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全方位、诸方面的综合素养,只有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方能成为跨世纪所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的信息技术教师。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生活的重要行为准则。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对于一代新人的成长、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于转变社会风气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1.热爱教育,甘作铺垫的奉献精神。
教师工作的动力来源于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目前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尚处在转型的过程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对于立志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来说,更要有甘作铺垫、乐于奉献的思想准备,能心甘情愿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事业。
2.严格要求,真诚关爱学生的师德情感。
尊重、热爱学生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是教育学生的先导,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有利于教师“言传身教”力量的发挥和“亲其师、信其道”目标的实现,为良 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当然,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爱应是公正、适度、合理、科学的,要遵循“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做到爱而有“格”、严而有“度”。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能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学生道德的启蒙者、塑造者和引导者,首先要在道德意识上严格要求自己,在道德行为上做“人之楷模”,要遵守信息时代的伦理道德规范,并努力成为学生健康、安全、合法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典范。
4.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的时代精神。
教育活动不是某一个教育工作者或某一个教育小团体所能完成的,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集体的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居安思危、苦练“内功”,追求卓越、勇于争先,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在竞争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弄虚作假,并具有一定的谦让美德。
二、渊博的知识结构
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
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极快,其硬件设备、软件环境、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等都需要不断地更新。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用先进的思想作指导,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具备一般教师的多方面的(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等)教育理论素养,而且还要有具有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理论基础,包括信息论基础(教育传播学)、学习理论基础(行为主义与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技术哲学基础(技术主义、人本主义)、视听理论基础(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心理学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理论,它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指导理论。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素养。
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对信息技术教师也是巨大的挑战。教师要上好信息技术课,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在广度和深度上熟知与课程相关内容,并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才能将知识内化到学生的心中,转化为学生所拥有的精神财富,赋予学生新的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如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远程教育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等)和专业技术知识(如网络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网络课程开发、多媒体与网络维护等)。3.宽泛的相关学科知识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专业知识精深扎实,而且还应拥有更广泛领域的知识。首先,由于每门学科都是相互渗透的,使得传统学科的界限愈模糊而知识的分类却愈精细。任何一位教师要想在所从事的学科领域里取得教学和科研的突出成就,都必须以雄厚的知识群作后盾。其次,只有教师摆脱了封闭和狭隘的知识结构的局限,才能使教育对象跟上科学发展一体化的步伐,而不致过分受到分科的束缚。第三,教师应该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中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基本内容,及时吸取当代科学发展的新成果,以丰富已有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教师才能文理兼通、一专多能,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学的要求。
三、全面的基本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无疑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并关系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具体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1.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活动中对信息浓度的感知。首先,要意识到信息在信息化社会的重大作用,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其次,要善于发现并把握在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信息;第三,要具有把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的意识。
