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涉港澳台)商事疑难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13:2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涉外(涉港澳台)商事疑难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涉外(涉港澳台)商事疑难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涉外(涉港澳台)商事疑难问题及对策

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疑难问题及对策

一、关于案件管辖

1、原告以签订合同时被告外国公司在东莞设有代表处提起诉讼,但双方之间的合同签订地、履行地均不在东莞,而被告外国公司的代表处在立案时已注销,则东莞市法院是否具有管辖权?

意见一:根据《民事诉讼法》

理期限长,必然影响审理的效率。若根据原告或相关情况能反映被告下落不明,刻意逃避债务,或根本无法查明被告在港澳台或外国地址的情况下,可在直接送达、邮寄送达不成功后直接作公告送达。如果被告有联系电话,通过电话被告知悉有诉讼但不愿意前来法院领取司法文件的,如果在通话记录有记载的情况下,法院可以不通过互助或协助方式送达而直接公告。

2、对外国当事人作司法协助送达及对香港当事人作委托送达,均需提供外国、香港当事人在当地的住址。若原告无法明确提供被告的住址,亦无法查实被告的住址,则应如何处理,是否可以公告送达?

意见一:内地与香港没有签订关于调查取证的安排,故不能委托香港调查取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向出入境管理部门等方式查询香港当事人的在香港的住址,并委托香港法院送达。对于原告不能提供外国当事人的明确住址或提供被告的住址无法送达(公告送达除外),可以要求原告补充提供被告的明确住址。如果属于海牙取证公约的缔约国或双边条约的签约国,可以尝试以调查取证的方式调查被告的住址。若上述措施均不可行,可以公告送达。

意见二:《

除外)的,应要求原告补充提供被告的明确住址。依据原告补充的材料仍不能确定被告住址的,应依法向被告公告送达相关司法文书。(2)原告起诉时没有提供被告存在的证明,但根据起诉状所列明的被告的姓名、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等情况对被告按照法定的送达途径(公告送达除外)能够送达的,送达后被告不在法定的期限内应诉答辩,又拒不到庭的,可以依法缺席审判。(3)原告在起诉时没有提供被告存在的证明,根据起诉状所列明的情况对被告按照法定的送达途径(公告送达除外)无法送达的,应要求原告补充提供被告存在的证明,原告拒不提供或者补充提供后仍无法确定被告真实存在的,可以认定为没有明确的被告,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至少花一年的时间送达,所耗时间过长。可以将委托调查及委托送达一并进行。

意见三:根据张军在2011年6月21日全国法院涉港澳台工作暨涉台司法互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对于受送达人在台湾地区的地址不明确的,仍应当委托送达,同时在委托送达的请求书中尽可能说明所掌握的受送达人的身份和联络方式等信息,请求台湾法院据此查明受送达人之所在并予以送达。而大陆与澳门已签订调查取证的安排,同样参照上述程序办理。

4、原告提供的证据显示有外国、香港当事人的签名,但当事人的证件无法核实,则应如何处理?是以普通案件还是涉港台案件立案?对此类案件应当如何送达?

意见一:根据《

驳回原告的起诉。

5、向外国、港澳台当事人在当地的地址邮寄司法文书被退件,退件理由是查无此人,则是否仍需就同一地址作司法协助送达或委托送达?

意见一:经邮寄已显示查无此人或退件,则证明被送达人不在该送达地址居住,再就同一地址作司法协助送达或委托送达已无意义,故不应再作司法协助送达或委托送达,而应直接公告。

意见二:从委托台湾送达而退回的材料显示,台湾对受送达人进行送达的地址与法院提供的地址可能不一致,故受托送达的法院非仅就委托法院提供的地址送达。因此,提供地址是为了提高送达的成功率,即使经邮寄送达不成功,亦应通过委托送达或司法协助送达。

6、“三来一补”企业及外方作被告,“三来一补”企业已倒闭,向“三来一补”企业在工商局备案的外方地址邮寄司法文书被退件,退件理由是该地址查无此公司,或经证实外方不在其注册地址,则是否仍需作司法协助送达或委托送达?

意见一:经邮寄已显示查无此人或退件,则证明被送达人不在该送达地址居住,再就同一地址作司法协助送达或委托送达已无意义,故不应再作司法协助送达或委托送达,而应直接公告。

意见二:从现有委托送达的情况来看,受托送达的法院非仅就委托法院提供的地址送达。因此,提供地址是为了提高送达的成功率,即使经邮寄送达不成功,亦应通过委托送达或司法协助

送达。

7、有一些案件经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查询,台湾或香港当事人相当长一段时间(有时甚至是两三年)均没有出境记录,或原告及一些关系人反映台湾或香港当事人一直在大陆只是不肯露面。该些案件是否仍有作委托送达的必要?

意见一:该情况显示受送达人居住在大陆,仅为了逃避债务而刻意不露面,委托送达的成功率极低,没有委托送达的必要。

意见二:至出入境管理科查询的情况仅能反映从查询日往前的被送达人的出入境记录,但不能推定其后被送达人的出入境情况,为谨慎起见,仍应作委托送达。

8、人民法院以邮寄送达的方式向外国当事人或港澳台当事人,邮件回执显示当事人拒收,可以是否认为已送达?

意见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 》

住证,公安机关应该要求该当事人提供台湾身份证。台湾身份证记载有住址,有利于法院邮寄送达或者委托送达。建议两级法院与公安部门沟通,调取台湾当事人在出入境管理部门、推居办的身份证复印件。

10、在2011年6月之前,对港澳台当事人未采取委托送达,而是通过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等途径均未能送达后直接公告。截止2011年6月,该些案件的公告期或已过或已过大半,则该些案件是否仍需要再作委托送达?若无需再作委托送达,则送达判决书是否必须采取委托送达?

意见一:因未穷尽送达方式而公告,公告有瑕疵,应作委托送达,不成功后,再重新作公告送达。

意见二:由于对送达要求的变更是在2011年6月之后的,此前未采取委托送达而公告的案件大部分公告期已届满,且公告费用原告亦已预付,若重新作委托送达并在委托送达不成功后再作公告,原告的意见会很大,且原告极有可能不同意再预交公告费,不利于案件的处理,故应按原进程处理。若在送达应诉时没有作委托送达,则在送达判决时亦无必要进行委托送达。

11、通过司法协助送达涉外当事人产生的送达费用(如翻译费、一些国家要求收取的送达执行费),涉外、涉港澳台案件中,公告费用是否属于诉讼费?如果原告不愿预交,则如何处理?

意见一:由于《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没有将该些费用明确纳入诉讼费范畴,故不属于诉讼费。

意见二:该些费用均是在诉讼中对被告进行送达而产生的费用,若不列入诉讼费,则不仅对原告不公平,且法院在处理案件时亦会非常被动,故应列入诉讼费。若原告不肯预交,应作按原告撤诉处理。原告在预交后,允许原告在诉讼中随该些费用产生情况而随时提出对方负担,因该些费用是诉讼程序中发生的费用,与实体审理无关,不影响被告的实体权利,故不需重新给对方举证期。

意见三:该些费用均是在诉讼中对被告进行送达而产生的费用,若不列入诉讼费,则不仅对原告不公平,且法院在处理案件时亦会非常被动,故应列入诉讼费。若原告不肯预交,应作按原告撤诉处理。因涉及公告判决的费用无法在判决时确定,原告预交公告费后,可以在判决生效后就公告费另行起诉。

意见四:该些费用不属于《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意见二:不能在法院公告栏公告,由法院先行垫付公告费用,再在判决中判令由败诉方承担。

意见三:裁定驳回起诉。

意见四:不可以在法院公告栏公告,应当在境内外报刊上公告,由人民法院承担公告费用。

14、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涉外商事审判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规定》

意见一:在公告开庭时间后,已按公告时间开庭。在开庭后,法院再调查取证的,应当组织对调取的证据进行质证,但质证无须公告。

意见二:在公告开庭时间后,已按公告时间开庭。在开庭后,法院再调查取证的,应当组织对调取的证据进行质证,组织质证应当进行公告。

3、涉外或者涉港澳台当事人提出上诉,是否应当提交证明诉讼主体资格证据的公证、认证手续?若涉外或者涉港澳台当事人在境外以邮寄方式提交上诉状,是否需要办理公证、认证手续?

意见一:因在一审时已提交证明诉讼主体资格证据的公证、认证手续,二审时可以不再重复提交。但是,若上诉状在境外签署,并以邮寄的方式提交,则应当办理公证、认证手续。

意见二:可以告知提交人在一定宽限期补办相关手续,不能办理的则以通知形式告知视为法院未收到该上诉状。

4、香港当事人处于清盘状态,原告不配合提供清盘人资料,法院如何调取清盘人资料?当事人提供的清盘人资料是否必须经过公证认证?

意见一:应当由原告提供,并应当办理公证、认证手续。否则,裁定驳回起诉。

5、调解案件,涉外或者涉港澳台当事人主体资料是否必

须经过公证认证手续?

意见一:按照两级法院2007年的诉讼调解工作指导意见,一般应当提示或告知当事人撤回对外方当事人的起诉,如果当事人不肯撤回对外方起诉,则应当判决,而不能调解。

意见二:如果当事人不肯撤回对外方起诉,而明确表示放弃愿意追外方投资方承担责任,仅由“三来一补”企业承担责任,则可以制作调解书,并且不需要涉外或者涉港澳台当事人主体资料办理公证认证手续。

6、转型中“三来一补”企业尚未注销工商登记,是否应当以该“三来一补”企业作为当事人参加诉讼?

意见一:应当以该“三来一补”企业作为当事人参加诉讼。根据《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全力支持“三来一补”企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粤工商企字[2009]317号)的规定,“三来一补”企业除可转型为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外,允许其转型登记为内资公司(企业)法人。其中,由境外投资者投资的,可以以独资、合资、合作经营等形式申请登记注册为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其中中方签约者继续经营的,可以作为股东(投资人)申请登记注册为内资公司(企业)法人。“三来一补”企业转型登记为企业法人时,企业登记机关可先行确认其企业法人主体资格,核发有效期一年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为“此执照仅作企业法人资格凭证,不得从事经营活动。”,供企业办理有关审批许可手续等。待企

业取得有关审批许可后,再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等相关登记注册手续。

7、在诉讼期间,“三来一补”企业注销工商登记并转型为企业法人,是否应当将当事人由原“三来一补”企业变更为企业法人?

意见一:应当将当事人由原“三来一补”企业变更为企业法人。根据《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全力支持“三来一补”企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粤工商企字[2009]317号)的规定,转型登记后的企业在一年内办理好有关手续,包括相关审批许可文件变更,原“三来一补”企业注销等。

8、“三来一补”企业注销工商登记并转型为企业法人,对于“三来一补”企业注销工商登记前实施的行为或签订的合同发生纠纷,是否应当将原“三来一补”企业的投资方与企业法人作为共同当事人参加诉讼?

意见一:应当将原“三来一补”企业的投资方与企业法人作为共同当事人参加诉讼。根据《关于做好东莞市来料加工企业就地不停产转三资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东外经贸[2008]40号)

工企业法律责任。

四、其他问题

1、在涉外国案件缺席判决的情况下,判决书是否要翻译?

意见一:如果不需要通过司法协助送达判决书,则不需要翻译。

2、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请求法院制作判决书的,应当准许。那么判决书应当如何制作?有什么特殊要求?是否应当进行开庭审理?

意见一:无需单独进行开庭审理,但在调解笔录中应当调查基本的事实,并将当事人要求出具判决书的要求记录在案。在判决书格式上基本格式应当与正常判决书一致,但查明部分应写明基本的事实,和调解的情况以及当事人要求出具判决书的要求。本院认为部分可以简单说理即可。

意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调解工作的若干问题的规定》

融资租赁,问后面一次融资租赁的合同是否有效?案涉机器没有明显的标志,无法辨认是哪家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要求确认所有权或者优先受偿,能否支持?

意见一:

意见二:由于债权人并非实际违约,债权人不能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一并承担责任。

4、合伙诉讼案件中,一方当事人申请会计审查,但财务帐册明显不齐,是否还需要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 意见一:如果符合委托审计的条件,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这样做的好处是当事人对法院不会有太大的意见,但问题是时间周期较长。费用比较大。

意见二:法院决定不予委托审计,这样做到的好处是效率较高,但当事人的意见较大。

意见三:确认合伙关系解除,驳回清算的诉讼请求。

五、个案问题

1、生效判决认定B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A因此承担该行为的法律后果。现A另案起诉代理人B,要求赔偿B的行为导致的损失,被告B以被告住所地不在东莞市为由提出管辖权异议。而认定构成表见代理的生效判决并非东莞市法院作出。东莞市的法院是否管辖权?

