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探索与研究(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11:5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探索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探索与研究》。

第一篇:基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探索与研究

基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探索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9949(2016)03-0041-03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活动,已经成为普通高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推进学校课程改革与深化的必要手段。我校是国家级贫困县的一所薄弱高中,近几年以校本研训为抓手,结合高中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有效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发展。下面就简单谈谈我校在近几年来组织校本教研活动的一些实践与研究。

初遇校本教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了切实解决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我校于2008年底结合高中课程改革,开始对校本教研进行探索,当时“校本研究”、“观察量表”、“观察提纲”、“诊断式听课”等等字眼,早已充斥双眼。我们也进行过一些校本研修,但是我们许多老师却很不以为然,认为“教育改革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管他一样不一样。反正不会怎么样”,觉得校本教研难成气候。其实在内心深处,还觉得这种研究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会影响自己的正常教学,但是迫于学校的压力,又不敢完全抗拒,只好敷衍应付,按时参加学校的校本培训;“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听课、评课活动:同时还随便找了个小课题装模作样地进行研究,总之,把自己装扮成了一名积极投身校本教研的教育者。

认识校本教研:“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程改革首先是一场教育思想的变革。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成为学科教学的研究者,树立学习意识、专业意识、研究意识、开放意识、社会意识,方可成为一名新课改背景下的合格教师。因此,我们把转变教师观念,培养教师科研意识,引导教师认识校本教研,确立个人成长目标作为重点,深入开展了校本培训。

首先,我们以张行涛教授的专著《校本教研的理论与实践》为培训教材,进行每周一次的集体培训。让全校教师明白:校本教研注重以人为本,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与教师行为。它让研究与教学走到了一起,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取向,是广大教师借助相关教育理论,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它不仅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也是一种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

其次,我们进行分层定标、分层培训。我们根据学校教师的年龄特征和综合素质把全校教师分成i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青年教师。侧重于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发展一到两门技能特长,能辅导一个兴趣小组:学习计算机技术,能够熟练制作学科多媒体课件:确定未来教学特色发展方向,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储备。第二层次是中老年教师。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观念的更新,提高教育创新实践能力:总结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开展行动研究,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第三层次是骨干教师。侧重于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牵头申报并承担各级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工作:基本形成个人教学风格,有比较成熟的教学经验,逐步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过渡发展。

对上述三个层次的教师,分别提出不同的培训目标,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活动。让全体教师都能深切地意识到,校本教研一定会让他们从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校本教研势在必行。

投身校本教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始终认为:磨砺是吾师,实践是径要,自身是关键。只要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就会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能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理论只有扎根于实践的土壤,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在学校探索校本教研之路中,我们渐渐认识到,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助推器”:同伴互助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催化剂”;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发动机”:课题研究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推进剂”。

专业引领是全员性的集中教研。我们学校比较重视全员参与的集体教研,主要是通过挖掘学校内部的资源,安排业务领导、骨干教师集中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案例、课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班级管理的方法与技巧、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操作等方面,同时还聘请市县教育局教研室的老师来校开设专题讲座或听课指导,让他们与我校老师积极互动,使全体教师及时了解教育前沿的信息,拓宽了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有了正确理论的指导,课改理念在教师心中得到了更好的理解和内化。

同伴互助是学科教研组内的合作学习。我们学校始终努力把学科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团队的基层组织,始终强调教研组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不同的教学经历、教学感悟、教学过程所产生的不同的思想、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与碰撞,是非常宝贵的。通过近几年的探索,我们深深地意识到,同伴互助,问题不在于大小,理论不在于深浅;知识领域,不在于宽窄,关键是要抓在“痒处”、揭在“短处”、学在“长处”。同伴老师的一句提醒、一点建议,都可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成为点燃我们灵感的火把。