2.要有高尚的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伦理道德是指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的获取、创造和传播过程中应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危机(如信息污染、信息滥用、信息安全)。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学生品德形成的促进者和心理行为的指导者,应具备高尚的信息伦理道德,如:具有对社会和他人的高度责任感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坚决抵制不良的信息,合理、科学地使用信息,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既不危害别人的信息安全也要时刻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成为学生树立信息伦理道德的典范。3.要有基本的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学理论的理解、对信息源和信息工具的知识的掌握。它是构成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这些知识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如:信息技术常用名词、各种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作用;二是熟悉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对于社会与人类的影响;三是知道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如数字化原理、程序、算法与数据、信息传播原理);四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如: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硬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网上学习资源的搜集方法等。4.要具备熟练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信息技术教师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评价和分析信息以及开发与传播信息的能力。具体概括为:一是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二是具有能够在广阔的信息资源中正确地判断、估计、选择自己所需 的信息并能理解其含义的信息理解能力;三是具有能利用信息技术浏览与查找各种信息资源、收集必要的教学信息的信息获取能力;四是具有能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分类、分析、加工、重组、存取的信息处理能力。五是具有能通过对诸多的信息的归纳,抽象出新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得出新的结论并以他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表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进行有效传播的信息表达能力。信息能力是构成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核心,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的吸收者、生产者和传播者,其信息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的好坏。
四、较强的能力素养
教师的能力是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它必须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能力。
新课程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既不是“教书匠”,也不是计算机“维修工”或课件“制作师”,新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师应是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学科研型”教师。科研型的信息技术教师要有科学研究的意识,要树立“教学即教研”、“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要学会发现问题并独立选择确定课题,能运用恰当的科学研究方法解决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掌握撰写科研论文的方法和技能技巧,能独立撰写专题论文、经验总结、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能把学科教育与科研结合起来,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既是造就高素质发展人才的基地,又是教育科研的实验中心。科研的过程实质上是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学习过程,是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 说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综合能力的反映。只有坚持教育科学研究,才能有创新,才能促进教学,才能形成富于个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
2.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随着学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除了需要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和学校管理外,还可能有许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事务,如非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计算机房和校园网的管理与维护、校内各科室计算机的保养与维修、中小学兴趣小组的组织与活动、信息技术竞赛的组织和训练等。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能够胜任技术教学,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体表现为: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信息资源的管理能力、校本培训和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3.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已成为掌握知识、驾驭知识,使知识迅速而高效率地转化为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关键。在学校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脚踏实地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学;要学会创新学习,引导学生成为创新学习的实践者,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新颖的问题和创设适宜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树立多元的学生创新观。4.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了增强对社会和技术适应性,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与时俱进,主动地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适应新环境,为自己成为创新型、研究型教师创造必要的条件。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才能成为称职的教师。另外,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不仅在本学科教学时需要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而且还要帮助其它学科教师实施课程整合,以及进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这就需要知识、需要能力,从而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坚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第二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本站推荐)
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学校办得是否有成效,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素养。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主要体现在——能让学生从中受益,提高教学水平以及有助于团体良好运转。
1.展示热情。如果你热心于教学,请把它展现出来,让学习充满乐趣。你在教学方面的热情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重要。超越课堂有助于建立团队感,热情是会传染的。
2.熟知你的教学内容。紧跟本专业领域前沿。如果你教幼儿园,应该订阅一份早期教育杂志。如果你教化学,应当参加当地大学的学术研讨会。无论这是你工作的第1年还是第30年,都应该紧跟本专业的发展趋势。
3.组织化。高效率的组织可以使你和孩子们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保持一个执行常规的习惯:收集学生的作业,分发学习材料,张贴课外作业,交流班级新闻,等等。建立类似的常规制度可以使班级运转有序,从而让你拥有更多的时间实施教学,使孩子们忙而不乱。
4.活跃教学。教学有成效的教师是很投入的。他们走来走去,他们不是四处站着而是非常忙碌,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5.态度友好。伏尔泰说:“一个人每天所做的最勇敢的抉择就是保持一个好心情。”孩子们不需要一个情绪恶劣的老师,他们需要态度积极的榜样。留心听你对他人所说的以及你说话时的语调,你应展示你的耐心、尊重。同样,管理者们也应对教师、学生以及整个社区展示友好的态度。