2、电子邮件的证据效力如何?在审判过程中,对电子邮件的证据形式如何规范和有什么要求?证据的形成地应当如何认定(发出人所在地还是服务器所在地)?如何认定电子邮件的真实性。

3、因原、被告属于亲属,在没有约定合伙体双方具体投入资金的情况下,合伙体中一 方(原告)主张对合伙体的水电、工人工资等支出属于垫资,另一方表示当时没有对合伙体的水电、工人工资等支出以及合伙体的流动资金进行约定,因合伙体经营较短时间即出现亏损,双方没有分红,该部分款项是属于原告对合伙体的借款,还是属于原告对合伙体的投资。

4、被告(合伙体之外的人)出资接受合伙体资产,并在协议中约定由被告承担合伙体的债务。原告(原合伙体合伙人)表示,合伙体对其所欠债务,被告应当承担。被告表示当时因未对合伙体的具体债务进行清算,只是概括表示,

其只知合伙体对外的债务,不知合伙体对原告存在债务,不应承担。问举证责任应该有谁承担?

5、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款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中认定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无效的情形包括: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此处的“社会公众”的标准如何去界定。如华鼎担保公司东莞分公司在我院已有十宗向不同的个人借款的案件,借款的总金额已达1000多万,是否视为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

6、民间借贷案件中,借款合同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债权人找不到债务人及连带保证人,债权人委托律师于2008年3月6日向债务人、连带保证人发送律师函催还借款,但该律师函因无人签收而退件。债权人于2008年11月2日于《东莞日报》登报催促债务人、连带保证人偿还借款。2010年9月10日债权人将债务人、连带保证人一并诉至法院,要求其两人还款。原告对连带保证人的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支持?

7、外资企业的董事(并非股东),对于股东会的决议是否有权提起诉讼,要求确认无效或者撤销?

意见一:提起撤销之诉的主体是很明确的。主要是提起确认无效之诉的主体是不明确的。我们认为要考虑该董事是否与决议内容有利害关系。8、1993年《公司法》没有规定股份公司发起人连带责任的问题。一公司在1995验资时,A股东足额出资,B股东

(是公司)出资不足。后公司对外发生债务,经判决执行中,B股东以自有的一块土地拍卖后,向原告偿还了公司的部分债务(所拍卖价款少于B股东出资不足部分),公司对原告的债务没有完全清偿,公司也没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B股东在2006年注销。债权人在2011年将A股东起诉至法院(诉讼时效未过),要求A股东承担责任B股东出资不足的连带责任。这时,是否参照新公司法适用?在审判实践中,如旧公司法没有规定,新公司有规定,是否就可以参照适用新公司?

9、公司为公司股东或法人提供担保,根据《公司法》的规定需有股东会决议,现被告缺席,原告提供的证据中没有该份股东会决议,能否视为该担保是合法有效的?如果认为有效,如何分配举证责任?

10、原告与A公司存在买卖关系,B公司是A公司的投资方,但在工商局出示的材料中显示B公司对A公司出资不足,现原告以买卖合同纠纷为由起诉A公司与B公司。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三)供执行的财产,这样是否能视为“不能清偿”。

11、某“三来一补”企业或者其外方投资者针对没有办理土地使用权证,也没有办理报建手续的土地及房屋要求确权,是否允许,如果不允许,是驳回其起诉还是诉讼请求?

意见一:应当驳回起诉。参照《广东省高院关于审理集体土地出让、转让、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供嘉宇集团使用。简某被定罪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该刑事判决同时认为,简某虽以“嘉宇集团”和广州银丰公司的名义吸收存款,但“嘉宇集团”未经注册登记,简某非法吸收存款的行为未经广州银丰公司等公司讨论,且资金大部分为简某个人调度而未进入公司,故简某行为是个人行为而非单位行为。本案原告起诉的存单即是刑事判决中认定的简某非法吸收存款所开具的存单之一。该案系以存单为表现形式的借贷纠纷(即出资人直接就款项交与用资人使用,或通过金融机构将款项交与用资人使用,金融机构向出资人出具存单或进账单、对账单或与出资人签订存款合同,出资人从用资人或金融机构取得或约定取得高额利差的行为中发生的存单纠纷件)。问题1:程序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查存单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下称存单纠纷规定)的规定,出资人起诉金融机构的,应通知用资人作为

意见三:原告款项流入哪里必须追加简某及简某用于非法集资的组成机构为

及利息部分承担赔偿责任,但不超过不能偿还本金部分的百分之二十。鉴于刑事案件已认定,客户是“嘉宇集团”找来的。银行仅为开出存单,原告应知晓款项并非交付银行而是给“嘉宇集团”,故应属于出资人将资金直接转给用资人。

第二篇: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审判十大典型案例-上海高级人民法院

新闻发布会材料二

上海法院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审判十大案例

目 录

1.依法行使涉外案件管辖权,维护国家司法主权

——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诉尚德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企业借贷纠纷管辖权异议案

…………………………………………………………(1)

2.准确适用《蒙特利尔公约》,切实履行国际义务

——新时代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诉阿联酋FZE公司、美国格鲁普公司航空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

……………………………(4)

3.首次认可台湾地区法院民商事判决,维护涉台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 ——美亚贸易发展有限公司诉上海莹旭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申请认可台湾地区法院民事判决纠纷案

………………………………………(6)

4.准确查明适用外国法,确立“单边选择性争端解决条款”的效力 ——厦门建发化工有限公司诉瑞士艾伯特贸易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8)5.突破性运用国际贸易术语规则处理解约后跨境退货事宜,降低守约方诉讼成本

——美国西茉莉公司诉南京舜鑫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案

……………………………………………………………(10)

6.明晰过错清算义务人赔偿责任,合理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

——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诉陈大宁等股东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责任纠纷案

……………………………………………………………(12)

7.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依法维护外国投资者的股东知情权

——科朗公司诉上海和丰中林林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知情权纠纷案

………………………………………………………………………(14)8.注重审查买卖合同缔约履行事实,正确认定国际货物买卖交易主体 ——中国服装股份有限公司诉司麦特羊毛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16)

9.引入外籍调解员参与涉外案件调解,促进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完善 ——克里斯蒂安诉汉莎福莱克斯国际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案

………………………………………………………………………(18)

10.恪守《纽约公约》裁决执行义务,营造自贸试验区优质法治环境 ——西门子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诉上海黄金置地有限公司申请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案

………………………………………(20)

依法行使涉外案件管辖权,维护国家司法主权

——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诉尚德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企业借贷纠纷管辖权异议案

【基本案情】

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德控股公司)、尚德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德投资公司)的注册地均位于中国境外,尚德投资公司因增资事宜向尚德控股公司借款,后因尚德投资公司未能按期归还涉诉。尚德投资公司在答辩期内对本案管辖权提出异议,认为双方未约定由中国法院管辖,也未选择适用中国法律,发生争议的主要事实在境外,相关的证据材料也需要在境外收集,甚至案件的执行结果涉及多个境外企业,且关联案件已在新加坡法院起诉和受理。故认为一审法院对本案无管辖权或不方便管辖,要求驳回尚德控股公司的诉请。【裁判结果】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首先,本案系争借款关系履行的主要事实均发生在中国境外,且双方就本案准据法的确定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本案纠纷将适用香港法律或新加坡法律,如继续审理将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存在重大困难。本案存在不方便管辖因素。其次,双方均为外国企业,根据系争借款的汇付情况,香港法院或新加坡法院对双方争议有管辖权,且审理更加方便。最后,双方未约定纠纷由中国法院管辖,且尚德投资公司在本案中已经提出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请求,故一审法院对于审理本案借款纠纷为不方便法院,裁定驳回尚德控股公司的起诉。尚德控股公司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第一,本案涉及中国国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利益。本案双方当事人虽然为境外注册公司,但本案并非与中国国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利益无涉,一审法院将本案当事人作为普通的外国企业对待,而未能充分考虑其作为离岸公司注册地和实际经营地相分离的特点,不妥。第二,中国法院审理本案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并不存在重大困难。双方的实际经营地和办事机构均位于中国,原告的付款指令是在中国作出,银行完成划款后是向双方在无锡的办公地进行通知,借款亦是用于被告在境内的增资,因此,本案争议的主要事实并非与中国无涉。第三、外国法院审理本案并非更加方便。对于是否“更方便外国法院”,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从及时、有效和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出发,综合考量各种因素予以确定。本案中,被告可供执行财产在中国境内并被采取保全措施,由中国法院审理案件最有利于判决的执行。一审法院以自身是不方便法院为由拒绝对本案纠纷行使管辖权依据不足。【典型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一带一路”战略、自贸区战略的推进,对于涉及中国国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利益的涉外民商事案件,人民法院应当积极行使管辖权,以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和司法主权。本案主要涉及对实际经营地在中国境内的离岸公司的管辖问题,从具体案例出发,进一步阐释了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考量因素,确立了对实际经营地在中国境内的离岸公司积极行使管辖权的管辖原则,对于法院处理类似案件具有导向作用。双方当事人虽然为境外注册公司,但双方的实际经营活动和办公场所均位于中国境内,双方的多名董事和工作人 员也居住于境内,系争借款也是用于中国境内子公司的增资,且尚德投资公司可供执行的财产亦在中国境内,因此,本案争议并非与中国国家和其他组织的利益无涉,相反,系争合同与中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案不符合“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条件,而应由中国法院进行审理和判决,这不仅有利于案件的执行,也能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准确适用《蒙特利尔公约》,切实履行国际义务

——新时代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诉阿联酋FZE公司、美国格鲁普公司航空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

【基本案情】

FZE公司系设立于阿联酋的法人,格鲁普公司系设立于美国的法人,阿联酋FZE公司系美国格鲁普公司的下属公司。新时代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时代上海分公司)与阿联酋FZE公司签订包机合同,约定由阿联酋FZE公司承运新时代上海分公司的货物至美国芝加哥市。新时代上海分公司按约支付阿联酋FZE公司运费33万美元,后阿联酋FZE公司未能按约运输货物,新时代上海分公司只得另寻其他公司运输,产生经济损失31.80万美元,诉至法院。阿联酋FZE公司认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无管辖权,要求驳回诉请。【裁判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人民法院是否有权管辖本案。本案当事人阿联酋FZE公司、美国格鲁普公司系设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法人,故本案应属涉外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和中国法律不同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中国是《蒙特利尔公约》的缔约国,阿联酋、美国亦是前述国际条约的缔约国,且本案中运输的货物系从中国运至美国,符合《蒙特利尔公约》中有关国际货物运输的规定,故应适用该条约来确定本案的管辖。根据 《蒙特利尔公约》的规定,损害赔偿诉讼由原告选择,向承运人住所地、主要营业地或者订立合同的营业地的法院,或者向目的地点的法院提起,而上述地点皆非在中国境内,人民法院对本案无管辖权,故依法裁定驳回新时代上海分公司的诉讼请求。【典型意义】

自贸区作为中国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体现中国更大力度地对外开放、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竞争、更高精度地适应国际标准。随着自贸区发展,国际货物运输贸易更加频繁,本案即涉及注册在自贸区内的国内运输企业与国外航空运输企业之间的国际航空运输合同关系。法院在准确界定涉案合同关系的基础上,优先适用国际条约,在司法中体现了“切实履行国际义务”现代国际法基本准则。同时,还阐明了《蒙特利尔公约》优于《华沙条约》及《海牙议定书》适用的规则,并对《蒙特利尔公约》规定的诉讼管辖连接点的范围做了准确理解和适用。法院通过对案件涉外性、国际条约适用性及其内容理解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层层论证,做出了优先适用国际条约及本案应由域外管辖的裁定,平等保护中外主体的程序权利,充分展现了中国司法尊重国际规则及公平开放的姿态,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营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良好市场法治环境。

首次认可台湾地区法院民商事判决,维护涉台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 ——美亚贸易发展有限公司诉上海莹旭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申请认可台湾地区法院民事判决纠纷案

