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11月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

时间:2019-05-14 11:4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11月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11月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

第一篇: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11月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11月份模拟考试

命题教师:

高三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筹办事务始末》(道光朝)中记载:1841年1月6日道光帝命湖南、贵州各调兵一千,四川二千往广州,湖南兵51天后到达,贵州兵47天后到达,四川兵79天后到达。这一现象能够说明()

A.清朝法令军备废弛B.清朝军事体制落后 C.清朝全国动员抗敌D.清军武器装备落后

2.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3.“在对自由权、参与权、反抗权的一片欢呼声中,得到《人权宣言》认可的人民大众似乎忘却了宣言制定者一再强调的依法行事的原则;而失却这一„羁绊‟,自由也就将如脱缰的野马而狂奔不止。”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宣言制定者脱离民众 B.《人权宣言》引发法国大革命 C.法治比自由更加重要

D.绝对自由违背了《人权宣言》

4.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问的对立。”这说明当时英国()A.新生工业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B.小资产阶级逐渐被消灭 C.社会被分化为工人和资本家 D.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结构 5.2012年8月,第31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芬兰奥斯卡摇滚乐,在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广场激情唱响。为完全符合这一主题,下列曲目能进入节目名单的是()A.《时代在改变》B.《天鹅湖》 C.《卡门》D.《蓝色的多瑙河》

6.希腊债务危机刚刚步入尾声,爱尔兰债务问题再度拉响“警报”。某报(2010年)11月13日报道,欧盟目前正游说爱尔兰政府接受来自其和□□□□的联合援助……。《中国新闻周刊·欧洲到了抉择时刻》报道:2010年12月欧盟和□□□□先后同意为爱尔兰提供850亿和225亿欧元贷款。上述材料中的□□□□应该是哪一国际机构()A.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D.联合国

7.《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8.胡佛担任总统期间,设立周转基金用于资助农场主组建销售合作组织,确定最低销售价格;会见市长和州长,督促他们加速公共工程项目建设;成立国家信贷公司、紧急就业委员会,以期通过自愿联合来解决问题。由以上资料不能得出下列哪一结论()

A.罗斯福新政某些政策实质是胡佛政府时期政策的某种延续、深入和强化 B.胡佛的政策是由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到罗斯福国家干预政策的过渡 C.历史学习需调整“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模式,形成联系、发展的观念 D.胡佛对危机缺乏正确认识,实施以行政命令取代市场调节的偏激政策 9.图8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A.奴隶贸易的兴起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 10.下表为1890—1933城市人口(以百万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统计表,依据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A.1890—1933年英国工业生产能力逐渐落后于美国但高于德国 B.1910—1933年城市人口数量对比证明美国国力领先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导致1910—1920年俄国城市人口减少的因素之一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德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 11.下图是创作于清末的一幅时事漫画。这幅漫画()

A.讽刺了袁世凯对待革命的两面手法 B.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和反动本质 C.暗示了革命派要扭转乾坤推翻清王朝 D.抨击了国民政府的对内镇压对外妥协政策

12.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 C. 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25分).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桥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韩国国定教科书

材料二 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韩国史学界普遍关注甲午战争的主因。

(2)据材料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

(3)扶桑版日本教科书中关于“日清战争”的阐述,哪些是中国史学界认可的事实?哪里又是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

14(12分).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如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三、选修部分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运动失败后,俄国在欧洲大陆上已没有劲敌了,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强大堡垒、后备阵地和后备军”。——《人民的英国史》

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里木战争的宣言”摘录:……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国界线。

——《世界史资料》近代上册

材料三 这次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俄国的将军们和官吏们更加无能。俄国的严重弱点,过去为外界所没想像到的,现在都暴露出来了。——《人民的英国史》 请回答:

(1)《人民的英国史》的作者认为1850年以后英俄冲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为什么?(2)根据材料二回答,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怎样?对俄国将产生哪些影响?(3)通过材料分析,俄国战败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媒体所称的“阿拉伯之春”,系指自2010年12月份突尼斯一些城镇爆发**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西方媒体称之为“和平抵抗运动”,并乐观地把“一个新中东即将诞生”预见为这个运动的前景,认为这个“阿拉伯之春”属于谙熟互联网、要求和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区一样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年轻一代。

材料二 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介入发展为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对于该国**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着深刻的根源。利比亚战争,是继上世纪90年代的科索沃战争,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后,西方国家为首的军事联盟第四次对主权国家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指出引发利比亚战争的内因和外因。(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阿拉伯之春”的认识。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资本论》)…… ——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

材料三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厚友谊的基础是什么。由他们合作的首次阐述唯物史观的作品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马克思为什么说“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什么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它吸收了哪些优秀的理论成果?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材料中命令没有体现出到达期限,看不出是否误期,也没有交代各省兵员是否够数,故A项错误;从各省部队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来看,可以看出在全国军事动员体制上,缺乏统一有效的保证,故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三个省份,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武器装备,故D项错误。2.【答案】C

【解析】首先依据材料判断“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对应的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一条,接着根据所学,答出这一条的危害是使得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故C项正确;A项、B项未能体现“协定关税”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故A、B项错误;而D项中国完全丧失海关管理权的标志是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故D项错误。3.【答案】D

【解析】题干认为人民大众的自由“失却这一„羁绊‟(即依法行事的原则),也就将如脱缰的野马而狂奔不止”,就是说,绝对自由违背依法行事的原则,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得到《人权宣言》认可的人民大众”,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引发法国大革命的内容,B项排除;C项本身表述不正确。4.【答案】D

【解析】材料没有说明工人阶层的生活状况,故A项错误;“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只能说明小资产阶级处境艰难,故B项错误;从材料看,有部分中等阶级和部分商人尚未转换,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对立的情况,故D项正确。5.【答案】A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限定“摇滚乐”“完全符合”,只有《时代在改变》属于摇滚音乐,故选A项。B项是芭蕾舞剧,C项是歌剧,D项是浪漫主义音乐。6.【答案】B

【解析】世界贸易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不承担经济和金融援助的职能,故A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故B项正确;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任务是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各机构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故C项错误;联合国是世界政治组织,故D项错误。7.【答案】B

【解析】《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故A项错误;“西业”、“里勃里先好司”、“勃列西领”等词汇体现出西方的代议制度,《海国图志》中涉及这些外来词汇,反映出它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故B项正确;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海国图志》作者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故C项错误;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的是康梁维新思想,故D项错误。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设立周转基金用于资助农场主组建销售合作组织,确定最低销售价格;会见市长和州长,督促他们加速公共工程项目建设;成立国家信贷公司、紧急就业委员会,以期通过自愿联合来解决问题”可知胡佛一定程度上采取了干预国家经济的反危机措施,对后来的罗斯福新政取到了借鉴作用,因此可以得出A、B、C项的结论,D项对胡佛的反危机措施认识过于绝对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9.【答案】B

【解析】图标时间1841年到187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到第二工业革命之间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年出口船舶吨位,两个数据都是不断的升高的。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奴隶贸易在十九世纪结束。10.【答案】C

