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亦真亦幻亦幻亦真论文
摘要:荒诞性是20世纪西方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学显示出的一个共同的同时也是重要的审美特征。所谓荒诞,即是由原因与结果的悖逆、愿望与现实的分裂、目的与方法的脱节、现象与本质的对立、人与自然的冲突、个体与类的隔膜所产生的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变的非理性现实,文学中的荒诞性也就是对这种现象及其存在方式的把握、体验和把握。
关键字:荒诞;亦幻亦真;反传统;反理性
我们可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看到它所反映的世界和人生。如果没有荒诞的现实世界,作家们也不会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它是当代西方社会现实的曲折反映,同样有它的真实性。
一、现实的荒诞产生荒诞文学
荒诞文学的作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表现当代西方人与现实环境关系的严重失调及其由此而产生的深重的危机感。现代主义文学的作家们对人类的荒诞处境的深思,而“得出一个通用理性方法加以解释的世界,不论有多少毛病,总归是一个亲切的世界。可是一旦宇宙中间的幻觉和光明都消失了,人使自己觉得是个陌生人。他成了一个无法召回的流浪者,因为他剥夺了对于失去家乡的记忆,而同时也缺乏对未来世界的希望;这种人与他自己生活的分离、演员与舞台的分离,真正构成了荒诞感”。这种荒诞感成了他们创作的原则和津津乐道的主题。
20世纪50年代,西方文坛出现的荒诞派戏剧,将存在主义思想与表现主义手法相结合进行创作,他们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观念充分体现了上述原则。其中尤奈斯库、贝克特、品特、阿尔比等作家用惊世骇俗的反戏剧传统的手法揭示人类的异化、孤独、渺小和绝望处境,用一种荒诞的形式,传达对荒诞的体验。在以描写“威胁的喜剧”著称的作家品特的剧作里,更是进一步描写出人处在一种无法逃避而又不知其来的严重威胁之下,永远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所控制的可怕处境。
二、荒诞是为了反传统、反理性
现代派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反传统、反理性。表现在思想内容上就是反对传统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在创作方法上就是反对现实主义。诚然,每一种新文学流派的出现都有反传统的色彩,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要突破传统。但在西方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个流派有荒诞反传统坚决;没有哪个流派能像现代派那样从根本上动摇雄霸西方两千余年的亚里斯多德现实主义“摹仿论”的统治地位。他们分别打出反现实主义的旗帜,沿着“非亚里斯多德化的道路”前进;公开提出与巴尔扎克传统决裂。他们嘲笑现实主义作品中有结局的故事是“老而又老的故事”,批评现实主义方法只“满足于由事物的轮廓和表面现实所提供的低劣梗概”。认为“在我们之外不存在任何现实”,创作只能从自我出发,从主观出发。文学是作家个人的“内心外化”,是“主观现实”的客观化,用著名作家卡夫卡的话说,现代派文学派,描绘的图像是作家“个人的象形文字”。
在艺术手法上,更体现了他们的反传统、反理性。他们以荒诞的形式和极其夸张的手法去表现荒诞的世界和人生。作品中人物意识活动主宰着故事情节的进展和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和故事成了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意识活动的产物,造成了作品中“性格、心理、人物关系(变为卡夫卡所说的结构)的同一化”,时间顺序和空间界限被打破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极不协调的人物、事件进入了同一作品之中。时间失去了明确性,环境失去了具体性。这从根本上打破了现实主义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传统创作方式。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它的中心是“等待”,既然是“等待”似乎就有了某种“希望”可言,然而实际上,作品突出了没有意义、没有目的的生活无休止的循环,是表现一个“希望中的无望”。