【基本案情】

申请人美亚贸易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亚公司)住所地在香港,被申请人上海莹旭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莹旭公司)住所地在上海(系台资企业)。2007年,美亚公司以共同侵权为由将莹旭公司等列为被告,向台湾地区台中地方法院提起诉讼。2009年台中地方法院判决驳回美亚公司的诉讼请求。美亚公司不服,上诉至台湾高等法院台中分院。2010年,台湾高等法院台中分院二审判决莹旭公司向美亚公司给付761603美元及相应利息。该判决已于2011年10月27日在台湾地区生效。现美亚公司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申请,请求认可台湾高等法院台中分院所作判决的法律效力。莹旭公司称本案当事人之间交易时所用的订货单上载有仲裁条款,故台湾地区法院对本案没有管辖权。根据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规定》第九条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对该台湾地区法院的判决不应认可。美亚公司称,该案在台湾地区法院诉讼期间,莹旭公司从未以该案含有仲裁条款台湾地区法院无权管辖为由提出过抗辩,现在再以此提出抗辩人民法院不应采纳。【裁判结果】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本案焦点在于当事人之间在台湾地区法院历经三审的诉讼期间,莹旭公司从未以双方订有仲裁条款为由提出过台湾地区法院无管辖权;待到美亚公司向内地法院申请认可台湾地区法院判决时,莹旭公司却以订有仲裁条款为由进行抗辩。根据仲裁制度一般原理,即使当事人之间曾经达成过仲裁协议,但之后一方起诉,另一方应诉且对受诉法院不提管辖权异议的,即视为双方均同意放弃仲裁途径,接受法院管辖,这既符合我国《仲裁法》第26条的规定,也符合国际商事仲裁的通例。本案还涉及跨不同法域纠纷对所适用程序法的判断问题(程序上的准据法),对于纠纷是否由法院受理还是由仲裁处理的判断属于程序法适用问题,根据冲突法的基本原理,程序问题一般适用受诉法院所在地的程序法。对此,法院在审理本案时也作了查明,即使按照台湾地区“仲裁法”的规定,台湾地区法院对本案亦有管辖权。鉴于本案无其他法定不予认可的情形,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对台湾高等法院台中分院所作民事判决的法律效力予以认可。【典型意义】

本案系一起住所地在香港的公司向内地法院申请认可台湾地区法院民事判决效力的案件。认可台湾地区民商事裁判是中国主权之下两个不同法域之间区际司法协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两岸同胞合法权益、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法律环节与手段。本案主要涉及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规定》第九条第(二)项关于“被告缺席又未经合法传唤”、第(四)项“双方当事人订有仲裁协议”及第(六)项“公共秩序保留原则”等内容的审查和认定问题。本案的依法审理,确立了审查台湾地区法院民商事判决效力的思路,有利于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促进两岸经贸、文化、社会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岸同胞唇齿相依、血浓于水的骨肉情谊。

准确查明适用外国法,确立“单边选择性争端解决条款”的效力 ——厦门建发化工有限公司诉瑞士艾伯特贸易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基本案情】

原告厦门建发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建发公司)和被告瑞士艾伯特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士艾伯特公司)签订《销售确认书》,《销售确认书》第14条约定:“出售方(被告)可以选择将由此产生的一切争议提交瑞士楚格州法院解决或根据巴黎国际商会仲裁调解规则在楚格州进行仲裁,仲裁地在楚格州”。瑞士艾伯特公司认为,此条款根据瑞士法律规定是一个有效条款,具体管辖应由被告选择,中国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据此提出管辖权异议。为查明瑞士的法律或判例,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委托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查明中心进行外国法查明,该中心出具了《法律意见书》,双方当事人对该《法律意见书》均无异议。【裁判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认为:本案中瑞士艾伯特公司基于双方约定而取得单方选择权,其选择瑞士楚格州法院处理双方争议与法不悖,中国法院对本案无管辖权,遂裁定驳回厦门建发公司的起诉。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典型意义】 在涉外商事案件审理中,查明外国法是我国法院和法官的职责,不能轻易以“无法查明外国法”为由而适用中国法。在当事人无法提供外国法,法院穷尽合理途径仍无法查明的情况下,才可以依据“无法查明外国法”的规定适用中国法。本案系争合同约定了“单边选择性争端解决条款”,约定的仲裁地是瑞士楚格州,故要认定该条款的效力,就必须查明瑞士法的相关规定。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均无法提供瑞士法的情况下,没有直接适用中国法,而是通过委托专门的外国法查明机构对案件所涉外国法进行了查明,在此基础上,对合同约定“单边选择性争端解决条款”的效力作出正确认定,对此类案件的审理思路有一定参考价值。

突破性运用国际贸易术语规则

处理解约后跨境退货事宜,降低守约方诉讼成本

——美国西茉莉公司诉南京舜鑫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案

【基本案情】

美国西茉莉公司于2011年4月16日、6月3日向南京舜鑫公司采购两款运动鞋,明确运动鞋大底不得吐酸、白色材料不得变黄及需符合美国消费品安全法案要求。南京舜鑫公司先后于同年8月29日、11月15日装箱发货,共8400双运动鞋。出货前,美国西茉莉公司驻厂质检人员对两款鞋检验确认有一些表面瑕疵但总体合格。产品运抵美国后,美国西茉莉公司发现存在颜色迁移、帮面起皱等质量问题,在美国市场无法销售,遂委托鉴定机构对存放以及仓库系争货物进行抽样检验。检验报告载明每双运动鞋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美国西茉莉公司起诉请求解除合同、退货,南京舜鑫公司承担美国境内运费、仓储费等损失以及不再支付货款79317.20美元。【裁判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认为:南京舜鑫公司交付美国西茉莉公司的运动鞋不符合双方约定的质量要求,且该质量瑕疵已经影响销售,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构成根本性违约。虽然美国西茉莉公司驻厂质检人员在出货前做出表面质检并总体认定为合格,但不能因此免除南京舜 鑫公司作为货物出卖方的物的瑕疵担任责任。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退货意愿及综合考虑跨境退货可行性的情况下,判决解除双方的买卖合同。美国西茉莉公司以国际贸易术语FOB洛杉矶(洛杉矶港船上交货)的方式向南京舜鑫公司退回系争货物。南京舜鑫公司赔偿运费、仓储费损失,美国西茉莉公司以FOB洛杉矶方式交付退货后,无需支付货款。【典型意义】

本案处理的难点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解除后的货物返还问题。本案审理中,法院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征询双方当事人退回意愿,并综合考量跨境退货的可行性,同时充分考虑到境外主体对国际通行规则认可度更高的实际情况,最终适用国际贸易术语确定退货方式,并在判决中将双方当事人退货涉及的风险费用承担及进出口海关手续办理等权利义务予以明确,具有突破性,为类似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退货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本案裁判未采取适用于境内货物买卖退货的通常做法,而是考虑到境外主体的特殊性,极大降低了守约方退货成本,充分保护其合法权益,体现了司法裁判对自贸区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培育和维护。

明晰过错清算义务人赔偿责任,合理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

——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诉陈大宁等股东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责任纠纷案

【基本案情】

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宝公司)对债务人上海锦亭餐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亭公司)享有250万元借款债权,上述债权锦亭公司未能清偿。锦亭公司系中外合资企业,工商登记股东为上海小亭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亭公司)和香港华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华宁公司),香港华宁公司委派其法定代表人陈大宁担任锦亭公司的董事长。2006年6月,经法院生效裁定认定,香港华宁公司的主体并不存在。2012年,华宝公司向法院申请对锦亭公司进行清算。同年9月,法院以锦亭公司的清算义务人未及时依法清算,导致公司财产账册等重要文件和公司人员下落不明,造成公司无法清算为由,裁定终结强制清算程序。华宝公司为实现债权,起诉要求小亭公司、陈大宁对锦亭公司未清偿的债务承担赔偿责任。【裁判结果】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认为:根据公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华宝公司的债权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应是对锦亭公司负有清算义务的人。本案中,锦亭公司系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其登记的外方股东为香港华宁公司,故香港华宁公司依法是负有清算义务的责任主体。然 而,经法院生效裁定认定,香港华宁公司的主体并不存在,在此情况下陈大宁作为香港华宁公司资料的签字确认人及香港华宁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对香港华宁公司主体不存在的事实以及提交材料的虚假性应当是明知的,而且对此负有过错。同时,陈大宁又是香港华宁公司委派的锦亭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故香港华宁公司对锦亭公司的清算责任依法应由陈大宁承担。遂判决小亭公司、陈大宁对锦亭公司所欠华宝公司的未清偿款项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典型意义】

本案债权人华宝公司系注册在自贸区内的法人。华宝公司以债权人身份要求债务人锦亭公司的股东对锦亭公司未清偿的债务承担赔偿责任。而被告陈大宁的身份表面看来并不是法律规定的锦亭公司的清算义务人。由于锦亭公司的外方股东香港华宁公司的主体并不存在,故其也无法承担清算义务。如果机械套用法条的字面意思,则会产生锦亭公司没有外方股东来承担相应责任的结果,华宝公司的债权损失将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判决以陈大宁系香港华宁公司虚假资料的签字确认人及香港华宁公司记载的法定代表人的身份为基础,认定陈大宁对锦亭公司外方股东主体不存在的结果负有过错,判决结果切实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防止责任人逃避责任。

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依法维护外国投资者的股东知情权

——科朗公司诉上海和丰中林林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知情权纠纷案

【基本案情】

上海和丰中林林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丰公司)是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CROWN CANOPY HOLDINGS SRL(以下简称科朗公司)系和丰公司股东之一。和丰公司章程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名册、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公司应向股东提供所有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其委员会会议材料,任何公司及/或其子公司向任何政府或监管机构提交的所有报备文件的复印件。公司应向股东提供公司及其各子公司合并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并附带公司及其各子公司审计师分别出具的审计报告。股东可检查各公司及其子公司制备的单独的账簿、记录和管理账目。股东有权在任何时间、经提前书面通知董事会后自费聘请审计师对公司(包括其子公司)全部或部分会计账簿或某个特定财务问题进行审计。2012年,科朗公司对和丰公司1.96亿元银行存款和部分林权证的自查报告存有异议,要求和丰公司配合审计,遂涉诉。科朗公司请求判令:

1、和丰公司向科朗公司提供以下材料供查阅、复制:……(2)和丰公司及其所有子公司/分公司的财务报表,财务账簿、会计凭证、银行账户对账单等;(4)和丰公司及其所有子公司/分公司的公司组织架构,销售和采购政策、业务 政策以及流程等;……

【裁判结果】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认为:股东知情权的对象仅及于公司及分公司,子公司不能作为股东知情权义务主体。故判决和丰公司应将公司及分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等交由科朗公司查阅,对科朗公司其余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在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下,股东有权依据公司章程主张知情权利。公司章程载明公司应向股东提交子公司财务报表、股东享有检查公司及子公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管理账目的权利,故予以改判。【典型意义】

本案的核心问题在于公司章程关于股东知情权的规定是否有效,即公司章程是否是股东知情权的依据。法院认为,对公司章程中超越《公司法》规定范畴的股东知情权约定,如股东可以查阅会计资料之外的公司自身资料、子公司资料,以及对公司及子公司进行审计等,在原则上有效的前提下,应结合《公司法》立法目的及该公司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和评判。审查原则是既要保证股东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又要将知情权对公司正常经营的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本案的裁判结果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依法维护外国投资者合法权益,对构建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具有促进作用。

注重审查买卖合同缔约履行事实,正确认定国际货物买卖交易主体 ——中国服装股份有限公司诉司麦特羊毛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基本案情】

司麦特羊毛公司(以下简称司麦特公司)经中间商福特公司的介绍,委托中国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服装公司)在文桑厂贴牌生产有司麦特公司商标的羊毛内衣等羊毛制品。2003年服装公司与福特公司签订了三份销售合同,约定由服装公司卖给福特公司各种款式超级耐洗纯羊毛内衣及头饰,后司麦特公司申请开立了三份受益人为福特公司的不可撤销可转让跟单信用证,福特公司收到信用证后曾转让部分款项给服装公司。服装公司即委托文桑厂生产羊毛制品,文桑厂生产完毕后,福特公司经检验出具了相关证明文件,服装公司交单议付了信用证项下的转让款项。后司麦特公司与福特公司在合同履行中,对前两份合同项下货物质量提出异议,并向服装公司要求解除第三份合同。

