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春九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年春九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与政治合考8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2、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3、在抗日战争的一个战役中,当时参战官兵与群众提出了:“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座水塔,不留一座桥梁,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根电线杆,彻底破坏路基”的战斗口号,就此推测该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柳条湖事件 D.卢沟桥战役
4、中国革命留下了不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精神财富产生的先后顺序是(1)长征精神(2)井冈山精神(3)抗战精神(4)五四精神
A(4)(2)(1)(3)B(1)(2)(3)(4)C(4)(1)(2)(3)D(4)(3)(2)(1)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下列哪一次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7、民主政治着手抓,一九五四制《宪法》,两个“坚持”定方向,人民掌权治国家。“一九五四制《宪法》”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一届全国人大 D.中共八大
8、对下面这组历史照片资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主题确定为《中国百年外交风云》
②《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外交耻辱的见证
③《乔的笑》、上海APEC会议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
④中国百年外交巨变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某同学在做单元复习知识整理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如表).根据卡片可知,该同学复习的单元主题是()
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作用: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C.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D.垄断资本主义 10、2016年5月,全国科学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下列关于 科技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A.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推动石油的大量开采 B.火车的发明——使世界交通进入汽轮时代 C.内燃机的发明——标志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D.计算机信息技术——标志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但恰恰在同一时期,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却组成八国联军共同侵华;这两件事情充分说明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水火不容 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分歧逐渐消失 C、帝国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的基点是本国利益 D、中国问题可以成功缓和帝国主义国家的 矛盾
12、下列能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这些霸权主义现象的是
(1)巴黎和会(2)华盛顿会议(3)慕尼黑会议(4)《联合国家宣言》(5)科索沃战争
A.(1)(2)(3)(4)(5)B.(1)(2)(3)(5)C.(2)(3)(4)D.(1)(3)(4)(5)
二、综合分析题
31、(9分)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百年进程与这三次历史性巨变、与这三位伟大人物紧紧相连。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三次巨变产生的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分别是谁?(3分)
(2)概括指出三位伟大人物对中国现代化的突出贡献。(3分)
(3)三次巨变都伴随着对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探索,三位伟人始终坚持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试概括三位伟人向“外人”学习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特点。(3分)
32、(9分)美日的强大令人们担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日本曾为了学习他国的先进文化而大量派遣留学生。在古代有遣唐使,目的是吸收中国的封建文明。在近代,他也有留学生,但这一次学习的对象不是中国,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代以来,日本不断发展壮大„„(随着日本经济不断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国。)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
(编者按:一战前,世界政治格局是以欧洲为中心的,随着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战后,重新确立了新的世界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级开始消失,一股股崭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旗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美)布热津斯墨《大棋局》
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动作频繁,还联合美国多次举行军演,向周边国家示强;美国也先后抛出“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等各种名目的新亚太战略„„2014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
--摘编自凤凰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日本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具体行动是什么?日本外相说“日本跟着美国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反映了日本怎样的政治野心?(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十九世纪推动美国崛起的重大历史事件两例。(2分)
(3)材料二“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请写出一个20世纪末美国挑战这一“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典型事例。(2分)
(4)当前美日频频挑战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不仅如此,还多次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发出挑战。对此,中国政府该如何应对?(2分)
33、(8分)【回顾历史——丝绸之路】【正视历史——改革开放】【展望未来——一带一路】【放眼全球——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
材料一: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世界文明史的全球化也经历了三个历程。1500年之前,3 是以欧亚大陆为载体的古代丝绸之路,即东方文明导引的全球化。1500年以后,是以西方文明从海洋东进西迁为载体所导引的全球化。进入21世纪,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载体,以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导引的新型全球化发展模式开始了。(1)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直通亚非各国,历史表明中国与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外交活动频繁,1955年亚非29个国家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中国提出什么方针使会议圆满成功?15世纪欧洲人梦想到东方寻找财富却向西航线的依据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于什么时候?(3分)
(2)材料中要打造的“共同体”类似于当今欧洲的什么组织?这种发展方向顺应了当前怎样的世界发展趋势?(3分)
(3)为“一带一路”战略服务,我国采取了那些具体措施?(1分)(答一例,言之有理即可)
(4)当前,经济全球化遇到了强劲的逆风,请以时事热点事例证明此说法(1分)(言之有理即可)
2018年春九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A 2 B 3 B 4 A 5B 6 B 7 C 8 D 9 DB 10CD 11 C 12A
