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高院龙口会议纪要

时间:2019-05-14 13:5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高院龙口会议纪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高院龙口会议纪要》。

第一篇:省高院龙口会议纪要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印发全省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鲁高法〔2005〕201号

全省各中级人民法院、济南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2005年8月21日—23日,省法院在龙口市召开了全省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会议就部分民事案件审理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对一些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标准形成了基本共识。现将《全省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报告省法院。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全省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

为在全省民事审判工作中深入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加强民事审判的规范化建设,促进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省法院于2005年8月21日—23日在龙口市召开了全省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全省各中级人民法院分管民事审判工作的副院长、民一庭庭长、其他与省院民一庭业务对口的民庭庭长、部分基层人民法院的院长参加了这次会议。与会人员认真分析探讨了当前全省民事案件的特点和发展态势,研究讨论了部分民事案件审理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就某些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标准达成了基本共识,现就有关问题纪要如下:

一、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问题。

会议认为,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局面,劳动关系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增大了劳资关系的比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农 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企业自主权扩大、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富余劳动力的下岗安置以及劳动用工、工资、保险制度的重大改革,企业的劳动关系由过去的政府行为转变为企业行为,从而引发了大量的劳动争议纠纷,而且与过去相比劳动争议案件出现了集中性、对抗性、群体性和社会性的特点。特别当前一些用人单位无故拖欠职工工资、社会保险金、经济补偿金,忽视职工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安全保护,随意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至引发恶性安全事故和职工群体性事件,因此,当前劳动争议案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引发当事人上访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了我省民事审判工作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会议要求在劳动争议案件的审判中,要切实落实好“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贯彻好“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司法指导方针,尊重劳动者的价值和劳动权利,突出把维护劳动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特别要充分发挥民事审判保护人民利益,促进我国社会文明、进步、协调发展的职能作用,积极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会议就当前劳动争议案件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达成了倾向性意见。

(一)因国有企业改制引发的职工下岗、整体拖欠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等劳动争议纠纷的处理问题。因国有企业改制引发的职工下岗、整体拖欠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等劳动争议纠纷,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政策性比较强,而且多数案件具有群体性的特点,并涉及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关系,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局和社会的稳定。根据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和2003年全国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的精神,这些案件 多数是在企业制度改革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不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中出现的问题,由此引发的纠纷,应当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企业改制的政策规定统筹解决,人民法院不宜以劳动争议案件立案受理。根据上述两个会议的精神,我省法院近几年来对这几类劳动争议纠纷,一般都没有受理,但各地法院掌握的不统一,有些法院对个别企业在改制中出现的个案劳动争议则予以受理,还有的法院在当地党委政府的要求和支持下也受理了部分整体拖欠职工工资、社会保险金、经济补偿金的劳动争议案件,一些法院还采取将群体性纠纷分解成个案的办法受理了类似的案件,而且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鉴于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尚未有新的规定和精神,对此会议达成的倾向性意见是对国有企业改制引发的职工下岗、整体拖欠职工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等劳动争议纠纷,仍坚持原来的规定和过去的做法,一般带有群体性的纠纷,特别是企业改制中涉及到的历史遗留问题,原则上不予受理。

(二)因用人单位拖欠社会保险费用引发纠纷的处理问题。会议认为,根据《劳动法》和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用既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也是法律法规赋予劳动行政部门、税务机构的法定职责,因此,已经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如果不能按时足额给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应由税务机构或者劳动行政部门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征收,这属于行政管理行为,由此产生的争议,应属于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范围,所以凡是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无论劳动者起诉用人单位要求缴纳社会保险费用,还是起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求发放社会保险金,均不属于劳动争 议案件,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解决。对于用人单位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仍然属于劳动关系双方在履行劳动合同关系中发生的劳动争议,法院可以受理,但根据目前我国社会保险的管理体制,用人单位必须整体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社会保险机构不允许劳动者个人开立帐户,法院在判决中也无法确定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数额,这就造成法院对社会保险费的案件难以执行,因此这类案件目前以暂不受理为宜。

(三)关于《劳动法》规定的“60日”的理解和适用问题。关于《劳动法》规定的60日申请仲裁期限如何在诉讼中适用的问题,一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大争论。这种不同的认识直接影响了审判执法的标准,导致在审判实务中对同一事实,适用法律产生很大差别,出现不同的审理结果。根据法律规定,结合当前审判实践,会议认为,《劳动法》规定的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期限的性质,应是一种除斥期间,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期限。将《劳动法》规定的“60日”理解为诉讼时效缺乏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在审理当事人的请求超过60日的案件时要准确理解《劳动法》的立法精神,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超过60日就驳回诉讼请求,而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劳动争议纠纷确定不同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特别对劳动者追索工资等劳动报酬引发的一些纠纷,在追索时限上必须从宽掌握。如果用人单位明示拒绝支付劳动报酬,或承诺另行支付劳动报酬的期限已经届满,或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被拒绝的,一般可以视为争议已经发生,劳动者应在劳动法规定的60天期限内申请劳动仲裁;如果用人单位未明示拒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承认拖欠劳动报酬,但未明确偿付时间的,争议发生时间可以从劳动者追索之日起算。

(四)关于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纠纷的处理问题。当前,有的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随意解除劳动合同而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高额违约金,限制劳动者的自由就业权利。会议认为,对于这类案件,人民法院要积极受理,通过公正裁判,维护合法的劳动合同关系,制止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对解除劳动合同的,除因劳动者过失性解除的外,用人单位均应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拒不支付的还要支持劳动者请求的额外经济补偿金。关于终止劳动合同后是否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问题比较复杂。前几年,由于我省地方性法规中明确规定终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经济补偿金,所以,对劳动者的请求一般予以支持,但该文件已经废止。国家现行法律也没有终止劳动合同后可以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规定。因此,终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已经缺乏法律依据。鉴于当前劳动法实施的实际情况,从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出发,省院于今年的6月份下发了《关于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是否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答复》,明确了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但考虑到我省关于劳动合同制度的地方性法规实施比较晚,因此以《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为界限,在该条例实施之前(2002年1月1日)用人单位招用的劳动者,不论何时终止合同,用人单位均应当酌情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条例实施之后用人单位招用的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不再支付经济补偿金。

(五)关于违反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处理问题。会议认为,劳动法、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以及劳动部和地方性人民政府的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均未作出明确规定,导致审判实践中处理这一问题欠缺实体法规范。因此,对 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违反劳动合同产生的违约责任的处理,要尊重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涉及到劳动者违约,计算违约金原则上按照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标准;劳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但违约金标准明显过高的,法院可以根据造成损失的情况给予适当调整;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但劳动者违约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义务的,可以参照劳动部的有关规定处理。

(六)关于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件的处理问题。会议认为,根据1996年劳动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以及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的确认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属于劳动行政部门的职权范围。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对劳动行政部门认定的工伤结论不服的,应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方式予以解决;对劳动者直接起诉要求人民法院确认工伤的,应驳回起诉。对工伤职工或者工伤职工的近亲属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民法院应以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结论为前提,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作出处理;对劳动部门没有作出工伤认定结论或者劳动者以一般民事侵权赔偿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用人单位可以以构成工伤事故为理由进行抗辩,并由其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如果劳动部门没有认定工伤或者用人单位也不能证明构成工伤事故的,则可以按照一般民事侵权赔偿予以处理;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省级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如果劳动者的工伤系第三人侵权所致,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用人单位仍应承担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待遇,但劳动者也可追究第三人的侵权赔偿责任,即劳动者可以在工伤事故中获 得双重赔偿,但因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费用,原则上不予重复计算。

(七)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处理问题。当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和省院都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及时、审理好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依法保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纳入财政预算。会议认为,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形成的纠纷要区别对待:农民工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者事实劳动关系比较明确的,应适用《劳动法》的规定予以调整,纳入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范围;农民工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没有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可以认定为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农民工追索工资引起的纠纷,人民法院可以以追索劳动报酬为案由直接受理,这样更利于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八)关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发生的劳动争议纠纷的处理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必须正确理解《劳动法》第二条的规定,该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受劳动法调整,该条款实质包含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劳动关系,也包括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第2款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与劳动者形成劳动合同关系的受劳动法调整。对该款规定应当理解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与劳动者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才能形成劳动关系,才能按照劳动争议纠纷加以处理。对没有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用 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是否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劳动法没有明确规定。会议认为,由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用工问题上受到有关政策的限制,按照《劳动法》第二条第2款的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招用的劳动者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才能形成劳动关系,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临时用工按照雇佣关系处理。

(九)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当前,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及地方性法规比较多,内容上存在较多冲突,特别是劳动制度的改革正处于深化阶段,许多改革措施还未上升到立法层次,劳动政策对审判的影响进一步加大,这都给我们法官在适用法律上造成一定的难度。现行的劳动法规、规章和政策都是在劳动法的框架内制定的,因此,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是我们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法律依据,同时还要依据《民法通则》、《合同法》、《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劳动部和山东省发布的一些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虽然不能直接作为法院适法的依据,但从司法实践中来看,这些规章对我们处理好劳动争议案件的确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可以参照这些规章处理相关的劳动争议案件,但如果行政规章之间以及与地方性法规之间存在冲突的,则应选择参照适用对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有利的规定进行处理。

二、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处理问题。(略)

三、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处理问题。(略)

四、关于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处理问题。(略)

五、关于房地产纠纷案件的处理问题。(略)

第二篇:2011年山东省高院会议纪要

2011年山东省高院会议纪要

一、关于物权纠纷案件

二、关于房地产纠纷案件

三、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

四、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

五、关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六、关于侵权纠纷案件

七、关于婚姻家庭纠纷案件

八、关于劳动争议纠纷案件

九、关于民事诉讼程序问题

2011年山东省高院会议纪要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省民事审判工作

会议纪要的通知(2011年11月30日鲁高法〔2011〕297号)全省各中级人民法院、济南铁路运输中级法院、青岛海事法院、山东法官培训学院、本院各部门:

2011年8月31日至9月1日,全省民事审判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各中院分管民事审判工作的副院长、与省法院民一庭审判业务对口的民庭庭长,省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基层联系点法院院长以及济南军区军事法院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省法院院长周玉华发表了重要讲话,省法院副院长刘爱卿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次会议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确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精神、第二十三次全省法院工作会议精神,对加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民事审判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明确提出在新形势下,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更好地落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更加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作用,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与会人员经过认真讨论,就当前民事审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和民事法律政策的适用问题达成了基本共识。现就有关问题纪要如下,供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参考。

一、关于物权纠纷案件

会议认为,物权法是规范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民事法律,对于确认物的归属,明确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内容,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法律地位和财产权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针对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注重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财产权利和发挥其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必然使民事主体的静态财产权利处于动态变化中,由此相应地引发物权纠纷案件。人民法院在审理物权纠纷案件中,要及时关切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各类物权关系的影响,根据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大局调整审判思路,确定审判原则,确保物权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符合“为大局服务”的主题要求。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要特别注重对物权的平等保护,平等保护原则既反映了我国经济制度的现实要求,又符合我国民法平等保护的基本原则,对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权进行平等保护是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在法律上的具体体现,是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现实需要。要注重充分发挥司法的物权确认功能,既要准确把握物权登记的制度功能,严格贯彻物权公示和公信制度,又要根据案件类型充分发挥司法的物权确认功能,合理确定物权的归属和内容。在一房多卖的案件中,要分别根据登记、占有、价款交付以及合同成立的时间等确定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在房屋拆迁补偿纠纷中,要重视拆迁补偿权利的特殊性,合理解决与其他民事权利的冲突。要合理协调物权关系和合同关系,正确认识物权变动与合同效力的不同功能,贯彻落实好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相区分的原则,从维护市场交易安全出发,一般不宜轻易否定物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切实保护守约一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的基本规则。对于当前司法实践中比较典型的共有物单方处分、一物多卖等合同效力,在依法认定合同有效的同时,要通过违约责任等制度实现当事人之间利益的平衡。

(一)关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权利人与实际权利人不一致的情形如何处理的问题

根据《物权法》第17条的规定,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是不动产物权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确定不动产物权归属和内容的基本依据,对不动产物权的归属具有推定的证据效力,在没有充分反驳证据的情况下,应当依据不动产权属证书确定不动产物权的权利人,但实践中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权利人与实际权利人不符的情形比较普遍。如果一方当事人认为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权利人有错误,向法院起诉对该不动产物权请求确认归属的,有义务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如证据足以证明不动产物权的实际权利人的,应依法确定讼争不动产物权的权利人。(二)关于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与不动产登记的关系

依据《物权法》第28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法律文书可以直接引起物权变动,无需进行不动产登记而变动物权。换言之,人民法院作出的法律文书生效之时,即应认定不动产物权已经发生转移,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不动产物权的权利人可以持该法律文书办理不动产物权的变更登记手续,登记机关是否办理不动产变更登记手续,均不影响不动产物权的变动。

(三)关于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同共有房屋的处理问题

根据《物权法》第97条的规定,处分共有房屋应当经三分之二以上份额的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该规定据此确定了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两种共有财产的处分规则,即按份共有采取“多数决”的处分原则,而共同共有则采取“一致决”的处分原则。质言之,部分共有人未经全体共有人的同意不得擅自处分共同共有的房屋,否则处分行为应属无效。但部分共有人处分共同共有房屋涉及到第三人利益保护问题,应根据物权法、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处分行为的不同情形加以处理:部分共有人与第三人就共同共有房屋的处分仅意思表示一致并达成协议,尚未发生物权变动的,此协议应为效力待定的合同;部分共有人与第三人处分共同共有房屋符合《物权法》第106条规定,其他共有人主张追回房屋的,不予支持。(四)关于典当的法律性质问题 典当权在我国传统民法理论中视为一种用益物权,是财产所有权人将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抵押给典当权人,获取相应的财物或者款项,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回赎。典权是以不动产标的物设定的物权,而当权是以动产标的物设定的物权。依据《物权法》第5条物权法定的原则,物权法没有将典当权规定为一种用益物权,因此,财产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将财产抵押给典当企业获取借款所签订的典当合同,具有抵押借款合同的性质,属于债权的范畴,应适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处理。

