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舞蹈作品舞剧《朱鹮》赏析论文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舞蹈作品赏析》期末考核论文
浅析舞剧《朱鹮》的艺术特征
学 专 班 姓 学
院: 音乐学院 业: 音乐学(舞蹈教育)级: 2014级4班 名:杨骐滔 号:120810104026
关键词:朱鹮,艺术特征
摘要
朱鹮,象征幸福吉祥的美丽珍禽,被称为“吉祥之鸟”。在很久以前的农耕时代,朱鹮与人类和谐共处,相伴相生。在人类的记忆深处,朱鹮是一种多情的鸟类,它们矜持、典雅、洁净、高贵,同时也敏感、脆弱和多疑。
那时节,朱鹮与人类是多么亲近友善,多么情意绵绵。不知自何时起,“吉祥之鸟”渐渐淡出了人类视线。人类在向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奔跑中,不经意间忽略了朱鹮生存环境的恶化。野生朱鹮繁衍所必须的蓝天净水和宁静自然的栖息生态,已经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险恶了。
仅仅不到100年,野生朱鹮种群便已宣告濒临绝迹。本文将深入舞剧《朱鹮》的故事去了解在我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前言
本文以央视网,星光大剧院,央广网等诸多媒体的阐述以及《大舞台》2016年第Z2期的概述入手,深入探讨舞剧《朱鹮》的艺术特征。在呈现朱鹮纯美、典雅、洁净、高贵的背后,彰显启示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灵平等和共处的理念,启发对人类与其他生灵和自然环境休戚与共关系的思考--但愿,守望的不只是人类自己的家园,而是共同的美好家园。
一、舞剧《朱鹮》的创作背景
“朱鹮戏新藻,徘徊流涧曲”,“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翩翩起舞兮朱鹭,来泠春塘栖绿树” „„象征幸福吉祥的世界珍稀鸟类朱鹮被誉为“吉祥之鸟”、“东方宝石”,其特有的羽色和秀雅的体态以及起落时的翩翩舞姿,为历代诗人所吟咏赞叹。朱鹮又称朱鹭、红鹤、朱脸鹮鹭等,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境内曾经有14个省份有其生存记录,但20世纪60至70年代,各地均无再现。直至1981年夏才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仅残存的7只野生种群。后经过划建朱鹮保护地和我国科研人员开展人工繁育,现在朱鹮数量已经达到了2000多只。1985年,中日两国签订了《中日共同保护朱鹮计划》,共同推动朱鹮的繁育和保护。
深入了解朱鹮种群曲折的繁育之路后,陈飞华深受触动,更是感慨人类在拯救朱鹮过程中的跨越国别、跨越民族的携手合作。这更加坚定了用舞蹈艺术触发人类思考与其他生灵和自然环境休戚与共的决心。“古代时的朱鹮和人,和今天农村鸡鸭鹅与人的关系一样祥和。然而,人类在向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奔跑中,不经意间忽略了朱鹮生存环境的恶化。脆弱的朱鹮繁衍所必需的蓝天净水和宁静自然的生态,已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险恶了。我们希望通过朱鹮曾经的失去,表达人类永久的珍惜,希望今天我们守望的不只是人类自己的家园,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的美好家园!”陈飞华说。
