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评审程序暂行规定

时间:2019-05-14 12:2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评审程序暂行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评审程序暂行规定》。

第一篇: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评审程序暂行规定

【发布单位】国家文物局

【发布文号】文物博发【2005】19号 【发布日期】2005-08-23 【生效日期】2005-08-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国家文物局

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评审程序暂行规定

(文物博发【2005】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文化局)、文管会,各直属单位,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评审程序暂行规定》已于2005年8月8日经国家文物局第14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请遵照执行。

二○○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评审程序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以下简称“科研课题”)评审工作,根据《 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和《 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课题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科研课题的立项评审、阶段性检查、结项验收评审,以及招标课题中标后的管理工作,适用于本规定。

第三条 科研课题评审的组织工作由国家文物局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课题办”)负责。

第二章 初 审

第四条 科研课题的初审包括形式审查和复核两个阶段。通过初审的课题进入立项评审。

第五条 课题组织单位依据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填报的《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申请书》,对申报课题进行形式审查,并签署审查意见。审查内容包括:

(一)申请手续是否完备,申请书填写是否规范;

(二)重点课题的选题和内容是否依照《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指南》;自由申报课题是否属于科研课题的支持范畴;

(三)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是否具备《课题管理办法》规定的申请资格,在过去三年内,是否曾因违反国家文物局的有关规定而被撤销课题。

第六条 课题组织单位将通过形式审查的《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申请书》报送课题办,由课题办进行复核,遴选出符合申报条件的课题。

第三章 立项评审

第七条 科研课题的立项评审分为函审和会审两个阶段。通过函审的科研课题进入会审阶段。

第八条 立项评审应从科研课题的创新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研究方案、研究基础、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等方面,对科研课题进行综合评价。

(一)创新性。根据课题申报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查新内容等,综合评价课题在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值。

(二)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审阅课题选题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综合评价课题是否切合国家文物局现阶段工作重点和长远目标。

(三)研究方案。依据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前人研究成果、课题的难点和关键问题、进度计划等,综合评价课题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四)研究基础。参照相关研究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考察课题组人员结构、负责人及成员的前期研究成果,以及完成课题所需的仪器设备及其他研究条件是否完备。

(五)经费预算。依据课题研究内容、工作量和难度,审核经费总额和科目预算是否合理。

第九条 课题办从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专家库(以下简称“专家库”)中随机选取与课题相同或相近学科的专家进行函审。

参加每一课题立项函审的专家不得少于3名。

第十条 函审专家的函审结论分为推荐评审和不推荐评审两种。课题以函审专家过半数同意推荐评审为函审通过。

第十一条 国家文物局根据年度课题申报情况,组建该年度课题立项评审委员会。

立项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国家文物局领导担任。委员会中60%以上(含)的评委须从专家库中随机选取产生,其余评委由课题办根据课题会审需要另行聘请。

第十二条 课题立项会审分为初评和终评两个步骤。

初评由相应类别的专业评审组负责,终评由立项评审委员会负责。

第十三条 专业评审组设组长一名,组长和成员合计为不少于5人的单数,由课题办根据课题类别,遴选随机抽取和聘请的评委组成。

专业评审组根据答辩和审议情况,进行记名投票,以得票率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含)作为通过初评。

专业评审组对评出的拟立项课题按得票数高低进行优先排序,并提出经费资助建议,其中自筹经费的课题单列。

第十四条 立项评审委员会对专业评审组的初评意见进行复核,向课题办提交终评结论,由课题办报请国家文物局审批。审批同意后,将获准立项课题及经费资助意见在媒体上进行为期15天的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和评议。

第十五条 通过公示的课题,由国家文物局与课题组织单位及课题承担单位共同签订《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立项合同书》(以下简称“立项合同”)。

第十六条 未批准立项的课题,由课题办将归纳整理的评审意见,隐去函审专家和评审委员的姓名后,反馈课题申请人。

第四章 阶段性检查

第十七条 课题责任人至少每3个月应向课题组织单位和课题办汇报一次课题的进展情况,并提交工作简报。工作简报内容应包括:课题实施进度、阶段性研究成果、重要会议的会议纪要等。

课题组织单位应在每年10月31日前,对其所组织课题的进度、质量、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总结,并向课题办提交年度总结报告。

第十八条 课题责任人须按立项合同约定的时间,向课题办提交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课题办在收到课题中期报告后30个工作日内,组织课题的中期评审工作。

第十九条 课题的中期评审工作,由课题办组织,中期评审组负责完成。中期评审组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并推举一名组长主持评审工作。

中期评审组中应包括参加过该课题立项函审的专家或会审委员;如需增补成员,由课题办根据课题的专业特点从专家库中随机选取。

第二十条 中期评审组应依据立项合同和阶段性检查中的有关汇报材料,对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的内容进行评议,审查课题计划任务完成情况、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下一阶段研究内容和计划,以及经费使用情况等,提出中期评审意见,并将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和中期评审意见提交课题办。

第二十一条 课题办可根据需要,对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抽查。有关抽查工作的安排,应提前一周通知课题责任人。