自我反思是个人的实践提高。我们学校强调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要善于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反思:课堂教学反思、专业水平反思、教育观念反思、学生发展反思、自我意识反思。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着重反思成功和失误之处,比如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对学生不同见解的处理,以及学生还存在的问题、应如何弥补等方面。自我反思主要有在教案上进行课后反思小结、撰写教学随感、进行个案记录等几种形式。课堂教学是长效的活动过程,不可能每节课都依靠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的力量,因此个人反思才是自我拯救、自我超越和创新的重要途径。于是,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研究《新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等相关课程改革的学习资料,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接受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自我充电、自我完善。

第二篇:搞好校本教研 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搞好校本教研 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大安市乐胜乡第一中心校 车晓光

自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实施以来,我校按课改的精神,从学校实际发展需要出发,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确定了以课例反思为载体,构建“问题-研究-实践-提升”模式的校本教研。

指导思想

1、突出“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新理念,及时发现、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以教研促教改,以培训促教研,形成教、培、研、改一体化。

基本思路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是校本教研的中心,立足本校,充分调动全体教师人人参与,把教研的重点放在教学和课堂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把切入点放在课例反思上,利用自我反思的形式,反思教学中“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组织教师讨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形成专题研究,以便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改善教学行为。

坚持科学性、实效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是拓展课程资源的空间,凸显学校和教师的个性,因此,校本教研地发展,要遵循教育教学及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立足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把问题根植与教师和班级中,尊重教师、学生的意愿,追求研究问题的实效性、针对性。

具体实施过程:

1、建立健全组织,负责研讨、培训、考核、验收工作。

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各村小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结合问卷调查、筛选、论证,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选择教研课题,形成了“校校有课题、人人有课题”的教研网络。

3、通过课例反思,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一、以课例反思为载体开展校本教研

课改的成败最终体现在课堂上,“问题”也来源于课堂,把课例反思作为切入点,通过课例反思,才能较好的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检验新理念在实践中的落实,并及时发现、反思、研讨、解决课改中的问题。

自我反思体现的是教师与自己的对话,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校把案例反思贯穿在“问题-研究-实践-提升”的过程中。

课前反思。学校领导精心组织筹划,引导教师反思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收集整理教师普遍关心和困惑的教学问题,然后确定教研专题,在此过程中,一时注意把握问题的来源,它是教室里发生的“真实问题”,而不是“假想的问题”。二是注意把握如何把问题转化为研究专题,确定教研专题。校本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问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关注某个有价值、有必要解决的教学问题,而且一个人短期内解决不了的,才将其转化为研究专题,进行集体攻关。例如,高秀民老师在教学中发现有许多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把铅笔长说成是20米,一袋500克盐说成是500千克的现象,甚至在描写爸爸的作文中写到“爸爸身高在170米-180米之间”,于是他查阅了有关资料,发现产生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形成具体的“数感”,于是就开展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经验。鲁华老师在习作指导中发现学生在写作文是经常不愿意写,再就是写空话,无真情实感,于是就开展了《注重发展个性 激发写作兴趣 写自己的文章》的课题研究。同时根据课改新理念,我们确定《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把三维目标融为一体》等二十个专题。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不仅仅像以往一样,只停留在本节课的得失原因上,而是要深究教学策略、整体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落实情况,这样要求教师结合具体课例将理性认识、应对策略具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然后再思考实施操作策略的整个过程,着力解决运用策略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丰富操作策略。

二、完善机制,保证校本教研的开展

学校作为校本教研的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以中心校为中心,以村小、年级组为基本单位,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骨干力量,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研究者。为确保校本教研有序的开展,应建立和完善相应制度。如:教研管理制度、教研论文奖励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考核与奖励制度、教研例会制度等。

同时教管人员要参与到教研之中,负责组织实施,使得每项活动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监督四落实。

三、培研结合,促进校本教研开展

为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积极组织教师业务培训,把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结合起来,突出针对性,体现层次性,注重实效性,坚持引导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与改革的反思中成长,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求自身发展,以求学校持续发展。开展“三个一”活动,每人每学期参与一项教研课题研究,每月积累一篇典型案例或心得体会,从中确定有价值的教研课题二十多个。

