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加强青年的学习

时间:2019-05-14 01:2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如何加强青年的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如何加强青年的学习》。

第一篇:谈如何加强青年的学习

青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党和国家的未来。他们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希望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是,由于在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方面的局限,他们往往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各种矛盾不断显现的今天,青年的成长需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给予引导和帮助

。青年成长需要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学习。如何加强青年的学习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青年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与时俱进,争做时代弄潮儿

当前,世界经济一个体化进程加快,国企改革正进入攻艰啃硬的关键时期,减员增效、工资制度改革等措施陆续出台,各种利益分配关系正处在大调整时期,必然不可避免地触及到青年的各种利益。做为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一员,每个青年都必须正确认识当前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做出符合自身情况和企业发展的正确选择,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以免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现在,不少青年心中没有远大的理想,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没有主动迎接挑战的信心和勇气。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金钱是最真实的,其它的都是虚的,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忽视了思想上对自己的改造。主要表现在,思想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工作上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较为普遍,主人翁意识淡化、职业道德滑坡。原先被普遍认同的雷锋精神、奉献精神、创业精神被当成一种空谈。这种精神滑坡必然导致青年思想上的消极和工作上的不求上进,必然导致与改革开放和深化管理的形势不相适应,必然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而要改变这一切,就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扭转这种消极影响,根除纯粹的拜金主义;必须用现代化的理想和信念武装青年,让雷锋精神、为民精神、国梁精神在现代青年心中扎根、开花、结果;让雷锋精神、为民精神、国梁精神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不断得到得到发展和升华。

二、青年学习要注重实效性,要得用多种媒体因势利导,有所侧重

以往传统的学习教育过程中,人们普遍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形势任务教育就是开会读报传达文件,技术学习就是照本宣科,死记硬背加考试,别无二致。由于忽视了青年学习教育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这种方法极易引起青年的反感和排斥,收不到较理想的学习教育效果。青年属于思想较为活跃的一族,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如今,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信息传送量大,速度快,使现代青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迅速地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因此,对青年的学习教育应采取因势利导、有所侧重的方针。如:今年总公司开展的减员增效工作,是重中之重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影响到每位职工的现在和将来,电视等多种渠道进行了密度较大的宣传报道。每位职工都能在第一时间收听收看到相关的文件及政策精神,有时,正式的学习文件还未发放到基层,职工已全面了解了有关文件精神,整个过程没有动员,没有命令。而通过层层安排基层再召开职工大会传达时,文件精神早已没有新鲜感,这时再一味地硬读硬念,味同嚼腊,引不起职工注意力和共鸣,达不到预期效果。倒不如多召开几次座谈会,多听一听职工反馈的意见效果更好一些。就技术学习而言,也不能片面地为培训而培训,而要根据生产和青年的需要,有所侧重地加以引导,使学习兴趣和生产技能相结合,使学习和生产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监测大队测三队共有35岁青年19人,而工种却分为6个,人员相当分散,不管是常规的技术课还是技术业务练兵组织起来都相当困难,即使队上组织几次学习,效果也不够明显,不够深入。为此,这个队不拘泥于形式,按照工种划分为几个专业学习小组,以学习讨论为主,定期组织交流,效果比较明显。同时一些职工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也在讨论中得到学习和交流。如与测井资料录取和解释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在培训教材中没有要求,但学习小组通过相互学习交流,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目前,19名青工中10人购买了家用电脑,几名青工设计有自己的网页,成了小有名气的计算机“专家”。职工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为测井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测井一次成功率和资料合格率有了新的提高。

三、青

年学习要立足岗位,一专多能,才能在企业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再创辉煌

随着企业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减员增效等措施的陆续出台,职工队伍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监测大队为例,1996年共有职工184人,青工的比例占不到60%;而现在(这次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之后)全大队

职工总数仅有114人,青工比例上升到75%以上。就在这一段时间内,监测大队新增了桥塞、八臂、水井分层等多个测试项目,工作量的巨大变化不言而喻。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担负的测试任务越来越重,对青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测试岗位已经出现了拉不开栓的情况,不仅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工作方法已经行不通,现在一人萝卜几个坑有时也忙不过来。因此,这就需要每名青工必须一专多能,熟练地胜任多个不同的工作岗位,这是以后职工培训发展的方向。这方面监测大队已有成功的先例:连司机在内,三人可以完成一口试井项目;四至五人可完成一口测井项目,施工过程中,哪里缺人,职工就流动到哪里,职工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方面。现在有的青年也看书,也学业务,参加各种培训,但不少人是为了应付各种技能鉴定、考试,劳动岗位竞争等功利必目的;不少人还满足于一知半解,没有树立起通过技术学习就十八般武艺,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思想;不少人还存在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的侥幸混日子的思想。因此,对于青年的学习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一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不断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二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在企业的发展中有所作为,在以后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篇:五四谈青年[范文]

五四谈青年

大学毕业四年多,按老家的虚岁算,明年就到了而立之年,算是一名比较典型的青年吧。五一过后,上班的第一天就是五四青年节。除了总书记去北大讲了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告诫北大学子想发财别做官,我感觉社会越来越淡漠了用年龄来划分人群,青年这个群体已经被各种方法所分割,正逐渐隐退进坚固的社会中。这应该也是社会活力衰弱的一个特征吧。

隐没在历史中的“政治青年”

从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的来历来看,青年的意义不仅仅是生理体征上的身强力壮、充满活力,正处于身体发育圆满、精力充沛、蓬勃向上的生命阶段,更重要的是它隐含了更加丰富而重要的政治、文化、社会内涵。五月四日这一天被作为青年节,源于1919年5月4日,由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所发起的一场旨在反对巴黎和约的全国性运动。在这场运动中,青年向当权的“中老年”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展现出了强烈的国家主人意识。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因此,五四青年节中的“青年”所标示的是一群有着强烈的国家责任感、拥有坚定的自信和独立精神、勇于表达并拥有行动能力、能够团结在一起形成群体合力的“政治青年”。但显然,现在节日里的“青年”已经早已被去政治化,特别是二十多年前被历史的钢铁碾压过之后。

