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1-8课
一知礼守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知礼守规。
5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知礼守规,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
1正衣冠 重礼仪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学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衣着得体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资料。
学生准备:1自己搜集有关衣着的诗词、文章资料。
2水彩笔、小镜子、梳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观察图片,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生:喜欢衣着整齐的孩子。„„ 板书课题:正衣冠
重礼仪
二、诵读感悟。
1朗读感悟,读准读顺。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论语·尧曰》
师范读,生读。2质疑释义。
教师出示课件,为生解读句意:
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严地使人望而有所畏惧。3背诵原文,诵出节奏韵律。
三、绘本启智:
1读故事《刘琎束带》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因为他心中对哥哥敬重,所以很重视礼节。2出示容止格言:
南开中学的容止格言:并进行讨论: 面必净:不仅是说脸要洗干净,主要是讲究卫生的习惯。发必理:指头发必须梳理整齐,长了要理,乱了要理。衣必整:指一个人的着装要整齐,着装要得体。钮必结:指一个人穿衣时要系扣子。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指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健康向上的体态形象是美的。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指人的气色表象。我们常看到人生气时,气色难看,表象也难看,如果人经常生气,气色表象不好看,人也容易变得丑陋,轻者伤身体,重者危及生命。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颜色:面容、脸色;宜:适宜、应该;和,和气、和善;静,安静,平静、文静;庄,庄重、端庄。
四、知行合一:
师生总结:面洁净,发梳齐。衣穿好,领整平。鞋穿对,带系紧。帽戴好,仪端正。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拓展演练:
比一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整理好衣裤。
六、星星点灯:
同学们,从今天学习开始,谁能做到:1早晚要洗脸。2扣好衣服扣子。3系紧鞋带。如果能做到,请把相应的灯涂亮。
七、板书设计:
正衣冠
重仪表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论语·尧曰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衣着干净整洁,直接影响着自身想象,同时也反映了对他人的尊重。所以我们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仪表形象。
2步从容
立端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家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坐、立、行姿势对我们生活、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礼仪。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答题板。
学生准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有关仪态的诗词、文章的资料。
2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出示两组照片,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张?为什么? 师生小结:标准的坐、立、行姿势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步从容 立端正(揭示课题)
二、读典明理:
1朗读感悟,读准读顺。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弟子规》 师范读,生读。2质疑释义。
步:走路。从容:心情舒缓、不慌不忙的样子。立:站立。端正:抬头挺胸。揖:拱手礼,双手抱拳,弯腰行礼。深圆:指弯腰鞠躬的姿势到位。拜:低头行拱手礼,或跪下磕头行跪拜礼。
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站立时身体要端正,行礼的时候要真诚恭敬。
三、绘本启智:
1读《戴晞被免》,同学们受到什么启发?
