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不等式

时间:2019-05-14 15:4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不等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不等式》。

第一篇: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不等式

【例1】(2012全国大纲卷理22)函数f(x)x22x3,定义数列xn如下:x12,xn1是过两点P(4,5)、Qn(xn,f(xn))的直线PQn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1)证明:2xnxn13;(2)求数列xn的通项公式.【证】(1)证:直线PQn的方程为y5f(xn)5(x4),即y5(xn2)(x4),xn44x35令y0,解得xn14.nxn2xn2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xn3:

① 当n1时,x12,所以2x13.② 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2xk3,则当nk1时,由xk1411555xk13,故xk14,得4,即42232xk2*2xk13.由①②知,对一切nN都有2xn3.4xn3xn22xn3(3xn)(xn1)从而xn1xnxn0,故xn1xn.xn2xn2xn2综上,2xnxn13.4x3x35(xn1)(2)解:由(1)知,xn1n,则 xn13n ①,xn11 ②,xn2xn2xn

2①②,得

x311xn131xn3,故数列n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53xn115xn1x1nn195n11xn311*

因此,(nN).,解得:xnn1351xn135【例2】已知函数f(x)ln(2x)ax在开区间(0,1)内是增函数.

(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Ⅱ)若数列an满a1(0,1),an1ln(2an)an(nN*),证明:0anan11.(Ⅰ)解:f(x)1a,由于f(x)在(0,1)内是增函数,2x1a0在x∈∴ f(x)0,即 (0,1)时恒成立. 2x1∴ a 恒成立,x2而

-2<x-2<-1,11,x22111,即 2x2∴

a1即为所求. ∴ 1(Ⅱ)证明:① 当n=1时,由题设知a1∈(0,1). ② 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即ak∈(0,1),则 当n=k+1时,由(Ⅰ)知,f(x)=ln(2-x)+x在(0,1)上是增函数

∴0f(0)ln(20)0ak1ln(2ak)akf(ak)f(1)ln(21)11,即ak+1∈(0,1),故n=k+1时命题成立.根据① ② 知0<an<1,n∈N*. 又 ∵ an1anln(2an)ln(21)0,∴ 0anan11.

【例3】已知函数f(x)xsinx,数列{an}满足:0a11,an1f(an),n1,2,3,证明:,13an.6证明:(Ⅰ)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0an1,n1,2,3,(Ⅰ)0an1an1;(Ⅱ)an1① 当n=1时,由已知,结论成立.② 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0ak1,因为0x1时,f(x)1cosx0,所以f(x)在(0,1)上是增函数,又f(x)在[0,1]上连续,从而f(0)f(ak)f(1),即0ak11sin11,故当n=k+1时,结论成立.由①②可知,0an1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又因为0an1时,an1anansinanansinan0,所以an1an,综上所述0an1an1.(Ⅱ)设函数g(x)sinxx13x,0x1,6由(Ⅰ)可知,当0x1时,sinxx.x2x2x2x22x2sin2()0, 从而g(x)cosx122222所以g(x)在(0,1)上是增函数.又g(0)0,所以当0x1时,g(x)>0成立.13于是g(an)0,即sinananan0,613故an1an.

【例4】已知函数f(x)xln1x,数列an满足0a11, an1fan;数列bn满足b111,bn1(n1)bn, nN*.求证: 22(Ⅰ)0an1an1;

an2;(Ⅱ)an122,则当n≥2时,bnann!.(n!n(n1)(Ⅲ)若a12*解:(Ⅰ)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0an1,nN.(1)当n=1时,由已知得结论成立;

21)(2)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0ak1.则当n=k+1时,因为0g(0)=0.由g(x)1xan2an2fan>0,从而an1.因为0an1,所以gan0,即2211n1b(Ⅲ)因为 b1,bn1(n1)bn,所以bn0,n1 ,222bnbbb21 所以bnnn1 b1nn!

