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李金英
1、选题
(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解决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问题;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等。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时,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 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促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策略研究。
又如,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模式,也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模式之一。在这一基本模式的常规实践中,也有新的问题值得研究。比如《科学》课的探究式教学的情境设置模式如何构建,笔者将这一问题分解为“新授课的情境设置模式”、“复习课的情境设置模式”、“实验课的情境设置模式”、“练习课的情境设置模式”等,每一个板块的研究就是一个小课题。(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小课题。(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个案研究曾经在教育领域非常流行,是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的一种实践研究方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非常“特殊”的学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这些学生一些特殊的行为习惯,甚至是特殊的“癖好”。正因为这部分学生与同年龄段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教育方法与手段进行教育。否则,不仅达不到“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放过一个学生”的要求,这些学生还往往会成为班级、学校的破坏性之源。如:一位教师遇到过一个非常厌学、极端自我中心主义的男生。该生平时上课总是无所事事,不是东瞧瞧西望望,就是自顾自做些与上课无关的事。受到教师的严厉批评,该生要么无动于衷,要么对教师发脾气,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根据这些情况,这位教师详细了解了该生的家庭教育(与其家长多次交谈了解到,该生是独子,在家非常受宠爱,现在家长对他也无可奈何)、小学教育情况,了解他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与个性倾向等,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一个小课题即《极端自我中心主义学生的教育对策个案研究》,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又如: “追星”就是其中一种现象。在教师看来,学生对于影视明星的崇拜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可现实是,教师越禁止学生“追星”(严禁在学校听、唱通俗明星的歌曲,看通俗明星的资讯等),学生越要去做,而且有“变本加厉”之势。一位班主任就此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企图与“追星族”们舌战一番,以使他们口服心服。但这位班主任后来反思这种做法从开始就错了,因为通俗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侵蚀有洪水猛兽之势,势不可挡。在班会上,“追星族”们就提出了青少年需要“追星”的N个理由,特别提到家长、老师强迫他们听、唱、看他们根本不懂也不感兴趣的所谓“高雅艺术”,并反问:这难道不是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吗?据此笔者转变思路,提出了《通俗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研究》(由于人力物力所限,笔者仅局限于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诸如《明星周杰伦对学生的影响》之类的小课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要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但必须注意可操作性。(6)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
如: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不同的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有不同的态度。优秀教师则将课堂突发事件视为一种重要的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而开展研究。
教师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必须具有很强的处乱不惊的应变能力和运筹帷幄的能力。教师通过解决一个可能成为教育事件的突发性问题,可以变“害”为“利”,开发课堂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但课堂突发事件有千百种,几乎没有一种会雷同,而且每一次突发事件都有其特殊的“棘手性”。对此,为了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增长教学机智,笔者确立了《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研究》的课题,总结出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学生遇到的问题不一定要教师本人亲自解决,也不一定要教师当场解决,更不一定要求教师直接解决。并形成了处理突发事件的策略:与学生“打太极”,调动全体学生的力量,面对“难堪”,公示“难堪”,主动承认不知道,查阅相关资料后再解答等(7)创新工作中生发出课题
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与原有知识结构相矛盾的情况,而这正是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动力。这些矛盾,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知识系统不全面而造成的,而是科学现象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可以成为小课题的来源。
《科学课程标准(7~9)》有一个教学案例叫《哪一支蜡烛先熄灭》。这个案例描述了“一高一矮两支蜡烛在玻璃罩下,高的蜡烛反而先熄灭”的实验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时,也引入了此实验,并让学生实验。但由于当天气温较低,实验中矮的蜡烛反而先熄灭了。当时这位教师无法解释此现象,就要求学生自己解释(由于实验前,要求学生自己建立猜测与假设,几乎相同数量的学生选择两种不同的假设,即高的先灭或矮的先灭),在学生讨论后再次要求实验,实验结果是高的蜡烛先熄灭。最后,得出结论:影响蜡烛熄灭的因素不仅仅有蜡烛高低、玻璃罩体积等,还要包括实验时的气温等因素(如果教室气温过低,蜡烛燃烧产生的热的二氧化碳马上被降温,矮的蜡烛会先熄灭)。
受学生这一实验探究过程的启发,这位教师对学生课堂实验进行了新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影响课堂实验结果的意外因素研究》课题。
2、搜集资料 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3、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
小课题研究,教师不一定要撰写详细、规范的研究方案,但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从而突出研究重点,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必须明确课题要解决什么教育实践问题?该课题对教育教学质量有哪些方面的改善?