生:一个人再有才华但不注重礼仪,也会一事无成。说明重视仪表的重要性。2周朝的礼拜形式:
课件出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素拜。前三拜也属“吉事之拜”。3寻找生活中不正确的姿势对身体的危害?近视眼,驼背等。
四、知行合一:
1出示儿歌:
坐如钟,头要正。腰板挺,脚放平。行如风,步履轻。头不摇,身不晃。站如松,挺胸膛。昂起头,看前方。坐立行,有精神。讲文明,利健康。2同桌做一做,互相学习纠错。
五、行为演练:
1鞠躬:是向他人表示尊敬的一种无声语言,动作虽然简单,但要求我们在行鞠躬礼时要做到手到、身到、神到、情到。
2鞠躬礼常用的三种度数:十五度鞠躬也叫起身或点头致意,一般用在正式场合长辈对晚辈的礼貌回应。如老师度学生,家长对晚辈。四十五度鞠躬叫半鞠躬或平礼,是地位或辈分相等的人之间的友好问候方式。九十度鞠躬叫大鞠躬或深礼,是代表晚辈对长辈或地位下阶对地位上阶的恭敬或敬仰。
六、星星点灯:
七、板书设计:
步从容
立端正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弟子规》
八、课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文明礼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坐姿端正,站立挺直,上下楼梯右行礼让。容有度
言有章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朗读时注意节奏韵律,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幼学琼林》这部启蒙读物的丰富内涵。3培养学生养成文明就餐、乘车、观影、待人等方面的礼仪习惯。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幼学琼林》、孔子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一说你对《幼学琼林》的了解。今天,我们学习——容有度 言有章。
二、读典明理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2学生读。
3教师讲解句意:人的仪容举止固然要适宜合度,说话更应有条理、合文法。
三、绘本启智。
1我们讲一个《孔子求教》的故事。
2讨论一下,孔子在向老师求教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恭恭敬敬向老子行弟子礼;进入大厅再拜后才坐下;离座回答老子问题;孔子说话很谦虚„„)
3我们也要学习,从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对别人的尊重,值得我们后人敬佩。
四、实践延伸、知行合一。
分小组讨论如何进行:文明就餐;有序乘车; 学生汇报。文明小常识。小学生文明就餐礼仪 1饭前要洗干净手。2排队有序不讲话。
3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发出声音。4桌子上不掉饭粒。5饭后凳子放归原处。
五、拓展阅读。
陈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小儿语》 释义:待人接物要沉着冷静,说话要平和从容。言行不庄重会被人嘲笑。
六、星星点灯
七、板书设计:
3容有度
言有章
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
——《幼学琼林》
八、课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无论一个人有没有多大的成就,都应该注意自己的仪容和言谈举止。因为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能流露出你的修养和品德。不学礼
无以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让学生懂得言行举止会影响到别人的情绪,以真诚心、恭敬心待人,别人也会尊重你。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公共礼仪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看一段《裴秀学礼》的故事视频,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揭示课题——《不学礼 无以立》。
二、读典明理
1出示句子: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礼记·曲礼》
2教师读,学生读。
3理解句意:人不能不学礼。礼的作用就是让自己谦卑,同时还要尊重别人。
4背诵句子。
三、实践延伸
碰鼻礼——新西兰毛利人至今保存着古老而独特的见面问候方式。这种礼节要求主人与客人见面时必须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或更多次。相碰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说明礼遇越高;反之,礼遇越低。
四、知行合一
懂得:互相谦让知礼仪。热情鼓掌懂礼仪。
右行礼让守礼仪。待人接物讲礼仪。
五、拓展阅读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弟子规》
意思:说话时要口齿清晰,吐字时要舒缓顺畅。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更不要说得模糊不清。
六、行为训练
行路上,整衣装;守规则,要礼让。
乘公交,守秩序;依次上,不拥挤。
做观众,讲文明;口无声,手无扔。
图书馆,要肃静;声要低,走要轻。
观展品,要谨慎;勿触摸,勿挡人。
去旅游,利人行;礼外宾,展新风。
七、星星点灯
八、板书设计: 不学礼
无以立
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礼记·曲礼》
九、课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明确了:在生活中,只有懂礼仪,行礼仪,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并让自己走向幸福的人生。
二尊敬师长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尊敬师长。
5让学生懂得尊师敬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
5长者问
须辞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礼记 ·曲礼》的魅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让学生懂得做子女的,如果仅是能养父母,却不尊敬他们,更不能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就不算是真正孝敬的道理。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有关曾子和敬老礼仪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孩子不是很礼貌地回答爷爷提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课题——长者问
须辞让
二、读典明理
1读句子: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礼记·曲礼》
2对照拼音,看谁读得好?(鼓励学生自信的朗读,体会句子的韵律美。)
3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讲解:跟长辈商议问题,长辈有所问,如果不推辞谦让就回答,是不合礼仪的。
三、绘本启智
师:绘声绘色地朗读《曾子避席》 问:曾子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师总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师:你还知道关于曾子的哪些故事? 生交流,师总结。
四、实践延伸
自己阅读《爱的唠叨》,谈谈自己的体会。如从奶奶“唠叨”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奶奶的唠叨充满了对自己的关爱。
五、知行合一
从课本中提供的资料袋中任选一个,谈谈自己是如何做的?或者说怎样做才好?
