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文201812120296

时间:2019-05-14 10:2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文20181212029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文201812120296》。

第一篇: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文201812120296

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

题 文

第I卷(选择题)

1.英国艺术家1795年的画作《牛顿》,表现了一颗伟大的头脑正在规划世界。牛顿力学所反映的宇宙规律是

A. 自由落体定律 B. 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C. 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D. 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

2.被誉为“生物学中的牛顿”,第一次把生物学完全放在科学基础之上的科学家是 A. 瓦特B. 达尔文C. 爱迪生D. 爱因斯坦

3.孙中山指出:“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 “驱除鞑虏”B. “恢复中华”C. “创立民国”D. “平均地权”

4.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 5.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古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是在 A. 战国B. 秦朝C. 西汉D. 明朝

6.某书序言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该书是

A. 《四洲志》B. 《海国图志》C. 《资政新篇》D. 《新青年》

7.“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郭沫若称颂下列哪位诗人 A. 屈原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8.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她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化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

A. 克己复礼 B. 仁者爱人C. 为政以德 D. 施行仁政 9.“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 墨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

10.“中国古代文明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文中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主要是指 A. 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B. 中国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C. 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 D. 中国的古代发明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原因

11.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 知之为知之B. 因材施教C. 学而不思则罔D. 有教无类

12.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孟子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其共同点是

A. 关注理性B. 注重修养C. 重视智慧D. 强调等级

13.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提出三权分立思想,对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的是 A. 伏尔泰B. 孟德斯鸠C. 卢梭D. 洛克 14.下列研究成果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科学基础的是 A. 伽利略的天文学发现 B. 牛顿的经典力学 C. 哥白尼的日心学说 D.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15.薄伽丘的《十日谈》因充满“可怕的人欲”而为教会所不容,该书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的内涵是

A. 讴歌自然的人性B. 追求伦理道德C. 批判古典主义D. 反对专制王权

16.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思·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这里的“哲学的突破”表现在

A. 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B. 对道德观念的重视 C. 对人权应用的创新 D. 对人类自身的探索

17.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丰厚地得到这些礼物。马丁•路德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为了宣扬 A. 上帝的权威 B. 传播人文主义 C. 否认上帝 D. 因信称义

18.“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 普罗塔哥拉 B. 苏格拉底 C. 伏尔泰 D. 王阳明 19.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促进思想解放 20.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A. “知识即美德”B. 拯救人类心灵C. “认识你自己D. 追求生命价值

21.郑观应《盛世危言》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行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A. 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 B. 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C. 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 力主以革命方式实现其政治构想

22.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 本质相同 B. 主张改造儒学C.主张向西方学习D. 向西方学习的层次是一致的 23.小丽看到一篇短文,摘录部分内容如下: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这种文学风格的盛行,与近代哪一次革新运动有关 A. 自强运动B. 新文化运动C. 辛亥革命D. 新中国成立

24.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并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是在

A. 国民革命时期B. 抗日战争时期C. 新中国成立后D.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25.新文化运动被称为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 A. 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B.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 奠定了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

26.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 政治的民主化B. 救亡图存C. 经济的工业化D. 思想的自由化

27.陈独秀《说国家》: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不相下,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 A. 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B.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 C. 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D. 激化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

28.恩格斯说这些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不知道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学到的东西多。”这些作品的作者是

A. 拜伦 B. 巴尔扎克 C. 托尔斯泰 D. 贝克特

29.联合国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1905年这个科学史上的“奇迹之年”。这年一位青年人发表的几篇论文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物理学,为造福后世的诸多技术奠定了基础。这位“青年人”是

A. 伽利略B. 普朗克C. 爱因斯坦D. 霍金

30.北宋时期,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瓦舍出现、柳永的词在市井间广泛传唱等现象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明

A. 城市经济繁荣B.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C. 文化的平民化D.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第II卷(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这篇宣言中,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一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以实行普遍平等的民权主义为主要内容,人民“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免诸权”。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③必修.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起义队伍,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人教版必修《历史③》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孙中山的哪一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思想的历史作用。(3)材料三中毛泽东“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根据材料三,指出他开辟这一革命道路的原因。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美德即知识”。

材料三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四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五 伏尔泰把上帝比作“两足禽兽”,把天主教会称作“民信的恶魔和狂信的九头蛇”,将罗马教皇说成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会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是古希腊时期哪位先哲的思想?

(2)材料三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其核心是什么?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二有何关系?