(五)关于相邻关系中妨害建筑物采光、日照的认定标准问题

依据《物权法》第89条的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据此规定,认定相邻关系中妨害建筑物采光、日照的主要依据是国家颁布的有关工程建设规范,目前,涉及建筑物采光、日照标准的主要工程建设规范有:2001年7月31日建设部发布的《建筑采光设计标准》、2002年8月30日建设部发布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3月11日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5年11月30日建设部发布的《住宅建筑规范》。省及各中院辖区的地市颁布的工程建设规范中高于国家规定的采光、日照标准的,可以参照适用。

(六)关于物业服务中发生的机动车损害或者人身伤害如何处理问题

业主将机动车辆停放在住宅小区内,发生机动车辆丢失或者毁损的,应按照业主或者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中有关机动车辆服务管理的约定确定物业服务企业的赔偿责任;业主或者业主委员会没有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机动车辆服务管理协议的,机动车辆发生丢失或者毁损的,可以根据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中所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结合其过错程度、物业服务费收取标准等因素确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

因物业服务企业的过错导致住宅小区内的公共设施等物件造成业主财产或者人身损害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物业服务区域内,因第三人侵权造成业主人身或者财产损害的,受害人请求物业服务企业承担赔偿责任的,可根据物业服务企业是否履行相应职责或者履行职责是否存在过错确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承担的相应赔偿责任。

(七)关于违法建筑的认定和处理问题

依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违法建筑是指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进行建设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根据《物权法》第30条的规定,因合法建造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违法建筑因建设行为的违法性,不能发生设立物权的法律效果,建造人对违法建筑也不享有物权权益,因此,因违法建筑的归属和内容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告知当事人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解决。

当事人之间以违法建筑为标的物签订的买卖、租赁合同发生的争议,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并依法确认以违法建筑为标的物的买卖、租赁合同无效。

违法建筑是夫妻共同财产的,离婚时,婚姻当事人请求分割违法建筑的,原则上不予支持,但对违法建筑产生的收益,应当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八)关于不动产物权权属争议中的民行交叉问题

不动产物权权属争议中的民行交叉问题,是指当事人对不动产物权权属据以成立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存在争议而引发的不动产物权权属确认争议与不动产登记行为相互交织的纠纷,主要表现为民事纠纷与具体行政行为相关联。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所审理的对象不同,民事诉讼主要是对不动产物权的归属进行实质性审查,并据实作出确认权利归属的判决。至于不动产物权的登记行为是否真实合法,不属于民事诉讼的审理范围。

(九)关于业主委员会的诉权范围问题

依据物权法和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业主委员会作为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依法有权维护住宅小区全体业主的合法权益,在住宅小区业主的共同利益遭受损害时,有权代表全体业主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即业主委员会具有民事主体和诉讼主体资格。依据《物权法》第78条、第83条的规定,业主委员会的诉权范围仅限于住宅小区内业主的共有权和共同管理权遭受损害的情形,业主的专有权受到侵害,应由业主主张权利。

二、关于房地产纠纷案件

会议认为,近年来,为稳定房地产市场,保障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先后采取了紧缩银根、提高商品房首付比例、限制按揭贷款和控制购房数量等调控政策。这是党和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人民法院房地产纠纷案件审判工作面临的全局大局。全省各级人民法院要深刻认识当前形势下做好房地产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发生的客观变化,在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框架内,妥善审理好各类房地产案件,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提供司法保障。会议认为,对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中发生的房地产纠纷,要依法受理、妥善处理,对目前部分法院采取的因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引发的房地产纠纷案件不受理、受理后不审理等作法要认真纠正,防止矛盾激化;对于因国家信贷政策变化导致买受人丧失履约能力、因限购措施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形,应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并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辅之以返还原物、折价补偿和赔偿损失等,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对于因买卖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开发的“小产权房”而引发的纠纷案件,要严格贯彻国家的公共政策和诚信交易秩序,依法确认“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无效,并通过出卖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等方式避免当事人之间利益关系失衡。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消退、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应当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对房地产市场的客观变化,依法保护守法履约行为,制裁违约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法规制房地产开发行为,制裁哄抬房价、捂盘惜售、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要充分发挥人民法院权利保障和纠纷终结的审判职能作用,注重运用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相结合、调解与判决相结合的方法,妥善化解房地产市场中发生的矛盾纠纷,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要加强对当前形势下房地产纠纷案件审判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密切关切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纠纷案件,及时提出应对的司法对策。

(一)关于以协议方式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效力问题

依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12条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标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双方协议的方式。根据这一规定,协议是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一种法定方式。2002年7月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第11条规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的方式出让,禁止以协议方式出让经营性用地。《物权法》第137条第2款也作了相似的规定。国土资源部的规定属于国家政策的范畴。根据上述规定,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会议精神,2002年7月1日之后,凡是以协议方式签订的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依法认定为无效,但7月1日之前已经政府有关部门前置审批或者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除外。(二)关于集体土地以租代征合同的效力问题

所谓以租代征,是指土地使用者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签订土地租赁合同,以承租的方式占有使用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开发建设。以租代征是名为租赁,实为征收的违法行为,违反了我国土地管理法的强制性规定,除符合《土地管理法》第63条规定的情形外,应依法认定土地租赁合同无效。

(三)未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问题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8、39条的规定是法律限制未依法登记取得权属证书的房屋转让的管理性规范,而非效力性规范,未取得权属证书的房屋买卖合同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依法认定有效,如果第三人主张房屋所有权导致房屋买卖合同不能履行的,出卖人应当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四)关于因信贷政策变化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不能履行的处理问题

国家为遏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先后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其中以提高商品房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为主要内容的信贷政策的变化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履行影响比较大。对于买受人以按揭贷款方式支付购房款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履行中,如买受人有证据举证证明确因信贷政策的变化而不能办理合同约定的按揭贷款,且双方对付款方式无法协商变更,而请求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可予以支持。但合同有明确约定的除外。

(五)关于因限购政策导致商品房买卖不能发生物权效力的处理问题

为控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许多地方人民政府根据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的规定,出台了相应的限购政策,对购房人购买房屋的套数进行限制,因此,在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应当注意对限购政策的适用。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后,对于房屋买受人有证据证明确因限购政策的实施无法办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的,而请求与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可予以支持,但合同有明确约定的除外。

地方人民政府没有出台相应限购政策的,房屋买受人不得以限购政策的实施为由请求解除合同。

(六)关于房屋交付条件中验收合格的理解与适用问题

依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7条和国务院《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17条的规定,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根据上述规定,验收合格是房屋出卖人将房屋交付给买受人的法定条件,但对验收合格的标准,司法实践中认识不尽相同。根据我国现行房地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后,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由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内容,组织工程质量监督、规划、消防、环保等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因此,商品房交付时的验收合格应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完成综合验收为标准。因为,房屋的验收合格,除要求房屋的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强制性安全标准或者合同约定的标准外,还需要满足买受人或者房屋使用人正常的居住和生活需要,因此,出卖人交付的房屋应是完成了工程竣工验收、消防、配套设施、绿化、环保等综合验收。

(七)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商品房认购书的效力问题 依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出卖人预售商品房必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明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应依法认定为无效。商品房认购书是一种预约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为将来签订作为本约合同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所作出的一种承诺,并非正式的商品房预售行为。由于商品房认购书并非商品房买卖合同,故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不影响商品房认购书的法律效力。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的规定,如商品房认购书已经具备了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实质性内容,此种情形下,商品房认购书不应当认定为预约合同,而是商品房买卖合同,出卖人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明的,该商品房认购书应依法认定无效。(八)关于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除后的损失赔偿问题

依据《合同法》第97、113条的规定,合同解除后,当事人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商品房买卖合同因一方违约被解除的,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赔偿因合同解除造成的损失,损失的范围包括积极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如因出卖人的原因导致合同解除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赔偿损失的范围是纠纷发生时讼争房屋的现实价值与合同约定价格之间的差价。

(九)关于出租人出租抵押房屋合同的效力认定问题

在房屋上设定抵押权后,能否进行出租,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一般认为,房屋被抵押后,抵押权实现之前,出租人将抵押房屋租赁给承租人使用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完全可以实现签订租赁合同的目的,应当认定出租人与承租人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是有效的,但出租人负有对租赁物的权利瑕疵担保义务,如出租人未履行该义务,承租人有权行使合同解除权,并要求出租人承担违约责任。(十)关于房屋买卖中“黑白合同”的认定问题

房地产交易中,有些当事人为规避国家税收法律和税收监管,出卖人和买受人通常签订两份价格不同的买卖合同,其中用一份价格较低的合同到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另一份价格较高的合同为真实的交易价格并实际履行的合同。出卖人与买受人签订两份价格不一致的房屋买卖合同,应以双方实际履行的合同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十一)关于以房抵债合同的效力问题

在房地产开发或者建设工程施工中,由于无力支付开发费用或者工程价款,开发商以已经建成或者在建的房屋抵偿所欠的债务。以房抵债的协议既是当事人之间履行债务的一种方式,也是双方就如何履行原债务达成的新协议,只要该协议不具有《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无效合同的情形,应依法认定有效,双方应诚信履行协议。抵债的房屋是否办理所有权变更手续不影响以房抵债协议的效力。

三、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

会议认为,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房地产业近年来的持续热涨,拉动建筑市场和建筑行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繁荣景象。建筑业基础庞大、从业人员众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进城务工的富余农民工就业,同时也拉动了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制造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使建筑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在建筑市场和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突出问题,可以说,建筑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违法违规的现象更普遍,如建筑市场的管理不规范导致的借用资质、转包和违法分包建设工程等行业通病普遍存在;建设资金的投资不到位以及垫资施工导致的工程价款拖欠恶性循环;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程序和标准的不规范造成大量的未经验收的工程交付使用;建筑施工队伍监管的混乱导致建设工程质量低劣,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等。这些问题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破坏了建筑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阻碍了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整治措施,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建筑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显著改善。从司法审判的角度看,随着国家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相应地波及到建筑市场及相关行业,造成建设工程领域中的纠纷案件不断增多,案件审理难度不断加大,且呈现出涉猎主体多、法律关系复杂、专业技术性较强、法律适用难度增大的发展趋向。面临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人民法院要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坚持保障发展与促进规范并重,维护诚信与提高效率并重,确保质量与实现公平并重,切实做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审判工作。在司法实践中,要坚持规范和引导建筑市场健康发展的原则,坚持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的原则,坚持依法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化解建设工程领域的矛盾纠纷,为规范建筑市场,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一)关于项目经理的法律地位问题

根据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办法》第2条的规定,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是指受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全面负责的项目管理者,是建筑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工程项目上的代表人。按照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一1999—02011)第1.5款的规定,项目经理是指承包人在专用条款中指定的负责施工管理和合同履行的代表。根据上述规定,在法律层面上,项目经理是建设工程承包人在履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全权代理人,项目经理部是承包人履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肢解责任部门,不属于承包人的分支机构,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也无需办理工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在建设工程施工中,项目经理的行为视为承包人的行为,项目经理在建设工程施工中与发包人、分包人或者实际施工人发生的争议,应当由承包人作为诉讼主体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关于“黑白合同”认定的有关问题

对不属于《招标投标法》第3条规定的强制招标的建设工程所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否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1条的规定,即是否存在着“黑白合同”的问题。不论是自愿招标发包还是强制招标发包的建设工程,只要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通过招投标方式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就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发包人和承包人应当根据中标通知书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不得另行签订与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合同,即“黑白合同”。

建设单位直接发包的工程,即建设工程无需招标的,但当事人双方自愿将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此后又签订与备案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合同,此种情形不适用“黑白合同”的认定规则。

关于“黑白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1条并未对“黑白合同”的效力作出评判,只是规定将“白合同”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依据,因此,在审判实践中不宜对“黑白合同”的法律效力进行认定。

依据《招标投标法》第46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适用法律的解释》第21条的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按照中标文件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后,中标人单方出具让利承诺书,承诺对建设工程予以让利,实质上变更了中标合同中的价格条款,构成对中标价格的实质性背离,故属于“黑合同”的性质,因其违反了招标投标法的强制性规定,应当认定让利承诺书无效。

(三)关于固定价格合同未履行完毕而解除的,工程价款如何结算的问题 根据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第12条规定,建设工程合同价可以采用固定价、可调价和成本加酬金三种形式。建设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第8条的规定,固定价格又分为固定总价和固定单价两种形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2条对于固定价格合同已经完全履行完毕情形下的工程价款结算问题作了明确规定,而对固定价格合同未履行完毕情形下的工程价款结算问题未明确。对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按固定单价结算的,则应根据固定单价核算出已完工程的实际工程量,据实结算工程价款;如果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按固定总价结算,则按照实际施工部分的工程量占全部的工程量的比例,再按照合同约定的固定价格计算出已完部分工程价款。

(四)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情形下发包人能否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问题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条的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该规定确立了合同无效情形下的工程价款结算与建设工程的质量直接挂钩的基本原则。对于合同无效情形下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发包人能否请求参照合同约定进行工程价款结算,司法解释未规定,会议认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虽然依法确认无效,但只要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按照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发包人亦有权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

