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古诗文教学中诵读法的运用

时间:2019-05-15 10:3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高年级古诗文教学中诵读法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高年级古诗文教学中诵读法的运用》。

第一篇:小学高年级古诗文教学中诵读法的运用

浅谈小学高年级古诗文教学中诵读法的运用

自古以来,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苏东坡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要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很好的方法。在教学中,诵读是学生个体通过大脑感知,视觉传入,声带发音,听觉监听,大脑辨别等不断循环往返的过程。诵读者对文字材料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意义就越明白,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那么,文言文的诵读有什么意义呢?

一、通过诵读,正音识字,规范语言

诵读古诗文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古诗文中有大量文字障碍,如生僻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异体字、异读字等等,只有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眼到、心到、口也到,认清字形,辩明词性,读准字音,才能很自然地掌握其含义,在文通字顺的同时掌握大量实词、虚词,为日后独立阅读古诗文做好准备。

当然,诵读古诗文时,读音一般应以现代汉语词典上的普通话标音为准,不必也不应拘泥于古音,对方言土语更应规范。

二、利用诵读加强背诵,积累名篇

古诗文中的名篇,语言精练、优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是学生积累语言较好的材料,也是学生提高语言素养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让学生花大力气去诵读,熟读成诵,进而达到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这样积少成多,从而使学生不但在名篇中思想得到提升,而且在作文和做人时“有米下锅”。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的意图,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借助诵读理解内容,培养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之精妙,可以培养语感,增加积累,涵咏感悟。短文章整体读,长文章逐段读。可以范读、领读、齐读、散读、默读;也可以读句读,读感情,读意境。朱自清认为:诵读兼口治、目治、耳治,于培养语感最为有益。因为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是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的。对于熟读成诵的文章,学生自然而然地经过了一个潜滋暗长、积少成多、由感到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们贮存了许多可以借鉴、可供取用的东西,需要时可以随手拈来,对日后独立阅读古诗文作品也裨益甚大。

四、运用诵读培养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古诗文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但学生学古诗文的目的旨在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本所选的古诗文篇目,均为历代名家之精品,其中蕴含的自然美、人文美、音韵美,只有通过诵读的再创造,让口耳开放起来,让心灵开放起来,在诵读中去感悟玩味,不断“反刍”,不断加深,才能“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才能为作品所感染,直至爱不释手,掩卷遐思;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全部精力,积极愉快地接受学习任务。优秀古诗文作品会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感染以及思想的启发有着深厚的教育熏陶的作用。倘若通过诵读感受,更细

致入微,更感人至深,更了然于胸,更溢于言表。学生也正是从这诵读中,心领神会,获得极大满足,达到审美目的。

五、借助诵读检查学习,检查理解程度

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也可检查学生对课本的理解,通过学生诵读时对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技巧的处理,可测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叶圣陶说:“这些规章,都应含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与情感,所以依照规律诵读,最合乎语言的自然。”

诵读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教学中怎么实施呢?

1.语文教师本身必须提高语文基本素质,练好语文基本功。将备课时老师的范读录在磁带上,在课堂教学时播放给学生听,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以老师有感情的诵读去感染学生,同时为学生做出范读的表率。

2.在课堂上,要注重诵读形式的变化,从而提高诵读效果。可以教师先范读、领读,然后放录音,学生跟读,接着学生单读、男女生分组赛读、分角色诵读,全班大声齐读、轻声自读,快速读、慢速读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诵读兴趣。

3.诵读中,应注意抓好两头。对诵读条件好的学生,要提供条件让他们充分展示诵读才华,让他们有发展的机会。对诵读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则要做到起点低些,要求严些,训练实些,方法科学些。要学生先做到声音响亮,把音读正确,进一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改字,然后再把句子读通顺,做到不回读、不破读、不顿读、不唱读,教给他们一词一句地按词读,要训练他们把词和句读清楚,能让人听明白。