2005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联邦地方法院就司麦特公司诉福特公司、服装公司一案,签发了《事实认定和法律结论以及针对中国服装股份有限公司的缺席判决的建议》。该文件认定司麦特公司和服装公司存在可强制执行的合同关系,并判决支持了司麦特公司对服装公司的索赔请求。

服装公司请求判令司麦特公司向服装公司赔偿合同项下的全部货物损失。而司麦特公司辩称双方没有直接或事实上的合同关系,服装公司 据以起诉的合同是其与案外人福特公司间签署的货物销售合同,司麦特公司并非该合同的当事人,鉴于服装公司在前两份合同项下向司麦特公司交付的货物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司麦特公司有理由解除系争合同,故请求驳回服装公司的诉讼请求。【裁判结果】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首先,司麦特公司与服装公司订购羊毛内衣的行为系建立在双方充分协商并实地考察加工场所的基础上的,司麦特公司在全部购销过程中均明知服装公司作为供货商而存在,司麦特公司开具的信用证中也清楚表明其最终交易并付款的对象系服装公司;其次,司麦特公司就本案系争合同曾向美国法院提出要求服装公司赔偿的有关诉求,在国内其他诉讼中也曾明确认可服装公司的合同相对方地位,上述行为表明司麦特公司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将服装公司作为交易对象,涉案三份合同可以视作服装公司通过福特公司向司麦特公司分批交付羊毛制品,司麦特公司与服装公司之间事实上的买卖合同关系成立,理应受到买卖合同关系中权利义务的约束。【典型意义】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中,常因实际签订买卖合同的主体与实际收货主体不一致而发生争议。本案在确认合同主体时,审查了实际收货主体直接参与合同缔结和履行的事实,对合同关系的双方作出正确认定。本案的审理思路对于类似案件如何确定实际合同主体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法院裁判时还参考了当事人在美国法院、中国法院另案诉讼中所作确认存在合同关系的陈述,符合“禁反言”原则的适用要求。但应指出的是,美国法院文书本身并非法院进行事实认定的直接依据,仅作为一份普通民事证据加以使用。

引入外籍调解员参与涉外案件调解,促进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完善

——克里斯蒂安诉汉莎福莱克斯国际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案

【基本案情】

2014年10月15日,克里斯蒂安(ARMERDING CHRISTIAN)与汉莎福莱克斯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将其所持有的汉莎福莱克斯液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以400万欧元转让给汉莎福莱克斯公司,汉莎福莱克斯公司需在协议签订后15日内将股权转让价款一次性转账支付给克里斯蒂安。协议生效后,克里斯蒂安配合汉莎福莱克斯公司进行股权转让事宜,汉莎福莱克斯公司已成为汉莎福莱克斯液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股东。但在协议约定的支付期限内,克里斯蒂安未收到汉莎福莱克斯公司的股权转让款,故请求判令确认双方之间的《股权转让协议》解除,恢复克里斯蒂安原股权份额,并由汉莎福莱克斯公司协助办理股权变更登记。【裁判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在本案审理过程中,委托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就双方争议进行调解。鉴于涉案双方均系外籍公民及法人,法院及调解机构邀请澳大利亚籍调解员孔宏德主持双方的调解工作,并获得巨大成功。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同意解除股权转让协议,并由汉 莎福莱克斯公司配合克里斯蒂安办理股权转让的审批及工商登记手续。【典型意义】

因涉外民商事诉讼受其固有的程序严格、耗时长、对抗性强等特点所限,市场主体往往更倾向于谈判式的、便利化的、更符合“在商言商”意愿的纠纷解决模式。同时,专业化与国际化是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在国际上的普遍发展趋势,外籍商事主体在我国不仅会有更多商事纠纷,也会出现很多与文化相关的问题,适度的开放对于解决纠纷本身有所裨益。为此,自贸区法庭积极拓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渠道,其中便包括引入外籍调解员参与涉外案件的调解。本案在非诉调解环节引入外籍调解员,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最终案件得到妥善解决,促进了上海自贸区商事争议多元解决机制的完善。

恪守《纽约公约》裁决执行义务,营造自贸试验区优质法治环境 ——西门子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诉上海黄金置地有限公司

申请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案

【基本案情】

上海黄金置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金置地公司)及西门子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西门子公司)均为注册在上海自贸区内的外商独资企业。2005年,双方签订了《货物供应合同》,约定上海西门子公司向黄金置地公司提供相应设备,且合同争议需提交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进行仲裁解决。为履行上述合同,上海西门子公司从境外购买了合同项下的设备,先运至上海自贸区内,办理相关报关手续后,最终在黄金置地大厦工地履行了交货义务。后因合同履行发生争议,黄金置地公司遂于2007年向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申请仲裁,以上海西门子公司交付的设备存在质量问题为由,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上海西门子公司则提出仲裁反请求,要求黄金置地公司支付尚欠的合同货款。仲裁庭于2011年作出裁决,驳回了黄金置地公司的全部仲裁请求,支持了上海西门子公司的反请求。上述仲裁裁决作出后,黄金置地公司仅部分履行裁决项下的支付义务,故上海西门子公司向中国法院申请承认并执行上述仲裁裁决。【裁判结果】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本案系争合同表面上看并不具有典型的涉外因素。然而纵观本案合同所涉的主体、履行特征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该合同存在与普通国内合同明显差异的独特性,可以认定为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第一,本案合同的主体均具有一定的涉外因素。上海西门子公司与黄金置地公司虽然都是中国法人,但注册地均在上海自贸区内,且均为外商独资企业,此类主体与普通内资公司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涉外因素。第二,本案合同的履行特征具有涉外因素。合同项下的标的物设备虽然最终在境内工地完成交货义务,但该设备系先从中国境外运至上海自贸区内进行保税监管,再根据合同履行需要适时办理清关完税手续、从区内流转到区外,至此货物进出口手续方才完成,故合同标的物的流转过程也具有一定的国际货物买卖特征,与一般的国内买卖合同纠纷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别。综上,本案合同关系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一条第五项规定的“可以认定为涉外民事关系的其他情形”,因此双方约定将合同争议提交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进行仲裁解决的条款有效。据此裁定对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的仲裁裁决的法律效力予以承认并执行。【典型意义】

自贸区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平台、重要节点和战略支撑。接轨国际通行做法,支持自贸区发展、健全国际仲裁以及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有助于增强中国法治的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本案双方当事人约定合同争议须提交外国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解决,影响该条款效力的关键在于系争合同是否具有涉外因素。本案涉及两个中国法人之间在中国履行的买卖合同,审判实践中一般认为此类合同并不具有涉 外因素。但本案裁定在自贸区推进投资贸易便利的改革背景下,对自贸区内外商独资企业之间的合同纠纷,在涉外因素的认定方面给予必要重视,确认仲裁条款有效,体现了中国恪守国际条约义务的基本立场。同时,该案由点及面推动了自贸区内企业选择境外仲裁的突破性改革,是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司法经验的一宗成功范例,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展现了中国法院支持仲裁的良好形象,对今后涉自贸区的同类案件审理和中国仲裁制度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篇: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或个人来皖

1.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或个人来皖 进行营业性演出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加强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或个人来皖进行营业性演出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根据•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结合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或个人来皖进行营业性演出审批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监管要求

(一)省文化厅负责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或个人来皖进行营业性演出审批,建立专家委员会,为文化行政部门开展的内容审查、市场监管相关工作提供专业意见。

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或个人来皖进行营业性演出活动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对演出活动举办单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实施处罚。

(二)省文化厅依托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按照市场主体登记的联络信息,告知其相关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和申办指引,指导办理审批事项并实施监督。

(三)审批决定作出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应将审批文件通过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并将配套监管信息上传至市场主体登记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四)加强对审批主体经营活动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巡查各项行政审批办理情况,并做好核查登记。对未办理行政审批的,应当及时查处,并在2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交换至市场主体登记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以便其他相关监管部门跟进核查处臵。

二、监管任务

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或个人来皖进行营业性演出活动监管应明确责任事项,将下列事项作为监管的重点:

(一)演出活动是否含有以下内容: 1.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3.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侵害民族风俗习惯,伤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违反宗教政策的;

4.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5.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6.宣扬淫秽、色情、邪教、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 7.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8.表演方式恐怖、残忍,摧残演员身心健康的;

9.利用人体缺陷或者以展示人体变异等方式招徕观众的; 10.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

(二)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营业性演出时,还应当在演出1日前核验演出举办单位的依法验收后取得的演出场所合格证明。

(三)演出活动是否有以下行为:

1.演出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等字样。营业性演出广告内容不真实、合法,误导、欺骗公众的。

2.演出举办单位发现营业性演出有•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禁止情形的,未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同时向演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报告的。

3.参加营业性演出的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个人或者主要节目内容等发生变更的,演出举办单位未及时告知观众并说明理由的。

4.除因不可抗力不能演出的外,演出举办单位中止或者停止演出,演员退出演出的。

5.演员以假唱欺骗观众,演出举办单位组织演员假唱,为假唱提供条件的。

6.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经营行为。

(四)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个人经省厅批准后,举办单位是否到演出所在地县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

三、监管措施

(一)加强演出举办单位信用档案管理。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演出举办单位信用档案,记录备案登记、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布并适时更新。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演出举办单位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演出举办单位单位,通报相关部门。

(二)实施演出举办单位责任约谈。演出举办单位在演出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演出举办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纳入演出举办单位信用档案。

(三)畅通举报渠道。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受演出举办单位活动咨询、投诉、举报。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受理并在法定期限内及时答复、核实、处理;对不属职权范围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

(四)对演出举办单位违规经营进行处罚。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文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查处违法经营活动。演出举办单位违规经营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规定予以处罚。

四、协同监管

(一)落实信息公示责任。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时、准确、完整地公示演出举办单位演出活动审批、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县级以上文化、公安、工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公布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个人演出活动日常监管信息。

(二)建立联动监管机制。按照权责一致、权责匹配要求,全面构建企业自律、行业自治、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联动监管体系。

加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在查处过程中发现有超出监管权限的违法行为的,应做好登记备案,并及时将相关信息进行共享,方便相关部门跟进处理。

五、责任追究

对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个人演出活动审批权力运行中发生的违法违规情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追究相关机构、责任人相应责任。

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中作出的具体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向本级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于6个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决定不停止执行。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个人演出活动监管制度,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监管责任,严肃查处问题。对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个人演出活动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个人演出活动监管工作高质、高效、持续推进。

(二)加强人员培训。省文化厅及各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涉外及涉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个人演出活动监管执法人员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专业知识、执法能力的培训使其正确开展监管工作。2.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设立审批

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实施“先照后证”改革事项)

国务院决定将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设立审批由工商登记前臵审批改为后臵审批。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根据•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结合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设立审批由工商登记前臵审批改为后臵审批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监管要求

(一)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互联网文化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有权对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省文化厅主要行使市场执法监督指导、协调跨区执法和重大案件查处职责。

(二)省文化厅依托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及时提取和梳理工商登记相关信息,发现工商登记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属于相关许可目录范围的,应按照市场主体登记的联络信息,告知其相关许可事项的法律依据和申办指引,指导办理许可事项并实施监督。

(三)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应将行政许可文件通过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抄送工商登记机关,并将配套监管信息上传至市场主体登记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四)加强对获证市场主体的证后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巡查各项行政审批办理情况,并做好核查登记。对未办理行政审批、有效期届满或已被撤销、吊销、注销的,应当及时查处,并在2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交换至市场主体登记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以便其他相关监管部门跟进核查处臵。

二、监管任务

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监管应明确责任事项,将下列事项作为监管的重点:

(一)互联网文化单位是否提供载有以下内容的文化产品:1.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3.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5.宣扬邪教、迷信的;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7.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9.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10.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二)互联网文化单位是否在其网站主页的显著位臵标明文化行政部门颁发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备案编号,标明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电信管理机构颁发的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备案编号。

(三)互联网文化单位是否建立自审制度。

(四)互联网文化单位是否记录备份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内容及其时间、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

(五)是否擅自从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

(六)经营进口互联网文化产品是否经文化部批准;经营国产互联网文化产品是否经文化部备案。

三、监管措施

(一)加强网络文化经营活动信用档案管理。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网络文化经营活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布并适时更新。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通报相关部门。