(3)阅读材料四,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4)阅读材料五,说出三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并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

参考答案

1.C2.B3.D4.C5.C6.B7.C8.C9.D10.B11.D12.B13.B14.B15.A16.D17.D18.A19.C20.C21.C22.C23.B24.D25.C26.B27.C28.B29.C30.A 31.(1)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

(2)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3)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原因: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农村敌人力量薄弱,利于开展革命。32.(1)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

(2)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3)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教会的精神枷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树立了人文主义宗教观。

(4)①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抨击君主专制 ②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

③卢梭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理性主义

第二篇: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42=84)

1.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呈现“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有人研究发现,汉字中表达人体器官的字,大多会有“月”字旁——肝、脾、肺、胃、肾、胆……,“胖”属于正常状态;表达不健康的情况会用——病、療、疗、疡、疮、疯……所以,“瘦”是病,得治!这种思想方法()①否认了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纯属主观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③是与辩证法根本对立的 ④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在为庆祝中英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而录制的庆祝视频中,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特意强调“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投资目的地”“过去五年中国赴英游客数量翻番”“伦敦是世界上中国留学生最多的一座城市”“希望两国未来能促进更好的合作”。这些观点

A.强调了中英联系的客观性 B.忽略了中英联系的条件性 C.体现了中英联系的多样性 D.看到了部分对整体的重要影响

4.民间有“印堂发黑,乃凶兆也”的说法。中医认为,印堂是人体几条重要经脉的汇集之处,如果印堂呈现其他颜色,往往意味着相关脏腑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相反理解 C.人为事物的联系独立于人的意识 D.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

5.随着高铁的发展,中国城市经济带的效应将显著增强,其中包括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继长三角、珠三角的“一小时生活圈”后,全中国的“一日生活圈”也在悄然成型。高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将重写我国的经济版图。这说明()①人们利用事物固有联系建立符合人类自身需求的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建立在人类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 ③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事物的发展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建立在自在事物联系基础上的再创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增加睡眠具有很高的货币价值。研究者通过分析健康与睡眠的相关数据,发现平均每周睡眠量增加一个小时会使工资在短期内上升1.3%、在长期内上升5%。当然,这些工资增长并不全是由睡眠直接引起的,如果你周围的工作者因睡得好而稍稍提高了效率,那可能会让你也更有工作效率。这说明()①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同等重要,都是不可或缺的

准后要严格执行,一茬接一茬干下去,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这需要我们()①明确发展的永恒性,推动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②把握发展的阶段性,促进城市发展质的飞跃 ③承认发展的连续性,把握城市发展基因的文脉 ④包容发展的曲折性,走城市迂回发展的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1935年,无产阶级战士方志敏曾描绘过令他心驰神往的“理想中国”:“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富裕将代替了贫穷……”祖国今天的繁荣富强印证了方志敏的预言。下列名句与方志敏的“理想中国”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A.你把周围的人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B.人性最深切的需求也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14.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做出示范。在作风建设方面要明确“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下列与“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蕴含哲理相似的是()①禁微则易,救末者难 ②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③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④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2017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新年贺词引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习主席在贺词中提到:“新故相推,日升不滞”。下列古语与这句话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①千钧之力,聚于涓埃 ②荣枯相代而弥见其新 ③中流击水,奋楫者进 ④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17年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这是正确的战略抉择”。这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A.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B.状态是前进中有曲折的 C.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D.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7.“你所做的事情,也许暂时看不到成功,但不要灰心,你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这启示我们要()①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正确认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④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18.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这两句话说明了()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②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④中国正在深化的各种改革措施,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发展的质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24.《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这就是典故“荆人涉澭”的由来。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这个典故告诉我们()①要反对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②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2017年10月1日,《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正式施行。其中,行人违规横穿马路的交通陋习,被列入重点治理清单。厦门交警将对违规横穿马路的行人进行劝导,不听劝导的将被依法处以50元至100元的罚款。新规意在()①改变行人违规事故频发的客观事实 ②创新交通管控的方式

③改变行人原有的错误价值观 ④发挥新规的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三岁半的旅美双胞胎大熊猫“美轮”和“美奂”刚回到成都基地,饲养员说四川话它们反应不大,说英文口令反而反应明显。经过一个月训练它们开始能听懂基础的四川话指令,饲养员笑称:“全靠吃的‘勾引’。它们最先有反应的指令,就是窝窝头、苹果。”大熊猫对人类语言的反应()①与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相同的 ②是基于概念、判断、推理形成的认识

