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练习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4 11:5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练习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练习新人教版》。

第一篇: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练习新人教版

怀疑与学问

名校讲坛

考点链接

(一)标点符号——引号

【技法点睛】(1)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内,且引号前用冒号。如,女排姑娘杨艺一字一顿地说:“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会撑下去、拼下去,死也要死在赛场上。”

(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如,《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如,他站起来问:“老师,‘顾名思义’的‘顾’是什么意思?”

(4)不是直接引述,而是间接转述,不用引号。如,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

(5)一般的专有名词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如“三个代表”)要加上引号。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5。

(二)论证思路

【典型例题】简要概括课文的论证思路。【参考答案】文章开篇先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接着通过讲道理和摆事实论证“任何学问都需持怀疑的态度”;最后总结古往今来的新发明、新理论、新作风都要有怀疑的态度,否则人类的文化就不会进步了。

【技法点睛】分析论证思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统观全局。无论是全文还是个别段落,在分析论证思路时,都要有全局观,这样才能将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完整、通顺、正确地整合,并加以表述。

(2)紧扣中心论点。议论文全文均围绕中心论点展开,所以分析论证思路时要紧抓中心论点,依照“何处提出—怎样论证”或“怎样论证—推导出中心论点”的思路进行分析。

(3)言之有序。利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的答题思路。【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3。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1)譬(p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2)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wàng)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2.文学常识填空。

(1)顾颉刚,字铭坚,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2)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女娲,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基础提升◆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懒惰 锻练 折扣 不攻自破 B.盲从 迷信 流俗 辨伪去妄

C.大儒 停滞 墨守 腐草为莹 D.步骤 修正 凶险 辩别是非(解析:A.“练”应写作“炼”;C.“莹”应写作“萤”;D.“辩”应写作“辨”。)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________。

(2)__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________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3)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________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A.视察 只有/才 启迪

B.视察 只要/就 启发 C.察看 只要/就 启发 D.察看 只有/才 启迪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详见本课“名校讲坛·考点链接(一)”】 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B.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解析:B.引用的话是完整的一句话,且不作为句子的成分独立存在,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内,所以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内。)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D)①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也许都具有“一次性”。②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③作者的回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④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⑤人不能把脚两次伸进同一条河里。⑥比方说这篇小说写过这么久了,尽管我现在能尽力回忆当时写作的心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心境是绝对不可能再完整地重现了。

A.③⑥⑤②④①

B.⑤①⑥③②④ C.①⑥③⑤②④ D.②④⑥③⑤① 7.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和名词。..B.“牢记使命”“批判精神”“熟读精思”依次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C.“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描画了网络强国的宏伟蓝图,指明了网信事业的前进方向”,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解析:B.“批判精神”是偏正短语。)02 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9.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提出了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以及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 2 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分论点,二者之间是递进关系。

10.“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

不能。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都包括在内,都要善于经常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立新学说的基本条件。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1.“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论证,通过正反对比,突出“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03 拓展阅读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或:读书的精髓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或: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3.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详见本课“名校讲坛·考点链接(二)”】

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然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

14.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第②段,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与第②段所阐述的“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

15.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举苏轼阅读陶渊明《饮酒》诗的事例,论证了“在熟读基础上的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这个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04 综合性学习

学校正在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6.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6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6年增加0.13本。

【示例】2017年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比2016年略有提升。

17.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出两条改善国民阅读现状的建议。材料一:

材料二:某地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40%的家庭“三无一有”:无文学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小孩每天一块儿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一起读书的时间却不到十五分钟。

【示例】少上网,多读书;家庭要创造阅读的条件或氛围;家长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第二篇:九年级第五单元练习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积累运用(20%)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jié()乎 lǘ()左 huī()突 gōng()筹交错 阴yì()伛lǚ()顿bó()qiáng()倾楫摧

二、默写。(12%)