————①bn1bn2b12 an2aaaaa,知:n1n, 所以n=23由(Ⅱ)an12a1a1a2an2因为a1anaa12an122an1 , 22, n≥2, 0an1an1.2a1a2an1a1n2a121a1

所以 an.222222 由①② 两式可知: bnann!.【例5】

设函数f(x)与数列an满足以下关系:

① a1,其中是方程f(x)x的实根; ② an1f(an);

1).③ f(x)的导数f(x)(0,(Ⅰ)求证:an;

(Ⅱ)判断an与an1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Ⅰ)证:① 当n1时,a1,不等式成立.② 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即ak,则nk1时,∵f(x)0,则f(x)递增.∴ak1f(ak)f(),即nk1时不等式也成立.由①、②知,an对一切nN都成立.(Ⅱ)解:an1anf(an)an,设F(x)f(x)x,则F(x)f(x)10,∴F(x)递减,而an,∴F(an)F()f()0,即f(an)an0,亦即an1an0,*∴an1an.【例6】(2005江西)已知数列{an}的各项都是正数,且满足:

1an(4an),nN.2(1)证明anan12,nN;a01,an1(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解:(1)方法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3a0(4a0),∴a0a12,命题正确.222°假设n=k时有ak1ak2.1则nk1时,akak1ak1(4ak1)ak(4ak)

2212(ak1ak)(ak1ak)(ak1ak)

21(ak1ak)(4ak1ak).2而ak1ak0.4ak1ak0,akak10.112又ak1ak(4ak)[4(ak2)]2.22∴nk1时命题正确.由1°、2°知,对一切n∈N时有anan12.1°当n=1时,a01,a1方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a01,a1

2°假设n=k时有ak令f(x)13a0(4a0),∴0a0a12; 22ak2成立,1x(4x),f(x)在[0,2]上单调递增,所以由假设 2111有:f(ak1)f(ak)f(2),即ak1(4ak1)ak(4ak)2(42),222也即当n=k+1时

akak12成立,所以由1°、2°知,对一切nN,有akak1

2(2)下面来求数列的通项:an111an(4an)[(an2)24],所以 222(an12)(an2)2

121122112221122n12n令bnan2,则bnbn(b)()b()bn1n2n1222222,2又bn=-1,所以bn()12n11n,即an2bn2()21

【拓展题】

【例】、数列an满足an12a3an,且a11.(1)当1时,求数列an的nan12通项公式;

(2)若不等式an1an对一切nN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3)当31时,证明:

*11111n.1a11a21an2解:(1)当1时,an12an1an112(an1)an2n1.(an1)21*(2)an1an①,要使an1an对一切nN恒成立,an1(a11)213至少需使a2a10成立3.a112下面先用数归法证明:当3时,an1(略),再由①知an1an恒成立.所以[3,)为所求.(3)当31时,由(2)知an1,则由

2a(a1)(an1)11an1nn2an12an1

an1an1an112(an1)22(an11)2n(a11)2n1110an12nn,1an21111111从而2n1n,等号当且仅当n11a11a21an2222时成立.(2009安徽理21)首项为正数的数列an满足an1为奇数,则对一切n2,an都是奇数;(2)若对一切nN都有an1an,求a1的取值范围.略解:(1)已知a1是奇数,假设ak2m1是奇数,其中m为正整数,*12(an3),nN*.(1)证明:若a14ak23m(m1)1是奇数.(因为m(m1)是偶数)则由递推关系得ak14*根据数学归纳法,对任何nN,an都是奇数.1(2)(方法一)由an1an(an1)(an3)知,an1an当且仅当an1或an3.4133231;若ak3,则ak13.另一方面,若0ak1,则0ak144根据数学归纳法,0a11,0an1,nN*;a13an3,nN*.综合所述,对一切nN都有an1an的充要条件是0a11或a13.*a123a1,得a124a130,于是0a11或a13.(方法二)由a24an23an23an123(anan1)(anan1), an1an,因为a10,an14444所以所有的an均大于0,因此an1an与anan1同号.根据数学归纳法,nN,an1an与a2a1同号.*因此,对一切nN都有an1an的充要条件是0a11或a13.*

第二篇: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教案

证明:(1)当n=1时,左=2,右=2,则等式成立.(2)假设n=k时(k∈N,k≥1),等式成立,即 2+4+6+…+2k=k(k+1). 当n=k+1时,2+4+6+…+2k+(k+1)

所以n=k+1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2)可知,对于任意自然数n,原等式都能成立. 生甲:证明过程正确.

