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省六盘水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5月份考试 高二历史
绝密★启用前
贵州省六盘水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5月份考试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德国人费兰茨·克萨韦尔·考夫曼所著的《社会福利国家面临的挑战》一书推荐了欧美各国的优秀经验,也指出了福利国家在欧美面临的挑战。你认为这种“挑战”主要是指()
A. “福利国家”使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B. 只为少数富人服务,穷人不满 C. 使穷人受惠不少,有利于社会稳定D. 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2.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首次经济危机;1857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929年~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A. 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
B. “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C. 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 D.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3.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 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 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D. 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4.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A. 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B. 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 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D. 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5.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其中说法错误的有几处()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 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 A. 1处B. 2处C. 3处D. 4处
6.有人说,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府职能发生重大转变,从传统的“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向。这表明了()
A. 美国总统的权力开始超越国会 B. 罗斯福开始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C. 罗斯福开始实行计划体制来管理国家的经济 D. 罗斯福加强了政府调控干预经济的职能
7.清朝王应奎的《柳南续笔》中记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材料中的棉之功“过于蚕桑”的主要原因是()A. 棉布温暖舒适,一直是中国民众的主要衣料 B. 棉纺织技术代表了当时中国手工业的最高成就 C. 棉布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 D. 棉布实用价廉,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8.《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A. 个体经营、集体经济B. 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C. 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 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9.从1988年起,中国政府先后在一些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这些经济技术开发区()A. 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 B.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C. 仅分布于沿海开放城市
D. 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
10.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大萧条的冲击,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展开激烈而残酷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直到二战结束后,这一局面才得以改变。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战后()A. 战后世界各国加强了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B. 社会主义经济取代了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 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 D. 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11.1931年北平的《晨报》刊出这样一段文字“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竟从而虐待,种种苦恼,无从摆脱。于是,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材料从侧面反映民国时期()①婚姻观念发生变化 ②民主法治意识在人们心目中显著增强 ③妇女获得彻底解放 ④出现用法律手段调节婚姻关系的新气象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
12.下列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报刊业发展状况的表述的是()A. 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B. 各种专业性报刊纷纷创办 C. 刊物的种类有所减少D. 党报党刊发挥主导宣传作用 1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发展是()A. 雇佣关系出现B. 手工工场出现 C. 自由资本主义产生D. 垄断组织形成
14.1896年8月10日《申报》刊登广告:徐园初三夜仍设文虎(灯谜)候教,西洋影戏,客串戏法。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西洋影戏”已遍布中国各地 B. 中国人的娱乐活动更加丰富 C. “西洋影戏”伴随着优美的旋律 D. 中国大众娱乐发生彻底改变
15.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
A. 建立北约
B. 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C. 组建欧洲联盟D. 成立欧共体
16.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实际就是美元“绑架”全球,其基本特征是()A. 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 B. 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
C. 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D. 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代表共同签订
17.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18.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缺失的“□□□□”部分原文应为()
A. 民族资本B. 官僚资本C. 外资企业D. 个体经济
19.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诸如福建等沿海省份,“田不供食,以海为生,以津舶为家者,十而九也”。基于这种社会现状,作为一位开明大臣的最佳奏议应是()A. “严禁私下诸番互市者”
B. “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 C. “露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身死还田” D. “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
20.“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由于短期内关税的大幅度减免,使得美、加产品大量涌入墨西哥,造成墨西哥国内一些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民族经济受到冲击。”据此可以得出()A. 区域经济合作要求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接近B. 发展中国家在区域合作中应加强民族产业的自主创新 C. 区域经济合作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D. 发达国家在区域合作中应尊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21.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商业革命、金融革命,还有信息革命、能源革命。那时租佃关系日益普遍……街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开始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显著增强。”这一时期是()
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两宋时期D. 明清时期
22.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
A. 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B. 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C. 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 D. 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 23.《明太祖实录》记载,“杭州郡商贾交易不论货物贵贱,一律金银定价”。这一记载从实质上反映出明代杭州地区()
A.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了拜金主义风气滋生 B.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抑商政策
C. 商品经济发展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 商品经济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24.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
A. 指出均田制破坏是偶然的 B. 没有涉及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C. 全面分析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D. 说明唐朝没有实行过均田制
25.读下图,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表述正确的是()
A. 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引发了经济危机 B. 1929年10月经济危机引发了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 C. 有股市一定有经济危机 D. 经济危机和股市是密不可分的
26.英格兰西北部和苏格兰属于英国落后的边缘地区。工业革命后,英国西北部一派生机勃勃,工业化、城市化大发展。紧随其后,贫穷、落后的苏格兰也开始了工业化。由此,英国的经济重心开始由东南部向西北部偏移。这说明工业革命()A. 推动产业结构变化B. 改变英国经济布局 C. 推动英国经济均衡发展D. 推动英国整体经济发展
27.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不少新生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有()
①近代旗袍 ②中山装 ③面包 ④上海的里弄住宅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28.1988年5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雅克什谈话时曾说:“我们中国常说一句话,叫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十年来的实践检验,证明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是正确的。”下列表述最能证明邓小平这一论断的是()
A. 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推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C. 废除农村个体土地私有制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D. 继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决定扩大14个沿海港口城市对外经济活动权限 29.下图展示的耕作方法,最早出现在哪一时期()
A. 商周B. 西汉C. 隋唐D. 明清
30.创刊于1861年11月的《上海新报》发刊词写到:“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其创办目的是()A. 报道重大时事B. 评价社会风气 C. 宣传政治主张D. 传播商业信息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危机遍及各工业部门。重工业部门生产下降的幅度尤为惊人。……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2)材料二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状况的认识。就当时的情况,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合适?
32.15世纪东西方涌现出两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哥伦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时,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而作罢。
全球化进程始于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二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1)依据材料一,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泛起”微澜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并请你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34.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是一部各个地区相互联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位作者评述历史问题的角度。并归纳两人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障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它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2.【答案】D
【解析】1929年~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缘于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一个整体有关。所以D项正确。3.【答案】B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铁犁牛耕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等信息说明是农业种植注重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水利灌溉的信息,故C项错误;私有制在材料中无从反映,故D项错误。4.【答案】D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成功的,但农民个体经营妨碍了现代化大生产,无法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是它的不足,选D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生产经营权问题,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A、B、C三项不符合题意。5.【答案】B
