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巧妙化解师生矛盾,构建和谐班级
巧妙化解师生矛盾,构建和谐班级
摘要:当前,师生矛盾激化,教师体罚学生致伤、致死的报道屡见不鲜,而教师被学生、家长殴打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事例也时有发生。笔者认为,要想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教师首先要冷静、巧妙处理矛盾。其次要给孩子陈述的时间,听一听孩子的理由,消除彼此的误会。最后,教师还应讲究批评的艺术,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就一定能有效地解决师生间各种矛盾,从而避免矛盾的激化。
关键词:师生矛盾;巧妙化解;构建;和谐班级
我国学校教育问题层出不穷,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师生矛盾的激化。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必会造成更大隐患,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本应亲近的师生变得势如水火,乃至兵戎相见呢?根本解决之道又在何方呢?笔者认为,面对师生矛盾,教师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巧妙地化解矛盾。
一、教师应冷静、巧妙地处理矛盾
学生的逆反心理、对立情绪、偶发事件等一般都是在学生情绪冲动、头脑发热的情况下发生的。教师如果在此时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或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往往会造成师生对立的僵局。因此,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慎之又慎,控制情感。在盛怒之下的批评是难以收到良好效果的,所以教师应适时地、恰当地运用教育手段机智巧妙地教育学生。
一次中午放学时,体育老师打来电话,说班上一位女生在体育课上将另一位女生咬伤。我接到消息后急忙带着被咬伤的同学到医务室上了药,幸好当时正值初冬,孩子穿着厚厚的棉衣,只是在胳膊上留下了一块儿青紫和一圈牙印。被咬的孩子家长赶到学校后看见孩子没有什么大碍,也就原谅了咬人的同学。下午,我还没来得及和那位女生谈话,班长又向我反映那位女生上课吃瓜子,还把瓜子皮扔了一地。我当时心中一怒,快步走到教室,请她把地上的瓜子皮扫干净,可她一动不动,我更生气了,回到办公室后给她的家长打电话,反映了孩子在校的表现。几天后这个孩子的作文和小练笔都没有完成,于是,我再次给家长打电话沟通了情况。她的家长赶到了学校,与老师沟通后对她进行了教育,并且让孩子补完了作业。之后,一位与我关系很好的同事说那位女生的家长希望请我出去坐一坐,但被我婉言谢绝了。
没想到几天后那位同事打来了电话说:“听说你在课上骂了那个女生,说她找我这个靠山来给她说情,家长很愤怒,要来找你讨个说法。”我一怔,说:“你想一想,那个孩子小错一直不断,在她犯错误时,我都能心平气和地去教育她,又怎么可能会在你来找我之后去骂她呢?”同事听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孩子在说谎呢!我马上给她家长打电话说明情况!”
挂了电话后我觉得很愤怒,如果不是因为当时不在学校,我真想将她的家长叫到学校和孩子去对质。可经过一天的冷静后,我开始思考她为什么要说谎,这时,我突然想起来:这个孩子可能因为忙着补作业没有复习,造成她的小考成绩在全班最差,而在下一课中,由于受到了不良情绪的影响,她在纸上乱画又被老师抓到。因而在周六回家时,怕被家长责备,所以开始撒谎。想明白了事情的经过,我回到学校后将事情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并再三强调了孩子考试及撒谎的可原谅性,又在课下找到该学生进行了沟通,化解了她的心结。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当孩子说谎时,我们先要考虑孩子说谎的原因。有时,孩子说谎源于对老师和家长的畏惧,这也说明孩子对自己的错误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只是为了逃避家长的惩罚,出于一种自我防御才撒了谎。所以教师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应以平和的心态从多个角度对这件事进行分析,从而巧妙地化解与学生、与家长间的矛盾。
二、给孩子陈述的时间,听一听孩子的理由
小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内心也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加上他们年龄小,是非观念差,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即使是自己有错在先也会以一种极端的形式来进行反抗。如果处理不当,便会使师生间的矛盾激化。
一次,因小琪和小阳考前在考场中捣乱,我立即呵止了他们。几天后,另一个同学告诉我说他俩在背后说我的坏话。
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和他俩谈谈,我拿出一张白纸,把小琪和小阳叫来让他们在纸上写下自己在背后说我坏话的理由。两个人商量了一会,便在纸上写了起来,大概是说老师的批评让他们在同学(还有其他班的同学)面前丢了面子。我看后,也拿起笔来在旁边写上我批评的理由:1.会有安全隐患;2.会影响其他同学;3.影响了班集体的荣誉。写完后我又将白纸递?o他们。
在周一的班会课上,我在同学们面前真诚地向他们道了歉,而他们也在同学们前向我和同学们道了歉,并读了自己写的保证书。
在这则案例中,笔者先听取了当事人的意见,最后以书面交流的方式指出他们犯的错。这样不仅避免了矛盾的激化,也为处理问题留下了回旋的余地。“敬人者,人恒敬之。”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首先应想到学生也是独立的个体,要对他们加以尊重,只有这样,我们才赢得学生的尊重,使思想工作事半功倍。
三、艺术的批评,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和学生“交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化、融化学生的心,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感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谈话是教师与学生沟通感情,对学生施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免不了要回答学生各种各样的提问,也会苦口婆心地跟学生讲道理。但是,无数事实证明“说”而不“服”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大概有三:一是老师“说”的内容乃老生常谈,毫无新意,非常乏味;二是老师“说”的态度欠妥,讽刺挖苦,上纲上线,让学生无法接受;三是老师“说”的方法简单生硬,当众数落,欲收杀鸡儆猴之效,毫不委婉,令其不服。