“态度恭敬”“音量适中”“注视对方”“认真倾听” 小组讨论交流,选一两个学生进行交流,并补充。
六、拓展阅读
师引出弟子规中的名言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弟子规》
教师领导,学生跟读。学生角色体验朗读。
教师释意:路上遇到长辈,要赶快走上前去行礼问好。长辈没说话,就退到一旁恭敬地站着。
七、行为演练
师:同学们,你多长时间去奶奶家看望一下?看望外公时会给他带小礼物吗? 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
1常去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看望。2经常打电话问候老人。3精心为老人准备节日礼物。4耐心听老人教导。5不顶撞老人。
八、情感升华
如果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怎样去做? 与长辈说话时要音量适中。同长辈谈话时要用眼睛注视对方。
九、板书设计
长者问
须辞让
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礼记·曲礼》
十、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明确了做子女的,如果仅是能养父母,却不尊敬他们,更不能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这就不算真正的孝敬。
6天地民
孝尊长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的章句,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初步了解“老人节”,懂得老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老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受到后辈的尊敬。
3让学生从小做起,心中要有对长辈的尊重,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尽孝道。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信陵君、敬老礼仪、老人节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敬亲孝亲的视频,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值得学习?揭示本节课的学习题目——天地民
孝尊长
二、读典明理:
学生自学后领读: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孝经·三才章》
教师释意: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是人类首要的品行。尽孝是为人子女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判断一个人本性善恶的最基本的标准。
三、绘本启智:
教师朗读《信陵君敬老爱贤》的故事,学生思考:信陵君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对人真诚有礼貌,在哪都受欢迎。
四、知行合一:
请同学们针对“早晚安,挂嘴边”“请教时,要谦虚”“见长辈,用尊称”“勤做事,多行孝”四个画面,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如何做的。学生代表发言。
五、实践延伸:
教师介绍老人节的来历。1989年,我国把农历的九月九日“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提出要求:重阳节最好在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家过节。
六、行为训练:
出示敬长歌,大家齐声朗读。尊长跟前奉揖时,莫分左右论东西。只宜退后些儿是,此礼人人要尽知。尊长同坐椅须偏,少年处世只宜谦。莫夸停当休多说,问及方才对一言。
七、拓展阅读:
师出示,学生朗读。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弟子规》
教师释意: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同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八、情感升华: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能做到这几点吗? 见长辈用尊称。起床问候长辈道早安。睡前对长辈说晚安。虚心向长辈学习。
九、板书设计:
6天地民
孝尊长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孝经·三才章》
十、教学反思:
学习了《天地民
孝尊长》,大家又收获了许多的新知识,明确了一个人只有尊长敬长,才能够收获更多的人生财富。只要心中对长辈尊重,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尽孝道。
7尊师长
重学礼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尊师重教是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美德,每一个都要学会尊敬老师,做一个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的好学生。
3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绽放尊师重道德礼仪之花。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故事等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子路、李宗仁、教师节等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孝敬长辈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尊师长 重学礼。
二、诵读感悟:
出示诵读句子: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礼记·曲礼》 学生自己朗读,并诵读。学生领读。
教师释意:在路上遇见老师,要快步走到老师面前,身体立正,并向老师拱手行礼,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
三、绘本启智:
读《懂礼的子路》故事,并思考:子路看到老师路过,他立刻做了什么?孔子称赞子路是一个怎样的学生?我们要向子路学习什么?