【解析】1890—1933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美德经济先后超过了英国,故A项错误;从表格数据可知在1910—1933年间,尽管英国城市人口低于美国,但英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高于美国的,说明英国城市化水平是高于美国的,仅比较城市人口数量无法证明美国国力领先,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和市场,压制了城市经济的活力,导致城市人口减少,故C项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20—1933年间,德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故D项错误。11.【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所给的信息“清末”和“时事漫画”,一般来说时事漫画多用以讽刺,再看漫画本身,可知该面目是两张嘴脸:对外媚笑,对内残酷,结合清末的局势可知该漫画揭露的清政府的无能与腐朽,故B项正确;此时辛亥革命尚未开始,故A项错误;C项内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此时满清政府尚未覆灭,民国也未曾建立,故D项错误。12.【答案】D

【解析】材料认为网络就是传媒,就是“交通”和“交流”,成为人类交往的一种方式,故D项符合题意

13.【答案】(1)主因:甲午战争使朝鲜遭受严重的民族灾难。

(2)东亚影响:甲午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

世界影响: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冲击:清政府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清朝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巨额赔款使国力进一步衰弱;中国人在精神和信心上开始抛弃清王朝,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3)认可事实:日本战胜东亚大国中国,让世界大吃一惊;以此为转机,“列强诸国”以租借地形式开始瓜分中国。

不能接受事实:把列强瓜分中国写为“进入中国”,同时丝毫看不到日本对侵占中国领土(辽东半岛和台湾)的批判和反省。

【解析】(1)主要原因应该抓住甲午中日战争对朝鲜的影响来分析,可得出甲午战争使朝鲜遭受严重的民族灾难。

(2)第一小问中对东亚的影响抓住材料一中“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和材料二中“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的信息可归纳出甲午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对世界的影响从材料二中“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等信息可得出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第二小问对中国的冲击可从甲午战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发生的变化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清政府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清朝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中国人在精神和信心上开始抛弃清王朝,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3)第一小问认可的事实,结合所学知识,从甲午战争的结果、影响来分析,可得出日本战胜东亚大国中国,让世界大吃一惊;以此为转机,“列强诸国”以租借地形式开始瓜分中国;第二小问不能接受的事实,抓住材料二中“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的信息,可以看出其教科书把列强瓜分中国写为“进入中国”,同时丝毫看不到日本对侵占中国领土的批判和反省。14.【答案】提取历史信息

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

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进行历史解释

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历史表述

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辞不达意。

【解析】第一小问,概括历史信息,从换牌概括出地方政治体制变化,从摘牌的顾虑概括思想观念方面“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第二小问,要注意时间1980年,调动和整合以往所学相关的时代背景信息,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与“左”的思想斗争等,在情境和史实之间建立起正确的逻辑关系,产生正确的历史认识,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

15.【答案】(1)原因:英国是民主与进步势力的代表,而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代表。不赞同。冲突的原因是两国在土耳其的扩张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2)俄国失败,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俄国撤回在黑海的舰队,交出黑海沿岸的战略要地,丧失了欧洲霸主地位,加剧了社会矛盾,成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外因。(3)农奴制导致俄国的落后。【解析】

16.【答案】(1)内因:国内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外因:“阿拉伯之春”抗议浪潮的影响;西方国家的介入。

(2)“阿拉伯之春”是中东局势长期动荡的继续;反映了当今世界局势和平与动荡并存的特点,经济发展需要与政治变革相结合。(其他言之有理的论述也可)

【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国内战争”“西方国家的介入发展为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来概括。第(2)问谈认识时要充分意识到“阿拉伯之春”的本质,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事件产生的原因、影响入手,来抒发自己的见解。17.【答案】(1)基础:共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

(2)原因:恩格斯不仅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而且在许多问题上为马克思提供参考意见。

(3)理论:马克思主义。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论成果: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解析】本题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现能力。第(1)题,结合所学即可回答。第(2)题结合所学归纳概括。第(3)题先阅读材料找出有效信息,理解“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

第二篇: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5月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5月份模拟考试

命题教师:何荣

高三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王阳明的弟子董梦石出游回来说:“见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说:“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下列观点可以体现王阳明这一思想的是()A. “知行合一” B. “人人同具良知” C. “格物致知” D. “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2.“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 小国寡民 B. 轮番而治 C. 人民主权 D. 独立自治

3.“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是()

A. 揭示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 B. 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 解释光电效应 D. 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4.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A. 冷战格局的扩展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美苏的直接对抗 D. 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5.下表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上表反映了()

A. 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 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 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 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6.下列活动能体现李鸿章“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思想的是他创办()A. 轮船招商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汉阳铁厂 D. 湖北织布局

7.在雅典城邦,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这表明()

A. 雅典民主只是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 雅典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 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 雅典注重用法律来巩固民主制度

8.恩格斯曾说:“在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这个反动又超出了它能继续下去的那个限度。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新的出发点。”下列事件最符合这一特征的是()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巴黎公社革命 C. 辛亥革命 D. 俄国十月革命

9.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 洋务运动中的“中体西用”主张 D. 义和团的“扶清灭洋”主张

10.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这一经济理论主张()A. 自由放 B. 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C. 放松国家干预经济 D. 仿效计划经济

11.《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 《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B. 《南京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C. 《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 D.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2.文史学者宋元彬在日记《红尘冷眼》中说:“(某日)晚,参加(浙江省政协丽水调研活动)文教专业组,听取丽水县文教方面负责人之报告,报告扫盲工作者谓经过八昼夜的苦战,扫了五万文盲,每人认识了一千五百字。”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科教兴国”战略正在落到实处 B. “教育革命”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 C. 大跃进运动波及文化教育领域 D. 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收获成效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14.(19分)从臣民到公民,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民观念是东方社会生活中独特的政治价值心理,也是遍及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政治观念。它的形成源于政治,又成为维护和巩固君主统治的重要政治文化因素。强烈的封建等级严格固定了所有人的身份,臣民观念又束缚了所有人的思想,人们不能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不能做自己的主人,只需做一个安分的守法主体、一个顺从的义务主体即可,丧失了政治上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这样,整个社会安于这种政治思想模式,民众习惯成为顺民了。——摘自程显芳《近代公民观念的产生及影响》

材料二 古希腊的商业形式和城邦的政治体制促进了希腊公民的能力发挥,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摘自高寒《浅谈希腊神话中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对人性的不同态度。(2)从政治角度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三、选修部分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魏书·李冲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爆发,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积极向外扩张,向海外殖民、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过剩资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到20世纪初,世界最终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与此同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势力范围和争夺世界霸权,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竞争日益加剧。而在殖民地世界中,被压迫民族正在逐步觉醒。——据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整理

材料二 对于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列宁曾精辟地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一战历时4年多,3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口被卷入。战争使四大帝国解体,并重创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战后,出现了旨在维护和平的国际政治组织,但构建的国际关系格局埋下了滋生罪恶的种子。

关于一战的主要影响,大体有如下看法:①大战造成空前灾难,却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②大战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推动被压迫民族的觉醒;③大战造成的破坏激发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但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又带来新的危机。——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概述世界一体化的主要影响,并分析一战爆发前世界的主要矛盾。

