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摘要: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教学模式也要转变,而教学模式的转变则取决于教师的角色转变。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将会遇到许多困难与问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完成新课程改革所赋予的艰巨任务。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现状,并探讨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新需求。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语文 教师专业素养 提高 途径
义务教育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整个教育体制的基础和关键,之后的所有深入教育都是以基础教育为前提的,而小学的语文课程教学则在基础教育中肩负着关键的重任,因为语文教学在所有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涯中都起着关键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面对如此重要的教育内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如何在教育生涯中把握好这一次教育改革的奇迹,转变好这一次的发展机遇,超越自我,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他们的语文基础课程学习将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现状,并探讨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新需求。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我国基础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小学语文教师从专业院校接受专业教育所具备的素质以及在毕业之后不断参加教学培训所积累起来的素养都越来越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不管是在学历上,还是学识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整体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上也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发布,教学目标和要求的不断转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呈现出了一定的问题。
1.1教育理念尚待转变
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体制就处在一种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之中,近年来虽然也逐渐开始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传统的这种应试教育的影响力在现代的教学体制中还是存在的。特别是近年来各个阶段的升学压力都很大,整个教育体制也还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小学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中心位置,但往往只关注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发展,却忽视了对学生整个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建立方面的引导[1]。而在教学方式上,很多语文教师往往就 1
采取了传统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接受程度的考虑,对语文教学的整体认识和最终的教学目标缺乏清楚的认知,忽视了学生由“语文能力”向“语文素养”方向的转变。
1.2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较为单一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尚处于自己整个人生中的懵懂阶段,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待求知的态度都还处于模糊的建立阶段。所以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在知识方面授予学生一定的可接受内容,而且要考虑到学生整个价值体系的建立,为此也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往往较为单一,并且模式还较为固定,教学方法上没有什么创新,往往教学活动脱离了学生对真实生活的体验,自身缺乏多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就在学生的求知过程中缺乏更多积极主动的引导作用。
1.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许多语文教师往往没有站在学生的本位上考虑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往往只会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而很少应用到多媒体教学手段,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计教学内容。所以往往让学生感觉上学没意思,产生厌学心理。
二、新课程下对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2.1要具备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在小学教育阶段层面上的表现存在于学生观和教学观两个方面,外在的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只关心学生的学业发展,只关注应试教学成果,到关注学生整体的全面发展。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实际教学转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2要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小学生还处于对外面的世界好奇心最重的阶段,他们在困惑的时候往往首先想到能找到答案的人除了父母就是老师,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被学生问及其他方面知识的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知识面广的小学语文教师就能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更多地帮助自己的学生,从而更加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从小就帮助他们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规范。
2.3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小学生由于自己知识面和学习技能的局限,对外界事物尚处于形象记忆阶段,所以枯燥的理论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难以接受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最好能够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形象教学。并且小学语文教师最好能够从学生有兴趣的内容着手,将学生的兴趣点融入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转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主动性。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的平台。这其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教学模式也将要转变,而教学模式的转变则取决于教师的角色转变。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将会遇到许多困难与问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从而完成新课程改革所赋予的艰巨任务。
不同时期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在目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与信息极速增长, 人们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也不断凸显, 因此当前对基础教育中最为基础的小学语文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的综合素养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甚至学生的未来。基于此, 看清形势,研究分析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的要求与提高、培养途径将是一项看似简单, 却一刻也不能耽误的大事。
三、小学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素养
面对教育工作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作为从事启蒙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并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改革的形势需要。邓小平同志早就深刻地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于教师”素质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从过去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咨询者,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的积极参与者、探索者和实践者,学校、社会、家庭的沟通者、协调者。要完成上述艰巨的任务, 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3.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高尚的政治情操
