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例说一类与数列求和有关的不等式的证明方略
例说一类与数列求和有关的不等式的证明方略.李新伟
广东省南雄市第一中学 512400 摘 要:与数列求和有关的不等式在近年高考题中频繁出现,但却是考生感到困难的一类题目。这类题虽然无固定的模式和方法,但还是可以总结出若干解题方向和策略。主要有先求和后放缩、先放缩后求和策略。
关键词:数列;求和;不等式
1.考题频现考能力,细细品味有规循
近几年,形如“aiM(或aif(n)),aiM(或aif(n)),其
i1i1i1i1nnnn中M为常数”的与数列求和有关的不等式频频出现在各地高考或高考模拟试题中,而且常常是压轴题、创新题,如2004年全国卷三22(Ⅲ)、2005年辽宁19(2)、2006年全国Ⅰ理22(2)、2007年浙江理21(3)等等。由于这类题涉及多知识、多方法的交汇,条件与结论间的跨度大,解这类题常常要用到放缩法,而对解题方向的判断和放缩程度的把握要求高,能充分检测学生观察、分析、联想、灵活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受到命题者青睐。学生面对这类试题往往感到难度大,无从入手,甚至有如坠云里雾里之感。
不过,虽然这类问题确有较大难度,但细心分析还是有规律可循。从解题方向上看主要有:(1)先求和再放缩 ;(2)先放缩再求和;(3)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4)构造函数证明等。从解题策略上看,主要应重视对不等式结构特征和通项特征进行细微分析,初步明确证题方向。可先求和再放缩的题目,一般较简单;而需要先放缩再求和的题目一般难度较大,这类题往往要从待证的不等式出发,逆向探路,放缩转化,先变为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求和、裂项求和或错位相减法求和等我们熟悉的数列求和问题,最终通过适当的变形或放缩获证。2.执果溯因探路径,放缩求和巧证明 2.1先求和,再放缩证明
例1(2005年高考湖南(文)16)已知数列{log2(an1)}(nN)为等差数列,且a13,a39,(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证明
1。
a2a1a3a2an1an解:(1)过程略,an2n1(nN)。
(2)证明:∵对任意nN,恒有
111,n1nnan1an222∴111111123n
a2a1a3a2an1an222211[1()n]12 21()n1。
1212评析:对于与数列求和有关的不等式,若能先求和,我们常常会先求和,再考虑用放缩法证明。能先求和的这类题一般较简单,因此常为文科考题。2.2先放缩,再求和证明
对于求和困难的形如“aiM或aiM,其中M为常数”的不等式,i1i1nn很多情况下用数学归纳法也往往难于凑效。这时我们常用先放缩再求和证明或将其加强为形如aif(n)或aif(n)的不等式,再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i1i1nn2.2.1逐项放缩,再求和证明
例2.已知函数f(x)x24,设曲线yf(x)在点(xn,f(xn))处的切线与x轴的交点为(xn1,0)(nN)。
(1)用xn表示xn1;(2)若x14,记anlgxn2,证明:数列{an}是等xn2比数列,并求数列{xn}的通项公式;(3)x14,bnxn2,Tn是数列{bn}的前n项和,证明:Tn3。
解:(1)过程略,xn1xn42(321)。(2)过程略,xn2n1。
2xn312n1 2
(3)由(2)知xnn12(323n11)12n1,于是bnxn2432n110。
bn132111112n12n12n1211, ∵bn3313133当n1时,显然T1b123,111当n1时,bnbn1()2bn2()n1b1,333∴Tnb1b2bn11b1[1()n]1113b1b1()n1b133()n3
133313综上可得,对于任意nN,Tn3。
评析:考虑到数列{bn}的通项公式中有指数式,而待证不等式右边为常数,于是联想到等比数列求和问题,我们尝试利用递推放缩的方法构造等比数列。将非特殊数列向特殊数列转化,这是本文的一个主体思想和关键策略。2.2.2局部放缩,再求和证明
例1(3)也可以采取局部放缩,再求和证明。
另证:易得b12,b2时,bn432n111141,于是猜想当n3b32,b483,22023121412n1。
132n1由于32n132n1112n1112n132n12n11,所以下面只需证2n11。下面利用二项式定理证明:
因为当n3,nN时,01n1∵2n1(11)n1Cn1Cn1Cn11n11n1,∴32n10n11nn1n13n1(21)n1CnCn1。1212Cn12所以,当n1时,显然T1b123; 当n2,Tnb1b2bn21112n1 222 3