如果针对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运用反问、比喻、引用等各种修辞手法,引用名言、寓言,巧妙、委婉、曲折地说出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揭示事物的本质,使人心悦诚服,给人留下隽永的回味,可能更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师只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把握教育规律,讲究科学方法,就一定能巧妙有效地解决师生间各种矛盾,避免矛盾的激化,从而构建和谐校园。
【作者单位:天津市蓟县第一小学东校区】
第二篇:积极化解农村矛盾 努力构建和谐水寨
积极化解农村矛盾 努力构建和谐水寨
五华县从大常委会副主任、水寨镇党委书记戴庆文我镇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化解农村矛盾的有效机制,形成了以党政领导、综治牵头、部门参与、联合调处的化解农村矛盾的“大调解”工作格局,2005年我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45宗,及时调处解决239宗,调处成功率97.6%,今年1~10月我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61宗,调处解决155宗,调处成功率96.3%。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正确认识农村矛盾,把握化解矛盾的主动权 一是统一思想,增强化解农村矛盾的责任意识。在解决农村矛盾过程中,我们引导镇村干部坚决克服“只要经济发展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的片面认识,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发展是政绩;稳定是第一责任,社会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切实增强化解农村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牢牢把握化解农村矛盾的主动权。二是以人为本,确立化解农村矛盾的新思路。面对农村矛盾的多发高发态势,我镇始终坚持经济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协同推进,把握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可顺不可激、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的原则,树立“三心”(即决心、信心、耐心),敢于接触群众,敢于面对复杂问题,妥善处置复杂矛盾。三是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调解组织。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调解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村(居)委会相应成立了由村(居)支部书记、村”(居)主任兼任组长的调解小组,同时健全了村民小组调解小组,形成了宏观上有人管、微观上有人抓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形成化解农村矛盾的长效机制 为确保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纠纷不激,杜绝集体越级上访”的总体目标,我镇健全完善了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信息预警制度。对排查出来的重点案件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增强工作主动性。二是坚持实行领导坐岗和“四长”接访日制度。三是实行挂点领导负责制。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挂点领导负责制,由挂点领导组织镇村干部进行调处。四是实行镇领导包案责任制。对重点案件和重大矛盾纠纷,实行党政领导包案责任制,建立台帐,落实时效责任,明确办理期限,要求包案领导亲自做群众工作,亲自参与调处,并于每月底将调处情况上报镇党委。五是建立党政领导下访制度。规定每月25日—30日为领导下访时间,包案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深入到当事人家中,了解情况,做好解释、说服、教育、疏导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六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我们建立健全了村级信访网络,及时掌握信访动态,及时调处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七是建立部门协调制度。镇协调小组根据工作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矛盾纠纷,研究解决办法,落实责任单位,加强沟通与协作。八是健全回访制度。对调结的案件我们都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回访,进一步分解矛盾纠纷当事人的积怨,从而有效地巩固了调处成果。
三、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化解农村矛盾能力
一是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我们充分利用墙报、标语、宣传车、印发宣传资料、召开党员干部学习会和群众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信访条例、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治安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使群众知法、守法、用法,提高了广大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不断提高镇村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我镇坚持每月两次的集体学习制度,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时事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并通过定期组织镇村干部举办法制讲座、上法制课等形式,抓好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我们每年还组织村、组两级信访调解员和信息员进行2次以上业务培训,通过学习培训,有效地提高了镇村干部化解矛盾的能力。
第三篇:小学师生矛盾化解应急预案
师生矛盾化解应急预案