当下的青年:金二代与土屌丝共舞

如果将20岁至35岁这一年龄阶段的人看做青年的核心群体的话,至少不会有太多人反对。这一年龄段的人出生于70年末至90年代初,是文革之后的一代人,也是改革开放的一代人。这些青年的成长与改革开放的历史重合,既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分担了改革曲折反复所产生的成本。但当下的青年并非改革开放的主体,伴随着改革受挫所导致的权贵政治的日益成型固化,他们这些替补队员刚一上场,就被高房价、高药费、高学费、高养老成本“四连射”。也正因为如此,当下青年无法再短时间内改变过去所形成的利益格局,他们也只能适应这样的格局。而为了对抗高额生活成本,他们唯有依靠作为改革开放主体的父辈、甚至祖辈。因此,这注定是一个拼爹的时代。以官二代、富二代为代表的金二代们,他们依靠父辈的地位和资源,既轻松化解高额生活成本,更进一步占领、稳固、扩大父辈留下的利益格局,成为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而那些下岗工人、大多数农民等的后代既需要冲破城乡二元化壁垒,首当其冲地成为高房价的受害者,掏空了几代所有,也只不过才坐稳了房奴的位置,更不得不面对狭窄的晋升渠道,不时可能要走入人生的死胡同。最近,一名中山大学历史系研究生自缢身亡,算是一个典型的悲剧案例。在政治经济利益格局已经固化,政治进入维稳时代,经济进入投机时代,文化进入庸俗消费时代,当下的青年注定只能是生活中的青年,或者站在父辈的肩膀

上,纵欲享乐,或者在生活的重压下,匍匐前行,难以抬头,金二代与土屌丝们在庸俗的消费文化中共舞,共同绘就一副“盛世”行乐图。

青年的出路

去年年底,现任“七常委”联袂掀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面纱。全面深化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决定了当下已经固化的利益格局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这场改革不仅仅是一场官员政客们的对手戏,更关乎着青年们的未来。周滨(周xx之子)、郭连星(郭永祥之子)、蒋峰(蒋洁敏之子)等等官二代们,正随着父辈的倒台而必将深陷牢狱,这可能仅仅只是故事的开始部分,更多的官二代、富二代也会因为享受、稳固、扩大父辈的罪恶所得,而付出代价。而屌丝青年们当下面对的高房价、高物价、高学费,未来将面临的高养老费,我们不法估量,凭着自身的个人努力,能否扛起这些大山,或许也会产生更多的个人悲剧。我们仍将希望放在改革上,但青年的基因也必然会随着外在的压力而释放出原有的活力。这些我们不得而知,时间将会证明。不在沉默中死去,就在沉默中爆发。当没有出路时,我们都会选择回归“政治青年”的本色。

第三篇:与青年学子谈读书

与青年学子谈读书①

陶富源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摘要: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读书是为了生命的完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大学生要读高层次的书,要读专业书,特别要读专业基础书、专业经典书和解决专业问题的书。读书要与思考相结合,要弄清书中涵义,分辨是非得失,掌握来龙去脉,注重举一反三。读书要学会写读书笔记。

关键词:大学生;读书;选择;思考;笔记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是读书。因此,今天很高兴与同学们来谈谈读书问题。下面主要谈四点。

一、人为什么要读书

从上小学到上大学,同学们在学校读书已有十几年历史了。现在还来谈为什么要读书,是不是显得有些迂腐,有些不可思议?其实,一点也不。据我观察,就是那些读了一辈子书的人,其中没有弄明白读书价值的也并不少见。这是因为做一件事与自觉意识到做这件事的意义并不是等同的。那么读书是为了什么呢?

(一)读书是为了生命的完整

我是农民的儿子,记得第一天上学时,父亲曾经对我说:“到学校好好念书吧,不然就是一个睁眼瞎。”当时我对这句日常话语所蕴含的深意并不理解。后来长大了,才逐渐开窍,才知道人生的缺陷有两种:一是生理的缺陷,有这种缺陷的人是生理上的残疾人;二是文化的缺陷,即不识字、不会读书,有这种缺陷的人是文化上的残疾人,俗称文盲、睁眼瞎。人生的一半是生理,一半是文化,读书是为了生命的完整,是对生命的那一半的文化能量的补充。在地球上所有的物种中,除了物质的满足以外,还需要文化滋养的就是人类。而获得文化滋养的主要手段是读书。在这个意义上说,读书是人的专利。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那他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这样,他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就会受到很大限制。

在我的老家,在解放以前,那些能读书、达到小学文化程度的人,被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乡下农民尊称为“先生”,是颇受敬重的。解放以后,随着初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几乎每个村子都兴办了自己的小学,许多贫苦人家的孩子从此可以上学读书了。但到了1958年,小学毕业生在乡村已经不那么吃得开了,初中毕业生被社会所重视。在那时,小学毕业考初中可不容易。1958年夏,我所在的小学毕业班50多人,被录取升入初中的仅有3人。可以说,一直到文革前,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都被视为不可多得的人才。文革以后,恢复了高考,各地陆续恢复和兴办了许多大学,招生人数不断扩大,从专科生、本科生比较受到社会看重,到硕士生,然后再到博士生更多地受到社会的欢迎。

从上面的简略回顾可知,社会愈向前发展,愈重视读书人,愈重视读书多的人,愈重视读书有成就的人。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读书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也是人类社会的事。

