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中国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当前中国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一、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在青年与社会双向作用的社会化过程中,青年主要处于依赖、服从、被社会教化、塑造的地位。那么,教化者是否任意地按照自己主观想象来教化和塑造青年呢?当然不能。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才能达到其目的和要求。在整个社会化过程当中,社会化的规则程序和活动结构都是有序的、可行的,社会为青年的社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正常发展条件。可以说,我国的青年社会化过程已基本上遵循其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的规律性,既保证了其发展的方向,又达到了社会化的效果,青年社会化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在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1、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滞后性。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我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切实提高青年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的素质。当然,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发挥着积极的政治优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改进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为我们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并保证了青年社会化朝着正确的方向正常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应当看到,当前在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中最为突出的有两个问题:第一、思想教育内容的滞后性。以高校为例,不少高校在思想教育方面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教育的内容与现实部分脱节,而且一味地以“你说我听”的灌输为主,既抑制了青年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导致青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抵触情绪。也正因为如此,青年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和内心的苦恼却得不到妥善解决,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蓬勃兴起和传统社会相碰撞而产生的多种困惑不知所措却无人引导。第二、思想教育方法的滞后性。虽然各方面都在按要求按计划去做,但教育效果并不好,纠其原因,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单一,形式呆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够重视,缺少兴趣和学习热情,有时迫于考试,临考突击,背上几个题目应付过关了事。有的学生看到别人都参加“邓研会”,自己出于好奇或者迫于面子或者好大喜功便参加了,当老师在作有关邓小平理论专题辅导时,有不少学生在下面或看小说,或背英语单词,或打瞌睡,真正用心听讲者寥寥。由此可见,用那些靠浮于形式的学习方法再加上滞后的教育内容,是很难使那些正确的理论能够真正内化为青年学生坚定的信念和精神支柱的。
2、青年价值观念的多元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人们价值观念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一元社会所产生的单一性、绝对性和严格性的价值观念,而且逐渐嬗变为相对性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因此,旧的价值体系的动摇并没有导致一种较为成熟的新的价值体系的出现,新旧观念并存的复杂局面引起人们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思想混乱,理想的人生之梦与现实的生活之路充满矛盾和冲突,使不少青年产生困惑和迷茫。
有调查表明:青年学生在面对个人利益和前途的选择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知行背离。一方面有71%的学生认为应该“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集体利益,”但在择业选择时,前三位的考虑因素分别是“兼顾国家需要和个人利益”的有41%,“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有31%,“实现自我设计、自我选择”的有18%。而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不到4%,对这种矛盾,学生自己也感到困惑和担忧。一个学生在调查问卷上说:“这是一个剧烈变动的社会与时代,我不害怕市场经济,但
很害怕丛林法则支配一切,我们找不到精神家园。”(注:吴烨宇、吴强“98年上海高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思想·理论·教育》98.11)所以,青年学生对于多元价值观念并存和相互冲突的复杂环境中,难以依据自己已有的认识经验,合理而准确地选择和认同某一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从而深深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尴尬境地。
3、青年知识结构的不合理性。知识技能社会化,是青年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因此青年必须努力学习知识,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新成果,以构建成一个比较合理和完整的知识结构,以适应自己走上社会所从事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然而,我国教育由于长期受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过早地文理分科,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必然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思维方式单一,专业面狭窄等缺陷。比如:华中理工大学曾对全校3511名新入校的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生进行了首次中国语文水平测试,总平均分为63.9,其中,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平均分竟不及格。该校受国家教委委托,前不久对全国部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进行了一次调查,从收回的4500份有效问卷看,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不只是文学、艺术等知识的欠缺,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和文化遗产知之甚少,中国古代哲学知识几乎空白,且边缘学科知识严重不足。这些从一个侧面说明素质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几年,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单位都很重视素质教育,并积极探索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的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要从应试教育完全过渡到素质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实现青年知识结构的合理化还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4、对独生子女教育的偏颇性。独生子女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有独生子女7000万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稳定和生育高峰期的延续,独生子女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普遍。那么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有什么差别呢?他们在青年社会化与非独生子女有什么不同呢?这些既理论又很现实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最近调查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理想、求职、学习、经济水平、交友、个性自评等几个方面都不存在显著差异。(注: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现状比较研究”《思想·理论·教育》1998.12.(31)-(34))但是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的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并因此影响到自强精神。
