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考研政治之毛泽东思想题目汇总(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11:4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考研政治之毛泽东思想题目汇总(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考研政治之毛泽东思想题目汇总(最终版)》。

第一篇:2018年考研政治之毛泽东思想题目汇总(最终版)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018年考研政治之毛泽东思想题目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科学地区分了中国革命对象和中国资产阶级

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基本形成 C。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

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B.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

C.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的资产阶级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十月革命以后,就属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十月革命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毛泽东思想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条件下产生。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D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因此备选项A、B、D都不符合题干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C。《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D。《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2.关于毛泽东思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B。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 C.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D。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

3.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概括的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调查研究 D.独立自主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毛泽东思想萌芽

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革命前途的影响》等著作,集中体现了我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成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因此,备选项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备选项C《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备选项D《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备选项A《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在后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发表的著作,1930年5月毛泽东撰写《反对本本主义》,包含了后来被称之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思想,初步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符合题干要求。

2.【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有两次概括:一次是刘少奇在中共七大所作的报告和七大通过的党章中;一次是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中。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目前时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民主革命中之继续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毛泽东思想,从他的宇宙观以至他的工作作风,乃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乃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这些理论与政策,是完全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标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在《历史决议》中强调,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因此,选项ABCD都正确。

3.【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具体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多方面 3页共3页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发展,并深刻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在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治路线、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都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核,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殊品质,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们不仅表现在《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重要著作中,而且表现在毛泽东同志的全部科学著作中,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4页共4页

第二篇:2010年考研政治强化班毛泽东思想讲义

2010年考研强化班

毛泽东思想概论内部讲义

前言

1.考研政治复习基本原则:

一、抓小放大。

二、抓住重点。

三、突破难点(关键词)。

2.毛泽东思想概论基本线索和重点:

第一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总论)第二专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实践)第三专题: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理论)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实践)

第一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怎样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

一、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一)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列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二)在延安整风时期逐步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概念:

(1)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个概念。

(2)1943年7月刘少奇在论述毛泽东及其思想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时,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两个概念。

(3)王稼祥在1943年《解放日报》发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概念。

(三)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修改党章报告中对毛泽东思想作了深刻的理论分析:(1)它是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中国的东西,又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2)它是在无数次的千百万人民的剧烈斗争中反复考验过的,证明是惟一正确的救中国的理论与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惟一正确的思想和总路线。(3)毛泽东思想从它的宇宙观到他的工作作风,乃是发

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

(四)在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和1982年党的十二大党章,全面科学评价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涵义、内容和活的灵魂。

(五)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对毛泽东思想新的科学界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1)中国革命必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但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2)毛泽东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但在世界观、方法论等方面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

(二)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1)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百余年来历史选择的结果。(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另一方面抛弃了马列主义理论中某些已经过时的、不适合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结论,而代之以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3)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列主义的,也完全是中国的。

(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2)毛泽东思想是在党和人民集体奋斗的基础上形成的。(3)毛泽东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共同构筑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大厦。

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

(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政局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以俄为师,把领导人民革命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开始。

(二)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特别是五四运动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三)马列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前提。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一)主源或本源是马列主义。

(二)次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民主性的精华和朴素的政治哲学思维,富有爱国主义的革命传统以及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

三、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阶级基础:

(一)新的社会生产力增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二)工人队伍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

四、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

3.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毛泽东思想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特别是同教条主义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和继续发展等多个阶段:

一、在大革命时期萌芽:

(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

(二)毛泽东的《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集中体现了我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成果。

二、在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形成:

(一)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我们党内盛行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

(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错误倾向斗争中,不但在实践上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而且毛泽东还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一系列著作,初步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三)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1)1930年1月毛泽东发表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确立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

(2)1930年5月毛泽东发表《反对本本主义》,包含了后来被称之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基本因子,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三、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一)成熟的原因:

(1)1935年遵义会议毛泽东在全党实际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根本政治保证。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2)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3)抗日战争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

(4)在延安整风中党的理论素养的加强和思想路线的端正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5)共产国际指导思想的改变提供了一定的外部环境。

(二)成熟的表现:(1)毛泽东发表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联合政府》等一系列著作,全面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军事、思想路线,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体系。

(2)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初步形成: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是这个集体的重要成员。

(3)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论党》,周恩来的《关于党的“六大”研究》、《论统一战线》,朱德的《论解放区战场》等分别从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等方面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四、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

(一)在理论上,毛泽东发表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不要四面出击》、《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一系列著作,对已经形成的新民

主主义理论进行丰富与完善,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二)在实践上,毛泽东及时领导全党进行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探索。

(三)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为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做出了各自贡献。

4.怎样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一、在我党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概括有两次:

(一)第一次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刘少奇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

(二)第二次是在邓小平主持下,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概括。

二、毛泽东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涉及中国革命和建设等基本问题。

三、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内容,并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1957年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具体方针: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经济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1962年毛泽东把“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3)1960年党中央批转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毛泽东在批示中把鞍钢经验称为“鞍钢宪法”,认为鞍钢创造了一套不同于苏联实行一长制管理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实行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三结合。

(三)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四)关于政策和策略理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1)1955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中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2)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3)1964年2月毛泽东在对中央音乐学院一封来信的批示中首次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六)党的建设理论。

四、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组成部分:

(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1929年6月毛泽东在他的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2)1929年12月毛泽东在他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

(3)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4)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中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批判了教条主义。

(5)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首次使用“实事求是”这个科学概念,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6)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从此,实事求是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集中概括。

(二)群众路线:(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独立自主:(1)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2)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3)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5.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一、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成果:

(一)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

(二)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二、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一)马列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指南,因此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时必须坚持马列主义的理论指导。但是马列主义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则,而不是也不可能是绝对适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国家的一成不变的结论和公式,因此在坚持马列主义一般原理的同时,又必须按照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来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

(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全面考察、分析中国社会、历史和民族的特点,深入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阐明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语言说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方针政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6.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一、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任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

二、找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三、对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重要理论成果,提出许多启发性的

论断:

(一)领导我们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积累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7.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它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二)它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政治基础:(1)在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2)它们与毛泽东亲自领导下建立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制度。