(五)关于固定价格合同在履行中能否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问题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工程价款实行固定价格结算,在合同履行中,发生建筑材料价格或者人工费用过快上涨,当事人能否请求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变更合同价款或者解除合同。如果建筑材料价格或者人工费用的上涨没有超出固定价格合同约定的风险范围,当事人请求适用情势变更原则调整合同价款的,不予支持;如果建筑材料价格或者人工费用的上涨超出了固定价格合同约定的风险范围,发生异常变动的情形,如继续履行固定价格合同将导致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严重失衡或者显失公平的,则属于发生了当事人双方签约时无法预见的客观情况,当事人请求适用情势变更原则调整合同价款或者解除合同的,可以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6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予以支持,(六)关于实际施工人的诉讼地位和发包人责任的性质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6条规定的实际施工人,是指工程转包合同的转承包人、违法分包合同的承包人、借用资质(资质挂靠)的承包人。司法实务中应当严格实际施工人的认定标准,不得随意扩大实际施工人的适用范围。实际施工人可以是法人、其他组织、个人合伙,也可以是自然人(俗称“包工头”),但从事建筑业劳务作业的农民工不属于实际施工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6条的规定,实际施工人直接起诉发包人请求支付欠付工程价款的,为查明案件事实,应当追加转包人、违法分包人为共同被告;实际施工人直接起诉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请求支付工程价款的,不得追加发包人为诉讼当事人。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6条的规定,实际施工人起诉发包人请求支付欠付工程价款的,发包人在欠付工程价款的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直接支付欠付工程价款的责任,发包人与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承担支付工程价款的连带责任没有法律依据。(七)关于质量保修金返还时间的确定问题

建设工程质量保修金是发包人与承包人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约定,从应付的工程款中预留,用以保证承包人在保修期内对建设工程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维修的资金。其主要功能在于担保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后在保修期限内出现的质量缺陷问题。与质量保修金相联系的是质量保证金。依据建设部《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保修金)是发包人与承包人在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中约定,从应付的工程款中预留,用以保证承包人在缺陷责任期内对建设工程出现的缺陷进行维修的资金。从上述规定来看,建设工程质量保修金和保证金属于相同性质的费用,功能也是相同的。由于质量保修金对应的是质量保修期,而质量保证金对应的是缺陷责任期,导致司法实务中对于保修金或者保证金的返还时间发生争议。会议认为,质量保修期与缺陷责任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质量保修期是指建设工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法定最低保修期限,在此期限内承包人对建设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负有保修义务。而缺陷责任期是指质量保证金的预留期限,最长为2年,缺陷责任期满,发包人应当将保证金返还给承包人。因二者期限不同,质量保修期长于缺陷责任期。因此,当事人对质量保修金返还期限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缺陷责任期满后,发包人应当将质量保修金返还给承包人,即发包人应当自接受建设工程之日起2年内将质量保修金返还给承包人。

(八)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工程质量标准与国家强制性标准不一致的处理问题

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安全。因此,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建筑法、合同法在立法上均对建设工程质量作出明确规定,并确定了建设工程质量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但建设工程质量作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核心内容,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纠纷频发、争议激烈的问题。因此,对于建设工程质量争议,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审判原则,依法通过司法手段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强制性安全标准。当事人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约定的建设工程质量标准低于国家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强制性标准的,该约定无效,建设工程发生质量缺陷的,承包人应当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承担修理或者返工、改建等责任;对于当事人约定的建设工程质量标准高于国家规定的强制性安全标准的,如约定获得“鲁班奖”等,应当认定该约定有效,承包人的工程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质量标准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九)质量保修期间质量缺陷的责任承担问题

建设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缺陷的,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施工单位承担保修责任与建设工程质量缺陷责任不是同一概念,施工单位负有保修责任并不意味着承担建设工程的质量缺陷责任。对于在建设工程保修期间出现的质量问题,虽由施工单位负责保修,但保修所发生的费用应当由造成质量缺陷的责任方负担。实务中,对于保修期间的质量责任划分和损失承担原则根据以下情形确定:(1)施工单位未按国家有关工程建设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施工,造成质量缺陷的,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2)属于勘察、设计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质量缺陷,由施工单位负责返修,费用由建设单位支付,建设单位可向勘察、设计单位追偿。(3)因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不合格引起的质量缺陷,属于施工单位负责采购的,由施工单位承担民事责任;属于建设单位负责采购的,但施工单位提出异议而建设单位坚持使用的,由建设单位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施工单位没有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仍然使用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共同承担责任。(4)因建设单位或者建筑物所有人使用不当造成的质量缺陷,由建设单位或者建筑物所有人自行负责。(5)因自然事故、社会事件等不可抗力造成的质量事故,由建筑物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承担责任。(6)对发包人提出的违反法律法规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降低工程质量的要求,承包人不予拒绝而进行施工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共同承担责任。

(十)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约定以政府文件作为工程价款结算依据,现政府文件被撤销或者失效的情形如何处理的问题 当事人双方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约定以地方人民政府的文件作为工程价款的结算标准和依据的,该政府文件已经构成合同的内容,该约定并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当依法认定约定有效。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中,如果合同所依据的政府文件被撤销或者失效,但该政府文件已经转化为合同约定,仍应按照政府文件的规定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依据。当地人民政府出台新的文件对原文件的规定进行调整和修改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外,仍应以原政府文件的规定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依据。

四、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

会议认为,农村土地问题是事关广大农民社会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党和国家站在全局的高度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大农业投入、扩大农村内需、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出现了持续向好的发展形势。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和保持农村稳定的制度基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土地权利是广大农民安身立命的根基,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等基本人权,也关系到我国政权的稳固。保护和稳定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保障农民安居乐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全省各级人民法院一定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当前形势下妥善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意识,充分发挥好人民法院权利确认、公权制约和纠纷终结的职能作用,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审判工作,确保党和国家有关“三农”政策措施的正确落实,切实维护广大农民最现实、最直接的土地权益。在审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农民依法享有长期而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定承包期内,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违法调整和收回承包地,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承包地,不得非法侵占农民承包地。

(一)关于以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和法律适用问题

依据物权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有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两种情形,两种承包方式均可以创设用益物权,即土地承包经营权。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合同生效时设立,无需进行登记。对于以其他方式承包农村土地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涉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问题,其土地承包合同不具有创设物权的效力,而是属于一般的债权合同,承包人的承包经营权遭受侵害的,承包人只能基于合同行使债权请求权主张权利,发包人收回承包地的,视为解除土地承包合同的行为。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9条的规定,以其他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该权利具有物权性质,因此,以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未经依法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二)关于村民小组是否具有诉讼主体资格的问题

依据《物权法》第60条、《土地管理法》第10条、《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2条的规定,土地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换言之,农村集体土地由村内的村民小组管理的,可以由村民小组作为土地承包合同的发包方,因履行土地承包合同或者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纠纷的,村民小组可以作为诉讼当事人参加诉讼。

(三)关于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延包或者依法调整承包地重新发包后,丧失承包地的农户请求返还的处理问题

依据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承包地在土地二轮承包或者被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调整、收回后重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其他承包农户,并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的,应当依法认定承包农户合法取得相应承包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原承包人要求返还原承包地发生的纠纷,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纠纷,此类纠纷不属于人民法院民事案件的受理范围,告知当事人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解决。

(四)关于发包方违法侵占、收回、调整家庭承包地的情形下,承包方请求返还承包地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 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存续期间,发生发包方违法侵占、收回、调整承包方承包地的情形下,承包方请求发包方返还违法侵占、收回、调整承包地的请求权,是基于物权发生的返还原物请求权,此种请求权属于物权请求权的范畴,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承包方请求返还承包地的,应当予以支持。(五)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效力问题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指具有物权属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和抵押,而以其他方式承包农村土地,未经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所发生的流转,属于合同权利义务的转让。

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7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3条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转让方式流转的,应经发包方同意。承包人未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让方式流转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合同无效。但发包方无法定理由不同意或者拖延表态的除外。根据上述规定,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1条的规定,发包方不同意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定理由是承包方不具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稳定的收入来源。换言之,只要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稳定的收入来源,发包人无法定理由不同意或者拖延表态,都不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经发包方同意”,应理解为明示同意。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出租、转包方式流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未发生转移,承包地被征收的,享有土地补偿权利的主体仍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而非承租人或者接受转包的承包方。

(六)承包人未按承包合同约定种植特定农作物的,发包方是否有权请求解除合同的问题

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形成规模化种植效益,有的承包合同中约定承包方只能种植某种农作物,否则发包方有权解除承包合同。由于该约定限制了承包方的经营自主权,所以实践中对于如何认定该约定的效力存在争议。会议认为,不同承包经营方式的功能存在重大差异,因此对于上述约定的处理原则也应有所不同。家庭承包方式下签订的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社会保障功能,承包方对于经营承包地具有自主权,因此,对于家庭方式承包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中,发包方以未按约定种植指定农作物为由请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对于其他方式承包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中,发包方在合同中约定承包方未种植指定农作物时享有解除权的约定有效,发包方以此请求解除承包合同的,原则上应予支持。

五、关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会议认为,随着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实施,国家对金融政策进行了调整,银行贷款的规模不断收缩。在现行金融政策的制约下,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户信用贷款难的矛盾不断凸显,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由此民间借贷市场异常活跃,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影响不断加深。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资金困难,有利于促进多层次信贷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但是民间借贷市场的自发性、自主性和不规范性,使其潜在的风险无法防控,不仅引发了大量的民事纠纷,而且容易滋生非法融资甚至洗钱犯罪等现象,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近一个时期,民间借贷市场呈现出借贷规模扩大化、借贷用途多样化、借贷利息高额化的鲜明特点,与此相应反映到诉讼中的民间借贷纠纷和矛盾亦呈现出数量多、增长快、难度大的发展态势,民间借贷案件逐渐成为民事审判工作中波及范围广、敏感程度高、案结事了难的纠纷案件类型。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权利保障和纠纷终结的审判职能作用,积极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服务和服从于国家宏观调控金融市场的大局,严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积极稳妥地审理好涉及民间借贷的纠纷案件,为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行为,防范和化解民间借贷金融市场风险,促进民间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一)关于民间借贷的范围问题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规定,民间借贷纠纷属于借款合同纠纷。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民间借贷与其他借款合同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借贷主体的差异。通常理解的借款合同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依法批准的金融企业与借款人之间发生的资金借用关系,而民间借贷法律关系主要是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非金融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之间发生的资金借用关系。就民间借贷合同的标的物而言,一般限于货币借用,不包括有价证券的借用。(二)关于民间借贷的生效条件问题

正确认定民间借贷的生效条件是审理此类纠纷案件的前提和基础,是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推动民间借贷市场合法有序发展的保障。对于民间借贷合同的生效条件,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根据《合同法》第210条的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原则上应认为民间借贷合同为实践性合同,即民间借贷合同以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间达成货币借用合意,并以出借人实际给付借款为生效条件。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仅达成借款合意,而未实际给付借款标的物的,可以认定合同成立而未生效,借款人不承担偿还借款的责任。(三)关于民间借贷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以及证据审查和采信问题

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难点在于证据审查和认定难,实践中对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的证据,应从各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关联程度以及各证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判断。

民间借贷的出借人行使债权请求权,要求借款人偿还借款本息的,应对是否存在借贷关系、借贷内容以及是否已将款项交付借款人等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借款人主张已经偿还借款的,应当承担偿还借款的举证责任。对于出借人提供的“借据”等书证,应结合其他相关证据(包括借贷金额的多少、支付凭证、支付能力、交易习惯、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等)认定是否存在民间借贷关系。

(四)关于民间借贷纠纷中利息、违约金争议的处理问题

民间借贷的利息是指从借款人借款之日至还款之日之间产生的利益,而民间借贷的违约金是指借款人逾期偿还借款本金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对于民间借贷合同明确约定借贷利息的,应当按照约定支付利息,但借贷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对于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出借人与借款人在民间借贷合同中既约定利息又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的,最终收取的利息和违约金的总额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原则上应以民间借贷书证上记载的借款金额为本金,当事人约定利息预先扣除或者有证据证明实际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出借金额认定本金。

(五)关于个人借贷单位使用的民间借贷处理问题

对单位工作人员为本单位的生产经营需要,以自己名义与出借人发生资金借用行为而发生民间借贷纠纷,应首先审查借贷法律行为是否符合《合同法》第49条规定的表见代理,其次审查借款的实际用途和实际借款人。如果借款人的资金借用行为构成表见代理,且借款由单位实际使用,应当认定单位为实际借款人,由单位承担偿还借款的责任;如果借款人的行为不构成表见代理,且出借人并不明知借款人是履行单位的职务行为、有充分理由认为其是在同借款人个人发生借贷关系时,即使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单位实质上存在借贷关系,应依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支持出借人向借款人主张权利。(六)关于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问题

依据《合同法》第206条的规定,民间借贷合同中没有约定借款日期和还款期限的,出借人可以随时请求借款人偿还借款,借款人也可以随时偿还。出借人没有提出还款请求,借款人也未主动偿还借款的,为保护出借人的合法权益,原则上适用《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的20年最长诉讼时效。

六、关于侵权纠纷案件

会议认为,近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形态的日趋丰富,民事主体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侵权损害赔偿案件数量不断增长,各种特殊侵权、新型侵权案件不断出现,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产品责任损害赔偿案件、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物件损害赔偿案件等特殊、新型案件日益成为侵权损害赔偿案件的主要类型。目前,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日益呈现出法律关系复杂化、诉讼主体多元化、赔偿数额高额化、纠纷发生群体化的鲜明特点,成为所有民事案件中社会敏感程度高、波及范围广、审理难度大的纠纷案件类型,因此,做好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审判工作已经成为人民法院维护受害人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侵权责任法作为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的基本民事法律,对于统一侵权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省各级人民法院要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化解社会领域的侵权纠纷为主线,维护受害人合法权益为核心,切实做好侵权损害赔偿案件的审判工作。

(一)关于侵权责任法与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衔接问题 侵权责任法在归责原则、责任主体、承担责任方式等方面与以前有关侵权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存在诸多冲突,因此,要正确处理好侵权责任法与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之间的适用关系问题。对于侵权责任法实施之后,之前与该法内容存在冲突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不应再继续适用;对于侵权责任法未明确规定,且之前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与侵权责任法的立法原则相一致的内容,可以作为对侵权责任法的有益补充,继续适用。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其他特别法对侵权责任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侵权责任法与其他侵权法律规范相冲突的,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

(二)关于无赔偿权利人或者赔偿权利人不明的情形下,有关部门能否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的问题

因道路交通事故等侵权行为造成流浪乞讨等身份不明的人死亡,无赔偿权利人或者赔偿权利人不明的情形下,民政部门等有关单位向赔偿义务人提起民事诉讼,主张侵权损害赔偿的,没有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应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驳回起诉。(三)关于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问题