与此同时,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也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教育观念的偏颇。尽管现在许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教育观念比较陈旧。例如,不少家长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把孩子的成才与否同自己的荣辱联系在一起,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不顾孩子的意愿和实际情况,一味地按自己意志来培养孩子。第二是在教育方法上的偏颇。现在孩子身上不少问题都反映在我们教育方法上,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孩子关爱的度上。许多家长过分溺爱,导致孩子怠情、自私、骄横等等,而这些问题将直接给青年社会化过程造成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
5、中老年人对青年社会化的逆反性。青年人应该既是社会文化的塑造物,又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在内化的同时又表现出外化。但在十年“文革”的国度里,青
年人只是依从“文攻武卫”、“斗私批修”。不能创造出符合青年自身特点的青年文化。自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人从“无奈”中走到“兴奋”,从封闭走向开放,沿着时空转换,他们欢呼雀跃,从反思中找到宁静,从竞争中找到进取,在为祖国做出杰出贡献的同时,又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文化。而成年人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似乎有些“不适应”,在不少方面却表现出“滞后”。当青年人把“迪斯科”跳得熟悉透了的时候,那些长辈才开始学习“老年迪斯科”;当青年人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挣钱时,那些长辈们还呆在家里守土如根;当青年人整天沉浸在电脑的海洋里,那些白发老人似乎还不知此乃何物。也就是说,那些本应规范青年人社会进程的成人却反过来学习和楷模青年人在新时代中所创造的新文化。从而强烈地表现出青年社会化的逆反心理。
二、对策
针对青年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社会教化和青年自身内化的质量。为此,必须着重抓好对青年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并以实践贯穿于教育过程当中,边教育边实践,形成教育与实践的三维一体的社会教化模式。同时,注重青年的自我教育,发挥其主体能动性的作用,不断增强教化和内化的质量与效果。为此:
1、坚持素质教育。前不久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国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虽然以后的路还很长,但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必须脚踏实地地开始它的真实旅程。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等教育。素质教育不仅要青年学生“学会知识”,“学会生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多头并进,多管齐下的原则,特别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克服过去那种“形式主义、摆花架子”的做法,从“唱高调、说大话、讲空话”变为遵循实事求是,注重实效,进行实战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根据青年的特点及不同文化层次开展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第一,适应现代信息,进行超前教育,克服教育内容的滞后性。大众传媒的日益现代化,使信息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青年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电影、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电化教育等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发挥信息教育的功能,使青年接受更多新知识,而不是陈词滥调。第二,采取多种形式,克服教育形式的呆板性。不能局限于“灌输”这种单一模式,而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将诉诸理性与诉诸情感有机结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达到理论的穿透力和情感的感染力的有效整合。比如开展受学生欢迎的各类学术活动,组织各类演讲会、辩论赛、校园青春风彩大赛、校园戏曲小品、体育节等活动。使青年在其中接受教育,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第三,注重教育的层次性,克服眉毛胡子一把抓现象。根据受教育者的文化层次,有针对性地分层次系统化规定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教育过程中,特别分清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区别,唱响主旋律。
2、做好家庭的早期教育。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行为举止都时刻影响着自己的孩子。随着家庭小型化的发展,特别是城市三口之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有着特别的作用。第一,父母在生活中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注意对孩子尊重人、帮助人,先人后己等品格的培养。积极塑造先人为主的定势。第二,用自己的品德和人格来影响自己的孩子,使他
们得到最直接、最现实的道德情操的熏陶。第三,通过先进人物、英雄事迹的家教培养孩子既有远大理想和抱负,又能脚踏实地,不断开拓和进取。同时,父母应要注重自己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
3、注重青年的自我教育。在青年的成长过程中,进步的幅度也取决于他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取决于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无论思想教育还是知识的传授,都需要青年用自己的感官去接受,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整理和储存。缺少这个人内化的过程,任何强制性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因此,我们的教育者必须从每个青少年的个性差异出发,充分认识到青少年的潜能,通过多种途径,让他们自己自我感知、自我体验、求知渴望、社会责任感以及发挥自己的才能、信心、勇气。当然要特别注重提高青年的内省力。
4、加强青年的社会实践。就是要使青年直接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当中一边锻炼,一边接受教育。因为青年社会化的必由途径就是青年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目前我国来说,青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假期考察及调研活动等等。但是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切忌那种形式主义的走马观花的实践活动。
