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比较阅读法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5 04:4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比较阅读法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比较阅读法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篇:论比较阅读法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

论比较阅读法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共收入6篇小说课文,而五册书中的《名著导读》中也只有《红楼梦》《高老头》《三国演义》《唐吉诃德》《家》《巴黎圣母院》《大卫?科波菲尔》等六部小说。就总的数量来说并不多,要完全达到新课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或许有一定的难度。而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比较法不仅可以使教师根据语文知识点的分布,能动地驾驭教材,从而避免简单乏味地走过场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心理刺激;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比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一、小说内容的比较

一篇小说中可比较的知识点很多,可以是字词的比较,可以是句子的比较,还可以是塑造人物不同方法的比较。下面选择几种比较法来谈谈同篇小说中内容的比较。

1.联系比较法

?系比较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相近或相对的内容的比较。通过联系,可扩充教材中某个知识点的内容,扩大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如讲授《边城》一文时,教师可采用联系比较法,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虎耳草的句子,比较它们出现的场合,学生会发现虎耳草总是出现在翠翠的梦中,再让学生联想一下虎耳草叶子的形状、花色,想想作者为什么让它多次出现在翠翠的梦中?学生通过分析后明白,作者是用“虎耳草”心形的叶子、洁白的花象征纯洁的爱情,它多次出现在翠翠的梦中,是翠翠日思夜想的寄情物,翠翠爱着傩送,但又羞于出口,因此“虎耳草”便多次出现在翠翠纯真的爱情梦里,这种含蓄的写法真切地描摹出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

2.假设比较法

假设比较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文内容假设一种情况与原文进行比较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为什么会如此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讲授《祝福》一文时,就可采用此法。原文的情节是这样的,祥林嫂被迫嫁给贺老六之后相继丧夫失子,被大伯驱赶,无家可归。我们可假设一种情况:祥林嫂的丈夫没死,儿子也没有死,他们就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让学生把这个假设和原文比较一下,哪一个情节更好。通过讨论学生明白,祥林嫂被迫嫁人、丧夫失子,被族人驱赶的情节更能突出封建家族的对普通妇女的迫害。

3.择优比较法

择优比较法是指对某一教学内容提供多种答案,通过比较,让学生从中选出最佳答案的一种方法。例如鲁迅的《祝福》,“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这个句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这几种说法:(1)旧历的年底到了。(2)旧历的年底是热闹的。(3)旧历的年底终于又到了。(4)旧历的年底毕竟是热闹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小说中的内外语境就能揣摩到其言外之意。“旧历的年底”,不是辛亥革命后确定使用的公历的年底,从语义表层看,“旧历”指的是传统的、历史的;“毕竟最像”作为逻辑联系语,在这里具有强调的意味。“家家如此,年年如此。”千百年来,传统的文化习俗少有变化。因此“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这句话强调鲁镇年终大典深深地浸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指向中国深邃复杂的历史背景。这句话给喜庆的世界蒙上了一层冷峻深沉的灰色。教师把这一句话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去品味这一句的言外之意,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4.朗读比较法

朗读比较法是指在教学时比较朗读方式来体会思想内容的方法。小说是用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教学时可以通过朗读,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心绪,从而把握人物的个性。如在引导学生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人物语言时采用朗读比较法,老师不妨先示范,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朗读人物语言,让学生在比较中领会人物因身份、性格的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个性。之后又让学生自己朗读,比较不同的语气、语调,在朗读中进一步品味人物的语言,理解人物为何会这样说话的原因。

二、不同小说相同要素的比较

不同小说之间的比较主要采用求同、求异的比较方法。求同比较就是在比较中找出几篇课文中存在的共同点。这是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学会认识事物规律性的一种手段。求异比较就是在比较中找出几篇文章的不同点。运用求异比较,有利于学生准确深刻地把握课文的类型,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简单化、模式化。因此,运用求同、求异比较教学,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1.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

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入同一作家的作品不多,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阅读课外的相关小说,并及时进行指导。对同一作家的小说采用求同比较或求异比较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如鲁迅的小说《药》《祝福》《阿Q正传》,通过比较就可以发现它们很多的共同点:三篇小说都塑造了被侮辱、被愚弄的下层民众形象,《药》里的华老栓,《祝福》里的祥林嫂,《阿Q正传》中的阿Q,他们都是悲剧人物,都让人同情;三篇作品都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从塑造人物手法上看,三篇小说都采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

