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章节配套练习

时间:2019-05-14 12:5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章节配套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章节配套练习》。

第一篇: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章节配套练习

《HR政策法规案例》 练习

第一章 劳动就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各国劳动立法中,占有首要地位的是(B)P2 A.劳动合同立法 B.就业立法 C.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立法 D.劳动争议立法

2.2007年最新颁布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5条是禁止对以下哪类劳动者设臵歧视性限制的(A)P3 A.农村劳动者B.城镇劳动者 C.老龄劳动者D.退伍军人 3.“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此规定出自我国(C)P3 A.《劳动法》第11条 B.《劳动法》第12条 C.《劳动法》第13条 D.《劳动法》第14条 4.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的相关法规是(A)P6 A.《妇女权益保障法》 B.《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 C.《就业促进法》 D.《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5.对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的相关法规规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国家规定的 D 级劳动强度的劳动P7 A.一级 B.二级 P7 C.三级 D.四级

6.我国《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 B 周岁的未成年人 P7A.15 B.16 C.17 D.18 7.对社会福利企业招用残疾职工的工作统一组织管理的部门为(D)P10 A.国务院民政部 B.国务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C.地方残疾协会 D.地方民政部门 8.内容含盖“妇女就业保障”、“未成年人就业保护”、“残疾人就业保障”、“退役军人就业保障”的法律法规是(A)A.《劳动法》 B.《妇女权益保护法》 C.《残疾人保障法》 D.《兵役法》 9.用人单位到高等学校招聘毕业生的活动应安排在每年(C)P14 A.11月10日以后 B.11月15日以后 C.11月20日以后 D.11月25日以后 10.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是《劳动法》中哪一条的规定(B)P17 A.第87条 B.第88条 C.第89条 D.第90条

二、多项选择题

1.实现就业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分别是(ABC)P1 A.合法性 B.限于国民经济领域C.在一定期间内达到一定量 D.法定劳动年龄范围内 E.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

2.我国关于公平就业的四部法律保障了公民劳动就业的基本权利,同时也保障了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公平就业。这四部法律分别是(ABCD)P4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2条

B.《劳动法》 C.《就业促进法》(2007)D.《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07)E.《怀孕歧视法》 3.我国对特殊就业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有(ABCD)P6 A.《劳动法 B.《妇女权益保障法》C.《残疾人保障法》 D.《残疾人就业条例》 E.《雇佣年龄歧视法》

4.特殊就业保障是国家对以下哪些特殊群体的就业所采取的特殊保障措施。(ABCD)P6 A.妇女 B.残疾人 C.少数民族人员 D.退役军人 E.大学毕业生 5.劳动力市场准入管理的内容包括(ABCDE)P12 A.劳动者准入管理B.用人单位准入管理 C.职业介绍机构准入管理 D.校园招聘管理 E.劳动力流动就业管理

6.我国对退役军人就业保障的相关法律有(ABCDE)P10 A.《劳动法 B.《兵役法》 C.《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兵退出现役安臵暂行办法》 D.《退伍义务兵

安臵条例》

E.《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臵暂行办法》

7.劳动监督体系内,监督主体包括(ABCD)P15 A.劳动行政部门 B.相关行政部门 C.工会监督 D.个人监督 E.舆论监督

三、名词解释

1.【劳动就业】是指处于法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参加国民经济中某个部门的社会劳动,从而获得劳动报酬或劳动收入并以此作为其生活主要来源的状况。P2 2.【劳动监督】称劳动监督监察或劳动法监督,是指法定监督主体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依法对用人单位和劳动服务主体遵守劳动法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纠偏、处罚等一系列监督活动的总称。P15 3.【劳动监察】是指法定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对《劳动法》的遵守情况依法进行的监察、纠举、处罚等一系列监督活动。P17 4.【劳动和社会保障信访】: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用书信、走访和电话等形式,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合理要求,依法应当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理的活动。P22 第二章 劳动合同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的与劳动合同相关的是以下哪部法律(D)P27 A.《劳动法》 B.《合同法》C.《关于贯彻<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对《劳动法》的相关条文进行详细解释的是(C)P27 A.《劳动法》 B.《合同法》C.《关于贯彻<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3.对实施多年的各地方劳动合同条例已确定的劳动关系模式都有重大调整,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有方式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的法案是(D)P28 A.《劳动法》 B.《合同法》C.《关于贯彻<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是指(B)P30 A.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C.以完成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D.临时性劳动合同

5.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C)P30 A.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C.以完成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D.临时性劳动合同

6.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B)P32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7.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A)P32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8.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D)

P32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9.劳动者主动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提前 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C)P35 A.10 B.20 C.30 D.40 10.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B)P34 A.口头形式 B.书面形式 C.任何形式 D.无固定形式

11.劳动者有下属哪一项情形时,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C)P36 A.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B.严重失职,营私舞弊

C.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D.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12.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C)P38 A.劳动者 B.劳动仲裁机构 C.工会 D.法院

13.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期限一般为(A)P41 A.1~3年B.3~5年 C.5~7年D.9~12年 14.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2年以上的(A)P44 A.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以完成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D.临时性劳动合同

二、多项选择题

1.目前,在我国,现行与劳动合同相关的法律主要包括:(ABC)P27 A.《劳动法》 B.劳动部《关于贯彻<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E.《融资合同法》

2.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的原则。也就是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E)P28 A.合法 B.公平C.平等自愿 D.协商一致 E.诚实信用的原则 3.竞业限制的人员一般限于用人单位的(CDE)P33 A.基层管理人员 B.普通技术人员C.高级管理人员 D.高级技术人员 E.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4.集体合同的内容包括(ABCDE)P39 A.劳动报酬 B.工作时间 C.休息休假 D.劳动安全与卫生 E.职业技能培训

三、名词解释题

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P30 2.【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P39 3.【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P46

四、简答题

1.简述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规定.P29 答: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都要保证向对方提供完整的信息。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完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另外,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合同。

2.简述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P31 答: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保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3.简述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条件。P36 答: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趁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4.简述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P38

答: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职业培训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我国现行职业培训法规是根据 规定的原则制定的。(C)P49 A.《劳动法》 B.《劳动合同法》 C.《宪法》 D.《就业促进法》 2.我国职业培训的发展阶段是指(D)P50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针对社会经济市场的需求,帮助初次求职者、下岗失业者提高就业和再就业能力进行职业知识、技能水平的一种培训是指(A)P50 A.就业前培训 B.学徒培训 C.转业培训 D.在岗培训

4.以初次求职的劳动者、失业职工、需要转换职业的职工、农村劳动者、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及复转军人等特殊群体人员为培训的对象的职业培训形式是(A)P51 A.就业前培训 B.学徒培训 C.转业培训 D.在岗培训

5.主要以培养初级技术人员和初级业务人员为培训任务的学校正规培训形式是(B)P53 A.技工学校培训 B.职业(技术)学校培训 C.成人高等学校培训 D.普通院校培训

6.在我国的职业培训实体中 是培养技术人才的主要基地,是职业培训工作的主要力量(A)P59 A.技工学校 B.就业训练中心 C.综合培训基地 D.社会力量办学 7.接受职业学校教育的学生,经学校考核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学历证书的相关法规是(C)P61 A.《劳动法》 B.《劳动合同法》C.《职业教育法》 D.《职业培训实体管理规定》 8.工人考核中,有关工人生产工作成绩的考核以 为主(A)P62 A.定量考核 B.定性考核 C.笔试考核 D.面试考核

9.工人考核中,有关工人技术业务水平考核以 为主(C)P62 A.定量考核 B.定性考核 C.笔试考核 D.面试考核

二、多选题

1.我国现行职业培训法规主要包括(ABCDE)P50 A.学徒培训法规 B.技工学校培训法规 C.就业训练法规 D.职业教育法规 E.工人考核、技师聘任法规

2.我国关于职业教育的相关法规包括(ACDE)P50 A.《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 B.《关于加强就业训练中心工作的意见》——属于就业训练法规

C.《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E.《职业培训实体管理规定》

3.企业职工培训中对企业职工进行的相关培训包括(ABCDE)P53 A.思想政治 B.职业道德 C.操作技能 D.管理知识 E.技术业务 4.我国的职业培训实体包括(ABCDE)P59 A.技工学校 B.就业训练中心 C.综合培训基地和培训集团 D.社会力量办学 E.企业职工培训中心

5.工人考核的形式包括(ABCDE)P62 A.录用考核 B.转正定级考核 C.下岗转岗考核 D.本等级考核 E.升级考核 6.工人考核的内容包括(ABC)P62 A.工人思想政治表现 B.生产工作成绩 C.技术业务水平D.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 E.对企业的贡

