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亦苦亦乐,话勤学
亦苦亦乐话勤学
——秉承宋濂遗风,培养小学生勤奋苦学品质的实践研究
兰溪市横溪镇宋宅小学课题组 组长:柳建波 执笔:陈春肖
一、课题实施的目的意义及价值取向
(一)课题提出
宋濂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在国内学术界和众多研究者的眼中,这位出生并成长于金华的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却是一粒历经700年仍熠熠闪光的珍宝,他不仅是卓有成就的一代大家,更是确立江南文化在中国重要地位的杰出元勋,并且是世界级的文化名人。最近又从媒体得知,作为宋濂卒葬地的成都锦江区教育局,正在发起建立宋濂图书馆与宋公书院等设施,并将宋濂的名篇《送东阳马生序》及其“勤学苦读”精神推广到全区的中小学。
我校地处兰溪市横溪镇宋宅村,是宋濂后裔居住所在地,有丰厚的“宋濂”文化底蕴。如我校又称为“景濂学园”;我校的办学宗旨是“读宋濂文章,树勤学良风,做有用之才”;校门口大理石上篆刻着宋濂的代表作《送东阳马生序》等。宋濂的勤奋好学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宋濂的勤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柳贯后人,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柳哲认为是宋濂改变了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提高,特别是外来民工子弟的不断涌入,宋濂的好学遗风逐渐淡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小学生中存在学习散漫,作业不认真,甚至时有拖沓,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不断催促和监督,更不用说去主动看书,主动学习。今年是宋濂的诞辰700周年,作为广大学子,尤其是宋濂的后裔,秉承宋濂勤学遗风,并将之发扬光大,意义深远。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人为本”,胡锦涛主席在给少先队建队60周年贺信中指出了“争当四好少年”之一,就是要争当一个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这些又给我们指明了新的指导思想。我们觉得,应该通过学习宋濂勤学精神,培养教育学生这一举措来转变这一现状。我们认为,“勤奋苦学教育”的 思想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实施“勤奋苦学教育”建立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上,实施“勤奋苦学教育”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所以实施“勤奋苦学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需要。
(二)实施意义
1、通过研究,培养热爱学习的学生。进一步唤醒学生学习意识,激发学生苦学乐学的情感,增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责任感。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开朗活泼的性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小公民。
2、通过研究,加深对宋濂文化的了解,提高老师的文化水平。
3、通过研究,传播宋濂文化,将宋濂勤学精神发扬光大。
4、在新的平台上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即通过实施“勤奋苦学教育”,使学校常规管理的制度以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化苦为乐,化乐为力,从而形成我校的教育特色,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做真善美的人,让校园成为真善美的家园”的办学目标。
(三)研究价值
1、时代价值。浙师大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陈雄认为,宋濂的一生闪耀着三种精神: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经世实用的献身精神和通达融合的创新精神。其中,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是最重要的,《明史·宋濂列传》说他“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宋濂是一位终身学习的学者典范。在当下,新儒学的发展正面临多种价值观碰撞、多种文明相交汇的挑战,宋濂的思想和精神有着丰富的时代价值。
2.理论价值。勤学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有着自身的本质规律。在目前教育理论界对该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的状况下,我们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发展和丰富教育的理论,同时为探索勤奋苦学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实证性资料。
2、实践价值。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终生学习,学习社会的潮流扑面而来。而学校教育在直接触及到人类基础品德的最本质的东西——勤奋苦学教育教育上在不断的缺失,一方面直接表现为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乐趣,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再一方面表现在家庭和环境教育的不当诱导,以及社会煤体的多样化,使现代学生失却了对学习的兴趣和耐心。培养学生勤奋苦学,学校和课堂教育责无旁贷又任重道远。“宋濂的勤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柳贯后人,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柳哲认为是宋濂改变了他,他说,宋濂的苦读精神在当下很有意义,高中的时候他喜欢乡土文化,看宗谱时发现宋濂后裔在横溪宋宅村,然后开始关注做这方面的研究。“做有关宋濂的研究,没什么头绪,要走很多地方,才能慢慢出一些成果,也算是苦学了。”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属应用性研究,课题以认识为前提,以情感为基础,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了解宋濂,学习宋濂勤学精神
在今天说起宋濂,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是何方神圣。最多,记忆力好的人还会记得中学课本里读过的《送东阳马生序》,知道这篇课文是宋濂写的。但是,在国内学术界和众多研究者的眼中,这位出生并成长于金华的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却是一粒历经700年仍熠熠闪光的珍宝,他不仅是卓有成就的一代大家,更是确立江南文化在中国重要地位的杰出元勋,并且是世界级的文化名人。