31、(1)、三次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2)(其他贡献可酌情给分)①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孙中山仿效欧美“走美国的路”,毛泽东“走俄国人的路”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的革命道路”,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2、1)明治维新:(答出明治维新学习西方的具体措施也可以,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同等得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中,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同等得分)2)美国内战(南北战争);工业革命向外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任意两点即可,有其他表述 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同等得分
(3)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科索沃战争。(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医同等得分
(4)积极发展科技和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联合世界和平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积极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等,(任 意一点即可,有其他表述,能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同等得分)
33、(1)求同存异 地圆说 新航路开辟(2)欧盟、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
(3)成立亚投行;海南探索建设自由贸易区(港)
(4)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或中美贸易战),英国脱欧等
第二篇: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历史试题
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请把最符合题意的一项选出来,每题2分,共50分)
1.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完成这一任务的斗争是
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C.三年国内战争D.八一九事件
2.下图为某班级举行历史辩论会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其主题是
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反方:它使该国经济发展农轻重比列严重失调。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D.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3.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九国公约》,此条约的最大受惠者是
A.美国B.中国C.日本D.英国
4.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点包括
①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充满矛盾②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③两次会议都无视中国的地位④会议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矛盾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随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这形象地反映了
A.生态环境的恶化B.经济危机的蔓延
C.霸权主义的影响D.恐怖主义的泛滥
6.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猖獗,纳粹党为打击、迫害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制造了
A.珍珠港事件B.萨拉热窝事件C.反犹狂潮D.国会纵火案
7.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英法)扔出了两个小孩(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孩子(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
A.殖民扩张政策B.委任统治政策C.冷战政策D.绥靖政策
8.“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范围的冲突转变为全球性的冲突”。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因素是
A.德国突袭波兰B.苏德战争爆发
C.日本突袭珍珠港D.诺曼底登陆的胜利
9.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1916年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B.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C.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D.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10.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心是
A.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
B.掠夺更多的海外资源
C.完成称霸世界的战略部署
D.扶植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稳住资本主义阵脚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D.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19.地区冲突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的典型事例是
A.美国发动朝鲜战争B.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C.苏联侵略阿富汗D.科索沃战争的爆发
20.哥伦比亚前总统桑佩尔说: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
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面包屑”。这句话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A.环境污染严重B.恐怖主义泛滥
C.毒品走私猖獗D.贫富差距悬殊
21.美国某报曾经发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产
品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了。这从深层意义上表明
A.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B.中国产品在美国受到不公正待遇
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22.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在这一历史趋势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
A.联合国安理会B.跨国公司
C.国际红十字会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3.科学技术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一战前为30年,二战以后缩短为7年,20世纪70年代以后只需3—5年。这段材料说明
A.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进步的根本动力
B.科技越发达,商品的科技含量越高
C.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
24.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梦工厂”和世界电影之都的是
A.好莱坞B.戛纳C.柏林D.东京
25.毕加索创作的油画《格尔尼卡》勾画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仰天狂叫的求救者、吓得发呆的见证人等,作者作此画意在A.表现作者绘画技艺新颖高超B.反映西班牙民族矛盾尖锐
C.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状D.表达对法西斯的谴责和抗议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11分,27题14分,28题13分,29题12分)
26.正确决策并适时调整政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指到1920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32年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1)据材料,说说列宁与罗斯福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1分)
(2)材料一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1分)该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1分)
