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2018届九年级诊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 四川成都青羊区二诊试卷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分 A 卷和 B 卷,A 卷满分 100 分,B 卷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考 号和座位号填写在题卡相应位置。
3.A 卷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给他提意见的时候,要求他洗耳恭听了,他也点头称是,但转过身,就全忘了。....B.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切都在那瞬间妙手回春了。....C.校长学识渊博,阅历丰富,他给我们谈心时总是高谈阔论,让我们受益匪浅。....D.他的学说在当时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每个见到他的人都对他肃然起敬。....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国家提出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观点是遏制房价飞速发展的重要结 果之一。B.身体因素不仅限制了霍金后期的科研能力,也是他转向科普的一个原因。C.现已查明,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电线短路引起的。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 50%,可使烟民减少 4900 万,避免约 1100 万左右的人不因吸烟死亡。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 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两章)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B.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C.多助之至.
至:到达。D.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
而.山不加增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臣以.王吏之攻宋 C.寡助之.至 杜少府之.任蜀州 D.困于.心衡于虑 搜于.国中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A.一个国家,国内却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土,国外却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和外在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B.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 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C.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 在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D.一个国家,国内却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却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 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章最后把“多助”和“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C.这两则短文都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 ①______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②槲叶落山路,_____。(温庭《商山早行》)③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晏殊《浣溪沙》)(2)请在赵师秀的《约客》和杜牧的《泊秦准》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下面小题。
漫谈桂文化
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 传入。《中国植物志》 举行奥运会,何不用真正的桂枝来编织“桂冠”?
10.本文题目为“漫谈桂文化”,那么主要漫谈了哪些“桂文化”呢?请分条列举。11.选文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核工记 宋起风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②鼓,羞塞冻丕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 隐敞三章③。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 壮,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④,负卷轶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 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⑤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⑥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么,盖供客茗饮也!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 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文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⑦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而人 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 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注】①雉(zhì):城墙上的垛子。②桴:槌。③章:棵。④衲(nà):和尚穿的衣服,这 里指代和尚。⑤浮屠:宝塔。⑥寤(wù):睡醒。⑦招提:寺。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执桴鼓.
鼓:击鼓 B.枕.山麓一寺 枕:靠近C.下则波文.涨起 文:通“纹” D.而人.事.如传更 人事:人情事物 1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洞开,如延纳壮,左右度之无不宜。
(2)舟尾一小童,拥炉嘘么,盖供客茗饮也!
18.选文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
(一)名著阅读
19.阅读下列名著语段,回答问题。
他什么都不知道了,心中只是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却不知道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不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往前拽。坐车 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任车夫在水里挣命。
语段中“他”是谁?请结合语段概括“他”的性格特点。
20.鲁迅对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意,在《范爱农》里也有体现。他在横滨接范爱农等留学生时写道:“我想我那时摇头大约有两回”,请问是指的哪两件事情?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雪白 王开岭
(一)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雪。在我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她使我隐约想到了“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意味很浓的词。那神秘无限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祥和的光芒,浑然天地、梦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 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最美的意境了。童年时,我心里涨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还要多。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子常常想: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啊!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了;而大地,却失去了那相濡以沫的洁白。
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雪。有时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 裹。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年,令人亢奋。记得初中语文里有篇《夜走灵官峡》,开头即“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整夜……”
那种盛大的雪况,现在忆起来很有些隐隐动容和“俱往矣”的悲壮。不知今天的孩子会 不会问:真有那么多雪么?
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记得小学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一次作文课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①”,她说:“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 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全笑了,连老师也哧哧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于是老师给我们 讲“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老师讲“异想天开”时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 板搭的)呜呜哭
出了声……不久,她因贫穷辍了学。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 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
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子的雪。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的一个。要知道当时穷人家是买不起雪花膏的。美丽的如泣如诉的雪花膏。
(二)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 从前的梦想,有的很快就兑现了。比如棉花,比如雪花膏和课桌……一些虽遥遥无期,但我们并不苛求,慢慢来,一切都会有的,没有的都会有的…… 是的,我们相信。但另一个事实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比如雪。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
偶尔碰上一回,可那是怎样的情景啊――
稀稀落落粉针或沫状的碎屑,仿佛老人凋谢的胡须,给风一击,给地面轻轻一震,即消殒了。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衰败的迹象即是这时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大地的烦躁、空气的郁闷、没有冰的河床、树的稀少和鸟的惊恐……眯起眼睛,我认出菜叶上的药斑,阳光中的尘埃和可疑 的飞来飞去的阴影……
从前不是这样子的。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人类创造着一切也破坏着一切,许多优雅的本色和古典的秩序被打碎了、颠覆了,包括季节、生态、秩序、规矩、操守……我们狂妄地征伐却失去了判 断,拼命地拥有又背叛着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
这是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代。抒情的方式正在消失。只有物的欲望。欲望。我感到了不安,感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的眼睛。那些威胁她的莫名危险……我开始了怀念,怀念那些流逝和将要流逝的东西,比如童年、雪、本色,比如村庄、野地、棉布的经 纬、流动的水……
(选自《精神明亮的人》,有删改)
21.作者以雪为线索,表达自己的感念和思痛,请结合文章概括感念和思痛的内容。22.作者为什么在
四、语言应用
25.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2018 营山国际马拉松(以下简称“营马”)将于 5 月 20 日在四川营山鸣抢起跑。自 3 月9 日报名启动以来,该活动关注度持续升温,3 月 30 日,从营山县体育局获悉,截至当天下 午 5 时,报名人数已超 8000 人,有来自美国、菲律宾等 10 多个国家的选手报名参赛,其中,半程马拉松项目报名人数有 300 人,己达上限。
从目前的报名情况来看,参赛选手涵盖美国、菲律宾等 10 多个国家,其中,以男性跑 者居多,占总人数的 65%。选手年龄大多集中在 22 岁至 37 岁之间,其中年龄最大的是来自 重庆的 76 岁选手吴启华,他将参加半程马拉松项目,年龄最小的选手王子熙只有 4 岁,他 在家长的陪伴下参加欢乐跑项目。(1)请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记者对年龄最大的来自重庆的 76 岁选手吴启华和年龄最小的选手王子熙的爸爸 的采访。请结合语境补充采访内容。记者:_______________?