《侵权责任法》第16条规定了侵权致人损害的赔偿范围,但没有明确规定各项损害赔偿项目的具体标准。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形下,侵权致人损害的赔偿标准仍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四)关于受害人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赔偿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第4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侵权责任法审理民事纠纷案件时,如受害人有被扶养人的,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8条的规定,将被扶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依据该规定,在裁判说理中,被扶养人生活费和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应分别计算,但在判决主文中将被扶养人生活费和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合并计算作为一个判项,被扶养人生活费在判项中不再出现。(五)关于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

在侵权责任法实施之前,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存在法律适用二元化的现象。侵权责任法实施之后,患者请求医疗机构承担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不论构成医疗事故还是医疗差错,均应统一适用《侵权责任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并以“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确定案由;患者请求医疗机构承担违约责任的,以“医疗服务合同纠纷’’确定案由。(六)关于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的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实行的是因果关系推定和过错推定,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即患者应当就医疗机构的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只有在《侵权责任法》第58条规定的如医务人员有违规治疗行为或者隐匿、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医疗材料、伪造、篡改、销毁病历资料等情形下,才适用过错推定的原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因伪造、篡改、涂改或以其他不当方式改变病历资料内容、遗失、销毁、抢夺病历等情形导致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在因果关系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是否有过错无法认定的,由改变、遗失、销毁、抢夺病历一方当事人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病历制作方对病历资料的内容存在明显矛盾或错误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应当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病历仅存在错别字、未按病历书写规范书写等形式瑕疵的,不影响病历的真实性的认定。

(七)关于产品责任的赔偿责任主体、赔偿责任问题

依据《侵权责任法》第41条的规定,产品责任对产品的生产者实行严格责任,即无过错责任,而对产品的销售者实行过错责任。因产品存在缺陷致人损害的,受害人可以行使选择权,请求产品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承担赔偿责任;选择销售者承担赔偿责任的,如果销售者有证据证明自己无过错,产品缺陷是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选择生产者承担赔偿责任的,如果生产者有证据证明销售者存在过错,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销售者追偿。受害人选择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作为共同被告的,应当判决共同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共同被告中的一方有证据证明其不应承担责任的,可明确其依法享有追偿权。

(八)关于产品侵权责任的惩罚性赔偿的问题

依据《侵权责任法》第47条的规定,惩罚性赔偿仅限于因缺陷产品致使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的人身损害,而不适用财产损害。在确定惩罚性赔偿的具体数额时,应当综合考虑侵权行为的性质、过错程度、损害后果、侵权人的赔偿能力、获利状况、受害人遭受的损失、社会影响等因素确定。

(九)关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标准问题

侵权致人损害,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的,一般不予支持;侵权致人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侵权人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应当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方式、侵权情节、影响范围、侵权获利情况、承担赔偿责任的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请求权的主体为受害人或者近亲属。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议认为应对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标准予以适当调整。具体调整标准如下:侵权人是自然人的,一般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为1000元—5000元;严重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为5000元—10000元。侵权人是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一般按照自然人赔偿标准的五至十倍予以赔偿。损害后果特别严重的,可在上述基础上适当提高赔偿标准。(十)关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同一损害的赔偿责任问题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实行过错责任,而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致第三人损害的,机动车之间如何承担赔偿责任没有明确规定。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同一损害,如果能够明确各自责任的,适用《侵权责任法》第12条的规定处理,由机动车之间各自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无法明确责任,且每个机动车的肇事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适用《侵权责任法》第11的规定,由各机动车承担连带责任。(十一)关于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中第三者的认定问题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中的“第三者”的范围应严格按照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21条的规定确定,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如本车人员因机动车颠覆、倾斜等脱离了被保险机动车辆造成损害的,不宜视为受害人为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中的“第三者”,受害人请求保险公司承担限额赔偿责任的,不予支持。

(十二)关于机动车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处理问题 机动车未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规定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参照适用《山东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65条的规定,由赔偿义务人在相应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不足部分,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十三)关于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机动车贬值损失是否予以赔偿的问题 机动车贬值损失一般是指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其使用性能虽已恢复,其本身经济价值却会因发生交通事故而降低所造成的损失,其实质为民法理论上所称的纯粹经济损失。对于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机动车贬值损失是否予以赔偿,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且机动车贬值损失的认定受机动车本身状况、机动车的用途、市场价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多变性和不可确定性。因此,不宜支持交通事故受害人要求赔偿义务人赔偿机动车贬值损失的诉讼请求。

七、关于婚姻家庭纠纷案件

会议认为,婚姻家庭关系是最基础的社会关系,婚姻家庭问题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影响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始终保持高位运行,案件总量已经占到全省法院各类诉讼和执行案件的10%以上,且逐渐呈现出案件增幅快、适用法律难、审理难度大的特点。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必须高度重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审判工作,通过公正裁判依法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家庭关系的和睦与稳定。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已颁布实施,各级人民法院要认真组织学习,准确理解适用。一要注重保护妇女、老人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要重视由于城市化进程导致的老人赡养问题,要通过案件的审理,实现老有所养。在离婚案件中,要关注对生活来源较少、谋生手段较弱的妇女的扶养义务的落实。要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权益。二要根据家庭财产类型的发展变化处理好财产关系。家庭财产已经从较为单一财产类型,逐步发展到股权及其他投资等多种财产类型并存。审理婚姻家庭财产案件时,要重视婚姻法与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以及其他法律相协调,既要保护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的平等处分权,也要重视发挥财产的整体效用,通过不同的财产分割方式,实现两者和谐并存。要认识“买断工龄款”、养老保险金等财产形态的特征,合理确定其财产性质。在涉及第三人交易的情形下,要重视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交易安全的维护等因素,注意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三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和善良风俗。通过案件的审理,倡导夫妻的婚姻忠诚义务、亲属间的扶养、赡养义务以及我国民间各种良好的风俗习惯,避免因案件的审理对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规范普通民众道德与行为的良好民俗、习惯造成冲击,通过制裁婚姻违法行为,引导善良风俗的巩固与确立。

(一)关于离婚案件因被告下落不明而公告送达,能否缺席判决的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1条规定:“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婚,不申请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下落不明人用公告送达诉讼文书。”依据婚姻法的规定,只要婚姻当事人之间的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人民法院应当准予当事人离婚。如果婚姻一方当事人起诉与对方离婚,而对方下落不明的,可以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并采取缺席判决的方式判决双方离婚。但考虑到现实生活中人口流动性比较强,公告送达的覆盖面相对有限,且关系到婚姻当事人的人身权利,因此,公告送达应在穷尽其他送达方式的情形下方可适用,缺席判决离婚应从严掌握。(二)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问题

依据《婚姻法》第41条的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由上述规定的立法本意理解,“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是构成夫妻共同债务的本质特征。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举债所负的债务是否构成夫妻共同债务,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4条的规定认定外,还要从夫妻双方是否具有共同举债的合意和所负的债务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等加以判断认定,不能简单地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个人一方的举债推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举债并主张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举债人应当承担举证责任,即证明举债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夫妻有共同举债的合意,否则其主张不予支持。如夫妻一方以与债权人发生纠纷的生效民事法律文书为证据,主张夫妻共同债务要求另一方共同偿还的,在一方未能举证证明债务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或夫妻有共同举债的合意,则认定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的债务为个人债务。

(三)关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之间达成的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问题

一般而言,婚姻当事人之间达成的财产分割协议是以离婚作为附条件的,但法律未禁止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就财产问题自愿达成某种协议。对这种财产分割协议的性质和效力,目前审判实务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主要焦点在于在我国实行夫妻法定共同财产制的模式下,如果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签订这种协议,客观上无法实际履行,因为,就夫妻财产的归属而言,夫妻是一体的,在双方未解除婚姻关系的前提下,支持一方支付给另一方相应的财产,并不改变夫妻共同财产的性质和归属。会议认为,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签订的涉及财产问题的协议,经审查,只要不存在着欺诈、胁迫的情形,系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应当认可其合法性。夫妻双方解除婚姻关系时一方主张按照财产协议分割共同财产的,应当予以支持;在既没有解除婚姻关系也未实行分别财产制的情形下.一方当事人请求按照协议约定支付相关费用的,对该主张不应予以支持。

关于财产分割协议是否适用“显失公平”的问题。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应当平均分割,这是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基本原则,但是婚姻当事人之间的财产分割毕竟不是单纯的市场交易,财产分割协议亦不同于一般的民事合同,财产分割中充满着复杂的情感因素,婚姻当事人之间的财产分割协议很难完全用公平来衡量,亦无从判断是否显失公平。因此,人民法院在审理婚姻家庭案件中,对于一方当事人以财产分割协议显失公平为由请求变更或者撤销协议的,只要签订协议时不存在欺诈、胁迫的情形,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原则不予支持。(四)关于夫妻婚前个人财产婚后产生的孳息的归属问题

夫妻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所产生的孳息,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在金融机构存款或者购买债券产生的利息收入;二是投资实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益。《婚姻法》第17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和奖金、从事生产和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因继承或者赠与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只归夫与妻一方所有的除外)归夫妻共同所有。该条规定还有一个兜底条款,即其他应当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婚姻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对“投资取得的收益”并无明确界定,造成在审判实务中产生一些分歧。对于夫妻一方婚前的财产存入银行或者购买债券等所产生的自然孳息,属于债券或者储蓄本金产生的法定孳息,依照物权法相关规定,应认定为夫妻个人财产比较适宜。对于夫妻一方以婚前个人财产投资进行经营活动在婚后产生的收益,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比较适宜。

八、关于劳动争议纠纷案件

会议认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我省许多企业持续出现经营困难、亏损、欠薪和关闭等情形,由此引发各种劳动争议案件大幅攀升。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呈现出涉及数量膨胀化、内容复杂化、区间多样化、诉讼群体化和难度增大化的特点。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劳动立法的力度,最高人民法院加大了制定劳动争议案件司法解释的力度,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相继颁布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劳动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劳动立法的完善,将极大地拓展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劳动争议案件仍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但劳动关系协调发展的难度亦逐渐增大,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仍将是当前和今后民事审判工作中社会敏感程度最高、涉及范围领域最广、案结事了压力最大的纠纷案件类型,因此,全省各级人民法院要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核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切实做好劳动争议案件的审判工作。为充分发挥人民法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能作用,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在审判工作中要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根本目标,坚持以既要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又要促进用人单位的生存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作为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工作的基本司法理念,准确把握立法宗旨,把个案的公正与社会公正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之间的关系。一要坚持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用人单位的生存发展并重。要充分认识到单纯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并非是劳动合同法立法的终极目的,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才是劳动合同法的最终价值取向。劳资双方具有根本利益的高度一致性和具体利益的相对差异性,二者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在审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时,必须坚持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不能强调保护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利益,要“放水养鱼”,切忌“竭泽而渔”。二要通过司法手段倡导稳定的劳动关系。目前,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合同短期化是当前劳动关系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劳动争议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要通过民事手段依法制裁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要以维护稳定的劳动关系为价值依归,对用人单位施行的“末位淘汰”、“竞争上岗”等做法,要严格审查其合法性及其效力。三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人身权益。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正处于关键阶段,最低工资标准制度、法定节假日制度、最长加班时间等制度,都具有强烈的保护劳动者人身权益的立法目的。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中,要通过依法裁判用人单位支付加班费、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等手段,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关于建筑行业中实际施工人直接招用的人员劳动关系的认定问题 建设单位将建设工程发包给施工单位后,施工单位又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给不具有相应建筑施工资质条件的实际施工人,这是当前建筑行业的普遍现象。对于实际施工人直接招用的从事建筑施工的劳动者,因实际施工人不具有合法的劳动用工资格和经营资格,不宜认定实际施工人为用人单位与招用的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而应追溯到具有合法劳动用工的用人单位,如总承包单位、合法分包单位、劳务作业承包单位等与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但不宜认定劳动者与建设单位形成劳动关系。但由于发包人没有提供安全生产条件或者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施工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造成劳动者在转包、非法分包的工程施工中受到伤害的,可以参照适用《劳动合同法》第94条的规定,由发包人和实际施工人对劳动者的损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二)关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下双倍工资的支付问题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10条、第82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二倍工资,是基于用人单位没有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并非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的对价给付,因此,二倍工资不属于劳动报酬的范畴,具有惩罚性赔偿金的性质。

关于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问题。由于二倍工资具有惩罚性赔偿金的性质,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不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4款关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仲裁时效的规定。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责任可视为同一合同项下约定的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的定期给付之债,仲裁时效期间从最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算。(三)关于工伤停工留薪期的确定问题

《山东省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管理办法》规定停工留薪期的确认主体为用人单位,而对于停工留薪期异议的确认应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来确定。因此,若诉讼中双方就停工留薪期发生争议,应当中止诉讼,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工伤职工的停工留薪期予以确定,人民法院不能直接确定劳动者的停工留薪期。

(四)关于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请求劳动者赔偿损失应否支持的问题

劳动合同法规定除有服务期和竞业限制约定的以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反劳动合同的违约金。劳动合同法对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作了明确规定,而对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不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情形下,如何承担责任没有明确规定。除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应由劳动者承担约定违约金的特殊情形外,如果劳动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在劳动合同约定期限届满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法行使辞职权,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90条的规定向劳动者主张赔偿直接经济损失。

(五)关于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的保险待遇问题

劳动部《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规定非法用工单位应向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伤残职工或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伤残童工或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虽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害事故,但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此不进行工伤认定,不存在工伤认定的前置程序。因此伤残职工或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伤残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后,人民法院应按照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六)关于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养老补助纠纷案件的受理问题 《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30条第1款规定,独生子女父母为企业职工的,退休时由所在单位按照设区的市上一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发给一次性养老补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条第6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27条、《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31条的规定,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养老补助纠纷属于劳动争议案件,应属于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

