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琴艺术欣赏论文大全
钢 琴 艺 术 欣 赏 论 文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钢琴艺术欣赏
钢琴,一个人们日渐熟悉的词。它已从古时期王公贵族的专享品变身为普通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的家,使得钢琴之声——这种动人心弦的音乐在我们生存的世界中遍布的更广。钢琴艺术的发展与钢琴家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一首钢琴音乐作品都是钢琴家情感的表达和宣泄,而他们对艺术的不断渴求,也奠定了钢琴发展的道路。
一、乐圣——贝多芬
对于很多人来说,谈到钢琴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贝多芬。这不仅是因为他精湛的艺术手法与骄人的艺术成就,更因为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贝多芬,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最重要艺术成就就是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他的奏鸣曲被称为“新约全书”。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集中了前辈大师的创作成果,站在他所处的时代,以新的素质体现了亨德尔音乐的英雄性、群众性和巴赫的深邃性、哲理性、宏伟性气魄,发展了海顿的人民性、风俗性艺术风格,借鉴了莫扎特深刻入微的心理刻画和热烈的抒情性,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其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既有古典主义的音乐美感,又有浪漫主义的真切情感,因此他是由古典主义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跨进的一座桥梁,是屹立在18、19世纪之交的一座音乐丰碑,对200世纪欧洲音乐的创作乃至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影响。
贝多芬的交响曲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这在当时最能激动人心的创作题材。他的创作的构思之宽广,形象之宏伟,感情之深邃,对比之鲜明,都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形式;同时,他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的奏鸣曲形式又各有其特点。他对奏鸣曲形式的处理,在音调和形象上都达到了内在的统一——他不仅在一个乐章的范围内使各个主题形成相互间的统一,而且在整个套曲的不同乐章中也是这样。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欧洲古典乐派推向新的高峰,并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他的人生虽然充满坎坷和磨难,但在他的音乐里却始终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斗争精神,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二、钢琴诗人——肖邦
肖邦,具有“钢琴诗人”的美誉,堪称为钢琴艺术史上里程碑的人物,他为十九世纪下半叶世界钢琴音乐的蓬勃发展奠定了新的起点。肖邦的音乐是最钢琴化的,丰富的音型织体,富有想象力的踏板和独特的节奏都是他风格的重要因素。他的创作常常突破传统的形式和手法,但作品结构仍然清晰,即兴抒情诗式的音乐表达和半音的和声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他的音乐从不是描述性的,而是真情的自白。
肖邦是一个极具爱国热情的音乐家,他在少年时代接触到波兰城乡的民间音乐以及不少波兰爱国人士的进步思想。在他成为音乐学院的学生的这些年里,他经常去乡间度假。他喜欢欣赏祖国的自然风光,倾听农民的歌唱、奏乐,参加乡村的舞会和婚礼。祖国的文化、民族的音乐,就如同种子般,播种在肖邦的心田里。在他迫于无奈要远离自己的家乡的时候,还带上家乡的土壤。他无法帮助那些身处在水深火热的战争中的人们,只能通过音乐,来表现自己的反抗。他对民族风格的融汇做得特别出色,波兰舞曲、玛祖卡舞曲等乐曲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肖邦的大多数作品都笼罩在一层或浓或淡的忧郁之中,他以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描绘着大自然的夜色,也倾诉着作者心灵的话语,他的夜曲旋律恬静、优美、抒情。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形式多样而色彩绚丽。在夜曲中,肖邦把他的整个心灵都打开了。他的艺术特点是随想式的、任意的,即使是最微小的细节也是非常迷人而富有特性的,“让音乐本身去说话,不要把主观的臆象强加给听众”这就是肖邦的信念。肖邦的艺术是不受高高在上的形式法则所支配的,迷人的旋律以及丰富多彩的和声织成了它们自己的幻想般的形式,而这种形式恰恰是和这种音乐的性质配合得很好的这种艺术是独创的、自由独立的。
肖邦,他把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与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的融合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同时,肖邦注重钢琴音色的发挥,因而它的作品诗意很浓,回味无穷。对于技术艰深的练习曲,肖邦不仅有着华丽的技巧,而且其五光十色的音色表现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正如老师所讲,波兰因为肖邦而闻名于世。
三、钢琴之王——李斯特
与肖邦处在同一时期的还有一位伟大的钢琴家——李斯特,他的音乐是火热的,充满着热情。他超高的钢琴技术在练习曲上展现的淋漓尽致,炫技是李斯特钢琴音乐的一大特征。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有钢琴曲,合唱曲,交响乐,宗教音乐,是西洋音乐史上的重要的浪漫派音乐家,首创出“交响诗”体裁,促进了欧洲音乐的发展。李斯特创作活动的进步的民主主义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匈牙利的民族解放运动相联系的。李斯特的作品多姿多彩、极富想象力,充分挖掘了钢琴的音响功能,对演奏者的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钢琴家,他对键盘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最早使用了20世纪才普遍采用的和声语言,它的钢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