【解析】从“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可知是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其背景是苏维埃政权遭到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武装进攻和经济封锁,形势严峻,故①正确;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农业措施,即各种农产品除了口粮和种子之外,全部都要上交,由政府付给一定货币,实际上和无偿征收没有区别,引起农民强烈不满,故②正确;为解决余粮收集制带来的危机,苏维埃政府实行的是固定粮食税,故③错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为农民是工人阶级天然同盟军,故“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表述不准确,故④错误。解读错误的有两处,B项符合题意。6.【答案】D
【解析】罗斯福新政之前采用自由放任的政策,政府很少干预经济,政府只是经济“守夜人”;罗斯福新政之后采用凯恩斯主义,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政府既是经济“守夜人”,又是企业的二老板。7.【答案】D
【解析】元朝的时候,棉花的种植遍及中国南北,民间棉纺织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织品的比例。到明朝的时候,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故应选D。8.【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中“家庭经营”“社会主义”可知其所指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个体经营来自传统,而所有制及其他领域又属于集体经济,符合社会主义原则,故A项正确;平均主义不属于社会主义原则,故B项错误;协作经营不属于传统农业的精华,故C项错误;共同劳动不属于社会主义原则,故D项错误。9.【答案】A
【解析】B项指经济特区,排除;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地也有分布,排除C项;D项指沿海经济开放区,排除。10.【答案】D
【解析】A、B、C不符合史实。关贸总协定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各国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故D正确。11.【答案】A
【解析】传统婚姻观念受儒家三纲五常的影响,强调夫权,即使女子面对“情意不投”“ 虐待……苦恼,无从摆脱”,往往也是被动接受,材料中的文秀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反抗,体现了当时的婚姻观发生了变化,故①正确;材料中文秀反抗的依赖手段是“一纸诉状告到……法院”,没有采用传统的暴力反抗或者消极逃避的方式,说明了当时人们对民主法治的信任,故②正确;“彻底”这个说法过于绝对,显然不符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故③错误;采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僵化的婚姻关系,最终通过调解解决,和传统中基本通过宗法手段解决婚姻问题相对比,显然是历史的新气象,故④正确,选项A项符合题意。12.【答案】C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刊业恢复了生机,刊物的种类急剧增加,而不是有所减少。C项错误,符合题意。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14.【答案】B
【解析】材料显示清末上海徐园的夜生活包括三项娱乐活动:猜灯谜、看电影和变戏法。与此对应的说法,只有B项是吻合的。15.【答案】B
【解析】题干叙述了欧洲联合的史实,对比B、C、D三项,B项最早。A项是美国主导下的军事组织。16.【答案】C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就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17.【答案】C
【解析】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辛亥革命后,西式服装开始在中国流行,北伐战争时期开始逐渐流行新式旗袍。20世纪30年代后期出现的旗袍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与旧制迥然不同,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18.【答案】B
【解析】本题切入点是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致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蚕食鲸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9.【答案】B
【解析】《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述社会现状是东南沿海往往地少人多,实际上是说沿海百姓生计不可能依赖单纯的农业。基于这种现实,结合明初“海禁”政策,作为开明大臣应向皇帝反映禁海堵绝沿海地区人民的正常谋生之路给统治秩序带来的社会不利影响。符合题意的是B。A、D两项均是明代“海禁”政策的规定,不是开明奏议;C是田亩制度,与题意不符。20.【答案】B
【解析】选B。要注意材料中的“美、加产品大量涌入”、“民族经济受到冲击”,故B项准确地体现了材料的观点。21.【答案】C
【解析】秦汉时期坊市有严格规定,故A项错误;隋唐时期坊市分开,不符合材料中“街市制取代坊市制”的信息,故B项错误;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界限被打破,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形成规模,不符合材料中”开始出现“信息,故D项错误。22.【答案】D
【解析】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说明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变化,因此D项符合题意。23.【答案】D
【解析】“拜金主义风气”题中材料未能体现,故A项错误;“……一律金银定价”并未体现出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故C项错误;“杭州郡商贾交易不论货物贵贱,一律金银定价”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故D项正确。24.【答案】B 【解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可以看出均田制被破坏并非偶然,故A项错误;“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只是一种现象并未指出本质,故B项正确;题中只是描述现象并未全面分析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故C项错误;唐朝实行过均田制,故D项错误。25.【答案】A
【解析】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市狂跌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故A项正确,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D项没有明确指出经济危机和股市的因果关系。2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经济重心开始由东南部向西北部偏移”可知英国的经济布局发生变化。故B为正确选项。A项材料中未呈现英国产业结构变化;材料中经济重心转移表明英国经济发展不均衡,故排除C;材料中西北部和苏格兰经济崛起并不代表英国经济整体发展,故排除D。27.【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须理解题干反映的是中西合璧的特点,①②④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而③是完全西方特征,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28.【答案】B
【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A表述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的人民公社也是生产资料公有制,C表述错误;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1984年,早于1985年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开辟,D表述错误。只有B符合题意。29.【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这是一种垄、沟轮作的耕作方法,符合代田法的技术特征,代田法是西汉时赵过总结推行的。30.【答案】D
【解析】题干信息“商贾贸易”“信息流通”说明其目的是传播商业信息。
31.【答案】(1)反映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2)原因:①经济危机的打击;②胡佛政府坚持“自由放任”政策,经济危机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恶化;③人们对胡佛政府不满。
(3)认识:当时美国经济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合适的措施:政府应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等。【解析】第(1)问,反映了经济危机造成严重破坏;第(2)问,从“胡佛村”看经济危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建议即可。32.【答案】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
理由: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开始对美洲进行疯狂殖民侵略扩张,印第安人被大批屠杀、家园被毁、财产被掠夺,因此西方庆祝的是印第安人的苦难。
【解析】关键信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归纳。
33.【答案】(1)经济:指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商业都市繁盛、海外商贸发展迅速、宋词元曲等市民文化兴起等。
(2)突破性: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理解:明清时期,尽管封建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世界领先,但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下,新经济因素未能顺利发展,导致清王朝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迅速衰落。
【解析】第(1)问新型经济结合宋代特点进行回答,表现从宋代和以前区别进行回答;第(2)问变化主要从手工业角度思考,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34.【答案】角度: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世界联系等)
同:都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人类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开始。
异:材料一认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总体上是有益的;材料二认为是有冲突的,而且欧洲人是占支配地位的。
【解析】第一小问考查对两段材料评述历史问题的角度的认识,“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公元1500年……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可以看出两位作者都是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认识新航路的开辟的;第二小问要求归纳两者的异同,“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说明两位作者都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人类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开始;材料一“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表明作者对新航路开辟的肯定,材料二“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表明作者认为新航路的开辟是有冲突的,而且欧洲人是占支配地位的。
第二篇:贵州省六盘水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三月份考试 高二历史
绝密★启用前
贵州省六盘水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三月份考试
高二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下列关于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相同之处正确的是()
①都是教育家 ②都提倡中庸之道 ③他们的思想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他们的思想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2.俄国十月革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导致两国革命道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革命性质不同 B. 两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不同 C. 革命依靠的主要力量不同 D. 中俄两国的国情不同
3.(2012丽水一模)21.在1812年侵俄战争前夕,拿破仑曾对富歇说过:“我们应当有一部欧洲法典,一个欧洲的最高法院,一种统一的欧洲钱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律。应当由我把欧洲的各国人民变成:一个统一的人民,巴黎要成为世界的首都。”拿破仑的主要意图是()A. 颁布一部通行欧洲的法典 B. 强调以法国为主宰统一欧洲 C. 鼓舞法国士兵的斗志 D. 实现欧洲货币的统一
4.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时间和著作是()
A.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 B. 井冈山时期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C. 延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等 D. 共和国时期的《论十大关系》等
5.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6.毛泽东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最关键时期应是()A.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期 B. 五四运动前后 C. 中共一大召开后 D. 井冈山斗争时期
7.下列有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其目的是通过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自治 B. 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C. 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 英国殖民当局的残暴镇压使运动停止
8.史载:唐太宗时曾有大臣奏请修长城,太宗一笑之,曰:“安事苦民。”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①唐太宗缺乏应有的文物保护意识 ②唐初无边患,长城已无防御作用 ③唐太宗重视发展经济,不愿浪费人力、物力 ④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唐中央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显得不及。”子贡说:“那么,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这表明孔子主张()A. 无为而治 B. 中庸 C. 轻徭薄赋 D. 有教无类
10.秦朝倾国家之力,以70余万人历经几十年,建造了一座雄伟陵墓——秦始皇陵。秦朝能够倾国家之力,完成这一工程的直接原因是()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 军事民主制的作用 D. 法家思想的影响
11.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李四光就其地质力学作了学术报告,从而使地质力学这一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他报告的题目是()A. 《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 B. 《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C. 《地质力学概论》 D. 《新华夏海的起源》
12.在克伦威尔护国政体统治下,英国人比较充分地享有繁荣,并能在国内过和平生活。以下属于克伦威尔使英国繁荣的具体措施的有()①发展工商业 ②颁布《航海条例》