(2)根据列宁关于“战争引发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的论断,简述1917年俄国革命的主要史实。(3)关于一战的影响,您更倾向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看法?试结合史实加以论述。(只列看法,不加论述不得分)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中,就提出了“中国贫油论”。多少年来,在国际上“权威”们的论断认为:“世界已知油田,大都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因此,不可能储藏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

材料二 1954年,李四光应邀到石油管理总局作了题为“从大陆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的报告,明确指出:“可以这样考虑: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先从新华夏系的旁边摸起,同时在覆盖地区着手摸底,物探、钻探都可以用上,看来是有意义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四光对我国石油探测的贡献。(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因此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则“满街都是圣人”,故B项正确;A项王阳明认为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做到“知行合一”,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C项“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故C项错误;D项是李贽反对孔子是天生圣人的观点,故D项错误。2.【答案】D

【解析】小国寡民指国家小,人口少,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轮番而治指城邦公民均有机会参政,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人民主权指人民当家作主,决定国家大事,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显然这是“独立自治”之意,故D项正确。3.【答案】A

【解析】“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可知是指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论,量子论有助于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B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C是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D是牛顿力学体系。4.【答案】A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以及图片中的“北纬38°线”“停战分界线”,可知此图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20世纪50年代,美国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视为自己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在美国看来,朝鲜半岛上的冲突不仅威胁到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更是苏联发动全球性战争的第一阶段。所以美国对朝鲜半岛进行武装干涉,体现的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是冷战中的“热战”,A项符合题意。5.【答案】A

【解析】此题宜用排除法。表格中白银流通量的增加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排除B;能作为支付手段的生活资料只是少数几种(谷、布),故C错误;D容易由表格数据排除。A亦不难理解(表格中宝钞由减少到消失)。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李鸿章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求富,因此这个企业应属于洋务运动期间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符合此特点,故A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军用企业,故B项错误;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是张之洞创办的企业,故C、D项错误。7.【答案】B

【解析】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就公民群体而言,其不仅仅有民主的形式,同时也有具体民主权利,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对提议得不到通过的严肃处理中,可以看出雅典对修改或者废除法律的慎重,体现了雅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故B项正确;雅典民主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材料中的这种司法程序比较原始,很难说得上严肃缜密,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法律本身的重视,而不是法律对维护民主制度的作用,故D项错误。8.【答案】A

【解析】在经历了克伦威尔独裁统治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复辟,经过多次动荡以后,“光荣革命”确立议会主权,“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故A项正确;巴黎公社革命、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没有“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即旧势力的复辟成功,故B、C、D项错误。9.【答案】B

【解析】本题易错原因是分辨不清“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与“中体西用”主张的历史意义。解答此题注意理解材料的思想内涵。“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表现在思想方面,“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指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打败西方侵略者。答案为B。10.【答案】C

【解析】弗里德曼的经济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的背景下提出,材料反映出即反对国家完全的干预,也反对绝对的自由放任,故A、B项错误;“以自愿交易为主”反映出弗里德曼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要求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仿效计划经济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11.【答案】D

【解析】《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戊戌变法时间为1898年,与题干“反映20世纪中国”,不一致,故A项错误;《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义和团运动开始于19世纪末期,与题干“反映20世纪中国”,不一致,故B项错误;《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洋务运动时间为19世纪60~90年代,与题干“反映20世纪中国”,不一致,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与题干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相对应,故D项正确。12.【答案】C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扫盲工作,故A项错误;只是扫盲工作,谈不上教育革命,故B项错误;由题干“经过八昼夜”“扫了五万文盲”“每人认识了一千五百字”,可以看出大跃进运动波及文化教育领域,故C项正确;题干展示的是一种落后的现象,不是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收获成效,故D项错误。13.【答案】(1)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 ;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

(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 影响沿海百姓生计;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

影响:开禁促成 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 成制度变革。

【解析】第(1)问,本问要求根据教材知识从内外因素两个方面概括明代海禁政策的原因;第(2)问,本问需从政治形势的变化与政策的危害来分析,政策的调整是顺应时代变化的,带来积极影响,依据“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等信息分析归纳。

14.【答案】(1)态度:压抑人性;尊重人性。

(2)原因:古代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君主专制);古希腊城邦的政治体制(民主政治)。【解析】(1)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一的“束缚”等可知中国对人性的压抑,材料二里强调“尊重人性”。

(2)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来回答,即中国是从君主专制,古希腊是从民主政治的角度来回答。

15.【答案】(1)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原因:①商鞅变法:井田制崩溃;②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2)都打击了旧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3)顺应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者注重策略;改革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

【解析】第(1)问,材料的阅读理解障碍较小。第(2)问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信息,在此基础上再联系所学知识概括作答。第(3)问提醒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注意归纳整理相关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基本规律。

16.【答案】(1)影响:世界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全球物质、政治、思想与文化的交流,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但是,扩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矛盾:列强之间的矛盾;列强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

(2)史实:战争促使二月革命爆发,推翻沙皇专制,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在一战中失败,引发七月事件;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通过《和平法令》,成立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3)倾向于①:(2分)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它历时长,规模大,造成了空前的灾难。与此同时,战争促进了科技的飞速进步与新式武器的发展。

倾向于②:(2分)战争摧毁了四大帝国,重创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美日等国崛起。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下,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倾向于③:(2分)大战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出现国际联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也隐含了新矛盾和新问题。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输出过剩资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到20世纪初,世界最终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竞争日益加剧”的信息来归结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背景从列强之间矛盾和列强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矛盾角度分析作答。

(2)依据材料中“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的观点结合所学十月革命的过程从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革命以及十月革命后颁布一系列法令去论证观点。

(3)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首先对材料中观点给予认同,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对认同的观点进行论证,同意第一种观点的可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以及造成的影响角度思考作答;同意第二种观点的可以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影响的角度论证;同意第三种观点可以从世界和平以及战后国际组织形成的角度论证观点。

17.【答案】(1)材料一认为中国没有石油;材料二认为中国能够探测到石油。

(2)李四光从运动的观点出发,探索地质现象的本质、地壳结构及构造规律,建立了独创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的石油探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在科学研究上,不要迷信“权威”,而应根据客观实际作出自己的判断。

【解析】本题以李四光的贡献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第(1)问是关于中国有没有石油的争论。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3)问要注意联系李四光的品质作答。

第三篇: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2月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2月份模拟考试

命题教师:

高三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公元前367年,罗马共和国通过的李锡尼乌斯—绥克斯图斯法案规定:已付的债息一律折成本金,未偿清部分分三年归还;限定占有公地的数量;执政官中必须有一人出身平民。这一法案通过的意义是()

A. 成为成文法的起点 B. 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C. 提高了平民的地位 D. 确立了直接民主制

2.“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抗日战争

3.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A. 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 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C. 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D. 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4.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 民主共和 B. 贵族共和 C. 君主立宪 D. 君主专制

5.新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折射时代变迁。以下体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女性婚恋观新变化的是()

A.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 首选工人老大哥 C. 斗私批修,革命友谊 D. 嫁人要嫁万元户

