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
武宁三小
卢玲玲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源于生活,而它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生活。人类从猿进化而来就已经用到了数学。如:在计算日子的时候,在绳子上打个结,就表示一天。可见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是源远流长了。
如今,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比如,人们购物后须记账,以便年终统计查询;去银行办理储蓄业务;查收各住户水电费用等,这些便利用了算术及统计学知识。此外,社区和机关大院门口的“推拉式自动伸缩门”;运动场跑道直道与弯道的平滑连接;底部不能靠近的建筑物高度的计算;隧道双向作业起点的确定;折扇的设计以及黄金分割等,则是平面几何中直线图形的性质及解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应用。
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又如在学了“年月日”这一课之后,让每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出生月份是闰月还是平月,如此切身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所在。这对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还有生活中很多例子是数学的应用:如大家知道生活中茶叶筒为什么大部分都是圆柱体的吗?同样周长的图形,圆形的面积比较大,使用圆柱体的茶叶筒不仅可以装下更多的茶叶,还可以节省材料。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如买、卖东西,度量长度;搞科学研究也离不开数学。如发射卫星。国防也离不开数学。银行用数学、会计、物理、化学、饭店、喝水、出去旅游、坐车等等。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有利于培养我们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见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学好数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而据学生调查问卷,他们认为:最枯燥、最难学、最讨厌的学科,“数学”均列首位。为什么数学在学生的眼中,总是板着面孔,高深莫测的呢?华老一针见血地分析道:“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了实际。”针对此种现象,《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
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促其“生活化”,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促其“数学化”。
一、创设情景,促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首要特征与发展趋势。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注重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的数学理念遵循了儿童生活的逻辑,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它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具有鲜活的教改生命力。
1、创设“生活情景”,引出数学问题。
新课标指出: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景,即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就会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生活真有趣、学习真有趣、数学真有趣,如此引入新课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课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皇塘每6分钟有一辆中巴车开往常州(向东),8分钟有一辆中巴车开往丹阳(向北)。现在刚好有两辆中巴车同时分别开往常州和丹阳,问再过几分钟,又有两辆中巴同时开往常州和丹阳?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努力地去探索新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如: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有位老师出示一则招领启事:三年级一位同学拾到人民币a元,请丢失者到少先队总部办公室领取。学生通过分析可以理解,启事中的人民币数目不能写出来,所以要用一个符号表示,启事中的字母表示钱数,使学生初步认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也是来自生活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入新课。
2、联系“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
研究表明: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十几减9”这一部分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知识,而是一种旧的知识,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早有这方面的体验。因此,当出示主题图中买气球的画面,以“还剩几个气球?”作为问题情境,引入算式“15-9=?”以后,有位教师就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计算“15-9=?”的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较直观的点子图数出结果,有用破十法求出结果,也有用做减想加求出结果,还有的用减的方法求出结果,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此,课堂中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教学效果也较好。
