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泰安市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指南

时间:2019-05-14 10:2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2018年泰安市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指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2018年泰安市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指南》。

第一篇:12018年泰安市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指南

附件1

2018年泰安市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指南

围绕我市优质粮、蔬菜、干鲜果、畜禽、苗木花卉、中药材等优势农业特色产业进行良种工程项目开发;对我市特色农产品和珍稀濒危资源进行搜集、保护、提纯复壮以及创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转型升级提供良种支撑。

一、主要农作物良种工程项目开发

重点支持高产、优质、高效、抗逆小麦、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等新品种的选育,通过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及强优势杂交种创制、分子设计育种、染色体细胞工程、诱变育种等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创制优异新种质,研发工厂化种子(苗)生产、加工、储运、质量控制及全程质量追溯等关键技术,形成高效育种技术体系。

二、蔬菜和食用菌良种工程项目开发

蔬菜方面重点支持高端品种创制、良种繁育与质量控制、种苗标准集约化生产技术示范、安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集成示范;名特优蔬菜种质的创新利用;适于反季节速生和设施栽培新品种的选育。

食用菌方面重点支持规模化生产的食用菌种质创新,地方特色食用菌、珍稀食用菌、适宜林下种植的新品种的驯化和培育,研究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

三、林果良种工程项目开发

重点支持地方传统名优稀特果树品种资源的收集、保护和优良品种引进,繁育;泰山茶品种选育、引进和繁育。重点支持生态绿化林、速生林良种选育。重点研究经济型林木良种培养和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支持抗逆性强的地方绿化和珍贵乡土树种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和利用。

四、畜禽良种工程项目开发

重点支持特色优势畜禽遗传育种和胚胎育种、良种的提纯复壮和种质保护。加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饲用(青饲)玉米和牧草新品种的选育和产业化开发,完善畜禽产业链条,加速特色畜禽产业化。

五、水产良种工程项目开发

重点支持适温范围广、抗逆性强的主导养殖品种和市场前景好的特色品种的培育、选育、驯化和无公害配套养殖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

六、中药材良种工程项目开发

重点支持道地、优质名贵中药材的搜集、整理、提纯复壮和中药新品种的培育、引进、驯化。

第二篇: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以下简称“良种工程”)项目管理,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根据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良种工程,是指以农业新品种选育和源头创新为重点,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选育和育种技术研究,强化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引进、保护、创新和利用,带动新品种产业开发的农业科技研发计划,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共同管理。

第三条 良种工程实行课题制管理。课题制是指在科学确立研究课题的基础上,以课题为中心、以课题组为基本单位开展研发活动、以合同方式规范课题各行为主体责权利的一种科研管理制度。鼓励跨部门、跨单位组成课题组进行联合攻关,鼓励高层次人才参与良种工程课题研究。

良种工程课题根据我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良种工程发展规划确立,坚持项目实施、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原则,实行专家评议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立项审批机制。分重大课题和重点课题。重大课题是能显著提高全省大宗农产品产量、质量、效益,由省确定的新品种选育及相关技术研究课题。重点课题是能提高一定区域内特色农产品产量、质量、效益,通过各市申报确定的新品种选育及相关技术研究课题。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良种工程由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农村与社会发展处,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相关人员组成,负责良种工程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省直有关部门负责良种工程的行业规划和行业管理,归口管理课题组,对课题实施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各市科技、财政部门负责本辖区良种工程重点课题的组织管理工作;课题组负责组织开展研发活动;专家咨询组负责良种工程的咨询、评估论证和技术指导。

第五条 办公室主要职责

(一)编制全省良种工程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确定工作重点、重大课题和资金配置,确定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签订课题任务书,审定重点课题;

(三)编制良种工程实施计划;

(四)聘请具有一定权威的科技和管理专家成立专家咨询组;

(五)监督检查课题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六)组织课题验收和宣传推广;

(七)组织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的工作。第六条 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职责

(一)编制本行业良种工程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编写本行业发展重点,参与编制实施计划;

(三)负责审查本行业重大课题实施方案;

(四)对重大课题进行管理和监督,对重点课题进行业务指导;

(五)汇总报送重大课题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六)协调解决本行业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七条 市科技、财政部门主要职责

(一)按照项目指南要求,组织重点课题申报,推选重点课题主持人、课题组成员和课题依托单位;

(二)组织编写重点课题的实施方案;

(三)对重点课题进行管理和监督;

(四)及时总结上报重点课题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五)及时协调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主动配合省直有关部门和专家咨询组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指导。

第八条 课题组主要职责

(一)编写实施方案;

(二)按照课题任务书要求和批准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研发活动;

(三)定期报告课题进展情况,主动配合有关方面的监督检查;

(四)按要求编报课题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提交有关文件材料,进行档案管理和成果登记。

第九条 专家咨询组主要职责

(一)参与编制良种工程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论证各行业发展重点和课题;

(三)负责课题实施的技术指导,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技术评估;

(四)负责审查课题验收报告,参与课题检查验收;

(五)负责本学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 课题申报与审批

第十条 每年年底前,省直有关部门根据良种工程中长期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组织有关专家研究提出所属领域下一发展重点及重大课题,报办公室。

第十一条 办公室在专家咨询组充分论证、严格审查的基础上,研究拟定重大课题、课题组成员、课题主持人及课题依托单位。

第十二条 对确定的重大课题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10天。

第十三条 公示结束后20天内,课题主持人将课题具体实施方案,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办公室。

第十四条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发布重点课题申报指南。市科技、财政部门根据申报指南要求,推选重点课题、课题主持人、课题组成员及课题依托单位,组织编写课题实施方案,报办公室。

第十五条 办公室组织专家咨询组对重大课题和重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估论证,在此基础上,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研究确定并下达良种工程实施计划。

第四章 课题的实施

第十六条 计划下达1个月内,重大课题由办公室与行业主管部门、课题主持人和依托单位签订课题任务书;重大课题中有子课题的,课题主持人应根据任务分工与子课题主持人签订相应的子课题任务书,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重点课题由市科技、财政部门与课题主持人和依托单位签订课题任务书。

第十七条 课题依托单位必须为课题组提供课题任务书中明确的支持条件。课题主持人与依托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合同的形式确定。

第十八条 课题主持人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具有确定具体研究方案、聘用临时研究人员和支配研究经费等权利。

第十九条 课题组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开展研发活动,及时报告课题实施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第二十条 课题执行中不得随意更改课题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等。如确需调整,须经办公室批准。

第五章 课题的监督与验收

第二十一条 良种工程课题主持人、课题组成员、研究重点、研究经费等原则上保持相对稳定,但对在检查评估中发现存在问题的课题,视不同情况采取调减经费、调整课题组成员、终止课题等措施。

第二十二条 课题主持人每年年底前上报课题执行情况。重大课题的执行情况报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查汇总后报办公室;重点课题的执行情况报市科技、财政部门,同时抄报省级行业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 课题主持人在课题到期前

1个月内,向主管部门提交课题总结报告,提出验收申请,由办公室组织验收。第二十四条 未通过验收的课题(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除外),课题主持人及依托单位5年内不得申报良种工程课题。