第二篇:当前中国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国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在青年与社会双向作用的社会化过程中,青年主要处于依赖、服从、被社会教化、塑造的地位。那么,教化者是否任意地按照自己主观想象来教化和塑造青年呢?当然不能。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才能达到其目的和要求。在整个社会化过程当中,社会化的规则程序和活动结构都是有序的、可行的,社会为青年的社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正常发展条件。可以说,我国的青年社会化过程已基本上遵循其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的规律性,既保证了其发展的方向,又达到了社会化的效果,青年社会化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在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1、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滞后性。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我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切实提高青年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的素质。当然,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发挥着积极的政治优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改进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为我们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并保证了青年社会化朝着正确的方向正常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应当看到,当前在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中最为突出的有两个问题:第一、思想教育内容的滞后性。以高校为例,不少高校在思想教育方面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教育的内容与现实部分脱节,而且一味地以“你说我听”的灌输为主,既抑制了青年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导致青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抵触情绪。也正因为如此,青年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和内心的苦恼却得不到妥善解决,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蓬勃兴起和传统社会相碰撞而产生的多种困惑不知所措却无人引导。第二、思想教育方法的滞后性。虽然各方面都在按要求按计划去做,但教育效果并不好,纠其原因,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单一,形式呆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够重视,缺少兴趣和学习热情,有时迫于考试,临考突击,背上几个题目应付过关了事。有的学生看到别人都参加“邓研会”,自己出于好奇或者迫于面子或者好大喜功便参加了,当老师在作有关邓小平理论专题辅导时,有不少学生在下面或看小说,或背英语单词,或打瞌睡,真正用心听讲者寥寥。由此可见,用那些靠浮于形式的学习方法再加上滞后的教育内容,是很难使那些正确的理论能够真正内化为青年学生坚定的信念和精神支柱的。
2、青年价值观念的多元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人们价值观念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一元社会所产生的单一性、绝对性和严格性的价值观念,而且逐渐嬗变为相对性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因此,旧的价值体系的动摇并没有导致一种较为成熟的新的价值体系的出现,新旧观念并存的复杂局面引起人们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思想混乱,理想的人生之梦与现实的生活之路充满矛盾和冲突,使不少青年产生困惑和迷茫。有调查表明:青年学生在面对个人利益和前途的选择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知行背离。一方面有71%的学生认为应该“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集体利益,”但在择业选择时,前三位的考虑因素分别是“兼顾国家需要和个人利益”的有41%,“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有31%,“实现自我设计、自我选择”的有18%。而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不到4%,对这种矛盾,学生自己也感到困惑和担忧。一个学生在调查问卷上说:“这是一个剧烈变动的社会与时代,我不害怕市场经济,但很害怕丛林法则支配一切,我们找不到精神家园。”(注:吴烨宇、吴强“98年上海高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思想·理论·教育》98.11)所以,青年学生对于多元价值观念并存和相互冲突的复杂环境中,难以依据自己已有的认识经验,合理而准确地选择和认同某一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从而深深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尴尬境地。
3、青年知识结构的不合理性。知识技能社会化,是青年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因此青年必须努力学习知识,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新成果,以构建成一个比较合理和完整的知识结构,以适应自己走上社会所从事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然而,我国教育由于长期受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过早地文理分科,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必然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思维方式单一,专业面狭窄等缺陷。比如:华中理工大学曾对全校3511名新入校的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生进行了首次中国语文水平测试,总平均分为63.9,其中,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平均分竟不及格。该校受国家教委委托,前不久对全国部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进行了一次调查,从收回的4500份有效问卷看,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不只是文学、艺术等知识的欠缺,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和文化遗产知之甚少,中国古代哲学知识几乎空白,且边缘学科知识严重不足。这些从一个侧面说明素质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几年,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单位都很重视素质教育,并积极探索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的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要从应试教育完全过渡到素质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实现青年知识结构的合理化还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4、对独生子女教育的偏颇性。独生子女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有独生子女7000万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稳定和生育高峰期的延续,独生子女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普遍。那么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有什么差别呢?他们在青年社会化与非独生子女有什么不同呢?这些既理论又很现实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最近调查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理想、求职、学习、经济水平、交友、个性自评等几个方面都不存在显著差异。(注: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现状比较研究”《思想·理论·教育》1998.12.(31)-(34))但是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的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并因此影响到自强精神。