1、强化教师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强化教师学习力度,认真落实教师培训任务,确保培训质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规定性学习与选择性学习。

在教师地学习中我校采取了规定性学习和选择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规定学习是指:在学习中要学习教育局或进修学校推荐的书籍,如,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等。

选择性学习是指教师在学习中可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性的学习相关的理论。

2、互动研讨

互动研讨是一种围绕典型案例进行的、突出教师参与的培训形式。方式是:集体听课、分组讨论、大会交流。过程是:首先是在集体听课中布置思考问题,如:这节课体现了那些新课程理念?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如何在不同可行中渗透新理念等。其次,围绕课例进行讨论,谈自己的收获、感悟,与授课教师一起探讨、研究、解决问题。

3、案例反思

根据实际有意识的收集、提炼典型案例,有针对性的组织专门的案例分析,让教师讲自己的故事,反省自己与他人的实践,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并有所感悟,形成经验。

四、实效

经过以课例反思为载体,通过“问题-研讨-实践-提升”模式的校本教研的实践,基本实现了“一个中心”、“两个转变”、“三个提高”即,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实现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了教师教育科研水平和提高了教师创新实践能力。

(一)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1、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

通过这些有效途径,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已经开始体会到它的作用与价值。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开始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显现出来,教师们善于从自己课堂教学中的现象进行考察研究,乐于扮演教授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热心于把课堂教学实践与新成果、新理念联系起来,缩短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的距离,成为了紧跟时代、孜孜以求、与时俱进的研究性、学者型的新形势下的教师。

2、自身的价值得以体现

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打破了自我封闭的现象,促进了教师与教师的有效沟通,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宽松、平等、和谐的研究氛围,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现自己、发扬个性的平台,教师的许多问题得到及时的回应,教师的经验得到关注与分享,是教师在工作中获得成功感,提升了内在的价值。

3、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转变

通过“问题-研讨-实践-提升”这个过程,反思是教师的有效经验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同时反思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了影响,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以及自我上有了深刻的变化,教学行为更加合理。

(二)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由于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学行为的转变,学校也得到了发展。一些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先后有1人成为省级骨干教师、3人成为市级骨干教师、有7人成为县级骨干教师,有5篇论文先后在国家、省、市发表刊登;《学生发展性评价案例》的研究成果被评为教育部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教育部“十五”规划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新课程师资培训策略与有效模式研究与实验”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研究》的课题研究分别获白城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和大安市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生命线,也是我们长期思考探索的课题,我们将不懈的努力、不懈的追求。

第三篇:高中新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

高中新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开发

摘要:21世纪初期,教育者似乎不能把握所发生的事件对于他们世界的意义。他们必须马上清醒过来。没有什么比缺乏教育目的更加危险。因而需要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旨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当前,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因而实行高中的新课程改革就能事半功倍。新课程改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运动;校本课程开发是新课改的一部分,是对新课改运动的反思,是一种基础创新,贴近实际。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过去,中国所实施的是“一纲一本”高度集中的国家本位课程开发模式和课程管理体制。自教育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之后,地方获得了部分的教育管理权限。80年代后期开始在部分地区,如上海、广州、浙江等地实施地方课程开发;1999年元月,教育部颁布“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0年春开始正式启动素质教育工程的核心工程: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了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学校在课程方面有了部分的决策自主权校本课程开发于是引起了部分学者政策制定者及校长和教师的关注。

教育改革是为了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新课程内容遵循了“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三大基本原则。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是“设置多样化的化学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一、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新课改也是为了突出课程对学生主动发展的促进功能。课程是制约学生