③远征爱尔兰、苏格兰 ④建立责任内阁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3.列宁说:“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这种“改良主义的”行动方式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是()①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②都是从农村改革入手,前者实行余粮收集制,我国则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都允许私人办企业 ④都是利用商品市场发展经济 A. ①③④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4.如下图题为《饭桶》的漫画是张聿光1911年创作的。对这幅漫画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A. 批判清王朝为还债搜刮民脂民膏 B. 反对思想禁锢,提倡民主和科学 C. 讽刺野心家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 D. 讽喻清王朝腐败无能、愚蠢自大
15.1919~1922年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突出相似之处是()A.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军事侵略 D. 都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16.下列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事件先后顺序是()
①《独立宣言》通过 ②来克星顿的枪声 ③萨拉托加大捷 ④华盛顿任大陆军总司令 ⑤英国在北美的军队投降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④①③⑤ C. ③⑤④①② D. ②⑤①③④ 17.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的战役是()A. 土伦战役 B. 奥斯特里茨战役 C. 莱比锡战役 D. 滑铁卢战役
18.华盛顿就任首任总统时,国库因战争而债务累累。为此他采用了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建议,建立了国家银行。这一措施有利于()①巩固国家信用 ②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 ③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19.下图漫画“列宁清扫地球”是赞美列宁()
A. 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使苏俄退出一战,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 C. 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D. 领导苏联经济建设,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20.凯末尔逝世后政府发表讣告说:“土耳其国家失去了它的缔造者,土耳其民族失去了它非凡的领袖。”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上述对凯末尔评价的是()
①领导土耳其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 ②废除了落后的素丹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改革使土耳其不断地向现代社会迈进 ④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调解教派冲突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1.京张铁路为中国铁路事业开创了新的方向。“新方向”是指()A. 引进外资 B. 大力发展主干铁路 C. 独立自主发展 D. 只任用中国工程师 22.李时珍选择从医的直接原因是()A. 当时社会重视医学,学医地位高 B. 不愿参加科举考试做官
C. 屡次参加举人考试不中、家庭影响及个人爱好 D. 为谋生存被迫从医
23.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 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 B. 辛亥革命影响有限 C. 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D. 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24.“在革命高潮中,各种政治力量都很活跃。布尔什维克力图领导并直接参加了两个群众的革命斗争,但尚无足够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这次革命的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这一“革命”指()A. 二月革命 B. 彼得格勒起义 C. 七月事件 D. 八一九事件
25.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79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尊奉孔子为“文圣尼父”,贞观二年唐太宗尊奉孔子为“先圣”,1307年元成宗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A. 历代君主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B. 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 C. 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 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26.“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说这话的应是()A. 苏格拉底 B. 孔子 C. 亚里士多德 D. 柏拉图
27.牛顿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如果让你为他配音,选择的台词应是()A.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B. “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C.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 “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28.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 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 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 C. 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 D. 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29.康熙帝在清军进入台湾后,设置台湾府。这一举动()①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 ②有利于巩固东南海防 ③加快了台湾开发的步伐 ④清除了荷兰的殖民势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0.下列哪一事件的性质与其他事件根本不同()A.平定三藩 B. 统一台湾 C. 雅克萨之战 D.平定噶尔丹叛乱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伟大的政治家,往往以其超凡的人格魅力和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活动引领时代的前进。结合孙中山、甘地、凯末尔的政治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曾对蔡元培说:“我不善处成功,而善处失败;愈失败,我的精神愈焕发。”试举例说明孙中山的“不善处成功,而善处失败”。
(2)孙中山和凯末尔都为各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两人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爱因斯坦在评价“圣雄”甘地时说过“后代的子孙将无法相信,世界上曾经活生生地出现过这样的人物”。甘地为印度历史的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哪些感人的品质?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权像是一株根枝蔓延的大树,如果只砍树梢,而任其他的分枝和树根不动,它还会再生而恢复新的力量。……当这种王权由一个名叫查理者掌握时,各界人民同声怨其压迫。……于是,你们这些缙绅,在你们集议于国会时,号召穷苦老百姓来援助你们。暴政的树梢砍掉了,寄生在一个人身上的王权推倒了。但是,天啊!压迫的大树依然存在,自由的阳光依然照不到穷苦的老百姓身上。材料二
“勇敢的克伦威尔,走进了议会,像个精灵,他发怒的面孔,吓得议员们目瞪口呆,‘走吧!’他说,‘你们坐得够久了!难道你们,还想坐在这里,直到世界末日来临!’” ——《克伦威尔传》 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什么时候的情况?
(2)材料一中的“查理”和“缙绅”各指什么?“暴政的树梢砍掉了”与“压迫的大树”分别指什么?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克伦威尔的举动持什么态度?对于此事件后出现的政局你如何看待?
33.下列秦始皇所做的贡献中,你认为最大的是什么?说一说理由。
(1)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2)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开凿灵渠和修筑长城。
(4)结束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实现统一。
34.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浩瀚长河中,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时珍,字东璧,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於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覶(阅读)善医,即以医自居。——顾景星《李时珍传》 材料二 时珍曰,及四叶菜也……《韩诗外传》谓浮者为荇,沉者为。仙谓:白花者为,黄花者为荇。苏恭谓大者为,小者为荇。杨慎《卮言》谓四叶菜为荇……皆无一定之言。盖未深加体审,惟据纸上猜度而已。时珍一一采视,颇得其真云。其叶径一、二寸,有一缺而形圆如马蹄者,莼也。似莼而稍尖长者,荇也。其花并有黄白二色。叶径四、五寸如小荷叶而黄花,结实如小角黍者,萍蓬草也……四叶合成一叶,如田字形者,也。如此分别,自然明白。——《本草纲目·草部》
材料三 曼陀罗花是一种具有麻醉作用的重要药物。由于方言不同,名称不一,以致无人认识。李时珍按照古书对曼陀罗的描写,到武当山访问药农,重新确定了这味药物……首先是经过尝试证实了关于它的传说:“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李时珍试验之后更正说:“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说明笑或舞不是来自采花者,而是麻醉后的表现。其次,证实曼陀罗花,须与火麻子花同用,才具有麻醉作用。他说:“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许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不难想象,曼陀罗花同火麻子花,合药的方法,服药的剂量,李时珍经过多次尝试才弄得如此准确。——唐明邦《李时珍评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李时珍走上从医之路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的。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李时珍是如何解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李时珍的治学特点。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柏拉图没有提出中庸之道,他们的思想并不都是唯心主义哲学,如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已“接近了唯物主义”,故②④不符合题意。另外,三人都在教育方面有突出贡献,且对东西方文化产生深远影响。2.【答案】D 【解析】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欧洲的统一。从拿破仑的话可以看出,他的想法是要使欧洲 的法典、法院、货币、度量衡、法律等都统一,也就是要使欧洲统一,但巴黎是世界的首 都反映了法国要控制欧洲。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在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正确选项是C。5.【答案】B
【解析】④是教育方面主张,②强调等级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6.【答案】B
【解析】是否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关键是要看他是否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准则。五四运动后,毛泽东在北京和李大钊结识,在上海与陈独秀会晤,这些都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此毛泽东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创建了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7.【答案】D
【解析】甘地曾经发起过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运动并没有因英国的高压政策而停止,而是发展为全国性的抗英斗争。故D项表述不正确。8.【答案】C
【解析】任何朝代边疆问题都无法彻底解决,显然②不对,而①更无根据。9.【答案】B
【解析】从题干材料“过犹不及”可以判定是“中庸”的思想。10.【答案】B
【解析】中央集权制度可以保证建设一些大型的工程,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11.【答案】D 【解析】综合本题要注意“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在这次会议上,李四光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引起强烈反响。12.【答案】A
【解析】英国建立责任内阁制是在“光荣革命”后,④表述不正确,排除含④的B、C、D三项。13.【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判断,苏俄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当时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还未建立,农业政策是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故①②说法错误。14.【答案】D
【解析】漫画是历史在当时某种社会现实的反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综合本题的关键是抓住1911年这一特点的时代背景。1911年辛亥革命斗争的主要矛头是指向清政府,正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愚蠢自大,成为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15.【答案】B
【解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为目标,土耳其独立运动以抵抗协约国侵略为目的,均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均为土耳其独立运动的个性,D项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突出作用。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美国独立战争过程的掌握,难度不大,但容易出错,学习时应注意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17.【答案】B
【解析】1805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拿破仑将他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一举摧垮了第三次反法同盟。18.【答案】A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①②③都符合开办国家银行的积极影响。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历史图片的能力。选项中A、B、C虽然都是列宁的贡献,但只有A项体现了列宁使社会主义从理想转化为现实并使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世界各地,故选A。D项是斯大林的贡献。20.【答案】B
【解析】④是甘地的历史功绩。21.【答案】C
【解析】综合本题要理解“新方向”的含义,必须结合京张铁路作为中国人首次自主修筑的铁路产生的巨大影响或意义分析,可知其体现了中国铁路修筑的独立自主性。22.【答案】C
【解析】由于屡次落榜,再加之从小受父亲的影响,耳濡目染,使李时珍越来越喜爱医药专业,最终选择了从医。23.【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老农对中华民国人非常惊恐,矢口否认,表明老农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故选B项。24.【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自发的革命”、“布尔什维克无力将革命置于领导之下”,结合二月革命的史实可知A项正确。25.【答案】A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中“历代君主”说法太绝对,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出此结论,故A项说法不对。26.【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中心是“哲学王”,由此判断是柏拉图的观点。27.【答案】A