6.法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着一个小盒子,里面保存着伏尔泰的心脏,盒子上有伏尔泰的一句话:“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伏尔泰之“精神”的实质是()A. 主张上帝至高无上 B. 提倡进步和理性 C. 实行开明君主制 D. 主张天赋人权

7.邵龙宝在《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中写道:“古代雅典有几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以下符合材料的论述是()

A. 这说明雅典民主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B. 导致雅典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 罗马法强调外邦人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 D. 外邦人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

8.托克维尔指出,“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也无法理解法国大革命。”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历史研究方法是()A. 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B. 关注不同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C. 侧重社会变化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D. 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

9.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文明是在刺激、挑战中发展的。以下对资本主义构成最大刺激、挑战的是()

A. 巴黎公社革命 B.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C.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10.北魏创立的均田制,隋朝到唐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旨在()A. 确立土地私有制 B. 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 C. 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 D. 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

11.下图为1959年主政台湾的国民党“外交部”对其外交人员的指示。这反映当时台湾当局()

A. 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B. 坚持“一个中国”立场 C. 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 放弃了敌视中共政权的立场

12.2009年,奥巴马总统的访华受到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当时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德国《图片报》说:“人们看到,奥巴马在中国的演出是多么的温顺和谦虚,这是因为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时代已经远去。我们必须转向中国。”对此理解正确是()A. 表明美国已开始放弃其霸权主义政策 B. 表明中国成为能抗衡美国的超级大国 C. 反映出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开始形成 D. 说明国家实力强弱影响着其国际地位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9分).关于中外近代史的开端,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变化的起点。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优越和先进性,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彭南生:《一样历史多样观——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及主线》 材料二

——摘编自胡适年谱

(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推断这两种观点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2)依据材料一,说明胡适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14(18分).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美国形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早在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广总督蒋攸铦在奏折中就谈到美国民主制度,内称:“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熊月之《民主制度在晚清的最早解读》

材料二

我们得感激罗斯福,因为他找着一个最温和而且代价最小的来解决现代社会秩序中矛盾的方案。……若是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不虞威胁,不虞匮乏,信仰和言论有充分的自由,则我们不能不承认,不论各国解决这共同的课题的方式怎样不同,最终的目标是一样的。

——费孝通《20世纪的危机与罗斯福》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美帝国主义利用战争发了横财,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 ——1963年《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材料四

清末民国时期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基本是正面的,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1949到1972年,美国变成中国的头号敌人。1972年之后,尽管对美国的帝国主义定性没有根本改变,但美国形象在中国人的心中发生了悄然改变。改革开放,特别是1989年以后,美国成为中国人既恨又爱的国家。

——摘编自赵梅《清末以来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有何偏差?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材料二对美国新政有何印象?材料中所指的共同的时代课题是什么?罗斯福找到的“最温和而且代价最小”的方式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四,据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1963年、1972年之后美国形象变化的具体原因。

(4)上述材料反映出影响中国人对美国形象认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选修部分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15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柬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上述三国采取的改革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2)上述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表 伊拉克战争大事记

——据《世界知识年鉴》等

材料二 世界已经失衡。如果有人曾经怀疑美国的压倒性军事实力,伊拉克战争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然而,美国人常常错误理解自身实力的性质,并且错误地由此推断未来……仅仅讨论各国之间的军事不平衡将是误导的。事实表明,即使在这样的表面结构之下,在20世纪最后十年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1年的“9·11事件”宛若划破夏夜星空的一道闪电,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变化的世界。

——摘自约瑟夫·奈《伊拉克战争之后的美国实力与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最后十年发生的标志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的三个历史事件。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古希腊哲学家对欧洲和伊斯兰教的文化传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直到17世纪,绝大多数的欧洲哲学家仍然把希腊人看作是思想的权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很受苏氏哲学的影响,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地上,带到了家庭中和市场上,带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论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

材料二 困扰柏拉图的是他不能获得令其满意的知识来控制世界。……在寻找这一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柏拉图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唯一的世界……实际上,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而只是表象或者理念世界的不完全反应。……只有那些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推理才干的哲学家才能知晓这个世界的秘密。——《新全球史》

材料三 尽管是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最后不再相信柏拉图的表象和理念的理论,他认为这一理论对理解世界是不必要的。……他的著作表达了对世界全面而连贯的理解,以至于他后来的学生,中世纪的基督教学者称其为“知识之父”。——《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塞罗这一观点的理解。

(2)据材料二归纳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并指出“哲学家”在柏拉图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概括亚里士多德对待柏拉图的态度,并分析他被称为“知识之父”的理由。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早于“公元前367年”,故A项错误;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废除债奴制,早于“公元前367年”,故B项错误;“已付的债息一律折成本金”“限定占有公地的数量”限制了贵族,实际上有利于平民,“必须有一人出身平民”更是直接的体现,故C项正确;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不是罗马共和国,故D项错误。2.【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可知该战争是中国步入近代的开始,是近代史的开端,因此该战争是鸦片战争。故选A。3.【答案】B

【解析】两汉时期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地位上升,形成引文中所述的谚语,体现出黄金不如儒家经典的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受到重视。科举制出现在隋代,C、D两项与题干无关。4.【答案】C

【解析】本题以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共和政体……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和“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的语义色彩,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不难判断孟德斯鸠是反对这两种政体形式的,故排除A、D两项。贵族共和政体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根据题干信息:“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这符合孟德斯鸠“依法治国”的根本理念,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C项正确。5.【答案】B

【解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主要出现于古代社会,故A项错误;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人阶级地位提升,故B项正确;斗私批修体现在文革时期,故C项错误;“万元户”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D项错误。6.【答案】B

【解析】伏尔泰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A项是教会的主张,B项是伏尔泰思想的本质,C、D两项只是其思想主张的内容。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论述的仅仅是“外来移民”和“公民”的差异,难以说明民主的实质,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外来移民”和“公民”的差异,而没有涉及阶级矛盾,故B项错误;“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但不能说明不享受其他经济权利,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可知D项正确。8.【答案】B 【解析】“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也无法理解法国大革命”强调要将法国放到国际关系中才能理解法国大革命,因此要关注不同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历史与现实、社会变化和历史前进方向的问题,故A、C、D项错误。9.【答案】B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构成对资本主义最大刺激,最大挑战,故B项正确;巴黎公社革命只是无产阶级专政第一次伟大尝试,没有成为现实,故A项错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民主运动,故C项错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10.【答案】B

【解析】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北魏创立的均田制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北魏均田制分配的是国家控制的大量无主荒地,不存在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故C项错误;土地私有和可以买卖使得土地兼并问题无法杜绝,故D项错误。11.【答案】B

【解析】1959年台湾当局并不承认新中国,称其为“中共政权”,故A项错误;材料称大陆为“中共政权”,称台湾为“中华民国”,说明台湾当局仍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只不过是台湾代表一个中国,故B项正确;1959年两岸处于敌对关系,故C,D项错误。12.【答案】D

