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诵读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诵读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诵读法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也是当今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和考评体系的现状,结合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各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阐述加强诵读教学对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诵读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经验,探讨推广、加强诵读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指导思想、教学思路和实践方法,提出改革语文考试体系,优化考评方法的观点。
关键词:诵读法;中职语文;语感;审美情趣;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113-03
诵读法是我国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古代老师教学,都是先读先背再讲,甚至不讲。古人认为,好文章只要多读几遍,就会自然上口,逐渐理解,而且不易遗忘,即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曾几何时,学堂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见,语文诵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早已被我们的先人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传承千年,自有其道理。诵读法看似简单,但它既符合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规律,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语文教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后,唯一没变的是以笔试为中心,以成绩为目的。诵读法虽然在语文教学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但教学目的功利性早已使其逐渐退出了教学舞台中心,中学校园难以听见朗朗读书声。近些年来,虽然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仍重听轻说,重写轻读。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由于其特殊性,开展得举步维艰。中职学校语文等文化基础学科被边缘化,片面强调语文教学的辅助性和工具性,课时量也被大幅削减,语文教材篇目陈旧,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课堂上学生摆弄手机,打瞌睡,不愿意发言,甚至羞于或怯于朗读,更不愿意背诵。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生语文素养难以得到全面提升,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面对现状和困难,研究如何继承和发展诵读这种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中职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应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诵读法对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职学生多数为普通高中入学考试落榜者,无论是自身道德修养还是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诸多方面都有欠缺,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很多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根本不感兴趣,更不会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中职语文教师的共识。诵读法相较于中小学对当今文化基础弱、自律能力差、贪玩怕累、语文素养不高的中职学生而言更加适合,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作用。
如何将诵读法与其他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性和参与度,是摆在中职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这种结合应能克服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讲得过细,但实际上是在“自言自语”的弊端,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诵读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规范语言,积累语文学科知识
诵读的过程,首先是对语言的认知和规范过程。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首先要解决“正确”的问题。以前,这个问题是通过教师的“讲”来解决的,其过程生硬、机械,因而缺乏生动性,学生也不容易掌握。在诵读的准备和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错误,互相或自主纠正,对学生的记忆有强化作用,尤其是当今网络语言盛行,学生在诵读精选的语言文本的时候,会了解什么才是规范的现代汉语,从而逐渐纠正错误的语言习惯。
流畅的诵读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对诵读内容的理解离不开教师的点拨,但获取知识途径的多样性又决定了更好的方法应该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生积累语文学科知识的途径将更广阔,内容也会更丰富。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让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记忆得更牢固,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领会积累语文学科知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记忆是语文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然学生不愿意做强制性、生硬、枯燥的“死记硬背”式“有意识记忆”,不妨让学生通过诵读,以“无意识记忆”的方式来完成语文学科知识的积累。
(二)培养学生语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诵读的过程是语感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表达能力培养的过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如果每天都背诵一首唐诗,到把《唐诗三百首》背熟了,那些文字所描绘的场景、情感会像图画一样,展现在你的脑海里。
语言是一门感知的艺术。通过语言符号,可以感知视觉、触觉、嗅觉、听觉„„有时候甚至会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复杂情况,这就是语感。同样的寓意,可以直接说,也可以间接说,甚至可以反着说,也可以通过拟人、比喻甚至通感的方式来表达。有时,还要根据不同时间、场合,不同语音、语调,听“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要读懂讳饰、反问、反语„„所有这些知识、能力,不反复诵读、体会,只靠教师讲解,学生是难以掌握的。
在诵读的时候,多种感知器官综合运动,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能促使诵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
通过诵读,还可以对作品进行再创造。读多了,通过理解、模仿、转化、借用、引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个过程,就是语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指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它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它是在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美的认识和评价。