4.诵读中还要把握好评价的分寸。不评价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简单笼统的评价对学生毫无意义,讽刺挖苦式的更不可取。正确的评价应包括:(1)明确指出学生诵读的优缺点;(2)分析读得好或不好的原因;(3)及时鼓励,保护诵读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教学更应该审时度己,加大创新力度,以求及早找到科学、高效的、独特的教学模式。而诵读式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只要坚持诵读教学,把认真指导、训练与严格考查落到每一篇古诗文教学的环节中去,并持之以恒,就能提高古诗文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辽宁省阜蒙县蒙古族实验小学)

第二篇:诵读法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小编推荐]

诵读法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诵读法,既可以帮助教师提高现代诗歌教学的课堂效率,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再别康桥》的教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诵读法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诵读法现代诗歌教学《再别康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47-01

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着,语文教学方法也不断地推陈出新,但是诵读法在语文教学法中的地位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反而在新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充分地肯定,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一、诵读法是诗歌教学中最适宜采用的教学方法

诵读法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重要方法。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古代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如《诗》、《书》等,而教学这些经典的主要方法就是诵读,即教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直到熟读成诵,之后便开始逐字逐句地释义。可见,当时的诵读法重在记忆。随着语文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与丰富,诵读法的内涵也有了新意。从字义表面来看,“诵”即背诵,是指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不看文本也能凭记忆说出所读过的文字。这既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又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读”即朗读,是指把无声的书面语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调动学生的眼、口、耳等多种生理机能共同参与和协调学习内容。这既使学生更加理解文本,又锻炼了学生的普通话,培养语感,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因此,诵读法是“一种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全面深入理解文本的读书方法。[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部分指出,“要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2]。诗歌因其语言高度凝练,情感丰富,结构紧凑,韵律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也正因其所具有的这些特点,诵读法便成为了诗歌教学中最适宜采用的教学方法。

二、诵读法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现代诗歌出现较晚,大抵发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它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借鉴和吸收了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相对于古典诗歌而言,现代诗歌在韵味、格律等方面可能有所欠缺,中、高考试题中涉及现代诗歌部分的考点也几乎没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忽视它。相反,既然它存在于我们的语文课本之中,就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通常,教学诗歌的程序大致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一)知人论世,介绍诗歌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生平和创作风格等,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

(二)吟诵诗歌,通过多种诵读方式使学生读出诗人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情感;读出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读出自己从诗歌中得出的感悟。

(三)捕捉意象,赏析诗歌的意境美,使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品味语言和分析写作技巧,使学生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五)学以致用,仿写诗歌,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不难看出,(二)、(三)、(四)三个教学步骤都离不开诵读法,它几乎贯穿了诗歌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从读不懂”到“会鉴赏”再到“能创造”,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三、现代诗歌《再别康桥》教学中的“诵读法”运用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高中语文课本必修1至必修5共有78篇课文,其中现代诗歌仅有4篇,《再别康桥》就是其中一首,可见这首诗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代表性。《再别康桥》是一首离别诗,它诠释了我国诗人徐志摩即将离别母校(剑桥大学)时的殷殷挚爱和深深的依恋之情。在施教过程中,应依据“三维目标”的设定,将诵读法贯穿始终。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所述:

(一)点名读与评读。在介绍完徐志摩的生平以及他在康桥的生活和《再别康桥》的创作意图之后,便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诗歌文本,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是第一步。先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准备,读准字音,理解词意,然后点名找学生试读,再由其他学生来评读,教师最后做总结。虽然现代诗歌不像古典诗歌那样在遣词造句上晦涩难懂,但是由于中国汉字里有些形近字、多音字、难读字等字的读音容易读错,词义又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较为复杂,所以我们教授任何一篇课文时都应强调字、词的教学。通过点名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即《再别康桥》是徐志摩通过对康桥美景的描绘,来表达他对母校的殷殷挚爱和深深的依恋之情;另一方面可以从读中找出学生在字、词学习上的不足,从而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通过评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感受,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点评中掌握朗读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即《再别康桥》是一首离别诗,要将离别之情融入其中,读起来时节奏要缓要慢。

(二)齐读。在点名读和评读过后,学生对《再别康桥》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如何读这首诗歌有了一致的认同,接下来可以在音乐的配合下齐读《再别康桥》。齐读需要整个班级学生的共同参与,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巩固字音词意,而且可以唤醒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学生群体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深入学习诗歌的积极性。