师总结:子路对老师的敬重,从他长时间默不作声的鞠躬动作充分流露了出来。
四、实践延伸:
欣赏尊师故事《李宗仁敬师》,并思考:李宗仁的这位恩师是什么时候的老师?这位老师的样貌如何?李宗仁是如何对待这位老师的?你要向李宗仁学习什么?
师总结:虽然李宗仁的老师形陋貌丑,家境贫寒,但他不忘师恩,对其敬若父辈,这种尊敬老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五、知行合一:
师:请选取“尊师长,有礼貌”,“敬师长,认真学”,“信师长,常沟通”,“亲师长,勤协助”四个方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自己是如何做的? 学生汇报交流。
六、拓展阅读:
出示: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吕氏春秋·劝学》
师读,学生跟读。
教师释意:老师施行教悔的时候,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
七、行为演练:
让我们动手为自己的老师或家人制作一张贺卡吧!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学习。
八、情感升华:
师:无论是一个伟人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无论他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他都不应该忘记老师在自己成长道路上所花费的心血,要心怀感恩。完成“星星点灯”
九、板书设计:
尊师长
重学礼 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
——《礼记·曲礼》
十、教学反思:
学习了《尊师长 重学礼》,大家又收获了许多的新知识,明确了一个人只有尊长敬长,才会成就。老师在你的成长道路上花费了好多心血,要时刻感怀师恩。三人行
有我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体会《论语·述而》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搜集“身边的老师”的故事、资料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身边好老师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老师表扬学生的视频,引出课题——三人行 有我师。
二、读典明理: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学生自读并领读。
教师释意:许多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每个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三、绘本启智:
师读《一字之师》,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生代表发言。
齐己——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四、实践延伸:
自己读《我身边的小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己发言。
五、知行合一:
师:请从“老师教悔助成长”“同学相助解疑惑”“导游讲解增阅历”“空乘演示记安全”中,找一个角度,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和体会。生发言,师总结。
六、拓展阅读:
师:片言之赐,皆吾师也。——梁启超 师领读,生熟读。
师释意:即使是一句话的赐教,我都要把(他)当成老师。
七、行为演练:
“我来教唱歌”“我来教跳舞”“我来教折纸”从一个方面和小伙伴互帮互助吧!
八、情感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论语·述而》里的句子,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老师,只要虚心求教,乐于助人,就会感受到与人相处的快乐与充实。做一下“星星点灯”
九、板书设计:
8三人行
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十、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论语·述而》里的句子,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老师,只要虚心求教,乐于助人,就会感受到与人相处的快乐与充实。我们每个人都要学着做太阳,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愿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第二篇: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年级四班樊方芳
一、教材分析: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本册教材包括四个单元,共有14课。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 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是刚刚踏入学校的小学生们,他们对于这个陌生的地方有很多希奇感,对《地方课程》这本学科也有一种好奇的感觉,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大部分学生还不适应小学生课堂常规和日常行为规范,但是还有个别孩子未能脱离幼儿园时的习惯,如上课坐不端正、听课时爱讲空话等。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熟练背诵古诗,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韵律美,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品德、重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五、教学措施
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5、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6、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
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活动开展:
每两周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拓展活动或实践活动。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 制定教学计划
第二周曾子
第三周 墨子
第四周杂诗
第六周偶成第七周明日歌(节选)
第八周盘古开天地
第九周夸父追月
第十周嫦娥奔月
第十一周精卫填海
第十二周民间故事会
第十三周春节1
第十四周春节2
第十五周元宵节
第十六周清明节
第十七周孔庙与孔林
第十八周孔府
第十九周泰山
第十九周趵突泉
第二十周蓬莱玉崂山
第三篇: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下学期9-16课
第三单元 入则孝亲 第九课 父母呼 应勿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明白孝顺是做子女的本分的道理。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孝顺是做子女的本分的道理。课前准备:预读孟母断织教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不孝顺父母的人就是失去了起码的做人资格。做子女的如果不能顺从父母的心意,就没有真正尽到子女的本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父母呼 应勿缓”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平时父母叫我们,我们有没有马上答应,父母叫我们去做的事我们有没有拖延或者偷懒。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1)父母喊我快起床。(2)父母让我来帮忙。(3)父母叫我去学习。三)、读孟母断织教子和小猪乐乐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孟母为什么这样做?小猪乐乐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第十课 顺乎亲 以为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明白仁爱之心必须从爱亲人开始的道理。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孝顺是做人的根本道理。课前准备:预读陆绩怀橘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不孝顺父母的人就是失去了起码的做人资格。做子女的如果不能顺从父母的心意,就没有真正尽到子女的本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顺乎亲 以为子”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平时有没有做到孝顺父母,如果没有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1)爸爸妈妈请休息。(2)我给妈妈倒杯茶。(3)爸爸妈妈请先吃。(4)我帮妈妈做家务。三)、读陆绩怀橘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陆绩为什么这样做?孟佩杰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回家和父母做心心相印的行为演练,记住父母的生日和爱吃的东西。
