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乐昌教师招聘教师职业道德内容解读及备考指导

时间:2019-05-14 11:5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乐昌教师招聘教师职业道德内容解读及备考指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乐昌教师招聘教师职业道德内容解读及备考指导》。

第一篇:2018乐昌教师招聘教师职业道德内容解读及备考指导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97年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修订,2008年9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实施,共计六条。近年来,媒体报道不少关于中小学教师由于师德低下导致的对学生进行体罚、猥亵、辱骂等行为,这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重建师德师风成为中小学重点建设的内容,同时也引起国家对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高度重视。所以,近几年来教师职业道德这部分内容在教师资格,教师招聘类的笔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题型也越来越灵活,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需要遵守的底线,也是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国守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首先,热爱祖国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但是作为教师,不仅仅自己做到,还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同学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因为学生身心发展不完全,具有向师性。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其次,守法要求教师依法执教。教师职业的示范性要求教师成为守法的楷模,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到为人师表。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岗位高度的认真负责,包括认真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价。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一个人如果对于教育事业不怀有热爱之情的话,他一定不是一名好教师。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关心和爱护学生,这也是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也不能变相体罚学生,时刻保护学生安全。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任务,教书是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宗旨,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思想品德,重视德育教育。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教师在各个方面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影响学生。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设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二、答题指导

对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部分内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以单选题的形式备考。单选题容易考每条的地位以及每条的深刻内涵。例如:题干中问什么是教师的天职,要知道教书育人。材料中的教师行为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哪条,或者说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哪条,也容易以例子型单选题的形式考查。再例如: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的正是教师的道德素养。

第二篇:2018乐昌教师招聘如何备考教师职业道德

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其次大家要明白每一个内容的具体含义以及特点。

第一个是爱国守法,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要求;不管是教师还是医生还是其他行业的人员,都必须要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所以教师应该树立好的榜样,带头做一个忠实的爱国者,这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

第二是爱岗敬业,大家都知道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目的是倡导老师做一根蜡烛,做一盏灯,陶行知讲过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要教师始终记住自己的神圣职责,做一个有责任的老师,甘为人梯,勤恳敬业。

第三是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师德的灵魂,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师生关系越来越新型化,在每天的工作中,在每堂课交流中我们都要关爱学生,心理相容,做到不讽刺不挖苦学生,维护好学生的人格尊严,保护好学生的人身权。

第四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这不仅是教师行业学校领导规定的这也是我们教师法律规定的,曾经有伟人说过“我不承认毫无教育的教学,我也不承认毫无教学的教育”这句话就在强调在书写教师真正的含义。

第五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要求老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身作则不是简单的要求老师衣着得体,更重要的是要求老师品行,语言的得体,最近几年有很的新闻报道学校老师的品行出现了纰漏,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确实是需要反思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做好学生的榜样,让学生真正的信任老师,依赖老师,让家长真正的尊敬老师。

第六是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中规定教师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求我们老师不断的通过不同的渠道去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潜心钻研业务,用于探索创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服务于教师队伍。

第三篇:教师职业道德解读

①爱国守法是师德修养的基础——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国家和人民把儿童托付给教师们,要他们来教育这些在年龄上最容易受影响的人,也就是说,把自己的希望和自己的未来完全托付给他们。“跳蚤效应”来源于一个有趣的生物实验,生物学家往玻璃杯中放入一只跳蚤,跳蚤轻易的就跳出来了。再把这只跳蚤放入加盖的玻璃杯中,结果一次次跳起,一次次被撞。最后,这只跳蚤变的聪明起来,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一周之后取下盖子,而跳蚤却再也跳不出来了。跳蚤效应的启示 道理很简单,跳蚤调节了自己跳的目标高度,而且适应了它,不再改变。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梦想,不是追不到,而是因为心里就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使他们受限,看不到未来确切的努力方向。

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底线要求: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②爱岗敬业是师德修养的出发点