吴启华:我虽然年事已高,但我坚持运动,热爱马拉松。我一直坚持科学地锻炼炼,跑半马 不是问题。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记者:家长,你为什么让孩子参加 5 公里欢乐跑? 王子熙爸爸:_______________。
(3)据了解,组委会对赛道的安排也别具用心。为了让参赛选手感受中国之美,体会营山魅 力,沿途经过的朗池镇兴云村,连片田园,薄雾轻绕,风景如画。大面积绿植覆盖,是绝佳 天然氧吧圣地,营山的美景尽收眼底。请结合营山特色为组委会拟写赛事主题。答: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答案】A
1、【解析】试题分析:考点为字音,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A 清吟(jīn)改为清吟(yín),本题应选 A。【答案】C
2、【解析】试题分析:考点为字形。A“感概万分”改为“感慨万分”;B“诺大”改成“偌大”;D“睡眼惶松”改为“睡眼惺忪”。本题应选 C。【答案】D
3、【解析】试题分析:考点为成语。A 洗耳恭听:指做好准备用心地聆听别人说的话,对自己有很大的 帮助,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只能用于听别人讲话,不能用于要别人听自己讲话;B 妙手回春:是指医生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这里望文生义;C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不合语境;D 中流砥柱:指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 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本题应选 D。【答案】B
4、【解析】试题分析:考点为病句。A 搭配不当,应该把“重要结果”改为“重要原因”;C 句式杂糅,应该删掉“的原因”或者“引起的”;D 重复赘余,删掉“约”或者“左右”。所以答案选 B。
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答案】5.C
6.B
7.B
8.C 【解析】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实词理解。C 选项中“至”是极点的意思,所以答案选 C。
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
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
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
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
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
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理解。A 都表转折,却;B,凭借/认为;C 都是“到”的意思;D 都是“在”的意思。其中 B 选项两者用法和意义不同,所以答案选 B。
本题考查翻译理解,注意其中实词的翻译,“则”是“如果”的意思,“敌国外 患者”是“势7.试题分析: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的意思。B 项翻译最准确,所以答案选择 B。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C 选项中“对比论证”手法错误,这两则短文都运用 了类比论证的手法:
(二)原文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 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 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答案】
(1).(1)角声满天秋色里;
(2).枳花明驿墙;
(3).似曾相识燕归来。
(4).(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诗默写,注重平时课本古诗句的积累,注意“枳”“驿”“似曾相识” 等字的书写。写整首诗的时候也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10.(1)桂花的产地;(2)与桂花相关的历史故事;(3)桂花被文人喜爱,写进 佳作,进入课本;(4)桂花的象征意义。
11.引用朱熹的诗句来说明“桂花的观赏价值”,引用屈原的诗句来说明“桂花的食 用价值”,引用欧阳修的诗句来说明古代文人对桂花的喜爱,让诗充满情趣。通过引用三人的诗,更有说服力的说明了“咏桂佳作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增添文章文采,体现 说明文准确性、科学性。
12.(1)赞成。桂花是光荣称号的代名词,并且 2008 年奥运会在桂花的故乡举行,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因此在桂花的故乡举行奥运会,可以用真正的桂枝来编织“桂 冠”。(2)不赞成。桂花未必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上届奥运会已经用了橄榄枝,我们效仿就缺乏新意。【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需要考生去文章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在简要分条概括出答案,注意答
案的完整性。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引用说明方法的作用,需要考生明确引用说明的作用,并且结合文章三位名 人的诗句内容来分析其作用。三方面的作用:对说明对象的意义,增添文章文采,体现说明文准确性、科学性的特点。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12.试题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表明观点,两种态度皆可,再阐述具体的理解,做到有 理有据,层次清晰。
五、作文
人物的悲欢离合往往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和享受,如公正严 谨的藤野先生,13.文学作品是生活的反映,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等;而创作这些作品的文人墨客们也能激发我们内心的 好奇和爱意。
请以“我心中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请在横线上补充文学作品的人物,或是古今文人墨客,然后作文;②要有真情实感;③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④不少于 600 字;⑤不得抄袭、套作;⑥不得 出现真会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答案】我心中的鲁迅
关于你的记忆在我的童年就开始流淌,一直延续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也许你的身影并没
有从一开始就博得我的敬佩,曾经觉得你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是一个文人用他笔述写着那个 时代,那些往事。
在我还未洒脱一身稚气时,拜读你的文章,我曾有过这样一段暗想:你的文采也不过如 此嘛,文章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没有一连串使人折服的修辞,什么打伏笔,什么前后照应,什么突出中心,也都不在情理之中嘛。只是有一种莫名的情感和涌动在你的文字中。于是,你的光芒没有在那个时候于我的心中闪烁,然而,时间的流逝却让你在我心中蜕变,那个崭 新的你在不久后就出现了。
成长让我明白你笔下的尖锐,让我看到你的诚实,你的爱国,你的无所畏惧,你的大义 凛然,孰重孰轻…你就这样被铭记---鲁迅。亲眼目睹为准绳,白色恐怖的年代里,鲁迅先生 那叫鲁迅,愚鲁而迅行,大愚如智而行事迅速快猛,文学家与革命家在此刻并现。你用伶俐 的口齿,解放人们的思想;用一只笔杆子,痛打资本家的“走狗”;用犀利的目光,笑过“二 丑艺术”;用凸起的颊骨,骂过“聪明人”和“奴才”。思想光芒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阻隔。这便是你,鲁迅。
你创造了孔乙己和阿 Q,以此来唤醒麻木的世人,来告诫你生活着的社会。可谓举世浑 浊你独清,众人皆醉你独醒。面对他们腐朽的灵魂,你更多的是批判,而不是同情。再如《肥 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等,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满肚子男盗女娼,或 是封建道德的假道士、假道学,或是不学无术的文人垃圾、文人败类。一一给予严厉的批判,你的思想给黑暗的社会带来了新的曙光。
毛主席评论你: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 【答案】14.与 C 项相似。“百里榆堤半日风”意思是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 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百里以外。有着一种很舒适、轻快畅通的感觉,和 C 项“风正 一帆悬”的情感类似,而 A 项倾向于作者的远大报复和高洁情操,B 项掺杂了愁绪、失望等情绪。所以与 C 项更相似。
15.与最后一句“不知云与我俱东”形成对照。动中见静,似静实动,写出了因船云 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而且含有智慧和哲理,给人以有益的启示。【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情感分析,需要考生根据诗句内容分析出具体的情感表达,从每个选项 中分析出不同的情感,再结合本诗句来思考,得出答案。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手法及作用。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答案】16.D
17.把门大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以上两种情况反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船尾有
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吧!
