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愚公移山精神与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
愚公移山精神与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
王长坤
(河南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 ,河南 济源 459000)摘 要:愚公移山由一个寓言故事升华为民族精神,并不断充实和发展、与时俱进,在新时期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明确师德修养目标、坚定师德修养信念、直面师德修养困难、践行师德修养规范,可以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水平,进而使自己能够担负起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愚公移山精神;青年教师;师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愚公移山》故事经过傅斯年先生开创性地发掘和全新解读、徐悲鸿的艺术性再现和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诠释,在上个世纪中叶完成了从寓言故事到民族精神的升华。愚公移山精神作为一种不断充实、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精神,建国后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四代领导人的倡导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其内涵也不断丰富,因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对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愚公移山精神的形成、内涵和时代价值
(一)、愚公移山精神形成
1.《愚公移山》故事的早期记载和在古代的传播
晋朝张湛注的《列子·汤问》记载了“愚公移山”这一寓言故事。全文仅300余字,却细腻地勾勒出了“愚公”这一鲜活生动的形象,行文流畅,措辞优美,读来朗朗上口。更重要的是,这一故事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其诞生后却犹如深藏于河沙中的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不为人所知,更不为人所赞。《昭明文选》、《艺文类聚》、《初学记》、《古文观止》等各类古文选集(选本)均无选载,甚至《幼学琼林》等少儿读物中也难觅其踪迹。因而,《愚公移山》故事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并没有什么地位,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2.20世纪初期傅斯年对《愚公移山》故事的全新解读
当旧中国的历史沉重地翻过不堪回首的19世纪的时候,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只有新世纪的曙光和封建帝制的落幕,更重要的是由于被封建思想禁锢了2000多年的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已不再是铁板一块,于是人们看到了旧的思想体系逐渐被打破的新景象,中国也进入到了由新文化运动引领的思想文化变革的新时代。“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大变革、文化大清点,新文化运动也呼唤一种新的民族精神,于是历史选择了愚公移山、选择了愚公移山精神,《愚公移山》寓言故事从尘封的历史走上了时代的前台。”
[1]
1918年11月,《新潮》杂志第一卷第一号上,刊登了一篇石破天惊的的文章——《人生问题的发端》。此文章的作者便是《新潮》的主编——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傅斯年先生。他在阐述“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呢?”这一问题的时候,把淹没于历史长河、尘封于浩瀚书海中的《愚公移山》故事发掘了出来,并创造性地从“为公”、“民众”和“努力”三个方面全新解读了《愚公移山》故事,进而形成了在当时思想文化界、理论界引起极大轰动的“愚公移山论”。
3.20世纪中叶愚公移山从寓言故事到民族精神的升华
推翻了封建帝制的旧中国依然灾难深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成了当时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的入侵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如何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如何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以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一大批仁人志士除了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代表的西方先进革命理论中寻找答案外,还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解决旧中国难题的金钥匙。
以画马驰名于海内外的著名画家徐悲鸿,也是一个关注祖国命运的和百姓疾苦的爱国志士。20世纪40年代,他在旅居印度期间,创作了油画《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故事的精神意蕴在徐悲鸿那里得到进一步扩展延伸, 具有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2]由于当时正值抗战相持阶段,徐悲鸿的以“愚公移山”为题材的画作有力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如果说傅斯年开创性地把“愚公移山”从瀚海书海发掘出来,并做了全新解读,赋予它关于人生的新内涵;徐悲鸿的以“愚公移山”为题材的画作,艺术性地揭示了“愚公移山”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意蕴。那么,一代伟人毛泽东则最终完成了“愚公移山”从寓言故事到民族精神的升华。“在中共„七大 ‟上,毛泽东同志曾三次讲到愚公移山,对愚公移山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大力宣扬。”
[1]
尤其是他在在“七大”上所作的闭幕词《愚公移山》中,生动地讲述了《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在此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愚公移山精神。“毛泽东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愚公移山精神,超越了《愚公移山》寓言相对性的本意和傅斯年的“愚公移山论”,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想体系。”
[1]
以“觉悟、决心、大众、团结”为主要内涵的愚公移山精神鼓舞和激励共产党人和广大革命群众团结奋斗、万众一心,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尘封于浩瀚历史书海中的“愚公移山”也终于由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升华为激励无数国人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二)、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
作为一种不断充实、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建国后愚公移山精神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四代领导人的倡导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其内涵也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愚公移山精神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呢?前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纪念毛泽东《愚公移山》发表60周年讲话中将愚公移山精神概括为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坚忍不拔、团结奋斗。他说道:“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就要始终保持敢想敢干的昂扬锐气;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就要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就要始终保持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就要始终保持团结奋斗的优良作风。” [3]具体说来,愚公移山精神核心是直面困难,勇往直前、敢想敢干;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取创新;精髓是坚忍不拔、锲而不舍、顽强拼搏;根本是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团结奋斗。