2.不同小说的多方位比较

不同小说的多方位的比较类型多样,包括人物形象、情节、主题、手法、环境描写等。例如,人物形象的对比,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和沈从文小说《边城》里的翠翠,都是女性,都生活在农村,中国的传统对她们都有深深的影响,她们勤劳、善良,但时代和环境使她们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点。两部作品体现着作家不同的创作动机和写作风格。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学情,创造性地运用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把有比较点的不同文段,按照多种不同的方式加以比较,以达到教学目的。而学生在比较这些作品在内容或形式上的相同点或相异点时,也就在培养他们思维、想象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因而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分析作品的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作者通联:广西贺州市平桂高中。

第二篇:“比较法”在词句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比较法”在词句教学中的运用

修水县八小 罗琛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词句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理解含义比较深的词句在课文中的意义和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据此,我们可以明确:词句的教学目标有两层。第一层是:理解词义句意;第二层:是品味词句。什么是品味词句呢?我认为是:在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句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词语、句子与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体会作者造词造句的用意;另一方面,让学生体味这些词句在表达上的准确、优美、形象。

那么,如何落实词句教学目标呢?要达到第一层目标,常用的方法是: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要达到第二层目标,我常常采用比较法去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出“味”来。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例去谈谈几种比较法。

(一)换词比较

如《可爱的草塘》一课中,“浪花翠绿翠绿的,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中的“赶”,可以引导学生换上“接”字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可以看出:“接”是指前一层浪花过去了,后一层浪花跟上来:“赶”是 指前一层浪花还没有过去,后一层浪花就追上来,起弧的节奏快,能显示出浪花的活跃。这样——比较体味,学生队“赶”用在这里的含义和表现力就理解得比较深刻了。

又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写道“一位老奶奶双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把‘拄’换成‘拿’,好不好?”学生一比较,纷纷说:“不好,因为拄着可以看出是老奶奶快站不住了,必须借助拐杖撑地才行,从后面的‘背靠’也可以看出来。”我顺势引导学生:“老奶奶年纪大,快站不住了,还要在那里等候总理的灵车,这说明了什么?”学生便会得出:这表现了老奶奶对总理的尊敬、怀念、渴望见到总理的感情。这样,学生通过换词品味,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加深了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换词比较法,通过换上相近的词进行比较,学生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多进行这样的训练,能培养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二)换句比较

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中写小艇的样子时,出示下面两段话让学生比较,讨论:那一段写得生动?

(1)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2)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学生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课文中的一段话写得生动。因为它用人们熟悉的独木船、新月、蛇作比喻,让人们眼前就有了小艇的样子。学生通过比较,锻炼了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领悟到运用比喻的精妙之处。

又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第一段时,我出示了以下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让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1)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心理非常悲痛。

(2)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两句话都写我悲痛的心情。不同的是第1句写的概括,第2句写得具体。第2句中虽然没有出现“悲痛”一词,但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我”极其悲痛的心情,句中不仅写出“我”如何悲痛,而且写出“我”悲痛的原因,感情非常真实,因此,第2句比第1句写得好。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句式的句子,可采用变换句式的方法加以推敲、比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个关键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可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反问句呢?经过比较,学生能悟出:运用反问句能更强烈表达出鲁迅先生对黑暗的旧社会的憎恨之情。

(三)增删比较

在课文中,有很多词句用得准确生动,包住着思想感情,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之后写下来的。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没有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品味,那么,学生对于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思想内容的,就会缺乏比较具体的、全面的了解。而培养和提高这方面的分析能力,这应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在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时,我常常使用增删比较法。

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学生通过读课文后会知道:课文表现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但是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个中心的呢?那就要通过品味词句去了解了。如在教学这些句子“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他一句一句地审阅”时,让学生把带点的词删去,让学生比较;句子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

比较,能够体会到:“一尺来高”用得好,它写出总理要审阅的文件很多:“一句一句”用得好,说明总理对每一句话都看得仔细。

通过这样抓重点词删除比较,不但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知道:作者是运用这些词句去准确表达内容的。

还有一种是增加比较。如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时,有一句话“董存瑞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教学这个句子时,在句子上添词变成“连长,让我去炸掉它吧!”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能够体会出课文的句子用得好,因为能够表达出董存瑞请求任务时的坚定,毫不犹豫。语言简洁、有力、掷地有声。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对词语、句子的理解更深一层。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词句教学的目标。长期坚持训练,能培养学生品词品句的能力,能使我们的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