第二十五条 课题组要严格执行经费预算,并按照《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资金管理办法》,加强经费支出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课题实施过程中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第二十六条 课题依托单位应及时申请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其成果产权归属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课题依托单位应承担对研发成果进行转化推广的义务。依托单位在转让研发成果时,须报省科技厅备案。

第二十八条 课题形成的论文及专著应标注“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课题资助”字样。著作权的归属和使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各市科技、财政部门和省直有关单位要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课题管理细则,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备案。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马铃薯良种繁育工程项目工作总结

马铃薯良种繁育工程项目

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扶贫办、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工作进展顺利。我站认真按照马铃薯良种繁育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完成了项目的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完成了入冬前马铃薯良种调购贮备工作

在2010年10月份,我站及早着手,结合我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实际,根据测产和调查、走访群众,筛选出适宜我县的高淀粉、高产量、耐贮藏、适口性好的马铃薯良种,主要有:陇薯3号、陇薯6号、庄薯3号,共调进大宗主栽品种131.25吨。

另外,按照市场需求,引进试验性品种有:黑美人、夏波蒂、费乌瑞它、新大坪、92-04、渭薯1号、渭薯8号、陇薯5号、陇薯7号等十多个品种,共计储备20吨。

二、确保良种安全、加大良种储备管理工作

我站对调进的马铃薯良种储备管理工作,严格按照马铃薯良种储备要求,提高管理质量,保证种薯品质。一是责任到人、分工明确,由我站有多年管理经验的张西平同志任管理组组长,每个职工都各自分管20~30吨种薯,根据气候变化,采取加盖草帘、生火驱寒、开窗通风,做到低温而不受

冻,高温而不腐烂,直到次年马铃薯种植开窖时,种薯品质优良,确保用种安全。

在良种投放前,我站对贮藏良种做到定期检查,查看是否有腐烂及鼠害出现;在良种投放中做到种薯级别明确,质量过关、数量保证,为我县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建设保证了优质种薯。

三、马铃薯良种繁育工作任务全面完成马铃薯良种扩繁工作,结合我县马铃薯良种基地建设、示范点建设,依据实施方案,主要投放到麻子川乡、闾井镇、申都乡、秦许乡、寺沟等乡镇,全面完成了良种扩繁工作任务,并且在麻子川大草滩村、秦许乡泥地族村、学寨村、秦许村示范点上安排了马铃薯品比试验、富民一号、二号、三号的综合防治试验、测土配方施肥、旱地宝拌种、机耕机播应用等内容,使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水平高、内容丰富。

四、主要做法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把马铃薯良种繁育工程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好,首先成立了相应的行政领导小组、行政领导小组由县农牧局、县扶贫办及有关乡镇负责同志组成,重点落实地块、落实面积,组织农户实施。其次成立了技术服务小组,技术服务小组由县农技站、县种子站、县农广校、县园艺站、县农机站等部门组成,主要负责技术培训、良种调供、田间指导、新技术

应用、试验示范等技术性工作。通过实行行政与技术双轨推进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强化工作职责,全力推进马铃薯良种繁育工作。

(二)提高马铃薯标准化扩繁水平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重点以种薯企业、合作社、加工企业为主体来进行建设。各乡镇对当地的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广泛进行了动员,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实施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投入到基地建设当中。一是积极协调搞好土地流转,帮助建设主体进行集约生产;二是动员农户积极参与,协调建设主体主动对接,与农户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提高订单生产的履约率。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标准化生产顺利进行。

(三)深入田间地头,全力搞好技术服务

为确保标准化基地、示范点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县农牧局派出精兵强将,积极做好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巡回指导和培训服务工作。在基地建设、示范点建设中,我县农牧局大力推广应用脱毒种薯、小种薯播种、黑色地膜双垄沟全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防控等先进实用技术,引导企业、合作组织、农民进行规范化生产,提高种植效益。采取农业技术人员与示范点、基地落实相挂钩,充分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狠抓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从去年10月份开始,由行政小组与有关乡镇开始衔接,落实马铃薯良种繁育工作任务,采取分解指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等措施,保证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今年开春以来,由技术小组深入到实施乡镇,组织群众,开展技术培训,重点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晚疫病防治技术应用、旱地宝拌种、新品种试验等内容。截至目前,举办技术培训12期,培训农民1103人次,印发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30000份,马铃薯良种扩繁提供了技术保证。

(五)切实加强督促检查

为了确实抓好落实,县扶贫办、县农牧局组成检查验收小组,对马铃薯良种扩繁实施的部门和乡镇进行了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证了马铃薯良种繁育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第四篇:泰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泰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意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跃式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夯实新农村建设产业基础,特制定泰安市2009—2013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与现状

近年来,我市各级坚持把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放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着眼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以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重点,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不断提高,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农业龙头企业有了较快发展。全市国家、省、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家、23家和10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2家,其中过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38家。预计2008年,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带动农户70万户,占全市乡村户数的60%,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户均增收2100元。

(二)特色农业优势进一步显现。坚持以培植6大主导产业和8大特色产品为主攻方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有机蔬菜、奶业、苗木花卉三大“亮点”,组织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全市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专业村396个;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专业乡镇18个。奶牛存栏17.1万头;苗木花卉总面

积达到23.8万亩。区域布局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如泰山区苗木花卉、女儿茶;岱岳区设施大棚、桑蚕生产、中草药;肥城市有机蔬菜、“两菜一粮”;新泰市黄花菜、池藕、覆膜土豆;宁阳县有机蔬菜、双孢菇;东平县大蒜、鸡腿菇等等,已初具规模,带动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地市场。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力度,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管理,狠抓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有机蔬菜认证基地面积达到22.1万亩,继续保持全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出口最多。绿色食品认证基地播种面积181.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播种面积达到199万亩。农业品牌建设长足发展,全市农产品商标注册1185件,获得山东省名牌农产品8个。

(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步伐加快。认真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农户依法成立自主经营、管理规范的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产业化经营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498个,入户社员25万户,带动农民46万户,覆盖种植、养殖、加工等20多个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有效的约束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

从产业发展现状看,蔬菜产业,2008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90.4万亩,总产678.2万吨,其中设施大棚蔬菜基地15万亩,有机蔬菜基地22.1万亩;规模以上蔬菜加工企业47家,加工量达到

70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10%,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利税2亿元,其中有机蔬菜加工企业近20家,加工量30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4%,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粮食产业,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37.5万亩,总产289.7万吨,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18.7万亩,总产135.8万吨;玉米播种面积271.4万亩,总产136.3万吨;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67家,加工量达到145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52%,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油料产业,全市花生播种面积71.1万亩,总产19.7万吨;大豆播种面积19.2万亩,总产3.7万吨;规模以上的油料加工企业6家,食用油加工产业发展的潜力很大。奶牛产业,全市奶牛存栏达到17.1万头,规模饲养比重达80%,各类型奶站发展到111个;培植引进蒙牛乳业(泰安)公司、亚奥特乳业公司、安康生态乳业公司等乳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15.5亿元。畜禽产业,全市规模以上畜牧龙头企业65家,年创产值67亿元、利税5.5亿元,其中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7家、市级18家,带动农户60多万户;肉蛋奶总产量达到92.5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75.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2.2%,畜牧业成为对第一产业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各类养殖小区2640个,规模养殖场(户)4850个,规模养殖畜禽占出栏总量的65%以上;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126个,其中合作社78个,发展社员3万多名,带动农户5万多户。丝绸产业,全市桑园面积11万亩,年发放蚕种稳定在27.5万张以上,2008年产茧9741吨,带动蚕农5.5万户,茧款收入2.09亿元;蚕