献程度

7.职业资格证书的形式包括(CDE)P64 A.《学历证书》 B.《学位证书》 C.《技术等级证书》 D.《技术资格证书》 E.《高级技师资格证书》

8.技术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包括(ABCDE)P66A.初级 B.中级 C.高级D.技师 E.高级技师

三、名词解释

1.【职业培训实体】开发劳动者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各种培训机构。

2.【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P64

五、简答题

1.职业学校的设立,必须符合哪些基本条件? P58 答:职业学校的设立,必须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①有组织机构和章程;②有合格的教师;③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以及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设施、设备;④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第四章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 [重点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是我国哪部法律规定的(C)P72 A.《宪法》第41条 B.《宪法》第42条 C.《宪法》第43条 D.《宪法》第44条 2.我国现时工时制的主要依据是(B)P72 A.《劳动法》 B.《国务院关于工作时间的规定》 C.《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D.《劳动合同法》

3.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每周工作5天、休息2天,每天工作8小时。这种工作时间制度被称作(A)P73 A.标准工作时间制度 B.最长工作时间制度 C.不定时工作制度 D.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 4.以周、月、季、年等为计算周期的特殊工时制度是(D)P74 A.标准工作时间制度B.最长工作时间制度 C.不定时工作制度 D.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

5.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等职工实行(C)P74 A.标准工作时间制度 B.最长工作时间制度 C.不定时工作制度D.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

6.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等行业中的需连续作业或者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职工实行(D)P74 A.标准工作时间制度 B.最长工作时间制度 C.不定时工作制度 D.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 7.关于晚婚晚育,我国是实施一定的奖励的。具体体现在哪部法规中(D)P79 A.《劳动法》 B.《劳动合同法》 C.《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8.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的法规是(C)P81 A.《劳动法》第43条 B.《劳动法》第44条 C.《劳动法》第45条 D.《劳动法》第46条 9.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中的规定,确定职工带薪年休假的天数时,最多不得超过(B)P81 A.一周 B.两周 C.三周 D.四周

10.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B)P81 A.5天 B.10天 C.15天 D.20天

11.职工累计工作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 P81 A.5天 B.10天 C.15天 D.20天

12.从事矿井、高山、有毒有害、特别繁重的岗位或者国家规定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作业的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 小时(C)A.8小时 B.7小时 C.6小时 D.5小时

二、多项选择题

1.工作时间包括(ABCDE)P70A.劳动作业时间 B.准备工作时间 C.结束工作时间 D.法定非劳

动消耗时间

E.法规或单位行政安排的离岗从是其他活动时间

2.特殊工时制度包括(CD)P73A.标准工作时间制度 B.最长工作时间制度 C.不定时工作制度 D.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 E.最短工时制度 3.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对象包括(ABCDE)P74 A.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 B.外勤人员 C.推销人员 D.部分值班人员 E.出租汽车司机 4.各国法定节日一般包括(ABC)P77 A.政治性节日 B.宗教节日 C.民族习惯性节日 D.领导人诞辰日 E.公休日 5.我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ABCD)P77 A.新年 B.春节C.劳动节 D.国庆节 E.妇女节 6.我国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ABCD)P77 A.妇女节 B.青年节 C.儿童节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E.光棍儿节 7.缩短工作时间的保护对象包括(ABCDE)P82 A.从事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者 B.从事夜班工作的员工 C.哺乳期内的女工 D.怀孕的女工 E.未成年工

三、名词解释题1.【公休日】又称周休息,是指劳动者在一周(7天)内,享有连续休息在1天(24小时)以上的休息时间。

四、简答题

1.简述工作与休息的时间安排应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P70 答:①保障用人单位生产任务的完成; ②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休息权; ③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 ④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

第五章 薪酬福利 [重点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劳动法》第46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的原则是(A)P88 A.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人分配 D.按级分配 2.对工资总额的构成、工资的种类、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等内容作了具体规定的法规是(A)P89 A.《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B.我国《劳动法》第5章C《最低工资规定》D.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3.对工资分配原则、分配方式、工资水平、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特殊情况下的工资等内容作了具体规定的法规是(B)P89 A.《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B.我国《劳动法》第5章 C.《最低工资规定》 D.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4.对工资支付形式、工资支付时间、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等有关工资支付的问题作了明确规定的法规是(D)A.《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B.我国《劳动法》第5章 P89 C.《最低工资规定》 D.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5.对最低工资的适用范围、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最低工资标准测算方法和违反规定的处理等作了具体规定的法规是(C)P89 A.《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B.我国《劳动法》第5章 C.《最低工资规定》 D.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6.适用于难以量化的岗位和工种,如管理和行政人员的工资标准是(A)P90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奖金 D.津贴和补贴

7.比较适合于类似自动流水线操作员等容易量化的岗位的工资标准是(B)P90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奖金 D.津贴和补贴 8.计件工资的核心是(D)P90 A.单位工作时间 B.单件劳动定额 C.单位时间的标准工资 D.计件单价

9.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是指(B)P91A.工资 B.奖金 C.津贴D.补贴

10.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报酬是指(C)P92 A.工资 B.奖金 C.津贴 D.补贴

11.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报酬是指(D)P92A.工资 B.奖金 C.津贴 D.补贴

12.卫生防疫津贴、医疗卫生津贴、科技保健津贴、各种社会福利院职工特殊保健津贴都属于(B)P92 A.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 B.保健性津贴 C.技术性津贴 D.年功性津贴 13.高空津贴、下井津贴、野外工作津贴、高温作业津贴、气象站津贴、夜班津贴、中班津贴等属于(A)P92 A.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 B.保健性津贴 C.技术性津贴 D.年功性津贴

14.特级教师补贴、科研津贴、工人技师津贴、中药老药工技术津贴、特殊教育津贴等属于(C)P92 A.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 B.保健性津贴 C.技术性津贴 D.年功性津贴 15.“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相关法规是(D)P94 A.《劳动法》第45条 B.《劳动法》第46条 C.《劳动法》第47条 D.《劳动法》第48条 16.按照《最低工资规定》,全日制就业劳动者适用的最低工资标准为(C)P95 A.年最低工资标准 B.季最低工资标准C.月最低工资标准 D.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17.按照《最低工资规定》,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为(D)P95 A.年最低工资标准 B.季最低工资标准 C.月最低工资标准 D.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18.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 支付劳动者工资。(B)P100 A.100% B.150% C.200% D.300% 19.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 支付劳动者工资。(C)P100A.100% B.150% C.200% D.300% 20.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 支付劳动者工资。(D)P100A.100% B.150% C.200% D.300%

21.在企业破产清偿中用人单位应按清偿顺序首先支付欠付本单位劳动者的工资的相关法规是(C)P101 A.《劳动法》 B.《劳动合同法》 C.《企业破产法》 D.《企业租赁法》

22.某人本月工资总额为10000元、本月其他收入为2000元、物价补贴为500元、子保费为200元、电话补贴为300元、房租补贴为500元、住房基金为500元。个人所得税起征额为1600元。其月应纳所得额为(D)P107 A.8000元 B.8100元 C.8200元 D.8400元

23.某人月应发工资为1850元,当月工资扣医保30元,扣公积金120元,该月发放奖金1200元,适用所得税率为10%,速算扣除额为25元,该人应缴纳所得税为(C)P108A.150元 B.125元 C.105元 D.95元

24.职工福利基金的主要和常规来源是(A)P111 A.按国家规定从企业财产和收入中提取 B.企业自筹C.向职工个人征收 D.福利服务收入

24.按国家相关规定,计提职工福利费是按工资总额的(C)P111A.10% B.15% C.14% D.18% 25.我国《公司法》规定在税后利润中按 计提公益金(A)P111A.5% B.10% C.15% D.20% 26.被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以外的职工福利支出是(A)P111A.职工福利费 B.公益金 C.工资 D.奖金

27.主要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支出,如兴建职工宿舍、职工俱乐部的是(B)P111 A.职工福利费 B.公益金 C.工资 D.奖金

二、多项选择题

1.同工同酬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CDE)P88

A.劳动者的学历相同 B.劳动者的年龄相同

C.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相同 D.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与别人同样的工作量 E.同样的工作量取得了相同的工作业绩