李斯特所创作的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该作品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该作品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和发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同时,乐曲结构精炼、乐思丰富活跃,音乐语言与音乐表现方法同匈牙利乡村舞蹈音乐和城市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乐曲的形式虽然不时的变化,可是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而质朴,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
他是最早把匈牙利民族音提高到世界水平的民族音乐家,他有爱国思想和民主思想,有积极要求变革生活的热情,也有怀疑和失望的消极情绪,但占主要地位的常常是前者而不是后者。李斯特是肖邦的同代人,但他离开祖国的时间比肖邦更早,因此,他的思想和创作不能简单地纳入“民族乐派”。然而,作为一个匈牙利人,李斯特对祖国的事业真诚关注;民族的历史和英雄人物,民间音乐的音调和节奏,在他的创作中都得到生动的反映和运用。在他的祖国,人民始终尊崇他为伟大的“民族艺术家”。
李斯特整个一生都生活在浪漫主义时期,他的艺术歌曲创作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勇于摆脱传统的束缚,大胆创新和标新立异,永无止境地要求变革。
如果说音乐是人类的情人,那么钢琴无疑是她们之中最令人刻骨铭心的,她挑拨起你所有的压抑,所有的自由,让你沉迷,令你彻底陶醉然后迷失,将你吞噬。钢琴是最强的音符,其他的音乐你可以像个旁观者去欣赏,去触摸,唯有钢琴令你无法旁观,她包围你,直抵生命的深处,像魔女的手一样深入你的心脏,撩拨里面的每一根血丝。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钢琴艺术会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
第二篇:钢琴艺术欣赏 论文
钢琴,一个人们日渐熟悉的词.她已从古时期王公贵族的专享品变身为普通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的家。使得钢琴之声——这种动人心弦的音乐在我们生存的世界中遍布的更广。
三百多年前,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发明了一种类似现代钢琴的键盘式乐器。这就是钢琴的前身,她是用键拉动琴槌以敲打琴弦来发出声音的。钢琴的出现,为音乐家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通过键盘式乐器的演奏,充分表现出他们所流露的情感。而他们对音乐的不断渴求,也奠定了钢琴发展的道路。
钢琴音乐的发展与钢琴乐器的发展演变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一时期的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都是以当时的乐器为基础而产生的。
十七世纪处,一种艺术风格在欧洲悄然流行开,此后,人们便进入了巴洛克时期。巴洛克艺术有别于文艺复兴时期庄严,明净,均衡,和谐的风格,它华美,灿烂,充满动感,蕴含着起伏的动势。这些不仅仅表现在绘画,雕塑,建筑上,同时也表现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中。小型音乐会与公众音乐会就是在这时候兴起的,大家对音乐的渴求又进了一步.古钢琴的表现力在当时器乐中十分突出,它有了独立的发展,.它不仅仅只存在于教会中了,钢琴的宗教色彩渐渐变淡了.巴洛克时期的钢琴演奏可以说是演奏者的即兴表演.他们除了在弹奏钢琴以外,还担任着作曲家的角色。这种追求个性发展,以人为本的新的音乐感染力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是息息相关的。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性”取代“神性”,遵从科学,尊重理性的人文主义世界观为巴洛克钢琴艺术的发展创造了非常自由的条件,使得钢琴音乐主题的范围也随之扩大。
巴赫——巴洛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很好的表现了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的特点。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德国市民的生活,透露这一股不向悲俗生活屈服的力量。当时有部分人不认同他作品中所表现的戏剧效果以及他们以为那些太世俗气。可是他的作品的确真实表现了德国市民阶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的宗教作品的本质与其表面大相径庭,其内容是背离宗教的。
18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思想和政治上又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启蒙运动”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反对神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反对君权的口号,提倡回归自然,崇尚人的理性思考,西方音乐开始由巴洛克时期转向古典时期。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也从巴洛克那浑然一体的复调结构中解脱出来,以顺应当时整个社会所提倡的“回归自然”的思潮。这种音乐新风格的产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演奏乐器的改变。或者更恰当的说法是演奏乐器的“进化”。改良后的钢琴取代了古钢琴,成为古典时期的主要键盘乐器。它可以演奏出绵延起伏的旋律,它可以奏出美妙,响亮的和弦,它的曲调更具有歌唱性,它的种种优点使它被当时的音乐家广泛接受。
海顿,古典主义时期是他整个音乐创作的转折点。他的早期音乐风格带有洛可可艺术的痕迹。古典主义开始的时候,他的钢琴奏鸣曲的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日渐丰富。在他的晚期奏鸣曲中,抒情性成了他所要着重表现的。莫扎特,音乐神童是我们对他的第一认识,他在五六岁的时候就显示出在钢琴演奏以及创作上的非凡才能。那些平面的音符在他的手中就极具动感,他的演奏,他的作品,一切的一切,都恰到好处,有如童话故事般的美好。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不仅结构形式均衡统一,和声部分的应用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不仅仅是奏鸣曲,与他联系更深的,是与他终身为伴的钢琴协奏曲。他所表现出的不仅仅是钢琴与其他乐器的配合,还有对比。这种微妙的平衡关系使得表现出来的乐曲更加生动细腻。以上就是被世人称为“维也纳三杰”的三位古典乐派代表人中的两个。最后一位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贝多芬。他一生坎坷,在青年时期,听力就有所下降。这对一个音乐人来说,是个沉痛的打击。晚年几乎全聋的境况并没有击退他对音乐的热爱。在我们常人眼中的绝境中,他创造出了多部交响曲。那有力的乐声就是他乐观面对生活的坚强信念的体现。他让钢琴获得的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其表现出来的幅度使得当时的人们大为震惊。前期还是跌入深渊的痛苦绝望,转而变为令人振奋的强烈斗争感。