近三十多年来,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面临着由于改革进入“深水区”和国际形势依然严峻而带来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难,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需要克服的新困难,无异于愚公想搬走的太行、王屋二山。愚公移山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如何适应面临新环境、解决新问题和克服新困难的新答案,进而有利于我们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目标。愚公移山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具有以下时代价值:“一是工作方法上体现目标明确、坚定信心。二是工作理念上体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三是工作进程上体现艰苦奋斗、锲而不舍。四是工作艺术上体现发动群众、团结一致。五是工作态度上体现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上述五个方面具体体现在: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唯有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直面困难,勇往直前、敢想敢干,而不是知难而退,畏首畏尾,才会拥有克服困难勇气和锐气;唯有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取创新,而不是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才能找到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和克服新困难的科学方法;唯有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坚忍不拔、锲而不舍、顽强拼搏,而不是摇摆不定,甚至是半途而废,才会拥有克服各种困难的坚强意志;唯有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团结奋斗,而不是各自为政、一盘散沙,才能获得克服各种困难的强大动力。同时,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面对新环境、新问题、新困难,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可以不断提高我们当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思想素质,使我们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更好地解决新问题和克服新困难,从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4]
二、高校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必要性
“高校青年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师德师风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前途与命运, 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5]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数量、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与此相适应,高校教师尤其是80后、90后青年教师数量也迅速增加。这些“学历高、知识新、业务强、思想活”的青年教师, 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和高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客观上讲,这些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有崇尚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奉献精神、集体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在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势在必行。另外,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当今时代的复杂性、市场经济的两面性等因素,也决定了在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强化自身的师德修养。
(一)、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职业道德是每个人从事执业活动必须具备的精神条件,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主要途径”。教师的劳动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劳动,主要体现在:
一、由于教师在劳动过程中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因而劳动任务具有双重性;
二、由于教师主要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的能力、学识、人格等主体性因素,因而劳动手段具有主体性;
三、由于教师的劳动过程是主要通过自身创造性的劳动,实现劳动对象即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劳动过程具有创造性;
四、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人,因而教师调动劳动对象具有复杂性。教师劳动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素质的高低。也就是说,只有具备较高师德修养的教师,才能在自己的劳动过程中全面把握劳动对象即学生的复杂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创造性,因材施教,圆满完成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劳动任务,从而体现自己最大劳动价值。但是,一些高校青年教师并未意识到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既不认真钻研教学内容,也不全面了解教学对象,更不积极主动地创新,而是崇尚名利,忽视敬业奉献,把自己的劳动仅仅简单地看作是谋生的手段,从而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教书匠”而不是肩负党和人民重托的光荣的人民教师。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才能充分体现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才能真正成为广大青年学子的“引路人”,也才能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二)、当今时代的复杂性
“当今时代, 是一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 “西方敌对势力向我国推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未停止而且愈演愈烈”。而且,随着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西方敌对势力通过经济来往、文化传播、科技交流等渠道对我们进行西方价值观、政治观的渗透,以期达到“西化”、“分化”的目的。这种复杂的时代特点,决定了身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任的广大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断增强对不良思潮的“免疫力”,才能肩负起自己作为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
(三)、市场经济的两面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的市场经济逐步过渡,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市场经济的两面性是明显的,它除了对经济社会有明显的正面效应外,其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小觑的。“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关于市场经济的正面效应得到了学界和社会的充分肯定,而对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则重视不够、批判不够、抑制不够,结果导致人际关系的功利化、商品化、庸俗化,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滋长蔓延,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成为社会公害。”现在的大学早已不再是“象牙塔”,更不可能是世外桃源,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从事教育工作的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不断提高对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免疫力”,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劈波斩浪,勇立潮头,也才能完成自己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
[7]
[5][6]
三、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水平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和社会转型中,由于受到外来西方文化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的影响,包括高校青年教师在内的年轻一代,越来越容易受到一些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背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而导致道德滑坡。愚公移山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道德精髓也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格特征和中华儿女道德修养重要内容。因此,年轻一代尤其是在身负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命的高校青年教师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水平,有助于自己在成为大学生们知识的传播者和能力的培养者的基础上,更能成为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者。
在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应努力做到四个方面:
(一)、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明确师德修养目标
