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2018年勘察设计资质动态核查的通知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 开展2018年勘察设计资质动态核查的通知
豫建设标〔2018〕42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市政建设环保局: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建筑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豫政办〔2017〕152号文)和《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双随机 一公开”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豫建设标〔2017〕94号)要求,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0号)和《关于加强建筑市场资质资格动态监管完善企业和人员准入清出制度的指导意见》(建市〔2010〕128号)的有关规定,决定于2018年7月开始在全省开展勘察设计资质动态考核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范围
截止2017年12月31日前,在我省境内注册的、持有效的工程勘察证书、工程设计证书的企业。在我省承揽勘察设计业务的省外企业。
二、内容
(一)省内企业。核查省内勘察设计企业是否满足现有资质标准,主要技术负责人、注册执业人员、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资格(资历)、业绩是否符合资质标准要求等。
(二)进豫企业。重点核查进豫企业上报信息是否及时、属实、主要技术人员是否在岗、签字是否一致、办公场所是否与登记信息一致,项目班子人员是否与中标信息一致、项目负责人是否长期在岗、项目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是否与注册、备案信息一致等。
(三)市场行为。核查勘察设计单位是否超越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承揽勘察、设计业务,或者以其他勘察设计单位的名义承揽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
三、时间安排
1.企业上报时间:2018年7月底前。
2.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港区)建设主管部门上报时间:2018年8月20日前。3.省厅抽查时间:2018年9月底前结束。
四、程序
(一)报送程序
第一步: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在申请动态考核前,需通过“建设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勘察设计企业版)V5.0”下的“信息管理—河南省勘察设计行业信息申报”功能模块填报、更新本单位企业基本信息、技术人员信息、注册人员信息和近几年项目信息(勘察设计合同、工程项目完成信息)入库备案;
第二步:在河南动态考核模块申报数据备案成功后,企业在“资质管理—河南省动态考核申报”功能模块下添加资质动态考核数据并打印出带条形识别码的动态考核申报表(勘察设计企业资质)一式3份(加盖企业公章)(申报流程见“河南省动态考核”模块中的“河南省动态考核申报流程”);
第三步:将带条形码的动态考核申报表(勘察设计企业资质)、勘察设计企业资质情况及注册执业人员统计表和工程勘察设计资质证书副本复印件(A4纸)一起上报至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港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无需提供其它纸质附件材料;
第四步: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港区)建设主管部门报送材料:(1)企业动态考核申报材料;(2)2018年省内勘察设计企业资质动态考核汇总表、工程勘察设计资质分类汇总表、2018年省外勘察设计企业资质动态考核汇总表各1份;(3)对考核提出的初审意见(含省内外企业违规的处罚建议、意见、决定等)形成正式文件(一式3份),以及以上材料的电子文档上报我厅。
(二)考核程序
1.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港区)建设主管部门要抽取不少于30%的本地企业、不少于20%的省外企业进行核查,主管部门在核查前需提前通知被核查企业。
2.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港区)建设主管部门在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有两名以上监督检查人员参加,其中应1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和不少于1名专家进行核查。
五、要求
(一)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港区)建设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动态核查工作,要充分认识动态核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周密组织、落实人员,提高动态核查工作质量。
(二)被核查的勘察设计企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上报资料,积极配合核查。
(三)核查人员应严格执行廉政工作纪律。
(四)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港区)建设主管部门应对未按照《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报送2017年工程勘察设计统计报表的通知》(豫建设标〔2017〕100号)要求报送统计报表的企业重点核查。
联系电话:(0371)68080837 附件:1.勘察设计企业资质情况及注册执业人员统计表 2.2018年省内勘察设计企业资质动态考核汇总表 3.工程勘察设计资质分类汇总表
4.2018年省外勘察设计企业资质动态考核汇总表
2018年7月3日
第二篇: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2014工程监理资质动态核查的通知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2014工程监理资质动态核查的通知
各市住房城乡建委(建设局):
为进一步规范监理市场秩序,加强监理企业资质动态监管,完善监理企业和从业人员准入清出制度,切实提高监理工作质量和水平,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工程监理资质动态核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核查依据
依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山东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建设部《关于加强建筑市场资质资格动态监管完善企业和人员准入清出制度的指导意见》以及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监理工作的意见》(鲁建建字[2013]37号)、《山东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工程监理人员定岗标准》(鲁建建字[2013]27号)、《建设工程监理文件资料管理规程》(DB37/T5009-2014)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文件的要求进行检查。
二、核查范围
全省所有工程监理企业、在监工程项目(含外省进鲁企业在监项目)。
三、核查内容
1.企业综合管理方面:企业是否满足现有的监理资质标准条件;有无不在本单位执业的人员挂靠注册行为;有无违法违规行为;有无违反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行为;企业是否建立有效的培训学习制度、劳动工资待遇标准、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工程试验检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内部检查考核制度,以及定期对项目监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的完整体系。
2.市场行为方面:所承揽的监理业务中法定必须招标的是否依法履行招投标程序,有无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或以其他企业名义承揽监理业务行为,有无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本企业名义承揽监理业务行为,有无转让监理业务行为;是否按国家收费标准收费,是否存在不按投标承诺签订监理合同或签订阴阳合同的行为;是否存在参与违法违章建设的行为。