【解析】美国一直奉行霸权主义政策,题中并未反映他放弃,故A项错误;中国的崛起只是推动了世界局势超多极化趋势发展,从而影响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并不能抗衡美国,中国更没有成为超级大国,故B项错误;世界政治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这种趋势的形成,早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就已出现,故C项错误;奥巴马之所以在中国表现的温顺、谦逊,主要在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因此国家实力的强弱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即“弱国无外交”,故D项正确。

13.【答案】(1)鸦片战争:革命(侵略与反侵略、民族主义、民族危机、社会形态改变)的角度。鸦片战争打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大门,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洋务运动:近(现)代化(文明)的角度。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推动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创办新式海军和学堂;选派留学生,开近代教育先河。(2)背景: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辛亥革命后,面对复古逆流,新思想传播,开始新文化运动。

【解析】(1)第一小问角度,推断这两种观点各自所用的角度即是分析两种观点所用的史学观点,故以鸦片战争为开端是运用了革命史观,以洋务运动为开端是运用了现代史观;第二小问说明,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和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影响回答即可。

(2)从材料一“因中日战争爆发,随母离台湾回上海”,可知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从1905年和“读了严复译的《天演论》和《群己权界论》等书”,可知背景是西学东渐,有识之士翻译西方著作向西方学习;从“与陈独秀等讨论文学革命问题,并作白话诗”和“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可知背景是新文化运动爆发。

14.【答案】(1)偏差:美国元首是“拈阄轮充”(抽签产生)。原因:对西方了解太少,还抱有天朝上国轻视西方的心态。(2)印象:赞扬、肯定。课题:应对世界经济危机。

方式:用和平的方式,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3)原因:①抗战时期:中美是反法西斯盟友,有共同的敌人。②1963年:冷战时期,两国处于敌对状态。③1972 年: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改善。

(4)因素:国家利益;国际环境;意识形态;对美国了解程度的差异等。(答出其中3点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偏差,据材料一中“头人,系部落中……拈阄轮充”可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中“1817年……两广总督”可知这是鸦片战争前的官员的认识,带有闭关锁国的烙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第一小问印象,据材料二中“我们得感激罗斯福”可知;第二小问课题,据材料二中“解决现代社会秩序中矛盾”,及材料二出处的“20世纪的危机与罗斯福”概括作答;第三小问方式,据材料二中“最温和”来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方式。

(3)据材料三中“基本是正面的,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的原因;据材料三中“美帝国主义……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材料四中“1949到1972年,美国变成中国的头号敌人”可知l963年的原因;据材料四中“悄然改变。改革开放,特别是l989年以后,美国成为中国人既恨又爱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l972年之后的原因。

(4)据材料一中“拈阄轮充”可知,这种认识偏差主要是了解程度导致的;据材料二中“不论各国解决这共同的课题的方式怎样不同,最终的目标是一样的”、“改革开放……以后,美国成为中国人既恨又爱的国家”可知,这主要是国家利益导致的;据材料四中“正面的,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可知,这主要是国际环境导致的;据材料三中“美帝国主义……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可知,这主要是意识形态导致的。

15.【答案】(1)俄国侧重于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日本侧重于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社会。中国主要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

(2)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态度、统治者的政策、方针是否得当等。

【解析】解答第一问,我们要按照题干要求,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对知识的回忆,我们可以发现三个国家的当时面临的实际问题是不相同的,而且选择的解决办法也不一样,在解决社会危机的时候,俄国主要侧重与解决内部矛盾,解决当时的焦点问题——农奴制。日本则更侧重学对西方考察学习,而中国则是变法,三个国家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回答第二问,我们把三个国家的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影响改革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保守势力过于强大;以慈禧为首的实际统治者反对;改革还处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没有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等原因。

16.【答案】(1)海湾战争因伊拉克侵占科威特而起,伊拉克战争是美、英等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而发动的:美国等进行海湾战争得到了联合国授权,伊拉克战争未得到联合国授权。

(2)如苏联解体、欧洲联盟成立、科索沃战争。

【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其起因是伊拉克侵占科威特。根据材料一“欧盟轮值主席西米蒂斯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可知美、英等国对伊拉克发动的全面战争没有是得到联合国授权。由材料一“美国首席武器核查员迪尔费尔称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知,伊拉克战争起因于美、英等国认为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据此概括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的不同之处。

(2)抓住“20世纪最后十年”这一时间限制,回答该问题。

17.【答案】(1)理解: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2)理念论。

地位: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由哲学家担任国家的统治者。

(3)态度: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理由: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的重要理论来源;他创立的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奉为权威;在生物学领域提出的方法曾受推崇;物理学领域提出的观点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古希腊思想家核心观点的理解。第一问实际上考查的是对苏格拉底思想影响的理解:天上的是神,地上的就应该是人,因此苏格拉底在思想上的杰出贡献是:使希腊哲学由对神的关注变为关注现实人生。第二问考查的是对柏拉图哲学思想的理解:其核心观点是:理念论;哲学家的地位应该是国家的统治者。第三问考查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贡献:态度可以用岳麓版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中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子目标题: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亚里士多德对于科学的贡献可以从逻辑学的三段论;生物学领域提出的方法备受推崇;物理学领域提出的观点曾长期占统治地位。

第四篇: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文综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美国前总统胡佛及其追随者大力攻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异端”。其依据是新政()①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②照搬斯大林模式 ③规定工人最高工资 ④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2.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 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 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 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3.1602年建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行股票的公司,政府持有股份,有为战争支付薪水、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货币、建立殖民地等权利。该公司的历史反映了()A. 新航路开辟 B. 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C. 工业革命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4.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 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5.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井田制到均田制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A. 土地从国家所有彻底转变为私人所有 B. 土地制度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C. 集体劳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生产 D.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实现了完全分离

6.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A. 社会地位较低 B. 权力受内阁制约 C. 受多方面监督 D. 不掌握国家实权

7.据史载,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了一道奏章并得到天王的同意,不久,太平天国施行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此举反映()

A. “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 B. 封建地租关系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C. 农民领袖意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 D. 解决财政问题是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

8.“惩唐季藩镇,削其兵柄,收其赋入。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这一评论是针对()

A. 西周分封制瓦解 B.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C. 西周分裂割据局面 D. 北宋“重文轻武”治国理念

9.下表是我国1957—1960年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由此中共中央()

A. 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 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 实施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 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

10.列宁说:“小农只要还是小农,他们就必须有同他们的经济基础即个体小经济相适应的刺激、动力和动因……用这种办法一定能够在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问建立起牢固的关系。”实施“这种办法”后()

A. 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B. 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C. 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D. 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

11.瑞士学者荣格这样评述某部小说:“我大概永远不会说我喜欢它,因为它太磨损神经,而且太晦暗了……全书最后那没有标点的四十页真是心理学的精华。我想只有魔鬼的祖母才会把一个女人的心理捉摸得那么透。”下列作品与这部小说属于同一风格流派的应该是()

12.古代希腊城邦一般面积为50—100平方里,个别最大的城邦也不过是100平方里,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大县,半径超过10里的城邦只有几个。这一状况()

A. 决定了雅典等城邦实行民主制度 B. 是古希腊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 C. 促使希腊城邦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D. 有利于城邦的公民直接参与政治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把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排斥于官学之外,以优厚待遇延揽儒生数百人进入政府。……他根据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在首都长安建立太学(国立大学),教授五经,从学官弟子里选拔官吏。——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材料三 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凸显“官学”的地位做了哪些事情?并概述他的做法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具有这种态度的时代背景。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

14.(12分)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民建立一个民族家园,并尽最大的努力来达到此目的。——“贝尔福宣言”(1917年)

材料二 1.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尽快结束,无论如何不得迟于1948年8月1日。

2.阿拉伯独立国、犹太独立国和本计划第三部分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应于委任统治国武装部队撤退完毕后两个月在巴勒斯坦成立,无论如何不得迟于1948年8月1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届会议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问题的决议》(1947年11月29日)请回答:

(1)英国的“贝尔福宣言”实际上是英国实行的什么政策?一战后列强在此地区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与前者有何不同?其实质是什么?