18.本文与《核舟记》都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凡七、五、八、三十有四,不 盈寸”等数字,准确
说明了舟的体积空间小,侧面突出做工者技艺高超精妙。
【解析】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实词理解,D 选项中的“人事”是“人的活动”的意思,所以答案选 D。
点睛: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看语境,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看字形,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看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7.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延”“度”“宜”字的意思。(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拥”“嘘么”“盖”字的意思。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理解,需要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联系《核舟记》最后一段
内容,分析具体最后一段的作用。
原文翻译: 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垛子分明,可以计算数
目,城顶有高楼,楼门大开,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打鼓,好像不能忍受这 寒冷的天气一样。
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耳朵专心致志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谁应声开 门。把门大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以上两种情况反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松树东面来 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刚参加完佛教活动晚归的人。对面的树林里有一 个小和尚,听到了脚步声急急忙忙地上前。
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 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吧!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敲钟的阁楼蹲在 那里。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啊。
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星星有几点。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 大潮要来的征兆。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的句子。
计算整个桃坠,总共有七个人:分别是四个和尚,一个船客,一个小童,一个士兵。宫 殿房屋器物用具共有九个:分别是:一座城,一座楼,一座寺院,一个宝塔,一条小舟,一 个阁楼,一个炉灶,钟和鼓各一个。景致共有七处,分别是:山、水、林木、四块河滩石头,星星、月亮、三盏灯火。而人的活动例如传递更次,报知天亮,候门等人,夜晚归来,靠着 茶几,烧制茶水,总共有六样,各自神情态度都不相同,并且具有其愁眉苦脸、畏惧严寒、凝聚神思各种神态,都一一模仿得很像。
【答案】祥子;坚持、老实、吃苦耐劳。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骆驼祥子》中的具体情节及人物,读过文章可以了解到故事的情 节,得出答案。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20、【答案】
一、作为年长学生接新来留学的同乡,看到这些“鸟学生”不要脸,带女人小鞋,让日本鬼
子笑话——摇头。
二、这些“鸟学生”在客车上让起坐位来了,那叫一个“繁文缛 节”,气得鲁迅头疼——摇头。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中的具体情节及人物,读过文章可以了解到故事的情节,得出答案,注重名著的阅读。
【答案】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所有美的21.感念的是“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富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物;意境。有许多与雪有关的美好想象与让人动容的记忆”而思痛的是“如今,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地球上,已很难留得住雪了,以及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
22.引用小学课本里的雪,来佐证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雪,即 雪的大与多。表达作者对于纯白的雪的向往与喜爱,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丰富文章内容,为下文写现实生活中“雪”美得痛心做铺垫。
23.写出了作者看到的冬天是没有生气的,大地没有冬日的乐趣,河床没有结冰,树木萧条,鸟儿没有玩乐的场所,只有打了农药的蔬菜叶,灰尘、以及飞虫等,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冬日景色衰败萧条的痛心、惋惜之情,反思生活的现状以及怀念过去安谧、和谐的冬景。
24.①消灭贫穷,创造财富,追求梦想,没有错,但不能以美好的失去为代价。②梦 想不能苛求,要往长远看,慢慢来。应保持纯真的本色,克制个人的私欲,尊重规律,拒绝 盲目的采伐和无度的攫取。因为当时穷人家是买不起雪花膏的,而女孩儿却说雪像“雪花膏”,老师和同学嘲笑她“异想天开”,体现了一种物欲,而忽略了想象与追求的可贵。【解析】
21.本题考查对散文脉络的梳理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应结合文章线索,将文章进行结构划分,结合每段内容进行概括。按照文章内容可将文章分为五个部分。①到⑦段是文章的 的”一句话通过现在和过去的对比,体现了对过去的“雪”的留恋、怀念。
22.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作用的分析。我们在分析句子在文章中作用时,应从结构、内容、艺术效果三方面考虑作用,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我们的雪呢”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从结构上来看,由具体雪景的描写过渡到不再有大雪的遗憾。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最珍贵的比喻”指的是把雪比作雪花膏,突出了雪的洁白与美丽,代表了美好事物的追求。
24.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理解。这类自主探究的题目,是中考的主流题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做这类试题,一方面要结合全文内容,另一方面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真实感受。从精神启蒙的角度看,环境的破坏导致人们失去了精神方面的追求;从美文鉴赏角度看,强调了对失去雪的遗憾,表达了作者的失望之情。
25、【答案】
(1).(1)马拉松报名参赛人数多、国际化;报名人员年龄差距大。
(2).(2)记者:吴选手您好,据悉您是本次马拉松活动年龄最大的选手,您觉得能够坚持 跑完半马吗?
(3).王子熙爸爸:我想让孩子来感受跑步运动的氛围与乐趣,身体健康是最重要事 情,所以我支持孩子多多运动。
(4).(3)美丽中国,魅力营山,跑进新时代。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语言运用材料概括,需要考生阅读材料,从中概括出两条体现本次马拉松活动特点的信息。(2)本题考查采访内容的连贯,需要考生联系上下文,根据问题和回答来写出最相关的答案。注意,提出的问题与回答的问题关乎语境,切忌断章取义。(3)本题考察语言运用主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材料,发挥想象,写出最适合本次活动的赛事主题即可。
第二篇:四川省成都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诊测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教案
四川省成都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诊测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出题:邱家述 校订:钟和平
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试题由学生保存。
第1卷(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名册/明澈
福祉/复制
B.工夫/功夫 敬仰/景仰
C.赋与/付与 提名/题名
D.融合/熔合
艰苦/坚苦
()
敷衍了事/入不付出 胸无城府/心悦臣服 浓妆艳抹/整装待发 老羞成怒/恼羞成怒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又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两者交相辉映,....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多元文化相交融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B.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C.姜文导演的影片《让子弹飞》自2010年12月16日上映以来,截止18日上午,其票房轻松过亿元。《让子弹飞》的票房“飞行”速度让很多影片只能望其项背。.... D.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创作的小说《城市与狗》《绿房子》《酒吧长谈》后来都成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实至名归,他于201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沙市中商百货总经理郭武表示,中商百货一直关注弱势群体和扶危济困为己任。此次举办腊八节“爱心献粥”活动,意义深远。