第二篇:新课改下地理师范生如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新课改下地理师范生如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摘要:针对中学地理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在校师范生应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改课程要求,并通过中学地理教育,反思当今高校地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在校地理师范生的专业素养。
关键字:新课改 在校师范生 教师专业素养
课程改革使课程标准至教材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课程观,新的教材观和新的教学观,对地理工作者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多数师范生都是受传统模式的熏陶,因此对于如何转变角色及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浪潮,非常值得思索与研究。
新课程的特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强调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具体地说就是要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学生为本”,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等。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彻底的方面,影响着改革的实效。面对这些改变,身为即将步入三尺讲台的师范生来说必须做出积极地应对。
但纵观当今高校地理教育的现状,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
地理专业重视度不够,学生的热情较低当前,中国基础教育中的地理教育,社会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单从高考填报志愿的情况来看,地理专业仍然处于冷门专业,高校地理系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较少。很多学生对地理学专业了解甚少,认为地理专业就业前景不被看好,存在较大的排斥心理。这不仅不利于地理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也不利于整个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同样作为基础学科,中学地理在与如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比较中始终处于劣势,广大学生乃至社会大众普遍缺乏对地理学重要性的认识。
缺乏师范专业素质的培养,基本技能较差。师范院校的地理专业具有教育专业和地理专业的双重性质,因此地理师范生在强化地理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提高自身的教师技能,二者同等重要。《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方针的重点,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是我国教育活动的一大优势,但实践教育却相对显得十分薄弱,动手能力差是我国学生的一个明显弱点。就目前来看,多数师范院校往往只关注专业知识,对教师技能的重视度明显不够。大多数师范院校采取3+1的模式培养师范生,即前面三年学习专业知识,最后一年学院统一安排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准备,但教育实习的时间只有短短6周,想要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师专业技能,难度可想而知。许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如粉笔,毛笔、口头表达等,没有得到专门的培养。作为在校师范生直接接触教学实际的教育实习,从时间上来说也不尽合理,短短六周时间使师范生能够汲取的知识和经验微乎其微。不少师范生在毕业之后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仍无法适应具体教学工作,更不用说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这对整个地理教育工作造成直接不利的影响。在校师范生对即将面临的挑战应予以高度重视。
根据地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校师范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将来进入教师行业铺平道路。在校师范生可以从完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技能和提升教师素质三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一、完善专业知识体系
在大学阶段首先要扎实学习基础知识,同时要开拓视野,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融会贯通。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在内容上应包括广博的普通文化、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学科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的一门科学,通常大多数学者将地理科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地理学本身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而中学地理学科又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其教学内容牵涉的范围很大,仅属于自然地理学的就有地质、气象气候、水文等,还有天文、生物、旅游、经济、城市等等,几乎每一个都可以从属于一个单独的学科,如地质学、气象学、气候学、包罗万象的地理学牵涉到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方面面。地理学特有的学科性质就要求地理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面,对其他学科也应有所了解。地理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才能拓宽视野和角度,才能旁征博引,把地理课讲的生动形象,饶有趣味,通俗易懂,才能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才能创造出个性化的教学氛围,也才有利于因材施教。
大学里培养学生的另一个重要素质就是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为以后的科研提供指引和帮助。现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如此之快,人的自学能力、终身学习对人的社会生存和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二、提高教师基本技能
地理专业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教师基本素养也不容忽视,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板书板画、硬笔字等等。在校师范生应注意这些方面的训练。平时加强普通话的训练,语言表达要做到准确科学、标准规范、逻辑严密、生动优美、具有教育性和针对性。其次加强板书板画等教学技能,板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直观辅助手段,板书要求做到能根据课题布局合理、书写适时、重点突出、字迹规范。图示也是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形式,它便于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师范生应通过必要的训练,学会运用绘图、制表等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虽然不能取代传统教学中板书板画的作用,但合理利用会为课堂增色不少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师范生创建课堂教学实践的机会。特别是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为师范生创设作为学习者或指导者参与到整合了多种技术的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机会。
完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机制,开展微格课例研究。首先,结合本校师范专业学生数安排训练时间,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课程安排训练内容。并且保障微格训练时间,保障每次训练都有教师临场指导,从而保障训练效果和质量。其次,开展微格教学与课例研究有机结合的微格课例研究,为教师提供一个面向真实教学问题并能在行动中学习、反思和提高的平台,拓展他们的知识。
完善实习保障机制,提供教学实践机会。从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时间两个方面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为学生提供综合应用教学法知识、信息技术技能来实施教学的机会。教育实习对在校师范生教学经验的获取起着很大的影响。教学上的实战演练更能让师范生接触到日后的教学环境,地理师范生可以通过观察知道老师的教学过程检验大学里学到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实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在校师范生应牢牢把握教育实习的机会,为日后从事地理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提升教师素质