第二十二条 阶段性检查中发现需要调整或撤销课题的,依照《课题管理办法》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条执行。

第五章 结项验收评审

第二十三条 课题承担单位在合同期满后15个工作日内,向课题组织单位提出课题验收的书面申请,并提交《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结项验收申请表》中规定的全部材料。

第二十四条 课题组织单位在接到课题结项验收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对提交材料的完整性、课题成果形式、数量等进行初步审核,提出书面意见,向课题办申请课题结项验收。

第二十五条 科研课题的结项验收评审分为函审和会审两个阶段。

第二十六条 课题办从专家库中随机选取与课题相同或相近学科的专家进行结项函审。

参加每一课题结项函审的专家不少于3名。

第二十七条 科研课题结项函审专家在接到结项验收材料后的7个工作日内,对课题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研究成果、经费使用情况等做出评价,向课题办提交书面结项函审意见。

第二十八条 课题办依照本规定第十一条提出的立项评审委员会产生办法,聘请专家组成结项验收委员会,完成课题结项验收工作。

结项验收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主任委员和成员合计为不少于5人的单数。

第二十九条 结项验收委员会在评议结项验收全部材料,以及参考结项函审意见的基础上,对课题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研究成果、经费使用情况等做出评价。

在结项验收评审中,结项验收委员会可根据需要,要求课题责任人答辩或进行实地考察。

第三十条 结项验收委员会采取记名投票方式,对课题验收结论进行表决,向课题办提交表明结项验收结论的验收意见。

结项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和不通过验收,以表决得票率达到三分之二(含)以上的验收结论为有效结论。

第三十一条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为不通过验收。

(一)未按立项合同要求完成研究任务的。

(二)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完整或不真实的。

(三)研究过程存在纠纷、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存在争议尚未解决的。

(四)经费支出严重违反立项合同约定的。

第三十二条 结项验收意见由课题办报请国家文物局审批。审核通过后由课题办负责通知课题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

第六章 回避、保密、监督

第三十三条 课题评审工作实行回避制度。

(一)所有参与被评审课题的人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该课题的评审专家。

(二)评审专家遇到与本人存在利益关系的单位、个人的课题评审时,不得参与该课题的评审工作。

(三)评审专家及其近亲属与被评审课题的负责人存在纠纷尚未解决的,不得参与该课题的评审工作。

(四)遇到其它可能影响作出公正性评审结论的,评审专家应予回避。

第三十四条 参加课题审核评价工作的全体人员应严格遵守下列保密规定,必要时签署保密协议。

(一)保护课题组的知识产权,不得擅自复制、抄录和留用评审材料,不得泄露或以任何形式剽窃课题评审材料的内容。

(二)不得泄露评审专家姓名、评审过程中的意见和未经批准的评审结果,以及其它有可能影响审核评价工作公正性或损害国家和课题组权益的信息。

(三)评审工作结束后,向课题办交回课题的评审材料、评审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

第三十五条 为了保证科研课题评审过程的公开性、公正性和公平性,保证科研课题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国家文物局对参加科研课题评审的专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工作实施监督。对在评审活动中有违规违纪行为的,由国家文物局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由国家文物局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评审程序暂行规定

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评审程序暂行规定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初 审 第三章 立项评审 第四章 阶段性检查 第五章 结项验收评审 第六章 回避、保密、监督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以下简称“科研课题”)评审工作,根据《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和《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课题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科研课题的立项评审、阶段性检查、结项验收评审,以及招标课题中标后的管理工作,适用于本规定。

第三条 科研课题评审的组织工作由国家文物局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课题办”)负责。

返回

第二章 初 审

第四条 科研课题的初审包括形式审查和复核两个阶段。通过初审的课题进入立项评审。第五条 课题组织单位依据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填报的《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申请书》,对申报课题进行形式审查,并签署审查意见。审查内容包括:

(一)申请手续是否完备,申请书填写是否规范;

(二)重点课题的选题和内容是否依照《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指南》;自由申报课题是否属于科研课题的支持范畴;

(三)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是否具备《课题管理办法》规定的申请资格,在过去三年内,是否曾因违反国家文物局的有关规定而被撤销课题。第六条 课题组织单位将通过形式审查的《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申请书》报送课题办,由课题办进行复核,遴选出符合申报条件的课题。

返回

第三章 立项评审

第七条 科研课题的立项评审分为函审和会审两个阶段。通过函审的科研课题进入会审阶段。第八条 立项评审应从科研课题的创新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研究方案、研究基础、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等方面,对科研课题进行综合评价。

(一)创新性。根据课题申报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查新内容等,综合评价课题在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值。

(二)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审阅课题选题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综合评价课题是否切合国家文物局现阶段工作重点和长远目标。

(三)研究方案。依据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前人研究成果、课题的难点和关键问题、进度计划等,综合评价课题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四)研究基础。参照相关研究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考察课题组人员结构、负责人及成员的前期研究成果,以及完成课题所需的仪器设备及其他研究条件是否完备。