诵读,可以使学生领略语言美。诵一首好诗,读一篇好文,就是在欣赏一幅好画,听一首名曲,在和一位伟人交流。有感情的诵读,往往能使优美的诗歌、抒情的散文和动人的故事更富有魅力。
诵读,能再现自然,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通过诵读,对内容理解、模仿、转化、借用、引申,同样也是一种情趣熏陶,更是一种审美积累。通过背诵,变别人的为自己的,化知识为情感和生命,也是诵读的重要作用之一。
诵读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一)采用多样方式,引发诵读兴趣
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对语文教学的推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诵读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前提是要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除了教材文本的朗诵,还可以有其他形式,如讲故事、说笑话、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赛、表演小品等等。应让学生觉得很有趣,乐于表现自己,活动质量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实践证明,让学生在“诵”的气氛中学,在“读”的环境中练,更能使学生迅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丰富生活,发展个性。
(二)创设诵读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诗歌、散文是讲究韵律、节奏,富有音乐性、情感性的,或明朗,或朦胧,或恬静,或悲壮。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学习的氛围,尤其是诵读情境的创设,对诵读教学的开展十分重要。
诵读情境的创设,简单点的,几幅切合内容的画面,一段应景的旋律优美的音乐,就能起到很好营造氛围的作用。也可以创设身临其境般的诵读情境,比如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正是秋天,让学生抽空到校园里吹吹秋风,看看枯草,踩踩落叶,赏赏牵牛花„„领略一下秋的清、静、悲凉的感觉,学生在诵读的时候,自然就感受到“秋”的味道了。复杂一点的,比如读曹禺的《雷雨》,可以创设分角色诵读的情境,甚至可以分角色现场表演,让学生琢磨:如果我是周朴园或是鲁侍萍,我会怎么想、该怎么说„„结合学生的自我感受、互相点评、交流,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诵读背诵结合,强化学习效果
诵读是一项大脑思维、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同时运作的综合性活动。诵读是记忆的基础,多读、读通、读熟,背诵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对学习效果的提升,记忆性积累是一项重要手段。语言的模仿、转化、借用、引申,就是在语言表达过程中积累起了主要作用。
比如,许多中职学生害怕写作文,害怕说话,问其原因,竟然是没什么好写,无话可说,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写、怎么说。分析其原因,无非就是积累不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诵读、背诵结合,精选教材中一些经典诗歌、课文或者语段、名家名句,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直至能够背诵。例如,我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荀子的《劝学》并且背诵,并告诉他们:以后凡是涉及学习的作用、意义、方法等方面的话题,完全可以从课文中引用经典语段作为你的佐证材料。这样,当学生遇到类似情况,就能灵活运用,“引经据典”,不会再觉得“无话可说”,可以让表达更有文采,达到对学习效果的强化作用。
(四)循序渐进,扩大诵读外延,培养诵读习惯
诵读教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初中的诵读,往往追求准确、响亮、整齐,虽然拉腔拉调,听上去不自然,但这是基础。中职阶段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应该逐步加强语速、停顿的诵读节奏训练,追求诵读的自然化和情感化,力求把文本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一个不断进步、提升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教师指导、严格训练的渐进的习惯过程。
诵读的内容不能仅限于课本。诵读内容的选择,遵循的原则应该是:材料要精,不要泛。读就要读最好的,最有代表性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包含这层意思。教材之外的经典篇目,比如我校选择了《三字经》、《弟子规》这样的传统诵读入门文本,作为“疯狂早读”活动的诵读材料。这些材料内容浅显易懂、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一个阶段诵读,很多学生都已能背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改革语文考试体系,优化考评方法
“哑巴英语”的教考弊端,最近几年正得以纠正,相比而言,中职语文教考体系却仍然在走老路。当前中职学校的语文考评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在这方面,我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摸索。比如,建立“诗歌会”社团,开设“演讲与口才”、“沟通技巧”、“求职、应聘技巧”等选修课,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评,学习成绩计入学分。“普通话水平测试”通过等级考证也被作为学生毕业必需的条件之一,且与专业技能等级考证同样重要。
加强诵读教学,各级各类中职学校完全有条件和能力,也得到了许多学校的重视,正有序展开并不断得以推广。古今实践都证明,诵读法是行之有效的。中职语文教学要在以读为本的原则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口、耳、眼、脑并用,听、说、读、写、思齐走,扩大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储备,加深学生的文化积淀,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让中职语文教学在各方面克服困难,纠正偏差,回归传统,使中职语文教学更科学、合理,更具人性化、趣味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陈业桃.关于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现状的调查[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覃可霖.论语文诵读教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3]魏春英.中职生诵读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6(2).[4]郑学武.诵读训练方法例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23).[5]卜彦丹.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文天地,2009(9).[6]周庆元,于源溟.诵读法的历时演化与现时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7]佘晓萍.中学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月意象的审美教育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2).(责任编辑:谢良才)
第二篇:创新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分析创新教学法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探讨创新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 创新教学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98-02