对大多数在校的地理师范生来说,都将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而教师的人格对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布贝尔曾经说过:“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着真实的影响。因为在培养品格时,你无需一个道德方面的天才,但你需要一个完全生机勃勃的人,而且能与自己的同伴坦率交谈的人。”教师应具备与其专业要求相当的人格,我们称其为专业人格。教师的专业人格包括良好的个性、高尚的品德和积极的态度。作为未来的教师,良好的个性修养不仅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不仅是与事业成功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个性还会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校地理师范生应该把师德修养教育贯穿始终,走上教学岗位时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诚实正直、宽容善良、公正严格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修养。中学地理教育,从根本上讲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在校师范生应树立良好的榜样,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教师素养。
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素质,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地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抽象的理论都是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得出来的。在校学生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周围的环境事物,从身边走向专业,从具体走向抽象,培养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不拘泥于传统,敢于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从自身做起,将自己融入地理,用地理学的视角来看世界。这种理念也符合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希望实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魏文佳.基础教育地理新课程的改革对在校师范生提出的挑战与要求.河北北方学院(自然科学版).2007,(05).[2]鲍方印,刘琳,王松,孙玉军,马玉涵.新课程改革与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素养途径的探究.《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02).[3]李功爱.中学地理学科特点与评课实例分析.
第三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根据当前新课程改革,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自己接触过的班级情况,借鉴许多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的观点,现归纳以下几点经验:
一、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读书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而且可以通过把学到的新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自己不会面临“黔驴技穷”的窘境,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在各门学科中,语文是最具综合性的,它的知识内容涵盖极大。因此要求语文老师应该对各种知识进行广泛涉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除具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外,应当有一定的相关知识,事实是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关注美学、哲学、经济、社会、自然等学科的常识。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都有比较深厚的文学功底,但也不必讳言,有不少语文教师自离开大学校门、参加教育工作以后,却很少注意到当前的文艺动态,已很少去阅读文学作品尤其大部头的著作,只满足于“吃老本”。现在的语文教材,较多地强调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较多地强调了培养学生研讨、评价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学在学生的前列,方能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
二、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要有较强的课前策划能力。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智力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教学要素的方方面面。善于解读文本、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课前教学策划的重点。教学策划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对学生的准确分析上,建立在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所做的预设上。良好的教学策划,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教学策划不是为了限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感。从根本上说,策划是生成的基础,没有充分的策划,就不可能产生精彩的生成。
要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课堂教学除了要合理安排知识点外,还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课堂上,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情绪、态度,及时给予教育、评价、激励、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成功的授课是策划与生成的结合体。高质量的策划是成功的前提,动态生成就是成功的关键。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的开放性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变化发展有时和某种教学策划相吻合,而更多的时候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当教学不再按照策划展开,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原有的教学策划,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静态的预案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性的实施方案。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要有较强的课后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效能和素养的过程。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说,语文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具有反思的条件和能力。语文教师只有多读多写,以写促读,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实践证明,反思对教师的自主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三、努力提高科研能力
语文教学研究并不仅仅是语文研究机构中研究人员的事,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事。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语文教学研究的课题是指语文教学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任务的题目。所谓普遍意义,是指教学中有规律性的,能解决某一层面的,反映某些本质的;所谓特定问题,是指目标明确,讨论的对象和范围清晰。具体的讲,真课题就是指贴近教学实际的课题,对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性的课题,能提高教学质量的课题。这些选题要角度小,有价值,有新意。切切不能假、大、空。总之,语文教师追求的根本价值,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矢志不渝的奋斗,在追求奋斗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四篇:试论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素养(最终版)
试论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素养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可见振兴教育的人才在于教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呢?那就是高尚的人格魅力素养、丰富的文化知识素养、娴熟完备的教学技能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师;素养