(五)经费预算。依据课题研究内容、工作量和难度,审核经费总额和科目预算是否合理。第九条 课题办从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专家库(以下简称“专家库”)中随机选取与课题相同或相近学科的专家进行函审。

参加每一课题立项函审的专家不得少于3名。

第十条 函审专家的函审结论分为推荐评审和不推荐评审两种。课题以函审专家过半数同意推荐评审为函审通过。

第十一条 国家文物局根据课题申报情况,组建该课题立项评审委员会。

立项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国家文物局领导担任。委员会中60%以上(含)的评委须从专家库中随机选取产生,其余评委由课题办根据课题会审需要另行聘请。

第十二条 课题立项会审分为初评和终评两个步骤。

初评由相应类别的专业评审组负责,终评由立项评审委员会负责。

第十三条 专业评审组设组长一名,组长和成员合计为不少于5人的单数,由课题办根据课题类别,遴选随机抽取和聘请的评委组成。专业评审组根据答辩和审议情况,进行记名投票,以得票率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含)作为通过初评。

专业评审组对评出的拟立项课题按得票数高低进行优先排序,并提出经费资助建议,其中自筹经费的课题单列。

第十四条 立项评审委员会对专业评审组的初评意见进行复核,向课题办提交终评结论,由课题办报请国家文物局审批。审批同意后,将获准立项课题及经费资助意见在媒体上进行为期15天的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和评议。

第十五条 通过公示的课题,由国家文物局与课题组织单位及课题承担单位共同签订《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立项合同书》(以下简称“立项合同”)。

第十六条 未批准立项的课题,由课题办将归纳整理的评审意见,隐去函审专家和评审委员的姓名后,反馈课题申请人。

返回

第四章 阶段性检查

第十七条 课题责任人至少每3个月应向课题组织单位和课题办汇报一次课题的进展情况,并提交工作简报。工作简报内容应包括:课题实施进度、阶段性研究成果、重要会议的会议纪要等。

课题组织单位应在每年10月31日前,对其所组织课题的进度、质量、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总结,并向课题办提交总结报告。

第十八条 课题责任人须按立项合同约定的时间,向课题办提交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课题办在收到课题中期报告后30个工作日内,组织课题的中期评审工作。

第十九条 课题的中期评审工作,由课题办组织,中期评审组负责完成。中期评审组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并推举一名组长主持评审工作。

中期评审组中应包括参加过该课题立项函审的专家或会审委员;如需增补成员,由课题办根据课题的专业特点从专家库中随机选取。

第二十条 中期评审组应依据立项合同和阶段性检查中的有关汇报材料,对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的内容进行评议,审查课题计划任务完成情况、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下一阶段研究内容和计划,以及经费使用情况等,提出中期评审意见,并将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和中期评审意见提交课题办。

第二十一条 课题办可根据需要,对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抽查。有关抽查工作的安排,应提前一周通知课题责任人。

第二十二条 阶段性检查中发现需要调整或撤销课题的,依照《课题管理办法》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条执行。

返回

第五章 结项验收评审

第二十三条 课题承担单位在合同期满后15个工作日内,向课题组织单位提出课题验收的书面申请,并提交《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结项验收申请表》中规定的全部材料。

第二十四条 课题组织单位在接到课题结项验收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对提交材料的完整性、课题成果形式、数量等进行初步审核,提出书面意见,向课题办申请课题结项验收。

第二十五条 科研课题的结项验收评审分为函审和会审两个阶段。

第二十六条 课题办从专家库中随机选取与课题相同或相近学科的专家进行结项函审。参加每一课题结项函审的专家不少于3名。

第二十七条 科研课题结项函审专家在接到结项验收材料后的7个工作日内,对课题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研究成果、经费使用情况等做出评价,向课题办提交书面结项函审意见。

第二十八条 课题办依照本规定第十一条提出的立项评审委员会产生办法,聘请专家组成结项验收委员会,完成课题结项验收工作。

结项验收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主任委员和成员合计为不少于5人的单数。

第二十九条 结项验收委员会在评议结项验收全部材料,以及参考结项函审意见的基础上,对课题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研究成果、经费使用情况等做出评价。

在结项验收评审中,结项验收委员会可根据需要,要求课题责任人答辩或进行实地考察。第三十条 结项验收委员会采取记名投票方式,对课题验收结论进行表决,向课题办提交表明结项验收结论的验收意见。

结项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和不通过验收,以表决得票率达到三分之二(含)以上的验收结论为有效结论。

第三十一条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为不通过验收。

(一)未按立项合同要求完成研究任务的。

(二)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完整或不真实的。

(三)研究过程存在纠纷、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存在争议尚未解决的。

(四)经费支出严重违反立项合同约定的。

第三十二条 结项验收意见由课题办报请国家文物局审批。审核通过后由课题办负责通知课题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