(4)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罗斯福的“试验”反映了美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史实?(1分)他所进行的“试验”的最大特点是什么?(1分)这项“试验”在当时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4分)
27.世界格局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一种力量对比趋势。初三一班同学以“世
界格局的演变”为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加入到他们中吧!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在许多国家的人民付出巨大代价之后,世界取得了暂时的和平。战后世界是否能够维持持久的和平?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持久和平之路?……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作出了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决策。
(1)“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主要通过哪两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了战后的格局?(2分)这一格局被称作什么?(2分)它是被哪一种大事件的发生而彻底打破的?(1分)
材料二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2)文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2分)
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1分)
材料三见右图
(3)二战后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1分)请指出右图“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了当今世界出
现了什么样的政治格局?(2分)
(4)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1分)中国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到来了。英美盟军的战车抢滩登陆,苏联军队进攻所向披靡,龟缩在柏林避弹室里的希特勒已成为瓮中之鳖。随着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决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面反击。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有什么作用?(1分)
(2)美英盟军抢滩登陆于何处?(2分)有什么作用?(1分)
(3)苏联对日宣战是根据哪一会议决定的?(2分)美国重拳出击又指何事?(2分)
(4)1943年太平洋战争与欧洲战场的状况有什么共同点?(1分)美苏两种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能在一起建立反法西斯联盟?(1分)
(5)“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1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后初期,有人站在德国柏林的街头,望着满目废墟的城市,哀叹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二十年的时间,要想恢复真是比登天还难。可是,西欧国家和日本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废墟,还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初中《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二日本法西斯对外发动的侵略战争给日本的经济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据统计,因战争原因死亡的日本贫民和军人达300余万人;可以用于再生产的国家有形财富损失了约四分之一。可是到了197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超过了联邦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
材料三1950—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国家和日本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共同原因。(至少2项,4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2分)
(3)西欧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而建立的一个经济联合体是什么?(1分)后来又发展成什么?(1分)它在世界经济的地位如何?(1分)
(4)刺激日本战后经济繁荣的战争是什么?(1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制定了什么经济政策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1分)
(5)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变化中,你觉得中国应借鉴的经验是什么?(1分)
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BCADB6—10DDCDC11—15ADABD16—20BCCDD 21—25CBCA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11分,27题14分,28题13分,29题12分)
26.(1)面临危机(或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意思相近即可)。(1分)
(2)列宁的新经济政策;(1分)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分)
(3)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1分)
(4)罗斯福新政;(1分)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1分)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
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4分)
27.(1)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2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分)
(2)冷战;(2分)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1分)
(3)苏联解体;(1分)出现了“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2分)
(4)经济实力;(1分)我国应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顺应经济
全球化潮流;引进国外的投资,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2分)
28.(1)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2分)它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1分)
(2)诺曼底;(2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二战进入到粉碎法西斯德国的最后决
战阶段。(1分)
(3)雅尔塔会议;(2分)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2分)
(4)由防御转入反攻,战争主动权掌握在反法西斯联盟国家手里;(1分)为反对
法西斯侵略,打败共同的敌人而走到一起。(1分)
(5)牢记战争伤痛,以史为鉴;珍爱和平远离战争;警惕军国主义、法西斯势力复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1分)
29.(1)美国的援助和扶植;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重视教育,采用最新科学技术。
(4分)
(2)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日本、西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格局由美国独
霸变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2分)
(3)欧共体;欧盟;欧盟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3分)
(4)朝鲜战争;科技立国。(2分)
(5)重视科技和教育;实行对外开放。(1分)
第三篇:九年级历史试题
九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国家都曾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它们在历史舞台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阿拉伯帝国②亚历山大帝国③奥斯曼帝国④罗马帝国⑤拜占庭帝国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①③ D.②④①③⑤
2.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奥委会和东京奥组委于2020年3月30日联合宣布,原定于2020年夏季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将于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举办。奥运会的起源地被誉为()
A.“空中花园” B.“大象之国”
C.“尼罗河的赠礼” D.“西方文明之源”
3.欧洲中世纪一句谚语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说明当时存在封建等级制度