进入21世纪,我国教师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轰轰烈烈的教材改革,新大纲的推行以及考试制度的调整,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语文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的素养。因此,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素养,是成功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保障。那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高尚的人格魅力素养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具有科学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可能比其它学科教师显得更为重要。汉代杨雄说过:“师者,人之模范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地指出:“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语文教师无论是道德情操、思想境界、文化修养,还是工作作风、学习态度、生活习惯,乃至言行举止、仪表装束、居室摆设等方面都要有语文教师特有的风度,能引起学生爱慕崇敬之情,成为学生自觉效仿的楷模。这样,教师在学生中才有较高的威望,才能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从而集中全部精力和智慧,发挥主观能动性,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排除障碍,努力去实现既定目标。
二、丰富的文化知识素养
语文老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要大力发扬多看书的风尚,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勉的切入点,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进课堂,才能使学生心田永远流淌着汩汩清泉。老师要终身学习,才能跟得上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作为有经验的老教师,有了雄厚的知识储备还不够,还要新的知识的不断输入,满足学生的需求。年轻教师思想观念更新快,有充足的精力,有较高的热情,同时他们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从事教学方面的研究,并不断加强文化积淀。
1.深厚的专业知识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开展,才能有效地把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一个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转化给学生的人,充其量只能称作教书“匠”,而不能成其为“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告诉我们为师之道,贵在传授知识。而授受之法则尤为重要。一个专业知识浅薄的教师是很难把教学工作搞好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长流水。”目前教师队伍中实行“学历进修”,“继续教育”、“综合素质培训”,就是让教师具有高超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好方法。
2.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在21世纪的今天,学习教育理论显得尤为重要,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理论的指导,教育教学就会陷入盲目性。这些理论可以具体指导教师去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规律和教学方式方法,帮助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合符科学而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工作。
3.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美国教育家科勒涅克斯有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道出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语文学科的这个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一个语文“专家”,更应该成为一个懂得百科知识的“杂家”。
这些百科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知识,如历史、地理、哲学、法学、宗教、民俗、伦理、文化等等;自然科学知识,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质等等;思维科学知识,如思维学、科学方法论,等等。
事实证明,一个有丰富知识的语文教师,上起课来才能“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才能“思接千里,视通万里”,才能“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
三、娴熟完备的教学技能素养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可以说,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我们要想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从而实现教学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不可能的。因此,形势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注意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先进教育技术,并能逐步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学习创意、制作多媒体课件,力求使课件系列化、模块化和网络化,以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功能。课件设计时要注意在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时,容量要适中。
1.应该具备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以光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将成为21世纪各项技术发展的先导。反映在教育领域里,则是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广泛应用。这就要求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应具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电脑操作等)的能力和正确选择、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这是使语文教学走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2.应该具备必要的开拓和??造能力
这是整个能力素养的核心所在。作为生命活动形式之一的教育活动,需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主体意识的相互碰撞,教师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相互交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新世纪的语文教师所要完成的使命。教学是科研的起点,科研是教学的深化。语文教师应边教学边研究,把教育事业变成科学事业,就有可能成为学者型教师。
3.应该具备一定的教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
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语文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语文教师还应该有相应的自我进修能力。此外,“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自我调控和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也是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特殊能力。所有这些能力的完美结合将会使语文教师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出色地演绎“教师”这一角色。
总之,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素养、丰富的文化知识素养、娴熟完备的教学技能素养。当然,新课改为我们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那就是: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和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
第五篇: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有感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有感
下河清中心小学周晓娟
前几日,我有幸观摩了由甘肃省教科所举办的甘肃省小学语文教
师素养大赛暨农村教师朗读比赛。此次大赛分“素养大赛”“朗读大
赛”两个大环节。三天的时间很短暂,但我受益匪浅。选手们以他们
高水平的语文素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也在反思我本人以
及我校的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发展的方向是
什么?