700年过去了,宋濂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讲起宋濂的成就和当年的影响力,学者们几乎每个人都能讲上一段,其中谈得最多的就是宋濂的勤学。“宋濂 3 勤学谨慎,在他的著作里讲到勤学的内容也有很多。他自己是这样做的,还要求学生也要这样做。”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灵庚说,宋濂后来的境界全靠他几十年的勤学积累才达到的,也因为这样,他培养出了一批像方孝儒这样的优秀学生。
现在的宋宅、大斯等村是宋濂孙宋怿、曾孙宋信后裔聚居地,下溪前村则是宋濂孙宋恺后裔聚居地。“我们村里读书人很多,大家都好学。”在宋宅村村民宋龙兴看来,宋濂做过大官是一种荣耀,但他对后人最大的影响是勤学苦读的精神。如今的宋宅小学门口大理石碑上篆刻着宋濂代表作《送东阳马生序》,教师以此激励学生勤学苦读。
由此,怎样以宋濂的勤学苦读精神激励学生并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品质,是本课题研究的一大内容。
1.提供校园氛围,加大宣传力度。2.撰写校本课程,提供课堂材料。3.发挥少先队阵地,开展丰富活动。
(二)小学生“乐学”培养的内容和预期目标体系的研究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述而〉)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外诸多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都大力提倡过“乐学“。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论述过“乐学”的重要性。
1.让学习快乐起来。
学校存在着学生负担过重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因而使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与教师在感情上产生了隔膜。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教育方针及乐学教育理论知识,坚决贯彻国家教委《关于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若干规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文件规定,从而使每 4 位教师充分认识到实施乐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2.从学习中体验快乐。
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创建和谐的课堂环境,重视教师授课的趣味性、艺术性;广泛开展“知学、会学、乐学、优学”活动,教给了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3.从快乐中激发兴趣。
(三)培养小学生“苦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苦学“是由学习过程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学习过程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内在的潜力,借助于一定的学习手段,积极主动地领会教材,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的过程,是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正是这一本质决定了学习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然后又回到实践中去的反复磨炼、反复深化的过程,故而学习本身必然是艰苦、复杂、曲折的创造性活动。学习者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克服学习上种种困难和挫折,才可望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事业的成功。更何况人生短暂,学海无涯,若没有无畏的勇气和坚强的毅力,不以“苦学”为舟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3.农村小学生勤奋苦学教育的系列校本教材的设计与开发的研究。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责任感现状,充分挖掘学校资源,有针对性地编写出以勤奋苦学教育为中心的、系统的、人性化的校本教材。
三、课题实施的策略步骤
(一)研究思路
我们将深入调查小学生学习水平的现状,分析问题症结,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以提倡学生学习宋濂勤奋苦学为抓手,积累研究个案,并在此基础上交流、5 碰撞,进行子课题的分解,制订各子课题实施计划,不断实践、反思,最终形成典型的研究案例集。
在具体操作上,根据不同的年级,选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不同的目标。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任务——实践学习行动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感,从而使学习任务要求内化为爱学乐学情感,并自觉落实于学习行动,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落实他们的自主行为,多渠道、广幅射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12—2011.1)
1、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问卷资料,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得到实验前的各项数据。具体操作:从各班随机分派“学生勤奋苦学调查问卷”,请有关专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积累调查信息,并撰写成调研报告。
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3、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网络。并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并编撰成册。
4、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5、分解课题,课题涉及到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要制定课题研究指南,把课题进一步分解,让教师结合自己个人兴趣爱好,选取小课题加以研究,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实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1—2008.10)
1、请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有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2、全体教师按照实验课程的总目标制订各年级的阶段目标,及主题活动目标。具体操作:教师就“小学生勤奋苦学”进行理论学习,并根据实验总目标制订各年级阶段目标。