(三)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先导。

(四)它是中华民族团结和振兴的精神支柱。

(五)它是对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二、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是、今天和将来仍然是我党的指导思想:

(一)历史不能割断,如果不了解过去就会妨碍对当前问题的认识。

(二)毛泽东思想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今天仍然具有普遍意义和重要指导作用。

8.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战斗的一面光辉旗帜。

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两种错误倾向:

(一)“两个凡是”“左”的错误:认为毛泽东的一切决策、指示都是正确的,都要维护和遵循,其实质并不是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真理,而是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坚持下去。

(二)“资产阶级自由化”右的错误:认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要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甚至主张不再提毛泽东思想。

(三)这两种错误倾向的共同点都是把作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晚年错误混淆起来。

三、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个理论和政治问题,是一个全局性的、紧迫的、至关重要的大问题:

(一)这关系到怎样对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成就。

(二)这关系到现在党的团结,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三)这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

四、邓小平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

(一)邓小平批判了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左”的错误:(1)推动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反对“两个凡是”错误方针。(2)提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3)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冲破“左”的思想束缚。

(二)邓小平批判了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右的错误:(1)批评了借毛泽东的晚年的错误从根本

上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指出正是因为我们遵循了毛泽东思想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2)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丢不得,不坚持毛泽东思想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

(三)邓小平本人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1)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和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2)毛泽东在长期革命斗争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3)不仅在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四)邓小平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科学评价的意义:(1)邓小平把毛泽东晚年错误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区别开来,既否定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又高举了毛泽东思想的旗帜。(2)邓小平这些重要观点成为由他主持起草并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基本思想,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标志着全面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五、正确理解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一)对毛泽东的科学评价:

(1)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2)毛泽东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3)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为新中国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二)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作为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杰出代表,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个人思想的区别:

(1)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理论体系,是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党的集体智慧结晶。

(2)毛泽东个人思想有正确思想,也有错误思想;毛泽东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

(四)对待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个人思想的正确态度:

(1)坚持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毛泽东思想。

(2)坚决抛弃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

第二专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怎样形成的?

一、毛泽东在国民革命时期《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

二、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

三、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四、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什么?

一、分清敌我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一)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因为帝国主义直接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另一个主要对象,因为封建主义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三)中国革命既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又是推翻封建主义统治的民主革命。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革命中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一)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相应地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即大资产阶级或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比较进步生产关系。

(三)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动力之一。

(四)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阻碍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因此,《在晋绥干部会议上讲话》中毛泽东明确把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起并列为中国革命的三大对象之一。

3.为什么说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一、要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就必须发动和依靠农民,在政治上推翻地主阶级统治,在经济上消灭封建主义土地制度,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所以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民主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

二、农民既是帝国主义的最大掠夺对象,也是地主阶级最直接的压榨对象,所以农民具有强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三、无产阶级对于农民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核心问题。

四、近代中国农民分为贫农、雇农、中农、富农等几个不同阶层,他们对革命的态度不完全相同:

(一)贫农和雇农:贫农连同雇农约占农村人口70%左右,贫农没有土地或有很少土地,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天然的、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二)中农:约占农村人口20%左右,一般不剥削别人,经济上能自给自足,政治上没有权力,受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压迫,“不但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革命和土地革命,并且能够接受社会主义。因此,全部中农都可以成为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军,是重要的革命动力的一部分。中农态度的向背是决定革命胜负的一个因素”。

(三)富农:约占农村人口的5%左右,既是劳动者,又是剥削者,.剥削雇农的剩余劳动,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有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贷,带有浓厚的半封建性。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可能参加,在反对地主的斗争中可能保持中立。因此,要把富农和地主阶级有所区别,不能过早地采取消灭富农的政策。

4.为什么说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一、小资产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

二、小资产阶级本身都是劳动者,并身受三重压迫,有很大的革命性。其中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富于政治敏感性,在革命中往往是最先觉悟的部分,起着先锋和桥梁作用,“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但知识分子身上的主观主义、个人主义等倾向,则必须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加以克服。

5.为什么说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一、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势力的束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二、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是剥削者,天生的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具有软弱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之间有联系,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所以在革命过程中容易发生动摇和妥协的倾向,无法充当革命主要力量。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

一、中国无产阶级资历比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要老一些,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比资产阶级要广大得多:

(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华开办的企业中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

(二)19世纪60年代在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又产生了一批产业工人。

(三)19世纪70年代后在官僚、地主、商人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产生了另一批产业工人。

二、中国无产阶级一般特点:

(一)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

(二)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三)是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

三、中国无产阶级特殊优点:

(一)深受三重压迫,具有革命彻底性。

(二)分布集中,便于团结斗争形成力量。

(三)与农民有天然联系,易于结成工农联盟。

四、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特别能战斗、最有觉悟、最革命的阶级,自然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五、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核心,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

(一)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对象和动力是相同的。

(二)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区别在于领导权不同:(1)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2)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

六、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必须通过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来实现,无产阶级领导实质就是共产党的领导。

七、无产阶级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

(一)无产阶级必须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来实现自己的领导责任:(1)无产阶级对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可能是“天然的”。(2)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华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但

它又不会自动放弃这种领导权。(3)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贯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历史过程。

(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三)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和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保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四)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五)加强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八、批判在领导权问题上所犯的两个错误:

(一)陈独秀右的错误:“把整个队伍送出去”,放弃领导权,导致国民革命失败。

(二)王明“左”的错误:“把整个队伍推出去”,把自己孤立起来,成了“无兵司令”,也给中国革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7.怎样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前途?