我觉得,首先,诵读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的能力。诵
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还必须要做到用心去读
文字,读出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掌握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
其次,写一手漂亮美观的粉笔字也是极其重要的。粉笔字贯穿着
每节课的始终,它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生写字的榜样。
教师应将字写正确,要美观,重心要稳,要摆好字的间架结构、笔笔
到位、大小合适。
第三,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才艺。当然,这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也是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很难做到的。我们可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
发,适当发展自身的优点、兴趣、特长,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有
趣味更生动。
最重要的是课堂。抓好课堂才是关键。本次大赛中的课堂教学展示在一点一点地向简单实用高效的教学回归。选手们均教学的是课文的第一课时,在朴实的课堂中,我们看到了选手深厚扎实的教学功底。同样是第一课时,他们的课堂是富有生命力的,他们的课堂中有常规的环节,如课文的初读自学、生字词的认读识记理解、课文的疏通、段落的归纳等,他们的处理往往别出心裁,在反馈的同时给学生适时的评价,让学生在教室的肯定与鼓励下学习。第一课时他们都选择了课文的一部分进行教学,在这里,看到了以往第二课时的影子,选手们在把握住课文主线的前提下,领着学生对选定部分的语言文字进行细细咀嚼,倡导让学生自己读、悟、写,交流时,让学生畅所欲言,适时加以肯定。并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再来读文本,将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样,学生有了自身的体会自然而然就能读好句子了。同时,学生的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增强了,表达能力也就强了。我们外出听课常常有教师感慨别的学校的学生会说、表达能力强,殊不知这种能力不是一天两天训练出来的,是一个长期积累长期训练的过程。我们的学生缺少这样的训练自然就说不出话来了。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还有很多要做,把握好课堂是关键所在。我们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要做好引导的作用。
让我感受颇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多种形式朗读成为本次大赛中语文课堂的“热点”。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陶,从而达
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成为本次小语大赛的一个亮点。
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感到不少读的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都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本次教学大赛优秀课例说明,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享受的阅读教学的过程。
在本次大赛中大多数教师避免了过去,繁琐的分析和讲解,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品味阅读,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课堂中充满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学生在诗性的课堂里浸润,收获的是人格修养的熏陶、语文素养的发展、丰厚语感的提升、人生智慧的开发,更获得了生命发展的动力。
二、以文本为依托,突出识字教学。老师们都能抓住新课标的理念,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三、凸显学习方法的点拨指导。
1、带着问题,整体感知。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先感知整体的现象而后才注意到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阅读教学应当始终把文本看成一个整体系统,注重从整体上感受和领悟。对其中某一方面或某一个局部的感悟,都应放在整体中进行。阅读感悟应当是“整体的综
合的感悟”。21节课几乎都这样处理的,既符合新课程理念,又符合学生阅读心里和特征。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指导他们细读品味。
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想像感悟。
想象是感悟的翅膀。感悟时要引导学生体物入微,充分发挥想象,敏锐地捕捉字里行间闪动的灵性的气息,使词句与具体形象相结。最后,知识素养综合能力也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所应必备的。大赛在课堂教学展示之后安排了知识素养综合答题的环节,内容涉及到了多个方面,有语文基本知识、基本常识以及古今中外的许多方面的知识,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除了教书更要给自己“充电”,让自己做到“提到语文我们是内行,提到语文以外的东西我们不外行。”另外,大赛还安排了案例分析的环节,内容大致涉及语文教学中许多环节的安排、处理、评价等,在读完题目的两分钟内对案例进行分析评价,综合考察了教师的语文理论基础和教学基本功,还要做到语言的条理性、逻辑性等。这样的形式给了我们一个示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自身的语文教学方面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以便今后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