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下载 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
论文下载 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
摘要:对于班级日常管理工作,高中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坚持和学生保持交流,适时地与学生沟通。总而言之,笔者通过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学习和实践尝试,将积累的一些管理工作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交流,以便更好地落实高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问题及成因;对策分析
班级里,班风和学习氛围的好坏、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班主任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回想起我的高中生活和学习,会因为喜欢某一位老师而喜欢老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相应的这一学科成绩也会相对优异。所以,从高中生的这一特殊心理来说,班主任要成为学生心目中所喜爱的那位班主任,任重而道远。高中生不再是小孩子一样可以随便哄哄,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与看法。班主任若赢得他们的认可和尊重,确实对管理班级有着很大的帮助。这不仅能够使班级和睦,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老师工作的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一、高中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位优秀的高中班主任能够带好一个班,是对一个班的学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的,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平时与老师的沟通,可以看到班主任对班集体的付出。在优异的班级中,培养一班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日可待!
但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啊!不听老师教诲,不服从老师的管教,与家长吵闹顶嘴,甚至离家出走等一系列的逆反行为,极易导致处于青少年阶段的高中生朝着极端的方向发展。我相信,打架斗殴的事件,大家在高中时期就听过不少吧,大多数的打架行为都有高中生参与,他们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不听从家长的劝解,最后自己还弄的一身伤口。再如上网成瘾,半夜不顾学校的规章制度,翻墙偷跑出学校到网吧上网,沉迷网络虚拟世界,功课一落千丈。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都是高中生认为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并且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一心的要摆脱对家长、老师的依赖。高中生还不想让家长和老师知道自己的事情,保护隐私的意识逐渐提高。他们对于家长和老师的盘问极其反感,说不一两句话就开始烦躁,甚至大声反驳,这给高中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就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不能因为学生不合作、不沟通就对他们放任不管,高中班主任还是要在学生高中这个特殊的阶段坚守阵地,护送他们进入大学的殿堂。所以说,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排头兵,其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未来。
二、针对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要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
(一)树立班主任良好形象,以身作则
对于高中生来说,班级就是学生的第二家庭,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班级里和同学、老師们一起度过。在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住着兄弟姐妹以及一位人生道路的引导者,这位引导者就是班主任。高中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经常和学生打交道,而处在高中这一特殊阶段的学生,是非常敏感的。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就可以对班主任了解一个大概,再接触一段时间,对班主任的行为和为人心里就非常清楚了。这时,学生对班主任的喜爱与否,他们心里就已经有了答案。所以说,班主任对高中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老师要教育学生,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时刻注意保持自身的品格与素养,这样才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高中生特别注意一些小事、细节,他们会通过观察班主任生活中的点滴,然后再心中评价。所以,班主任要求学生做的事情,自己一定要首先做到。
(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充分发扬民主
高中生这一特殊群体,表现欲非常强烈。基于这一点,班主任就应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学生更多的参与班级活动和课外活动,进而培养学生做班级体的主人。班级有事情或者活动,可以让他们自己主持安排,通过学生们的集体商量以及班主任对他们工作方法的指点,制定出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活动方案。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独立办事的能力,也可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和办黑板报,班主任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完成,这也既体现了民主,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对待班级学生,坚持一视同仁
上文提到高中生的这一时期是敏感期,他们一方面自尊心强,自信,另一方面,又比较脆弱,遇到问题首先想到“逃跑”,这就需要老师更加地关爱这类学生。而对待问题学生,班主任更是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不能因为他们是问题学生就厚此薄彼,学生非常讨厌老师不尊重他们,瞧不起他们,并且对他们不理不睬,否则,极易影响到他们身心的发展。所以高中班主任必须注意学生这一心理,不能带有色眼镜看待他们,要一视同仁。例如在下雨时,老师见到站在班级门口而迟迟没有离开的同学,应该要想到关心一下学生是否没有带伞,或者是有其他的原因,可以把学生暂时领到办公室,咨询是出了什么事情。如果学生允许,也可以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看看是否需要班主任的帮助,表达自己非常愿意去帮助他以此取得学生的信赖。常去关心学生、照顾学生,会让学生对你打开心扉,愿意与你沟通交流。高中班主任应学会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细心留意班级中需要帮助、需要关爱的学生,及时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及时献上一个真诚,那将是对学生最好的奖励。
(四)细化常规管理,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班主任除了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班级还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再制定出相应的《班级公约》。《班级公约》是学生添加自己的想法和权衡利弊制定讨论出来的规章,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可操作性。当然,对于违反《班级公约》的学生,老师不能予以大声呵斥,而应该用真挚的感情感化他们,这样才会事半功倍,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结语
对于班级日常管理工作,高中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坚持和学生保持交流,适时地与学生沟通。总而言之,笔者通过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学习和实践尝试,将积累的一些管理工作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交流,以便更好地落实高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第二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改革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对教师的期盼。新课程改革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班主任来说既是智慧与创新的挑战,又是自我发展的新机遇。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迎接挑战,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一、转变观念,迎接挑战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师是否具有新课程理念,是否具有走进新课程的需求和魄力,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为此,作为班主任,首先应该加强学习,主动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自觉地转变角色,从先前的管理员、监察员、侦察员等多重身份中转变过来,做班级教育的主持者、引领者、合作者、促进者、策划者。在学习、践行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改变“一刀切”的简单教育方式,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教育方式方法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肯定会遇到阻力,出现阵痛。班主任在走进新课改的过程中会面临新的压力,新的挑战,这是肯定的,也是正常的。要想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变适应为创新,惟有加强学习,做学习型、知识型教师;善于研究,做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信息技术在普及,网络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孩子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学生对学校、班级、教师的信息依赖程度也越来越有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课改