乐曲张弛有度,贝多芬将个人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那酣畅淋漓的感觉是每一个认真倾听贝多芬乐曲的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此后,在十九世纪的欧洲,钢琴音乐随着西方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的形成,也进入了鼎盛时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出现,使音乐走出了宫廷,变得更加的亲民化。许多新的艺术题材也在这时候出现了,譬如艺术歌曲,交响诗等,更加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很多音乐大师的传世佳作至今久演不衰,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音乐极强的生命力。而无论在钢琴音乐体裁的开拓、钢琴音乐和声语汇的创造,还是钢琴演奏技术的发展上,具有“钢琴诗人”美誉的肖邦都堪称为钢琴艺术史上里程碑的人物,他为十九世纪下半叶世界钢琴音乐的蓬勃发展奠定了新的起点。肖邦是一个极具爱国热情的音乐家,他在少年时代接触到波兰城乡的民间音乐以及不少波兰爱国人士的进步思想。在他成为音乐学院的学生的这些年里,他经常去乡间度 假。他喜欢欣赏祖国的自然风光,倾听农民的歌唱、奏乐,参加乡村的舞会和婚礼。祖国的文化、民族的音乐,就如同种子般,播种在肖邦的心田里。在他迫于无奈要远离自己的家乡的时候,还带上家乡的土壤。他无法帮助那些身处在水深火热的战争中的人们,只能通过音乐,来表现自己的反抗。肖邦注重钢琴音色的发挥,因而它的作品诗意很浓,回味无穷。对于技术艰深的练习曲,肖邦不仅有着华丽的技巧,而且其五光十色的音色表现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对民族风格的融汇做得特别出色,波兰舞曲、玛祖卡舞曲等一些乐曲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与肖邦处在同一时期的还有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李斯特。他的音乐是火热的,充满着热情。他超高的钢琴技术在练习曲上展现的淋漓尽致,虽然从作品的艺术性,内涵性来说,有弱于肖邦,但是炫技却是李斯特钢琴音乐的一大特征。《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李斯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19世纪的钢琴经典之一。李斯特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奏鸣曲式与传统的多乐章器乐套曲结合起来,创造了这种单乐章结构。
第三篇:艺术欣赏钢琴复习资料
钢琴(意大利语: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有“乐器之王”的美称。钢琴普遍应用于独奏、重奏(四手联弹、双钢琴、协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练音乐十分方便。
现代钢琴从外形上主要分成立式(主要用于家用)钢琴和三角钢琴(一般都用于音乐会的演奏)。
钢琴踏板:延音踏板、柔音踏板、消音踏板 按制作工艺分为:古钢琴、现代钢琴、现代自动钢琴
现代钢琴:意大利人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ristofori,1655-1731)在1709年发明。有88个琴键(52个白键,36个黑键)。
现代自动钢琴:其原理是利用计算机MIDI信号原理,把钢琴键盘的速度和力度信号以及记谱法转换成特定让自动钢琴CPU能识别的信号,驱动40V电力信号,让安装在键盘底端的动力部分推动钢琴的榔头发出声音。
西方钢琴音乐
巴洛克时期(1600-1750)
巴洛克一词源于葡萄牙语,原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专指17至18世纪的建筑与绘画风格,通常带有豪华、绚丽、装饰性强的倾向。巴罗克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推崇纤巧华丽的宫廷格调,热衷于金银宝石的装饰。这一特征反映到当时的音乐领域,就形成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
音乐特点
调式方面:巴洛克时期以大小调式替代了之前的教会调式,在1650年之后,新的和声体系越来越成熟,调性转换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和规范。
旋律方面: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中,旋律显得十分平稳,并多由人声来演唱。到巴洛克时期,声乐的旋律逐渐被转移到键盘乐器上,而且旋律中经常出现远距离的跳跃,重复主题乐句成了一种经常使用的重要手段。
节奏方面:巴洛克音乐显得更有生气,更加生动和活跃。
装饰性:装饰性强是巴洛克时期的一大特点,如:在建筑上常用花卉、贝壳作为装饰;在服饰上用大量花边、羽毛加以修饰;反映到以上,则表现为大量运用华丽多彩的装饰音。这个时期的装饰音种类繁多,装饰音的运用成了巴洛克音乐的一个显著特征。各种各样装饰音及其不同组合,在每个作曲家和演奏家手中都有不同用法和不同解释。总之,对装饰音的大量运用使巴洛克时期的运用风格显得更为高雅。织体方面:复调作品占主要地位。
乐曲形式: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们都喜爱使用三种乐曲形式:组曲、变奏曲、赋格。组曲(巴洛克时期):通常表示一系列速度、节拍、情绪不同的舞曲的组合。组曲包含:1.前奏曲(可有可无);2.阿勒芒德舞曲;3.库朗特舞曲;4.萨拉班德舞曲;5.小步舞曲或加亚尔德舞曲等(可有可无)6.吉格舞曲。
变奏曲:变奏曲的创作原则是先创作(确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的旋律、和声、节奏等因素,进行各种各样的、有鲜明对比的变化。
赋格:赋格的黄金时代是在巴洛克时期。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利切尔卡和坎佐纳。利切尔卡是从中世纪的经文歌发展而来,这种经文歌由几个声部组成,每一个声部都必须出现主题,主题必须先后出现在不同声部。赋格通常是三、四个声部,间或也有两个或五个声部。
巴洛克时期代表人物:巴赫、亨德尔、斯卡拉蒂
巴赫: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被后人尊称为(欧洲)音乐之父、十二平均律之父。
巴赫键盘音乐代表作品:《十二平均律》;《创意曲》;《组曲》包括《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哥德堡变奏曲》等。
《十二平均律》:巴赫于1722-1744年间创作了分为两册的巨著《十二平均律》,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十二平均律》共有乐曲九十六首,平均分为两册,每册各包括二十四首前奏曲和二十四首赋格。二十四组前奏曲与赋格的顺序严格按十二个半音顺序排列:C大调、c小调、升C大调、升c小调、D大调、d小调……。《十二平均律》每一首乐曲都有完整的曲式,从整体上充分准确地反映出巴赫这位音乐巨匠的灵魂。巴赫的音乐,对表现个人的情感,如欢乐、悲伤等一类的情绪,比较有所保留,也就是说,他避免去表现明显的个人感情。作为一个有天才技巧,超越世俗情感的音乐家,他的音乐表现出的是经过升华的,一种人类永恒、高尚的境界。