11[1()n1]123()n13。221212故对于任意nN,Tn3。
评析:从数列{bn}的通项结构我们猜想应将{bn}放缩为一个等比数列。通过计算,我们从第三项开始通过放缩发现了数列{bn}的项所呈现的规律性,对于本题的证明,这是重大突破。此外,本题从第3项开始放缩,恰当使用了局部放缩。G.波利亚曾说:“先猜,后证——这是大多数的发现之道。”先猜后证,也是我们常用的数学解题方法和策略。2.2.3并项放缩,再求和证明
例3.由原点O向已知的三次曲线yx33x2bx引切线,切于不同于点O的点P1(x1,y1),再由P1引此曲线的切线,切于不同P1的点P2(x2,y2),如此继续作下去,„„,得到点列{Pn(xn,yn)}(nN)。试解答下列问题:
(1)求x1的值;(2)求数列{xn}通项公式;(3)若bn前n项和,求证:Sn1。
解:(1)过程略,易得x131。(2)过程略,易得xn1()n(nN)。221,Sn是数列{bn}2nxn1(3)∵xn1()n,2111n∴bnn。n12(1)2xn2n[1()n]22n2n11n1n当n为偶数时,bn1bnn1 nnn122221212112n2n1n1n,n12221又当n2时,2n121,即2n110,于是
2n2n111bn1bnn1nn1n,2222
∴Snb1b2bn(b1b2)(b3b4)(bn1bn)
11[1()n]11111112(2)(34)(n1n)21n1。
1222222212当n为奇数时,因为bn10,n1偶数,所以有 n2xnSnb1b2bnb1b2bnbn1
111111(b1b2)(b3b4)(bnbn1)(2)(34)(nn1)
22222211[1()n1]1221n11。
1212综上可知,Sn1。
评析:由于数列{bn}的通项公式的分母中有随n的奇偶+1与-1交替出现的项,于是单项放缩困难,而采取奇偶项并项放缩,则恰好利用其奇偶项特点,成功放缩。
例4.已知数列{an}和{bn}满足a12,an1an(an11),bnan1,Sn是数列{bn}前n项和。
(1)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2)设TnS2nSn,求证:Tn1Tn;(3)求证:对任意的nN,有1解:(1)过程略,bnn1S2nn。221。(2)证明略。n(3)方法一(数学归纳法),略。
方法二(并项放缩法):
当n1时,S2n11; 2
当n2,nN时,S2nb1b2b2n1111111111n 234567892 5
1111111111()()(n1n1n)23456782122211111111111()()(nnn)
244888822211111222232n1n
2222111n11,22221另一方面,S2nb1b2b2n1111111111n 234567892
11111111111111()()()(n1n1n)23456789101621222
11111111111111()(2222)(333)(n1n1n1)***111122222332n1n1 22222111(n1)n,22n1综上可知,对任意的nN,有1S2nn。
22评析:从待证不等式的特点和项数两方面产生了并项放缩的想法。并项放缩常常涉及如何并项、怎样放缩等问题,因此,并项放缩比逐项放缩往往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2.2.4构造放缩,再求和证明 例5.在数列{an}中,an11,求证a1a2a50。
(2n1)(2n2)4证明:由题设,a1a2a50111。3456101102111111设S,构造T。显34561011022345100101然ST。
111111 2334455610010110110211111111111()()()(),***221022∴2STS 6
故S11,即a1a2a50。
评析:本题虽然可先裂项,但不便求和,证明受阻。利用对偶式进行构造性放缩后,巧妙实现了裂项求和,证明简捷明快,赏心悦目。
例6.设函数f(x)lnxpx1(pR),(1)求f(x)极值点;
(2)当p0时,若对于任意的x0,恒有f(x)0,求p的取值范围;
ln22ln32lnn22n2n1(3)证明:当nN,n2时,222。
2(n1)23n解:(1)f(x)的定义域为(0,)。当p0时,f(x)1 p0,f(x)在其定义域上是增函数,故没有极值点。
x111px当p0时,若x(0,),则f(x)0;若x(,),则
ppxf(x)11px0,于是f(x)有极小值点x。
px11(2)由(1)知,p0时,f(x)有极小值点f()ln,由于f(x)在其
pp11定义域上只有一个极值点,因此f(x)的最大值为f()ln。所以
ppf(x)0ln10p1。p(3)由(2)知,当p1,x0时,f(x)0lnxx1ln22ln32lnn2111于是222(12)(12)(12)
23n23nlnx1 1。
xx (n1)(又当nN,n2时,111)。22223n1111,于是 2(n1)nnn1n 7
