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毕业论文(浅谈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间:2019-05-14 10:2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毕业论文(浅谈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毕业论文(浅谈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一篇: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毕业论文(浅谈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名:吴海萍 指导教师:叶阳永

业:学前教育专业 年

级:2008级 类

别:高起本

学习中心: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完成时间: 2009年6月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浅谈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 要]绘画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是培养幼儿观察力、想像力和动手能力的良好途径。儿童绘画属于一种想象绘画,它以表达儿童的主观感受为主,不受客观形态和技术规范的约束,是儿童自然、真实情感的流露,因而同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主要从传统的绘画教学和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绘画教学入手,通过理论阐述和具体实例来分析绘画学习中创新意识培养所带来的影响和对幼儿学习绘画策略的潜要发掘及运用。[关键词] 绘画教学 绘画策略 创新意识

绘画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是培养幼儿观察力、想像力和动手能力的良好途径。儿童绘画属于一种想象绘画,它以表达儿童的主观感受为主,不受客观形态和技术规范的约束,是儿童自然、真实情感的流露,因而同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一、儿童绘画的特点及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一)儿童绘画的特点

1、儿童绘画的形式往往具有单纯化、平面化,形象、色彩夸张的特点。例如:画面中人的身体和四肢可以自由弯曲,任意加长或缩短。儿童画中的这种形象语言,是形象和情感的统一。这些奇思遐想,往往会令成年人刮目相看。

2、儿童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儿童把不同时空里的事物同时呈现,把喜爱的物象拟人化。他们画地球与月亮握手,画太阳公公向月亮婆婆问候„他们能把想象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把无生命和有生命的东西组合在一起,表现了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儿童绘画作品构图的随意性。儿童画的构图没有成年人那样多的规则和限制性。有时他们会边画边移动视点,有时会转动画纸反正结合表现,有时在画纸上尽情地画,直到无处可画为止。这种自由随意的画面,体现出画面构图的多样化。

4、努力追求成人审美趋向。儿童随年龄的增长,知识和经验逐渐丰富,审美水平也不断提高,开始追求成年人的审美标准,学习用成人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来进行自己的绘画,这一时期,需要对他们适时地加以引导,使他们的绘画随自身的成长而逐渐成熟起来。

(二)绘画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1、儿童绘画可以提高儿童的美感。儿童在没有掌握运用文字表情达意之前,绘画创作是他们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他们不受拘缚地运用绘画工具,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儿童美感的培养不仅要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儿童自身的创造和对美好事物的再现。

2、儿童绘画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创作才能。有资料表明:人的信息80%来源于视觉。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儿童的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认知水平。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手指的动作对脑细胞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从而使认知活动的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儿童经常坚持画画,将有助于他们思维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3、儿童绘画创作能促成儿童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儿童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往往对涉及到的问题更加敏感,对生活更加热情。使他们觉得生活更亲切、更有趣,并能从中体会到自己的作用和力量。同时,美术创造的成功,需要他们的专心和耐心,这对培养孩子的品质和个性有很大帮助,因此,绘画创作是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最佳手段。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是以幼儿习得美术技能为目标的模仿性学习,只注重临摹训练,把幼儿是为被动的学习者,教师教的重点是一个一个的具体图象,以模仿的像不像作为衡量幼儿作品的标准,压抑了幼儿的主动性,阻碍了幼儿想象力的发挥,甚至泯灭了孩子创造的天性。如:让学生临摹一只小鸟,如果教师不加引导只叫学生照着画,那么学生就会认为小鸟就是这样画的,这个形象被固定死,以后只要画小鸟,学生的头脑中就只会出现他临摹过的小鸟的样子,不会有大的创新。这就影响了儿童天性的发展,使孩子的童真被死板扼杀,想象被临摹褪化。

(二)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活动,就要使幼儿想象与创造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师要善于从特定的环境和偶发的事件中捕捉有价值的、幼儿感兴趣的美术契机,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并开展主题绘画活动。假如户外活动时幼儿发现了蜗牛,对蜗牛感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并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并进行主题意愿画《快乐的小蜗牛》。蜗牛是绘画的主题,围绕小蜗牛,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地去表现某一个情节。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及绘画表现经验各不相同,所表现的主体情节也不相同。在这里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有的只是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既尊重了幼儿的意愿,又使绘画的主题与幼儿的兴趣发生了联系。避免过去形象单一,简单模仿的现象。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一)亲近生活,选材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1、亲近生活,激发创造欲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创造活动。”一切想象