为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安全稳定工作的要求,切实抓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创建安全、和谐、进取、向上的教育教学环境,深入开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活动,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目标的全面实现,为学校发展提供保障。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现制定本学校开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把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作为推进学校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措施,强化学校常规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稳定工作考核机制,以安全稳定工作措施落实为重点,以依法行政、依法治教、预防师生违法犯罪和确保师生安全为切入口,为学校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目标任务
认真梳理排查矛盾纠纷积案,着力减少集体上访、信访及异常访的发生,从根本上消除校园各种安全隐患,构建和谐稳定的良好教育教学环境。
1.不发生影响社会、破坏教育系统和学校形象的恶性事件。不发生影响重大的群体事件、重大伤亡事故和师生滋事非法聚集串联活动。2.师生员工无重大违纪、违法事件及刑事案件的发生。3.校内各种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三、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组织动员
成立领导小组及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教育教师、学生遵纪守法,依法按程序反映信访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有问题要快速处理。第二阶段:集中排查
学校按照“发现得早,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要求,全面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边排查与边调处相结合的原则,开展集中排查,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策,化解有效。第三阶段:集中化解
在本阶段,学校把任务逐项分解,形成有明确分工,有效整合的工作机制,推进排查、调解全面展开,对发现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化解,对需要上级或其他部门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请求协调解决,对一些因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主动做好工作,取得理解,防止发生影响稳定的事件,继续跟踪了解掌握的情况,创造条件,争取早日给予解决。第四阶段:总结
对本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重大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切身利益等问题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工作预案,确保社会矛盾最小化。建立民意诉求表达机制。确保信访渠道畅通、便捷。设置举报电话、信箱等,组织发动师生群众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引导师生家长通过正确途径解决合理诉求,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反映,推进接访制度化、常态化,确保师生家长的合理诉求尽快解决。
四、排查重点
1、着力开展安全稳定和法制教育活动要深入排查化解当前校园内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信访问题和矛盾问题,认真组织师生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学习安全稳定工作的有关要求。采取召开主题班、队会、安全法制讲座、利用校园广播站开辟法制教育园地等多种形式加强安全防范教育,强化遵纪守法意识教育,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全面掌握师生的思想状况认真分析本校园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深入了解、掌握师生和退休人员的真实情绪,慎重、妥善处理各种不良思想苗头和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从源头上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要采取召开家长、家访等多种形式,加强沟通与交流,提高家长对子女安全、思想教育和管理的意识,把矛盾化解在本校年级组,确保不发生信访、上访等重大群体性事件。
3、全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重点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理想、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着力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网络,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开展“诚信教育”、“学雷锋,做好事,献爱心”等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同时指导各班学生开展好班、队等主题活动,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校园拒绝邪教”、“拒绝诱惑、远离网吧”,“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文明上学,远离赌博,远离不良嗜好”等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杜绝学生违法行为的发生。一旦发现有轻微违法行为的学生,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和政法部门的配合,立足校内帮助教育,不开除学生,不把问题和矛盾推向社会。
4、全力以赴化解上访矛盾
认真排查、梳理问题,尽早做好疏导化解工作,避免矛盾激化。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做好化解工作,要坚决做到责任到人,盯死看牢,切实做到“未动先知、一动就知”,把矛盾化解在学校,把问题解决在学校。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落实处理方案和防范预案,明确责任,具体落实化解措施与解决办法,把矛盾化解在萌芽当中。