主动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课程观念中,课程似乎只是传递知识的载体和工具,是师生授受知识的媒体,是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手段 ,似乎学生是否能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得活泼主要依赖于教学过程。新课改主要还是希望凸显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改过去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现行的新课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路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新课改要改什么?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三、新课改应该注意的问题:

1、新课改不应过分地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而应该从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来关注知识。中央集权的课程开发机制固然能够开发出高品质的课程,但是国家课程开发中心从事课程开发的专家脱离课程用户,不能激起教师将其教学习惯改变到确保新课程计划成功所必须的程度,失败也就在所难免。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开发出的课程适用于少数尖端使用者,并不适用与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

2、新课程标准是新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真正研究过新课程标准的老师很少,对新课标的了解主要来自听讲座、参加培训或阅读报刊等。许多教师只重输入,而忽视输出,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以及学习者的输出对教学的积极反馈作用,从而产生教学中输入与输出的严重失衡,造成教学

费时、低效现象。另外,教师、学校、家长与学生注重短期目的,即应试效益,关注考试成绩,这是应试教育留下的弊端。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异军突起: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其中,又以学生潜能的多样化发展为终极追求。【1】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遵循开放性、多样性、时代性、探究性和师生选择性的原则,支持教师根据学校教学的特点和总体规划,在国内外现有理论上进行创新,在对国家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进行延伸的基础上实现课程开发。

如果要更好地满足广大课程使用者的需要, 只有“基层创新”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即只有教师积极参与他们自己课程的开发, 才能使所开发课程在学校真正扎下根来。校本课程开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研水平,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个性化、多样化人才,有利于创办特色学校。因此,在许多国家的课程改革中都把其作为重要的改革内容,并取得了不少的成功之处。新世纪以来,校本课程开发在国家政策推动下逐渐走进了我国中小学,成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潮流。

只有教师和学生才知道什么样的课程适合什么地方的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给教师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不仅要知道如何教书,现在还要知道如何编书。当然,如果教师被授权参与编写教学材料,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还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

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要注重与实际结合。如在进行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时,根据国家课程理念的要求,以地方史为主要内容,在教学上与历史国家课程紧密结合。

五、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与校本课程开发?

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在处理好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国家课程是目前我国众多的高中使用的主要教材,并且也是我国进行高考选拔人才的依据,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其主导地位是不能改变的。即使在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中,国家课程的教学主导地位也是要得到保证的。在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提出“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赋予学校合理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的权力”。这就明确说明了实行课程多样化是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但这种多样化是为学校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而进行的,因此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时候,必须在保证国家课程实施的前提下来开展。正因如此,有人就认为国家提倡新课程改革,实行课程多样化,但目前的高考制度不改革,什么课程改革都难以展开。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就必须改革现在的高考制度。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高考并不矛盾,关键在于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为此,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校本课程开发以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其要求进行认真的学习、消化和理解,将其所提出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这样就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了

课程理论保证,避免了校本课程开发偏离国家课程的方向;二是校本课程的内容必须根据国家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来进行,这样既有利于保证国家课程的实施,又有利于校本课程的运用。【2】

总结:

高中新课改和校本课程开发都不是一时的突发奇想,而是一个不断循序渐进的研究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高中新课改应该在国家制定一个大的方针政策的基础上,以学校为基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我们应注意加强新课改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 在与世界先进课程理论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对话的基础上, 消化和汲取国外课程开发的经验教训, 并结合我国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本土化改造,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课程改革作出贡献。【3】当然,新课改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形成一些文本文件,而在于使得每个学习者通过课程的学习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允漷, 夏雪梅.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 2004,(03)

【2】赵登明.新课程改革与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J].历史教学,2006,(02).【3】吴刚平.“ 新课程运动”与“ 校本课程开发”的此消彼长及其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4)