与此同时,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也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教育观念的偏颇。尽管现在许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教育观念比较陈旧。例如,不少家长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把孩子的成才与否同自己的荣辱联系在一起,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不顾孩子的意愿和实际情况,一味地按自己意志来培养孩子。第二是在教育方法上的偏颇。现在孩子身上不少问题都反映在我们教育方法上,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孩子关爱的度上。许多家长过分溺爱,导致孩子怠情、自私、骄横等等,而这些问题将直接给青年社会化过程造成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
5、中老年人对青年社会化的逆反性。青年人应该既是社会文化的塑造物,又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在内化的同时又表现出外化。但在十年“文革”的国度里,青年人只是依从“文攻武卫”、“斗私批修”。不能创造出符合青年自身特点的青年文化。自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人从“无奈”中走到“兴奋”,从封闭走向开放,沿着时空转换,他们欢呼雀跃,从反思中找到宁静,从竞争中找到进取,在为祖国做出杰出贡献的同时,又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文化。而成年人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似乎有些“不适应”,在不少方面却表现出“滞后”。当青年人把“迪斯科”跳得熟悉透了的时候,那些长辈才开始学习“老年迪斯科”;当青年人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挣钱时,那些长辈们还呆在家里守土如根;当青年人整天沉浸在电脑的海洋里,那些白发老人似乎还不知此乃何物。也就是说,那些本应规范青年人社会进程的成人却反过来学习和楷模青年人在新时代中所创造的新文化。从而强烈地表现出青年社会化的逆反心理。
二、对策 针对青年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社会教化和青年自身内化的质量。为此,必须着重抓好对青年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并以实践贯穿于教育过程当中,边教育边实践,形成教育与实践的三维一体的社会教化模式。同时,注重青年的自我教育,发挥其主体能动性的作用,不断增强教化和内化的质量与效果。为此:
1、坚持素质教育。前不久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国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虽然以后的路还很长,但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必须脚踏实地地开始它的真实旅程。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等教育。素质教育不仅要青年学生“学会知识”,“学会生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多头并进,多管齐下的原则,特别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克服过去那种“形式主义、摆花架子”的做法,从“唱高调、说大话、讲空话”变为遵循实事求是,注重实效,进行实战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根据青年的特点及不同文化层次开展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第一,适应现代信息,进行超前教育,克服教育内容的滞后性。大众传媒的日益现代化,使信息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青年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电影、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电化教育等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发挥信息教育的功能,使青年接受更多新知识,而不是陈词滥调。第二,采取多种形式,克服教育形式的呆板性。不能局限于“灌输”这种单一模式,而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将诉诸理性与诉诸情感有机结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达到理论的穿透力和情感的感染力的有效整合。比如开展受学生欢迎的各类学术活动,组织各类演讲会、辩论赛、校园青春风彩大赛、校园戏曲小品、体育节等活动。使青年在其中接受教育,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第三,注重教育的层次性,克服眉毛胡子一把抓现象。根据受教育者的文化层次,有针对性地分层次系统化规定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教育过程中,特别分清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区别,唱响主旋律。
2、做好家庭的早期教育。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行为举止都时刻影响着自己的孩子。随着家庭小型化的发展,特别是城市三口之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有着特别的作用。第一,父母在生活中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注意对孩子尊重人、帮助人,先人后己等品格的培养。积极塑造先人为主的定势。第二,用自己的品德和人格来影响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得到最直接、最现实的道德情操的熏陶。第三,通过先进人物、英雄事迹的家教培养孩子既有远大理想和抱负,又能脚踏实地,不断开拓和进取。同时,父母应要注重自己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
3、注重青年的自我教育。在青年的成长过程中,进步的幅度也取决于他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取决于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无论思想教育还是知识的传授,都需要青年用自己的感官去接受,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整理和储存。缺少这个人内化的过程,任何强制性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因此,我们的教育者必须从每个青少年的个性差异出发,充分认识到青少年的潜能,通过多种途径,让他们自己自我感知、自我体验、求知渴望、社会责任感以及发挥自己的才能、信心、勇气。当然要特别注重提高青年的内省力。