(三)范读与跟读。范读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可以是网络上搜集到的音频或视频,选择哪种范读主体要视具体的教学环境而言。但我认为,教师的范读才是最佳的选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还处在求学阶段的学生们,对教师有着与生俱来的崇拜。教师在范读《再别康桥》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练习,力求还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巧妙地结合朗诵的技巧,注意语调、停顿、重音等细节。如果教师范读得好,其情绪就会感染到学生,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跟着模仿,小声跟读,继而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感受就会更深。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跟读之后,学生就不难体会到这首离别诗的感情基调是温柔的、轻缓的、凄美的,更加烘托出诗人对母校的殷殷挚爱、依依惜别之情。

(四)背读。通过点名读、评读、齐读、范读和跟读等环节对《再别康桥》诗歌文本的熟悉之后,再稍加分析,学生就很容易达到背诵的程度。背读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节,并且分享自己读诗的心得体会。分享心得体会的过程就是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读的过程,同时也是在背读的帮助下理解诗歌的过程。《再别康桥》这首诗一共有7个小节,几乎每一个小节都是一首小诗,都可以绘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诗歌的用词、意象、情感等方面来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经过师生的共同合作,找出了诗歌中的意象,如云彩、金柳、青荇、清潭、虹、梦、笙箫等,体会诗人即将离别的复杂感情,有不舍、喜爱、向往、陶醉、高亢、失落、无奈、忧伤、眷恋等。整首诗,一开始营造出那种“轻轻的”作别的宁静、柔缓的氛围,再到对康桥美丽风景的描绘,尽显喜爱和眷恋之情,再到放歌陶醉,情感上达到高潮,忽而又要无奈地面对现实,不得不离开,最后在沉默和悄悄中安然离去,就像一首跌宕起伏的曲子,扣人心弦。如此情景交融,构成了诗歌的深邃意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背读,学生脑海里就会闪现出清晰的画面和情感脉络,何愁不能迅速而准确地背出诗来。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诵读法,并且在继承中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让诵读法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庆元,于源溟.诵读法的历时演化与现时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 2004,10:47.[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作者简介:

余庆华(1987-),女,安徽合肥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三篇:大学语文教学中《蒹葭》诵读法的应用研究

大学语文教学中《蒹葭》诵读法的应用研究

【摘要】所谓诵读就是将原本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变为有声的阅读语言。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诵读,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浓烈,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大学语文教学中《蒹葭》诵读法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语文《蒹葭》诵读法

语文作为大学基本教学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诵读法作为大学语文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诗歌等的语句用法和内容含义,将学生与作品之间的隔阂排除,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领悟诗歌意境、文章含义。诵读无非就是将原本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若将其与大学语文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自然就能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一、强调学生直观感受

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法需要学生对全文进行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诵读法能使学生通过整篇的阅读获得一定的直观感受,掌握文章的整体思维和印象,但是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直观感受,需要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一步一步掌握和了解文章中的意境和深层含义。因此,在学生实际诵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诵读,第一次诵读要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第二次要掌握文章的文体形式,第三次要了解文章的大体纲要,第四次要读出整篇文章的语言句法。这种一遍又一遍的诵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含义。

譬如:在《蒹葭》的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诵读之后再齐读、再诵读,让学生不断地诵读,最终能够背诵下来。当然在学生读完一遍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并且逐渐增加问题难度,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蒹葭》的内容。问题可以围绕着《蒹葭》的相关内容,如“《蒹葭》所描绘的是哪一个季节?”学生则会回答“秋天的清晨”。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出更有难度的问题,如“《蒹葭》所采取的语言手法有哪些?”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直观的学习感受。

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对于文章的感知是需要从感性认知慢慢转变为理性认知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加强学生对文章的主体感受,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不断地对文章进行诵读,通过诵读将自己的思维进行整合,而并不只是听取教师的意见和讲解。另外,采用诵读法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通过诵读掌握文章深层含义,将感受、体验、记忆进行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记忆和理解,从而积累到更加丰富的语言知识,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比如:在《蒹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换自己的教学思想,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主动去思考和讨论,可适当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齐声诵读之后开展讨论活动,积极地探讨和想象《蒹葭》中的场景,逐渐将整篇诗歌中的故事场景化,之后再让学生推选一位代表进行发言,这样就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帮助学生入境体验