1._______________,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一曲新词酒一杯,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 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4.且壮士不死即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悍吏之来吾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哗然而骇者,___________________。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本字。(4%)1. 固以怪之矣 _______同 _____ 2. 身被坚执锐 _______同 _____ 3. 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同 _____ 4. 百废具兴 _______同 _____ 阅读理解(40%)

四、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13%)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这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上文可分为几个层次?用文中的原话概括各层次的层意。(3%)

2、对上文场面描写的内容,有下面几种不同的概括:A铺张热闹,B简朴欢乐,C与民同乐,D忧国忧民。你认为哪一种恰当?简述理由。(4%)

3、根据上文文意,为下面一句话加一个上联或续一句下联。(不必过分强调格律)(2%)

山肴杂陈太守宴

4、有人说,《醉翁亭记》是纯粹写山水风月的文章;也有人说,它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根据上面语段的内容,适当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

五、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5%)魏武将见匈奴使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

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3%)

2、“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5%)

[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

4、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4%)只见那床头捉刀人,六、阅读《游龙门记》,回答问题。(12%)游龙门记(节选)薛瑄

出河津县西郭门1,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皆层峦危峰2,横出天汉3。大河自西北山峡中来,至是,山断河出,两壁俨立4相望。神禹5疏凿之劳,于此为大。

由东南麓穴岩构木6,浮虚架水为栈道7,盘曲而上。濒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8极宏丽,进谒庭下,悚肃9思德10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突走连结11,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偃蹇12,形状毅然13,若壮夫离立14,相持不下。

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15。布石磴,登绝顶。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16,甃甓17为之。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18,三面触激,石峰疑若摇振。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阖晦明19,倏忽20万变。西则连山宛宛21而去。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22。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23,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24,渺茫出没,太华、潼关、雍豫诸山,仿佛见之。盖天下之奇观也。

注释:1.郭门,城门。2.威峰,高峰。3天汉,天河,也叫银河。4.俨立,齐齐整整地立着。5.神禹,即夏禹。传说大禹治水凿开黄河上的龙门山以疏导河水。6.穴岩构木,在岩石上凿洞,搭上木架。7.浮虚架水为栈道,在水上凌空搭起栈道。8.制,(建筑的)规格。9.悚肃,必恭必敬地。10.根负土石,突走连接,意思是树根钻入泥土之内,向四外伸展。12.偃蹇,高傲的样子。14.离立,并立。15.危出半流,高高地突在中流。16.不可木,不可用木料建筑。17.甃(zhòu)甓(pì),砖块。18.湍(tuān),急流。19.开阖晦明,云雾开则明,云雾合则暗。20.倏(shū)忽,很短的时间,一会儿。21.宛宛,曲折蜿蜒。22.与天浮,与天浮在一起,高与天齐。23.石洲沙渚(zhǔ),水中的陆地。渚,小洲。24.舸(gě),大船。

1、为什么说“神禹疏凿之劳,于此为大”?根据龙门所处地理环境的特点作简要回答。(3%)

2、“明德宫”在“临思阁”的 方向,“临思阁”在“龙门”的 方向,“龙门”位于“明德宫”的 方向。(3%)

3、根据文中有关描写,以“青松奇木”为题,试在下面画一幅画。(2%)

4、常用的写景方法有两种: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本文用了什么方法?对第3小节中的写景顺序,你是否觉得有点乱?简述理由。(4%)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一、嗟、闾、隳、觥、翳、偻、踣、樯

二、1.无言独上西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3.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5.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虽鸡狗不得宁焉。

三、1.以同已。2.被同披。3.属同嘱。4.具同俱。阅读理解

四、1、可分为四个层次。依次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B较

恰当。虽然“鱼肥”“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看起来有些铺张,但都是就地取材,说不上奢侈。全文又是以“乐”贯穿始终,所以“欢乐”也比一般性的“热闹”来得恰当。C项与题意不合,D项是架空分析。