(二)开展网络文化经营活动网上巡查。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网络文化经营活动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网上巡查,并依据有关规定公布巡查结果,不得免检。

(三)实施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责任约谈。网络文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网络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4对网络文化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纳入网络文化经营安全信用档案。

(四)畅通无证无照经营举报渠道。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受网络文化经营咨询、投诉、举报。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受理并在法定期限内及时答复、核实、处理;对不属职权范围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

(五)对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违规经营进行处罚。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依照文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查处无证经营行为。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违规经营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据•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等规定予以处罚。

四、协同监管

(一)实行证照审批信息共享。对已领取营业执照并需取得许可的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证照联动审批监管平台”及时认领工商部门推送的信息,并督促网络文化经营单位申办许可,并将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信息推送给工商部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确不具备许可条件不能颁发许可的,应当告知工商部门;同时通知申请人并告知理由,要求其到工商部门依法办理注销或经营范围变更登记。

(二)落实信息公示责任。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时、准确、完整地公示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的行政许可、资质资格、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县级以上文化、公安、通信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公布网络文化经营安全日常监管信息。

(三)建立联动监管机制。按照权责一致、权责匹配要求,全面构建企业自律、行业自治、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联动监管体系。

加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公安、工商和通信管理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在查处过程中发现有超出监管权限的违法行为的,应做好登记备案,并及时将相关信息进行共享,方便相关部门跟进处理。

五、责任追究

对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设立审批权力运行中发生的违法违规情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追究相关机构、责任人相应责任。

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中作出的具体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向本级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于6个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决定不停止执行。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实施“先照后证”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完善配套措施,落实监管责任。对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设立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确保网络文化经营活动监管工作高质、高效、持续推进。

(二)加强人员培训。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文化监管执法人员网络文化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以及专业知识、执法能力的培训、考核。无执法资格的,不得从事网络文化经营活动监管工作。

3.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审批

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实施“先照后证”改革事项)

国务院决定将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审批由工商登记前臵审批改为后臵审批。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根据•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结合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审批下放至市级文化行政部门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监管要求

(一)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职责,有权对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省文化厅主要行使市场执法监督指导、协调跨区执法和重大案件查处职责。

(二)市级文化行政部门依托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及时提取和梳理工商登记相关信息,发现工商登记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属于相关许可目录范围的,应按照市场主体登记的联络信息,告知其相关许可事项的法律依据和申办指引,指导办理许可事项并实施监督。

(三)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应将行政许可文件通过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抄送工商登记机关,并将配套监管信息上传至市场主体登记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四)加强对获证市场主体的证后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巡查各项行政审批办理情况,并做好核查登记。对未办理行政审批、有效期届满或已被撤销、吊销、注销的,应当及时查 处,并在2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交换至市场主体登记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以便其他相关监管部门跟进核查处臵。

二、监管任务

对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监管,明确责任事项,将下列事项作为监管的重点:

(一)举办的演出活动是否含有以下内容: 1.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3.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侵害民族风俗习惯,伤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违反宗教政策的;

4.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5.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6.宣扬淫秽、色情、邪教、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 7.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8.表演方式恐怖、残忍,摧残演员身心健康的;

9.利用人体缺陷或者以展示人体变异等方式招徕观众的; 10.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

(二)是否存在超范围从事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

(三)是否存在变更营业性演出经营项目未向原发证机关 申请换发营业性许可证。

(四)是否存在未经批准举办营业性演出。

(五)是否存在伪造、变造、出租、出借、买卖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批准文件,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批准文件。

(六)是否存在发现营业性演出有•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禁止情形未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七)是否在募捐义演中获取经济利益。

(八)举办营业性演出,是否履行下列义务: 1.办理演出申报手续; 2.安排演出节目内容; 3.安排演出场地并负责演出现场管理;

4.确定演出票价并负责演出活动的收支结算; 5.依法缴纳或者代扣代缴有关税费;

三、监管措施

(一)加强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信用档案管理。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布并适时更新。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场所经营单位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通报相关部门。

(二)实施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责任约谈。在演出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纳入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信用档案。

(三)畅通举报渠道。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受对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咨询、投诉、举报。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受理并在法定期限内及时答复、核实、处理;对不属职权范围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

(四)对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违规经营进行处罚。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文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查处违法经营活动。违规经营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规定予以处罚。

四、协同监管

(一)实行证照审批信息共享。对已领取营业执照并需取得许可的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 出场所经营单位,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证照联动审批监管平台”及时认领工商部门推送的信息,并督促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申办许可,并将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信息推送给工商部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确不具备许可条件不能颁发许可的,应当告知工商部门;同时通知申请人并告知理由,要求其到工商部门依法办理注销或经营范围变更登记。

(二)落实信息公示责任。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时、准确、完整地公示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的行政许可、资质资格、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县级以上文化、公安、工商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公布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日常监管信息。

(三)建立联动监管机制。按照权责一致、权责匹配要求,全面构建企业自律、行业自治、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联动监管体系。

加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在查处过程中发现有超出监管权限的违法行为的,应做好登记备案,并及时将相关信息进行共享,方便相关部门跟进处理。

五、责任追究

对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设立审批权力运行中发生的违法违规情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追究相关机构、责任人相应责任。

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中作出的具体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向本级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于6个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决定不停止执行。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实施“先照后证”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完善配套措 施,落实监管责任。对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设立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监管工作高质、高效、持续推进。

(二)加强人员培训。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演出市场执法人员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以及专业知识、执法能力的培训、考核。无执法资格的,不得从事演出市场监管工作。

4.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 演出经纪机构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实施“先照后证”改革事项)

国务院决定将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审批由工商登记前臵审批改为后臵审批。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根据•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结合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审批由工商登记前臵审批改为后臵审批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监管要求

(一)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有权对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省文化厅主要行使市场执法监督指导、协调跨区执法和重大案件查处职责。

(二)省文化厅依托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及时提取和梳理工商登记相关信息,发现工商登记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属于相关许可目录范围的,应按照市场主体登记的联络信息,告知其相关许可事项的法律依据和申办指引,指导办理许可事项并实施监督。

(三)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应将行政许可文件通过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抄送工商登记机关,并将配套监管信息上传至市场主体登记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四)加强对获证市场主体的证后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巡查各项行政审批办理情况,并做好核查登记。对未办理行政审批、有效期届满或已被撤销、吊销、注销的,应当及时查处,并在2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交换至市场主体登记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以便其他相关监管部门跟进核查处臵。

二、监管任务

对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的监管,明确责任事项,将下列事项作为监管的重点:

(一)举办的演出活动是否含有以下内容: 1.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3.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侵害民族风俗习惯,伤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违反宗教政策的;

4.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5.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6.宣扬淫秽、色情、邪教、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 7.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8.表演方式恐怖、残忍,摧残演员身心健康的;

9.利用人体缺陷或者以展示人体变异等方式招徕观众的; 10.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

(二)是否存在超范围从事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

(三)是否存在变更营业性演出经营项目未向原发证机申 请换发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四)是否存在未经批准举办营业性演出。

(五)是否存在伪造、变造、出租、出借、买卖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批准文件,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批准文件。

(六)是否存在发现营业性演出有•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禁止情形未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七)是否在募捐义演中获取经济利益。

(八)举办营业性演出,是否履行下列义务: 1.办理演出申报手续; 2.安排演出节目内容;

3.安排演出场地并负责演出现场管理;

4.确定演出票价并负责演出活动的收支结算; 5.依法缴纳或者代扣代缴有关税费;

三、监管措施

(一)加强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信用档案管理。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布并适时更新。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通报相关部门。

(二)实施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责任约谈。在演出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演出举办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纳入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信用档案。

(三)畅通举报渠道。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受对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活动咨询、投诉、举报。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受理并在法定期限内及时答复、核实、处理;对不属职权范围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

(四)对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违规经营进行处罚。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文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查处违法经营活动。违规经营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规定予以处罚。

四、协同监管

(一)实行证照审批信息共享。对已领取营业执照并需取得许可的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证照联动审批监管平台”及时认领工商部门推送的信息,并督促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申办许可,并 将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信息推送给工商部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确不具备许可条件不能颁发许可的,应当告知工商部门;同时通知申请人并告知理由,要求其到工商部门依法办理注销或经营范围变更登记。

(二)落实信息公示责任。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时、准确、完整地公示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的行政许可、资质资格、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县级以上文化、公安、工商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公布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日常监管信息。

(三)建立联动监管机制。按照权责一致、权责匹配要求,全面构建企业自律、行业自治、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联动监管体系。

加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在查处过程中发现有超出监管权限的违法行为的,应做好登记备案,并及时将相关信息进行共享,方便相关部门跟进处理。

五、责任追究

对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设立审批权力运行中发生的违法违规情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追究相关机构、责任人相应责任。

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中作出的具体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向本级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于6个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决定不停止执行。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实施“先照后证”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完善配套措施,落实监管责任。对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设立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确保台湾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监管工作高质、高效、持续推进。

(二)加强人员培训。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演出市场执法人员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以及专业知识、执法能力的培训、考核。无执法资格的,不得从事演出市场监管工作。

5.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审批

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加强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根据•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结合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审批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监管要求

(一)省文化厅负责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审批,建立专家委员会,为文化行政部门开展的内容审查、市场监管相关工作提供专业意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艺术品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对从事艺术品经营活动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实施处罚。

(二)省文化厅依托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按照市场主体登记的联络信息,告知其相关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和申办指引,指导办理审批事项并实施监督。

(三)审批决定作出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应将审批文件通过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并将配套监管信息上传至市场主体登记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四)加强对审批主体经营活动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巡查各项行政审批办理情况,并做好核查登记。对未办理行政审批的,应当及时查处,并在2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交换至市场主体登记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以便其他相关监管部门跟进核查处臵。

二、监管任务

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监管应明确责任事项,将下列事项作为监管的重点:

(一)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是否含有以下内容的文化产品:1.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 领土完整的;3.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迷信的;6.宣扬恐怖活动,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7.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9.违背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10.蓄意篡改历史、严重歪曲历史的;11.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二)艺术品进出口是否含有以下艺术品:1.走私、盗窃等来源不合法的艺术品;2.伪造、变造或者冒充他人名义的艺术品;3.除有合法手续、准许经营的以外,法律、法规禁止交易的动物、植物、矿物、金属、化石等为材质的艺术品;4.国家规定禁止交易的其他艺术品。

(三)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是否有以下行为:1.向消费者隐瞒艺术品来源,或者在艺术品说明中隐瞒重要事项,误导消费者的;2伪造、变造艺术品来源证明、艺术品鉴定评估文 件以及其他交易凭证的;3.以非法集资为目的或者以非法传销为手段进行经营的;4.未经批准,将艺术品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以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的;5.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经营行为。

(四)进出口经营单位营业执照、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是否齐全;进出口艺术品的来源、目的地,艺术品图录是否清晰。

三、监管措施

(一)加强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信用档案管理。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信用档案,记录备案登记、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布并适时更新。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艺术品进出口经营单位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艺术品进出口经营单位,通报相关部门。

(二)实施艺术品进出口经营单位责任约谈。艺术品进出口经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艺术品进出口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 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纳入艺术品进出口信用档案。

(三)畅通举报渠道。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受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咨询、投诉、举报。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受理并在法定期限内及时答复、核实、处理;对不属职权范围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

(四)对艺术品进出口经营单位违规经营进行处罚。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文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查处违法经营活动。艺术品进出口经营单位违规经营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等规定予以处罚。

四、协同监管

(一)落实信息公示责任。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时、准确、完整地公示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审批、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县级以上文化、海关、商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公布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日常监管信息。

(二)建立联动监管机制。按照权责一致、权责匹配要求,全面构建企业自律、行业自治、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联动监管体系。

加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海关、商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在查处过程中发现有超出监管权限的违法行为的,应做好登记备案,并及时将相关信息进行共享,方便相关部门跟进处理。

五、责任追究

对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审批权力运行中发生的违法违规情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追究相关机构、责任人相应责任。

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中作出的具体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向本级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 21 可以于6个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决定不停止执行。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监管制度,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监管责任,严肃查处问题。对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确保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监管工作高质、高效、持续推进。

(二)加强人员培训。省文化厅及各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监管执法人员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专业知识、执法能力的培训使其正确开展监管工作。