茧收购加工和制丝及丝绸产品加工企业8家,年销售收入达8亿元,是全省最大的桑蚕茧生产基地,是全国桑蚕茧的重点优势产区之一。特色经济林产业,全市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10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68万吨,产值13.6亿元,“三品"认证面积53万亩,取得注册商标的果品31个,省级名牌果品4个,果品贮藏加工能力13万吨,林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5个;肥城市、岱岳区、宁阳县、东平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肥桃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大枣之乡、中国核桃之乡,肥城市被命名为全国经济林生产示范县。苗木花卉产业,全市苗木花卉总面积达到23万亩,总产值11.5亿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木材加工产业,全市速生丰产林面积达到62万亩,木材加工企业及个体加工户发展到544家,木材加工能力 57万立方,主要产品有各类中高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木片、家具等,年加工产值4.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渔业产业,全市各类水域面积40多万亩,其中湖泊25万亩、水库12万亩、池塘4万多亩。渔业养殖和增殖面积达到33.7万亩,总产6.51万吨,产值8.93亿元,渔民人均收入5395元;水产品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5个,产品加工规模1.6万吨,销售收入4.91亿元,利税0.46亿元。发展各类渔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60多个,参加合作组织的渔户达1000多户。

虽然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经济文化强市要求相比,我市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最大的薄弱环节,也成为阻碍和延缓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在精深加工、包装、营销、品牌等方面档次不高,产业链条短,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弱,农业发展仍处在原料产品、初级产品阶段,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远远低于兄弟市,农产品出口创汇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问题,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落实,认真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制定落实配套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创新引导推进机制,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在更高层次上全面推进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再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努力把泰安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农产品基地大市、加工大市和现代农业强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原则。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区域化布局创造条件。

坚持自我积累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级资金和政策扶持,充分利用好市级产业化扶持资金,扶大、扶优、扶强,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促进龙头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坚持以科技促发展的原则。用现代农业科技武装农民及农业产业化各环节,研究和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发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实现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监督体系,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打造品牌,争创名牌,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根据市场需求,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开拓外埠市场,做到围绕市场进行谋划,围绕市场加快发展,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产业化经营。

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对不同产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农业龙头企业,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鼓励引导,促其快速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田基本建设、耕地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促进农村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发展目标。

树立大农业、大食品、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农产品加工为主攻方向,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发展为突破点,推动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全新的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模式。

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集群式发展。坚持骨干龙头企业培植与发展中小规模农产品加工群体结合,到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00家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增加到50家,过5亿元的20家,过10亿元的10家,过20亿元的2家以上;出口创汇型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以上,出口创汇2亿美元以上;科技型龙头企业达到50家。中小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000家以上,建成农产品加工专业乡镇15个、专业村300个。

农产品加工规模快速膨胀。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70%以上,并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高端消费、终端产品的延伸完善,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由2008年的150亿元提高到500亿元以上,增长233%。

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特色规模。到2013年,全市建成优质专用粮食基地播种面积35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播种面积300万亩,特色经济林基地130万亩,用材林基地73万亩,苗木花卉基地30万亩,桑蚕基地20万亩。上述种植基地全部达到500亩、1000亩、10000亩连片规模发展标准,设施农业发展到30万亩,全部达到冬暖式或四面采光棚标准。畜禽养殖基地发展达到600处以上,全部

达到国家规定的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渔业生产基地达到17万亩,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规模水产养殖标准。

农业标准化水平有明显提升。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00个以上,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40万亩;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达到260万亩;有机食品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农产品种养基地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成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区乡镇达到20个左右。

农产品市场体系、品牌建设有大的突破。产地市场建成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56处,专业市场26处,建立覆盖城乡的农产品销售网络。销地市场力争本地农产品、食品进入外地100个大中城市和30个国家(地区)。建立网上市场,50%以上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大小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到5000家以上,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发展到10万人。争创中国名牌农产品2—4个,山东省名牌农产品20个,农产品注册商标达到1685个。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市级农业科研机构达到全国同级同行业一流水平。改革完善全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搭建全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中等国家水平;市级龙头企业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全国先进水平。省、市级龙头企业全部建立起自己的研发中心,主要农作物良种良法覆盖率达到98%以上,畜禽良种良法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农民组织化程度、社会化服务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依托龙头

企业,每年新发展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个以上,到2013年发展到2000个,入社社员达到85万人以上,70%的农户与龙头企业或市场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农民通过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收入占人均年收入比重达到75%以上。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流通、运输、储藏、耕作、灌溉、生资供应、技术服务等专业化经济组织逐步实现社会化。

三、产业化发展重点

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抓产业,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催生一批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性专业组织,带富一批农户、带活一方经济。着力培植“10大产业链”。

(一)蔬菜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以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示范工程为总抓手,积极推进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调整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稀品种,加大引进、培植蔬菜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力度,大力发展有机蔬菜产业,在巩固扩大国际市场有机蔬菜占有份额的同时,不断扩大国内市场销售比重。到2013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240万亩,总产700万吨。有机蔬菜认证基地面积发展到30万亩,总产100万吨。

2、基地区域布局。建成以夏张、边院、汶阳、伏山等为中心的30万亩有机蔬菜基地;以良庄、房村、华丰、楼德等为中心的20万亩大棚菜基地;以王庄、桃园、宫里、谷里等为重点的20万

亩早春土豆基地;以伏山、东疏为中心的黄瓜制种基地;以泉沟、西张庄、堽城为重点的10万亩泰山系列食用菌基地;以岳家庄、鹤山为重点的5万亩泰山池藕基地;以汶南为重点的3万亩黄花菜基地。

3、龙头企业发展。到2013年,全市蔬菜加工企业达到100家,销售收入达到110亿元,加工量占蔬菜总产量的60%。

(二)粮食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稳面积、保总产、抓优质、强加工”的思路,以实施“农产品竞争力提升计划”为载体,突出抓好优质专用小麦、优质专用玉米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地方名特优杂粮生产,推进粮食精深加工力度,力争在粮食食品加工、饲料加工转化、工业用品深加工上实现大的突破。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120万吨左右,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250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130万吨左右。

2、基地区域布局。以沿汶河、泰肥宁平原乡镇为重点,建成20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150万亩专用玉米基地。

3、龙头企业发展。依托巨龙、雪菱、富世康、弘兴等粮食加工企业,不断提高粮食的加工转化率和深加工能力,带动我市粮食产业发展水平和档次不断升级。到2013年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到90家,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实现利税6亿元。

