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法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3 04:2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诵读法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诵读法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小编推荐]》。

第一篇:诵读法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小编推荐]

诵读法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诵读法,既可以帮助教师提高现代诗歌教学的课堂效率,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再别康桥》的教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诵读法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诵读法现代诗歌教学《再别康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47-01

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着,语文教学方法也不断地推陈出新,但是诵读法在语文教学法中的地位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反而在新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充分地肯定,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一、诵读法是诗歌教学中最适宜采用的教学方法

诵读法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重要方法。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古代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如《诗》、《书》等,而教学这些经典的主要方法就是诵读,即教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直到熟读成诵,之后便开始逐字逐句地释义。可见,当时的诵读法重在记忆。随着语文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与丰富,诵读法的内涵也有了新意。从字义表面来看,“诵”即背诵,是指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不看文本也能凭记忆说出所读过的文字。这既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又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读”即朗读,是指把无声的书面语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调动学生的眼、口、耳等多种生理机能共同参与和协调学习内容。这既使学生更加理解文本,又锻炼了学生的普通话,培养语感,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因此,诵读法是“一种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全面深入理解文本的读书方法。[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部分指出,“要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2]。诗歌因其语言高度凝练,情感丰富,结构紧凑,韵律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也正因其所具有的这些特点,诵读法便成为了诗歌教学中最适宜采用的教学方法。

二、诵读法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现代诗歌出现较晚,大抵发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它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借鉴和吸收了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相对于古典诗歌而言,现代诗歌在韵味、格律等方面可能有所欠缺,中、高考试题中涉及现代诗歌部分的考点也几乎没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忽视它。相反,既然它存在于我们的语文课本之中,就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通常,教学诗歌的程序大致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一)知人论世,介绍诗歌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生平和创作风格等,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

(二)吟诵诗歌,通过多种诵读方式使学生读出诗人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情感;读出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读出自己从诗歌中得出的感悟。

(三)捕捉意象,赏析诗歌的意境美,使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品味语言和分析写作技巧,使学生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五)学以致用,仿写诗歌,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不难看出,(二)、(三)、(四)三个教学步骤都离不开诵读法,它几乎贯穿了诗歌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从读不懂”到“会鉴赏”再到“能创造”,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三、现代诗歌《再别康桥》教学中的“诵读法”运用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高中语文课本必修1至必修5共有78篇课文,其中现代诗歌仅有4篇,《再别康桥》就是其中一首,可见这首诗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代表性。《再别康桥》是一首离别诗,它诠释了我国诗人徐志摩即将离别母校(剑桥大学)时的殷殷挚爱和深深的依恋之情。在施教过程中,应依据“三维目标”的设定,将诵读法贯穿始终。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所述:

(一)点名读与评读。在介绍完徐志摩的生平以及他在康桥的生活和《再别康桥》的创作意图之后,便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诗歌文本,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是第一步。先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准备,读准字音,理解词意,然后点名找学生试读,再由其他学生来评读,教师最后做总结。虽然现代诗歌不像古典诗歌那样在遣词造句上晦涩难懂,但是由于中国汉字里有些形近字、多音字、难读字等字的读音容易读错,词义又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较为复杂,所以我们教授任何一篇课文时都应强调字、词的教学。通过点名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即《再别康桥》是徐志摩通过对康桥美景的描绘,来表达他对母校的殷殷挚爱和深深的依恋之情;另一方面可以从读中找出学生在字、词学习上的不足,从而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通过评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感受,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点评中掌握朗读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即《再别康桥》是一首离别诗,要将离别之情融入其中,读起来时节奏要缓要慢。

(二)齐读。在点名读和评读过后,学生对《再别康桥》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如何读这首诗歌有了一致的认同,接下来可以在音乐的配合下齐读《再别康桥》。齐读需要整个班级学生的共同参与,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巩固字音词意,而且可以唤醒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学生群体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深入学习诗歌的积极性。

(三)范读与跟读。范读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可以是网络上搜集到的音频或视频,选择哪种范读主体要视具体的教学环境而言。但我认为,教师的范读才是最佳的选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还处在求学阶段的学生们,对教师有着与生俱来的崇拜。教师在范读《再别康桥》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练习,力求还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巧妙地结合朗诵的技巧,注意语调、停顿、重音等细节。如果教师范读得好,其情绪就会感染到学生,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跟着模仿,小声跟读,继而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感受就会更深。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跟读之后,学生就不难体会到这首离别诗的感情基调是温柔的、轻缓的、凄美的,更加烘托出诗人对母校的殷殷挚爱、依依惜别之情。