11111111111,()()()2334nn12n12232n2ln22ln32lnn2111∴222(n1)(222)
23n23n2n2n111 (n1)(,)2(n1)2n1ln22ln32lnn22n2n1即222。
2(n1)23n评析:导数进入中学数学后,为中学不等式证明提供了一个强大工具。正因为如此,通过构造函数并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已成为高考数学试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题第(2)问实际上已经作出暗示,对比待证不等证式与第(2)问所得结论,证明思路自然生成。
第二篇:强化命题证明一类数列不等式
该文发表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年第12期
强化命题证明一类数列不等式
201203华东师大二附中任念兵数列不等式是近年来高考和竞赛中的热点题型,其中一类形如
in0n1C(C为常数)ai的证明题难度较大.由于此类不等式的右边是常数,所以数学归纳法证明无法实现归纳过渡,但通过对归纳过渡过程的研究,可以放缩右边的常数,将命题加强为
in0an1iC1,其中gngn0表示关于正整数n的函数式,从而可以构造单调递减数列巧妙的证明这类问题.例1:求证:1
9111nN* 2252n14
91111„„„„„„(1)252n124gn分析:①首先假设命题可以强化为
接着思考的问题自然是:要使加强命题成立,gn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②既然加强命题(1)成立,则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111.„„„„„„„„„„„„„„„„„„„„„„„„„„(2)n1时, 94g1归纳假设1
91111,接下来要证 252k124gk111111„„„„„„„„„„„„„„(3)229254gk12k12k3而由归纳假设只能得到1
9111111.如果能证得252k122k324gk2k32
11111,即 4gk2k324gk1111.„„„„„„„„„„„„„„„„„„„„„„„(4)gkgk12k32
则可以由不等式的传递性知道(3)式成立,从而由归纳法原理证明了加强命题(1).从上述分析可知, gn必须同时满足(2)(4)两式.③明确gn应满足的条件后,我们就可以“确定”gn的表达式了.观察(4)式的结构,不等式右边分母是二次多项式,于是我们考虑到,如果gn是一次多项式,则不等式左边通分后也是一个二次多项式,这样(4)式就转化为两个二次多项式的比较,从而可以通过gn的系数控制使(4)式成立.设gnanb(a,b为待定的常数), 将gnanb代入(4)式知
a2k32akbakab对kN*恒成立,整理得
4ak212ak9aa2k22aba2kbab对kN*恒成立,比较各项系数得
a4,b4.又因为gnanb同时满足(2)式,代入得ab36.所以,不妨取a4,b4,5
即得gn4n4.从而,原不等式可以加强为:
11111
nN*.„„„„„„„„„„„„„„„(5)
9252n1244n4
④将上述分析过程略加整理就能得到加强命题的数学归纳法证明,而下面利用数列单调性的方法更为简捷.证明:记fn
fn1fn
1111,则有 9252n124n4
2n32
1111
220即fn单调递
4n144n44n12n94n12n8
减,故fnf1
,加强命题(5)得证.984
注:上述证明的关键步骤fn1fn0实际上就是分析过程中的(4)式.我们不难发现处理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假设加强命题
in0
n
成立,C
aign接着明确gn应满足的条件,然后确定gn的表达式,最后构造单调递减数列完成巧妙的证明.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再看下面两个例子:
11115
例2:求证:23nnN*.212121213分析: 假设加强命题为:
111151
.gn应同时满足23n2121213gn21
151
.„„„„„„„„„„„„„„„„„„„„„„„„„(6)
213g1111
.„„„„„„„„„„„„„„„„„„„„„(7)k1
gkgk121
观察(7)式的结构,不等式右边的分母是指数结构,因此我们考虑gn是指数结构.设
和
gna2n,将gna2n代入(8)式知a2k12k11恒成立,故有a1.又因为
gna2n同时满足(6)式,代入得a
3377
.因此得a1,不妨取a,即得gn2n,4848
以下略.例3: 已知正整数n1,求证: 1分析: 假设加强命题为:11
1119
.2!3!n!5
11191
.gn应同时满足
2!3!n!5gn191
.„„„„„„„„„„„„„„„„„„„„„„„„„(8)
25g2111
.„„„„„„„„„„„„„„„„„„„„„(9)
gkgk1k1!