3.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备方面: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是否按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派驻到位,是否具备相应资格,专业是否配套,人数是否达到标准规定,有无违反规定调整更换监理人员行为,监理人员有无违反规定同时从事其他工程监理工作的行为,监理人员和监理企业是否与施工单位以及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有隶属关系和其他利害关系。
4.项目监理机构工作条件方面:建设单位是否按照监理合同约定,提供监理工作需要的办公、交通、通讯、生活等设施;是否具备独立办公场所,是否配备相应的交通、通讯、生活等设施,是否配备必要的工程试验检测设备、工具以及应用计算机对监理工作进行辅助管理;项目监理机构标准化建设(人员统一着装、统一安全帽、统一胸卡,“十上墙”,监理文档统一信息化管理)情况。
5.质量控制方面: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查、工程分包审查工作情况,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工作情况;原材料验收、见证抽检、隐蔽验收、分部分项验收工作情况;对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施工过程的旁站情况;对质量隐患的处理情况;对监理通知单中问题的复核情况等。
6.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理工作方面:是否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理职责。是否审查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及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是否核查施工机械和设施的安全许可验收手续;是否审查施工单位报审的专项施工方案,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是否巡视施工单位按照报审的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是否对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及时签发监理通知单等。
7.建筑节能、环保材料应用方面:监理规划、监理细则中是否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和手段,实施中是否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对工程上应用的环保材料是否合格进行检验检查。
8.监理资料管理方面:监理规划、监理细则、旁站方案、监理月报、监理日志、旁站记录、会议纪要、监理通知、监理工作总结等资料是否规范、完善,是否执行《建设工程监理文件资料管理规程》。
四、核查方法和步骤
(一)企业自查阶段(2014年10月中下旬)。各市建委(建设局)根据本通知精神对资质动态核查作出安排部署,由企业组织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自行落实整改并复查。自查、整改情况要及时报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二)市级普查阶段(2014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各市建委(建设局)组织专家组,对在本地区从事建设监理活动的每个监理企业进行全面检查,随机抽查至少1个在监项目(特别是外省、外市进入本市的监理企业)。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可以整改的,跟踪整改到位并组织复核;需要处罚的,及时作出处罚或给省厅提报处理建议;同时,将存在的问题记入企业、人员不良行为记录并予公布。
(三)省级抽查阶段(2014年11月中旬开始)。省建设厅抽调专家,对各市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监理企业、在监项目进行随机抽查,抽查本市监理企业数量的四分之一(2013年以前已抽查的企业除外),重点抽查2015年底前资质有效期到期企业和2013年监理省级抽查下发整改通知书的企业。对抽查中发现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理企业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理,并在全省范围内予以通报(含各市依法处理的监理企业)。
五、核查工作要求
1.各市住房城乡建委(建设局)要深入做好部署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抓好落实,务求取得实效。要加强对企业自查工作的监督指导,及时调度掌握所有企业和在监项目的自查、整改情况。市级普查要吸收专家参加,查深查细,跟踪问题的整改,严惩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发现问题、改进工作、震慑违法违规行为,真正做到“一处违法、处处受制”。
2.市级普查要按照附表格式形成工作台帐,要及时印发普查情况通报,11月30日前书面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同时发电子邮件至sdsgcc@126.com。
联系人:类红,电话:(0531)87087015。
附件:1.2014全省工程监理资质核查市级普查记录表
2.2014全省工程监理专项检查记录表1-2
3.2014全省工程监理专项检查记录表3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4年10月13日
第三篇: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
《河南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
(试行)的通知
豫建„2010‟25号
各省辖市建委(建设局),各有关扩权县建设局: 为加强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的管理,确保建设工程及其相邻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河南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一○年三月一日
河南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的管理,确保建设工程及其相邻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住建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建筑边坡(以下简称“边坡”),是指在建(构)筑物场地或其周边,由于建(构)筑物和市政工程开挖或填筑施工所形成的高度超过8m(含8m)人工边坡和对建(构)筑物安全或稳定有影响的自然边坡,或虽未超过8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边坡。
本规定所称深基坑(以下简称“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自然地面下5m(含5m)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的基坑。
本规定所称边坡与基坑工程,包括边坡与基坑支护、地下水控制、地表水的疏导与排泄、土方开挖、基坑回填、基坑周边环境保护、监测等内容。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边坡与基坑工程的环境调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检)测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 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省范围内的边坡与基坑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边坡与基坑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
各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根据职责具体负责边坡与基坑工程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成立“河南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负责危险性较大的边坡与基坑工程的设计方案评审工作。