2.《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4条指出,工资总额包括(ABCDE)P89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奖金、津贴、补贴 D.加班加点工资 E.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3.计时工资的标准一般分为(CDE)P90A.年 B.季 C.月 D.E.小时 4.属于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包括(ABCE)P92 A.高空津贴 B.井下津贴 C.野外工作津贴 D.中药老药工技术津贴 E.高温作业津贴 5.属于年功性津贴的是(ABC)P92 A.工龄津贴 B.教龄津贴 C.护士工龄津贴 D.工人技师津贴 E.班(组)长津贴 6.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个人所得包括(ABC)P107A.工资、薪金所得B.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C.对企事业单位的承保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D.劳务报酬所得 E.稿酬所得 7.实行比例税率的个人所得包括(ABCDE)P107 A.劳务报酬所得 B.稿酬所得 C.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D.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E.财产租赁所得

8.专门性职工福利机构包括(ABCDE)P110 A职工福利基金管理机构B职工住宅管理机构 C职工生活管理机构 D职工文体管理机构 E女职工福利管理机构

9.职工福利基金的法定来源主要包括(ABCD)P111 A.按国家规定从企业财产和收入中提取 B.企业自筹C.向职工个人征收 D.福利服务收入 E.政府财政拨款

四、名词解释题

1.同工同酬:即用人单位对于从事相同工作、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不分其性别、年龄、民族等差别,对同等数量、质量的劳动支付相同的劳动报酬。P88 2.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P94 3.职工福利,又称职业福利或劳动福利,是指用人单位和有关社会服务机构为满足劳动者生活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在工资和社会保险之外向职工及其亲属提供 一定货币、实物、服务等形式的物质帮助。

五、简答题

1.工资具有的特点。P86 答:①工资是劳动者基于劳动关系获得的。②工资的标准必须是事前规定的。③劳动者工资的支付依据是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④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定期支付。⑤工资的形式和水平由企业依法自行规定。

3.简述确定计时工资的步骤及计时工资的优缺点。P90 答:确定计时工资的步骤主要包括:先确定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和生产经验等基本因素;以上述评估因素来确定劳动者的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再根据上述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并参照劳动者的实际劳动时间来发放相应的工资。

计时工资的优点是操作较为简单,评估较为容易;其缺点是只能反映劳动者应该提供的劳动量而非真实提供的劳动量(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因此,这一工资形式适用于那些难以量化的岗位和工种,如管理和行政人员。

2.《劳动法》第49条指出,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的因素包括哪些? P95 答:①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②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③劳动生产率;④就业状况;⑤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3.应纳所得税的范围包括哪些? P105 答:①工资、薪金所得。②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③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保经营、承租经营所得。④劳务报酬所得。⑤稿酬所得。⑥特许权使用费所得。⑦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⑧财产租赁所得。⑨财产转让所得。⑩偶然所得。⑾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第六章 社会保险 [重点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实行国家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是《劳动法》中(D)P114 A.第70条的规定 B.第72条的规定 C.第74条的规定 D.第75条的规定

2.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于(A)P114A.1949年10月B.1950年1月 C.1951年6月 D.1955年2月

3.在整个社会保险基金中,数额最大,支付时间最长的基金是(D)P117 A.医疗保险基金 B.失业保险基金 C.工伤保险基金 D.养老保险基金

4.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的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养老保险是(A)P118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C.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D.失业保险

5.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是为了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更好地保障企业职工退休后的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而设立的保险实施办法是指(B)P123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C.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D.失业保险

6.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表现形式是(A)P123 A.企业年金制度 B.企业公积金制度 C.企业公益金制度 D.企业资本金制度

7.在人们生病或者受到伤害的时候,由国家或社会向病人或者受害人提供医疗服务、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指(B)P125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 D.失业保险

8.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的管理原则是(B)P125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属人加属地原则 D.一切从简原则

9.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 构成。(A)P125A.个人账户 B.企业账户C.社会账户 D.政府政府

10.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划入个人账户。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C)P125A.20% B.25% C.30% D.35% 11.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 管理。(C)P128 A.定点用人单位 B.定点政府部门 C.定点药店 D.定点金融机构

12.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受伤、患病、致残或死亡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获得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并为因上述两种情况导致死亡的职工的供养亲属提供抚恤金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指(D)P130A.养老保险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D.工伤保险

1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情况认定为(B)P132 A.工伤 B.视同工伤 C.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D.自然死亡

14.醉酒导致死亡的情况认定为(C)P132 A.工伤 B.视同工伤 C.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D.自然死亡 15.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期限。《工伤保险条例》第20条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 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D)P135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16.失业保险的对象为(C)P141A.退休职工 B.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 C.失业职工 D.在职职工

17.失业保险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是(A)P142 A.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B.财政补贴 C.基金利息 D.征收的滞纳金 18.我国生育保险按照 组织,生育保险费用实行社会统筹。(B)P146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属人加属地原则 D.一切从简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ABC)P114 A.国家基本保险 B.企业补充保险 C.个人储蓄性保险 D.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E.财产保险 2.在我国,社会保障一般包括(ABCDE)P114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 D.优抚安慰 E.社会互助

3.我国《劳动法》第73条规定,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ABCDE)P115 A.退休 B.患病、负伤 C.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D.失业 E.生育 4.我国《社会保险财务制度(试行)》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包括(ABCDE)P116 A.养老保险基金 B.企业补充养老基金

C.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 D.医疗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E.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 5.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主要包括(ABCD)P117 A.被保险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B.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C.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收益和利息收入 D.政府的财政补贴 E.个人或企事业单位的捐助 6.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的方式包括(BCD)P118 A.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B.购买国库券C.购买国家银行发行的债券 D.委托国家银行、国家信托投资公司放款

E.购买私营企业债券

7.以下情形中,属于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的情形是(ABCDE)P144 A.重新就业 B.应征服兵役 C.移居境外 D.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E.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

8.领取失业保险金时应出具的证明材料包括(ABCD)P144 A.本人身份证明 B.所在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

C.失业登记及求职证明 D.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E.本人的收入证明 9.在社会保险中,职工个人不缴纳保险费的险种是(CE)P148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工伤保险 D.失业保险 E.生育保险

三、名词解释题

1.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时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P114 2.养老保险:也称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后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P117 3.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P136 4.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建立失业保险基金,使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在法定期间内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保险制度。P141

四、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险基金的组成部分。P115

答: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

2.简述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P116 答:①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②单位为职工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③职工个人缴纳的储蓄性养老保险费;④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⑤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⑥单位和个人

缴纳的生育保险费;⑦按规定加收的滞纳金;⑧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存储利息及兑付有价证券利息;⑨基金保值、增值的收入;⑩政府给予的补贴;⑾职工社会保险基金异地转移收入;⑿社会保险基金其他收入。

3.简述养老保险的特点。P117 答:①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加;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

②养老保险费用来源一般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或单位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并实现广泛的社会互济。

③养老保险具有社会性,影响很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因此,必须设臵专门机构,实行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4.简述基本养老保险的发放条件 P121 答:(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

①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②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即特殊工种,退休年龄为:

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③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

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

(2)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满15年的

5.简述工伤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相比较,有哪些特点? P130 答:①工伤保险赔偿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在劳动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事故使劳动者负伤或残废,雇主即应

负担赔偿责任。

②工伤保险费由雇主承担,劳动者个人不需要缴纳费用。

③工伤保险的待遇标准相对较高,受伤害者享受的服务项目较多。6.简述失业保险基金所需资金的来源。P142 答:失业保险基金,也就是失业保险所需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失业保险费,包括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的两部分,这是失业基金的主要来源;

②财政补贴,这是政府负担的一部分;③基金利息,这是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的收益部分; ④其他资金,主要是指对不按期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单位征收的滞纳金等。7.简述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条件。P142 答:《失业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①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义务满一年的; ②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③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8.简述享受养老保险的条件包括的内容。P122 P149 答:(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

①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②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即特殊工种,退休年龄为:

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③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

岁,女年满45周岁。

(2)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满15年的 第七章 劳动保护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在学习借鉴西方等国成功的安全管理经验的过程中,逐渐替代“劳动保护”这一术语的是(C)P151 A.劳动安全 B.工作卫生 C.职业安全卫生 D.职业素养培养

2.职业安全卫生的同义词是(C)P152A.劳动安全 B.职业保护 C.劳动安全卫生 D.工作安全 3.人类最早的劳动保护立法可追溯到13世纪德国政府颁布的(C)P152 A.《工厂法》 B.《矿山法》 C.《矿工保护法》 D.《劳工法》 4.中国最早的劳动保护相关法规是(B)P152 A.《共同纲领》B.《劳动法大纲》 C.《工厂安全卫生规程》D.《矿山安全法》 5.新中国建国以来,伤亡事故的第一个高峰是在(D)P153 A.1950年上半年 B.1952年下半年 C.1956年上半年 D.1958年下半年 6.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会议是(C)P153 A.三届人大一次常务会议 B.七届人大二次常务会议 C.八届人大八次常务会议 D.九届人大一次常务会议