(二)读书是为了社会的进步

在生物进化史上,狗的资格比人老,在地球上有人以前,狗就早已存在了。当然那时的狗是野狗。自人类起源以后,部分野狗变成了家狗,变成了人类的工具。但狗还是狗,其基本属性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相对于狗,人的发展却是十分巨大的。这是因为,狗与其他动物一样只有生物遗传、生物进化,而人除了有生物遗传、生物进化以外,更重要的,人还有社会遗传、社会进化,即一个人或一代人能够通过社会劳动、语言交流、书本学习、网上 阅读,继承别人和前人的文明成果,在新的起点上,开始自己的发展。

在人类发展史上,先有劳动,然后在劳动基础上产生了语言,继而产生了文字、书籍。语言、文字、书籍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劳动和劳动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使人类从动物界提升出来,进入了人类原始社会。文字的产生是人类社会从蒙昧、野蛮的原始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以文字为基础的书籍的产生,以及作为写书人和读书人的脑力劳动者的产生,其队伍的扩大,作用的日益突出,作为一个重要原因,推动人类由原始的渔猎社会,经过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走向知识社会。原始社会没有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没有读书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与,因而原始社会发展缓慢,其生产率大约每万年提高1-2%。农业社会有了读书人,其脑力劳动的政治、文化功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农业社会的生产率每百年提高近4%。工业社会的读书人已经突破了古代的学而为官的局限,而大量活跃于生产第一线。知识的学习和创造已经日益突破统治阶级所垄断的狭隘的上层而逐渐普及于平民百姓,因而工业社会的生产率大约每年提高近3%。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数字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使一些发达国家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知识社会是以知识的学习、运用和创造为主要动力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在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进步的因素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60-80%。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因而提倡人们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形成浓厚的读书风气,也就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总之,要通过读书,传承知识、积累文化、开发智力,来推动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在这个意义上说,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改写人类的历史。美国有人曾写过一本书《影响世界历史的16本书》。其中有马克思的《资本论》、牛顿的《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等。不过书写出来,一定要被人读,才能发生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经过世人的学习和宣传,促进了世界的改变,这是人所共知的。据统计,《共产党宣言》共出版了70多种文字的1000多个版本。它传到中国是1920年,是陈望道先生译出的第一个中文本,从此它开始改变着中国的命运。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完成了《论持久战》。当白崇禧把这本麻纸本小册子送给蒋介石时,蒋如获至宝,并下令全军团以上军官人手一册。这本书很快又在美国出版,震惊了世界。事实证明,抗日战争就是沿着《论持久战》的思路走向胜利的。1952年,李四光的《中国地质学》一书,论证了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提出了“构造体系”这一地质力学新概念。当时只发行了2000册,但广大地质工作者在这本书的理论指导下,于十年后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使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总之,读书事关个人,也事关社会,事关人类。因此,自古以来,莫不强调读书,莫不强调学习,而一切成才者也莫不重视学习,莫不善于学习。大学生是我国各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对于大学生来说,几年的大学生活,是人生中一段特定的学习、积累和准备的时期,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刻苦读书,为将来建功立业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决不可把时间和精力耗费于漫不经心之中,消磨于玩乐戏耍之途。如果是那样,就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社会。

二、读书要善于选择

懂得了读书的意义,接下来的问题是读什么书。对此,我认为要善于选择,要选择高层次的书,要选择专业书,即专业基础书、专业经典书、解决专业问题的书。

(一)要读高层次的书

有学者曾概括说,人们读书,大体要满足六种需要。下面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转述如下:

1.追求刺激。一般人的生活可以概括为“三平”,即平常、平静、平淡。因此,一个人总想改变这种“三平”的生活。而在现实中,这种改变要受到种种限制,作为一种缺憾,人们只好从书中去寻求满足。因此,什么书新奇就读什么书。于是那些奇闻逸事、宫廷秘史、明星绯闻之类的书,人们就特别感兴趣。

2.休闲娱乐。为了满足这些需要就产生了一些轻松的作品,比如养花种草、养鸟养鱼、武侠言情之类。休闲娱乐需要的满足,覆盖面比较广,不仅有闲阶层靠消遣读物打发时间,就是专业人士也忙中偷闲,偶尔翻翻,放松神经。

3.日常信息需要。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天气预报、自然灾难、市场行情、作物收成、政治变动、国际关系等的信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人们对这些信息的需求是书、报、刊等传媒的基础,特别是报纸存在的基础。

4.知识需求。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通过“十月怀胎”形成了人这个生命体,这一过程是用10个月,走过了生物发展史上从单细胞到人的几十亿年的发展历程,然后又用20多年的专门读书学习时间,走过了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这几百万年的发展历程。以后直到终老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这就要靠出版书、报、刊,特别是书籍来满足。

5.审美需求。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激发、启发和提高的。为了满足审美需要,人们就要读文学作品、美术作品之类的书,同时以此为手段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6.思想需求。人的精神的最高层次是理性的思考,也就是探求规律、揭示真理,提高人类活动的理性自觉。这种需要的满足,促使人们去阅读理论学术书刊,去学习各门科学理论。

满足上述六种需求的读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消费型的,即为了眼前实用;另一类是积累型的,是为了长远和根本的提高。上述前三种需求的满足属消费型;后三种需求的满足属积累型。只有在积累型阅读上下功夫,才能改变人生,创造辉煌。就是说,要多读高层次的书,少读低层次的书。读高层次的书,对大学生来说,就是要读专业书,特别是要注重读三种专业书。