1948年毛泽东在《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中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

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即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既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一)有了新的领导阶级,由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

(二)有了新的革命阵线,它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而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三)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而不再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四)有了新的前途,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而是以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为目的,最后走向社会主义。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一)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二)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一)区别:(1)新民主主义革命只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而不破坏任何尚能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资本主义成分。(2)社会主义革命要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二)联系:(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2)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三、在中国革命发展阶段和前途问题上党内错误倾向:

(一)陈独秀“二次革命论”右的错误:(1)不承认中国革命的两个阶段应当紧密衔接,而是主张在两个阶段之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和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2)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而没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

(二)王明“毕其功于一役”“左”的错误:(1)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2)这种观点只看到两

者间的联系,而没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

(三)这两种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客观发展规律,导致革命失败。

9.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一、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目标: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一种过渡性质但又是在一定时期必须采取的国家形式。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

三、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

(一)国体: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二)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是什么?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

一、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一)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而农民问题首要的就是土地问题。

(二)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才能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开展的唯一一项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

(一)没收官僚资本就是消灭三座大山之一,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二)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带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三、保护民族工商业,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一)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经济非常落后,民族资本主义还是一种比较进步的生产关系。

(二)在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下,要让私人资本主义在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发展。

(三)毛泽东关于发展“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的思想:

(1)中共七大期间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着的急于消灭资本主义,害怕资本主义发展不利于革命,而企图由封建经济直接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的民粹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

(2)在近代中国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3)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国家,这种资本主义还有用,它的性质是帮助社会主义的。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

11.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一、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并为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服务。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一)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新、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标志。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主要特征:

(1)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尊严和独立;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气派。

(2)科学的: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对于封建时代创造的文化应剔除其封建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同时要尊重中国的历史,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文化,以发展民族新文化和提高民族自信心。

(3)大众的: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文化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使它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器,同时又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

12.怎样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提出:

(一)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5月,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作了初步论述。

(二)1929年周恩来等在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三)从1936年12月到1939年12月,毛泽东又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新阶段》等著作,标志着中国革命道路理论进一步完善与成熟。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内容:

(一)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

(1)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和客观条件。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影响,是客观条件。

(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客观条件。(4)相当力量正式红军存在,是主观条件。

(5)共产党组织有力量和政策正确,是主观条件。

(二)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因此必须进行长期的革命战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农民不但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也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主力军。农村是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

(3)大革命失败后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由此决定的革命长期性。

(三)“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1)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

阵地,三者密切结合。

(2)“工农武装割据”实际上否定了照抄外国经验的“城市中心论”,体现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已经基本形成。

三、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哲学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开辟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为我党领导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革命正确方向,找到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13.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一、提出:

(一)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

(二)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二、三个基本问题(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

(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统一战线和主要的革命形式是武装斗争,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特点。

(二)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要有统一战线的配合与支持,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这两个武器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三)正确理解了这三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理解了全部中国革命。

14.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是什么?

一、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者,以便集中力量反对当前最主要的敌人。

二、特殊重要性:

(一)近代中国社会在阶级构成上是“两头(无产阶级、地主大资产阶级)小,中间(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大”,敌强我弱。

(二)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

三、现实可能性:

(一)中国最大压迫是民族压迫,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有广大同盟军。

(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1)由于中国最大压迫是民族压迫,因此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尽可能保持之。(2)在特定条件下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以求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15.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是什么?

一、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及其关系:

(一)两个联盟:(1)工人阶级和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2)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联盟。

(二)两个联盟的关系:(1)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统一战线基础;(2)第二个联盟也需要注意,特别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三)正确处理两个联盟的关系:(1)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2)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3)正确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他们互相促进。

二、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同盟者领导的条件:

(一)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

(二)对同盟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要给以政治教育。

三、党在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

(一)所谓独立自主就是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二)坚持独立自主实质是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最根本的问题。

四、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强调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来的:

(一)在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中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在特定条件下,如抗日战争时期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以便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二)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对他们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1)所谓联合,就是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2)所谓斗争,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行“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以斗争求团结。(3)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三)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

16.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一、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具有极端重要性:

(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特点。

(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一)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不独立,因此党必须一开始就建立并牢牢地掌握革命武装,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

(二)敌人强大残暴,中国人民只能走武装斗争道路来夺取胜利。

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

(一)武装斗争决定中国革命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二)中国的问题离开武装就不能解决。

四、中国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

(一)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农村,使农村成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战场。

(二)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中国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

(三)农民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

五、武装斗争与其他斗争形式的相互配合。

(一)中国革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并不是说可以放弃其他的斗争形式。开展其他各种非武装的斗争形式,诸如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以及思想政治战线上的各种斗争等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其他形式的斗争要围绕着武装斗争,而不能脱离武装斗争;反之,没有其他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的配合与支持,武装斗争也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17.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是什么?

一、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

(一)人民革命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人民军队。

(二)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三)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

(1)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打仗、生产(筹款)、做群众工作。

(3)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

(4)军队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优待俘虏。(5)毛泽东为人民军队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6)在人民军队内部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

二、1936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特点:

(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1924—1927年革命。

(二)敌人的强大。

(三)人民军队的弱小。

(四)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一)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朱德提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二)在反围剿战争中,毛泽东提出了“诱敌深入”。

(三)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作,根据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把游击战争提到战略地位。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的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其核心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8.为什么说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一、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二、在中国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有利条件:

(一)有一个好的阶级基础,整个工人阶级具有坚强和彻底的革命性。

(二)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从一开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三)有一个好的组织基础,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完全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

(四)有一套好的建党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特色的建党理论。

三、在中国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殊困难:

(一)中国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会侵入党内。

(二)党的理论准备不足,理论落后于实践。

(三)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在欧洲,而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处在多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五)共产国际教条主义倾向和对我党不适当干预。

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把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的党建设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保持党的先进性。

(一)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我们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工人阶级的形成是建党的根本条件。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三)民主革命时期,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特点,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也有不少来自知识分子,还有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革命分子。但是,我们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二、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一)1929年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

(二)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

三、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一)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组织原则。

(二)民主集中制基本要求是在民主基础上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民主的结合。

(三)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运用。

(四)民主集中制要求:(1)个人服从组织;(2)少数服从多数;(3)下级服从上级;(4)全党服从中央。

四、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

五、强调党的作风建设,并把它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

(一)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自我批评。

(二)三大作风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不可分割,是中国共产党显著区别于其它政党主要标志。

六、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

(一)毛泽东认为党内矛盾“是社会上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因此不能把党内矛盾等同于阶级矛盾、敌我矛盾。

(二)刘少奇认为党内斗争的性质“是思想原则上的分歧与对立”,因此“基本上还是一种思想斗争”。

七、整风运动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延安整风运动方针:

(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二)通过团结——批评——团结,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

20.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是什么?