③因缺乏社会基础不可能发展成为意识 ④是大熊猫健康成长发育的心理基础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8.自古以来鸡鸣是我国农业社会的公共时钟。《诗经》有:“女曰鸡鸣,士曰昧旦”的催起劳作的夫妻对话。鸡鸣演绎着早期先民生活的时间观。这表明()①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着先民时间观的发展 ②鸡鸣这种朴素的时间观决定了先民的生产生活 ③先民的朴素时间观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先民的实践活动与认知影响着人们朴素的时间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留白”一词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如图为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作品《寒江独钓图》,为我们展示了

②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无法认识的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暗物质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对暗物质的认识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6.雄安新区的考古工作告别了过去拿着放大镜观察、用笔画图的时代了,已经用上了卫星遥感、光电科学、导航测绘以及后期的化学分析等。此外,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也惠及了此次考古工作。科技手段大大改善了考古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了考古工作的准确性,让工作更加便捷高效。这表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7.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7.5万千米,99.24%的乡镇和98.34%的建制村通上了沥青路、水泥路,农村“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些地方的特色产业也因路而起,因路而兴。路通乡兴启示我们要

①看到联系的多样性 ②重视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敢于破除原有的思想观念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④善于根据事物的固有属性建立新的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拓展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2017年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开展研学旅行的认识论依据是()①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用 ②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促进知与行的统一 ③直接经验是验证间接经验正确与否的标准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实战与认识相互促进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9.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描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上述论断说明的认识论道理有()①认识的真理性依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认识的真理性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 ③真理性认识能够经受住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 ④真理性认识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0.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 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41.在今天这样一个工业文明的时代,传统手工艺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可以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由此可见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C.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42.有研究表明,“暗物质”和“暗能量”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96%。科学家预计,如果我们对暗物质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不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B.哲学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3.网络改变世界,科技成就未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3日至5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的主题是“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是精准把握互联网规律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理念;提出“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则彰显出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

互联网所具备的开放性,注定网络“共享”必然事关全球,中国一直是推进全球互联网“共治”的践行者;中国互联网发展离不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全球互联网发展更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知识说明中国怎样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8分)

44.这些年,人们最深的感受之一,便是交通越来越发达了,火车司机薛军对此有着更深的感受。有着二十八年驾龄的薛军,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四个时代,拥有四种类型、六本不同驾驶速度等级的火车驾驶执照,先后驾驶过“前进”“东风”“韶山”“和谐”系列的二十一种机型,从操纵时速60公里的蒸汽机车,到操纵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二十八年来,薛军亲历并见证了“中国速度”的迅猛崛起和中国铁路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高铁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一是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打破门第之争,作为唯一买家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平台,制造与研发团队握指成拳,开放互通,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形成后发优势;二是发扬工匠精神,从精确至0.01毫米的检验标准,到为了最佳车型方案设计20个列车头型、进行上百次仿真计算、760个气动力学试验……中国高铁的诞生、完善,拼的是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耐性和工程师们“掘地三尺”的韧性。曾借力巨人的我们,现在已成为新的时代巨人。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速度”如何体现发展的观点(8分)。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政治答案

1-10CBCAC DBCBC;11-20 AACAD DCDCD;21-30ADDCB BCDBD;31-40 BACCA BBCDC;BA

43.答案:①联系是普遍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国互联网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互联网对世界的影响。②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能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借助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平台推动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分析和把握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④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立足整体,搞好部分。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需要中国智慧、中国担当。

44.答案:①“中国速度”的迅猛崛起和中国铁路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②从蒸汽机车到动车组四个时代、多种机型的更替,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③发挥自身制度优势和工匠精神,又善于借力“巨人”,体现了抓住事物发展的内因,也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因。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高铁的诞生和完善,靠的是大国工匠和工程师们掘地三尺的精神,经历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第三篇: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南宁三中2018~2019学上学期高二月考

(一)文科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

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画家们

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A. 注重营造温馨的气氛 C. 都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B. 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 D. 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

2.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有大量关于农时的叙述,包括《审时》、《上农》、《任地》、《辩土》等篇章都有涉及。先秦农时观念高度发达,源于

A. 适时耕种对农业生产的决定作用 C. 农业科技水平制约农业经营活动

B. 诸子百家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D. 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

3.有学者认为,秦汉时“民之反,多农与士结合,易成;至宋、明民之反,农而已,士稍也,易

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市民阶层的发展

C. 阶级矛盾的消除

B. 监察制度的完善 D. 封建统治基础的扩大

4.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

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这反映了汉宋中医

A. 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B. 深受主流思想影晌 C. 具有强烈迷信色彩 D. 主要关注人的品行

5.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

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据此可以 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