(四)背读。通过点名读、评读、齐读、范读和跟读等环节对《再别康桥》诗歌文本的熟悉之后,再稍加分析,学生就很容易达到背诵的程度。背读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节,并且分享自己读诗的心得体会。分享心得体会的过程就是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读的过程,同时也是在背读的帮助下理解诗歌的过程。《再别康桥》这首诗一共有7个小节,几乎每一个小节都是一首小诗,都可以绘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诗歌的用词、意象、情感等方面来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经过师生的共同合作,找出了诗歌中的意象,如云彩、金柳、青荇、清潭、虹、梦、笙箫等,体会诗人即将离别的复杂感情,有不舍、喜爱、向往、陶醉、高亢、失落、无奈、忧伤、眷恋等。整首诗,一开始营造出那种“轻轻的”作别的宁静、柔缓的氛围,再到对康桥美丽风景的描绘,尽显喜爱和眷恋之情,再到放歌陶醉,情感上达到高潮,忽而又要无奈地面对现实,不得不离开,最后在沉默和悄悄中安然离去,就像一首跌宕起伏的曲子,扣人心弦。如此情景交融,构成了诗歌的深邃意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背读,学生脑海里就会闪现出清晰的画面和情感脉络,何愁不能迅速而准确地背出诗来。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诵读法,并且在继承中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让诵读法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庆元,于源溟.诵读法的历时演化与现时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 2004,10:47.[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作者简介:

余庆华(1987-),女,安徽合肥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二篇:小学高年级古诗文教学中诵读法的运用

浅谈小学高年级古诗文教学中诵读法的运用

自古以来,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苏东坡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要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很好的方法。在教学中,诵读是学生个体通过大脑感知,视觉传入,声带发音,听觉监听,大脑辨别等不断循环往返的过程。诵读者对文字材料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意义就越明白,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那么,文言文的诵读有什么意义呢?

一、通过诵读,正音识字,规范语言

诵读古诗文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古诗文中有大量文字障碍,如生僻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异体字、异读字等等,只有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眼到、心到、口也到,认清字形,辩明词性,读准字音,才能很自然地掌握其含义,在文通字顺的同时掌握大量实词、虚词,为日后独立阅读古诗文做好准备。

当然,诵读古诗文时,读音一般应以现代汉语词典上的普通话标音为准,不必也不应拘泥于古音,对方言土语更应规范。

二、利用诵读加强背诵,积累名篇

古诗文中的名篇,语言精练、优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是学生积累语言较好的材料,也是学生提高语言素养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让学生花大力气去诵读,熟读成诵,进而达到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这样积少成多,从而使学生不但在名篇中思想得到提升,而且在作文和做人时“有米下锅”。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的意图,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借助诵读理解内容,培养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之精妙,可以培养语感,增加积累,涵咏感悟。短文章整体读,长文章逐段读。可以范读、领读、齐读、散读、默读;也可以读句读,读感情,读意境。朱自清认为:诵读兼口治、目治、耳治,于培养语感最为有益。因为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是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的。对于熟读成诵的文章,学生自然而然地经过了一个潜滋暗长、积少成多、由感到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们贮存了许多可以借鉴、可供取用的东西,需要时可以随手拈来,对日后独立阅读古诗文作品也裨益甚大。

四、运用诵读培养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古诗文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但学生学古诗文的目的旨在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本所选的古诗文篇目,均为历代名家之精品,其中蕴含的自然美、人文美、音韵美,只有通过诵读的再创造,让口耳开放起来,让心灵开放起来,在诵读中去感悟玩味,不断“反刍”,不断加深,才能“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才能为作品所感染,直至爱不释手,掩卷遐思;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全部精力,积极愉快地接受学习任务。优秀古诗文作品会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感染以及思想的启发有着深厚的教育熏陶的作用。倘若通过诵读感受,更细

致入微,更感人至深,更了然于胸,更溢于言表。学生也正是从这诵读中,心领神会,获得极大满足,达到审美目的。

五、借助诵读检查学习,检查理解程度

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也可检查学生对课本的理解,通过学生诵读时对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技巧的处理,可测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叶圣陶说:“这些规章,都应含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与情感,所以依照规律诵读,最合乎语言的自然。”

诵读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教学中怎么实施呢?

1.语文教师本身必须提高语文基本素质,练好语文基本功。将备课时老师的范读录在磁带上,在课堂教学时播放给学生听,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以老师有感情的诵读去感染学生,同时为学生做出范读的表率。

2.在课堂上,要注重诵读形式的变化,从而提高诵读效果。可以教师先范读、领读,然后放录音,学生跟读,接着学生单读、男女生分组赛读、分角色诵读,全班大声齐读、轻声自读,快速读、慢速读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诵读兴趣。

3.诵读中,应注意抓好两头。对诵读条件好的学生,要提供条件让他们充分展示诵读才华,让他们有发展的机会。对诵读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则要做到起点低些,要求严些,训练实些,方法科学些。要学生先做到声音响亮,把音读正确,进一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改字,然后再把句子读通顺,做到不回读、不破读、不顿读、不唱读,教给他们一词一句地按词读,要训练他们把词和句读清楚,能让人听明白。