一、理论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解决了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二、实践意义:

(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我党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三)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战乱不断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基本统一,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三、世界意义:

(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

(二)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

(三)有力地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第三专题: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社会形态: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1)由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2)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才能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是走历史必由之路。

(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

(1)资本主义因素占有很大比重:第一,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因素。第二,农民具有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

(2)社会主义因素占据领导地位: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带有若干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第二,工人阶级领导权、人民民主专政是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

(3)两种因素斗争及其结果:第一,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和非社会主义因素彼此斗争着。第二,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胜利。第三,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改造直至消灭,从而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特征:

(一)政治特征:

(1)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2)民族资产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二)经济特征:

(1)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制度,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

(2)尽管国营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领导作用,但所占比重并不大。

(三)文化特征: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1949—1952年主要矛盾: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为此,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

(二)1953—1956年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已经成为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内部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因而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矛盾;在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一)1952年毛泽东提出用10—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过渡,这是过渡时期总路线酝酿的开始。

(二)1953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形成比较完整表述。

(三)1953年12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完整准确的表述。

(四)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

(五)1954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写入宪法,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二)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1)“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

(2)“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

(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一化”与“三改”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辨证统一,符合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这个客观规律。

四、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一)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二)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国家的各项政策、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党和政府有必要把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三)土地改革后,个体农民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也促使了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的发展。

五、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

(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土改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这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合理调整工商业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四)当时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1)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显示出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借鉴作用。(2)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很不景气,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充满向上的活力。(3)朝鲜战争停战使世界形势开始缓和,这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3.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对农业改造的经验:

(一)在土地改革基础上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走出了一条先实现合作化,再逐步实现机械化的道路。

(二)改造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三)改造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四)改造发展阶段:(1)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五)改造阶级路线:(1)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对富农剥削限制到逐步消灭。(2)对经济制度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把消灭剥削、剥削阶级同改造富农分子结合。

二、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验:

(一)改造方针: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二)改造办法: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

(三)改造方式和步骤:合作化(供销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四)生产经营方针: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采取和平改造的方针:

(一)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

(二)对民族资本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和平改造的必要性:

(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和经营能力不足,影响着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和经营自发状态,影响着国家的经济计划。

(三)资产阶级不法行为,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危害。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和平改造的可能性:

(一)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两面性:

(1)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另一方面,惟利是图,受追逐高额利润本能的驱使,干出许多不利于国计民生事情。

(2)民族资本主义:一方面有利于国计民生;另一方面不利于国计民生。

(二)工人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国营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工农联盟的巩固和发展孤立了民族资产阶级。

(三)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确政策:(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对工商业的合理调整等措施,充分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方面,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长足发展。(2)通过开展“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等方式,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加以限制,在此基础上逐步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实现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改造的形式:

(一)在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实行经销代销等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二)部分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决定性步骤。

五、赎买办法:

(一)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实行“四马分肥”:即把企业的利润分为所得税(34.5%)、公积金

(30%)、工人福利费(15%)、资方红利(20.5%)四份。

(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对私股实行“定息”的办法:把资本家的利润限制在一定的率息上,统一规定年息为5%,当时决定付息7年,后又延长3年,共计10年。

(三)对资本家和资方代理人按照“包下来”的方针和“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作了人事安排,同时还保留了他们的高薪。

六、改造的阶级路线:

(一)保持和民族资产阶级政治联盟,不剥夺其政治权利。

(二)给资本家出路,发挥一技之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逐步把他们改造成自食其力劳动者。

七、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和平改造的意义和作用:

(一)意义:(1)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一个历史性胜利。(2)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3)这是国际共运史上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一个重要发展。

(二)作用:(1)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2)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3)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4)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5)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和失误偏差都有哪些?

一、历史经验:

(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采取积极领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二、失误偏差:

(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一些问题。

(二)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三、造成失误偏差的原因:

(一)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

(二)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在认识上有一些问题:(1)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2)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形式,而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缺乏认识。(3)更重要的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四、不能因为出现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一)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关联:无论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道路,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1)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意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一、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

(一)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

(二)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最根本变革,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受剥削的境遇,成为掌握国家生产资料的主人,实现了真正的当家作主。

三、大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一)到1957年超额完成了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使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二)工业的高速度发展,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以后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加强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四、政治领域发生重大变化,确立了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一)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由《共同纲领》代行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施行,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条件和保证,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创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良好社会政治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一)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积极影响。

(二)为其他相对落后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人民也是一个巨大鼓舞。

第三篇:2012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易混知识点

毛泽东思想易混知识点总结彩色归纳版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2.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 武装割据: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3.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历史性巨变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集体领导下成功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4.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是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上的初步阐述和基本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理论的系统论述 5.6.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共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成熟的现实土壤的是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的革命战争实践 成熟的政治保证是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和巩固 7.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在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 8.9.毛泽东撰写的奠定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哲学基础的著作是《反对本本主义》

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最根本的原因是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0.毛泽东思想科学含义的核心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11.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具有中国特点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12.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是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13.第一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表述是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4.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一完整概念是在《<共产党人>发刊词》 1939、15.最先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提法的是张如心的《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

16.在中国共产党内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并阐述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基本内容的文章是:王稼祥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

17.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和党的指导思想在全党正式确定下来的党的文献是: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和刘少奇在中共“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18.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和内容做出系统阐述和科学概括的文献有:.第一次是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第二次是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

19.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做的新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0.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明显优势的是封建剥削制度和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相结合 21.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侵华

22.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合人民解放 从1840年至1949年,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合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3.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带有先天的经济上 政治上的软弱性

24.“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个论断出自《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2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6.毛泽东全面阐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点的著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27.土地革命前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至1930年)毛泽东撰写了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著名著作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28.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且带有先天的软弱性