《创意曲》:是巴赫早年为他的学生和儿子们创作的教材,1723年经过重新校对、编辑后,定名为创意曲和交响曲。“创意曲”这个词本意是“自由对位的小曲”,而“交响曲”的本意为多声部器乐曲。巴赫建议学习这些创意曲来达成一种良好的歌唱般的演奏,巴赫在这部作品中玩命地展示了各种对位技巧:卡农、赋格、自由模仿、连接与主题倒置等。这部人们通常称为《二部、三部创意曲》的曲集,共有三十首乐曲。
《组曲》:巴赫最优秀的组曲作品是《法国组曲》,是组曲曲式的范例,共有六部都没有前奏曲。《法国组曲》不是巴赫的起名,而是后来出版商的定名。这是由于组曲中的每个乐章的舞曲名称,巴赫都用了法文标记,同时这六部组曲的音乐风格,具有法国式的高雅精致,后人因此也就接受了这个标题。《英国组曲》,也不是巴赫起的名字,后人所以将它称为《英国组曲》,是因为巴赫在这部作品中借用了法国人理查·迪厄佩尔的一些乐章,而这位法国作曲家毕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英国。《英国组曲》包括六部组曲,每部都以前奏曲开通。《帕蒂塔》在意大利语中是组曲的意思。一共六首。是巴赫最大胆、最前卫的作品。《哥德堡变奏曲》共有三十二段,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抒情的主题,中间有三十个变奏,这首被誉为代表巴洛克音乐顶峰的巨作,是巴赫于1742年完成的。它展示了巴洛克时期全部变奏手法。
亨德尔:1685-1759,德国作曲家。
许多人将亨德尔于巴赫并称为巴洛克时期的两大巨匠,但从键盘音乐的角度来说,亨德尔是无法与巴赫相提并论的,因为亨德尔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歌剧、合唱和清唱剧领域。亨德尔的键盘音乐总是从一种精确的、雄伟的、有巨大纪念意义的设计出发。他的键盘音乐偏重于装饰,精雕细刻,讲究对称,高贵脱俗,有时也相当欢乐生动。亨德尔重要的键盘作品共有三本曲集,其中包括八首有丰富内容的、表现出精巧键盘技术的第一集,是惟一由亨德尔自己出版的,也是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一本曲集。
斯卡拉蒂:多梅尼科·斯卡拉蒂:1685-1757,意大利作曲家。
斯卡拉蒂创作的键盘音乐,反映出一种极其前卫和先锋的思想,这使他远远超于同时代人。实际上,斯卡拉蒂是浪漫派的先行者,他的音乐不属于巴洛克风格,也不属于古典乐派。
首先他没有套用巴洛克时期最常见的组曲形式,而是把组曲中的单个舞曲提取出来,创作成有自己音乐特点的乐曲。1738年出版的三十首这类乐曲,每首都只有一个乐章,带有奏鸣曲特色,斯卡拉蒂认为这些奏鸣曲具有练习曲的性质,每一首都有一定的技术课题和相当的难度。
古典主义时期(1750-1820)
古典主义所覆盖的年代,应从海顿创作的成熟期算起,到贝多芬早期创作时期结束。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具有古典乐派的特征:平衡、清晰、严谨、有节制,多采用古典的奏鸣曲式。而复调对位、组曲这一类巴洛克时期通用的曲式,这一时期已极少运用。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
海顿一生创作了五十二首奏鸣曲和一些其他体裁的钢琴曲,但作为一个极为高产的作曲家和钢琴家,海顿留给后人的奏鸣曲似乎少了一些。这是由于海顿在创作后期,把注意了转向交响乐和弦乐重奏的创作上去了。他创作的大量高质量的交响乐和室内乐使他被人奉为“交响乐之父”。
海顿全盛时期的两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第三十四首《e小调奏鸣曲》和第三十七首《D大调奏鸣曲》,是古典奏鸣曲式的样板,其中第三十七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第一主题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用休止符与第二主题隔开。第二主题转至A大调,带有一个小结尾,这个小结尾的材料,后来在结束部中再次出现,发展部尽管很短,但十分讲究与简洁。第二乐章像是一个间奏乐段。第三乐章生动的主题出现了三次,主题之间有对比鲜明的连接乐段,分表用了A大调和G大调。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
莫扎特被称为“音乐神童”,六岁就开始写作小步舞曲。他短暂的一生,给这个世界留下了难以置信的巨大精神财富。莫扎特具有神妙的审视、消化能力,只要他接触过的景物或音乐,都能在头脑中留下鲜明的印象,并在内心深藏起来。他写过意大利风格的作品,比真正的意大利人写得更具意大利韵味。他模仿起法国风格来,比法国人更加法国化。
莫扎特为钢琴创作的主要作品有十七首奏鸣曲、十七首变奏曲、两首幻想曲、二十一首协奏曲,以及一些其他乐曲及二重奏。他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歌剧和交响乐作曲家,在这些最能代表莫扎特天才的领域里,他为我们留下了二十部歌剧和四十一部交响乐。
能真正体现莫扎特风格的。是他创作是十七首钢琴奏鸣曲(K.331)。在莫扎特的写作实践中大大地扩充了这种曲式的表现力。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被后人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在音乐上取得的伟大成就,远远超过了一般音乐家所能企及的高度。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如同一幢幢宏伟的音乐大厦,深深影响着后人的思想与文化发展。贝多芬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性格、博爱的襟怀、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以及把这一切转化成音乐语言的卓越才能,使他的创作极大地充实了人类的精神宝库。
贝多芬之前的音乐,主要的作用是让听众高兴,这就要求作品不要太严肃,不能太艰深;或者主要为宗教仪式活动、皇室活动服务,这就意味了作品不能有过于明显的个人特征。而贝多芬完全改变了音乐的这种面貌,他驾驭着音乐这艘航船,越来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丰富感受,赋予音乐作品以鲜明的个人特征。同时,也让听众接受和喜爱这些作品,分享作者的内心感受。
贝多芬让音乐的发展充满生命力,自然、优雅、富有感情。他的构思绝不平庸和乏味,旋律极具个性,所有人类的情感与经历:爱情、英雄主义、悲哀、狂喜、着迷、欢乐等等,都在他的音乐中有所体现。贝多芬是音乐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位革新者,而他的钢琴奏鸣曲则是音乐史中的一个高峰。他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被后人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贝多芬三十二首奏鸣曲被演奏的最多和最被人们熟知的当属 “月光”、“热情”、“悲怆”、“暴风雨”、“黎明”。
如果将浪漫派定为丰富的想象、创造力、抒情诗意、自由解放、激烈热情,那么贝多芬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浪漫时代的最早的、第一个代表人物,他不但是古典乐派当之无愧的代表作曲家之一,同时,在他的后期创作中,已经闪射出即将来临的伟大的浪漫主义的光芒。
第三节:浪漫主义钢琴 一:概述
时间:浪漫主义风格的始于18世纪末,兴盛于十九世纪初。原因:1社会背景:资产阶级革命导致的小资产阶级地位的上升。
2文化背景:人本主义思想在欧洲的兴盛,(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1760-1780年之间:强烈的情感主义运动)以人为本,以资产阶级平民中的欣赏水平为准的音乐形式开始流行。