第四篇:校本教研的探索与思考

习酒镇中心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场经验交流会xjzxxedu@163.com

如何开展有效校本教研的思考与建议

习酒镇中心小学钟明书

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应活动组委会的委托,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开展有效校本教研的几点意见和思考,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校本教研,我是这样理解的,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从事这项研究的主体是学校教师,它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种研究所涵盖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包括了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校本研修等内容。这种教学研究是基于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研究活动,是基于教师和学校需求的研究活动。我们往往可以透过校本教研的现象看到一所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看到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看到学校具有的竞争力。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校本教研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首要阵地,为广大教师尤其是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舞台,创造了机会。因此,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校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一、我镇教师缺乏自身提高助长剂的现状分析

我镇现有小学教师117人,极大部分教师工作兢兢业业,应该说教师的年龄比例不算太大,而且具有学历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几个明显的不足,如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学信息不够灵通,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师科研意识、能力均有待提高等。另外,学校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时,也存在着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多教少研等缺点,而且部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不是那么积极(去年中学组织在中心小学开展的教研活动,相当部分教师选择了弃权)。我听过这样一个开展教研活动的案例,叫“三句半的教研活动”,有一所学校搞教研活动,在评课时,校长这样评:“这节课比较成功”;主任这样评:“教师基本功扎实”;有一位教师这样评:“教师教态大方”;还有一位教师评为:“不错”;就这样一次教研活动结束了。这是一个教研案例,但我们有的学校确实也存在这种现象,有的老师不敢说,害怕得罪人,有的老师害怕别人听课。面对这样的现状,我认为要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必须搭建平台让教师得到更多的展示机会。必须设计活动让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带动其他教师学习、进步。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在学校内形成推门听课制度,只要教师有时间,就可以到任何

一间教室听课。在学校内评选优质课教师,让这些教师多上示范课。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给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成长,让教师在交流、对比中认识自身不足,产生进步的欲望。通过这样多种途径,提高教师学习理论,参与教研活动的内驱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二、常规活动——注重营造教研氛围

学期或者学年初,教导主任就要和校长、教研组长讨论确定校本教研主题,然后把教研主题明确写进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长要在在制订教研计划时根据教研主题定好小组研究方向,安排组内教研活动。教导主任审核通过后,安排好学期乃至学年的教研活动,然后由教研组长组织实施。每周用一天下午语文,一天下午数学,一天下午综合(其它学科)。我们在安排课表时尽可能不安排相关教师上课,努力保证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间。相应时间内由组长组织教研活动、组织组内教师进行视频听课或其他业务学习。语文、数学、综合三个大组的活动也在这个时间段穿插进行,具体由语文、数学、综合三位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我们的组长每次都要组织好活动过程,指导老师进行试教、议课、学习。教研活动中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听课,认真交流,组长还要做好资料积累工作。每次教研活动都必须积累以下资料:签到表、教师上课教案、课堂教学反思、评课稿、说课稿等。校长或者主任要尽可能参与,同时组织一些主题活动,使教研主题更突出。这样学校、教研组、两个层面的教研活动有序的贯穿整个学期或学年。

三、围绕主题的系列活动——促使教师在实践中进步。

以往的教研活动总不外乎教师上课、说课,听课教师观摩、评课,最后听骨干教师点评,领导总结发言就完事了。教师已习惯于孤军作战、各自为政,教师之间缺乏开放、合作、协调、支持和共享,缺乏互动交流,难以进行优势互补。我想今后全镇的教研活动要 “围绕主题开展系列化教研活动”。这种活动模式,不仅关注课堂教学,更因为其实施的系统性、持久性,而使得其内涵覆盖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的所有环节,体现出研究的层次性、多元性、师本化。如活动中,有备课比赛,锻炼了教师独立解读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有说课比赛,促使教师更深入地学习教学理论,并将理论积极应用于实际;有评课比赛,提高了教师的对比反思能力;有