第三篇:浅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东岔中心学校 陈会军

比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一种基本方式,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产生强烈的刺激,促进积极思维。

比较法即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的比较分析,即进行类比分析和对比分析,用类比的方法提出教学内容之间的相同之点,用对比的方法提出教学内容之间的相异之处。语文课中运用比较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与特征,联系与不同,使学生获得的新知识更加鲜明、准确,已学的旧知识更加深刻、牢固。下面介绍两种最常用的比较方法。

一、纵向比较法。按照学习的过程,从前面的比较对象到后面的比较对象,或从后面的比较对象到前面的比较对象,依次进行比较,叫做纵向比较。这种学习方法叫做纵向比较学习法。

例如:下面是《荷塘月色》之中的荷花、荷叶的描写和《荷花淀》中妇女们被敌船追赶、划进荷花淀时对荷花、荷叶的一段描写: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粉色荷花箭高 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两段文字在对荷叶、荷花的描写上都匠心独运,展示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柔美图和壮美图。同是写荷叶,《荷塘月色》用“弥望”、“田田”来体现荷叶长的茂密,遮满整个塘面;《荷花淀》则 1 使用“一望无边”、“密密层层”来再现荷叶的丰茂。两相比较,一个华美淡雅,一个朴素豪放。写到荷叶的姿态,作者都赋予它们以形象地比喻,一个“出水很高”,看来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个“向铜墙铁壁一样”。前者给人以苗条、潇洒、轻盈、柔媚的美,后者极力渲染当时的战争气氛,给人以雄壮、恢宏、威严而不侵犯的阳刚之美。同时写荷花,荷塘里的荷花通过“袅娜”、“羞涩”、“星星”、“明珠”等的描写,细腻而传神的表现了荷花的柔美。含情脉脉的迷人情态,以及他的光艳、灿烂、素洁和纯净,给人一种恬静、朦胧的阴柔之美。正是这种美,恰好体现了作者当时身处北京,对黑暗现实极为不满,却又无力反抗,遂滋生出一种寻求暂时解脱苦闷的心情。同时也寄寓着作者当时一种眷恋生活以及对清闲、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荷花淀里的荷花,则通过简洁明快、质朴自然的语言,把荷花喻为“监视白洋淀里的哨兵”,使人们从中感受到了战争岁月里荷花淀里的荷花,具有一种独特的刚烈、激荡的美,这是同仇敌忾的心理反映和内心深处对战争早有准备的真挚情感的流露。这种美,也正是作者对人民战争的热情歌颂。

两相比较,一是阴柔之美,一是阳刚之美,各具特色。纵向比较既可以使旧知促新知,也可以用新知带旧知;既适用按进度进行教学,也适用于各种形式的复习教学。

二、横向比较法。从学习进程中的某个空间位置确定的比较对象和其他空间位置确定的比较对象形成的比较,叫做横向比较。这种学习方法叫做横向比较学习法。

例如:将不同国度的守财奴的形象进行对比。将巴尔扎克《守财奴》中的欧也妮〃葛朗台和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监生进行对比。严监生在病危之际,一息尚存仍不能断气,只是伸着两个指头。原来 2 是“为了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怕费了油”。当挑调一茎后,就“登时没了气”。从两个守财奴的比较中不难发现,中外吝啬鬼都是抱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的家伙。两位作家都把他们笔下的人物放在最后弥留之际来写,但处理方法中同中有异。巴尔扎克让葛朗台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把一切都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这充分体现了葛朗台对财物的追求的确到了死不瞑目的程度;而吴敬梓偏偏不让严监生说话,只给了他两个手指头,这部体现了严监生舍命不舍财的性格特征吗?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横向比较适用于基本篇目的读写教学,适用于讲读课文合自读课文的结合,也适用于课内和课外的结合。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对象的本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比较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拓宽知识面,更牢固地掌握知识。不但能巩固原来了解的知识,还能在相互联系中发现新的含义,起到习旧知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分析事物、判断思考、求同辨异的创造能力。运用比较,只要恰到好处地发挥“比较”的特长,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比较法是语文教学中效果良好、功能齐全、实用性极强的教学方法。

第四篇: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运用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用到很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述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发现法、讨论法、复习法、提问法等等,在这些教学方法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较法。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其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的特点决定了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比较法可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性和个别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比较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系统而深刻地理解知识要点。