2、学会为父母做点事,倒杯茶,做家务,捶捶背,唱首歌,聊聊天。
第十一课 亲有疾 细心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明白父母养育不易,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父母养育不易,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课前准备:预读文帝侍母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照顾无微不至,等父母年纪大了,我们也应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亲有疾 细心待”板书课题,齐读。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平时有没有做到照顾父母,如果没有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
(1)爸爸妈妈生病的时候,要学会照顾爸爸妈妈。(2)要多陪在他们身边,嘘寒问暖 三)、读文帝侍母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文帝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4、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拓展阅读《孟子.万章上》。
2、做个小小护理员,父母生病时要悉心照顾他们。
第十二课 亲其亲 孝爹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明白孝是人世间最高尚的行动。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孝是人世间最高尚的行动,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课前准备:预读鹿乳奉亲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只要各人亲爱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就太平了,一起走入“亲其亲 孝爹娘”板书课题,齐读。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怎么做才算孝顺父母?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1)多交流。(2)时问候(3)勤劳动(4)常陪伴
今天我们就 三)、读文帝侍母鹿乳奉亲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郯子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4、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拓展阅读《明亮天使》《劝报亲恩篇》。
2、做张感恩卡报答父母,席上想对父母说的话。
第四单元 亲和友善 第十三课 为君子 与人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理解与人为善是我们做人的道德规范。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与人为善是我们做人的道德规范,我们要乐于助人。课前准备:预读屈原背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意思就是君子最高的德行莫大于跟别人一起行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为君子 与人善”板书课题,齐读。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怎样才算与人为善,你们做过什么与人为善的事情?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1)乐于分享。(2)热心助人。(3)原谅他人。
三)、读屈原背米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屈原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4、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拓展阅读《一只手套》《唱导文》。
2、行为演练:当别人错怪了你,未向你道歉时„„.当别人无意中弄脏了你的衣服时„„
当别人在愤怒时对你说了气话时„„
第十四课近善人 远不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从小养成向好人学习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使学生从小学会向好人学习,做有益的事情。课前准备:预读庄公不悦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看到好的人或事就担心自己达不到这样;见到不好的人或事,就好像把手伸进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近善人 远不善”板书课题,齐读。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身边哪些行为值得你去学习,哪些行为要我们去杜绝呢?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1)是炽烈的怒火让人心寒。(2)是浓浓的关心让我温暖。
三)、读庄公不悦晏子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庄公这样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4、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拓展阅读《高原上的并蒂雪莲》《弟子规》。
2、行为演练:三省养善:1.每天的学习生活有没有不尽心尽力之处。
2.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心诚意。3.学到的知识,有没有时时温习、实践。
第十五课 多存善 不积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从点滴做起,多做好事。重点难点:
使学生从点滴做起,多做好事,不做坏事,日积月累。课前准备:预读舜隐恶扬善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不积累自己的善行旧无法赢得别人的认可,不积累自己的恶行就不会让自己身败名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多存善 不积恶”板书课题,齐读。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身边哪些行为是善,哪些行为是恶要我们去杜绝呢?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1)不摘花草你真棒。(2)和睦相处跟你学。(3)虚心请教你能行。(4)爱护环境当标兵。
三)、读舜隐恶扬善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舜为什么这样做?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4、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拓展阅读《将好事一直做下去》。
2、行为演练:学会宽容。