作者的情感都融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学生仔细诵读,慢慢入境,就能逐渐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想法,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在《蒹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层次教学法,将整首诗划分成三个部分,每个章节再划分为四个层次,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可以将前两句作为一个层次,为学生展现河上秋色图,再通过教师逐步的讲解就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追求爱情却无法触碰的情境;将三四句作为一个层次,让学生理解主人公站在河畔周围,凝视着河对岸的伊人,却只能日夜思念;之后的四句作为共同的层次,能让学生理解文章两种不同的情境。这种诵读的方式十分简便,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大意,帮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诵读法在大学语文《蒹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知诵读法是提升语文质量的有效途径,将其应用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直观的体验,尤其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在《蒹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齐读、自由读的方式来领悟文章含义,并且要不断地进行诵读,适当地为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诵读的次数逐渐增加,对文章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这样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霞.“大学语文”课程实践素质教育理念的途径[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3(02):73-76.[2]周胜敏.从《蒹葭》论诵读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5):120,122.[3]梁冬华.大学语文主体间性教学模式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1-6.[4]梁冬华.打破主客对立,走向主体间性――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新探[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80-84.

第四篇:朗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朗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朗读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魅力

一、朗读的依据。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古代多少成功的文人墨士,就是用这种读书方式,诵背课文,挥洒文章。一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切。从教学系统的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教学论上,“学生中心论”已经逐步代替“教师中心论”,学生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教学过程的发动和维持,全在于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参与。专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罗杰斯指出,在重视认知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样重视情感的发展。高声诵读是一个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做法,而且在激昂的读书中,不断冶炼感情,不断获取“背诵”的成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致,树立起乐于学习的坚定信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声朗读不仅仅是口头的运动,它是一种综合思维调动的枢纽,是神经系统激活的有力工具。高声朗读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能说会道,是当今学生的一个新要求。但课堂上大胆举手,大声发言,清晰地流利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的学生却越来越少,换之的是沉闷的气氛,稀疏的举手,小声的回答,词不达意的分析。朗读可以说是治疗这个顽症的良方妙药。在大声朗读中,各种音节的发音,为学生的口形全面、系统训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锻炼机会。而且在大声朗读中,背熟了不少课文。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样,熟能生巧,如果嘴巴经常大声说,加上丰厚的素材作为底蕴,肯定可以嘹亮地谈吐。

二、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古人云:“夫缀文者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学习过程既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体验、个性张扬的过程。“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悟,与言语对象发生情感共鸣,体味其中的独特之处,才能准确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之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的悲愤之情,黄河浪《故乡的榕树》的绵绵乡情,陶渊明《饮酒》(其五)的淡雅闲情,学生们都应该好好把握,方能读出味来。文章的感情并不单一,朗读者更需留心,如郁达夫《故都的秋》清静中寄悲凉,莫泊桑《项链》同情中喻讽刺,《诗经?硕鼠》痛恨中含警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另外,文章言尽而意无穷处,更需细心揣摩。如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的第四部分“天气愈冷了„„”一节。当得知时刻怀念、牵挂的战友忽然被枪毙了,柔石“身上中了十弹”,作者的悲愤与仇恨之情,思念和痛悼之意是何等的强烈而复杂,但鲁迅只写了“原来如此!„„”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朗读者必须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这要求学生朗读时必须先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务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方能打动听众。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