都源于生活。新《纲要》也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要培养幼儿绘画的想象力就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亲近生活,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从而萌发创造欲望。

2、选材有启发性,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利于幼儿情感体验的表达。

教师的选材要起到开启幼儿心灵的作用。教师在选材时,不要担心孩子的造型能力,怕他们画的不像,其实绘画最主要的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充当“照相机”的作用。在他们涂鸦、稚拙的表现中,会有很多可爱的想法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我们评判他们的作品不能以“像不像”作为“好不好”的标准,而是要使他们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主的过程,建立起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二)以幼儿的兴趣、情感为先导,激发幼儿绘画创作的愿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动力。儿童对绘画很容易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激发幼儿内部情感,使绘画活动更加生动而有趣。春天斑斓的色彩,夏天缤纷的花朵,秋天灿烂的田野,冬天飘飞的雪花,天上变幻莫测的云彩,大自然中的千奇百怪,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素材。兴趣是活动的动力,是创造的源泉,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聆听孩子的心声,不断激发幼儿的创作愿望,孩子才会创造出一个斑斓、多彩的世界。

(三)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

幼儿的绘画教学要想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必须为幼儿创造一个适合创造 力发挥的良好环境。不要去约束和禁令幼儿的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意图,去约束他们的头脑。认为幼儿超出常规的绘画是违背客观事物自身发展规律的,是不合常理的。要求幼儿的绘画必须按照教师的意图去进行,教师让你画树,你就画树;让你画花,你就画花。不允许有任何多余的成分出现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久而久之我们的幼儿便会变得墨守陈规、只能去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要求。

陈鹤琴说:“图画是小孩子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幼儿在绘画中的创作是不受控制的。幼儿绘画时,教师尽量不采用固定的模式,而是只教幼儿基本的方法,让幼儿从自己的角度去捕捉和表达周围的世界,让幼儿自己去思考,使其展开想象,大胆创作,让幼儿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构图”,而不是“放羊”式的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在绘画中开启想象的大门,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

1、注重幼儿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对所画主题的认识,使幼儿从客观事物的直接或间接感受中形成表象。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外,还要给幼儿讲述有关主题的神话和童话故事,神话和童话故事不仅可以使幼儿了解生活的丰富性,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危险,还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充实幼儿的内心,为幼儿再造想象奠定基础。

2、利用事物外形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引发联想与想象。

培养幼儿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思维、创新能力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在幼儿了解一定美术表现方法后,就要引导幼儿“一题多画、一题多变、一物多用或一形多变”,加大幼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创造出新的美术形象。

一题多画。一个主题从不同的方面去表现或同一种主题用多种角度去表现。如同是“爱”的主题,可以表现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人对动物的爱、人与人之间的爱,加大幼儿思维广度的培养。

一画多变。利用事物外形的相似性,引发幼儿联系和想象,通过变化背景或添画局部,表现不同的绘画主题或表现不同的事物。

一物多用、一形多变。利用手工材料的可变性和可塑性,引发幼儿的联想或想象,巧用材料,在基本形式进行添加、变化,表现不同的美术形象。

3、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要从美术活动的各个环节入手,精心筹划。

(1)幼儿绘画活动的名称要具有开放性、超前性,以激活幼儿的思维,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所以,绘画活动多以“„„的故事”、“快乐的„„”等为题目,如果题目只是“我画机器人”,幼儿画的重点或注意力只局限在所见过的机器人的表象上,如果题目只是“机器人的故事”或“未来的机器人”,幼儿想象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绘画的重点则放在了创新形象上。

(2)欣赏的选材要富有新颖性和多样性,开阔幼儿的眼界,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势。如同是欣赏作品《小鸡》,可以欣赏线条装饰的、色彩装饰的、水墨画的、油画画的、抽象画法的小鸡等多种。不同的画法,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幼儿获得的感受也是不同,在创作中选择的方法也不同,有利于幼儿有个性的创作。

