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的春节说课
《北京的春节》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___号。我将对《北京的春节》进行说课。我将从教材与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和板书几个方面做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中华民风民俗”为专题。学习本组课文要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和谋篇布局。
《北京的春节》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大笔,俗白风格、京味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美好与温馨,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但由于当地春节的现代化和传统风俗的缺失,学生在深入体会春节的美好与热闹时存在一定困难。这就需要多读多思,搜集资料,探究文本内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词,读读写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妙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教学难点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妙处。
三、教法学法
本文篇幅较长,我引导学生直奔重点,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并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朗读感悟、启发想象。
学法上,让学生自主读文的同时,通过圈划批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一首50多年前在北京流行的春节童谣导入,为学生创设热闹喜庆的基调,引起学生兴趣。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为了把学生迅速带进这热闹喜庆、富于京味的春节中,出示本课的儿化音,引导学生感知北京语言的特点,(北京韵味)并读出北京年味,为下文做铺垫。课前同学们都已经读文,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体会,忙碌、热闹、喜庆、美好温馨···(板书:热闹 喜庆 团圆)简单的问题可以让每个学生有所收获,都乐于参与,也为课文学习营造了轻松喜庆的氛围。
接着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呢?把时间找出来。并说说哪些部分作者详细介绍,哪些部分属于略写。学生以读为主,自主归纳,总结出课文是按时间顺序详细写了腊
八、除夕、正月初
一、正月十五,从而理清了文章思路。
三)品读课文 品味京味年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自读自悟,获得自主体验。出示学习提示:在四个详细描写的部分中,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思考详细写了什么?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并做简单批注。然后同桌之间互助交流,最后在全班汇报,在交流中要注重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学而导。预设一:除夕最热闹
引导学生抓住最能表现除夕热闹的词语谈体会。学生分别发现了老舍先生从色、味、声、情、守岁几个方面描写了北京春节的热闹,教师及时出示喜庆的图片并配乐朗诵王安石的《元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体会,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透彻真实。最后创设情境引导朗读,让课堂瞬间热闹喜庆起来。预设二:腊八的忙碌
学生发现了“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这句写得好?你认为哪里写得好?你吃过的腊八粥里有什么?这么多的米豆干果掺和在一起老舍先生却说他们在开农业展览会,你觉得老舍先生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生动幽默的语言特点就用这么通俗实用的方法突破了,再读这句学生也会读得津津有味。学生又发现了“色如翡翠”“色味双美”写得好我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老舍先生写得具有浓浓的年味,然后通过指读范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有年味的朗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预设三:元宵的喜庆与红火
学生纷纷说出元宵节的风俗,表达出对元宵的感受,我重点引领学生体会灯多,并通过图片呈现元宵节灯火通明、夜如白昼、引人入胜,请学生带着情感体验读出元宵的红火与美丽。预设四:
学生发现正月初一的风俗,并播放正月初一老北京庙会和逛天桥的视频,相信通过听觉与视觉的感官体验,学生对北京春节的热闹与喜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领会写法 拓展课外
为了整合教材,基于以上学习我继续追问:老舍先生为什么重点写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呢?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更能表现出北京春节的热闹与喜庆。教师及时总结:为了突出重点,主要部分详细具体描写次要部分一笔带过的写法就是详略得当。(板书:详略得当)
说到过春节最高兴的就是小孩儿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自己家乡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可是无论风俗怎样变化,我们都不要忘记老北京的春节,出示根据课文改编的童谣,拍手朗诵。
作业:仿照老舍的写法按照时间顺序详略得当地写一写咱们家乡的春节。
五、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的精髓,我的板书既呈现北京春节给人的印象又表现了本课的叙述顺序和写作方法,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总之,“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我想通过以上“目标的简明、环节的简化、内容的简约、方法的简便”,立足文本,深度学习,真正实现“简单教语文,完全为学生,扎实促发展”。我的说课完毕,说课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
北京的春节 热闹
北京韵味 喜庆
时间顺序 团圆
详略得当
第二篇:《北京的春节》说课设计
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我将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紧扣教材说目标——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隆重,全文内容详略得当,语言朴实简洁,字里行间处处表现了作者对北京的喜欢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而且老北京和青海都属于北方,有很多春节习俗是相似的,何况寒假春节刚刚过完,春节的很多记忆、场景还留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围绕本单元主题民风民俗感受春节的习俗,学习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根据以上教学价值的解读分析,基于对学生年龄特征的估计,设计了本课的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2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过程与方法:
1、整体上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2、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节的热闹、隆重气氛,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二、遵循课标说理念——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为了突破以上重难点,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新课标对这一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教学中,通过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品味语言,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围绕本单元主题民风民俗感受春节的习俗,学习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三、探究阅读说过程——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