29.首次明确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科学概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30.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起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31.毛泽东第一次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的著作是:《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完整 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32.毛泽东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在《新民主主义论》中,1947年底毛泽东首次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归纳为三大经济纲领,是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3.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标志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主要文献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新民主主义论》1940,: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提出(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34.检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唯一标准是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35.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内容就是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36.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建立的新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3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推翻封建地主和官僚资本的统治,走上民主发展的道路)

3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 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3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40.毛泽东认为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 基本原因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41.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 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贫农

42.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主要来源于地主,商人,官僚,手工工厂场主 43.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

44.毛泽东中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是在《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

4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运动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46.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布取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称号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后

47.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48.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是在《将革命进行到底》 49.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主要的阶级基础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

50.在中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其优点表现在衔接了两个革命阶段 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 概念表述准确鲜明

51.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民的范畴和专政对象

52.《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本质特征,领导者和阶级基础,职能和历史任务,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53.建国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重要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54.“中国工人阶级比中国资产阶级资格老,因为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些”,这是因为中国的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外国资本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而来

55.瓦窑堡会议上为适应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 后又改为民主共和国

56.井冈山《土地法》1928规定:没收一切土地,而不只没收地主的土地,兴国县《土地法》1929,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1946,即《五四指示》,将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57.中共在民主革命中实行土地革命,土地制度根本改革的结果是消灭了封建的生产关系,使广大农村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农村初步确立,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工农联盟得以巩固,推动了农村人民政权的建设

58.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所说的半无产阶级包含:绝大部分半自耕农、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小贩等五种

59.毛泽东在《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所谓“中间”是指以下阶级: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两头”是指:工人阶级 地主阶级 官僚买办阶级

60.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 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共性,是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中国无产阶级特殊的优点是:第一,中国无产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最富有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第二,中国的产业工人大多来自破产的农民,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他们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第三,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然不多,但集中在沿海、沿江大中城市,集中在煤矿、纺织等一些工矿企业部门,便于组织。第四,中国 无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

61.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决定因素是:革命的主要对象和革命的领导者 62.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国红色根据地的政权:政体是工农兵代表大会 工农民主专政性质的政权 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

6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度和颁布的土地改革文件有:《兴国土地法》《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

64.七届二中全会后制定和实行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四面八方”政策是公私兼顾 劳资两利 城乡互助 内外交流,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和总目标: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65.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来的”这一思想的著作是《<共产党人>发刊词》

66.毛泽东分析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在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话中 《论联合政府》

67.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提出民主革命三大法宝的著作是:《<共产党人>发刊词》

68.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的﹑长期的形式是:武装斗争

69.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工农武装割据” 即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

70.中国共产党进入创建红军和根据地的新时期的标志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71.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是在《和美国记者安娜 路易斯 斯特朗的谈话》

72.中国共产党首次将枪杆子提高到夺取政权的高度来认识,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确立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方针是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的召开

73.在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结束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是林伯渠

74.毛泽东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的文章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1924—1927年的革命;第二,敌人的强大;第三,人民军队的弱小;第四,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75.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基本途径和必由之路是工农武装割据

76.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央的正确领导,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

77.1937年中共洛川政治局扩大会议指出,争取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反对片面抗战路线

78.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解决了在农村环境中如何建设党和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确定中国红军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古田会议 79.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核心是积极防御

80.首次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归纳为三大经济纲领,概括人民军队十大军事原则内容的著作是《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最重要的原则是集中优势兵力和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81.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无产阶级军队区别于中国旧军队的根本标志是全心全为人民服务,生命线是政治工作,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官兵一致 军民一致 瓦解敌军 优待俘虏,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即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保持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是通过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领导来实现的。

82.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阐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文章是:《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83.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统一战线要解决的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问题 发挥统一战线中大作用的最基本保证和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8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中最根本的经验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85.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是: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86.在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上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中央政治局通过的文件是:《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87.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学风问题的实质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

88.整风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主要是指:冲破共产国际和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束缚 89.整风学习的重要文件是《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

90.全党整风运动胜利结束的标志是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91.毛泽东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在《论联合政府》。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92.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和优点 93.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着重提出从思想上建设党

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全党

94.在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中,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的思想是强调党的作风建设 95.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组织原则。

96.毛泽东分析了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中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和反攻是《论持久战》

97.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98.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主要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99.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民的范畴和专政对象

100.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和《论政策》中毛泽东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工人 农民 城市小资产阶级:争取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 开明绅士 地方实力派 孤立顽固势力: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其代表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

101.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即“三三制” 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102.争取中间势力,中国共产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必须尊重中间势力的利益,必须坚决地与顽固派作斗争,并取得胜利

103.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指出: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104.瓦窑堡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决议》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105.延安整风的方针和宗旨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 106.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主要建党思想包括: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加强民主集中制,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正确处理党内矛盾

107.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社会范畴,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是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开端。

108.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09.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没收国民党官僚资本,继续进行土地改革,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53年土地改革完成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110.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当时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一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二是对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是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制定的策略方针是不要四面出击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

111.建国初期,开展了三大运动,即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是为了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反封建的任务而进行的

11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利用、限制、改造,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主要经验有和平赎买政策.国家资本主义道路,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结合起来 11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是:全行业公私合营

114.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造的目的是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15.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惟利是图,违法乱纪,愿意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

116.毛泽东提出: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走自己的路是在《论十大关系》中。

117.《论十大关系》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大国家,根本思想是必须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这一实际出发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118.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著作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19.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质的矛盾

120.毛泽东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21.毛泽东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著作是《<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的高潮>的按语》

122.1956年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有: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23.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由刘少奇、周恩来等提出,并为中共八大所肯定的 124.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及其基本点的会议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25.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是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126.1959-1960年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不发达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社会主义

127.1959-1960年毛泽东在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概念

12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涉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有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129.毛泽东首次明确的把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三者的关系提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考察的报告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30.第一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是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步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131.我国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 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132.正是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一项根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是在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3.“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的提出是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详尽的论述是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34.“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的提出是在毛泽东在对中央音乐学院一封来信的批示中 135.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 136.20世纪60年代初,由毛泽东提出,并由周恩来概括的对台工作的方针是“一纲四目”

137.毛泽东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口号的著作是《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 138.毛泽东首次使用党的“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是在《反对本本主义》 139.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