再如:在教学“体积单位”时,有一位教师在教学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究竟有多大时?先让学生伸出食指,指出1立方厘米有如食指第一个指节大小;然后拿出一个粉笔盒告诉学生1立方分米有如粉笔盒大小。1立方米这个空间概念多大呢?上课时老师让全班学生每8人为一学习小组。每组发三根米尺,让学生用米尺在墙角围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于是学生明白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米。为了让学生实际体会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老师让学生分组钻进这1立方米的空间里,亲身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当学生一个个都挤进去时,他们既高兴,又惊讶。原来,1立方米的空间这
么大,能挤进这样多的同学。这样,在同学们既兴奋又惊讶的目光中,完成了对1立方米这个体积单位的认识。
3、回归“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
“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我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时,就先让学生在操场量教师先画好的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告诉学生100个这么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再让学生讨论1公顷应该等于多少平方米?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正方形?然后让学生用测绳量出100米的边长来,让大家体会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最后请学生估算一下我们学校大约占地多少公顷。在学生激烈的争论中结束了这堂课。
再如:学习“相遇问题”应用题,在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有了基本了解时,有位老师布置了这样一个活动: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应用题中的情节作表演,并口头编应用题,再解答。在活动时,两位同学站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两地”,面对面地站着,喊“预备走”,一齐面对面走来(同时相向),经过一定时间,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相遇)那么,如果没有同桌帮忙,你一个人可以表演这个节目吗?学生兴趣很浓,纷纷举手示范:将两手掌竖直,掌心对掌心,慢慢靠拢,经过一会儿两手掌合在一起。经过活动,学生对“两地同时相向(对)、相遇”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走进生活,促使生活情景“数学化”。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学生生活情景、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开展“数学活动”,认识生活世界。
研究表明: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认识生活世界。
例如:在教学“利息税的计算”时,课前老师介绍:我国国务院规定个人储蓄存款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其纳税额为利息的20%,并要求学生到附近银行了解当前各种期限存款的利率,帮助爸妈算一算存款所得利息和利息税是多少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纷纷向银行职员提出:为什么交利息税?有什么意义?目前主要有哪些储蓄方式?本金、利息、利率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存款到期的利息税?这样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培养了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在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完“土地面积”这一节知识后,就联系生活出了这样一道题。“如果你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总经理,现在你想要竞标一块好地,你应该做哪些前期准备?”请你订出一个计划。同学们一听当老总,个个踊跃,积极发言,有的说要先了解土地面积;有的说要先了解每公顷值多少钱?有的说应先了解市场环境、地理位置等等。最后一致归纳为三方面:
1、了解土地面积。这一条应该运用所学知识,算出土地面积。
2、了解市场。搞清这土地的价值,估算出每公顷多少钱?一共多少钱?
3、参照自身实际,拿出投标价。这样设计在学生的脑海里造成强烈兴趣,教师自然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综合运用知识,既使已获得的知识记得牢固、理解透彻、运用灵活;更重要的是学生再一次体验到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而学好数学将来才能更好地生活的道理。
再如:学习了“圆的基础知识”,可请学生思考车轮为什么不能做成方形、三角形、椭圆形,而要做成圆形呢?又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问学生为什么电杆支架、自行车支架等要做成三角形而不是长方形、正方形呢?再如学习了“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后,请学生计算如果给教室铺地砖,需要多少块地砖等等,这样学以致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事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带着孩子们走进数学的天地,让数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做到课内外知识与生活相连,让学生感知生活,让学生亲近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做数学”、“用数学”和“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让数学回归“生活化”。
第二篇:生活中的数学故事小学