A. 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 C. 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

B. 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 D. 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

6.司马相如作赋:“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

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司马相如作赋的喻意在于

A. 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C. 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

B. 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D.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7.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理”即是“天理”,强调了它的道德性质,其竭力维护封建主义的“天理”;

同时,他又反对思想僵化,大力提倡“致良知”。后来有些思想家对此作了改造,强调人的理

性作用和独立思考。这说明

A.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 其观点与程朱理学有本质上的不同

C. 这种观点包含了强调人的个体意识的因素D. 理学解决了儒学衰微的问题

8.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意在强调

A. 风俗关乎国家命运 B. 政治改革的条件 C. 社会教化的作用

D. 君主专制黑暗腐朽

9.乾嘉学派是康熙中期之后兴起,在乾隆、嘉庆时期达到鼎盛的学派,其通过训诂、校勘、辑

佚、注释和辨伪等方法对中国流传下来的传统古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总结,实质是一场经

学复兴运动。乾嘉学派的兴起

A. 是经世致用之学的发展与深化

B. 为近代学术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和科学的方法 C. 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摆脱传统束缚的强烈愿望 D. 有利于统治者在知识界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10.小说在明清时期被社会上层人士看成是“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黩载”(正史不记载)。

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把小说提到“文学之最上乘” 的崇高地位。小说这种地位的变化反映了

A. 市民阶层的进一步扩大 C. 小说政治功能日益突出

B.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影响的扩大 D. 改良派政治立场发生重大变化

11.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

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12.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

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 C. 观测天文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B.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 D. 天文观测只能是政府行为

13.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

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

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

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

A. 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

B. 喜剧作品更受欢迎

C.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 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14.亚里士多德提出,一切政体都要有三个要素: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构。其二为 有关公务执行的行政机能,其三为审判机能。他认为“如果三个要素都有良好的组织,整个

政体也将是一个健全机构”。亚里士多德的上述观点

A. 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真实写照 C. 最早提出了权力制衡的理论

B. 关注到政治统治的制度化问题 D. 反映了城邦居民的共同愿望

15.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在其《论家庭》一书中说:“人的欢乐不在于过闲散的无所事事 的生活,而在于进行工作和活动。”他还宣称一个人应当有三样东西:房子、土地和商店。

据此可知,阿尔贝蒂

A. 大力宣扬了理性主义 C. 希望实现财富的均等

B. 改变了城市的消费观 D. 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

16.德国哲学家马克斯•韦伯说,从法律上承认那些不可剥夺的、与生俱来的、神圣的个人权利,这种观念并非来自政治,而是来自宗教。它一直被认为是法国大革命的成就,但实际上是宗

教改革及其斗争的果实。据此可知,韦伯认为

A. 宗教改革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B.近代民主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成就 C.近代民主思想的形成得益于宗教改革

D. 宗教改革和法国大革命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17.伏尔泰认为,自由是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天赋权利,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特别是拥有财产的自由。但他同时又说,对于社会上绝大多数劳动群众来说,自

由只在于“他们将自由地把自己的劳动出卖给出价最高的人”。材料旨在说明伏尔泰 A. 主张“天赋人权”说

B. 反对封建特权制

C. 倡导自由平等说

D. 具有阶级局限性

18.卢梭认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主权者(个体的人)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体的存在物,所以

就只能由他自己代表自己;权力可以转移,但是意志却不可以转移,平等权力丧失的社会不

是公意社会。卢梭提到的“公意”是指

A. 共同体的理性意志 C. 主权者的集体诉求

B. 多数人的利益表示 D. 统治者的根本利益

19.“政府制订法令,制服恶人,保护良善,这就是政府的职责。政府为着履行这种职责,需要

很多的经费,而政府本身没有米谷金钱,故须向农民、商人征收赋税,以资维持,但这是在

双方同意下获得的协议,这就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约束。……假如政府把保护人民叫做恩惠 的话,那么农民、商人向政府缴纳赋税,也可以叫做恩惠了。”上述言论意在说明