B.伦敦作为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其规划中的奥运村就在船坞区,因该地区土地价格低廉,所以吸引了福特汽车等国际财团前来参与船坞区的改造。C.2010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齐聚国家图书馆,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D.专家指出,针对“山西地震谣言”事件,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和打击力度,来有效遏制利用网络散播流言这一现象。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23456789-
第三篇:届四川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
届四川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B】
A.绯闻(fēi)说服(shuō)亲家母(qìng)混水摸鱼(hùn)
B.信笺(jiān)强调(qiáng)间奏曲(jiān)解甲归田(jiě)
C.剽窃(piāo)尽管(jǐn)软着陆(zháo)唯唯诺诺(wěi)
D.档次(dǎng)盥洗(guàn)电饭煲(bāo)汗流浃背(jiā)
【解析】A混水摸鱼(hún)C软着陆(zhuó)D档次(d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
A.上阕 老俩口 察言观色 貌合神离 B.寥阔 莫须有 全神贯注 春光融融
C.提纲 绿茵场 死心塌地 竭泽而渔 D.糟蹋 号码簿 各自为阵 颠扑不破
【解析】A俩—两B阔—廓D阵—政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A.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B.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年青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C.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D.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以便我们渡过难关。
【解析】“终身”: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说),如“终生大事”“终身教育”。“终生”:一生(多指事业),如“奋斗终身”“终生难忘”。B“年青”:处在青少年时期。“年轻”:(1)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2)年纪比相比较的对象小。此处是指相对年轻,应用“年轻”。C“不虞之誉:没有预料到的赞扬。此句中与“没想到”重复。D“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此处望文生义,将“抬手“理解为了请别人帮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A.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新一项研究称,气象学家成功破解了南极海冰面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仍呈增加之势的谜团。
B.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拓宽了诗的题材范围,提高了诗的表现技巧,对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C.“艳照门”事件警示我们,网络上一些不雅内容正污染着我们的眼球,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健康文化的防范意识,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
D.有关报道披露,由于长期管理缺位、过度采挖,导致锡矿山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大量采空区未得到有效治理,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WwW.kao8.Cc
【解析】B.配搭不当,“创造的”应为“创造了”;C.句式杂糅,不合逻辑,“抵制”“防范”都是表否定态度的词语,可改为“自觉抵制网络不健康文化
”或“自觉增强对网络不健康文化的防 范意识”;D介词滥用,去掉“由于”;或语意重复,保留“由于”,去掉“导致”。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民族形成各具特色的文明,构建了不同的社会。在文明初启之时,世界蒙昧,很少对话和交流,因此,各种文明之间有着重大的差异。至今世界上存在许多文明体系,共处在一个地球上,有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佛教文明等。多元文明的并存和差异是历史形成的,是客观存在。正是文明的差异显示了世界的丰富斑斓,精彩纷呈。失去了差异,世界就会变成简单的同一,就会走向僵化和寂灭。
但是,文明的差异也会导致摩擦,冲撞,对抗,以至战争。自古以来,由于经济利益的冲突和文明的隔阂对立引发了无数次战争,毁灭了大量的生命和财富,造成了人类的悲剧。
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迅速拉近了各个国家和各种文明的距离,文明之间的接触和交往越来越频繁。异质文明之间由于彼此不熟悉不理解,不能相互适应,就会产生矛盾和冲撞。人们以什么态度来对待并存的多元文明,将决定世界的未来:是通过文明对话,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还是坚持冷战思维,猜疑、歧视、挤压其他民族,最后爆发战争?令人欣慰的是,多元文明的对话正在全世界人民中成为强烈的共识。各国的领袖和人民大众应该推动文明对话的趋势,使各国人民之间有更深的相互理解、更多的相互宽容、更好的相互学习,使得构建和谐世界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
和谐世界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多元文明固然有其差异性,但也有其同一性。文明不同于野蛮,它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中凝聚的历史智慧和美好理想。各种文明的深层结构中都包含着对人的热爱、关怀和宽容。西方文明中的“博爱”,中国文明中的“泛爱众”;佛教文明中的“慈悲为怀”,伊斯兰教义中说,“你觉得什么是痛苦,就该想到对所有人都是痛苦”,都证明了各种文明中的这些核心内容可以联结,可以相通,可以携手共进。多元文明既是互异的,又是趋同的,实现文明对话,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对抗和战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所谓和谐世界,至少有以下几点内容:维护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全,通过对话解决矛盾,不采取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世界各国应平等相待,反对大国主义与霸权主义;经济上相互合作,互利双赢;承认和鼓励
多元文明的共存,每个国家都有维护发展自己文明的权力,每种文明都有值得学习
和欣赏的精华;追求天人合一,即保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文明强调“和谐”,“和谐”的本质是理解、包容、尊重,是和睦共处,和而不同。
今天的中国已经和世界连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中国的复兴离不开世界的帮助。世界的稳定、繁荣也需要中国的参与。中国人民真诚愿意通过文明对话,将一个开放的、和平的、友好的中国展示给世界。
5.下列关于“文明多样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
A.世界各民族由于生活在不同地区,因而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明,构建了不同的社会。
B.人类历史上无数次的战争主要是由于文明的隔阂而引起的,战争造成了人类的悲剧。
C.文明的差异性显示了世界的丰富斑斓,若失去了差异,世界就会走向僵化和寂灭。
D.在文明初启之时,世界蒙昧,加上缺少对话和交流,各种文明之间有着重大的差异。
【解析】“主要”原文无据,原文第二段中还提到有“经济利益的冲突”。
6.根据原文,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对话交流,拉近了各个国家和各种文明的距离。
B.多元文明的趋同性,为人类实现文明对话,避免对抗和战争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C.不同的文明虽然有其差异性,但其深层结构中都包含着对人的热爱、关怀和宽容。
D.构建和谐世界是人类共同的目标,多元文明的对话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
【解析】第三段中提到“多元文明的对话正在全世界人民中成为强烈的共识”,把未然说成已然。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D】
A.异质文明之间由于彼此不熟悉不理解,不能相互适应,就会产生矛盾和冲撞,所以维护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不能采取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B.文明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中凝聚的历史智慧和美好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人类的文明程度达到一个高度,就不会发生对抗和战争。
C.保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追求各民族和睦共处,追求各宗教间的和而不同,追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世界的最高目标。