【解析】题中涉及四句名言,只有A项是牛顿所说。28.【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董仲舒是从秦朝赋税繁重,贫富分化的角度评价的,唐太宗是从国家统一、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秦始皇;董仲舒持批评态度,唐太宗则是肯定、颂扬的态度,故D项符合题意。29.【答案】A
【解析】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光复台湾的是郑成功。30.【答案】C
【解析】雅克萨之战属于对外反侵略,其他的属于内政。
31.【答案】(1)“不善处成功”:孙中山被迫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或答孙中山组建军政府,前后两次发动护法战争,均因军阀的排挤或叛乱而招致失败)
“善处失败”:孙中山吸取革命斗争失败教训,1924年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新局面。(2)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和决心。
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解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意志坚定(斗志顽强)【解析】联系每一个历史人物的重大贡献和主要经历,再来对应每一问的角度,进行认真的选取定位,用简洁的语言加以归纳。
32.【答案】(1)1649年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和克伦威尔驱散议会。
(2)查理一世;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查理一世;克伦威尔建立的军事独裁统治即护国主统治。(3)肯定和拥护。驱散议会,建立起来的军事独裁政权,是资产阶级巩固革命成果及政权的需要。【解析】本题围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应结合材料判断不同时期。第(2)问结合第(1)问的判断回答。第(3)问要求根据材料二评价克伦威尔的举动。
33.【答案】选项(1),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了统一;选项(2),对我国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选项(3),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选项(4),开创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解析】从对中国历史的长远发展看,秦始皇所做的这几件事的影响都非常深远,只不过角度不同而已,故此题无固定答案。解答时,任选一项即可,但应陈述理由。34.【答案】(1)出身医学世家(或受家庭熏陶);科举受挫;博学。
(2)没有深入实践仔细观察(或照搬或套用前人结论);药物分类或名称表述混乱(或名称不一);药性记录不准。
(3)请教、实践、总结。(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李时珍这一历史人物及其行医的特点。第(1)、(2)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3)、(4)问,联系李时珍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判断。
第三篇:贵州省六盘水市民族中学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贵州省六盘水市民族中学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 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B. 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D. 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2.一位研究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学家说:“‘地理大发现’早期的进行是在中世纪的种种动机和设想的伴随下,独自开始的。”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这种“动机”和“设想”,主要表现在()A. 实现了宗教扩张的目标 B.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 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D. 到达了印度和中国
3.《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 由西域传入 B. 属水力灌溉工具 C. 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 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4.下表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汁表(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以下推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 “新政”强化了人们抱团取暖意识 B. 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 C. “大萧条”影响人们家庭婚姻关系 D. “大萧条”期间的婚姻自由受限制
5.余秋雨在《蓝旗和孩子》中写道:“到了布鲁塞尔就像提纲挈领,豁然开朗地看着欧洲如何企图在陈旧结构中脱胎换骨,挥别昨天。”他这里所说的欧洲“脱胎换骨”,指的是()A. 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B. 接受关贸总协定
C. 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D. 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 6.所谓“民自有经界(地界),而无烦上之区分。”即便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实行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之类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这主要反映了在中国古代()
A. 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 B. 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 C. 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D. 土地隐占推动土地兼并
7.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A. 需求差异 B. 民族差异 C. 生活方式 D. 自然环境
8.2011年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事件的是()A. 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 B. 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 C. 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 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9.下面两幅图分别展示了上世纪70、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其所反映 的实质问题是()
A. 外来文化的影响 B. 服装业的迅猛发展 C. 人们的思想解放 D. 人们穿着品味的变化
10.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1.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其直接目的是()A. 增加国君的收入 B. 承认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C. 确立封建制度 D. 满足新兴地主的政治要求
12.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A. 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 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 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13.“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被圈中的地区()A.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B. 实行特别的经济政策 C.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D. 率先包产到户
14.“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A.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 促进了自由贸易的盛行 C. 推动了垄断资本的发展 D. 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15.20世纪40年代,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
A. 罗斯福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实施 D. 世界银行的成立
16.亚当·斯密说:“没有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他论证的是()A. 市场和工业革命的关系 B. 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 C. 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关系 D. 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
17.下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A. 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 B. 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 C. 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 D. 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
18.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表中出现的变化和影响,主要是()
A.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 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 “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D.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9.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0.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A. “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D. 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21.结合下图,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①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②社会福利开支减少 ③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A. ①② B. ① C. ③ D. ④
22.下表为19世纪70—90年代中国丝织品出口情况,对于表中数据认识正确的是()
A. 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B. 中国丝织技术仍领先于世界 C. 国际市场需求推动丝织业发展 D.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3.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A. “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荷兰
B. 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 C. 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发达
D. 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24.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B. 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 C. 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 D. 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25.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A. 工厂 蒸汽机 工业资产阶级 B. 工场 蒸汽机 产业工人阶级 C. 圈地运动 珍妮机 金融资产阶级 D. 工厂 飞梭 中小资产阶级
26.“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这一口号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 B. 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距离 C.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高涨 D. 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
27.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 外来文化的传入 B. 政治生活的影响 C. 社会经济的影响 D. 传统观念的继承 28.阅读下图,判断其中代表荷兰的是()
29.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斤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 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 B. 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 C. 缫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 D. 中国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0.《汉城宣言》确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是()A. 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B. 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
C. 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D. 稳定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场危机从1929年到1933年,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材料二 1929年上台的总统胡佛是一位靠个人奋斗起家的“美国英雄”。他在竞选演讲中说:“如果我当选总统,保证让每家工人锅里有只鸡,每间车库里有辆汽车。” 请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次经济危机有何特点。(2)胡佛总统实现了他的诺言了吗?为什么?由此得到什么认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9•11”事件震惊美国和整个世界。事件发生后,纽约证券交易所停止了交易,对世界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世界多处证券所停止了交易,仍在交易的几家证券交易中心主要金融指数狂跌,美国一份调查报告认为,美国被袭击事件所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将在1万亿美元左右。
材料二 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金开始在市场流通,欧元区各国货币逐渐回收。到2002年7月1日,欧元区12国的3.4亿欧洲人使用统一的货币,这是欧洲一体化进程迈出的重要一步。材料三 2001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在这次会议上,与会各成员国领导人对亚太地区经济的中长期前景表示乐观,并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会议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为什么美国被袭击会导致全球经济损失?