4、加强青年的社会实践。就是要使青年直接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当中一边锻炼,一边接受教育。因为青年社会化的必由途径就是青年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目前我国来说,青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假期考察及调研活动等等。但是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切忌那种形式主义的走马观花的实践活动。
第三篇:讨债过程中所面临的债务风险问题
在讨债的过程中,企业或个人都会面临相应的债务风险问题。债务风险指债权人在法律保护范围内面临的债款损失风险。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
(1)债务诉讼时效风险。如《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示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为2年。第136条规定对延付或拒付租金、出售不合格的产品而未予声明、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等进行索赔,时效均为1年。对交通运输、邮政方面索赔,时效为60~180天等。(2)债务人破产风险。
(3)债务人解体风险。如债务人在解散或被撤销时已无财产偿还债务等。(4)债务人犯罪风险。
(5)社会性风险。指由于人们法律意识不强,有法不依,使债权人无法依法追偿债款的风险。虽然法律保护债权人的债权利益,但由于债务风险的客观存在,债权人在经济往来中不能单纯依靠法律保护债权,还必须进行事先防范,防止不法侵害事件的发生。
”文章转自http://laozhentan.net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jpdc.net
当时觉得百度竞价真的非常让人可恨,这么多竞价,要我们做SEO的怎么活嘛。但抱怨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乎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1月底,流量慢慢地变得多了起来,每日的IP达到了40个左右,咨询量也多了起来,成交量也相对大了一些。然后我通过对自己网站的百度统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发现自己的老用户越来越多,而通过IP和客户咨询所在地来看,多数都为多次浏览后才进行咨询的。因为我们公司的led广告车价格一般在20万以上,属于大件的商品,用户不可能一看到网站就立即咨询,他需要反复进行比较和考虑,最终再来决定买或者不买。当用户每次搜索led广告车,而我的网站始终展示在他眼前,自然给他的印象也就比较深刻了。所以只有到你的网站积累到一定的老用户之后,你的转化率会慢慢提高。
二、自然排名较好的网站相对百度竞价的网站更符合用户体验。
现在做百度竞价的网站有很多站点做得是非常坑爹的,当然这里并不是想损我们的这些同行,毕竟大家都不容易。但问题的确是存在的,比如很多网站存在的弹窗,你一进入他的网站,就立即弹出来一个咨询窗口,然后再弹出一个在线客服,然后再整出个TQ客服,用户还没看到你网站的内容,就被你这弹窗弄得晕头转向,这样非常影响用户阅读的心情。再如很多参与排名的网站基本没有进行路径优化或者图片的压缩处理,或者过多的JS调用,严重影响网站的打开速度,大家可以看看关键词排名第一的网站,一般来说都是满足了大多
数用户的需求,而不是大家所认为的依靠外链就可以把网站排名做起来。
三、自然排名中的网站标题与内容更加匹配。
我们都知道百度竞价竞争非常激烈,各商家想尽各种方法吸引用户的眼球,诸如我们行业中的网站有些在标题这样写:led广告车价格全国最低,但你真正打开他网站却没发现他网站有任何关于价格的内容,而且到你去咨询他们的客服的时候,他们的价格并不是行业最低,显然给用户一种不信任的感觉。自然排名靠前的网站是通过用户的点击投票才获得好的排名,比如我网站的标题为:led移动广告宣传车价格-程力传媒,标题中有出现价格二字,我们公司网站中也出现了每一个车的价格供用户进行参考,如下图:
如上图,我们公司网站标题有体现led广告车价格,那么用户一打开我们网站就可以看到,而别人的网站又没有提供这些内容,显然他会更加信任我们的网站。我经常会碰到一些用户说看到我们网站做得不错,由此也对我们公司印象非常好,这样可能会增加用户的咨询或者成交量。
四、自然排名更有利于老用户的转化。
我们都知道百度竞价基本上靠一次性转化成交,如果用户在某一时间点击你的网站,而又没有形成咨询,那么这个用户可能再也不会看到你的网站了。因为你的百度竞价不可能24小时开通,再说百度竞价的竞争对手可能会随时调整价格,如果一旦同行出价高于你的价格,那么下次在用户搜索的时候可能用户就无法再在百度找到你的网站了。而做自然排名的网站就有些不同,它的排名不像竞价那样波动较大,一般排名会经过一到两周排名才会进行变化,用户可以反复进行浏览和对比,因为用户也会有一个考虑周期,尤其是一些产品价格比较高的产品,用户多数都会反复进行对比。而百度竞价虽然排在百度快照前面,获得的流量也更多,但他们的转化率也不一定高。而且现在也有部分用户不会去点击百度竞价,认为都是在百度打广告,这也是我们SEO的机会。
总之百度竞价如此吞噬我们的排名,我们大不可去过于悲观,因为只有自然排名的网站才更符合用户体验,百度再怎么也会保证自然排名的公平公正性。换言之百度竞价和百度快照在未来还会继续存在,我们必须端正我们的态度,做好我们网站的优化,总会有收获的一天。文章转自http://jpdc.net
第四篇: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所面临问题和对策(新)
当前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
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质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即食品量的安全后,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关注,尤其近几年来多起恶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从阜阳奶粉、三鹿奶粉、皮革奶到双汇瘦肉精猪肉,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袭来,让消费者在警醒之余,对身边食品的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当前食品市场的严峻形势之下,如何在执法实践中把握好法律所赋予的职能,不断改革和创新执法方式和手段,提高执法技能和技巧,强化执法力度,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一)基层监管人员业务素质还不能适应食品质量监管工作的需要,缺乏相关的食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落实食品监管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在硬件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实现软件到位,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制度,使基层监管做到有章可循,要适时组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基层工商执法人员掌握必备的知识,了解和掌握有关质量检测方面技能,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部分基层监管人员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认识不清,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而且对法律法规及食品质量、卫生的知识了解不多不深,不能较好的运用于监管。另一方面,基层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办案力量薄弱,难以实施强有力有效的监管。
(二)生产经营者自律和社会监督还不到位。面对当前食品市场量大面广的实际,必须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协调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充分发挥各级行业协会自律、生产经营者自律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才能有效维护食品市场经营秩序和食品安全。从掌握情况看,这方面的工作做的还不够,经营者自律机制,社会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发挥作用不明显,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维权意识、参与意识淡薄,社会氛围还不浓厚。