数学、奥数的学习就是枯燥的,怎样才能激发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爱上数学呢?下面小编整理的生活中的数学故事小学,欢迎来参考!
【篇1:生活中的数学】
这天,我爸爸要从北京出差回来了,因为没有从北京直达泰兴的飞机,他只能乘到南京,于就是我和妈妈便要到南京禄口机场去接他。我们只明白从北京到南京需要飞行1小时50分,我爸爸说:“他买了上午8点40分的飞机票,一早就赶到机场了,可不巧的就是这天由于天特将降大无雾飞机延误了3小时,这可怎样办呢?我们从泰兴到南京也要2小时呢,我们究竟几点从家里出发呢?我妈说:“要不然我们再打个电话给爸爸问他几点到南京,此时我们几点钟出发最好最好?”我一听,忙说:“妈妈不要浪费电话费了,算一算我们不就明白了。”于就是我拿出笔和纸:
(1)8时40分+3时=11时40分
(2)飞行1小时50分
(3)到达时间11时40分+1时50分=13时30分
(4)从泰兴到南京2小时
(5)从泰兴出发的时间13时30分-2时=11时30分
“我明白了,我们务必在上午11时30分之前从泰兴出发才能赶在爸爸前面到机场。”妈妈看我高兴地说:“这天儿子替妈省钱了。”数学真搞笑,能够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篇2: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数学,经常从人们身边走过,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它,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的班级中经常要使用到数学,例如算单元平均分、统计校园电费……等等数不胜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购物,买过年吃的糖。超市里糖的花样可多了,有脆皮糖15.80元一斤,牛皮糖10.50元一斤,牛奶糖8.00元一斤,酥酥糖23.9元一斤,巧克力糖21.9元一斤……但主要分为散称和包装。爸爸妈妈问我:“儿子,你期望买什么糖呢?”我望着玲琅满目的“糖果世界”,不知如何抉择就是好,但我自幼喜好巧克力,所以我就选了巧克力糖。这时妈妈又给我出题了,他说:“那儿子,你说我们就是买散称的呢,还就是买包装的呢?”这我就摸不着头脑了,立即心算起来:散称的巧克力糖21.9元一斤,包装的则58.9一盒。散称的巧克力糖一包才10克,包装的巧克力糖一盒就有1000克呢!但就是,单单看重量还不能决出胜负,就让我仔细算算——其实算这个并不难,直接用1000克=1千克1千克=2斤58.9÷2=29.45(元)29.45元》21.9元所以散称比包装更划算!我高兴的把我得出的结果告诉妈妈,妈妈高兴的点了点头,夸我爱动脑筋,因此我也就成为了妈妈的“小会计”。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生动搞笑的数学题。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
大河上有一座东西向横跨江面的桥,人透过需要五分钟。桥中间有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一个看守者,他每隔三分钟出来一次。看到有人透过,就叫他回去,不准透过。有一个从东向西过桥的聪明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最后透过了大桥。
我初看这道题,一点头绪也没有,难不成坐船过去?这就是不可能的。此时难道走了一会往回走?唉,这好像行得通……
我经过反复的计算,先想到了走到2分59秒的时候把头转回去,看守的人就会让我往回走,这样不就过去了吗?之后又想了一会,得出只要在走了2分30秒至2分59秒的时候往回走(最好不要到2分59秒的时候走,因为可能你还没转过头来,看守的人就发现了。),就能够成功过桥。
大家肯定都会说这么容易的题谁都会做,我拿出来吹嘘什么?不,这样貌你就错了,我并没有在炫耀自己,我就是在告诉大家数学在于联系生活思考,在于全心全意去领悟,而不就是拿着别人的成果炫耀。
【篇3:生活中的数学】
曾经以为生活就是一根线段,简捷而单调,两个端点就就是家和学校。每天清晨,在紧张的自行车铃声中,背着书包,跨进学校的大门,开始了一天的学习旅程;傍晚,伴随着“回家”的萨克斯乐声,此时我收拾起零乱的文具,背着越发沉重的书包回家。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逐渐知道了:生活其实就是个多边形,复杂而又丰富。果园里,灿烂的桃花,娇艳的杏花,雪白的梨花下,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我们的身影与花相映,人比花娇,花比人艳。恩,生活就是个三角形!书城里,我努力搜寻着自己的目标,那一部部长方形的“大块头”都就是我的挚爱。啊,生活还就是个四边形!田野里,和朋友们一起嬉戏,捉蝴蝶,听虫鸣,赏花开……这时,我忽然感到:生活就是五角形、六边形……
在这么多形状中,我最喜欢圆形。
圆,所有图形中最美的图形,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人情味,最富有诗意的图形。我追求完美。什么事都要求尽善尽美,就像圆一样。所有学科我都要争做第一,语、数、外,理所当然,甚至就连女孩子们最怕的体育我也要一争高下。我富于想象、创造。每一道数学思考题我都想别出心裁,都想得出与老师不一样的解决方法,就像圆一样,一个圆心,无数的半径。因为只有不停地想象,不断地创新,我们的未来才更宽广!我广交朋友。“手拉手”的小伙伴,我有一大堆。陕西、昆明,都有我的朋友,每到属于我们的节日,我们都会给对方一份真挚的祝福,此时即使远在天涯海角。“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像圆心与圆上的点一样,心心相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们祈盼团圆,追求团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不可能事事圆满,就像圆心就是固定的,而半径就是无穷的,就是要我们自己去努力拓展的。
让我们用无限的半径去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圆吧!朋友,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篇4:生活中的数学】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也有许多搞笑的数学问题哦。
一天,我的家人带着我一齐去超市买东西,我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十分兴奋。
进入后,逛了一段时间,我们就拿了四袋洗衣液。在走到文具区时,奶奶问我需不需要些什么文具。我走到货架前看了看……
到了收银台,我们一共买了如下商品:四袋洗衣液,一袋18。5元;十包卫生纸,一包4。5元;一支自动铅笔,一支2。5元;三支钢笔,一支5。5元。
突然,在结账后,我的爷爷问我:“你最近不就是学了关于小数的知识么?此时能不能先用笔算出这天买的每种商品的总价,再算出一共花了多少元?”