②当时封臣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
③这种关系体现权利与义务交织的契约关系
④封建主和附庸之间的关系以血缘为纽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邓小平反复讲过这样的道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俄国列宁也曾经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这项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14—16世纪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指()
A.“光荣革命”和大化改新 B.文艺复兴和大化改新
C.“光荣革命”和新航路开辟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段材料反映了拿破仑()
A.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B.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
7.彼得一世又称“彼得大帝”,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最杰出的皇帝,其在位期间,在俄国推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改革,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政治上,废藩置县,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利。
B.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C.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D.文化教育上,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8.他......深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立志以解放祖国为己任。他发誓说:“在没有打破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之前,我的手将不停的打击敌人。”......他认为“解放者”的称号高于一切。他指的是谁()
A.拿破仑 B.章西女王 C.玻利瓦尔 D.华盛顿
9.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在美国的崛起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下面关于这场战争异同点的比较,说法不正确的是()
A.爆发背景:都是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的情况下发生的
B.革命对象:前者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后者是黑人奴隶制度
C.战争性质:都具有民族解放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
D.共同影响:它们都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0.下列人物对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以下关于他们说法正确的是()
图一:牛顿 图二:达尔文 图三:列夫托尔斯泰 图四:贝多芬
A.图一中人物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天文学、力学、数学等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
B.图二中人物的《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物理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的革命。
C.图三人物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D.图四中人物的代表作《英雄交响曲》完成与1805年,这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
二、填空题(10分)
11.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两次改革指的是,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___________和标志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___________。
12.1825年______发明了蒸汽机车,加速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标志着_________(时代)的开始,为人类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的交通。
13.1914年6月塞尔维亚青年刺杀奥匈帝国皇储的___________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1916年发生的____________战役异常惨烈,有“绞肉机”之称。
14._________年,来克星敦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___________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5.15.1917年11月,革命导师____________领导的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9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_____________对其作了系统的介绍
三、问答题(7分)
(以下两道试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16题计分)
16.历史上,俄国的沙皇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都进行了改革。针对农奴问题他们在改革中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又为国家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两次改革又有何相同点?
17.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它促进了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四、材料分析题(23分)
18.(13分)美国、日本、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了各自的辉煌。某校同学以“大国崛起”为主题进行研究。
[美日崛起篇]
材料一: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美国崛起的成功首先在于它获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充分的经济要素。...美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20世纪中后期的两次技术革命的主要发源地,这使美国的生产力和企业管理制度处于不间断的创新过程,在核心竞争力上很快超过欧洲并长期保持领先地位。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从而奠定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的?(1分)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技术革命中哪些重大发明?请举例说明。(2分)
材料二: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2)请列举材料二的“社会变革”在社会生活方面的措施。(2分)并概述这一社会改革对日本发展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结合材料及其相关知识的思考,日本崛起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2分)
[中国腾飞篇]
材料三: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奋进,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创造了一个又一一个人间奇迹。
——描编自阳奎兴《深刻理解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3)我国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分)自此,我们党引领人民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2分)结合所学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1分)
19.(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的宪法没有照搬任何毗邻城邦的法律,相反的,我们的宪法却成为其他城邦模仿的范例。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是因为城邦是由大多数人而不是由极少数人加以管理的。我们看到,法律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为所有的人都提供了平等的公正……我们在政治生活中享有自由,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如此。
——摘自《伯里克利在牺牲战士葬礼上的讲话》
材料二: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在政治生活中享有自由”的“大多数人”指哪些人?伯里克利所说的“民主”实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宪法内容体现了什么政治思想?(2分)该宪法在保障人民权利方面有何局限性?(2分)为维护自身权益,工人阶级进行了持续斗争,工人阶级在什么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哪次伟大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落实“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新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2分)