(3)指导的语言要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为幼儿提供一个不受约束、自由想象和创作的空间。即教师指导的语言要开放,能引发幼儿的联想,积极肯定、鼓励和支持幼儿自主性的表现,(4)材料的提供要具有丰富性和方便性,能激起幼儿的绘画创作的愿望。丰富的材料既可以启发幼儿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美术创作,又可以使幼儿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尽情发挥。

总之,通过幼儿绘画教学,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应鼓励幼儿打破常规,超越常理,培养幼儿的扩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突破单

一、僵化的定向思维模式。教师在绘画过程引导幼儿突破定势的同时,老师自身也应甩掉包袱,打破传统的教师范画的“权威性”,鼓励孩子不断创新,超越老师,超越自我。通过绘画教学不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获得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

参考文献

1、考维克多·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3月,第一版。

2、范琼芳:《幼儿绘画心理分析与辅导》,心理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三版。

3、林琳:《运用艺术家的眼光看世界——谈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18—20页。

4、杨景芝:《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

5、张福芝:《幼儿创造性美术教育》,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年1月,第五版

6、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2月,第二版

7、李生兰:《学前教育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8、李睿明译:《儿童美术与成长》,世界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

9、郑明进:《怎样了解幼儿的画》,台交世界文物出版社,2001年,第十版

10、徐汉林:《改变孩子一生的教育方法》,北京海豚出版社,2004年,第五版

第二篇:浅谈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幼儿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一种活动,幼儿的绘画过程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大胆的推行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诱发兴趣、启发思维,激发创意入手,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使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展现生活中的美和揉发内心世界的美。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美术教学多半以一堂美术课来要求幼儿,画一幅与教师范画相同的画,画面的形式、内容与范画大同小异,以“像不像”、“对不对”来评价幼儿作品。这样的教学无疑的束缚了幼儿的思想,对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均起到不良影响,使幼儿很容易的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当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时,不必管他们采用的是什么绘画姿势,什么材料绘画,让他们随时随地即兴发挥,无拘无束的绘画环境,使他们的绘画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我们极力要求幼儿应该怎样画,不应该怎样画,孩子的兴趣可能立刻化为乌有,想好的绘画内容不复存在,本来有可能画出一幅很好的画,就这样“不翼而飞”了。

我在上美术课时,特别注意启发幼儿参与绘画的兴趣,并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体验绘画的乐趣。如画“脸谱”时,我首先设计了各种各样有表情的脸谱,和幼儿们一起玩“脸谱”的游戏,通过丰富、形象的表情变化,让幼儿亲身体验,使幼儿很快的画出许多不同表情的脸谱来。

二、探索创意的教学方式

幼儿的绘画能力不仅仅是先天的,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而成为画家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我们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掘幼儿的智慧,教会他们绘画的本领,培养和发展他们绘画的能力和技巧,让他们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即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又要拓展他们的思路,使他们张开想象的动翅膀,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绘画手法,发展他们的表现能力。

1、在幼儿园实际教学中,结合幼儿的美术知识技能,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使幼儿产生不同的艺术感受和情趣。这就要教师善于创造新颖、独特的方法,启开幼儿思维的门扉。

2、要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健康向上,能够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题材的教学活动。

3、内容要丰富多彩,富有想象和创造的余地。给幼儿选择一些童趣的或拟人化或带科幻色彩的内容题材,这能吸引住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创作欲望。同时,还要考虑其内容是否与幼儿技能水平和表现特点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幼儿的眼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创设宽松的活动佳境

幼儿美术教学的本质在于创造。我在教学活动中尽量为幼儿创设自由、轻松、快乐的环境,让他们从绘画游戏过程中发现想象的世界,最大限度地放开幼儿的手、脑、眼。经常带幼儿走向大自然,去观察、去捕捉美好的题材,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开发。因此,在教幼儿绘画时,我尽量不采用固定的模式,只教幼儿基本的方法,让幼儿从自己的角度去捕捉和表达周围的世界,让幼儿自己去思考,使其展开想象,大胆创作,让幼儿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构图”,而不是“放羊”式的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增强幼儿情感体验,促进幼儿学习兴趣