6.建立成功的班级管理体系。从第一天起就建立并执行你的班级管理体系。纪律和合理的班级结构对孩子们做功课以及拥有一个有序的班级环境是必要的。保持一贯和公正,避免制定无法前后一致执行的规则,因为如果这样,学生们很快就会意识到你所说的并不重要。
7.有步骤地教学。学习的总量是与学习的机会相关的。学生们通过“做”学得最多,而不是通过“观察”“站成一排”或“听”。为你的课程制定一个教育时间表。没有比到学期结束时才意识到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课程学习内容更糟糕的事了。
8.掌握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教师必须与他人友好共事。如果人们不喜欢你作为教师的言行举止,他们就不会想围在你身边,更不用说完成你布置的任务了。对学生来说如此,对你的同僚和学生家长来说,也是如此。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9.清晰交流。教学有成效的教师能够清晰地传达信息。记住简洁。在讲解时给予演示。在展示新信息时,教师要给予正确的说明。这一过程包括讲解、概述、总结和复习。因为孩子们对其所学以及为什么要学通常是一无所知的。
10.有效提问。提问是一个有力的教学工具,它能促进思维的活跃。要对全班及个人进行提问。当对个别学生提问时,应在叫学生名字之前先提问,给出等待的时间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思考。不要太快地叫学生的名字。
一个无效的提问方式是:“南茜,你认为爱迪生最有用的发明是什么,为什么?”当某人的名字被提及时,其他人就会放松,不再参与其中了。教师可以这样问:“爱迪生最有用的发明是什么,为什么?”然后停3到5秒钟。这一等待过程能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并给学生思考的机会。看起来等待的时间有点长,但这种方法是被很多成功的教师有效运用了的。
11.有区分的教学。对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教一群学习方式、个性和学习速率差异很大的学生。教师需要把听觉、视觉和动手操作技术混在一起。对有些特殊课程,可以按学生相近的特点或技能差距分组。
12.在班级追求成功率。学习总是吃力的学生会变得沮丧,导致行为问题,进而丧失努力。研究表明,成功率要至少达到80%才是乐观的。当学生们不能成功解答问题时,教师应提供进一步的指导或把任务简化至他们能掌握。
13.保持高期望。教师应该期望他们的学生学得好。高期望往往意味着好成绩。一个学生,即使不那么令人愉快或能力较差,教师都应该对他提出要求。学生们尊重那些期望他们做得最好的教师。
14.创建令人愉快的气氛。一个忧郁、单调、沉闷的课堂会降低成功学习的百分比。愉快、开心的课堂才能激励学生学习。教师并不需要创建魔幻王国来促进学习,只需要创建一个令人愉快的课堂,让学生们感觉舒适,这样的气氛是点燃学习热情所必需的。
15.弹性化。教学需要弹性。在教学计划实施中,如果意外的话题出现,你能否做出及时调整?当有必要帮助一个孩子时,你是否对学生们当中不同的惯例、规则足够敏感?当你所做的最好的计划在现实面前失控而不得不做出改变时,你能否还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在积极的状态?当然,讲求弹性化,也不能完全不顾教学初衷。
教育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教师所需要的素养根据不同的目标及学校的要求会有所不同。但是以上所列举的这些要点通常是尽责的管理者们在聘用新教师时所要求的,也是他们在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中努力培养并期望其改进的。
第三篇: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本站推荐)
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韩愈把教师的职责归结为“传道,授业,解惑”。在这里,教师绝对是权威和知识的源泉,教师的作用就是把书本中的知识挪到学生大脑中,学生能在考试时回忆起这些知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普遍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己任,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把教学变成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以及可预设、可控的一整套规范性操作。教师只要把这一套“经验”学到手,就可以一辈子受用。
受到这种思想影响,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许多教师最终成了很好的经验型教师。例如,为了忠实的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有些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也是多年一成不变的。他们五年、十年教一种课型,由于教材不变,考试题型不变,一切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教室上课只需拿着一本课本,上课内容就是课本中的课文,“教案”就是课文空白处的“眉批”,多年来书不离手,而且是多年不变的一本书。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心情工作着,到了一定年龄后成了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然后再“师傅带徒弟”,一代代传下去,最后成了一个按部就班的“教书匠”。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在于他教多少年的书,而在于他是否用心地教书。多年来的教学体制使一部分教师陷入了一种“教而不研”、“教而不思”的怪圈,严重阻碍了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仅仅成为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一个“经验型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以“专家”或者“研究者”的角色出现在教育实践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专家型教师,应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能用此来指导教育实践;具有坚实的学科知识,明确学科的知识体系、构成、发展脉络以及学科内部各个知识之间的关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科的基本内容,能成为该学科的学者和专家;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并能不断的进行反思;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善于开展教学科学研究,能成为研究者和反思者。
当然达到专家型教师的标准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更应该具备“智慧型教师”的相关素质。智慧型教师应当具有高智商和高情商,能在教学活动中开明开放、民主平等、竞争合作、自我反思、批判创新,既能把学生叫聪明,又能使教师本人在教学活动中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综上所述,首先对外汉语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他们必须通晓所教的专业知识,以及具备扎实的教学理论知识。汉语教师要能理解、掌握并运用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等技能,并能将汉语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并运用到实践中。汉语老师要能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国庆、历史、文学艺术、传统艺术以及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当然也要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了解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概念、跨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并能将这些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是一种互动过程,教师的外语水平也是基本条件之一。其次对外汉语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他们必须有加工和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能胜任多种教学工作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对教学的控制能力及运用现在技术的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对教学的控制能力。在我看来,这种控制能力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对自己的控制以及对情境的控制。教师要善于了解和观察班级学生的思想倾向和情绪变化,捋清班级的脉搏,对班级的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的控制不是监督学生、管制学生,而是掌握情况,因势利导,使教学朝着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当想的发展;教师在学生面前要保持最佳的状态,就要有控制自身心境、情绪和情感的能力。课堂的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教师要具备组织、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努力创造和谐的氛围,使班级气氛和谐民主。最后,从生理角度来说,对外汉语教师要真诚和宽容,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教师要积极、乐观、敬业,在教学中自发地爱学生、爱教学、爱工作,教师要有良好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他们自己要善于调节情绪,不要因为教学压力、学生的变现不尽如人意等因素而把脾气撒在学生身上。