“能,怎样不能?必须不会错的!”我胸有成竹的回答他。
说干就干。我拿了一张超市的广告纸,再拿出随身携带的笔,立即在空白处算了起来。
我的思路就是这样的:洗衣液一共四袋,每袋18。5元,所以直接用乘法就行了;卫生纸一共十包,每包4。5元,只需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来算便行了;自动铅笔只有一支,在最后时加上便能够了;还有三支钢笔,也用乘法来算。
于就是,我算了起来。我先用4×18。5=74元(老师说过,整数乘一位小数等于一位小数,但如果两数末尾相乘的得数末尾就是零,那么结果就就是整数)算出洗衣液的总价;之后,用10×4。5=45元(一个小数乘10,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就是这道算式的结果)算出卫生纸的总价;然后,又用3×5。5=16。5元算出钢笔的总价。这天买的每种商品的总价都算出来了,该算一共花的钱了。一道综合算式74+45+16。5+2。5=138(元)(在讲小数加法时,老师个性强调过,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便算出了所有花的钱。
当我把纸递给爷爷并讲了我的思路后,他直夸我聪明,我也乐开了花。
我真诚地对大家说:“你们也好好学数学吧,难道不会受益终生么?”我想:学数学,真有用啊,我以后肯定会好好学数学的!
【篇5:生活中的数学】
8月18日早晨,我报名参加了《南京晨报》的卖报活动。早晨8:00整,此时我和妈妈便来到了报社门口。
领报纸时,我问报社的阿姨:“阿姨,您好!我就是来领报纸卖的,请问要多少钱?”“7角钱1份,每位同学领15份。”阿姨回答说。我算了算报纸的本金:0.7元x10份=7元,0.7元x5份=3.5元,7元+3.5元=10.5元。我向妈妈要了10.5元钱,给了报社的阿姨,领了15份报纸,往地铁站走去。
来到地铁站,妈妈先给了我20元的零钱作为备用金。然后,我便开始在地铁出口处卖起了报纸。“《南京晨报》,1元钱1份!”我大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在我的热情叫卖下,大约过了40分钟的时间,我就把15份报纸全部卖完了。
回家的路上,妈妈问我:“宝贝,这天你一共挣了多少钱呀?”我数了数口袋里的钱,一共34元,又在心里算了算:34元-20元备用金-10.5元本金=3.5元。我大声告诉妈妈:“我算过了,这天卖报一共挣了3.5元钱。”妈妈说:“不对呀?1份报纸0.7元,卖出去时就是1元钱,1元-0.7元=0.3元,0.3元x15份=4.5元呀!怎样会少1元钱呢?”这时,我才想起来,在卖报时,有一位叔叔拿了1份报纸,还没给钱,就急匆匆地走了。
透过这天的卖报活动,我发现:原先生活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我们不光要学好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还要学会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来,活学活用,这样才真正到达学习数学的目的。
【篇6: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索,就必须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春节即将就要到来,爸爸妈妈需要准备很多礼品,于就是,我们一家人准备去逛超市。来到超市,琳琅满目的零食摆在我的面前,我恨不得将它们全都买下来。
就在这时,妈妈说:“一人只准买100元的零食,只能少不能多,如果谁超出100元,谁下次一样零食都不能买。”我和弟弟听后都感到100元实在就是太少了,根本就不能满足我们两个人的欲望。但就是没有办法,突然我的脑袋里出现了这样的一道数学题:求出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和。我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整个的计算过程,发现能够先将我和弟弟的100元相加,这样我们一共就能够买200元的零食了,等到家后平均分。我讲这个锦囊妙计告诉了弟弟,弟弟听后觉得这个计策不错,于就是我们用这200元买了好多零食。
结账时,妈妈好奇的问我们俩:“你们怎样买那么多零食,也没有超额?”“不告诉你。”我们俩笑着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乐趣。
【篇7:生活中的数学】
这天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我们先去了文具区,看见一支铅笔6毛钱;一支水彩笔大约6毛钱;一块橡皮大约6毛钱;一把尺子1.4块钱;一瓶墨水2.7块钱;一个铅笔盒大约20块钱。我们能够明白一支水彩笔和一块橡皮大约就是花了一样多的钱,8瓶墨水大约和一个铅笔盒就是花了一样多的钱。我们然后去了食品区,把一些食品的价格都换算成1000克,得出了以下结论:包菜就是1.3元,最便宜;大米2.8元;面条7.3元;快餐面22.3元;面包24元;肉36元;薯片80多元;咖啡95元;最后就是巧克力150元——180元最贵。
能够看出没有怎样加工过的东西通常很便宜,而加工过的东西通常很贵。薯片虽然看起来很便宜其实它就是很贵的,再说它就是垃圾食品,我们要尽量少吃。数学真就是一门有用的科学啊!