由于地理事物和现象既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必然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用到不同的比较法。

一般来说,我们通常会用到以下几种比较法。第一种方法,类比法:即在地理教学中,用同类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这是教学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这种比较法可分为同类同型比较和同类异型比较。同类异型比较法更多的不是比出相同和相似,而是比出相异,使相异更加鲜明或突出,以区别不同类间的本质。比如,可以把日本和东南亚的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状况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第二种方法,借比法:就是把难以想象、比较抽象的地理事物借助学生所熟知的一般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比如讲季风的成因时,要讲海陆热力差异,学生可能很难理解,这时就可以借助夏天一天中河里的水与岸边的石头温度差异进行比较。早晨,太阳出来,地面和水的温度都在逐渐升高,可到了中午,明显地可以感觉到地面很热,可是水是凉的;傍晚,太阳落山,地面和水的温度都在逐渐降低,可到了夜晚,明显地感觉到地面是凉的,而河里的水是暖和的,从而我们可借比过来得出: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从而形成了海陆热力差异。第三种方法,自比法:就是对同一地理事物和现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目的在于研究过去,观察现在,推断未来。比如讲我国铁路交通是时,要讲我国铁路的巨大成就,就可以把我国铁路建设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我国的铁路从2.2万公里到8万公里,铁路里程跃居世界第二;从时速43公里到350公里,列车实现“陆地飞行”,从1亿人次到14.6亿人次,乘坐火车的旅客猛增,从这三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中国铁路建设显著改变着百姓的生活。第四种方法,图表直观比较法:即利用课本中的曲线图、景观图、示意图等进行直接逐项比较,从而形成地理概念或地理特征。比如。通过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进行比较,得出四种气候都是全年高温,但热带雨林气候是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是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分布在夏季、热带草原气候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热带沙漠气候是全年炎热干燥,这样就能得出四种气候的异同点,从而能更好的掌握四种气候的特征。第五种方法,综合比较法:即把不同地理区域或不同国家的地理综合体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比较的方法。它是一种对比要素较多、较复杂的比较法。这种比较法多用于地理复习。比如: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可对其工业中心、地位、发展方向和不足之处进行比较。再如:复习秦岭——淮河这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也可以用综合比较法。第六种方法,并列比较法:就是把分别独立的几个比较对象并列起来进行比较,以便了解它们之间的个性和共性。例如:在讲“五种基本地形时,在充分利用各种地形图的基础上,把五种基本地形的地表起伏形态、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进行比较,这样既比较出它们的共性,又突出了各自的特殊性,一目了然,教学效果很好。

一、比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地理比较学习就是通过对不同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等进行信息的提取、对照、比较,对其地理特征、地理分布、地理变化、地理原因、地理规律等进行辨别、分析、归纳、推理,获取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外部拓展,从而达到对地理知识的有效学习、巩固、内化和迁移,有效提升地理学习能力的方法。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几乎每个章节都呈现了许多比较学习的内容,据统计,以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下册为例,教材中呈现的运用比较学习的知识点共有106处,可见,比较教学法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比较学习的方法在教学的设计和教学运用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是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维度的实现的具体模式。

二、比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不同需要,比较教学法从类型的设计和运用,可按以下五大类型实施。1.按比较的范围分为:空间区域的比较、时间尺度的比较。(1)空间区域的比较——有大洲与大洲比较、国家与国家比较、地区与地区比较、城市与城市比较等。例如,日本与英国版图的比较。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别找出两国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大洋位置)、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河流)、自然灾害、资源情况、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模式,民俗文化等的异同,进而列表比较,并归纳出两个发达国家的地区优势,探究两国历史的发展异同及其地理原因,探究其值得学习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在区域地理课本中,有许多极易混淆的基本知识、名词概念、规律及原理等。对于这种情况,最好利用比较法,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如,水资源与水能资源概念,一字之差,含义不同。水资源是从水量多少看其大小,而水能资源的大小,不仅看水量多少,还要考虑地势落差。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并不代表水能资源也同样丰富。又如,“南亚”与“南亚次大陆”的范围的比较:南亚次大陆不包含海洋上的岛屿。