正是带着这样深沉的思考,陈飞华找来了一流的创作班底,让沉淀并孕育了4年的《朱鹮》终于“起飞”了。佟睿睿编导、郭思达作曲、罗怀臻编剧,青年舞蹈家、上海歌舞团首席演员、国家一级演员、《舞林争霸》人气明星朱洁静、王佳俊领衔主演,舞剧《朱鹮》主创团队可谓阵容强大。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近四年时间里,创作研讨20余次,数易构思,并实地赶赴陕西洋县、日本佐渡创作采风,深入了解朱鹮的生活习性,收集影音资料,丰富创作积淀,确保《朱鹮》 “飞”得更高。
朱鹮是东方的,她一定属于中国舞。
《朱鹮》以国际珍稀保护鸟朱鹮为题材,表现人类在近代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与自然、与环境、与各种生灵相伴相生休戚与共的同命关系——从久远的农耕时代开始,朱鹮与人类和谐共处、相伴相生;步入近代,随着人类在向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奔跑中,不经意间忽略了朱鹮生存环境的恶化,野生朱鹮繁衍所必须的蓝天净水和宁静自然的栖息生态愈加险恶,朱鹮种群濒临绝迹;到了现代,中国陕西洋县最后7只野生朱鹮的发现,“吉祥之鸟”再次回归人类视线,在人们越来越自觉的精心保护和悉心呵护下,朱鹮出现了物种复苏的吉祥征兆。
舞剧《朱鹮》讲述的是古代一位朱鹮仙女爱上了村庄里的一个樵夫,由于天庭规定仙凡不能相恋最终只能分开,临别时留下一片羽毛作为信物。千年后(近代)由于人类拓展空间破坏了朱鹮的生存环境导致她们即将灭绝。转世为记者的樵夫因羽毛再次想起了仙女,但是一己之力无法拯救他心爱的仙女和其他人。时光流转记者晚年来到了博物馆,看到了学校的老师带着学生前来参观已成标本的朱鹮。记者想把羽毛还给朱鹮,恍惚间仙女再度出现与他一起共舞了一番。
二、舞剧《朱鹮》音乐与舞蹈的艺术特征分析
(一)音乐的沉重之美
该剧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郭思达的作曲部分。他把西方的交响乐和中国的民乐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音乐中既有东方古典的美感又有沉重肃穆的历史感。整个舞剧我最喜欢的也是音乐,中国的尺八琵琶竹笛二胡等乐器配合着剧情递进穿插在配乐中格外好听,加上交响乐特有的恢弘的感觉,把气氛烘托的恰到好处使整个舞剧赏心悦目。我平时看电影也是比较注重音乐的,听到好听的音乐会老泪纵横。这次音乐加上好看的布景以及荡气回肠的故事和演员精彩的演绎可谓相得益彰。
(二)舞蹈述说的故事
虽然整个舞剧里没有一句台词,但是通过舞者们的肢体语言表达还是能理解整个故事的剧情。无论是像牛郎织女在河边相遇的套路还是男主无法拯救女主的伤心欲绝,以及由于生态环境破坏朱鹮无处安身逐渐灭绝等情节都一览无余的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使人身临其境一般。结局里老年男主在博物馆再次与女主共舞,暗示了希望朱鹮这个物种能在大自然再次复苏繁衍生息看到她们美丽的身影的美好愿望。
整部剧演员们优雅曼妙的舞姿非常美轮美奂,音乐让人听得如痴如醉,剧情中朱鹮的孤独无助男主的悲痛欲绝让人动容。而音乐那种古典的美感不输日韩欧美的音乐,就像李善姬的《姻缘》那种彷佛有画面感的如泣如诉让人听后能感同身受不禁热泪盈眶。这种以爱情传说形式的环保题材舞剧用来教育人们共同提高保护动物的观念比普通的说教我觉得更让人印象深刻。
三、舞剧《朱鹮》舞蹈结构的艺术特征 《朱鹮》究竟美在何处?