第四篇: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文学修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周身应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如果语文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授课时宏论滔滔、妙语连珠,学生也必定会是如沐春风、如饮甘醇。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学识素养及宽阔的视野,在课堂上能结合课文内容旁征博引,吟诗诵词,讲述典故。这样既拓展了学习内容,又能够启迪学生思路,增强课文学习的知识性和文学性,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语文老师,应当把每一节课当作自己语言素养修炼的课堂,将课堂上的每一处的讲解语、小结语、提示语都做精心地准备,将每一篇课文都当作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反复品读其中的滋味。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与学生交流感情,能以情动人,深深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现代语文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素养,与时俱进,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富有创造性、个性化的学者型教师。
素质教育的发展,对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更具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以适应新世纪语文教改的需要。在教学改革中,师生关系的调整是首先受到重视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价新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的基石,特别是当师生关系变成一种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时候。”师生关系的调整必然涉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问题。
教师在调适自己的角色时,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习得:民主、平等、宽容的态度;激励、启发、引导的方式;自律、超越、创新的精神。
第五篇: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应具备的素养是:过硬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广博的知识储备,灵活的教学技巧,丰厚的母语积累,更新知识和创新科研,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新的教学模式,兼收并蓄的教学法和良好的师德。
关键词:英语教师;素养;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6)02---0032--03
2l世纪的英语教育面对的是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对于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们来说,这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如何与时俱进,培养和完善自身素养,以胜任新时期赋予的新任务是他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通过自己的实际教学体验,深深认识到英语教师具备如下素养的必要性。
一、语言准确,流利
准确流利的语言表达是英语教师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最直接表现。教师应该保证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第一时间接触到正确的语言形式。suit(诉讼)与suite(套房)形音似、意不同;作为名词的bear(熊)与作为动词的bear(忍受)形、声相同而意不同;dear(亲爱的人)与deer(鹿)声同而形、意不同; bow(弓)与bow(鞠躬)形同而声、意不同。英语词汇中类似容易混淆的例子随处可见。很难想象没有正确的语音和拼写做先导,会有听、说、读、写、译等各种英语语言技能的顺利发展。因此教师要不厌其烦地监督、验证自己语言的准确性,做到锱铢必较,及时纠正自己语言上的错误。这在语言教学的积累阶段尤为重要,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老师的语言不准确,学生的语言必错无疑,以讹传讹,后患无穷。
英语教师的口语表达要力求流利。准确的语言形式加上流利的口语表达能使学生对英语语言美产生感性认识。教师流利的语言示范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他们会由最初的羡慕、赞叹到跃跃欲试。语言准确流利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楷模,同时能给学生增添一定能学好的信心。
二、知识“杂”而有章
面对知识面日益广泛的学生,教师必须要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才能满足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求。因此教师除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掌握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广泛知识。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熟知英语国家的人文背景知识,还要了解语言学理论,对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也应有所了解,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以及人生哲学、社会生活规范等等都要尽可能的涉猎。这就要求我们要具备交叉学科的学习能力,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因此教师要养成一辈子多读书,读好书,读杂书的习惯。“杂”,既要博览,又要熔各种知识于一炉而为“我”所用。若能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那么就会“杂”而有章了。所谓“采百家之说,成一家之言”就是这个道理。
三、具备弹性态度
弹性态度是指对教学技巧的灵活运用。有人主张学习外语一定要摆脱母语的影响,因此提倡课堂教学一律使用目的语。这种做法固然好:最大限度的提供了语言输入,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等等。但矫枉未必过正。面对英语中的抽象概念、抽象词汇和术语,与其费劲劳神地用目的语解释使学生如堕五里雾中,不如直截了当地使用汉语来得事半功倍。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倡使用目的语,但同时不要忘记发挥母语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要善于在目的语与母语中寻找一种平衡,避免在目的语的使用上达到荒谬的地步。语言教学贵在教懂,只有深深理解的东西,记忆才最牢固,使用才最自由。
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教师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英语学习的积累阶段,教师要做到教“死”,即对英语的语音、语法、拼写要严格把关,对错误要善于发现,及时纠正,一丝不苟。当英语学习由积累阶段过渡到实践阶段,比如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时,如语言错误影响到交际目的的实施,或影响到交际一方的感受时,教师就要即时指出并改正。如错误没有影响到交际目的,就要抱以宽容的态度,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四、注重母语学习