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力求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上好语文,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第一个环节是回忆春节、创设情境。
上课伊始,通过回忆春节习俗和出示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感兴趣的话题和有节奏的童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让他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年文化。
第二个环节是初步感知、反馈自学成果。
《北京的春节》说课设计 让学生自由读文,从整体上感知北京的春节,并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有导向作用的问题,即:看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文本,梳理文章脉络,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基于对高年级学生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此环节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反馈自学成果,完成词语教学和写字教学内容。让学生结合预习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积累词语。这也是课标对第三学段“阅读”部分的要求。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也有体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醋”和“粟”这两个易错字的书写,做到重点指导,加强字词第一印象。
第三个环节是合作学习,理清文章脉络,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读通了课文,解决了字词,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新课标也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评价做出了如下要求:侧重考查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和领悟。所以在此环节安排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表达方法的领悟。
此环节先让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让学生抓住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结合板书学习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为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学生学习的更加有效,此环节还让学生合作完成表格,并交流汇报,了解按时间的顺序写了哪些春节的习俗。
第四个环节是抓住重点语句,感受除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第三学段尤为突出。所以在了解整个春节的习俗后,重点选择春节中的第一个高潮“除夕”去研读。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有了较强的语感,所以通过学生朗读后,对课文的理解总有自己的观点。从创设情境,感情朗读,到品词析句,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再到深入体会感情,让学生的感受、语言、思维、能力等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感受自己眼中老北京除夕的热闹和隆重,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五个环节学习表达进行练笔。
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所以,在本课的结尾安排了一个小练笔:写写自己过春节的场面。利用了课后练习的第3小题,题目是这样的:找出课文中写了几处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怎样过春节的。意在活学活用,一课一练,一课一得,这也体现了课标中提到的“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这一理念。
第六个环节说板书设计和课后作业。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本课板书如下: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时间顺序
详略得当
总分结构 作业布置:
1、预习春节其他高潮部分习俗的描写。
2、拓展阅读梁实秋的《过年》。
第二项项作业意在让学生感受春节的习俗在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描写,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甚至生活中。
第三篇:《北京的春节》说课及反思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今天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二、说教学对象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文章的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音。而老舍先生在本文中运用通俗的风格和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这使有些学生理解本文有一定难度。
三、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读中感悟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目标
1、品读悟句,想象画面,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回顾全文,情境导入
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2、分清详略
3、深入详写片断,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
(1)让学生选择出文中春节中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并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谈谈体会,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
4、领悟写法,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5、拓展阅读。阅读“阅读链接”:想想梁实秋和斯妤笔下的春节和老舍笔下的春节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可以在课中,也可以在课外)
六、说教学反思
在课文中,老舍先生选择了春节中的九个时段来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其中,腊
八、除夕、初一和十五四个时段为详写,其它为略写。要在学习时处处点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能达到囫囵吞枣的效果,我设定的《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的目标是通过品读四个时间段的重要句子,来感受节日的喜庆,并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所以,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四个重点时段来品读、讨论,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体会本文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但是从这一节课的效果来看,有很多的不足:
1、在教学中,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者京腔京韵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程度不深,不能达到学生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目的。
2、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以读为主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本节课教学缺乏对学生读的训练,学生读的方法少,读的形式少,学生感悟理解就很肤浅。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下大力气进行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让学生初读读通,再读感知,精读品味,在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所以,我真诚地希望各位老师能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第四篇:北京亮起来了说课
北京亮起来了
一、说教材
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北京亮起来了》就是其中的一篇,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北京城各个地方的夜景,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夜晚的北京,它是如此地明亮,如此地辉煌,激发了学生对首都北京、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语文课程的核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整合,因此,我以新课程为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了学习目标如下:
1、会认“幕”等15个生字,会写“束”等12个字。
2、初步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
重点是识字写字
二、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也不是被动地录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由此我采用了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的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生字、生词与课文,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字、感受文本。同时,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用的学法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三、说教学流程
1、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曾走近北京,还记得那一课吗?(学生能说就说,老师概括描述《北京》一课的内容。)师:对,这是白天的北京,那么,夜晚的北京又是一番怎样的风景呢?瞧——(揭示课题)《北京亮起来了》
(通过联系旧知,既复习了原来的知识,牵出学生对北京的原有印象,又引出了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2、感知课文,快乐识字
(1)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新课程指出,无论是阅读富有情节变化的童话、故事,还是诵读古诗、诗歌,注重的是对本文整体的把握。通过自由读课文,能够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可以指名让愿意当小老师的同学带领大家认读自己喜欢的、读得准的生字词语。还可以把自己认字的好办法与大家分享。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联系生活,联系经验来学习。同时,谁都可以当老师,以师生角色的互换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3、认真观察,规范书写
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书写“雄伟、辉煌”四个左右结构的字。
第五篇:北京的春节评课稿
《北京的春节》自评
王 淑 月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课文主要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北京过春节的腊八节、腊月二
十三、除夕、大年初
一、元宵节、正月十九等春节习俗。文章语言简洁而生动,结构清晰完整,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文中具体写了哪些节日的活动?从而引发探究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地叙述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单元导语入手,使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
这一课是一篇讲读课文,所以,在设计中,我的导语从单元主题开始,帮助学生建立单元总体框架,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有详有略地处理讲读,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写作手法的精妙。在课文中,老舍先生选择了春节中的九个时段来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其中,腊
八、除夕、初一和十五这四个时段为详写,其它为略写。要是在学习时处处点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能达到囫囵吞枣的效果,所以,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三个重点时段来品读,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体会本文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
三.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达到教与学的提升。
我娴熟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特别是课件《春晚》零点钟声响时的一段视频、正月十五的灯会,等等,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1.在播放《春晚》零点钟声这一段视频后,应直接借着感情来朗读课文,而我又很重复的叫学生谈感受,感觉谈得太多了,以至于感情没有朗读出来。2.我在指导朗读中还有很多不足,这个同学还没有达到我所要求的目的,应继续找学生起来朗读,或者问“谁能比他读得更好?”用这种方式来问学生,会更激发他们的朗读情绪。3.初一这一部分在讲解时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并没有感受到和除夕的截然不同之处,所以这一部分应继续学习探讨。4.正月十五这一部分,整体上来讲出示太多的图片,而脱离了课本,也使得这三部分都像是在详讲,体现不出来详与略。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这也诚如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是啊,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的生活,丰富多彩的体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唤起了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欲罢不能。一节课下来,我欣喜地感受着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这一切都源于——生活这个最好的老师。篇二:北京的春节评课
北京的春节评课
邱丽春:
充分挖掘教师的资源,教师语言标准,北京口音味浓,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教师对“儿化”读音的指导专业,学生的儿化音学得很好,教师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黄瑞英:
擅于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注重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活动参与面大,课堂语文简洁,教学流程紧凑,准确把握难点与教学重点。初读是了解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落实本单的训练重点,(详写与略写)