生乙:证明方法不是数学归纳法,因为第二步证明时,没有应用归纳假设.

师:从形式上看此种证明方法是数学归纳法,但实质在要证明n=k+1正确时,未用到归纳假设,直接采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违背了数学归纳法的本质特点递推性,所以不能称之为数学归纳法.因此告诫我们在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不能机械套用两个步骤,在证明n=k+1命题成立时,一定要利用归纳假设.

(课堂上讲评作业,指出学生作业中不妥之处,有利于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扫清障碍,使学生引以为戒,所谓温故而知新)

(二)讲授新课

师:在明确数学归纳法本质的基础上,我们来共同研究它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板书)例1已知x>-1,且x≠0,n∈N,n≥2.求证:(1+x)n>1+nx. 师:首先验证n=2时的情况.

(板书)证:(1)当n=2时,左边=(1+x)2=1+2x+x2,右边=1+2x,因x2>0,则原不等式成立.

(在这里,一定要强调之所以左边>右边,关键在于x2>0是由已知条件x≠0获得,为下面证明做铺垫)

第三篇:数列不等式的证明

数列和式不等式的证明策略

罗红波洪湖二中高三

(九)班周二第三节(11月13日)

数列和式不等式的证明经常在试卷压轴题中出现,在思维能力和方法上要求很高,难度很大,往往让人束手无策,其实,这类不等式的证明,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利用S1

n

a1q

来证明也能事半功倍,下面用几个例子来简述数列和式不等式的证明

S1

n

a1q

常用策略。

一、基础演练:

1、等比数列{an},公比为q,则{an}的前n项和Sn为()

na1(q1A.)

an

a1(1q)1(1qn)a

1q(q1)B.na1C.1qD.11q2、正项等比数列{an},公比为q,0q1,{an}的前n项和S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S1n

a11qB.Sa11qC.Saa

nn1qD.Sn11q3、正项数列{a},{a的前n项和Sa

nn}n,要证明S1n1q,其中0q1,可以去证明()A.

an1qB.an1aqC.an1qD.a

n1aq nnanan

二、典例精讲:

1、等比数列{a1

n},a11,q2,{an}的前n项和Sn,求证:Sn2

变式

1、正项等比数列{an},{a1n}的前n项和Sn,a11,Sn2恒成立,求证:0q

2例

2、已知数列{an},an1

2n

1,{an}的前n项和S5n,求证:Sn2(Sn3?)

aann变式

2、数列{n1n},a3232n1,a11,{a3

n1n}的前n项和Sn,求证:Sn n

2例

3、(09四川理22)数列{an}的前n项和Sn,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a4an

n5Sn1成立,记bn1a(nN).n

(1)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2)记c

nb2nb2n1(nN),{c3

n}的前n项和Tn,求证:Tn

2变式

3、已知a1n

2,求证Sn(1)a1(1)2a2(1)nan1

(2)n

3三、小结

四、课后作业:

1、等比数列{a1

n},a12,q

3,{an}的前n项和Sn,求证:Sn3

2、已知数列{an},an

14n2,{an}的前n项和Sn,求证:S2

n

3

第四篇:数列通项及用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数列通项及用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一、在1与2间插入n个正数a1,a2,a3,,an,使这n+2个数成等比数列;又在1、2间插入n个正数b1,b2,b3,,bn,使这n+2个数成等差数列.记Ana1a2a3an,Bnb1b2bn..求:

(1)数列{An}和{Bn}的通项;

(2)当n7时,比较An与Bn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知识,以及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和数学归纳法. 解:(1)1,a1,a2,a3,,an,2成等比数列,a1ana2an1a3an2akank1122,2An(a1an)(a2an1)(a3an2)(an1a2)(ana1)(12)n2n,An2n.2

1,b1,b2,b3,,bn,2成等差数列,b1bn123,Bn(b1bn)n3n.22n2所以数列{An}的通项An2,数列{Bn}的通项Bnn23n.2(2)An2,Bn较当n7时,2与n392222的大小,也就是比n,An2n,Bnn2,要比较An与Bn的大小,只需比较An与Bn2492n的大小. 4929192nn当n=7时,2128,n49110,知2n.44449292nn经验证,n=8,n=9时,均有2n成立,猜想,当n7时有2n,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4492n(ⅰ)n=7时已证2n

492k(ⅱ)假设nk(k7)时不等式成立,即2k,好么

49992k122k2k2[(k1)2k22k1][(k1)2k(k2)1].444999k7,k(k2)35,k(k2)10,[(k1)2k(k2)1](k1)2,故2k1,(k1)2.即

444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92n22根据(ⅰ)和(ⅱ)当n7时,2n成立,即AnBn,AnBn.4说明:开放题求解要注意观察题目的特点,可以先通过特殊数尝试可能的结果,然后总结归纳出一般规律,利用归纳法证明结论. 猜想数列通项、利用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2例

一、设数列{an}满足an1annan1,n1,2,3,,(1)当a12时,求a2,a3,a4,并由此猜想出an的一个通项公式;(2)当a13时,证明对所有的n1,有(ⅰ)ann2;

(ⅱ)1111.1a11a21an2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数列和不等式等知识,考查猜想、归纳、推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解:(1)由a12得a2a1a113,2由a23,得a3a22a214, 2由a34,得a4a33a315.由此猜想an的一个通项公式:ann1(n1).(2)(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1,a1312,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即akk2,那么,ak1ak(akk)1(k2)(k2k)1k3,也就是说,当nk1时,ak1(k1)2.根据①和②,对于所有n1,有ann2.(ⅱ)由an1an(ann)1及(ⅰ),对

k2,有kkak1(ak1k1)1ak1(k12k1)12ak11,……

ak2k1a12k2212k1(a11)1.于是111k1,k2, 1ak1a12 111 1a1a1ak1k1111 k11a1k22nnn

1221.k11a1132k12说明:证明不等式的题型多种多样,所以不等式证明是一个难点,在由n=k成立,推导n=k+1不等式也成立时,过去讲的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再次都可以使用,如比较法、放缩法、分析法、反证法等,有时还要考证与原不等式的等价的命题.

数列与归纳法的综合题

一、设a0为常数,且an3n12an1(nN)(Ⅰ)证明对任意n1,an[3(1)15nn12n](1)n2na0;

(Ⅱ)假设对任意n1有anan1,求a0的取值范围.

分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考查数学归纳法,考考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证明:(Ⅰ)证法一:(1)当n1时,由已知a112a0,等式成立.(ⅱ)假设当nk(k1)等式成立,即ak那么ak132ak3kk1k[3(1)k12k(1)kaka0].52k[3(1)k12k](1)k2k1a.51[3k1(1)k2k1(1)k1a0].5也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ⅰ)和(ⅱ)可知

证法二:如果设an3n2(an13n1).用an3n12an1代入,可解出a1.533n所以{an}是公比的-2,首项为a1的等比数列.