从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现状来看,中职语文教学中“少、慢、差、费”现象十分普遍,中职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但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喜欢接受新事物,想象力丰富。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职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目前,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地铺开,各中职学校都有了不少收获。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向教师作为组织引导者,学生作为主体,开展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这意味着,在丰富的语文课改实践中,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语文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作为各学科的基础的语文教学,是关系着学生心灵塑造的教育性和人文性学科,更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使命,因而呼唤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更为迫切。因此,为适应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紧跟今社会发展的步伐,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创新教学法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中职语文创新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是: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创新教学法在中小学已得到广泛的运用,它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第一,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法是“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创新教育的整合”,通过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参加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验、探究,使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理论和道理,不再是单调的概括、总结,不再是单一的授课形式,使语文课堂一改变过去的传统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变得愿意学、爱学、乐学。
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新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不再是封闭式的,而是开放型的。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地求异创新,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法国生物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贝尔诺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既然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我们只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发现。这也与我们平时说的“做中教,做中学”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的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想法,并表达他们的想法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
第三,提升实践能力。职业学校提倡“专业为实训服务,实训为就业服务”。传统的职业教育授课形式以理论为主,与实践相脱节。创新教学法的课程内容把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让学生体验职业实践的过程,解决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培养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而应该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将学生从书本的理论学习引向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丰富他们的知识,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他们的潜能。
第四,重视学习过程。创新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创新教育的美国教育非常强调学生的HAVE A TRY(试一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意、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技能。”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借鉴,弱化知识的讲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创新教学法的应用
中职语文要培养学生“会说、会写、会做人、会做事”的能力,下面就这几个方面探讨创新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新教学要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所有的教学想要达到预想的效果,就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法的实施也是如此。各个班级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层次、理解能力的不同,学生的整体学习趋势也不同。有的班级学生比较活跃,有的班级学生比较保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自我探索的“启发、探究、释疑、延展”式教学,或者采用传统的“感悟、品读、探究、延展”式教学,或者其他的教学模式。同一篇课文,不一定要同一个教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学习知识的前后过程进行调整,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创新教学要与专业相结合。中职教育与普通中学教育不同,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这决定了语文是“副科”,专业是“主科”。在中等职业学校提倡的是“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这个服务主要体现在: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取舍要充分考虑所服务的专业的特点和需要。从就业来看,我们的学生一毕业就要走上工作岗位,将面对社会,面对各种合作伙伴,他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和参与职业实践。因此,创新教学应根据专业的特点,进行合理地延伸,培养基于专业的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例如,一位语文老师在公开课讲授《项链》时,讲完高潮,语文老师让学生展示自己动手做的项链,那是数控专业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设计和制作的。这让在座的老师和评委们眼睛一亮,同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展示时的兴奋和自豪。这一环节在整个教学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深受语文老师的欣赏。而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任务时,不但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大大提高了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应与“听说读写”紧密结合。在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法应与“读、议、讲、练”紧密结合。例如,笔者在上《杜甫诗二首》(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作品)时,采用音频助诵读,抑扬顿挫。诗诵读及欣赏是这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先让学生各自在自己的电脑上听示范诵读音频,接着让学生读并录音。然后,同学、老师指出错误,学生再读,学生通过“听→读→比较→再读”,从而突破诵读这一重点。最后,老师读,生齐读,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通过反复听和练习诵读明白和掌握了诵读时的抑扬顿挫。
