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届高三写作训练一
2018届高三写作训练一(审准题意)
写作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一 审准题意
[专题引语]考场优秀作文,第一要领是符合题意。而现在的作文命题是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方兴未艾,如何审好这类作文题,是作文训练的重点和主线。训练时必须注意:读懂材料,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审题的基本方法。
一.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
真题回放(2016·全国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满分佳作
何处消得泼茶香
不同于公式的堆砌,语文更像是一块茶饼,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固然能教会我们沏泡品味它的方法,但唯有生活实践才是那一瓢沸腾的汤水——语文唯有与生活相遇,才能涤荡出其中清茗的滋味。
作文开头提出论点很有特色:综合了材料中的三种“途径”,在比较、权衡中亮出自己的观点。
亦如茶不离水,语文也离不开现实生活。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论证造物之境与写物之境,终于悟得诗中三昧:唯有意境与情感均来自于现实者,方能于诗词中写出大境界。无论是太白梦中四万八千丈的云里天台,抑或是朱淑真笔下躲闪在海棠亭畔的婉转莺声,此般如梦似幻的照影惊鸿,也尽是从生活点滴中窥得。展开论证一:语文离不开现实生活。
亦如茶的淡雅甘甜,语文最不能离的便是那真挚的情感。而生活正是栽培真情的一块温厚土壤。若没有那江南杏花春雨的滋润,我们又怎能听到那坎坎伐檀声中的情思惆怅?走过那零雨其濛的东山,千年之前征夫离乡时落下的热泪,正滴落在我们的心上。儿时熟稔了“低头思故乡”,可唯有我们漂泊无依时才会明了,那月色下的捣衣声,是声声打在自己思乡的心上。
展开论证二:现实生活是栽培语文真挚情感的土壤。诚然,课堂与书本就如细腻的瓷釉,能将语文这碗茶装点得赏心悦目,但唯有生活中的甘与苦,才是蕴含在茶中的菁华。不然,为何辞章精美的官场应词频频却遭人诟病,而一首语言固陋的《公无渡河》,却以其最真实而又痛忱的呐喊感动了无数过往世人。以上两段谈的是“生活”途径,这里用“诚然”一顿,将其他两种途径与“生活”途径相比较,更加肯定了“生活”途径。
唯有回归生活,我们才能触碰到最真实的语言和文字,才不会让我们的语文素养永远囿于那些空洞的说教之中。
课堂与书本亦如茶盏,是承载语文的重要工具。然而,工具可以用模具打造出无数相同的模样,而那栽培茶叶的生活之土,每个人都只有那独一无二的一块。展开比较一:课堂与书本是茶盏,与“生活”之汤水的比喻巧妙组合,妙笔。
“看到月亮便是思乡,目见梧桐即是悲秋”,若我们的语文真的变成了一个个公式,那一切情感的流露都只会变得苍白无力。考卷上的大雁即是思乡,殊不知那河边雁丘之上还有“问世间情为何物”的窥探;书本中一篇《秋声赋》,从此秋天都等同于悲,却偏有人高唱“我言秋日胜春朝”——无可厚非,课堂是形成语文素养的沃土,书本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捷径,但只有融自己的真情实感于生活之中,才能沏出一碗拥有自己味道的语文香茗。展开比较二:课堂和书本必须与生活融合。
诚然,课堂与书本能让我们更好地享受语文,但生活才是真正能够享用的语文。生活是去年的新雪,只待我们投以满怀的情感,去温一杯感动人心的茶。
毕竟,辞藻的堆砌成就不了一首感人肺腑的《上邪》,然一颗炽热的热爱着生活的心可以。
结尾在比较后又回到自己的观点上来,中心更加突出、明确。
作文审题 阅卷专家组认为,审题是课标卷作文考查的第一个重点,因此,审题精准与否是确定作文等级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准。考生作文一定要与材料有关。等级如下: 1.满足审题两要素的作文为二类文,分值在49~54之间。
两要素是:(1)作文必须探讨“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2)作文中必须体现三条途径的“比较”。其中可以分别探讨三条途径的优缺点,也可以只谈其中一条途径,但必须有“最”“更”等字眼,才能算作者已经进行比较得出了结论,如“我认为××途径(方法)最(更)能提升语文素养”“××是提升语文素养最重要(有效)的途径(方法)”等。
2.只谈提升语文素养的某一途径,没有体现出“比较”的;或者用70%以上篇幅大谈“社会生活实践”对提升语文素养最重要,却将其由“途径”变为“目的”的,为三类文,分值在43~48之间。3.谈提升其他素养需要材料所提三个途径的,或谈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却不谈如何提升的,为四类文,分值在36~42之间。
4.既不谈“语文素养”,也不比较“提升三途径”的,为五类文,分值在36以下。5.在二类文基础上,有至少两个亮点的——语言优美流畅、见解独到、阅读面广泛等——可定为一类文,分值在55~60之间。
亮点点评 优秀的考场作文首先是紧扣题意之文。本文围绕着提升语文素养这个中心,开头在比较的基础上亮明自己的观点:更看重生活。然后用两段文字紧承观点论述“生活”在提升语文素养中的作用。紧接着笔锋一转,转为在比较中突显“生活”更重要。最后在综合的基础上再回扣自己的观点。因此,本文审题立意很精准。再者,本文通篇采用一个比喻:语文似茶。在这个比喻的基础上衍生出别的比喻句,例如“亦如茶的淡雅甘甜,语文最不能离的便是那真挚的情感”“课堂与书本亦如茶盏”,这样写让文章既有文化底蕴,又生动形象。
二.知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
一、读懂材料:审题之前提
读是写的前提,只有读懂了所给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知道了材料的类型,主要的人、事、核心语意是什么,才能审准题。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从材料类型上审题
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文字类的,另一种是图画类的。这里重点谈文字类材料。
(1)从数量上看,有单则型和多则型。高考新材料作文大多是单则型的,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意。
(2)从关系上看,有单一关系型和多重关系型。高考题大多是二元关系型的,如2016年全国乙卷中的“进与退”“奖与罚”,2016年浙江卷中的“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等。(3)从表达上看,有抽象型和具体型。抽象型多是概括性语言,如江苏、浙江、上海卷作文题所给的材料。具体型多是故事、寓言、时政新闻类。
至于图画类材料,所给图画多是漫画、图片。这种材料的审题多要求读懂图画的内容,尤其是寓意。
2.从材料内容上审题
这是审题的关键。读懂材料,关键是把握核心语意。核心语意在哪里呢?(1)在关键句上。如2015年高考汉语文卷作文材料: 面对“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的疑问,我听过一个较为巧妙的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细读这则材料,最后一句话无疑是作文审题立意的重心所在。(2)在暗示立意的关键词上。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
1972年,尼克松竞选总统连任。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然而尼克松本人却担心失败,于是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迫辞职。
初看这则材料,似乎无关键东西可寻。但仔细审读,“担心失败”“推卸责任”已暗示了立意的方向。
(3)在句间的逻辑关系上。如2013年安徽卷作文材料: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 核心语意在后一句上,因为句中的“却”点明了语意重心。3.从对象和关系上审题
(1)厘清对象。新材料作文中涉及的对象不止一个,有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对象都至少可以提炼出一个写作角度。因此,要学会厘清对象。
(2)辨清关系。新材料作文中故事往往涉及几个对象,这些对象绝大部分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联,审题立意时,一定要辨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掌握审题的基本方法 1.概括中心法
概括中心法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概括中心法分三步走:第一步,概括中心(人物+事件+结果);第二步,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第三步,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
材料 2007年8月24日,6名俄罗斯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平均海拔3 000米以上的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漂流遇险。9月21日,35岁的兹韦列夫和28岁的保托夫在不毛之地各自单独生存25天后,被中俄搜救队发现,奇迹生还。其余3人遇难,1人失踪。据中俄搜救队指挥员介绍,兹韦列夫和保托夫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野外生存比较有经验。特别是在玉龙喀什河上游天气恶劣(白天温度30℃以上,夜晚-5℃以下)、地理环境复杂、没有任何食物的情况下,两位运动爱好者能采取倒时差生活的办法,在白天光照强、温度高的时候睡觉,晚上天气冷的时候则行走、锻炼,以维持自身的热量体力,为营救工作争取了时间。分析 三步概括中心:
(1)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兹韦列夫和保托夫野外遇险,最后奇迹生还。(2)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文中提示句: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另一方面„„ 道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经验、变通的办法能创造奇迹。(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
经验创造奇迹;变通创造奇迹;以经验之心,筑生命之塔。2.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自然是关键句,但千万不可忽视命题者的提示性语言,它们往往才是真正的关键句。例如2015年广东卷作文材料: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分析 所给材料共三段。
第一段讲看云识天气,但受自身条件限制;在电视中看天气预报,但缺少乐趣。第二段讲接触自然可看到自然之美,但未必能理性认识自然;通过现代科技容易认识自然规律,但未必能直接感受到自然气息。
第三段是对前两段材料的概括,指出从不同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第三段无疑是关键段和关键句,其中“感知自然”“不同的途径”“远”“近”是关键句中的关键词。3.由果推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就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 兔子站在山涧的边缘,望着对面草地上的绿草,垂涎三尺。但山涧有几十米宽,除非长着翅膀的鸟才能到对岸。兔子心想,自己长着翅膀就好了,那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飞到对面的草地上美餐一顿„„忽然一股巨大的旋风刮过来,兔子被刮上天空,它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会儿便轻轻地落在了地上。
自己竟然“飞”过了山涧!黄牛、山羊、野猪等动物见山涧对面飞过来一个东西,惊呆了:这个会飞的东西竟是兔子!从此,兔子成了动物界的体育明星。黄牛、山羊、野猪先后请兔子到自己的领地,给同类作报告。兔子常伴着阵阵掌声登上讲台,慷慨陈词,讲自己飞跃山涧的实践与体会。在一片赞赏和喝彩声中,兔子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一只会飞的兔子。一天,它站在山涧边上,为大家再次表演飞跃山涧的绝技,只见它用足力气,猛地向对面跃去。可是,它只“飞”出几米便坠到山涧里去了。
分析 本题可用由果推因法来审题立意,兔子为什么会坠入山涧,原因就是它没有认清自己仅仅是只兔子,根本不会飞,故考生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正确认识自己,在鲜花与掌声中不要迷失自我;②正确看待鲜花与掌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③生活中的“偶然”未必就是“必然”,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偶然”。4.抓关系法
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高考作文题几乎都是关系型的,或两元关系,或多元关系。如2016年高考作文题:
(1)全国乙卷漫画的核心元素:人、分数、吻和巴掌。这些元素的组合可以形成下列“二元”关系:奖与罚、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起点与终点、数量与质量、外因与内因等。(2)山东卷中四个“有的”并列,可抽取出以下“二元”关系:有用与无用、长用与短用、有备与无备等。