(二)要注重读三种专业书

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的分支学科总数已达30 000多门,而且还会不断增加。有人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知识的这种急速增长之势。相对于知识的无限增长,而人生有限。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我国的人均寿命已延长至72.5岁,但毕竟还是太短了。就人生来说,又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人生的继承期,二是人生的创造期。人生的继承期是指人的少年、青年时代,一般指25岁以前。人生的创造期主要是指人的中年时代,一般指25-55岁。人生如果不在少年、青年时代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到中年时代就难以有所作为。因此,要在有限的人生中通过读书,有所成就,对大学生来说就必须懂得限制自己,主要要读专业书。读专业书也很有讲究。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而且出版和书写的条件也大为改善。仅就中国而言,一年之中出版的图书也会成千上万,可以说,任何一门学科的书籍现在都可以装满一个图书馆。你钻进图书馆,一本一本地读,可能一辈 子也读不完。因此,对专业书也有一个选择问题。哪些专业书应该读呢?我认为应该读三类专业书。

1.读专业基础书。即通论、通史之类的书。比如,学文学的要读文学概论、文学史一类的书;学哲学的要读哲学概论、哲学史一类的书。这类书一般有多种,我的体会是,从中选一两种比较好的来读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读这类书呢?读这类书是打专业基础的,读了这类书就能掌握一根主线,不至于星星点点,连不成一片。

2.读专业经典书。即读该专业的“经典著作”。什么叫经典著作?经典著作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记载着人类文化精华。为什么要读经典?读经典能目睹一种大家气象,通过读经典与古往的智者、贤者进行对话、交流,会引起心灵的震荡,从中体悟到人类智慧的灵气,享受到接触人类精神高端的愉悦。

因此,我劝同学们要读一些经典。怎么读呢?一本书拿来慢慢地啃,来回反复地读,要

达到烂熟于心。有些段落、句子能随口成诵。见识什么叫经典,这是构筑一个人学术素质的根基,因而至关重要。同学们会问,读一个学科的经典著作选几本书为宜?按我的经验,三五本即可,烂熟于心的经典著作一两本即可。这就是你的看家本领。

三是读解决专业问题的书。即为了解决一个专业问题去读书。这个专业问题也就是你在一段时间里研究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去读书,目的在于搜集资料和诸家对这个问题的意见,供自己权衡取舍,从中推求结论。围绕一个中心去读书,如果一本书中只有一章或一节与您所研究的问题有关,那么就读这一章或这一节,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即可丢手。围绕一个中心去读书,读的书愈多愈好。总之,能搜集到的资料要尽量搜集。

以上三类书,就做学问来说,是不可不读的。读第一类书所追求的是对专业知识的总体把握;读第二类书所追求的是对专业知识的高端把握;读第三类书所追求的是对专业知识的专题把握。怎样选书呢?可多留心报刊上的书评,也可向专业老师和有经验的人请教。

三、读书与思考结合在解决了读什么书的问题以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读。在我看来,书要读进去,要做到开卷有益,就必须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思考什么呢?这里有四个方面:

(一)弄清书中涵义

要弄清书中的某一概念、某一句话、某一段文字,以至全文或全书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遭遇来进行理解。《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国内有人撰文,对这句话的后半句提出质疑,认为“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岂不是文化虚无主义?其实,这种质疑是一种断章取义,是毫无道理的。如果联系上下文,就不难发现,“传统的所有制关系”是指私有制关系,与之对应,“传统的观念”是指反映私有制关系的私有观念。共产主义革命要与之决裂,这是毫无疑义的。

(二)辨明是非得失

要把书中所论放到自己的人生经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加以验证、比较、对照,做出是非得失的判断。几年前有人写过一本书并在香港出版,说某位伟人之所以能升到权力的最高端,是通过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实现的。对这个观点,我不以为然。我的人生阅历告诉我,要成就一番事业,何况是伟大事业,没有“两下子”,人家会服你?搞歪门邪道可以得逞于一时,但决不能成就大事。我相信鲁迅先生说的一段话:“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因此,我说,这位作者不懂历史。

(三)掌握来龙去脉

从积极意义来说,要研究正确的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有哪些事实或理论根据,在证明中有哪些技巧和方法值得学习,从中能不能引出一些新的观点。从消极意义来说,要研究错误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它失足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在这些地方失足,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等等。弄清一个结论的来龙去脉,相对于辨明一个结论的是非得失,是进一步的、更为重要的工作。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于1996年写了《文明的冲突》一书。书中首次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这一见解。他认为在21世纪,世界文明将会由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唱主角,从而构成21世纪的世界冲突图谱。这个见解提出来以后,东西方不少学者提出了异议,我也不赞同这种观点。为什么不赞同?因为它失足于离开现实利益冲突,孤立地讲文化冲突。事实上,世界上一切冲突归根到底是利益冲突,没有单纯的文化冲突。我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我的专业根基是马克思主义,但我也读康德的著作、黑格尔的著作、费尔巴哈的著作,我的灵魂深处还烙印着孔子、孟子、荀子的 背影,如果互相冲突,而不是相见而观、愉快互补,那末我的灵魂岂不是一个寸草不生的战场?“文明冲突论”不能成立,那么鼓吹这种论调是为了什么呢?说到底是为了转移世人的视线,是为了掩盖美国在全世界的利益争夺。

(四)注重举一反三

古人说,隔行如隔山,但又说,隔行不隔理。就做学问来说,不同学科的理论之间有相同、相近、相似、相通之处。因此,可以通过联想、想象、感悟,获得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启示。古人把举一反三叫“开悟”。开悟是通过亲身体验,从与一事物相联、相近或相通的事物中,把握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心理状态或认知方式。比如,青春的可贵是从老年衰朽中体悟出来的,对牙齿健康的珍惜是从牙痛中体悟出来的。又比如,豪猪身上长满硬刺,因而在天寒地冻时也不能挤在一起互相取暖,致使有的豪猪不免会冻死。这种情况也会给人以启示,一个人如果浑身长刺,那么他也就享受不到人间的温暖,其结果肯定是不妙的。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就要求读书不能读得太快,不能狼吞虎咽。俗话说,贪多嚼不烂,造成消化不良。另外,不能尽信书,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做书本的奴隶。有所学,有所思,必然有所得,就要动笔记下来。