(3)分析欧元区各国和APEC成员国能开展有效经济合作的原因。
33.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材料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
——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34.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成“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一些特点:“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是指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是指赫鲁晓夫改革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故选C。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开辟新航路有传教和到东方寻找黄金的动机,A、C、D三项应是最初的动机,结果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超出了这种“动机”和“设想”。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题干描述的是曲辕犁,根据这一史实分析,其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29年大经济危机爆发。再结合表格数据1930年的离婚率由上一年的12%迅速降为3%,反映了经济危机,失业率剧增,家庭收入迅速减少,因此离婚率剧减。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始,随后才实施一些福利政策,故A、B项时间与材料不一致,排除A、B两项。婚姻自由是西方价值观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不会因为经济危机与否而改变,排除D。5.【答案】D
【解析】欧洲的联合是对国家至上观念的挑战,是对“陈旧结构”的根本性突破。A、B两项发生时欧洲仍然是以单个国家的身份,并没有摆脱“陈旧结构”;C是欧洲与美国的关系问题,不涉及材料所述的自身发展途径。故选D。6.【答案】B
【解析】材料中各种现象的出现并不能说明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故A项错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情况实际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各种现象层出不穷,凸显了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故B项正确;此题没有体现出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此题没有体现出土地隐占,故D项错误。7.【答案】D
【解析】题干表述的是“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没有涉及二者在需求上有何差异,故A项错误;B、C项材料没有提及,故B、C项错误;解读材料可知,游牧和商业发展是由于所处地区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所以才向外发展,具有流动性,而农耕经济能在一地自给自足,不用向外发展,故形成安土重迁思想,所以作者认为文化形成的根源是自然环境,故D项正确。8.【答案】D
【解析】A项发生在1927年;B项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C项出现在20世纪初,均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故D项正确。9.【答案】C
【解析】从服饰的变化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的解放。10.【答案】D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所以是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11.【答案】A
【解析】鲁国的税制改革是为了满足国君增加收入的要求而进行的,在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12.【答案】C
【解析】关键信息:1933年,绝大多 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A项用阶级分析法,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不可能倡导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的;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广为接受”的说法也不符史实。C项正确,符合题干时代背景要求。13.【答案】B
【解析】歌词所述的是经济特区的建立,这些地区实行特别的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其他三项都不正确,A、C说的是特别行政区,D与史实不符。14.【答案】B
【解析】材料中“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兴起,即自由生产、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故B项正确。15.【答案】B
【解析】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在美国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美元取得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16.【答案】A
【解析】题干是指没有市场不会促进制造业的发展,论证的是市场推动了工业革命产生,故A项正确;B项与“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不符,故B项错误;C项没有体现出题干关于市场的表述,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农业的内容,故D项错误。17.【答案】B 【解析】农民上访,肯定是因为对当时的一些国家政策不满。据时间1921年,可知农民的不满应来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实行的余粮收集制。战争结束,这一政策继续推行,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引发了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不满。18.【答案】D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联邦德国和美国的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19.【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在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的冲击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故A、B、C三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故D项符合题意。20.【答案】B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使欧洲金银价格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冲击了封建旧地主阶级,同时金银流入欧洲使资产阶级获得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必需的资金,符合“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21.【答案】A
【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结束,发达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这些国家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22.【答案】C
【解析】绸缎属于制成品,不是原料,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中西方丝织技术的比较,难以看出技术水平,而且西方进行了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19世纪70—90年代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有助于中国丝绸的出口,故C项正确;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后,与材料“19世纪70—90年代”不符合,故D项错误。23.【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1500年可知是新航路开辟的时代,“两颗门牙”是指西班牙和葡萄牙,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促进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萧条,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在工业革命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发现,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故D项正确。24.【答案】A
【解析】由题干描述可知,美国出现了高经济增长率和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现象,说明出现了新经济,而新经济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2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蒸汽动力和机器生产是主要的技术变革,产业工人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所以A正确。工场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模式,所以B不正确。同理圈地运动也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C不正确。工业革命的开始是以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而飞梭是在1733年发明,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D不正确。故选A。26.【答案】B
【解析】苏联政府采取行政命令的过火方式,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说明农业全盘集体化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匹配,故B项符合题意;A、D两项属于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的“现象”;C项与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农民强烈不满的史实不符。27.【答案】D
【解析】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这些因素不包括D项。28.【答案】A
【解析】荷兰17世纪时成为“海上马车夫”,但18世纪被英国赶超,选择A项符合题意。29.【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了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对民族工业继昌隆缫丝厂合法性的认可,总理海军衙门负责的是海军,不能代表政府,故A、C项错误;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插足经济,这本身就反映了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故B项正确;材料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无关,故D项错误。30.【答案】A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应为A;B项与欧盟有关;C项为关贸总协定的宗旨;D项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
31.【答案】(1)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2)没有。原因:“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使美国经济跌入“谷底”。
认识:单纯的自由主义政策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无法应对经济危机的发生;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都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必须适时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解析】材料一反映了经济危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回答第(1)问;胡佛在位时,恰是“柯立芝繁荣”的末期,繁荣背后隐藏着危机。危机爆发后,他始终推行“自由放任”政策,没有克服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
32.【答案】(1)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全球化的趋势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2)跨国公司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美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本土被袭击,不仅造成美国经济的重大损失,而且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的冲击。
(3)①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欧元区各国和APEC成员国开展了有效的经济合作。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欧元区各国和APEC成员国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这是它们合作的根本原因。【解析】第(1)题应指出两种趋势,即全球化和区域化。第(2)题应联系经济全球化来分析说明。第(3)题在回答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合作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的需要,也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33.【答案】说明:英国政府注重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因素: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改善环境;“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核能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福利国家制度普遍建立与发展;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等。
【解析】第一小问问题,结合材料二“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因素,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的进步、凯恩斯主义的流行、福利国家制度的普遍建立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等角度回答。
34.【答案】(1)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偶然性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必然性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2)立场: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合理性: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3)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解析】本题属于探究性问答题,综合考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历史事件。第(1)问,从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角度看待哥伦布,偶然性即把此事件看作一个孤立的事件,可从他误打误撞发现美洲的角度回答,必然性可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的角度回答;第(2)问,涉及历史观问题,即“欧洲史观”还是“全球史观”,也就是“欧洲的世界”还是“世界的欧洲”,不同的史观导致人们对哥伦布不同的评价;第(3)问,属于开放性问题,依据题目的要求,紧扣题目要求作答。
第四篇:云南省大理州体育中学2018学年下学期四月份考试 高二历史
云南省大理州体育中学2018学年下学期四月份考试
高二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图中的人物是德国卓越的天才战略家施里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为 德国制定了施里芬计划,该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A. 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 B. 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 C. 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 D. 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