5、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方针,建立和完善安全稳定管理制度,把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坚持不懈做好学校安全防范和安全隐患整改工作,确保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目标的实现。建立群防群治网络,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提高校园整体防范水平,切实预防、减少或杜绝案件事故的发生,真正做到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做,事事不放松,力求抓出成效,为全体师生创造一个安定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五、工作措施
1、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切实做好社会矛盾化解活动的各项工作,继续抓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完善安全稳定管理机制与管理网络。
2、加强学习,强化责任意识,提高防范水平。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安全法制课、法制安全讲座等宣传阵地,开展安全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法制宣传等宣传教育活动,以鲜明具体、生动形象的宣传,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素质和安全法制观念,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整治,消除校园及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抵制腐朽文化和邪教对校园的侵害,为广大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
4、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以创建“平安校园”为契机,营造积极进取的校园文明。
5、建立接访制度,畅通诉求渠道。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建议,积极妥善处理,及时准确答复。
6、严肃纪律,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提高全校师生安全责任意识。
六、矛盾化解领导小组
第四篇:师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计划
师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计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纷繁复杂的各种矛盾日显突出,致使各种不良行为和思想也蔓延到学校,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在师生中时有抬头,给我们的学校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也给我们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为了及时排查和化解师生中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和思想,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我校特制定师生矛盾纠排查化解工作计划。
一、领导机构
组长:王玉辉校长
副组长;安明考 教务主任
组员;李华 魏青城 班主任 心理健康辅导教师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安明考担任,具体负责协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整治的日常工作。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学校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以《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好学校师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整治工作,坚决遏制学校师生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发生,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三、工作目标
在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要摸清情况、找准重点、理清思路、明确责任,逐一对师生进行排查,对发现的蛛丝马迹要逐一调处化解,确保学校的和谐稳定,并以此建立师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长效机制。
把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上,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积极发动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积极主动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排查化解时间
排查出一件,化解一件,建立矛盾排查化解档案,跟踪调查化解情况。
五、具体工作
1、加强学校日常学生政治思想管理教育。
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遵纪守法意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要严格按照工作安排布署,认真开展好每学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学习学校的校级校规,班纪班规,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严格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杜绝不良行为和习惯,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刻苦学习,与同学、教师、朋友和睦相处,文明娱乐、文明游戏、健康生活,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新的一天。
2、加强学校管理,最大化减少矛盾纠纷的出现。
从学校管理来看,大多各种矛盾纠纷往往出现在那些管理混乱、无序管理或管理不到位的学校。由于学校的管理不到位,导