3、各级各班实施实验计划。具体操作:结合班级管理、主题活动、课堂教学开展,围绕实验目标进行实践研究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目标体系,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感。
4、通过建立个人档案资料,加强个案研究分析,采取矫正、培养相结合,进一步研究勤奋苦学教育对学生各方面发展促进和提高的作用。
5、定期或不定期以问卷调查、观察法、评比法、实验法,进行学生勤奋苦学的培养研究。具体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由教研组或有关专家对学生勤奋苦学发展的情况进行现场的定性定量评价。
6、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7、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
8、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撰写中期报告,并有一系列论文发表。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11—2011.12)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责任感教育的实效。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编撰经验论文、案例集
3、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组织专家鉴定。
4、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调查研究法:调查小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的现状,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研究的切入点,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3、行动研究法: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高效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提炼出有广泛意义的课堂高效教学策略,不断的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学生个案、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相应的培养小学生勤奋学习的有效方式。
5、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升华理论,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撰写研究报告。
五、研究保障
(1)人员保障。课题核心成员,一直从事小学教育研究工作,并在各级教科研活动中观点鲜明、观念先进,成绩显著,均是教育科研的骨干教师教师,擅长于课题资料的积累与经验的分享,研究的合作。
(2)制度保障。课题研究按照具体的制度严格执行。
(3)经费保障。课题研究有设立专门的经费予以保障,课题立项后,根据课题预算经费,学校对经费进行审核,拨出专用经费;鼓励教师学历进修,按标准进行报销。
(4)时间保障。为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课题研究小组每月第一周召开课题研究例会,反馈阶段研究情况,提出月工作计划;课题核心人员分别负责各年级组的研究进程,保证年级组各阶段课题研究计划的落实。
(5)资料保障。各年级的课题研究资料分别定点到人,由教科室人员分别与年级组挂钩,保证每阶段、每年级组的资料反馈到位、分析到位,保证资料的质量与数量。(6)理论保障。定期请顾问组成员给予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定期聘请专家给予课题实施建议;定期由教科室负责收集课题研究理论信息下发给教师,指导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六、研究人员
课题组组长:柳建波 副组长:周雁珍
主要研究人员:陈春肖 施红莲王慧巧
施鸯
第二篇:离别亦美丽
离别亦美丽
古人苏轼曾经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人与人之间却总要面临离别曾经的友谊化作泪水,悄悄地向四周蔓延开来。——题记
夏日的蝉鸣伴随着热辣辣的太阳光一起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赶走了春天的绵绵细雨,也赶走了快乐的时光,迎来的只是分离前的泪水,一滴一滴地穿透你我的心扉„„时间不动声色,轻轻的把世界旋转!多少流年的岁月,遗失在时间的逆流里!我们年少的心,如樱花般的炫彩夺目盛开在那年的冬季,却凋零在离别这年的夏季!似乎都感觉到了分离前的伤悲,所以彼此都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共同的友谊。多么希望时间就此停靠在岸边;多么希望时间不再前进;多么希望时间可以倒流;让我们再一次珍惜美好的友情,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份默契的沉默,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昔日的欢声笑语„„往日的嬉戏、打闹历历在目,泪水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落下。平日里一张张嬉皮笑脸的朋友今日已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沉默„„在泪水滑落的瞬间,突然发现我们是那么脆弱,经不起一丝的风吹雨打。离别、相聚又离别,多少的日月轮回,多少的花开花落,总是伴随着离别。古人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既然如此,离别也何尝不是一种美丽?相见时难别亦难,离别,从不同的角度观赏,有幸福的,也有坦荡的;有悲壮的,也有快乐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幸福的离别;“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悲壮的离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朋友凄凉的离别。人生总相伴着离别,不同的离别演绎着不同的人生,它诠释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它诉说着人间的冷暖。
当夕阳即将沉入大地,它把最依念、最夺目的光芒抛给了人间,这是它对人间的不舍;当落叶从枝头飘落,它们在空中舞动的身姿告诉着我们季节的变换;当黎明的曙光照射在你房屋的窗前,它告诉这我们黑夜已悄然离去。我知道,彼此的生命有无法泅渡的距离,彼此的岸阡有无法逾越的过隙;我知道,那些指尖飞舞的细碎,那些流浪无处安放的青春,如同梦飘渺茫茫,曲子再天籁,风景在旖旎,都是流不住的指尖缠绕;我知道,那日月轮回,那花开花落,已是必经历的一部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即将的离别,何不像诗人那样乐观呢?何不将离别演绎成人生的一道必经的风景线呢?