是必然选择,任何的等待观望都是在坐失良机,惟有学习起来,行动起来,研究起来,用渊博的知识、科学的教育、先进的方法、创新的理念,走进新课改,做教育学生的行家里手,这样,才能从容应对新时期、新课改的挑战,做好班主任工作。
二、行为师范,潜移默化
班主任自身的良好形象,是无形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也是班主任形成凝聚力、亲和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一环。因此,作为班主任,无论在教育教学上,还是言行举止上,都应该以身作则,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例如,面对一些同学随手扔废纸的坏习惯,如果单纯地用嘴说,仅仅停留在给学生指出来,等着让学生去做,这样做,最终地上的纸会被捡起来,但学生的捡纸行为是在老师的要求和监督之下完成的,是“要我捡”,而非“我要捡”,捡纸没有变成学生讲卫生、讲文明的自觉行为,随手扔纸的不文明行为也不会从根本上杜绝。如果面对教室内的废纸,班主任能够主动弯下腰,亲手捡起来,扔到纸篓里,这种看似简单的师范行为,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杜绝乱扔废纸的现象。再如,发现黑板擦得不干净,不去责问值日生,而是自己拿起板擦擦干净;讲台上有粉笔头,亲手一个一个地捡起来,放在粉笔盒里;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作息时间,自己首先做到每天上课、下课以铃声为基准,从不提前,也从不拖堂,每天的上课或早操,能提前做好准备。此时,教师的行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已经不单纯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教育资源,一种无声却影响巨大的人格力量。身教胜过言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此处无声胜有声。
三、尊重个性,发挥潜能
新课程的核心和宗旨是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谆谆告诫教育工作者:“在你的眼里有瓦特,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对于班级中个性不同的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不佳的“后进生”,要讲究工作方法,少批评,多肯定,在班级工作中,要积极为他们提供展示特长的舞台,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也能在鼓励声中成长。比如,开展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参加文艺汇演,公益劳动、出板报等,就为“后进生”提供了展示特长和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自身价值,充分发展个性特长,发挥其潜能和创造力。
四、面向全体,走向“博爱”
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大多偏爱学习好的“优等生”。这种关爱中的不平等现象,对班级管理非常不利。其实,学习成绩的好坏本身也是相对的,因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对于某一个学生来说,90分是成绩好的标志,而对于另一个学生来说,60分可能就是最大的成功。作为班主任,不应该把学生简单地按照成绩分成三六九等来看待,应该树立平等的学生观,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鲜活可爱的个体,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才”。这样,才能在班级管理中,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把爱撒播到每个学生身上,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关爱,受到良好的教育,都能取得成功。这应该是新课改理念下,做好
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五、宽严结合,行之有效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要给予人文关怀,但这并不是不要“严”,一味地讲“慈爱”,这是不讲原则的表现。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这无论是对良好的学风、班风的形成或是对于学生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都是有利的。因此,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就需要动脑筋、想办法、制定各种班级常规来约束学生,并行之有效。另一方面,班主任在严格要求的同时,要淡化权威意识,宽容学生的错误,给学生改正的机会,对后进生适当降低要求,增加感情投入,给他们以信任,使他们体会到教师的关心、爱心、苦心。班主任在工作中如果不能有分寸地重视个性差异,把握要求的尺度,光“严”不“宽”,就会造成教育的失败。尤其是中学生,在逐步形成自我意识的同时,也非常在乎他人,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看法,因此,班主任的态度、方法极为重要。比如对待学生的缺点,如果缺乏耐心,不分场合地批评,当众揭短,就会使学生失去尊严,受到伤害。学生的有些过错只要自己反省或班主任暗示就能认识,不必求全责备。总之,对学生的宽容与严格,要把握好“度”,缺乏严格要求的盲目宽容和放任自流,或过于“严格”,使学生受到伤害,都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只有“宽”与“严”有机地结合,才会利于班级管理,利于学生成长。
总之,新课程在班主任行为中生成,班主任在新课程中走向成长。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要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重任,认识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要讲究方法,要研究学生心理,这样,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才会逐渐形成。
第三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工作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工作
【摘 要】: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和主力军,也是开展有效班级工作,建设和谐班集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和德育的关键人物。本文主要结合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要求,对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进行论述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基本的教学单位,也是构成学校日常管理的基层组织。而班主任则是全面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学习、劳动、健康、生活等多方面工作的教师。新课改的推行对高中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在这种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如何发挥其引导和管理者的作用,建设和谐班级,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粗浅看法:
1、言传身教,树立良好形象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面对成长和渴求知识的青年学生,高中班主任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把自己丰富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自己的言行展现给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声誉和威望,使班主任真正成为知识的传播者与教学中的引领者。如果班主任言不雅、行不正,就会失去威信,给班级管理带来不
良影响。因此,作为高中班主任,自身必须教学水平高、道德素质硬、管理理念新,堂上能讲课,课下能交心,既要勇于奉献,又要有责任心,这样的班主任才会博得学生的喜爱和认可。
2、倡导民主治班,实行科学管理策略