(3)江苏卷中的“二元”关系有:说与不说、个性与创新。
有些新材料作文,其中的“二元”关系不甚明确,稍加思考,也可以间接抽取出“二元”关系。
如2016年浙江卷作文题核心问题:对待“虚拟现实的态度”。这个“态度”中可以抽取出“人与科技”“人与物”“人与自我”等“二元”关系,但核心的“二元”关系是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
5.求异同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此法主要适用于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材料(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现至今仍有不少反对者。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说,他至今每周仍能收到两三封信,这些信旨在证明爱因斯坦的理论是错的。
(2)有人告诉爱因斯坦,有一本名叫“反对爱因斯坦的100位科学家”的书。爱因斯坦回答:“为什么要100位?如果我真的错了,只要有一位能证明我错了就可以了。” 分析 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学会“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就是将几则材料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不同点,然后着眼于差异之处,立意作文。“异中求同”就是从几则材料中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然后据此立意作文。综合上面两则材料,考生可以从“质疑的精神”“面对错误的批评”“自信”等角度立意。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往往是几种方法综合使用的。
三、掌握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之法 1.认识任务驱动型作文(1)与新材料作文的异同
什么叫任务驱动型作文?通俗地讲,就是比新材料作文写作多了具体任务(要求)的作文题型。它与新材料作文并不矛盾、对立,它是新材料作文题型的一种拓展、变式。它与新材料作文唯一的不同就是多了些具体写作任务(要求)而已,但就是这项“任务”使得它与新材料作文迥然不同。下面以2016年全国甲卷作文题为例,进一步说明这两者的区别。材料是同一个材料,但“任务”不同。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新材料作文要求:
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通过比较发现:新材料作文在材料使用上只是笼统地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在材料使用上要求更加具体、明确。
上面例子是较为典型的直接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另外也有些隐性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如2016年天津卷作文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今圣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这些“任务”很明显、具体,不再是以往的“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了,比直接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只是少了“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或者“比较几种方式”而已。(2)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特点
①所给材料无论是叙事性的还是非叙事性的,多是几种观点,几个人物,几个场景,几多思维的。多元、多向、对立是其特点。
②给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指令(即任务驱动),对写作对象、角度、范围甚至文体作了进一步明确的要求,多带有“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等指令性语言。2.如何审题
毫无疑问,审题的重点应放在写作任务上,看清其具体要求,尤其是“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这个要求,它与“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还是不同的。试以2016全国甲卷作文题为例。如果是“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要求,可以只写三种途径中的任一种或两种;如果是“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要求,可以主写一种途径,但必须兼顾其他两种。
既然写作任务是明确的、具体的,那么明确并完成写作任务就是“第一要务”,凡是脱离了任务指令,脱离了要求而未完成任务,将被视为跑题。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新材料作文在文中可以不必用原材料,只要是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即可;而任务驱动型作文不可脱离材料空发议论,是要在文中使用该材料的。
三.实战演练,练出训练实效
一、针对训练
1.看看下面两题哪个是新材料作文,哪个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说明理由及其写作上的不同要求。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球星大黎以队长身份带领球队为北兴俱乐部赢得了赛季冠军,他与俱乐部的合同也已到期,竞争对手南旺俱乐部以更高的待遇力邀他加盟。北兴俱乐部以对他多年的培养为由希望他留下继续效力,球迷因对他感情深厚也苦苦挽留。大黎为了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最终还是转会到南旺俱乐部。为此,大黎受到北兴俱乐部球迷的责骂,北兴俱乐部也未按惯例邀请他参加盛大的冠军庆祝仪式,但私下仍然把象征冠军荣誉的戒指给了他。此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的球迷和大黎均遭到了非议。请你从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球迷和大黎四方中选择一方,写一篇文章回应人们的非议,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几位摄影师去一个偏僻的山村采风。那儿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牛耕马拉,肩挑背扛,人们生活贫困。采风结束后,大家都完成了摄影作品,有的取题曰“苦难岁月”,有的命名为“世外桃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和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能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1)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理由:①材料本身含有多向、多元性,②写作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第(2)题是新材料作文题。理由:材料虽有对立之意,但要求很笼统,只是“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无第1题那样的具体要求。
两题写作上有明显不同。第(1)题可以选择四方中的任一方,但写作时必须兼及其他三方;第(2)题可以就“苦难岁月”写,也可以就“世外桃源”写,写时可以兼顾两方,可以不兼顾。第(1)题写作要求就料议料,就事论事,议不离事;第(2)题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后可以脱离材料。
2.请对下面的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并注意审题方法的运用。
(1)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有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企业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留有缺口的圈,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圆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企业家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该题审题最适合用抓关键句法。
正确理解与把握关键句:“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
这句话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理解。第一,“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果),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因)”。第二,“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是对观点句的比喻。考生很容易断章取义,直接拿“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立意,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我们做事不需追求圆满”“不圆满也是好的”等难以论证甚至错误的观点。如果我们能从“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深入理解,应该容易发散思维。
“句号”的本体是什么?当然是“做事”。做哪些事?这里可以发散思维,例如做管理、做教育、写书法、画国画、搞研究等等。“缺口”的本体又是什么?这可以根据选择做的事而相应转变。例如“做管理要给下属留点机会”,“做教育要给孩子留个自己发展的空间”,“画国画要在宣纸上留点想象的空间”等等。(2)追逐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该题审题最适合用抓关系法。
这是一道寓意型、关系型的材料作文题,在审题时,既要考虑到材料中“鹿”与“山”的比喻内涵,又要考虑到“鹿”和“山”的辩证关系。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
①鹿是眼前利益,山是长远利益;鹿是个人利益(小我利益),山是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此立意可以从当前个人发展、商家发展、国家发展等方面写,如食品安全问题、学生教育问题等。立意有:放眼未来,才能开拓境界;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等。
②鹿是功名、金钱、仕途、名誉,山是生命的乐趣、人生美好的风光、健康的生命等。此立意可以从古代的隐士、当今的淡泊名利者,或生活的方式等方面写。立意有:慢慢走,欣赏啊;莫让名利遮望眼;放下名利,学会欣赏;享受生命等。
③鹿是目标、理想、梦想;山是许多目标的代指,或阻碍理想实现的困难、挫折、诱惑等。此立意可以联系古今中外许多功成名就的励志人物来写,如林丹、林书豪等。立意有:追逐梦想,不畏穷途;征服困难,梦想起航;与专注同行等。
(3)一位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装扮成街头艺人在一个地铁站里演奏了6首世界名曲,共演奏了45分钟。在这45分钟里,大约有2 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有20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了。这位演奏家总共收到了32美元。而几天前,他在剧院演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乐曲,平均需200美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该题审题最适合用由果推因法。(也可用概括中心法)这则作文材料能引发思考的角度较多,容易入手,但不容易写好。同一个演奏家,同样的乐曲,在不同的地方,听众的反应判若云泥,原因很多。
从听众来说,在剧院演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说明人们需要高雅艺术;平均需200美元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说明人们对这位世界著名小提琴家的追捧与热爱。那么,人们是慕其名而去还是慕其演奏水平而去?去聆听的观众中有多少是能真正听懂其所演奏的曲子的?如果能真正听懂其所演奏的曲子,那这个小提琴家在哪里演出是不是就不重要了?并不会因为在剧院演出就被热捧,而在地铁站演奏就无人欣赏、少人欣赏了。从听众的角度来写,则要叩问听众是不是真懂小提琴家所演奏的曲子。深入一步想,剧院的听众和地铁站的听众肯定不可能是同样的人。地铁站里的人们,行色匆匆,难有闲情逸致。高速运转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无暇顾及近在眼前的高雅艺术。地铁站客流量大,来来往往的人多,环境嘈杂,对听演奏来说,外界干扰很大。“阳春白雪”屈就为“下里巴人”,按理说应该能更好地为普通大众服务,为什么却事与愿违呢?人们的脚步匆忙啊,行色匆匆中错过了多少生命中值得驻足、值得欣赏的事啊!