四、学会做读书笔记

(一)做读书笔记的意义

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理由有三:

1.积累资料,以备查用。一些资料用笔记下来,可以备查,以帮助自己在说话、写文章时用起来方便。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里是说一个人的记忆力再好,对于应记之事总有遗漏,对于已记之事总会遗忘。笔记的作用之一就在于能补记忆之遗漏,能救记忆之遗忘。唐弢先生晚年写《鲁迅传》的时候,想起一个材料,鲁迅曾经说过他的父亲喝醉时老打他的母亲。所以,鲁迅从不喝醉。但这段话在哪里,因当时没有写笔记,一时难以找到。后来竟花了半年时间去大海里捞针,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发现这句话在萧红回忆鲁迅的文章里。因此,他一再告诫,必须做笔记。

2.训练思维,学会表达。记笔记可以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激发起来的思想,通过整理而达于条理,通过概括而达于清晰。就语言而言,用于思考的是“内部语言”,用于说话的是“口头语言”,用于写作的是“书面语言”。这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习惯所说的“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其实不是很精确的表述。实际情况是,“内部语言”具有相当程度的朦胧性、散漫性,要经过加工整理,才能变为用于交流的“口头语言”。口头语言仍缺乏准确性,仍具有相当程度的散漫性。因此,口头语言要经过加工整理,才能变成具有条理、又分寸准确的书面语言。所以,很会想问题的人,未必有很好的口才;有很好口才的人,也未必有很强的写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通过写读书笔记,把学到的东西思考一番,把思考的东西整理一番,这对提高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3.捕捉灵感,促进创新。灵感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因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而突然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和产生的思想成果。灵感来得突然,逝在瞬息,如流星划过夜空,倏忽不见。因此,对于灵感必须即时捕捉。所以清代学者章学诚说:“札记之功,必不可少;如不札记,则无穷妙绪,皆如雨珠落大海矣。”这个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如果读书不做笔记,那么因读书而激发的智慧珠滴就会不能保留,而落入思维的茫茫大海,瞬间便无影无 踪。著名学者许征帆也说:“许多大学问家都很重视写读书笔记,把它作为品评别人思想成果,磨炼自己的聪明才智,抒发自己的心得创见的理想场所。”人们作文,尤其是写长篇巨制,都必须通过写读书笔记做必要的准备和积累,非如此则难以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充实性,也难以保证科研的创新性。

(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那么如何做读书笔记呢?关于做读书笔记各人的做法不完全相同,就我自己的体会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笔记方式的选择。做笔记可用笔记本或活页纸,也可用卡片。这几种选择各有优劣。我是选择用笔记本记笔记。为便于保存要选择硬皮封面的笔记本,纸

页线条行距以较宽为宜,这样可以把字写得大一些,便于日后翻阅、查找。(2)应该分门别类。要准备几个笔记本,记录不同的内容。如哲学笔记、经济学笔记、历史学笔记等。另外,对摘抄的某段内容还要拟出和标上一个醒目的标题。一个笔记本记完以后,还应该在这个本子前面预先留下空白的几页上,按照所记内容的顺序,编出一个目录。(3)注明出处。抄录资料要完备,出处要详明,不可贪图简便。没有出处的资料,其准确性、真实性会大打折扣,以至丧失使用价值。(4)留下评议空间。一页笔记纸,不妨在其1/3处左右对折一下,该纸的2/3部分用于抄录,1/3部分用于书写对抄录内容的随感。应该说,除了专门为积累知 识而作的摘录以外,读书笔记的内容主要是你的科学思想的最初表达,即对所摘内容,评是非之处,议得失之理,或赞成或反对,或发挥或批判。(5)笔记要复习。记下的笔记,每隔一段时间要拿出来复习一次。就我来说,大体是一年复习一次,目的是为了温故知新。(6)把笔记中的思维成果写成论文或著作。打个比方来说,就是要把与青年学子谈读书笔记中的点点火星,使之燃成一团火,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就写作过程而言,就是把笔记中的 创造性思维成果,先写成片断,由片断而成整篇,再由多篇到专著。

总之,要树立信心,勇于去做。多读书,多思考,多动笔,这是治学的根本途径。一切大学问家,你在看他的结果时,似乎高不可攀,当你回过头来看他的起点时,就会发现原来是同样的渺小。路是人走出来的,学问是人做出来的。治学无奥秘,贵在坚持,贵在积累。只要这样做了,必然会有所提高,有所成就。

注释:

①该文是作者在多所高校给大学生所作的讲演,此次发表,作了整理修改。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鲁迅.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章学诚.文史通义:第三百三十三卷[M].[4]转引自李昂.读书方法探寻[M].北京:长征出版社,1985:

第四篇:谈青年班主任的一些心得体会

润物细无声

——谈青年班主任的一些心得体会

天津杨柳青一中 李秀芬

内容提要: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必须摆脱以往那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简单说教。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和学生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彼此欣赏的良好互动的师生关系是当下许多学者专家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作为一名青年班主任,在高中三年的带班中做了很多的尝试也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刚刚当班主任的年轻老师一定的借鉴。关键词: 宽容 尊重 智慧 关爱

八年的时间转眼即逝,我的第一届学生也已经各奔东西,寻找他们最美好的未来,曾经的青涩已经不再,曾经的手足无措也已不再,回想过去的7年,我的学生在成长,我也在成长。在岁月的书中记载着我们的点点滴滴,幸福着我们的幸福。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对“上善若水”的进一步解释是:安于应处的地位,心像深渊一样清静,以友善之心与人交往,说话言而有信,按自然法则处理事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善于把握行动的时机。正因为不强求结果,才不会招致怨恨。