在行为方面,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的行为通常具有明确的目标。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蜜蜂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就已经把它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成了。也就是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人行为的目的性。愚公移山绝不是脑袋一热的盲目行动,而是深思熟虑、“聚室而谋”后明确了明确的目标:“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愚公正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才拥有了实现目标的勇气和勇往直前的动力:“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巴菲特在《做你自己》一书中指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见,在人的道德修养过程目标的导向和驱动作用和力量是多么巨大。因而,明确的师德修养目标,是整个师德修养过程的起点。广大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修养中,只有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象愚公一样明确自己师德修养的目标即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什么样的高校教师,才能使自己的师德修养获得不竭动力。
(二)、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坚定师德修养信念
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候甚至是惊人的。因而在人做很多事情尤其是需要自己付出艰辛努力的时候,信念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主人公年轻的银行家安迪蒙冤被判终身监禁而入狱,入狱后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好友瑞德的帮助,生活得还算比较“惬意”。然而,他并没有被肖申克监狱“体制化”,而是用自己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持续长达十九年的行动:用一把藏在圣经里的石锤在监狱牢房厚厚的墙画壁上凿洞。正是他坚定的重获自由的信念,使他最终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逃离戒备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愚公其实并不愚,他非常清楚“移山”之难,但又能举一家之力为之,是因为他和安迪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他坚信,子孙相继,坚持不懈,而山不加高,因而“移山”必成。也正因为他有着这样坚定的信念,才使得他能够“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而且是坚持不懈,直至“帝感其诚, 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 因此,广大青年教师在师德修养中,只有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坚定修养信念,坚忍不拔、锲而不舍,而不是摇摆不定,甚至是半途而废,才会拥有克服各种困难的坚强意志,才能不断克服师德修养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抵御来自方方面的各种诱惑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外来文化思潮的侵袭,也才能最终把挡在自己师德修养途径上的“大山”移走,从而最终实现自己的师德修养目标。
(三)、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直面师德修养困难;
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绝大数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遇到挫折、困难是很正常的。正如俾斯麦所言:如果人生的途程上没有障碍,人生还有什么可做的呢?所以,遇到困难不可怕,关键是遇到困难之后人的态度和行为。愚公面对横亘于家门前的大山带来的生活上的不便和移山的巨大困难(毕竟是“方七百里, 高万仞”的大山,不是一座小土丘),不是在困难面前止步,甘于现状,听之任之,继续忍受“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不是躲避困难,逃避现状,背井离乡,而是勇于改变现状,能够直面困难,勇往直前,“先谋后为”即先谋划(解决好土石置于何地等问题),而后付诸实践。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广大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休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只有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象愚公那既不在师德修养中遇到的困难面前止步,也不逃避这些困难,而是敢于直面这些困难,勇于改变现状,找到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并付诸师德修养实践,才会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使自己师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
(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践行师德修养规范。
任何人的道德修养都是“知”、“情”、“意”、“行”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环节或四个要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或系统。显然,道德认知是我们修养的起点和前提。在师德修养过程中,我们既要通过认真学习《教师伦理学》、《师德概论》、《师德新论》等学术专著、《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相关讲话领悟师德规范,还要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体悟、丰富新时期教师师德规范。愚公移山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蕴含的愚公移山精神给我们师德修养提供了很多借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丰富师德规范。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不断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丰富践行师德规范:敢于直面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新困难(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快速更新的学科知识、孤傲自我的教育对象等),勇往直前、敢想敢干,展现出年轻一代教师的锐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是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而是能够不断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取创新,不断找到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和克服新困难的科学方法;面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既不是止步不前、摇摆不定,也不是知难而退、半途而废,而是敢于直面困难,勇于克服困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能够看到自己劳动的独立性、自主性,更能看到教育过程的整体性,因而能够克服青年教师身上常见的较为强烈的本位意识、个人意识,能够和其他教师以及各种教育力量做到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团结奋斗从而形成针对大学生的教育合力,最终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高校教师的师德素质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顺利进行。”因此,不断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尤其是不断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是新时期加强高教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只有不断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水平,才能建立起一支真正能归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实际、青年大学生成长实际,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高校青年教师也才能够成为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在新时期的师德建设中,不应忽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民族精神的弘扬。《愚公移山故》事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的洗礼,已经升华为激励无数国人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在新时期师德建设中,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高校教师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积极践行愚公移山精神,可以激励自己不断自我完善,使自身的师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进而能够顺利完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8]作者简介:
王长坤(1970—),男,河南温县人,河南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主任,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参考文献 :
[1] 薛玉森.愚公移山——从寓言故事到民族精神的“神话”[N].河南日报,2006-09-07(11).