致师生无组织无纪律,教师缺乏工作责任心,学生缺乏上进心,教师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巨大的打击了积极干工作的教师。学生无心上进,不思进取,进而无事生非,最终导致各种矛盾纠纷的产生。学校要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是要加强学校管理,倡导敬业奉献精神,加强学校民主管理,积极鼓励教职工参政议政意识。反对独裁专横,烂用职权,把学校办成极少数或校长一个人的学校。加强学生管理,树立正确的学习风气,积极创建一个教风正,爱岗敬业,学风浓,勤学苦读的良好校风和学风。
3、加强教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反对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
要充分利用校本培训期间的有利时机,组织开展针对教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教师队伍中的爱岗敬业的典范,表彰奖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优秀者。对在师生中出现的一些不良思想和不良行为要通报批评,防止不良思想和行为在学校蔓延。
4、关注学校民生问题,重点解决好学校的突出矛盾。
从学校管理层面上来讲,学校矛盾纠纷主要常体现在教职工绩效分配、竞聘上岗、职称晋升、评优推先、课程安排、人才任用、课时计算等方面。这些涉及到教职工利益的热点问题,广大教职工最为关注,如果处理不但,也最容易引起教职工的不满。在处理这些热点问题时,应多方听取教职员工的意见,以普通教职工的身份为多为教职工考虑,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积极为教师解决工作之中的后顾之忧。制定符合学校
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案和措施,全方位开展人性化管理,想尽一切办法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着力解决教职工关注的民生问题,关键在于校长,在于学校其他领导,学校领导处理这些问题时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原则,这样各种矛盾纠纷就会少一些。
5、要注重矛盾纠纷化解的方式方法
一般而言,学校矛盾纠纷主要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与教职工之间的矛盾、教职工与领导之间的矛盾和教职工之间的矛盾,一些因工作之中的矛盾有时也会转化为个人之间的矛盾。不管哪一级出现这些矛盾,我们都必须面对现实,都必须快速高效的拿出解决的办法,而不能采取回避或能拖就拖的办法,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终究解决不了,还会使小事酿成大事,能平常的小事酿成恶性事件。在解决矛盾时,一定要查清问题所在,深究矛盾根源,弄清谁是谁非,拿出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润雨细物,耐心说服,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去处理问题,不要让问题解决不了,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6、遵循教育规律,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
近些年来,师生矛盾纠纷越来越多,根源在于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无视教育规律,忽视学生自身成长规律,在教学中方法简单,缺乏耐心,以至于出现教职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甚至与学生发生肢体冲突,致使学生受伤害,最终导致教职工不
仅要承受经济上的损失,还要承受精神上的压力,使矛盾进一步复杂化。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一定要杜绝体罚与变现体罚学生现象。教师是人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不是敌人,更不是学生的仇人。学生是一个成长中的人,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用平常心对待学生,对待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客观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学会宽容,这才是做教师的最高工作境界。
总之,对师生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活动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绝不是一件简单之事。要做好这项工作,得靠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得靠各种规章制度的具体落实,得靠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
下洼镇凤凰小学
2014年5月
第五篇:构建和谐社会依法化解农村矛盾
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目标,重点难点在农村。不容讳言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三农”问题仍然是困扰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很多又以涉农纠纷和案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如何依法化解农村矛盾,特别是涉农纠纷和案件,平抑农民之间的权利冲突,这对增强司法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平安农村,巩固加强党的执政
地位;对服务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农村矛盾凸现
在国际上,人们普遍认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的时候最容易产生种种不和谐。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利益调整的过程,往往由一部分人利益的改善引起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损,这就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