从演奏家的角度琢磨,为什么要选在地铁站演奏,并且是装扮成街头艺人?是检测听众的素质还是衡量大众的水平?同样的曲子,同一个人演奏于不同的地点,效果却有天壤之别,这种现象初看觉得奇怪,细想也在情理之中。
(4)材料一 古语:树怕没皮,人怕没脸。俗语:死要面子活受罪。
材料二 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人的脸面,不但可以洗,可以刮,还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面子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可以倾家荡产而为之。
材料三 时值暑假,来自京沪一些医院的整形外科统计数字显示,青少年占到了就诊人数的60%至70%,就诊的青少年除了极少数因为无耳、兔唇等原因必须进行修补以外,绝大多数是为了“锦上添花”,甚至有的举着一些名模、明星的照片前来就诊,照片上的形象就是其整形标准。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渴望被周围人承认的双重原因,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被“面子”观念困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该题审题最适合用求异同法,异中求同。
给出的三则材料讲的都是中国人的“面子”。“面子”在这里有两重含义:浅层义是指人生理上的脸面,深层义是指人心理和精神上的脸面。中国人爱争面子,在国人看来,面子是人们身份的标志,是有才干的表现。面子关系着人的尊严、荣誉。国人看重脸面,这对于维系人情和稳定社会不无积极意义,但超过一定的“度”,就会变成虚荣,就会产生浅薄,就会导致社会风气的浮靡奢华。然而,为了面子而不顾实际,为了形象而不顾人的死活,却是当前某些人的一种通病。
面子关乎人们的尊严、荣辱,当然要讲,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面子就是讲尊严。但是,面子不等于虚荣心,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更不能为了所谓的政绩而劳民伤财、弄虚作假。有时候,勇于暴露自己的缺点,恰恰是给自己争来了面子。我们要的是表里如
一、形式内容相统一的面子。
二、整篇训练
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漫画既可以理解为是三个不同的人在砌墙,也可以理解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砌墙。既可以围绕素材经济建设“又快又好”的角度来谈,也可以联系到教育或工作的话题。
①从整体角度: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评价要客观公正,培养人才要有长远目光,快与好并驾齐驱等。②从第一个人的角度:慢工出细活,精品需慢慢打造,育人要有耐心等。③从第二个人的角度:工作讲究速度与质量并重,教育也要讲究效益等。④从第三个人的角度:做事欲速则不达,一味求快贻害无穷,教育或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只能造就庸才等。以上角度无论选择哪一个来谈,都应该表现出对比、权衡和选择,突出思辨性。
第二篇:高三议论文写作训练
高三议论文写作训练
一、材料1:小张是一市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临近高中毕业,每次测试,成绩总是落在后头,左思右想也找不出一个原因来。他想:“我上课还算认真,作业也能应付着完成,就是在课余喜欢邀上几个人一起玩玩扑克、打打游戏机想想这也没啥错,年轻人总是喜欢玩玩的,况且不是说要减轻学习负担嘛!”
材料2:小陆是上海市市北中学高三学生,利用两年多双休日和寒暑假参加学校合唱队排演,在上海市“布谷鸟”音乐节上,与其他同学一起代表市北中学获合唱一等奖。
二、材料1:据调查,目前在“考分”压力下,不少青少年阅读面狭窄单一,无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材料2,在一项“您最希望孩子买的书”的调查中,90%的家长都选择了“辅导读物”。
材料3:许多青少年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读得最多的是漫画卡通、言情武侠等“休闲”作品。这类作品位于青少年图书消费量的榜首。
三、材料1: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l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千多个日子。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1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四、材料1:夜莺正唱得欢的时候,一只鹫猛扑下来说道:“鸣叫得这样悦耳动听的鸟儿,吃起来味道—定好极了。”
材料2:听说某地有一个大和尚,曾同友人一同登楼观江景。友人问:“江上的船究竟有多少?”和尚闭目答道:“只有两条,一条装着名,一条装着利。” 材料3:有些青年看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后就心灰意冷,消极埋怨;碰上不顺心的事,便对社会表示怀疑,动辄就说:“我就看透了。”
五、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平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六、材料1:《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材料2;《后汉书》曰:“共舆而驰,同舟共济,舆倾舟覆,患实共之” 材料3:谚语:“人心齐,泰山移”。
七、材料1:漫画《阔论》:两个青年坐在公共场所的长椅上,边吃水果边发议论;“外国城市真干净!”“对,中国人素质太差!”可是就他俩将剩下的水果皮乱扔满地。
材料2:镜头一:公交车站上,一名时髦女郎见车来了,随手把吃剩的香蕉皮扔在地上,坐车远去。镜头二;一位老年妇女经过这里。不慎被香蕉皮滑倒,摔了个仰面朝天。
材料3;哈尔滨市105路无轨电车最近推出的文明服务项目屡遭不文明者践踏。司售人员自己捐钱为乘客精心缝制的“爱心坐垫”竟被人拿来当成抹布檫皮鞋,用烟头烧出洞甚至偷回家;用毛线钩织的扶手套不几天也面目全非。
八、[材料]
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落后,不得志。他找到智者,智者沉思良久,默始舀起一瓢水,问:“这是什么形状?”这人摇摇头。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中。这人悦然,“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无语,又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怃然:“像花瓶。”智者摇头,提起花瓶,把水倒入盛满沙土的花盆。水融入沙土不见了。这个人陷入沉思。突然,智者发现了石阶上的“小窝”,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看,这个凹处就是水落的结果。”此人遂大悟。
[要求]
(1)此人悟出了什么,请你用一句话写出来,要用复句的形式。
(2)将这句话作为作文的论点,据此,写一篇议论文。题目为“水与容器——谈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3)用几个事例作为论据,论证时采用“之所以„„,是因为„„之所以„„,是因为„„;之所以„„,是因为„„”这一句式行文,构成整句。
九、[材料]
材料1;鲜花张开小喇叭感谢细雨:“是你把我溢润得这般俊俏,这般美丽。”细雨闪着眸子说道;“说感谢还得先感谢春风妈妈,是她让我这么做的。”材料2:稻田里,一派丰收景象,一个个稻穗长得非常饱实,但它们的头却垂得很低,眼睛总是望着根底。
[要求]
1、发挥合理想象,以《如果没有———》为题,写记叙文
2、记叙的内容要与材料寓意一致。
3、不少于700字。
十、筛选以下材料,联系实际立论作文,并自拟标题。
1、战国时期赵王实行胡服骑射政策。
2、秦始皇大兴土木,修筑阿房宫,筑万里长城。
3、汉代王昭君出塞,为帝业实施和亲政策。
4、鲁迅就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写了《拿来主义》。
5、我国当前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6、清代搞闭关锁国行不通后又搞求荣卖国。
十一、阅读下面这则寓言故事,联系实际,自拟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枭遇到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十二、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防冻秘方的不同价值
《庄子》中的寓言:宋国一个家族能制造一种防治皮肤冻伤的药,因此,这一族人世世代代都以在水中漂洗布絮为业。后来有一个十分精明的商人探听到这一消息,出资百金,买下了他们的秘方。此人拿着这个“专利”来到南方的吴国,他知道当时吴越两国正在大动干戈,吴军将士若使用了这种药在水战时便不会发生冻疮,于是就将此秘方献给吴王。吴王得到这种药后,如获至宝,在严寒的冬天向越军发动进攻。越军虽奋力抵抗,但因将士生了冻疮,战斗力锐减,终于溃不成军。后来,吴王封给这个商人一大片土地,顿使一个小小的商贩富敌王侯。然而,原来发明这一秘方的宋人家族却只能依旧给人家洗布为生。