7.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的相关法规是(B)P154 A.《矿工保护法》第6条 B.《宪法》第42条 C.《刑法》第134条 D.《劳动法》第44条

8.对安全生产方面的犯罪作了明确具体规定的相关法规是(B)P154 A.《宪法》第42条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4条至137条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6章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9.提出了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侵犯未成年人利益的责任者的惩办,并规定了量刑标准的法规是(B)P154 A《宪法》第42条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4条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6章D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0.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保护方面的责任、劳动者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义务、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报告与处理以及统计制度的相关法规是(C)P154 A.《宪法》第42条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4条至137条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6章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1.规定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进行劳动保护、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禁止劳动的范围的相关法规是(C)P154 A.《宪法》第42条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4条至137条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章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2.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等方面为劳动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法定依据的法规是(D)P154 A.《宪法》第42条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4条至137条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章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3.劳动保护管理的五项制度中,最为核心的制度是(A)P154 A.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安全生产教育制度C.编制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制度 D.伤亡事故和职业病调查处理制度

14.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为(C)P158A.1年B.2年 C.3年 D.4年

15.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体现了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哪项权利?(C)P159A.获得法律保障权 B.知情和建议权C.批评和拒绝权 D.紧急避险权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保护实现的途径包括(ABCDE)P151

A.改善劳动条B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C.保证劳动者的适当休息D对女工实行特殊保护E.对未成年工实行特殊保护

2.职业安全卫生中,“安全”是对急性伤害而言的,是指工作中不发生对人体的急性伤害事故,如(ABC)P151 A.坠落 B.电击 C.机械伤害 D.失眠 E.抑郁

3.我国与劳动保护有关的主要基本法规包括(ABCD)P154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4.劳动保护管理中应健全的五项制度是(ABCDE)P154 A.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C.编制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制度 D.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E.伤亡事故和职业病调查处理制度

5.依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以下哪些企业需要取得安全许可证方可从事生产活动。(ABCDE)P158 A.矿山企业 B.建筑施工企业 C.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D.烟花爆竹生产企业 E.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

6.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包括(ABCDE)P159 ........A.获得法律保障权 B.知情和建议权 C.批评和拒绝权 D.紧急避险权 E.要求赔偿的权利 7.《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ABCDE)P164 .........A.受培训、教育权 B.职业健康权C.职业病危害知情权D.获得劳动保护的权利 E.检举权、控告权

8.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主要包括(ABCD)P167 A.工业卫生设施 B.安全技术设施 C.个人防护设施 D.生产辅助设施 E.仓储保管设施

9.属于工业卫生设施的内容有(ABDE)P167 A.噪声、噪音的防范措施 B.强光的防范措施 C.饮水设施 D.防辐射措施

E.防暑、抗低温措施 10.我国对女职工进行劳动保护的相关法规包括(ABCD)P172 A.《劳动法》 B.《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C.《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 D.《妇女权益保障法》 E.《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法》

三、名词解释题

1.劳动保护: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对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和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P151 2.职业安全卫生:是指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P152 3.特种作业: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又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

四、简答题

1.简述用人单位如何实施职业病防治工作? P163 答:(1)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规定;(2)采取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3)达到自律管理要求 2.简述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及应履行的义务。P163 答:《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

① 受培训、教育权;②职业健康权;③职业病危害的知情权;④获得劳动保护的权利; ⑤检举权、控告权;⑥拒绝作业权;⑦参与民主管理权。劳动者在享有职业卫生保护权的同时也有责任履行下列义务:

① 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②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③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以及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④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

应及时报告。

第八章 离职、退休与裁员 [重点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6条、37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劳动者提前 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D)P183 A.15日 B.20日 C.25日 D.30日 2.劳动者因为年老,或者因工致残、因病致残等经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依法判定退出生产、工作岗位养老休息的情形是指(D)P183A.退职 B.内退 C.裁员 D.退休 3.我国职工退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法定的退休年龄,二是(B)P183 A.个人贡献大小 B.个人缴费年限 C.个人身体状况 D.个人工资上涨至上限 4.对擅自离职的技术工人,以旷工论处,给予除名处理。被除名的技术工人,自除名之日起一年内,其他....单位不得录所依据的相关法规是(B)P187 A.《全民所有制单位技术工人合理流动暂行规定》B.《企业职工奖惩条例》C.《劳动法》D.《劳动合同法》 5.员工主动辞职或者自动离职,企业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所依据的相关法规是(C)P189 A.《劳动合同法》第24条 B.《劳动法》第24条C.《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第20条

D.《全民所致单位技术工人合理流动暂行规定》第11条

6.我国用以规定退休人员的法律基础是(D)P191 A.《劳动法》B.《劳动合同法》 C.《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男工人、职员年满60周岁,连续工龄满5年,一般工龄满 的应该退休。(C)P191A.10年 B.15年C.20年D.25年

8.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损身体健康工作的工人,男年满 周岁,应该退休。(B)P191 A.45 B.55 C.65 D.75 9.男工人、职员年满60周岁,连续工龄在15年以上的退休费为本人工资的(C)P192A.60% B.65% C.70% D.75% 10.专职从事革命工作满20年,因身体衰弱不能继续工作而自愿退休的工作人员的退休费为本人工资的(C)P192 A.60% B.65% C.70% D.75% 11.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B)P197 A.0.5 B.1 C.1.5 D.2

二、多项选择题

1.退休待遇包括(ABCDE)P183 A.退休费 B.医疗费 C.护理费 D.异地安家补助费 E.车旅费

2.在我国,与离职、退休、裁员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ABCE)P185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B.《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C.《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D.《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 E.《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

3.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主要遵循的相关法规包括(ABC)P191 A.《国务院关于安臵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规定》 B.《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规定》 C.《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 D.《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臵规定》 E.《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

4.《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第5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裁减的人员包括(ABCD)P197 A.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B.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C.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D.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E.违反用人单位相关规章制度的

四、名词解释题[退职]是指职工不具备退休条件,但经县级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必须退离工作岗位,并获得一定物质帮助。P183

五、简述用人单位裁减人员的程序。P195 答:裁员是集中地辞退员工,用人单位确需裁减人员,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①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

② 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内容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间及实施步骤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集体合同

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经济补偿办法;③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④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

⑤由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按照有关规定向被裁减人员

本人支付经济补偿金,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

第九章 工会与职工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工会最早产生于(C)P200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2.世界上第一个以保护工会法律地位为宗旨的《工会法》,诞生于(C)P200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3.按工会成立的组织原则,可分为产业工会和(D)P200A.企业工会B.地区工会 C.工会联合会D.职业工会

4.将凡从事同一职业的熟练工人都组织在同一工会内即为(D)P200A.企业工会B地区工会 C工会联合会D职业工会

5.我国工会运动的发展史中,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中华全国总工会为代表的统一的工会组织是在(C)P201 A.1921年 B.1937年 C.1948年 D.1949年

6.我国公布实施新修订的《工会法》是在(B)P202A.2000年 B.2001年 C.2002年D.2003年 7.根据修改后的《工会法》特别规定,工会的基本职责是(C)P202 A.维护雇主合法权益 B.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C.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D.维护特殊人群合法权益 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通过是在(A)P202A.1992年B.1993年 C.1994年 D.1995年 9.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是(C)P202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C.《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 D.《中国工会章程》

10.2003年9月26日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是(D)P202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C.《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 D.《中国工会章程》

11.根据我国《工会法》的规定,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两个主要的机制和手段:一是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二是(D)P203 A.罢工 B.示威游行 C.暴力手段 D.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12.规定“工会有权对企业、事业单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有关单位应当予以协助”的相关法规是(A)P205 A.《工会法》第25条 B.《工会法》第53条 C.《劳动法》第55条 D.《劳动合同法》第7条

13.《工会法》中规定,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 向工会拨缴经费(D)P207 A.8% B.6% C.4% D.2%

14.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C)P209 A.工会 B.职工俱乐部 C.职工代表大会

D.商会

15.企业职工奖惩制度中,对职工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处分。属于(A)P212 A.行政处分 B.经济处罚 C.刑事制裁 D.以上都不正确

16.对职工给予罚款、扣发工资、降低工资级别等处分。属于(B)P212 A.行政处分 B.经济处罚 C.刑事制裁 D.以上都不正确

17.职工有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应给予(C)P212 A.行政处分B.经济处罚 C.刑事制裁 D.以上都不正确