4、实施研究
教师要先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可采用案例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经验总结法等。应特别强调“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况且,所有这些真资料也将成为教师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因此,教师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要特别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可以提升教学实践水平。要注意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修正。小课题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立足于教师个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着眼于解决问题,改变思维方式,转变行为。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要注意与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寻求专家引领。
5、表达研究成果
中小学教师应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应鼓励教师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课题成果。“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倡导的成果表达方式很多,例如:教育叙事、论坛、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其实在讲述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产生新体会、新发现、新认识,进行新思
第二篇: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及要点
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及要点
课题研究一般分如下几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选题与可行性分析;第二:步课题研究方案的形成与撰写;第三步:课题申报与立项;第四步:课题研究的实施与管理;第五步:课题的结题鉴定与成果推广。
下面针对以上五个步骤进行详细解析。
一、选题与可行性分析。
(一)课题来源(问题即课题)。
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我们在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当这些问题成为困难时,我们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如少数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通过调查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促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策略研究。
2、在教研活动中发现课题。
教研活动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让我们很多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被激发出来,这样也可以形成课题。
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我们在进行理论学习时,需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反思,使有价值的问题在思考中逐渐清晰起来,形成课题。
4、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找到课题。我们在和学生谈话时,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言行,从而更好地发现学生在现实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就是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5、在工作总结中形成课题
我们每学期都要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教学亮点、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如果深入研究这些亮点的话,那就是比较好的课题。
(二)可行性分析。
我们在选定一个课题后,需要对这个课题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主要是了解该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该课题或类似课题的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一个课题主要是了解如下几个问题:
1、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比如,以理论为主还是以实践为主等。
2、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3、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4、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5、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6、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预期表现形式有哪些?
二、形成研究方案。
(一)什么是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是对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是指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研究工作的思路、框架和蓝图。
(二)研究方案需要解决的4个问题。1.为什么研究?2.研究什么?3.怎样研究?4.预期成果?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文本格式。
课题研究方案的文本格式一般分为9个部分:
1、课题名称。
2、课题的提出。
3、研究的目标。
4、研究的内容。
5、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6、研究的方法。
7、研究的步骤。
8、研究的组织及保障:课题组成员分工、制度保障、经费保障等。
9、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下面对这9个方面逐一分析。
1、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名称要准确、规范。要简洁,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2、课题的提出(回答为什么研究?)。(1)问题的由来或背景。
(2)对课题名称中的主要概念及其内涵进行界定和说明。(3)简要分析目前国内外研究状况及与本课题研究的关系。
(4)介绍课题研究的价值:课题研究试图解决的问题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5)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研究的目标(回答研究什么?)。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4、研究内容(回答研究什么?)。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5、研究对象与范围。
课题研究设计的人群对象、范围,设计领域的对象、范围等。研究对象与范围必须与研究的问题相一致。
6、研究方法(回答怎样研究?)。
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有文献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等。不同的课题,应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和运用相应的研究方法。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应该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
7、研究步骤(回答怎样研究?)。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目标的达成和研究内容的落实。每个步骤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什么人做什么事,开展什么活动,达到什么要求,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研究步骤中各阶段的工作必须与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相配套。
8、研究的组织及保障。
课题组成员分工、制度保障、经费保障等。成员分工要明确,分工的内容与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相一致。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要落实到每个成员,各成员的工作什么时候完成要与研究步骤的安排相一致;各成员采用的研究方法要与课题研究方案中的研究方法相一致。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制定相关的研究制度(学习要求、研究要求、工作要求等)。
9、预期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必须与本课题研究的问题相关,与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相关,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针对性。从课题本身讲,最主要的研究成果形式是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其他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教案、案例、课件、光盘、教具、证书、学生作品、证书等。
三、课题的申报与立项。
(一)课题的申报。
申报国家、省、市、县区级科研课题,由个人(或课题组)提出申请并填写相应的申请书,经学校审定,逐级向上一级教研部门审批。
(二)课题的立项。
1.搜集研究资料。
(1)寻找支持本课题的有关理论依据。
(2)获得与本课题相关的已有成果。
(3)思考仍然存在的未解决的相关问题。
(4)从学校实际寻找资料:优秀教师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从具体案例中分析。
2.填写申报表。
课题选定后,研究者需要向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提出“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表”,此处添加申报表。
四、开展课题研究。
(一)课题开题。
研究课题开题,也称课题设计和论证。主要是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名称。
2、课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意义)。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5、研究工作的步骤。
6、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7、现有基础