舞剧《朱鹮》主题上关注环保、关注生态,形象上塑造典雅、高贵,动作语言上传递亲和、友善,结构上淡化故事、冲突等。在于平看来,一方面,《朱鹮》在结构上淡化了故事、冲突,是引来业界不同看法的关键处,但这恰恰是作品美的奥妙,使其可以更多地关注舞蹈本体,所以给人唯美、震撼之感。另一方面,《朱鹮》的主题、形象以及传递的生态关怀有善的内涵,还有人与自然靠近的真的期盼,从而让几乎所有看过《朱鹮》的观众都有种难以言传的山长水远、风轻云淡之感。于平认为作品依然有提升空间:“如果把这部作品创作比作画一条龙,当下的感人之处是点睛,但龙脉还可以再琢磨细化,比如可以借鉴经典芭蕾舞剧的结构方式,把目前的两幕戏各自分为两场,让叙事更清晰、流畅。”
赵汝蘅用“讲究”来评价《朱鹮》之美。“芭蕾一辈子追求的就是讲究,在我第一次看《朱鹮》时已经觉得它是非常讲究的了。它的讲究不仅仅在于舞台上的动作设计,而是一气呵成。打开大幕,色调、舞蹈、灯光等是个统一体。而现在有些作品不统一,各玩各的,拿到台上感觉特别隔,所以讲究是这部舞剧的精华。”但按照精品的标准,赵汝蘅直言会更挑剔。“《朱鹮》尽管美,尽管讲究,为何还不那么感动人?作为舞台剧,它还是有欠缺的地方。”赵汝蘅指出,该剧在结构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芭蕾舞剧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作《仙女》《吉赛尔》的故事很简单,但是说得非常清楚。好的结构,可以让观众看完后感到激动、感动。
结语
“为了曾经的失去,呼唤永久的珍惜” 人体是最为极致的艺术,一人一舞一足一条,脚尖的一抹红,头顶的一片天,精灵般演绎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别让后代在博物馆里看到更多生灵的标本。
舞剧《朱鹮》前半场是灵动的、雀跃的、悠然的,后半场是惊恐的、不安的、哀伤的,但是不管什么背景和氛围,在我眼里,她们哪里是演员,分明一只只活灵活现的生灵在大自然里律动~第一次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舞蹈演员的肢体魅力,还是蛮感动的。印象最深的是有位群演的脖颈部功底,那敏捷、俏皮、有力的一次次摆动,真把朱鹮这物种演到出神入化了!虽然我大概没见过真正的朱鹮,可是它们在我心里再美也不过如此了~
第二篇:舞蹈作品赏析
舞蹈作品赏析
系别: 电气与电子工程系
学号:092411209姓名:张雪瑞
中国有着悠久和灿烂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对于中国舞蹈的历史而言,不论在历史文物,文字史料到戏曲的,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而且,歌舞是人类与生俱来,本能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用肢体姿态来抒发、表达情感、传达生产、生活情景的行为,没有地域、国界、种族和民族之分,是人类共通的形体语言与心灵感悟。
中国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中国古典舞(Chinese classical dance),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中国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每个舞蹈的韵味不同,两个人跳同样动作,韵味都不同。身法则是指舞姿还有动作。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强调 “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中国古典舞的音乐大多采用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如古筝、二胡、琵琶等。中国古典舞服装古色古香,根据舞蹈的具体要求也各有特色,汉唐舞大多采用传统的汉服。
例如老师讲的《风中少林》 《风中少林》用最国际化的舞蹈语汇,诠释了最具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内核的文化,因而能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纳。主要讲述了一名少林武僧的传奇故事,演绎了一场民族正气与外敌邪恶的生死较量和一出包蕴东方隐忍之美的爱情悲剧。全剧以天元习武作战、天元与素水的爱情故事展开,既有少林功夫展示和恢弘的战争场面,又有如歌的人间情爱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给人以强烈的视听震撼和全新的艺术享受。又譬如《复兴之路》这部张继刚导演音乐舞蹈史诗在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全场观众无不为其展现的宏伟瑰丽的史诗气质而动容,无不为其所体现的巨大而坚韧的民族精神而动情,无不为其精湛而富于艺术想象力的舞台呈现而折服。还有《红梅赞》以肢体语言和凝重的艺术氛围,再现了江姐等一组红岩英烈的群像道具运用上的点睛之作。它的特点有,人物塑造显现优长。我们看到编导在塑造剧中人物上的不拘一格,追求人物个性化的表现手段作为该剧间隔时空、演绎剧情的主要道具,编导也是根据剧情人物来量体裁衣的。它非常简洁,仅只一道铁栅墙,人们随着它的推拉、折转,使男牢、女牢、江姐的独牢以及先烈们牺牲前告别难友、英烈们在牢狱中与敌人的抗争等情节得以淋漓尽致地自由表现。再如监狱的高墙,打开一块便是一个表演区———如敌人的刑讯室,直到尾声又一次被打开最终变成烈士们牺牲后彩虹搭起的天梯,使舞台的表演得到立体化的浪漫展现。