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尊重幼儿,在顺应他们自然发展的前提下,加以启发、引导,更多地使用游戏式的方法完成教学辅导。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应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然的活动环境,使其身临其境中产生追求美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从而积极地去观察、去想象、去创造。

2、丰富幼儿感知,积累创作的素材

教师作为幼儿探索创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更多组织幼儿观察周围的人和的,让幼儿认知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欣赏不同类型的图画。

3、启发幼儿的想象,激发创作热忱

例如:我上的中班“美丽的汽车城”美术活动课。这是一个利用废旧材料的操作活动,从构思、设计活动、准备材料都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

第一步骤:教师带幼儿到大街上参观,观察各种各样不同的汽车。组织谈话说出汽车的种类、特征——培养了幼儿观察力、分析与表达能力。

第二步骤:让幼儿自己设计汽车,画出设计图—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绘画及审美能力。

第三步骤:选择和整理材料,幼儿自己搜集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培养了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第四步骤:成品展示,教师对每一个幼儿作品的创造给予肯定——培养了审美能力,增强自信心,对成功的体验。

上述活动正是教师利用幼儿对汽车的兴趣,激活了幼儿设计制作汽车活动的兴趣,并充分挖掘每一环节的教育价值,促进其多方面主动获得发展。

4、提供自主空间,体验集体作画的乐趣

美术活动时还可以让幼儿共同研究,共同设计,集体作画,操作。使幼儿处于互相商量、全作、互助、彼此协调的气氛中,增强合作意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主动发展,在相互绘画

中发现新的创意,让绘画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我们做教师的必须关于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给孩子营造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充分鼓励、激发、诱导孩子展示自己的才智,让他们积极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愿望表达出来,才会使幼儿有创作的乐趣。这样,才能拓展幼儿的创造思维,为孩子将来成为创造人才奠定初步基础。

四、积极正确的评价作品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同。幼儿也不例外,而且,这种渴望得到赞赏的心理比成人更强烈。而幼儿绘画的潜力各有不同,应优先考虑对他们创造性的培养,不能只拿“像与不像”“行与不行”作为评价一幅幼儿作品的标准。

我在对待幼儿作品的评价时,常用欣赏、鼓励的语言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只要是幼儿认为应该要在作品中喜欢表现的就让他们画上,不限制幼儿“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如:一位幼儿在画雨天的景象时,同时画了雨天和红红的太阳,妆我问他画的是雨天还是晴天,那幼儿说:“这边正在下大雨,那边雨停了,太阳公公出来了。”可见,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不可低估的。我们作为辅导教师不应束缚幼儿的思维,要积极鼓励幼儿放飞想象的翅膀,诱导幼儿自发的表现,发泄其内心的情感,从而提高绘画兴趣,实现自我发展。

第三篇:浅谈教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和林格尔县第三中学 宝金凤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数学素质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应该围绕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品质、创新品德等方面进行,在培养学生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中,创造性的数学课堂是主渠道,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重要条件,数学课外活动课是重要途径和方法。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成为当前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的研究课题。本文仅就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数学教学的整个学校创新教育工作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商榷。

1.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个方面

1.1、注重学生数学气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前苏联研究中学生数学能力个别差异的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指出:“数学气质是一种复杂的个人心理形成物”。它通常表现为“力求把周围的现象数学化,总是处处注意形象的数学侧面,注意空间的数量关系,联结及各种函数的依存关系”。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力求现象数学化,应是这种所谓的数学气质的实质所在。他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例如:有这样一道辨析题,三十六口缸,九只船来装,只能装单,不能装双,问如何装,一个有数学气质的人(当然包括有一定数学经验的人),能立即领悟到只是一个把偶数表示成奇数个奇数之和的数学问题,得到答案是不能装下。再如“解分式方程”,若用去分母的常规解法,方程将转化为高次方程。有的学生提出能否用换元法求解?经研究,它没有换元法所具有的特征。此时,学生似乎陷入“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教师提示:可否运用逆向思维使“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数学气质的学生很快找到了思路。至此学生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创新意识得到激发与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有意思的用数学的眼光去注意事物之间的数学现象,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这样一个过程,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气质,从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浓厚好奇心,对问题的敏锐感,强烈的探究愿望和坚持性,敢于质疑问难,挑战未来的勇气,这正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的典型的个性心理特征。