8、经费估算。
其中第1、2、4、5、方面在研究方案中已有,不在详细解释,下面主要解释剩余的几项: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6、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7、现有基础。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6、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主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7、现有基础。
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二)课题的实施与管理。课题的实施与管理主要包括:
1、明确研究任务并进行分工,修订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
2、邀请专家指导。
3、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
4、举行课题研讨活动。
5、组织阶段性评估。
6、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五、课题总结。
聘请专家进行课题的结题鉴定,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成果评奖与成果推广。
(一)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1、结题报告的类型及主要结构。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鉴定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的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课题结题验收、鉴定的主要依据。
一份规范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8个部分。(1)课题的提出。(2)课题研究的目标。(3)课题研究的内容。(4)课题研究的方法。(5)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6)课题研究成果。(7)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最后要附上参考文献。结题报告从第1到第4部分与课题研究方案中的相关内容基本相同。
实验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基本上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别在3个地方:1.研究报告中的第(2)部分“课题研究目标”,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假设”;2.研究报告中的第(6)部分“课题研究成果”,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结果与分析”;3.研究报告中其他部分的标题中的“课题研究”,应改为“课题实验”。
2、结题报告各部分的基本要求。
(1)课题的提出。
这个部分内容的陈述,要求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和研究的理论依据,回答好“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问题的由来和背景应该是明确、具体的。课题研究理论依据的陈述也要具体,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列出课题研究所依据的若干个具体的理论观点或若干项具体的政策。所依据的理论要具科学性和先进性,所选择的政策要具时代性。(2)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现的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是本课题研究所要最终达到的目的。在实验性的课题中,它体现的是“实验假设”。实验假设其实也是实验将要达到的目标。这一部分的陈述只须用一、二百个字就能说明问题。要注意结题报告结构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本课题所确定的研究目标,最终必须落实到研究成果中去。看一个课题的研究合格不合格,能不能通过验收、鉴定,就看在研究成果中,所取得的成果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在陈述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时,一定不能忽略研究目标与研究成果之间这一内在的联系。否则,会令人感到这个课题研究并不成功。(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主要内容的表述应当与研究目标相一致,简明扼要,准确具体。在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时,可以将子课题表述成研究的内容。必须注意的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课题研究成果同样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的研究结果必须在研究成果中予以体现。
(4)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方法,指的是该项课题在研究时所采用的教育科研方法。一项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科研方法。比如,采用实验法,同时也可能采用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这部分的陈述,一般列出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必很多。研究方法应该和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内容相匹配。
(5)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其实是课题方案中预设的“研究步骤”的实现化,是研究工作的主体。这部分,需要花费较多的笔墨来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要具体陈述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或基本的做法来开展研究的,做到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运用文字清晰地再现研究的过程和情形,给人以鲜明、真实、在场的感觉。撰写“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不要用总结式的语调来撰写,不要将这部分写成经验总结或研究体会。
(6)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能否通过验收、鉴定,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研究成果要进行梳理、归纳出几点,并进行详细阐述。具体阐述当初课题提出的问题经过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研究目标的达成,研究内容的落实。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一定要全面,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实践成果主要是公开课、观摩课,发表的论文,发表的文章,学生获得的奖项。或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等。理论成果,就是我们通过研究归纳出的新观点、新认识,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模式、新的方法等等。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可以分开来写,也可以糅合起来写。
(7)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这个部分内容陈述要求比较简单。但要求所找的主要问题要准确、中肯。今后的设想,主要陈述准备如何开展后续研究,或者如何开展推广性研究等。
3、结题需要提供的材料。
(1)课题申请书和课题立项批文。
(2)课题实施方案、各阶段的研究工作计划和研究工作总结。
(3)阶段性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论文论著、音像资料、典型课例、案例等)。
(4)研究过程有关材料及附件(观察记录、调查方案、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实验方案、实验记录、实验结果、行动研究方案、行动研究观察记录、行动研究反思总结、研究工作记录、活动总结、照片、获奖证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实验教师培训制度等)。
(5)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主要是课题工作总结,包括①对课题研究的认识。②领导与管理措施。③作用与成效。④经验与体会。⑤问题与努力方向。)
(6)课题研究报告
(7)填写《教科研课题成果鉴定书》(一式三份)
4、成果的推广与转化。①组织成果评奖活动。②召开成果推介会。③发表研究成果。④也可以直接应用、作后续研究等。
第三篇:课题研究步骤
一、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3——2010.7)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次培训。
2、做好网络平台的构建,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论证;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专家作理论指导。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0.8——2012.7)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根据研究方案,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同时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
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7、完成各子课题的实验,写好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12.8——2012.12)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二、如何申报课题
在填写申请书时主要做的文字工作其实重点就两条:
1.如何选择课题题目。
2.如何填写课题论证。
课题题目是研究的前提条件,有了题目之后,需要把题目的内容转换成课题论证中的所列出的几项内容,几条要求。我把课题论证的内容分为5部分。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3.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4.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5.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如何选择题目,主要讲四条。