3技术背景:现代钢琴的诞生,钢琴能够清晰的表达强弱,渐强渐弱,丰富的音色,对音乐情感的丰富表达提供方便。
风格特征:1艺术:强调人类的激情超过精致的形式,对直觉的重视高于理性,对自我情感的表达,以及自我情绪的宣泄达到了顶峰,是人类个性的觉醒。音乐风格自由奔放,音量对比强烈,节奏自由。
2技术:钢琴音乐的演奏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发力点由原来的单纯手指手腕,扩大到上臂乃至全身。钢琴作品技巧越来越难,出现许多钢琴演奏家,例如李斯特,克拉拉舒曼等。
3创作技法:摒弃古典主义时期注重音乐结构的创作形式,音乐曲式自由,创作体裁丰富多样,(即兴曲,练习曲,叙事曲,谐谑曲,幻想曲,狂想曲,夜曲等)标题音乐作品盛行。
代表作曲家: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等
二:重点作曲家以及音乐作品赏析: 舒伯特(1797-1828):生于奥地利,卒于维也纳,享年31岁
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人物,一生创作大量钢琴奏鸣曲,以及艺术歌曲,同时创作了一定即兴曲,音乐瞬间等钢琴作品。钢琴音乐方面仍残留明显的古典主义特征,尤其体现在他的奏鸣曲作品中,而艺术歌曲的创作则充分体现了其浪漫主义情怀,题材多运用民歌或叙事诗。舒伯特一生穷困,但创风格注重抒情性,并强调和声与节奏对优美旋律的衬托与帮助。所以舒伯特一生最伟大的贡献除了钢琴奏鸣曲就是艺术歌曲了。赏析作品:舒伯特:音乐瞬间
门德尔松(1890-1847);生于德国,卒于德国,享年38岁
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作曲家,出生名门富裕家庭,最著名的创作是大型曲集《无词歌》。创作风格清新愉悦,很少表达个人情绪的紧张。舒曼(1810-1856)德国人,享年46岁
浪漫主义全盛时期代表人物,晚年曾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著名作品有《童年情景》和《狂欢节》等.肖邦(1810-1849)波兰人,享年39岁被后人称作“钢琴诗人”
浪漫主义最具代表性作曲家,我们的学习重点。肖邦一生只创作钢琴作品,仅有的交响乐也只是钢琴协奏曲。肖邦创作的作品内容多关于爱情和对祖国的热爱,题材上经常借鉴波兰的民歌,民间曲调,以及民间舞蹈音乐元素,比如《玛祖卡》借鉴波兰平民的民间舞蹈节奏创作。而《波罗涅兹舞曲》也称为波兰舞曲。则是波兰上层阶级的舞蹈节奏形式。体裁广泛,其中包括最著名的有《练习曲》(被称为钢琴演奏者必须翻越的高山);《叙事曲》、《谐谑曲》、《波兰舞曲》、《玛祖卡》、《夜曲》、《圆舞曲》等等。欣赏作品:肖邦练习曲;郎朗演奏的练习曲13
玛祖卡:
波罗涅滋李云迪演奏的英雄大波兰舞曲;《英雄波兰舞曲》降A大调,OP.53,作于1842年,钢琴曲,是肖邦所作16首波兰舞曲之一(亦是最为宏伟的一首)。这是一首充满战斗力量和英雄气概,以“英雄”而著名的波兰舞曲。
夜曲:降e大调夜曲:
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人,享年75 浪漫主义全盛时期代表人物,不仅是著名作曲家,同时也是著名钢琴家,其创作的作品通常具有高超的技术难度。他的作品富有力量,和创造性,喜欢运用魔鬼,天使,英雄等主题进行创作,例如他创作的《梅菲斯托圆舞曲》;同时他同样喜欢运用民族性元素进行创作,例如他的作品《匈牙利狂想曲》中经常会出现吉普赛民间旋律和节奏。同时,李斯特创作了大量的练习曲,其高超的技术让现代演奏家汗颜。其中他创作的《音乐会练习曲》《超技练习曲》至今仍是钢琴演奏者追求的目标。欣赏作品:爱之梦
匈牙利狂想曲2:猫和老鼠版
中国钢琴作品赏析: 中国钢琴发展简史:
钢琴第一次传入我国是在1600年,由传教士利玛窦带入中国一台古钢琴,并敬献给当时的明神宗,当时利玛窦还特意为宋明宗创作了具有东方韵味的《西秦曲意八章》。1842年欧洲钢琴音乐正值鼎盛时期,英国商人认为中国是个潜在的巨大市场,运送大批钢琴来到中国,结果无人问津。
到了二十世纪初期,钢琴首先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教会学校兴起。在之后的“学堂乐歌”运动中,钢琴经常会运用原有的西方曲调填上具有反封建思想追求富国强兵的歌词,当作一种伴奏乐器。
中国第一首钢琴作品《和平进行曲》由赵元任于1915年创作。赵元任为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任职于哈佛大学。《教我如何不想他》等作品。
欣赏:《和平进行曲》
1927年中国建立了自己第一所高等音乐院校:上海国立音乐院,当时彼得堡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萨哈罗夫以及来自意大利的梅柏留在上海任教,培养了中国的第一批钢琴家。其中著名钢琴家傅聪就是后者的学生。
1934年中国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获得俄罗斯作曲家齐尔品在我国举办的中国钢琴作品创作大赛第一名。
作品欣赏:牧童短笛 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初步繁荣
我国建国初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钢琴曲质量数量都有巨大发展,涌现出的高水平作曲家有丁善德,陈培勋,汪立三等等,创作了大量的优秀钢琴作品,例如丁善德的《第一新疆组曲》、《第二新疆组曲》,陈培勋的《旱天雷》、《卖杂货》,汪立三的《兰花花》,储望华《翻身的日子》等。
改编曲时期: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
改编曲:将已有的歌曲或者器乐曲,在相对较完整地保留作品形态的情况下,改编为钢琴演奏的作品。改编曲可以使原有作品织体更加丰富,立体化,复调化,但是势必会失去原演奏乐器所特有音色音质。
文革时期有一个特定阶段,于极左思潮的影响,1966年,钢琴被认为是代表“封、资、修”,是资产阶级的产物,首当其冲地成了被“彻底砸烂”的对象。不准演奏西方音乐。于是,我国钢琴家殷承宗率先将钢琴音乐与文革思想完美融合,推出钢琴伴唱《红灯记》(样板戏),积极地挽回了钢琴音乐在中国彻底消亡的局面,而后殷承宗又和储望华,盛礼洪,刘庄四人共同创作了我国史上最伟大的钢琴作品《黄河钢琴协奏曲》。彻底将钢琴音乐在文革期间带入全盛时期。
改编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夕阳箫鼓》(改编自琵琶)黎英海;储望华的《二泉映月》(改编自二胡),《红星闪闪放光彩》(改编自歌曲)王建中的《百鸟朝凤》(改编自唢呐)等等。
欣赏:《黄河钢琴协奏曲》(片段)
八十年代:钢琴音乐处于一个多产时代但是被演奏的作品却比较少,代表作曲家有汪立三。
进入九十年代以及二十世纪,随着新一代钢琴家的迅速成长,大众钢琴音乐的普及,我国的钢琴演奏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在世界富有盛誉的钢琴家中,有许多华人面孔,代表钢琴家有朗朗,李云迪,陈萨,王羽佳等等。至今活跃在世界舞台上,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第四篇:艺术欣赏论文
残存眼泪的爱情
摘要
一部能深入人心的劇,未必上演著我們熟悉的生活,但肯定在遙遠的世界裡緊貼著我們看似無謂卻藏得很深的心事。『主君的太陽』便是如此。一樣是韓劇慣用的套路:窘迫自卑的小女人「太陽」和高富帥又霸氣的大男人「主君」相遇,怕鬼卻偏偏見鬼的太陽像鬼纏她一樣纏著不怕鬼的主君。依賴與被依賴,讓天差地別的兩人成為生命共同體。有錢到不行的主君和一天到晚見鬼的太陽都不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然而,隱藏在表面之下的內在困境,又與我們內心世界如出一轍。