4.诵读中还要把握好评价的分寸。不评价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简单笼统的评价对学生毫无意义,讽刺挖苦式的更不可取。正确的评价应包括:(1)明确指出学生诵读的优缺点;(2)分析读得好或不好的原因;(3)及时鼓励,保护诵读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教学更应该审时度己,加大创新力度,以求及早找到科学、高效的、独特的教学模式。而诵读式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只要坚持诵读教学,把认真指导、训练与严格考查落到每一篇古诗文教学的环节中去,并持之以恒,就能提高古诗文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辽宁省阜蒙县蒙古族实验小学)

第三篇:朗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朗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朗读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魅力

一、朗读的依据。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古代多少成功的文人墨士,就是用这种读书方式,诵背课文,挥洒文章。一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切。从教学系统的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教学论上,“学生中心论”已经逐步代替“教师中心论”,学生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教学过程的发动和维持,全在于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参与。专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罗杰斯指出,在重视认知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样重视情感的发展。高声诵读是一个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做法,而且在激昂的读书中,不断冶炼感情,不断获取“背诵”的成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致,树立起乐于学习的坚定信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声朗读不仅仅是口头的运动,它是一种综合思维调动的枢纽,是神经系统激活的有力工具。高声朗读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能说会道,是当今学生的一个新要求。但课堂上大胆举手,大声发言,清晰地流利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的学生却越来越少,换之的是沉闷的气氛,稀疏的举手,小声的回答,词不达意的分析。朗读可以说是治疗这个顽症的良方妙药。在大声朗读中,各种音节的发音,为学生的口形全面、系统训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锻炼机会。而且在大声朗读中,背熟了不少课文。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样,熟能生巧,如果嘴巴经常大声说,加上丰厚的素材作为底蕴,肯定可以嘹亮地谈吐。

二、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古人云:“夫缀文者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学习过程既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体验、个性张扬的过程。“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悟,与言语对象发生情感共鸣,体味其中的独特之处,才能准确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之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的悲愤之情,黄河浪《故乡的榕树》的绵绵乡情,陶渊明《饮酒》(其五)的淡雅闲情,学生们都应该好好把握,方能读出味来。文章的感情并不单一,朗读者更需留心,如郁达夫《故都的秋》清静中寄悲凉,莫泊桑《项链》同情中喻讽刺,《诗经?硕鼠》痛恨中含警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另外,文章言尽而意无穷处,更需细心揣摩。如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的第四部分“天气愈冷了„„”一节。当得知时刻怀念、牵挂的战友忽然被枪毙了,柔石“身上中了十弹”,作者的悲愤与仇恨之情,思念和痛悼之意是何等的强烈而复杂,但鲁迅只写了“原来如此!„„”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朗读者必须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这要求学生朗读时必须先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务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方能打动听众。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

在标点处生情,读出其中内涵: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往往不太十分注重标点,因为他们太普通了,每篇文章中都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标点。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只注意了它的作用,或者只是在理解感悟文章内容时注意它的身影,其他的时候标点便成了陪衬。其实,我认为在朗读课文的时候,也应给予标点更多的关注。虽然标点符号的很不起眼,但往往许多情感都融于其中,等待我们去发现。李清照《声声慢》最后一句,老师在学生朗读课文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刚才这个句子你读的是句号,不是感叹号。学生恍然大悟,重新读时明显有了进步。虽然老师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学生至少知道了自己读得不到位。老师这一提醒,学生便会自己去体会怎样读出问句的感觉,这样才真正把指导学生朗读落到了实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当是诵读。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是诵读的先决条件,同样,学生也因朗诵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朱熹也有同样的体会:“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例如《阿Q正传》中“土谷祠畅想曲”一节,初读觉得好玩;联系背景及前后文方觉阿Q可笑;后来才明白鲁迅先生的用意:阿Q之所以有这样可笑的想法,是因为革命者并没有发动下层愚昧的劳动人民;再读是时便觉阿Q可怜、可悲;涵泳再三,又读时阿Q的心态已了然于心,尚未张口已觉阿Q活灵活现地浮现在眼前,仿佛不是自己在读,而是阿Q在倾吐“革命心声”。无论朗读者还是听众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双方都受益匪浅。

三、朗读的魅力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在提倡充分关注学生的同时,教师也应关注自己。教者的泛读,浓缩着教者对教材的独特感悟与体会。伴随着泛读,课文中那优美的意境、美好的向往、高尚的道德情操,就会像甘泉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教者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会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丰富的情感想像,而且会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因此,我们要注重泛读,并在泛读中做到:“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可见,提倡诵读教学意义重大。那么,如何进行诵读教学呢?我认为做好以下三点:

首先,教师要加强范读,子师以“读”,孰敢不“读”?好的范读不仅可以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还能给学生一种美的精神享受,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威信。笔者音质不佳,普通话也不很标准,但我用心动情的范读,常常博得学生们的满堂喝彩,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其次,要善于指导学生朗读。应针对学生朗读中音量偏小,速度过快,破句多,缺乏感情的缺点,进行个别的针对性的辅导。笔者对学生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读在很大程度上有自娱自乐,自我满足的特点,不要怕人笑,要大声地大胆地忘情地旁若无人地甚至“肆无忌惮”地朗读。这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朗读氛围,有效地调动了朗读的积极性。