1、选择题目要选择一些大家较为共同关注带有共性的问题。如:我们做研究有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政策研究几个方面,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研究的更为复杂程度。不同的人员和机构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关注的问题是不相同的。如:教育行政部门关注的问题是职业院校如何设置发展,学校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问题,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学校管理以及政策等各方面问题。职业院校所关注的问题是,课程教学,师资,实训基地等等。职业教育科研机构所更多的关注是,理论建构,学科发展,政策制定规划等,当然也有职业院校的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2.在选择题目时一定要注意研究不同基金单位所关注的问题领域,关注他们所支持的重点范围。同时还要注意赢得潜在的专家评审团的认同及支持。
3.研究前沿问题的题目增多,跨学科研究内容加大。研究内容是综合化发展趋势。
4.申报质量不断提高,申报者专业化水平提高,学历,职称,有较大的提高。本科学历以上和副教授以上技术职称者居多,申报者年龄不断下降,中青年是主力军。
下面讲课题论证部分:
课题申请评审书中的课题论证部分的内容包括五个部分:
①、本课题的界定;
②、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③、本课题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④、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⑤、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课题论证的文字限3000字,所以总的原则是要“言简意赅”。
事例:
《高职大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习和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本课题以高职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横向研究法、访谈法、问卷法和实验法探查高职大学生学业情绪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与学习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本课题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1.高职大学生学业情绪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使用问卷法探查高职大学生学业情绪发展的特点;探查高职大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考察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与学业情绪的关系,揭示高职大学生学业情绪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高职大学生学业情绪影响学业成绩的机制研究。探查高职大学生不同类型学业情绪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使用实验法、问卷法等多种方法探查高职大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自我调节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业情绪、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学业情绪影响学习活动的机制。
3.高职大学生学业情绪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主要探查高职大学生的积极和消极学业情绪与心理健康及其各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业情绪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
4.高职大学生学业情绪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重要是探查学业情绪和积极心理的关系,更全面地揭示学业情绪的不同维度与积极和消极心理健康的关系。
4、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及实施步骤:
首先要体现出研究的总体思路,研究的过程路线要清晰,要写的具体详细一些。技术路线也一定要重视。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有相互交叉的部分,研究思路偏重于主观部分,运用逻辑推理来说明研究的工作,技术路线则是偏重于客观部分,主要是说明运用手段和工具进行的研究活动。虽然这部分篇幅不长,但还是要“精雕细作”。
课题论证中关于《技术路线》的文字表述可以参考下面一个提纲:
1、开题:(研究前期工作)
制定研究方案、找有关的专家进行论证课题研究内容、修订研究方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专题研究计划。
2、研究中期工作
开展调查及文献,搜索、整理、归纳研究(实践)中所获的资料等,怎样开展的研究等。
3、研究中后期工作
撰写相关论文及产生阶段性成果,撰写调查报告,专题研究报告及项目研究总报告,提交项目研究成果进行评审鉴定工作。
事例:《西部民族地区女童教育经济支持政策的分析》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拟通过文献分析、直接调查、观察与访谈等途径进行。
具体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如下:一是研究文献的收集,到相关图书馆、教育部、西部各省市教育厅档案室以及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查询与收集,以了解国内外关于教育经济支持政策的历史发展过程,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二是采用问卷调查与观察的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宁夏自治区、青海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的总共十所中小学校的女生作问卷调查,了解经费支持的效果。三是运用个案访谈法,包括女童,当地学校的校长、教育局局长等,了解这些经济支持政策运行机制,找出政策失真的原因。
第四篇:课题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5月—2014年7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性课题。
2、进行我校学生厌学情绪的问卷调查及心理测试,分析厌学学生形成的原因,并归纳总结撰写调查报告。
3、对我校参加实验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成绩、心理、习惯、和家庭背景做调查,并建立档案,为后期测试做对比参考。
4、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明确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阶段 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8月—2015年7月)
1、(2014年8月—2014年10月)理论知识学习,文献研究;明确厌学学生身上以往的特点,分析造成厌学的原因,为研究确定方向。
2、(2014年11月—2015年5月)实施课题研究方案,重点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后辅导中实践检验研究方案,帮助厌学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3、(2015年6月)开设一堂成果展示课。
4、(2015年7月)对本阶段工作做好总结,撰写阶段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 转化方法(补救)实施阶段(2015年8月—2016年1月)
1、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对两次问卷进行:对比—处理数据—总结—讨论研究。
2、根据研究目标,对本阶段成果进行测试分析,及时修补实施方案。
3、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后辅导反复矫正、时实践、反思、研讨,在研究成果方面本组成员能够达到共识。
4、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将研究成果得到小范围推广。
第四阶段 总结结题阶段(2016年2月—2016年5月)
1、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
2、以论文、结题报告的形式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形成我校研究经验。
课题研究最终成果:
1、理论成果
(1)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报告
(2)撰写研究论文,并汇集。
(3)撰写《西三镇初中英语学生厌学对策探究》的课题研究报告。
2、实践方面的成果
(1)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成绩普遍得到提高。
(2)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3)用实际案例、研究报告、论文的形式将研究成果得到推广。
第五篇: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
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
1、选题
选题的一般步骤是先发现和提出问题,再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最后结合实际,确定研究课题。选题存在一定误区:越时髦越好;越热门越好;越大越好。其实,时髦的、热门的、大的不一定是对的、好的。“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的特点是热中求冷,同中求异,小题大做。选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解决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问题;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等。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时,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 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促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策略研究。
(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小课题。
(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要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但必须注意可操作性。
(6)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
(7)创新工作生发出课题
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研究的取向主要为发现新规律、探索新方法、阐述新关系。
2、搜集资料
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3、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
小课题研究,教师不一定要撰写详细、规范的研究方案,但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从而突出研究重点,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必须明确课题要解决什么教育实践问题?该课题对教育教学质量有哪些方面的改善?