【篇8:生活中的数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学。不信?这天发生的事就证明了这一点。
下午,妈妈给我二十元钱叫我到超市去买一瓶酱油和一瓶蜂蜜。到超市后,我首先挑选了一瓶“豆亨”牌酱油,需要4。40元。之后,我去买蜂蜜,钱够的只有两种,第一种有8。60元,还有一种只要8。40元。我想:“第一种的六角和酱油的四角能够凑成一元,比较好计算,而且,第一种比第二种贵两角,说明质量也就是第一种好。”
于就是,我拿起第一种蜂蜜和酱油,到收银台付了钱,拿着找回的7元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晚上,小伙伴们请我去滑冰,我爽快地答应了。我想:“这天我要带巧克力去,大家一齐平均分了吃。”带几颗好呢?我想了想,就带十二颗。如果来二个,12÷2=6,能够平均分;如果来三个人,12÷3=4,能够平均分……照这样计算,来1、2、3、4、6、12个小朋友都能平均分。于就是,我拿起十二颗巧克力出门滑冰去了。果然,来了三个人,我给每人分了四颗巧克力,正好分完。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重要性
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重要性
望亭中心小学
朱黎锋
摘要:新课标特别强调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要求通过各种形式来渗透数学文化。本文分析为什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原因,由此浅谈了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丰富的方法、深邃的思想,领略数学发展进程中的五彩斑斓,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
一、引言
数学文化的基本内容是数学史、数学家、数学思想、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等。数学文化的根本特征是它表现了一种探索精神。数学的学习追求一种智慧,数学教育体现一种文化。最近听了徐斌、华应龙等专家的讲座有感而发,他们的讲座中充满了中国古代教育家哲理性的教育思想,同时在他们的教育实践中处处散发着数学文化的气息,让学生置身于中国古代文化以及数学文化的熏陶之中,学生乐在其中。
二、为什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小学数学教育是否要感受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内涵是什么?如何从数学文化的高度审视并实施小学数学教育?
进入21世纪之后,数学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数学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张奠宙先生指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受应试教育影响,当前大部分数学教学,依旧与文化背道而驰,对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技巧的训练等工具性价值的过分关注,使得数学拥有的文化气质和气度逐渐丧失,这是数学教育的悲哀。近年来各种期刊也刊发过不少有关数学文化渗入小学课堂的文章,但是同类课题和研究的案例,由于关注点不同,在认识上存在不同层次的片面性:对数学文化概念的窄化或泛化是普遍现象,对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把握不准,数学作为文化的价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并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首先,功利性的教学目标。在学校数学教学仍以贯彻“数学双基”为教学目标,以提高升学率为主要任务。于是,数学课堂教学一般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师更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要争取在有限的时间灌输更多的数学结论,做更多的应用练习,自然,就忽略了数学文化的渗透。
其次,单一的评价体系。考试是当前教学唯一的评价体系,而书面考试只能从某种程度上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却无法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学素养。因此,数学教学的评价体系应当多样化,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更要重视影响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各方面因素。
我们培养的小学毕业生总不能只会解答数学题而不知数学家的故事而从中汲取精神,不知感受数学之妙而从中体验审美,不知感受数学思想而从中学习思考,以至于未来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创造生活,那么我们就如同教动物做数学题的杂耍表演,而不是数学教育。因此加强数学课堂的文化渗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较之在初中阶段对数学文化的有形渗透,在小学阶段,数学文化的教学方式更应强调极轻极淡的文化侵润和熏染。
三、当前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
1、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渗透数学文化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之中,从而能够顺利地突出这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利用数学文化中的一些趣味故事正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教育故事的运用,也能激发学生的爱数学之“情”。例如:在学习“位置”时,我们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
2、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概念的学习总是比较枯燥,如果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点缀其中,则足以活跃概念课堂的整体氛围,唤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引导他们走进数学的殿堂。挖掘教材中的智育、德育、美育因素是开发数学教材人文内涵的探索方向。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先通过多媒体出示了一组图片,有中国的天安门、法国的艾菲尔铁塔,还有生活中常见的蝴蝶等等,同学们带着好奇的心态去感受着这些美妙的图片带来的震憾,惊讶于生活的美好,已经完全被它们的这种独特的美所震惊了,接下来我出示了经修改后的天安门、艾菲尔铁塔,学生们就有反应了,不够雄伟,不够壮观,在学生们愤悱诧异时,我让他们观察这两组图片的异同,从而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了美,进而鉴赏了美,许多同学也从中悟出了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美,人生也是美好的,只是没有去发现,没有去珍惜。
3、在数学公式拓展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育了灿烂的数学文化,出现过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以及《九章算术》等经典的数学传世之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独有的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一些数学史实,比如:七巧板、圆周率、数的产生等史料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了解祖先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之后,让学生阅读有关拓展知识,学生在欣赏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历史时体味数学家思维,讲讲祖中之与他的儿子。又如在二年级(上册),学完了“表内乘法”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二千多年前的“竹木简口诀”;在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向学生介绍了“+”、“-”的由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向学生介绍了“分数的表示法”等等,适时向学生介绍这些数学文化,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兴趣。