第五条 建设单位在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时,对于该项目有满足第二条的边坡或基坑工程的,除按规定提交有关文件外,应同时提交边坡与基坑工程专家委员会设计方案评审报告、专家委员会或各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或其委托机构)出具的设计方案复核证明,以及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边坡或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第六条 鼓励采用科学先进的勘察、设计、施工技术和工艺。未在本省范围内应用过的技术与工艺,应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具体地质情况和工程实际进行研究、试验,并通过专家委员会评审后,方可应用。
第七条 鼓励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单位对边坡与基坑工程办理工程一切险和附加第三者责任险,以减少工程的风险损失。
第二章 建设单位
第八条 建设单位应依法将边坡与基坑工程的建设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且有经验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检)测单位。
第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勘察前对边坡与基坑工程邻近的建(构)筑物结构类型、层数、地基、基础类型、埋深、持力层及上部结构现状和周边道路、管线、排水等情况,以及同期施工的相邻建设工程施工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资料及时提供给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检)测等单位。
第十条 前期的调查范围应为边坡及基坑可能的影响范围,不小于边坡、基坑边线起,基坑开挖深度或边坡高度3倍的范围。
临近地铁、隧道工程或有特殊要求的建设工程,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边坡与基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确保相邻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的安全及正常使用。
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作进一步检查;对可能发生争议的部位应拍照或摄像,布设记号,作好原始记录。
对受影响可能发生争议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建设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应依法委托房屋质量鉴定单位进行鉴定。鉴定报告应提出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可承受外界影响的程度。
第十二条 建设工程相邻有多项建设工程相继施工时,各有关单位要采取措施,共同作好协调、配合工作,避免对相邻建设工程产生不良影响和造成损失。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按有关规定承担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费。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施工;不得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违反技术标准、降低工程质量;不得压缩合理工期和削减施工过程中的监测项目。
第三章 工程勘察
第十四条 勘察单位应对边坡或基坑可能影响的区域进行勘察,查明工程建筑地域及周边环境的地质情况,为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资料及设计参数。
第十五条 勘察单位应当根据规范、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制定勘察纲要和方案,并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方可实施。
边坡与基坑工程的勘察深度除满足主体工程详细勘察要求外,还应当满足边坡与基坑工程勘察的要求。
第十六条 勘察报告应当按技术规范和经审定后的勘察方案编写,给出工程设计、施工所需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气象及水文条件等技术资料。对边坡与基坑工程可能的影响范围、破坏模式、稳定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对基坑与边坡工程设计、施工、监测提出合理的建议。
第十七条 勘察报告必须经主体工程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后方可使用。
第十八条 勘察单位应当做好勘察报告提交后的服务工作。当工程设计、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勘察单位应当做好配合。
第四章 工程设计
第十九条 鼓励有岩土工程设计资质的主体结构设计单位对该工程的边坡或基坑工程进行设计。当从事边坡和基坑工程设计的单位为非主体结构工程的设计单位时,其应当具有相应的综合岩土工程勘察或专业岩土工程设计资质,完成的设计文件应与原主体结构工程设计文件相协调。设计人员与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对注册师的规定。
第二十条 设计单位应依据审查合格后的勘察报告以及边坡与基坑周边的地质情况、周围环境、工程主体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等确定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包括支护结构、土方开挖、降排水措施、地表水的排泄与疏导、环境保护、监测、应急措施等内容,工程设计计算和分析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第二十一条 边坡与基坑工程的设计必须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范、标准、规定进行,其设计文件应明确提出避免对周围环境和邻近建(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或造成损害的技术要求和措施。设计图纸及文件必须注明支护结构、周边重要建(构)筑物、重要管线及周边土体的控制变形值以及坡顶堆载的限制值。必须注明边坡和基坑工程的设计使用期限。
边坡与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不得超出用地红线,必须超越红线时应征得相邻地块业主的同意。
第二十二条 采用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的基坑支护设计,应当与主体工程设计密切配合,依据工程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文件资料进行设计,并考虑围护结构和主体结构基础沉降的适应性。
第二十三条 设计方案应由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专门评审,参加评审的专家应当到实地查看现场情况,本着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出具由专家签名的书面评审报告。
以下边坡和基坑工程的设计方案评审由河南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专家委员会组织评审:
(一)土质边坡高度超过15m(含15m),岩质边坡高度超过30m(含30m);
(二)土质边坡高度虽未超过15m,岩质边坡高度虽未超过30m,但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划分标准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筑边坡;
(三)基坑开挖深度超过7m(含7m);
(四)基坑开挖深度虽未超过7m,但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划分标准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及以上的基坑。
(五)工程所在地为湿陷性黄土的基坑工程根据现行行业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划分标准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及以上的基坑。