十三、阅读下面给出的这篇短文,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日本所编《欧美逸谭》中,有一则艺术家摔琴的故事:有位著名提琴家将用文艺复兴时期流传下来的最珍贵的提琴演奏,这张琴价值连城。一曲终了,那宝贝乐器的美妙乐音使听众如醉如痴,一致惊叹昔日提琴制造师超群绝伦的手艺。这时,提琴家一挥手,竟将琴摔了个粉碎,顿时四座皆惊。
此刻,主持人上场宣布:“刚才打碎的,只是一把价值一元多的琴。提琴家这样做,是为了告诉诸位,音乐之妙,并不在于乐器好或歹,而在于演奏它的人。现在,请大家欣赏以真正珍贵的提琴演奏的乐曲。”于是,提琴家再一次操起琴,同样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听众再不去注意琴的价值,而专心致志地进入了艺术境界。
十四、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中学毕业时,向父亲求助。父亲送给他一枚硬币,并告诉他:“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找一个工作,到世界上去闯一闯。”后来,戴维·布瑞纳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成功。这个明星在回首往事时,认为父亲的那枚硬币是“最好的礼物”。可惜的是现在有许多做父母的不懂这个道理。
据报载,某一位暴富起来的家长,将5万元人民币划入他那还在读初一的独生子的账上,造就了一个小“款爷”。于是,这孩子上学路上雇同学代背书包,作业也雇成绩好的同学代做。结果在学校占了两个第一:存款第一,学习成绩倒数第一。
古代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而这真正的“计深远”,乃培养其独立的真本领。林则徐也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作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确实值得世人深思。
十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幸福》杂志曾在征答栏中刊登过这样一个题目:假如让你重新选择,你做什么?一位军界要人的回答是去乡间开一个杂货铺;一位女部长的答案是到哥斯达黎加的海滨经营一个小旅馆;一位市长的愿望是改行当摄影记者;一位劳动部长想做一家饮料公司的经理。几位商人的回答最离奇,一位想变成女人,一位想成为一条狗。更有甚者,想退居山野化为植物。其间,也有一般百姓的回答,想做总统的,想做外交官的,想做面包师的,应有尽有。
但是,很少有人想做现在的自己。„„
对之,我的感觉只能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请以“人生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十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马克思的夫人燕妮,曾请教当时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维特克,问他能否将威古今的历史缩写成一本简明的小册子,教授含笑答道:“不必。”他说,“只需用四句谚语,足可以概括古今的历史。”
这四句谚语是:
1、当“上帝”要某人某年灭亡的时候,往往先令其有炙人的权势。
2、时间是筛子,最终会淘去一切历史的陈渣。
3、蜜蜂盗花,结果会使花更繁荣。
4、暗透了便可望得见星光。
请以“历史的概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十七、阅读《三个火堆的故事》,按要求作文:
严寒的冬天里,一群人点起了一堆火。大火熊熊昂昂,烤得人浑身暖烘烘的。有个人:天这么冷,我决不能离开火,不然我就会冻死。其他人也都这么想。于是这堆无人添柴的火不久便灭了,这群人全被冻死了。
又有一群人点起了一堆火,一个人想:如果大家都只烤火不拣柴,这柴迟早会灭的。其他人也都这么想。于是大家都去捡柴,无人烤火。可这火不久也熄灭了,原因是大家只顾捡柴,没有烤火,都被陆续冻死,在捡柴的路上,火最终因缺柴而灭。
又有一群人点起了一堆火。这群人没有全部围着火堆取暖,也没有全部去捡柴,而是制定了轮流取暖捡柴的制度,一半人取暖,一半人捡柴。于是人人都去捡柴,人人也得到了温暖,火堆因而得到了足够的柴源不住地燃烧,大火和生命都延续到了第二年的春天。
要求:根据材料寓意,联系实际,以“由‘三个火堆’而想到的”为副题,写一篇议论文,1000字左右。
十八、阅读下面四组词语,然后按要求作文。
(1)导弹、难民、艾滋病、黑客、恐怖袭击
(2)股市、麦当劳、网络、足球、好莱坞
(3)求职、出国、反腐败、WTO、高考
(4)蓝天、大海、森林、雪山、恐龙
要求:在四组词语中任意选出五个词语,构成一个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五个词语可以在一组当中选,也可以在四组当中交叉选择。②立意自定。③体裁不限。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十九、请阅读国内几所大学校训,选择其中一条或多条,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1000字左右。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北京大学:自由平等民主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明辩慎思笃行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山东大学:学无止境气有浩然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四川大学:日进有功
国家会计学院:不做假账
二十、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说:“我在砌砖。”
第二个工人说:“我在赚工资。”
第三个工人说:“我在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
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人一生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第三篇:高三作文训练一
高三作文训练一
训练方向:符合题意
课前准备:阅读《高考作文双核教程》第1~5页“命题作文快速审题”和第15~19页“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
考点阐释:
符合题 意是作文 的首要问题,“符合”含义是恰 当、适当。现在的高考作文题 从内容 的选材到思想的定位,都 比较宽泛,要求也相对灵活,但一定要“符合题意”。“题意’就是题 目的宗旨、中心、观点、思想。抓往题意就抓住了灵魂,抓住 了‘神 ”,不然就会无的放矢。所谓’符合题 意“,就是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确切理解它们的全部含义,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符合题意”,主要是理解试题 材料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等。文章符合题 意,关键在行文 前的审题立意。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 题 的意义要求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 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是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严重偏 离题 意的,即使文字功底再好,得分也不会超过20分,就会“一着不慎,满 盘皆输”。所以,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 成败的关键一步。
关于审清题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把它列为“基础等级”中的第一项,并具体切分为四个等级,即“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意题意”。
技法点拨:
近几年来,话题作文走向式微,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平分秋色。材料 作文 的命题并有悄然的变化:由“任选一个侧面或角度”变成“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在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内立意,构思作文”。这种材料 作文,它不同于以往 根据 材料 写议论文的材料 作文,也不同于有明确话题 的话题 作文,是介于两 者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我们姑且把它叫做新材料(或后话题)作文,题目中所供材料 既是审题 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 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可见,正确审读材料,是作文立意的关键。那么,如何审题立意呢?