首先,新课程改革需要全体教师热情参与,班主任更是要全心实践。班主任要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观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班级工作,培养和锻炼其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其次,班主任也要采取民主治班的管理策略,在管理中要做到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把一些班级中的具体事务交给学生来做,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最后,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整体要求时,应实行“粗放”管理,不宜太多、太细。这种“粗放”一方面指的是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的行为都能符合学校的基本要求,有益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在形成班集体的过程中留有自我创造与发挥的余地,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3、注重培养学生骨干,打造得力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干部,善于发掘具有组织协调能力、热心为班级服务、集体荣誉感强和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组建合理的班干部队伍。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干部竞选活动。在岗位设置上,要明确班干部职责与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引导建立团结协作的班级工作氛围。在班级活动开展上,班主任既要大胆放手让班干部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还要在平时加强指导,不断提升班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工作水平,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一支团结协作的班干部队伍,班级管理工作做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4、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作为高中生,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在高中生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把创新意识逐渐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中去。此外在班级内部,班主任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班级创新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创新向上的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热情,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加强与家长沟通,拓展校外教育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家长们也多是比较关心学生的后勤方面,而忽略了与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沟通。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沟通,宣传学校、老师和班级的管理要求,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达成共识,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对家长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讲究方法与实效,潜心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把工作落到实处。只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和谐的班集体,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作者:韩东,吉林省白城市第四中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联系地址:吉林省白城市北郊白平公路38号,邮编:13700,电话:0436—5098619。
第四篇:浅议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本站推荐)
浅议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班主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机遇,如何做好新课改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研究的重要课题。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机智管理班级,才能处理好班务,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加强班主任自身修养
1.班主任要有爱心、责任心,处事要公正。爱心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前提条件,班主任要对学生充满爱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要做到热爱全体学生,公平地对待全体学生;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饱含热情、持之以恒地投入工作;要以敬业精神和探索精神及个人高尚品质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学有动力。
2.班主任要注重自身的仪表与语言。班主任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在平时的班务工作中要注重自身的仪表与用语。首先班主任要穿着整洁、举止大方,以形象的外在,加深学生对真、善、美的认识,促进学生对美好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其次语言要得体,要文明用语,慎用批评的语言,忌用讽刺挖苦的语言,要向学生展示教师亲切友好、平易近人的一面和良好的职业修养。
二、要建设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直接决定着良好班风的形成。首先,班干部可由全体师生民主选举产生。这样的班干部是由学生自己选出来的,有一定的学生基础,便于管理班级。其次实行岗位轮流制。班主任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班委成员可以不固定,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让学生在管理与被管理中明确职责,以便更加配合班干部的工作。再次,班主任应给予班干部强有力的支撑。要放手让班干部管理,给予他们强有力的支撑,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这样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步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与班级凝聚力,培养了学生 “班兴我荣,班衰我耻”集体意识。
三、处理好三种关系
1.处理好与科任教师的关系。班主任是整个班集体的核心,在协调各科任教师关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起着纽带与桥梁的作用。班主任要为各科任老师创设一个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同时班主任要经常与各科任老师会面,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并与科任老师一起协调解决班级问题;还要认真听取各科任老师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调动各科任老师积极参与到班务工作管理中来。
2.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比班主任的教育还要有效。因此,班主任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实现家校联合。班主任可以利用每学期召开的全体学生家长会、定期家访或短信形式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情况,让家长起到良好的督促教育作用。
3.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班主任与学生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故而在处理问题时班主任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在学生面前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站在同一位置上,对待学生的错误要以引导为主,切忌一味地批评,以免激化师生矛盾。另外班主任要勇于面对自身的错误,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这样可以增强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提高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更有利于班级事务的处理。
四、处理班级问题要有技巧性
1.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因认知规律、家庭教育、个性特点等因素的不同,在学习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随着学习的深入会出现一部分后进生,班主任在处理这些后进生时,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对待后进生要尊重、理解、关心他们,善于发现
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即对后进群体平等对待,不讽刺挖苦,不进行体罚;理解,即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心,即用真挚的爱去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在后进生身上寻找长处与优点,没有机会要创造机会鼓励表扬他们,以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对待中等生,要教育他们增强进取心,向优秀生迈进。对优秀生要强化,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
2.把握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深度和力度。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不仅要抓准教育契机,同时还应把握一定的深度与力度,以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所谓尝试,即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以及教育的内容、目的与方法来选择教育的深度,有时要小题大做,有时要大题小做。所谓力度,即在处理问题时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张弛有度,过急可能会引起学生的过激反应,过慢可能不会引起学生的重视,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
