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土人才座谈会信息
靖宇县人才交流开发中心 2011年首次农村乡土人才座谈会
靖宇县人才交流开发中心极力配合市人才工作部署,在局党委、相关科室及县委组织部的协同下,召集靖宇县域农村实用人才探讨农村技术改革的发展前景与产业规划座谈会。2011年5月11日上午九时许,以“农村实用人才技术开展及产业规划”为主题的乡土人才座谈会在我县人社局四楼会议室召开。列席会议的有市人才、抚松县人才及靖宇县委组织部、人社局的主要领导及负责人,到会的五个乡镇的组织委员及代表性的农村实用人才,本次座谈会由县人才交流开发中心组织,由县人社局副局长赵伟同志主持。
本次座谈会历时2个多小时,市人才交流中心王主任阐明对本次座谈会以帮扶农村经济发展为主,消除到会人员心理顾虑。各位有能力、有资质的乡土人才畅所欲言,开诚布公的讲述了自己身边的农村经济发展的概况及面临的问题挑战,更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给予农村经济发展更多的支持及帮助。
据相关部门信息了解,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农村经济列入我市“十二五”规划议程。市委组织部安排部署相关单位进地方、下基层调研取证,科学谋划我市“十二五”发展,妥善应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有效把握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以及化解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对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奋进跨越、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靖宇县人才交流开发中心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一日
第二篇:养殖专业户在乡土人才座谈会的上发言稿
在乡土人才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各位领导,朋友们: 你们好!我叫林华锋,是小寨坝镇排杉村的肉兔养殖专业户。今天,我一个仅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能够荣幸参加全市的这个现场会、并代表农村实用人才发言,我内心十分的激动!在此,我向在座对我们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给予过关心、支持的各级各部门领导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多年来一直在外打工,2001 年冬,我带着在外打工期间学到的养殖技术回到家乡,开始从事专业肉兔养殖,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不断钻研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目前个人肉兔养殖存栏数已达到了 4800 只,年创纯收入达 9 万余元。今年 5 月,我通过县评审会的评审,荣幸地取得了农村实用人才技师的职称资格。国家实行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好处,不但可以优先参与农业开发和获得贷款,参加各项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进修,更主要的是政府对我们这些“土专家”在专业技术上给予的肯定和认可,使我们今后带动群众致富的“底气”更足了。具体地说来就是向群众传授科学技术时有人“信了”。记得我当初发动群众养兔时,大多数人却不相信我有肉兔养殖技术,甚至有的还热嘲冷讽地说:“林华锋嘛,有哪样技术,找点钱还不是靠这几年的财运”。
第三篇:乡土人才先进事迹材料
乡土人才涂平和同志事迹材料
“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我作为乡土人才,一定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这是万载县康乐街道里泉村生猪加工企业经理涂平和肺腑之言。涂平和,一个平凡的农村人,用自己的言行成为了里泉村农民发家致富的领头雁,同时辐射带动周边村组群众进行生猪加工及加工,使数十户群众踏上脱贫致
富道路,为农民撑起了一片艳阳天。
穷则思变寻找致富路
艰苦的生活条件,敢想敢做的性格使涂平和产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认真分析后,他决定发展生猪加工业。1985年,东拼西凑了1万多元钱,他跨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并逐步攻克来自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坚定不移的发展生猪加工业。1999年,他多方筹集18万元,购进2个大型冻库。2003年,他赚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并利用这资金做垫本,逐步扩大生猪加工线。2005年,再次扩大了加工规模。直到2009年,加工企业投入已达到100万余,实现年均收入20余万元。如今,涂和平在村里建起了新楼房,买了小轿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引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涂和平富了,但他深感肩负的责任,要“带动广大群众一同致富”。于是他决定在村内去寻求生猪养殖户,亲自给加工户传授经验,上门为养猪户提供技术指导,涂和平每天辛苦的奔波,不仅缓解了生猪加工来源的紧张,而且带动了周边群众创收。2003年,生猪加工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涂和平在反复思考后,决定迎合市场的新需求,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他开办了生猪养殖与加工技术培训班,每月召集养猪户学习培训一次。同时以我县农业科学技术阳光培训工程为依托,组织村民学习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目前,我村及周边数十户农户成了里泉猪肉深加工企业的长期供应商,里泉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生猪深加工地。现在乡亲们说起涂和平,都竖起大拇指,感谢他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