(三)油料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坚持以食用油加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促进优质专用花生和大豆的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加强基地与龙头企业密切协作与利益联结,实现企业与基地农户的互惠双赢。全市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20万吨以上;大豆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总产稳定在4万吨。

2、基地区域布局。建成以新泰、宁阳山区、丘陵和东平平原、山区为主的100万亩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基地。

3、龙头企业发展。依托光大油脂公司、茂福祥粮油公司、汇通油脂公司等大型油料加工企业,走兼并联合、招商建厂、参股入股等路子,不断膨胀企业规模,提升企业产品档次和质量。到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食用油加工企业发展到20家,加工油料作物达到18万吨,占全市油料作物总产量的80%,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

(四)奶牛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坚持以“奶业富民工程”为抓手,以乳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奶牛合作社为纽带,全力推进奶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狠抓奶牛良种改良,提升奶业品质,开发乳品精深系列加工,做大做强乳品产业。到2013年,奶牛存栏发展到30万头。

2、基地区域布局。奶牛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六个县市区的农业生产乡镇和市高新区铁路以东区域,奶牛品质进一步提升。

3、龙头企业发展。巩固提高蒙牛乳业(泰安)公司、亚奥特乳业公司、安康生态乳业公司等乳品加工业,开发乳品精深系列加工,到2013年,鲜奶日加工量达到1400吨,年销售收入35亿元。

(五)畜禽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稳步发展生猪生产,大力发展草食畜禽,突出发展肉鸭、肉鸡为主的肉禽生产,强化具有特色优势的东平湖麻鸭和毛皮动物养殖,努力完善市场体系,提高畜产品产出率、商品率、加工转化增值率、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形成产加销、贸工牧一体的畜牧产业化格局。到2013年,全市肉蛋奶总量达到119.2万吨,年均增长5.2%;畜牧业产值113.6亿元,年均增长6.9%,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生猪存栏达到162.3万头,出栏量达到289.8万头;肉禽存栏达到1400万只,出栏肉禽8000万只;肉牛肉羊存栏达到185万头(只),东平湖麻鸭存栏达到40万只。规模以上畜禽及配套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30个,年销售收入达到175亿元。

2、基地区域布局。生猪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主要集中在六个县市区的农业生产乡镇。肉禽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五个县市区的农业生产乡镇,到2013年,全市肉鸡存栏800万只,出栏4500万只;肉鸭存栏600万只,出栏3500万只。肉牛肉羊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五个县市区的农业生产乡镇,尤其沿汶河两岸以及山区、丘陵周边饲草饲料丰富的地域,形成商

品肉牛肉羊经济带。到2013年,全市肉牛存栏量达到9万头,出栏3万头;肉羊存栏量达到176.6万只,出栏281万只。禽蛋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东平湖周边的老湖等沿湖乡镇东平湖麻鸭的主产区,到2013年,全市麻鸭蛋产量4000吨。

3、龙头企业发展。畜禽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重点膨胀猪肉、禽肉、牛羊肉、禽蛋四大主导产业。到2013年,畜禽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到46家,年销售收入达到90亿元。饲料、兽药生产型龙头企业,在膨胀泰安六和、众成、联航、吉利等饲料生产龙头企业和山农大药业、泰安鲁星药业等兽药生产型龙头企业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和培育新的龙头企业,扩大加工生产能力,提升经济效益。到2013年,全市饲料、兽药生产型龙头企业达到46家,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其它畜牧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商品畜禽养殖、种畜禽生产、畜产品运销、皮毛绒加工、观光旅游园区等,使其成为畜牧产业化综合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到2013年,其它畜牧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3家,年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六)丝绸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坚持“巩固提高,积极发展”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发展桑蚕生产、建设现代蚕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继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规模化基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推进我市桑蚕业平稳健康发展。桑园发展以每年2万亩面积速度递增,到2013年,全市桑园面积发展到20万亩,蚕茧产量力

争实现2万吨,带动农户8万户,蚕农增收5亿元。规模以上蚕茧及丝绸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年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

2、基地区域布局。优化桑蚕产业区域化布局,建成岱岳区、肥城、新泰、宁阳、东平为重点、泰山区适度规模发展的优质桑蚕茧标准化生产基地,在现有集中产区基础上形成桑蚕茧生产优势产业区域,依托各级丝绸公司及各制丝加工企业为龙头,推进茧丝绸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重点丝绸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设一流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

3、龙头企业发展。重点培育和扶持山东泰安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泰安泰山成通制丝有限公司、泰安市泰银制丝有限公司、泰安华泰丝绸实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使之做大做强。通过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带动桑蚕生产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带动丝绸产业的提升。到2013年,全市蚕茧及丝绸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均达到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七)特色经济林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以培植发展干鲜果品加工、贮藏企业为核心,以优质果品基地开发建设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为纽带,全面提高果品质量和加工增值率。到2013年,全市经济林面积发展到130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达到80万吨,贮藏加工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25家,贮藏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占总

产量的比例达到50%,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

2、基地区域布局。重点培植“9大特色经济林”基地。一是核桃基地。以东平县为重点,并在肥城、新泰、岱岳区和宁阳适度规模发展,五年内核桃总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二是大樱桃基地。以新泰市、岱岳区、肥城市大樱桃集中产区为重点,面积发展到10万亩。三是桃基地。肥城市桃树规模面积超过10万亩,全市桃总面积发展到20万亩。四是板栗基地。以岱岳区为中心,在泰山景区、徂徕山一带因地制宜发展,板栗面积稳定在26万亩。五是大枣基地。以宁阳县为主,大枣总面积达到14万亩以上。六是苹果基地。以新泰市、岱岳区为重点,苹果总面积达到15万亩。七是泰山大红石榴基地。以泰山区、东平县、新泰市为重点,总面积达到5万亩。八是柿子基地。以新泰市、岱岳区、泰山区为中心,柿子总面积达到5万亩。九是泰山优质茶及中药材基地。以泰山、徂徕山周边地区为中心,发展优质泰山茶及中药材基地,打造泰山“四大名药”品牌。优质茶面积及中药材基地面积发展到2万亩。

3、龙头企业发展。依托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在平原地区重点发展水果贮藏保鲜、罐头制品以及果汁加工厂;丘陵山区重点发展贮藏冷库以及核桃等木本油料系列加工产品。到2013年,在9大经济林基地建设区,扶持发展经济林产品贮藏加工企业14处,使全市经济林产品贮藏加工能力增加27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

(八)苗木花卉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立足于发挥传统产业和地域优势,狠抓规模面积的扩展,狠抓起点高、规模大的苗木花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苗木花卉产业。到2013年全市新增苗木花卉面积7万亩,总面积达到30万亩。苗木花卉公司、批发市场等龙头企业发展到 46处,年销售收入达到 30亿元。