其它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方案的评审由各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或其委托机构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 设计单位应当根据专家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优化后出具正式施工图纸,并由专家委员会复核。
第二十五条 设计单位应作好技术交底和工程施工过程的技术服务工作,及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发现实际情况与勘察、设计不符或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施工、监理、监(检)测等单位研究解决,必要时应提出补充勘察要求和修改设计的建议。
第五章 工程施工
第二十六条 施工单位应依据设计文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环境资料,编制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专项施工方案。从施工方法、施工顺序、质量要求、进度安排、安全防范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对邻近建(构)筑物及设施应有周密的保护措施;对坡顶堆载、地表水、地下水应有详细的控制措施;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工程应有控制险情的应急措施。
第二十七条 专项施工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概况:边坡与基坑工程的概况、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二)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标准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三)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
(四)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
(五)土方开挖、运输、工况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
(六)施工质量与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技术措施、质量检验、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
(七)劳动力计划: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配备情况;
(八)经审查合格的勘察报告、相关图纸和必要的计算书等。
第二十八条 对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应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核,并根据审查报告进行完善,最终方案须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相关专业承包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实施。
施工中专项施工方案确需修改的,应当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相关专业承包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同意,并提出是否重新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核。因设计、结构、外部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确需修改的,应当重新组织论证、审核。
第二十九条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审查审核通过的设计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向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当定期巡查专项方案实施情况。
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当加强对边坡与基坑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树立警戒标志,及时了解和分析监测信息,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应有充分的预见,施工现场应当按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抢险人员和器材。
发生边坡与基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报告,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有效组织抢险,防止事故及事故后果的扩大。
第三十一条
边坡与基坑工程施工完毕后,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单位进行验收。
第三十二条 基坑开挖后,施工单位应当及时进行地下结构工程施工,严禁基坑暴露时间超过设计使用期限。地下工程施工完毕并达到设计要求后,基坑应及时回填,并按设计要求保证回填质量。
特殊情况下未能及时回填超过设计有效使用期限的,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回填或制定加固方案进行加固处理。加固方案应委托专家对方案的可行性和基坑的安全性进行论证审查,提出书面论证审查意见,同时报送安监机构。责任单位对因未能及时回填或未进行加固处理而发生的基坑工程安全事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工程监理与监(检)测
第三十三条 监理单位应根据相应的国家规范、技术标准、设计文件、评审意见、专项施工方案等有关资料,编写工程监理规划、实施细则,并对边坡与基坑工程进行全过程安全、质量监理。
派驻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必要时应配备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第三十四条 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时,应当把以下内容作为监理工作要点:
(一)核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等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二)监督设计、施工、监测方案的实施;
(三)检查和督促施工现场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和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四)对施工过程实施现场监理,并随时关注施工对周边环境及设施的影响;
(五)检查和督促各项观测、监测数据的记录并做好监理资料的整理、归档。
第三十五条 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支护体系的变形监测、相邻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地下水位等的监测应当委托有岩土工程监测资质的工程监测单位承担,监测单位不得与施工单位有隶属关系。
第三十六条 监测单位应当根据国家现行规范、工程场地的勘察报告、设计文件、专项施工方案等制定监测方案。
第三十七条 监测单位应当自施工准备阶段开始直至工程竣工验收,按相关规范及监测方案要求作好边坡与基坑以及周边环境的全过程监测工作。
第三十八条 监测数据必须真实,监测记录应当规范,监测单位应当及时向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通报监测分析情况,提出合理建议。当监测数据已达报警临界值时,监测单位应立即通知有关各方采取措施,必要时应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工程结束后,监测单位应及时向委托方移交监测资料。
第三十九条 在遇到暴雨以及地下水位涨落幅度较大、地质情况特别复杂等情形时,监测单位应加强观察和监测,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建设、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