新生代班主任专家梅洪建曾说过:“班主任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让孩子们在这个平台上健康和谐地发展。如果照着我们的一般思维来做班主任的话,我可以说班主任的作用是微乎其微。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仅仅是起到表层调节的作用,而不能 真正打破孩子内在的心理结构的稳固性。所以,如果一个老师认为自己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话,他也太看得起自己了。也正是我们的班主任以为自己举足轻重,往往‘尽心竭力’地教导我们的学生,才会导致我们当今教育的困境出现。假如孩子是一张洁白的纸,每个班主任都按照自己的‘无限的爱’在这张白纸上画一笔,结果是这笔笔的勾画使得画不再是画了,同时也失去了做白纸的纯洁无暇。这就是教育的最大的悲哀的。”

那么,我想就让我们争做水一样的班主任,润物细无声。上善若水,水至柔,但至刚,让至柔与至刚结合起来,研究学生的教育原点。就像泰戈尔的那句诗:“不是棒槌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如此光彩亮丽!”这不就是教育的纯美境界么?!

一、“润物细无声”需要宽广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常怀宽容,心灵的原野便冰雪消融,莺飞草长。

适时的宽容与激励,促使择校生考入名校。斌斌,一个真不能算文质彬彬的男生,高二进班时嚼着口香糖跟老师说话,眼睛看都不看老师。经过了解得知,父母离异,妈妈靠小生意维持生计供其上学,他们是外地人,为了办天津户口已经花光了积蓄,当初他分不够,择校费还是借钱交的。本以为这样的家庭环境他想必很内向,老实,懂事。其实不然,早恋,上课接个下茬等等问题在随后的表现中一一浮现。我想和他谈谈,但每次他都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虽不是和我作对吧,似乎就是不信任。后来我了解到,他上课爱接下茬是因为有疑问,这说明他比较认真,并不是故意破坏课堂纪律。而且进入文班后 的几次考试他都考得还不错。他思考问题反应很快,我觉得他很有潜质。我想既然他还不完全信任我,那我就迂回一下,从联系家长开始吧。记得第一次和他妈妈通电话,她妈妈上来就问,是不是他在学校里又和那个女同学搞对象了?又不听话了!我赶忙说,“没有,没有。我打电话就想跟您说,他在学校很认真,成绩也已有进步。你以后在家多鼓励他他呀!”“哦,好。您看我这天天忙得,我心思他又在学校不老实了。你多费心了!”简短的谈话就这样结束了。之后的几天我慢慢观察,他似乎没什么变化。后来有一次,我在楼道遇到他,随口一说,最近学习怎么样?他笑了,摸摸头说,还行。我说,你妈妈对你期望可是很大的,别让老师和家长失望呀。他说,必须的,您放心吧。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是我知道他开始信任我了。以后,只要一有机会,我就找他聊聊,他也会时不时主动和我说话,问这问那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在随后的与家长联系中,也感受到他和妈妈关系的日渐融洽,他也日渐努力。

本来我以为这样挺好,没想到一次家长会,一条短信,改变了。高二下学期的第一次家长会后,晚上十点多我收到他给我发的一条短信:“我恨你”!当时我一惊,心想我哪里招惹你,恨字都上来了?当时,我真想一通电话拨过去问个清楚,说个明白痛快,不然心里怪不自在的。冷静!我对自己说,电话里恐怕说不清楚,还是明天到了学校见了面再说个明白。我当时真的很委屈,心想,我在他身上花了很多心思,甚至有一回,他闹离家出走,都夜里1点多了他妈妈打电话过来,我不停的给他打电话,他不接、发短信,他不回。他妈妈在 电话里哭,我就劝她,直到半夜三点多我收到她妈妈发来的短信才知道他后来还是回家了。我才放心。“恨我!”我真不明白,我下了那么大的功夫,怎么对我说这种狠话!? 或许另有隐情,总该事出有因,我劝自己说。转天,我叫他来到办公室,他还是一副很生气的样子,在我的一再追问下才知道,原来是家长会后他妈妈假借我的名义教训了他一顿,使原本他对我建立起来的信任产生了怀疑和怨恨。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我一方面批评了他,第一,要调查事实多与老师沟通,不能偏听一面之词。另外,任何哪位老师即便说了你的不足也是出于对你的爱护,也不能用如此过激的语言伤害老师。好在,他渐渐在我语重心长的耐心交谈中化解了误会。再后来我一如既往的鼓励他,直到高考后他还来学校向我请教志愿填报问题。令人欣喜的事,他最终考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他来学校让我给他写政审材料的时候满面春风,十分感激我。

这让我想起了肖川先生曾说过,“许多的教育探索并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沉住气,相信自己,相信学生,当个别家长方式方法不当造成误会,一定要学会宽容,尤其是年轻的班主任们,遇事要沉着冷静。我想,如果那天我贸然的打电话过去把他质问一通,想必只会激化矛盾。教师的心田会因有了宽容而广阔、睿智,孩子成长的天空会因有了宽容而湛蓝、美丽。付出宽容,生命才会在一种健康的心态中赢得坦然与真诚的回报,照亮孩子的同时也照亮自己。

二、“润物细无声”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春天的姹紫嫣红让我明白,每种花的开放有早有迟,花期有长有短,花儿有大有小。我怎能统一要求它们同时开放、开得一样大小呢?正是因为它们循着自己的天性、自由的开放,才让这个世界如此的五彩斑斓!学生不也是这样吗?爱默生说过:“教育最大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这当然也包括尊重学生的差异。当今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钢有钢的功能,铁也有铁的作用。为什么非要让“铁”变成“钢”呢?