(七)关于基本生活费是否适用仲裁时效的问题

依照《山东省企业工资支付规定》第31条的规定,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企业停工、停产、歇业时,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基本生活费。基本生活费并非是劳动者付出劳动的对价,而是用人单位依法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同时,在司法实践也存在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长期“两不找”,时隔多年以后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基本生活费的案件,若对这类案件中劳动者的主张全部支持,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而且这种案件中的企业大多经营状况很差,濒临破产边缘,若对于劳动者的主张全部支持,尤其是一些群体性案件,则很可能使这些企业难以为继,不符合既要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又要维护用人单位生存发展的审判原则。因此,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基本生活费的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之前,适用《劳动法》第82条规定的仲裁申请期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之后,应适用该法规定的仲裁时效。(八)关于加付赔偿金的处理问题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87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支付二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87条规定诉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用人单位未履行《劳动合同法》第41条、第43条规定的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等程序性义务的,应认定其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违法,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的,应予支持。用人单位在已经具备解除条件的情况下,劳动者以用人单位存在未提前30天通知等程序瑕疵为由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办法》第3条、第10条规定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与《劳动合同法》第85条、第87条规定的赔偿金具有相同的法律性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办法》规定的额外经济补偿金不再适用。

(九)关于双重劳动关系的认定问题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8条的规定,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因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按劳动关系处理。该规定肯定了双重劳动关系的合法性,但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没有规定适用的时间效力,对于司法解释实施之前存在的双重劳动关系是否可以依据司法解释的规定予以认定未明确。会议认为,按照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在司法解释出台之前,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8条所列情形均按照劳务关系处理:但该司法解释实施之后,尚未审结的一、二审劳动争议案件均应适用司法解释的规定认定双重劳动关系。

(十》关于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是否终止问题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第5项的规定,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是国家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对于用人单位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的行政处罚措施,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终止其经营活动,如果用人单位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的,按事实劳动关系处理。(十一)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

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实践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往往对解除劳动合同无异议,但因何种原因或者由哪一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各执一词,用人单位主张因劳动者的原因导致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免除其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而劳动者则主张是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情形下,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以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负有管理责任为由,由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证明因劳动者的原因导致劳动合同的解除,否则即推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九、关于民事诉讼程序问题

会议认为,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保障,民事诉讼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遵循的基本操作规程。要正确处理好审判程序与实体处理的辩证关系,坚持程序与实体并重,防止和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和倾向;要强化民事诉讼的程序意识,严格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规范审判程序,杜绝程序瑕疵;要正确处理判决与调解的关系,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对于传统民事纠纷,要注重运用调解方式终结纠纷,而对于涉及市场运行规则和导向的民商事案件,要善于运用判决方式,引导合理的市场运行规则的建立和完善;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安排部署,积极开展小额速裁审判程序的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试点工作的成效,为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提供必要的实践素材;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贯彻落实好中央综治办等16部委关于建立大调解工作的意见,以人民调解协议效力司法确认为契合点,完善诉调对接机制。(一)关于执行异议诉讼案件的审理问题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04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关于案外人异议处理的相关规定,执行异议诉讼是在执行程序中,当事人或者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物的所有权发生异议,诉求人民法院依照普通审判程序确认执行标的物的所有权而发生的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物的所有权持有异议的,应先向执行机构提出执行异议,对执行机构的异议处理不服的,才能另行提起执行异议的民事诉讼。异议人未经执行异议的前置程序直接就确认执行标的物的所有权直接提起民事诉讼的,应驳回其起诉。人民法院审理执行异议诉讼,以确认执行标的物的所有权为审理对象,通过审理确认执行标的物的所有权归属,但不涉及执行程序中采取的相关执行措施。

(二)关于释明权的行使问题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5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民事行为的效力或者法律关系的性质认定与当事人的诉求不一致的,应当行使释明权,告知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当事人坚持不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二审程序中,一审法院未按上述规定行使释明权的,视为违反法定程序,可以发回重审。

当事人依据《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的规定请求调整违约金数额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诉辩主张及案件事实,对当事人是否请求调整违约金行使释明权。经释明后,当事人仍未明确请求调整违约金的,人民法院不得依职权主动调整。二审程序中,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整违约金数额,如一审法院未予释明,二审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直接进行调整,无需发回一审法院重审中。(三)关于公告送达的问题

人民法院只有在《民事诉讼法》第84条规定的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穷尽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形下,才可以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杜绝随意采取公告送达的做法。

对于民事调解书能否公告送达的问题。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84条的规定,判决书等相关诉讼文书在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但没有规定民事调解书能否适用公告送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调解达成协议并经审判人员审核后,双方当事人同意该调解协议经双方签名或者捺印生效的,调解协议书自双方签名或者捺印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这种情况下在采取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如果民事调解协议书约定必须由双方当事人签收才能生效的情况下,则不能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四)关于人民法院对诉讼时效是否释明的问题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2008年9月1日颁布实施的《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诉讼时效是当事人依法享有的一种抗辩权,而非请求权,在诉讼过程中,如果当事人未行使该项权利,法官不得在案件审理中主动援引法律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即在当事人未就时效予以抗辩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不得以当事人的请求超过诉讼时效为由,判决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同时法官也不得在案件审理中就相关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当事人以人民法院未就时效抗辩权进行释明为由在二审程序中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五)关于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申请撤销或者变更公证文书的诉讼是否受理的问题

公证机构做出的公证文书主要包括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公证文书和一般公证文书两种。前者,法律赋予了债权人可以直接依据公证债权文书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即使债务人对于公证文书的内容持有异议,亦不得享有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公证文书确有错误,人民法院可以不予执行。一般的公证文书虽然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但具有较强的证据证明力。如果公证机构做出的公证文书确有错误,需要依法撤销或者变更的话,应当由公证机构行使撤销权或者变更权,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或者变更公证文书的,不属于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的主管范围。

(六)关于重新鉴定的问题

鉴定结论的过多过滥,以鉴代审是当前民事审判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切实解决好鉴定结论过滥、鉴定程序启动随意化的问题,特别对于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或者重复鉴定的,一定要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7条的规定,决定是否准许当事人的鉴定申请。一审程序中的鉴定结论符合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并经当事人之间相互质证后加以采信的,二审程序中原则不再准许当事人提出重新鉴定申请。

第三篇:省高院会议纪要(201206机动车部分)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

(一)关于归责原则和抗辩权问题

37.要充分认识交强险设立目的在于保障受害人依法及时得到赔偿,具有较强的社会保障性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无论机动车一方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否有过错,包括存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保险公司均应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先予赔偿,除非交通事故损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

(二)关于保险合同条款的效力认定问题

38.对于保险合同中有关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要严格依照《保险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审查,要求免责条款必须内容明确、具体,没有歧义,并使用黑体字等醒目方式或以专门章节予以标识、提示;同时要求在签订保险合同时保险公司要履行明确说明义务,从而使普通人在通常情况下能够明白地知晓免责条款的内容、涵义和法律后果。如保险公司未能充分履行提示和说明义务,则相关免责条款不具有法律效力。

39.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主要应依据保险合同的约定确定。如商业第三者责任险保险合同明确约定“扣除交强险应赔部分再行赔付”,且保险公司已尽到合理的提示和说明义务,即使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因自己的原因未投保交强险的,仍应认定该约定有效。

(三)关于责任主体问题

40.因租赁、借用等情形致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造成第三人损失的,应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先予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应根据过错大小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1.挂靠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由挂靠车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挂靠单位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42.两辆或两辆以上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根据各侵权人的过错和原因力等因素能够合理分开各自造成的损害,由各赔偿义务人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不能合理分开各自造成的损害的,应区分不同情况,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的规定确定责任。但是,侵权行为发生在《侵权责任法》施行前的,应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的规定,由各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43.交通事故发生后,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请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赔偿医疗费、丧葬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如该部分费用已经超出交强险责任限额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由责任方承担。

44.由于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醉酒、吸毒、滥用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或被保险

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应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对人身损害损失予以赔偿。保险公司自向赔偿权利人赔偿之日起,有权向被保险人追偿。追偿权自保险公司实际赔偿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保险公司在同一诉讼中向被保险人主张追偿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一并审理。

(四)关于车辆损失的认定问题

45.发生交通事故后,被保险人应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勘察现场,保险公司应在合理期间内提供车辆本身的修复方案。如保险公司未在合理期间提供修复方案,被保险人自行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定损且车辆已经修复的,对被保险人的定损及修复可予认可,但保险人提供充足证据推翻鉴定机构的定损结论的除外。如保险公司已在合理期间提供修复方案,但被保险人擅自委托第三方鉴定机构定损及修复的,对被保险人的主张不予采信。

46.案件审理过程中,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仍无法确定车辆修复方案的,人民法院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委托具备相关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对车辆进行定损。

(五)关于责任承担问题

47.未按照国家规定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由该机动车的投保义务人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先予赔偿的,应予支持。投保义务人和侵权人不是同一人,赔偿权利人请求由投保义务人和侵权人在交强险限额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应予支持。

不足部分,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和《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48.机动车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对于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外的诊疗项目支出,赔偿权利人请求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同类诊疗项目费用标准赔付的,应予支持。如确需使用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标准外的诊疗项目,赔偿权利人主张列入交强险赔付范围的,人民法院亦应予支持,但保险公司能够举证证明上述诊疗项目不属于必需诊疗行为的除外。

(六)关于交强险赔偿款的分配问题

49.同一事故的多个被侵权人同时起诉的,应当按照各被侵权人的损失占全体被侵权人总损失的比例确定其从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应获得的赔偿数额。如仅有部分被侵权人起诉的,人民法院应通知其他被侵权人参与诉讼。对于人民法院通知后仍不愿意参与诉讼的部分被侵权人,可不考虑预留份额,以实际查明的被侵权人损失分配赔偿数额。

(七)关于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问题

50.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第四条的规定,应将被扶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即《侵权责任法》规定的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数额包括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与被扶养人生活费两部分。

如果受害人是农村居民但经常居住地在城镇的,被扶养人生活费可按照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标准计算。

第四篇:龙口--2010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1-01-19 15:29:05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189次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月16日在龙口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龙口市市长 李永乐

一、“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的回顾

“十一五”是历经考验、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中共龙口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转机,齐心协力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在困境中取得了新成绩、续写了新篇章。

——这五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680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5.3%,人均达到10.7万元。完成境内财政总收入13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7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3倍和3.1倍,年均分别增长27%和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0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7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5%。2010年末,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73亿元和323亿元,均是2005年的 2.6倍。——这五年,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6.2:64.1:29.7调整为3.6:64.8:31.6。工业主导作用日益突出。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0亿元,利税202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4倍和2.2倍,年均分别增长19.4%和17%。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入900亿元,其中技改投入近400亿元。高端铝合金产业园、大型轮式装载机等一批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项目开工建设,铝制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化工建材、纺织皮革、食品五大产业集群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68%;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新增74户,总数达到149户。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处,国家创新型企业达到2户;新认定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1户;龙口铝及铝合金产业化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6%提高到44%;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新增35件、省级以上名牌新增37个,总数分别达到52件和43个;23条立窑水泥生产线全部关停,9家燃煤电厂全部安装脱硫设施,“十一五”节能目标如期完成,减排目标提前2年实现。服务业持续做大做强。滨海旅游度假区、省级煤炭储备配送基地一期、永晖选煤、利群购物广场及步行街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博商购物广场、振华商厦扩建和南山旅游景区二期、三期等项目建成运营,服务业新型业态蓬勃发展。2010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15亿元,年均增长17.5%;实现旅游总收入39亿元,年均增长21%;龙口港货物吞吐量达到创纪录的5030万吨,是2005年的3倍。农业生产稳定提高。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市财政支持“三农”资金五年累计34亿元。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通过有机和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分别达到4个和101个,营业收入过亿元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1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户;农产品出口2.7亿美元,五年累计12亿美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84亿元,是2005年2.4倍。

——这五年,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活力逐步显现。改制重组困难企业5户,市属国有集体企业解困工作取得新进展。行政、农村、医药卫生、林权等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上市步伐加快,新增上市公司4户,五年累计募集资金130亿元,另有1户企业已“过会”。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2010年完成外贸进出口22.7亿美元,其中出口12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1%和19%;五年累计注册外资9.6亿美元,到账外资3.3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16亿元。人口岛群工程获批开建。

——这五年,城乡建设统筹推进,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建成区由2005年的57平方公里扩展到10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53.8%提高到58.8%。城市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逐步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修编。东城、西城、新区五年累计完成城建投入94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城区道路36条,完成旧城旧村改造近3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管道天然气用户达到3.5万户;村镇建设五年累计投入40亿元,完成整体搬迁改造项目24个;以优惠的政策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工14个社区,涉及19个村、7670户,开工面积44万平方米。交通设施日臻完善。通港铁路投入运营,国辅烟汕线龙口段如期通车,疏港高速公路龙口段已经开工,龙青高速公路和龙烟铁路龙口段前期工作按计划进行;五年累计新建、改造干线公路和县乡路177公里,硬化农村公路123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14公里。龙口港新建成泊位9个,其中10万吨级泊位5个,主航道提升至5万和10万吨级。五年完成水利设施投入8.5亿元,引黄调水龙口段工程具备通水条件,新区中心水厂建成投用,王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北邢家水库除险加固按期完工,64座小型水库全部消除病险状况;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惠及237个村、19.3万农村人口。城乡生态持续改善。泳汶河纳污、绛水河与矫家河下游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完工,第一污水处理厂改造、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及凤凰山垃圾处理场升级改造等工程完成预期目标,全市农村垃圾实现集中收集;五年新植各类苗木2500多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2万亩,林木覆盖率由47.5%提高到54.3%;达到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标准的镇增加到8个,高标准打造绿化示范村20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达到4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市连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市”三块金牌,节水城已通过国家级考核验收,环保城和园林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这五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2010年,预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27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21元,年均分别增长12.8%和12.5%。每年完成十件惠民利群实事,逐步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五年累计投入就业扶持资金70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人员4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企业最低工资、职工基本医疗、生育医疗补助和退休人员养老金、农民养老金、城乡低保、五保及新农合报销标准均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投保人数达到6万人,参保率达到98%;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人数达到22万人,新农保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全市近10万名60周岁以上未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全部领取了基础养老金,年发放额6000多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五年累计发放低保金9100多万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6%,五年累计发放五保资金2800多万元。2008年起为全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长寿津贴,累计3400多万元。积极开展“爱心捐助”活动,五年共接收社会各界捐款622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7.3万人次。连年提高优抚金发放标准,五年累计发放1.2亿元。健全完善了义务教育段经费保障机制,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不断提高,五年共免除义务教育段学生课本费和作业本费4700多万元。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舍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新建和改扩建校舍26万平方米;新农合参合农民达到43万人,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参合率连续三年达到100%;五年累计投入市镇两级医院发展资金1.7亿元;新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237处,全市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实现无缝隙覆盖。启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实现基本药品零差价销售,单张处方价格降幅达64%。

