抓不住难点,空喊口号,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面对党员中出现的多层次的需求实际,没有很好地体现层次性和差异性,千人一面,百病一方,开展的活动让人感觉到年年都是一个模式印出来的一样,使群众认为党建工作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有的权威性,以致于出现“工作反复搞,成效不明显,问题照样出”的现象。
三是实践上偏软。由于一些基层企业的党建工作者是兼职的,或者“一岗双责”,受精力有限的影响,在开展党建工作时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形成“有人说、无人管、缺人干”的现象,工作力度偏软,执行力低下,容易形成“上班看文件,教育抓文件,教育完后交文件”的现象;有的领导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个别政工干部甚至成了文件的“中转站”。有的则只埋头于日常事务性工作,习惯于发号施令,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下新形势的要求。
四是方法上偏硬。在开展党建工作中,有些人居高临下,将职工群众贴上“被教育者”的标签,拿不出平等沟通的姿态,不深入基层,不走近职工,习惯坐在办公室“发发文件”,“打打电话”,生硬地采取“填鸭式”、“灌输式”教育方式,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和“对症下药”,导致绝大部分干部职工对党建兴趣不浓,热情不高,使党建工作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五是投入上偏少。近年来,施工企业一直在“标价低、要求高、工期紧”的夹缝中艰难求生,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在党建工作上的投入也就难免捉襟见肘,有的党组织面临“一无权,二无钱,一张嘴巴讨人嫌”的尴尬境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工作开展的效果,导致党建工作吸引力、影响力难以提升,更难形成“品牌”。
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主要对策
一是当好排头兵,把党建工作的优势提上来。党建工作是国企科学发展的有力武器。企业要突破当前困境,争当“两学一做”排头兵,必须树立党建工作是先导的思想。党务工作者作为党建工作的先行者、理念的传播者、真理的领跑者,更要带头转变观念,带头创新求变。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党建工作纳入企业发展大棋局,实现“目标同向、安排同步、措施同保、考核同时、责任同担”,这样才能形成战略目标,才能形成工作部署,使抓企业党建工作像抓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一样重要、一样具体、一样针对、一样实在,在与企业管理体制“两融合、两促进”中进一步挖掘和放大党建工作的优势,实现“1+1>2”的效果。
二是把步子迈下去,让党建工作的形式活起来。从严治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因此,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做好党建工作的关键。笔者认为,只有把步子迈下去,深入基层,放低姿态,俯下身子,在倾听中熟悉,在平等中交流,在互动中引导,当好职工群众的贴心人,才能使党建工作平易近人、喜闻乐见,才能做到可亲可信、入脑入心,得到职工群众的欢迎和认可,才能使工作活起来。
三是当好开拓者,把党建工作的品牌立起来。抓党建工作,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品牌。在新的形势下,要把创新作为党建工作的灵魂,不断开拓进取,探索求变。在思路上,要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在内容上,要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在形式上,要由“教育型”向“沟通型”转变;在效果上要由“声势型”向“实效型”转变。在创新求变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一批在系统中叫得响、推得开、上档次的品牌,提升影响力。
四是当好培养者,让党建工作的队伍壮起来。党建工作者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主体力量。“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党建工作队伍自身素质的建设,是保证党建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要建立、完善党务工作者的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党务工作者既要做好学习者,又要当好培养者。要将强化党务工作者的业务知识培训列入议事日程,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岗位培训等方式,对党务工作者进行“业务充电”。要根据企业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大讨论、大培训、大调研、大整改、大服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提高党群部门创造力、执行力、实践力。现在有些人认为在企业中“搞技术,有前途;干党务,没出路”,这使得一些企业的党群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强党群人员的培养和选拔,不分专业、不分工种、不分年龄地把那些思想活跃、政治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热爱党群工作的员工选拔到党群工作岗位上来。同时,建立科学的利益激励机制,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确保年轻干部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党群干部队伍。党建工作牵动全局,事关长远。当前,企业在改革发展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党建工作必须结合“两学一做”教育学习,把握新形势,持续加强和改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继承好、实践好、发挥好、传承好,为企业稳定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撰稿:张继军
单位:中水电四局武汉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兴业路145号江岸科技大厦四楼 邮编:430000
电话:027-6337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