从剧情看,第二幕在时间、地点、结构上都酷似第一幕;同样的地点,同样的黄昏,同样都是狄狄和戈戈两人中之一先出现在舞台上,片刻之后,另一个上场,经过一段冗长乏味的对话后,仍是一个孩子带来戈多的口信,到最后还是等待,又回到开始的地方。如此循环往复的等待,能有希望可言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荒诞派反传统、反理性的另一表现是与人民和读者的感情疏远了,甚至变得敌对了。他们认为,人民是“妨碍创作,把艺术家引入歧途的敌对势力”。宣传“艺术创作的美学价值总是与能理解艺术的人成反比”。他们的创作,主要局限于表现个人意识而忽略大众情绪,其作品完全是构造作家本人臆造的远离人民的主观世界。如艾略特的《荒原》,不仅联想漫无边际,思绪随意跳动,而且采用七种文字,摘引了前人五十六种著作,除少数高级研究人员勉强能读懂外,对广大的读者而言只能是个谜。这与批判主义作家列卡·托尔斯泰提出的“让一切人都了解”的主张背道而驰。
诚然,荒诞派的文学作品独具一种审美魅力和现实覆盖力,因而在西方文坛上有相当的影响力。
第二篇:在纸上,亦真亦幻诗歌
-
一边盛开,一边凋零,那棵站在春风里的桃树,至盛而衰,如同这尘世的万事万物。
我常常怀抱鲜妍和枯萎,以浪漫的、悲观的、理想的自由想象来虚构生活。
这虚构的生活,展现在我的纸上,在指尖
灵动起舞,这是无法言喻的好。
///
若时光似水,那么,这夜晚
则是我停靠的岸。在岸边,在绿竹与桃树
密围的屋里,我听歌、写字、临窗描眉,或裁制新衣。
我愿偕同时光,立于漫长的花期和绽放之后的零落。
我愿见证这个过程。
///
我并不急于在月光下,晾晒我的影子,也不急于煮水煎茶,或摘花清供。
我焚檀香,躲开蝉鸣、虫嘶,轻轻抬腕,调筝弦,在光影浮动的丝丝香雾里慢慢弹唱。
///
我会渐渐喜欢上岸边繁茂的草木,以及
草木散发出的香味,这香味时而清馨,时而浓郁,像尘世的情爱欢愉,像历尽沧桑后的觉醒。
///
在这里,我不需要克制自己,我爱芳香的绝望,也爱一株纤草的希望。
心内的击磬与钟声带出安静和永恒,我试着搭建一座通往真实的桥,跟世事里的温暖交融。
///
原谅我,故意忽略大众的慌乱,人心的荒凉。
我以最淳朴的善良,安守静谧的风光。
我愿意你走近我,在亦真亦幻的岸边,在纸上,陪我漫度时光。
第三篇:人生如梦亦如幻金刚经
人生如梦亦如幻,朝如晨露暮如霞。取义于金刚经,其中的内涵又是什么呢?
(一)人生如梦亦如幻的全诗
悲亦悲兮生别离,喜又欢兮死相随。人生如梦亦如幻,朝如晨露暮如霞。众生痴迷千幻象,身陷红尘终不悔。滚滚红尘天涯路,两行清泪伴身行。一朝心碎泪亦干,只留荒地土一堆。
诗人说南柯一梦,人生如梦?
人生如梦?的确如此。风云变化,沧桑起伏。岁月的痕迹早已深刻,苍白的脸庞被风吹得越发寒冷,心膛一如往常,如此刺骨。
人生如梦?善恶难辨?模棱两口?在正与错,在黑与白之间徘徊。我回首人生,翻看自己的日记,百感交集。人生如梦?片刻间,又如同那薄雾,瞬间即逝。又如那晚霞,渐渐退去。
我行走在人生道路:风雨中,曾经拿着一把伞,孤独一人,走着,走着,漫无目的,向着那寂静小路走着。任雨飘临,我依旧飘零......在人世间,在人生中,感叹世事。曾经啼笑皆非,曾经叹问苍天,如此矛盾!双膝跪地,仰天长啸,如此落魄?却如此如梦?
夜里的梦,在飘渺的山中,艰难爬行,却一昧地去。明知世事无常,明知人心险恶,明知一切,还挥洒着眼泪,向上攀登。待到最高峰,才发现自己已经摔得粉身碎骨,那时,别人的冷眼,别人的嘲讽,如此扎人。
待到现在,已如同过眼烟云。人生如梦。人生如梦,在梦里游走的我们,又是如此可笑。。。。
(二)“人生如梦亦如幻,朝如晨露暮如霞”
人生不过是一场梦幻而已,如清晨的露,随阳而逝,如黄昏之霞,转瞬即去。
这是一种在现实中经历了太多苦难,太多挫折之后的感叹,表达了作者看透世事红尘,一切皆感虚幻的心境。
人生如雾亦如梦 缘生缘灭还自在。出自庄子的逍遥游,教育后人做事不要强求,一切应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三)人生如梦亦如幻,朝如晨露暮如霞语出《金刚般若经》(即《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此中将世间一切事物比作六样东西:梦、幻、泡、影、露、电。以梦、幻、泡、影、露、电来比喻因缘生之法。
如梦者,如梦痕之不可捉摸;
如幻者,如幻术之暂有还无;
如泡者,如水泡之迅速破灭;
如影者,如影子之虚幻不实;
如露者,如朝露之俄生俄灭;
如电者,如电光之一闪即逝。
故曰“此间有六喻”,称为“六喻般若”
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里也有引用。
人生如梦亦如幻
花开花落,卿为谁待?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
剪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万种风情,更于何人说?