140.毛泽东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群众路线作出理论概括,将之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的文章是《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141.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党的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其实质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142.毛泽东明确阐述了实事求这一概念的著作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143.论述了共产党人对调查研究应采取的态度和进行调查研究基本方法的有《反对本本主义》和《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

144.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根本点 出发点 精髓是 实事求是

145.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或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基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46.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思想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 147.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基本要求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148.群众观点的内容包括: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149.党的根本宗旨,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150.一切依靠群众首先要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要反对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 151.中国共产党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群众观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5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毛泽东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是独立自主

第四篇:考研政治核心知识精粹之毛泽东思想概论44个热点问题

1.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中共十六大新《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和人类根本利益的科学体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自

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3.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一历史进程大体上可分为五个时期:开始萌芽、初步形成、走向成熟、继续发展、曲折发展阶段。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开始初步结合。毛泽东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深刻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前途等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毛泽东思想主要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即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文章,着重阐述了红色政权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以及人民军队建设、党的建设、土地革命和农村根据地建设等方面的思想。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主要表现为:建构了毛泽东思想的哲学体系;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纲领,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主要著作有:《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2006年第25题)

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下列毛泽东的科学著作中,写于这个时期的有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反对本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 【CD】

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集中表现在:关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历史任务,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作了初步总结和理论概括。同时,毛泽东思想遭受严重挫折。4.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正式提出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延安整风的过程中正式提出的。张如心在1941年3月出版的《共产党人》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王稼祥1943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提出:“毛泽东思想”。 5.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6.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基本特点:自然经济被破坏但地主阶级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对农民剥削;民族资本主义有发展但力量弱且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主义有联系;专制政权被推翻但军阀统治、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和政治、军事力量;帝国主义统治下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端不平衡;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农民的极端贫困和不自由。7.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主要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主要解决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8.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宣告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政统治的终结,提出了反映中国资产阶级政治要求和政治理想的三民主义纲领,建立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这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巨大历史性进步。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

9.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首先,第一次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世界大战和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其次,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再次,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10.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其次,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因为:第一,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第二,在五四运动中,中国的工人阶级已不再是资产阶级的追随者,而是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第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成为运动的领导力量;第四,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明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3)中国共产党成立,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相联结并成为其一部分。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2004年单选第7题)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B】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完整的科学表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005年多选第21题)

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是指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

C.地主大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A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由中国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来领导中国革命,不仅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13.坚持和把握无产阶级领导权,应注意四点:(1)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一个关键;(2)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实行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3)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4)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2005年第36题)

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动力,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曾经出现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每个阶级的革命,都要建立在每个阶级的力量上面;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如果没有资产阶级的有力参加,便会失去革命的阶级意义和社会基础。另一种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决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

请回答:

(1)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存在什么错误倾向?

(2)毛泽东在 1948 年明确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请依据这一观点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性质。

【答案要点】(1)第一种观点视资产阶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和阶级基础,夸大资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忽视无产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的革命主力军地位,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第二种观点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无视民族资产阶级有参加民主革命的可能性,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排斥和打击民族资产阶级,犯“左”倾教条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注:如果考生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可适当给分)

(2)因为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所以中国革命的性质不会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由于主要的革命者是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其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又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注:如果考生不加分析,直接得出结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分不应超过2分) 1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2004年单选第6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C】

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2004年第33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答案要点】(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2分)

(2)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2分)

(3)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2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6.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第二,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人民民主政权的参加者。第三,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对外是防止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颠覆与破坏,维护国家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对内是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组织和管理国家的经济建设,促进中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并最终实现消灭一切阶级和一切国家的远大目标。第四,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 17.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采取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争取地主阶级抗日,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停止了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改为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又满足了地主的要求;在解放战争时期,党恢复了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其标志就是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土地改革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两个基本原则是:(1)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2)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2006年第26题)

194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总路线所含内容理解正确的有

A.按照平分土地的原则,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B.团结中农,允许中农保有比他人略多的土地

C.没收地主土地,不再对地主分配土地

D.实行耕者有其田,将土地的所有权分配给农民【AB】 18.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和建设方针(2004年多选第20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相同

C.两个革命之间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E、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DE】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简称“四面八方”的建设方针。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讲的是生产力问题;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讲的是生产关系问题。(2006年第36题)

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他们还受着资本家剥削,这种剥削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只能够受到限制,而不能够消灭”;为了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还必须在“现阶段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以内的剥削”。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5分)

(2)既然如此,为什么从195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5分)

【答案要点】(1)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既确立了公有制的领导地位,又允许非社会主义因素,包括资本主义因素的存在。允许资本家一定限度内的剥削,对安排工人就业,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具有积极意义,符合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

(2)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和部分资本家破坏经济秩序、危害国家利益的不法行为,表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民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大规模有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18.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基本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辨证统一: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

其次,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合理最革命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最后,中国共产党必须首先为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的实现而奋斗,脱离中国革命的实际而妄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会犯超越革命阶段的“左”的错误或陷于空想;同样,没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就会迷失方向,将自己降低到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水平上。实现最低纲领是实现最高纲领的必要前提,而实现最高纲领则是实现最低纲领后的必然发展,当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将是漫长的。

江泽民在 “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19.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1)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是战争解决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没有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一切。(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必须以人民军队和胜利的革命战争作为支柱。(3)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统一战线中的复杂关系,对党的建设有积极作用。(4)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党掌握和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只有把党的建设搞好,不断壮大党的队伍,提高党的水平和战斗力,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才能够取得成功和胜利。

20.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

长期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这是因为:(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不能走经过长期合法斗争再进行起义的道路,而应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武装夺取政权;(2)中国的反动统治者异常强大、异常凶狠而人民军队的相对弱小,规定了中国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3)“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进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之一。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21.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理论

基本依据: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个客观的条件。第四,人民军队的存在和不断壮大,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这是保证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2005年单选第8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个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A】

“工农武装割据” 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工农武装割据”否定了“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的思想,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2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为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同一切可能联合的阶级、阶层、政党和集团在一定的目标下结成的广泛的政治联盟。(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斗争中必须领导和组织统一战线,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2006年第9题)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