2、基地区域布局。重点建设“一个中心五个片区”:一是泰山花卉中心。总规划面积2000亩,实现总产值4亿元,辐射带动周边发展苗木花卉达到10万亩。二是大规模高档园林绿化观赏苗木主产区。集中在泰山区上高、省庄、邱家店,岱岳区山口、黄前,新泰市翟镇、天宝、果都,市高新区,泰山景区大津口等乡镇办事处,总规模10万亩。三是彩叶观赏树种主产区。集中在宁阳县东疏镇、宁阳镇及周边乡镇、村,总规模4万亩。四是优质用材林苗木、绿化苗木主产区。集中在肥城市汶阳、边院、安驾庄,岱岳区良庄、房村,新泰市宫里、楼德等乡镇,总规模4万亩。五是优质经济林苗木主产区。集中在岱岳区徂徕、黄前、下港,新泰市龙廷、青云,东平县大羊等乡镇办事处,总规模5万亩。六是泰山松柏(奇石)盆景园区。集中在泰山区泰前、省庄、上高,新泰市青云,泰山景区大津口等乡镇办事处。

3、龙头企业发展。引进、兴办起点高、规模大的苗木花卉龙头企业,辅射带动苗木花卉业提档升级;依托苗木花卉经纪人队伍,组建苗木花卉销售龙头企业,不断扩大销售半径;依托苗木花卉特色基地,积极引导发展高资质的绿化工程公司,靠参与承揽市内外

大型绿化工程,带动基地发展。到2013 年,全市规模以上苗木花卉龙头企业增加25家,年销售收入增加27.48亿元。

(九)木材加工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导定向培育、定向利用,优化结构及其布局,大力推进基地建设,促进原料基地和后续利用企业的一体化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达到 73万亩,用材林木材蓄积量达到426万立方米,木材加工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3家,木材年加工能力达到141万立方米,占木材蓄积量的33%,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

2、基地区域布局。集中在沿汶沿黄等各类河道两侧、矿区塌陷地、宜网农田、村镇周边、交通干道两侧等区域,推行林草、林菌、林禽、林药等复合栽培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提高土地产出率。到2013年,全市增加速生丰产林面积11万亩。

3、龙头企业发展。建设一批年加工能力在5万立方米以上的木材加工龙头企业;支持现有造纸企业改造旧生产线,提高木浆生产能力,扩大木浆纸生产规模,逐步增加木浆自给率,改变木浆造纸原料主要依赖从外地进入的现状。到2013年,全市木材加工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增加19个,木材加工能力增加84万立方米,年销售收入增加15.5亿元。

(十)渔业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坚持以主导产业和品牌产品为支撑,以建设渔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培育、壮大渔业龙头企业和渔

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延长渔业产业链条,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到2013年,全市渔业产业养殖和增殖面积发展到41万亩,渔业生产基地达到17万亩,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规模水产养殖标准;水产品产量达到7.55万吨,渔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0元。

2、基地区域布局。在东平县水产苗种繁育场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苗种生产基地;在泰山区、岱岳区建设泰山赤鳞鱼绿色食品养殖基地;在东平建立乌鳢标准化养殖基地和东平湖特色水产品生产基地;在岱岳区建立鲢、鳙、草鱼等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在岱岳区建立热带鱼类养殖基地;在岱岳区建立休闲渔业基地。

3、龙头企业发展。依托赵斌糟鱼有限公司、水泊食品有限公司、国丹食品有限公司等水产品加工企业,利用我市独特的水产品资源优势,引导企业抓生产建基地,不断提高基地规模与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到2013年全市水产品养殖、加工企业发展到30家,带动基地渔户10000家,加工规模达到3万吨,水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0%,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亿元。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化企业集群。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培优培大培强,对投资额大、销售收入增长快、辐射带动农户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企业优先给予财政扶持,鼓励他们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创

建精品企业,实现由初粗加工向熟食、快餐、方便食品发展,由原料、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发展,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多系列精品组合发展,由单一产业向关联度高的其他产业发展。鼓励发展小型多样的加工群体,鼓励相同行业之间、产业上下企业之间,通过合作、联合,由低到高、由小到大,重点建成粮食、蔬菜、奶牛、畜禽、果品、水产、桑蚕等10大产业集群,形成规模集群效应。引导企业创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培养造就一支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懂经营、会管理、重信用、作风好的企业家队伍。

(二)着力膨胀现代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名特优产品开发和龙头企业发展的需要,搞好区域规划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通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牌等模式,积极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突出有机蔬菜、奶业、苗木花卉三大“亮点”,培植培强培大优质粮、蔬菜、干鲜果、畜禽、苗木花卉、桑蚕等6大主导产业和有机蔬菜、泰山系列食用菌、泰山中药材、泰山池藕、泰山茶、新泰黄花菜、肥城桃、宁阳大枣、泰山板栗、东平核桃等10个特色产业,力争五年内6大主导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形成一批万亩以上的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专业乡镇、专业村和专业大户。

(三)着力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构建起覆盖所用农产品的标准体系,覆盖所有环节的质量检验检测体系,覆盖市场准入、产地准出的执法监

督体系,覆盖所有标准化基地的技术推广体系,打造县、乡整建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切实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市、县、乡、企业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建设,增强市级检测中心监控能力,建立健全县(市、区)和市场、企业监测网络,积极推行药品、种子、化肥、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大力推行标准化小区养殖、围栏养殖、林畜共养和生物环保养猪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实施质量标准认证和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对申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给予适当补助奖励。全市每年新增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基地面积18万亩以上。

(四)着力创新产业化经营联结机制。按照覆盖全部主导产业、涵盖所有优势产品、能够联结千家万户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快建设符合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特点的具体组织形式。鼓励引导农村大户、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基层站所、供销组织、农村干部、学会协会等领办、联办,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型、能人领办型、技术服务型、企业联合型、市场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服务组织。引导农民、合作组织以土地使用权、产品、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参股龙头企业,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和鼓励金融、保险、科技等市场主体参与产业化经营,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农户+合作社+公司”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多元化的组织结构。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登

记步伐,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联合与协作,开展跨区域经营,增强合作社在产业化中的竞争力。积极组建产品协会和行业协会,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的,以企业为主体,以价格形成、权益保护、争端解决等为内容的行业协调机制,加快形成以同一产品为纽带、相互联系、上下贯通的行业组织体系,规避恶性竞争。到2013年,全市入社户收入比非入社户年均提高40%以上。

(五)着力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鼓励龙头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直供直销、网上交易,到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络,形成能控制到终端的现代营销组织体系。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产品国际市场布局和农产品出口结构,引导、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下大气力开拓欧美市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突出抓好有机蔬菜、干鲜果品、大蒜、生猪、肉鸡等主导出口农产品基地开发建设,在全市建设一批农产品出口基地面积百亩村、千亩乡、万亩县示范基地,特别是做大做强有机蔬菜产业,到2013年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到境外投资经营,加强与国际连锁集团的贸易合作,打入国际连锁超市,到海外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设立农产品直销机构,带动农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出口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年均增长30%以上。优先扶持和帮助龙头企业申报和争取自营进出口权。鼓励出口型龙头企业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完善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和通关服务,及时提供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数据和市场变化信息。