4、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作业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一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的数学活动。新课程教材,它的一大亮点是增加了一定数量的阅读与思考材料,开辟了“观察与猜想”、“探究与发现”等拓展性栏目,为有兴趣、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因此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我们应有选择地利用这一亮点引导学生展开数学探究,使课内探究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课外,达到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有机结合的目的。例如撰写数学日记、自办数学小报是渗透数学文化,拓宽数学视野,营造数学氛围的好方法;制作手工模型,结合教材进度“比例尺”,布置制作模型类的作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在课外实践中开展小课题研究使学生在实践中再次感受数学文化的应用价值,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用“数学是文化”的观点透视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彰显文化的本性。
《义务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由于部分教师对数学文化的内涵认识有偏差,在课堂中只认同数学是一门技术,习得、模仿、练习、熟练化便成为数学课堂中的强势语言。随着数学知识的增长,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却渐渐淡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数学文化,可以让数学课堂彰显文化的本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揭示数学文化内涵,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进行数学交流。认同某一事物具有文化性,并不等于这一事物就一定能在所有的境域中彰显出它的文化属性来。通过对渗透数学文化策略的研究,可以揭示数学文化内涵,走出数学孤立主义的阴影,使师生双方学会用数学的观点观察现实,构造数学模型,学习数学的语言、图表、符号表示,进行数学交流。通过理性思维,培养严谨素质,追求创新精神,欣赏数学之美。
3.以苏教版教材为载体,适时渗透数学文化,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以苏教版教材为载体,让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让学生不仅了解知识结论,还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乃至欣赏所学内容,领悟问题的本质,将数学思想方法深深扎根在学生头脑中并随时随地地发挥作用,逐步模仿数学家的心智活动方式去体会教材、处理教材。使数学更加平易近人,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并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以致终身受益。
五、总结
数学教育需要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就如喝茶,慢慢地品尝,才能回味无穷。就像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在从事了多年数学教育之后,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学生们在学校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入了社会之后,如果没有什么机会应用,那么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会忘掉,然而他们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那种铭刻在人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会长期的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想这无疑是对数学文化内涵的一个精彩注释。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数学老师,对于数学文化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合适而巧妙的让数学文化走入课堂,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同时我们老师也要不断的去学习,充实自己的数学世界,用我们的文化来不断的感染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孩子的文化素养不断的提升。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常规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常规教学的重要性
株洲县育红小学 尹慧娟
【内容摘要】常规不是捆绑学生的绳索,而是让学生学习生活得更有序、更和谐的必然保证,而课堂常规作为训练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规范和标准,其本身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要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抓好学生的课堂常规,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是组织有效教学的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学生遵守教学秩序的行为依据。只有抓好常规教学,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做到活而不乱,师者既轻松、学者亦愉悦。【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 常规教学