关键字 太阳、防空洞、《主君的太阳》由编剧洪美兰、洪静恩“洪氏姐妹”执笔的最新力作,该剧导演陈赫。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全新概念题材“搞笑恐怖片”,讲述了一个一直以来只接受自己所听所看到的、傲慢放肆且以自我为中心的男人的成长故事;同时还讲述了一个玩弄摆布他人没有看见、没有听见的事实,并歪曲世道、曾经放弃过自己的女人如何适应现实社会的变化过程。剧中苏志燮扮演角色“朱中原”是个连人际关系也用钱来换算,吝啬又贪心的“唯我独尊”型老板。孔孝真扮演角色“泰孔实”自发生事故之后,因能看见鬼神而彻夜难眠,将以内心阴暗且爱流泪却富有灵性的女秘书形象,展现她特有的可爱面貌。
主演:
朱中原(主君)苏志燮 饰
大型综合购物中心“Kingdom”社长,吝啬又薄情,精于算计的家伙。价值多少,应该不值这个钱,这个贵,那个便宜„„嘴上仿佛叼著一台计算机。不愿帮任何人收拾善后的他,在接触到太孔实之后很不情愿地开始对付那些鬼。遇见太阳,往后的人生逐渐变得黑暗,在那尽头还会迎来光明吗?),太孔实(太阳)孔孝真 饰
小时候很乐观、爱笑,无论什么事都可以很干脆俐落地做好,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她的绰号称作“太阳”可说是十分贴切。历经一场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事故,醒来后开始能看见一些谁也看不见的可怕东西,她能看见鬼。没有人相信她,所以独自度过恐惧且孤独的时间,正感到精疲力尽之时遇到了主君。),姜宇 徐仁国 饰
军人出身的购物中心保安组长,端正刚强,拥有温和的外貌和广播DJ般的沉稳语调,仍然维持着在军队时那样,是连骨子里紧守着军纪的男人。),太伊玲 金釉利 饰
亚洲顶级模特兼歌手,无论何时都高踞于众星之上。孔实的高中同学,很凑巧的是两人同为罕见的“太”姓,所以朋友们都称孔实为“大太阳”,伊玲为“小太阳”。如今再次遇见判若两人、变得崩坏的孔实,但是大太阳的存在仍然让她感到巨大压力。
翡翠森林狼与羊
不要为了迁就我而这么做,也不要降低身价
朱中元和太恭实的爱情已经被迫变成了一场超现实的篮球赛,如果心象征着篮心,从出事以后,他一个球都没有进过。
这不科学,这绝对不科学。在主君自我判定里,他根本就是我爱你就是荣幸的那种人,老子是科比诶,命背的时候,低命中率可能有,但全投不中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发生
在我身上!
事实上,他非常的焦急,上半场已经失分太多,再不追没有加时赛的话,太阳就要飞过大洋彼岸,永远的离开他了。
唉,爱太早是错,嘴硬也是错,上半场你就给太阳放水,暗虐自己,下半场更是有得你苦!
“我对你来说不是唯一很特别的存在吗?我不在的时候你比死还难过,我才不会委屈。”
主君又傲娇大发,嘴硬说太阳,其实全在说自己。主君是只看自己想看,只听自己想听的人,他爱上一个人,必然满眼满心都是那个人。而太阳因为可以见到鬼,以前无处不在的惊吓总会扰乱她的思考与节奏,现在虽然接受力强一些,但仍旧会被外物所干扰,善良的天性,让她放心不下太多。
两位都是很一根筋的人,主君是唯我独尊,太阳则是我就认死理。出事之后,主君满不在乎地说以后小心就行,太阳就偏偏要杜绝这可能性,让他没有一丝危险可言。
原来看过一个片子,说人在巨大的幸福面前会突然的胆怯。太阳就是这样,她大概有些怕自己不能掌控,所以干脆一点地全身而退,她心里似乎是不相信和主君能够走到最后的,她现在很贪心,不光想与主君走下去,还要走到最后,不是一辈子不接受。
她说自己见无用的东西会影响主君,潜台词就是自己对主君或许毫无用处,她对主君说的滚开,包袱,牺牲,献身,爱情,其实全都是影射自己,她没有信心不愧疚以及死皮赖脸,现在已经不再像之前一样需要防空洞。姑姑的认同,家世与世界的悬殊,当初她赖上他是因为害怕鬼,即便在爱上他之后,也可以掩耳盗铃地继续用作,她呆在他身边的借口,没有自尊心的理由。
如果没有这样可以说服自己的话,那姑姑当初那一击,她根本承受不下来,应该这样讲,现在没有借口给她慢慢消化那些周遭人的刺耳言论,不去思考那些反对,之前他抓住她的时候,她看不见其他的东西,他也只看得见她,这是童话里场景——有了彼此,我们对其他都不在乎。而如今,在心平气和的思考后,她反倒觉得这让自己与他都变得盲目。就算撇开鬼,她们的世界也差得很远,泾渭分明的界线,就像她只能对巫婆卖出自己,而他只用他钱的一部分就可以买回她的全部。
这是令人担忧的,她就这么多的东西,那么多可以给,而他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她无法确定他自降身份来到她的世界,这种以爱为动机的参与欲望,是否有一天会倦也会累。
所以,她才对他说:“不要为了迁就我而这么做,也不要降低身价。”
她不要他的牺牲,因为她要平等,如果爱情一直是不对等的付出关系,那么没办法维持。太阳强调的平等是类似AA吃饭的那种平均,如果主君给了钱又给了他自己,还不顾集团主的身份地接受她这个贫民,那么只有自己的太恭实,不知道怎样回报除了这个人以
外的附加赠送。
她只想跟他谈感情——开心的,无忧无虑的,不要有一丝烦恼与卑躬屈膝。
不要对方委屈也不要对方改变,因为清楚他们的爱里必然包含了某种程度的妥协,她无法说服自己也无法独占便宜,所以她才要离开。太阳对主君要求到了这种程度,真的可以说是很爱。
需要她,就像最后说没有她就会覆灭一样,主君一定要给太阳这么一个讯号,让她相信,才能留住她。魅力点这个说法是暗示,暗示自己找不到对主君可以贡献的地方。
这部戏中谈及的童话,现实,还有残酷童话的区别便由此区别。
爱,只要有爱就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童话。没有爱可以一起,有爱反而不能继续,这是现实。而太恭实的残酷童话是什么,是她看到了现实,但还是期待童话。
她只有保有自尊,也未削薄主君的脸面,确保自己不是肆无忌惮地伤害他,依靠着他的爱时,她才会准许自己出现在主君的生命里。
真爱是会给你自尊的。
对,这就是真爱。
保有自尊,完好无损地相爱。爱情是一杯苦咖啡,她舍不得你苦、你弯腰。你依然是我的防空洞
你的世界躲得开闪电 但一定躲不开太阳
像太陽一樣堅持,總有些什麼會變得不一樣
【眼睛看見的,不是真的「看見」】
整部劇最有意思的是無所不在的「對比」。一開始,名叫「太陽」的女主角一點都不像明亮的太陽,夜夜被鬼纏,天天掛著睡眠不足的黑眼圈,整個人看起來三分像人七分像鬼,陰暗到不行。反倒是被年少陰影纏繞至今的男主角主君,看起來容光煥發,強大的氣場好似閃耀的太陽,難怪女主角只要一觸碰到他,身邊的鬼立刻煙消雲散。但事實上,兩人之間真正陰暗的是人人稱羨卻始終走不出過去陰霾的主君;而在一般人眼裡看來黯淡不起眼的太陽,卻是鬼世界裡閃閃發光的”太陽”。為何只有鬼能看見她的光芒?我想是因為我們身處的世界太重視眼睛看到的一切,只在乎眼睛看到的,像是外表財富名利,只用眼不用心,自然看不到隱藏在內心深處更重要的東西。
此外,白富美的女明星偏偏愛上貧富差距懸殊的保安,但保安對女明星卻興趣缺缺。或許在常人眼裡,保安配不上女明星,可是,在愛情的世界裡,美貌和財富卻比不過一顆觸動他的心。只有心被觸動了,眼裡才會真正有對方。還有,主君有錢的姑姑和姑丈女大
男小的婚姻,在別人眼中,姑丈等同於小白臉,從未叫過一聲「姑丈」的主君,和總是對丈夫呼來喝去的姑姑,也是打心眼裡瞧不起他。但後來,姑丈不理姑姑的命令,認同主君和太陽的愛情;最後,更是以一家之主的身分,在妻子脆弱時,全力支持新生命的到來。原本看似不起眼的太陽,保安,主君的姑丈,都有各自的閃耀之處,隨著劇情發展,漸漸發光,並以自身的力量溫暖了主君、女明星、和主君姑姑強勢外表下那顆脆弱的心。
這些無所不在的對比,似乎在提醒我們,生活中也是如此。家庭中,支撐全家經濟的丈夫總愛嫌棄當家庭主婦的妻子;愛情中,條件優秀的一方,不自覺就將戀人的百依百順和全心付出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因此輕視對方。這雖是人性使然,卻也可能是不自信的一方被世俗綑綁所造成的差距。我一直認為眼睛看見的,不是真的「看見」,真正的美好與不可替代,從來不是用眼看,而是用心感受。所有世俗可見的差距,在兩心靠近後,自然消失無蹤。