返回

第六章 回避、保密、监督

第三十三条 课题评审工作实行回避制度。

(一)所有参与被评审课题的人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该课题的评审专家。

(二)评审专家遇到与本人存在利益关系的单位、个人的课题评审时,不得参与该课题的评审工作。

(三)评审专家及其近亲属与被评审课题的负责人存在纠纷尚未解决的,不得参与该课题的评审工作。

(四)遇到其它可能影响作出公正性评审结论的,评审专家应予回避。

第三十四条 参加课题审核评价工作的全体人员应严格遵守下列保密规定,必要时签署保密协议。

(一)保护课题组的知识产权,不得擅自复制、抄录和留用评审材料,不得泄露或以任何形式剽窃课题评审材料的内容。

(二)不得泄露评审专家姓名、评审过程中的意见和未经批准的评审结果,以及其它有可能影响审核评价工作公正性或损害国家和课题组权益的信息。

(三)评审工作结束后,向课题办交回课题的评审材料、评审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

第三十五条 为了保证科研课题评审过程的公开性、公正性和公平性,保证科研课题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国家文物局对参加科研课题评审的专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工作实施监督。对在评审活动中有违规违纪行为的,由国家文物局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

返回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由国家文物局负责解释。

返回

中国企业集成网版权所有 盗版

第三篇: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附件4:

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加强对研究课题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等有关法律,参照《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管理办法》和《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文物保护事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以下简称“科研课题”)必须坚持文物工作方针,遵循文物保护事业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

第三条 科研课题以国家资助为主,面向全国文物、博物馆单位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保证重点。

第四条 科研课题分为重点课题、一般课题两类,研究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重点课题指列入《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的课题;一般课题指自拟课题。

第二章 课题组织管理

第五条 科研课题的管理采取国家文物局、课题组织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分级管理的方式,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重点管理与一般管理相结合。

第六条 国家文物局是科研课题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文物保护事业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二)制定近期及中长期文物保护事业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重点任务,编制《课题指南》;

(三)审定立项课题及其经费预算,批复课题实施计划,建立科研课题库;

(四)督促、检查科研课题的实施过程,组织课题中期检查,协调并处理课题执行中有关重大问题;

(五)组织课题验收,登记课题产生的科研成果,按规定管理课题成果的知识产权。

国家文物局设立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课题办”),负责科研课题日常管理事宜。

第七条 课题组织单位由国家文物局直接委托,可以是国家文物局直属单位、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或其它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单位。课题组织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接受国家文物局委托组织编制重点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提出课题承担单位及课题经费预算安排建议;

(三)落实课题约定支付的配套经费及其它支持条件;

(四)组织课题的实施,监督、检查课题的执行情况,汇总、上报课题执行情况及有关信息报表,协调并处理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五)审核课题验收的有关文件资料,提出课题验收申请。

第八条 课题承担单位主要职责是:

(一)严格执行课题申请书承诺的各项任务,提供课题合同书中承诺的有关支持条件,完成课题预定的目标;

(二)及时报告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三)按要求编报课题执行情况和有关信息报表,提交课题验收的全部文件资料,并进行档案归档。

第三章 课题立项管理

第九条 课题办每年第一季度公布《课题指南》,并于公布之日起受理申报。

第十条 凡有条件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法人或自然人均可申报科研课题,法人申报课题应指定课题负责人。

第十一条 课题负责人应具有副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不具备此项条件者,须有两名同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书面推荐。

第十二条 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课题实施全过程的实际组织者和指导者,应有三分之二以上时间,担负实质性的研究工作。课题负责人可根据课题实施的需要,打破单位、行业界限进行优化组合,择优聘用课题组成员。

第十三条 课题负责人每次只能承担一项课题,所从事的课题尚未完成,不得申报新课题。禁止同一课题多头申报。

第十四条 科研课题重点资助符合下列条件者:

(一)对文物保护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围绕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难点或当前急待解决的、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课题;

(二)学术思想新颖,立论根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可获得重要进展的前沿课题;

(三)有稳定的研究队伍,课题负责人与课题组成员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可靠的时间保证,课题承担单位能提供基本的研究条件。

第十五条 在条件相近时,优先支持属于下列情况的研究课题:

(一)45周岁以下、获省部级奖励的优秀中青年的申请课题;

(二)少数民族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申请课题;

(三)创新性、应用性强的课题;

(四)跨区域、跨学科联合研究的课题和学科生长点。第十六条 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必须认真、准确地填报《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立项申请书》,由课题组织单位审核后报送课题办。

第十七条 为保证科研课题立项评审工作的规范和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课题办按照以下程序,对每年的申报课题进行评审的组织工作:

(一)负责组织课题的初审工作,遴选符合申报条件的课题;

(二)对初审合格的课题分送从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中选择的有关专家函审;每一课题至少须经三名相同或相近学科的专家评议,并提出函审意见;每一课题以函审专家过半数同意推荐立项为函审通过标准;对有争议课题可另聘请专家复议;

(三)负责对通过函审的课题组织立项评审,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课题立项评审委员会,评委会主任由国家文物局领导担任;评委会组成人员中,60%的评委要经由国家文物局专家库随机产生;申请课题的有关人员不再担任评委;通过公开评议和记名投票的方式评出拟立项课题和优先立项顺序,并提出资助经费建议,其中自筹经费课题单列;