1、从抓 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 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 住 这些关键句,就能把
握材料 主旨,准 确理解材料。正确 立意。
2、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 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从作者情感 倾 向入手
有的材料 在叙述,说明 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 的情感倾向入手审题立意。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 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 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审题立意的能力决定考生思维水平的高低,同时决定作文分数的高低。考生应当从材料的整体意思出发而不是从材料中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角度出发展开写作。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 用的。每则材料都 可从多个角度 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二、审题立意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挑娇艳,夏荷清丽,秋菊高洁,冬梅傲雪。他们在不同季切里绽放着自己 的精彩。物如此。人亦然。
请以“各有各的精彩”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1、审题:
(1)题眼“精彩”,什么“精彩”?植物、动物、风景、人(生活、学业、事业、才不、人品、为人处世)、社会制度„„为什么说这算是一“精彩”?美丽(优美——优点(长处,优势),优秀(不凡,出众),成功(成就,辉煌)价值(有贡献、有意义有作用)„„
(3)“各有各的”暗示要写两 个式两 个以上的事物,而且进行事物间的比较。
2、立意
(1)什么人有什么样的精彩?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的人生是精彩的;像蜗牛一样脚 踏实地的人生也是精彩的,丑陋的人有品格上的精彩失败的人有精神上的精彩„„
(2)为什么各有各各的精彩?性格不同,才能不同(天生我材必有用)追求不同(梦想不)境遇不同„„
(3)如何做到各有各的精彩?保持个性,扬长避短,冲破束缚不断创新,找准 位置,提高个人修养„„
实战训练:下面两则材料,选做一个。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传说,佛祖的前身是位国王。有一回,他看见一只饥饿的老鹰正在追捕一只鸽子,慈悲心起,把鸽子藏进怀里,老鹰说:“那你就忍心看着我饿死吗?”佛祖命 人取来天平,他愿意从自己 身上割下一块与鸽子同等重量的肉还给老鹰。可无论佛祖割多少肉都无法与鸽子的重量相等。最后,佛祖亲自跳上天平,天平的两端终于相等了。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香港首富李嘉诚说:“知止而后有为。”《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隋朝的大儒王道,还专门写过一本《止学》,其中有一句非常好的话:“大智知止,小智惟谋。”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四篇:高三作文训练一
课时教学方案
总第课时本节第课时
课题:议论文写作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了解议论文的写作知识;
2、初步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步骤及方法,包括论点的确立,论据的选择与运用,论证结构的安排等。
学习重点:
1、通过阅读分析,了解议论文的写作知识;
2、初步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步骤及方法,包括论点的确立,论据的选择与运
用,论证结构的安排等。
学习难点:
1、通过阅读分析,了解议论文的写作知识;
2、初步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步骤及方法,包括论点的确立,论据的选择与运用,论证结构的安排等。
学习方法:
讨论探究结合讲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程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例文,了解梳理议论文的写作知识
附例文:
说“勤”林家箴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字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于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二十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 1
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坚持练习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能读50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但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读书很多,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惟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义的。
鼓励布置学生学习欣赏,讨论探究本文所体现的议论文的写作知识。学生可自由结组讨论,自由发表意见。(教师要事先提示从论点的提出、论据的选用、论证的结构等角度进行探究)
二、教师梳理,补充讲解
1、确立中心论点:
(1)针对命题或话题,确立观点;
(2)观点鲜明,表述准确;
2、确立分论点:
(1)要服务于中心论点,不能另成观点;
(2)要求角度清晰明白,不能交叉含混。
3、论据:要合理充分调动两种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关于事实论据:
准确性,能较好服务于中心论点;
概括性,能用简练语言概述交代;
典型性,多用典型范例,少用生疏的或自己的生活实例;
有序性,注意事例的顺序,如:与概括性语言的照应;符合认知的深浅层次,巧用事例的对比论证等。
关于道理论据:
(1)要求引用的名言与中心论点一致;(2)要求准确无误。
4、结构:力求严谨,符合逻辑。
(1)尽量按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行文,开篇即提出中心论点,中间论
证充分,结尾干净利落。
(2)要合理妥善地安排过渡。
5、论证:力求合理调动四种基本的论证方法。
6、结尾:要针对具体文章,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形式。
a)深化中心论点式,例如《谈骨气》,《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b)号召式,例如《学会谅解》、《欣赏使人美丽》
三、组织学生自由提问自由讨论,解决疑问。
四、写作:作文参考话题:
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请课后收集有关材料,通过分析,写一篇作文《“士可杀,不可辱”之我见》。
要求:
1、要求文体为议论文;
2、写作要求在话题范围内;
3、初写议论文,要求按总—分—总的基本模式写作,开篇即提出中心论点,可采用列分论点,可采用逻辑式的递进式论证;
4、观点要鲜明,论据要确凿,论证要充分;
5、字数要求800百字左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作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写法,充实自己的作文。
教学流程:
一、老师总评:
1、优点:
(1)、同学们都能按照写作要求写作。
(2)、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足且丰富,论证过程严密,结构完整。
(3)、大多数同学作文语言通顺,有的同学还使用的比喻、排比等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说理更加明白、形象。
(4)、大多数同学书写认真,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2、缺点:
(1)、有部分同学作文存在抄袭之嫌,观点前后矛盾。
(2)、同学们都能摆一些事实,但是却忘记了讲道理。
(3)、论据能够做到充足、丰富,但缺乏新意,人云亦云,很难吸引读者的阅读欲望。
(4)、语言表达还存在很多问题:重复啰嗦,表意不明,搭配不当,等等。
(5)、书写还是有一些同学不够认真,敷衍了事,老师难以辨认,比如高三
(2)班的孙富生、马学娟、曹晓栋,高三(4)班的张建文、杨继栋、杨旺天等同学。
二、出谋划策:
1、关于作文的论据这一点,平时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积累生活中的各种有趣的事情,同时要多阅读课外书籍,为作文积累素材。
2、关于语言表达这一环节,平时一定多读、多说、多写,上课的时候,应该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关于书写,大家平时应该要端正态度,一笔一划的认真书写,切不可抱着敷衍老师的态度。建议大家买钢笔字帖,休息时可以练习一下。
三、病文展示
勇于质疑
韩晓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错,一个人即使成就再高,他也不是圣人,也会和平常人一样犯错误。然而,盲从权威是世人亘古不变的原则,因此,一些伟人的错误也被世人当做真理,去相信,去服从。很多不正确的观点甚至至今仍没被推
翻。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自身的提高,我们需要勇于质疑权威的精神。①
菲涅尔的行为让我想起了《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敢说真话的孩童。当成人们因为害怕别人耻笑自己愚笨而随声附和骗子的谎言时,只有一个孩子敢于说真话,敢于向权威发出挑战,这不得不说是社会的悲哀。一个连年幼孩子都能看出来的错误难道成人们看不出来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服从权威的观点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人们已丧失了去质疑的勇气。②
然而总体上说,世界还是在进步的,每一个进步都会伴随着一个旧观点的推翻。这说明敢于挑战权威的人还是有的。③
直到十九世纪中期,上帝造人说仍广泛流传于欧洲大陆,教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更是大肆渲染上帝创造世界万物的言论。但是达尔文对这种观点提出了疑问,他认为地球上现存的物种都是由更古老的物种演变而来的。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观点与“权威”相冲突而放弃,他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证明了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并勇敢地发表出来,终于使人们从教会的谎言中走了出来,为后世的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发现被马克思称作“十九世纪三大发现之一”。
无独有偶,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哥白尼质疑教会的地方学说莫不如此,这些伟人都有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并为推翻错误理念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甚至做出了牺牲,从而为科学乃至全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不会忘记他们,他们将与天地并存。
毕竟这样的伟人只是少数,受所学知识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做出一些能够改变社会的质疑,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不能去质疑,我们可以从质疑身边的事物开始,比如陈旧的观点,或课本中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当你认定自己的观点正确时,要勇敢地向权威说不。④
[考场得分]内容16+表达16+发展8=40分
病文诊断
①作为材料作文,开篇最好是根据需要概述所给材料,否则很容易走偏。本文的开头,上来就是一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议论,偏离了中心。
②文章第二段引出材料中的人物,并由此引出《皇帝的新装》作为例证,但可惜论证偏离了中心,“说谎”与“不敢质疑权威”似乎不能等同。这个缺憾应该提醒我们重视材料的使用问题。
③这个过渡段的安排还是不错的。两句话的语序不合逻辑。
④最后三段的论述衔接得较为紧密,只是语言表达还存在着一些不够准确、简洁等方面的问题。
综合点评
[病文]《勇于质疑》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但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就是标题“勇于质疑”,但文章开篇却谈人都会犯错,有离题之嫌。作为材料作文,开篇恰当地引用材料较为合理。
(二)、第二段论证的是不敢质疑的原因,属于深层次的讨论,放在四、五自然段两个敢于质疑的事实论证后比较合适。
(三)、文章上下文之间缺乏过渡性的语句,使得文章前后衔接不够紧密。
(四)、文章的语言比较平淡。
四、升格佳作
勇于质疑
韩晓阳
涅菲尔,在科学界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敢于挑战权威,最终获得法国科学院颁发的奖项。他的获奖,固然取决于他所取得的成就,但若没有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即便有所发现,也可能湮没乡野,一生无名。由此看来,只有具备勇于质疑的精神,才有可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才可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古今中外,勇于质疑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数不胜数。
袁隆平是个质疑者,他冲破了“关于自花授粉水稻杂交无优势”的经典理论这个科研的圈圈,经过多年不断探索研究,终于开发出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的杂交水稻。这一项惠泽世界人民的发明使人类远离了饥饿,给世界带来福音。
达尔文这个被宗教界称为怪物的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大胆质疑上帝造人说,他认为地球上现存的物种都是由更古老的物种演变而来的。他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证明了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并勇敢地发表出来,终于使人们从教会的谎言中走了出来,为后世的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发现被马克思称作“十九世纪三大发现之一”。
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的两个铁球先后落地遭人诽谤,哥白尼质疑教会的日心说而被软禁,布鲁诺坚持地心说的真理为罗马宗教所活活烧死,这些伟人都有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并为推翻错误理念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甚至作出了牺牲,从而为科学乃至全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不会忘记他们,他们将与天地并存。
菲涅尔的行为还让我想起了《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敢说真话的孩童。当成人们因为害怕别人耻笑自己愚笨而随声附和骗子的谎言时,只有一个孩子敢于说真话,这不得不说是社会的悲哀。一个连年孩子都能看出来的错误难道成人们看不出来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服从权威的观点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人们已丧失了去质疑的习惯和勇气。
受所学知识的限制,现在我们不可能做出一些能够改变社会的质疑,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不能去质疑,我们可以从质疑身边的事物开始,比如陈旧的观点,过时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当你认定自己的观点正确时,要勇敢地向权威说不。
[模拟得分]内容19+表达19+发展17=55
[升格文]升格后的文章由引述材料入题,点出论点后一连列举了三个名人的事例作为论据,非常有说服力;其后剖析不敢质疑的原因;最后联系自身的实际呼吁勇于质疑收束全文。全文结构清晰,论证严密,显示了很强的逻辑力量。其次,作者注意了对语言的锤炼,特别是过渡句的安排,使得全文衔接紧密,浑然一体。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五、应考对策
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论述不要游离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给材料作文,要合理安排思路,应该由概述材料入手,提出中心论点,领起下文,这样开头更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三、要做好衔接与过渡。尽可能地使用一些修辞,比如排比、对仗,增加说理的气势和文采,以便获得更高的分数。
六、交流习作,取长补短
第五篇:记叙文写作训练一
记叙文写作训练一
【题目】根据作文要求,完成下面作文:
著名作家张洁在散文《我的四季》中说“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没有充分的准备,便急促地上路,经历了艰辛却遭遇失败,这样的经验让我们痛心并需要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这样的经历当然不只在寻找水源时才会碰上,你有类似的经历与感受吗?