(三)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亟待加强,企业诚信度有待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对失信行为缺少有效的防范和惩戒机制,违规失信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负责人缺乏食品安全意识,片面追求企业利润,忽视食品安全质量,一些企业诚信意识不强,参与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性不高,向社会作出的质量承诺难以兑现,食品消费安全环境不容乐观。
(四)生产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基层消费者素质低下。表现在:一是生产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也存在偏差,有的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忽略食品质量,有的经营者识假辨假能力差,缺乏识别商品质量的有关知识。二是大多基层消费者的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意识很弱。即使吃出了问题,也很少想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造成了假劣食品屡禁不止。
(五)假冒假劣食品依然存在。虽然持续保持打假高压态势,但因制假利润较高,违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而且其制假行为非常隐蔽,都是匿藏于农户家中,经常变换地点,查处难度很大。
(六)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监管职能不到位。当前假冒伪劣食品之所以屡打不绝,很大程度上是地方保护主义作祟带来的
2恶果,一些地区、一些部门保护主义思想严重,甚至少数人与违法分子内外勾结,充当“保护伞”。同时,由于食品种类的多样性、经营主体的复杂性和经营行为的不稳定性,也增加了监管难度。
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与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的监管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打击违法行为的需要,监管人员应当与时俱进,改革和改进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提高监管效能。
(一)提高思想认识,彻底转变观念。应当从思想上认识到食品安全监管是当今质监部门履行监管职能的重点,应当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本部门前途的重要意义上来认识。食品安全是政府关心、百姓关注的一项民心工程,职能的划归是国家对质监部门的充分信任,对食品监管的成功将是质监系统立足之本,反之质监部门则会遭遇市场拒绝、政府失信而失去部门存在的意义。所以,我们应将监管执法的重心转移到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上来,全面履行监管职责,营造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对现职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既要加强法制培训,适应不断更新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制素质,熟练运用法律法规,还要加强对食品质量知识和相关知识的研究和学习,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深执法人员对的法律理解和认识,根据职责分工,制定加强监管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并组织实施,切实加大执法力度。
(三)改进食品安全监管方式方法。一是群众举报法。食品安全监管仅仅依靠监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发动广大民众,调动广大民众监督举报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制止食品安全
3问题。因此要健全12365举报投诉网络,覆盖到城乡村镇,便利群众举报;要加强与“110”的联动,疏通和扩大举报渠道,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属实的,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注入申诉举报的物质动因。
二是联手打假法。发挥食品生产企业识别辩假的优势,开展与食品企业联手打假维权行动,进一步健全“打假维权网络”,把被严重假冒的名优食品企业纳入协作网络,既可使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假冒食品的特点、制假手段、假冒地域等,以便及时运用科技手段防假防冒,确保自己商品市场信誉和市场占有率,又可发挥食品企业对自己的食品独具慧眼,便于打狠、打准、打及时。
三是信息互动法。各地质监部门可以将发现的、查处的不合格食品有关信息通过网络传送给相关地方质监部门,这样可以顺藤摸瓜,依法取缔制假企业,打击面更大、更彻底,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四)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的法律是监管的保障。当前,一是要尽快对已建立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系统、科学地清理和修改,进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只明确了质监部门对生产的监管,而没有具体的规定如何监管,企业不再办理卫生许可证,而工商部门在办理营业执照或对营业执照进行年检时,要求生产许可证为前臵,没有则不予以办理,而我省对小作坊监管的法规尚未出台,《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导致过去证照齐全的小作坊成为黑窝点。因为对小作坊的监管没有具体规定,并且由于没有具体约束手段,也导致有的小作坊对工作的不配合。所以应尽快出台有关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的法律、法规。二是要建立监管的具体规范,以及对所实施的监管制度赋予法律强制手段,保障基层监管制度
4的实施。
(五)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一要准确、恰当运用法律。目前对于经营者经营行为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诸多法律都作出了相关规定,可以说是法律竞合比较集中的领域,而且质监部门同时又是这些法律、法规的主要执行机关。准确、恰当地适用法律,是质监部门正确履行食品质量监管职能应当注意和研究的问题。
二要不失职、不越权。质监部门应当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食品监管职责,在食品质量监管中发现的不属自己管辖的案件,应依法移交有权机关处理,对涉嫌构成刑事犯罪的案件,要坚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不得以罚代刑。质监部门如有包庇、放纵食品质量违法行为的,将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包庇、放纵违法行为或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质监人员,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要加强协调配合。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涉及多个管理部门,与经营者、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需要各部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因此,要树立部门协作意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各方齐抓共管”的要求,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他们的支持配合,共同推动工作开展。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和质监部门牵头的工作要唱好主角,忠于职守,充分发挥监管执法作用,真正做到到位不缺位,对要求质监部门当好配角的工作,要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做到到位不越位,主动补台,不袖手旁观,更不能拆台。要充分发挥12365投诉举报网络和巡查的作用,及时发
5现案件线索。要协调新闻媒体的力量,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媒体宣传的作用,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打假成果,介绍识别假冒伪劣常识,引导消费者学会识假和维护自身合法利益,新闻媒体要发挥信息快的优势,通过舆论监督的手段,发现和曝光制假售假行为,从而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起到为消费者维权保驾护航的作用。