——这五年,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日益加强,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基层群众自治机制逐步完善,社会法治化管理不断加强。五年累计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协委员提案958件,办结率达到100%。坚持民主决策制度,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提速增效、重抓落实”主题实践活动,行政效能和公信力明显提升。全面加强廉政建设,维护了政府机关和公务员队伍的良好形象。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以群众工作统领稳定工作的体制机制运行良好,社会矛盾得到合理化解,治安形势持续稳定。

二、“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强化率先发展基础、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又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攻坚阶段。当前,龙口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全市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前瞻的战略思维,科学定位,精心谋划,踏实苦干,努力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今后五年,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民生第一追求、稳定第一责任、党建第一保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强力支撑,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重要着力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富裕文明程度,全面建设“美丽富庶和谐幸福新龙口”,提前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一)坚持率先发展不动摇,建设富强新龙口。按照“四个第一”的总要求,以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强市、环渤海重要港口物流基地、胶东半岛区域性商贸中心和一流休闲度假胜地为目标,坚持“好”字优先、以强取胜,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定不移地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巩固扩大已有优势,培育增创新的优势,重力突破薄弱环节,抢占发展制高点,在各个领域高标定位、积极作为、奋勇争先。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7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2万元和2万元以上;确保综合经济实力全省领先、在全国位次有所前移。

(二)坚决打好“转”“调”攻坚战,建设活力新龙口。抓住并用好山东省实施“三区”战略的重大机遇,以高端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再造、新兴产业培育和服务产业跨越“三大工程”,构筑起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实施科教兴龙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狠抓节能减排,积极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努力建设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不断深化各领域改革,构建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高水平实施对外开放,着力突破招大引强工作,不断优化投资和进出口结构,健全引导消费的长效机制,形成内需主导、“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加快“以港兴市”步伐,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功能,强化产业支撑,力争提前实现现代化亿吨强港目标;推动“五大城市组团”融合发展,“四大经济板块”加速对接,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坚持陆海统筹、集约用海,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人工岛群规划建设,努力建设具有长期发展潜力与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新区。到2015年,工业、服务业和农村经济主要指标均比2010年翻一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8%以上,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61.4:3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0亿元,外贸出口突破20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达到110亿元,到账外资五年累计达到5亿美元以上;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三)最大限度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建设幸福新龙口。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力打造现代化生态宜居宜业港口城市。按照空间利用集约、环境整洁优美、设施体系健全、服务功能完善、品位特色突出、现代气息浓厚的要求,加快新区建设步伐,加大旧城旧村改造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着力完善城乡交通、通讯、供热、供气、供电、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体系;深入开展大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实现城乡统筹、共同繁荣、一体化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目标,进一步提标扩面;积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启动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千方百计实现充分就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到2015年,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5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9%以上,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社会基本保障实现全覆盖,人民生活整体达到富裕,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四)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新龙口。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资源供给,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住房、医疗、教育等热点难点问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保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立足文明城市创建,重推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重点的“四德”工程,引领全社会道德建设再上新台阶。着眼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以创建和谐稳定模范城市为总抓手,全面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扎实推进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管理应急机制、精神文明等建设,加快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新龙口。

三、2011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起步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尤为重大。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以“四个第一”为根本方向,紧贴“两发挥、一率先”发展定位,以和谐、率先、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转方式、精心筹划调结构、创新思维增效益、全心全意惠民生、同心同德促和谐,奋力推动“美丽富庶和谐幸福新龙口”建设。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到账外资增长10%;外贸进出口和出口总额均增长11%;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5%;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和考核机制,全面强化项目引进、实施和投达产工作,着力抓好市级重点项目、亿元以上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在全力推进在建项目的同时,加快实施玉龙特种纸、航天重工特种工程车、朗源果蔬深加工、天蓝颜料高档群青、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等项目,确保60万吨氧化铝、高端熔铸、350km/h动车组车体、轻量化产业园车体模块和高速列车车体材料扩能、新型纳米材料、燃料乙醇一期、汽车滤清器、改性沥青、高性能钢制车轮、大型轮式装载机等项目按期竣工投产,推进落实SK乙酸及乙酸乙酯、耀昌氧化球团、星宇汽车轮毂二期等在谈项目,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发展层次。继续抓好汽车广场、南山老年大学暨养生谷医疗保健中心、凤凰城商贸、黄水河湿地公园、徐福文化园、碧海丛林、徐福海文化商业街、利群购物广场及步行街等项目建设,打造特色商贸和滨海旅游新亮点。启动煤炭储配基地二期工程,完成永晖选煤厂建设,推进龙达木业项目,努力做大做强临港物流业。

着力提高项目水平和效益。本着“以投入促转调、抓重点带全局”的思路,积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努力扩大有效投入。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膨胀延伸、节能减排、公用设施、民生等领域的投入。坚持效率效益优先,兼顾生态,全面落实项目质量、进度、贡献额度与优惠政策挂钩制度,切实提高项目的贡献率和产业关联度。

有效破解项目建设瓶颈。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点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最大限度地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引进扩大金融机构数量,搞好银企对接,鼓励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发挥融资主渠道作用,年内新增贷款40亿元以上。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积极推进朗源、中际、威龙、道恩、旭鑫、联合化工、福尔生化等企业上市工作,年内确保1户企业成功上市。全面落实上级鼓励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文体等公共项目投资。加大项目储备力度,策划论证一批事关龙口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高端产业项目。落实部门责任,成立若干个项目发展办公室,设立新兴产业、服务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三个专项资金,在全市范围内掀起新一轮争政策、上项目、引资金的高潮。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协调性和竞争力

改造提升制造业。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拉长做精产业链条,推动铝及铝制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纺织服饰、现代化工建材、食品五大支柱产业扩规模、提层次,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引导重点骨干企业和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加大投入、调整结构,加快企业再造步伐。按照“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基地”的思路,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本土培育与招商引资并举,积极研究开发、引进建设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与新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重点抓好龙矿集团油页岩综合利用、中际电机成套设备、风力发电、东方电子LED、道恩丁腈橡胶和TPV扩能等项目,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较大突破。年内,确保五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70%左右;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新增16户,总数达到165户。

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制定《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强化政策引导,挖掘优势和潜力,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力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抓好东城、西城、新区商贸设施建设,着力引进国际知名商贸流通企业,筹划论证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和优势工业品批零市场。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放心粮油工程”,完善城乡一体的商贸流通网络。做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精心组织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活跃城乡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达到209亿元,增长18%。继续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创新发展总部经济和夜间经济。坚持以港口为核心引领,扶持重点物流企业壮大规模、提升水平,加大国内外贸易商和代理商引进力度,加快培育膨胀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品牌企业,构建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的临港物流体系。全年龙口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500万吨以上;物流业增加值达到71亿元,增长18%。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全面完善南山景区旅游设施,着力提升服务功能和档次,积极培育老年养生产业。滨海旅游度假区6月底前要打造出部分功能性的休闲新景观;抓好威龙国际葡萄酒文化生态基地和下丁家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推进南部山区生态观光休闲产业开发。6月底前完成人民公园建设工程,展现新区观光休闲新亮点。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扩大海滨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历史文化游、高尔夫健身之旅等优势旅游产品的营销,打造“休闲二日游”精品线路;积极开发具有龙口地域特色和风情的旅游纪念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345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45亿元,增长15%以上。依托我市良好的软环境和加工制造业基础,探索培植金融商务、设计研发、文化创意、科技信息、商业地产、节庆会展、中介服务、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建立高效生产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稳定粮食生产,扎实做好粮食收购、储备和销售工作,着力保障粮食安全。抓好农技推广、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认证工作;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突出农业品牌化战略,打造“后霍家”草莓等系列农产品品牌,形成名牌效应,扩大影响,提升形象,增加收入。做好引黄调水续建配套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针对性地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组织实施新一轮村委会换届选举,选好配强群众满意的村级班子。年内,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580亿元,增长14%以上。

(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总抓手,加大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力度,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大力实施科技创新“3•20”工程,重点抓好20个成长性创新企业、20个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和20项先进适用技术。围绕铝合金新材料、汽车关键零部件、自动化成套设备、高分子材料等优势领域,突出抓好7种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以国家级铝及铝合金产业化基地为平台,依托骨干企业进行攻关,在航天配套、大飞机、高铁总成和高性能型材制品研发、生产上实现新突破。年内,全市规模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95%以上;新增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14个,总数达到50个;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各1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实施40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投入95亿元;新认定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户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5%。争创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4件、山东名牌2个。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设立节能减排专项引导资金,扶持发展高效低耗产业。强化节能减排责任制,建立月度能耗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对重点耗能项目、企业和行业进行严格控制,强力降低能耗水平。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扶持发展循环经济。在着力推进工业炉窑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绿色照明等十大节能工程的同时,今年要全部关停1万吨以下小造纸企业,实施4个循环硫化床燃煤电厂炉外脱硫工程,推进第二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完成黄水河污水处理厂一期、凤凰山垃圾处理场完善维修和西城区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健全长效监管和运行机制,推动农村垃圾集中处置规范化。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好生态绿带新建、补植和水域、村庄、农村社区、城区及山区绿化,持续提升生态建设水平,有效消减碳排放总量。

加快人工岛群建设。坚持海陆统筹、保护性开发,支持南山集团做好人工岛群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围填海施工、环境影响评估动态监测,年内投资35亿元,完成人工岛围堰工程及吹填工程招标。同时,争取上级把人工岛群作为全省蓝色经济示范区和重点开发建设区域。

抓好经济运行调节。完善并落实好月度经济运行分析制度,严密监测主要经济指标、重点行业和企业运行情况,认真搞好总结评估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提前介入,提高预测预警预干预能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组织做好首季“开门红”工作,确保全年经济运行开好局。认真落实市级领导、部门和镇区街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采取现场办公、面对面、点对点等形式,及时帮助企业化解矛盾、解决难题。

全面加强财源建设。强化市财源建设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督导、考核职能,认真落实《财源建设工作意见》,千方百计涵养、培植财源,完善部门综合治税机制,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实现应收尽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加强对财政投资工程和公用事业项目的审计监管,确保优质高效。进一步理顺完善镇级财政体制,在尽可能增加镇级财力的基础上,激发镇区街培植财源、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四)纵深推进经济国际化,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以增量优化提升存量、以环保低碳产业稀释重化产业的有效手段,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策划包装好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招商和市场化招商;全面加大“三个引进”工作力度,重点抓好乙酸及乙酸乙酯、轻量化罐车、特种气体等合资合作项目的跟踪落实。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推进基金招商、外资并购和境外上市,探索跨境换股、交叉持股等引资新领域。健全完善重大外资项目协调推进和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项目推进和服务的合力。年内,由各产业招商部门负责,每个支柱产业筛选论证2—3个产业招商重点项目,力争在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铝及铝制品、高端制造、服务业、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效果。

增强园区龙头带动作用。各园区要顺应转方式调结构要求,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加快“二次创业”步伐,引领和带动全市对外开放、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开发区要集中临港和驻龙大企业的优势,规划建设专业化的园中园,开展与国内外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仓储、物流、转口和进出口贸易,跻身山东省级开发区前三名。高新区要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功能定位,以园区东扩为依托,引内招外、上新上大,倾力打造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区、隆起带。度假区要做足招商文章,加快建设步伐,尽快完善功能、塑造形象。年内,全市各类园区利用外资和出口占全市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70%和60%以上。

调整优化外贸结构。积极扶持出口前20强企业,培育100个发展潜力大的中型外贸出口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和产业集群。深入实施科技兴贸和出口品牌战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提升“三自三高”产品出口份额。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重要展会和市场开拓活动,深度开发传统市场,努力开拓新兴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落实相关政策,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紧缺资源进口,推动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承包国际工程,带动成套设备和劳务出口。进一步完善大通关体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年内,自主产品出口比重达到70%以上。

(五)统筹推进城乡建设,逐步实现一体化发展

调整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完成新区和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开工农村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东城和新区供暖规划和服务业发展规划。以城市中心区、交通枢纽、核心区域为重点,积极推进城市功能设计。严把规划审批关,维护各类规划的刚性,充分发挥其引导调控作用。

加速提升新区功能。加快推进宏润花园、龙泽华府、龙城国际一期、龙门花园、幸福里等房地产续建项目和人民公园建设。抓好新人民医院、广电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府东学校和府东府西小区两侧“L”型地块、嘉元学城、威龙大厦、龙城国际二期、九里上城等工程建设,确保一中新校和诸高完小新学期启用,集中引进餐饮、商贸、文体等大型设施及地产开发项目;推进新区供热、燃气、污水处理、垃圾中转、管线等市政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确保府北一路东段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府西四路,进一步完善新区路网体系。

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实施2010年开工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适时启动一批群众意愿高、各方面基础好的新建项目,扩大全市社区建设的规模和覆盖面;对暂不具备条件的村居,通过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将更多的群众纳入“1.5公里和5分钟”服务圈,保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走在烟台前列。

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3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港栾码头、公用锚地、航运中心等建设工程,力争西港区10万吨级通用泊位年内投产运营,提升港口运营能力。配合上级扎实做好龙烟铁路龙口段、大莱龙铁路龙口段、进港铁路扩能改造和龙青高速龙口段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争取及早开工。加快疏港高速公路建设步伐,确保省道215线改建工程11月底前竣工通车。