【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1)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同学习作】 屋檐
雨水沿着头顶的檐瓦淌下来,乡村的童年就是屋檐下的嬉戏——跑着或跳着,任那断金碎玉般的声音在耳畔不停地叩响,像叩响那扇我的从未开启的童真之门。
梧桐叶落了又落,油菜花黄了又黄。屋檐下却依旧候着我。我蓦然抬头一看,屋檐像是变矮了,那斜斜的棱棱角角也越发的模糊,看不见了,而通往回忆殿堂的青石路却一片清晰。从我祖母那儿听来,我家的屋檐是由曾祖父一片一片瓦堆积出来的。时间老人就像个老顽童,或无端地抽走几片青瓦,或在屋檐上恶作剧般地抹上几笔沧桑。惟可色添活力的也只有郁郁葱葱的藤藤蔓蔓长长地爬上屋檐,细看这屋檐与狼藉离不了多远了。于是,我父亲决定将屋檐整修一番。我见此事甚是有趣,便百般要求父亲让我也一起上去。说实话,这儿不仅有趣,更吸引我的是这是我第一次上屋檐。
在藤蔓的生长中,我不知不觉地走出一种攀比,于是我揣上几片屋瓦随同父亲上屋檐去了,因为那时的我并不懂得准备。
上了屋檐。“哇,视眼一片开阔,我可以看好多东西啊!爸,这真好玩。”我惊叹着。父亲似乎并不觉得这是多么好玩反而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小心点,别摔下去了!”“知道啦。”我不耐烦地叫着。意外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了。我踩到了瓦片,瓦片却像滑板一样带我离开正常轨道。就这样,脚上的疤痕永远停留住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刻。
渐渐地,在属于我的词汇里不再有“不会”二字。生命需要像屋檐一样的港湾,寂寞地泊着白天和黑夜,让原本属于我的自由,我的梦想在无聊无期的张望中悄然无声地滋长,却不忘提醒我做好准备取得自由与梦想。当我遥遥地又看到自家的屋檐,那个古老的童话式的寓言已在跌宕的血脉里坍塌,可我依旧接受着来自那时的教训。
因而我懂得了梦想更需要像天空一样的宽广,大地一样的辽阔,让我的太阳炙烤着我,让我的月亮濯洗着我,让世俗的尘埃不断覆盖又不断擦亮我,远方痛苦后的路程才是人生的真谛。
路总是漫无边际的长。春天风似的跑了,火辣辣的夏天已远走他乡,踉踉跄跄的秋天正一步步滑向深谷,冬天的霜雪预谋着就爬上我的额际,庆幸的是痛苦后记忆更清晰。朋友,你的屋檐呢!(陶天吟)
冷冷的雨
冷冷清清,孤独的我背上孤独的行囊,登上了孤独的征途。回首往事,多少喜怒哀乐,多少良师益友,我都可放得下,但心中总有一处,让我擦不净,抹不去。每每想来,一股莫名泪流涌上心头,化成一场雨,冷冷地洒在我的心上,却不知是不时地绞痛着我的心坎,还是默默地滋润着我的心田。那场心雨把我带回到了那场雨季。
教室外的雨淅淅沥沥地打在不能再弯的小草上,一边的树枝在愤怒,但也只能弯着腰唠叨。我刚从老师办公室出来,全身都是阴天,耳边还回荡着老师的话语:“说了多少次了,不要给别人抄作业,别以为自己了不起,虚心点,你拿过满分吗?”真气死我了。走到教室门口对着门狠狠敲了一拳,见不怎么动又踢了一脚。回到座位上的我还不平静,用仇恨的目光瞪着每个人,“给我去死吧”我心想。
直到我眼睛受不了了,总算安静下来,表情也算有点人样了,心想再也不给人看自己的作业了。
外面的雨却越下越大。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桌子好乱。“啊,有人抄我作业,决不饶他。” 于是最后一节自修课,我不敢乱动。一下课,我问大家是谁,他们只顾归书包走人,随便说:“不知道。”我火了,找到经常拿我作业的那位女同学,大声地叫道:“你抄我作业了?”我的眼光死盯住她,在告诉她别想逃。没想到它呆了一秒,不知所措,然后笑了一笑,回过头去,“没有。”我更恼了,“没有?你敢说没有?”“没有就是没有。”皱了皱眉头,她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你以为我不知道,就是你,骗不了我的。”她似乎也怒了,朝我大喊:“我没拿!”我已经看到她的两眶泪水了,但被怒火冲昏的我依然认定是她。最后她的眼睛再也无法承受泪水的重压,怒视我一眼,跑出教室,没有带上书包和雨伞。
其他同学在笑,我还说:“这是抄袭的后果。”其他同学说她没有,她是去问老师后做完的,而我桌子的混乱是由于风吹书到地上,她帮我捡上去的。我傻了,呆呆的望着她跑走的脚印。我去追,可雨大得我失去她的方向,我才发现那雨扎在身上是多么的冷!后来她转了学,我再也没遇到她。
我后悔没勇气说对不起,但我知道那冷冷的雨会陪我走完这条人生的征途。(惠
峰)
痛心疾首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诗含愁,人更愁。默默地,我怯怯前行。平素,置身于隆冬寒雪,周身激情喷涌,如有烈火一团,从胸中喷出,蔓延开去,融化了冰雪世界。而今,只觉脚下积雪,凉意啮足,浸透了人心。那茫茫冰雪,也泛着寒光,隐隐刺痛了我的神经。
回想这次考试再度失败,自责、悔恨涌上心头。
考试前,我对自己已是胸有成竹,认为做过这么多题目,题型又八九不离十,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失误。于是,在周围同学们记诵、读书、讨论的嚣闹中我波澜不惊,编织着虚妄的神话„„
陡然间,我忽觉晴空霹雳,心头一震,似五雷轰顶——这已是后事。回想那仍然存在于我短暂性记忆的瞬间,我在做什么?发呆?嗤之以鼻?信心满满?高枕无忧?这些记忆似如飘飘秋叶盘旋在空中,而我则处于一只随时会被树叶压垮的小秋虫的地位,窒息的感觉随血液流通四肢百骸,散布在每个细胞核内。我只觉得全身僵硬,难以动弹。我闭上眼睛,觉得自己的灵魂飘荡起来。我看到火红的太阳,我伸手去摘,在触碰的那一刹那,在得意忘形之际,我被硬生生地摔了下来,摔得惨不可言。此时我才明白,天堂到地狱只是一念之差。
我慢慢回过神来,执着考卷理智地翻着,才发现那些打上鲜红大叉的题目我并非不会做,有的曾经做过,已耳熟能详,有的是计算错误,这是我的第一大错,我却未能及时改过。当我把这些题重做一遍时,我才理解什么叫并非不能。是我简单发热的头脑造成了这样的痛心疾首。
刚登上崖顶就从悬崖摔落,刚种的花朵就被大风打折,刚点燃的火炬就被暴雨浇灭。悔恨、失望、怨天尤人,这又有什么用!只怪“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正当我眉低神黯、悲天悯人之时,不知何人接下话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愕然抬首,心中的冰层豁然粉碎。是啊,小沟小坎算什么,只有重整旗鼓,反思过错,将它们刻骨铭心地记取,才能补偿曾经失去的,才能让自己不再跌倒!(杨凌倩)
在我生命最美丽的时候
生命里最美丽的时候,没有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没有花丛中最沁人的芬芳,有的只是经受,因为在我心中,经受着命运的考验才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候。
尚且肤浅稚拙的思想在那天压得我透不过气来,一向心高气傲的我无奈地接受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不及格。我那惨不忍睹的物理讲义,充斥着自卑与不可避免的怨恨情绪,顿时感到万念俱灰。头无法再高高的扬起,眼神开始飘忽不定,不再如往常一样执拗而倔强着。所幸尚未对回家感到恐惧,于是拖着冗长的步子去接受另一个挑战。