(四)创新教学是一同“解放”的过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大解放”的思想:“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创新教学是师生一同“解放”的过程。据学生反映,他们比较喜欢应用文写作,因为其对今后的就业比较有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又觉得应用文枯燥无趣。对此,在学习“通知、请示、方案”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整合,把传统的定义、格式、练习的过程改为“让学生帮团委做登山比赛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思考活动前要做哪些准备。学生最后得出申请活动经费、通知参与人员、做好活动方案等内容,学生在完成项目内容的过程中,通过写通知、请示,不但写作兴致高,而且写作水平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五)用创新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通过创新教学法,有效激发学生对追求学问,探寻真理的好学精神或斗志,培养孩子的好奇心、醒觉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一些学生很害怕写作,上《邹忌讽齐王纳谏》时,笔者给学生确定“元旦表演小品”这一项目活动,学生思考明确要把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确定角色、背台词、准备道具等内容。引入竞争机制,看看哪个小组改写得好,就选其稿作为小品的剧本内容。通过改写,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一定提高。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学生大胆将其搬上学校舞台,虽然主题还不够鲜明,却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李梁田.浅谈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EB/OL].(2010-09-17)[2015-05-01].http://wenku.baidu.com/link?url=3u5JjEcPW7Fsn4SLGTna4L9EQ3zOz6xHfcjbPqxIQUrVl9zRV7k5ni-ll44xKyqxUnE3dUTZs7SFOCwEj6bE-Dcrozb6SleVmUWolTvDvIq
[2]洪如燕.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实践能力――浅谈中职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0(6)
[3]李子明,野庆文,王志安.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中学物理,2003(6)
【作者简介】梁 虹(1977―),柳州市鹿寨职业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第三篇:浅谈多媒体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已被广泛引入教育教学过程。现代技术教育媒体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可以产生在传统教学中无法达到的知识表达及传递的效果。在多媒体中职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本有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依据大纲,设计出周密的多媒体介入方案,把多媒体用在掌握知识的刀刃上。
关键词:多媒体
中职生
语文教学
教学优势 误区 对策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语文课堂中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已经成为实现语文课程多重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有些地区甚至将之作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呢?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用多媒体教学,能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能力,启迪智慧。中职学生没有高中生的主动和自学能力,能让中职学生课上跟着老师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多媒体教学的出现让课上嗜睡的学生在视觉上得到强烈的冲击,从而刺激大脑,让其不知不觉的跟着老师的思路并能主动思考,培养基本的审美能力。在中职语文教材不乏《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这样描写优美景致的作品,我们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根据文字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接受美的熏陶。也可以配合教学的需要,向学生展示书法、传统绘画、雕塑等作品,如用欢快的圆舞曲插入《项链》的高潮部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情境,优美的各具风格的音乐使他们惊喜、陶醉、亢奋,直至主导他们的情感。图像的显示使许多难以描绘的抽象的内容得到形象化展现。加强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画面、音乐等媒介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欣赏美,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径。
2、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其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影视、录像或动画课件来传输教学信息,它能超越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具体反映出事物的发展过程,通过控制和调节,可放慢或重现情景,使学生获得动态连续的知识,这是传统教学永远无法做到的。教师就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手段围绕教学内容,创造最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使其满怀激情地‚参与‛教学。在中职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是富有故事性的课文。如果照老一套方法进行教学,中职学生的底子比较薄,无法引导他们走入理智和情感并存的意境,唤起他们的想象,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上的体验。如果能用现代手段,在课堂上再现课文的场景和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获得生动、真实、亲切的感受,并有意识地创造让学生参与的条件,这样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孔雀东南飞》叙述的是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故事。该故事情节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大致相同,用《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背景音乐会引起良好的效应,学生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由相爱、抗婚、化蝶三部分组成,结合《孔雀东南飞》的教学设计,把这三组乐章在不同的时间播放,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在分析课文之前可先播放《梁祝》的《相爱》部分,然后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说,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而本文所写的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故事与梁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却被焦母棒打鸳鸯散,接下来我们看这催人泪下的故事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普遍感到有新意、有兴趣,充满好奇,便开始仔细认真阅读《孔雀东南飞》一诗。