(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和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更多的择业人员实现就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人员8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提高“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制度,扎实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规范社保基金和救助资金的管理运行,确保资金安全。不断健全救助救济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积极组织开展“爱心捐助”和经常性捐助活动,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建立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强低保规范化管理,做到应保尽保、有进有出。认真做好老年人长寿津贴发放和优抚安置工作。年内,新增企业职工参保300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稳定在80%以上。

着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搞好城区供暖、供气、照明、防汛、排污、环卫等市政公用设施新建、维修改造和更新,抓好背街小巷硬化、亮化。完成绛水河东路北段、马草路南段、龙水路中段改造和7座城区桥梁加固工程等,改善城乡道路通行条件。积极筹划东城新汽车站建设,有步骤地更新公交车辆,努力打造一流公交。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高42个村庄、4.4万人口的饮水质量。

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以创城为主线,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全面提升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物业等管理水平。严格创城标准,力争国家园林城市通过验收,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评估,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迎检准备,使创城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坚持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确保车辆撒漏治理和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卓有成效。

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繁荣发展文化广电事业。进一步理顺文化体制,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并充分发挥作用,组织开展节庆、广场文化、文化下乡等活动,繁荣文艺创作,净化文化市场,培育和发展特色文化街区;继续实施农村有线电视旧网升级改造,稳步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圆满完成10所学校布局调整和28所学校新建校舍工程,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工资制度。加快发展卫生事业。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努力降低药品价格;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大重点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力度,加强医德医风和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持续优化就医环境,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年内,完成3处卫生院改建主体工程;按省级规范化标准进一步完善村级卫生室硬件配置,改善医疗条件。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关心关注残疾人事业。认真做好残疾人康复、就业、救助和脱贫工作,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各项权益。高度重视妇女、青年、关心下一代、老龄、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气象地震、史志档案、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等工作,实现争先创优目标。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深化“四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深入推进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抓好重点区域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增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坚持以群众工作统领稳定工作,完善民情调研与爱民服务长效机制,超前稳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努力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和市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监管等制度,深入开展矿山、危化品、海上渔业、道路交通等行业的专项整治活动,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预控目标以内。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和反应机制,增加投入,贴近实际,加强演练,以更大的力度、更负责任的态度做好灾害性天气、突发险情和应急事件应对处置工作。扎实做好森林防火、防汛、防风暴潮、防海冰、防震等工作,提高救灾应急能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努力稳定物价。定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不间断地对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十二五”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肩上,这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市政府系统一定要昂扬精神迎挑战,再接再厉促落实,确保“十二五”龙口经济社会发展精彩纷呈、更加辉煌。

(一)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围绕“整体强功能、个人强素质”,教育和引导各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需要和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切实提高在复杂状况下驾驭全局的能力、在多元格局中服务群众的能力、在困难中开拓创新的能力,在推进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增长新本领、积累新经验,经受新考验、打开新局面。

(二)增强行政工作执行力,努力建设效能型政府。完善“提速增效、重抓落实”的长效机制,倡导“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作风。引导各级干部始终胸怀感恩之心,时刻保持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无畏的勇气,把思想集中到干事业上,把精力凝聚到抓落实上。严格执行督查制和问责制,强化对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三)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各项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检验。完善重大事项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努力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诚恳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党代表议题办理工作,确保件件有沟通、有回复。

(四)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关心群众、贴近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让人民群众享受良好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努力建设廉洁型政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政准则》,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各项制度建设,加大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全面加强对公共资源、公共资产、公共产品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坚持勤俭行政,严禁铺张浪费,降低施政成本,努力建设风清气正、高效廉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第五篇:2012龙口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12日在龙口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龙口市代市长韩世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十六届人民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两发挥、一率先”的要求,解放思想,拼搏实干,圆满实现“十一五”目标,顺利启动“十二五”规划,开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四年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82亿元,年均增长14.2%,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接近2万美元;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8亿元,年均增长22.6%;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3亿元,年均增长23%;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4亿元,年均增长18.9%;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86亿美元,其中出口47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7.7%和14.7%;累计实际到账外资3.2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1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6%和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9%和13.3%;截至2011年末,全市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007年的2.3倍和2.4倍。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转调发展步入新境界。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 1 3.5:63.9:32.6。工业结构趋优向好。累计完成工业投入695亿元,其中技改投入占50%以上。四年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15%、15.4%和16.4%;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65家,其中过百亿元的企业3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6家,累计融资近7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到52%;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总数达到61件;省级以上名牌总数达到35个。铝及铝合金加工产业化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唯一的国家级基地,装载机、特种车、车体模块等新产品的成功引进和上马,标志着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节能减排强力推进,关停全部23条立窑水泥生产线,完成全部9家燃煤电厂脱硫改造,“十一五”节能目标如期完成,减排目标提前2年实现。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拉动效应日益提升。四年累计完成增加值810亿元,年均增长17%;一批商贸设施投入运营;省级煤炭储配基地一期、永晖能源等总部经济项目按期竣工;旅游度假产业发展迅速,滨海旅游度假区初具规模,已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1.6亿元;全市旅游业总收入累计达到139亿元,年均增长22%;龙口港投资30亿元,新增通过能力3500万吨,生产性泊位达到27个,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8亿吨,集装箱83万标箱,年均分别增长23%和20%。农业基础地位稳固,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格局初步形成。粮食连年丰收。累计有111个农产品通过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认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家,农产品出口累计完成10.8亿美元。四年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19%,市财政投向“三农”的资金累计达36.9亿元。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08.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60.5%。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修编,专项和详细规划逐步完善。城区建设投入31亿元,完成25条主次干道新建改建和80万平方米旧城旧村改造;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10万户。村镇建设完成投入98亿元,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开工新型农村社区项目26个,涉及村庄61个,建设面积207万平方米,可安臵群众1.43万户。交通设施日臻完善。国辅烟汕线龙口段如期通车,疏港高速公路龙口段工程量已过半,龙青高速及龙烟铁路龙口段、进港铁路扩能改造、航运中心等工程扎实推进;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18公里。水利建设成绩斐然。引黄调水龙口段工程具备通水条件,北邢家水库和6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顺利完工;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辐射至12个镇街区、362个村、30万人口。生态环境大幅改善。新增绿化面积12.4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54.8%,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了3处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工程,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6.5万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目标基本实现;省级自然保护区达到4处;我市连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多项桂冠,园林城市通过国家级验收。

——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准。坚持民生为本、民富为纲、民安为基,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市财政用来改善民生的支出累计达到96.4亿元。市政府每年承诺的10件惠民利群事项均如期兑现。用心办好供暖、冬季扫雪和路域环境整治等百姓身边的事。就业再就业工作富有成效,任期内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5.5 3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各项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支付社会保险待遇33亿元。新农保将全市60周岁以上未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9000万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保持80%以上;发放长寿津贴5180万元,惠及全市5万多名70周岁以上老年人;严格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发放优待金2765万元。坚持教育优先原则,健全完善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了城乡中小学公用经费拨付标准,累计免除义务教育段学生课本费和作业本费3756万元;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舍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累计新建改建校舍21万平方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健全。累计投入市镇两级医院发展资金1.5亿元,7处卫生院完成扩建,234处村卫生室和10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投用;新农合财政补贴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00元,参合率保持在100%,最高住院报销限额提高到10万元;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文化事业方面,13处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达标,建设高标准农村文化大院160个;城乡文体活动多姿多彩,极大地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凸现新亮点。“四德”建设、“六创八评”等活动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逐年提高。任期内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710件,办结率达到100%。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廉政建设,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应急管理水平得到巩固提升。狠抓“平安龙口”建 4 设,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定。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市各级牢牢把握“四个第一”的总要求,抓转调、惠民生、促和谐,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8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7.56亿元,增长29.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9亿元,同比增长19%;人口出生率达到6.3‰。重点做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谋发展,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成立了六个产业组、九个推进委员会,设立了五项引导资金,出台了一系列培育发展意见和政策措施,全力以赴上项目、抓招商、育产业。全年开复工项目333个,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8个。新批外资项目33个,实际到账外资9920万美元,增长30%。人工岛群围填海工程已累计投资49.5亿元,完成工程量6100万方。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六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7.5%,高于全市平均增幅;新增上市公司1家,募集资金4.6亿元,2家企业上市材料已“报会”;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53亿元,增长17.4%。宏润花园、龙泽华府、嘉元学城、龙城国际二期等综合开发项目进展顺利;新源购物广场及步行街正式开业。

二是强化引导促创新,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从政策激励、资金扶持、搭建平台入手,引导企业实施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和引进创新,抢占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制高点。全年新增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家,21个项目获得烟台市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4项,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15家;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专家组验收;新 5 创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7件。

三是统筹城乡促融合,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新开工新型农村社区8个,建设面积68.7万平方米;启动实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程,基本形成“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的一体化格局;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10项节能工程和4个燃煤电厂炉外脱硫工程按期推进,耗能大户由37户减少到25户;新区府北一路东段提前建成通车,府西四路按计划推进,新建改造了一批市政公用设施和城乡道路,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14公里;投资1600万元更新公交车40辆,公共交通硬件水平得到提升。新人民医院、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和下丁家、诸由观卫生院改造工程按期开工。一中新校和诸高完小正式启用,人民公园建成并向市民开放;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16所学校布局调整和23所学校新建校舍工程;投资2000万元,在山东省率先一次性购臵高安全性校车50辆并在6个镇街投入试运行;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同步推进。

四是全心全意惠民生,社会和谐度进一步提高。2011年是财政投入民生工程最多的一年,总额达到35.6亿元,增长45.3%。当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500人。各项社会保障进一步提标扩面,弱势群体救助和优抚工作扎实有效,各项保险待遇和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街、区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5元。新建经济适用房340套、廉租房60套。发放计生奖励扶助资金2700多万元,惠及群众30多万人次。妇女儿童青年、对台事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双拥共建、气象地震、残 6 疾人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进步。信访、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等工作全面加强,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

各位代表,回顾本届政府的工作,我们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体现为:始终坚持把率先领先、又好又快作为发展导向;始终坚持把转型升级、放大优势作为发展路径;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发展追求;始终坚持把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作为发展原则。实践证明,正是坚持和弘扬了这些先进理念和方法,我们才能够不断开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局面,在未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这些理念和方法也必将成为我们率先发展、争先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精神财富。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归功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奠定的良好基础,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结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龙部队、驻龙单位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我市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工业终端高端产品较少,服务业比重较低,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经济运行方式还比较粗放,工业重化程度较高,资源约束加剧,节能减排压力很大;城市建设欠账较多,城市维护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城市功能有待提升;农村发展滞后,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文化、交通、7 体育、卫生、休闲娱乐等便民利民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政府公务人员素质形象与群众要求尚有差距,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下步工作中努力改进提高。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未来五年,上级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对龙口加快发展充满了新期待。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制订的宏伟蓝图,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率先争先作为发展导向,把以人为本作为执政追求,以把龙口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巩固和扩大全省科学发展领先优势”为定位,以建设“实力龙口”、“幸福龙口”为统领,以新型工业化、服务业跨越、以港兴市、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为战略措施,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繁荣文化和社会事业为根本目的,以提升基层基础组织建设水平为坚强保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干事创业,全力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一是实施五大战略,全力建设“实力龙口”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实施好新型工业化、服务业跨越、以港兴市、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承载能力和可持续能力,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同类城市中继续领跑,力争在全国位次有所前移。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人均GDP超过3.6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9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7:60.5:37.8。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突破200家;高新 8 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6%以上。铝及铝制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港口及临港三个产业均实现千亿突破;符合“四新一海”导向的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港口吞吐量达到1亿吨以上。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23平方公里左右,城镇化率达到66%以上,人工岛群围填海工程全部完成。扎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实现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一降一减”,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目标。

二是突出四大重点,奋力建设“幸福龙口”

围绕促进群众增收、健全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繁荣文化事业四个方面,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确保每年的民生投入增幅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目标,实施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0元;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再就业和创业促进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稳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机构软硬件设施,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政府角色由重管控向强服务转变。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完善市镇村三级文化网络,更好地满足城乡群众文化生活需要。深化“四德”工程建设,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各位代表,龙口的发展已站上了新的起点。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从全市人民的根本愿望出发,从龙口的实际着眼,鲜明地提出了巩固扩大领先优势、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打造“实力龙口”、“幸福龙口”正是这个宏伟目标的具体体现和强力支撑。新一届政府将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肩负起这个崇高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为早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三、2012年政府工作

各位代表,当前的形势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率先争先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富民惠民爱民为己任,化矛盾、解难题,履职尽责,积极作为,确保圆满完成、力争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三次产业比例达到3.2:63.2:33.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实际到账外资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出口总额增长12%;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以上;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目标。

(一)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更大突破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突出工业在县域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中的主体地位,以调大、调强、调高、调优、调新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总量、发展速度、产业层次实现同步大幅提升。以争创省级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实验区为契机,加速信息技术、数字技 10 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一是实施产业层次提升工程。大力推动产品向高端、终端升级,在整车生产上,积极推进瑞诺装载机、航天特种车、轻量化卡车三大系列产品生产,确保年内实现量产。在轨道交通车体型材及模块上,加快大型挤压机的引进安装,力争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二是实施产业规模膨胀工程。制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规划,突出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三大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裂变发展。年内,确保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分别突破2840亿元和32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新增1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20亿元,铝及铝制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均突破500亿元,港口及临港产业达到600亿元以上。三是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坚持把引才引智放在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的关键位臵,研究制定人才引进、服务、管理的政策措施,办好宣传推介和人才招聘主题活动,确保全年引进聘用各类人才170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或高级以上职称人才110人。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总抓手,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开发力度。利用国家铝及铝合金加工产业化基地的技术装备优势和品牌效应,大力开发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高端产品,积极探索高性能镁合金及装备新领域,加紧启动航空学院、飞机场建设,积极实施大飞机部件项目,全力打造南山航空产业板块。年内,确保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取得命名授牌;深入实施科技创新“3〃20”工程,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3%;新认定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院 11 士工作站1家,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总数达到55个;新认定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4件,争创山东名牌2个。四是实施项目带动工程。坚持以优质项目优化投资结构,以优化投资结构提升产业结构,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大力实施“4〃20”工程,即在全市筛选20个重点在建项目、20户重点企业、20户成长型企业、20个重点在谈项目,健全“一个项目(企业)、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包帮推进责任机制,实行重点项目指挥部制度和重大事项“点对点”销号制度,进行集中帮扶。加大项目储备力度,论证筹划一批引领转型升级、支撑跨越发展的重量级项目。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产出效益与扶持政策挂钩制度,高效推进市级重点项目、亿元以上项目和在建项目,力争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95亿元。