再次,不要忘了技巧训练。对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进行专门指导。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范读、领读、带读、接读、齐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

总之,朗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朗读在培养学生注意力、自信心、张扬学生个性等方面的重要地位;提出了恰当地运用朗读这一教学手段能增加语文及语文教学魅力的观点。

第四篇:比较导读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导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提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教学机制理论和教学活动的实践经验,提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比较导读法”的四点策略:①移花接木——努力创设可比的语言环境;②瞻前顾后——努力挖掘课文内的可比素材;③牵线搭桥——努力联系课文间的可比层面;④旁征博引——努力借用课外的可比素材。实践证明:“比较导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认识水平,从而激活了学生的知识源头。

[关键词]:比较导读 阅读教学 四点策略 正文:

《苕溪渔隐丛话》中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唐朝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而后,又想把 “敲”字改用“推”,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动作。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就向他说明原委。韩愈经仔细思考,说用“敲”字好。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选用最恰当的语言文字来表现事物,表达情感。

其实,“推敲”就是比较。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了解事物的共性和个性,认识事物本质。

在阅读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实际上就是指导学生阅读大量语言文字材料,去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语言现象。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方法不仅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规则,最紧要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

“比较导读法”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恰当、合理的比较,引导学生透视语言现象,发现语言规律。这一方法的运用,能帮助我们“透过各种语言现象发现和掌握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敢比、善比的意识和习惯。

几年来,通过自己教学实践,觉得在阅读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运用“比较法”导读。

一、移花接木——努力创设可比的语言环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内容,能体会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在阅读教学中,有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其中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或一段话,我们可以变换相应的内容,营造新的语言 环境来比较、体味。主要方法有替换字词进行对比、调换语序进行对比、删减字词进行对比等。

1、替换字词进行对比。

替换句子中的字词,把替换后的句子与原句对比,能清晰地展示被换字词的作用和含义,使学生体会语言的分寸感。

例:课外阅读课文《视死如归》一文开头讲了王若飞被捕后,敌人要他“招”出党的机密。王若飞坚定地说:“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为了理解“抠”的意思和在文中的作用,可这样比较导学: ①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抠”的意思。(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挖。)

②句子中,如果不用“抠”,还可以用什么字?(还可用“擦”、“涂”、“拿”、“划”等。)

③引导学生一一代入句子中,联系上下文朗读比较体会。

经过比较,学生体会到用“擦”、“涂”、“拿”、“划”等词不如“抠”字有劲,一个“抠”字凝聚着王若飞对叛徒的憎恨,对党的忠诚,充分表现了他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品质。

教学时,多进行替换字词的训练,对于体会课文用词的精当,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无疑是有效的。

2、调换语序进行对比。

调换原语言的顺序,把调换后的句子与原句进行对比,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情感。

.例:《草船借箭》中有一句诸葛亮对鲁肃说的话:“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教师在朗读时,可调换语序,把“一定不敢”读成“不一定敢”.这两句话虽语序微异,但语义却大不相同。“不一定敢”是一种猜测,表明诸葛亮把握不大;“一定不敢”表示非常肯定,表明了诸葛亮胸有成竹,料事如神,从而突出他的神机妙算。

3、删减字词进行对比。

有时,为了体现某一字词在文中的特殊含义和作用,可先把这个字词删减,使原句与删减后的句子进行比较,体会其含义和作用,达到欲扬先抑的效果,使学生体会语言的情味感。

例:《一夜的工作》中有这样一句话: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晚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份量。为了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好像”一词在文中的作用,可这样教学:

①出示“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并没有因为今晚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份量。”让学生细读。

②问:花生米增加了吗?(学生觉得并没有增加。)

③让学生把“好像”一词加上,细细体会句子意思。问:花生米增加了吗?学生认为花生米增加了,但增加得很少,少得让人看不出来。通过删减“好像”,前后对比,学生了解到,即使多了一个人吃,总理吃的花生米还那么少,可见,平时总理吃的还要少。作者借助“好像”突出了周总理一夜劳苦工作后的俭朴生活。

二、瞻前顾后——努力挖掘课文内的可比素材

单就一篇课文而言,其中就有许多相互联系的内容和可比的素材。教学时如果能把这些内容挖掘出来进行比较,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领会其写法上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在比较中发展了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1、抓住内容类似处进行比较。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某些条件下,小学儿童对某些对象进行比较时,既能在相似事物中找出相同点,又能找出其细微差别。”即所谓的比中求同,同中求异。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指出:只有比较,才能为“求异”打开通道,在“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中切磋推敲,以达到发展语言、激活思维的目的。研究文章内容的类似处、相同处,进行剖析比较,让学生在比中求同,同中求异,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同中求异 通过挖掘、比较文章中一些内容相同处,可以深刻揭示其所蕴含的不同含义。