553n3an(12a0)(2)n1(nN).553n(1)n22n(1)n2na0.即an5(Ⅱ)解法一:由an通项公式

23n1(1)n132n1anan1(1)n32n1a0.5anan1(nN)

(ⅰ)当n2k1,k1,2,时,①式即为(1)即为a02k23(5a01)()2k3.2132k31().② 52513111②式对k1,2,都成立,有a0().5253(ⅱ)当n2k,K1,2,时,(1)即为a0()2k13(5a01)()2k2.21.③ 51321210.③式对k1,2,都成立,有a0()5251综上,①式对任意nN成立,有0a0.31故a0的取值范围为(0,)

32k21532解法二:如果anan1(nN)成立,特别取n1,2有a1a013a00.a2a16a00.因此 0a01.31时,对任意nN,有anan10.3下面证明当0a0由an通项公式

5(anan1)2k1,k1,2,,时

5(anan1)23n132n1532n1a022n132n152n10.(2)当n2k,k1,2,时,5(anan1)23n132n152n1an23n132n10.故a0的取值范围为(0,).13

第五篇: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

基础知识回顾:

放缩的技巧与方法:

(1)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和通项公式特点:

①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关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一次函数或常值函数)

②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关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指数类函数)③ 错位相减:通项公式为“等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等比”的形式

④ 裂项相消:通项公式可拆成两个相邻项的差,且原数列的每一项裂项之后正负能够相消,进而在求和后式子中仅剩有限项

(2)与求和相关的不等式的放缩技巧:

① 在数列中,“求和看通项”,所以在放缩的过程中通常从数列的通项公式入手

② 在放缩时要看好所证不等式中不等号的方向,这将决定对通项公式是放大还是缩小(应与所证的不等号同方向)

③ 在放缩时,对通项公式的变形要向可求和数列的通项公式靠拢,常见的是向等比数列与可裂项相消的数列进行靠拢。

④ 若放缩后求和发现放“过”了,即与所证矛盾,通常有两条道路选择:第一个方法是微调:看能否让数列中的一些项不动,其余项放缩。从而减小放缩的程度,使之符合所证不等式;第二个方法就是推翻了原有放缩,重新进行设计,选择放缩程度更小的方式再进行尝试。

(3)放缩构造裂项相消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技巧:

① 裂项相消:在放缩时,所构造的通项公式要具备“依项同构”的特点,即作差的两项可视为同一数列的相邻两项(或等距离间隔项)

② 等比数列:所面对的问题通常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常数”的形式,所构造的等比数列的公比也要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如果题目条件无法体现出放缩的目标,则可从所证不等式的常数入手,常数可视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形式,然后猜想构造出等比数列的首项与公比,进而得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再与原通项公式进行比较,看不等号的方向是否符合条件即可。例如常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可猜想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公比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通项公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注:此方法会存在风险,所猜出的等比数列未必能达到放缩效果,所以是否选择利用等比数列进行放缩,受数列通项公式的结构影响

(4)与数列中的项相关的不等式问题:

① 此类问题往往从递推公式入手,若需要放缩也是考虑对递推公式进行变形

② 在有些关于项的不等式证明中,可向求和问题进行划归,即将递推公式放缩变形成为可“累加”或“累乘”的形式,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累乘时要求不等式两侧均为正数),然后通过“累加”或“累乘”达到一侧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另一侧为求和的结果,进而完成证明 应用举例:

类型一:与前n项和相关的不等式 例1.【2017届江苏泰州中学高三摸底考试】已知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常数,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通项公式;

(2)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等比数列,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值;(3)在满足条件(2)的情形下,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和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不等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任意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恒成立,求实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取值范围.