D.在中华文明强调相互理解、包容、尊重等和谐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人凡事总是讲究一个“和”字,“和气生财”“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 【解析】A.推断绝对 B.强加因果 C.内容概括不全,见文章第五段。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赡思,字得之,其先大食国人。赡思生九岁,日记古经传至千言。比弱冠,以所业就正于翰林学士承旨王思廉之门,由是博极群籍,见诸践
履,皆笃实之学,故其年虽少,已为乡邦所推重。延祐初,诏以科第取士,有劝其就试者,赡思笑而不应。泰定三年,诏以遗逸①征至上都,见帝于龙虎台,眷遇优渥。时倒剌沙柄国,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倒剌沙屡使人招致之,即以养亲辞归。至元二年,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戚里有执政陕西行省者,恣为非道,赡思发其罪而按之,辄弃职夜遁,会有诏勿逮问,然犹杖其私人。及分巡云南,按省臣之不法者,其人即解印以去,远藩为之震悚。三年,除佥浙西肃政廉访司事,即按问都转运盐使、海道都万户、行宣政院等官赃罪,浙右郡县,无敢为贪墨者。复以浙右诸僧寺,私蔽猾民,有所谓道人、道民、行童者,类皆渎常伦,隐徭役,使民力日耗,契勘②嘉兴一路,为数已二千七百,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庶以少宽民力。朝廷是之,即著以为令。赡思历官台宪,所至以理冤泽物为己任,平反大辟③之狱,先后甚众,然未尝故出人罪,以市私恩。尝与五府官决狱咸宁,有妇宋娥者,与邻人通,邻人谓娥曰:“我将杀而夫。”娥曰:“张子文行且杀之。”明日,夫果死,迹盗数日,娥始以张子文告其姑,五府官以为非共杀,且既经赦宥,宜释之。赡思曰:“张子文以为娥固许之矣。且娥夫死及旬,乃始言之,是娥与张同谋,度不能终隐,故发之也,岂赦可释哉?”枢密判官曰:“平反活人,阴德也。御史勿执常法。”赡思曰:“是谓故出人罪,非平反也。且公欲种阴德于生者,奈死者何!”乃独上议刑部,卒正娥罪。其审刑当罪多类此。十一年,卒于家,年七十有四。谥曰文孝。
(节选自《元史》卷一九O)
【注】①遗逸:指遗才。②契勘:查证。③大辟:死刑。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时倒剌沙柄国 柄:执掌
B.俾供王赋 俾:使、让
C.尝与五府官决狱咸宁 狱:案件 D.夫果死,迹盗数日 迹:踪迹
【解析】迹:追踪、追捕。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C】
A.西域人多附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B.按省臣之不法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然未尝故出人罪,以市私恩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张子文行且杀之 若属皆且为所虏
【解析】以:来,表目的连词/因而、以致表结果的连词A焉:他,代词B.之:定语后置的标志D.且:将,副词。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赡思淡泊功名。延祐初年,皇帝下令科第取士,有人“劝其就试”,他只是笑笑而已。赡思不攀附权贵,当时擅权的倒剌 沙多次让人去请他,他都以奉养父母而告归。
B.赡思自幼好学,九岁时已能每天记诵古代经典文章达千言,二十岁左右,师从名儒王思廉,博览群书,并付之实践;所以,他虽然还年轻,但已名著乡里。
C.赡思为政正直,为整顿吏制作了许多具体工作;赡思历任司法部门官职,以伸冤昭雪为己任,先后平反多起冤狱,“宋娥案”即是其中的典型案件。
D.赡思体察民情。他曾到嘉兴深入调查,发现逃避官府徭役的达二千七百人之多,于是建议将他们遣返乡里,让他们供纳国家赋役,以减少其他民众负担,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解析】“宋娥案”不是平反冤狱,是处理刑狱定罪得当的案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赡思发其罪而按之,辄弃职夜遁,会有诏勿逮问,然犹杖其私人。(5分)
(2)是娥与张同谋,度不能终隐,故发之也,岂赦可释哉?(5分)
【解析】(1)(5分)赡思揭发他的罪行并要追究责任,那人就离开职守连夜逃走,刚巧皇帝有令,可以不追究此人,但赡思还是杖责了那人的亲信。(译出大意给2分,“按”“会”“私人”,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这说明宋娥与张是同谋,宋娥估计不能隐瞒到底,所以才揭发出来了,这怎么可以赦免释放呢?(译出大意给2分,“是”“隐”“发”,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赡思字得之,他的祖先是大食国人。赡思九岁时,每天记诵古代经典文章达千言。到二十岁左右时,他的学业得到翰林学士承旨王思廉的指导,由此得以阅读大量图书,并付之实践,这些全是扎实有用的学问,所以,他虽然还年轻,但已为大家所推崇器重。延祐初年,皇帝下令通过考试录用人才,有人便劝赡思去应试,而赡思只是笑笑而已。
泰定三年,皇帝因征问遗才将他诏至上都,在龙虎台见了皇帝,皇上对他礼遇极厚。当时倒剌沙主持国务,许多西域人都依附于他,而独有赡思不去巴结他,倒剌沙多次让人去请赡思,赡思都以奉养父母而告归。至元二年,赡思被任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赡思的亲戚中,有人在陕西行省任职,恣意妄为,赡思揭发他的罪行并要追究责任,那人就离开职守连夜逃走,刚巧皇帝有令,可以不追究此人,但赡思还是杖责了那人的亲信。到赡思
巡察云南时,凡发现违法的省臣官吏,即令那人解职离去,这种作法,使周边藩属大为震惊。至元三年,赡思在浙西肃政廉访司任职,就追究处理了都转运盐使、海道都万户、行宣政院等官吏的贪污罪,使
浙西地区郡县官吏不敢再有贪赃枉法的人。浙西地区的寺庙私藏奸猾之人,所谓道人、道民、行童等,都是些违犯道德人伦的人,他们逃避徭役,使国家民力日损,查证嘉兴地区,即有二千七百多人。因此,赡思就建议将他们遣归回家,让他们供纳国家赋役,以减少其他民众负担。朝廷认为他的话很对,便著文为令。赡思历任司法部门官职,所至各地以伸冤昭雪为己任,先后平反纠正死罪案多起,但却从不故意轻判人罪,来收买别人对自己的感谢。他曾与五府官员在咸宁县办案,有一名叫宋娥的妇女,与邻居私通,那位邻居告诉宋娥说:“我要杀了你丈夫。”宋娥说:“张子文将要杀我丈夫。”第二天,宋娥的丈夫果然死了。官府追凶多日,宋娥才将张子文要杀他丈夫的事情告诉了她婆婆。五府官员认为这不是共同杀的,而且已经过大赦宽恕,应释放宋娥。赡思说:“张子文是以为宋娥一定同意他这么干的。而且,宋娥的丈夫已死了近十天,宋娥才说出这件事,这说明宋娥与张是同谋,宋娥估计不能隐瞒到底,所以才揭发出来了,这怎么可以赦免释放呢?”枢密判官说:“为活人平反,是积阴德。你不要按常理执法。”赡思说:“这是故意使人逃脱罪责,不是平反。而且,您要给活人积阴德,那对死人将如何交待?”便独自上书刑部,最终为宋娥定了罪。赡思处理刑狱定罪大多类似处理宋娥这样的事。
至正十一年,赡思在家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被追谥为文孝。
1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概括诗人笔下的白鹭形象。(4分)
(2)赏析诗句“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4分)
【答案】:(4分)(1)这首诗描绘了白鹭洁白美好、心存高洁但又孤独寂寞、无人理解的形象。
(4分)(2)首句运用烘托(衬托)手法,“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以优美的背景烘托(或从正面衬托)白鹭美好的形象。次句“雪衣公子”以比喻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动静结合亦可)
13.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李白在《春
夜洛城闻笛》中写闻笛而生乡思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苏轼《赤壁赋》)
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李白《蜀道难》)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答案】:(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可以横绝峨眉巅/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听山 冯源
①平生与山有缘,生于山城长于山城。后来迁家川北,居于山中,年长日深,不知是受了山的熏陶和水的浸润,还是于山水于生活有了领悟和兴会,渐渐地滋养出听山的嗜好。
②初次听山,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的黄昏。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遥,晚霞如瀑,从对面的山脊泻下,次第地织染着远远凝翠的岑峦和尚含绿滋的林卉;残流涧,迂回曲折,涓涓淙淙,犹无声地吟咏着天籁。整个山间仿佛依然笼罩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显出一片宁静,如一幅恬淡的墨画,又如一位绿装倩然的处子,所能够倾听到的,只有宁谧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那时年轻,心高志远,好动喜闹,一次的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个寂静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③学生生活多是平淡、单一,甚至枯燥,又兼远离城市,课余饭后的时日便大多是在山中蹊径的散步中消逝。或许正是如此,才有了那次在雨中听山的偶然的经历和所获。那是一个炎热而郁闷的夏日的午后,与同学步于山径,试图以宁静和清幽来弱化心里的烦闷。盛夏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即变,风和日烈间骤然乌云密布。周围无舍,便索性立于树下。雨酣畅淋漓,倾泻在树叶枝梗、青草绿塘,每一次砸下,山中就有一阵清脆或浊重的回响;大雨携着劲风,风过处,树叶枝梗急速不断地屈身弯腰,舞蹈似的,摩擦着推搡着,浑身鸣叫;空中的鸟儿被风掠来拂去、东奔西突,急切而慌乱地寻找巢穴或可栖之处;从山顶涌下的洪水肆无忌惮地在林间、草丛中奔走,又汇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沟壑里冲撞喧哗,声如金石相击„„风声、雨声、水声、树声,交织相融,有如一首雄壮激越而又无序无节的音乐。我倾听着,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韵和大自然醇浓之流的洗礼,也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④听有所获,情有独钟,在“绿树枝头一线红”的清