A. 官民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C. 政府和人民是平等的契约关系

B. 自由、平等是上天赋予的人权 D. 人与人之间在基本权利上是平等的

20.托马斯·杰斐逊曾表示“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

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地公平对待,而不论他的社会

地位、宗教信仰。”材料表明杰斐逊倡导 A. 人民主权

B. 公平正义

C. 法律至上

D. 三权分立

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中世纪后期,欧洲逐渐形成了四个精英阶层:国王、贵族、教廷和后起的城市中产阶级。四个精英阶层为各自的利益长期斗争,使欧洲既回不到罗马时代的统一,又达不到一个较为稳定的平衡,逐渐发展出一些弱专制的地域性国家。在斗争中,宗教势力在天主教和新教的斗争,以及理性意识形态的冲击下逐渐下降,欧洲的国家力量得以进一步加强;贵族阶层部分转化为国家官僚和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城市中产阶级一起,共同为欧洲殖民打开了空间,促进了商业和工业技术的发展,也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提供了条件。——摘编自赵鼎新《国家、战争与历史发 展》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精英价层逐渐结晶为两个主要群体,那就是皇族和通过科举获得功名的士绅官僚集团,而其中的大部分是由科举出身。即使是那些未进入政府的儒士,也和进入政府者一样,都在预备考试的岁月中培养起了一种儒家意识形态。他们忠君爱国,讲和谐重仁爱,政权和儒家精英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这在欧洲是很难想象的,因为很多欧洲贵族精英,拥有独立于国家之外的权力基地。

——摘编自王国斌《转变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精英阶层对近代欧洲社会发展的作用。(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精英阶层与中世纪欧洲精英阶层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18分)

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2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朱熹认为,“师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则皆忘本逐末,怀利去义,而无复先王之意”;“隋唐遂专以文词取士,而尚德之举,不复见矣。积之于今,流弊已极,其势不可以不变。”“其所以教者,既不本于德行之实;而所谓艺者,又皆无用之空言。至于甚弊。则其所谓空言者。又皆怪妄无稽,而适足以败坏学者之心志,是以人材日衰,风俗日薄”。因此,他“尝思之,必欲乘时改制”,“尽革其末流之弊”。

材料二 针对当时科举考试的情况,朱熹提出学习的内容,应该主要是“明人伦”,“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学者,学此而已”。而不是记诵词章;应该是“求治世之道”,而不是只为科举取士。他说:“圣朝教育人才之意,凡使为学者,知所当务不专在于区区课试之间”;而是要学习与懂得修身治己的做人道理。朱熹还认为,“学经以探圣人之心,考史以验时事之变”,历史上的“古今兴亡治乱得失”,“礼乐制度、天文地理、兵谋刑法之属,亦皆当所须而不可阙,皆不可以不之习也”,从而使“士无不通之经,无不习之史,皆可为当世之用矣”。——均摘编自张全明《论朱熹对科举态度的三次转变及其改革主张》

(1)针对材料一中科举制存在的问题,朱熹提出了怎样的改革措施。(9分)

(2)朱熹的教育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3.(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约翰·洛克在1689年出版的《政府论》中强调:“亚当并不是基于父亲身份的自然权利或上帝的明白赐予,享有对于他的儿女的那种权威或对于世界的统辖权。统治者要想从亚当的个人统辖权和父权为一切权力的根源的说法中得到任何好处,或从中取得丝毫权威,就成为不可能了。”他指出:国家或政治社会是基于人们的同意而建立的,但是,人们并没有把所有的自然权利都放弃,生命、自由、财产等权利,人们并没有放弃也不能放弃。“最高权力,未经本人同意,不能取去任何人的财产的任何部分”,如果“最高权力”侵犯人们没有转让的自然权利,人们就有足够的理由包括用武力推翻他。他的“不可转让的人的自然权利”理论的传播就很广泛,许多资产阶级国家的宪法反映和确认了这一原则。——吕世伦、谷春德《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约翰·洛克的国家思想。(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约翰·洛克的国家思想。(7分)

高二月考

(一)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1~5 BCDBC 6~10 BCCDC 11~15 DBABD 16~20 CDACA 21.【答案】(1)避免了欧洲国家的高度专制: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了欧洲殖民扩张进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并发展;为近代民主政体的确立奠定了基础。(7分,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7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2)异:构成方式:欧洲阶层构成多元化,中国以科举出身的儒士为主体;

目的:欧洲追逐本阶层利益,中国服务于皇权;

与政权的关系:欧洲权力角逐,斗争不断,中国注重和谐,共生关系; 欧洲受宗教影响较大(写出这个层面也酌情给分)。(6分,一点2分)原因:欧洲:专制集权力量弱;教会势力强大;商品经济发展;人文精神的影响。中国:专制集权制度的影响;科举制的实施;儒家的贵和思想;小农经济占主导。(12分,一点2分,要求欧洲、中国各答3点)