培植壮大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中国最具幸福感休闲城市的品牌效应,精心打造南山、东海、度假区三个重点板块,丰富提升宗教文化、养生休闲、高尔夫、葡萄酒文化、滨海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线路和品牌内涵,高水平搞好黄水河湿地公园建设工程和徐福文化园景观工程,加快实施徐福海文化商业街、上溪君澜福地、碧海丛林等招商项目,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全力建设一流的休闲度假胜地。全市年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40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2亿元,增长15%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旅游企业达到4家。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抓好龙口临港物流园、屺山母岛临港工业及物流园、龙海煤炭储备基地等项目建设,扶持骨干物流企业和园区拓展业务、提升水平。全力做好保税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和对上争请工作,跟踪落实好荷兰木浆中国总部、12 三江选煤、北大荒集团二期等在谈项目,引导更多物流企业进驻龙口,构筑四大临港物流体系,确保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600万吨,力争达到7000万吨。繁荣发展商贸流通业。正确把握楼宇经济、人居环境与城市人口之间互动发展和共同升级的内在关系,积极采取改革促进措施,强力吸纳农村人口、外来人口到城市就业和居住;积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和新兴消费热点,激活夜间经济,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抓好五洲国际商贸城、数码科技大厦、东海西区商业街、汽车广场等大型商贸设施建设,积极打造东莱文化街、新源购物广场步行街等特色街区,确保五洲国际商贸城一期工程顺利开工,数码科技大厦完成主体工程的40%;吸引山东银座等知名企业来龙开发大型批零市场和城市综合体;扎实推进“放心早餐”和“放心粮油”工程,形成专业配送中心和营销网络。研究制定规划,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实施主辅业务剥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新型服务业态,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质量、规模和效益。年内,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95.3亿元。

巩固提升现代农业。坚持走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力度,积极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着力保障粮食安全。以创建国家和省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加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认证工作,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水 13平。积极开展渔业修复行动,全力推进龙口国家一级渔港建设。抓好全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认真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年内,规范建设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大1万亩,总面积达到7万亩;争取4个农产品通过国家“三品”认证;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8%,达到1900亿元以上。

(二)努力提高经济外向度,在对外开放上实现更大突破 拓展引资融资空间。加大“三个引进”力度,加强与国内外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跨国公司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突出高端化、终端化、链条化、基地化引资方向,搞好项目策划,引导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确保在整车生产、高端铝业、肉制品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大型商贸、总部经济等方面取得更大实效。把招商引资精力更多地集中到招大引强上来,重点抓好丛林集团与日本伊藤忠、ACT株式会社两个合资项目和韩国星宇二期独资项目的外资到位,以及铝合金中厚板、油页岩综合利用、首港矿产开发、特易购大型超市等重点外资项目的跟踪落实,力争早签约、早开工。推进基金招商、内资企业境外上市和外资企业境内上市,不断扩展利用外资的新方式、新领域。力争上市企业达到8家,累计融资额达到100亿元以上。围绕强化金融在现代经济运行中的血脉作用,以不断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为目标,实施更加优惠的产业扶持政策,全力推动金融业优先发展,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落户龙口,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争引进商业银行1家以上,新增贷款60亿元以上。大力支持小 14 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以及典当、保险等投融资机构发展,丰富企业、社会的融资渠道。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大力开发商业承兑汇票、贸易商品链融资等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

提升对外贸易质量。本着“保份额、促平衡”的原则,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指导,推动20个出口大户和50个中型出口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实施科技兴贸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新兴市场,扩大“三自三高”产品出口份额;引导企业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紧缺资源进口,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国门设立营销网络、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出口。全年外贸出口突破17亿美元,其中新兴市场份额超过20%。

提高园区发展层次。按照要素集中、配套集约、产业集聚的标准,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开发区要以争创国家级园区为动力,充分发挥区位临港优势,超前配套完善基础设施,高起点规划建设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屺山母岛临港工业及物流园、汽车产业园等专业化区中园,努力在“巩固和扩大全省科学发展领先优势”中当龙头,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站排头。高新区要按照国家级高新区的标准,突出高端项目、高新技术,以东扩为主轴,打造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度假区要从基础设施配套入手,完善功能、塑造形象,加快提升自主发展能力,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诸由工业区要以铝合金高端装备产业园、中际电机成套设备等项目为抓手,突出高端提升、创新驱动、开放带动,争做转型升级示范区、东部经济增长极。

(三)全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提升区域经济承载力上实 15 现更大突破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高的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不断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全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重点推行铝业、煤炭、黄金、化工等产业循环经济新模式,着力构建产业间、企业间资源循环利用的良性格局。

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加强水源地生态保护,探索设立不开发区域,实施生态修复和绿化造林工程,全面抓好重点行业及区域性、流域性、结构性污染治理。年内,黄水河、南山世纪花园2处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推进凤凰山垃圾处理场二期扩建和开发区海岱、泳汶河、下丁家3个污水处理厂新建的前期工作,完成泳汶河中段治理和诸由工业区污水主管道、北马镇污水管网一期工程。

推进集约用地和节能减排。在大幅度提高单位土地投入产出效率的同时,抓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力度。严格抓好项目审批,坚决不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年内重点实施10个过亿元的节能技改项目,抓好龙矿、丛林、嘉元3处热电厂脱硫运行和南山热电、百年电力部分老机组的关停,确保圆满完成任务目标。

(四)重力推进城乡一体建设,在统筹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 高起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乡规划设计水平。年内,批复实施新区和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东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新开工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建成区新增5.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1%。加快新区建设步伐。在抓好龙族峰景、幸福 16 里等续建工程的同时,加快推进新人民医院、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明德学校等工程,科学规划并适时启动市民文化中心建设。开工建设区内关键路段,确保府西四路全线通车,完成府北一路东段绿化工程。继续大力引进餐饮、商贸、文体等大型设施和城市开发项目,集聚人口,加速完善新区功能。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对设施和环境较差的城中村、老旧小区逐步实施改建,重点推进东城区南山路两侧、西城区和平路两侧、新区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工作,严格按城市社区管理标准进行规范完善配套。搞好城区照明、防汛、排污、环卫等市政公用设施新建、维护、更新。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在重要路段、节点增设交通信号灯、交通监控系统、交通标识和信号系统。扩大城市供热和供气覆盖范围,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0万平方米、管道天然气用户6000户。扎实做好车辆撒漏、路域和城区环境集中整治及创城工作,确保国家园林城市顺利取得命名,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检。高水平打造生态文明乡村。按照上级要求,积极推进黄水河流域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打造资源利用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的示范区。健全长效机制,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全覆盖。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年内铺设供水主管道15.3公里,辐射30个村、2.4万人,使75%以上的村庄实现一体供水网络覆盖。

高质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保证建筑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已开工的社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如期竣工、群众如期回迁、旧村如期拆除、土地如期复垦。年内新开工社区9个,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开发区、高新区两个园区和东莱、东江、17 新嘉三个街道要至少启动1个社区建设项目。对群众已回迁的社区,要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进行理顺,做到管理规范、群众满意。对暂不具备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村居,要通过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功能,为更多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生产生活服务。高标准实施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完成3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及其配套铁路建设,推进10万吨级航道拓宽、航运中心、公用锚地以及屺山母岛港区15万吨级深水泊位等建设工程,提升港口服务功能和运营能力。扎实做好龙烟铁路、大莱龙铁路龙口段和通港铁路扩能改造、龙青高速龙口段前期工作,争取及早开工。加快疏港高速建设步伐,年内总工程量完成90%;确保省道264线西段路面大修改造和疏港高速与滨海大道连接线工程年底前完工;完成石黄路、五迟路、通海路、北大街以及西城区5个路段的新建和改造。做好引黄调水龙口段工程续建配套前期准备工作,启动王屋水库、迟家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8座5万立方以上塘坝除险加固和北邢家至迟家沟水库调水干渠改造工程,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需求。全面抓好农网电力升级改造,新建3处变电站,加快推进百年电力6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开工建设相关工作,进一步提升区域供电能力。

(五)倾力推进“幸福龙口”建设,在民生保障上实现更大突破

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大力实施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在积极拓展就业增收、投资增收、帮扶增收“三大渠道”的同时,全面实施全民创业行动,降低创业门槛,落实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支持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让更多 18 的群众通过创业致富,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确保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提标扩面,让更多群众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年内,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当年投保人数达到8万人以上;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城乡低保、五保、残疾人和孤儿保障标准正常增长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困难群众“一站式”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惠及面和补助水平。做好老年人长寿津贴发放和优抚工作。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突出抓好文化兴市,重点打造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和职业教育三大文化产业板块,充分发挥市镇村三级文化阵地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城乡文化活动,举办全市性大型文化活动80场次以上,送戏下乡100场次以上,深入镇村放映电影7500场次以上,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落实好“教育优先”战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理顺办学体制,确保适龄儿童接受良好教育;规范优化义务教育,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全面培养新时期的“四有”新人;巩固提升高中教育,不断提高优生率;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不断提高南山学院以及中高级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基本完成教育布局调整及校舍安全工程;总结校车试管理运行经验,根据布局调整情况添臵新车并扩大接送范围; 19 继续开展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村卫生室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新人民医院、齐鲁医院南山分院建设,完成4处卫生院主体工程改造,确保下丁家等2处卫生院投入使用。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高度重视妇女、青年、关心下一代、残疾人和老龄事业,推动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气象地震、史志档案等事业稳步发展,扎实做好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共建工作,全面推进创先争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畅通“在线民声”、“市长公开电话”等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积极做好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形成源头防范、受理疏导、帮助解决的信访工作新格局。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重视应急和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搞好应急预案演练,加强物资储备,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规范化管理为主线,切实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等领域和行业的重点监管和专项整治,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安全生产事件。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监督制度和管理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四、政府自身建设要务求新成效

新一届政府将牢记发展使命、不负人民重托,以奋发有为的状态、踏实苦干的劲头,担当起巩固和扩大全省科学发展领先优势、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努力建设民本政府。扎实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坚持民生为重,全力搞好“基 20 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关注“热点民生”。认真落实《为民办实事立项承诺制度》,不断拓展反映民情、征集民意、倾听民声的渠道和途径,促进公共财政民生投入从“舍得花”向“花得好”转变,促进民生项目从“事务型”向“服务型”转变,努力使民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年内,市级层面要扎扎实实办好10件惠民利群实事,各镇街区、市直部门和村一级也要公开承诺并办好一批贴近民需的实事,确保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努力建设服务政府。从便民的角度出发,对分散的民生服务事项进行集中管理,逐步组建起市级层面的“便民服务大厅”,同时,充分发挥企业服务局行政审批大厅部门联合、窗口集中的优势,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一条龙”、“一站式”的优质高效服务,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投资兴业环境。积极推动行政事业性收费“一票制”改革,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涉企部门要继续印发《服务企业政策资料信息汇编》,并搞好相关培训和辅导。全市政府系统要深入组织开展“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本领、提高服务质量”主题实践活动,做好“主动服务、超前服务、感动服务”,使“服务是天职、服务是本职”真正内化为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

努力建设阳光政府。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着重抓好政府文件、决策过程、政务活动、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处理结果等六个“公开”;完善土地储备交易、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工作的监督制度,推进“阳光操作”;健全重大问题调查研究、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保证决策科学民主、依法合规、切实可行。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切实增强法制意识,努力提高广大领导干部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贯彻《有错无为问责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诚恳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党代表议题的办理质量。

努力建设廉洁政府。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政府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在关系人、财、物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完善制度、强化监管、规范行为,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坚持勤俭办事,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每一名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把清正廉洁作为底线,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各位代表,科学引领发展,和谐成就伟业。让我们在中共龙口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励精图治,激情奋斗,打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下载省高院龙口会议纪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高院龙口会议纪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龙口精神文明建设年度工作计划doc

    大龙口精神文明建设年度工作计划为了做好201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面推进我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先进精神文明村”建设的奋斗目标,根据上......

    龙口诗歌大赛

    首届“龙口工会杯”工人诗歌大奖赛征稿启事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动和谐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丰富工人文化生活,满足工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

    省高院民间借贷处理意见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浙高法〔2009〕297号 2009年9月8日) 为公正、规范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统一裁判尺度,平等保护债权人、......

    省高院关于诉讼收费意见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规范全省法院诉讼收费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 (2008年1月18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3次全体委员会讨论通过) 为统一和规范全省法院诉讼收费工作......

    山东省高院再审须知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申请再审须知 发布时间:2013-02-01 14:42:26为依法保护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规范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案件受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省高院申请再审材料清单

    民事再审诉讼材料收取清单 1. 再审申请书原件 5份 2. 一审裁判文书复印件5份 3. 二审裁判文书复印件5份 4. 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2份 5. 企业代码复印件2份 6. 法定代表人身份......

    龙口镇关工委2011年度工作总结

    龙口镇关工委2011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在市关工委和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关工委完成了班子改组。按照省市关工委的工作部署,积极行动,大力开展创“五好”活动,努力完成省下......

    龙口及南山概况简介

    龙口市历史悠久,商末建莱国,秦设齐郡,始置黄县,是中国最早的县治单位之一。龙口市既是秦代著名方士徐福的故里,又是2200多年前徐福率船队东渡日本的启航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