晨,在“人散后,一勾新月在天际”的夜晚,在小园香径,在流水偎依的桥头,或是凄风苦雨、残阳古道,一次次地静坐聆听。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是不寂寞的。你俯身可拾红花绿叶,仰首能得蓝天白云;可以听到花的绽放、叶的吐蕾,群鸟的和鸣、风雨的协
奏、雷电的高歌;听到云的轻盈、风的潇洒,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宏的壮阔,和它深厚内腹云涌的情潮,以及它们所融汇成的一支高亢而又柔婉、急切而徐缓的旋律。这是一支美的旋律,你珍蕴了它,便珍蕴了大自然;你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
⑤踏着这支旋律的节拍,走入社会,也走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依然钟情于听山,依然拥有这支旋律,并矢志不渝地前行。
⑥“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这是古人的摹状。但是,你目游其中,会看到它们始终不移地在天际描绘出的浪漫而有致的“五线谱”;你心骋其间,能听到另一支旋律——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
⑦据史书记载,汉建安16年,刘备为了实现其谋臣诸葛亮提出的据益州、复汉室进而逐鹿中原的战略,率精兵驻扎在这里,偏安益州的刘璋也“延至北山”。他们“饮酒乐甚”之余,登山远望,夹江两岸的沃野良田、富庶丰饶尽收眼底,刘备想其不久将为己有,便欢曰:“富哉,今日之乐乎!”他如愿以偿,夺隘取关,进而有了蜀地,建立了蜀汉政权。站在山顶,遥想一千七百多年前:如果没有那一阵阵隆隆的鼓声,或许就没有三国的鼎立和蜀汉的繁荣及富庶,也不会有今天这座据史建造的“松柏茂密,篁秀花明,溪壑清幽,景色迷人”的苑囿。
⑧然而,时代之脚匆匆地前行,那一阵鼓声早已沉积为一段历史、几行碑文和一丛丛萋萋荒草,代之的是一阵又一阵时代的潮音。10多年前,当第一批建设者来到这里,便种下了第一个希望——给这寂静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接踵而至,第二批、第三批„„他们用双手创建了校园、公园、疗养院,也创造了这一方的社会文明、时代精神。你信步其中,不仅能听到大自然的旋律,而且可以听到时代的潮音,使你满心欢愉,也令你深味沉思。
⑨山如箜篌弹歌奏律,其实,生活在这一片群峦中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架架箜篌,他们所弹奏出的旋律,又岂是大自然所能媲美的?(原文有删节)
14.文中写了两次作者具体的听山经历及感受,请分别加以概述。(6分)
【答案】:(6分)①孟春黄昏后听山,以为山孤独、寂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②夏日午后雨中听山
,心灵受到洗礼,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15.文章第④段中说:“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不是寂寞的。”作者这样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4分)不矛盾。山没有城市和海的热闹与喧嚣,需要静坐聆听,因而“听山是寂寞的”;听山能听出自然
美的旋律,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所以“听山又不是寂寞的”。
16.文章第⑥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6分)①紧承上文听到的大自然的美的旋律,引出另一支“历史和时代”的旋律,是听山的进一步拓展;②领起下文对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的具体阐述;③丰富文章内涵,深化主旨。
17.请从表达和内容两个方面鉴赏文章的最后一段。(6分)
【答案】:(6分)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方法,语言形象生动而有力。赞颂了蜀川人民的创造精神,他们创造的社会文明、时代精神汇成了时代的潮音,这一潮音远远胜过山的旋律、历史的鼓声。
六、(15分)
18.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十五”期间,全国妇联与政府部门联手加强城乡妇女教育培训和推动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完成了三个目标,即培训200万下岗失业妇女,为200万妇女提供就业指导,多渠道帮助200万妇女实现再就业。同时建立了国家创业示范基地,组织了妇女创业师资培训班,发放了妇女创业循环资金,总结推广妇女创业孵化器、小额贷款助创业等经验,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妇女再就业信息指导中心,拓展了广大妇女的创业层次和创业领域。
答:□□、□□、□□、□□(4分)政府、帮助、妇女、就业。
19.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就以下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有理,语言简洁。60字左右。(5分)
“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的表情尴尬。这是发生在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的一幕。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小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一些孩子胸前的绿领巾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所以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教育其上进。
【答案】:(5分)①西安小学惊现“绿领巾”。这种做法违反了教育平等的原则,有损学生自尊心,甚而容易令孩子由此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②西安小学惊现“绿领巾”。剥夺学生佩戴红领巾的权利,校方的做法不合法不合规,“绿领巾”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和尊严,阻碍学生积极向上追求进取;③西安小学惊现“绿领巾”。这是歧视学生的体现,破
坏了教育“有教无类”的公平原则,不利于表现暂时落后的孩子健康、长远地发展。④西安小学惊现“绿领巾”。“绿领巾”事件会动摇红领巾在孩子们心目中神圣的地位,孩子们对于红领巾的尊重与认知将会淡化。(概括基本事实2分,观点鲜明正确1分,言之成理、语言简洁有力3分。)
20.阅读下面的示例,为提供的两组镜头分别设计画外音。要求主旨明确,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6分)
示例:[镜头]一个正在跑步的中学生,突然停下来,弯腰将同学扔在校园中的废弃物丢进了垃圾桶。
[画外音]拾起的是垃圾,收获的是成长,传播的是文明。
[镜头]一辆吉普车减慢速度,停在信号灯前,耐心等待闯了红灯的孩子们过去。这个时候,一名执勤交警对司机微笑,并且敬礼。
[画外音]_____
[镜头]晚自习结束后,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室,最后,教室里空无一人,日光灯一直亮到天明。
[画外音]_____
【答案】:(6分)[画外音]礼让三分,显示你对生命的珍爱;文明交通,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
[画外音]亮了一夜的日光灯,丢了一时的责任心。(价值取向2分,观点体现主题2分,有一定感染力2分)
七、(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有位割麦人突然发现,他的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泛着青色。于是他决定等着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割麦。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候,其他所有的麦子却都已经落地。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第四篇: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成都市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恻隐(câ)执拗(niù)忧心忡忡(chōng).... B.剽悍(piāo)黄晕(yūn)鲜为人知(xiān)... C.挑衅(xìn)屏息(bǐng)如坐针毡(zhān)... D.溅落(jiàn)憔悴(cuì)跋山涉水(bá)...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谶语,原野上怪涎的风。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也划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来。D.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 详:详细 B.造饮辄尽 造:到 ..C.曾不吝情去留 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 不以物喜 ..B.亲旧知其如此 其真无马邪 ..C.既醉而退 学而不思则罔 .D.无怀氏之民欤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 10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①,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②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咏梅》)③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2)请在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牧的《泊秦淮》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猴年说猴
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
③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猴”与“侯”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猴被称为“避马瘟”即由此而来。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直到今天,中国云贵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