例2.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子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定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定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例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现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且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对任意正整数,若,求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设,求证:.类型

二、与通项运算相关的不等式 例3.设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求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求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求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例4.已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和,且对任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其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实数,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①求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通项;

②是否存在这样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使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成等比数列?若存在,给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满足的条件,否则,请说明理由.(2)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① 判定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否为等比数列;

②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恒成立,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取值范围.方法、规律归纳: 常见的放缩变形: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注:对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还可放缩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分子分母同加常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可推广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实战演练: 1.【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已知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记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和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求证: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等比数列,并求其通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问是否存在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使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成立?说明理由.2.【江苏省常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武进区高中数学期中试卷】在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其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⑴ 求证: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等差数列;

⑵ 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和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偶数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恒成立,求实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取值范围;

⑶ 设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的和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试求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最大值.【答案】⑴见解析⑵错误!未找到引用源。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数列

满足(1)求数列(2)若和,且. 的通项公式;,数列的前项和为,对任意的,(,都有,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正整数,使,请说明理由.)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若不存在,4.已知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其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求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通项公式;

(2)是否存在自然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使得对于任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恒成立?若存在,求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最小值;

(3)若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求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设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和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且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常数.

(1)是否存在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使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存在,写出一个满足要求的数列;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求证: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求证: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已知两个无穷数列

分别满足,其中(1)若数列(2)若数列①若数列②若数列,设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的通项公式;,使得,称数列

.都为递增数列,求数列满足:存在唯一的正整数“坠点数列”,求 为“坠点数列”,数列

为“坠点数列”.为“坠点数列”,是否存在正整数,使得,若存在,求的最大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7.【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模拟一】已知数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具有性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任意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使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成立.(1)分别判断数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否具有性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并说明理由;

(2)求证: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最小值.8.记等差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和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求证: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等差数列;

(2)若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任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均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公差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等差数列,求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整数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取值集合;

(3)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求证: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9.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数列{bn},{cn}满足(n+1)bn=an+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n+2)cn=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其中n∈N*.

(1)若数列{an}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求数列{cn}的通项公式;

(2)若存在实数λ,使得对一切n∈N*,有bn≤λ≤cn,求证:数列{an}是等差数列.

10.已知各项不为零的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和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成等比数列,求实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值;(2)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成等差数列,①求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通项公式;

②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间插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个正数,共同组成公比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等比数列,若不等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任意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恒成立,求实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最大值.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

基础知识回顾:

放缩的技巧与方法:

(1)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和通项公式特点:

①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关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一次函数或常值函数)

②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关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指数类函数)③ 错位相减:通项公式为“等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等比”的形式

④ 裂项相消:通项公式可拆成两个相邻项的差,且原数列的每一项裂项之后正负能够相消,进而在求和后式子中仅剩有限项

(2)与求和相关的不等式的放缩技巧:

① 在数列中,“求和看通项”,所以在放缩的过程中通常从数列的通项公式入手

② 在放缩时要看好所证不等式中不等号的方向,这将决定对通项公式是放大还是缩小(应与所证的不等号同方向)

③ 在放缩时,对通项公式的变形要向可求和数列的通项公式靠拢,常见的是向等比数列与可裂项相消的数列进行靠拢。

④ 若放缩后求和发现放“过”了,即与所证矛盾,通常有两条道路选择:第一个方法是微调:看能否让数列中的一些项不动,其余项放缩。从而减小放缩的程度,使之符合所证不等式;第二个方法就是推翻了原有放缩,重新进行设计,选择放缩程度更小的方式再进行尝试。

(3)放缩构造裂项相消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技巧:

① 裂项相消:在放缩时,所构造的通项公式要具备“依项同构”的特点,即作差的两项可视为同一数列的相邻两项(或等距离间隔项)

② 等比数列:所面对的问题通常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常数”的形式,所构造的等比数列的公比也要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如果题目条件无法体现出放缩的目标,则可从所证不等式的常数入手,常数可视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形式,然后猜想构造出等比数列的首项与公比,进而得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再与原通项公式进行比较,看不等号的方向是否符合条件即可。例如常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可猜想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公比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通项公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注:此方法会存在风险,所猜出的等比数列未必能达到放缩效果,所以是否选择利用等比数列进行放缩,受数列通项公式的结构影响

(4)与数列中的项相关的不等式问题:

① 此类问题往往从递推公式入手,若需要放缩也是考虑对递推公式进行变形

② 在有些关于项的不等式证明中,可向求和问题进行划归,即将递推公式放缩变形成为可“累加”或“累乘”的形式,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累乘时要求不等式两侧均为正数),然后通过“累加”或“累乘”达到一侧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另一侧为求和的结果,进而完成证明 应用举例:

类型一:与前n项和相关的不等式 例1.【2017届江苏泰州中学高三摸底考试】已知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常数,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通项公式;

(2)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等比数列,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值;(3)在满足条件(2)的情形下,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和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不等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任意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恒成立,求实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取值范围.