《飞天》穆宇静的飞天作品中牌面浮雕一仕女,手执琵琶,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胭脂粉黛;牌背布满黄皮,巧借皮色浮雕凤凰飞天,栩栩如生,高贵典雅,富贵吉祥。而海派雕工细腻流畅,匠心独运!在曼妙
和婉转之中,在缤纷的落花之中,反弹琵琶的仕女且歌且舞,身姿曼妙,飘逸轻柔,颇有飞天之韵,正所谓“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可谓浑然天成,艺术之精品。
《千手观音》是 中国国宝级人类文化遗产2005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节目千手观音感动了全中国。《千手观音》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与心灵的震撼,音乐上,一开始的编钟和编磬,带领我们的情绪走进安详之后,紧接着是人声的佛音哼鸣,带我们走进庄严和圣洁,然后是一段柔和的江南丝竹,让我们想象到观音的足迹走到江南。服装上,所有的演员的服装都是金黄色,以表现观音的华丽,并在舞台上有很好的灯光效果,更能够突出千手观音的神圣,庄严,慈悲的感觉。中华民族舞,包括汉族、藏族、蒙古族、傣族、维吾尔族、苗族、佤族、哈尼族、彝族等等。各民族拥有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拥有着数以万计从内容到形式,从韵律到风格各显异彩、斑斓夺目的民族民间舞蹈。
这些不同民族所流传下来的或雄浑刚健或阴柔婀娜,或源于祭祀仪式或为寻求爱情友谊的民间歌舞,无论是属于哪个民族或哪种类型的舞蹈,都会以不同角度充分地展示着东方民族所具有的久远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这些来自高山、密林、江河湖畔和辽阔草野,充满豪情、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民族民间歌舞,无疑会给长期生活、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讲的傣族舞。傣族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间舞,也是傣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他们模仿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拖翅、抖翅、展翅、登枝、歇枝、开屏、飞翔……等等。跳出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和富于雕塑性的舞姿造型。他们的舞蹈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固定的步法和地位,甚至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鼓语伴奏。傣族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流行面也很广,并各有特点。代表性节目总的可分为自娱性、表演性和祭祀性三大类。代表作有杨丽萍的《雀之灵》和《两棵树》。粗看去,《雀之灵》也不过是拟人化的孔雀,但是,它同人们看惯了的傣族孔雀舞有着明显的不同。《雀之灵》这个题目体现了创作者对作品内涵的高度要求。举手投足之间,看似孔雀“迎风挺立”、“跳跃旋转”、“展翅飞翔”,但它远远超过了形态模拟,而是舞
者――“孔雀”的灵与肉的交融、呈现。杨丽萍所独创的手臂酥软无骨般的颤动,在纤细、柔美中迸发出生命的激情。在温婉的音乐当中,杨丽萍渐渐出现。她的长裙洁白胜雪,服顺地贴着。远远地,仿佛就是一只不食人间烟火的孔雀,高贵优雅的孔雀!《两棵树》传说一对男女生前十分相爱,但是因为家庭的关系不能在一起。他们死后也未能葬在一起,然而却从各自的坟头长出一棵树,紧紧缠绕在一起,这就是人们说的连理枝。杨丽萍崇尚那种灵肉交融的爱情,她据此创作的舞蹈《两棵树》被评选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舞蹈《两棵树》这个舞蹈创意来自杨丽萍对自然物象的捕捉与生活情景的深化,作品通过两个互相缠绕,枝杆相依的树,影射人类携手同进、友爱互助的共同情感,暗喻两个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亲相爱、耳鬓厮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呼吸共风雨的情景,同时借树喻人、以物言情,展示人性的美好,同时讴歌自然的美丽、爱情的伟大。