【愛,是了解自己的開始】
『雖然我很怕鬼,但更怕像鬼一樣活著的我。』太陽這句台詞,令我印象深刻。她一直對能”見鬼”這件事深感困擾。她怕鬼,也不喜歡異於常人的自己,只想過正常的生活。於是,她只能不斷躲避。所幸,她遇到了一點都不怕鬼的主君,只要躲在主君身邊,鬼就不會出現在她眼前。但是,她能躲避一輩子嗎?當她漸漸愛上主君,當主君為了救她差點喪命,痛徹心扉之際,她才終於開始正視自己的恐懼。
我看著這樣的「太陽」,彷彿看到自己。一直以來,總是像「太陽」一樣,習慣自我否定,也常覺得自己做的是沒用的事。但當我看完『主君的太陽』後,赫然發現這種自我否定的想法,其實和只用眼睛看的人並沒有兩樣。就世俗觀點而言,在學校教書和寫寫自己喜歡的文章,確實賺不了什麼錢,如果賺錢才是有用,那麼這兩件事確實挺沒用。但如果就對人的影響而言,每學期期末,我都會收到學生的感謝信,謝謝這門課讓他們學會用不同角度看待自己和往後的人生。發表在網上的文章,沒有收入,可我卻經常收到網友看完後告訴我這篇文章對他們的影響。有一個對我很重要的人,也經常跟我說,要珍惜並看重能影響別人的能力。仔細想想,能給別人好的影響,不是一件無價且更貴重的事嗎?就像能見鬼的太陽,她成為鬼與人溝通的橋樑,為那些再也無法自我表達的靈魂傳遞未了的心事,圓滿了他們原本註定遺憾的人生。在我看來,這個能影響人與鬼的能力,不是詛咒,而是祝福,她不僅是鬼的太陽,同時也是人的太陽。
所以,當她意識到不能再依賴主君後,她開始想了解逃避過去的自己。許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曾認識真正的自己,只是習以為常地跟隨大眾的腳步生活,這樣其實也沒什麼不好。但是,當我們開始對自己產生懷疑,開始對眼前的生活狀態不滿,就不該在消極逃避。如同劇裡所說:『人生就是考試,不是你想避開就能避開的。』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必須一樣,但也不是刻意與眾不同,只是要尋找自己的路。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路,才能把如影隨形的恐懼轉化為獨一無二的力量。
我很喜歡這樣的「太陽」:從自我否定,到因為愛開始認識自己,再到終於自我肯定。這不也是我們認識自己的旅程?在艱難的旅途中,內心的自卑與自信依然不斷角力,有時會相信自己一定能更好,有時又會灰心到想放棄一切轉身逃跑。但最重要的是,在所有的不確定中,總有些無論如何都改變不了的自我堅持,像是太陽雖然怕鬼卻一定會幫鬼的堅持,像是我總會自我糾結卻仍不願放棄的書寫堅持,這是經年累月下內心越來越強大的力量。我相信當內心擁有了足夠的力量,那些難以度過的時刻,就不會只有艱難。
【以鬼之名,看見人的醜惡】
看『主君的太陽』之前,我有些遲疑,因為我實在有點怕鬼。看了之後,發現鬼一點都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劇中的鬼,都是生前被人所害,或是意外死亡後有些未了的心願,才遲遲不肯離去。一開始鬼出現時,樣子顯得特別可怕,但當太陽幫助他們完成心願後,鬼的面貌就變得和生前一樣柔和。可是,人就不一樣了,每個人看起來都人模人樣,但有些人卻是害別人變成鬼的禍害。鬼可怕的只是外表,人可怕的卻是內心,當那些醜惡的內在被太陽揭開後,我更深切感覺到鬼並不可怕,他們其實很可憐,因為相信身邊的人而被害,因為放心不下而任靈魂在人世飄蕩。最奇妙的是,看完以後,我真的不怕鬼了。
『主君的太陽』是一部看時很有意思,看完又能讓人想一想的好劇。雖是以鬼之名,但實際上一點都不恐怖,走的其實是溫馨喜劇路線。依然有俗套狗血的劇情,但編劇不落俗套的處理方式,讓人感動,且自然轉化了男女主角的關係。
人生依然有許多不確定,也有很多時候會因軟弱想放棄一切,但我相信,只要繼續像「太陽」一樣堅持,總有什麼會變得不一樣。那些慢慢累積的”不一樣”,會陪我們走過陰暗低谷,並成為自己真正的太陽。
第五篇:艺术欣赏论文
艺术欣赏论文——书法
摘要: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代写论文方面入手: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字势是否自然;看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是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看书法作品中的笔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适当地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欣赏书法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要防止以实论实。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作品、书法欣赏
琴棋书画四艺是中国自古以来文人雅士追求意趣、体现风骨的最佳依托,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更是源远流长,作为汉字圈里独有的艺术形态,书法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能集中表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风格的:蚕头燕尾的隶书,中规中矩的楷书,潇洒飘逸的行书....异彩纷呈,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蔚为大观。
我国传统文化讲究人、意、物、境相融统一,形神兼备,书法历来也注重字的气质、神韵,一笔一划给人以无限的想象与无尽的心旷神怡之感,它体现在字里行间之中,体现在行云流水的笔画之中,体现在通篇的布局之中,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和谐,造就了书法艺术的和谐之美和书法清和淡雅的独特艺术风格。
书法强调笔墨工夫,以毛笔落墨的轻重徐急,造成线条的刚直、柔和、严整、飘逸等不同变化,以用墨的浓淡,表现出微妙的韵律,金钩银画间千姿百态尽显。书法作品与书写者的性格特征、志向、思想境界密切相关,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既为修身养德亦为经世济用,造诣深者都有着相当高的道德境界。
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艺术上的许多范畴,朴拙与呆笨、凝重与滞涩、豪放与粗野、宽博与松散、飘逸与轻浮、差别都很微妙,在欣赏和评价时把握不住就会产生移位,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有俗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对书法艺术了解程度不同,审美的结论也不会相同,“观千器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这与审美者自身的修养是分不开的。古往今来,有关书法艺术的审美著作、浩如烟海。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以表达感情,抒发性灵为特征的,书法也是如此,书法家们借助抽象的点画,通过艺术加工,并熔进自己的感情,创作出具有情调的作品,从而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作为书法欣赏者,面对一件书法作品,要力图窥见 作者的感情因子。作为形式艺术的书法,它不仅要求洞悉作品书写技巧、风格,又要领会作品的内容,了解创作背景。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修契事”时“群贤毕至”“流畅曲水”“惠风和畅”的环境中创作出的。就是用他