“ 三个砌砖工人 ” 的故事

说的是某建筑工地上,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 “ 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回答说: “ 我在砌砖。” 第二

个工人说: “ 我正在赚钱养家。” 第三个工人说: “ 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房子 ”。这三个砌砖工人的回答,实质上道出了每个人对 “ 砌砖 ” 这一工作的认识、态度,进而反映出了每个人的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志向。第一个工人把砌砖看作就是砌砖,是毫无目的的,他认为自己就是砌砖的,轻视本职工作,不干这个干什么?他认为砌砖工作是机械单调,索然无味的,有时会把砌砖看成是负担,工作时敷衍塞责,“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缺乏责任感与进取心。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所作为。第二个工人是为了赚钱而工作,他把砌墙看作是谋生的手段,养家糊口的营生,他认为砌砖的价值就是为了挣钱。这样,他就把自己摆在被动的位置上,你给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你不给钱,我就不干。这样的人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不思改革,不求进取,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这样的人自然也不会 有发展。第三个工人的工作是有目标的,他把砌墙作为一种锻炼、一种积累、一种经历,虽是砌砖工人,干的是极简单、极普通的砌墙的活,但他具有正确对待事物的态度,有理想,积极,乐观,充满自信;他不单纯把自己只看作一个砌砖的,具有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志向,因而热爱本职,工作才是有激情和有创造性的。正是因为有了正确的认识、积极的态度和远大的志向,即使是最简单、不起眼的工作,只要有正确的认识、积极的态度和远大的志向,才能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砌砖工人也能成为建筑设计大师。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人始终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无所作为,而第三个工人最后则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同样,教育工作者也有这样的类型: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有两类教师,一类是“为生存而教育”,一类是“为教育而生存”。如果一位教师把学校当做谋求生存的场所,把教书当做养家糊口的手段,而得不到内心的自然与和谐,那么他就把自己也塑造成为了一台机器,只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地重复自己的工作,例行公事。他的生命内涵日益贫乏,生存品质日益下降,不仅容易在教育工作中迷失自我,也大大降低了职业幸福的可能,失去了精神支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③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在心理学界、文学界、管理学界、医学界等都会常常谈到“冰山理论”。何谓

“冰山理论”

呢?“冰山理论”为何如此著名呢?

首先来看看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著名作家海明威他们曾经在各自领域里所提出过的“冰山理论”。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所以弗洛伊德把他的精力主要用于对人的无意识的研究,这点也受到了后来人的批评。见图。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后来,大家在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

正是因为弗洛伊德和海明威在各自领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冰山理论”才得以广为流传!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只有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因为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会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品德、才华、能力得到承认,从而增强前进的信心,获得前进的动力,自觉地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

如果教师不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势必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和意向,不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界有这样一句名言: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相互尊重,教育就会变成一场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严酷的“战争”,一场永不休止的“战争”,一场疲惫不堪的“战争”,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

案例:

陶行知 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这时,陶行知走过来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

1、一块糖果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

2、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王友更惊愕了,他不知道校长到底想干什么。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

3、一块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

王友听了非常感动,他失声叫了起来:“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

4、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糖果值得奖励给你。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陶行知的这四块糖被称做滋养学生心灵的“精神糖果”,成为激励学生自省、自律、自强的精神力量。

“范跑跑”范美忠老师自己说:有人认为教师应该是义不容辞地救助学生,我刚才说了有救助学生的义务,但是,是不是有冒生命危险的义务,我个人对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教师作为道德楷模,这个说法我是这样看的,教师一定是应该在底线道德之上的,这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教师也是人,是不是要以一个极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他,这个我持一定的反对意见。

学校既是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场所,也是保护学生权利的主要部门。尤其是教师,要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各项权利,做学生权利的维护者。另外,要求教师既充分尊重学生,又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以防伤害学生的心灵。