另外,还有充满了民族特色的江南舞蹈,譬如,《小城雨巷》其中的舞蹈动作,提裙过桥,出门撑伞,侧身让路,甩睡收伞这些生活化的动作,他们准确而细腻的表达了江南女子喜雨。避雨。在雨中嬉戏的种种感觉。起音乐,采用了江南的小调,清新空灵的感觉扑面而来,很到地切合了舞蹈的意境,更突出了那独一无二的飘渺。细节和现在技术的运用,一个女孩在屋檐下避雨,屋里伸出一把雨伞为小女孩挡雨。运用现在技术,使舞台背景白墙黑瓦,石板小桥,幽深的巷子,使整个舞台富有魅力。
舞蹈是八大艺术之一,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通过这次选课所学的知识让我明白了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欣赏,就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第三篇:舞蹈赏析论文
舞剧红梅赞赏析
背景:《红梅赞》取材于小说《红岩》,作者截取了小说中重庆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为创作背景,从共产党人的艺术形象入手,描写了以江姐(江竹筠)为代表的一批战斗在秘密战线和敌人狱中的共产党员英雄的一生, 是国共两党那场决定中国命运的生死搏斗的一部分。在这个光明战胜黑暗的独特战场上, 面对叛徒的无耻出卖和敌人的威逼利诱,江姐就像是一位通身透明的光明使者, 不畏敌人的严刑拷打, 不怕
[3]手指被钉竹签的残酷折磨, 仍然坚贞不屈, 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
1949年11月14日,当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江姐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 图案,却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象征解放的旗帜。但这时,年仅29岁的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用镪水毁尸灭迹。江姐用铿锵誓言和沸腾热血谱写了中 国共产党人生命的辉煌,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
主要人物:江姐,疯老头,孕妇,小萝卜头,狱卒,叛徒。这部大型现代舞剧以巧妙的构思、优美的舞蹈、深情的音乐、震撼的音效、逼真的舞美,创造了令人震撼的艺术视听效果。演出场面气势恢宏,旋律现代而不失民族特色,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气势磅礴的艺术享受。
全剧舞美可谓简洁到了极至,一排铁链、一组铁栏、一扇铁门构成的三元素不仅把整个舞剧的时空变化、故事情节都衔接得“天衣无缝”,且内涵极为丰富。每一个场景的变化都是跟随着舞蹈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发展,这是与歌剧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非常现代的一种理念
首先是疯老头,一出场他就是衣衫褴褛、手脚哆嗦地在四处走动,却被无情的狱卒不断地推搡欺负殴打,简直就是被玩弄,而他的一举一动都仿佛告诉观众:这是一个可怜的疯癫老头。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又马上告诉我们弄错了:当疯老头见到被狱卒抓来的孕妇时,他在那一刹那呆住了,很明显他是认得孕妇的,而且因孕妇的被捕感到惊讶;同样还有一幕也能说明疯老头不疯:当江姐受刑之后痛得昏倒在牢房中时,就是他去为江姐包扎、喂水的。看到这,还有谁能说他真是一个疯老头?
然后是孕妇,她挺着大肚子被狱卒抓到牢里时,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自己的信仰,甚至还戏耍了敌人一番,可她又不仅仅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她还是一位充满母爱是母亲:当她被狱卒推倒或者用铁链威吓时,她都只是默默地用手抚摸着肚子,好像在安慰自己的孩子。演员用充满情感的动作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母爱的坚定的革命者
小萝卜头,一个善良活泼的小孩子,渣滓洞里所有人的宝贝,他是在江姐受刑后出现的,当他看见江姐痛苦的样子时,他想法设法地令江姐减轻痛苦,甚至把自己最喜欢的蝴蝶都拿出来给江姐看。当大家见到一个活泼的小孩为了一个素未谋面的人的所作所为时,怎能不为这样一个善良的孩子感动。而当小萝卜头和他母亲即将赴刑时,牢里的各位伯伯婶婶叔叔阿姨对他依依不舍,而小萝卜头除了对长辈们有不舍之意外,还对未来的日子充满美好的憧憬,因为他以为母亲所说的“离开”是走出那昏暗的监狱,走向美丽的外面世界。此时大家又怎能不为小萝卜头的“无知”感到伤心呢