对于后进生必须倾注爱心,投入真诚的情感,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我在工作中特别关注后进生,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以敏锐的观察力,同伴式的态度主动接近,小心翼翼地去触动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形成师生良好的情感氛围,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因势利导,达到以情育人,以情动人的目的。

琳琳,一个独立自信,但学习习惯相对较差的女孩。进入高三以来,她非常努力了,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加之学习习惯的原因,她的成绩一直不理想。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我经常用口头鼓励或是短信、书信方式真诚地启发,引导她善于发现,肯定,欣赏自我价值。我知道她画画很好,手也很巧,让她和同学一起准备班会的各种道具,提供机会让她展示自我,在班会最后“特别鸣谢”,同学鼓掌感谢,这极大地增强了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高考也考出了自己历史最好成绩,虽然考的是三本,但来学校报志愿那天她还是很高兴的跟我说,谢谢您,以后我会经常来看您的。

一个再糟糕的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如我班成绩和表现都很落后的彭彭,在校运动会中却能大显身手,为班级争光。我便抓住这一点及时表扬。他异常兴奋,觉得是一件很荣幸的事,以后不断地表现自己,还主动承担了为班级组织长跑、喊口号的任务,他喊的口号又洪亮又有气势,也成为班级的“人才”为我班取得长跑展示第一名立下了不小功劳,这也在班会上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扬。利用这一点鼓励他在行为习惯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为班级体增光添彩。

三、“润物细无声”更要呼唤教育的智慧。“爱”是教育智慧的前提,“经验”是教育智慧的基础,“细心”是教育智慧的源泉!

加强培养优秀生,使整个班集体更加优秀。教师应在工作中关注每一个学生,就像花园里的每一朵鲜花都需要阳光一样,优秀的孩子也不例外。我把班级的优生分成了三类,一类是稳定型的优生,如丹丹、浩浩等,思想基础牢固,有理想有目标,自我修养比较好。对这类,给他们个性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担任班级工作,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经常和他们一起分析、研究班级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如指导他们召开主题班会、锻炼组织各种活动的能力等,使他们放开手脚施展才华,成为老师得力的左膀右臂。另一类是动摇型的优生,如军军、想想等他们的思想基础不够牢固,意志力薄弱,不能坚持不懈地努力,一旦受到挫折,思想就会出现波动。对这类,注意调动积极因素,端正他们当优生的动机,注意引导,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比如让运动健将想想在每次长跑后2分钟点评,长跑展示前给 同学指导,充分利用他的这一特长在最后高考冲刺时予以激励。让擅长画画的小雨担任宣传委员,丰富班级文化生活等,让他们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还有一类优秀生由于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家长对其要求也很高,导致心理压力过大,成绩不稳定。对这类经常鼓励和谈心,做到推心置腹,以情感人。我班的敏敏、小玉成绩一直不错,但由于早恋问题使其成绩出现有波动。从最后的结果看,这两个女孩都考得很好,敏敏去了华东政法大学,小玉去了厦门大学。这似乎也证明了,班主任的作用不是无足轻重也是微乎其微,我们无法改变他们什么,他们自己内心的内部结构是超级稳定的,我们充其量也是一点点的催化剂,帮助他们实现质变而已。

四、青年班主任最大的优点就是年轻,然而这也是与学生交往的最大弊端。不足则清高,过则大乱。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火候,做到威而不惧,亲而有礼。要做到这些,以下几点可做参考:

1.严格要求,树立威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讲台上站稳脚跟,必须精抓业务,信其道方能亲其师。想要解惑,必先精道。道就是我们所教之课程。要多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老教师的课,也多邀请老教师听自己的课,可以不是最优秀的,但一定要是最勤奋的。另外,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我们可以利用这个优势,不断翻阅与课程有关的书籍,浏览相应的网页,拓宽视野,使课程与现实紧密联系,增强课堂的现实性,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使课堂更加活跃。最近有个叫周思成的年轻男老师在网络上特别火,他穿着时 尚,他课上大跳街舞,气氛异常火爆。深入了解才发现,他之所以受到学生喜爱绝不仅是光鲜入时的外表和活力动感的街舞,而是他每天精心而充分的备课,以及他课堂纪律的要求严格。

2.有理有据,宽严有度。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教不管会变坏。”我努力做到真心爱护我的学生,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在各种大型活动中如军训学工红歌大赛等等,我为他们留影纪念,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又一种关爱。学生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我总是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及时沟通,或一条短信,或一个纸条,或是求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最终获得有效地解决。

我们的工作从高一到高三,再从高三回到高一,学生换了一拨又开始了新的一拨,貌似一种“轮回”!可是,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没有“轮回”!班主任工作是份良心活,要想得到学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三年的时光,我家女儿从牙牙学语到现在能歌善舞;三年的时光,我的学生们也走过他们的青葱岁月步入大学的校门;三年的时光,也使我的班主任工作从战战兢兢的应付到现在变得从容镇定懂得规划。

这点点滴滴的时光中,很多画面至今萦绕我心。每天在班门口迎接我的学生,我从未迟到;三年来与学生朝夕相处我没请过一天假;从高一到高三,坚持利用早自习前五分钟给学生过生日,送小礼物,意外的收到学生为我筹办的生日party和学生家长的祝福。更记得 8 2008年的元旦迎新校艺术节上,我第一次登台献唱,学生们集体起立为我加油鼓掌。我用爱去教育学生,也在学生的爱中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老子《道德经》第8章 张永军《班主任的工作之道》 新浪网梅洪建答记者谈班主任问题

第五篇:青年理论组学习“七一”讲话谈体会

学“七一”讲话 铸东四精神

近日,东四街道组织青年理论组成员,开展了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座谈会。通过学习讲话,青年们纷纷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结合自身实际为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作出了新的规划。本报现将部分体会进行刊登,供大家学习交流和借鉴。投入激情干劲儿足 制定工作三目标