潘文伟: 课堂教学流畅,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强,如行去流水,情感熏陶,润物细无声,建议:对情感的把握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丁合英:
驾驭课堂的能力强,这节课朴实,教师注重学生语言的正确性,工具性,课件实用。叶剑锋:
教学脉络清晰,学生互动面广,教学效果好。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高。
康玉清:
注意开发语文教学资源,课伊始让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做了实用的课件,拓展文没有的内容,丰富学生表像,感知,为学生更好理解文章服务。
邓应钦:
教师的语文意识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更注重互动过程,学生及时生成语文资源。
颜色艳:
师收集材料,懂得在课堂上倾听学生的反映,是一节所实的语文课,从读到写的训练很到位,老师挖掘文的能力很强。能够在语言环境中指导导学生理解。
曾惠娟:
本节课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师的北京口音浓,把学生带入北京春节浓浓节日之中。
李祖发:
教师对文本的理解透,教师注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如“儿化”音的指导很扎实,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注重课堂氛的调动,能创设一个良好的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生参与面广。
张缩影:
课前准备充分,为本节课打好基础,课堂上注重阅读与写作教学,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走进商标》课堂气氛活跃,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通过走进商标,了解商标。黄顺谋:
语文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这方面,周旭老师做得挺好,例如,在教学吃铰子,腊八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沉醉于吃饺子的情境中,一下子进入学习。
吴珠玲:
听周老师的北京的春节,觉得周老师课堂表现,注重课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处理,并与文本本对话。
李黎平:懂得在课堂上倾听学生的反映,是一节所实的语文课,从读到写的训练很到位,老师挖掘文的能力很强。篇三: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张馨予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脉络清晰,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简单体会老舍语言通俗简洁,有趣的特点。
3、找准读写结合点,拉动学生对春节的体验。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课堂小练笔,学生可以将家乡的元宵节与老北京的元宵节习俗进行对比,激发他们兴趣写自己的元宵节,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组中国人过春节的图片,配上《春节序曲》音乐,让学生马上进入过年的氛围中,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
二、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接着,我让学生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并且回顾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三、深入详写片段,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1.在老舍先生写得腊
八、除夕、正月初
一、元宵节这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2.学生自读批注,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
(一)学习腊八节部分
⑴学生汇报介绍
(2)在教学这一段,主要引导学生品味这段老舍语言的通俗有趣、准确生动,根据学生汇报,我主要抓住“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这两句细品: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如果这样改: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掺和一起制成的。行不行?老舍先生可是语言大师,这些词看似平常但又妙趣横生。)
板书:简洁有趣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出示图片,你们见过吃过没?作者只用两个词来形容色如翡翠、色味双美,颜色如翡翠,翡翠什么样?用词准确又精炼。板书准确精炼)
(3)总体读腊八节两段(男女生读)
腊八节过得怎么样?(有滋有味)板书
(二)学习元宵节部分
(1)学生汇报(理解张灯结彩,让学生做批注)(2)北京的元宵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红火而美丽)
(3)体现在哪呢?自由朗读体会,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4)学生汇报谈体会(从结构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两方面,把相关词语在课文中标记)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5)关于老舍语言的品读,我重点抓住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句中的“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这几个同义词,先让学生读,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这几个词,然后通过换词语的办法(也就是把这几个词都换成“都是”)让学生读,一读就会发现这样会很死板,反过来学生就明白了老舍用这几个词很灵活、富有变化。
(7)元宵节这部分是本节课详讲的部分,所以随后安排了小练笔,为了铺垫好学生的情感基调,我先出示东胜元宵节图激趣情境创设,充分调动起学生过年的热情,让学生有话可说。
出示要求:再读一读老舍先生描写元宵节的部分,试着用我们总结出的方法,联系实际,写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元宵节场景。
(8)写完自己修改或同桌互读修改
(9)推荐读习作,全班评价
(三)最后的除夕、正月初一两部分没有详细学习,只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后小组交流的方式,归纳这两个节日的特点,完成板书 最后学完全文总结归纳方法:有顺序性 详略得当 语言简洁 结构完整
【说板书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本课板书如下: 板书: 北京的春节
腊八节 有滋有味 通俗有趣
除夕 热闹非凡 准确精炼
正月初一 悠闲愉快
元宵节 红火美丽
概括出了每个节日的特点一目了然,旁边是通过学习概括的老舍语言特点
反思:
我在设计教案之前对于如何在一课时中将课文的详写四部分:腊八节、除夕、正月初
一、元宵节都一一科学的呈现,能起到扶放的教学效果,可是一直都难以找到好办法。所以我在精讲了腊八节和元宵节的部分后,对于除夕和初一部分因为时间不够草草处理,有走过场的嫌疑,处理的不明智,不会统筹规划内容。经曹老师的指点我才明篇四: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说课稿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对比阅读《过年》《除夕》,体会作者在写作方法上的异同,从中受到启发。
3、总结全文,扩展延伸,激发学生对祖国全通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重点语段的课件、图片。
【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烈“年味”。其实,在更个春节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俗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品味这独特的味道。
二、学习第一部分,体会年前的忙碌
1、上节课我们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写写省么呢?