6.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审批

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加强文物保护修缮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审批工作实际,制定本监管细则。

一、监管任务

(一)审批流程监管。在办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审批时,受理部门及受理人员是否执行一次性告知,是否存在违法收费行为,是否依法依规做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审批工作是否按行政审批流程办理,是否超时限办结。

(二)申报材料审核。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文物部门申请书,文物修缮方案,修缮方案设计单位资质、修缮实施计划等。修缮方案的变更是否依法依规审批,方案审批后的执行情况,资料齐全的,经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交由省文物局专家组织审核。需要补充材料的,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补交材料。

(三)行政权力行使人的监管。行政权力行使人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审批过程中,是否出现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利用职权向申请人索取利益、帮助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伪造申报材料或提交虚假材料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施工过程监管。省文物局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文物修缮工程的招标、施工、工程进度、经费使用、施工单位资质、工程安全措施等进行监管。包括:工程项目是否按照规定进行公开招标,施工单位是否具备二级以上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修缮工程是否按照批复的方 23 案及时施工,是否存在擅自改变方案施工情形,监理单位是否尽责到位,是否存在未按财务制度使用经费的现象。

二、监管措施

(一)规范审批流程。包括:申请单位或个人向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省文化厅窗口提交申请;材料齐全的,由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提交省文物局。需要补充材料的,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补充。审批决定作出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应将审批文件通过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公开。不予许可的,出具书面文件。

(二)委托第三方审核。省文物局成立文物专家委员会,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专家提出初步评估意见,报省文物局。省文物局根据专家意见,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三)审批过程监管。严格执行由政务大厅统一受理、接办分离、网上报批、联网审查、结果公开制度。省文物局成立专家委员会,省文物局从文物专家库中抽取专家对申请的方案进行审核,提出初步建议提交省文物局,省文物局根据专家意见,作出准予许可或不予许可的决定;申请人凭身份证和受理通知书省文化厅窗口领取办事结果。

(四)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审批主体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巡查各项行政审批办理情况,并做好核查登记。对未办理行政审批的,应当及时查处。建立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审批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监督,对审批的各个环节是否严格行政审批相关规定,是否落实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各项制度,进行跟踪问效。

(五)加强事后监管。建立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调度督查机制,由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定期汇报修缮工程进展情况,不定期对省级文物保护工程开展监督检查。

(六)强化信用约束。将评审专家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方案的评审信用纳入专家信用档案。对失信的专家在承担文物修缮业务承担上予以限制。

(七)加强协同监管。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在的市、县级文化文物部门共同做好文物单位修缮监管的工作。

三、责任追究

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审批和管理过程中,相关责任人存在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对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保障措施

严格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职能要求,强化领导,完善监管办法,落实监管责任,畅通举报渠道,严肃查处问题。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公开透明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省级文物保护修缮审批监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7.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加强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根据相关法律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管管理办法‣,结合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审批工作实际,制定本监管细则。

一、监管任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安徽省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实行分级审批,省文物局负责文物保护工程设计和施工二、三、暂定级资质,设计乙、丙、暂定级资质的审批管理工作。

(一)审查申请单位是否符合法定条件。主要包括:

1、是否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2.是否具备与资质要求相符的专业技术人员;3.是否具备与资质要求相符的以往业绩;4.是否具备与资质相符的技术装备;5.是否具备健全的质量管理监控体系。

(二)指导县级以上文物主管部门对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的文物保护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1.在文物保护工程中未按批复的方案进行施工,或者擅自修改方案进行施工;2.无相应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揽文物保护工程;以其他单位的名义或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文物保护工程项目;4.伪造、变造、买卖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

(三)对省文物局发证的文物工程资质单位发生违规行为依法给予降低资质等级和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

二、监管对象

省文物局发证的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施工二、三、暂定级单位,监理乙、丙、暂定级单位,从事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资质审批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三、监管措施

(一)材料审查。主要包括:资质申请表;单位法人资格证书文件、设立单位的批准文件;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或者有关部门登记的证明文件;法定代表人和技术负责人简历以及任命、聘用文凭;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毕业证书、身份证;承担文物保护工程的主要业绩以及有关证明文件;技术设备清单。

(二)规范程序。针对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审批,制定规范审批流程,包括:1.申报材料行政窗口统一受理;2.省文物局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进行审查;3.专家审查意见报省文物局专题会议研究;4.会议研究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5.公示无异议经局主要领导签批形式正式审批结果,下达行政许可,发放资质证书。

(三)公开公示。所有审批环节公开透明,专家审查意见直接提交局专题会议;审批结果向社会公示,公示期内接受申诉举报;全程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等。

(四)现场检查。

1、听取文物保护工程项目承担单位汇报;

2、查看项目承接单位是否按规定办理了项目和资质备案手续;

3、项目承接单位是否按国家规定和批复的方案进行施工;

4、项目承担单位是否发生违反•文物保护法‣、•安徽省文物保护工资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的行为。

(五)协同监管。对国家文物局及外省(市、区)文物主管部门发证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在我省承担文物保护工程时发生违反•文物保护法‣、•安徽省文物保护工资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的,及时向发证单位通报,及时依法予以处罚。

(六)资质年检。对省文物局发证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进行年检。对资质单位的实施文物保护工程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七)对行政权力行使人的监管。制定规范的权力运行流程图、行政审批程序规范,所有权力行使必须严格依照规定执行,省文化厅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监督,发现违规行为,及时依法予以纠正查处。

四、事后处理

(一)单位和个人发现文物保护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有权向县级以上文物主管部门举报,县级以上文物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举报人。

(二)资质单位以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报材料等不正当手段申请资质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已经取得资质证书的,审批机关应当依法撤销资质证书。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对省文物局在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工作中作出的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者6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五、责任追究

县级以上文物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审批和管理过程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对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审批监管制度,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审批程序,推进公开透明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监管责任,严肃查处问题,确保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审批监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加强宣传培训。省文物局应加强对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审批监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使其正确的开展审批监管工作。

8.文物商店设立及销售文物、文物拍卖审核

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加强文物商店设立及销售文物、文物拍卖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根据相关法律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管管理办法‣,结合文物商店设立及销售文物、文物拍卖审批工作实际,制定本监管细则。

一、监管任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商店应当由省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设立,文物商店销售文物,销售前应当经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审核。拍卖企业拍卖文物应报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后,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备案。省级文物部门监管任务主要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物商店设立及销售文物、加强对文物拍卖企业拍卖文物的审核,规范文物经营活动,纠正和查处违法行为,保证文物流通的合法。

二、监管措施

(一)过程监管。严格执行由政务大厅统一受理、接办分离、网上报批、联网审查、结果公开制度。对以下内容进行监管:1.是否公示设立文物商店及销售文物、文物拍卖企业拍卖文物应当依法提交的材料清单,是否一次性告知补充材料,是否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2.是否按规定时限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提出审查意见。3.是否按照规定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决定,进行法定告知。

(二)监督检查。建立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审批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监督,对审批的各个环节是否严格按照行政审批相关规定,是否落实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各项制度,进行跟踪问效。下达行政许可证后,对文物商店或文物拍卖企业是否按照相关规定提交销售拍卖文物清单,文物商店是否存在从事文物拍卖经营活动、是否设立经营文物拍卖 29 的拍卖企业、文物拍卖企业是否从事文物购销经营活动、是否设立文物商店等进行跟踪检查。

(三)社会监督。省文物局监督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等,接受文物商店设立及销售文物、拍卖文物审核等咨询、投诉、举报。接到咨询、投诉、举报,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有权处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及时处理,不得推诿、扯皮。

三、责任追究

(一)省文化厅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问责。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损害申请人合法权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省文化厅加强对审批人员的监督问责。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对省文化厅在文物商店设立及销售文物、拍卖企业拍卖文物审批工作中作出的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文物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者6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文物商店及文物商店销售文物、文物拍卖企业拍卖文物审批监管制度,完善审批程序,推进公开透明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监管责任,严肃查处问题,确保审批监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鼓励社会监督。完善相关监督平台,鼓励社会对文物商店、文物拍卖企业违反相关规定从事文物交易活动进行监督举报,省文物局对举报内容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9.境外组织或个人在省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活动许可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境外组织或个人在省内开展非遗调查活动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规范行政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结合非遗调查实际,制定本监管细则。

一、监管要求

省文化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通过对境外组织或个人在省内开展非遗调查活动采取资格审查、监督检查、稽查执法等事中事后监管措施,规范调查活动,纠正和查处违法行为,确保非遗调查活动依法开展。

二、事中监管

(一)加强资格审查

在网站上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查申请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申请书;2.相关身份证明;3.与境内研究组织合作合同书。在资格审查的过程中,要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作出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不予受理应当告知理由。

(二)明确检查程序。

1.制定监督检查方案。根据非遗调查的主题及调查内容,制定检查方案。检查方案应包括日程安排、检查标准和检查内容、检查组成员及分工等。

2.实施监督检查。检查人员应不少于2人,检查前应出示证明文件,通过审看调查资料、询问传承人等等方式,对境外组织或个人是否依法开展非遗调查实施检查。

3.发现违法行为后依法处臵。对有证据证明在非遗调查过程中有破坏当地风俗习惯,未征得被调查对象的同意,损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将依法采取责令整改、给与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及调查中取得的实物、资料,情节严重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一下的罚款。

4.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公布监管信息。

(三)建立监管档案。

省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境外组织或个人在省内开展非遗调查活动监管档案。监管档案主要内容包括:1.申请书、相关身份证明复印件;2.与境内研究组织合作合同书复印件;3.调查单位调查报告;4.征集实物、资料情况备案材料。5.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记录。6.其他应列入调查活动监督档案的资料。

(四)实施协同监管。

按照权责匹配、权责一致的原则,加强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省公安厅、省文物局等省直单位以及各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行业主管与后续监管协调一致的非遗调查活动监管机制。

三、事后监管

(一)个人和组织发现境外组织或个人在省内开展非遗调查活动有违法行为的,有权向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举报,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二)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问题,及时依法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安徽省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对立案查处案件严格履行调查取证程序、作出决定。对于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要严格执行。

(三)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对省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境外组织或个人在省内开展非遗调查监督管理工作中作出的具体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于6个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决定不停止执行。

四、责任追溯

(一)加强层级监督。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全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是否履行监管责任进行监督问责;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是否依法处理,是否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等进行监督问责;对上级机关交办的案件是否认真调查并按时报告调查结果进行监督问责。

(二)加强人员监督。对符合条件的境外组织或个人在省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活动批准的申请不予受理、许可的;对不符合条件的境外组织或个人在省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活动批准的申请予以受理、许可的; 应当履行告知义务未予以告知的;超过法定期限或违反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在境外组织或个人在省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活动批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的;收受贿赂、获取其他利益,或者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提供方便的;在境外组织或个人在省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活动批准中不履行监管责任的;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加强监督。

(三)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监管责任追究实行过错责任追究,根据过错责任的大小实施相应的追究方式。包括:责令改正、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给予通报批评、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停职、给予行政处分、没收和追缴违法违纪所得;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人员培训。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监管执法人员非遗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专业知识与执法能力培训,并适时组织考核。不具备相应知识和能力的,不得从事非遗保护监管工作。

(二)加强普法宣传。运用多种方式宣传非遗保护法律法规,提升管理相对人和公众的法律意识。

10.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设立审批

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加强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的管理,维护考生利益,促进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的规范化,保障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的质量,推动社会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文化部令第31号),制定本细则。

一、监管要求

(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内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艺术考级的政策、法规,监督检查艺术考级活动。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艺术考级机构;申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报文化部审批。

(三)省文化厅依托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按照市场主体登记的联络信息,告知其相关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和申办指引,指导办理审批事项并实施监督。

(三)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书面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审批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单位。批准的,核发•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资格证书‣;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四)审批机关作出决定之前,应当将申请单位的申请材料提交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进行论证。论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期限内,但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单位。

二、监管任务

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设立的监管,应明确责任事项,将下列事项作为监管的重点:

(一)艺术考级机构是否按规定取得开办艺术考级活动资格的艺术学校、专业艺术团体、专业协会和艺术事业单位。

(二)申请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单位,是否具备下列条件:

1、独立的法人资格;

2、主要业务与申请开办的艺术考级专业相关,并具有良好的艺术、学术水准和社会信誉;

3、自编并正式出版发行的艺术考级教材;