22.【答案】(1)存在的问题:为追求高官厚禄而参加科举,过于功利;重视文章写作,忽视对德行的考察;学习内容空洞无用;败坏社会风气;选才质量下降。(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措施:学习与修身相结合;提倡务实,反对空言;注重治世之道,轻视诗词格律;重视全面学习。(6分,一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2)影响:推动了科举制的改革,重视对人才能力的培养;使理学思想进一步渗透到教育中,促进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意识;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6分,一点2分)

23.【答案】(1)国家思想:批判国家起源上的君权神授论;国家是社会契约的产物;国家的目的在于保护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人民具有革命权。(8分,一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2)评价:冲击了封建制度,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确立和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保护私有财产,但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三点7分)

第四篇: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承智班)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承智班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关于《三字经》(如右图)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它的出现和流行说明()

A.儒学的政治地位已日益巩固 B.理学的世俗化趋势日渐增强 C.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认同形成 D.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2.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A.“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B.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D.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

3.汉初成书的《孝经》提出了“移孝作忠”,将孝的亲代关系转移到君臣关系上。这说明()A.家国一体观念得到了强化 B.血缘宗法关系受到了削弱 C.儒家思想的政治地位提高 D.汉代的君臣关系日益融洽

4. 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 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5. 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 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6.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评论道:“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萧公权在此认为黄宗羲()A.具有近代民权主义思想 B.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 C.彻底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D.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7.“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民间广为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反映了()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 B.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 C.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 D.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 8.东西方思想文化具有相通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孔子和苏格拉底都反对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②墨子和亚里士多德都强调逻辑

③王阳明和马丁•路德都强调个人的主观作用 ④山水画和现实主义绘画都追求写实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柳宗元说:“浮图(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 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 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

10.“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时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最能反映这种“文化上的重大变异”的是()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道家思想 11.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A.科举制度不断成熟 B.理学正统地位确立 C.小农经济相对发达 D.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12.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 A.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 B.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

C.专制束缚严重,缺乏学术自由 D.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

1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孔孟之学 B.老庄哲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14.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主要是因为()A.理学开始遭到批判 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 C.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5.西晋时,一些佛教高僧主动与名士交游并模仿他们的言谈和情趣,名士也乐于与高僧交往,摄取佛教义理,交流文学创作上的心得体会。高僧与名士的互动()A.改变了西晋的宗教政策 B.巩固了儒学的主流地位 C.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 D.促进了佛教中国化进程

16.《周礼》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各分领六十官职,总数为三百六十。政令、礼仪、祭祀又都有阴、阳之分。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什么特征()A.天人合一 B.以人为本

C.刚健有为

D.贵和尚中

17.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

A.科举制度不断成熟 B.理学正统地位确立 C.小农经济相对发达 D.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18.北宋中期允许高官建立家庙,民间陆续兴建家庙——祠堂以供奉其列祖列宗,南宋祠堂被纳入“家礼”的范围,元明清三代祠堂成为民间极其普遍的活动场所。这反映了()A.孔子地位的下降 B.理学地位的提升 C.宗教迷信的盛行 D.君主专制的衰落

19.柳宗元说:“浮图(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 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 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

20.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土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思想格局的重大变化 B.集权政治的控制力减弱 C.社会精神信仰的全面缺失 D.受早期民主思想的影响

21.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一描述,反映出()A.韩非子人性好利的思想主张 B.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激烈交锋 C.战国时以军功爵制激励百姓 D.诸侯争霸急需专制集权理论

22.古代中国所信奉的一些神秘数字,在班固的《白虎通》里均能找到宇宙依据,如“三纲法天地人”,“五常法五行”“六纪法六合”。汉代思想家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 B.强化君权神授的思想 C.制造人为的迷信思想 D.强调社会秩序的合理性

23.《周礼》中的“同姓不婚”被规定于《唐律》中,尽管唐以后的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干涉同姓为婚,但直到清代,“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诸如此类立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这反映了()

A.唐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 B.法制理念追求礼法结合 C.社会进步弱化宗法观念 D.制度建构经常不拘常格

24.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己„„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5.成书于明朝中叶的《西游记》糅合了佛、道、儒等思想文化,成功刻画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大英雄孙悟空以及有很多毛病、缺点但又憨厚的猪八戒等经典艺术形象。书中或神或人或怪的故事反映了()