【答案】(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由(1)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等比数列,则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故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解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再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代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例2.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子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定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定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例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现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且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对任意正整数,若,求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设,求证:.【答案】(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详见解析(3)详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及时定义,列出等量关系,解出首项,写出通项公式;(2)根据子集关系,进行放缩,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3)利用等比数列和与项的大小关系,确定所定义和的大小关系: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因此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因此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最大项必在A中,由(2)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试题解析:(1)由已知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于是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故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通项公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因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因此,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综合①②③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类型

二、与通项运算相关的不等式 例3.设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求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求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求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

故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则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例4.已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和,且对任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其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实数,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①求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通项;

②是否存在这样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使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成等比数列?若存在,给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满足的条件,否则,请说明理由.(2)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① 判定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否为等比数列;

②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恒成立,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取值范围.【答案】(1)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②不存在;(2)①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首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是等比数列;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方法、规律归纳: 常见的放缩变形: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注:对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还可放缩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分子分母同加常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可推广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实战演练: 1.【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已知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记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和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求证: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等比数列,并求其通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问是否存在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使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成立?说明理由.【答案】(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偶数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都成立,(3)详见解析

(3)假设存在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使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成立,因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只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即只要满足 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于①只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就可以; 对于②,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奇数时,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成立,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偶数时,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令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因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且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偶数时,②式成立,即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偶数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成立.2.【江苏省常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武进区高中数学期中试卷】在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其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⑴ 求证: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等差数列;

⑵ 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和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偶数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恒成立,求实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取值范围;

⑶ 设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的和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试求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最大值.【答案】⑴见解析⑵错误!未找到引用源。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要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偶数恒成立,只要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偶数恒成立,即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正偶数恒成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故实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取值范围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⑶由⑴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因此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最大值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点睛】本题考查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涉及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其中证明(1)的关键是分析得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关系式.

3.【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已知数列满足,且

. 的前项和为,满足,.数列(1)求数列(2)若和的通项公式;,数列的前项和为,对任意的,(,都有,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正整数,使,请说明理由.

【答案】(1)(2))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若不存在,(3)不存在

(2)由(1)得于是所以,两式相减得所以由(1)得因为对 即所以恒成立,都有,,恒成立,记所以因为从而数列于是,为递增数列,所以当.

(),使

成等差数列,则,时取最小值,(3)假设存在正整数即,若为偶数,则若为奇数,设于是当时,为奇数,而为偶数,上式不成立.,则,与

矛盾;,即,此时

4.已知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其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求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通项公式;

(2)是否存在自然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使得对于任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恒成立?若存在,求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最小值;

(3)若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求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答案】(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存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题设条件用累乘法能够求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b1=2,bn+1=2bn可知{bn}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由此能求出{bn}的通项公式.(2)bn=2n.假设存在自然数m,满足条件,先求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将问题转化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可求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取值范围;(3)分n是奇数、n是偶数两种情况求出Tn,然后写成分段函数的形式。

试题解析:(1)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上式成立,因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奇数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偶数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因此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点睛:数列求和时,要根据数列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求和方法有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求和等。

5.【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设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和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且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常数.