(四)对评审结果进行复核,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待审批同意后,对获准立项课题及经费资助安排在媒体上进行为期15天的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和评议。

第十八条 通过公示的课题,国家文物局与课题组织单位及课题承担单位正式签订《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立项合同书》(以下简称“合同”)。合同经三方签字后生效,课题正式启动,课题负责人即成为课题责任人。凡因课题负责人方面的原因未签署合同的,立项资格自行取消。

第十九条 立项课题实行课题责任人负责制,课题责任人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享有自主权。

第二十条 课题的评审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参加评审工作的专家遇到审议与本人直接有关的课题时,必须回避。

第二十一条 参加评审工作的全体人员共同遵守以下规定:

(一)严格遵守有关的保密规定;

(二)保护课题负责人的知识产权,不得擅自复制、抄录和留用申请书;不得泄露或以任何形式剽窃申请书内容;

(三)不得泄露同行评议人姓名、评审过程中的意见和未经审批的评审结果;

(四)课题评审会的有关资料和评审记录,在课题评审结束后由课题办收回存档。

第四章 课题实施管理

第二十二条 科研课题实行检查制度和执行情况报告制度,检查课题的进度、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课题责任人须在课题规定期限过半时,向课题办提交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第二十三条 科研课题应在合同规定执行期结束后3个月内,由国家文物局按照以下程序,对课题组织验收:

(一)课题承担单位在合同期满后,15日内提出课题验收的书面申请和相关课题材料,报送课题组织单位;

(二)课题组织单位在接到课题的验收申请后,15日内初步审核提交材料的完整性和课题完成情况,提出书面意见,向国家文物局申请课题验收;

(三)国家文物局在接到课题组织单位提交的验收申请和有关材料后,15天内明确是否予以验收,并给予回复。国家文物局聘请有关专家组成科研课题验收委员会。验收委员会采取公开评议和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国家文物局对验收委员会提交的结项评审意见进行核准。

第二十四条 科研课题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和不通过验收。

科研课题的计划目标和任务已按照合同要求完成,经费使用合理,为通过验收;

科研课题的任务未按照合同要求完成,或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完整或不真实,或研究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或经费使用中存在问题,均为不通过验收。

第二十五条 科研课题验收结论意见由国家文物局通知课题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

第二十六条 课题实施过程中,经核实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对课题进行调整,并暂停拨款:

(一)经费开支不符合本办法及有关规定的;

(二)需要变更课题责任人、课题承担单位的;

(三)需要改变课题名称、成果形式、技术路线,对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的;

(四)未能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要求延期半年以上(最多不超过一年);

(五)有其它重要事项变更的。

凡属上述情形被暂停拨款者,须由课题责任人和承担单位提交书面申请,经国家文物局审核同意后,恢复拨款。

第二十七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国家文物局将撤销课题,并予以通报:

(一)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二)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研究技术滞后;

(三)剽窃他人成果;

(四)未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擅自变更课题责任人、研究内容、研究路线;

(五)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或延期到期后仍不能完成;

(六)初次验收未能通过,经修改后半年内重新验收,仍未能通过;

(七)配套的自筹资金或其它条件不能落实;

(八)违反财务制度。

被撤销课题的课题责任人三年内不得申请新课题,并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 需要调整或撤销的科研课题,由课题组织单位提出书面意见,报国家文物局核准后执行。必要时,国家文物局可直接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调整或撤销。

第二十九条 被撤销的科研课题由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责任人对课题实施情况作出书面报告,经课题办核查后报国家文物局备案。

第五章 课题经费管理

第三十条 科研课题经费由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事业科研专项补助、课题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等构成,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第三十一条 课题经费一次核定,分期拨付,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课题期限在一年以内,立项当年拨付70%,课题结项验收后拨付30%;课题期限在一年以上,立项当年拨付40%,中期报告评估合格后拨付40%,课题结项验收后拨付20%。

第三十二条 课题经费必须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

第三十三条 使用课题经费购臵的固定资产,其使用权和经营权一般归课题承担单位(合同中另有注明的除外),必须纳入课题承担单位的固定资产账户进行核算与管理。

第三十四条 课题通过验收后,课题责任人应会同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清理历年收支账目,如实编制《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结项验收自评估报告》中的经费决算表。

第三十五条 自筹经费课题的经费筹集、使用和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及本管理办法的规定。

第六章 课题成果管理

第三十六条 通过验收的课题,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科技成果登记办法》进行科技成果登记。

第三十七条 课题成果如果公开出版或发表,应在醒目位臵标明“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字样。

第三十八条 国家文物局对有重要学术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成果予以推广。对在文物保护事业科学和技术方面有重要发明创造或其他重要贡献的单位或个人,予以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有关办法另行制定。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以往发布的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凡与本办法不一致者,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文物局解释。