3.坚持平行教育原则。平行教育原则要求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要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坚持全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将共性的问题和个性的问题同时抓好。学生个体素质的提高会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而学生个体在良好风气的熏陶下,也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真正做好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才能使学生享受教育,班集体的整体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总之,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广大班主任不断探索与研究。在具体的工作中,班主任要转变角色,做学生的朋友,构建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联合科任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形成教育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系统的整体功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个人及班集体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德育工作初探 会东县新街中学:唐廷真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阶段。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学生素质教育也提出了很多要求。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内容,班主任需要对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转变,将德育教育工作落实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点所在,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满足课程教学改革对初中教育的实际需求。本文就是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理念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 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
引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良,从而满足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课程教学改革中对学生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对班主任工作落实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以往班主任日常工作开展中只是注重班级纪律管理,考虑如何提升学生成绩,对学生德育教育并没有给与相应的重视程度。班主任需要不断提升德育工作落实的重视程度,以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强化学生素质教育为基础,保证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可以取得良好成效。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新课改下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型指导理念
(一)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德育工作落实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初中班主任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课程教学改革成功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否打破传统的束缚,不断进行创新,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与充分尊重。
班主任需要更多的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找寻有效措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可以使得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促使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得到提升。课程教学改革对初中班主任工作开展也提出了很多要求,初中班主任需要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德育工作开展,给与学生更多的关怀和尊重。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因为承担着较为沉重的升学压力,班主任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可以让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适当放松,同时还能促进学生道德素质提高,对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不仅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方面去考虑,还应该结合社会动态,根据最新社会形势,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制定德育工作计划,保障班主任对学坐实行的德育工作能够健康、有序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展。
(三)将德育理论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效率初中班主任对学生开展的德育工作并不是纯粹理论上的教育工作,对学生品格的塑造在于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服务,因此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需要从社会及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结合更多的社会现实案例,增加其教育的说服力,从而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让其对学生的教育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现实实践。
二、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方法与实践
(一)转变观念,强化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度
在传统的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很多班主任都没有从根本上树立思想教育工作有效性的观念,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致使德育工作效率低下。因此,为了提升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效率,班主任必须转变传统的观念,与时俱进,丰富思想教育的内涵,强化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度,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强化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从而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提升德育工作的效率。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德育氛围
为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还必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德育氛围,让学生在德育课堂能够相对放松心情,得到愉悦的精神享受。因此,班主任在设计德育活动时,可以从活跃课堂的方向去考虑,设置许多能够让学习提起兴趣广泛参与的游戏,在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德育工作,强化班级干部的组织作用,给予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题,安排学生自主设计活动形式,进而能够保障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通过搜集近期社会案例,来讲述自己的见解,在自我讲述与聆听他人的过程中,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同时班主任根据学生讲述的案例来充实其中的德育内涵,完善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让班主任与学生能够在相对和谐、互相信任的氛围内,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从而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千变万化的,班主任应根据他们的不同点来拟定具针对性的方针策略。
(三)丰富品德教育的方法,联系各科老师共同开展德育工作
