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2018年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即将逝去的2017年,数字化转型成为很多组织推动内部信息化、资源优化,实现IT重构的共同选择。那么在2018年,数字化转型将会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呢?以下内容摘编自媒体:
趋势之一:云计算与物联网深度整合
云计算与物联网虽然都是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但是一直以来,云计算与物联网之间的关系却并未表现得太过密切。
云计算的应用对象还是主要体现在传统的服务器、PC等方面。而实际上,物联网有着改变众多领域活动的潜力。市场调查机构IDC 2015年便指出:物联网的活动超过50%集中在制造业、交通、智能城市和消费类应用,在五年内,所有的行业都将会推出采用物联网的举措。而咨询公司Gartner则估算,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达到84亿台,比过去一年增长了30%,而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是204亿的市场额度。
可以说,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结合给业界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物联网被赋予了更强工作能力,云计算为物联网所产生的海量数据提供了很好的存储空间。云存储可以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而物联网则为云计算提供了落地应用,丰富了云计算的应用场景,能够进一步推动数据价值的挖掘,使数据价值进一步显现,促进产业革新“瞬间爆发”。
趋势之二:区块链与传统金融进一步融合
2017年,疯涨的数字货币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虽然大部分人仍然对其实际价值存在着广泛质疑,但是实际上,数字货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却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区块链所构建的支付机制及沟通渠道,可以让用户在没有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进行直接商业交易。同时,区块链网络本身的特点允许其支持线性的、永久性的索引记录,这能使用户在完全不需要任何授权的情况下进行全局审查或引用。
当今,很多走在行业最前端的专家都开始呼吁“人们应该拥有自己的数据”而不是传统的“中心化”,由此安全性也将得到很大的保障。区块链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整合行业资源,还需要多方参与,集人才、技术、资源于一体中国区块链技术创新与应用联盟将成为我国区块链技术的一个新高地。由此,各级别的区块链组织相继成立,比如由金汇金融、京东金融、平安银行、微众银行、招商证券等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发起成立的盈利性组织,其宗旨就是以技术标准为纽带,整合及协调金融区块链技术研究资源,形成金融区块链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合力与协调机制,提高成员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
某企业数字化研究中心专家预计,在2018年,区块链技术将与传统金额进一步融合,其在安全方面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其所创建的可扩展、安全且又易于审核的数据平台,甚至已经达到了为国家机要组织所用的安全级别。
正因为如此,2018年将会成为一个新起点。在技术都趋于成熟并且能够借助相互的技术优势和特点之际,业界完全有能力完成重大突破并开始建立一个足以改变人类生活、工作及休闲方式的新生态系统。
趋势之三:XaaS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什么是XaaS?简单的来说,XaaS是一个“合法”的术语,可以有效地描述一种新的云服务类型—这种云服务类型可以使用IaaS、PaaS和SaaS,并灵活地以一个包交付。XaaS并不是个新词,和所有带-aaS的词一样,它同样发端于云计算领域。在这里引用这个概念,除了指在数字空间里基于云计算的各个层面上的各种服务之外,还包括现实世界中的设备分享和租赁、供应链金融、经营服务外包、物料托管等各种服务。
利用XaaS,可以将很多的传统业务进行云化,将传统的服务交付方式转移到云端,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各个层面全方位的业务支持。对此,启迪国信企业数字化研究中心专家指出,有几个XaaS类别正在中型企业中变得流行起来,其原因是这些服务要么是易于外包的服务(UCaaS);要么是已经成为一种要求,前提是IT公司选择在云服务中运作业务(MaaS);要么则是足够成熟,足以给组织带来效益,比如说网络即服务(NaaS)。