科学发展拓宽致富路
多年的实践,涂和平感受到,生猪加工业只有坚持走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信息化道路,才能走得更好更远。他多次到南昌、高安、上高等地参观学习先进生猪加工业,回来后,将新技术通过反复研究,多番尝试,增强了科学加工、规模加工、规范加工的意识,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他安装电脑,上互联网,开拓网络销售渠道。他以打造绿色食品为目标、注册成立了里泉猪肉生加工企业,建起了省内先进的生猪加工生产线,在管理中实行以公司加农户的组合方式,是以互助互利为基础的经营性结合体,吸收养户自愿参加,实行集中到生猪养猪户家中进行疾病防疫、饲料供养、统一保护价收购,统一绿色屠宰,赢得了农户的称赞,促进了生猪产业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科学化的加工道路。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经过二十五年的磨练,涂和平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长为养殖户的引路者、加工户的主心骨,成长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他时刻牢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一花开放不是春,只有群众富裕了,才是硬道理。在今后漫长的日
子里,涂和平还将不断探索企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争取带领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第四篇:乡土人才先进事迹材料
乡土人才涂平和同志事迹材料
“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我作为乡土人才,一定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这是万载县康乐街道里泉村生猪加工企业经理涂平和肺腑之言。涂平和,一个平凡的农村人,用自己的言行成为了里泉村农民发家致富的领头雁,同时辐射带动周边村组群众进行生猪加工及加工,使数十户群众踏上脱贫致富道路,为农民撑起了一片艳阳天。
穷则思变寻找致富路
艰苦的生活条件,敢想敢做的性格使涂平和产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认真分析后,他决定发展生猪加工业。1985年,东拼西凑了1万多元钱,他跨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并逐步攻克来自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坚定不移的发展生猪加工业。1999年,他多方筹集18万元,购进2个大型冻库。2003年,他赚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并利用这资金做垫本,逐步扩大生猪加工线。2005年,再次扩大了加工规模。直到2009年,加工企业投入已达到100万余,实现年均收入20余万元。如今,涂和平在村里建起了新楼房,买了小轿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引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涂和平富了,但他深感肩负的责任,要“带动广大群众一同致富”。于是他决定在村内去寻求生猪养殖户,亲自给加工户传授经验,上门为养猪户提供技术指导,涂和平每天辛苦的奔波,不仅缓解了生猪加工来源的紧张,而且带动了周边群众创收。2003年,生猪加工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涂和平在反复思考后,决定迎合市场的新需求,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他开办了生猪养殖与加工技术培训班,每月召集养猪户学习培训一次。同时以我县农业科学技术阳光培训工程为依托,组织村民学习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目前,我村及周边数十户农户成了里泉猪肉深加工企业的长期供应商,里泉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生猪深加工地。现在乡亲们说起涂和平,都竖起大拇指,感谢他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
科学发展拓宽致富路
多年的实践,涂和平感受到,生猪加工业只有坚持走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信息化道路,才能走得更好更远。他多次到南昌、高安、上高等地参观学习先进生猪加工业,回来后,将新技术通过反复研究,多番尝试,增强了科学加工、规模加工、规范加工的意识,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他安装电脑,上互联网,开拓网络销售渠道。他以打造绿色食品为目标、注册成立了里泉猪肉生加工企业,建起了省内先进的生猪加工生产线,在管理中实行以公司加农户的组合方式,是以互助互利为基础的经营性结合体,吸收养户自愿参加,实行集中到生猪养猪户家中进行疾病防疫、饲料供养、统一保护价收购,统一绿色屠宰,赢得了农户的称赞,促进了生猪产业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科学化的加工道路。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经过二十五年的磨练,涂和平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长为养殖户的引路者、加工户的主心骨,成长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他时刻牢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一花开放不是春,只有群众富裕了,才是硬道理。在今后漫长的日子里,涂和平还将不断探索企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争取带领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第五篇:如何培养农村乡土实用人才