第四十条 边坡与基坑工程应按相应的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工程质量检测,检测部位应具有代表性,检测数量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边坡与基坑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监管措施,并加强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违章作业或违反本规定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检测等单位,应当及时督促整改,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我省有关法规予以处罚,并按相关规定将不良行为记入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
第四十二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国土资源、气象、水利、地震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掌握当地边坡与基坑工程现状及动态趋势,增强监管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
第四篇: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2012安全工作重点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 印发2012年全省建设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
豫建〔2012〕37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现将我厅制定的《2012年全省建设安全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切实抓好今年的建设安全监管工作。
附件:2012年全省建设安全工作要点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附 件2012年全省建设安全工作要点
一、建设安全工作总体思路和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精神,深入开展 “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安全科技支撑,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着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力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一)城市(含县市)规划区内的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安全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对村镇规模以上工程依法实施安全监管。
(二)各省辖市和县(市)全部成立建筑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应急救援及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减少一般伤亡事故,控制较大伤亡事故,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全年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2011年下降10%以上。
(四)全面开展安全河南创建活动,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河南创建纲要(2010—2020年)》要求,完成创建工作目标和任务。
三、工作重点
(一)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 1.全省建设系统要把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以下简称《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教育,全面把握《意见》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使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充分认识安全发展既是科学发展的内涵,又是科学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要紧密联系实际,结合本地建设安全生产工作的情况及特点,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工作措施;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切实有效的加强和改进;要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意见》的各项政策和配套措施切实得到贯彻落实。
(二)坚持落实责任,强化安全监管实效
2.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全面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带班检查和项目负责人带班生产制度,进一步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督促指导监理企业规范监理行为,严格落实安全监理责任,确保施工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关键工序监理到位。
3.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努力消除安全监管上存在的“盲区”和“死角”。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层层分解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强化安全绩效考核,严格实行“一票否决”。要紧紧围绕城镇化建设要求,强化层级监管,加大对县(市)区安全监管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加强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持,切实提高县(市)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4.创新监管方式,突出监管重点。大力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安全动态监管和协调配合机制,严格安全许可和施工许可制度,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加强市场准入与清出管理,对工作不力的地区和企业实行督办约谈和市场准入限制,增强安全监管工作实效。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中心工作,突出做好保障性住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等民生、民心工程及产业集聚区、城中村、村镇等重点领域的建筑安全监管与指导服务工作,确保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三)坚持预防为主,深化隐患排查治理
5.进一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把排查治理隐患作为有效防范遏制事故的治本之策,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和机制,促进企业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安全管理转变,由政府为主的行政执法排查隐患向企业为主的日常管理排查隐患转变,由治标的隐患排查向治本的隐患排查转变,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严格执行重大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制度,对重大隐患要明确责任,跟踪督导,挂牌督办,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治理和消除。
6.全面深化安全专项整治。针对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既要抓住安全生产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强化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又要注重日常安全监管,兼顾其他作业场所和岗位,全面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7.认真开展安全监督检查。特别加大节日期间、特殊季节和重大活动等重点时期以及易发生事故的部位和施工阶段的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做到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经常性检查与集中专项性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查相结合,提高监督检查的效果。在监督检查过程中,要严肃认真仔细,真正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和生产安全隐患,并予以严厉查处和督促落实整改。