意料之中的是父亲早就得知了这个他闻所未闻的分数。面对比往常严肃的父亲,我不语。我以为父亲会忍不住开始他的演讲式教育,可是父亲也久久无语。
“爸,怎么不说话?”我没好气,又掺杂着没底气的战战兢兢,只是头仍然低着。“你现在正处在你人生中最美丽的时候,你应该用心欣赏,我何苦打扰你呢?”父亲漫不经心的话使我感到莫大的耻辱,因为那水平绝高的讽刺。
良久,我双眼噙着泪水问他:“分明就很生气,为什么还要挖苦我呢?”父亲似乎也为我的不解叹了口气,声音也语重心长起来。“你忘记爱迪生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最美丽的时候,不是他享受鲜花的时候,而是在他默默地奋斗和经受命运考验的时候,你面对着人生中第一次的因为学业的挫折,应该享受你经历它的过程。”“可是勇于面对挫折的道理谁都懂,真正做到却绝非轻易啊!”我心里埋怨着在这样的时候父亲还文绉绉的搬着一套套的大道理。“我相信你绝对做得到!”父亲停顿了一下,问我:“记得你考试前一天晚上在干吗么?你在看与学习无关的杂志,我没记错吧。”我的心猛的一沉,考前不复习似乎早已是惯例,可是谁也没有料到会是现在这样的结果。父亲便插入我的沉默,继续娓娓道来。
“正因为这样,我才相信你绝对做得到,因为你不是就真那么差劲,我才说这是你人生中最美丽的时候,你得学会在这样的时候独立思考,然后答复自己。”父亲的话就此打住,可是我的思绪却绵延地泛滥开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小挫之后,必有大获。生命本来就是一个过程,在不断犯错与受挫后方能不留下太多的遗憾。面对着如此渺小的挫折,何苦与项羽一样自刎乌江,无法解脱呢?人就像不能逃避死亡一样不能逃避挫折,而我因为这最美的时刻,领悟了许多。在我生命最美丽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信念:错过了星星就别再错过太阳,在犯错与纠错中那份通向成功的财富,坚信风雨过后我就是最美丽的彩虹!(瞿亦诗)
我••••水滴•大海 看到那滴水,我以为是大海。——题记
从小,我生长在一座四面环山的小村庄里,一座座坚硬褐色的巍峨大山使我们过着贫穷、缺水的日子。我如同那只坐井观天的青蛙,抬起头,只能瞥见上方那片蔚蓝的天,看久了,仿佛隐约能看见大海的影子,仿佛能听到浪花的声音,终于有一天,抵不住诱惑的我匆忙地踏上了寻海之路。
在一片干旱的黄土上,曾有那么一点小水滴,它对大海充满了向往,它多么渴望成为大海浪花上那活泼跳跃的一滴海水,畅游在大海无比宽广的胸怀里。也终于有一天,它抵制不住内心的渴望,踏上了寻海之路。
我兴奋地赶着路,在烈日炎炎下跋山涉水。荆条一次次地割着破烂不堪的衣服,在我的身上左划一刀右划一条,殷红的血水和着汗水印在了我的鞋印里,见证着我走过的路。可每每想起我心中的大海,疼痛、劳累便被我抛在了一旁,在树叶班驳的空隙间,我仿佛看到了阳光照在大海上金光闪闪的一片。满怀着憧憬,我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那滴水在不断地缩小,炎热的阳光在慢慢地消磨着它的生命,它不得不一次次地停在叶间休息,像离开水的鱼儿一般乞求一丝甘露。它想过放弃,想融入一条小溪中,可心里一想起那蔚蓝壮阔的大海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它精疲力竭地怀者希望向前赶着。
终于,我走到了这条路的尽头,那时已是黑夜,疲惫不堪的我躺在草地上睡着了,心里想着,明天明天我就可以看到大海了,真实的大海!
黎明的第一丝曙光柔柔地照着我,满怀希望,我睁开双眼,朦胧中看到了那颗晶莹剔透的水滴。我欣喜若狂,以为看到了大海,可当我站起身,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大草原,一片大草原!我急急忙忙地踏上征途,可却忽略了辨别一下方向,最后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了!
我瘫坐在草地上,那颗水滴也仿佛耷拉着脑袋,我们彼此沮丧的互望,久久地,我们似乎在对方的眼里都看到了大海,都闻到了咸咸的海风,都领悟到了大海的精神„„(蒋
璐)
断点
17岁是一段短暂却又漫长的旅程,因为有了那些如同断点一般使人感到严峻,但你又不得不振奋精神去面对事物,我们这一段路才走得有价值,脚力才得到了提升。
记得那是刚刚进初中的一个礼拜,在好奇与美好憧憬的搀引下,我心情愉悦地走进了如同潘多拉魔盒般的教室,在放荡的与同学交谈之后,“正菜”上来了。老师那和蔼的面容飘入了我们的视野。在机械化的几十分钟介绍后,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作文,顿时我觉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美好”二字在记忆中裂缝,接下来的事情可想而知。我用力绞于思维的慧泉,笨拙的笔头在本子上经过了2个多小时艰难的马拉松后,终于!在10点的钟声敲响之前完成了。顿时心中的喜悦如夏天的爬山虎在我的全身疯狂覆盖,以至于晚上都有点因呼吸不畅而难以入睡的感觉。幻想着明天可能会好一点。
由于我是住宿的,时间就好比是以前手中任意玩耍的大绳,变成了学校手中的皮鞭。这不,我还在宿舍床上,进入梦境高潮时,6点的起床铃声,像一只罪恶的大手把我从桃花源般亲切的被褥中拖了出来,尽管有些留恋,但不得不像梦游一般的晃进了教室,开始口干舌燥,有如被施了“无聊”魔法的早读课,接下来一堂堂课终于开始了。开始时我似乎有点劲头,但绝对不满10分钟,我就又开始了旋涡般“深沉”的安静,尽管老师使出了18般武艺,但我沉钝的心依然无精打采。下课后,拿个作业本,似懂非懂地在上面涂着。晚上我又背上白银般沉重的月亮,吓着幽灵般不散的虫子,提着我那缺钙的身体一步步艰难地走向宿舍,什么也不干地栽在了床上„„
就这样,我度过了一个礼拜,那时的我也成了“集中营”里憔悴的战俘。我在里面虔诚地乱走直到月考的那一声惊雷劈醒了我。看着那寒酸的成绩,听着父母、老师如万兵般尖锐的目光,我痛苦地想把自己关入地狱。经过了与心灵漫长的谈判,我决定了,决定用腾飞来挡回各方面的质问。我哼着“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手拿奥斯特洛夫斯基给我的“人生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岛屿和暗礁怎能见到美丽的浪花”这把利剑,一路披荆斩棘,上课不再沉沦,时间不再放肆,态度不再阴暗。终于在我荒瘠的土地上长出了美丽的果实,父母、老师的利器,被我突飞猛进的成绩所拒之门外,甜蜜充实在体内泛滥。断点成为成长之路上优美的符号。
人生离不开断点,正如人需要血液,人生必须去面对断点,因为我们不能拒绝成长。(金鸣人)
我对妈妈说“不”
枯黄的叶子铺满了一地。那光秃秃的枝干在风中摇摆,这里的风和我此时的心一样冷,我拉了拉衣领,把那冻僵了的脑袋缩了进去,继续俳徊在这条小路上。
我不想回家、因为我怕见到她,见到她那锋利的目光,仿佛一把利剑、要剖开我的心,但我又觉得那目光黯器的,又失杂些忧郁。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层隔膜悄悄地在我俩之间滋上,虽然准此都想捅破它,但谁也没有成功。