(六)着力创建品牌企业名牌产品。牢固树立“商标兴农”、“品牌兴农”理念,鼓励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档次、质量和包装水平,参加产品展洽会、博览会、订货会等,积极开展品牌经营,创立更多的特色品牌之乡;加大品牌名牌争创力度,对现有主导产业、名特优产品进行筛选,做到规划一批、培育一批、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储备一批,每年争创5—8个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培育一批品牌企业群体,努力建设农产品品牌大市。建立创名牌奖励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商标等注册,对获得“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山东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确保每一个品牌有一个经营主体,并不断发展壮大。

(七)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科技创新。积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支持龙头企业购买科研院所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不断提升企业农产品深加工的能力和水平,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精深加工产品。鼓励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入股、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企业加快设备和工艺更新改造步伐,大胆采用国际国内领先的一流设备和工艺,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档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产品加工核心技术研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研发中心。采取科技入户工程、科技特派员制度、农业首席专家制度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科技培训机制,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让每一个在家的农民都能掌握1-2门技术,更好地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

(八)着力改善优化产业化发展环境。建立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业产业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层层落实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督导、政策落实、综合协调力度。用足用好市财政每年扶持产业化经营2000万元专项资金,发挥其最大效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采取有偿无偿相结合、投资参股或贷款贴息等方式,五年内争取投入5亿元,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落实农业产业化经营金融支持、税收扶持和用地、用水、用电、交通四优先政策,为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发展改革、财政、商贸、工商、税务、土地、银监、供销等涉农部门,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想产业化之所想,急产业化之所急,办产业化之所需,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粮食、农业开发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跨跃。

第五篇:2003年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

2003年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申报指南

一、无公害优质水稻产业链式开发

1、优质粳米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要求:创建一个有影响的优质大米品牌;企业与基地农民实行订单生产,企业年加工销售基地生产的大米不少于3万吨,产品100%进入大中城市超市销售;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定或绿色、有机认证;应用国标三级以上水稻品种,实施水稻无公害全程监控技术,形成水稻无公害产业化生产技术规程;对基地农民增收有直接带动作用。

(2)申报单位:以企业为龙头,选择科研、教学、推广部门作为合作方,联合实施。具备已经审定的品质达国标三级以上的优质水稻品种(组合)或供种依托单位;具备与加工能力相匹配的集中连片的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具备市、县(市)技术监督局发布或备案的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或规范;具备保证项目实施的可操作的产业化运行机制。

(3)种植基地:淮北沿湖沿库、太湖流域粳稻优势区。(4)招标数量:3个。

2、优质籼米链式开发

—1—(1)建设内容与要求:创建一个有影响的优质大米品牌;企业与基地农民实行订单生产,年加工销售基地生产的大米不少于3万吨,产品100%销往省外;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定或绿色、有机认证;应用国标三级以上水稻品种,实施水稻无公害全程监控技术,形成水稻无公害产业化生产技术规程;对基地农民增收有直接带动作用。

(2)申报单位:以企业为龙头,选择科研、教学、推广部门作为合作方,联合实施。具备已经审定的品质达国标三级以上的优质水稻品种(组合)或供种依托单位;具备与加工能力相匹配的集中连片的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具备市、县(市)技术监督局发布或备案的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或规范;具备保证项目实施的可操作的产业化运行机制。

(3)种植基地:淮北沿湖沿库、江淮流域籼稻优势区。(4)招标数量:2个。

3、优质营养保健大米深加工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要求:创建一个有影响的优质大米品牌;企业与基地农民实行订单生产,年加工销售项目基地生产大米不少于3万吨,100%产品进入超市或进入加工企业;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定或绿色、有机认证;应用专用型水稻品种,实施水稻无公害全程监控技术,形成水稻无公害产业化生产技术规程;对基地农民增收有直接带动作用。

—2—(2)申报单位:以企业为龙头,选择科研、教学、推广部门作为合作方,联合实施。具备已经审定的品质达国标三级以上的优质水稻品种(组合)或供种依托单位;具备与加工能力相匹配的集中连片的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具备市、县(市)技术监督局发布或备案的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或规范;具备保证项目实施的可操作的产业化运行机制。

(3)种植基地:淮北沿湖沿库、太湖流域粳稻优势区、江淮流域籼稻优势区。

(4)招标数量:1个。

4、水稻优质新品种引进与示范

(1)建设内容与要求:国标一级籼稻、国标二级以上粳稻品种(组合)引进与示范推广;优质、特异抗性、抗逆水稻基因引进与创新。引进种质材料为我省尚未引进且具有较大利用价值的品种或种质资源;在引进后的消化创新上取得重大进展,项目实施期间提供1-2个具有突破性状的优秀新品种;项目实施后相关单位在种业产业化上取得重大进展,成立具有影响的种业企业或集团。

(2)申报单位:育、繁种基础好,具有种子生产经营资格的科研、教学单位、种业企业等。

(3)招标数量:2个。

二、高品质棉产业链式开发

—3—

1、高品质棉产业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要求:创建1-2个高品质棉品牌,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全面实行订单生产,签订合同率达100%,收购加工符合纺工企业要求的高品质原棉1万吨,建成20万亩高品质棉生产示范基地;高品质棉亲本扩繁、质量检测与鉴定,制种技术集成与培训;优质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配套及培训;应用保优促早栽培技术、加工质量关键控制技术;采摘、运输过程中控制异性纤维污染;形成高品质棉产业化生产技术规程。

(2)招标数量:2—3项。

(3)申报单位:以企业为龙头,选择科研、推广单位、基地、棉农合作经济组织等部门联合申报实施。

(4)种植基地:沿海、淮北棉区。

2、高品质棉品种引进与创新

(1)建设内容与要求:引进品种须符合高品质棉品质指标,长度达到31mm以上,比强度达到35CN/tex(HVICC校准水平)以上,马克隆值3.8—4.4,产量水平与对照品种泗棉3号相当,并开展消化创新。开展高品质棉花品种提纯复壮扩繁,创建高品质棉棉种品牌,推进高品质棉种业产业化;在高品质棉品种创新上与种质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育成棉花新品种1-2个。

(2)招标对象:原良种场和种子企业。(3)招标数量:1-2个。

—4—

三、特色蔬菜产业链式开发

特色蔬菜产业化链式开发,在每个项目中须集成以下四方面技术,并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实现链式开发。一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集成、优化和应用。主要包括:优质、高抗蔬菜新品种应用与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调控技术;蔬菜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无公害蔬菜肥料施用技术;无公害蔬菜新型耕作制度应用等。二是无公害蔬菜产品转型增值技术应用。产品采后处理,产品贮运、产品加工、产品包装,产品销售等环节,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三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全程质量监控技术。建立质量保证和质量跟踪体系,推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包括产前(技术标准制定、种苗,生产环境,耕作制度等)、产中(病虫草防除、土壤培肥等)、产后(贮运及商品化处理等)等环节。面向国内市场为主的产品在制定生产技术规程的基础上,制定产业链的良好技术规范(GAP),面向国际市场的加工产品逐步实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四是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开发。普遍推广“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切实提高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整体效益。

1、露地栽培蔬菜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创建一个有影响的品牌,企业与基地农民实行订单生产,年销售基地生产的蔬菜20万吨,80%实现分级分类,包装进超市(或设立专卖店)销售,超市销售量占