k
1对k2恒成立,故有a2.又因为gnan!同时满足(8)式,a
和
观察(9)式的结构,不等式右边是阶乘结构,因此我们考虑gn是阶乘结构.设gnan!.将
gnan!代入(9)式知
代入得a
.因此得a2,不妨取a2,即得gn2n!,以下略.33
本文举例探讨了如何强化命题来证明不等式
in0
n
n
a
n
i
C,这里有几点需要加以说明:
①将
in0
111,关键是明确gn应满足的条件和gn的式子结构.C强化为Caiagnini
根据数学归纳法的思考过程可以确定gn应满足的条件,而gn的式子结构是由an决定的:
若an是多项式则gn是多项式,若an是指数结构则gn是指数结构,如此等等.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便可求出合理的gn(这样的gn往往不唯一,但系数有范围限制).②强化命题后,我们利用数列的单调性来证明加强命题,这不仅简化了证明过程,而且缩小了
in0
n
17341的上界.如例1的上界可以缩小为,例2的上界可以缩小为,例3的上界可以缩小
7221ai
为.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待定系数来调整gn,进一步缩小的上界.a4iin
n
③本文研究的不等式
in0
n
n
都是收敛C具有深刻的高等数学背景.实际上,这些级数
aiaiin
的,in0
n
C就是对收敛级数的上界估计.如例3的背景是级数ai
i!e1,因此有
i1
近年来的各地高考中以高等数学知识为背景的问题频i!e15.值得一提的是,i1
i1
i!
频出现,例2实际上就是从2006年高考福建卷的压轴题的关键步骤中提炼出来的问题.
第三篇:数列求和说课
数列求和说课
一、教学内容:
数列求和是高考中的必考内容,在高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好数列求和对于高考成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数列求和方法中涵盖有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拆项重组法等几种方法。
二、教学对象:
高三(8)班学生
三、教学重点:
一些特殊数列的求和。
四、教学难点:
准确分析数列特征,选择合适的数列求和方法。
五、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掌握数列求和的常见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列求和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锻炼学生遇到困难不气馁的坚强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六、学生情况分析:
高三(8)班是高三艺术重点班。班上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相较于其他艺术班比较踏实,但是相对于文化班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薄弱。所以在教学时应适当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尽量将
七、教学方法分析:
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和启发式教学原则,我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式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中体会特殊数列蕴涵的数学方法和思想,使之获得内心感受。同时依据艺术班学生的特殊性在教学上尽量将有关数列的内容和公式详尽的给学生说明。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和PPT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八、教学情境分析:
1、引入:利用历年高考中的真题引出数列求和在高三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
2、内容讲解:在介绍特殊数列求和的过程中通过实例进行引入。
3、练习:高考实例练习。
4、课堂小结:特殊数列求和的五种方法。
5、作业:高考实例。
九、教学评价与反馈
根据高三学生心理特点、教学内容、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和启发性教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我采用规则学习和问题解决策略,即“案例—公式—应用”,案例为浅层次要求,使学生有概括印象。公式为中层次要求,由浅入深,重难点集中推导讲解,便于突破。应用为综合要求,多角度、多情境中消化巩固所学,反馈验证本堂内容教学目标的落实。
南昌市实验中学
董
世
清
2012年5月10日
第四篇:数列与不等式证明专题
数列与不等式证明专题
复习建议:
1.“巧用性质、减少运算量”在等差、等比数列的计算中非常重要,但用“基本量法”并树立“目标意识”,“需要什么,就求什么”,既要充分合理地运用条件,又要时刻注意题的目标,往往能取得与“巧用性质”解题相同的效果2.归纳——猜想——证明体现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由有限到无限的辩证思想.学习这部分知识,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熟悉归纳、演绎的论证方法,提高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都有重大意义.