例:《林海》一文中“亲切、舒服”共出现了三次,尽管其字面上并无不同,但所表达的意思有着很大的区别。为了能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这三个“亲切、舒服”,可运用比较,让学生在相同的语言中领悟出不同的内涵。因此,可抓住“什么使作者感到亲切、舒服?”这一问题来教学,而后比较三次“亲切、舒服”作者是缘何而发。

“亲切、舒服”第一次出现是当作者走进森林,看到兴安岭的美景后发出的,这是触景生情,由景而发,情绪虽然激动,但是纯自然的;第二次出现是当作者得知这景的美并“不空洞”,是和“社会主义建设结为一体”时发出的,这就不是纯自然的了。这种由事而发显然要比第一次的由景而发深刻得多,丰富得多;第三次这种情绪的抒发最为深刻,因为他是为这时的“人”之所为而抒发的。这时的人没有自毁资源,而是“一手砍,一手栽”,“综合利用”,这是对民族、对后代的高度负责,是值得大力称道的“义举”,因此作者这时更感“亲切、舒服”。“亲切、舒服”虽不是文章的中心,但经过它层层比较,迭次提示,最终与“兴国安邦”这一主题联系起来,且又将原本不相关的段落联系起来,使整个教学深刻有力,自然顺畅。

比中求同 在研究类似处的比较中,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归纳出文章在内容上、写法上的许多相同点。特别是发现文章写法上的规律,对培养学生的写作、阅读能力大有裨益。但在比较前,要有大量细致、巧妙的铺垫,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下面是一则精彩的教学实例:

《火烧云》的4—6自然段主要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作者分别把火 烧云比作“马、狗、狮子”。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大家看着第4自然段。我问,大家答。(教师连问三个问题:“天空出现了什么?它是怎么样的?它是怎样变化的?”由于问题难度不大,学生对答如流。)

师:还记得老师刚才问了哪几个问题吗?(学生回答)大家看着第5自然段,我请一位同学像刚才老师那样问,其他同学答。

一学生把刚才老师问过的三个问题重新问一遍,其余同学根据第5自然段作答。

第6自然段教师则让同桌按照上述三个问题互问互答。

师:到现在为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生踊跃举手)

生:我发现这三个自然段都先写了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再写它的形状,最后写它的变化。

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从“扶”到“放”作好铺垫,最后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这三个自然段写法上的特点,水到渠成,有利于学生的写作和背诵。

2、联系前后变化处进行比较。

文章的变化主要指文章中文字的某些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围绕同一主题引申演变的。教学时,抓住这些变化处比较分析,能更好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中心和主题。

例:《小珊迪》一文开头写小珊迪请求“我们”买他的火柴。其中小珊迪的三次变化的语言最能表现他内心的感受。抓住这三次语言进行比较剖析,能帮助学生了解当时小珊迪饥寒交迫的困境。

①找出小珊迪的三次语言,读一读。

A、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B、“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孩子可怜地请求着。

C、“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②找出三句话中描写小珊迪语气的词,比一比。

学生细读比较,很快感受到小珊迪从“请——请求——乞求”的语气变化。第一次是“请”别人买,第二次是“请求”别人买,第三次是“乞求”别人买。透过这些变化着的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小珊迪是多么希望卖掉一盒火柴,用来换点吃的,缓冲一下饥饿对自己的折磨。通过比较,突出了珊迪的可怜,唤起学生对他的同情,对剥削制度的痛恨。

3、研究语意潜匿处进行对比。

有的课文里有些句子从表面上看是对事实或景物的描述,实际上可能饱含丰富的情感,潜匿着深刻的内涵。在这些语意潜匿处进行研读,抓住可比素材进行剖析比较,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准确性

例;《少年闰土》一文中把一个聪明、健康、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展示给读者。课文一个显著的写作特点,就是将两个孩子——“我”与闰土 对比起来写。闰土知道的事多,会干的活多,知识丰富,而“我”却“素不知道天下有如许五色的东西”;闰土生活在海边农村,而“我”却生活在“只看见高墙上四角的天空”的高墙大院中„„

课文对闰土的描述较为详尽,但对“我”的描写却只有只言片语。因此可引导学生挖掘文中潜匿的语言素材,展示一个完整的“我”,并与闰土进行对比,来突出人物各自的特点。教学时可如下操作:

①闰土是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归纳。)②与闰土相比,“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少年闰土 —— “忙月”的儿子 —— 海边农村 —— 知识丰富 —— 健康活泼„„

“我” —— 少爷—— 高墙大院 ——“素不知道”—— 体弱神呆„„

③为什么同是少年,“我”和闰土相差会如此巨大?