风度超逸、墨彩飞动的正派书风,表现出东晋文人学士的风流潇洒姿态;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子家庙碑》等,则集中反映出他的端庄、厚重、雄壮的颜家气派。又如岳飞的《满江红》,周恩来的《大江歌》、毛....的许多诗词墨迹,从内容到形体都表现出伟人的气势和魄力。
大凡成功的书作,不单是形体秀美、清丽雄劲、峻拔、怡人眼目,更重要的是表现作者情怀志趣,作者凭着与生俱来的审美意识,自然而然地力求使自己笔下的文字形态更有线条美、更和谐流畅、更变化多姿、更参差错落,使欣赏者心领神会,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
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
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
三、意态,要飞动;
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
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
六、气象,挥朴安详。”
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的参考。如果进一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字的结构、一幅字的布局;所谓“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
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的组合而成的,这若各个笔画,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如“多”字的四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这里所说的“缩”,就是笔势收缩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锋”就是笔势伸展而不收缩,含有“长”的意思。“多”字的“撇”画是这样,其它的笔画也是这样,否则,字形就显得死板,单调,也就无艺术可言。
二、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
字姿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不可忽略必须把字的重心“稳住”。欧阳询的字,初看起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一看,它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依然稳健如新。有些书法欠佳的字,平躺在纸上似乎四平八稳,不偏不倚,但如果一竖起来,则往往东倒西歪,中心不稳。因此,要判别字的重心如何,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纸竖起来,看看它有没有“倒塌”。
三、字势是否自然
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论书名言:“不必勉强方通神。”所谓“不必勉强”,就是历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的要“自然得体”。王羲之在给他的儿子王献之传授书法经验时说: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关键在于“天质自然”。
四、看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是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却连。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注意是否用得恰倒好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若是画蛇添足,也会有损于整幅作品的艺术性。
五、看书法作品中的笔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
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继承性,书写者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但是,仅有继承,甚至与古人写的一模一样,还称不上真正书法艺术,充其量只能是他人的“奴书”,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在评论和欣赏书法作品时,要看作品中能否正确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六、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适当地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
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七、欣赏书法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要防止以实论实
中国的书法具有象形性,字形是由特殊的线条笔划结构而成的,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如果仅仅以实论实赋予一点想象就体味不出其中的妙处。所以,历代的书法家们总是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书法艺术以合理的比喻。如王羲之把“横”、“竖”两划分别比喻为“如孤舟之横江诸”,“若春笋之抽寒谷”。梁武帝形容萧子云的书法为“书如危峰阻目,孤松一枝,荆可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比喻萧思话的书法为“舞女低腰,仙人啸树”,这就把两种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的书法十分形象地描绘出来了。
此外,在纵观一幅书法作品整体的美之后,还可从第一个字的第一笔看起,眼光一直跟随笔迹移转,按照原作者的笔意用眼用心把字“重”写一遍,是对书法作品进行一次“内模仿”。可以感受原作者运笔的方向和角度,笔锋的着力点以及提按的轻重缓急,笔端的走势和力度变化,笔划之间的联系和向背,笔划的相互扶持和相互呼应,领会草书的风驰电掣、偃仰盘旋,真书的持重端庄、规行矩步,行书的从容婉约、疾徐如便,从而把握到书法的活力、意趣、风格和境界,才能有效地提高书法的欣赏水平。
综合所述,书法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从中品味欣赏可以在视觉上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就在于你是否掌握书法艺术的审美创作规律。人们普遍认为:书法艺术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谈”,只有书法与欣赏者心贴得紧密,艺术才能保证永恒,才有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博大宏深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