(2)从材料二看,阿拉伯属地与犹太人属地哪个面积大?该决定有何影响?(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支持犹太人立国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耳其独立后,掀起了“字母-g命”运动,对土耳其的文字进行了改革。1926年,在土耳其的《晚报》上,就字母拉丁化这个问题展开了一次读者调查,结果是多数人表示反对。1928年6月,凯末尔命令成立一个“语言委员会”,在很短时间里,就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黼出了29个新字母。1928年8月9月凯末尔亲自到全国教授土耳其新文字,被称为“首席教师”。1928年10月1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通过了《土耳其字母采用和实施法》,规定自1929年1月1日起,国家机关、公司、银行、协会以及社团在其工作文件中必须使用土耳其字母。——摘编自昝涛《“字母革命”与土耳其现代化》

材料二 不过正如亨廷顿所指出,最重要的改革莫过于规定土耳其语的书写必须用拉丁字母,而不准用传统的阿拉伯字母书写,这一语言文字革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它导致日后受教育的土耳其新生代实际上不再能阅读传统的经典文献,具有从文化上彻底断根的效果。——甘阳《如何避免“自宫式”的现代化?》(1)据材料一,概括土耳其“字母革命”的特点。(2)据材料一、二,评价凯末尔的“字母革命”。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前总统胡佛及其追随者大力攻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异端”。其依据是新政借鉴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优点,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部分资本家的利益而关注民生,保障劳工利益。②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把计划指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③错误,应是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①④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顾炎武和洛克都是17世纪的思想家,A项正确;郭守敬是元朝(1271-1368年)天文学家,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于1687年,B项不正确;曹雪芹是清朝(1644-1912年)文学家,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的文学家,C项错误;关汉卿是元朝(1271-1368年)文学家,莎士比亚生卒年是1564-1616年,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东印度公司建立时间大大晚于新航路开辟,故A项错误;材料展示了西方殖民扩展中独特的组织形式——东印度公司,故B项正确;C、D项对应时代,荷兰霸权已经衰落,故其不能反应这个时段的历史,故C、D两项错误。4.【答案】C

【解析】学校名称的变化要从历史时间角度去寻找原因,1924年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因此C项正确。5.【答案】C

【解析】均田制下仍有部分土地为国有,故A项错误;均田制时期土地私有制成为主要的土地占有形式,故B项错误;在这一时期,由于土地由公有到私有及生产力的提高,耕作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故C项正确;此时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未完全分离,故D项错误。6.【答案】C

【解析】英国首相是政府首脑,社会地位很高,并拥有实权,故A、D项错误;从题干中首相需要公布收入,接受下院质询,寻求民意支持,并受到舆论的监督等信息可知C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7.【答案】A

【解析】革命运动还未完全成功,“照旧交粮纳税”是现实革命形势依然需要,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因此封建地租关系不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农民领袖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反思,故C项错误;当时的核心问题是巩固革命成果,并进一步进行革命,不是财政问题,故D项错误。8.【答案】B

【解析】评论中有“惩唐季藩镇”,可见与西周无关,故A、C项错误;“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说明宋代从权、钱、兵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评论针对的是宋代集权措施,与重文轻武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9.【答案】C

【解析】计划经济在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就已经开始,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开始于1953年,此时已经完成,故B项错误;图表中显示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所以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故C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在文革以后,故D项错误。10.【答案】C

【解析】解读题干可知,列宁将要维护小农经济基础,并利用保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办法巩固工农联盟,反映的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实现的是土地国有制,A项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B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D项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就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11.【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它太磨损神经,而且太晦暗了”可知该著作属于现代主义作品。A、D两项属于现实主义作品,B项属于浪漫主义作品,C项属于现代主义作品。故选C。12.【答案】D

【解析】地理环境不是雅典实行民主制的决定因素,故A项错误;促使古希腊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因素是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促使希腊城邦积极开展对外贸易的因素是其山多地少,港湾众多的环境,故C项错误;希腊城邦这种小国寡民的情况,有助于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故D项正确。13.【答案】(1)做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太学。

影响:①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②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④儒学教育开始制度化和官方化。⑤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⑥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

(2)态度:否定儒学(孔教),主张以西方民主思想取代之。背景: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像陈独秀这样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奋起反击这股逆流。(3)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应取其精华,辩证、全面地对待孔子及孔教。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思想和教育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从儒家思想的地位、统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综合分析。第(2)问,先判断出否定的态度,然后从政治、思想、阶级等方面回答。第(3)问,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14.【答案】气象: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出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政策:重农抑商。

【解析】第一小问“新气象”注意设问的时间要求“明朝中后期”和角度要求“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农业方面”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玉米、番薯等……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作答;“手工业方面”根据所学可知由于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甚至在部分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业方面”根据所学可得出“会馆的出现”等结论。第二小问“政府的老政策”结合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5.【答案】(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过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维新变法的基本历史史实,要求学生对该历史事件要全面地把握,针对题目要求在做题时需要注意。第(1)问,题目中规定:“根据上述材料”,因此在做题时必须对材料进行仔细分析,特别是关键句子如“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中国)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富强可驾万国”。可以较容易地概括出变法的背景。同时题目还规定要结合所学知识,因此综合题目要将该事件放在特定的大环境中将前后历史相联系,从而分析出甲午战败,中国危机加深这一考点来。第(2)问是对维新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题目要求是对材料进行概括,因此解题关键是对材料进行解读,明确关键语句的含义。

16.【答案】(1)“分而治之”政策;委任统治;更具隐蔽性;殖民统治。

(2)犹太人属地面积大。阿拉伯人对决议不满,很快引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阿以冲突长期存在。(3)一战期间英国殖民势力衰退,企图以此加强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控制;二战后美苏排挤英国在此地区的势力,迫于压力英国支持犹太人立国。

【解析】第(1)题的政策根据材料一作答,一战后实行的政策需联系所学内容回答;第(2)题根据材料二来回答,影响要结合教材内容回答;第(3)题大国推行的任何外交政策的目的都是根据自己的实力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17.【答案】(1)特点:学习西方;通过立法方式;缺乏群众基础;领导人亲身示范;依靠行政法强力推行;急于求成。