1.2、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的一种力图接近,探究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他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使学生在集中精力获得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成为创新的动力因素。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和运用的广泛性等特征,决定了数学教学的难度,往往使学生视如畏途,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都是要从教学素材中选取通俗的生动事例,采用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使用一张白纸对折若干次后,用“可与珠峰试比高”来引起学生学习指数函数的兴趣,例如,在二项式定理的教学中,先设置这样一道题“今天是星期一,你知道8100天后的一天是星期几吗?”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在学生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下,我才开始分析:一周是7天,所以8100天后的一天是星期几可由8100除以7所得的余数来确定。结果表明,学生对具有诱惑力的问题趣味无穷。

1.3、注重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品质。数学教学既是一种数学知识的传授活动,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活动。传统的数学教学偏重于前,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成为接受前人所发现的数学知识的容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应按数学思维(数学活动)的规律进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对数学符号组合的分析、图形的证明、计算的变化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在逻辑理解、抽象概括、对称欣赏,表象创造,变化联想等方面,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直觉性和独立性等创造思维的优秀品质。为此,应该鼓励学生摆脱那种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鼓励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以数字1,2,3,4,5,不重复的组成的5位数中,有几个是质数?一开始很多学生都从局部着眼,则除去2,5结尾的必为合数之外,尚有48种情况,太过烦琐(直觉思维),后来从整体着眼,则立刻发现1+2+3+4+5=15,能被3整除,即不论这5位数如何排列,所得5位数均为合数。则这题答案是质数个数为零(思维变通性),在解决这个问题中,学生摒弃原有解题套路,凭着正常思维的结果,加以联想,用简捷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以及潜在的创造性。

1.4、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对中学生而言数学能力就是学习数学(再造性)的能力,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迅速而成功的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它主要表现为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三大方面。克鲁切茨基认为:“学习数学的能力是创造性数学能力的一种表现。对数学的彻底的,独立的和创造性的学习,始发站创造性教学活动能力的先决条件——是对那些包含新的和社会意义内容的问题,独立的列出公式并加以解答的先决条件。”在这里克鲁切茨基通过数学活动中解决具有社会意义的实际问题,把学习数学的能力与“创造性”的学习能力(指在数学科学活动中的能力,它能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或新成就)联系起来,展示了俩种能力的可转化关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并向创造性数学能力转化,就必须注重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形成和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并参与社会实践,解决具有社会意义内容的实际问题,促使其创新能力的形成。2.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2.1、具有创造性地教和学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创新的教学离不开教学的创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要使这条主渠道顺利畅通,必须改变旧的传统思想观念,变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为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数字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摒弃传统的“三中心”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和创造性的培养的教学模式,如尝试——发现型,自学——探究型,引导——探索性等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进行创造性地教和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采用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的现代数学教学方法,如尝试指导法,效果回授法,引导发现法,启研法,尝试教学法,纲要信号法,自学辅导法等,例如,上二次函数图像第一课时,先配以如下演示:用一把水枪紧贴黑板,枪口略向上翘起射水,细细的水流在黑板上留下一道抛物线。在引导学生联想,诸如投铅球,喷泉喷水,踢弧线球等众多日常常见的抛物运动,并提出以什么角度投掷,铅球会投的更远等问题,这样联系实际创造性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高涨,如此引入新课,效果远比照本宣科好。