第四篇:七下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六寨中学历史期中模拟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3.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①地动仪模型 ②曲辕犁 ③筒车模型 ④罗盘针模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5.史学家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大力发展科举制
C、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D、选拔贤才
6.“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下列事件不能说明唐朝对外开放的是
A.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非洲黑人俑
大食人俑
东罗马金币
7.下列文物出土于唐代墓葬,这些出土的文物反映出什么()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8.“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A.黄巾起义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安史之乱
9..“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这次起义()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10.学习隋唐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1.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
A.唐太宗 B.宋太祖 C.元世祖 D.康熙帝
12.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om]
A.宋朝重文轻武 B.宋朝重武轻文 C.从军死伤几率大 D.从军收入低
13.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金-阿保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4.下列四幅两宋与辽、金、西夏并立示意图中,错误的一项是()
A.B.C.D.15.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为郭靖和杨康,并赐匕首一把。丘处机是让孩子们勿忘1127年的国耻。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这一国耻是指()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北宋
16.岳飞抗金赢得了人民尊敬的最主要原因是
A.他被秦桧诬陷,蒙受冤屈 B.他的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C.他坚持抗金斗争是正义的 D.他的抗金斗争使南北方获得了持久和平
17.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破坏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宋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18.两宋政府曾向哪些政权送“岁币”()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9.我国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从唐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最后完成。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反映南移完成的是
A临安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B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C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D广州、泉州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0.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成为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汉朝的五铢钱 C.唐朝的开元通宝 D.北宋的交子
21.北宋前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根本原因是()
A.金属钱币使用不便 B.南方经济发展C.海外贸易繁荣 D.商业经济发达
2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秦朝 B.隋朝 C.清朝 D.元朝
23.《千年风云第一人》摘录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名人有关成吉思汗的精辟论述以及各国媒体的报道,展示了“千年风云第一人”的传奇一生。下列内容不属于成吉思汗“传奇一生”的是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各部 C.建立蒙古国 D.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
24.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元朝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建立元朝的民族和形成的新民族分别是()
A.党项族 回族 B.蒙古族 回族 C.契丹族 回族 D.蒙古族 满族
2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诸侯争霸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政权并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源:网ZXXK]
(1)依据材料,概述唐太宗的执政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的执政思想实施的结果。
材料二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分)为加强友好交往,唐与吐蕃之间采取了哪种方式?(2分)举一例说明。(2分)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财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关。——杜甫《忆昔》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最鼎盛时期的社会风貌,这个最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2分)开创这一局面的帝王是谁?(2分)从材料三中找出最能概括当时社会风貌的诗句。(2分)
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丝织品和瓷器也是宋朝对外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朝廷赚回了大量财富。同时,市舶司的设立也有利的保障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宋朝从大量进口货物通过市舶司获得的税收,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地区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9分)
朝代 | 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 | 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 |
西汉 | 19.8% | 80.2% |
唐代 | 43.2% | 56.8% |
北宋 | 62.9% | 37.1% |
材料二[来源:学科网ZXXK]
“ 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2)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最终在哪个朝代完成?(2分)依据表格说明这种经济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2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对我们今天发展经济有何启示?(1分)
28.(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尊诚信,虔奉欢盟,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只令三司搬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二:“……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年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本朝签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其不溃散。” ﹣﹣《朱子语类》
材料三: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1)材料一中的“誓书”签订后对宋辽关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统治者奉行一种什么政策?北宋统治者的哪些措施间接导致了问题二中盟约的签订?