趋势之四:移动化管理演变成为统一端点管理
全球各地的企业正在面临从客户端—服务器应用,向云与移动应用转变的挑战。在过去,端点主要是指PC、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终端类型不断增多,复杂度不断提升,各企业正在采用数字工作空间来简化云端应用的管理、交付与消费,传统的内部端点管理模式,难以应对专为固定桌面与客户端—服务器应用而设计的杂乱管理及复杂流程,单纯的移动化管理方式也很难满足组织对于内部复杂终端的管控需求。
为此,一些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始将移动管理平台升级为统一端点管理平台(UEM)。新平台能够覆盖全面的端点操作系统,对终端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还拥有完善的中间件系统,支持流程定制及二次开发。通过统一端点管理平台,可以极大地提升组织管理的安全性与效率,同时为组织进一步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
第二篇:包装印刷业转型趋势
在印刷工业中,包装印刷是发展最快、利润相对较高的领域。美国包装印刷产值约占全球包装印刷产值的30%以上。我国的包装印刷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呈快速增长趋势。包装印刷在机械、医药、纺织、电讯、仪器、仪表等各个领域中都离不开。
目前电子出版物的不断发展,将冲击传统的纸质书刊,必然造成书刊印刷业务的大幅度的下降,而包装印刷业不会带来任何影响,甚至还有上升趋势。因此在全球印刷业转型阶段,包装印刷企业应
该把握机遇,做大做强。包装印刷业如何由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向现代的设计服务业转变,是当下值得研究的课题。
绿色包装和环保要求
防止和减少污染是印刷行业今后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绿色印刷目前已在美国印刷业成为最基本的规范要求,绿色包装必将是世界范围内包装业发展的主题和显著特征。包装印刷企业应该尽量选用
环保油墨、纸张、水性胶水、水性光油等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原辅材料,研究推广迎合环保要求的印刷新工艺、新技术。
数字化印刷流程建设
数字化流程是印刷包装企业必须逐步建立并规范的生产流程。笔者曾考察过的美国赫斯特出版集团和时代杂志社印前数字化流程管理非常严谨和到位,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所谓数字化流程,就是
在信息数字化的基础上,对印刷的整个工艺过程的图文信息盒生产控制信息进行整合和控制的系统。在建立数字化流程中,我们应该首先关注ERP系统、色彩管理系统、文件信息传输系统、数字打样等流
程的建立并充分掌握。通过数字化流程的建立,在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印刷厂与客户间的数据、印刷生产管理、远程打样签样的直接对接。
同时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建立也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印刷企业应该把客户的文字、图片、图像等数字数据进行系统化管理,这样既可以增强我们服务客户的能力,同时我们可以从众多资料中挖掘出
更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我们完善印刷生产流程的管理,启发我们进行印刷增值服务的行销。
产品设计和服务创新
对于包装印刷企业来说,我们应该注重自主产品的研发和行销。我们在为客户提供精致印刷
品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开发包装纸、办公文具、礼品盒等纸制品,打造自主品牌,加强企业在市场的影响
力,从而增强企业持续获得赢利的能力。产品创新还包括服务模式的创新。传统的来样印刷服务已经很难适应客户愈来愈多样性的服务要求,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进行印刷服务模式的创新。譬如说,传统的印前打样出片可以利用我们在数据处理上的技术优势,转变为跨媒体数据处理中心服务商、信息载体服务者、媒体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角色。包装印刷企业可以利用我们在印刷技术上的优势,转变为“
为客户提供创意设计印刷包装全方位的包装解决方案供货商”的角色。
包装印刷品将由现在的以印刷为主导,发展成为以产品包装设计为主导,包装印刷企业逐步由承接包装印刷品转向提供全面包装解决方案的方向发展。产品设计的著作权成为印刷企业追踪的热点,即谁拥有产品包装设计著作权,谁就决定了包装产品的印刷权。如果印刷企业拥有产品包装设计的著作权,那么就拥有这些产品包装的印刷业务。如此作为一个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就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产品包装设计部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包装印刷业务的市场占有率。