在分析刘兰芝抗婚部分的内容时,把梁祝的第二乐章《抗婚》作为背景音乐播放,又能有力地烘托刘兰芝敢于反抗的性格特征。分析最后一个诗段时,播放《化蝶》部分乐章,同时进行有感情的朗诵。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把乐章的情境与课文的情境较好地结合起来,当中穿插音乐,还起到了加深记忆的效果,有利于背诵全文。再如学习《神奇的极光》一课时,对什么是极光,极光的形、色如何,只看文字,显得有点枯燥无味,印象也不能深刻。我紧扣‚神奇‛二字做文章。开场时轻点鼠标,一组形态各异、色彩纷呈的极光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面对如此神奇的景象,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来了,兴趣陡然高涨,探究问题的意识自然也就增强了。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了。
3、借助多媒体课件,有助于突破内容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的信息的容量,增强了课堂的密度。中职语文的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却因为本身的特点——涉及知识面广,知识零碎而又系统,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而使其任务大,在单位时间内满堂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真可谓事倍功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接班级情况和学生实际水平,对教材进行调整归类,有的放矢,用多媒体教学便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直截了当形象鲜明的教学信息,在有限时间内,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优化课堂教学。比如在教授《雷雨》这一课时,可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再请学生讲故事,分析人物形象,由学生来主动参与完成教学任务,可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我的空中楼阁》一文,象‚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等语言优美形象。‚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个比喻句写得形象、新颖,古有‚眉似青山,眼若秋水‛之语,作者在这里把山中的‚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更是独特新颖。在细细品味语言文字之后,再出现相关画面或FLASH,使语言文字的描述变得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让一些不能很好地再现画面的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让那些已理解句子含义的学生的印象更深刻。学生们倾听着优美的课文朗读,伴着舒缓的音乐,欣赏着一幅幅淡雅清丽、美妙多姿的风景画,感悟着这篇奇颖秀逸、情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愉悦中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1、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避免多媒体教学课件喧宾夺主的倾向。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不应仅仅是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应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内化为能力、素质的执行者;教师也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应是学生‚加工‛和‚内化‛语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所具有的学术造诣和人格魅力,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幽默、宽容和耐心,所使用的诸如手势、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言都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综合素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透过学生的眼神,很容易知道和判定学生是否在关注授课内容。通过这种无言的交流,教师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讲授方式和组织策略。
2、汉语多媒体课堂教学应该以信息量、精讲精练和理解消化为度,避免出现新的‚满堂灌‛倾向。
不可否认,多媒体课件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但是,在单位时间(如一节课)内应以多大的教学信息量为宜,须有科学依据,不可随心所欲地设定。调查发现,在进行汉语多媒体授课后,由于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施加的信息量过大,学生往往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不断变化的电脑屏幕上 ,甚至来不及思考理解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际上,授课时必要的停顿和反复,正好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理解、消化和回味的空间,这在语言教学中是必需的,无可非议的。过去,我们曾一度批评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而在当今汉语多媒体教学中,同样应该警惕和避免出现新的‚满堂灌‛现象。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只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真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是中性的,利用得好,对中职语文教学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利用的不好,也会有消极影响。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时,要抓住信息技术的优势,用它来优化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中学到知识,形成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
语文多谋体课件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一位可以信赖的帮手,但这个成效并非一蹴而就的,在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位臵的同时,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才能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参考文献:
[1]黄勤勇.多媒体对汉语教材的作用及发展战略[J].世界汉语教学.1999,(2).[2]任筱萌.HSK(自适应)命题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的设想[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3)
[3]陈中,傅敏跃.汉语教学的两个难点与电脑的辅助作用[j].世界汉语教学,1996,(3).[4]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9.[5]戴庆夏.第二语言(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6.[6]刘晓雨.语言获得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J],南京师大学院,1999,(1).