案例学习,开阔了教师眼界;有总结交流,提升了教师的自我分析能力等等。

例如,中心小学近年来的语文校本教研活动主题都是围绕“同课异构”提出的。他们先后开展了以下一些主题活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多种活动穿插进行的。今年我们开展的教研活动就是要“追寻学科本位,提高课堂实效”。这一主题活动的主旨在于通过这一活动促使教师学习评课、说课的相关知识,运用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我设想从下学期开始进行系列活动。活动包括教师评课比赛、教师书面说课比赛和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等活动。教师评课我们采用了视频课例,然后请老师当堂完成评课稿的写作。教师

书面说课则是由教导处统一拟定好每门学科的内容,由教师当场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书面说课。课堂教学是每位参赛教师根据所担任的学科教学自行选择内容,进行设计与课堂教学实践。我们采用评委组每位成员从头到尾参与,每项都取评委的平均分,按三项总分评出一、二、三等奖。今天的课堂展示也是我们教师比武活动结果展示。这样的活动,内涵丰富,针对性强,涉及了教师发展的各个方面,符合教师的实际需要。尤其是中青年教师都知道自己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掌握以上几方面的技能。这样的活动,还因为其时间持久、内容全面,促使教师全身心地融进整个活动中,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参与度。当然,每次主题活动的开展,都必须要有详尽的方案,这样,才能在事先想到较多的问题及可能性,活动得到学校以及全体教师的配合,才能让活动开展的相对顺利并达到效果。

四、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是教研活动开展的动力,要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首先应做好如下工作:

1、要彻底“解放”教师。学校教研工作之所以举步为艰,教师被束缚在琐碎机械的日常工作之中是原因所在,这也正是学校教研工作要解决的重点课题(其中也还有深层因素)。教师很少能抽出时间梳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心得,而这些经验与心得正是开展教研工作的契机。所以,学校教研工作要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将教师“解放”出来。

2、突破教研瓶颈。很多教师之所以对教研提不起兴趣, 或者觉得无计可施, 归根结底是缺乏教研意识与能力, 特别是对如下问题缺乏必要的认识:

(1)教师为什么要搞教研?首先, 教研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活动, 教师能不参与其中吗?其次, 当你真正懂得了教育的规律, 懂得了学生需要什么, 课堂需要什么时, 你还用担心教学质量吗? 第三,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 知识和技术更新周期日渐缩短, 当“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等已不仅仅成为时髦用语, 而是一种以主体为核心的生活方式, 当看到教育的瞬息万变与教育外延的不断扩展时, 作为教师还能默守陈规吗?第四, 从教师自身发展看, 信息社会否定了教师的“唯一知识源”说, 随着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拓宽, 教师角色也应从“教”向“导”转变, 教师帮助学生自己找“水源”,如想使自己永远保持“新鲜”, 必须要率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惑。”第五,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要搞教研, 就要学习理论, 掌握思想武器, 提高理论水平;就要查阅资料, 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就要开展调查研究, 摸清实际情况;就要进行分析思考,把搜集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就要实施研究方案, 在实践中检查方案的真理性, 去伪存真。然后通过心得交流, 既增进了同事友谊, 又掌握了大量信息, 从不同的比较、思考中, 摄取到有价值的思想。在这一过程中, 将使教师的学习自觉性、调查研究能力、分析思考综合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得以提升, 加速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2)教师能不能搞研究?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 最了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也最知道需要研究什么, 并掌握着教育研究所需的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教师参加教研比任何专家都具有优势, 只要我们有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就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教育家。

(3)教师如何搞科研?“教育是事业, 其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 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 其生命在于创新。”为了实现教育求真, 求善, 求美的目的, 除了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外, 在实际操作中应抓好选题、研究、交流和推广应用。

(4)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专业引领是引导教师快速入门的重要环节, 既避免了走弯路, 更利于准确把握方向, 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 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专业引领除了听专家讲座外, 方式、途径非常多, 关键是要做有心人。

五、学校教研重在“实”