(1)是否存在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使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存在,写出一个满足要求的数列;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求证: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求证: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答案】(1)不存在,理由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

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两式相减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综上,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已知两个无穷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1)若数列.分别满足,其中,设数列都为递增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①若数列②若数列满足:存在唯一的正整数“坠点数列”,求 为“坠点数列”,数列,使得,称数列为“坠点数列”.为“坠点数列”,是否存在正整数,使得,若存在,求的最大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

.(2)①,② 6.7.【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模拟一】已知数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具有性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任意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使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成立.(1)分别判断数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否具有性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并说明理由;

(2)求证: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最小值.【答案】(1)不具有(2)见解析(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因为集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具有性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而言,存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使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又因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同理可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将上述不等式相加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由(2)可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构成数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经检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具有性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故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最小值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点睛:本题是一道新定义的迁移信息并利用信息的信息迁移题。求解第一问时,直接运用题设条件中所提供的条件信息进行验证即可;解答第二问时,先运用题设条件中定义的信息可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同理可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再将上述不等式相加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可获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证明第三问时,充分借助(2)的结论可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可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因此构成数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经检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具有性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进而求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最小值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8.记等差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和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求证: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等差数列;

(2)若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任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均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公差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等差数列,求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整数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取值集合;

(3)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求证: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答案】(1)见解析(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见解析

解:(1)设等差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公差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从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等差数列.(2)因为的任意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都是公差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等差数列,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公差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等差数列,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显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满足条件,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因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是整数,综上所述,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取值集合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设等差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公差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公比大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首项大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等比数列,记公比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以下证明: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其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正整数,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因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因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减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综上,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其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9.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数列{bn},{cn}满足(n+1)bn=an+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n+2)cn=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其中n∈N*.

(1)若数列{an}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求数列{cn}的通项公式;

(2)若存在实数λ,使得对一切n∈N*,有bn≤λ≤cn,求证:数列{an}是等差数列. 【答案】(1)cn=1.(2)见解析.10.已知各项不为零的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和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成等比数列,求实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值;(2)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成等差数列,①求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通项公式; ②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间插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个正数,共同组成公比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等比数列,若不等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任意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恒成立,求实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最大值.

【答案】(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间插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个正数,组成公比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等比数列,故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下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不等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不等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

    放缩法证明不等式1、设数列an的前n项的和Sn43an132nn123(n1,2,3,)n(Ⅰ)求首项a1与通项an;(Ⅱ)设Tnan42nn2Sn(n1,2,3,),证明:Tii132解:易求SnTn(其中n为正整数)23nn432nann132n1434n23n......

    探索数列不等式的证明

    探索数列中不等式的证明教学目标:双基:加深学生对放缩法、二项式定理法、数学归纳法等方法的理解,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证明数列不等式。能力: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归......

    构造函数证明数列不等式

    构造函数证明数列不等式 ln2ln3ln4ln3n5n6n3n(nN*). 例1.求证:23436ln2ln3lnn2n2n1例2.求证:(1)2,(n2) 2(n1)23n例3.求证:例4.求证:(1练习:1求证:(112)(123)[1n(n1)]e2.证明:3......

    数列----利用函数证明数列不等式

    数列 1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2anS2Sn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 (Ⅰ)求a1,a2的值; (Ⅱ)设a10,数列{lg大值。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 (1)确定常数k,求an; (2)求数列{3在等差数列an中......

    数列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2012年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试题第六、七模块 数列、不等式、推理与证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等比数......

    用放缩法证明数列求和中的不等式

    用放缩法证明数列求和中的不等式近几年,高考试题常把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作为压轴题,而压轴题的最后一问又重点考查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这类试题技巧性强,难度大,做题时要把握放......

    构造函数证明数列不等式答案

    构造函数证明数列不等式答案例1.求证:ln22ln33ln44ln33nn3n5n66(nN).*解析:先构造函数有lnxx1lnx11,从而xxln22ln33ln44ln33nn31(n121313n)因为121313n1123111111111nnn21345......

    强化命题证明一类数列不等式

    该文发表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年第12期强化命题证明一类数列不等式201203华东师大二附中任念兵数列不等式是近年来高考和竞赛中的热点题型,其中一类形如in0n1C(C为常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