—5— 50%以上;出口2万吨以上,产品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及产品认证或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露地栽培蔬菜品种的引进与创新;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蔬菜储运及保鲜加工处理技术;编制主要露地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4-5个。

(2)申报单位:以企业(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为龙头,农技推广部门、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实施。

(3)种植基地:全省。(4)招标数量:1—2个。

2、设施栽培蔬菜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创建无公害蔬菜品牌;企业与基地实行订单生产,年销售基地生产的蔬菜15万吨,产品100%实现分级分类包装,创建品牌进超市(或设立专卖店),超市销售量占80%以上;产品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或绿色食品认证;应用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蔬菜储运及保鲜加工处理技术;编制主要设施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3-4个,设施栽培蔬菜品种的引进与创新。

(2)申报单位:以企业(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为龙头,农技推广部门、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实施。

(3)种植基地:苏北、苏中。

—6—(4)招标数量:1—2个。

3、水生蔬菜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创建蔬菜产品品牌,实行订单生产,年销售基地生产的蔬菜15万吨,蔬菜80%实现分级分类包装,蔬菜产品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加工率达50%以上,50%项目产品进超市,或专卖店;出口量2万吨以上,编制主要水生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应用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水生蔬菜储运及保鲜加工处理技术;引进水生蔬菜新品种。

(2)申报单位条件:以企业(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为龙头,农技推广部门、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实施。

(3)种植基地:扬州、泰州、淮安等市。(4)招标数量:1—2个。

4、瓜果类蔬菜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创建蔬菜产品品牌,全面实行订单生产,年销售基地生产的蔬菜10万吨,项目区生产蔬菜90%以上实现分级分类,创建1-2个品牌,销售进超市,或在本省大中城市设立专卖店,超市销售量占70%以上;蔬菜品牌产品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认证;瓜果类蔬菜新品种的引进与种业产业化;应用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储运与保鲜加工处理技术;编制主要瓜果类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7—(2)申报单位:以企业(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为龙头,农技推广部门、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实施。

(3)种植基地:南京、盐城、南通市。(4)招标数量:1—2个。

5、食用菌产业化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创建食用菌品牌。以蘑菇、金针菇、鸡腿菇、灵芝为主,建立无公害基地50万平方米,开展食用菌深加工,引进、筛选优质食用菌优良品种,加强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栽培技术体系建立,在本省相关地区建立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建立食用菌保鲜及深加工技术体系。

(2)申报单位:投标单位为农技推广部门、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蔬菜加工企业(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并采用科研、推广和企业联合投标的方式。

(3)种植基地:常州、镇江、南京、宿迁、盐城市。(4)招标数量:1—2个。

四、优质瘦肉型生猪链式开发

1、苏太猪种业产业化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原种场与扩繁场实行股份化运作,成立股份公司,统一创建品牌,统一质量管理,统一销售服务;壮大苏太猪种猪产业化;加强苏太猪原种场的持续选育;原种场

—8— 实行单栏饲养、高床产仔、网上育成,种猪单栏测定,电视监控,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水平。存栏能繁母猪达1000头以上,核心群300头,公猪6-8个血统25-30头,年提供合格种猪6000头以上,成为全国引繁中心。加快建设一批区域性苏太猪扩繁场,单个苏太猪扩繁场苏太种猪规模达到300头,年提供苏太猪3000头,股份公司内扩繁场栏存规模达到2000头以上,年提供苏太母猪2万头以上。

(2)申报单位:定向。苏太猪集团与相关扩繁场联合投标,扩繁场由省畜牧主管部门择优遴选。

(3)饲养地区:全省相关原种场、扩繁场。(4)招标数量:1个。

2、苏太猪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要求:创建和做优苏太猪肉品牌,产品进本省大中城市超市(或设立连锁专卖店),超市销售量占50%以上;建设以规模养殖场为主体,以相对集中乡镇大户连片为补充的年出栏苏太杂优猪10万头以上的无公害苏太杂优猪生产基地;集成苏太猪产业发展中的种猪疫病净化、无公害苏太猪肉全程质量控制、苏太母猪繁殖改进和适宜超市连锁销售的猪肉系列产品开发等配套技术,促进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有较好的加工和经济基础,与苏太猪种苗企业对接,按全程质量控制和无公害标准组织生产。

(2)申报单位:以企业为龙头,选择推广、科研单位作合作

—9— 方,联合实施。

(3)饲养基地:苏州市、常州市、徐州市、连云港市、盐城市、宿迁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所辖县。

(4)招标数量:1个。

3、优质三元瘦肉型猪产业化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创造江苏三元瘦肉猪肉品品牌,提高三元瘦肉型猪规模生产基地科技水平,集成无公害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适宜超市连锁销售的猪肉系列产品开发。龙头企业有较好的加工和经济基础,与相关生产基地对接,按全程质量控制和无公害标准组织生产及外销,对基地规模养殖户带动作用强,项目实施规模不少于10万头,实行订单生产,年加工销售项目基地生猪不少于5万头。

(2)申报单位:以企业为龙头,选择科研、推广单位联合实施。

(3)饲养基地:全省。(4)招标数量:2个。

4、优良地方猪种的选育创新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优良地方猪种新姜曲海猪、新淮猪的选育。建立科学育种体系,项目实施结束后完成2—3个世代选育,在种猪性能上有较大幅度提高。

(2)招标对象:有科研基础的种猪场。

—10—(3)招标数量:2个,每个猪种一个。

五、奶业产业链式开发

1、奶牛饲养与产业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要求:无公害牛奶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并集成奶牛选种育种、繁殖、饲养管理、疾病监控与防治等饲养管理技术,实行全程质量监控,生鲜牛奶达到无公害标准。开展疫病防治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应用奶牛场防疫及疾病控制管理规范、“两病”监测净化技术、奶牛隐性乳房炎早期监测技术,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推广种草养牛技术、全价配合日粮(TMR)示范,建立优质牧草种植示范基地;推广使用全价配合日粮(TMR)、饲料添加剂(奶牛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等),提高奶牛生产力水平。奶业产业实行全程标准化生产;每个规模奶牛场奶牛饲养规模在300头以上,示范推广牧草种植面积达500亩以上;疫病防治推广应用面达10个场以上,奶牛饲养总规模在2000头以上。

(2)申报单位:龙头企业与技术推广部门、基地联合申报实施。

(3)饲养地区:全省。

(4)招标数量:2个,其中苏北1个。

2、奶牛种业产业化建设

(1)建设内容与要求:高产奶牛群选育及核心群建立,在规

—11— 模化奶牛养殖场示范推广奶牛线性外貌鉴定和生产性能测定,制定奶牛良种登记标准,实行奶牛选择淘汰和选配计划,建立高产奶牛核心种群示范基地。引进良种公牛及冷冻精液与胚胎移植技术研究应用的仪器设备,配套建设种公牛站。推广应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实现高产奶牛核心群的高效扩繁和生产群的整体品质改良。高产奶牛繁殖新技术推广应用,通过利用优秀公牛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和利用优质胚胎进行胚胎移植,实现高产奶牛核心群的高效扩繁和生产群的整体品质改良。建成全国重要的奶牛中心,高产奶牛核心种群示范基地饲养规模300头以上,年平均产奶量达到8000公斤以上;种公牛站种公牛30头以上,达到部级种公牛站验收标准,推进良种奶牛种质产业化;推广冷冻精液1万份以上,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50%以上,年繁殖率85%,奶牛群体单产水平提高5%以上;胚胎移植300头次以上,鲜胚移植成功率50%以上,冻胚移植成功率达35%以上。