野有蔓草,零露穰穰。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四)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倓虚大师释曰:‘一切者、包括无遗之意。三界一切有为生灭之法也。
如梦者、众生界内,迁流造作,皆是虚妄,譬如睡时似有,觉了全无;万法迷时似有,悟了全无:故曰如梦。
如幻者、有为诸法,悉皆如幻:如幻师削木为人,结草为马,本无实体;万法缘生,亦复如是,故曰如幻。
如泡者、风击水成泡,忽有忽无,乍起乍灭;万法不实,亦复如是,故曰如泡。
如影者、影即影像,依形而有,是为依他起性,全是假名,故曰如影。
如露者、露即朝露,见日即晞,万法是愚昧暗结,智照即灭,故曰如露。
如电者、电即电光,一闪即灭,一切有为法,其不实也,亦复如是,故曰如电。’
人生一世,经历过风风和雨雨,走过了坎坷和挫折,体验了喜悦和痛苦,品味过收获和失落,饱受了人间的沧桑, 慢慢的渐渐的变老后才走向成熟,从初出茅庐的踌躇满志,到几经挫折的颓废消沉,人们才懂得叹息也美丽,才懂得花开需珍惜,才明白怀旧是一张网。当你想要打捞过去的岁月时,一切却早已从网中流逝…… 当明天成为昨天,昨天又成为记忆,再回首从前时, 就会发觉人生真像是一场梦,似真又似幻!
第四篇:真亦真,善亦善,美亦美诗歌
窗外,雨纷纷
只见,朦胧的树,朦胧的楼
只听,浑浊的钢琴声,浑浊的汽笛声
窗台的花儿,失去了骄阳下的光泽
湿漉漉的枝叶
垂头丧气,仿佛在悲伤着,又仿佛在思索着
脑海中浮现出某些身影
引导你,引导我,进入某种场景
或许是相遇,或许是离别
记不清
谁是脆弱,谁在坚强
谁是敷衍,谁在认真
战争前的宁静,硝烟后的沉寂
繁荣、安稳
何时尘封
厌倦了捆绑,争扎着,忧伤着
直到被救赎
散去了沉默,埋葬了假象
未见昙花,未闻喧嚣
只是在等待着,等待着…
离岸的帆船
亦行亦远,亦行亦近
模糊的是归期
大海的平静、汹涌
终究阻挡不了你的前行
即使是逆风、逆水
如若问及缘由
惟是信仰,支撑着全部
惟是信任,指引着航线
终将归
或是坚信,或是坚守
真亦真,善亦善,美亦美
第五篇:无声亦美丽
无声亦美丽
作者不详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实,无声亦美丽。
怎能忘记胡杨?最无声的树,最无私的树,也是世间最迷人的树。在茫茫戈壁,在烈烈西风中一亿三千年不倒的屹立着。在那片贫瘠而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用挺直的脊梁见证着历史:那腾然的狼烟,那狂嘶的烈马,那英雄逐霸的故事,那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笛┄┄所有的一切,所有的锦帽貂裘,所有的歌舞升平,所有的宝马雕车已被历史洗礼的斑驳苍凉,只有胡杨还在。胡杨的一生是默默的一生,是风雨的一生,是傲然的一生,他是无数仁人志士为知己者死凛凛然气概的延续,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缩影。
终于明白:其实那胡马、羌笛、楚河汉界、刀光剑影、红尘烟火等看似耀眼的东西到头来只不过是一盘棋,只有默默如胡杨的人们将永远活下去。
忘不了那个清贫一生,奉献一生,豁达一生的诗圣,杜甫。当李清莲的酒杯中酿造他的狂草与人生时,你正在帝国的阴影里涉足,所以你不会有谪甩一支鞭子给高力士的潇洒。你是子贡植于孔子坟前的柏树,一笔一画都写得那么认真,那么艰难。难民、胡马、羌笛坠在你的每一首诗中,压弯了凝重的枝桠。你不求富贵,不求显达,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千万黎民,你用爱普渡了天下苍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于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泛起一叶动人的扁舟。
忘不了窗下的那一剪秋影,那是易安在捧读唐诗宋词的意蕴。常常把夕阳下那一抹红笺的倒影想象成你写诗的模样,我知道那是你唯一的感动。你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于是在大雁归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专考《簌玉词》,走过默默的一生。她默默的一生虽与世人颜色有所不同,却也能透露出辛勤与美丽,她的诗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千载奇葩。
忘不了那束耀眼似要泼落的向日葵,这鲜艳的色彩让人看到一个亢奋的生命——梵高•阿尔。他失去双耳,失去亲人,失去爱情,却依然可以用灵魂感悟生命的真谛。那阿尔的吊桥,那捧着金色镣铐似的血空,那双破草鞋象征着他与同胞弟血浓于水,当时没有人会知道他,他流浪了一生,默默地走过了一生,什么也没有。而如今人们看到他的画会落泪,为那个贫穷的生命,为那个不屈的灵魂。
东坡先生说的好:人间有味是清欢。海栗大师曾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是的,无声亦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