④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

现代著名教育家竺可桢说过:教者,传授知识也;育者,培养思想品德也。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也就是说: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著作《学记》曾经指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以及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现代教学观。要彻底抛弃以考分高低、升学率高低论成败的陈腐观念,树立以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教育质量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用整体、综合的观点要求和衡量学生,从过去仅仅看分数转变为去看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和身体心理健康等素质的全面提高。

创造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的教育活动。创造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的 10 个方面:提供民主的教学气氛;乐于听取学生不同的意见,暂缓批判;提出一些开放性、没有答案的问题;允许从事独立学习工作;不排斥学生的错误和失败;改进作业及评价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家长密切配合,充分运用社区资源;不断充实自己,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知识基础,活用原则,推陈出新;注重创造的伦理,辅导正向的发展等。

甘肃省静宁一中化学教师王好学认为,教学是艺术,教师必须学会“少讲一点,多说一句”。讲课和旅行带行李一样,要少而精,要善于少讲一点。当然,舍弃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舍弃就要理出头绪,抓住重点,少而精,精而细。而“多说一句”,就是在教学中善于抓住那些值得发挥的可以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东西。这些内容,常常就是知识的来源,规律的发现,知识的活用,创造的顿悟,它的作用是深远的,学生可能会记忆一辈子,可能会举一反三,可能会领悟怎样做学问,怎样做人。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放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是潜移默化之中发挥它的巨大作用。它可以使学生人格受到感化,情操受到陶冶,不仅是对学生心灵的呵护,更是一种激励、一种引导泰戈尔有句名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善”。

上海市尚文中学特级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黄静华。她曾经说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次,她在北京开会,得知班上三个小男孩在逛超市时,顺手拿了三支他们喜欢的笔。尽管知道他们已知错、认错,但是 黄 老师还是急得寝食不安,因为这说明自己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没有真正入耳入心,没有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要求和行动。

应试教育过程中,认识上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只对少数人服务。客观现实决定了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大学,片面强调和追求升学率,必将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使基础教育成为面向少数人的教育。二是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追求的是片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甚至把学生当做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根本违背人才培养规律。

⑤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人生追求是: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

“学为人师,行为是范”。

案例二:

高老师是小方同学上初二时的语文老师,高老师讲课的内容无所不包,循着课本的线索,东西方故事信手拈来,即成

文章。高老师的教学超越了枯燥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而成为对人物、山水、思想、文学的巡礼。小 方听高 老师课的感觉是穿越知识的屏障,感受文化的魅力。小方坐在课堂上常常激动,有时会感觉一种类似音乐的东西从心里油然升起。这时,小方觉得 高 老师就像一尊神。高 老师的头发永远整齐,衣履永远洁净,谈吐文雅,表情淡泊,周身洋溢着学者的气韵。当时的小方生性顽皮,平时不知被多少老师骂过罚过,但是,自从听了 高 老师的课,小方收起了玩性,努力变得文雅起来。是 高 老师让小方等孩子看到了完美人性所应有的光芒。

慎独是进行自我品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慎独的基本内核是:作为一个人,一定要有坚定的道德信念,不因他人监督而行善,也不因无人监督而作恶,即不论处在明与暗中,还是处在显与幽中,都不做坏事。它要求人们必须有高度的自觉性。

⑥终身学习是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

终身学习理念,是 1965 年时任联合国成人教育局局长的法国著名教育家 保罗 · 郎格朗 首先提出的,教师工作的重心必须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即所谓的“授之以渔”。

钟启泉 教授说,新的教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单单是“教书匠”,教师尊重孩子的学习权,与学生平等地对话。所以新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要研究教育对象(学生),杜绝“目中无人”的教育方式。钟启泉表示,按照他领衔起草的标准,现在的绝大多数老师不合格。现在