南亚和东亚地区,同为季风气候,冬夏季风性质相同,但成因(夏季风)、进退、势力强弱等方面有差异。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均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但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差异大,所以降水、气温冬夏季差异明显,主要分布在东亚。欧洲和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地区分布上有差异,与地形、洋流、海岸线轮廓有关。中亚和西亚北非两区,气候特点上,两个区域降水均稀少,中亚冬冷夏热,西亚和北非终年炎热,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区域位置的差异而形成的。就中亚而言,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上的湿润水汽难以伸人至中亚,因而降水稀少,又因地处中纬地区,以温带草原和温带沙漠景观为主;而西亚和北非,因其地处中、低纬地区的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降水稀少,多为热带沙漠景观。我国东北、西北地区河流冬季都会出现断流现象,均与冬季气温低有关,但有着本质的区别。

(2)时间尺度的比较——历史上不同时期变化比较、多年间比较、年际间比较、季节间比较、月份间比较、一天内变化比较、昼夜比较等。如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情况,降水的季节变化、气温的日(年)变化等。例如,印度人口增长比较,采用时间纵向动态比较,学生通过每隔10年的数据计算和统计比较,一是显示印度近50年来人口的增长总量大,二是揭示印度近50年来人口的增长速度快,每隔10年的人口递增比例快,三是预示印度未来人口的增长趋势——可能超过中国,跃居世界第一,四是暗示学生要懂得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读数、计算、比较、分析、推测、归纳,学生的知识和综合能力在比较学习中得以自主的实现。2.按比较的内容分为:有位置、面积、地形、地势、河流、气候、生物、资源、景观、人口、文化、民俗、建筑、服饰等方面比较,可以是以上要素的综合比较,也可以是单项细化比较,如气候,可按气温、降水等比较。例如,南亚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性质比较。通过读图,找出两类季风的名称、方向,从而区别两类季风的来源、性质,最后总结南亚冬季和夏季气候的总体特征,比较探究出其冬夏季风的成因,进而比较探究比较该地区水旱灾害的成因,并且可以进一步与中国广东一带季风气候进行比较,知识的学习和迁移在比较学习的引导中,层层递进,达到掌握、理解、运用的高度。3.按比较的形式分为:有图像比较、列表比较、数据比较、动向比较、文字比较等。(1)图像比较——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地理分布图、流向图、剖面图、景观图、统计图等。例如,比较不同地区景观图;比较地中海气候和中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柱状图和月平均温曲线图比较)等。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特别是课本中的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是分析课本知识的重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的重要方法。读懂课本插图内容,并将两者的图形加以对照比较,注意区别极易混淆之处,以使学生得到正确的认识。如气旋与反气旋图、潜水与承压水图、地质构造中的背斜与向斜示意图、断层示意图等,都可以通过读图对比分析,得出正确答案。讲区域地理时,比较法更是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可找出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不同国家地理特征、同一国家不同的地理状况,都可以比较。如,中国与美国的地理概况可按下列项目加以比较:两国的海陆位置;两国的地形大势;两国小麦、棉花及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地区;两国工业分布在地区上的发展变化等。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可从气候、河流水文特征、植被、农业等方面加以比较。此外,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的地理状况、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我国鞍钢与宝钢的区位特点等,通过对比,既可获得某地区的地理概况,又可认识不同地区间的区别和联系。地理课本中,有许多极易混淆的基本知识、名词概念、规律及原理等。对于这种情况,最好利用比较法,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如,水资源与水能资源概念,一字之差,含义不同。水资源是从水量多少看其大小,而水能资源的大小,不仅看水量多少,还要考虑地势落差。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并不代表水能资源也同样丰富。又如,时区与区时的概念,两者只是字的位置颠倒,学生极易混淆。时区是指一定的区域范围,重点落在“区”上;而区时,则指某一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重点落在“时”上。

(2)列表比较——运用表格,把地理事物的概念、属性、特征或地理数据归类比较。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比较。