18.《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6条规定,对违纪职工罚款的金额一般不超过本人月标准工资的(D)P213 A.50% B.40% C.30% D.20%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与工会相关的立法包括(ABCD)P202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C.《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 D.《中国工会章程》 E.《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工会的具体职权包括(ABCDE)P203 A.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劳动合同 B.对不适当解除劳动合同提出意见权 C.对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提出意见权 D.工会有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的权利 E.工会有依法调查、参加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的权利 3.我国《工会法》第22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有侵犯职工劳动权益情形的,工会有权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交涉,这些情形包括(ABCDE)P204A.克扣职工工资的B.不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 C.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的 D.侵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的E.其他严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

三、名词解释题【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是指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在本单位实施的组织劳动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 P210

四、简答题

1.简述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的方面。P202 答: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一是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包括就业的权利、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得到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等;二是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主要是指维护职工依法对企业、事业单位事务进行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根据我国《工会法》的规定,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两个主要的机制和手段:一是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二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工会的具体职权包括:工会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劳动合同;对不适当解除劳动合同提出意见权对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提出意见权;工会有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的权利工会有依法调查的权利;工会参加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 第十一章 劳动争议 [重点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是(D)P231 A.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B.在我国境内签订、履行的劳动合同的当事人

C.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本单位工人以及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D.军队、武警部队的事业组织与其拥有军籍的人员

2.从劳动争议的具体内容方面看,以下不适用于劳动争议的是(C)P232 A.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B.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C.发生在没有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如发生在职工与职工之间、企业行政领导之间的争议 D.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在我国《劳动法》中,对劳动争议进行了专章规定的章节是(C)P233

A.第八章 B.第九章 C.第十章 D.第十一章

4.目前,我国与劳动争议有关的法律、法规中,专门针对劳动争议的处理进行规定的是(C)P233 A.《劳动法》 B.《关于贯彻<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C.《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D.《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 5.对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之一的调解程序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与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是(D)....P233 A.《劳动法》B.《关于贯彻<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C.《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D.《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 6.对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之一的仲裁程序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与固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是(B)....P233 A.《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B.《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 C.《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应制作不予受理通知书的通知》 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7.对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之一的诉讼程序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与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是(D)P234 A.《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 B.《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 C.《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应制作不予受理通知书的通知》 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施行于(C)P234 ..A.2001年3月22日 B.2001年4月1日 C.2001年4月30日 D.2001年5月1日

9.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服时可在 内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B)P235A10日B15日 C20日D.25日

10.《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6条规定的处理劳动争议的一般程序为(D)P235 A.调解——仲裁——协商——诉讼 B.仲裁——调解——诉讼——协商 C.诉讼——仲裁——调解——协商 D.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11.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原则当中,原则是进行调解的本质和前提(A)P236 A.自愿 B.依法 C.实事求是 D.平等

12.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 内结束。到期没有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D)P237 A.10日 B.15日 C.25日 D.30日

13.《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18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区的,由 的仲裁委员会处理(A)P239A.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 B.用人单位母公司所在地

C.上级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所在地 D.同级工会所在地

14.我国《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 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D)P241 A.20日 B.30日 C.50日 D.60日

15.我国的仲裁时效为(D)P241 A.20日 B.30日 C.50日 D.60日

16.企业对仲裁委员会因紧急情形作出的部分裁决不服的,可以参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9条的规定,向原仲裁委员会申请(D)P243 A.撤销裁决 B.协商 C.调解 D.复议

17.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 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超过期限起诉的,一般不予受理(A)P244 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我国目前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包括(CDE)P234 A.企业职工代表大会B.社区居民委员会 C.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E.人民法院

2.企业调解委员会的设立要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进行,必须保证调解委员会成员组成的“三方原则”。“三.....方”指的是(BCD)P236A.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的代表 B.职工代表 C.企业代表 D.企业工会代表

E.企业所在社区的代表 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设立要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进行,采用“三方性”的组织原则。“三方”是指.......(ABC)P237 A.劳动行政部门代表 B.同级工会代表C.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 D.企业商会代表 E.企业所在社区的代表

4.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ABCDE)P238 A.现行调解 B.解释 C.查清事实、依法处理 D.回避E.公正处理

5.法院在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包括(ABCDE)P245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双方当事人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 C.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D.回避 E.着重进行调解及密切与有关单位配合

四、名词解释题 1.【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时人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发生的纠纷。P231 2.【企业劳动争议调解】:是指企业和职工发生劳动争议后,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遵循一定原则,通过宣传国家法律和政策,促使企业和有争议的职工达成协议,从而把劳动争议解决在企业内容的一种活动。3.【部分裁决】: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劳动争议案件终结裁决作出之前,发现劳动者再生活上遇到困难或因工负伤、患病需要治疗等紧急情况,性爱对案件进行初步审理后,作出的要求用人单位预先支付劳动者工资、医疗费用的裁决。

五、简答题

1.简述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内容。P231 答: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发生的纠纷。

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指用人单位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包括: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我国境内签订、履行的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如中国境外的企业或劳动者与我国境内企业和公民;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本单位工人以及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个体工商户与学徒、帮工,以及军队、武警部队的事业组织与其无军籍的职工。

2.简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P238 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者争议,不论是否订立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并符合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受案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均应受理。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条规定:

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 ①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②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③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④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3.简述劳动争议诉讼必须具备的条件。P243 答:①起诉人必须是当事人; ②必须经劳动争议仲裁机关裁决后,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 ③必须有明确的被告; ④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即必须提出要求解决什么问题; ⑤必须有事实依据;⑥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限内提起诉讼。第十二章 涉外劳动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有关外国人在中国内地就业引起劳动争议的主要管理法规是(A)P246

A.《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B.《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

C.《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 D.《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

2.目前我国有关中国人出国就业引起劳动争议的主要管理法规是(B)P246 A.《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B.《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

C.《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 D.《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

3.根据我国的外资企业法律制度,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仍然属于我国的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目前对我国劳动者与我国的外资企业之间的劳动争议进行管理的主要法规是

(C)P247 A.《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B.《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

C.《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 D.《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

4.对于台港澳居民在中国内地就业所引发的劳动争议,适用的法规是(D)P247 A.《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B.《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

C.《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 D.《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

5.规定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必须为该外国人申请就业许可经获准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后方可聘用的相关法规是我国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A)P248A.第5条 B.第8条 C.第9条D.第10条

6.规定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持职业签证入境,入境后取得《外国人就业证》和外国人居留证件,方可在中国境内就业的相关法规是我国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B)P248 A.第5条 B.第8条 C.第9条 D.第10条

7.我国新的《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从 起实施(C)P249 A.2005年1月1日 B.2005年5月1日 C.2005年10月1日 D.2006年1月1日

8.规定用人单位支付所聘用外国人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相关法规是(A)P250 A.《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22条 B.《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23条 C.《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24条 D.《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25条

9.《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规定对劳动合同由职工个人同企业以书面形式订立的是(B)P252 A.第7条 B.第8条 C.第9条 D.第10条

10.《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规定企业职工享受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公休日、探亲假、婚丧假、女职工产假等假期的是(B)P254 A.第23条 B.第24条 C.第25条 D.第26条

11.《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规定企业因订立集体合同与工会或工人代表发生争议,争议双方协商不能解决的,可以由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组织争议双方协商处理;企业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经双方协商不能解决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是(C)P255 A.第23条 B.第24条 C.第25条 D.第26条

12.《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规定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按照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向社会保险机构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是(C)P256 A.第15条 B.第16条 C.第17条 D.第18条

二、多项选择题

1.《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与被聘用的外国人发生劳动争议,处理争议所依据的我国法规是(DE)P251A.《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B.《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 C.《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第二篇: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

《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名词解释

公务员: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考核、;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定的管理权限,按照公务员考核的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对公务员的的才表现、工作能力和业务效果所进行的定期和不定期的考察、请假,并以此作为对公务员进行奖惩、任用、培训的依据

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最低服务年限为五年

公务员职务实行选任制和委任制,领导成员职务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任期制。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实行任前公示制度和任职试用期制度

公家公务员的纪律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规范和约束国家公务员的行为,保证国家机关有效率有秩序的工作,所指定的要求国家公务员共同遵守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公务员的交流: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或公务员个人愿望,通过调任、转任、挂职锻炼等形式,在机关内部调整公务员的工作职位,或者把公务员能调出机关任职、将非公务员身份的公职人员调入机关担任公务员职务的管理活动