3.解答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要善于综合运用函数方程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以及特例分析法,一般递推法,数列求和及求通项等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
4.数列与解析几何的综合问题解决的策略往往是把综合问题分解成几部分,先利用解析几何的知识以及数形结合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再利用数列知识和方法求解. 证明方法:(1)先放缩后求和;(2)先求和后放缩(3)灵活运用 例1.数列a
2nn满足a11,a22,an2(1cos2)asin2n
n2,n1,2,3,.(Ⅰ)求a3,a4,并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设ba2n
1n
a,Snb1b2bn.证明:当n6S21n2n
n.分析:本题给出数列相邻两项的递推关系,且要对n分奇偶性。
解:(Ⅰ)因为acos
2
11,a22,所以a3(12)a1sin2
a112,a4(1cos2)a2sin22a24.一般地,当n2k1(kN*)时,a2
k1)2k1[1cos
(22]asin22k1
2k12
=a2k11,即a2k1a2k11.所以数列a2k1是首项为
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因此a2k1k.当n2k(kN*)时,a2k2k2(1cos
22)a2k
2ksin2
22a2k.所以数列a2k是首项为
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因此a2k2k.故数列an1n的通项公式为an
2,n2k1(kN*),n22,n2k(kN*).(Ⅱ)由(Ⅰ)知,ba2n1nan
123n2,Sn23n,①2n22222
12S1223n
n222242
n1② 1①-②得,1[1(1)2]2S1111nn222232n2n1n1n12n112n2n1.2所以S1nn2
n22n12n22
n.要证明当n6时,S1n(n2)
n2n成立,只需证明当n6时,2n
1成立.证法一
(1)当n = 6时,6(62)264864
341成立.(2)假设当nk(k6)时不等式成立,即k(k2)
k
1.则当n=k+1时,(k1)(k3)k(k2)(k1)(k2k12k3)2k(k2)(k1)(k3)
(k2)2k
1.由(1)、(2)所述,当n≥6时,n(n1)2
21.即当n≥6时,Sn2
1n
.证法二令cn(n2)n
22(n6),则c(n1)(n3)n(n2)3n2
n1cn2n1222
n10.所以当n6时,c68n1cn.因此当n6时,cnc664
341.于是当n6时,n(n2)221.综上所述,当n6时,Sn
21
n
.点评:本题奇偶分类要仔细,第(2)问证明时可采用分析法。
例题2.已知为锐角,且tan
21,函数f(x)x2tan2xsin(2
4),数列{an}的首项a1
2,an1f(an).(1)求函数f(x)的表达式;⑵ 求证:an1an;
⑶ 求证:
111a112(n2,nN*)11a21an
分析:本题是借助函数给出递推关系,第(2)问的不等式利用了函数的性质,第(3)问是转化成可以裂项的形式,这是证明数列中的不等式的另一种出路。
解:⑴tan2
2tan2(1)2
又∵为锐角 ∴2 ∴sin(2)1∴f(x)xx1
441tan21(21)2
∴a2,a3,an都大于0∴an0∴an1an2
∴
则S
1111121212111()(S)S a22a2a3ana2an13an13a22an1
⑵
an1anan∵a1
点评:数列中的不等式要用放缩来解决难度就较大了,而且不容易把握,对于这样的题要多探索,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⑶
1an1
1111
2
ananan(1an)an1an111
1ananan1
例题4.已知函数f(x)xln1x,数列an满足0a11,∴
111111111111
2
an1fan;数列bn满足b1,bn1(n1)bn, nN*.求证:
1a11a21ana1a2a2a3anan1a1an1an1
∵a(12)21234, a(34)23
234
1 ,又∵n2an1an∴an1a31
∴1
2
1a2∴1
1n1a11
2
1
11a21an
点评: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清晰的问题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本题中的第(3)问不等式的证明更具有一般性。
例题3.已知数列aa