④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猴,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在各类工艺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
⑤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猴。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
(选文略有删改)
10.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分)
11.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什么方法,第④段划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2.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五、作文(60分)
13.进入中学,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细琢磨过“散步”
/ 10 这个寻常的词语呢?“散步”,可结伴同行,也可独自一人;“散步”,可在自然的田野,也可在精神的天地„„生活中,我们需要奔跑,也需要“散步”。
请以“散步”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2分)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2分)A.无可奈何花落去 B.风住尘香花已尽 C.簌簌衣中落枣花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
【注释】①殄瘁:此指摧残。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③彗帚:扫帚。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 10
④
②
③
①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竹本固 固:牢固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求:探求 .C.不终日而毕 毕:完成 .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贻:留给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2)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5.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我挣脱了跟着我并想留住我的圣·约翰。这轮到我处于支配地位了。我的力量在起作用,在发挥威力了。我告诉他不要再提问题,或是再发议论了。我希望他离开我。我必须而且也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从感恩中站起来——下了决心,随后躺了下来,并不觉得害怕,却收..到了启发——急切地盼望着白昼的来临。
白昼来临,拂晓时我便起身了„„
以上这段文字是小说《简·爱》中的选段,根据小说情节发展,“我”下的“决心”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答。
7.在内容的选择与表达上,下面哪一首小诗与冰心的《繁星·春水》中的作品更为接近?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做出判断。并简述理由。(2分)
A.母亲啊/您是繁茂的大树/我是归巢的鸟儿/暮色四合/我藏进您的心中 B.母亲啊/您是繁茂的大树/树干上的条条斑痕/都是您辛劳岁月的见证
(二)现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海子爷与老雪狼
郭雪波
①漠北。苦寒之地,有一大泽,老百姓管它叫天海子。天海子西畔一隅,扎着一座地窖子,里边住着海子爷。
②可以这么说,天海子周边百里就剩海子爷这么一位两条腿的活物了。当初大迁徙,儿孙们跪着求他,一块儿走了吧。海子爷晃脑袋说,不。儿子说,这儿已没法活人了。海子爷说,我有法活,开春儿我就往海子边儿撒草籽儿插树条子。儿子没辙,留足过冬食物抹着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了。可没有熬到过年,一场沙尘暴就把他的房子卷翻了,老汉便挨着天海子挖了一个地窖子穴居起来,就如一只老狼苦守着这片被弃的土地。
③天海子边崖下有一洞穴,洞口上遮着沙蓬子。海子爷每天那经过都要吹吹口哨。那丛沙蓬子下便有了动静,若有若无的两点绿光十分微弱地在那里闪动。海子爷的嘴角呈现出
/ 10 微笑,心说:老伙计,还活着,活着就好。
④如往常一般,海子爷到天海子冰面,就往冰窟的深水放鱼钩鱼线。等着鱼儿咬钩。今天的头条鱼,半个时辰之后才上钩。海子爷从钩上取下那条鱼往身侧土筐里扔,习惯地回头望了望,想到不远处蹲着的老雪狼,兀自笑了。每当扔头条鱼时,他都会这样。
⑤那是三年前的事。当他把头条鱼扔进身侧土筐里,转瞬,鱼就被一只老狼叼走了。那老狼一瘸一瘸的,跑起路来歪歪扭扭,海子爷很快就追上了。他惊诧了:这老雪狼竟是他多年前的“冤家对头”——当年被人们围剿后逃脱的那只母狼。海子爷还清晰地记得,它和一只公狼被大伙围剿到天海子边,公狼为保护它而掉进天海子的那一刹那,它惨烈的嚎叫。想到这,海子爷盯视片刻,挥挥手说,你走吧!老雪狼低垂的雪色长尾冲海子爷摇了摇,咬着鱼蹒跚而去。海子爷一直目送着它回到天海子边沙崖下的那个洞穴,他终于相信了母狼一直守着天海子的传说。
⑥想到这些,海子爷便心生感叹。在冰天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里了。这些年,他们仿佛就成了一对彼此熟悉的伴儿守在这片荒漠。
⑦海子爷每天钓完鱼,路过老雪狼的岩洞,总要从筐里拣出一条鱼,扔过去。老雪狼待他走远,便从那丛沙蓬子后走出来,找到那条鱼,冲着海子爷的背影呜呜嚎两声,便转回穴内。今天也不例外。
⑧当日夜里,北风刮得紧。天海子边传来老雪狼的哀嚎。一早醒来,想到老雪狼昨夜的哀嚎,他放心不下要去看看。到了洞口,海子爷依旧吹起口哨,似有似无的绿点过了好久才出现,他松下心来。
⑨他下到天海子的冰面,凿了两个冰窟把鱼线放下去。可等了半天鱼就是不咬钩,海子爷冻得坐不住了,装备收线回家。突然,鱼线哧溜溜往水里窜,海子爷大喊一声“好大的鱼!”他拼命拽住线不松手。大鱼拼命地往水下逃窜。他猛地一个趔趄,便被那根鱼线倒拽进了冰窟里。海子爷从水下挣扎着冒出头,攀住冰窟边沿,攀爬,滑落,他的四肢开始变得僵直、麻木,海子爷有些无望了。突然,他的衣袖被什么紧紧地拽住了,抬头一看,竟是那只老雪狼。此时,老雪狼一双昏花模糊的老眼冒出很强的绿光,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
⑩“谢谢你,老伙计!”海子爷冻紫的嘴巴张了张。
11唿儿——唿儿。老雪狼的喉咙里滚动有声,显然催促着海子爷赶紧使劲爬。可他麻木○的四肢已经不太听使唤。老雪狼恼怒起来。呜呜低吼着,咆哮着,又拉又拽。老雪狼不走,也不松口,只一个姿势,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慢慢地,它的身体变得僵硬,它的尖嘴自咬上海子爷的袖子就没有松开过。姿势也没有改变过。渐渐地,它的身躯连着海子爷一起被冻硬冻僵,纹丝不动了。
12海子爷和老雪狼就成为一对连体的活标本,仿佛是一对冰雕矗立在天海子空旷的冰面○上,成为天海子的一部分,守护着这片天和地。
8.小说中的“海子爷”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9.第⑤段插叙海子爷和老雪狼之间的哪些往事?有什么作用?(4分)
10.文章画线处两次描写老雪狼救海子爷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1.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对故土的眷恋和坚守,也有人认为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你认
/ 10 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这篇小说就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初中三年,语文书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伙伴,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12分)(1)下面是《成都商报》有关2013年语文教材调整的一则材料,请根据内容,概括出本次教材调整的四个特点。(每点不超过5个字)(4分)
昨日,本报记者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上看到《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修订情况介绍》。文章称,本次修订工作历时十年。自2004年始,编写组三次前往各地调研,2011年3月申报统编教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完成统编教材编写、审查、修改等工作。
2013年出版的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均有改动。人教社专家称本次调整涉及框架微调、阅读单元调整、课文调整、增加写作内容、减少综合性学习、明确单元学习目标等诸多内容。七年级上册选文没有见到鲁迅等作家的九篇作品,取而代之的是贾平凹、丘吉尔等中外作家的作品,包括本土作家马及时的《王几何》。选文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让人耳目一新。
此次语文教材的调整,引发了全国各地教师、学生、家长,包括新闻媒体的关注。尤其鲁迅作品的减少问题,更是掀起了讨论的热潮。
(2)精心设计的“阅读导语”,为我们理解语文提供帮助。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导语”,编者以人们对鲁迅的认识起笔,又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请结合课文内容,将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注意语意连贯。(4分)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 ①,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 ② :灿烂的春光有童真,③ ; ④,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3)六本语文书中,无数经典人物令我们难以忘怀。请仿照示例,在下面的课文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不要求句式完全一致)。(4分)