(六)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作为承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部门,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成为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一要更新监管理念。执法人员要主动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和政策法规,不断更新观念、方法、手段,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食品安全监管。二要增强政治责任感。执法人员要坚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法为民。三要创新工作方法,与时俱进,用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面对和解决食品安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出食品安全监管的新途径、新办法。四要严肃工作纪律。执法人员要做到“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清正廉洁,执法如山”
第五篇: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一年,成就是惊人的.在世界舞台上,没有那个国家通过非掠夺的方式取得过如此成就.在这点上华夏儿女有自信和骄傲的资本!但是发展三十年也使中国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尖锐.那么有哪些问题可能会制约中国龙继续腾飞呢?有哪些我们需要正视和解决呢? 个人浅见如下.1,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中国发展三十年,财富早已翻了N倍,但是大量财富是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这种差距的表现也越来越多元化.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城市内部,乡村内部无不表现的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多.中国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多年是以牺牲农业利益来发展工业的.可以说,当时农业基本完全服务于工业的发展的.现在我们需要也应该反哺农业,也就是农民兄弟.东西部的差距目前来看,很难发生更本改变的.但是我认为,对于一些需要廉价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应该向西部拓展.随着东部经济的迅猛发展,很多劳动密集型工种的劳动力成本在大幅提升.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个人认为在发展西部资源经济的同时,应该加大发达地区的产业调整,增强科技性,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同时将密集型产业西迁.城市内部和乡村内部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会给社会治安和稳定带来很大压力.个人认为政府必须加快调节这类问题.城乡内部差距的扩大会是人们心理产生极大落差,而心理上的阴影是可怕而难以控制的,这会给社会造成许多不安定因素.可能是政治上,可能是经济上,更可能是治安上的.2,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一直在谈,一直说重视,可是一直没有停止过破坏!记得小学时的课本上就说不能走西方先破坏再治理的老路子,但事实上各地政府为了数字GDP和自身政绩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向环境要经济利益的行为,而且在全国许多地方任在继续.看看北京市内的这些臭河沟吧!西坝河,立水桥,臭气熏天!恶心之极!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这个趋势将更加难以控制,更加放纵!环境问题很严峻啊!
3,贪污腐败,官商勾结.这个问题几乎贯穿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长河。在社会主义的今天任很嚣张!并不是说现在是最糟糕的,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确实是很严重.中国发展到这个阶段,许多问题和矛盾凸现和尖锐起来,在这个背景下贪污腐败,官商勾结很能激起民愤.不过是不是被“一小撮人”所煽动和利用,对社会的不满是根本原因.惩治腐败,不是说说的事,任重而道远甚至需要牺牲当权者的一些利益.4,政治改革.这个议题很敏感,但是国家领导层也一直在说,一直在做.但是反观改革三十年的历史,经济体制的改革远远快于政治体制改革.这需要领导层的努力和魄力,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是,这是必须的,长远的安定团结需要它.5,周边安定环境.中国周边环境很不稳定,各类边境危机充斥着漫长的边境线,这些问题复杂,涉及国家多.如何能确保边境安宁同时,不丢失主权完整的庄严使命.就看国家领导班子的大智慧了.(1)短期增长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发展目标问题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持续了30年,这种高速增长是否能够持续?在中国的经济分权体制之下,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和升迁主要基于当期的经济增长和招商引资,而官员的任期通常又只有几年时间,因此,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在实现了高增长的同时,忽略了很多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目标,例如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这些事业大部分都是需要政府进行财政投入的公共品,但是,如果在这些方面增加投入,就有可能挤占政府在其他更有利于短期经济增长的方面的投资,比如基础设施。其结果是,那些有利于持续发展,但需要政府投入的事业被严重忽视了。
(2)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关系:央地关系问题 在一个经济分权的治理结构之下,很难避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如果说中央政府代表着国家利益的话,那么,地方政府则更多地代表地方利益。这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分歧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中央政府更多地希望可持续发展,而地方政府更多地注重短期目标;中央政府更希望农民利益得到重视,而地方政府在增长至上的目标下,却缺乏关注农民利益的激励;中央政府更希望促成国内市场的统一,而地方政府则有激励通过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来追求短期的税收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省级的地方政府拥有越来越强的经济实力,在与中央政府的谈判中拥有了越来越强的谈判能力。中央对地方官员采取“任期制”和“轮岗制”的一个好处是,较短的任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分化,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官员将更有激励来追求当地经济增长的短期目标。
(3)政府干预和社会发育的关系:制度环境问题