n满足a11,n12an1nN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若数列b1n满足4b114b24
b31
4bn1(an1)bn,证明:bn是等差数列;
(Ⅲ)证明:
11a12nNa 23an13
分析:本例(1)通过把递推关系式转化成等比型的数列;第(2)关键在于找出连续三项间的关系;第(3)问关键在如何放缩 解:(1)an12an1,an112(an1)
故数列{an1}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nn12n,an21
(2)4
b114
b214
b31
4bn1(an1)bn,4
(b1b2bnn)
2nbn
2(b1b2bn)2nnbn①2(b1b2bnbn1)2(n1)(n1)bn1②
②—①得2bn1
2(n1)bn1nbn,即nbn2(n1)bn1③(n1)bn12nbn2④ ④—③得2nbn1
nbnnbn1,即2bn1bnbn1所以数列{bn}是等差数列
(3)
1a1111
2n112n12
设S
1n2ana11,2a3an1
(Ⅰ)0a(Ⅱ)aa2nn1an1;n12;
(Ⅲ)若a12
则当n≥2时,bnann!.分析:第(1)问是和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可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第(2)问可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第(3)问进行放缩。解:(Ⅰ)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0an1,nN*.(1)当n=1时,由已知得结论成立;(2)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0ak1.则当n=k+1时,因为0 1x1xx1 0,所以f(x)在(0,1)上是增函数.又f(x)在0,1上连续,所以f(0) 1, 得an1ananln1ananln(1an)0,从而an1an.综上可知0an1 an1.(Ⅱ)构造函数g(x)= x2 x2x2 -f(x)= ln(1x)x, 0 nn>0,从而an12 .(Ⅲ)因为 b12b1b n11,n12(n1)bn,所以bn0,n1bn,所以bba2nbn1bnn b2b1 1nn!————①由(Ⅱ)an1,知:an1an,n1bn2b122an2 所以 anaa3naa1a2n1 ,因为aa= a2aa1, n≥2, 0an1an1.1 1a2n12222 a2a2 所以 a1a2an1aan 1< n 2221<2 n12n = 2n ————②由①② 两式可知: bnann!.点评:本题是数列、超越函数、导数的学归纳法的知识交汇题,属于难题,复习时应引起注意。 例题5.已知函数f(x)=52x 168x,设正项数列an满足a1=l,an1fan. (1)试比较a 5n与 4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设数列b5n nn满足bn=4-an,记Sn=bi.证明:当n≥2时,Sn<(2-1). i 14分析:比较大小常用的办法是作差法,而求和式的不等式常用的办法是放缩法。 解:(1)a2ann1 5168a,因为a所以a7 311,2,a34 .(2)因为an0,an10,所以168an0,0an2.n8a552a48(a55 n5nn1)3an554168a432(2a,因为2an0,所以an1与a同号,nn)22an 4n 4因为a514140,a5555 240,a340,„,an40,即an4 .(3)当n2时,b531n4an22a(5a31 31n1)bn1bn12bn1,n1422an1225 所以bn 2bn122bn22n1b312n,13n (12n) 所以Snb1b2bn 4121 2 121 (2n1) 点评:本题是函数、不等式的综合题,是高考的难点热点。 例题6.已知数列a* n中,a11,nan12(a1a2...an)nN . (1)求a2,a3,a4;(2)求数列an的通项an;(3)设数列{b1n}满足b1 2,b12 n1abnbn,求证:bn1(nk)k 分析:条件中有类似于前n项和的形式出现,提示我们应该考虑an=Sn-Sn-1(n≥2) 解:(1)a22,a33,a44(2)nan12(a1a2...an)① (n1)an2(a1a2...an1)②①—②得nan1(n1)an2an 即:nan1 (n1)a1n1aa3ann,ana所以aa223n n1a...1...1 n(n2) nna12an112n所以a*n n(nN) (3)由(2)得:b1 12,b12 n1k bnbnbnbn1...b10,所以{bn}是单调递增数列,故要证:bn1(nk)只需证bk1 若k 1,则b121显然成立;若k2,则b1211 n1kbnbnk bnbn1bn 所以 1b11,因此:1(11)...