1、实惠。我设想从下学期起,我们将制定《教育科研成果奖实施办法》, 挤出用于教研的专门经费,大幅度拓展奖励面与提高奖励金额, 以期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2、实际。教研课题的研究应自下而上, 重点放在校内, 核心放在课堂。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 在学段的突出问题中选题,把日常教育、教学的问题转化为课题。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选题,从教师自身工作实践的矛盾和困惑中选题。关注身边、关注校本, 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实效。教研不是花瓶,不重外表,应重过程、重方法、重参与、重分享。不追求形式,不搞“形象工程”。一步一个脚印, 一人一份责任, 资料一点一点搜集, 经验一点一点积累, 难题一个一个突破, 充分发挥集体

智慧, 集思广义。把教研看作教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教学的改革过程, 新的教学理念的形成过程。即便一个研究方案解决不了, 至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在研究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4、实用。研究的目的在于用, 无用就无须研究。学校教研应始终把握“因问而研, 因用而研”这一主线,摒弃形式主义, 摒弃纸上谈兵。

我想,作为一所学校,校本教研是一个永久而恒新的话题,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也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因为我们寻找着脚下的路并不断实践着、探索着,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这一目标就一定会实现!习酒小学教育的春天就会常驻!我们就一定能走向辉煌!

最后,祝各位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祝习酒教研在各学校开启新篇章!

谢谢大家!

第五篇:初中语文校本教研探索与实践

初中语文校本教研探索与实践

安徽省颍上县八里河韩郢中学徐保峰

摘要: 语文校本教研是实践语文新课程的需要,是调动语文教师的能动性,保证语文教学改革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在校本教研中应努力营造一种崇尚学术研究、崇尚教学探索的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集体,教师将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有机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教学生活方式,精心为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搭建优质、高效的教育平台。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校本教研;探索;实践

校本教研是我国基础教育史上一次全新的课程体制变革,不仅是课程门类设置、教材内容体系的变化,更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同时也是教学方式、学习理念、管理策略和课程评价内容方法的多维度更新。为了充分发挥机遇,迎接新课程实验带来的挑战,学校领导的重视为校本教研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措施,为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按照国家的政策和学校的发展定位,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为目的,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工作核心,狠抓校本教研,创新教科研方式,强化内部管理,形成以科研促课改的思路,扎实推进校本教研工作。在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语文校本教研已经形成自己的经验特色,对我校的教育改革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初中语文校本教研的探索

1.抓好教研组建设,完善常规教学

加强本组教研,落实教研实效,我们积极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一是优化集体备课,发挥年级组集体智慧,每周能够按计划组织开展学习、研讨或集体备课活动,定时、定点、定内容,学习有主持,各人的交流发言有内容、有记录;二是教研活动组以织学习新课程理念、观摩优秀课堂案例、外出学习与听课交流、课题学习研讨实践反思等;三是严把“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听课”六个关;四是以“教学六认真”为中心,把教学工作抓实、抓细,认真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五是教研组协同教导处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定期进行检查,规范教学工作;六是把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将研究贯穿于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做到定期交流,阶段小结,组内每位语文教师确定自

己的研究任务,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实践,把科研课题落实到每堂课中,努力探索,形成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七是教研组成员及时进行教学点评,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一份教学论文;八是教研组老师在作业方面严格执行学校和教研组制定的“三个一”,统一的作业种类;统一的作业要求;统一的批改要求。通过这些教研的手段,进一步促进组内教师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平时多汲取其他教研组的优点,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2.积极开展本校语文校本课程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课时安排、活动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和标准等方面的改革实验,结合学生的实际,笔者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语文校本课程系统工程。通过开发研究,总结出该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校本课程规划(如下图所示)

二初中语文校本教研的实践

在语文校本教研的活动中,我们也认真地研究其他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积极探索自己的语文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以便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调整、改进和提升。我们所在的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师人数少、教学经验不足,95%以上的学生是农民子弟,学困生占大多数,针对这种情况,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学校现状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及时的修改和提升。