2.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件事情表明()
①德意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②反映了英法的绥靖意图 ③表明国际形势对意大利有利 ④反映了国联的虚伪性违背了其宗旨及义务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德国内部的危机,在战争最后一年里,德国政治危机的主要表现有()①基尔军港水兵起义 ②土地荒芜,商品短缺 ③爆发十一月革命 ④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严重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③④
4.1919年6月《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被法国元帅福煦听到后,他说:“这 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主要是指在巴黎和会上()A. 战胜国之间存在尖锐矛盾 B. 宰割德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C. 英法与美国争夺国联领导权势不两立 D. 美日为争夺中国产生深刻矛盾
5.进行实地考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假如你要研究国际联盟的历史,你首选的考察地点应当是()A. 泰姬陵 B. 凡尔赛宫 C. 日内瓦万国宫 D. 雅典娜神庙
6.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战场开始出现转折的先后顺序是()A. 太平洋、北非、苏德战场
B. 苏德、太平洋、北非战场 C. 苏德、北非、太平洋战场 D. 北非、太平洋、苏德战场
7.美国拆散英日同盟的根本目的是()
A. 削弱英日在远东的势力,便于美国在远东的扩张 B. 向英日显示美国在经济上的雄厚实力 C. 反对日本利用战争时机独霸中国 D. 勾结英日共同对付苏俄
8.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这是因为()①美国以体面的形式埋葬了英日同盟 ②美国海军取得与英国并驾齐驱的地位 ③美国获得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大量殖民地 ④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在美国的西雅图、英国的伦敦等地,有许多国际纵队的纪念碑(如图)。这些国家纪念国际纵队最有可能是为了()
A. 弘扬国际主义精神 B. 铭记绥靖政策教训 C. 歌颂前苏联的伟大 D. 彰显法西斯的罪恶
10.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由于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A. 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 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 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 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11.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A. 英国早就想帮助苏联 B. 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 C. 英苏面临着共同敌人
D. 丘吉尔变成了苏联利益的维护者 12.苏俄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努力有()
①提出了《和平法令》 ②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③出席在意大利热那亚举行的国际经济会议 ④与德国签订了《拉巴洛条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3.1946年,在国联最后一次会议上,创始人之一罗伯特·塞西尔勋爵总结说:“国联是一个伟大的实验。”下列各项中,对这一总结理解不确切的是()A. 国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国际组织 B. 国联第一次建立“集体安全”机制以维护和平C. 国联维护和平的努力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D. 国联是英法主导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国际组织
1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表示:“英国宁愿耗尽它最后一个金币,也要保持对美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海军优势。”华盛顿会议上,把他的这种愿望化为泡影的是()A. 《四国条约》的签订 B. 《五国条约》的签订 C. 《九国公约》的签订 D. 《中日协定》的签订
15.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件事情表明()
①德意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②反映了英法的绥靖意图 ③表明国际形势对意大利有利 ④反映了国联的虚伪性违背了其宗旨及义务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下列关于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
①削弱了英美的国际地位 ②埃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③美苏的势力乘机渗透此地区 ④中东地区民族独立运动呈现高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17.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持续时期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是()A. 朝鲜战争
B. 海湾战争
C. 两伊战争
D. 科索沃战争
18.丘吉尔曾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句话反映了()
①英国国际地位的上升 ②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 ③美苏重新划分世界
④美苏平起平坐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19.美国和越南签署《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国表示尊重越南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双方完全停止敌对行动是在()A. 1969年6月 B. 1973年1月 C. 1975年春 D. 1964年8月
20.1990年8月,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组织多国部队进驻海湾,其直接刺激因素是()A. 控制石油资源 B. 伊拉克侵略科威特 C. 萨达姆的专制 D. 维护世界和平
21.1961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是指()A. 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 B. 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C. 防止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 D. 反对美苏冷战对峙
22.美国之所以挑起了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原因是()
①美国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其称霸计划的障碍②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③二战后美苏两国对外战略矛盾对立 ④苏联采 取霸权政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3.在现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及民间团体之间,通过签订正式条约或协议的方式,成立了名目繁多的国际组织,如欧盟、非盟、东盟、联合国、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奥委会等。其中联合国是()
A. 参加国家和地区数量最多的国际组织 B. 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C. 负责处理各国经济危机的国际组织
D. 解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政治纠纷的国际组织 24.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A. 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 美苏关系趋于暖和 C. 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 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25.据说曾经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怎么打?爱因斯坦苦笑着说:“第三次世界大战怎么打我不知道,但我很清楚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打法——用石块和木棒!”这说明()A. 爱因斯坦不明确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打法 B. 美苏的战略核力量足以把地球毁灭 C. 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是冷战 D. 美苏间核战争一定发生
26.下列关于海湾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B. 二战后参战国最多的局部战争 C. 引起中东地区局势的变化 D. 伊拉克率先使用高科技武器
27.历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与方位词相关的概念,如“南北对话”、“东方”、“西方”等,这些概念看似方位概念,其实包含了政治、经济内涵。二战后“西方”的本质内含是()A. 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B. 大西洋两岸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C.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D.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8.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的新特点是()
①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对峙 ②逐渐形成美苏争霸的格局 ③形成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④美国开始对苏联冷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9.下图是二战后初期苏联的一幅宣传漫画,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 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双方的激烈对抗 B. 苏联揭露了二战后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 C. 是美国对华约组织的挑战 D. 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应对 30.“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是()A. 极度紧张 B. 和平安宁
C. 地区冲突不断 D.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存在的巨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
——《美国第82届国会关于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
材料二 1945年2月,美、英两国同意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须予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世界近代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胜利成为可能和确定的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美国对外关系·外交文件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对日作战问题的认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美、苏等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影响。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的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想在紧张局面结束之前进入法国参战。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昂扬,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
材料二 在意大利的中部小城福萨尔塔,炮火把战壕轰得土崩瓦解时,他卧倒在地,冒着汗,做着祈祷:“耶稣基督啊,救我出去吧。……只要您救我一命,您说什么我都干,我相信您,我要告诉世上每一个人,您是唯一至关重要的。请求亲爱的耶稣行行好吧。” ——海明威《在我们的年代里》 请回答:
(1)材料一揭示了欧洲一战前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8分)(2)材料二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心态?这种心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必须把苏联描绘成是地球上最富有掠夺性的帝国……我们必须设法在苏联和它的卫星国的人民和他们的统治者之间挑起不和,以制造苏联和它的卫星国内部的不稳定局势……我们必须在苏联控制的傀儡国中煽起民族主义的火焰。
——引自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报》 请回答:
(1)文中的“卫星国”“傀儡国”指的是什么?
(2)“统治者”“傀儡国”的说法是基于什么提出的?如何认识这种说法?(3)美国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也深知,在美国的眼里,印度支那正是我们遏制政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一座冷战中至关重要的保垒。……在担任国防部长之后两方面事态的发展强化了我考虑越南问题的思路:古巴与苏联之间关系的日益密切,和苏联在柏林进行的新挑衅。两者似乎都标志着共产党人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按照这一思路来考虑问题,在越南加强美国的势力就似乎是合乎逻辑的了,因为,越南的丧失以及其后的多米诺现象,极有可能使我们失去整个东南亚。——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
材料二 它(指南越政权)是我们的产儿,我们不能抛弃它,不能无视它的需求。如果它丧身于威胁它的任何致命危险——共产主义、政治混乱、贫困等等——那么美国将不无理由地要承担责任,我们在亚洲的威望就会降到新的低点。——约翰·肯尼迪
材料三 越南战争根本就不是对美国最后的严峻考验,实际上它削弱了我们在亚洲、在世界的地位,侵蚀了在过去三十年间直接支撑我国安全的国际合作结构。……我们最初是要证明我们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承担义务的意愿。可是我们正在证明,美国人民不可能再自愿投入这种斗争。与此同时,我们最老、最强的那些盟国撤回到自己的海岸,只剩下我们独自在全亚洲充当警察……
人们早就该质问:这场战争正给我们带来什么后果?当然,它使我们耗费金钱占联邦预算的四分之一。但这只是我们付出的最小代价。真正的代价是我们的小伙子,他们有数万人永远失去了生命。真正的代价是我们的国际地位——对于中立国和盟国都是如此,它们对一个自己无法理解的政策日渐感到困惑和疏远。——罗伯特·肯尼迪《反对越南战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原因及越战对美国的影响?
(2)约翰·肯尼迪与罗伯特·肯尼迪对越南战争的态度的出发点是什么?据此结合上述材料,你对越南战争有何看法?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十五条第八项规定:“如争执各方任何一方,对于争议自行声明,并为行政院所承认按诸国际法纯属该方国内管辖之事件,则行政院应不必作解决该争端的建议。”——《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第二条第七项规定:“本宪章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且并不要求会员国将该项事件依本宪章提请解决。但此项原则不妨碍第7章内执行办法之适用。”(第7章为:“对于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及侵略行为之应付办法”)——《联合国宪章》
材料三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
(1)材料一、二所规定的共同原则是什么?材料二规定上述原则不适用于哪些事情的处理办法?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2)两大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有何不同?