[2]田兆元 邱硕.愚公移山:20世纪的民族精神建构及其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3]徐光春.纪念《愚公移山》发表60周年讲话[N].河南日报,2005-06-09(1).[4]崔寿克.《愚公移山》与民族精神.毛泽东思想研究[J].2008年,第6期.
[5] 王立斌 试论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意义、现状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 年,第5期.[6] 赵莉莉.职业道德[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7]辛世俊.当代人学的责任:对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批判[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1期.[8] 金芳英 石宏.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年,第11期.
第二篇:浅析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师德修养
浅析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师德修养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实际,对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师德修养的提高进行分析。师德修养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灵魂工程,是教师从事科研教学必备的道德素质。它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还影响到受教育学生的成长,也是影响学校综合素质和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教育为本之大计。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从自身的角度对加强师德修养进行浅析:青年教师要培养自身崇高的道德
道德乃做人之本,立身之要;道德也是事业之基,是事业获得良好发展的源动力;道德亦为大师之风,大学之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凡大师者,无不以人格之魅力照耀学生之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之人格。拥有强大人格魅力的教师在工作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健全的人格也是教师自身的事业发展最基本的保障。师德修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1 人格示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人们的关注,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青少年正当增长学识、树立德行、塑造人格的黄金期,其情、意、志、行都还具有相当的可塑性。所以教师的个人人格示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具有“向师性”,有其师必有其徒,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的人格就像一面镜子,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到何为善,何为恶,何为美,何为丑,何为高尚,又何为卑劣,教师人格也能暗示学生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身教甚于言传”,启示教师都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活泼而纯真的模仿意识,身教与言传相结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推动学生在人格塑造中由“知”向“行”的转变,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提炼德智
青年教师需要加强自我反省的能力,提高道德修养,注重保持心理健康,力戒心浮气躁。要培养育人意识,提炼德育智慧。德育智慧需要长时间的持续提炼,德育智慧是在教师不间断的德育反思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是教育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也是教师在探索教育教学的理念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结果,更是教师的教育风格、教学理念、教育情感、教育修养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个性化素质高度融合的综合体现。大多青年教师由于处于教育教学环节的实践早期,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在感悟和反思中提炼教学理念,树立新时期青年教师“德厚流光”的师德修养,培养积极的教育观、学生观和人生观。
1.3 慎在独处
即是“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自活动且没有借助外物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的自觉,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活动,而不做任何违背道德准则、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师德修养水准的高低,取决于能否达到“慎独”的境界,因为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独立开展工作的机会较多,不管是备课、上课,还是辅导学生,教师的工作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个性特征,具有相对隐蔽性。同时,费耗的精力和心血是不可估量的,也是别人不易觉察的,这时,衡量教师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独处的时候做些什么。如果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都能自觉履行师德规范,独立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胜过奖励或者惩罚的外力来推动师德修养的提高。一个教师离开了“慎独”,就无所谓“良心”,也谈不上什么师德修养了。青年教师要尊崇教育的信仰
朱自清说:“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的心,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此信仰,实际上也包括一种坚持的精神。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维持其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青年教师更要尊崇教育的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教育观。要戒骄戒躁,不可急于求成,要教好学生,须先有“培育之心,温热之心”,能爱人,尤其能博爱,爱每一个学生,爱学生的长处、爱学生的短处。要用爱心关注学生,经常去感动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就能被学生爱戴。正如父母抚育子女一般,无怨无悔,无论怎样繁琐的事情,都要用心地去做,对学生无意犯下的错,要能够谅解,这就是爱,对教育有信仰的爱。学生是要悉心栽培的,需要循序渐进,是不可以按时间传授的。正所谓“行不言之教”、“君子诲人,润物无声”讲的就是“培养的功夫”。要如此,青年教师除了具备健全的人格之外,还要对教育有忠贞不二的信仰,犹如信教徒对待宗教一般矢志不渝。青年教师的人生理想,也应该超越功利主义。换言之,青年教师不但要做一个“能者”,更要做一个为教育奉献终生的人。青年教师如果有了这样的人格信仰,德行修养便会逐渐提高,也自然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有利于自身事业的良好发展。青年教师要锻炼健康的身心
教师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值很高,关注的人很多,教师不仅仅只是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而且还是长者、管理者、学者和学习者、保姆、医生等等。学生如果出了状况,人们很容易将责任归咎于教育,在教育系统中,又经常把问题归结于教师这个特殊的身份,正所谓,“为人难,为师更难,作为青年教师,更是难上加难”。青年教师由于涉世未深,立足未稳,同时又处于各种压力的排挤之中,肩负着非同寻常的重任,心理压力不言而喻,所以,青年教师需要在现实中锻炼健康的身心,作为青年教师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学会转变角色