3、参考答案:老少往来滁人游,觥筹交错众宾欢(不必过分强调格律,意思对即可)。

4、参考答案:文章蕴涵着浓厚的乐民之乐的思想。如本段开头写游人之多,“与民同乐”的思想就在言外。全文最后一段中“太守之乐其乐”也表达了这个意思。

五、1、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

2、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见于《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替别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3、不恰当。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

4、能写出传神的眼神和气势,就是佳作。

六、1、因为这里山高(层峦危峰,横出天汉),路险(穴岩构木,浮虚驾水为栈道),风高(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浪急(大河奔湍,石峰疑若摇振)。

2、东北、正南、西北。

3、图画不要求画得很象,但要根据文中的描写,把这些树木扎根土石,枝疏叶茂,高大挺立的特点表现出来。

4、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相结合。后半个问题无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有点乱。按观察顺序,北开始,再西,接下来应为南,却跳过先写东;写南面所见,或上或下,也有点乱。(反面意见:不乱。游龙门应以峡为重点,古南北方向应详写,东西方向应略写,写“西”后跳过“南”先写“东”,是出于安排详略的需要,更显合理。)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试卷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试卷

班级姓名分数

一、读一读,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闹(làonào)月(yuâyûâ)梧(wúú)睡(shuìsuì)都(dōuduō)丰(fýnfýng)

二、看拼音,写汉字。16分

kǒuqìjiànmiànchūshýnghãhǎo()()()()míngyuâniúmáoquánmiàntīngshuō()()()()

三、写出偏旁相同的字,并组词。12分

()()()()女亻

()()()()

()()()()氵讠

()()()()

四、比一比,再组词。10分

和()月()里()车()手(知()背()你()东()毛())

五、写出带有下面笔画的字。12分

横折钩()()()竖弯钩()()()横 钩()()()竖 钩()()()

六、按要求选字填空。12分

抱见背泉说面田飞

独体字:()左右结构:

()

上下结构:()全包围结构

()

七、选词填空。6分

只个头双座朵

一()牛一()手一(一()鸟一()花一(八、选字填空。6分

他她它

1.妈妈过生日,我送给()一份礼物。

2.()是我的爸爸。

河和

1.小()边长满了小草。

2.我()小明到小()边钓鱼。

3.妈妈说话很()气。点)塔)人 江国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深夜(),大海睡觉(),她()着()(),她()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睡熟的鼾声。

2.小童问妈妈:“这花是()哪儿()()?”妈妈笑()笑(),是冬爷爷()()睡觉的()候送给()()。

3.小鱼浮()()(),鼓起圆圆的眼睛说:“()()就不怕。”

十、阅读《冰花》片断,完成练习。

tüjīngqídìhǎnzhemümünǐqiáobōlichuüngshàngküihuüleü他惊奇地喊着:“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啊,zhýnpiàoliangtüxiàngkuündàdeshùyâxiàngróunândexiǎocǎo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亮,洁白!xiàngfýngmǎndemǔdünyīshùshùyīduǒduǒjīngliàngjiãbái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

1.这段话共有()句。2分

2.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的树叶()的小草()的牡丹()的冰花 3.用“——”画出具体写冰花很漂亮的句子。2分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计划

标签:

九年级上

作文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

杂谈

分类:教学日记

单元内容:本单元课文为古代经典白话小说中的几个有名片段,题材各异,风格各别,情节引人入胜,人物性格鲜明。

学习要求:学习本单元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熟悉一定数量的古代口语语汇。

写作技能:

1、运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引导学生“反观自我”,在课文学习中对自己的作文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把自己的作文作为思考对象,对比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运用反思策略,对自己的写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作品意识;

2、运用“作文修改卡”反思作文教学策略反思,作文修改是一种注重作文行为的深度反思,它能将作文反思转化为行为,它能变思考为技巧,有利于学生策略性作文。具体做法:A、学生根据教师批改和评讲要求,确立的优点和弱点所在;B、将的优点和弱点复述给同伴听,并要求同伴提看法与建议c、记录同伴对的反应;D、认真思考同伴的看法和建议,并修改或重写;E、思考同伴和老师的建议有无被采纳,为什么?F、将新交给同伴讨论,对比原文讨论得失。