2.2、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戒备心,不会受苛求和责备,所谓“心理自由”是指在思考问题时,不必要过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能过比较自由的思维表达。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里舒畅的情境下愉快的学习,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现象。为此,都是要做到:(1)教学过程要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使学生自由的思维和表达,在“心理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创造思维和现象。(2)发扬教学民主,促进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标新立异,在“心理自由”的条件下培养求异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营造学生创新的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使他们的心理距离接近,心情舒畅,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置的提问。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有趣的教具,科学新颖的教法等等都有助于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例如,“二次根式化简”的教学,为了根治学生解题时最易犯2=a这类错误,为了强化去根号要套绝对值,教师采用以下形象生动的语言,效果特好。“要化简2,先让a从“屋子”(根号)里走到“院子”(绝对值)里。至于如何走出“院子”,这要看a的“体质”(正,负或0),体质健壮(a≥0)的直接出去,体质虚弱(a<0)的必须戴上一条围巾(负号“-”),以防感冒。”学生大笑,在笑声中加深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内涵。2.3、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数学课外活动是数学课堂的延伸和发展。根据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学课外活动中,学生从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寻找数学问题,探究思考,自我设计,自我解决。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启发,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数学竞赛,数学兴趣小组,数学专题讲座,周末数学晚会,数学知识宣传,数学问题探讨,社会问题调查等。3.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纳入整个学校创新教育体系中

数学是构成学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纳入整个学校的创新增长率体系之中,才能构成创新教育的巨大合力,达到提高学生方面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数学教学要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相结合,学科教学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完成数学教学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根据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品德,即在创新过程中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圣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谐的团队协作精神。数学教学要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学科教学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学习,使得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多种能力、方法和手段得以综合,可为创新策略的建立和丰富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教学和其他活动所反映出的一种意识形态和表现形式。其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形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利用校园文化氛围的潜移默化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数学素质教育中,都是应根据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数学教学的规律,针对当前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各个方面以及培养的途径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应成为数学教学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贝尔.中学数学的教与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2]郭思东.数学素质教育论.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 [3]曹南燕.认知心理学和创造性思维。科学出版社.1994 [4]胡炯涛.数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陈鼎兴.数学思维与方法——研究式教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第四篇:怎样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郑煤集团米村煤矿时咏梅

邮编:452470

摘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应主要培养幼儿自主地观察、想象、表达、操作、探索的兴趣和意识。

关键词:培养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在的幼儿,就是祖国明天的栋梁,他们将肩负着建设祖国、繁荣社会的重任。而学前教育是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重视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及时发现和正确引导幼儿的创造性火花,尤为重要。幼儿因其好动、好玩、好奇,对周围事物、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疑问,常常带着为什么等问题参与到各种活动之中,因此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大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就成为我们教师当前的重要任务。如何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呢?

要鼓励幼儿大胆创新。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可以增强其感受力、悟性、创造性和适应性。在我们与幼儿的不断接触中,会经常发现幼儿的“创新”。他们可以把苹果画成三角形、方形;他们会把草画成黄色、红色;他们会把红太阳

打扮的五颜六色;他们会给汽车加上翅膀;他们会把楼房画的高过白云„„这都是出自孩子的想象和创新。也许会有人说这是孩子们异想天开,其实不然,现在方苹果已经问世了,这些是异想天开的孩子们开动脑筋、大胆创新的表现。这些异想天开更需要得到保护、得到鼓励。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在于: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给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对幼儿多鼓励、多支持、多肯定,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以保护幼儿初步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充满自信、保持旺盛的创造欲。

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担任着导演和指挥官的角色,起着领导和控制活动的作用,幼儿则担当着演员和士兵的角色,是被领、被控制地参与活动。而在创新意识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是传统的输出知识的教育者,也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应该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让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学习,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导师”。如在幼儿语言的教学上,教师为确保知识目标的落实,一味讲授,要求幼儿背诵儿歌、复述故事、记住作品的题目、作品中的角色,能按照教师的范例看图讲述等,所有这些都极大的损伤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幼儿个性的发展。目前,已有不少教师正在尝试角色转换,比如有的教师一改过去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的做法,而是走到孩子们中间,与幼儿围

坐在一起,完全以语言教材中的角色身份出现,与幼儿一起讲讲、唱唱、跳跳,把课上得生动活泼、轻轻松松。从表面上看,这只是活动组织形式的变化,其实,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幼儿为教学主体,为幼儿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环境,才是这种变化的实质。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实现。对幼儿集体活动而言,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幼儿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幼儿的独创性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归根到底,教师观念的变化,才是这种变化的实质。