青年教师要迅速转变角色。由教学中的唯一主角向平等中的主持转变;由传统观念中的授课者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由工作中课程被动的知识搬运工向开发者、研究者转变;由教育改革中的旁观者、排斥者向参与者和实践者转变;由学生管理中的管理者、组织者向对话者和激发者转变等等。
同时,这些转换的过程中,势必会给青年教师的造成很大的压力,青年教师应该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做好心理调适,不断调节各种心理矛盾和困惑,加强自身对待压力的适应能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真正进入教师角色。学校应当加强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关怀力度,创造各种条件,建立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有效释放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使其尽快融入教师职业的体系中,逐步完成各种角色的转变。
3.2 正视自己,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
青年教师大都意气风发,对自己的工作期望很高。同时又缺乏深刻的自我认识,对自身力所能及的事情过高估计,从而导致在工作中的挫败感和压力,以及自身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现实有时是残酷的,工作经常是繁杂的,教师也有许多事情是无能为力的。所以,青年教师也要学会自我反省,认识自己的短处和优势,并接受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自己职业涉及的范围,明确自己并非全能,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该做的事情。
3.3 注意安排工作顺序,合理利用时间
教师的时间观念应该是最具有合理性的,在什么样的时间该做什么样的事情,这是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必须具备的“管时能力”。不管遇到任何不可控的事件,都要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做时间的主人。所以青年老师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利用时间,分清事情的缓急轻重次序,“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3.4 学会沟通,学会倾诉
在遇到问题或者困惑的时候,要学会主动与人沟通,善于向人倾诉。教师职业本身就是一种沟通性强的职业,要学会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通过交流来调适、缓解职业压力。在面对同事、学生、家长时,有效的沟通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功率,办起事来事半功倍。
3.5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脑力劳动的,如果脑力劳动时间过长,而不通过体育锻炼来进行调剂,将不利于身心的良性发展。合理的体育锻炼、节制的娱乐生活和适量的营养饮食等健康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处理好各种关系,解决好各种冲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才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能做好自己,教好学生,搞好工作。
总之,青年教师应该培养崇高的道德,尊奉教育的信念,锻炼健康的身心,勤奋踏实地工作,自觉维护学校形象,并与学校共命运,才能使自身的事业获得更加良好的发展基础,使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第三篇:新时期师德修养
《新时期师德修养》学习心得
最近我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一书,深有体会,全书共有7章,第1-2章介绍了师德与职业道德的关系,第3-6章详细讲了教师的四个方面的道德修养,第7章叫了改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策略,新时期师德修养的心得体会阐述教师的道德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
这次学习,是一次师风师德的学习,通过学习我又一次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网深深的知道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地。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自信,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全面发展。是每位教师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做好的。
第四篇:新时期师德修养
《新时期师德修养》学习体会
最近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这次学习使我感触颇深。
师范大学学习时我就就深深地记住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毕业后,当我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对这句话又有了更深的体会。在工作岗位上,教师扮演者“授业传道解惑”的角色。这样的职业角色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何种职业,从业者都要遵守职业操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道德内涵,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也是清苦的,但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可以预见,在社会飞速发展新的时期,当全社会都在着力提升人口素质,提高全民的道德修养的同时,时代赋予了教师这一职业更高要求的使命。
新的时期中教师们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困惑,我们也在探索如何在工作中提升自身的职业修养,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都在关注着这一问题。
我认为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要谨记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师师德最崇高的境界。“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传递者。因此,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真正的热爱学生才是教师的美德,才是教育教学的前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只有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才富有实效,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处。”
师德,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新的时代,但是只要有着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热爱,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对民族和未来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就会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人格的升华,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让我们严格要求自身,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2011年11月3日
第五篇:浅谈新时期师德修养
浅谈新时期教师师德修养