品牌建设
印刷为各行业进行印刷品加工服务到印刷为企业提供增值信息服务,各种概念都有,这都体现了印刷人对未来竞争市场的思考。品牌对于印刷企业的重要性应该逐步得到企业的认同。印刷企业往往
重视服务的品牌企业客户,但往往忽视了本身企业的品牌培养。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设备、技术、产品都趋于同质化,品牌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印刷技术的培训和教育
一支稳定及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对于印刷企业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印刷过程中的色彩控制、水墨平衡,还是印后加工中的UV、覆膜、裱纸、模切、装订、糊盒等工序,对员工技能的要求都十分严格。
印刷机长的培训是非常值得注重,但我们亦千万不要忽略印后操作员工的技能培训,特别是在包装印刷领域。
印刷企业走向国际化需要的不仅是国际化操作模式的人才,更需要完全职业化的员工。完全职业化的员工队伍需要我们在职业修养、商业道德、规范操作的自发性等方面强化培养和培训。同时我们
应该关心印刷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好坏影响到企业在今后的转型中如何来保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这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除传统的印刷教育外,还应该关注从业人员的实际技能和专业
素养培养的印刷职业教育。
/product/
文章来源:华夏模具网()
第三篇:企业管理转型的趋势(推荐)
【企业管理转型的趋势】1)过去用员工的体力,未来用员工的脑力;2)过去靠员工加班,未来靠员工创新;4)过去靠金钱团结,未来靠使命凝聚;5)过去靠经验管理,未来靠流程复制;6)过去靠能人专制,未来靠系统运营。
【德鲁克:公司高效的五个标准】
1、有效产出是衡量一家公司的最基本的底线标准;
2、管理者的时间在哪里,公司的战略就在那里;
3、不要把人当成本,要当成投资;
4、聚焦专注,把重要的事情先做,一次只做一件事;
5、优秀的公司很少决策,只做重大决策,而平庸的公司天天都在决策。
第四篇:3D打印数字化制造趋势
3D打印——数字化制造趋势
0 前言:
“3D打印”是通俗的叫法,学术名称为“快速成型技术”,也称为“增材制造技术”。这种技术是依据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通过成型设备以材料累加的方式,制成实物模型,甚至直接制造零件或模具,从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并缩减生产成本。3D打印是一片一片地打印,然后叠加到一起,成为一个立体物体。说得简单点,就是由点堆积成面,再由面堆积成实体。
3D打印的概念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提出。上世纪70年代,随着3D辅助设计的兴起,设计师能在电脑软件中看到虚拟的三维物体,但要将这些物体用粘土、木头或是金属做成模型却非常不易,可以用费时费力费钱来形容。3D打印的出现,使平面变成立体的过程一下简单了很多,设计师的任何改动都可在几个小时后或一夜之间重新打印出来,而不用花上几周时间等着工厂把新模型制造出来,这样一来可以大大降低制作成本,节省产品开发成本。国外3D打印发展现状
3D打印被用作《经济学人》杂志封面,主题为《看制造业新技术如何改变世界》,详细介绍了3D打印的历史和发展,可见人们对于3D打印成为一项可以改变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关注。2010年8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力图以此刺激本国出口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奥巴马表示,制造业是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因此降低制造业成本、促进其就业是该法案的宗旨。而3D打印就成了其首选。2011年6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一项新政策,并向3D打印产业支出5亿美元以提升美国在制造业上的领先地位。2012年7月17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发表题为《制造业的未来在美国而不在中国》,称“技术进步将使中国的制造业像过去20年里美国制造业那样迅速衰落”。
纽约另一家利用3D技术生产消费品的公司Quirky拥有20万的注册用户,他们在线搜集用户的创意,产品设计图纸,用3D打印机以最快的速度成型,再上传讨论,最终确定方案后批量生产。届时在线上和线下都会有销售,他们最成功的产品是一排可折叠的接线板,设计者常从一个创意就获得不少的收入,有的用户一年能赚几万美元。