3、学习小说中运用的细节描写,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作用,训练如何运用典型细节表现人物性格。

写作主题: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地热爱;引导学生全面理性地认识金钱的社会含义。

练笔活动:、学习《水浒》从分析情节入手,通过人物行动和语言以及情节的结构安排把握人物性格,了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技巧。说说你喜欢的《水浒》人物,并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以及情节的结构安排把握人物性格发展历程。

2、从杨修之死,分析曹操的形象,写写你所认识的曹操。

3、写写《范进中举》的故事梗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习小说运用典型细节的描写揭露人物的矛盾,想象一个让你意外惊喜的场景,注重细节描写哦;运用讽刺手法,写写发生在你身边的可笑之人或事。

4、学习《香菱学诗》中有关她学诗时如痴如醉的细节描写,描写下你身边的同学,表现他们对某一件事的痴迷之情。

5、通过开展调查,了解同学的生活观和消费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写一篇有关消费的调查报告,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针对具体问题发表感想和观点的表达能力。

本单元作文参考题目:

《水浒中我最喜欢的人物

》、《我眼中的曹操》、《学琴记》、《我中大奖啦》、费》、《我的金钱观》《请理性消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古典名著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熟悉一定数量的古代口语词汇。

2. 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领会课文细节描写的妙处。3. 养成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小说人物的习惯。

4. 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法解读小说。5. 善用点评法去表达独特见解。

6. 学会用质疑的眼光出审视人物,解读情节。7.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领会课文细节描写的妙处。2.养成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小说人物的习惯。

3.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法解读小说。

三.单元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毕竟只有十五六岁,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还非常有限,社会经验也谈不上,所以这这单元的教学中,既要注重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该尽量和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结合,恰如其分地引入写作背景。

四.学法指导

1.《智取生辰纲》紧扣标题中的“智”字行文,学习中应该以“智”字为突破口。在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可以复述故事情节;从情节入手,通过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学习《杨修之死》,应该排除语言上的障碍,熟读课文,能够分别复述曹操和杨修之间发生的事情,在剖析文中重要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认识曹操和杨修不同的性格特征。

3.是长篇小说节选,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其中举前后不同的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4.《香菱学诗》全文重点写黛玉指导读诗和香菱练习写诗两个阶段。应该抓住本文的学习重点: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导航

1.要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看清故事的大背景。

2.要把人物的分析放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切忌泛泛而谈。

3要鼓励学生独立探讨问题,学习运用点评法,以三言两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本单元后,再自拟题目写一篇心得。

六.单元课时划分 《智取生辰纲》………..2课时 《杨修之死》………..1课时 《范进中举》………..2课时 《香菱学诗》………..1课时 综合性学习………..1课时

下载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练习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练习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语文(上册)培训讲稿(第五单元)

    九年级语文(上册)培训讲稿(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文学作品——古代白话小说 1、新课标关于文学作品的要求: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大全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中学语文课本里选入古代长篇小说片段,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这类课文体制一般不大,而写人物往往限于表现其性格特征的某一侧面,故事几乎全是......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一、读拼音,写词语。 shū fu qīng tīng shānɡ diàn jùn qiào chuī zîu hïnɡ bái xiānɡ jiàn jiàng lín xǐ xùn f......

    八年级语文(上)《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写的一篇谈治学方法的短文。他根据古代著名学者的治学经验和自己的治学经验写成此文。文章写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习题word:18 怀疑与学问(大全5篇)

    18 怀疑与学问 名校讲坛 考点链接 (一)标点符号——引号 【典型例题】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修改。 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参考答案】引......

    怀疑与学问(二)人教义务版 教案

    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的 1.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3.学习本文通过事例和讲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重点难点1.重点:......

    新人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人物描写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教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

    18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合集5篇)

    18 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 2.理解本文运用分论点层层深入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 3.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的语言。 4.理解怀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