(四)坚持依法治理,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
8.强化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执法流程、执法标准和监督检查办法,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继续组织开展“打非”专项行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依法处罚、严格问责的打击措施,切实提高执法效能,规范生产经营建设秩序。
9.严肃认真查处安全事故。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组织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提出事故处理意见或建议,依法严肃追究事故责任企业和人员的责任,加大对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事故查处督办、事故约谈、事故现场会、事故通报、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制度,及时报送事故情况,认真研究事故特点,积极探索事故防范措施,对外公开事故查处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五)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10.着力推进科技进步。认真做好安全先进适用技术、适用产品的推广应用工作,严格限制和强制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强化安全信息化建设,充分应用高科技手段,积极推行施工现场和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加强对安全隐患的监测监控和预报预警,加快安全生产信息互联互通,使安全监管监察和企业安全管理方法更加科学,手段更加完备。
11.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积极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生产厂家及行业协会,构建安全生产科研协作体系,针对建筑施工、城乡综合防灾、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基础性、关键性技术和管理难题,开展安全科技攻关。加强安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建筑安全专家组,成立全省建筑施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论证专家库,培育发展建筑安全生产、职业安全健康评价、咨询、培训等社会中介组织。推进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标准》、《企业安全生产考评标准》等地方性标准。
12.强化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加强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的计取、支付、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在招投标、施工许可、日常安全检查等环节严格把关,严格审查,确保安全投入落到实处。充分用好现行高危行业安全费用提取使用政策、安全生产设备购置使用的普惠和特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切实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六)强化基础建设,提高行业安全整体素质 13.注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继续坚持企业法定代表人讲安全课和建筑安全生产“八荣八耻”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对企业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及一线作业人员尤其是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工作岗位安全技能,增强识别隐患、排除隐患、防范风险及规范管理的能力。积极引导和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加大培训费用投入,认真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认真做好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的第1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积极开展寓教于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大力营造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14.强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督促企业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免费为从业人员发放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切实保障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权益。加强建筑工地食堂管理,认真做好一线作业人员的饮食卫生和防疫工作。积极倡导绿色施工,严格控制扬尘作业及噪音和有害有毒气体,杜绝出场车辆对道路造成的污染。
15.继续强力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完善标准化考评办法和细则,督促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全面开展岗位达标、项目达标和企业达标活动。加强监督指导,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大力表彰标准化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企业、施工项目和先进个人,并通过组织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16.健全完善安全监管和执法体系。特别加强县(市)级安全监管力量,根据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安全监管人员,保障经费来源,改善工作条件,稳定安全监管队伍。加强对监督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及业务能力的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依法监管水平,切实做到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
(七)强化应急处置,保障公共设施安全
17.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制定和完善建设系统各类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省辖市和县(市)建筑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强化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督促指导企业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定期组织演练,并与地方政府应急预案相衔接,建立企地配合联动机制,不断提高抢险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警,每逢节假日、重大节日等敏感时间以及高温酷暑、暴雨等自然灾害来临前,及时发出预警通知,提出指导性对策措施,落实应急防范措施。