A.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C.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B】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阶级构成上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作为革命领导者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关键就在于依靠最广大的农民,团结小资产阶级,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3)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和敌我力量对比的不平衡性,导致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中国革命不可能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取得全国胜利。这又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采取统一战线的策略,在长期的斗争中逐步壮大自己,最终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中国的革命统一战线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国民革命时期的联合战线。(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3)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统一战线。(4)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1)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2)必须坚持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3)在统一战线中要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

2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设一个具有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我国建设这项工程,有利条件有: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有一个良好的阶级基础;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独具特色的建党理论。特殊困难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理论准备不足;党时刻处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封建思想的遗毒对党的影响较深;共产国际的不适当干预和党内教条主义倾向都给党的建设带来特殊困难。(2005年的22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的特殊困难是

A.党的理论长时期准备不足B.中国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 

C.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者大量入党,使党处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D.共产国际在一段时期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ABCD】

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1)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把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的党建设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保持窗体底端

党的先进性。(2)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3)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注重党的组织建设。(4)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注重党的作风建设。(2004年单选第8题)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

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A】

(5)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

(6)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2004年第21题)

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投降主义 B.经验主义C.教条主义 D.冒险主义 E.机会主义 【BC】

包括整顿党风、文风和学风等。(2006年第8题)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用这幅对联形象地讽刺了

A.主观主义的学风 B.宗派主义的党风 C.党八股的文风 D.官僚主义的作风 【A】 2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过渡性质的社会,相当于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所讲的过渡时期,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中介与桥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领导地位。中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1)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之间的矛盾。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2006年第27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ABD】

(2)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地主阶级己被消灭,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党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5.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条件

社会主义因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逐步积累和增长,是实现两个革命转变的重要历史条件。(1)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根本政治条件或政治保证。(3)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 2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要求(2)三大改造具有历史必要性,城市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农村小农经济的落后性日见突出。

27.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础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新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中国形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它们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本文来自学习网(28.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总结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1)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并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2)创造了经过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到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2004年第9题)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C】

(3)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从而引导了广大的农民共同走上合作化的道路。

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的形式是从供销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经验: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赎买,和平地实现生产关系变革。(2)创造了从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公私合营,包括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两个阶段)的过渡形式。(3)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把他们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9.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开始的时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直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初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借鉴、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思想。

中国共产党人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1)“苏联模式”弊端的暴露。(2)苏共二十大的思想冲击。

中国共产党在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的两个发展趋向:(1)一个发展趋向是正确的或比较正确的趋向,这就是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积累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实践经验。(2)另一个发展趋向是错误的趋向,就是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错误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特别是1957年后,“左”的思想逐渐占了上风。(3)这种正确与错误交织并存的现象出现在全党的集体探索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发展趋向没有能够阻挡错误趋向的发展,“左”的错误发展趋向压倒了正确的发展趋向,导致了为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30.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

1956年的中共八大,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苏联经验为借鉴,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探索的第一个里程碑。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现在,“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005年第23题)

1956 年召开的中共八大通过的政治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发展重工业和发展农业、轻工业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间的矛盾【BD】

因此,“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也就是说,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31.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敌我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1)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3)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样两类社会矛盾。这两类社会矛盾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4)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有根本的不同。(5)提出了一系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诸如,在经济上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等。(2004年第22题)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主要有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有理、有利、有节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E.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CD】 32.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2004年第23题);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发达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E.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AB】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是在1954年开始逐步以“社会主义现代化”替代了原来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新中国的发展目标。周恩来在1954年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四个现代化”的远景目标。1964年12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同时,周恩来在报告中比较完整地阐释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两步走”的发展战略。33.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建设的速度、规模以及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何协调的问题。1955年,我国经济建设出现冒进情绪。周恩来、刘少奇等提出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反对冒进。1956年5月,中央全会提出经济建设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主张。中共八大把这一主张作为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党的八大前后的反冒进,使我们成功地避免了一次可能出现的重大失误,保证了1957年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是党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上取得的重要经验。

本文来自学习网(34.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首先,关于商品和价值规律。

(1)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第一,分析了商品生产的性质,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概念。第二,中国商品生产很不发达,需要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第三,针对斯大林关于商品生产只限于生活资料的观点。第四,应该充分利用商品生产这一有利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五,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主要前提,其最终的结果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对价值规律的认识:第一,价值规律是客观经济规律,不能违背,只能利用。第二,价值规律在生产资料各部门之间和生产领域内也发生作用。第三,提出所有的经济单位都要利用价值规律进行经济核算。

(3)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的计划生产为主体,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市场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 其次,关于经济体制改革。阐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问题。强调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条件下,可以允许一部分私营经济的存在,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 再次,关于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处理好下放后的人、财、物和产、供、销等各个环节的协调关系,破除和修订某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在企业管理制度方面,毛泽东肯定了鞍山钢铁公司“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经验,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三结合。35.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或者说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内容和特点主要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向它负责,接受它的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社会主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主要形式。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首次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文件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在充分行使自治权的同时,必须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36.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基本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毛泽东在1956年4月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之后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这个方针作了具体的论述。“双百”方针的具体内涵: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不会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的领导地位,相反会加强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指导地位。对待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37.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台湾的方针主要是想通过武力“解放台湾”。但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也开始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并不断丰富、完善这一主张,这些思想成为后来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思想来源。

1955年6月,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1963年初,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思想提出“一纲四目”解决台湾问题。“一纲”——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四目”:①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都由蒋介石决定;②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③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④双方互信,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之事。这一重要思想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台湾的方针的基础。38.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阐述了新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强调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自己来处理,任何国家都不得干涉,确定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方针,提出在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来北京参加谈判的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6月,周恩来和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倡导将这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世界和平事业的突出贡献,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一,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威胁、经济上封锁的政策。为了维护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毛泽东强调必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第二,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苏联领导人推行“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路线,利用美国霸权地位的中落,加紧对外扩张,在政治上不断加强反华,干涉中国内政,并在中苏边境部署重兵,挑起边界武装冲突,苏联成为威胁中国安全的另一个严重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强调必须坚决反对苏联的大国霸权主义,决不充当它的卫星国。