第十六课 善若水 利万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明白任劳任怨是高尚的品德。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不求名利,任劳任怨是高尚的品德。课前准备:预读盲人提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人最高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滋养世间万物,而不求任何名与利。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善若水 利万物”板书课题,齐读。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身边有没有善良的人的善行值得我们学习?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1)为灾区孩子捐赠图书。(2)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三)、读盲人提灯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盲人为什么还要提灯?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4、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拓展阅读《微尘在行动》《韩诗外传》。
2、行为演练:爱心捐赠。
第四篇:一年级上传统文化
一年级上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即墨区温泉中心小学
一年级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一、学情分析:
学生刚上一年级,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没有太多了解。所以这学期将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人。
二、教学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诵读原创经典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设五个单元,第一单元主题是“好学”,包括《1.勤学》、《2.善学》、《3.乐学》、《4.践学》4篇课文;第二单元主题是“孝亲”,包括《5.惜身》、《6.顺亲》、《7.尊亲》3篇课文;第三单元主题是“友爱”,包括《8.友恭》、《9.益友》、《10.求友》3篇课文;第四单元主题是“尊师”,包括《11.亲师》、《12.敬师》、《13.爱道》3篇课文;第五单元主题是“明礼”,包括《14.正衣冠》、《15.端举止》、《16.守规矩》3篇课文。教材选取的古诗文和绕口令都比较简短,琅琅上口,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五、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
六、教学措施:
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七、教法学法: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八、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勤学》 第二周:《善学》 第三周:《乐学》 第四周:《践学》 第五周:《惜身》 第六周:《顺亲》 第七周:《尊亲》 第八周:《友恭》 第九周:《益友》 第十周:《求友》 第十一周:《亲师》 第十二周:《敬师》 第十三周:《爱道》第十四周:《正衣冠》第十五周:《端举止》第十六周:《守规矩》
第五篇: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1、《笠翁对韵》(节选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五、课后拓展:收集对联。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节选一)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2、《笠翁对韵》(节选二)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节选二)。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节选二)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
1、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河、汉:奇:偶:吹竹:弹丝: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节选二)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
3、小儿语(节选)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切言动,都要安详。”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多媒体朗诵引发兴趣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板书设计: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4《治家格言》(节选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板书设计:
《治家格言》(节选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易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5《治家格言》(节选二)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人有喜庆„„便是大恶。”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背诵《治家格言》(节选一)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节选二)。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人有喜庆„„便是大恶。”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板书设计:
《治家格言》(节选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6《 名贤集》(节选一)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翻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呀(打一成语)
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板书设计:
《名贤集》(节选一)得人一牛,还人一马。老实常在,脱空常败。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7《 名贤集》(节选二)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一、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翻译: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板书设计:
《名贤集》(节选二)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 家和贫也好,不义富如何? 怕人知道休做,要人敬重勤学。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垒成高大。
8《逢老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逢老人》,作者是唐代诗人隐峦。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
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4、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龟虽寿》(节选)
2、读一读,背一背
3、比较一下两首诗中的老人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老人的古诗。板书设计:
《逢老人》 路逢一老翁,两鬓白如雪。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 幼女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 幼女词》,作者是唐代诗人施肩吾。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
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2、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乞巧》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介绍乞巧节的相关资料。板书设计:
《幼女词》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