(11)1k12 k1 n1bnkbkbkbk1b2b1b1kk所以bk k k1 1,所以bn1(nk)点评:与数列相关的不等式证明通常需要“放缩”,而放缩的“度”尤为关键,本题中 1b(11)...(11)1,这种拆分方法是数学中较高要求的变形.kbkbk1b2b1b1 例题7.已知不等式 12131n1 [log2n],其中n为不大于2的整数,[log2n]表示不超过log2n的最大整数。设数列a1 n的各项为正且满足a1b(b0),anann na(n2,3,4),证明: n1 an 2b 2b[log,n3,4,5 2n] 分析:由条件an111111n nana得: n1 a1 nan1n an(n2) nan1 11a 1n1 an2 n1 „„ a11以上各式两边分别相加得: 2a121a111111111 11[log2n](n3)na1nn12anbnn12 b2 = 2b[log2n]2b a2b n2b[logn] (n3) 2本题由题设条件直接进行放缩,然后求和,命题即得以证明。 例题8.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Sn2an(1)n,n1(1)写出数列{an}的前三项a1,a2,a5;(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3)证明:对任意的整数m4,有1117 a 4a5am8 分析:⑴由递推公式易求:a1=1,a2=0,a3=2; ⑵由已知得:an SnSn12an(1)n2an1(1)n1(n>1) 化简得:an1anan1anan1n 2an12(1) (1)n2(1)n12,(1)n232[(1) n1 2 3] 故数列{ an2(1)n3}是以a123为首项, 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an21 (1) n 3(3)(2)n1∴a23[2n2(1)n]∴数列{a2 n n}的通项公式为:an3 [2n2(1)n].⑶观察要证的不等式,左边很复杂,先要设法对左边的项进行适当的放缩,使之能够求和。而左边= 1a1a13[111 2212312m2(1) m],如果我们把上式中的分母中的1去掉,就可利45am2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公式求和,由于-1与1交错出现,容易想到将式中两项两项地合并起来一起进行放缩,尝试知: 11111 22112311221 23,2312412324,因此,可将 1 保留,再将后面的项两两组合后放缩,即可求和。这里需要对m进行分类讨论,(1)当m为偶数(m4)时,1a11a1(11)(11)13(11134m2)4a5ma4a5a6am1am 22222 1311224(1137 m4)288(2)当m是奇数(m4)时,m1为偶数,1a1111a1117 4a5ama45a6amam18 所以对任意整数m4,有 aa 7。本题的关键是并项后进行适当的放缩。45am8 例题9.定义数列如下:a2 12,an1anan1,nN 证明:(1)对于nN 恒有a n1an成立。(2)当n2且nN,有an1anan1a2a11成立。(3)1 112a12006 a1 1。12a2006 分析:(1)用数学归纳法易证。 (2)由a2 n1anan1得:an11an(an1) an1an1(an11)„„a21a1(a11) 以上各式两边分别相乘得:an11anan1a2a1(a11),又a12 an1anan1a2a11 (3)要证不等式1 11122006 a11,可先设法求和:11,1a2a2006a1a2a2006 再进行适当的放缩。a111n11an(an1) aaa11 a n11 n1nanan1n11 1111a(1)(11)(11)1a2a2006a11a21a21a31a20061a20071 1a1a1 1120071 aa 12a2006又aa2006 1a2a20061 220061 1a11 2006原不等式得证。 1a2a20062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设条件裂项求和。 2012年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试题第六、七模块 数列、不等式、推 理与证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等比数列{aa 2n}中,若a3a5a7a9a11=243,则a的值为()1 1A.9B.1 C.2D. 32.在等比数列{aaa n}中,an>an7·a11=6,a4+a14=5,则+1,且a等于()16 A.23B.32 C16D.-563.在数列{aa-n}中,a1=1,当n≥2时,an=1+aa n-1n=() A.1 nB.n C.1nD.n2第五篇:数列不等式推理与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