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Legacy Effect公司,利用Objet 3D打印机为电影特效片段制造3D模型和原型,为演员量身定制可以完全适合演员的脸、颈部和头部的道具,在电影《侏罗纪公园》、《阿凡达》、《钢铁侠》以及《复仇者联盟》中都有应用。
日本一家公司甚至推出了面向个人的“Baby复原服务”:只需提供婴儿在母亲肚子里的X光照片,他们便可以复原成三维图像后,打印出一个“肚子里的婴儿”模型作为纪念。
3D打印还能实现一些传统制造方式难以实现的复杂结构。2011年巴黎春夏时装展上,荷兰时尚设计师Iris van Herpen发布了他直接用3D打印机制作的立体服装,这些超太空感的服装由锦纶打印而成。国内3D打印发展现状
从“天津2012夏季达沃斯论坛”到刚刚闭幕的“浙商新动力”论坛,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3D打印”技术。被英国《经济学人》扣上“工业革命”帽子的3D打印也因此备受关注。日前,证券时报记者通过实地采访发现,3D打印技术在国内广泛应用尚需时日。
位居杭州下沙工业区的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号称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3D打印公司,可以向客户提供快速三维扫描、快速制造、快速模具、三维测绘等服务。目前,先临三维拥有十几个型号的3D打印机,掌握六种生产工艺。不过,先临三维的现有设备主要来自欧美等国制造。一台从德国EOS公司引进的设备售价近400万元人民币,它是基于高性能材料(塑料与金属)的高端3D打印机。事实上,在经过近20年的研发,国内的3D打印设备也在不断取得突破,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教授的研究团队开发的1.2米×1.2米的“立体打印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成形空间的快速制造装备,远远超过国外同类装备水平,并因此获得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3D打印达到了人们对其期望值的顶峰。”从事3D打印机代理生意的徐鹏认为。事实上,大众对3D打印的了解仍然十分粗浅。
通过上述比较枯燥的技术解读可以得出3D打印相比传统制造的三个优势:第一,产品制造速度快,一次性完成而非分步优化;第二,制造出的产品形状想象空间更大,可以用软件做出传统制造不方便完成的形状;第三,产品修改成本小,只需要在软件中修改部分参数就可以快速制出相对应的新版本产品。但和传统制造方法相比,3D打印因客观条件的制约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可打印材质范围小、打印的精度低、用于打印的耗材费用较高等。虽然3D打印的概念开始逐渐为人所知,但就目前的实际生产成果看,仍属于自90年代就开始普及的快速成型技术,而快速成型技术早已被涉及到产品原型设计制造的企业或高校所使用。快速成型机器在国内也并不是十分新鲜的玩意,除了引进国外的机型,国内一些高校也有自己研发的机子在国内外售卖。在我国,深圳、东莞、浙江也有众多企业涉足快速成型。
当新闻开始频频出现3D打印机能够打印飞机、汽车、鲜肉、鞋子和衣服时,大家仿佛觉得这个远在天边的神器如果能够进入自己的家门,就如同自家拥有了万能工厂。以该形象露面的3D打印机代替了现实中只能生产模具的快速成型机器进入了大众心中。但被忽略的事实是,这样的事例仍只是实验性项目,有人甚至将其称为“行为艺术”。
3D打印机目前的实际使用仍属于快速成型范畴,即为企业在生产正式的产品前提供产品原型的制造,业内也将这类原型称作手板。据统计,3D打印机生产的产品中80%依旧是产品原型,仅有20%是最终产品。
使用3D打印机制作模型的优点一方面是速度快,另一方面是可制作更灵活的形状。国外知名3D打印机Stratasys系列的国内代理商徐鹏介绍,一汽、上汽、北汽和西门子都是其客户。但该类3D打印机的价格从10万元到500万元之间,高昂的机器价格和材料费让购买者更多集中于大型企业和高校。
在模型生产领域,3D打印机相比传统制造仅占很小部分。其中可打印的原材料稀少是一个严重问题。目前可利用的原材料包括光敏树脂、尼龙、石膏和金属粉末等。不同种类的3D打印机可使用的原材料不同。对于价格稍便宜的3D打印机,可打印塑料模型,但坚硬度过低,精准度不高。更多企业想要金属类模型,但这种类型的打印机价格最低也需500万元。
虽然3D打印机技术近年来已取得不小的进步,比如材料增多、打印机和原材料价格逐渐下降,但从目前看,依旧是一项年轻的技术,在没有变得更加成熟和廉价前,并不会被企业大规模采用。3D打印技术咨询师泰瑞·沃尔斯(Terry Wohlers)预计3D打印市场将在今年达到21.4亿美元,远超去年的17.1亿美元。不过,这一数字仍然仅占全球制造市场0.02%。
伴随3D打印概念的兴起,从事快速成型和3D打印业务的本土公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部分企业除了代理售卖国外的3D打印机,另一部分也在提供3D打印服务。铭展科技创始人金涛在2010年从游戏模型定制转向3D打印业务,通过购买国外机器以及和国内院校合作,为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行业等提供3D打印服务,但一年的销售收入也只能达到百万元,同地一家更大规模的3D打印公司也仅有千万元规模。金涛介绍,国内纯做3D打印业务的公司不超过十家。更多公司仍集中于快速成型业务。