江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位革命先烈,在此部剧中也是一大主角。她最先出现时就是她刚受完刑之时,她躺在地上,双脚无力站起,双手颤抖地举着,十指无法合拢,这段无声的独舞让大家感受了渣滓洞的刑罚是多么的惨无人道。还有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就是江姐赴刑之时,她挣脱了狱卒的拘束,非常自然地整理了自己头发和衣服,这段独舞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江姐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让人一下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共鸣,催人泪下 叛徒是一个很令人厌恶的角色,在剧中被监狱中的被关押者唾弃,被狱卒们戏弄,是一个反面的角色。
舞剧《红梅赞》里,编导非常准确地把握了形象创造的实质,几乎每一个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语言。甚至那些气焰一时嚣张的狱卒们,也都不是简单的脸谱化的“丑人”,而是有着自己的形象性格。舞剧中华子良与狱卒们的五人舞,从一个跑步的动机串连起英雄人物内心的坚韧,这坚韧又被冷酷的现实所包围和制约,甚至于开始还不被同志们所理解,于是让人一下产生巨大的心理共鸣,催人泪下。这些在充分舞蹈化的现代舞蹈语言基础上“诞生”的不屈不挠之人,既勾连起人们对百年来现实生活的深情回忆,又在富于现代审美意义的表演艺术领域中使人产生巨大联想。它打破了舞剧传统戏结构方法集中塑造一两个正面人物的舞剧形象塑造模式,充分显示了编导的创新精神和运用现代艺术手法弘扬主旋律的强烈意识。
灯光也是此舞剧的一个亮点。剧中灯光以白色为主,配以灰色蓝色,冷色调的灯光让观众置身于冰冷幽暗的渣滓洞。独舞者的聚光灯让观众可以抓住重点,灯光的强弱推进以及角度的变化虽然没有华丽却可以让人们融入整个舞剧中,为之动容。
舞者们用精巧的展示了革命烈士的不屈不挠,信念坚定,敌人的穷途末路,凶残暴戾,叛徒的做贼心虚,为虎作伥,并将目光触即人们的内心深处,用舞蹈语汇塑造一个个最平凡,但平凡中孕育着伟大,最亲切,亲切中闪现着崇高。
这部舞剧没有过多的修饰,只用肢体语言将文字转化为舞蹈,用舞蹈书写血与泪的交织。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奈何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排排倒下,一排排冲向前,理想,信念着胸中燃烧,志士们在烈火中永存。
第四篇:舞剧《天鹅湖》赏析
舞蹈,人们称它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在我看来舞蹈折射出人情,人性和人生的真谛,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
舞蹈的种类繁多,其实说到底,归纳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与人们各种生活有着直接紧密联系,功利目的性比较明确,是人人都可以参加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包括:习俗舞蹈、宗教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艺术舞蹈是指在舞台或广场表演性舞蹈,它是由舞蹈家创作和表演的舞蹈作品。它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根据风格特点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芭蕾舞。二是根据表现形式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歌舞剧,舞剧等等,三是根据反映生活和塑造舞蹈形象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和戏剧性舞蹈。
芭蕾舞属于艺术舞蹈,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极力模仿古希腊的艺术风格。最早是出现“宴会芭蕾”。芭蕾继续发展,经历了宫廷芭蕾、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俄罗斯芭蕾、当代芭蕾几个主要阶段。