4、实施研究
教师要先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可采用案例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应特别强调“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况且,所有这些真资料也将成为教师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因此,教师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要特别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可以提升教学实践水平。要注意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修正。小课题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立足于教师个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着眼于解决问题,改变思维方式,转变行为。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要注意与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寻求专家引领。同时,管理者要注重课题研究操作的个性化。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开展研究,倡导有能力的教师尝试运用学术型研究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但不强制要求。
5、表达研究成果
中小学教师应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应鼓励教师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课题成果。“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倡导的成果表达方式很多,例如:教育叙事、论坛、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其实在讲述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产生新体会、新发现、新认识,进行新思考。
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方法与步骤
小课题研究这个名词对于不少教师来说可能有点陌生,事实上我们每个教师都进行过小课题研究。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发现自己一道题讲得不是太好,学生听后仍不太明白,通过反思,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改进方法后再进行教学取得了更好的效果。这就是一个小课题研究。广州市名教师曲天立提出的“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就是对小课题研究的高度概括。进行小课题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便可作为小课题研究的课题。问题可以来自学生,可以来自同伴,当然也可以来自自己。
如果我们注意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你会发现有很多是很有思考性的,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我们很难一下子说得清或者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比如说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为什么两者所用的硫酸铜的浓度不同?如果用相同的浓度又会怎么样呢?再比如说用甲基绿可以染DNA呈绿色,为什么课本中只有细胞核中呈绿色,而细胞质中线粒体内的DNA就不能被染上色而呈绿色呢?
同伴想到的问题或者是从同伴的学生处得来的问题,同样有许多也是值得去研究的。如在教研活动中,常常会有老师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常会有讨论而没有结果的情况,有些也是可以进一步去研究的。如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提出他在进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教学时,想到“问题探讨”的演示实验中漏斗内的蔗糖浓度在很高的情况下可使漏斗内的液面上升甚至从顶端流出蔗糖溶液,造成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越来越低而最终不再外流,如果在顶端扎上一个半透膜,那么顶端只有水流(渗)出,而蔗糖不会外流,这样漏斗内蔗糖溶液的浓度不会降低,不就一直有水从顶端流(渗)出了吗?这样不就成了“永动机”了吗?问题的推理有理有据,一时找不出问题所在,但知道它一定存在漏洞,这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小问题。
进行小课题研究的问题更多的来自自己的思考和发现,教师每天都进行教学与和学生交流,每天都会遇到不少的问题,如为什么一道题讲过三四遍甚至七八遍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没有掌握?为什么课上会有个把学生不认真听?为什么有关细菌的知识学生总容易忘?为什么关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内容学生就是不易掌握?《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的问题探讨课本中设计为: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如左图(图略)所示的现象,同时设计了三个思考题,而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何解决等等。
这些问题虽小但确又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碰到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小”,小到可能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它很难或者说永远也不可能申报市级课题,更不要说省级或是国家级课题了,当然我们去研究它也不需要“立项”、不需要“批准”。善于反思总结的教师,每一节课后都要对自己进行过的教育活动进行反思,找找成功之处,发现不足的地方,成功之处可以作为一个小课题,研究它是如何成功的;不足之处更可作为一个小课题,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措施。可以说只要善于思考,小课题就会源源不断的来,随着问题的解决,你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就会不断提高。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是一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问题必然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能通过自己独立解决的自己去解决,难度较大的还可通过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或是利用网络资源及查阅图书来解决,与同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共同探讨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很多教师都碰到过关于基因表达的计算问题,尽管反复讲了很多次但每次练习或是考试仍有不少学生出错,原因在哪?通过和全组教师的共同分析及对学生进行调查,知道学生出错的原因多种多样:①审题不清(如碱基对数与碱基个数)②计算错误 ③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产生的水分子数不会计算 ④以为基因的两条链都转录 ⑤终止密码子该不该考虑不清楚 ⑥对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不清楚。针对这些原因,总结出新的讲授这类问题的思路或计划:利用小步子原理,将该类计算问题进行分解,先学习有关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再学习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最后再进行综合计算,在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强调几个注意点。再如“发现问题”中提到的《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的问题探讨效果不是太理想而如何解决的问题,笔者首先分析了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课本中的渗透装置,学生很不熟悉,也不易理解,无法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即学习内容对学生没有潜在的意义,这样就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从生活实际出发,重新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夏天菜场上卖的菜很容易萎蔫,我们常会见到卖菜的人向菜上喷些水,过后菜又会变得硬挺。这种现象你们都见过吧?能分析一下这一过程吗?