在标点处生情,读出其中内涵: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往往不太十分注重标点,因为他们太普通了,每篇文章中都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标点。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只注意了它的作用,或者只是在理解感悟文章内容时注意它的身影,其他的时候标点便成了陪衬。其实,我认为在朗读课文的时候,也应给予标点更多的关注。虽然标点符号的很不起眼,但往往许多情感都融于其中,等待我们去发现。李清照《声声慢》最后一句,老师在学生朗读课文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刚才这个句子你读的是句号,不是感叹号。学生恍然大悟,重新读时明显有了进步。虽然老师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学生至少知道了自己读得不到位。老师这一提醒,学生便会自己去体会怎样读出问句的感觉,这样才真正把指导学生朗读落到了实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当是诵读。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是诵读的先决条件,同样,学生也因朗诵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朱熹也有同样的体会:“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例如《阿Q正传》中“土谷祠畅想曲”一节,初读觉得好玩;联系背景及前后文方觉阿Q可笑;后来才明白鲁迅先生的用意:阿Q之所以有这样可笑的想法,是因为革命者并没有发动下层愚昧的劳动人民;再读是时便觉阿Q可怜、可悲;涵泳再三,又读时阿Q的心态已了然于心,尚未张口已觉阿Q活灵活现地浮现在眼前,仿佛不是自己在读,而是阿Q在倾吐“革命心声”。无论朗读者还是听众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双方都受益匪浅。

三、朗读的魅力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在提倡充分关注学生的同时,教师也应关注自己。教者的泛读,浓缩着教者对教材的独特感悟与体会。伴随着泛读,课文中那优美的意境、美好的向往、高尚的道德情操,就会像甘泉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教者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会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丰富的情感想像,而且会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因此,我们要注重泛读,并在泛读中做到:“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可见,提倡诵读教学意义重大。那么,如何进行诵读教学呢?我认为做好以下三点:

首先,教师要加强范读,子师以“读”,孰敢不“读”?好的范读不仅可以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还能给学生一种美的精神享受,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威信。笔者音质不佳,普通话也不很标准,但我用心动情的范读,常常博得学生们的满堂喝彩,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其次,要善于指导学生朗读。应针对学生朗读中音量偏小,速度过快,破句多,缺乏感情的缺点,进行个别的针对性的辅导。笔者对学生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读在很大程度上有自娱自乐,自我满足的特点,不要怕人笑,要大声地大胆地忘情地旁若无人地甚至“肆无忌惮”地朗读。这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朗读氛围,有效地调动了朗读的积极性。

再次,不要忘了技巧训练。对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进行专门指导。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范读、领读、带读、接读、齐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

总之,朗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朗读在培养学生注意力、自信心、张扬学生个性等方面的重要地位;提出了恰当地运用朗读这一教学手段能增加语文及语文教学魅力的观点。

第五篇: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自然拼读法

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自然拼读法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自然拼读法被认为是一种很好英语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认识单词、记忆单词,是许多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推广的单词拼读法,能帮助学生降低英语学习难度,让小学生从单词发音到单词的拼写,都能全面掌握,并运用到以后的英语学习中,为学生打开英语阅读之门。本文就自然拼读法在小学一、二低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自然拼读;小学英语教学;教学应用

一、自然拼读法的概述

自然拼读法是让学生在认识26个英语字母的基础上,区分元音和辅音,然后将元音与辅音按照一定的规律拼读的教学方法。学生掌握这种规律后,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能根据所学单词的发音规律读出单词,或者根据单词的发音拼写新的单词,在小学一、二低年级教学中快速见效。并且,拼读法教学让学生在一种新的游戏中学习,每一个字母都是活动的,可以在孩子的手中任意变动,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自然拼读法在小学低年级教育中的重要性

1.帮学生在小学英语学习中打基础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对于汉语拼音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他们用拼音朗读和阅读的能力基本形成,并且汉语中的有些地方与英语基本相通,利用汉语拼音学习英语的难度就会降低。在汉语拼音的基础上,学生先掌握英语的44个基本音字母和字母组合,如辅音即b,p,m等,辅音字母组合即ch,sh等,元音有a,e,ai等。在第一次教学中运用自然拼读法,当然在整个教学中还要注重元音、辅音的顺序,让学生掌握先辅音后元音的规律,并遵循英语单词音形合一的教学特点。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由于在自然拼读法教学中,每一个字母都制作成卡片,在拼单词的过程中,学生如同玩游戏一样,在学生掌握自然拼读法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更快地拼读单词,学生在有趣的环境中学习,能够降低学习的难度,而且能提高学习兴趣。当学生每拼一个单词时,他们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当多次都能正确地完成单词拼写,学生的自信就会不断增强,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就会不断提升。