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对外开、伸展、绷直的追求,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和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将其按特定的结构手法编排、组合,就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共分序曲,一二三四幕和尾声,作于1876年。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剧,取材于民间传说。其中柴可夫斯基对舞剧音乐进行了许多革新,他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弊病,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使之更富于戏剧性,大大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他在《天鹅湖》的音乐中成功地运用了交响乐原则、奏鸣曲式中主题的对比和展开原则、赋格段及回旋曲式的自由运用原则;柴可夫斯基把舞剧中的古典舞(包括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以及男女独舞等)和代表性民间舞(包括各民族,各地区的特性舞)的音乐和表现力大大丰富提高了,使之焕然一新。他以真挚动人心弦的旋律,如泣如诉的歌唱性乐句为主导,巧妙地运用了各种音乐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戏剧冲突,整个舞剧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柴可夫斯基强调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强调音乐对于舞剧的积极作用。运用主导动机发展、高密度和声织体等交响乐的创作手法,使音乐与剧中人物感情、特定场面紧密吻合,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剧情如下,序幕:美丽的奥杰塔公主在恶魔洛特巴尔统治的天鹅湖畔游玩时,被恶魔用妖法变成了天鹅。
第一幕:英俊勇敢的西格夫利得王子与朋友和村女们一起跳舞游玩之际,看到一群天鹅飞过,遂带弓箭追逐而去。
第二幕:王子赶到天鹅湖畔,看到水中的群鹅竟变成一群女郎,她们在月光下跳着优美的舞蹈,王子爱上了其中最美的奥杰塔公主,他们互相倾诉着爱情。公主告诉王子,只有真诚的爱情才能出去魔法解救他们,现在只在夜半时分才能恢复人形。王子表示了爱的坚贞,并举行了婚姻的盟誓。临行时王子得到一根洁白羽毛作为留念。
第三幕:母后为王子举行挑选未婚妻的舞会,所有候选的姑娘都未打动王子的心,他只钟情于天鹅公主。恶魔为破坏王子对公主的盟誓,带女儿化妆为黑天鹅,并伪装成奥杰塔的相貌,从而骗得了王子的爱情,王子遂把白色羽毛作为爱情标志交给她。当城堡上出现了悲痛欲绝的白天鹅时,王子始知受骗,即刻向天鹅湖追去。
第四幕:天鹅湖畔,诸天鹅怨愤王子,她们围着公主不让王子接近,王子最后终于得到公主的谅解并与之诀别。恶魔出现在悬崖上,以胜利者傲视王子,王子向他扑去,但被妖术的风浪所冲击并被浪涛吞没,公主到水中相救。忽然悬崖与恶魔一起崩毁,忠贞的爱情战胜了邪恶,公主恢复人形,他们获得了自由和幸福。
1895年1月15日,两位编导大师彼季帕和伊凡若夫重新编导了《天鹅湖》,由于他们
充分理解和运用了柴可夫斯基杰出的音乐语言,首先是《天鹅湖》的音乐给舞剧的戏剧结构注入了新的生命,演出大获成功。著名的意大利芭蕾明星皮·莱娜尼扮演了剧中的双重角色──奥杰塔和奥吉莉雅。她以细腻的感觉、轻盈的舞姿、坚韧的耐久力和完备的技巧体现了编导者的意图。据载在第三幕奥吉莉雅的独舞变奏中,莱娜尼一口气做了三十二个Fouette{芭蕾术语,意为挥鞭转,),这一绝技至今仍保留在《天鹅湖》的演出中。
尤其是在第二幕中,无论是思想,结构,编舞,还是艺术手法都十分严禁,高超和完美。不仅诠释了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而且在舞蹈思维方式上高度概括化,抽象化和象征化迈进了一大步,远远超越了时代,成为所有版本保留的经典,是芭蕾艺术中的精品。
世界舞坛公认芭蕾是舞蹈的王冠,而《天鹅湖》是王冠上璀璨夺目的宝石。在所有的古典芭蕾中,《天鹅湖》因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而流传百世。
第五篇:舞剧戈壁青春赏析论文
摘要:舞蹈《戈壁青春》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剧团为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六十周年而精心创作的,从北京舞蹈学院特邀了国内一线的主创和主演进行合作,对兵团人在那个年代中的奉献、热血、无奈、遗憾等多重感情进行真切而朴实的诠释,通过演员富有张力的表演,让观剧者得以共鸣和感动,深刻再现了戈壁中挥洒的青春和人文情怀。
关键词:舞美;人物塑造;革命情怀;舞蹈语言
一、创作背景