A.明朝时佛、道、儒开始融合 B.崇儒抑佛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C.市民阶层的价值观 D.中外不同的文化体系

26.“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的地位较高。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 B.民本思想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27.隋唐初创时,以儒经作为考试内容,“儒学多门,章句繁杂”,李世民令颜师古订五经文,撰成《五经定本》,又令孔颖达等作《五经正义》,作为儒学经典的正统解释。从此以后,经有定本,疏有正义。其主要目的在于()

A.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 B.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C.确立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

28.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A.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B.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C.理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儒学思想内部危机重重

29.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这段言论的实质是()A.宣扬君权神授 B.批判无道君主 C.主张克己复礼 D.提倡君臣平等

30.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

二、综合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

材料二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荀子》

材料三 我是你养育的,是个血肉之躯,而且活得不错,仍还年轻,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你都不该责备我有着青春的欲望,而这种欲望是受神秘力量支配的呀。——《十日谈》

材料四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

材料五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请回答:

(1)比较材料

一、材料二中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

(2)材料三和材料四表达的共同主题是什么?区别何在?说明了什么?(3)比较材料

二、材料五中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异同之处。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来的言论,成了至理名言。

材料一 泰勒斯(约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6年)“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他认为世界本原是水。普罗塔哥拉(约公元前490或480年—前420或410年)“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认识你自己,方能认识人生”。“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材料二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概括古希腊、中国思想家的基本主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你如何看待古代中西方先哲的思想?

参考答案

1.B 2.B 3.A 4.C 5.C 6.B 7.C 8.D 9.C 10.C 11. A 12.B 13.D 14.C 15.D 16.A 17.A 18.B 19.C 20.B 21.A 22.D 23.B 24.D 25.C 26.C 27.B 28.A 29.B 30.C 31.

(1)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统治者应该推行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统治者应该礼法并重。(2)共同主题:肯定人,讴歌人性(人文主义)。区别:前者强调人性的本能和欲望;后者强调人的理性以及人性的高尚和尊严。说明:对人性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文艺复兴经历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3)同:都认为人性有追求个人私利的一面;主张通过法律对人性加以约束、引导。异:荀子更强调礼仪教化;麦迪逊强调通过立法限制统治者,保障公共利益。32.

(1)希腊:注重自然,强调人的价值(或人文主义;以人为本)。从抽象思辨的角度研究人,体现哲学层面。(4分)中国:重民(或:民本、仁政),重视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即实用性,体现社会学层面。(4分)原因:中:相对封闭、资源丰富的地理环境;以农为本;家天下的政治体制。西:环海多山;海外贸易发展;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

(2)中: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珍贵历史遗产。其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它从封建统治阶级治国安邦的官方意识形态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赋予民本思想以全新的理论内容。(3分)西:人文思想是西方文化中珍贵历史遗产。其理念,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被资产阶级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和构建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依据。(2分)

第五篇:山东省巨野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巨野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1.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这反映了当时()A.流派众多,文化活跃

B.君主专制,国家统一

C.政治失序,礼崩乐坏

D.阶层固化,等级森严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这一主张的根本意图是()A.以礼约束人们的言行以达到仁

B.以礼为工具恢复周王室的统治 C.重建周礼的权威以纠正时弊

D.利用礼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3.下图是《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丛书的部分书目,其中①③⑤对应的著作是()

A.《论语》《老子》《韩非子》

B.《论语》《墨子》《韩非子》 C.《孟子》《韩非子》《墨子》

D.《墨子》《论语》《韩非子》 4.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主张“致虚”“守静”,韩非子主张“孔窍虚”,曾子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孟子提倡“浩然之气”“反身而诚”。这说明诸子学派()A.具有各具特色的道德偶像

B.高度重视道德修养的完善

C.认同各不相同的修养方式

D.强调突破传统礼制的束缚

5.古代中国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至今不失其时代意义。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家的是()1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

爱,交

相利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一个小孩在井边玩耍,不小心跌入井中。路过井边的人,见此情景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助这个小孩。与材料伦理观主张一致的是()A子.孔

B

孟荀

C子

D.韩非子

7.荀子认为,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必须重视“礼”的教育;而仅依靠“礼”还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还需搞好“法治”。这表明荀子()A.在儒学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

B.融合其他学派思想以完善儒学

C.已摈弃早期儒家的德治思想

D.极大地提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

8.“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孔子吸收墨家思想开创了儒家学派 B.韩非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C.荀子吸收各家思想提出“兼相爱、交相利” D.老子在批判法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齐物论”

9.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A.