原最高法院院长肖扬在美国耶鲁大学作了《中国司法:挑战与改革》的演讲,他坦陈:中国的传统社会是非讼、厌讼的,但那是封建专制年代的情形,公民缺乏权利意识,政府也压制诉讼。而今天的中国人则似乎与美国人一样的“好讼”了。20多年来,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每年的民商事案件平均只有50多万件,而20多年后的今天则上升到了500多万件,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未的10倍。可见中国的经济改革带来了经济生活的活跃,民商事纠纷也相应增加。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些民商事纠纷,很大部分就是涉农纠纷案件。
以我们南康市为例,2007年南康市法院受理的刑事案件106件,与往年大致持平,说明我市的社会治安形势比较稳定。但受理的各类民商事案件1673件,比2002年1291件,增加382件,上升29.59%,而这些民商事纠纷案件中,涉农纠纷达953件,占当年民商事案纠纷56.96%。
除传统的劳务纠纷、相邻纠纷和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略有下降外,其他涉农纠纷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一是债权债务纠纷案件居首位。特别是农村承包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大量增加,2007年受理此类纠纷案件112件,占当年涉农案件的11.75%。
二是土地纠纷增多。农业向规模化、契约化发展,过去无人问津的荒山、荒岭、山坡、滩涂成了“寸土必争”的黄金之地。中央减免农业税后,农民开发性农业勃兴,土地、山林、果园、鱼塘、滩涂的占有、使用、收益、相邻纠纷增幅很大,2007年,受理此类案件107件,占当年涉农案件的11.23%。
三是传统婚姻家庭纠纷有所下降,但近年来,“打工青年”离婚案件居高不下。众多的打工青年为社会、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由于打工青年流动性大等原因,给婚姻家庭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2007年,受理此类案件83件,占涉农案件8.70%。
四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增幅很大。而且呈现出案件多,标的大的特点。
此外,还有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以及毒害耕畜等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案件。此类案件往往由于农民缺乏维权意识、证据意识、时效意识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保护。有的农民则采取极端报复手段来实现权利。如高安农民胡某在福建老板林某的砖厂打工,被搅泥机扎伤,法院判决林某赔偿胡某10多万元。到期后,胡某不申请执行,而是邀集亲友数人,绑架林的2个女儿,结果构成犯罪被判刑,成为《站在被告席上的受害人》,教训极为深刻。
二、权利冲突是农村矛盾纠纷核心内容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当前集中表现为各种权利冲突,当前的农村矛盾尽管纷繁复杂,但其规律和特点:
第一、现阶段农村矛盾纠纷反映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些矛盾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在农村,讲三者利益,说到底是国家、集体给农民什么,农民为国家、集体负担什么。人民公社时期,负担的载体是生产队,农民吃的是“大锅饭”,农民负担的矛盾潜伏着。现在,农民个人是独立的负担载体,负担的轻与重,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与不稳定。近年来,国家免除了农业税,广大农民衷心拥护党的农村政策。但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对“集体”,因为“集体”曾使农民大受“一平二调”之苦,现在加重农民负担,又往往出在花样百出的集资办“集体”的事上。因此,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压力仍然很大。
第二,领导干部是一系列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且处于主导地位。农村社会的一系列矛盾,都在农民群众与农村干部这一对矛盾上交汇。有些乡村干部,本质上是农民,带领群众致富,自己也要致富,如何摆正“小家”与“大家”的关系,就不能不成为农村干群关系的“焦点”。如果乡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滥用职权,越权执法,作风上贪污腐败,就有可能影响干群关系,甚至造成群体性事件。
第三、涉及面广,利益主体分散,各种矛盾互相交织,呈现多元化状态。农村的矛盾很多,引发的各种纠纷异常繁杂。少到几元、几十元的小额诉讼,多到上百万的“官司”;小到家庭邻里间宅基地争执,大到区域间土地、山林、水面权属的纷争;分到个人打官司告
状,合到聚众越级上访等等。另外,农民收入提高了,但与其它行业相比仍处于最低水平;农民素质提高了,但仍有很多文盲、法盲。加之,封建迷信、宗族势力与“黑黄毒赌”等丑恶现象的搅合,使得农村矛盾纵横在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容易激化,形成连锁反应。因此,我们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农村矛盾,大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三、构建多元农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设想
有社会就有纷争,有纷争就要有相应的纠纷解决方式。在当前农村社会中,建立一个功能互补、程序衔接、能够满足农民多种需求的多元化解机制是当前依法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发展方向。其合理性主要有:其一,多元化的农村矛盾纠纷决定了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伴随利益的调整、重分,规则的修正、重建,表现在农村的矛盾纠纷在内容、性质和形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纠纷成因、纠纷类型和纠纷层次呈现多元化,这就要求解决矛盾和纠纷的手段、方式的多样化。其二,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功能差异决定了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就纠纷解决方式而言,无非有诉讼和非诉讼两种方式。诉讼代表国家司法权的行使,属于一种公共性的纠纷解决机制,是纠纷“法律”解决的典型形式。与诉外纠纷解决方式相比,它更具正统性和权威性。但存在成本高、周期长、过于刚性化等制度上的功能障碍,诉讼并非纠纷解决的最佳方案。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尽管程序不如诉讼严谨、处理不如诉讼精确,但灵活、便捷的功能优势,更适合于特定社会关系、特定主体和特定纠纷的解决。