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汉语语言文化修养。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良好的母语功底对英语的学习是一种优势。比如,英语中的谚语语言精练,寓意深刻,与汉语有许多相通之处,这也表明了中西文化的近似性。汉语语言基础扎实,才能把诸如One cannot make a silk purse out of a sow’s ear(巧妇难为无米之炊);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上梁不正下梁歪);Little strokes fell great oaks。(水滴石穿);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样的谚语翻译得恰当,自然,朗朗上口。只有掌握好汉语,才能感悟和把握中西文化在语言表达层面的相通性,才能在汉英两种语言的互译中游刃有余,才会趋于翻译的最高境界“信”、“达”、“雅”。而且只有多了解自己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风土人情,才能更好地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和跨文化交际的学习和教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亦是传播文化的桥梁。英语是工具,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交际。通过英语我们可以了解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通过英语我们同样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因此,积累母语文化底蕴,传播、弘扬民族文化应是每个英语教师的责任。英语教师丰厚的母语知识和文化底蕴不仅便于教学,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珍视祖国的语言和文化,摒弃盲目的崇洋媚外。学好外语,做好中国人。这也是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英语教学的一个方面。
五、富有进取精神
英语教师的进取精神体现在自我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坚持不懈的科研探索上。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词汇的新旧更迭是必然趋势。英语教师要善于捕捉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的语言现象及英文表达和用法,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吸纳新词,充实更新现有的知识结构。例如sizism和lookism两词是对胖人和丑人的歧视性说法,kidult一词是指“小大人”,SARS和bird flu是“非典”和“禽流感”。英语教师要经常阅读英文报刊,关心时事,使自己的语言与社会生活不脱节,真正实现语言的实用价值。
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承文化,传播知识的责任,还承担着繁荣学术,弘扬科学的重任。作为英语教师也要不间断的搞科研创新。如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密切跟踪国内外研究现状;就本学科领域的理论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从新的视角,用新的方法,重新分析某种语言现象等等。是否具有科研能力是教师是否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一个反映。科研的过程是教师学术能力提升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教师要学会用科研方法武装自己,以科学的方法去了解、处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把研究水平由经验总结提高到科学推断。
六、人文主义教学观
第二语言课堂不同于母语习得的自然环境,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既是认知过程,也涉及情感因素。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个体差异最主要的根源就是情感因素。老师要理解学生在学习另一种诺吉时的心理,表明自己对学生的认同。只有理解学生的恐侠,体谅他们,老师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感,使它转化为有用的能量来促进学习。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它们之间交流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此发展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合作的课堂氛围是关键。在教学上,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顾及学生的心理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富有同情心,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人文主义教学能给予学生更多安全感,减少学生心理障碍,增强目信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七、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随着英语教改的实施,课堂教学重点由获取语言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上来。教学主体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上来。英语教学将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吸收和继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将单纯依靠课本、粉笔、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改变为计算机、教学软件、课堂教学三位一体、综合运用的个性化、主动学习的方式。课堂教学与多媒体和校园网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新模式正在创建。随着分级教学的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和训练,网络环境下的互助学习是必然趋势。因此英语教师要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善于转换角色,了解和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高多媒体和网络的运用能力,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八、博采众长的教学法
教必有法,教无定法。英语教学方法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到交际教学法,林林总总。中国的英语教师和研究工作者们也在长期的探索中总结出了诸如“十字”教学法,双重活动教学法,整体教学法,立体化教学法,英语语感教学法等等。到底哪一种最佳呢?事实证明没有哪一种方法能在一切时候符合一切学习者的要求。教法的选择要因文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师而异,因环境而异。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教学法时,要注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教学艺术的高低,正是表现在对这些方法综合运用时所具有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上。
九、德学双馨,师德为本
博学为师,德高为范。教育的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做人的过程。品德高尚的教师才能教出品德高尚的学生。师德应是一切教师素质的核心。失掉了师德,一切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首先要自我负责,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对自己抱有高期望值,不仅要做“完整型”、“全能型”教师,还要做“成就型”教师。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负责。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仅要注重智力开发,也要着眼情商的培养,真正实现“整个人”的教育。维护学生自尊心,保护个人隐私。第三,教师之间要团结协作,建立融洽的同事关系,有责任和义务共同维护教师的整体形象,避免在学生面前诋毁其他教师的言行。第四,教师在学术研究上要互相交流,杜绝“知识封锁”,尊重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