4、申请开办的艺术考级专业必须有本单位的相应专业的考官,并且本单位的考官应当占考官总数的2/3以上;

5、适应艺术考级需要的场所和设施;

6、专门负责艺术考级的工作机构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三)艺术考级机构委托相关单位承办艺术考级活动,承办单位是否具备下列条件:

1、独立的法人资格;

2、从事艺术教育、艺术表演、艺术培训、艺术研究等与艺术考级专业相关的业务;

3、开展艺术考级活动必要的物质条件;

4、良好的社会信誉。

三、监管措施

(一)加强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信用档案管理。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布并适时更新。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通报相关部门。

(二)实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责任人约谈。在考级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演出举办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

责任约谈。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纳入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信用档案。

(三)畅通举报渠道。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受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活动咨询、投诉、举报。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受理并在法定期限内及时答复、核实、处理;对不属职权范围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

(四)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违规经营进行处罚。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文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查处违法经营活动。违规经营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据•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予以处罚。

四、协同监管

(一)实行证照审批信息共享。对已领取资格证书并需取得许可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证照联动审批监管平台”及时认领相关部门推送的信息,并督促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申办许可,并将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信息推送给相关部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不具备许可条件不能颁发许可的,应当告知相关部门;同时通知申请人并告知理由,要求其到相关部门依法办理注销或经营范围变更登记。

(二)落实信息公示责任。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单位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时、准确、完整地公示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机构的行政许可、资质资格、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公布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机构日常监管信息。

(三)建立联动监管机制。按照权责一致、权责匹配要求,全面构建单位自律、行业自治、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联动监管体系。加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在查处过程中发现有超出监管权限的违法行为的,应做好登记备案,并及时将相关信息进行共享,方便相关部门跟进处理。

五、责任追究

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设立审批权力运行中发生的违法违规情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追究相关机构、责任人相应责任。

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中作出的具体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向本级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于6个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决定不停止执行。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完善配套措施,落实监管责任。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设立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确保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监管工作高质、高效、持续推进。

(二)加强人员培训。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执法人员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以及专业知识、执法能力的培训、考核。无执法资格的,不得从事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监管工作。

11.境外机构或团体拍摄考古发掘现场审批

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加强境外机构或团体拍摄考古发掘现场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根据相关法律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管管理办法‣,结合文物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监管细则。

一、监管任务

依据•文物拍摄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境外机构和团体需要拍摄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现场,需征求主持发掘单位的意见,经发掘地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管理。省级文物部门监管任务主要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境外机构和团体需要拍摄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现场的审核,纠正擅自接待越权审批或超范围提供拍摄行为,确保文物安全。

二、监管措施

(一)规范审批流程。包括:1.申请单位统一向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省文化厅窗口提交申请;2.省文化厅对申请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予以批准;3.申请人凭身份证和受理通知书省文化厅窗口领取办事结果。

(二)加强过程监管。严格执行由政务大厅统一受理、接办分离、网上报批、联网审查、结果公开制度,包括:

1.是否公示境外机构和团体需要拍摄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现场应当依法提交的材料清单,是否在一次性告知补充材料,是否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

2.是否按规定时限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提出审查意见。3.是否按照规定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决定,进行法定告知。

(三)监督检查。建立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审批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监督,对审批的各个环节是否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是否落实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

等各项制度,进行跟踪问效。颁发许可证证后,对境外机构和团体需要拍摄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现场是否按照相关规定提交申请书;是否提交主持发掘单位的同意函;是否提交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级别、所在地及拍摄范围,文物的名称、等级及收藏单位的相关材料;是否提交故事性、专题性音像片有关文物拍摄部分的分镜头剧本;

(四)社会监督。省文物局监督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等,接受境外机构和团体需要拍摄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现场审核的咨询、投诉、举报。接到咨询、投诉、举报,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有权处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及时处理,不得推诿、扯皮。

三、责任追究

(一)省文化厅应当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问责。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损害申请人合法权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省文化厅应加强对审批人员的监督问责。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现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对未按审批程序,擅自接待、越权审批或超范围提供拍摄的文物管理单位给予责任人相应的处分。对文物摄制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本办法或相关操作规程造成文物损坏的,由直接责任者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对造成文物损坏严重甚至损毁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四、保障措施

(一)鼓励社会监督。完善相关监督平台,鼓励社会对境外机构或团体擅自拍摄考古发掘现场和相关考古发掘主持单位或文物所在地相关部门擅自接纳、允许境外机构或个人拍摄发

掘现场进行监督举报,省文物局对举报内容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二)现场监督。(1)省级文物部门指导考古发掘主持单位或现场对境外机构或团体拍摄考古发掘现场行为进行监督;(2)考古发掘所在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现场对境外机构或团体拍摄考古发掘现场进行全程监督。

五、事后处理

(一)单位和个人发现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存在擅自允许境外机构和团体进行拍摄的违规行为,有权向县级以上文物主管部门举报,县级以上文物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举报人。

(二)申请单位以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报材料等不正当手段申请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12.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加强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根据相关法律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管管理办法‣,结合文物工作实际,制定本监管细则。

一、监管任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涉外工作管理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27号),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需经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文物管理部门审核。省级文物部门监管任务主要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审核,纠正擅自接待越权审批或超范围向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提供参观的行为。

二、监管措施

(一)规范审批流程。包括:1.申请单位或个人向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省文化厅窗口提交申请;2.省文化厅对申请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予以批准; 3.申请人凭身份证和受理通知书到省文化厅窗口领取办事结果。

(二)加强过程监管。严格执行由政务大厅统一受理、接办分离、网上报批、联网审查、结果公开制度,包括:

1.是否公示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应当依法提交的材料清单,是否在一次性告知补充材料,是否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

2.是否按规定时限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提出审查意见。3.是否按照规定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决定,进行法定告知。

(三)监督检查。建立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审批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监督,对审批的各个环节是否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是否落实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各项制度,进行跟踪问效。下达行政许可证后,对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是否按照相关规定提交申请书;是否提前一个月向省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是否取得接待单位的同意;是否提供了具体参观计划及保证文物安全的防护措施。

(四)社会监督。省文物局监督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等,接受境外机构和团体需要拍摄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现场审核的咨询、投诉、举报。接到咨询、投诉、举报,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有权处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及时处理,不得推诿、扯皮。

三、责任追究

(一)省文化厅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问责。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损害申请人合法权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省文化厅应对审批人员的监督问责。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现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对未按审批程序,擅自接待、越权审批或超范围提供外国公民、外国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考古发掘现场的,给予责任人相应的处分;在参观过程中擅自参观未经允许参观的文物点或者擅自收集文物、自然标本、进行考古记录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停止其参观,没收其收集的文物、自然标本和考古记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四、保障措施

(一)鼓励社会监督。完善相关监督平台,鼓励社会对考古发掘主持单位或文物所在地相关部门擅自接纳、允许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进行监督举报,省文物局对举报内容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二)现场监督。(1)省级文物部门指导考古发掘主持单位或现场对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行为进行监督;(2)考古发掘所在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现场对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进行全程监督。

五、事后处理

(一)单位和个人发现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存在文物或其他擅自允许外国公民、组织和国际组织参观未开放的文物点和考古发掘现场的违规行为,有权向县级以上文物主管部门举报,县级以上文物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举报人。

(二)申请单位以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报材料等不正当手段申请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13.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许可

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加强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根据相关法律和•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管管理办法‣,结合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许可工作实际,制定本监管细则。

一、监管任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家文物局•关于做好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许可审批工作的通知‣、•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省文物局负责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许可的审批管理工作。

(一)审查申请单位是否符合法定条件。主要包括:1.拍卖企业设立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拍卖行业管理部门的审核许可文件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2.注册资本的验资证明;3.5名以上取得高级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的文物拍卖专业人员的资格证明材料。

(二)指导县级以上文物主管部门对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的文物拍卖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1.无文物拍卖证书擅自进行文物拍卖2.文物拍卖标的未经省级文物部门审核,擅自进行拍卖;3.伪造、变造、买卖文物拍卖证书。

(三)对省文物局发证的文物拍卖企业发生违规行为依法给予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

二、监管措施

(一)过程监管。严格执行由政务大厅统一受理、接办分离、网上报批、联网审查、结果公开制度。对以下内容进行监管:1.是否公示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许可应当依法提交的材料清单,是否一次性告知补充材料,是否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2.是否按规定时限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提出审查意见。3.是否按照规定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决定,进行法定告知。

(二)监督检查。建立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审批过程

和结果可查询、可监督,对审批的各个环节是否严格按照行政审批相关规定,是否落实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各项制度,进行跟踪问效。下达行政许可证后,对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是否按照相关规定等进行跟踪检查。

(三)社会监督。省文物局监督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等,接受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的咨询、投诉、举报。接到咨询、投诉、举报,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有权处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及时处理,不得推诿、扯皮。

三、责任追究

(一)省文化厅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问责。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损害申请人合法权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省文化厅加强对审批人员的监督问责。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对省文化厅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许可工作中作出的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文物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者6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审批监管制度,完善审批程序,推进公开透明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监管责任,严肃查处问题,确保审批监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鼓励社会监督。完善相关监督平台,鼓励社会对拍卖企业违反相关规定从事文物交易活动进行监督举报,省文物局对举报内容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4.举办营业性涉外或者涉港澳台演隐瞒近2 年内违反《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规定的记录,提交虚假书面声明的处罚裁量基准

本基准对应•省文化厅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第12项,项目名称为“举办营业性涉外或者涉港澳台演出,隐瞒近2年内违反•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规定的记录,提交虚假书面声明的处罚”的裁量基准。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文化部令2009年第47号)第四十七条:举办营业性涉外或者涉港澳台演出,隐瞒近2年内违反•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规定的记录,提交虚假书面声明的,由负责审批的文化主管部门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根据上述规定,对举办营业性涉外或者涉港澳台演出,隐瞒近2年内违反•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规定的记录,提交虚假书面声明的裁量基准为:

(一)第一次被查处,主动改正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二)第二次被查处的,处2万元以下罚款

(三)三次以上(含第三次)被查处的,处3万元以下罚款

15.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违反《安徽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规定,提供条例所禁止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处罚裁量基准

13项,项目名称为“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违反•安徽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规定,提供条例所禁止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处罚”的裁量基准。

•安徽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1号)第十七条:禁止从事含有下列内容的文化经营活动:

(一)危害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社会稳定的;

(三)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的;

(五)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或者渲染暴力的;

(六)诽谤、侮辱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七)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八)宣扬邪教、迷信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内容。

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应当对互联网文化产品进行审查,保障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合法性。对含有本条例第十七条所列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应当停止提供,保存有关记录,并向省文化行政部门报告。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提供含有本条例第十七条所禁止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的,由省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责令停止提供,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处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根据上述规定,经营性网文化单位违反•安徽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规定,提供条例所禁止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处罚裁量基准为:

(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提供含有本条例第十七条所禁止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的,责令停止提供,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二)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处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

(四)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16.文物商店擅自从事文物拍卖经营活动情况

严重的处罚裁量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非法经营的文物。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书: 1.文物商店从事文物拍卖经营活动的; 2.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从事文物购销经营活动的;3.文物商店销售的文物、拍卖企业拍卖的文物,未经审核的;4.文物收藏单位从事文物的商业经营活动的。

根据上述规定,文物商店擅自从事文物拍卖经营活动,情况严重的处罚裁量基准为:

(一)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非法经营的文物。由工商行政部门并处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由工商行政部门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情节严重的,由省级文物部门吊销其许可证书。

第四篇:涉港澳台协议离婚

涉港澳台协议离婚

1、前提条件:

结婚登记是在中国大陆办理的。

2、办理离婚登记的机关:

双方已签订自愿离婚协议,并对子女抚养和财产作妥善处理,到大陆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其指定的机关,申请办理自愿离婚登记。

3、应提供的资料:

(1)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

(2)本人结婚证;

(3)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自愿离婚协议书。

港澳台胞应提供第(2)项、第(3)项规定的证件、证明资料外,还应提出本人的有效护照或者其他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及提供本人的有效港澳台胞通行证、身份证。

诉讼方式离婚

双方若无法就离婚事宜达成协议,或虽能达成协议,但一方无法亲自回国办理协议自愿离婚事宜,只能选择诉讼离婚。涉港澳台诉讼离婚的管辖法院如下:

(1)港澳台湾同胞与同大陆居民一方要求离婚,不论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大陆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如港澳台胞一方在居住国法院起诉,大陆居民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2)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地域管辖以及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涉港澳台离婚案件的管辖,一般应以原告住所地或者居所地法院作为管辖法院。下列三类案件,均由原告住所地或者居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A、大陆居民一方要求与港澳台胞离婚的案件;

B、大陆一方与港澳台胞离婚后未办理离婚手续,一方或者双方分别在大陆和港澳台湾再婚的,如果其中一方当事人(大陆一方)提出与原配偶离婚的案件;

C、回大陆定居的一方要求与在港澳台胞离婚的案件。

涉港澳台离婚提供的证据特殊规定

1、如果涉港澳台婚姻的当事人的结婚登记不是在内地办理,当事人在内地提起诉讼离婚的,对在港澳台湾的结婚登记注册证书,要履行公证、认证手续。

2、根据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11条的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证据是在香港、澳门、港澳台湾地区形成的,应当履行相关的证明手续。”在大陆无住所的港澳台湾地区当事人从港澳台湾地区寄交或者托交的有关诉讼材料,应当经港澳台湾当地的公证机构或者其他部门、民间组织、律师出具证明,个人可以由其工作单位出具证明。

3、港澳台湾地区诉讼文书认定的事实对大陆地区法院一般不具有预决的效力。但当事人对已为人民法院认可的港澳台湾地区有关法院做出的民事判决所认定的事实无需举证。但如果对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判决所确认的事实的,则不能免除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对于在港澳台形成的结婚证以及证据的公证、认证,本律师在澳门与香港均有合作律师,可较方便办理,费用也相对合理。

第五篇:关于商事审判若干疑难问题的思考

关于商事审判若干疑难问题的思考(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宋晓明)

发表时间:2010-10-25 18:53:00 阅读次数:128 所属分类:合同类参考文件与案例指导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 宋晓明

编者按: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济南召开了全国法院商事审判工作会议,听取了各地法院对当前商事审判工作机制和商事法律适用的意见。针对各地法院反映的一些商法理解和适用中的常见、疑难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宋晓明在会议总结时作了解答。本报对其中部分内容予以刊载,以利更好地指导商事审判实践。

近年来,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工作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依法能动调节经济关系,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高度重视对市场经济法律规则和商事法律实践的研究及探索,密切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加强对疑难问题的调研和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对审判实践中的如下常见问题作一个梳理和归纳,并提供一些初步的意见。

一、公司对外担保效力判断的思考

公司对外担保的程序和效力,实践中存在不同认识。在此我介绍一下我们目前的基本思路。

首先,公司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按照公司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而如果公司是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之外的他人提供担保,同条第一款则规定由章程决定究竟是需要董事会决议还是股东会决议。可见,并非公司对外提供的所有担保都需要股东会作出决议。只有在公司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进行担保时,是否经过了股东会决议同意才应成为公司担保效力的考量因素。

其次,公司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的(比如公司董事长代表公司直接在为股东的担保函中签字确认的),有观点认为担保应无效,理由是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而既然公司法第十六条第二款明确要求由股东会决议,接受担保的债权人应当按照该款的要求查看公司股东会决议,其不得以不知道法律为由来主张自己为善意,所以公司未提供股东会决议时,债权人并不构成善意,债权人此时应当属于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以该担保应当无效。而且,这种观点进一步认为,由于违反了公司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担保归于无效,所以该款在性质上属于效力性强制规范。

我们认为,公司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进行担保,即使未经股东会决议,也不宜笼统认定该担保无效,应当根据不同情形分别判断。对封闭性公司,比如有限公司或未上市的股份公司,由于股东人数少,股东通常兼任公司董事或高管,管理层与股东并未实质性地分离,股东对公司重大事项仍有一定的影响力,该类事项即使未经股东会决议,但通常也不违背股东的意志。况且封闭性公司不涉及众多股民利益保护、证券市场秩序维护等公共利益问题,因此,能否绝对地以未经股东会决议为由认定担保无效,值得商榷。但是如果是公众公司,比如上市公司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应当审查该担保是否经过股东大会决议同意,未经股东大会决议同意的担保,属于重大违规行为,侵害了众多投资者利益,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应当认定无效。尤其是在接受担保的债权人是商业银行等专业金融机构时更是如此。应当注意的是,商业银行接受担保时对股东大会决议仅负形式审查的义务,不应要求其进行实质审查,比如即使上市公司提供的股东大会决议是伪造的,也不应影响担保的效力。

二、需经批准、登记才生效的合同相关问题的分析

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在这里,批准、登记等手续是该类合同生效的法定要件,在理解时应当注意:其一,这一规定为强制性规范,当事人不得通过约定变更或排除该规定的适用。只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某类合同需经批准、登记生效,当事人不得自行约定无需批准、登记合同也生效。其二,该款是对合同生效要件进行规定,不符该款的合同不生效。应将这里登记与不动产物权变动时所需的登记区分开来,不动产物权转让时未经登记的,只是物权不发生变动,该转让合同仍然是生效的。其三,认定合同法定生效要件规范的效力层次是法律和行政法规。其四,法律、行政法规虽未明确规定批准、登记合同才生效的,但该规定为强制性规范且意在规定合同的生效要件的,未经批准或登记,合同也属未生效。

合同未生效情形下法律责任的认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本着最大限度实现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促进社会财富增加的原则去处理。我院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八条规定了两种责任方式,即判决当事人办理有关手续和赔偿损失。在判决当事人办理有关手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在可以继续办理批准和登记等手续的情形下,才能判令相对人办理相关手续,完备法定生效要件;第二,法院应当依据相对人的请求,判决相对人自己办理有关手续,不应判令不履行义务的当事人一方办理批准或登记手续。而且,应判令相对人办理相关手续,不应判令审批或登记机关办理审批或登记手续。这涉及到司法权的边界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还应注意的是,如果审批或者登记等事项是针对合同中部分条款的生效,当事人未办理相应手续的,可以认定该条款未生效,而非整个合同未生效。如果当事人对该条款约定了违约责任,在不履行约定义务时,义务人应承担违约责任。

三、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涉诉问题的探讨

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的范围确定以及能否再据此提起诉讼的问题,涉及到公证程序和诉讼程序的衔接。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为申请强制执行的依据。我院法释〔2008〕17号《关于当事人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也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

结合征求到的我院有关部门的意见,我们认为:

第一,在认定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时应严格把握认定标准,不能做扩大解释。首先,该债权文书必须以给付为内容。其次,必须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对没有给付内容或没有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不得适用该《批复》。对是否为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公证申请书、进行公证时的谈话笔录等进行综合认定。对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当事人因对其发生争议提起诉讼的,法院应当受理。

第二,在当事人能否提起诉讼的问题上,司法实践中还存有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其一,《批复》中规定的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需要明确,尤其是如何协调当事人对该公证债权文书内容有争议和该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关系。而且,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时,是否必须全部经法院的执行机构裁定不予执行后才可以向法院起诉。其二,申请执行期限经过后,债权人起诉时法院应否受理的问题,目前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严格依据《批复》的规定,只有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时法院才应受理。另一种观点认为,《批复》制定的初衷是为了简化程序而非否定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从有利于债权人的角度看,即使其未在申请执行期间内申请执行,也不应认定当事人放弃了诉讼权利。因此,该期间经过后债权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否则,债权人本为保护自己的债权申请办理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最终却因此丧失诉讼权利,这是不合理的。其三,申请强制执行期间经过后当事人对公证债权文书中的给付内容重新达成协议的,一方依据该协议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应否受理的问题也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认定该公证债权文书重新恢复了强制执行效力,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参照最高人民法院民立他字〔2001〕第34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给付事项超过申请执行期限后又重新就其中的部分给付内容达成新的协议的应否立案的批复》规定的精神,视为当事人之间形成了新的民事法律关系,只要符合起诉条件,人民法院就应当受理。这些意见如何取舍,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四、调解结案的商事案件再审启动方式的思考

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的规定,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可以依职权进行再审程序;法院院长发现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并需要再审的,应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该条赋予了上级法院和本级法院院长依职权提起再审的权力,但是,这里规定的可以再审的对象仅仅是“判决、裁定”,不包括调解书,所以严格从字面理解,上级法院或本级法院院长(审判委员会)不能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调解书依职权提起再审。

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当事人在诉讼中达成了调解书,就不能对该案件进行再审。实践中,案件当事人间的调解可能是“手拉手”调解,即当事人间希望通过调解达到案件之外的其他目的,而该目的会损害第三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比如在第三人损害公司利益时,为了防止公司日后向自己要求赔偿,该第三人让公司某股东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然后在诉讼中与该股东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协议,调解书中载明公司免除该第三人的责任。此时表面上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但实际上损害了公司的利益。这类调解书的效力应予否定。在法律程序上,应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的规定,在作为当事人的公司(原告或第三人)申请再审时,法院发现违反当事人意思或违法损害当事人利益的,应当进行再审。但是,应当明确,这里的再审仍然是依当事人的申请而启动。在当事人不申请再审,但调解书确有可能损害他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时,上级法院或本级法院院长能否依职权提起再审,需要立法来释明。

五、涉行政机关赔偿责任的商事案件审理中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市场主体间的关系日益复杂。这一趋势体现在司法层面上,就是无论是在市场主体间的法律关系还是在利益的救济方式上,都存在着竞合、连带、不真正连带、补充等特点,法院对当事人利益的界定和保护往往需要考虑多种法律因素。另一方面,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监管者和服务者,也越来越深地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行政机关的监管行为、服务行为如果对民商事主体产生损害,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院如何认识这些责任性质、如何设定责任顺序、如何分配责任大小将是需要特别研究的课题。目前,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时常遇到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相交叉的问题,比如在请求撤销房屋错误登记的行政诉讼中,法院能否直接对当事人的善意取得进行认定?再如,物权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登记,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登记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造成登记错误的人追偿。”我们认为这一条是比较典型的商事责任与行政赔偿责任交叉的例子,对登记错误这一事实,真正的权利人既可以向提供虚假材料的商主体追究责任,也可以向承担登记职能的行政机关要求赔偿。对这些责任间的程序设计及协调方式,目前我国程序法上尚无明确规定,各地法院对此问题的认识和做法也不完全统一。目前我们正在起草制定《关于审理民商事纠纷案件涉及行政行为和行政诉讼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规定》,对上述问题进行梳理并作出相对统一的规定。在制定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类问题比较复杂,涉及的重大问题较多,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献计献策。

下载涉外(涉港澳台)商事疑难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涉外(涉港澳台)商事疑难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地法院关于涉外涉港澳台案件立案材料公证认证的说明

    www.xiexiebang.com 内地法院关于涉外涉港澳台案件立案材料公证认证的说明 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立案材料要求中有关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公证认证的说明: 第四节 涉外、涉......

    《中国涉外商事审判研究)》

    《中国涉外商事审判研究(第1辑)》是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目录 领导致辞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德咏致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涉外审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的贺信最高人民法院......

    论涉外商事案件中的几个程序问题及对策

    追求公正是审判工作的灵魂和生命,是司法工作的终极目标。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构成了司法公正的全部内涵。不重视程序而只求实体的公正违背司法正义的真谛和要求。在向来有重实......

    关于商事审判若干疑难问题的思考---整理版

    关于商事审判若干疑难问题的思考(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宋晓明)发表时间:2010-10-25 18:53:00所属分类:合同类参考文件与案例指导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宋晓明编者按:近日,最......

    有关涉港澳台、涉外、涉侨计划生育、生育二胎政策最全汇总

    有关涉港澳台、涉外、涉侨 计划生育、生育二胎政策最全汇总 本文包含以下六个文件: 1、文号:国计生委[1998]111号 文件标题: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关于内地居民涉港生育问题......

    办理涉港澳台收养条件、材料等

    华侨、涉港澳台居民收养登记 一、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华侨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管辖以......

    上海高院关于调整上海法院一审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管辖的通知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调整上海法院一审 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管辖的通知为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涉外民商事案件审理的需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0)民四他字第78号《关......

    2012涉外涉侨生育政策

    2012涉外涉侨生育政策http://作者:lp 时间:2012-04-20一、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中国内地居民涉外生育问题的规定1、中国内地居民与外国人结婚后在内地生育的,执行中国内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