1.做好每一节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我们经过总结多年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失误和教训,在借鉴其他学校语文校本教研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一般进行三个反思来完善我们的校本教研:一是预测性反思,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基础、课程内容的难重点及语文感悟功能等进行思考,以便使教学中更具针对性;二是过程性反思,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思考和处理突发性的教学问题,采取切实的策略,使教学高效、有序地顺利完成;三是课后反思,教师在上完一节课或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后反思教学是否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有无突破,教学方法还有哪些不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如何,今后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通过这些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

2.做好语文校本教研的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作为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教研组每两周进行一次大的校本教研活动,共同研讨和解决解决语文科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教育叙事研究教学叙事研究和教学叙事研究两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这种活动并不直接规定日常教学应该如何,而是给学生讲一个有关的语文故事或多个语文教育知识点,让学生从语文故事中体悟语文的真实和内涵,再辅以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故事和种种感悟,从学术和学科的角度通过教师的总结,进而提升推广和应用。同时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同课异构的校本研形式,通过学生角色表演语文课本中的人物,运用材料分析的方法突破难点,设计学生讨论、辩论化解难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采用多种形式具体实践语文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对语文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语文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提高知识水平等

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选取学校所在地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且有利于本地区的语文和文化,提高学校学生整体的人文素质水平。如下图所示

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形式,符合多层次的学生群体和多方面的学习要求,更符合学困生的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不仅能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唤醒学习热情,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同时能寻找回来应该有的自尊自信和自由的天性。

三设想和提升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如何理解与把握课程改革精神实质,如何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课程改革进展的关键因素。校本教研活动,就是是应对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因此,根据

我校实际情况结合校本教研的研究成果,就非常有必要构建适应学校切未来发展的校本教研体制,将教师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隔为一体,为新课程深度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1.依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义务教育的相关规定和省市县的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校本教研开展的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实际,继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加大教学反思和校本教研课程开发的工作力度。努力营造开放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氛围,积极推进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扎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每一位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

2.加大科研力度,探索校本教研的新模式。依托“团队研修”这一主阵地,在教研组内大力倡导合作学习的风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引领和指导,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积极开展教学专题性研讨活动,通过学习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或不足,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总结出其中的一般规律,营造了教研氛围,加大教研力度,使教师树立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教研观念。

3.加强青年教师的校本教研培养工作,完善教师的三个层次。使青年教师能自觉地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专业引领和自我反思),在他人的指导下,能把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见样学样靠同伴互助),不能将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见样学样学不上靠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同时,做好新老教师的结对培养工作,为教研组的后续发展做好教师队伍梯队建设的必要准备。

下载基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探索与研究(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探索与研究(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改革中关于校本教研的研讨

    新课程改革中关于校本教研的研讨 对新课程改革,我认为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教师事关重大;二是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教师事关重大”就是说教师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所有的教......

    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体会

    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体会 心得一: 我们在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时听到几个频率较高的词语:新课程意识、评价方式的转变、要给学生减负增效。。。。。 其实,每次一听到这些词的......

    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体会

    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体会我们在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时听到几个频率较高的词语:新课程意识、评价方式的转变、要给学生减负增效。。。。。其实,每次一听到这些词的时候,我就在......

    高中新课程改革制度

    为了加强我校高中新课程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新课程的教学行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要求,请全体教师参照执行。第一条教学......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化隆县民族中学 为了事实求是地反映我校组织、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基本情况,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根据县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兹对我......

    新课程改革研究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研究实施方案【一】新课程强调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要求学生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

    探索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促进新课程改革

    探索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促进新课程改革http://爱我大兴少先队组织是整个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学校少先队不能脱离学......

    高中新课程校本教研交流材料达校201311

    高中校本教研研讨会交流材料甘肃省碌曲县藏族中学达布老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来自甘南州碌曲县藏族中学。我们学校是全县唯一一所民族类完全中学,初中有26个教学班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