(2)评价:有利于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便于向西方学习,推动国家现代化;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但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解析】第一问的特点从材料相关信息“字母拉丁化”、“多数人表示反对”、“语言委员会”“很短时间”、“凯末尔亲自……”、“《土耳其字母采用和实施法》”等即可归纳。第二问评价可从土耳其的近代化方面分析其积极意义,从材料二中的“土耳其新生代实际上不再能阅读传统的经典文献”、“从文化上彻底断根”等分析其消极影响。

第五篇: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五 高三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五

高三文综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著名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写到,按照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和变化速度,社会变迁可分为四种模式:渐进性微变、突发性微变、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受外力影响)。按此辛亥革命和清末新政应分别属于()

A. 创新性巨变、渐进性微变 B. 传导性巨变、突发性微变 C. 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 D. 传导性巨变、渐进性微变

2.自“9·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 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 B. 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 C. 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 恐怖主义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

3.英国哲学家罗素给启蒙运动下了一个很简洁但也很中肯的定义:“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光明。”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 “信仰即可得救”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D. “法治取代人治”

4.周恩来曾说:“关于香港,有一个密谋,或者说阴谋,正在策划中,即令香港成为自治领……中国希望无论如何至少香港现有的状态可以保持不变。”周恩来处理香港问题的原则是()A. 对香港问题持谨慎态度,避免问题复杂化 B. 维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 C. 试图警告英国不能破坏香港现状 D. 承认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5.成都锦华茶楼向市政府请求允许演大鼓书,并承诺每日加唱抗战歌曲,藉资宣传。成都市长认为茶馆观众集中,如遇空袭,十分危险,拒绝了这个请求。这一情节最有可能发生于()A. 1931年—1937年 B. 1937年—1938年 C. 1938年—1945年 D. 1946年—1949年

6.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A. 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 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 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7.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A. 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 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 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 D. 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8.某文章指出:“电视对社会的毒害也相当严重,它被指责用政治、思想和商业宣传来塑造人的思想。每天的电视节目中,都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和色情场面,因此有人批评它是‘魔鬼的眼睛’。”由此可知,该文章认为影视艺术()

A. 不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只满足着人们低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B. 不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

C. 不但极大地丰富着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且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D. 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大众容易接受的传播媒体。

9.《张季子九录·文录》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A.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 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10.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巴黎公社最合理的评价是()

A. 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B. 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C. 它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 D. 它建立的国家机器具有代议制的色彩

11.敦煌出土盛唐至宋初的一首诗作:“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却是成忧恼,珠金虚满堂”。对此解读不确切的是()

A. 均田制的败坏 B. 土地兼并的严重

C. 工商业者经济地位提高 D. 工商业者法律地位提高

12.有人说:“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府的统一,使大家结成一个民族,现在这种统一也为你们所珍视。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你们真正的独立,仿佛一座大厦,而政府的统一,乃是这座大厦的主要柱石;它支持你们国内的安定,国外的和平;支持你们的安全,你们的繁荣,以及你们如此重视的真正自由”。——华盛顿1796年《告别演说》

材料二1990年5月18日东德新政府与联邦德国签署国家条约,条约规定了两德将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7月1日条约生效,东德马克退出流通,西德马克成为两德共同的货币。7月6日两德开始就第二个国家条约进行谈判,条约规定了两德统一的原则、方式和时间,以及两德统一后的政治制度等。最终在1990年8月31 日签署了第二个国家条约,条约规定,民主德国恢复1952年行政区划调整以前的五个州,这五个州遵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第23条集体加入联邦德国,加入联邦德国的五个州实行三权分立的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摘自新浪网

材料三所罗门群岛等三国常驻代表于2007年7月19日向联合国秘书处转交了陈水扁致联合国秘书长函,提出“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申请。……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7月23日就联合国秘书处拒绝接受并退回陈水扁致函一事回答中国记者提问时表示,联合国秘书处的这一决定维护了《联合国宪章》的严肃性和联合国的尊严,中国政府对此表示高度赞赏。——摘自新华网 材料四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政府的统一”在美国是怎样实现的?依据材料分析华盛顿对统一问题的认识。(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统一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秘书处拒绝接受并退回陈水扁致函”的原因?

(4)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强调共同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锦涛强调这一原则的历史依据。(5)你认为上述材料给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以怎样的启示?

14.(19分)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近现代关税的变化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国中任何一国出产的货物,凡依法可以转运的,得毫无差别地由任何一国的船只往来装运。如果进口货物在其他方面是合法的,任何一国均不得仅因其由另一国船只输入,而加征任何货物以特殊关税。——1824年《英普条约》

材料二 外国税华货进口,务从其重;中国税洋货进口,务取其轻。华人商于西国者,按民纳税,岁有常规;洋人商于中国者,北突南奔,绝无所费。——郑观应《盛世危言·交涉(上)》

材料三 1926—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税率(%)对比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签订《英普条约》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该条约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对近代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美两国进口关税税率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综合本题所有信息,概括影响制定关税政策的因素。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中国维新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还是有些不同点,正是由于这些不同之处才使得改革呈现不同的结果。

材料一 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不像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西方的影响。此外,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同中国帝国的铁板一块的特点相比,日本的政体和社会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日本的商人阶级拥有更大的自治权和更强的经济实力,……日本军人在社会的最高层,而不象中国军人那样在社会的最底层……(日本比中国)能更快地对这一入侵作出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大久保利通在1874年以后,为了拥有能与欧美列强抗衡的国力,开始……引入近代技术,雇佣多名外国人技师,把藩和旧幕末的矿山和军事设施作为官营事业进行经营。……同时,为了发展交通,大久保利通还积极颁布鼓励国内民间事业发展的政策,让其修建港湾、道路和进行农业改良等。——大石学《幕末• 维新》

材料三 中国和日本是两个非西方国家,(19世纪)面临的任务也非常相似,……不同点则在于所采用的政治策略不同……从日本的总策略上来讲,我把它叫做慢三步。……而中国从总的策略上来讲是快三步……他们想要马上能见效的……康有为说:“慢改不如快改,小改不如大改。” ——华世平《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比较百日维新和明治维新的政治策略和哲学理念》 请回答:

(1)面临西方的挑战,材料一从哪些角度解释了日本能更快“做出反应”的原因。(2)概括材料二中大久保利通实施的经济政策。材料中体现该政策实施的特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日两国面临的“相似”任务。材料三中体现戊戌变法在策略上存在什么问题?本质上说明了什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与此同时,仍有不和谐音符出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一座五星级酒店2009年6月9日晚遭到自杀式炸弹袭击,18人死亡、约70人受伤。由于包括联合国工作人员在内的不少外籍人士当时身处酒店内,袭击还造成多名外籍人士伤亡。

材料二 针对联合国安理会12日一致通过对朝鲜5月25日进行核试验表示“最严厉”的谴责的第1874号决议,朝鲜外务省13日“受委任”发表声明表示,坚决反对和谴责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关于朝鲜核试验的第1874号决议,并宣布在“与美国开始全面对抗的情况下”,采取3项措施以“捍卫民族尊严和国家自主权”。这3项措施是:新近提取的钚将全部实现武器化;开始进行浓缩铀作业;朝鲜将把美国及其追随者的封锁视为战争行为,并将采取坚决的军事对应措施。声明说,朝鲜现在已经对三分之一的乏燃料棒进行了再处理,同时,为了建设自己的轻水反应堆,朝鲜已经成功地进行了浓缩铀的技术开发并已进入了试验阶段。——据新华社平壤2009年6月13日电 请回答:

(1)20世纪的世界发生了哪两次灾难性的战争?战争后人类为追求和平做出了哪些重大努力?它们给人类留下哪些共同的启示?(2)你如何看待战争与和平问题?(3)结合材料回答,除了战争与和平问题之外,当今世界还有哪些全球性问题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一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辛亥革命是受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下兴起的,它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体制,跟以往变革有本质性的区别,并且是一种快速的变革,很短的时间就推翻清王朝,所以是传导性巨变,清末新政还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没有本质上变革,并且时间很短,所以是突发性微变,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2.【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恐怖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强调的是国际社会对待恐怖主义的态度和立场的了解;A项说法有误;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致反对的极端主义势力故B项错误;D项的错误在于时间应该是21世纪。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A项是宗教改革的思想主张,B、C两项是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思想,只有D项法治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思想要求。4.【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出中国希望至少保持香港现有的状态,而不要成为具有特殊国家体制的自治领。A项是这样做的目的,而不是处理香港问题的原则,故A项错误;这样的处理是为了阻止香港从中国分离出去,维护国家主权,故B项正确;C项是也是其目的,而不是原则,故C项错误;承认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只是暂缓做法,而不是原则,故D项错误。5.【答案】C

【解析】1931—1937年日军只是占领东北,制造华北事变,不可能空袭成都,故A项错误;1937—1938年日军进攻北平、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地,不可能空袭成都,故B项错误;1938—1945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日军可能会空袭成都,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的“唱抗战歌曲”说明是抗战时期,而1946—1949年抗战已结束,故D项错误。6.【答案】D

【解析】根据题中“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可知国家并没有放弃对企业干预,故A项错误;“政府所有的公司”表明并没有改变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故B项错误;根据“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和“独立经营的”,表明国家并未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表明了该经营方式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故D项正确。7.【答案】C

【解析】罗马法是古代罗马人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从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法典”,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法形成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人制度”“协约自由原则”等司法理念。C项是在成文法之前所使用的。8.【答案】A

【解析】从材料很容易的可以看出,作者对电视的消极作用看的过重,认为电视只能带来灾害。故选A。B项只是材料作者思想的一个方面;CD项说法与材料意思相反。9.【答案】B

【解析】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信息可知,辛亥革命与以往的革命不同,它不是改朝换代,而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内容过于宽泛,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名存实亡,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未真正实施,并没有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故D项错误。10.【答案】C

【解析】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的是巴黎公社出现的原因,也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解读题意可知社会形态应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才能存在,而巴黎公社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时期,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因而这样的无产阶级专政是与生产力水平不符的,失败是必然的,故C项正确;D项是对巴黎公社内容的描述,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11.【答案】D

【解析】“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工商业者法律地位提高说法不确切,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良田收百顷”说明土地兼并的严重,均田制遭破坏,故A、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兄弟犹工商”“珠金虚满堂”说明工商业者经济地位提高,故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2.【答案】B

【解析】“天人感应”在于强调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衰存亡,都是上天的意志。“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人们服从皇帝就是服从上天,反对皇帝就是反对上天。由此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B。

13.【答案】(1)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政府的统一是国家统一的保证。

(2)从进程上看,由经济统一逐渐走向政治统一;从方式上看,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统一;从结果上看,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成为共同的政治行为准则。

(3)联合国是一个主权国家间的国际组织;台湾不是主权国家而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具备加入联合国的主体资格。

(4)原则:“一个国家”(或“国家统一”)。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5)“必须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我国经济,为统一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等等。【解析】

14.【答案】(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使得实力增强,亟需拓展海外市场;重商主义政策和《航海条例》阻碍自由贸易的发展;受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

影响:资本主义国家以《英普条约》等条约为基础,确立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2)区别:材料一:关税平等,自由贸易。材料二:关税不平等,列强对华贸易歧视(或不公平贸易)。影响: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民族工业逐渐兴起。

(3)趋势:1926—1931年美国和英国关税税率都大幅上升。原因:30年代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二战后英美关税税率不断降低。

原因:关贸总协定签订和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推动。因素:国家利益(或有利于本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国内外经济环境;受经济思想影响;国家经济实力;对外政策;国家主权是否独立。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从工业革命对市场的需求、英国的经济政策以及英荷贸易矛盾视角分析背景;第二小问从国际经济交流以及对世界市场促进角度分析影响。

第一小问区别依据材料一和二分别回答,依据材料一中“两国中任何一国出产的货物,是合法的,任何一国均不得仅因其由另一国船只输入,而加征任何货物以特殊关税。”来概括答案,材料二中“外国税华货进口,务从其重;中国税洋货进口,务取其轻。”信息可以说明不平等的结论;第二小问从传统经济解体以及近代新经济产生的角度思考作答。(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表格找准时间点不难概括出趋势的答案;第二小问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对各国经济影响、二战后关税调整以及关贸总协定建立等角度分析作答;第三小问属于开放型试题,回答时围绕关税政策从国家利益、经济环境、经济思想以及国内政治外交等视角概括答案。15.【答案】(1)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多元化的社会结构。(2)经济政策: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特点:政府扶持、从引进技术到自主发展、从发展官营企业到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3)任务:救亡图存、实现近代化(现代化)。问题:急于求成。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成熟,不能完成历史使命。

【解析】本题从多方面比较了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1)问要注意结合材料来回答问题,注意要从地理因素等方面考虑,(2)从材料中概括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特点要结合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时的政府的扶持入手,结合明治维新的作用回答,(3)问要注意时间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内忧外患,及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相关史实及失败原因来概括综合回答即可。

16.【答案】(1)战争:一战、二战。努力:一战后,召开和平会议构建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国际联盟,签署《非战公约》等。二战后,成立了联合国。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巨大的灾难与破坏,应该及时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2)战争与和平贯穿于人类社会,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3)恐怖主义、环境污染、地区动荡、能源短缺等问题。

【解析】本题以战争与和平问题为话题,以当今时政热点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题主要抓住了关键词“20世纪”“灾难性的战争”便可得出答案,人类为追求和平所做的努力包括两次大战后各国共同倡议成立的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以及签署的以制止战争为目的的条约等。从战争到和平,我们得出的启示应该是维护和平。第(2)题既要联系以往战争的相关史实,看到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也要从中得出科学认识和结论,维护和平,追求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第(3)题要注意题干的限定条件,除了战争与和平问题之外,当今世界还有哪些全球性问题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意思是战争、和平以外的问题,并且是全球性的问题,再认再现教材基础知识即可。17.【答案】(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理解、比较分析和材料解读能力。第(1)问孔子、柏拉图在社会秩序和个人品德的共同点。第二小问根据课本内容分析即可,第三小问结合课本列举。第(2)问根据材料二提示从社会变革角度分析。

下载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11月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11月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