初中生在学校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课堂学习中,因此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还需要联系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各科老师的教育作用,向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老师灌输德育概念,让每位老师在心中树立德育观念,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日常教学实践中。同时,重视环境的影响作用,为其德育工作渲染一个有效的环境。
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部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让学生能够耳濡目染地受到教育,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另外,在教育例会上,向各科老师讲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让每位老师能够在教学工作中贯彻思想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样班主任自身需要以身作则,做到从尊重学生,尊重他人,树立榜样的作用,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结语:总之,新理念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需要从转变观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德育氛围、丰富品德教育的方法这几个方面去努力,强化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度,结合各科老师落实具体的教育工作,从整体上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参考文献
[1] 杨梅妍,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思路及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2] 麦振敏.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J].新校园(阅读).2015(06)[3] 张润样,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J].科学中国人2015(03)浅议《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策略 的实践探索
【摘要】 深刻的生活认知与丰富的生活体验,是小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基础。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品德修养及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对《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具体实践进行阐述。【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生活化教学 实践活动
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就是围绕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堂内学习经验与课堂外生活经验相结合,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小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有关《品德与社会》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实施,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灵活调整生活化教学内容
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围绕教材而进行,但是教材中的内容较为固定,并非适合每一个学生。教师想要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改变,结合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通过适当的补充、拓展或改编等手段,对教材实施再创造。教师可在具体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使教学过程更加丰满、更加真实,体现教学的灵洁性与个性化,但是要注意,教师调整教材内容时必须尊重现实,不能脱离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一课时,教师应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地选择商品,如何在购物过程中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介绍教材中的内容,还可以适当补充有关“消费者协会”、“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知识点,向学生介绍一些消费者维权的案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消费者应享有的权益;最后,教师还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如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消费者协会纠纷处理办法等,向学生补充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购物中遇到实际问题时能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提高生活能力。2开展生活化学习探究
新课改中强调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注重转变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也耍培养小学生的生活化探究能力,培养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在讲授《规则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的小游戏,如抢椅子、成语接龙。小学生往往对玩游戏的兴趣浓厚,所以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对提高教学效率大有益处。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就要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并向学生提问:大家在琬游戏的过程中,发现了有什么规则?如果每个人都不遵守规则,会发生什么情况?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踊跃发言,通过小学生的亲自参与和深入探究思考,就会发现规则的重要性,掌握规则的内涵与作用。通过这种方法,小学生不仅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也体会到品德与社会和他们熟悉的生活密不可分,强化了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3注重生活化学习体验
学生的体验对其学习结果有很大影响,在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时,如果学生能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则更利于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例如,在学习《人类的家园》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以情景剧的方式展现生活中的事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模拟生活实际,以更加直观地方式将生活经验展现在同学面前。再有,教师也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引入一些游戏法、讨论法等,将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4挖掘有价值的生活化资源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综合性,涉及了小学生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兖分挖掘有价值的社会资源,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中。良好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率有所帮助。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带领小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参加实践活动。例如,九九重阳节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定期到公园组织环境保护活动等,小学生通过实践学习,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加深了对品德与社会学习内容的理解、认知与体验。总之,小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源自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对小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规范,有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由上可见,通过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方法,将所学知识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有利于实现小学生的知识迁徙,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实施,需从树立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等多重角度做出努力,同时也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育效果。参考文献
[1] 吴济慧,蔡琴,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基于教学案例的剖析[Jl.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6:160166.