如何培养农村乡土实用人才
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自身的经济是现在政府的重要任务,人才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其中培养乡村人才是促进基层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这一股强大的生力军。政府应该从人才的选拔、培养、任用等方面入手,认真落实,因地制宜,积极选拔培养基层的人才。
一、健全选拔机制,为人才选拔提供有力的保障 “科学是第一发展力”,那人才就是“发动机”,可见人才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建立规章制度,行为政策,是选择人才的一切行动的保障。一是建立人才政策体系。根据当地的经济实际需求,及本土乡村人才特点,制定相关选拔的方法和落实有关待遇政策,为人才的选拔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比如根据目前翁源大力发展工业,发展有特色的农业的这一特征,就要求选拔的人才应该充分了解翁源经济的结构特征及发展方向,对农业、工业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妥善处理好群众间的矛盾,还要制定合理的待遇政策,做到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发展。二是促进政策的推行落实。确定选拔的范围和对象,根据当地基层经济的发展特点主要在农业方面,从种植、养殖、销售等相关行业的人员中选拔。选拔人才要实行考核制度,确保公平公正,优胜劣汰,积极在人才中营造比贡献、比成绩的良好气氛。三是建立人才管理机制。各镇场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选拔培养人才的工作,并对此进行记录跟踪,建立农村乡土人才发展的档案,对选拔培养基层人才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及时记录下选拔培养基层人才中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实行常态化工作。
二、健全培养制度,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
“人有高低,路有不同”,每一个人接受的教育和知识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应当因时因人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特色发展来进行培养。一是理论结合实际。定期组织相关专业老师按需施教,培养急需实用人才,“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还可以邀请一些成功人士讲授自己发展成长经历经验。二是加强示范交流。定期组织去一些发达的地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学习他们如何服务基层,更好地让基层人才促进基层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技巧,借鉴并推广成功的经验,提高大家服务基层水平,鼓励他们为基层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三是鼓励自学成才。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自我学习,各种技术竞评职称,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出台一些奖效政策,提高积极性。四是发挥引导作用。由政府牵头,与一些企业公司搭建发展、合作、交流平台。组织乡镇人才前去参观学习,学习相关知识与经验,培养一批农村经济发展的能人,并发挥他们的带动效应,带领大家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三、健全引导激励机制,为乡村人才提供舞台 “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奖励效应是人才发展的一大助力,让乡村人才时刻保持高度的积极性。一是推动乡土人才“双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当地一些思想素质好,能力强的人对当地的影响,可以选拔一些政治素质好的业主和他方面的能手进驻村“两委”干部,发挥他们的影响力,从经济和政治上实行“双轨制”并行。二是支持乡村人才创业,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我们大胆起用一些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在搞企业等方面有专长的人,鼓励帮助他们开创一些新领域,新型行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政策,做大做强,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比如开设农场、果园、山塘水库,使之发展成既可以旅游休闲的度假景点,又能创造其它的收入。三是引导乡土人才做好“传帮带”,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我们要求各行业人才通过结对子,以一带
一、以点带片、科技齐头并进等方式进行传帮带,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等传授给周围群众,让更多的农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乡土实用人才便是那举足轻重的“领头雁”,引领着千千万万农民铿锵前行,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才能真正强农兴农,让翁源的农民朋友们都过上好日子,实现广大农民朋友们所企盼已久的“三农”中国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