第四篇: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文/沈国光
摘 要:国家的重视以及学生择校观念的转变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推动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中职学校,中职学校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作为中职学校的基础课程,中职语文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来自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的问题。为了能够有力地推动中职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项目教学法被应用到了中职语文教学中。就项目教学法及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做了相关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语文教学;人文道德素养
近年来,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有所提高,这也使很多学生在选择学校时转向职业院校。学生数量的增加给中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也使中职学校不得不解决自身存在的一些局限。作为中职学校的基础课程,语文教学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对推动中职语文教学有着相应的积极作用。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将教学内容分成相应独立的项目任务或者模块,教师和学生共同实施并完成这些项目任务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符合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首先,项目教学法突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现代职业教育关注学生运用能力的观念相符合。其次,项目教学法是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相应的项目内容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与应用的方法。此外,项目教学法充分强调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地位,突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配合。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1.对中职语文学科不够重视
中职语文作为中职学校的基础学科,对学生专业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影响。而一些中职教师和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很多中职学校的管理层和教师都将中职学生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培养上,觉得中职语文可学可不学。这就使中职语文学科不被重视,其相应的作用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而管理层和教师的这些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意识,使学生也不重视中职语文的学习,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中职语文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2.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陈旧
一些教师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时,依然采用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这就使学生不仅不能够充分发挥其学习积极性,不能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还使其不能对中职语文教学有更多的学习兴趣,直接削弱了中职语文教学效果。很多教师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时,只是依靠教材和黑板向学生进行讲解,不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没有用更多的教学器材和教学方式,使课堂显得过于死板,也就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3.语文教材不适合现实需要
虽然近年来中职语文教材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语文社、人教社、高教社、苏教社、浙教社等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新教材,号称“以人为本”“务实求真”,却难免走向另一极端,所选篇目有的太“经典”,离学生现实太远;有的过于“生活化”,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失去了语文的味道,无法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应有的乐趣。几册教材设置上缺乏连续性,板块之间的相互独立,造成授课内容支离破碎,整体感不强,学生学多学少差别不大。
三、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颠覆中职语文教学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还能使学生突破单一的学习方式,达到深化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目的。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项目主题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首先应确定相应的项目和主题,才能使项目教学得以有序开展。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职语文教材中,应用文写作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它对中职学生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一定的帮助。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应用文写作中的一部分内容作为项目主题,如,条据写作、求职信写作、日常文书写作等。这既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还能使其在实践中充分应用相关内容。
2.制订项目计划
教师在确定好相应的项目主题后,()应引导学生对如何开展主题活动进行相应的讨论。在学生讨论项目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习目标开始展开思考,让学生能够从理论学习、模拟实践和讨论点评这些方面制订出相应计划。如,教师针对条据写作这一主题,让学生能够制订出先学习相应的写作技巧,再进行相关模拟,并对模拟情况进行讨论点评等环节,以保证教学活动能够达到相应的效果。
3.实施项目计划
在制订好相应的项目计划以后,教师便要组织学生展开对计划的实施了。首先,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其次,教师可以根据相应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能够分工合作,高效完成各自的任务。此外,教师应把控好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既确保项目计划的有效实施,还要使学生能够充分学习到相关知识,并提高对其的实际运用能力。如,教师根据条据写作的项目计划,将学生分组,让几组学生充分掌握条据写作的格式,再让相应的另外几组学生负责设计需要写条据的相应的场景,然后两组学生开始模拟写作实践活动。