浅谈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效率
【摘要】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生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小学生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品德马社会这一学科存在的价值。提高小学生”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效率,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力度的提高与社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所以,本文以如何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效率为题,对提高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小学生课堂效率教学方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一扇窗口。好的方法将为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让学生邀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从而汲取更多的营养。”新时代的气息,赋予教育以特殊的神圣使命,面对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面对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求知、如何生活、如何创造、如何审美的教育工作,研究探索如何让《品德与社会》成为净化孩子们心灵的课堂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回归生活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
一、兴趣导题,师生互动
兴趣是每一位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黄金钥匙,依据这门学科的特点,每节课的内容都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把这些知识点利用直观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读书、思考并找出答案。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的话:“成功的教学所必颏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品德与社会》课的新课导人,犹如一台戏、一部电影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开头,如果能引人人胜、富有情趣,就能主动地进入教师所设计的特定环境之中,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就能很快地调动起来。可见,趣味性的新课导人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前提,也是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前提。
二、组织讨论,学会交流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讨论,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防止形式上的讨论。
品德与社会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人点。讨论,是品德与社会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掌握学习方法。
三、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从孩子们呀呀呓语就会玩躲猫猫,游戏陪伴孩子们走过了美好的童年生活,而今每当学习任务繁重的时候,10钟的小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得到很好的放松,可见游戏可以作为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惰感的兴趣之间的缓冲地区。游戏可以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游戏教学。它是教师融合特定教学内容于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教学,要是在课堂上采用了游戏教学,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能顺利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游戏活动能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很快认定目标,进行反馈,并产生感受,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创造性,产生最高程度的快乐体验,使自我教育得以实现。因此,它能较好地满足儿童游戏的天性,又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适当采用游戏教学无疑是提高思品课堂效率的一条捷径。
四、问题教学,激发活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最好的学习诱因。在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地提出问题,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摆脱以往接受知识时思维的滞涩与定势,在探究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激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问题一般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几个方面来提出。比如:讲到《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达一课时,我就按照这一思路提出问题,课堂气氛非常的热烈,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另外,课堂上还可以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互助”形式。若干个人分成一组,集体参与讨论,积极鼓励学生对疑难问题各抒已见,并进一步讨论问题的分歧点,让他们不受拘束地暴露自己的思维,探求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这种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使学生的“爱动、乐于交往,爱表现自己”的心理要求得到充分的满足,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为了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网络、幻灯片、flash动画、音乐、漫画材料等,转换学生感官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笔者经常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或通过其他方式去准备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材料,例如在讲基本国情、国策时,我要求学生去网络或报纸上搜索与建国六十周年相关的资料,学生们热情高涨,几乎每个同学都找到了相关的材料,上课时我让他们各自交流心得,同时利用他们所找到的材料进行教学的相关活动,令他们可以收获成就感,更令他们兴趣盎然。实践证明,利用丰富的课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六、加强学生的能力圳练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力,而能力的形成是在训练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课堂教学一定不能缺少能力训练。每节课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该着眼于学生能力的训练。提问时多采用“为什么”,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而尽量少问“是什么”。最好每一节课都要留足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做些当堂练习,以达到当堂掌握的目的。在总复习的课堂上,加强学生答题能力的训练尤其重要。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不断汲取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细心的观察生活,体会生活,重视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变革,重视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和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大量的尝试教学,探索出操作性强的课型新结构、巧妙的设计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新课程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大胆实践,就一定能把《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