第四篇:文物保护技术专业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历史学

门类:历史学类

专业名称:文物保护技术专业

本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设立的文物保护本科专业。该专业教育的特点是文、理科交叉与理、工科渗透,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既掌握数理化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识,又掌握文物保护材料应用、文物材质分析和文物保护修复等实际操作技能。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培养能在文物考古、博物馆、文物管理机构从事文物保护与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普通物理学、高等数学、中国考古学通论、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科技考古学(陕西省精品课程)无机质文物保护、有机质文物保护、文物保护材料学、文物修复与保护实验、古建保护与维修、文物分析技术、文物与环境等。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学位。

专业就业状况

可到文化、文物、博物、环保、建设、公安、海关、旅游及科研、高校等部门,从事教育、科研、设计、开发、管理等工作。

院校分布(部分)

西北大学

第五篇: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申请

课题申请报告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以农耕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炎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炎帝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神州第一陵之称的炎帝陵,历来都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前来拜谒始祖的炎黄子孙络绎不绝。从国内的形势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综合国力明显加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世界上经济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国家。与此同时,我国灿烂的文化、古老的历史、美丽的风景,吸引着各国人民的眼光。近年来,来华旅游的外国人以近20%的年增长率增加,2002年入境旅游的外国人达到1344万人次,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8447万人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高、法制建设的加强,会有更多外国朋友来中国旅游,希望了解中国灿烂的华夏文化。这给中国旅游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也为中国宣传本国文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先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之地,是亿万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民族圣地,而处于黄河中下游、太行山西南边缘的山西晋东南高平炎帝故里,就不失为一个最合适的地方。在太行山周围,天然林地分布广泛,峡谷河流横贯其中,有著名的黄崖洞国家森林公园、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平顺浊漳河峡谷、阳城蟒河峡谷等。炎帝故里羊头山周边,其山峦绵亘、沟壑纵横,北有雄宏耸立的名山发鸠山、老顶山、七佛山、羊头山、丹朱岭,南有著名的浊漳河及奇妙的泉、洞。这里山、水、石、林俱备,雅、趣、奇、险兼有,山峦轮廓优美、水体姿态各异、气象景观神奇。既有北方之雄壮粗犷,又有南方之宜人绿色,是太行山上的一颗明珠。其次,高平市是我国目前全国保存最完好、最多、最集中的炎帝古迹文化群,既有北方著名的黍稷农业生态带,又有历史悠久的炎帝民俗文化和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因此,山西晋东南的炎帝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价值,无论从文化价值、旅游价值还是商业价值。弘扬炎帝文化,继承和发扬炎帝精神是中国文化复兴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措施。开发炎帝陵区是弘扬炎帝文化、继承和发扬炎帝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亿万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也是促进山西晋东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所以,立项研究炎帝文化遗产与炎帝文化传播开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国内对炎帝文化的研究较成熟:各地都建立了有关炎帝文化的研究机构,如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南炎帝陵基金会、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炎黄文化研究所、河南炎黄文化研究会、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宝鸡炎帝研究会、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等。湖南炎帝陵基金会以挖掘并弘扬炎帝文化为主旨,在炎帝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于2001年10月出版了《炎帝文化丛书》。为了深入研究炎帝文化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学术价值,湖南炎帝陵基金会和有关报纸联合推出《炎帝文化与炎帝精神笔谈》专栏。旨在向人们展示炎帝文化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炎黄文化研究所在炎黄文化研究以及湖南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等方面均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文化期刊《炎黄文化研究》,其办刊宗旨是:研究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探讨和阐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形势下,努力推进当代先进文化建设。该刊设有“中华文明探源”、“炎黄二帝研究”等专栏,对炎黄文化进行学术性探讨。此外,研究炎帝文化的学术活动时有开展,如2001年10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炎帝陵基金会和株洲市人民政府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炎帝文化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2002年8月,由中国汉民族研究会、宝鸡市人民政府主办,宝鸡炎帝研究会、宝鸡文理学院承办的“2002年炎帝与汉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炎帝故里宝鸡市举行。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台和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国家的近百所高校和社科研究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102篇。共探讨了六个方面的问题:炎帝、姜炎文化诸问题;炎帝与华夏。汉民族及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关系;华夏。汉民族、中华民族的形成及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互动关系;周秦文化与华夏〃汉民族文化的关系;弘扬炎黄文化、炎黄精神,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推进西部大开发,以及其他相关问题。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论文很多,如唐家均等著《鹿原坡上炎帝陵》,由岳麓书社于1997年8月出版发行。候林青,杨连登主编的《炎帝文化》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于2阅2年6月出版发行。周新发著《神州第一陵一炎帝陵》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1998年12月出版发行。2004年,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和高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04年炎帝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等。