这一研读比较,不但完整展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挖掘了人物特点形成的根源,培养了学生概括、归纳、比较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牵线搭桥——努力联系课文间的可比层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论是教师或学生,对一篇文章、一个单元的教、学情况,对其它文章、单元的教、学毋庸置疑地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加强课文间的联系,加强课文间字、词、句、段、篇的比较,能使学生从知识的整体结构把握所学内容,从而使教学达到阶段性和连贯性的统一,局部性和整体性的统一。

1、加强课文间字、词、句的比较。

例: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单元阅读训练目标是认识过渡句(段)。教学完这一单元后,为了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这一单元训练目标,可联系其余课文中的过渡句(段),进行比较归类。

①要求学生找出本单元中过渡句(段),能找几句就找几句。(8人为一组)

②学生课后划找,组间互相交流。

③学生比较过渡句(段)的异同,归类。

通过前后联系、比较、归类,学生自然而然发现了过渡句(段)的一些基本规律,这对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益处颇多。

过渡方式举例 用关联句过渡

①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赵州桥》

② 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海底世界》 用问句过渡

①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世界》 ②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鲸》 按地点的变化过渡

①穿过大厅,走进了大礼堂。——《参观人民大会堂》

②离开果园,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了万春亭。——《秋游景山》

③我们从坝顶乘电梯下了大坝,钻进水电站的心脏——电机房。——《参观人民大会堂》

按时间的变化过渡

①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将相和》

②最使人感到饥饿的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我盼春天的荠菜》

③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三顾茅庐》

用过渡词过渡

①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庐山云雾》 ②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庐山云雾》 ③最美丽的是那鲜艳多彩的池水。——《五彩池》

2、比较课文间写法上的异同。

文与文之间的比较,可以使学生深入地体会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的方法和写作特点。在比较中让学生发现规律,促进其读写能力的提高。

如在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里有几篇写人的记叙文。我抓住这些课文写作特点的异同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这个角度来提高学生分析文章,鉴赏文章的能力。提问:《我的战友邱少云》、《少年闰土》、《三顾茅庐》都是写人的文章,你最喜欢哪篇的写法?三篇文章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不同?哪篇文章着重刻画外貌?哪篇文章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哪篇文章着重刻画人物的神态?这些侧重点都是根据什么样来确定的?学生在比较中,认真思索,人人动脑、动口。在分析、比较、鉴别中,不仅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形成网络,口头表达能力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通过比较归纳,使学生了解到了这类文章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特点,同时又使他们感受到“文无定法”却“有法可循”;“有法可循”却又“文无定法”,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四、旁征博引——努力借用课外的可比素材

《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有些课文中的一些难点,教师尽管讲的透彻,但学生依旧似懂非懂,如能巧妙地借鉴课外的一些人或事,进行比较辨析,能收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效果。例:《赵州桥》一文中,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与作用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时,我把赵州桥与一般的桥对比进行教学。

出示“赵州桥”与“一般的桥”的图片。

师:大家看“赵州桥”与“一般的桥”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赵州桥和别的桥不一样,一般的桥桥下有桥墩,赵州桥没有桥墩。

师:赵州桥只有一个什么呀? 生: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师:对,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想想有桥墩与没桥墩有什么区别?

生:河中有桥墩,费石料。

生:而且桥墩容易被船只撞坏,从而影响桥的寿命。

生:赵州桥没有桥墩,来往船只可畅通无阻,而且拱形的大桥洞看上去也很美观。

师:继续比较,还发现了什么?

生:一般的桥没有两边的小桥洞,赵州桥有。师:两边?哪两边?讲清楚好吗?

生: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对,这是赵州桥的第二个特点。再仔细观察,联系课文,想想小桥洞有什么作用?

生:小桥洞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而且当大水来时,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更安全、“长寿”。

对比后,学生很容易找出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以及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学生实际来进行比较导读,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种方法。

如在教学《时光老人的礼物》时,可结合实际,让学生谈谈与课文中所要求的相比,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在对比中找出差距,催人奋进;学完《小珊迪》、《小音乐家扬科》、《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课文,可让学生联系自身与文中的主人公的遭遇进行对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外,在平时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中,也可运用比较法来教学。如有这样一道练习题:读一读,比一比下面句子的异同.A、李刚是学生。

B、李刚是四年级的学生

C、李刚是第一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D、李刚是北京市第一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开始指导学生理解四个句子,并回答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接着提 问:请大家比一比,你们认为四个句子中,哪一句好?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第四句好,它写得具体;有的说第四句太罗嗦,第一句精炼、简洁;也有的认为第二句或第三句好。一时争论不休。

这时,教师重新提出“哪一句好”的问题。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句子的简炼和具体的程度,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实践证明:合理运用比较法来导读,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创造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艺术精品集》 主编:王深根 宁波出版社

2、《语文教学例话》 主编:朱松生 金陵书社出版社

3、《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集萃》 主编:陈国雄 崔山东教育出版社

4、《21世纪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实验设计与探索全书》 主编:林乐远 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峦内