(3)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
云南省大理州体育中学2018学年下学期四月份考试
高二 历史
1.【答案】B
【解析】根据施里芬计划,战争爆发后,首先要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争取速战速决。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这个作战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集中兵力作战、速战速决。2.【答案】D
【解析】埃塞俄比亚之所以在国联中遭受这种待遇,主要是由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而①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带①的选项,只能选D。3.【答案】B
【解析】本题作为一个组合单选题,要求选出德国在1918年出现的政治危机,具有再现基础知识和综合历史现象的双重考查能力。解答时必须从每一个选项入手,以是否符合历史实际为取舍标准;同时注意审清题目中“政治危机”这一要求,不要把经济危机的内容选进来,②④应排除。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与战败的德国签订的,加剧了战胜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宰割德国使德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德国重新崛起必然会引起新的斗争,以打破原有体系。
5.【答案】C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限定词“研究国际联盟”“地点”等有效信息。前者说出了组织名,后者实际上强调了该组织机构的驻地,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联盟于1920年1月20日在日内瓦成立,故答案选C项。6.【答案】A
【解析】太平洋战场是1942年6月,北非战场为1942年10月出现转折,而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1942年7月~1943年2月。7.【答案】A
【解析】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四国条约》规定:相互尊重各自在太平洋地区属地和领地的权利,英日同盟解散。拆散英日同盟,扫除了美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争霸的障碍。B.C.D不符合史实,故选A。
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说明华盛顿体系对美国极为有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④项符合华盛顿会议的作用,③是凡尔赛合约中的重要内容,所以答案选C。9.【答案】B
【解析】在西班牙遭受法西斯侵略之际,国际纵队的战士们英勇地投入了战斗。但与此同时,西方大国却推行罪恶的绥靖政策,致使法西斯的势力进一步扩大,最终局部战争演化成全球性的世界大战。当前,西方各国纪念国际纵队,就是为了铭记绥靖政策的教训。10.【答案】A
【解析】本题以布什的“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为切入点考查了“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采取措施的影响,题干强调的是“直接影响”,在“关税大战”的斗争中自然直接加深了各国矛盾,A项符合题意,B、C两项是经济危机导致的,与关税大战没有关系,D项本身表述错误。11.【答案】C
【解析】1941年处于世界大战期间,英、俄都面临着法西斯德国的侵略,当时世界形势的最主要矛盾决定着他们的共同利益,即共同反对法西斯德国,故选C。二战爆发前和爆发之初,英国实行绥靖政策,期望祸水东引,故否定A;英国和苏联是意识形态严重对立的两个国家,如果说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明显太绝对;丘吉尔表示要给俄国一切可能的援助,也不能就此定论丘吉尔变成苏联利益的维护人。12.【答案】D
【解析】本题是一道组合单选题,旨在考查识记能力。①②③很明显正确。④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13.【答案】D
【解析】由“国联是一个伟大的实验”可知,体现出的应是国联的开创性、探索性以及经验和教训,故A、B、C三项均符合题干中的总结,而D项是国联的实质,与题干信息不符。14.【答案】B
【解析】《五国条约》使美国获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15.【答案】D
【解析】埃塞俄比亚之所以在国联中遭受这种待遇,主要是由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而①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带①的选项,只能选D。16.【答案】B 【解析】 17.【答案】C
【解析】本题要从题干中提取两个主要信息:一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二是规模和损耗最大的战争。符合要求的只有两伊战争。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丘吉尔的言论说明二战后美国与苏联已重新划分世界,同时也说明英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19.【答案】B
【解析】据教材可知,美国、越南签署《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是在1973年1月,故选B项。
20.【答案】B
【解析】由于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美国为了显示它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立即对伊拉克的侵略行为做出反应,实施“沙漠盾牌”计划。
21.【答案】A
【解析】柏林墙是美苏冷战政策的产物,是苏联和东德政府为了防止西方势力的渗透而修建的,所谓的“法西斯势力”,实际上是指西方势力。22.【答案】C
32.【答案】(1)现象:各国民众狂热地支持战争。原因:极端民族主义的推动;对战争性质及后果认识不清。(2)心态:对战争的恐惧心理和幻灭感、危机感。主要原因: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及求生的欲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解读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第(1)问首先要透过材料一表述的现象,归纳【解析】美国试图称霸世界,把政治军事力量强大的苏联视为重大障碍。同时苏联也有扩张势力范围的意图,概括出其共性特征,即民众对战争的狂热;从各国的民族意识、人民对战争的态度等方面阐释其深层原因。从而造成了美苏两国全球战略,即对外政策的对立。23.【答案】A
【解析】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地区组织是不能加入联合国的。24.【答案】B
【解析】“亲切交谈”说明美苏关系趋于缓和。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在位时期;苏联解体后,美苏“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但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说明A、C、D表述错误。25.【答案】B
【解析】领悟题意,不难看出,爱因斯坦表示若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必将是核战争,而这将把地球毁灭,人类将一无所有。26.【答案】D
【解析】在海湾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27.【答案】D
【解析】这里的“东方”、“西方”划分的标准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据战后实际,西方指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28.【答案】C
【解析】1955年华约和北约对立局面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对立格局的形成;1956年上台后的赫鲁晓夫改变对外战略,形成美苏争霸的局面,故②③正确。
2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苏关系的变化,即由战时的同盟关系演变为敌对关系,形成了冷战格局。这一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解题时,一是要解读漫画的说明语,二是要读懂所隐含的信息——“和平鸽”的内脏是“美国导弹”,揭示了美国的“假和平” 30.【答案】D
【解析】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其主要特点是:缓和与动荡交织,和平与冲突共增。31.【答案】(1)减少美国的军事损失;利用日本削弱苏联实力;限制苏联在亚太地区的影响。
(2)美、英两国牺牲中国权益,换取苏联对日作战;苏联对日作战,有利于加速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3)有利于协调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活动,加速了德、意、日法西斯的灭亡,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但是,美、苏等国借机推行大国强权政治,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解析】 第(1)问应依据材料一中“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生命”等信息,从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等方面进行说明;第(2)问可结合材料二中“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等信息,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思考;第(3)问可联系材料三中“行动上的团结一致”等信息,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角度进行思考。
第(2)问通过材料二这个士兵的言行,不难看出其对战争的恐惧,对原因的分析主要从战争的残酷性和人的本能方面分析。
33.【答案】(1)指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
(2)这种提法主要是由于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者,而且不同程度地控制了东欧国家。这种说法过于绝对。
(3)美国不断对东欧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策略,加速了东欧剧变。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对东欧各国的“和平演变”策略。第(1)、(2)问主要从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来考虑;第(3)问从“和平演变”策略对东欧国家的影响方面来回答。
34.【答案】(1)原因:越南是冷战的重要堡垒;认为越南落入共产党手中,整个东南亚会倒向共产主义,动摇资本主义世界利益。南越政权是美国扶植起来的,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影响:耗费美国大量金钱;大量美国青年战死;美国在亚洲、世界的国际地位下降。(2)出发点分别是冷战思维及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政策。
认识:是美国为了维护资本主义世界在东南亚的统治,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不符合越南人民的利益也不符合美国人民的利益,这场战争给越南人民带来很大灾难。战争的结果和发动战争的目的相反,严重削弱了美国的实力,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解析】本题主要是从当时美国掌权者的角度和今天后人的角度来看待或评价越南战争。第(1)问,从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政策分析美国侵越的原因;对美国的影响从经济发展、美国国际地位等角度分析即可。第(2)问联系国家利益至上是国际关系中一条根本准则;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目的和结果,这场战争对美国全球霸权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35.【答案】(1)原则:凡属于国内管辖的事项,国联或联合国都不得干涉。办法:对和平形成威胁、破坏的事情以及侵略行为。要求:和平与安全。
(2)国际联盟建立在帝国主义战争结束的基础上,联合国建立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3)联合国成员国多;世界主要大国都参加了联合国;国际联盟主要被少数西方大国控制,在联合国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解析】
第五篇: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4月份考试卷 高二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4月份考试卷
高二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1.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所谓的“哲学王”来担任,主要是因为“哲学王”()①最富有智慧之德 ②最富有勇敢之德 ③最具正义感 ④最富有理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 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 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 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 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3.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2012年是十月革命爆发九十五周年。十月革命前,俄国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具有优越的发生革命的成熟条件,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 有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 B. 沙皇君主制在政治上十分落后 C. 无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革命相结合 D. 俄国资本主义力量较为弱小
5.“我们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爱因斯坦口中的“他”应当是指()
A. 华盛顿 B. 亚里士多德 C. 甘地 D. 拿破仑 6.下列哪一事件的性质与其他事件根本不同()
A.平定三藩 B. 统一台湾 C. 雅克萨之战 D.平定噶尔丹叛乱
7.1917年,列宁在斯莫尔尼宫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已经开始!因为就在这一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建立了()A.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C.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D. 国际工人协会
8.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坚持国民革命,实行联俄政策 B. 对外依靠苏俄抗击帝国主义 C. 继续走苏俄的革命道路
D. 按照苏俄的政党组织形式改组国民党
9.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有类似思想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庄子
10.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A. 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 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 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1.“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表明牛顿的发现()A. 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 使科学最终战胜了神学 C. 解放了人类的思 D. 使人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1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开创皇帝制度
C.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13.1924年,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确立了“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的内容是()A.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 联农、联俄、联共
C. 俄共联合、工农联合、农俄联合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
14.“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该论述反映了科学()A. 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 B. 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C. 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D. 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15.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这种观点()
A. 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 B. 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 C. 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性质
D.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16.柏拉图出走雅典时,雅典民主政治()
A. 开始兴起 B. 初具规模 C. 达到全盛 D. 转向衰落 17.下列关于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相同之处正确的是()
①都是教育家 ②都提倡中庸之道 ③他们的思想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他们的思想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18.孔子一生最大的政治理想是()