目前国外对炎帝文化的研究成果也不多,只有日本、韩国等临近的亚洲国家的一些学者对神农稻作文化进行过一些研究。论文主要有:日本野外文化研究所所长森田勇造撰写的论文“中国南方的稻作起源传说”。日本神奈川大学河野通明撰写的论文“日本有关稻的脱粒方法的改良”。韩国学者丫J.此e撰写的论文DNA Analysis on the CarbonizedRice Hulls Excavated from the Peat Soillyers of13010and17310Yearsold”等。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要么专题研究炎帝文化,要么从旅游规划角度来探讨炎帝陵区经济发展,而专门弘扬炎帝文化与详细记录有关炎帝文化的各种文化传播与管理的专题研究极少,炎帝陵旅游资源开发在文化传播、民俗、生态、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

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难点分析 1炎帝文化的内涵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炎帝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以农耕为主要内容的炎帝文化有力地推动了上古时期的社会进步,创造了中华民族最古老灿烂的文明。炎帝为中华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始作耒耜,教民耕播;尝遍百草,发明医药;织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创交易;弦木为弧,刻木为矢。炎帝文化是以炎帝为首的各个氏族的众多先民共同创造的,以农耕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医药、手工业、祭祀、摊舞等为补充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炎帝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包括农耕文化、中医药文化、贸易文化、文字(图腾)、建筑艺术、墓葬、瓷器文化、服饰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内容。农耕文化是炎帝文化的典型特征,稻作文化是农耕文化的核心内容,其精髓是创新。炎帝文化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向往光明,奋发有为的自强精神;心怀天下,为民谋利的大公精神;勇于探索,巧于创新的原创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2炎帝文化的意义

在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惟有中国文化一枝独秀,虽然经历了盛衰变迁,但始终延续不绝,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展壮大,这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德性修养为安身立命之本、以中庸为基本处世之道、以耕读传家为根本的治家之道、以经学为治学之根本、以义利合一为基本价值追求、以直观意象为基本的思维方式。炎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提出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抓,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弘扬炎帝文化。

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山西晋东南地区位于经济较为落后、交通又不很便利的偏僻山区,虽拥有大量珍贵的炎帝文化遗存,很多已经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由于政府的疏于管理,一些资源正遭受着自然的、人为的双重破坏。而且有关晋东南炎帝古迹文化的宣传远远不够。

所以,对炎帝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就成为重要的内容。1.博物馆保护方式

文化遗产应更多的在博物馆实现其价值。晋东南地区各级政府应联合起来,无论从资金还是人力上都应做一些投入,建立一个炎帝文化博物馆。将有关炎帝文化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资料,一些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保存下来,我们通过博物馆的展览、播放让人们认识了解这一文化现象与存在,即是体现了它的文化传承价值。只有最具艺术与历史价值的文化才有可能走向世界。

2.地方家庭传承方式

有关炎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采用家庭传承方式,文化部门可采取生活补贴等方式对他们的活动进行鼓励,如对羊头山周边祖传30多代一直是炎帝陵守陵人的家庭,保管炎帝文书的家庭,参与“七社”炎帝庆寿与管理活动的家庭进行补贴等。这样既可增强当地人民对炎帝文化保护的热情,又可使保护炎帝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代遗失。其次,当地政府应有目的有计划的每年举行有关炎帝的各种祭祀活动。组织当地的各家庭参与其中。让这种文化渗入人心,代代相传。3.旅游与开发的方式

这是最受地方政府与市场欢迎的一种保护方式。但地方开发者不能急功近利,惟利是图。在开发中一定要做进一步细致的规划、设计、论证,必须坚持以历史意识、自然意识、文化意识为主导,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合理化地开发管理,切忌商业气味对历史文化古雅之韵的冲击以及对自然山水静谧之美的破坏。如能得到积极且科学的保护、旅游开发并推向市场,不仅能使之成为人们享受和领略人文历史及自然美的一块圣地,而且能大大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4.整体人文生态保护方式

任何一种文化都产生于一定的文化生态之中,或一种文化时态之中,我们不可能去恢复文化时态,但我们可以借助一定地区的人群生活使这一文化作品有机地活在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如通过每年定期的民间庙会、祭祀活动或举办炎帝文化节等,展现炎帝故里的乡风习俗,吸引游客参加祭祖活动。编排剧目等在文化节或庙会上循环演出,使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和英雄的炎帝精神再度复现于今,构成现代人与古代人的对话、交流和传承。这些活动可与民众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的地域里显示其魅力。所以,我们在保护某一文化形式时,要尽可能地保护与其相关的生态元素,有关文化部门可做一些组织工作与行政扶持、赞助,使其成为地方文化遗产的一项代表作。5.数字化与网络保护方式

数字化是文化保护与弘扬的最有力的方式,炎帝文化遗产除了博物馆展览与活态表演,以及教育等方式的传承,用数字化、网络化进行保护与传播是最有效的途径。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还是音乐图像都可以借助网络实现全球超越时间空间的资源共享。6.其它可保护方式

一种保护就是为保存而保护,让后人知道有这样一种文化在某时某地存在过影响过人们的文化生活,让后人通过文字图片等就可获知,二是保护为了传承与发展,汲取过去的文化元素,创造地方特色的新文化。所以保护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因地制宜,充分尊重传统文化样式,不在保护中使其遭受破坏与变异。难点在于:第一,关于炎帝文化评估缺乏足够的技术和资金支持;第二,要下力气建造炎帝文化博物馆非朝夕之事。而在此过程中一些文物难免还会遭到破坏;第三,对于炎帝文化的登录理论与研究目前还处于攻坚阶段。是否能全面准确的记录有关炎帝文化的所有资料还是一个难题。主要创新点