三、实施自然拼读法的有效方法

1.充分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已把握汉语拼音,用拼音拼读识字的能力已基本形成。由于汉语拼音中有许多音与英语的发音相似,特别是英语中的辅音与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发音都很相似等等,及早采用自然拼读法进行语音教学,就可以利用汉语拼音对音素教学产生的正迁移作用,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英语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

2.利用教、拼、写、阅学习自然拼读

(1)教 :通过字母及字母组合读音教学学习自然拼读。运用自然拼读法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把握代表英语44 个基本音的字母和字母组合。教师在教学前应拟定一个计划,决定这些字母的教学次序。一般按照先辅音后元音、先单个音节后两个音节、三个音节以致多音节的顺序进行,因为学生有了汉语拼音的基础,学习辅音是较为容易的。

(2)拼:通过拼读教学学习自然拼读。当学生把握了一组字母音后,就可以进行拼读教学了。拼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见词读音能力的基础,假如学生能够流利地拼读单词,对其日后的阅读和口语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拼读应由两个音的拼读开始,如 is,an,he,be等,然后再进行三个音的拼读操练,如sit,tap,bit,cap,hat,hot等,再慢慢过 渡 到多音节词的拼读,如congratulate,examination,beautifully等。

(3)写:通过拼写教学学习自然拼读。利用自然拼读法来教学字母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把握通过其音形一致的规律去记忆单词的方法,而拼写教学就是指导学生了解如何把字母或字母组合的音转变成形。一旦学生把握了此方法,记忆单词就变得容易多了。

(4)阅:通过阅读教学学习自然拼读。由于小学生模拟能力较强,记忆力好,又有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他们能够很快地把握字母的发音,但是假如不引导他们将字母与发音的对应规律在有意义的情景中运用的话,就轻易遗忘。此外,小学生长时间面对一些毫无意义、枯燥的字母符号,学习的爱好会慢慢地消退。因此,适时开展阅读教学很有必要。

四、运用自然拼读法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对教学的内容做出详细的计划

对于自然拼读教学法,需要教师认真制订教学计划,有计划的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快速完成学习的内容。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运用的教学形式需要多变性,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拼读法教学,而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对教材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做出详细的计划,然后在每一节教学课中运用不同的模式,让学生对英语保持长久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在学习中不断地学习。

2.教师要制订详细周密的复习计划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没有计划学习的意识,也没有计划学习的概念,他们对知识记得快,遗忘得比较快。教师是这个掌舵的人,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遗忘规律制订出详细的复习计划,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

英语作为学生的第二种语言,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比较困难,但是只要教学方法得当,学生正确掌握,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在英语单词的自然拼读法教学中,把单词的拼写与读音结合起来,并在游戏的基础上,让学生寻找到学习的乐趣。当然,教师要正确认识,自然拼读法只适合某一部分的单词发音教学,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单词发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满莉.浅谈自然拼读法与音标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分阶段运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2:390-391.[2]吴雪妃.浅谈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96-97+80.

下载小学高年级古诗文教学中诵读法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高年级古诗文教学中诵读法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然拼读法在字母组合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方玉萍 英语词汇是一切英语学习的基础,但是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每一个单词的记忆是枯燥而且困难的。有很多的单词背了又忘,当时记......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中、高年级古诗文对比阅读教学法的探讨

    2019年**市基础教育研究论文(封面页)学科类别:小学语文论文题目: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中、高年级古诗文对比阅读教学法的探讨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市第六小学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郑重......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单 位:洛阳市第三十中学 姓 名:郭新欢 联系电话:*** 邮 编:471000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古诗文因其凝练......

    浅析多媒体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多媒体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将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显著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此,本文谨以古诗文阅读教学为切点,就多媒......

    谈多媒体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谈多媒体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文以其精炼的语言,言简意赅的文风调动读者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词藻耐人寻味,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但是,由于......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运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运用 王静 记得学习“比较文学”课时,感觉自己的眼界一下就开阔了。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法阅读文本,研究文本。我兴致盎然地做了关于六条妃......

    浅谈多媒体手段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有心栽花花更艳 着意插柳柳成荫 ——浅谈多媒体手段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我们如果能够在古诗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融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于一体的特......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 临湖中心小学 李丹 【内容提要】: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之源——古诗文成为人类精神上的营养滋补品。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