长亭留不住繁华,雨落花开知多少?离别的季节,静静地在和谐的风里摇曳出墨叶的凋零,索绕在耳边的鸟语,恰似那黑白琴键上盘旋而出的华丽奏鸣曲,歌唱着藏匿在季节里最繁华的一曲,曲终了,人散了,离别,挥手相告,不需言语,浮动在指间的花海,宛若那古筝弦上婉转悠扬的天籁之音,挥舞着和谐画面中最浓厚的一笔。看那秋叶飘落的繁华林间,随风飘舞的花儿,点缀着离人的美!
沧海一声笑,笑尽清风,笑尽岁月。花开花落惜年同,人聚人散转眼空。莫问“西出阳关无故人”,莫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朋友,让我们彼此把回忆埋藏在心底,让这份友谊化做历史的缩影,未来的梦想!让这份泪水化成微笑,再一次让欢笑充满于我们的生活;朋友,让我们在这个离别的时刻,一起擦干泪水祝愿彼此,并且相信:离别亦美丽„„
连城三中初三:杨佳新
第三篇:平凡亦不凡
平凡亦不凡
日出日落,潮涌潮退,天天如一,年年如此。如此平凡,却幻化出了沧海桑田,千山万壑,雪地冰原,绿野丛林……多彩的世界,显示出了平凡中不凡的本质。
大千世界,多彩美丽源于平凡。献一次血,捐一次钱,做一件好事,他坚持了19年;将一棵棵树种在荒野之上,他坚持了22年;守卫胡杨林,巡逻林场,宣传防火知识,他坚持了21年。郭明义,一个普通鞍钢工人,却献血6万毫升,资助百多名贫困儿童,竭力奉献,感动中国;杨善洲一个平凡的退休干部,种树
5.6亩,将荒山变成林场,改善当地环境;魏存广,一个简单的护林员,每天巡逻十几小时,徒步走数十公里,保证了胡杨林无火灾、无盗伐。他们都是平凡人,做着平凡的事,却成就了不凡的事业,成为了不凡的人。他们向我们证明:平凡人也能成就不凡的事业。
平凡的人,要变得不凡,只需做好平凡的工作。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凡的本质,只需要将自己的事做好,表现自己的本质便可。
平凡人之所以能成就不凡,是因为平凡人本就拥有不平凡的本质。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汽车撞向学生时,用尽全力将学生推开;最美司机吴斌,在被重创之后,强忍伤痛,踩住刹车,把好方向盘,拯救了车上24名乘客的生命;最美妈妈吴菊萍,在孩子落地的一瞬,用手臂托起了生命。他们是平凡的人,但他们被称为最美的人,因为他们在关键时刻,用行动表现了他们不凡的本质。平凡的人,要变得不凡,只需遵从本心,聆听心灵召唤,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凡的本质,遵从本心,表现自己,便是表现不凡。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似乎人就处于一个循环之中,在规定的路线中做着往复运动。平凡而又近似平庸的生活,让我们不禁想问:这平凡的生活有意思么?如果我们多留心,则会发现:我们一天天地在学习、一天天地在努力、一天天地在成长。其实变化一直在我们身边,平凡中一直蕴含着不凡,我们周围一直演绎着不凡。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关心、家长的关爱,看似平凡,却是弥足珍贵的,我们只有在蓦然回首时,才会发现,原来,我们拥有如此之多;原来,我们本就身处不凡;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平凡的本质。
平凡的人,要变得不凡,只需做自己,因为我们的本质便是不凡,我们无须表现,无须证明。我们可以向世界大声宣告:我们,不平凡!