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关键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做、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平等、民主的交往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幼儿经常要将自己的各种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告知他人。然而由于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幼儿的语言常常会出现使用“错误”和“创新”。此时,教师不能正确对待这些“错误”和“创新”,而是采用讽刺、嘲笑等不正确方式相待,幼儿的好奇心、发散思维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受到压抑,培养幼儿的创新思想就无从谈起。如果教师能正确对待幼儿,给他们支持、鼓励及补充和修正的机会,相信他们会在交往过程中有效的调整,不仅会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还会起到支持鼓励幼儿创新,让他们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要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挥。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生活。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掌握幼儿的特点,为幼儿创造适宜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自由自在宽松的环境中直接自由的发挥想象,进行创造。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还要针对幼儿的特点,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如投放那些具有多种玩法的物品,给幼儿以充足的想象、创造空间,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一些瓶瓶罐罐、木片、彩纸、小棍、豆子、沙石等安全的废旧物品,幼儿就会从中创造出所需的婴儿瓶、小轿车、小哑铃„„,这些玩法看似简单,却给幼儿更大的空间去想象、创造。

要适时组织小组讨论。在幼儿的活动中展开小组讨论,能为教师与幼儿之间提供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机会,激发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小组讨论中提高学习能力,并且能使幼儿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启迪,取长补短,对所讨论问题不断深化认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是小组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宽松友好的气氛,特别是要包容幼儿讨论过程中的不当之处,甚至错误,从而形成一个让幼儿愿意想问题,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氛围。

要给幼儿充分的想象、创造的空间。组织各种活动,应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创造的空间。如在讲故事的时候,可根据故事情节,适时停止讲述,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让幼儿的想象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自豪感和快乐。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核心理念。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本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引导,并放手让幼儿实践和探索,就会培养出创造力”。要培养这样的一代儿童,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性,满足幼儿的需要,让幼儿有一定的“自主度”,创设一个能让幼儿充分表现自己能力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激发幼儿富有创意的思维,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第五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36-02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广泛地涉及到人的基本素质和人文修养。语文功能和性质上的广泛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上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文课堂教学就是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的一门独特艺术。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唤醒主体、倡导以人为本、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首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我们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努力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点燃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

一、创设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激发创新

1.和谐与创新

和谐的学习环境需要教会学生宽容、理解、信任、激励学生,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景,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自信的乐趣、积极进取,实现自强。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学生创造的星火得以燎原的推助器。也许,学生的一个想法、一个做法是不符合实际逻辑的,是荒谬的,甚至是错误的。而此时,我们不急于怀疑他们的动机,而是以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特点、学生的认知、学生的身心去决定。宽容的本质,是要我们从学生的过失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达到人文。然而,没有谁不是天生的普通人,但也没有任何人注定是平庸之辈。信任每一个学生,允许每一个学生犯错误,让孩子们在错误中得到成长,在信任中得以自信。老师的信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老师的信任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你的鼓励、你的信任都将激励着每一个学生去尝试、去努力,让你的学生在充分的自信、和谐中去创新,制造“奇迹”。

2.自由与创新

创设自由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的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有自由驰骋、自由表现的机会。所为安全,就是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学生消除被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和宽松的思维想象空间,从而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心里自由,从而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形成敢于开口、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

二、多法并举,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1.变序设疑,启发逆向思维

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产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应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的气氛中。教师的点拨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2.诱导发散,训练多向思维

诱导发散,培养多向思维是触发创新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注意精选发散点,一篇课文以一两个重点为宜,在教学中既要注意科学性又要对发散点的结果加以分析、评价。例如,在教学《麻雀》一课时,我讲完课文后,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当时有位学生对课文的结尾提出了异议:“猎人唤回了猎狗走开了,而那只可怜的小麻雀仍在地上,还没有脱离危险,猎人一走,它还会被野兽吃掉或者饿死”。面对这位学生的多向思维我们应给与肯定,及时给与鼓励,于是,教师应因势利导,请学生给课文换一个结尾。有的说:“猎人应唤回猎狗,并且将受伤的小麻雀放回到树上在离开”。还有的说:“猎人应该爬上树,轻轻的把它放回到原来的窝里”“把小麻雀带回家,养好伤,放回大自然”一个质疑,引发出多个答案,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大家的创造性思维迸出了火花。