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已有十数年,也经历了各式各样的课堂,见识了形形色色的学生。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是大班额的班级还是小班制的课堂,在我心里深深的体会到,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是组织有效教学的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学生遵守教学秩序的行为依据。只有抓好常规教学,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做到活而不乱,师者既轻松、学者亦愉悦。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限制,教育过程始终处于自由与限制之间,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从学生成长的需要来看,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自由进行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学生的学习包含着对规则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约束自己,是教育的内容之一。常规不是捆绑学生的绳索,而是让学生学习生活得更有序、更和谐的必然保证,而课堂常规作为训练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规范和标准,其本身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要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抓好学生的课堂常规,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因为学生的很多习惯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尤其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训练是入学教育的必修课程。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实在太多。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遵守课堂常规,让我们的学生乐学、好学,成了我们老师尤其是低段教师的心病。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关于课堂常规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老师们太熟悉不过了。例如上课之前,学生要把各种学习用品摆放在指定的位置;开始上课,教师走进教室,学生起立致敬,师生互相问好;上课时教师提问,学生应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再发言;学生不得擅自离开座位,更不准说笑打闹;上课要认真听讲,学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看着老师、看着屏幕、看着观察物;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有次序地进行交流,再由汇报员进行汇报等。这些课堂教学常规能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以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儿童时期既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期;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通过建立课堂常规等手段,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近三年来,我一直任教两个平行班数学,还兼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我们学校是一个比较大的城镇小学,学额足,每班学生差不多达到60人。记得刚教一年级的时候,真的非常头疼:孩子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差不多一节课要用半节课来管纪律、学常规。当时在课堂上若不是靠着“小蜜蜂”,喉咙不知要嘶哑成什么样了。好在,孩子们虽然小,但是特别喜欢物质奖励,一颗小星星、一面小红旗„„都是他们热切希望得到的!利用孩子们这种心理,我在我的数学课堂上一方面提出我的课堂常规的要求,一方面采取夺红旗、夺星星的方式进行小组间的竞争,真的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仅仅用了半个学期的时间,我的数学课堂就已经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教学常规。在第一学期的期末检测中,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均居于年级前列!当时我就深深的感到:抓好常规教学是多么的重要!而这三年来,我的数学课堂也形成了一股良好的氛围:活泼而不杂乱、规矩却不呆板。孩子们喜欢上我的课,课堂上形成的浓浓的学风,课堂效率也一直都比较高。在每期的期末测试中,两个班的成绩一直稳居年级前列。
今年,我任教的两个班刚进入四年级。由于学校考虑到我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而且学校也来了几个实习生,就把其中一个班的教学任务交给一个湖南一师范的实习生小姜。小姜是一位非常勤奋、虚心又上进的九五后女孩,经常向我讨教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和我倾诉了她的疑惑:她认真的钻研教材、也采取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什么课堂上还是有不少学生不好好听她讲课,做起作业来错误率比较高呢?这个班的孩子我非常了解,大部分孩子智商高却太活跃、难以掌控。是不是教学常规没有抓好?带着这份疑惑,我随堂听了她的一节课——《亿以上的数的读和写》。教学设计挺不错的,运用旧知引入新知非常自然而且流畅;重点突出、教学语言也比较规范、简洁、不拖沓。不过随着课堂的不断深入,最大的问题也随之显示出来了:确实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紧跟着她来,有一次她一连说了三遍“请看黑板”还是有一些人在下面说自己的。因此做起练习来,正确率不是特别高。下课了,她马上虚心的请教我,让我点评一下这堂课。一番表扬之后,我还是诚恳的指出了那个最明显的问题:教学常规抓得不够好。要让学生都来听你的课,首先得抓好课堂常规,让孩子们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再才考虑教些什么、怎么教。好的常规形成了,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会徒劳无功。听完我的话后,她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当然,好的教学常规的形成,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体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点滴之中。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第五篇:浅谈生活中的数学DOC
浅谈生活中的数学
合肥市东升小学:吴义杰
内容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且反过来又应用、服务于生活,将学生应用于数学过程兴趣化、生活化,为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关键字:数学在 生活中的 应用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确,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就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与生活中。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