4.学习成果展示
实施完成相应的项目计划以后,小组的学生应向全班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这样能够使所有学生都主动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还能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讲解和点评。如,在进行完条据写作的模拟实践活动以后,负责写条据的那组同学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写作的条据格式和内容,并向大家说说对条据写作的理解和把握。与此同时,教师应发现和掌握学生学习条据写作的相应情况,及时找出其中的问题和漏洞,以便于点评。学生在成果展示完以后,教师要对学生条据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疏漏进行讲解和补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条据写作技巧。
5.项目活动评价
在对项目主题的学习完成以后,教师和学生还要针对项目教学的整体和各个环节进行相应的交流与讨论,以发现项目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为以后的项目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对自己在项目教学中的表现进行总结,以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项目教学中的表现,为以后坚持优势和弥补不足打下基础。教师也要对学生的相应表现进行评价,对其进行相应的表扬和鼓励的同时,也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使其能够在以后的项目教学中有更好的发挥。
四、项目教学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1.选择合适的内容
项目教学法虽然是比较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但它不是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的。项目教学法多适用于能够进行实践操作活动的教学内容中,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在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时候也应该参照相应的教学内容,看其能否让学生进行自主操作,是不是可以进行相应的成果展示等。与此同时,教师在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时候也要注意各个环节的合理过渡,避免生拉硬套的情况发生。
2.实现全体学生参与
项目教学法是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而设定的教学方法。因此,在项目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避免只有某些学生参与的情况发生。同时,教师应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各方面的能力,并适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相应的引导和点评,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此外,教师在进行相应分组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也可以指定分组,但每组学生的数量必须进行相应控制,以5人左右为宜,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中职语文学科作为中职院校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其他科目的学习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其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推动作用。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受到重视并进行相应改革。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人文道德素养,为中职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扬。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初探[J]。管理学家,2012(03)。
[2]梁桂香。谈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2(08)。
第五篇:PowerPoint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PowerPoint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PowerPoint作为一款简单高效的课件制作软件,具有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图文并茂、修改自如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中职课堂教学中。根据笔者的实践教学和调查研究,PowerPoint在实际课堂教学应用中有优势也有不足。本文阐述了如何设计制作精彩实用的PowerPoint课件,并在课堂教学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探讨。
关键词:PowerPoint;中职教学;课件制作;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TP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139-2
0 引言
今天,信息化教学已经基本普及中职课堂教学中,其中PowerPoint作为一款简单高效的课件制作软件在信息化教学中担任了举足轻重的主要角色作用,它制作课件入门容易,上课操作方便,它既可以展示图片又可以插入视听,还可以进行超链接和动画设计等,毫不夸张地说一个PPT课件可以包罗万象,蕴含了海量的信息。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清楚认识到PowerPoint只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如何更好地把教学设计思想和理念通过PowerPoint这个载体传递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学生听课转化率,这对教师的PPT课件制作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鉴于此,首先笔者就如何制作实用精彩的PPT作简单阐述,接着对PowerPoint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本人浅薄的探讨。
如何制作实用精彩的PPT
1.1 重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具有逻辑性
PowerPoint的英文原意就是“重点”“要点”。制作幻灯片前教师需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梳理教学环节,对整个课件所展示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提炼,保证每张幻灯片只能有一个重点,所有的幻灯片又是逻辑连接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既相互联系又各具亮点,总体上突显教学目标。
1.2 课件设计风格统一
PPT设计的最高原则:简单+明了,简洁即美。简单,就是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明了,就是清晰的内容含义。教师围绕每张幻灯片的重点,提炼出关键词,加以适量图片,有留白。通过对母版编辑进行整个PPT课件中Logo、Slogan、Page的位置统一安排;通过对幻灯片主题的选取,基本保证整个课件的背景风格统一,干净清爽。