营造和平建设的有利国际环境:第一,毛泽东强调一方面新中国应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和发展关系,尤其是加强经济、文化方面的往来,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特别是苏联等国建设社会主义经验;另一方面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二,毛泽东一方面反对美国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另一方面采取步骤推动中美之间政治经济交往的正常化。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毛泽东就考虑与美国缓和关系,1954年在同印度总理尼赫鲁谈话时透露了这方面消息。1955年8月,中美两国在日内瓦和华沙举行长达15年的大使级代表会谈,结束了中美双方不接触的局面。第三,对于中苏两党的分歧,毛泽东始终主张通过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讨论来加以解决,而不影响两国之间的正常关系,采取“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周恩来访苏再次表示改善关系的愿望。第四,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帝反霸统一战线的国际战略。一方面,大大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发展了睦邻友好的关系;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作,1964年中法两国建交使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的政策在西欧打开一个重要缺口。第五,1971年10月在亚非拉等国家支持下,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集团“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第六,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敏锐地抓住世界局势发生变化的有利时机,采取灵活机动的措施,打破国际关系的坚冰,开创对外关系新局面。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开始。1972年9月,毛泽东会见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中日邦交也实现了正常化。此后,与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非拉各国关系获得重大发展,形成一个更加广泛建交高潮。 39.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

(1)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阐述的执政党建设问题。第一,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明确了执政党建设的客观依据。第二,提出了学习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等新任务,提出了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新内容。第三,强调务必防止骄傲情绪和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问题,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与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2)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思想:执政党要坚决反对官僚主义;要加强民主和互相监督。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监督;二是群众的监督;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3)提出两个“务必”。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警惕资产阶思想的侵蚀,防止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的危险。

本文来自学习网(40.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的提出过程

(1)1930年5月,毛泽东针对当时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内部普遍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撰写了著名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批评了形式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态度。

(2)1937年毛泽东撰写的《实践论》、《矛盾论》开始对中国共产党内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进行哲学批判,从认识论的高度系统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问题。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毛泽东在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时,反复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指出共产党员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模范。

(3)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这个科学概念作了具体的说明,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认为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从此,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代名词和特殊术语。1945年中共七大,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正式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41.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基本内涵是:(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实事求是就是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4)实事求是就是解放思想;(5)实事求是就是与时俱进。基本要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中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思想路线。 4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群众观点,包括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和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这样四个方面。(2005年第10题)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 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A】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要讲的是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是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3)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而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一 43.独立自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最根本的是说,一个国家的共产党要领导革命与建设取得胜利,必须首先立足于本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正确道路,把本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好。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体现在处理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外国党(包括共产国际这类国际组织)的关系、处理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同资产阶级关系等许多方面。

其基本要求是:(1)把我们的一切工作与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的压力,主要依靠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2)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和原则,必须正确处理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的关系。争取外援的目的是为了加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最终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服务于自力更生。(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中国共产党正是遵循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根据自己民族的具体情况和特殊条件决定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4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没有毛泽东思想,也就没有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

首先,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次,坚持毛泽东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不仅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指明了道路,而且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建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政治基础,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先导。

再次,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三者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因为:第一,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同属于一个科学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具体表现形式的阶段性概括。第二,它们在理论基础、原则立场、思想方法、历史使命、基本主题等方面是高度统一的。它们都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哲学基础;它们都集中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们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个共同目标。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和振兴的精神支住,它将继续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奋斗。

本文来自学习网(

第五篇:2011考研政治复习黄金法则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纲变化之处

第七章第三节考点:“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改为“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十四章第二节考点:“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改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导学

该课程今年大纲内容很稳定,几乎无变化,只是文字上有点变化。

本门课总分约30分,其中可能单项选择题约6道;多项选择题5道;材料分析题1.5道,大约15分。

复习建议

(一)完全依据大纲

复习不越纲,以纲为限,省时少累。

(二)把握社会热点,轻松获取命题重点

一定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现实性强。每年试题中的分析题大都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这些试题紧贴当年的时政,历史上出题从不回避热点。

★要重点关注两类和两人★

两类:一是分析、认识社会现象及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社会问题。二是阐述中央提出的战略、方针、政策、目标的依据、重大意义以及采取的措施或对策。

两人:胡温讲话

今年命题绝对热点:

1.“七个怎么看”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低碳经济4.世博会

5.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

6.划清四个重大界限

(三)从整体入手,构建扎实的框架知识结构

全面出击和重点进攻相结合,打下扎实理论基础。

毛特课程的命题点相对集中(既指章节比较集中,也指考点相对比较集中)。一般来说,考点主要集中在第三、八、十一章,且以材料分析题为主,其他各章命制材料分析题的机率比较少,但是都会有选择题出现。

(四)复习时候注意学科交叉知识点部分

考研命题组喜欢在此交叉部分命制试题。

下载2018年考研政治之毛泽东思想题目汇总(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考研政治之毛泽东思想题目汇总(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思想考试题目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历史必然性、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八大)、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优越性? 科学发展观的形......

    毛泽东思想概论题目专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复习思考题与参考资料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复习思考题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011考研政治真题之材料题

    大题一: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

    考研政治各种原理小结 适用于考研各种题目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总论:哲学就考研而论最重要的东西是原理 1、搞透哲学原理: 注:哲学关于辩证关系原理的万能公式: 哲学的辩证关系特别多(共计48对),但无非两类,一是并......

    【2014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概论》21篇经典必考文献要点归纳

    《毛泽东思想概论》21篇经典必考文献要点归纳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

    2018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时期的著作

    http://www.xiexiebang.com/kaoyan/ 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时期的著作 毛泽东著作是毛中特需总结复习的重点,考研政治基础阶段复习一定要打好基础。下面文都网校考研频......

    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分导读

    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分导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综合性强不但表现在本门课程是由毛泽......

    2012年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概论复习指导(五篇)

    首先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问题是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核心,是复习的重中之重。大量的分析题都出自这部分内容,而且选择题年年都考。其次是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