对于大众而言,很多人并不能分清3D打印、快速成型和传统制造之间的区别。一些国内和快速成型、激光制造有关的公司受3D打印概念的追捧,8月和9月的股价都开始大幅上扬,如光韵达的公司股票就连续两日涨停。为此,公司发出澄清公告称,自己公司的激光技术属于“减成法”工艺,不同于3D打印技术的“加成法”工艺,二者的工艺原理不一样,公司最近一年不会开展3D打印技术方面的产品和服务。近日,有关3D打印概念开始呈现回归理性趋势,大部分公司股票回落。原材料——3D打印的瓶颈
几乎每一项新技术应用,都会经历很长的市场培育期。3D打印技术虽然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但仍存在缺陷。
耗材的局限性是3D打印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目前,3D打印的耗材非常有限,现有的市场上的耗材多为石膏、无机粉料、光敏树脂、塑料等。如果真要“打印”房屋或汽车,光靠这些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比如最重要的金属构件,这恰恰是3D打印的软肋。
耗材的缺乏,也直接关系到3D打印的价格。黄智拿着一件3D打印品对证券时报记者说,“这是一件飞机零部件,打印这种样品的金属粉末耗材一斤就要卖4万元,所以3D打印样品至少要卖2万元。但是,如果采用传统的工艺去工厂开模打样,几千元就可以做到。”
直接面向市场的先临三维对耗材难题感受最深。因为价格的问题,他们很多客户往往望而止步,除非在需求紧急的情况下。否则,客户们还是通过传统的方式。
成型精度和质量问题,也在困扰先临三维。他们称,由于3D打印工艺发展还不完善,特别是对快速成型软件技术的研究还不成熟,目前快速成型零件的精度及表面质量大多不能满足工程直接使用,不能作为功能性部件,只能做原型使用。
以Stratasys公司3D打印车为例,车子固然能“打印”出来了,但是否能在路上顺利跑起来?使用寿命又有多长?从现有的技术来看,恐怕有点够呛:由于采用层层叠加的增材制造工艺,层和层之间的粘结再紧密,也无法和传统模具整体浇铸而成的零件相媲美,这意味着在一定外力条件下,“打印”的部件很可能会散架。
2004年成立至今,先临三维年复合增长率在100%以上。“今年,先临三维的营业收入应该会在7000万元左右。”但是,过去的高速增长主要源自基数低,而且这7000万元的收入,还包括前期的三维扫描。数字化制造趋势
个人3D打印机是3D打印技术普及的助推力量。以美国Makerbot公司推出的1299美元至2700美元的3D打印机为代表,相比几万甚至几百万美元工业级3D打印机,个人3D打印机亲民的价格让更多普通爱好者有机会亲自动手做一些小玩意。自2009年公司成立,Makerbot卖出的3D打印机数已达到13000台。当然,这台设备也仅能做些玩偶模型或者浴帘环等结构简单的小东西。对于更多人而言,购买的动机也仅是试着用一用。但创作的乐趣在于激发创造力。
“我们并不是要用3D打印机打印所有的东西,数字制造时代的意义是我们可以在大规模生产和个性化生产之间进行选择。”《连线》杂志点出了3D打印机的实质。传统制造中,越复杂的产品如果需要改动的地方越多,意味着越高的成本。但在数字化制造中,这一切在改变。制作个性化的产品并不会花费更多额外的成本,让产品更多样、复杂和灵活变得简单,因为只需要改动模型参数,另一个想要的产品就会出现。
由此看来,3D打印技术某种程度上已被过度神化了。正如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所指出的:“新技术的首版几乎总是仅仅略微强于它想要取代的旧技术,对于新技术的将带给使用者的麻烦和未知,仅有少数热情的先驱倾向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凯文·凯利同时指出,随着创新技术的改进,新技术的益处和先进程度将被前期用户挑选出来展示给大家,同时不确定性减小,技术得以传播。“但这样的推广既不是立刻发生的,也不稳定。” 总结
3D打印技术的确可以改变产品的开发、生产,但赋予3D打印“第三次工业革命”有点言过其实。单件小批量、个性化、及网络社区化生产模式,决定了3D打印技术与传统的铸造建模技术,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日益受到热捧的3D打印机或许仍将享受一段时间的风光,但究竟其能否及何时真正改变我们的世界,仍是未知数。
第五篇: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数字化转型之路 黄思凌
北京时间7月25日上午消息,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今日发布《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的网民规模持续增长,互联网正在从根本上重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一场数字革命正在中国风起云涌。2013年,中国的活跃智能设备总量从3.8亿台增至7亿台。同年11月11日“光棍节”当天,线上购物平台淘宝和天猫的销售额就超过了362亿元人民币(约合60亿美元)。此外,百度的网络搜索量每天高达50亿次,上亿的中国人使用腾讯的社交应用软件“微信”。目前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6.32亿,且在持续增长。这意味着,数字化的代表正在从根本上重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而互联网正是数字化发展一个核心产品和平台。