18.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安全管理。加强各类燃气输送、储存、输配、调压设备(设施)及罐区、管网、加气站的检查和检漏,强化燃气用户的安全教育和指导,加大对无证非法经营液化气、燃气器具及设施安装的单位和个人的清理整顿,确保燃气使用安全。加强对城市供水的源水、制水、配水及二次供水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认真做好水质检测工作,保证供水水质安全。强化对污水、排水设施及设备维修过程的安全管理,经常检查疏通排洪沟渠和下水管道。加强对市政桥梁、隧道的维护保养和检查监控,认真做好城市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维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对锅炉、辅助设备及供热管网的安全检查、保养和清理,确保供热设施安全生产。
19.强化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游乐园等场所的安全管理。重点做好安全防护设施的检查、加固修缮和游乐设施的检测检验,加强游客疏导和信息发布,控制高峰时段的游客量,防止因拥堵踩踏造成事故。加强景区防火工作,严格火源管理,对火灾隐患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0.强化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管理。认真开展公共建筑的鉴定和加固工作,加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监测与预警功能,增强其全寿命期内的综合抗灾能力。继续配合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确保加固改造和新建工程质量安全。积极推进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结合城中村改造、农居改造、危房改造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城中村和旧城区房屋建筑及农村群众住房的抗震、抗风、防涝能力。
第五篇: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 加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
豫建建〔2013〕67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
为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建筑能耗,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河南省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河南省建筑节能闭合式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要求,现就加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完善节能设计,提升设计深度
(一)设计单位在编制施工图设计说明节能专篇的基础上,必须编写建筑专业和暖通专业节能专篇。节能专篇、计算书、报审表、设计变更文件中的节能措施、节能指标和性能参数前后应一致。
(二)规范节能设计计算。节能设计报审表、施工图纸、节能计算书、计算模型应保持一致,不得人为调整节能措施。纳入节能设计计算的封闭阳台、厨房、卫生间等非空调房间,不得在施工图纸和节能设计审查备案表中擅自取消节能措施。
(三)加强暖通空调系统和用电设备节能设计。一是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计算书应明确各项计算输入参数,输出结果应计入同时使用情况和各项附加。二是应根据计算结果和相关规范规定,合理确定空调设备冷热负荷,不得随意调大。三是对集中空调系统,应进行水系统的水力计算和风系统的阻力计算,包括水泵扬程、系统输送能效比(ER)以及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WS)计算等。四是建筑内使用的电梯应采用并联或群控等智能控制方式,自动扶梯、水泵、风机等设备应采取相适应的节电措施。
(四)设计单位应对施工总承包单位、节能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建筑节能专项技术交底,明确各个专业和各个细部节点做法。
二、突出过程控制,严格材料设备检验
(一)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节能材料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节能材料进行检测,与检测机构签订委托合同,并报当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二)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经审图机构审查合格的施工图纸以及节能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和工艺的要求采购材料及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单位需编制节能材料见证取样检测试验计划书,注明送检材料名称、送检项目、取样数量等,计划书应经施工总承包单位审核后报监理单位签认。
(三)监理单位应将建筑节能监理工作纳入监理规划,针对工程特点编制监理实施细则,对建筑节能的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监理单位应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的要求对围护结构、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配电与照 1 明工程进行相应的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和复验,并经监理单位代表签字后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
三、强化检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受控
(一)建设单位应组织建筑节能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按照节能规范规定的部位、内容、项目对工程墙体、屋面、地面、门窗、幕墙等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填写《建筑节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附相应的图像资料。
(二)建筑节能工程必须进行围护结构现场实体检验,对外墙节能构造实施钻芯取样抽检,对建筑物外窗进行气密性检验,检验的数量、部位和方法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要求进行。
(三)建设单位应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等相关规范文件的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能效测评机构对建筑节能工程的采暖系统、通风和空调系统、配电与照明系统等进行性能测评,并出具节能性能测评报告。从2013年9月1日开始,全省所有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前,必须进行系统节能性能测评,对于技术类型复杂、建筑规模较大(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建筑)的建筑工程,由国家级能效测评机构进行测评。
(四)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应包括:各项建筑节能材料的合格证、进场检验报告、复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各项设备的运行检测记录、系统节能性测评报告、各个建筑节能分项工程的验收意见等内容,对工程质量控制资料不全的工程,不得通过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
四、加强行业监管,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建筑节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将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作为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以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参建各方质量责任落实情况、节能材料复检情况以及施工过程现场实体检测情况等为重点,加大监督检查的频次和力度,对违反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标准的责任单位和人员,应责令整改,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013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