我国的中小学老师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

教师强则学生强,教师强则教育强,教师强则民族强。

所谓反思,在李

镇西的语境里,不仅仅是 „ 想 ',不停地实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就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具体的说,即 „ 四个不停 ' :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创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形象概括出的治学三境界: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四篇:教师职业道德解读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是依据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调整教 育过程各种利益关系,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道德 标准,它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展开和具体化,比教 师职业道德原则更直接,更具体地知道和评价教师的教育 行为,是构成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基本因素 教师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廉洁从教,遵 守公德,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 身作则,为人师表 依法执教,廉洁从政,在教师职业道 德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 与法律之间关系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是完成本 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 求,它是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法执教的必要性:1 是社会稳定的 必然要求 2 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3 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 的必然要求 4 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教的 基本要求:1 教师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及其他各种法律,法 规 2 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1 首先,教师要认真 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 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 其次,教师对学生进行宪 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 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3 再次,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 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师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基本对象 4最后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 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 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案例分析)廉洁从教:是指 教师要坚持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 风气的影响,绝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廉洁是教师立 身立教的根本(判断)廉洁从政的意义:1 是坚持社会主 义教育方向的保证 2 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 3 是维护良 好育人环境的保证 4 是学校各项改革健康发展的保证廉洁 从政的具体表现:1 安贫乐教,无私奉献(1 教师的快乐 来自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2 教师的快乐来自于师生间美好的 情谊 3 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长大成才)2 坚持操守,为师 清廉廉洁从政的道德要求:1 公正执教,平等对待每一个 学生 2 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 3 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 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教师注重礼仪的主要内容:1 教师个人礼仪 2 教师的学校 礼仪 3 教师的交往礼仪 4 教师的公共礼仪教师礼仪的特 点:1 率先性 2 示范性 3 整体性 4 影响的深远性(多选)教师注重礼仪的作用:1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示范,表

第五篇:2016海南教师招聘备考指导:《月迹》课文解读

2016海南教师招聘备考指导:《月迹》课文解读

《月迹》课文解读

一、教材解读(一)课文简说

《月迹》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本课中作者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为了寻找月亮,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沙滩议月;寻月的过程描写得也趣味盎然,尤其是那些洋溢着孩子们稚气未脱的语言与朦胧幼稚的审美标准读来回味无穷,加上神话传说穿插其中,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美妙意境。展现了美丽的月色,赞扬了孩子美好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

同时,课文以“月迹”为题,既是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中秋月踪迹的趣事,也是因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温暖的痕迹,寄托了作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文章脉络以及语句解析 1.对字词的理解

面面相觑qù: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讶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看,瞧。袅袅niǎo niǎo:形容烟气缭绕上升。嫉妒jí dù:因别人比自己好而憎恨。偎wēi:亲热地靠着;紧挨着。锨xiān 噢ō 掬jū

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问题: ①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着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这是为什么? ②孩童们寻月过程中见到了哪些景象? ③寻月过程中又体现了孩童们怎样的心理变化轨迹? ④如何理解“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一句含义? ⑤文中 “奶奶”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

①不满足——在孩子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都充满了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后来在寻月过程中寻找到了“月亮”,寻找到了“美”,终于觉得“满足”了。

②寻月所见:中堂里,镜中望月,月儿由圆而亏,终无踪迹。——院中望月,月光“玉玉”,“银银”,月亮既大且圆,里面清清晰晰有什么东西,原来是桂树,并知道还有嫦娥。又进一步在院内寻找,发现一切光洁之处,俱有月亮在其中。——兴之所至,院外河中寻月,发现“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又突然在各人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③寻月心理变化: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听说月中有树有嫦娥,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羡慕”而生“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河中寻月,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满足”。

④含义: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夜空也便是属于我们的。⑤奶奶这一形象是作家有意塑造并寄托着自己理想的一个形象。奶奶了解童心,自身对生活也充满了热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奶奶又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没有奶奶这一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

3.对语句的理解

请同学们深入研讨课文,提出自己想知道或不太明白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回答。学生质疑预测(其他问题教师机动处理): 预设问题一:

文中所写的月亮是孩童们眼里的月亮,你能举例说明吗? 预设问题二:

文中语言有着怎样的艺术魅力? 预设问题三:

这篇文章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显著的不同? 师生一同研讨,尽量统一意见和看法。参考答案如下:

问题一:可从两个方面来答。一是以孩童朴素的视觉感知来写月亮。如镜中看月,写月亮是“长了腿的”,“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院中望月,写月亮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面有了什么东西”,等等,这里写的全是朴素的视觉形象,是关于月亮形状和色彩的最基本的感觉,拟人化的感觉显然更符合孩童的感觉特点。二是以孩童的生理感觉来写月亮。当听说月中也有自家院中有的桂树时,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信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感受到了桂树的馥郁花香,人间和月亮融为一体。显然,文中的月亮不是成人眼中的月亮,不是思妇征夫眼中的月亮,更不是文人墨客眼中的月亮。

问题二:贾平凹的语言有意向空灵的意韵发展,作品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本文写孩童寻月,写孩童眼里的月亮,一切就着孩童的言行、感受和心理来写,多用比喻,想象奇特,充满童心、童真、童趣,孩童的形象在作家的笔下呼之欲出,栩栩如生。问题三:首先在于不是离人赏月,而是中秋之夜弟兄姐妹团聚,且在祖辈指引下共赏月;第二,作品的基调是温馨、融洽、热烈、向上,而不是伤感、悲凉;第三,作品有意识地把赏月与孩童们的成长结合起来,随着寻月的进程,孩童们的认知在发展,心灵在升华。这一切,都使得文章有全新之感,不落窠臼。

二、教学建议 1.课外阅读

贾平凹写了多篇咏月的文章,各有特色,不妨请同学们从网上搜寻、进行对比阅读,并进行赏析,下面是贾平凹的一篇《对月》,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情感表达上与本文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可参照进行相关教学设计。

《对月》贾平凹

月,也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 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多几天亏了;圆的那么丰满,亏的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了出来了,悲哀的盼着你丰满,双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而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短暂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语!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为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说明着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试想,绕太阳而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圆就是运动,所以车轮能跑,浪涡能旋。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乐,活着也有苦,苦里却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机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长。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

可作为教学的思考题:

①文章有三个自然段以“月”开头,如果据此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的话,你觉得三个部分写的各是什么内容?三个部分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②文中说:“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作者由此形成了对人生怎样的看法?这个看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为什么? ③文章以“你”称代月亮,仿佛面对月亮倾诉,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与《月迹》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篇文章?为什么? 学生交流、研讨,教师点拨、明确。生:(齐背)2.板书设计 月 迹 贾平凹

下载2018乐昌教师招聘教师职业道德内容解读及备考指导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乐昌教师招聘教师职业道德内容解读及备考指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职业道德内容

    1、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答:内容是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 2、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如何正确理解3、班主任张某以加......

    教师招聘考试中教师职业道德重点内容

    教师招聘考试中教师职业道德重点内容 一、依法执教。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及解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解读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印发......

    教师招聘职业道德问答

    教师招聘面试答辩师德问题 1. 谈论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看法 A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要有甘为人梯,甘做蜡烛的精神,要关心爱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B 教师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

    教师招聘备考资料: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

    教师招聘备考资料: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是在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过程中严格遵守评价的客观......

    教师招聘备考资料: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

    教师招聘备考资料: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 一、善恶标准 善恶表现着人们的伦理观念,反映着人们道德和不道德的认识,也是人类伦理思想史上产生最早的伦理学范畴。既然教师职业道......

    教师招聘备考资料: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

    教师招聘备考资料: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方法是指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方法是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教师招聘备考心得体会

    教师招聘招考备考心得(深圳,惠州,河源等) 当我读大四的时候,也为自己的工作而烦恼,曾经想过考公务员,考研,都只是过过场,最后我坚定不移的只想当老师,也许我比她们目标明确,所以一直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