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

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10.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战争只能由天子执掌,地位相同的国家不能相互征伐。据此可知,孟子倡导()A政.德

B

仁礼

C治

D.人治

11.荀子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起他的政治思想,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造人性,才可使人人皆为尧舜,而人性的改造则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A.荀子在儒家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 C.统治者已施行儒法并用的治国思想D.儒家与法家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

1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这说明诸子学派()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

B.共有相似的政治诉求

C.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

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

13.《三字经》曰“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材料中的思想主张属于()A家.儒

B

墨道

C家

D.法家

14.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国,若

小鲜

D.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15.韩非子“观往者得失之变”,创作了《孤愤》《五蠹》。秦始皇读后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秦始皇感叹的原因是韩非()A.主张集权政治和耕战思想

B.适应潮流最早提出 法治主张

C.成为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D.文章构思精巧并且寓意深刻

16.战国时期,秦国提出要消灭危害国家的“六虱”,具体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A.

成为

主流

B.法家分裂为若干派别 C.

压制

D.墨家思想已渐趋没落

1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材料体现了()A.

家的兼

思想

B.儒家的大同思想 C.

家的富

思想

D.道家的无为思想

18.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载:“①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②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③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上述材料①②③处应分别填人()A.

家、墨

家、法家

B.道家、墨家、儒家 C.

家、儒

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

19.西汉后期,帝王诏令中多见涉及灾异的内容,而东汉帝诏中更是频繁出现因灾异而“惧 恐一二,修省一二”的内容。这反映出汉代()A.天人感应思想影响较大

B.皇帝借助神权强化统治

C.封建迷信渗入国家治理

D.自然灾害频发危及统治

20.右侧示意图表达了政治、教育、思想、儒学四位一体的主张,这一主张可能出现在()

A.《史记·孔子世家》

B.《史记·秦始皇本纪》

C.《汉书·董仲舒列传》

D.《旧唐书·韩愈列传》

21.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写道:“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A.否定孔孟权威 B.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D.强调知行合一

22.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2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5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限制君权

B.民主共和 D.民为邦本

24.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25.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27.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统治者的提倡 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

28.欧阳修的《盘车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山水画重视写实 B.花鸟画浓墨重彩 C.文人画重视写意 D.人物画形神俱备

29.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C、《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端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D、《聊斋志异》:“(女》儿己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

30.《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以关羽为代表的许多的忠义英雄形象,就忠义思想看,其来源应该包括()

①春秋孔子的主张②西汉董仲舒的学说③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④明清之际的反专制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一题20分,第二题20分,总分40分)

3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材料二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材料三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4分)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6分)

(3)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

7(4)(3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32.自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三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 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排击孔子,别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

(1)根据材料一,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2分)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高二历史答案 1-5 CBBBB 6-10 BBBBC 11-15 BAADA 16-20 CBAAC 4分)9 21-25 CDCAC 26-30DACCA

31.(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4分)(2)作者:董仲舒。(2分)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2分)材料四: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2分)(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3分)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2分)32.(1)内容:好学、诚信、爱国、求知、尊老爱幼。(4分)(1)主张:君主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2分)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6分)(2)努力: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4分)条件:印刷术的发展: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4分)(3)理由:李贽主张“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对盲从孔子;反对礼教的虚伪。(6分)目的:防止反传统思想的传播,加强思想控制;深曝其罪,警示后人。(2分)

下载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文201812120296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文20181212029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6.宁夏首次发现的大型西周遗址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其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计7块,其中有文字的刻字卜......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二2015届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二2015届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 语文卷2.28 本试卷,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

    201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语文5.29 本试卷,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部分(其中第l题~第30题为单项选择题,30题,共60分;第31题~第35题为判断题,5题,共l0分);非选择题部分(第36题......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60分) 1. 石陪华在《中国历史纵横》写道:“中国封建社会承袭......

    江西省南昌市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上学第三次月考 高二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形与神”、“心与物”等谁依赖谁、谁在先的问题。他们是在思考 A......

    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奋斗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 三 政 治 一、单项选择题部分(30×2分=60分) 1.截至2016年,中国人已经连续三年成为海外购买力最强的群体。在跨境购物中,“品......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迈思特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三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题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基础题(24分) 1、默写古诗或按照原文填空。(10分) (1)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夜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