如:银行存款分: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定期存款、活期、国债……这些存款形式各种各样,利率也有大有小,平时我们是这样计算利率的:本金×利率×时间=所得利息。再说气象学家测量的天气情况……这些多要经过各项认真的思考和精密的计算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哪怕不小心写错一个小数点也就前工尽弃了。还有常在天空翱翔的宇航员们他们要操作上百个由数字组成的仪表,如果稍有不慎那么结果就是机毁人亡。可见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不可马虎的,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数学不光只有这些价值,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并用到它。如:农民用几何图形,为了使农场更美观更好管理;工程师使用比例尺,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这件东西;商农使用的四则计算,是为了更简单、准确的计算出该商品价值;制作各类统计表,是为了更好的统计资料,使人一看一目了然;使用百分数,是为了更好的计算出商品打折后的价钱及××率;这些计算表面积而使用进一法,是为了使用最少的材料做出合格的商品;计算容积或体积而使用去尾法,是为了确保无误的让物品存放而不溢出;同一类单位换算,是为了方便我们的计算;使用代数代表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是为了更方便地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再说一说球,把它切开使切开面积最大,那就要从球心沿着直径切下,才能使切开面积最大,再细细想想我们有时切西瓜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再看看各种数学知识还不都用在了生活中去了吗?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思考,那么你一定能学好数学的,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这些数学知识,而是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分析和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如:在进行“平面镶嵌”的概念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生活中所见到的“瓷砖铺设”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争先恐后的说出家庭铺的地板砖、街道上铺的彩砖、浴室里的墙砖……我又接着问学生:“你知道工人师傅在铺时是遵循什么规则吗?”从而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推出“平面镶嵌”的概念,这不仅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都大有裨益。
2、精心设计练习,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责任是尽其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掌握知识,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学以致用,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分析、直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最终的目标。数学源于生活,更应应用于生活。如:在“点和圆的位臵关系”教学中,为了巩固新知,我们精心设计了以下习题:一所学校在直线l上的A点处,在直线l上离学校A处180米的B处有一条公路m与直线l相交成30°,一拖拉机在公路上行驶,已知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米的圆形区域内会受到噪音影响。⑴请问学校是否会受到该拖拉机噪音影响?并说明理由。⑵如果你是该学校中的一名学生,你会有何想法?这样一来,能使新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点与圆的位臵关系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快乐,同时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拖拉机等的噪音对人们的危害,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如:“一次函数的应用”中有例题:A城有肥料200吨,B城有肥料300吨,现要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乡。从A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是20元/吨和25元/吨,从B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15元/吨和24元/吨,现C乡需要肥料240吨,D乡需要肥料260吨,怎样调用总运费最少?在教学时,我首先设计了几个问题:⑴影响总运费的变量有哪些?⑵由A、B城分别运往C、D两乡的肥料量共有几个量?⑶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解决这三个问题后引导学生建立总运费与其中一条运输路线上的肥料运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从而利用函数的最值来解决问题。其实,在解应用题时,特别是解综合性比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建构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对选编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保险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通过建模训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定义、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是从现实世界中经过逐步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数学模型,与现实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现实世界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4、拓展生活实践,为学生打造运用数学知识的平台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且反过来又应用、服务于生活,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兴趣化、生活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去,用生活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实施了这样的实践活动——看一看,谁从生活中发现的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多。这样一来,汇报课上争先恐后的情形别提有多热闹了。再如,在教学“用扇形图描述数据”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实践性”作业:请大家课后设法搜集一下我国2006年经济普查数据,制成一张扇形统计图,并读图分析一下我国新时期在发展经济上又取得了哪些成就?这样一来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增强了他们实践操作能力,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的中间,从而激发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他们认真观察并自觉的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动性。
5、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只要你留意,你就能发现.比如:增长率、企业成本与利润的核算、市场调查与分析、比赛场次安排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并明确数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更好的适应生活,有效的进行表 达和交流。作为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发现,善于提出生活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会感觉到知识的乐趣,想去发现、去创造,产生迫切学习知识的愿望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将数学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把数学当作一种兴趣,一种需要来研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能够活学活用的人,而不是做题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