在推进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更应当在新形势下把群众工作放在第一位,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基层公务员,通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将切实把思想高度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力量落实到讲话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到加强和改进工作实际成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工作能力上来。并且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立足国情、区情、社情,坚持实事求是,在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中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另外,身为一名公务员,尤其是作为青年理论组成员,我会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激情、热情和十足的干劲,并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真心对待身边的工作伙伴。

最后,我制定了三点目标来总结我的学习体会:一要坚持信仰,时刻牢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誓言;二要懂得忠诚,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三要学会学习,学而不止,厚积薄发,真正能够学以立身、学以致用。

■街道工委宣传部喻巍

有为青年树信仰 坚定信心跟党走

在胡总书记的讲话中特别提到了对广大青年的希望和要求,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想,在任何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

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年轻干部,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关注下成长,我感到无比振奋,但也深深地感受到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青年的历史作用,也对当代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

作为当代青年,我想我们一要有信仰,通过认真学习90周年党史,近现代史,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作为华夏子孙,作为有志青年,我们深感自豪和骄傲,要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古人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20世纪初,无数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义无反顾的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奋斗,奉献青春。现在在打造“世界城市窗口区、首都文化中心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的工作中,青年干部要立足本职、奉献青春、做出新的贡献。

结合本职工作,在即将到来的全国文明城区迎检工作中,我要在总结上次迎检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年轻干部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带领迎检办的其他干部,做好办公室组织协调的各项工作。指导社区按照区里的最新要求整理档案材料,并及时到社区检查。针对出现的问题立即纠正,要求社区迅速整改,确保材料不丢分。督促各职能科室按照考核指标完成各自任务,保证我街道迎检顺利完成,万无一失。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要努力做一名会学习、能干事、肯吃苦、讲奉献的干部。

■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高洋

服务群众记心间 杜绝“精神懈怠”

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告诫全党,新形势下我们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精神上的懈怠是百般懈怠中最根本、最可怕的一种懈怠。一个人“精神懈怠”则必然步入歧途,一个组织“精神懈怠”则必然走向灭亡,所以总书记讲话将“精神懈怠”放在了四个危险的首位,是非常有深意的,也是很有针对性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刚刚从大学校园走向社会、走向为人民服务队伍行列的共产党员,作为一名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服务群众的城管执法队员,必须时刻谨记、领悟胡总书记“七一”讲话的精神,经受住“四个考验”,防止“四个危险”特别是防止精神滑坡。同时对自己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学习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涉及的执法程序、执法方法、执法的标准,向有经验的同事们请教、掌握有依据、有策略、有效率、有层次的业务操作方式。同时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本领,依法行政,切实完成人民群众赋予我们城市管理人员的任务,切实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感到更安全、更方便、更文明、更和谐的服务局面。

领悟胡总书记“七一” 讲话的精神,从现在做起,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以高涨的工作热情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加强党的建设,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创先争优,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东四城管分队高超龙

讲话精神体会深 统一思想见行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大会上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风雨历程。在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展望未来的光明发展方向之后,人们对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一定会认真学习,深刻体会,把思想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落实到行动中去。

通过对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学习,我感觉在思想深处,对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对党更加向往,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心情也更加迫切了。

我知道,作为街道基层工作者,光有热情还不够,还要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我也知道在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我们也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因此我也经常通过自我剖析,不断做着总结,以提高自我的能力和素质。想要真正扎根基层,做出一番成绩,必须要有更扎实的个人基本功。作为一个刚刚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更应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面对自己的实际,我想必须扎实有序做到以下三个方面,才能更有希望实现自己的梦想,体现自身的价值。

第一,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基层服务水平。

第二,立足工作实际,努力培养和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努力培养和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第三,结合自身实际,扎实做好积累。努力培养不屈不挠的工作热情,不怕挫折,不怕失败。

■街道财政科王倩

以理论丰富头脑 基层工作拓眼界

讲话全面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极具时代性和指导性,为我们基层干部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今后我一定要坚持理论学习,只有在理论上不断与时俱进,才能在干事创业中锐意进取。基层工作的新生代学历高,眼界宽,知识丰富,掌握现代化的市场信息,但是由于刚走出校门,没有足够的基层工作经验和业务知识,还需要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下,我们应通过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定基层工作理想信念。

此外干好工作还要继续坚持群众路线。居民是社区工作的根本,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尊重居民、关心居民力所能及地为居民服务,为居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做好基层工作还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观念。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遇事不推托,碰难不怯懦,恪尽职守,立足岗位实际,找准突破口。理清思路,拓宽视野,以己之力助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街道行政办公室李慧慧

下载谈如何加强青年的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如何加强青年的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伟人谈学习

    苏格拉底说得好:“知识即美德”,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明代大文学家......

    谈如何学习高中语文

    谈如何学习高中语文——致高一新同学文章来源:http://blog.zhyww.cn/group.asp?gid=59&pid=82620亲爱的高一新同学,你们好!当你们怀着兴奋的心情走进一中新校的大门时,你们一定......

    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学习

    重视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世界的新变化、形势的新发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

    青年学习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的报告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党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奋斗在农村第一线的青年......

    "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

    "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一)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为自己确立好人生的目标、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导航。通过学习老师关于大学生人生导航的报告,让我能更好、更合理地为自己的......

    谈新时期如何加强青年党员的党性修养(大全)

    谈新时期如何加强青年党员的党性修养 根据中央组织部的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青年党员数量稳步增长,发展了35岁以下党员2062.2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5%,占发展党员总数......

    谈青年领导干部成长路径[五篇]

    简谈青年领导干部成长路径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中青年领导干部作为党的事业和推进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 其健康成长的路径选择非常重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激烈......

    武琼老师谈青年老师成长

    2012年12月,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六安市远程教育培训,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要适应现代教学,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就要跟上时代潮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