第一部分:年前的繁忙。
第二部分:过年的热闹和喜庆。
第三部分:过完年,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2、导读: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年前的北京老百姓们是怎样忙碌的?
3、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一部分,把让你感到人们忙碌的地方画出来。
4、指名反馈。
(1)人们忙着熬腊八粥。
(2)人们忙着泡腊八蒜。
(3)孩子们忙着买杂拌儿、爆竹、各种玩意儿。
(4)大人忙着买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得。
(5)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6)忙着大扫除。
5、指导感情朗读:同学们,你们透过这些文字,读出了过年前的忙碌,还读出了什么?(孩子们以及大人们的欢喜)自由读读这些语句,把人们的欢喜读出来。
6、导读:同学们,从课文第一部分,我们读懂了北京过年前的繁忙和欢喜。你还从这部分中,了解到哪些习俗?(吃腊八粥、吃饺子、过小年、大扫除)
三、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过年的热闹、喜庆
(一)难眠除夕夜,欢喜庆团圆。
1、导读:过年的习俗很多,而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的高潮。那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指名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2、反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指导有感情读这自然段。读出过年的喜庆、热闹、祥和。
4、通过这自然段的学习你又了解到北京春节的哪些习俗啊?
(二)喜庆初一,走亲访友逛庙会。
1、导读:和除夕相比,正月初一全城都在休息。人们都看什么去了?读第九自然段。
2、反馈。(拜年、逛庙会)
3、你们春节拜过年吗?说说你拜年的经过?
4、导读:春节是休息的好时间,人们除了走亲访友,还会到处走走。你看,这么多人都来参加庙会呢!(出示参加庙会的图片)
5、通过这幅图,你知道庙会是怎么回事了吗?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呢?
6、资料展示,解释“逛天桥”。
7、正月是人们最休闲的时候,人们总会趁这个时候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形成了北京独特的风景线。
(三)走进元宵节,上万家灯火。
1、出示句子:元宵上市,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到了。
2、解释:“元宵”
3、同学们,“又一个高潮到了”那此前什么时候出现过高潮呢?
4、老舍先生一个“又”字,充分表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也表现了作者在文章结构上的匠心独运。
5、导读: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一浪高过一浪。正月十五的热闹,表现在那里呢?请同学们读11、12自然段,然后与同学交流。
6、集体反馈,指导感情朗读下面句子。
(1)“正月十五,„„火红而美丽”(读出花灯数量多)
(2)“有名的老铺子„„或《水浒传》故事。”(读出花灯数量多,种类多)
(3)“家中也有灯„„叮叮地响。”(读出花灯种类多)
7、小结:同学们,正月里闹元宵是最热闹的事情,正如歌中唱的那样——歌曲《闹元宵》。
四、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写法
1、导读:过了元宵,天气转暖,北京的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2、感悟文法:老舍先生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
八、除夕、正月初
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好处。
3、自主阅读“阅读连接”中的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这三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发表意见,老师点拨。)
(《北京的春节》中作者对除夕守岁、吃团圆饭写得很简略,而《过年》中作者写得很详细,《除夕》则把重点放在年夜饭的准备上。)
4、这三篇文章的对比,对你有什么启发?
(1)表达要有一定的顺序。
(2)写作时要分清详略,做到重点突出。
(3)写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写出自己真是感受。
五、总结全文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自己的特色风俗。本文作者老舍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给我们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交流有关年的传说及各地过年的习俗。
【说板书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本课板书如下:
6、北京的春节
年前 忙碌
过年 热闹 喜庆 欢乐 年后平静篇五: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永安镇中心小学2013--2014学第二学期常规教研说课材料 2喜庆气氛。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二、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三、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二是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接着,我让学生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 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 写得简略?并让学生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然后教师做板书。
三是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为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学习的更加有效,我让学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分组让学生深入地读文,读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四是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除夕、正月初
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五是课后小练笔 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所以,在本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