王几何(《王几何》)老头子(《芦花荡》)香菱(《香菱学诗》)奥楚蔑洛夫(《变色龙》)
示例:
泥人张:一门最底层的手艺,让人忘记你的真名;你用一团泥巴,找回了尊严。
/ 10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成都市二○一六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A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D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答案】①温故而知新 ②只有香如故 ③留取丹心照汗青(2)【答案】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10.【答案】①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 ②猴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 ③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11.【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的写出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12.【答案】不恰当。因为这篇说明文主要说明了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是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说明阐述的。而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不是人们喜欢猴的根本原因,与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关系不紧密,所以不恰当。
五、作文(60分)
13.略 参看评分标准
/ 10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1.【答案】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当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觉得此处别有天地,如仙境一般。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身处幽居碧山,心里一片轻松坦然,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2.【答案】C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3.【答案】B 4.【答案】(1)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
(2)贤才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赏识和任用贤才的人来加以区别。5.【答案】文章末段,作者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阐述了“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认为贤才是不能自我显示其才干的,只有掌权者赏识和任用贤才才能充分发现贤才的才干,从而培养、重用他。解释了作者希望“用贤者”能够识才、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答案】“我”下的“决心”具体指:简爱离开圣·约翰去找罗切斯特。7.【答案】A
(二)现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8.【答案】海子爷是一个倔强、有恻隐之心、坚守故乡的人。当他的家人劝说他离开这个苦寒之地时,他坚持留下,苦守土地,能看出他的倔强。他在多年前放掉了老雪狼,并时常拿鱼给它吃,时刻惦记它的生存状态,由此可以看出海子爷有恻隐之心。从“在冰天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里了”能看出他对故乡的坚守。
9.【答案】这段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补充了多年前海子爷放走了老雪狼的故事,体现了海子爷的恻隐之心;照应并说明了上文海子爷为什么要“习惯性地回头”“兀自笑了”以及老雪狼蹲在不远处的原因。同时,为下文老雪狼救海子爷做了铺垫。
10.【答案】这句话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来老雪狼救海子爷时拼尽全力、不顾一切的样子,体现出老雪狼报答海子爷的决心。
11.【答案】(1)我认同第一个观点。因为无论是代表人类的海子爷还是代表动物的老雪狼,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漠北,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故土,即使有别人相劝,即使面对着生活的困境和孤独,都依然坚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表现了对故土眷恋和坚守的主题。
(2)我认同第二种观点。因为当海子爷遇到危险的时候,他曾经帮助过的老雪狼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他,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人类善待自然时,自然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的爱护和尊重。互相关爱早就了这样的“永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抛弃对方,还在 9 / 10 一起,可以为对方牺牲自己,所以我们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小说的主题。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1)【答案】经历时间长 涉及内容多 鲁迅被减少 各册均改动
(2)【答案】①他的严肃、庄重 ②另一道风景 ③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 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
(3)【答案】王几何:一手最标准画技,让人给了你形象的绰号;你用幽默风趣,传授做人的道理。
老头子:一个最平凡的船夫,没人记得你的名字;你用机智勇敢,成为孩子眼中的英雄。
香菱:一个普通的女子,没人相信你能写好诗,你用你的痴迷,写出优美的诗篇。
奥楚蔑洛夫:一个平凡的巡警,人们有困难会寻求你的帮助;你却因你的势利眼,成为了天大的笑话。
【译文】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象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 10
第五篇: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我国将自 12 月 1 日起,对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进行下调。之所以要降低关税,一 方面,进口关税降低后,各类日常消费品就必然能以较低廉的价格进入国内市场。这定 然有利于丰富国内市场选择,也定然引导国内供给体系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中央提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目标已有好几年,但是不少企业仍然停留在旧有的思维模式上,一些产品明明在市场上已经少人问津,但企业仍在按部就班地生产,导致效率低下。如 果有大量进口消费品进入,在消费者的选择下,就势必会对落后的消费品形成挤压作用,这类企业也势必会加大自主创新改革。
①进口关税降低后,不一定各类日常消费品都能以较低廉的价格进入国内市场。
②____ △ _。③____ △_ _。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近日,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说:“在中国,说
一个人厉害,有力量有能力,会说这个人有‘背景’,而我的‘背景’是中国。这个曾经历了无数苦难,遭受了无数灾难的国家,一直矗立在我身后,她除了给我意志之外,一直向我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独特的、价值连城的写作资源。三十多年前,她以她内在的
生命冲动,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格局,从此面对世界,并表现出了强烈融入世界的欲望,正是因为如此,她看到了世界,而世界也看到了我——我的文学作品。我愿意一辈子站
在这个‘背景’下,一辈子做一个‘有背景的人’。”
读后,你有何思考和感悟?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成都七中高 2018 届高三一诊模拟题参考答案
1.A(B 项张冠李戴。国破家亡的是王夫之等知识分子,原文中说剧作家是“进步的”。C 项扩大了作者追求的范围,原文是“其创作者不片面追求‘票房价值’”。D 选项无 中生有,原文只说“明清优秀戏曲作家在理论上有自觉追求”,并未说就是“‘意、趣、神、色’的完美统一”的理论。)
2.B(文章以《长生殿》《桃花扇》为例,证明其作者“苦心孤诣才进行写作”,《长 生殿》不能表现其作者“认真检索文献”。)
3.D(“运用伎艺性表演”只是戏曲创作规律中的“色”中的一种,缩小了对象的外延。)4.B(并无夸张手法)
5.(1)南疆的自然风光是金色的,广阔的沙漠,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都使南疆浸透在 无边无际的金色中。(2 分)
(2)南疆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庙宇、千佛洞、古城遗址等深远而厚重在荒凉的大漠 中绽放着金子般的光芒。(2 分)
(3)南疆会使身处其中的人深受金色的感染,留下金色的回忆。(1 分)
6.(1)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1 分)。先写南疆总体的人文与自然景观(1 分),再分写游览清真寺、千佛洞、古城遗址、胡杨的感受,(1 分)最后总结全文,以自己 被金色感染作结。(1 分)(2)全文也以“金色”为线索(1 分),很好地组织起材料,贯穿全文(1 分)。7.B(导致城市内涝日益严重的原因是城市扩张和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