第五篇:自然拼读法在字母组合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方玉萍

英语词汇是一切英语学习的基础,但是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每一个单词的记忆是枯燥而且困难的。有很多的单词背了又忘,当时记住了,过不了多久,再拿出来认读,学生还是不会读,书写的时候又容易出错,长此以往学生很快对英语学习产生恐惧,厌烦,造成英语学习兴趣的的下降。这种现状既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正确运用。因此,单词的记忆和拼读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利用自然拼读法(Phonics)进行语音和单词教学,是帮助学生掌握词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将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中解脱出来的好办法,因为大部分英语词汇(尤其是适合初学者所学的词汇),都可以根据字母(letter)所代表的音来发音,如:pen, bed, bag,等。只要学生掌握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利用语音发音规则,就能见词能读,听音能写。一旦学生看到单词能够读出,听音能够写出单词,那么,他们对英语的陌生感及恐惧感就会减少或消失,从而才能大大提升他们记忆英语单词的效果。

自然拼读法(又叫做Phonics)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学习英语字母组合的奥妙,掌握英语拼读规律。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出示的绝大多数单词,他们不借助音标,都能够读出来,在听写单词时,按照拼读规律能够写出该单词。最终达到见到生词就会读,会读的生词就会写,会写的生词就会说的学习目的。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在英语学习方面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今后的学习中将终身受益。

一、渗透字母的读音和发音

经过几年的英语教学,我认为自然拼读法在低年级(我们这里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也就是指的三年级的学生)就慢慢渗透字母本身的“读音”以及他在单词中的“发音”,收到的效果很好,对于学生以后几年的英语单词的记忆与拼读是很有帮助的。在三年级这个阶段让学生了解自然发音的概念,并练习发音的技巧,认读单词方面是很有帮助的。

首先,在三年级上册让学生掌握26个字母的读音,书写,同时让学生了解26个字母在单词首字母的发音,学完每一个字母之后,教师要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教学字母的发音。如 : 教师在学完字母Ee的时候,让学生注意听egg elephant,这两个单词的发音,进而引导学生总结推理出E / e /.然后再引导学生做Listen and circle 的练习去巩固字母的发音与形的概念。不断总结直至26个字母全部学玩完时,让学生知道字母声就是字母本身的发音,作用是帮助我们拼写单词,字母音就是字母在单词里的发音,作用是帮助我们拼读单词。例如: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单词中辅音字母的读音和汉语的拼音差不多。如:bag / /b g/.book/b k/, hand 就是/h/加汉语拼音an再加/d/组合而成的。遇到字母c 就知道它发的音是/k/,crayon cat 等。

其次是让学生知道26个英文字母中,有5个元音字母,其他为辅音字母。并能够认读辅音音素(利用汉语拼音知识迁移),让学生了解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型。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没有受阻时而形成的一类音素。辅音是气流在口腔受阻而形成的一类音素。与汉语拼音大致相似的辅音有: [b]、[p]、[m]、[f]、[d]、[t]、[n]、[l]、[g]、[k]、[h]、[r]、[s];这些辅音在书写形式上与汉语拼音的声母b、p、m、f、d、t、n、l、g、k、h、r、s是完全一样的。另外,这些音素与汉语拼音的发音方法基本一致,但是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为了称呼方便,对每个音素都加了一个尾音,因此只要再把汉语拼音名称音中的尾音去掉,就可以得到它们在英语音标中大致正确的读音。例如: po去o留[p],ge去e留[g]。又如:arm, go to bag leg等 知道元音的发音,再加上汉语拼音的读音,就是这个单词的读音了。

第三是固定单词的读音,要记住在任何时候都是这样读的。例如: the, a, is, to, have,让学生知道这些单词在句子的正确读音。只有the的读音在以元音开头的单词前读/ / ,在辅音开头的单词前面读/ /.其他的单词在句子中的发音不变。

二、不断总结单词中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

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和掌握26个英文字母,只是解决了单词的认读和拼读问题。对他们来说,流利地背诵和熟练地书写英语字母并不能直接帮助他们有效地识记单词。即使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仍然是“见词不能读,听音不能写”,认读单词还需借助国际音标。而人教版的英语教材,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渗透部分读音规则(四年级下学期出现五个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而五年级则出现大量字母组合的发音)因此掌握大量词、句的读、写,特别是拼写成为一个巨大的教学难点,也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拦路虎。因此,自然拼读法的继续渗透运用,解决了生词多,难记的问题。

2.元音字母组合与辅音字母组合发音的总结

小学五六年级英语课本的上下册,已经让学生了解共有45个元音及辅音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当一个单词里有两个元音时,前边一个元音发字母音,后边一个元音不发音. 如: make, made, see, sea, five, nine, road, toe等等。如果是双/三辅音在一起时怎么联读, 如: bl(ack), str(eet)等.有一些辅音不发音. 如:lamp, lamb等。同时还要掌握一下和“h”联在一起的发音: ch,同汉语拼音的ch,如: China chicken 同样sh,也是和汉语拼音sh的读音一样如:dish fish。th, wh有时发 /w/what why when where 有时发/h/who whole whose 我们要学会及时渗透到新学的单词中来,相信通过这些字母组合的发音能够对学生的拼写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把学过的字母组合的发音,在新单词中强调一下,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如:在学习straight 时,让学生用light night 相同部分作为替换,同时联想原来学过的单词train中的tr的发音,让学生总结ight的读音,学生就直接读出straight的音了。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如:father mother brotherWeather ,学生一看就能读出。