调任: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员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转任:国家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在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平级调动,包括跨地区跨部门调动。转任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意味着公务员的职位和隶属关系的转变,但不涉及公务员身份的变更。转任是国家公务员在国家公务员系统内的流动。

事业单位: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设立、变更、注销以及其法人资格进行核准登记并对其登记事项和社会行为实施行政执法监督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 共28个级别

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人物的工作岗位,共十个等级

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共13个等级

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程序:制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资格审查,考试考核的组织和实施。体检,公示以及聘用

事业单位聘用制:指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双方聘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责任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主要包括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等制度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聘用制改革、招聘改革、职称改革以及工资改革构成了当下事业单位改革的五大主旋律,其中分类改革和招聘改革可以看做是用人制度即聘用制改革的基础和前提,聘用制改革是整个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专业技术资格: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成就,是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的标志

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

从业资格:指从事某一专业或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

执业资格: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较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或工种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是某一特定专业或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春晖计划(教育部资助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专项经费):主要资助对象是获得博士学位并在本专业领域取得较突出的学术成就的留学人员,主要资助形式是回国的单程或双程国际旅费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行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和长江学者成就奖两项内容

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科学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博士后流动制度: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在站内从事一定时期科学研究工作的制度

博士后流动站:指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具有博士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博士后工作站:指在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等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博士后人员在站工作时间为两年,博士后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最长将不超过六年

军队转业干部:指退出现役作转业安置的军官和文职干部

军转干部就业方式分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两种方式

担任师级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或者担任营级以下职务且军龄不满二十年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党委、政府采取计划分配的方式安置

担任团级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或者担任营级职务且军龄满为十年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选择计划分配或者自主择业的方式安置

劳动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资格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

职业中介机构:指由法人、其他组织和公民个人举办,为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和劳动者求职提供中介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的经营性组织(政府不的举办或者与他人联合举办经营性的职业中介机构)

劳动合同:指劳动者同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之间订立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的终止:指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集体合同: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与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

专项集体合同: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集体协商中的某项内容签订的专项书面协议

非全日制用工: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20小时的用工形式

劳务派遣:又称人才派遣、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即用人单位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实际用工单位向派遣员工给付劳务报酬,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老公与实际用工单位之间 劳动者于劳务派遣机构之间是劳动关系,与实际用工单位之间是劳务关系

劳动保护:指国家和单位为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的立法、组织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社会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活不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和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

养老金的发放:指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工作转向社会,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组织管理,采用委托银行、邮局以及依托社区和在企业设立社会保险派出机构等多种形式发放

定点医疗机构:指经统筹地区劳动了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并经社会保险金版机构确定的,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定点零售药店:指经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并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处方外配服务的零售药店

处方外配:指参保人员持定点医疗机构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行为

工伤保险: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恢复,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以支定收、收支平衡)

劳动能力鉴定: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非用工单位伤亡人员:指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者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的伤残、死亡童工

失业保险:是为了保障事业人员在事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生育保险:是为了维护企业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他们在生育期间得到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均衡企业间生育保险的负担的社会保险项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

生育津贴:指女职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产假或者计划生育手术休假期间获得的工资性补偿

住房公积金: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工作时间:又称劳动时间,是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一昼夜和一周内从事劳动的时间

休息休假:又称休息时间,是指劳动者在国家规定的法定工作时间以外自行支配的时间,包括劳动者每天休息的时数,每周休息的天数、节假日、年休假、探亲假等

工资:指雇主或者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

标准工时制:指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日工作时间和周工作时间组织生产和工作的一种工时制度,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四十小时

综合计算工时制:是指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要连续作业或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的企业或部分职工,实行的以周、月、季、年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一种制度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用办法:比重法、恩格尔系数法

比重法:根据城镇居民家及调查资料,确定一定比列的最低人均收入户为贫困户,统计出贫困的人均生活费用支出水平,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再加上一个调整数

恩格尔系数法:根据国家营养学会提供烦人标准食物谱及标准食物摄取量,结合标准食物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最低食物支出标准,除以恩格尔系数,得出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再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再加上一个调整数

职业培训:是直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要求就业和在职劳动者以培养和提高素质及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和训练活动,又称职业教育

服务期: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和庭前定制式或劳动合同履行的过程之中,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支付了特别投资的前提下,劳动者同意为该用人单位工作一定期限的特别约定。服务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另行约定的服务期限,可独立与劳动合同期限而使用

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反不正当竞争法》

构成权利人竞争优势并经权利人采取了保护措施的任何机密的信息,一般都可认为是商业机密

权利人:指依法对商业秘密享有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工商管理机构是查处侵犯商业秘密违法行为的行政执法主体

企业年金: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资源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裁员:是经济型裁员的简称,指的是用人单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间依法进行的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性裁员,是指企业濒临破产处于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等特殊情况下确需裁员时,依法与部分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

《工会法》(2001年修正)第二条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劳动合同的解除: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

职工代表大会:是公有制企业中职工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中国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指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在本单位实施的组织劳动和进行管理的规则,是用工自主权和职工民主管理全相结合的产物

劳动争议:指劳工关系当事人之间印劳动的权力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

劳动监察:指法定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对劳动法的遵守情况依法进行检查、纠举、处罚的一系列活动

我国工会享有的权利:代表维护权,依法参与权和民主监督权

代表维护权:指法律赋予我国工会代表职工利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权利

1.集体协商权建议权:法律规定当其时也单位违法处分职工是,工会有权利要求改正

3.协调全:法律赋予工会在企事业单位因故发生停工、怠工时间时,有权代表

职工与企事业单位有关方面进行协调处理

4.紧急处置权:法律赋予工会在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情况或紧

急情况时,有权向企业提出解决或撤离的建议

依法参与权:法律赋予工会有权代表或组织职工参与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和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的管理

1.参与管理权

2.参与审查权:法律赋予工会有权参与检车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共

程“三同时”审查验收

3.参与调处权:法律赋予工会有权参与工伤事故和严重职业病、参与劳动争

议的调查和处理

民主监督权:法律赋予工会有权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制度的情况和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依法对争议双方当事人的争议案件进行居中公断的执法行为

诉讼:指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法规的程序,以劳动法规为依据,按照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

第三篇: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试题

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某男雇佣一女冒充其妻子到镇人民政府办理离婚手续,镇人民政府未经审查即发给离婚证书。该男妻子知道后,精神上遭受极大刺激而导致入院治疗,花去医疗费3000余元。事后,其妻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国家赔偿。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不能获得国家赔偿,因为镇政府的行为不是违法行为 B.可以获得国家赔偿,包括医疗费和精神损害赔偿金

C.可以获得国家赔偿,因为镇政府的行为违法且造成了物质损害 D.不能获得国家赔偿,因为对精神损害不给予金钱赔偿

2、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实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提高,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依法行政的能力明显增强,善于运用()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能够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A.法律 B.经济 C.政治 D.文化

3、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不是()A.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B.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

C.增强管理透明度,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以创造一个完善的法制环境为指导思想

4、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法律议案和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重在提高()。A.质量 B.数量 C.总量 D.积累量

5、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表述哪一项不属于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的内容()A.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B.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强化依法行政知识培训。C.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 D.积极营造全社会尊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

6、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不属于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方面内容的是()A.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B.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C.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回访制度

D.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

7、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赔偿的主体是()A.实施了违法侵权行为的公务员

B.实施了违法侵权行为的公务员所在的行政机关 C.国家

D.实施了违法侵权行为的公务员及其所在机关

8、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要求()A.健全行政决策机制 B.完善行政决策程序

C.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 D.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9、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实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提高,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依法行政的能力明显增强,善于运用()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能够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A.法律 B.经济 C.政治 D.文化

10、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选项不属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是()

A.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

B.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相比,依法行政还存在不少差距

C.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不够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D.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相对健全,一些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或者纠正,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得到及时救济

11、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实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提高,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依法行政的能力明显增强,善于运用()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能够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A.法律 B.经济 C.政治 D.文化

12、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政府立法不仅要考虑立法过程成本,还要研究其实施后的执法成本和()。A.社会成本 B.守法成本 C.运行成本 D.成本收益

13、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国家不予赔偿的是:()

A.某地政府为挽救当地一濒危倒闭的国有企业,强令另一企业与该国有企业订立订购合同,该企业不服,政府将其银行帐户冻结 B.税务局工作人员钱某与一个体户赵某素有嫌隙,以赵某偷税为名借税务局名义没收其价值5000元财物