第三,尝试操作再修改
将形成的思路或计划放到实践中去尝试,这就是所谓的实验阶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些问题通过我们的思考,自认为找到了解决措施,但它的效果如何,只有到课堂上去试一试,看学生的反应,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效果真的很好了,可以进行总结成文,如果效果不理想还有有待提高改进之处,当然还要继续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再到课堂中去尝试,不断反复以至理想。如上面联系生活设计的“菜场卖菜”情境,原以为学生都很熟悉,但上课用了以后效果很一般,学生对此情境很少有感兴趣的,他们大都说没有见过这种现象,甚至还有学生认为这是菜贩子为了增加菜重量的不良行为,当然也就不用谈分析失水和吸水的现象了。之后笔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反思,为什么自以为一定能激起学生兴趣的例子,学生却反应平平?自以为联系了实际,事实上却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原因是现在的学生上过街买过菜的很少很少,于是笔者再一次设计问题情境:我们常吃腌黄瓜、腌萝卜丝或是腌莴笋等冷菜,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吗?洒了盐或糖后,为什么碗中水逐渐变多了,并做了一组演示实验,即两组苹果条,一组在较浓的糖水中,一组在清水中。这次学生反应强烈,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怎样做,且也都见过黄瓜片或萝卜丝洒过盐或糖后有水渗出,黄瓜或萝卜逐渐变软。对于洒盐或糖后为什么黄瓜中的水分就会出来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此时再给出渗透装置(教师提前做好的实物装置),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清道理,学生就非常容易接受。第四,把研究成果写成经验材料或论文
不重视写是教师的一大损失。不写可能很快就会忘记,写出来可以作为经验让别人共享,写出来还便于以后自己对此问题有进一步的思考和提升,再说写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研究再一次进行总结反思归纳的过程。写成文章的过程中还会促使自己去翻阅、查找更多的图书资料,不仅使自己在写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还易于养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好习惯。“板凳宁坐十年冷,不写文章半句空”可以作为指导我们将研究成果写文章的一个基本原则,将研究过程、改进过程、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如实加以记录,再加上合适的理论指导,不去写空话、套话、假话。
进行小课题研究可以说很简单,同时也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有的教师舍近求远,追求高级别的省级或是国家级课题,但往往是浅尝辄止,收效不大。其实扎扎实实地搞好小课题研究正是为进行大课题研究打基础。进行小课题的研究可以培养教师逐渐适应大课题研究的能力,为大课题研究做准备;而大课题也可以分解成许多小课题,通过小课题研究来把大课题的研究具体化。小课题研究还具有很多优势,如课题很容易选择,在课题管理上也不必受制于上级课题管理部门,在研究方法上也以边工作、边学习、边研究的行动研究为主,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也要少得多。
参考文献:
[1]徐世贵编.2008.教师自主成长——基于名师成长案例的分析.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89-93、67-70
[2]施良方著.2001.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22
小课题研究概念、特点、实施步骤
安阳中小
江华玉摘录
一、小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所谓小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短时间内以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运用科研的方法,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如为了解决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某一问题,我们会通过查阅资料或向右经验的教师请教、探讨,看看比尔是如何解决的,回过头来再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有选择地进行借鉴,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一过程如果去好好地梳理、总结一下就是一项很有成效、很有针对性、很有价值的小课题研究。作为一名教师,做起研究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我们终日和学生在一起,时刻捕捉着鲜活的教学案例,应对着各种各样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这些实践经验都是我们的“财富”,如何让这些“财富”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它的价值最大化,那就只有通过科研的途径去梳理、总结、提升。而小课题研究就是一种基于实践层面,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低起点、低要求、重心放低的草根式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的特点
小课题研究属于普及性研究,即发生即研究,不需要固守研究的时间,什么时候明白了、豁然开朗了,生成了新的理念、思路、方法、手段了,就可以结题了。其特点:实、小、快。实:就是真实、实用。源于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比如“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也许这些问题看似老生常谈,无法立项,但它们恰恰是众多一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遭遇最为迫切的问题,其中的价值与意义也只有教师自己能真切感受。小:就是以小步子推进。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关注的是教育教学问题中的“某点”或某个细节,并由此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到达研究的目的。如分数教学中“怎么解决学生理解除法与分数之间的联系”等。由于切入口小,能跟具体的教育教学融为一体,所以适合一线教师。快:就是周期短、见效快。少则两三个星期,最多一个学年。如在教学识字写字中“如何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最多两三个星期或几次课就可以见效。这种周期短、见效快的研究,最容易让一线教师品尝到研究带来的甜头,有一种成就感、幸福感,同时还会激发对下一个课题的渴望,所以说小课题研究最适合一线教师。
三、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小课题研究的实施一般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发现问题。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所以要先有问题意识,大家天天置身于教学现场,这是问题的发源地。如怎么进行层层教学、如何设计数学广角的教学步骤等。我们可以从自己需要改进的或感觉不满意的地方去思考如何选题,然后选择有价值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去关注、追踪、分析,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小课题。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让教师在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借鉴别人的方法很多,读相关的书籍、上网查阅资料、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还可以实地调研、访谈,获得有关资料,然后通过整理归纳、分析综合,根据教学实际确定一种解决办法,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反思的过程,这是小课题研究最关键的一步。
第三、用找到的办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是理论运用到实践阶段,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用找到的办法对教育教学过程施加影响,看其是否有效。这一阶段可运用案例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
第四、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一定要记录下来自己的这一心路历程,这是积累教学案例的大好时机。形式可多样,教学反思、总结、教育叙事、案例、小论文等,这也是从时间上升到理论的过程。
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方法再次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这是小课题研究得根本目的。是第二次从理论到实践,是推广、普及阶段,也是教师最有成就感、最幸福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得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改进。
总之,在做小课题研究时,选题一定要接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俗话说:“跳一跳,摘桃子”,不可求大、求深。只要我们立足实践,面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就能获得真发展。