3.展开想象,引导求异思维

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因文而异,凭借课文中的某一重点,某一关键处作想象的生长点。质疑要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的训练点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在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可以让孩子们发挥想象,拓展延伸、续编故事:“如果乌鸦再找到一块肉,狐狸还想得到这块肉,狐狸会怎样做呢?”此时,孩子们的思维活跃,纷纷举手争着发言。有的同学说:“狐狸先说好话,但是乌鸦毫不理睬,狐狸狡诈的小眼睛一眨,随即对乌鸦破口大骂起来,诬陷乌鸦偷了人家东西,迫害小麻雀,遭小白兔的谣„„这时的乌鸦再也沉不住气了立刻还击:“狐狸,你胡说八道!乌鸦刚一张口,肉就到狐狸的嘴里了„„”想象多丰富,多有创意,这个学生他冲破了定势思维的束缚,使他的思维步入了更宽阔的想象世界。像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点拨下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让思想和思维都得到升华。在教学中,我们创造条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创新的活动天地。

三、革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更新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走进了课堂;于是单

一、传统的学习模式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室,感受到了多媒体教学的独特风味,它的容量大,效率高,妙趣横生。五彩的画面、神奇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景、出其不意的拓展延伸画面,都能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进而激起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的心境,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成了水到渠成。教学手段的更新,创新因素的融入,让每一位学生爱创、乐创、愿创,久之则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2.从扶到放,引导创新

当你的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只是我们老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把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予学生,令你的学生钦佩并使你得到暂时的满足。长期这样只会使学生对你产生依赖思想。正如古语讲的“授人已鱼不如授人己渔”。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对其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学生真就是“众鸟乱飞”,所谓的“创新”成为“胡思乱想”;更达不到真正的创新,久而久之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若教师注意的是先“扶”着学生去探究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从而使创新精神得到更好地培养。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敢于质疑、释疑,提高自己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他们能够着手于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再次发现。例如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

3.积极客观评价,鼓励创新

每个学生都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作出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的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的见解很独特”“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太了不起了!”„„一声声的赞扬犹如一股股暖流流入到了学生的心田,不但使学生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喜悦,而且在无形中鼓励了学生要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一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具体实施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教育的责任是对民族的负责,对未来的负责;教育是今天播种明天收获的事业。这个意义上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灌输知识更为重要,更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时代需要创新,在当今知识急剧膨胀、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的着力点必须由文化传承转向激发创新,这是不可违逆的趋势。强化教育的“创新”追求,就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承担历史的责任。语文学科又具有培养创新能力的得天独厚的沃土;因此,身为教育者,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运用新理念、转变老观念,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实践把握学习机遇,做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者;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诚心诚意地把学生置身于教育的主体地位,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具有创新能力,才能成为新世纪所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下载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毕业论文(浅谈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毕业论文(浅谈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作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作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校教育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摆在突出位置。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学校教育不得不反思对培养学生......

    幼儿园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初探

    幼儿园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初探 牛馨月 (绥化学院教育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00) 摘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有利于幼儿对生活与学习中存在的各项规则规章制度有一个很好的接受能力,......

    关于幼儿绘画活动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精选五篇]

    “关于幼儿绘画活动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说明 扬州市东花园幼儿园,是一所以幼儿美术教育为特色的现代化幼儿园。美术课题 “关于幼儿绘画活动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经......

    如何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D120115025177 如何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单位:武进区雪堰中心幼儿园邮编:213169 姓名:吕英教龄:11年 摘要: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经济呼唤创造型......

    浅谈儿童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儿童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和人的天赋有一定的联系,但根本上是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的结果,靠的是创新教育。那么儿童美术教......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内容提要: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创造潜能得以全面发展,以促进他们茁壮成长。我从实践体验者......

    浅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文山州广南县曙光初级中学文明生 【关键词】创新,意识,学生,培养,如何,教师,范进,问题,评价,提出 曾几何时,记得江泽民同志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