在经济分权的体制下,如果要追求国家利益,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的领导,以保证中央的政策能够下达,为此,中国一直用政治集权来作为与经济分权相配套的制度。但是,在政治集权体制下,形成了非常强的政治科层组织,各级政府往往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尽管我们总是希望每一级政府都更多地追求社会目标,但是在现实中,科层化的政治组织总是更多地赋予了政府官员个人以权力。政府过于强大,加上对于个人的权力缺乏约束,于是造成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于依赖于特定政府官员的品质和能力,而整个社会却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组织,作为一种自组织的机制来调解矛盾和配置资源。(4)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关系:社会融合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比较低,在未来的时间里,城市化的迅速提升一定会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是,在长期的城市管理农村的治理结构下,城市政府制定了旨在保护城市居民利益的“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在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提供这些方面更多地倾向于城市居民的利益。长期的城乡分割带来了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务差距,而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内部非户籍人口的增加,原来的城乡二元分割又转化成了城市内部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的“二元社会”分割。城市内部的“二元社会”又使得城市居民与新移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教育的回报差距也在扩大甚至可能进一步地加剧城市内部的社会矛盾,影响城市的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在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过程中,促进城乡融合,将是未来中国需要在战略高度加以重视的问题。(5)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关系:市场统一问题 中国是一个区域间差异非常大的国家。这其中当然有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原因,沿海地区拥有海岸线和港口,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沿海地区更加在地理位置上接近国际市场,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国际投资,也更多地参与了国际贸易,因此,更快地实现了经济发展。同时,经济政策的倾向性也是造成改革后地区差异扩大的因素,直到20世纪的最后几年,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更多地投向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而不是更落后的地区,这使得中央财政转移反而起到了加剧地区间差距的作用。地区间差距的扩大,加上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拥有制定本地政策的权力,于是,各地的地方政府都纷纷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市场分割政策,来保护本地的企业,以期在短期内增加就业和税收,培育自己的战略性产业。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非常不利于中国形成统一的大市场,不利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利用人口众多和地域辽阔的规模优势。如何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促进市场统一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未来临的巨大挑战。
(6)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的关系:利益共享问题
中国在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城乡和地区间的收入和公共服务不均等逐渐扩大。同时,分权体制下的科层结构,加上当前中国仍然是一个关系型社会,使得不同的人所掌握的政治和社会资源不均等,而这又进一步地影响到了人际之间的收入不均等和公共服务享受方面的不均等。收入的不均等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将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同时,收入不均等还会对健康水平、环境保护、城乡贫困、公共信任、收入流动和社会安定等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并间接对经济可持续增长产生不利影响。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不均等又会在长期进一步地转变为收入的不均等,并可能造成人力资本不均等和收入的不均等在代际之间传递,降低不同人群之间的社会流动性,对社会和谐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产生一系列连带的负面影响。中国在未来急需调整政治和社会的结构,赋予农民和低收入阶层更多的政策影响力,让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被更多的人所共享。
(7)内部发展和外部失衡的关系:和谐世界问题
中国经济高速的增长虽然是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但是,日益强大的中国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一些忧虑。由于中国的城市倾向政策和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再加上地方政府片面地追求增长,不重视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同时,人民币的币值又被低估,因此,在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持续地走低,而同时,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却在持续上升。这样一来,中国的出口增长始终非常强劲,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更加快了,这造成了中国与世界上一些国家的贸易失衡,特别是中美贸易的失衡。尽管这一贸易失衡也与美国的储蓄率低有关,但中国出口产品的低成本肯定是外部贸易失衡的重要原因。中国持续走低的劳动力成本和汇率和强劲增长的出口还引起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品竞争。与此同时,日益强大的中国越来越多地投资于全球各地,并对全球的资源需求上升。未来中国必将面对追求自身发展和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享繁荣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和谐世界”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于全世界的责任,以及对未来国际秩序的愿景。
中国的发展虽然面临着众多的难题,每一方面的难题都有错综复杂的原因,但这些难题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中国的基于分权的政治结构和基于关系的社会结构,在这样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之下,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的人群之间拥有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资源不对等,造成收入不均等,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的人群之间享有的公共服务也不均等,形成了“内部失衡”的局面。“内部失衡”的局面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可持续发展又被地方政府在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增长的目标下忽视了。由于中国的普通劳动力(特别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再加上1996年以后日益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导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持续走低,在国内收入差距扩大,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只能依赖出口,最终形成“外部失衡”的局面。
忘记从几方面了好像环境体制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