(2)申报单位:企业。(3)招标数量:1个。

3、奶制品深度开发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牛奶制品深加工与品牌建设;与本省相关奶牛养殖基地挂钩,进行合作开发,建立品牌,奶制品深加工。

(2)申报单位:企业。

—12—(3)招标数量:1个。

(4)其他:本项目需三个以上单位参与投标,不足三个作流标处理。

六、杨树及林木种苗产业开发

1、杨树种苗产业化开发

(1)建设内容与要求:创建杨树品牌;以杨树为主的林木新品种引进、选育及应用;耐旱、耐湿、耐盐等抗逆性杨树新品种的引进、选育与应用;引进8-10个抗逆性杨树新品种,选育3-4个抗逆性杨树新品种,开展标准化生产与产业化开发利用。

(2)申报单位:基层林场、苗圃、林木种苗企业(3)实施基地:苏北。(4)招标数量:2—3个。

2、杨树产业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要求:创建杨树产品品牌,引进开发1-2项低甲醛、无毒环保型人造板技术,产品甲醛释放量达E1级,质量达国内外环保标准。围绕杨树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引进、开发与示范推广种苗生产、定向培育、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及木材加工等方面的实用技术,通过全方位的技术提升,促进杨树产业的整体技术进步。示范推广无节良材、小、中、大径材与纸浆材等杨树定向培育技术,示范推广林农复合、立体栽植等高效集约化栽培模式;示范推广无公害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3—(2)申报单位:杨树产业龙头企业(集苗木培育、木材加工、销售于一体)。

(3)实施基地:苏北。(4)招标数量:2个。

3、优良绿化新树种的引进及种苗产业化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创建林木树种品牌,抗逆、用材观赏兼用型优良绿化新树种的引进与选用;应用容器育苗、全光喷雾扦插、组织培养、体细胞胚胎工程等珍稀树种的高新快繁技术,推进种业产业化。引进优良绿化新树种8-10个,利用高新快繁技术扩繁珍稀树种苗木500万株以上,为绿色江苏提供优良种苗。

(2)申报单位: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与基层农业企业紧密合作的科技型林木种苗企业。

(3)实施基地:苏南、苏中。(4)招标数量:3—4个。

七、其它主导产业链式开发、品种引进与技术创新

1、专用小麦产业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创建中强筋、弱筋小麦专用粉品牌各1-2个;全面实行订单生产,订单收购;各生产优质专用小麦2.5万吨;产品通过无公害认定或质量认证;应用1-2个专用品种,建立专用小麦品质调优栽培技术体系,专用小麦品质调优栽培技

—14— 术,提出小麦保优节本安全生产技术,组装配套成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形成专用小麦链式开发技术体系,实现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

(2)申报单位:有关龙头企业与科研、教学、推广部门联合申报、实施。

(3)生产基地:全省。(4)招标数量:2个。

2、特色水果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创建水果品牌,围绕加工龙头企业建立专用加工水果基地,精选系列品种,提高加工果品质量,扩大江苏加工果品的出口潜力;选择适栽适制和熟期配套的专用品种,加快基地品种更新;提出专用加工水果栽培技术体系并培训示范推广;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技术体系并扩大出口规模;建设无公害专用加工水果基地并申报无公害产品;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开发模式,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申报单位:以企业为龙头,选择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联合实施。

(3)招标数量:2个。

3、优质地方家禽链式开发

(1)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优良地方鸡种、水禽的创新开发;

—15— 优质草鸡、水禽的产业深度开发,家禽、水禽种苗产业建设;建立规模水禽扩繁场及加工厂,壮大水禽种苗产业;提出家禽、水禽的高效饲养技术模式,形成优质草鸡、水禽规模化养殖与开发技术体系,并形成相关技术规程;实施 “基地+农户+企业”的产业化开发运作机制并推广。

(2)申报单位:有关具有相关种质资源的企业。(3)养殖地区:苏北、苏中。(4)招标数量:2个。

4、其他主导产业品种引进与技术创新

优质油菜新品种引进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应用;花卉种苗新品种引进及种苗繁育技术产业开发;茶叶新品种引进与无公害生产技术开发;波杂山羊产业开发;优质高产牧草耐旱、耐热新品种引进与筛选。

5、农业技术物化成果产业化开发

新型专用肥料、生物肥料产业化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与生物农药开发应用;安全新型兽药、兽用生物制品、饲料开发应用。

项目一—— 七面向江苏省招标,不受理省外单位投标。

八、国内招标项目

1、招标范围

(1)国标一级籼稻、粳稻品种(组合)制种与产业化开发;

—16—(2)优秀公牛冷冻精液统一供精;

(3)优质蔬菜、花卉、瓜果新品杂交亲本组合与产业化开发;(4)以杨树为主的高大乔木重大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开发与应用;

2、投标单位条件

本部分项目面向国内有关单位招标,鼓励国内有条件的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和科技企业携带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与江苏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农业科技企业合作,投资江苏农业主导产业建设。

(1)投标单位必须具备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而不是技术中介;

(2)与江苏省内有关单位签订项目实施协议,相关手续完备;(3)在项目实施后,能无偿或低偿转让该项农业科技成果;(4)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必须在江苏省范围内进行转化推广。

3、招标数量与经费

每个方向招标1项,共招标4项,每项50万元。

—17—

下载12018年泰安市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指南word格式文档
下载12018年泰安市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指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11.5.2011年度上海市农业星火富民科技工程项目指南

    2011年度上海市农业星火富民科技工程项目指南 根据上海农业科技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区(县)农业科技实际和新农村建设需要,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11年度上海市农业星火富......

    2013年泰安市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大全

    ――卓博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知名品牌2013年泰安市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 十一条规定和《 2013年泰安市考......

    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分析操作指南

    附件5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XX工程 责任成本核算与经济活动分析 指南 二0XX年XX月XX日 1 目录 1.工程概况及工程进展简介 ...............................................

    湖南省良种油茶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湖南省良种油茶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管理提醒: 本帖被 admin 执行加亮操作(2008-10-18) 图片: 报告书编制人:中国药理学会会员贺志弘 电话: *** 目 录......

    农业产业化项目指南

    2010年农业产业化项目指南 农业部一、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加快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进一步完善......

    2011上海农业立项指南[本站推荐]

    项目一、农业种质创新与良种良法研究、集成和应用 (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继续推进水稻、绿叶菜、西甜瓜、中华绒螯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由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浅析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农业这一基础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其对水资源......

    人防工程项目审核办理指南(合集5篇)

    人防工程项目审核办理指南一、申办单位:建设单位。二、承办部门:开发区人防办。三、核准条件:建设单位已办理完项目规划方案审批。四、需提交材料: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总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