1.3 字体和颜色
PPT课件中宜采用合适的字体、字号,不建议多用艺术字,字体要求不能小于28号,要简单醒目,多用宋体、黑体和隶体。每张幻灯片不大于6行字,这样才能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看清课件中文字,有效获取重点信息。教师在进行颜色选取时要考虑:整个PPT不超过4种颜色,不要混淆代表特定关系的颜色,尽量用同系列颜色(冷/暖),不要自造颜色,而应用屏幕取色器,照顾色盲人群,特别是字体颜色与背景不能相同或相近,造成学生视觉上的模糊,是最大的教学效果打折。
1.4 可视化思维和表达
有人说过:一副好图胜过一千句话。所见即所得。教师通过插入合适的图片可以更加直观快速地吸引学生视线,刺激学生学习情绪,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这时,往往不需要教师更多的语言,让视觉说话。充分利用PowerPoint强大功能,可以制作出图文并茂、视听齐全、具有动画效果的精彩实用的PPT课件。PowerPoint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忽视传统教学方法
用PPT课件在课堂上教学,可通过图文并茂、视听齐全、具有动画效果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空间上限制而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它不能取代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将二者恰当地联合起来。可是有些教师不考虑教学内容特点,整堂课都使用PPT,妄想用图片、视频、动画等由教师“直接”给予“结论”。比如,在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二极管的特性》这节课中,教师制作的PPT课件中有文字,有二极管图片,有二极管的特性曲线图,有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演示,但是如果没有让学生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的好坏这个实验环节来真正体验二极管的特性,这节课肯定是不成功的。在中职教学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需要教师把PPT课件和传统的实验课或者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既有视听刺激来创建教学情境,又有自身体验来理解掌握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2.2 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教学,都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PPT课件教学中,有些教师成了电脑的“操作手”“放映员”“播音员”,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归纳小节都只用幻灯片展示,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见到文字和影像,这种“只见屏幕不见人”的做法,势必影响教师聪明才智的发挥和教学艺术的展示,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也肯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使用PPT课件教学时,应清楚认识到PowerPoint只是教学辅助工具,教师才是课堂的灵魂,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时间,适当安排学生活动,注重发挥教师自身的组织、引导和控制作用,引导学生探究式和体验式等多种学法学习,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在2015年4月在教授《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制作案例教程》时做过比较:在中职1404班完全采用PPT课件上《设置动画效果》这节课时学生听课率分别为前10分钟是90%,第20分钟是50%,第30分钟后是10%,课后教师检查学生制作PPT的设置动画效果水平时,只有40%的学生完成教师预期目标,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中职1405班上同样内容的课,前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把设置动画效果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和技巧传递给学生,通过学校机房主机教师端系统把学习任务和制作PPT的素材分发给学生,剩下的30分钟内学生自己动手在电脑上完成任务,90%的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任务,教学效果良好。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PPT课件时,应考虑课程特点,以人为本,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讲授为学习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教学为学生服务,课件作为辅助工具为教师教学服务。
2.3 还需注意的几点
①PPT课件制作完后一定要做整体的检查和修改。这个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错误和理顺教学思路,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展开做好准备。
②课堂上应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并就情况可对PPT课件随时做适当的调整。如增减PPT课件在课堂上的使用量,增加实验课或其他与教学相关的教学环节,以提高教学效果。
③课后修改PPT课件,主要是根据课堂使用情况,应做到更多的对课堂进行反思,以及反思自己的PPT课件的适用性。
总的来说,PowerPoint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开发要字教学理论指导下,结合教师自身和课程特点来展开,不能简单了事,要依赖教师在自身工作中不断地实践和不懈地探索。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个过程,任何类型的多媒体课件在这个过程中都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图文并茂、视听齐全、具有动画效果的精彩实用的PPT课件使教师把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原理和过程有效展示并传递给学生。但课件不是一节课的全部,整个课程仍然以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所以,教师不必把课件做到面面俱到,更不能把学生思考的问题轻易地展示出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是通过课件的展示来创建学生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的主导探讨和思考,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总之,任何技术手段和方法归根结底在于人。要想更好地把PPT课件应用于中职课堂教学之中,要想更好发挥PowerPoint技术对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还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小明著.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53-165.[2] 郭燕著.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制作案例教程[M].北
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2:149-163.[3] 布丽姬特?贾艾斯.黄国强,林晓兰,徐愿译.认知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