舞蹈《戈壁青春》是对兵团人的生活、民族情怀等多维度的真切写实,该舞剧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剧团为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而精心编创的,显然,一部周年晚会和舞台表演的庆祝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疆兵团人、舞蹈者的情怀与故事,于是他们邀请到了北京舞蹈学院的青年教师帅小军老师担任总导演,国内一级舞蹈演员汪子涵、华宵一分别担任男女主演建国与红柳,形象的诠释了舞蹈整体的情感线索,即使非专业舞蹈人群,也可以从表演者的舞蹈中体会到人物形象的情感、理想与现实落差所产生的无奈。舞剧《戈壁青春》以男青年建国只身投于戈壁边疆进行支援,把青春和热血奉献于这片土地为线索,贯穿了三代人的命运曲折,以及为边疆建设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力量,在新疆兵团建设发展中具有典型性的群体形象。舞剧牢牢抓住了兵团生活的本质和文化底蕴,成功地做到了“美兵团之美”。该部舞剧之所以能够使观剧者得以共鸣与感动,主要来自于兵团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抒发,并以浪漫手法的表达手法展现现实题材。《戈壁青春》以它自身独有的赤诚与真情,再现了一段令人难忘的时空历史写照,铭刻上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艺术印迹。
二、革命情感的线索与脉络
通过对舞剧的初步观赏,我把该舞剧的情感脉络分为战友之间的革命情感、兵团与人们之间的民族情感、建国与红柳的男女情感、国人对于国家的信仰情感。剧中,支边青年建国怀揣着热血和激情,首次踏上了新疆这片土地,面对这里的人、事、物,一切都是崭新和新奇的,从生疏到热爱,建立了战友之情,同时剧中特写了建国与兵团第一代建设者老连长结下了父子般的情谊,同时与老连长的女儿红柳更是产生了感人至深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演绎更是把舞剧在中后部分推入了再一次高潮,舞剧表现了建国和红柳从相识、相知、相爱并建立了自己幸福的小家,有了爱情的结晶。不幸的是老连长在一次工程当中意外去世,而后建国与红柳也因种种问题而不得已分离,从而造成了终身遗憾。多年后建国离开了人世,他们的儿子带着父亲的的遗憾和思念回到了戈壁边疆的这片土地上,同时把活力和热血也带到了这里。全剧以支边青年建国的命运起伏折射出兵团老少三代人的“屯垦戍边、无私奉献”的坚定信念,谱写下了戈壁不再荒芜,青春依然绽放的兵团赞歌。兵团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艰苦历程,同时也通过人物故事立体的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
三、人物形象的诠释与表现
舞剧整体宣扬着一种青春的正能量,把特殊时期的往事,浓缩在一个兵团战士的情感故事里。在群舞部分,没有太多的纯舞蹈表达,而是通过简单的统一动作,表达兵团人的力量和气魄,烘托出整体的舞台质感。令我印象较深的一个画面是兵团人每人搬动着一个类似于大锤的劳作道具,整齐的出现在舞台当中,舞姿简单,但气息敦促、动作刚劲有利,画面感十足,很容易的让观者可以从肢体语言中感受到当时那个年代人的壮士气息和生命力量;女生群舞部分,麦田收获的季节,亮黄色的灯光打到舞台上,妙龄少女们生动表现了青春的活力和收获的喜悦,营造了舞蹈的丰盈感和欢快的节奏部分;老连长去世之前,工程建设的场景也是浑然壮观,肢体动作简单而规律,而后老连长不幸去世,所有人用一条白色长布把众人集中在舞台的右后部分,全体背对观众,有序的站立着,安静着。一条白色长布把所有人联系到了一起,凝聚到了一起,背影意味着众人的悲痛与沉默,这时,不需要用再多的肢体语言去表达,一个安静的画面,语言的表现力,足矣!独舞及双人舞部分,主要为建国与红柳之间,建国的人物诠释是情感带动肢体,我们从他的面部管理和所谓标准动作外的肢体感情,可以感受到主演建国从走进戈壁、爱上戈壁、挥洒青春、孕育爱情、无奈分离等故事情节中的情感变化,在这时,肢体是情感的表现方式之一,并非全部,也并非仅限于舞蹈情节。红柳部分的舞蹈表现,我们可以从她的技术技巧和脚下的干净度看出华宵一的舞蹈功底和肢体力量,舞台表现富有张力,也从女主演的身上看到了作为一名舞者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四、总结
《戈壁青春》以较为深刻的人文情怀和独特历史背景下所编创而成的,整个舞剧以倒述的形式进行演绎,第一幕与第六幕的画面形成了很重要的呼应关系,让整个舞剧故事叙述深刻且完整。这个舞剧也让我感受到,舞台的表达不见得需要繁簇复杂的技巧动作,简单的旋律和动作表达到位,同样会产生让人记忆深刻的舞台画面,干净而不失力量。在《戈壁青春》的原创舞剧中,我们看到了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青年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挥洒自己的青春热血,因为有他们的存在与奉献,所以戈壁不再荒凉,青春依旧绽放。
参考文献:
[1]袁禾主编.《大学舞蹈鉴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何群著.《舞蹈创作思维》.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4]于平著.《舞蹈文化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