(3)数据比较——通过提取地理数据,确定量的大小、排序、倍数、水平、比例等。例如,数据比较。中国与世界的人均GDP比较。通过读图,提取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均GDP数据;通过数据的列表比较,学生算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倍数,从而推出两类国家发展水平的明显差距,学生对中国经济水平的定位,就会认识得十分清楚。(4)动向比较——地理事物的输入、输出的方向、大小、时间、周期等方面比较。如中东石油输出路线、数量比较等。(5)文字比较——根据地理情境、地理事件等的表述,进行辨别、比较。4.按比较的方向分为:经向比较、纬向比较、垂向比较、沿指定线比较。(1)经向比较:地理事物在沿经线(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和异同比较。如非洲气候图,从沿中部沿南北方向,作一条中轴线,比较赤道两侧沿线非洲气候的分布特征。(2)纬向比较:地理事物在沿纬线(东西)方向上的变化和异同比较。如比较亚洲在北纬30度穿过的地区气候有何异同,为什么?从中央比较中东、印度、中国三大地区的主要气候差异及其成因。再如,比较从中国东北——内蒙古——新疆一线植被的变化情况,并说明为什么?通过比较,找出影响各地区不同的主导地理因素,进而找出地理原因。(3)垂向比较:山下到山顶地理现象的变化及其原因。(4)沿指定线比较:除上述三种线状方向比较外,经常会出现沿着某一河流、某一剖面线、某一地理线条等,展开不同位置的比较。5.按比较的综合性分为:一维、二维、三维甚至多维进行综合比较。根据教学的需要,比较学习的维度灵活多样,往往是以上各种类型的综合。特别是地理综合性题目的练习或考察,大多是以综合性比较呈现。例如:根据日本与英国版图展开的综合比较。

6、综合比较:就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有关的地理要素作系统比较和全面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通过比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理要素有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在讲述中亚及其国家时,教师仍可采用列表的方式,分别从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特征、主要物产等几个方面与东南亚及其各国的有关地理要素相比较。运用比较法应注意的问题:

(1)、在运用比较法时,教师应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比较法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它也不是万能的,必须遵从原则并且恰当的时候使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2)、比较的对象之间要具有可比性。两个地理事物或两个地理现象、地理问题之间有可能有联系也有可能没有联系,在应用比较法时不能牵强,切不可把无任何共性的两种或多种事物和现象随意加以比较。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我们发现比较教学法是可行的,但是不能因为它的效果显著就随意乱用。否则,教学将适得其反。(3)、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选择与运用各种比较的方法。同时,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尝试,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渐学会运用这种方法。

总之,比较教学法是一个重过程、重方法的学习方式,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既是教材教学的需要,又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化研究。实践证明,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是一种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减少头绪,加深印象,深化理解的好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只要比较法运用得当,注意选择比较对象和比较方法,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五篇:中学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中学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发布者:李蕾 发布时间: 2011-9-21 9:25:35

比较法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喜欢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时,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比较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能够使他们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而更加系统地深刻地理解知识。一般使用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类比。就是把同一类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如在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别从分布地区、形成原因、气候特征等几个方面与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相比较,通过对比,归纳出这两种类型气候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

2.自比。就是对同一地理事物和现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如关于“欧洲南部和北部山地特点”这一内容,教师若采用比较的方法,首先根据有关内容列出简表,再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填写,然后将两者加以对比,找出其区别所在。这样,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讲解,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专题比较。就是对一个单元、几个国家或几个地区的某一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比较。例如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地形虽然都分为三部分,但具体说来又各有不同。讲述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三大洲的地理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4.综合比较。就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有关的地理要素作系统比较和全面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如在讲述中亚及其国家时,教师仍可采用列表的方式,分别从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特征、主要物产等几个方面与东南亚及其各国的有关地理要素相比较。

下载论比较阅读法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比较阅读法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比较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不怕不识货要会货比货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方法运用的探讨 四川省渠县龙凤乡中心学校罗江锋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课堂上,教师条分缕析地讲解教材,学生......

    比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李碧秋 运用比较和对照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事物,进行思维的基础。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共同的特征,也可从......

    浅谈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一、概念教学中的比较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细胞”,是正确推理和判断的依据。小学数学中概念描述较抽象,小学生学习概念普遍存在一定难度,但......

    论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论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遵循规律办事才能获得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

    生物教学中的比较法教学

    生物教学中的比较法教学 【摘要】初中生物课程改革是一次生物学教学的革命。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的、基础性的、科学性的素养教育。因此,在生物教育教学理念中,我们要坚......

    浅谈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温江二中汪 秀 清摘要: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惊人的相似之处。要弄清这些现象的异同,必须借助于比较方法,通过比较才能得出合乎实际的......

    比较法在说明文写作教学中运用[优秀范文五篇]

    [作者]周红阳[内容]说明文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难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曾尝试运用比较法进行说明文的写作教学。在比较中增强阅读效果在比较......

    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正日益成为教育的先导,它是科学技术物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