数字化的虚与实 大家敲着键盘,玩着互联网,都感觉到电脑与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然而,互联网、数字化却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深刻的革命,它改变了整个人类的进程,这场革命还只刚刚开始,随着这场革命的深入,使得这个世界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远远地超出了我们所能想象的范围。
中国人只想到了它的实用,却没有想到它正在改变着人类及人类社会。这是一场深刻的变化,任何轻视它的行为与思想必会受其惩罚。这可不是我吓你,它正在发生,只是你看不到而已。数字化与互联网,这内面有二个关键的字:一个是“化”,一个是“网”。中国字很神奇,每个字都很玄妙。“所谓的“化”,就是它有能力把空间之物全部数字“化”。所谓的“网”,它把数字化的东西全部连接起来,形成一张巨大的网状结构。你可以想象一下,它形成了什么?它已形成了我们不熟悉的一个佰生的世界。网上的人喜欢把它叫“虚拟世界”。然而,虚拟世界并不能代表它的全部,随着“化”的深入,整个物质世界可以全部数字化,它就把我们的物质世界纳入了它的范畴,所谓的“虚”已经包含了“实”。
所谓的虚拟经济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是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的,是一种陈旧的观念。全球数字化互联网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它的走向就是人类未来的走向。人类经济的脱空间化,走向数字的时间化已在所难免。这是人类进步的结果,它已无法回头。这股潮流改变了人类的观念,它要求人类的实体经济必须为虚拟经济,也就是数字经济服务。空间经济必须为时间经济服务。历史不会倒退,一切都是人类的进步使然。
中国经济是否能脱体而出,关键就在于是否走入数字化,互联化,是否能把空间经济转变成时间经济。说更浅显一点,是否能把实体经济转化成虚拟经济。
我们的企业家正在这条路上狂奔,他们推出一个个崭新的理念,推出一个个崭新经营模式,而我们的经济学家,则死抱教条,拖着中国经济的后腿不放。咬紧牙关,认一个死理,一定要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只需列举一个例子,就能把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顶到墙角根上去。那就是物流公司的出现。这些例子比比皆是。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的出现,直接推动“三通一达”等大型快递公司的出现和壮大,而相应的,已经在垄断物流行业几十年的中国邮政市场份额快速下降,第一的龙头宝座已被顺丰抢走,现在也不得不放下身段与民营快递公司展开竞争。这一切都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变化:市场环境和百姓生活已经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革命深深地改变。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数字化和互联网对于这个世界的改变是巨大的、无处不在的,传统媒体当然也不能例外。前文说到数字化与互联网的两个关键字“化”和“网”。对于媒体来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避免把“数字化”的概念片面的理解成把内容转变成数字化的表现形式,避免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概念理解成只是一个新的传播媒介。
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和新媒体探索不仅仅是创办一个网站、开发一个APP手机客户端这么简单。就像现代化不是住在现代化的房子里,买几个现代化的电器就能称为现代化一样。数字化和互联网浪潮中,传统媒体人必须首先从思想上“数字化”“互联网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互联网思维”。
数字化与互联网,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的字:一个是“化”,一个是“网”。中国字很神奇,每个字都很玄妙。所谓“化”,是指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持续深入的长期变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