(3)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对现在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第五篇:2017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哈师大附中2015级高二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1.某历史学家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 B.三公九卿制 C.分封制和宗法制 D.三省六部制 2.《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3.战国文献有多处讲到,民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但没有一条言及卖土地,这同汉以后的文献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有明显不同。这主要反映了
A.战国时期多数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 B.汉代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C.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很少 D.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 4.《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A.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 B.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5.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时曾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但他并未悉除秦法,甚至连秦的苛法也没有完全废除,以致到孝惠、高后和文帝时,还在废除秦的妖言令等苛法„„高祖元年至高祖十一年之间的法律,是全部继承秦律的汉律。据此可知:
A.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过于严苛
B.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得到关中百姓的支持 C.汉朝统治者对关中百姓采取了适应民情的政策 D.汉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而实行宽刑仁政 6.宋代著名历史学家马端临在《文选通考·选举》中批评我国古代某一选官制时认为:“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评论所不许,则司擢用者不敢违其言;擢用或非用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体统脉络各不相关,帮徇私之弊无由惩革”。这一选官制度
①是世官制度的一种 ②是察举制度的延伸 ③与门阀制度相呼应 ④又称“九品官人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右图为大运河的开凿,下列选项与之所起的历史作用最接近的是 A.隋朝创立科举制B.唐朝设立节度使
C.隋唐确立完善三省六部制 D.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 8.元稹诗云:“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童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此诗主要反映了
A.西汉商业贸易发展盛况
B.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 C.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
D.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
9.宋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财。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
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B.血缘关系是商人集团纽带 C.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 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
10.《荀子·君道》中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下列制度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C.通判制 D.行省制
11.“(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 B.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C.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隐患 D.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
12.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éng,乡民)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
A.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B.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 C.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13.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注;选送)。”该规定反映出宋代
A.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C.商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 D.科考功名失去吸引力
14.傅衣凌主编《中国历史·明史》载: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这反映了明朝手工业 A.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B.纺织业技术分工越来越细 C.官营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 D.个体家庭手工业有所发展 15.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A.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16.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1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黄宗羲所说现象直接导致中国古代政治 A.中央集权 B.腐败严重 C.高效清明 D.机构臃肿
18.在古代中国商业史上,下列各组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的一组是 A.重农抑商政策与“市署”机构的建立 B.徽商等商帮的形成与会馆的出现 C.丝绸之路的繁荣与“交子”的出 D.“海禁”政策与官营制度的产生
19.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0.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中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巨大[来源:学科网ZXXK]
2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在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22.明清时期,漕运是国家重要经济命脉。明初规定岁以湖广、江、浙等八省本色漕粮运抵京畿充裕国课。明中叶后,逐步改行漕粮折银。这一变化有助于
A.维护小农经济稳定
B.减轻百姓赋税负担
C.促进货币经济发展 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23.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材料体现了
A.因地制宜的管理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专制主义的削弱
D.地缘政治的特点 24.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C.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25.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的《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这些规定体现了
A.《十二铜表法》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B.《十二铜表法》维护贵族的利益 C.《十二铜表法》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D.《十二铜表法》蕴含法治的精神
26.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文精神氛围浓厚 B.民主政治高度繁荣 C.社会环境宽松自由 D.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27.罗马法的监护制度非常完备,早在《十二铜表法》中就有对具有权利能力、但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的人要实行扶助和保护的规定,其中包含对未满14岁的男子、未满12岁的女子等未成年人的监护。该项规定直接凸显出罗马法的
A.社会公正和谐思想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人文主义精神 D.人生而自由意识