C.工商局张某骑自行车上班途中与人相撞,发生争执后将人打伤 D.狱警梁某的朋友被犯人陆某打伤,梁某指使同监犯人将陆某打伤

14、焦某为县公安局民警,与李某为好友。在一起案件侦破中,焦某怀疑系本县村民王某所为。李某举报王某正在非法贩运药品,焦某遂将路途中的王某截住并带回公安局审查。此后,焦某将王某车内的药品私自交给李某到外县卖掉,将所得钱财与李某平分。后经县医院举报,查明此药品系县医院委托王某运送,并非王某非法贩运。则,本案中,县医院能否向焦某所在公安局请求国家赔偿?()

A.以,因为焦某违法行使职权并给县医院造成损失

B.不能,因为焦某的行为不是行使职权的行为,而是个人行为 C.能,因为公安局是焦某所在单位

D.不能,因为县医院的损失是由焦某的职权行为与李某的共同行为造成

15、张某于1998年2月份购买了一辆中巴,从事个体运营,但是并未办理税务登记.营运手续和申报纳税。经乡政府税务干部核对,张某应缴纳税款400元。但张某在限期内未及时缴纳,乡政府于是将张某的中巴扣押,后张某缴清了税款而乡政府仍旧不交还车辆,给张某造成了损失。张某应当如何提出行政赔偿?()

A.张某只能先向乡政府提出,因为乡政府实施了违法行为

B.应当在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时提出,由复议机关一并解决 C.张某只能在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起行政赔偿诉讼

D.张某既可以先向乡政府提出,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

16、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的是()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注重政绩 D.高效便民

17、公安局对叶某作出拘留10天的处罚决定后随即执行。叶某申请复议,上级公安局作出维持原判处罚的复议决定。叶某向法院提起诉讼,一审人民法院判决维持拘留决定,叶某上诉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公安局对叶某的拘留处罚违法。此时,应如何处理本案?()

A.撤销一审判决,并撤销拘留决定,判令公安局赔偿叶某的损失

B.撤销一审判决,并确认拘留决定违法,就赔偿问题进行调解,如调解不成,将全案发回重审

C.撤销一审判决,并确认拘留决定违法,就赔偿问题进行调解,如调解不成,将行政赔偿案件发回重审

D.撤销一审判决,并撤销拘留决定,就赔偿问题进行调解,如调解不成,告知叶某就赔偿问题另行起诉

18、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内容的是()

A.依法界定和规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B.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

C.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人事保障机制 D.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19、胡某系某个体音像行老板,因为被怀疑出售黄色淫秽光盘,而被县行政执法机关将其全部光盘没收。胡某不服,于是向市一级行政主管机关提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经过复议后不仅没有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反而对胡某又处以1000元的罚款。后查明,胡某并没出售黄色淫秽光盘。胡某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胡某应当向何机关提出行政赔偿?()

A.应当由复议机关赔偿对其造成的全部损失

B.应当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承担赔偿责任 C.县级行政机关应当对其没收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复议机关应当对其加重处罚的部分承担赔偿义务

D.胡某可以向二者中任何一个行政机关要求赔偿损失 20、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的是()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注重政绩 D.高效便民

21、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政府立法不仅要考虑立法过程成本,还要研究其实施后的执法成本和()。A.社会成本 B.守法成本 C.运行成本 D.成本收益

22、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不属于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内容的是()A.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

B.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 C.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D.认真贯彻行政监察法,加强行政复监察工作

23、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相比,下列不是依法行政存在的差距的是()

A.行政管理体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适应,依法行政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 B.制度建设反映客观规律不够,难以全面.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C.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不够完善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增强

24、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的是()

A.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B.必须把维护政府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 C.必须维护宪法权威,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D.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5、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

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实行()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A.立法 B.执法 C.司法 D.守法

26、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国家不予赔偿的是:()

A.某地政府为挽救当地一濒危倒闭的国有企业,强令另一企业与该国有企业订立订购合同,该企业不服,政府将其银行帐户冻结 B.税务局工作人员钱某与一个体户赵某素有嫌隙,以赵某偷税为名借税务局名义没收其价值5000元财物

C.工商局张某骑自行车上班途中与人相撞,发生争执后将人打伤 D.狱警梁某的朋友被犯人陆某打伤,梁某指使同监犯人将陆某打伤

27、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的是()A.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和权限比较明确 B.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C.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D.政府各职能明确分工,互不干涉,各自执法。

第四篇:政策与法规

政策与法规

第一章新时期党的基本理论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新时期党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

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熟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掌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熟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掌握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要求。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

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熟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熟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四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

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熟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第二章宪法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宪法的概念及其地位,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宪法概述

了解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政治制度

掌握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掌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掌握我国的选举制度,熟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了解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三节经济制度

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熟悉我国宪法规定的经济形式的种类,各类经济形式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国家对各类经济形式的基本政策。熟悉国家对公民个人合法财产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继承权的保护。

第四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熟悉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内容和特点

第三章旅行社管理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旅行社的概念、旅行社的开办与审批、旅行社的经营等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旅行社概述

了解旅行社概念和法律特征,掌握旅行社分类,掌握旅行社的经营范围。

第二节旅行社设立

掌握设立旅行社的条件及设立旅行社的程序,熟悉旅行社分支机构的设立,了解外国旅行社常驻机构的管理。

第三节旅行社管理

掌握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制度、质量保证金制度、公告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

第四节旅行社经营

掌握旅行社的经营原则和经营规则,掌握旅行社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第四章导游人员管理、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导游人员的管理、导游人员权利义务及有关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从而使考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人员。

考试内容:

第一节导游人员管理概述

熟悉导游人员的概念;熟悉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及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应当具备的条件;掌握导游证的性质、申请领取导游证的程序;熟悉临时导游证的申请领取条件及程序;熟悉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与导游证的联系与区别;熟悉不得颁发导游证的情形;掌握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制度、年审制度和等级考核制度内容。

第二节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熟悉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掌握导游人员依法享有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权、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权;掌握导游人员依法享有申请复议权和提起行政诉讼权;掌握导游人员必须履行的九项法定义务;熟悉对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行为的管理。

第五章旅游安全和旅游保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我国旅游安全和旅游保险管理制度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考试内容:

第一节旅游安全管理法规制度

熟悉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熟悉旅游经营单位旅游安全管理的工作职责,掌握旅游安全事故的概念、分类及其处理程序。

第二节旅游保险法律制度

掌握保险、旅游保险的概念、保险合同、旅游保险合同的概念,掌握投保人、保险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含义,熟悉保险合同的内容。掌握旅行社责任保险、旅行社责任保险合同的概念,掌握旅行社责任保险合同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及保险人的含义。掌握旅行社责任险合同的客体、保险金额和索赔等内容。

第六章旅游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我国出入境管理、旅游者法律地位、中国公民出入境、外国人出入我国国境管理法律制度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中国公民出入境管理

掌握中国旅游者出入境的有效证件及申请办理,掌握其有效证件的管理机关,熟悉中国旅游者出入境的法定权利义务及限制,掌握出国旅游管理法规制度。

第二节外国人入出境管理

了解外国人入出境法律管理内容,熟悉外国人入出我国国境权利义务及限制,掌握外国人入出境检查制度。

第三节出入境边防检查管理

熟悉出入境边防检查管理中的人员检查,熟悉交通工具检查、行李物品及货物的检查。

第七章旅游交通管理法律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我国旅游交通概况、旅客航空运输法律规定和旅客铁路运输法律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考试内容:

第一节旅游交通概述

了解旅游交通的概念及其特性。

第二节旅客航空运输管理

了解旅客航空运输企业的经营准则,熟悉我国民用航空禁运规定,掌握旅客运输凭证,掌握行李运输凭证,掌握航空运输承运人对旅客的责任,掌握航空运输承运人对旅客随身携带物品的责任,了解承运人责任的免除事项减轻规定,熟悉国内航空运输承运人的赔偿责任。

第三节旅客铁路运输管理

了解铁路运输企业的基本义务,熟悉铁路运输企业义务的含义,掌握铁路运输合同及铁路运输企业在旅客运输方面的规定,掌握旅客乘车条件的规定,掌握铁路旅客运输损害赔偿的规定。

第八章食品卫生和旅游住宿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我国食品卫生法律制度和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制度、旅游业治安管理及有关法律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食品卫生管理法律制度

了解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和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熟悉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熟悉我国食品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熟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身对食品卫生的管理,掌握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管理、卫生许可证制度、食品标识管理;了解食品卫生监督制度规定,了解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监督员及其职责,掌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理。

第二节旅游住宿管理法规制度

了解旅游饭店星级评定依据,熟悉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机构,了解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方法,掌握旅游饭店星级检查、复核及处理制度。了解开办旅游住宿企业的治安管理,掌握旅馆经营中的治安管理,了解旅馆企业开办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管理,掌握严禁在旅馆内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定。第九章旅游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我国风景名胜旅游资源、文物旅游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使考生树立自觉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考试内容:

第一节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管理

掌握风景名胜区的概念,熟悉风景名胜区的等级划分及其管理,了解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掌握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掌握风景名胜区的开发,掌握风景名胜区的利用。

第二节人文旅游资源管理

掌握人文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范围,熟悉人文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的主要内容,掌握馆藏文物和民间收藏文物的管理。

第三节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

熟悉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的相关内容。

第十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消费者权利、经营者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概述

了解消费者与经营者的概念,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熟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

第二节消费者的权利与经营者的义务

掌握消费者的权利、旅游者的合法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第三节消费者权益保护

掌握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掌握消费者组织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了解消费者权益争议解决,了解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第十一章旅游投诉管理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旅游投诉、旅游投诉管辖、旅游投诉的受理、处理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从而自觉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考试内容:

第一节旅游投诉概述

掌握旅游投诉概念,了解旅游投诉与民事诉讼、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掌握旅游投诉者与被投诉者的有关内容。

第二节旅游投诉管辖

熟悉旅游投诉的管辖原则;掌握旅游投诉的级别管辖、地域管理。

第三节旅游投诉的受理与处理

熟悉旅游投诉受理的概念及特征,掌握旅游投诉受理、处理的程序、内容和形式。

第十二章福建省地方性旅游法规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我省地方性旅游法规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了解旅游发展的有关规定;熟悉旅游者的权利义务;掌握旅游管理的相关内容。

第五篇:《政策与法规》

《政策与法规》考试大纲

总体目标:

通过本科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国家有关旅游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从而使考生成为精通业务知识、熟悉政策法规称职的导游人员。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

熟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掌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熟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成果,掌握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要求。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

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熟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

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熟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

第二章 宪法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宪法的概念及其地位,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宪法概述

熟悉宪法的概念和特征。了解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政治制度

掌握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熟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三节 经济制度

熟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熟悉宪法规定的经济形式的种类,各类经济形式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国家对各类经济形式的基本政策。掌握国家对公民个人合法财产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继承权的保护。

第四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掌握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合同法律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合同的概念、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与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以及违约责任等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合同法概述

掌握合同的概念,熟悉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

熟悉订立合同主体的资格,掌握合同的形式、合同的内容、要约及要约邀请、承诺以及格式条款等相关内容。

第三节 合同的效力和履行

熟悉合同的效力和合同的履行等相关内容。

第四节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掌握合同变更和合同转让等相关内容。

第五节 违约责任

掌握违约责任的概念、违约责任的承担、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不可抗力等相关内容。

第四章 旅行社管理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旅行社的概念、旅行社的设立审批、旅行社的经营管理等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旅行社概述

了解旅行社概念和法律特征,掌握旅行社的旅游业务。

第二节 旅行社的设立

掌握设立旅行社的条件和设立旅行社的审批,掌握旅行社分支机构的设立条件,了解外国旅行社常驻机构的管理。

第三节 旅行社的管理

掌握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制度、质量保证金制度、公告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

第四节 旅行社的经营

掌握旅行社的经营原则和经营规则,掌握旅行社、导游人员、领队人员对旅游者权益的保护等相关内容。

第五章 导游人员管理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导游人员的管理、导游人员权利义务及有关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导游人员管理概述

熟悉导游人员的概念,熟悉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掌握导游证的性质、申请领取导游证的程序,熟悉临时导游证的申请领取条件和程序,熟悉不得颁发导游证的情形,掌握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制度、年审制度、等级考核制度和出境游领队证管理制度等内容。

第二节 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掌握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掌握导游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熟悉对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行为的管理。

第六章 旅游安全和旅游保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旅游安全和旅游保险管理制度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旅游安全管理法规制度

了解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熟悉旅游经营单位旅游安全管理的工作职责,掌握旅游安全事故的概念、分类及其处理程序。

第二节 旅游保险法律制度

掌握保险、旅游保险、保险合同、旅游保险合同的概念,掌握投保人、保险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含义,熟悉保险合同的内容。掌握旅行社责任保险、旅行社责任保险合同的概念,掌握旅行社责任保险合同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及保险人的含义,掌握旅行社责任险合同的客体、保险金额和索赔等相关内容。

第七章 旅游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出入境管理、旅游者法律地位、中国公民出入境、外国人入出我国国境管理法律制度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中国公民出入境管理

掌握中国公民出入境的有效证件及申请办理,熟悉中国公民出入境的权利义务及其限制,掌握出国旅游管理有关制度。

第二节 外国人入出境管理

了解外国人入出境法律管理内容,掌握外国人入出境检查制度,熟悉外国人入出国境权利义务及其限制。

第三节 出入境边防检查管理

掌握对出入境人员的检查,熟悉运输工具及人员的检查,掌握行李物品及货物的检查。

第八章 旅游交通管理法律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旅游交通、旅客航空运输和旅客铁路运输法律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旅游交通概述

了解旅游交通的概念及其特性。

第二节 旅客航空运输管理

了解旅客航空运输企业的经营准则,掌握民用航空禁运规定,掌握旅客运输凭证和行李运输凭证,了解承运人对旅客的责任,掌握承运人对旅客随身携带物品和托运行李的责任,熟悉承运人对延误旅客、行李运输的责任及其免除减轻规定,了解承运人的赔偿责任。

第三节 旅客铁路运输管理

了解铁路运输企业的基本义务,熟悉铁路运输有关安全的规定,掌握铁路运输合同和铁路运输企业在旅客运输方面的规定,掌握旅客乘车条件的规定,了解铁路旅客运输损害赔偿的规定。

第九章 食品卫生和旅游住宿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食品卫生法律制度和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制度、旅游住宿业治安管理有关法律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食品卫生管理法律制度

掌握食品卫生的概念和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熟悉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了解食品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了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身对食品卫生的管理,掌握卫生许可证制度、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管理、食品标识管理,掌握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

第二节 旅游住宿管理法规制度

熟悉旅游饭店星级评定依据,熟悉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机构,了解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方法,了解旅游饭店星级检查、复核及处理制度。

了解开办旅游住宿企业的治安管理,掌握旅馆经营中的治安管理,了解旅馆企业开办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管理规定,掌握严禁在旅馆内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定。

第十章 旅游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风景名胜旅游资源、文物旅游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管理

掌握风景名胜区的概念,熟悉风景名胜区的设立,了解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掌握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掌握风景名胜区的利用。

第二节 人文旅游资源管理

掌握人文旅游资源的概念,熟悉人文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的主要内容,掌握馆藏文物和民间收藏文物的管理。

第三节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

掌握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的相关内容。

第十一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消费者权利、经营者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概述

了解消费者与经营者的概念,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消费者的权利与经营者的义务

掌握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第三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熟悉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熟悉消费者组织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掌握消费者权益争议解决,熟悉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章 旅游投诉管理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旅游投诉概念、旅游投诉管辖、旅游投诉的受理和处理等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旅游投诉概述

掌握旅游投诉概念、旅游投诉者与被投诉者等相关规定。

第二节 旅游投诉管辖

熟悉旅游投诉管辖的概念、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指定管辖。

第三节 旅游投诉的受理与处理

掌握旅游投诉受理的概念和条件、受理的程序,掌握旅游处理的程序等相关内容。

下载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章节配套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章节配套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综合练习二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综合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社会政策评估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某一具体的社会政策项目或社会政策......

    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

    2015年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复习题 单选题: 1公务员的任用,坚持( )的原则。 A.勤能并重 B 管理与监督并重 C.为才是用 D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 2我国对公务员的管理实行的是( )制度。......

    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

    7、公务员调任规定中明确,有哪些情形的不得调任? 答:(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2)曾被开除公职的;(3)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的专门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4)受处分期间或者未满影响......

    文化政策与法规

    如何通过政策法律促进我国演出娱乐市场健康发展答:一、完善娱乐市场市场体制建设政策法律(1)制定、确立深化娱乐市场诚信制度建设的政策法律。通过政府管理、行业参与、学术支......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期末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32分) 1.教育法律是反映(广大人民利益和教育规律的一种规范)和教育规律的一种规范。 2.幼儿园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

    2015政策与法规2

    2015年导游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政策与法规》6 一、填空题 (一)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导游人员是指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服务的......

    物业管理政策与法规

    物业管理政策与法规 考试题型:单选10、多选10、名词解释15、简答题20、案例分析30、论述题10 一、名词解释 物业管理法由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物业......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前教育政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