A. 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B. 削弱诸侯权力 C. 加强君权,恢复礼治社会 D. 建立法制社会
19.下面两枚邮票分别是纪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位人物和一件大事,对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 两枚邮票反映的内容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B. 邮票上的人物直接指导着邮票上的事件 C. 邮票上的事件不能体现邮票上的人物的观点 D. 邮票上的事件丰富了邮票上的人物的学说
20.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A. 电的发明和利用 B. 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 C. 经典力学的发展 D. 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
21.凯末尔逝世后政府发表讣告说:“土耳其国家失去了它的缔造者,土耳其民族失去了它非凡的领袖。”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上述对凯末尔评价的是()
①领导土耳其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 ②废除了落后的素丹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改革使土耳其不断地向现代社会迈进 ④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调解教派冲突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2.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A. 迁都洛阳 B. 实行保马法 C. 文成公主入藏 D.平定三藩之乱 23.柏拉图的理想国家思想()
①并非纯粹的空想,是针对当时希腊各种政体的弊端提出的 ②对世界政治和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③人们可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④认为哲学家只要具备充足的哲学知识就可以了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24.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作为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 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 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 C. 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25.费城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A. 维护邦联制 B. 加强中央权力 C. 巩固联邦制 D. 保障各州的权利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起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李斯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籍寇兵,赍盗粮者也”。王(赢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始皇帝在王翦要求统军60万灭楚,李信自言只需20万灭楚,始皇帝任用李信;当李信进军楚国受挫时,……王翦继续要求出兵60万,秦始皇也是诚恳地回复他“为听将军计耳”。——李育华、王向辉《浅谈秦始皇的文化开明政策》
材料四 政治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蒙毅,军事方面的人才有王氏、蒙氏父子,外交方面的人才有郑国、监御史禄,法律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赵高。在七十位博士中也有来自各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就连民间经济人才乌氏傈、巴寡妇清,赢政都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即使敌人阵营中的人……,原来要杀掉的郑国也被继续留任,完成预定的水利工程,重用魏国的军事家尉缭,让其掌管军队,征伐美国。——范双杰《试论赢政的用人之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即位前后所面临的社会状况。
(2)据材料二,概括李斯反对“逐客”的理由。对此,秦始皇的态度是什么?(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秦始皇在用人过程中体现的品质和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用人之道的积极作用。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他说:“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绝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陈明新《领袖情·毛泽东与周世钊》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时期及其该时期的最重大理论成果。
(2)材料二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正确道路的文献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请概括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材料体现了毛泽东怎样的个人品质?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都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摘自《
16、17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29.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列宁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领袖。两位伟人虽然未曾见过面,却有着一段不平凡的交往和深厚的友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列宁先生想到中山先生,我们可以比较地看他们。中山先生的人格伟大,无论是他的朋友,他的信徒,他的仇敌,都没有不承认的。列宁的人格伟大也无论是他的朋友,他的信徒,他的仇敌,都没有不承认的。”……“他们的革命精神,两人也有相同之点,列宁遇到反动不灰心不失望,中山先生亲自说过二次革命失败亡命东京的时候,手下人人灰心,先生以为革命党人并没有损失,不必灰心,再干好了!这样,列宁精神就是中山精神,就是革命者的精神!” ——李大钊在列宁逝世两周年纪念大会的演讲选自《李大钊文集》下卷
材料二 1921年12月,马林在桂林多次与孙中山会见。……孙中山与马林会谈时,多次赞扬苏俄政府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和马林会见,孙中山进一步增进了对苏俄的了解,他开始看到“法、美共和国皆旧的,今日惟俄国为新式的”,他决心“造成一个新式的共和国”。他从“向西方学习”,开始转向“以俄为师”。
——施成《孙中山和列宁的友谊》
材料三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民国十三年四月)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武装夺取政权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列宁精神是如何体现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孙中山转向“以俄为师”的原因。为“造成一个新式的共和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两位伟人都重视民生,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是如何关注和改善民生的?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在民生主义方面的主张与早期相比有何新发展?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按照柏拉图的论述,“哲学王”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2.【答案】B
【解析】题干反映了康熙在“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准确”后,才“复用西洋历法”说明其审慎地接受外事物,B项正确;A项“全面接受”过于绝对化,说法错误;C项无从涉及;题干材料仅限于历法,因此,D项“西方文化超越中国”说法错误。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全国政权,存在满汉矛盾。康熙帝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而崇尚儒家文化是提升汉文化,故②错误,选B项。4.【答案】A
【解析】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是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能够顺应形势,担负起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B、C、D三项体现不出“成熟条件”。5.【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实际上体现非暴力的方式,这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致。6.【答案】C
【解析】雅克萨之战属于对外反侵略,其他的属于内政。7.【答案】A
【解析】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选A。8.【答案】A
【解析】注意这是《致苏俄遗书》,从内容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希望能够与苏俄联合,相互支持革命事业。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亚里士多德强调既要避免怯懦,又要避免鲁莽。孔子有“中庸”的思想。10.【答案】A
【解析】国民革命时期是1924年到1927年,该阶段毛泽东主要贡献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分析了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A项正确。B项属于土地革命时期的理论贡献,C项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D项属于解放战争时期。11.【答案】C
【解析】“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表明牛顿的理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敢于冲破神学的束缚,构建理性的世界。12.【答案】D
【解析】之所以说“秦,虽死犹存”,关键是结合秦朝的历史贡献来看,尤其是秦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以及开创的一系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奠定了基础。13.【答案】A 【解析】 14.【答案】C
【解析】“牛顿的原理和方法”是科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是思想观念,反映了科学对思想观念的影响,C项正确。15.【答案】B
【解析】从“物质受形式的支配”等内容分析,亚里士多德的这种观点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16.【答案】D 【解析】 17.【答案】D
【解析】柏拉图没有提出中庸之道,他们的思想并不都是唯心主义哲学,如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已“接近了唯物主义”,故②④不符合题意。另外,三人都在教育方面有突出贡献,且对东西方文化产生深远影响。18.【答案】C
【解析】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时代,他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实现恢复礼治社会是其最大的政治理想。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马克思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故正确答案为D。20.【答案】B
【解析】综合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提供的时间“20世纪初”。电的发明和利用是在19世纪;经典力学是在17世纪末;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21.【答案】B
【解析】④是甘地的历史功绩。2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太宗时期加强民族团结的相关政策及措施的准确识记。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与吐蕃赞普,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团结。A、B、D三项分别是北魏孝文帝,王安石及清康熙帝的措施。23.【答案】A
【解析】在柏拉图的思想里,一个哲学家应具有各方面的知识。谁想成为政治家、立法者,最好先去学习哲学。④说法太绝对,不选。24.【答案】B
【解析】此段材料蕴含的信息表明了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实质,解题关键是对“改良主义”的理解。联系新经济政策实施时,列宁提到的“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说明了新经济政策是部分地恢复了资本主义和发展商品经济。25.【答案】B
【解析】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这种邦联体制虽然有利于保障人们的自由权力,但是由于地方权力很大,也给美国的发展带来众多问题,诸如各州之间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不畅等,邦联体制加剧美国动荡,因此要加强中央的权力。
26.【答案】(1)状况;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强大,渴望统一。(2)理由:逐客会壮大敌国的力量; 态度: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废逐客令。(3)品质:知错就改。
特点:唯才是举;善于用人;网罗各种类型的人才。
(4)作用:有利于实现全国统一;有利于巩固统治(创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和概括能力。其中第一小题:抓住材料一中的“周室卑微”、“ 诸侯相兼”、“ 夫以秦之强……足以灭诸侯……为天下一统”去概括;第二小题:关键信息为“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从中可以看出逐客的后果是增强了诸侯的力量;而材料中对秦始皇的态度说的比较明显。第三小题: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秦始皇“知错就改”,材料四中“有来自各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等信息更是明显指出了其用人的特点。第四小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题为外延型表述题,可以联系史实内容,并依托材料信息去概括。
27.【答案】(1)形成:井冈山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成熟:延安时期(或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2)《论十大关系》。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个人的高风亮节和历史唯物主义者的品格;摆正了个人与党的组织、党的领导集体的关系;反对个人祟拜的庸俗之风。
【解析】第(1)问,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等信息回答。第(2)问,注意时间限制“1956 年”,进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进行判断;个人品质要从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提炼出来。
28.【答案】(1)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启蒙思想兴起与传播,近代科学不断取得进展。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尔、巴罗。(任选两位)
(2)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并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解析】第(1)问在综合时代特征时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在综合时要从自然科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角度进行分析。
29.【答案】(1)发表《四月提纲》指明革命方向;敦促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2)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维护共和斗争的失败;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和影响;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变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列宁: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提出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应由军事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新发展:将民生问题放在国家建设的首位;发展经济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问题。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革命活动来回答。第(2)题可结合十月革命,共产国际以及中共的帮助等信息来分析。第(3)题注意题目要求的“民生问题”,分析俄国最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是什么,围绕着这一点回答,第二问可对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