28.“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就会想起那些缔造这个帝国的人们。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就像为她的节日所能奉献的最美好的礼物。”材料中伯利克里强调的是 A.平民政体 B.权力制约C.法律至上 D.公民意识
29.“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这一规定实质上说明《十二铜表法》 A.保护私有财产 B.是一部野蛮的习惯法 C.内容相当广泛 D.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30.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这表明他 A.主张不断认识自我 B.追求理性的价值
C.倡导提高生活质量 D.强调生命的意义
31.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其他思想主张有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批评雅典的直接民主
C.强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D.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32.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二、材料解析题(33题13分,34题15分,35题12分,36题12分,共52分)33.(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与残,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摘编自《论语· 里仁》
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使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 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通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杨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摘编自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依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5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3分)
(2)依据材料
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比较早期儒家和朱熹关于人欲思想的异同。(5分)
34.(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典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活跃,当时各地移民纷纷前往希腊定居。雅典的上层都是由奴隶主团体掌握实权,他们有雄厚的财力,连国王都必须依靠奴隶主组成的元老院议会的支持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同时国王无权力没收奴隶主的财产,这有点类似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雅典的民主制,是早期的民主制,所谓的民主大门仅仅是对有钱有权利的社会体面人敞开的。
——壬寅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材料二 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和认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阮炜《“苏格拉底问题”背后的政治》
材料三 公元前415年,雅典公民大会商讨是否远征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不了解西西里的情况,但苏格拉底的学生亚西比德富有煽动性的演说激动了许多人,最后公民大会批准了远征计划。亚西比德出征后,反对派在公民大会上宣扬亚西比德毁坏神像,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利用公众对神灵的敬畏之情,让公民大会通过决议,追查亚西比德的渎神和阴谋反对人民罪,结果导致了亚西比德的叛逃和雅典远征军的全军覆没,雅典由此走向衰落。
——《西西里之战》归纳整理
他关注社会稳定,整顿赋役制度,惩治不法官僚。思奴古多里、乙室部大王和南王府二刺史等都曾因盗窃官物、摊派赋调不均和贪蠹而受到惩罚。为减轻部民负担,罢北、南二府民上供及宰相、节度诸赋役非旧制者。他也能借鉴中原统治者的治国经验,吸收中原封建礼仪制度和思想观念。
会同三年,至燕,行入阁礼,在礼仪制度上吸收汉制;除姊亡妹续之法,以法令方式改变契丹社会的婚姻旧俗;诏契丹人授汉官者从汉仪,听与汉人婚姻,不但为契丹人与汉人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创造(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雅典民主制建立的社会背景。(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民主政治的优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雅典民主运行的主要机构。(6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雅典民主制存在的弊端,并指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6分)
3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代都城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形成的都城文明堪称中华文明的缩影。
比较唐朝长安平面图与北宋东京平面图,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6.(1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耶律德光重视农业生产,留意积累治国经验。特别是得燕云十六州后,他更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不以游幸妨农时,禁止扈从扰民和行军践踏禾稼。不但保护十六州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在适宜于耕种的草原地区发展农业。会同二年(939),以乌古部水草肥美,诏北、南院徙三万猎户居之。三年,赐于谐里河、胪朐河近地为农田,使契丹人也能从事农业生产。又诏有司教民播种纺绩,发展契丹社会的手工业。
了条件,而且为南面官制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1)根据材料,概括耶律德光改革的特点。(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耶律德光改革的意义。(——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6分)
哈师大附中2015级高二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
1—5 CBABC 6—10 DACBC 11—15 DDBBD 16—20 CDBDA 21—25 ACACD 26—30 BCDAA 31—32 BD
二、材料解析题(33题13分,34题15分,35题12分,36题12分,共52分)
33.(1)进步之处:理学具有优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张力行,具有务实精神;肯定人的正常欲望,反对奢糜之风。(5分)
背景:南宋统治阶级的道德败坏、奢侈无度;商业繁荣,市民追求享乐;受佛道思想的影响(任答2点,得3分。)
(2)相同点:两者都肯定正当的人欲。(1分)不同点:前者强调在人欲应符合道义,后者指出人欲应符合天理(公道与良知)。(4分)
34.(1)工商业发达;奴隶主拥有实权;国王的权力有限。(3分)
(2)优点:直接民主;增强国家认同感。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6分)
(3)弊端:直接民主容易使公民受到野心家的蛊惑而左右政局,使民主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导致内耗和混乱,危及国家前途。原因:公民大会不受制约。(6分)
35.示例一:信息:唐朝长安城市格局规范整齐(或城市布局整齐划一;讲究垂直对称等),而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则不十分规范整齐(或不讲究方正规划)。(2分)
说明:北宋都城布局是依据河流流向而规划的(或城市格局根据河流流向而形成)。(4分)
示例二: 信息:唐朝坊与市分开,商业区固定在特定区域,而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或北宋的坊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分)
说明:北宋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4分)
示例三:信息:唐朝长安城市布局以政治、军事因素为主(或突出政治、军事的功能),商业功能并不突出,而北宋东京的商业、文化功能更突出。(2分)
说明: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流行,出现了娱乐的瓦肆、夜市、商业区。(4分)示例四:信息:唐朝长安城市呈现棋盘状封闭式格局,而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呈现开放式格局(或呈现“纵街长巷”的格局)。(2分)
说明:北宋城市商业活动的加强。(4分)(说明:任答两项即可)
36.(1)特点:改革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习俗;注意吸收汉族政治制度、治国经验;关注民生,重视发展农业。(6分)
(2)意义:使吏治得到整顿,减轻了人民负担;促进了民族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加速了契丹族的封建化,推动了管理制度的发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