其三,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决定了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在纠纷解决过程中,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对纠纷解决方式也会作出不同的选择:侧重权利实现的,往往从法定权利义务角度出发,力求选择诉讼实现权利最大化;而侧重效益考量的,往往从纠纷解决和实现正义的成本、效益出发,力求通过便捷、经济、协商的诉讼外方式解决纷争。只有推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才能从不同角度满足不同主体解决纠纷的需求,使当事人有可能充分行使选择权,获得便利、经济和符合情理的纠纷解决途径。在我国,社会矛盾争讼有五大解决途径:协商,民间调解,申诉(行政调解),仲裁与诉讼。总体来看,在司法实践中,近年来我国诉讼调解工作得到了加强,这符合社会主体对司法需求越来越高的趋势,这是好的一面。但人民调解和民间调解、仲裁则有弱化的趋势,因而产生农村矛盾纠纷解决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大量纠纷涌入法院,增加了司法资源的浪费和诉讼成本的增加。因此,要大力加强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初步构想建立以人民法庭为骨干,以乡镇调解委员会、司法所为调解工作站、以村组调解员为工作联系点的“庭、站、点”调解工作网络,按照“小纠纷由村组调解员调处,即不出村;一般纠纷由乡镇调解工作站调处,即不出乡;大纠纷由人民法庭(人民法院)裁决调处”的原则,从而实现功能互补互动,提高司法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保障和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几点建议和对策。
当前农村矛盾凸现,除了要构建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外,笔者认为还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首先,坚持积极疏导的方针。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加强疏导,就是对农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和呼声要主动听取,对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主动解决,对于农民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要主动办理。尊重和保护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热情。要在农民群众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做到荣之事多做,耻之事不为,不以荣小而不为,不以耻小而为之;同时倡导和谐家庭关系和科学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让文明新风吹遍千家万户。
(二)落实司法为民举措。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对依法化解农村矛盾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牢固树立“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执法指导思想,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便民诉讼网络,充分发挥便民诉讼网络的作用,便利群众诉讼;加大司法救助的力度,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对他们的诉讼提供快捷高效服务,最大限度保障经济上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能打得起官司。在审理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案件中,要关注民生,维护民权,对一些社会影响较大、对立情结较强、涉及面较广的民商事案件,要多做调解工作,防止“官了民不了,案了事不了”,促进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
(三)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应当肯定,几年来,我市的普法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普法形式过于单一,效果不够明显的问题。人民法院、人民法庭要充分利用审判工作优势,采取以案讲法、以案释法、巡回审理、就地开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群众法治观念,引导农民群众以合法的形式实现自己的权益。
(四)切实加强基层工作。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化解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第一关口。要以村、街道和社区为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村(居)委会、治保会、调解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加强“两所一庭”(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的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构筑起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基层政法组织为骨干的维护稳定工作网络,切实提高他们依法行政、依法调解的能力和水平,尽量不把稳定因素消除在基层,解决在盟芽状态中。
(五)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农村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是干群矛盾,干群矛盾说来说去主要有两条:一是与民争利,以权谋私引起的矛盾;二是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激化的矛盾。有些乡村干部常用“土政策”,“土办法”强制群众执行。“土办法”外在表现是“蛮”,“土政策”外在表现是“粗”。实行依法治“官”,就要落实《村委会组织法(试行)》,对村委会干部,要由农民直接选举。人民法院对“民告官”案件要依法敢判,严格执行。同是,要牢记“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古训,依法赋予和规范各级官员行使公权利的范围、途径、方式和程序,衡量好“官”、“民”权利,只有把“官”治好了,管住了,“民”才能顺心,才能服气,才能把农村矛盾减少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