3.语音的渗透教学是一项长期的,有耐心,能坚持到底的学习方法,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而是要求我们教师要循序渐进,扎实有效的搞好训练。当我们每学习新课的时候,能够用上字母组合发音的就要用上,做到时时刻刻巩固运用。

单词的读音是个多音素的组合,对单词的拼读可以从简单的单词开始,逐步过渡到较复杂的单词。此外,在拼读过程中,可以将复杂的单词分解成许多两个音素的组合,每次只读其中的两个音素,最后达到对单词的整体拼读。如:做饭c-oo-k di-nn-er,li-st-en to mu-si-c ,wr-i-te an-m-ai-l, an—sw-er the ph-o-ne, ta-ke pi-c-tur-es, wa-t-ch in-se-c-ts ,pi-ck up l-ea-v-es,do an ex-pe-riment ca-t-ch butterfly,count insects ,collect leaves ,write a report ,play chess ,have a picnic 还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读。

三、结合发音规律,做到听音能写

随着年级的逐渐增高,单词的认读,拼写的地方也越来越多,需要学生书写英语小练笔,但是这些已经不是什么多大的问题了,在前面三年的时间里,学生能够根据发音规律慢慢积累了一些识记单词的方法。对于见过的部分单词已经能够见词能读了。而我们自然拼读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听音能写。

通过对单词读音的掌握形成对单词拼写记忆。在英语中,字母及字母组合的读音多数情况下是有规律的。教师可以从一开始就教学生按照拼读规则拼词、读词,这样,学生可以逐步从表象的感性知识过渡到理性认知,使他们不仅能根据字母组合读出读音,并能根据这些拼读规则写出正确的字母组合,促进对单词的记忆。

当遇到单音节的单词时,我们都会直接通过听音拼写单词,如:do the dishes ,在学习的时候教给学生/di/ sh 发/ /.这样学生在听到dishes时,就能够根据读音,/d/ /i/ /sh/写出dishes,而不是用字母一个一个的去拼凑,d-i-s-h-e-s.这种自然拼读法的运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久而久之,就能够根据单词的读音写出的单词了。

对于课中出现的多音节单词,我总是先分音节教授,采取化难为简的方法。如:新词:dictionary, comic book ,读的时候di-c-tion-a-ry, co-mi-c,让学生感知新单词的读音,有时还用手轻打节奏,说,学,记忆单词,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教给学生根据读音记忆单词的方法,效果很不错,对于多音节和双音节的单词能够分音节记忆,降低学习单词的难度,同时提高了书写单词的效率。

四 课外兴趣活动,吸引学生主动运用自然拼读法学习

课堂上的40分钟,是有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时间把握好的同时,课外的时间充分运用起来。组织学生乐于参加的认读单词方法,评比“优胜小组”。布臵作业时,让学生学会预习,自己积极主动的查找资料,寻找记忆单词的好方法,上课交流,谁的方法最好,就采用谁的记忆单词方法,如:模仿课本,自编歌谣,歌曲,分音节拼读单词等方法。学生的兴趣被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老师也就更省心了。

利用自然拼读法能够让学生在认读单词方面,记忆单词,书写单词上有了提高,这种学习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再感到学习英语枯燥乏味。精神上有了保证,他们学的快乐,教师教的自在,不用担心,这节课选用什么方法,那节课选用什么方法,这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通过自然拼读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减轻了自己的学习负担,不在感到学习英语有压力,让生不会因为不会写单词而提心吊胆的不敢上英语课,反而还会很热情的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来,从而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意持续。

下载诵读法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诵读法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诵读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共五则)

    浅谈诵读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诵读法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也是当今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和考评体系的现状,结合教学改......

    大学语文教学中《蒹葭》诵读法的应用研究

    大学语文教学中《蒹葭》诵读法的应用研究 【摘要】所谓诵读就是将原本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变为有声的阅读语言。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诵读,以此不断......

    论比较阅读法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小编整理]

    论比较阅读法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共收入6篇小说课文,而五册书中的《名著导读》中也只有《红楼梦》《高老头》《三国演义》《唐吉诃德》《家》《巴黎圣母院》......

    自然拼读法在低段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自然拼读法在低段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2012年徐州市英语教材统一更换为译林版本,其内容和题材都丰富了很多。不少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在学习中采用死记硬背的低效方法,降低......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自然拼读法范文合集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自然拼读法 一、 收集和整合各种自然拼读发音的教学资源 Starfall.com abcfastphonics.com Longman Welcome to English 《攀登英语》《丽声拼读故......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电子白板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电子白板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电子白板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电子白板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

    PHONICS自然拼读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PHONICS自然拼读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上传: 余秀娟 更新时间:2012-7-21 20:50:10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五中学余秀娟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生应该掌握3000左右的......

    浅谈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最终版]

    浅谈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______英语学习的法宝 在中国,从小学开始英语就成了必考科目,同时记忆单词也成为学生和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有的学生靠谐音记单词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