怎样开展小课题研究
一、进行小课题研究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发现问题。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课题研究,就是以“问题”为核心,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搜集材料,观察试验,研究推理等,寻求解释的方法,探求解决的途径,最后达向未知彼岸的过程。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问题的讲解、后进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课题的价值有赖于有效的反思。面对转瞬即逝的问题,不仅要知晓正在发生什么,寻求何种可行的解决策略,更为重要的是要深入探究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第二,收集资料。进行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让教师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小课题研究非常重要的一步。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第三,实施研究。教师要先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可采用案例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应特别强调,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记录、反思和总结。要特别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注意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
第四,总结提升。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一定要努力把它写出来。斯腾豪斯指出,私下的研究在我们看来简直称不上研究。部分原因在于未经公开发表的研究得不到公众批评的滋养,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将研究视为一种共同体的活动,而未发表的研究对他人几乎没有用处。
第五,指导实践。就是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这是小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这是第二次从理论到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改进。
二、小课题研究常用方法
小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同时,选择叙事研究、案例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开展研究。由于所取样本小,其结果一般不用数量统计处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较。
(1)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教师以类似于写故事的方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生活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和发人深省的教育事件,并分析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感悟理解。“叙”就是叙述,“事”就是事件(故事),“研究”就是追寻事件(故事)所蕴含的意义。因此,教育叙事研究其实就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
(2)案例研究
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含有问题和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上海教科院张肇丰)教学案例可以在叙事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着某个教学中的主题展开,构成可供他人讨论、学习的教师培训(或个人研修)材料。
(3)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搜集和分析文献资料而进行的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进行研究。要考虑你的课题会与前人某些问题的研究有关。前人的研究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我们应当研究这些文献,利用这些文献,可以使自己的研究更加充实,更加具有理性和权威性,从而也就更加具有说服力。
(4)观察法
是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我们应该掌握一定的观察技术。如在观察前要拟订好详细观察提纲,制定观察的标准、记录表格、速写符号等;观察过程中记录要及时客观、简单明了,也可借助于摄像机、录音机等,更精确地记录下观察对象的各种情况;观察后要及时处理观察的材料,做到数量化、系统化,为日后撰写研究报告做好充分准备。
(5)调查法
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搜集有关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事实,并形成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小课题研究结果的陈述方式
研究报告、论文不是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唯一表达方式。中小学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科研的现实场景之中的。其研究可以有更加灵活的研究表达方式——日志、叙事、案例、反思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科研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上面已有介绍,下面简单说明教育日志和教学反思的做法。
教育日志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是用语言符号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为,记载真实的生活场景,有意识地表达自己。通过撰写教育日志,教师可以定期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美国学者布鲁菲尔德认为:“反思性实践过程的核心是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我们是怎样思考和工作的。”
教育反思的类型很多,有专题反思与整体反思,即时反思与延时反思,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等。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小课题研究使这种理想正在变成现实。“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不再是一句空话,而且它必将催生一批科研成果的诞生和科研骨干的成长。
教师如何做小课题研究
莆田市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
林建富
一、小课题的概念
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科研的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促进对问题认识的提高或解决的小型的教育科学研究。
二、小课题的特点
●真。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小课题研究是一种“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的实践研究方式。
●
实。从实践中来,为实践服务。立足于当前教学实际,针对教师教学中遇到的盲点、热点、疑点问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即课题来源于教学“实际”,放在教学活动中去“实践”,研究活动要“真实”,研究过程要“踏实”,研究结果要“务实”。
●小。切口较小,一个问题,一个现象,一种方法,一个活动等。
●活。自主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教师“手边”的问题,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它不需要严格的研究程序,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存在于教师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时时都可以开放,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
快。收效快,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由于样本较小,它不需要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关键是要让自己体会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三、小课题研究与大课题研究的区别
学校教育科研有两种类型:
一是涉及学校重大问题和教育、教学一般规律的课题,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有共同性问题的课题。(大课题的来源)
二是教师自己或少部分教师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课题。(小课题的来源)
大课题研究与小课题研究区别表:
大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
目
标解决学校重大教育管理问题 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选
题偏重宏观的教育管理问题 偏重微观的教师遇到的教育教学困难
研究方法重在行动研究,实施活动或制度改革 重在读书行动思考,读书寻找方法,在教育教学中验证方法
课题管理比较严格,有立项、可行性研究、中期检查和结题相对宽松,根据教师自己安排,主要检查教师提出什么问题,读了什么书目,教育教学改进程度
研究结果结题报告,学校制度发展等 教育叙事、教学案例、小论文
影 响 力涉及面广,影响力大 教师个人行为,改进自己教育教学
投入程度有大量经费投入和人力投入 投入小,把业余时间利用起来进行读书和思考
四、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第一,发现问题。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读书、分析研究)
第三,用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设计、行动、反思、修正、再行动)
第四,要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
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方法反复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验证。
整个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效果好
教育教学实践
形成问题
读书
找到方法
尝试方法
保留经验
多反思,产生困惑
效果不好
撰写论文
举例:教师布置作业中“多此一句”的作用与效果研究
现象:
1.好好做,看谁先完成
2.如果不及时完成,我会„„
3.比一比看谁先背会。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背不会,我可要„„
问题
缺乏信任
恐吓与威胁
降低教师的威信
产生错误导向(如只有犯错误者才需要劳动;学习是件苦差使)
„„(返)
小课题示例:学生是否关注作文的批语
发现问题:56名学生。49名“涛声依旧”
寻找原因: 评价“霸权”
改进方法:
增加“回音壁”
留给对比阅读与修改时间
增加面批的比率
鼓励第二次习作
教学检测的批改与纠错的研究
——以《花的结构与类型》一课为例
课题的来源与期望:生物教师在教学《花的结构与类型》一课后,进行了当堂测验——关于“桃花的结构示意图”。结果全班学生出现了64处错误。教师批改后,学生自己改了8处,教师代替学生改了1处。第二天,仍有55处填空错误没有得到改正。
第三天,研究者用原题重新检测,将结果进行对比;再过两周,用“百合花的结构”进行检测,将结果再进行对比。如此发现了许多影响课堂教学落实的因素。
逐步理解并探索出抓实、抓细、抓好每个教学环节的意义,让课改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五、如何选题
一是选题需要具有针对性
针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问题来源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是我的问题,做(操作、实践)的问题,发展的问题。
也就是说,小课题研究的问题来自我们的困惑、我们的矛盾、我们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我们的经验。我们应该眼睛朝下,关注事实。
二是切口需要小巧。
一个问题、一个现象、一个学生、一种方法、一次活动等,均可以成为“小课题”。
三是内容切合自己特长。(适切)
题目虽好,但不是自己的专长,不是自己的爱好,再好的课题也难以研究。应该选择自己有一定的积累、有话可说的课题为好。
六、小课题的问题来源
1、来自理念
以“教”论教,以“学”论教,教教材-用教材等等
2、来自课堂
(1)传统的课堂教学
重教师、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
重内容、轻技能,重习题、轻方法
重知识、轻能力,重输出、轻落实
重测试、轻过程,重考点、轻体系
重智能、轻情感,重优胜、轻全体
(2)现代课堂教学
A、教学过程——“断”的现象
B、师生互动——“闹”的现象
C、教学提问——“热”的现象
D、教学生成——“散”的现象
E、教学媒体——“多”的现象
F、自主学习——“放”的现象
G、体验学习——“浅”的现象
H、合作学习——“假”的现象
I、探究学习——“平”的现象
J、课堂评价——“激”的现象
3、来自学生
● 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突变年龄问题
●学生能力发展过程,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情感问题
●学生知识构建过程,学习方式问题
●学生学习需要、动机、兴趣、动力、行为、结果的内在关系问题
● 学生学习障碍及对策问题
● 学生多元智能问题
小课题示例:
三项内容。
寻利性、庸俗性)
一般教师无法胜任)
课题
程度的解决问题
语文课堂合作“边缘人”现象研究 学生阅读摘抄实效性的研究
教师布置作业中“多此一句”的作用与效果研究 课堂提神的招数研究
夸奖学生的有效方法与策略研究 学生是否关注作文批语的研究 ◆农村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研究 ◆中学生数学课倾听习惯培养研究 ◆ 物理实验课导入新课的研究 ◆语文板书设计的研究
◆英语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
七、课题名称的一般结构
一个完整的课题名称,应当包含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 学生是否关注作文批语的研究
教师布置作业中“多此一句”的作用与效果研究 不当的小选题举例:
合理使用“心罚”的研究(“心罚”本身就不合理)
微笑在教育过程中的运用研究(将情感异化为手段,具有刻意性、儿童心理特征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切口大,过于专业化,八、概念辨析:“问题”与“课题” 问题是原生的,课题是人为的 问题是客观的,课题是建构的
问题在先,课题在后。没有问题就没有课题;有了问题也不一定有课题是“问题的转换”,“原生的”“赤裸裸”的问题不是课题。问题是课题研究的起点,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最大教师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达
示例:《作文说写不一致学生的原因调查与对策》
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核心概念
作文说写不一致: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有的学生能说却不能写,有的学生能写却不能说。
所要解决的问题:①找出导致小学生说写分离的本质原因 ;②探索出促进3-5位小学生说写统一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研究的目的意义:利于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克服小学生说写的障碍,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他们能说会写。
2.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内容
①作文说写不一致小学生的原因调查
②促进小学生说写统一的行动研究
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关于小学生说写联系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②调查法。访谈、问卷、分析学生说写不一致的原因。
③行动研究法。分组(先说后写与先写后说)实施对比教学,边研究边实践,促进说写统一。
④经验总结法。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3.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①阅读张必隐著《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完成时间:2008年9—11月)
②阅读(美)卡罗尔 著,缪小春
等译《语言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完成时间2008年11月—2009年1月)
③阅读沙德全著《演说心理学》,吉林人民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完成时间:2009年2—3月)
④阅读有关作文教学的文章与著作。经常上网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坚持阅读《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等杂志;求购有关作文教学著作,进行系统阅读思考。(完成时间:伴随整个研究过程。)
4.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每周撰写1-2篇阅读心得,每月一篇阅读随笔,研究过程中完成读书笔记不少于5万字。建立课题博客,及时发布研究进展信息和学习、研究体会。
课例:《苏教版小语第三册〈秋游〉说话训练设计与反思》(完成时间:2008年10月)
课例:《**话题作文以说促写的教学实录与反思》(完成时间:2009年4月)
九、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达
小课题研究的成果结构可以是“报告式”或是“叙事式”。
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体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既有理论依据,又有事实依据。既能上升到理论高度,又有可操作性。
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
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
认识之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每一次循环,都将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