放学了,我兴冲冲地推开家门,忘记了手里的那本诗集;“妈,我回来了!”“手上什么书,让我看看。”糟了,全完了,我怎么没把书放进包里。“这是什么诗呀!怎么都是‘爱’呀‘爱’的!你这学期都在做些什么,难怪老师反映你成绩有所下降、滑坡得那么厉害,我看你以后还看不开这些。”说着,就准备撕。
我怎么会让她撕,我一把抢过来:“不能撕,这是借来的„„”没等我说完,“啪”的一声,她在我的脸上重重地扇了一下,她似乎很激动,在客厅里来回走动:“你说,平时你要参考书什么的,我哪次不答应?我整天奔波,都是为了谁?你现在看这种书,你对得起谁?你太令我失望了。”
“你只知道成绩、成绩、分数、分数,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我长大了,逐渐成熟了。我不想像一只被关在笼里的鸟那样可怜,晚自习时,你像做贼似的在窗户外监视着,看我是不是时时刻刻都在苦读,同学们笑我,说我应该去学反监控。还有,上次下大雨,我和同学在学校里吃了晚饭。没有回家。谁知,你找到班上,你知道我都吓傻了,我怕你会失态,毕竟,这是在许多问学面前,果然,你把我很狠地教育了一番,上课铃响后,你才不情愿地离开了,你没有肯听我解释一句,那天下大雨,我回家也来不及呀!我觉得我很委屈,可是忍气吞声了:现在,我忍无可忍了,你太过分了;我看诗集,也是为了增长知识;我也一直在努力地学习,我也想上一所名牌、重点大学,我在尽我的力。你什么都是对的,你的话都是圣旨,我什么都要照办,现在我受不了啦,我要离开这个讨厌的家。”说完,我便冲出了家门,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不知道我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和妈妈顶撞,我只知道我异常地愤怒。我把这些话憋在心里,我要疯了。如果世界上残忍的行为是制造伤痕,那么我和她都做了残忍的事。
不经意地抬起头,前面小路尽头的身影怎么那么熟悉,难道是她在等我?这么冷的天,在外面站着,她会冻坏的,她的关节炎这几天正发作,我向她走去,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只知道我应该这么做。
“孩子,回家吧,外面冷,今天吗„„”她在轻轻抽咽,我扶着她走回了家,我喜爱的那本诗集放在茶几上。我打开诗集,看到了一下诗句:请原谅我/背叛了你的模式和准则/如果你属于历史/时代需要我/我不能走在你的前面生活/你也无法阻拦钟声在黎明回响。(汪 国真诗)
(江苏 罗圣蒂)[点评] 《我对妈妈说“不”》少年的任性,青春的躁动,成长的压抑,导致了年少的你开始向父母反叛,祸害全源于汪先生的那本诗集!是它的存在导致了一场母女之间的战争。她像一根导火线,跳动着青春的火焰;她又是一根绳,牢牢栓着母女二人的心。文章由反叛母亲到关心母亲可,写出了少年人冲动之举后的反悔,也折射出成长的那一瞬心灵的净化。结尾将汪国真的诗引入文章既照应开头又表明心态,用得恰如其分。
成长的烦恼
英文里ten-ager这个单词, 代表着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一族——青少年,我们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冉冉升起,然而也有乌云蔽日的时候,正如成长中的种种烦恼。
“丁零——”闹钟发出刺耳的尖叫声:我知道。这声音也被人形容为“清脆”,但对于一个忙碌一周睡眠不足的人来说,算不上“悦耳”,我就这样被残酷地惊醒了,愣了几秒钟后,突然记起昨晚临睡前的决定,条件反射般看了看枕边——一本又要又厚的书安静地躺在那儿,封面上赫然八个烫金大字“具有亲和力的100条”。没错!我,从今天起就要使自己具有超强亲和力!大人们都说我们进入了成长的叛逆期,不听话,爱顶撞。我嘛,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好好修炼这100条,灭灭嚣张气焰,安全度过人见人厌的叛逆期。“妈咪,早上你在干什么呢? ”转眼间我已穿戴停当,站在厨房门口,按照书中早起第一条要求,笑容可掬地向妈妈问好。只听“咣当”一声,妈妈手中铝盆应声而落。妈妈随即转过身,铁青着脸,怒气冲冲地吼道:“干什么?一大早吓死人呀!”“ 不不,我只是问一下„„”“问什么?没看我忙着呢?”哎!一大早就碰一鼻子灰!第一条不灵,我悻悻地转身离开,身后传来妈妈的小声啼咕:“这孩子,从来不会问什么候,今儿个吓人一跳!”真让人伤心,赶紧逃吧!
哥哥房里传来阵阵读英语的声音,高三了,辛苦啊,我要实行第二条,团结兄弟姐妹。好!我现在就开始“可怜”他,慰问这个辛苦抗战的士兵。我端着一杯可乐(可是用自己零花钱买的),蹑手蹑脚走入哥哥房间,只为不打扰他读书。“哥,喝点儿冰镇可乐!”我咧开嘴勉强笑着。这个“认真刻苦”的伪君子身子一颤,忙取下耳机,冷冷地说:“你行呀!一大早门也不敲就来送冰镇可乐!我可什么都没吃!”“行了吧!谁不知道你在挂羊头卖狗肉,戴耳机听流行歌曲,吓死你!”
我心里如是说。嘴上嘛:“哥,我买了‘张惠妹歌友会’入场券,今天晚上你去放松一下吧!”我暗想:这下你该感谢我了吧!我正期待他脸上绽现出久违的笑容,咦?怎么地眉头一皱?我回头望门口,原来是妈妈。“妈!小妹一大早就跑进来吓人,还要我空腹喝可乐,还用演唱会人场券引诱我!”过分!恶人先告状:什么嘛?我正要争辩,妈妈一把拉我出门,恶狠狠地教训道:“你这孩子越大越不懂事了!打扰你哥干吗!„„”
天哪!我何罪之有?我只是想证明自己长大了,不再像以往那样与人格格不入,不再叛逆,所以才用了书上的方法,没成想只用了两条,下场就如此悲惨,还换来妈妈一句“这孩子越大越不懂事”。我了解妈妈整日劳碌,哥哥学习压力如山,他们都会烦躁。我只是想证明我不会拖累他们。会好好为他们分忧,哎!无人理解——这才是成年中最大的烦恼。不过我很乐观,我会努力去消除误会,获取理解,自然的,用真心。现在我最想干的就是把那本“又黑又厚的书”驱逐出境,永不录用!(江苏
张丹)[点评] 《成长的烦恼》文章撷取了生活中的典型画面,以戏剧性的冲突描写了青少年活泼好奇又渴望理解的微妙心理。语言诙谐幽默,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真实的题材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渴望成长渴求理解,希望得到家长认可,并为之而努力改变自我的少年形象。
【作文指导】
一、写作要求:
1、立意。吃透原材料,确定写作范围(抓关键句、关键词)。
2、选材。自己生活、成长过程中切合题意的写作材料。自己最熟悉的,最善于表达作文主题的等。
3、结构安排。按照记叙文的一般性叙述顺序进行记叙: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这篇文章,较多的同学采用了插叙的手法。可以全文一个故事,也可以围绕几个分述要点写几个生活片断。
二、写作问题:
1、文体不纯——写成了议论文、书信、戏剧等形式;也有夹叙夹议的。
2、起笔冗长——有写题记的,有写大段议论的。没有开门见山直接切入话题。
3、点题烦琐——不够简练,缺少简洁、自然的结尾。
4、叙事平淡——缺少优美流畅的语句,缺少精细的细节描写等。没有亮点。
5、文笔花哨——取名不当(“丹”“峰”等);有“网络文学”之嫌。
6、内容单调——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写初三求学考试的挫折等,生活贫乏。
7、标点欠缺——有一逗到底的。特别是段末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