当我们把平凡积累,把时间堆砌,平凡亦可不凡;当我们遵从本心,表现自己,平凡便成不凡;当我们留心身边,感受生命,平凡即是不凡。因为我们虽是平凡人,却有不平凡的心。
每个人都有着是平凡的,正如那漫天飘舞的雪花,平凡而普通,但每一片雪花都是晶莹,冰洁,美丽而闪耀着光辉,显示着它不凡的本质。因此,每个人也是不平凡的。因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平凡的本质。
因此,不凡即平凡,平凡亦不凡。
第四篇:离别亦美丽
离别亦美丽
不知不觉的,时间把什么都改变了。屋外的松柏已从幼苗长到青翠,秦砖汉瓦早已变成了高楼大厦。成长中的我们,成长中的心,却如那向日葵般灿烂。时过境迁,相遇、离别亦然成为了人们生命的必经之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古人总是把友人看得很重,临走时还不忘送上一杯饯别酒,愿友谊长存,往往忘却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深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多年在外历经风霜雪雨,在这夜深人静之夜,人们总是触目伤怀,而忽略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真理。如此这般,离别固然残酷,但也美丽。
黑暗吞噬了最后一缕阳光,天黑了,大地也沉寂了,人们不敢面对这冰冷的世界,终要与夕阳分别。而在那之后,第二天,地平线上的金黄又召唤出了人们无限的期待,那是曙光;花儿谢了,树木用它枯黄纷飞的叶子预示了寒冬的到来,落叶归根,诠释了春去春回,季节交替;翘首昂视,月圆月明,赞叹不已,月缺星稀,却不由自己„„人生苦短,却又相伴着离别,演绎不同的生活,吐露不同的冷暖。任秋水划过笔尖,聆听耳畔的歌声,恰似渔翁垂钓,乐得自在。林间,落叶缤纷,那才是人生最美的点缀„„
我欲仰天长啸,笑破岁月,笑看残缺。语云:离别亦美丽!
南京市秦淮区二十七初级中学初二:宗锡瑞
第五篇:平凡,亦美
平凡,亦美
没有多少人是不平凡的,因为不平凡的事若是随处可见,不平凡也变得平凡了。有些人,虽是平凡,却是美的;有些人他们不平凡,却不见得他们一定是美的。
比如最美司机吴斌,他很平凡,如果没有那次的意外事故,他可能一辈子都做他那个平凡的乐呵呵的小司机,当死神来临,他挣扎着用力做完了一系列的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乘客的安全。吴斌虽平凡,但在危难来临时,他的表现却不平凡,这个平凡的人做出的事情,平凡吗?答案是肯定的,不平凡!那,我们能说这个平凡的人是不美的吗?
比如最美母亲吴菊萍,哪位平凡的母亲,面对那个从十楼失足掉下的女童,她依靠着母性本能的伸出双臂,接住了那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女童。她在那一瞬间想到的一定不是自己,否则她定然不会毫不犹豫的伸出双臂,试问,这位平凡的母亲做的事,难道不是美的吗?
再比如最美教师张丽莉,在危急时刻,她一把推开了自己的学生,而自己却被大客车撞倒在地,这样一位女教师,我们难道会因为她平凡而否定她做的事情是美的吗?
平凡,处处可见,可这却不代表平凡的就不美了。在父母的眼中,再平凡的东西,只要是孩子亲手做的便是好的。再平凡的生活,只要全家人团结一致,生活便是甜的。
平凡,也许是不如不平凡更引人瞩目,可是却并不代表不美。
初三: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