共富新村小学 李彦华
常言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是学校之灵魂,关系到教育的形象、学校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面对当今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新课程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
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行业公德。它又是社会文化长期积淀的特定的一种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行为的综合体。同时,作为社会的一种道德观念,它与其他的观念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师德观必定反映出其不同时代的特征,新时期的师德内涵也应体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一、脚踏实地,做个平凡的人
教师首先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平凡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平凡人。
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做好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干好自己的份内之事,也就是对社会尽了份,行了义,从而理所当然地从社会获取一份属于自己的应得的报酬。这是师德的物质基础。师德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不可能离开一定的物质基础。任何职业都是如此,教师也不例外。
平凡意味着回归生活。在传统文化背景下,教师被赋予太多的“光环”,当前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师表形象要实现由“师”向“人”的复归,由圣神人格的道德楷模转向具有师范人格的模范公民。这是对教师人格的解放和人性的复归。
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说,拥有一颗平凡心,意味着,一是要安于平凡。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但其中却又孕育着伟大。当教师,就要培养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二是淡泊名利。教师的工作性质是属于“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社会型工作,而不是谋利的经济型或谋官的权力型。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
因此,当教师就要努力排除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心理干扰,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教师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绝不意味着平庸和庸俗。教师是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人员,对教师的精神和人品的要求显然要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要高得多。的确,教师是普通人。但教师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同的是,他还需要有不畏清贫的品质、不急功近利的情操、不为名利诱惑的人格、甘做人梯的品质、把学生的成长视为自己成功的心态、钟爱孩子的激情、永不泯灭的童心、博大兼容的胸襟„„这就是为什么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原因。
二、不断追求,做个有事业心的人
教书育人工作既可以是一份职业,又可以是一种事业。职业使人安身立命,而事业使人安心立命。职业使人能够生活,而事业能够使人生活得有意义。教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
第一,乐业精神。乐业意味着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喜”、“爱” 的情感。“优秀者”、“能手”、“骨干”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因为他们对所干的工作有乐趣,或者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产生对工作的极大的热情干出来的。真正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感的。这种乐趣和幸福感是职业道德的源泉,是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教师善待学生的根本支撑。
第二,创业精神。教师应该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但绝不能因此把学生成才与教师成长对立起来,实际上,学生成才与教师成长是双向的,相辅相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成长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和前提。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看成用燃烧着的生命之光为别人带来光明的蜡烛,教师在照亮别人的时候却毁灭了自己。这样的比喻也许赞颂了教师职业“无私奉献”的品格。但却是片面且消极的。我们认为,教师职业不是让教师变得平庸的岗位,教师职业是充满创造性和智慧挑战的职业,教师职业是可以让学生成长成才的职业,也是可以让教师自己有所作为的职业。
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找到了兴趣和热爱,他们的工作就能做得很出色,永远进取,不言放弃。这样的教师才是教育事业的脊梁,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三、不断学习,做个永远向前的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道德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品质之一。它是教师职业品质之区别于其它职业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教育培养人的工作具有它的特殊规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育人的规律,对教师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是教师必备的宝贵品质,而且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作为一名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不断更换,要不断面临新对象,为了适应新的对象,需要我们不断作调查了解,区别对待。再者,时代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学生的求知欲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时期,出现了所谓的“知识激增”的现象,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了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求知渴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吸取新知识的营养。在教育工作中,要求不满足于现状,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好学上进,勤于进取,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常流水,这样才能不愧为老师。
良好的师德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效益的保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因此,它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调节、影响作用。让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养,塑造自身的形象,锻造新一代的师魂,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