1.本课题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炎帝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弘扬炎帝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针对炎帝文化遗产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价值,我们对晋东南的炎帝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如进行实地的田野作业,调查寻访了数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分别与下台村、故关村的几十位村民们一起进行了广泛的交谈、调查。搜集和获取了许多详实动人的有关炎帝传说、民俗及祭祀事象。在研究分析炎帝文化的特质和基本精神、炎帝神农部落对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炎帝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基础上,指出:弘扬炎帝文化、继承和发扬炎帝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要求。

2.从旅游经济理论出发,研究旅游资源开发的共性问题,提出了旅游景区开发的三大原则:资源整合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突出特色原则。只有充分利用当地特定的旅游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景区的吸引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资源的效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从民俗、生态、文化传播理论等方面入手研究晋东南炎帝文化的价值。提出对炎帝文化的价值评估、登录方法及对晋东南炎帝文化的传播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拟采取的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背景研究:梳理近年来关于炎帝文化遗产的各种论述,以及价值评估在我国遗产保护中的必要性与迫切性。阐明炎帝文化遗产评估、登录研究在当前文化遗产研究中的意义。对比国内外关于文化遗产调查、评估及登录的方法。借鉴国外法律规章与学术讨论中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等方法,分析其发展的过程。并与我国的各种保护方法作对比,找出导致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相对落后的原因。

1.系统分析方法。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对高平炎帝陵以及周边的文化遗产进行进行研究整合。单个的文化遗产即使再好也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只有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综合评估整体的文化遗产价值,才能获得利益最大化。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所学的关于文化遗产的调查、评估的方法与炎帝陵及周边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取证。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一定科学与实用性的成果。

3.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高平市炎帝陵的文化遗产调查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期进行实地的田野调查,并写出具体的调查报告。

4.结合历史研究和密集型田野调查,充分记录高平炎帝陵及其周边的景观状况。记录结果应清楚阐述文化遗产景观的重要性及保护方法。

5.要准确、有目的的测绘。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要采取跨学科的方式,如文化遗产给人的视觉和感官的感受。测绘时要考虑到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等各方面。6.尽可能地应用非损坏性的技术来获取其性质和范围的相关数据。如空中摄影分析、遥感技术、土壤化学研究和摄影测量术等。

7.收集所有相关的建筑材料,如砖、瓦、石头,对于维护真实性及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有重要的作用。

8.记录和分析地区的组织形态,包括记录和分析炎帝文化遗产中的庙宇等遗产的建筑结构及其用途,以及赋予遗产价值的历史模式和当前模式。记录中也应包括可及性、基础设施、遗产区内部及附近的交通情况等。

9.在评估时,应避免将小型的独特建筑从其大环境中分离,如单独开发炎帝陵而忽视其周边的整体文化村落。应在相关的历史、社会和经济脉络下定义并界定更大范围的连续保护对象。

10.在其价值综述中应总结其详细的历史研究、过去施行干预的档案记录和现状,描述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11.为维护真实性,应建立适当的数据库作为实施保护项目的基础,一系列数据应包括以下方面:环境信息、土壤信息、地质探测信息、历史信息、所有权相关细节、建筑细节、功能分析、风格分析和描述、结构评估包括其现在的状态、破坏情况、机制等、材料评估包括其特点、衰退情况及其原因、过去的干预情形等。12.记录所有的干预措施。针对炎帝文化遗产项目收集的一切图片、图表、笔记、报告分析和判断以及其他数据都应存档。

13.关于炎帝文化遗产的会议记录和监测记录、以及其他任何已经进行的工作信息都要进行登录存档。

下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评审程序暂行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评审程序暂行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物保护技术(优秀范文5篇)

    文物保护技术 文物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包括文物制作、保护以及与防治有关的科学技术、材料性能、操作工艺和各种勘察、检测等。文物在保存过程中,经受着两种因素......

    教师研究课题的程序

    教师研究课题的程序 (一)选题 1.课题来自哪里? 2.选题的一般原则 科学性:要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预期结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 可行性 创新性 3.选题的一般......

    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指南五篇范文

    附件1: 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指南 (2011-2015年) 国家文物局 二〇一一年 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根据《......

    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秘书处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制定本工作细则。 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

    合同评审程序

    合同评审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保证公司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充分了解顾客的要求转化为公司产品的要求,规避公司风险,提高顾客满意度,确保销售合同的按时执行,特制定本程序。 2. 适......

    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1. 目的 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总经理组织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环境、职业健......

    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 1. 目的 为有计划地开展本监测中心的质量管理评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特编制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监测中心质量体......

    管理评审程序(精选合集)

    1目的 定期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以确保实现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范围 适用于总经理组织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 3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