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建设对策分析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建设对策分析
吴德兵
一、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数量总体不足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师数量增加远不及规模增长的速度。以武汉为例,按照教育部有关合格生师比的要求,中职学校平均缺口比例为22%。众所周知,中职教育倡导 “以能力为本位” 的教学理念,实践性教学环节比重很大,而实践环节多要求小班(或小组)教学,以保证教师对每一名学生的充分指导。因此,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其对教师
数量的要求更高。就国内情况而言,中职学校比较理想的生师比是15∶1及以下。由于数量不足,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非常大,长期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其带来的危害,一是影响基本教学质量; 二是无法保证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时间; 三是教师业务进修和企业实践等培训工作长期缺失。(二)整体学历(学位)水平偏低
教师整体学历(学位)水平是反映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保证中职教育质量的基本条件。按照教育部要求,中职学校获得高级职称教师应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但目前武汉中职学校的平均水平为30%,对于中职教育已经进飞速发展的武汉,教师整体学历(学位)水平偏低。
(三)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较为缺乏
有关数据表明,目前中职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总量不足,队伍整体质量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为年轻教师居多,研究生学历学位比重偏低,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偏少,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匮乏。普通高校在评价教师队伍结构时,有一个指标叫做 “团粒结构” —— — 学科建设除要有作为领头人的学术大师之外,其梯队成员的群集也非常重要。中职学校也有 “团粒结构” 的要求,即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队伍应呈合理比例结构。每所中职学校并不要求所有的专业都能聚集到很强的力量,但却必须在若干专业上有自己的特色,形成品牌。(四)“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双师” 素质与 “双师” 结构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一项特殊指标,也是影响中职学校办学质量与特色的重要因素。当前中职学校的 “双师型” 教师队伍尚未真正形成。主要原因有: 由于多数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依然沿用传统的学科性课程模式,学校教学与工程实践缺乏紧密联系,学校在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缺乏紧迫感; 由于教师总量不足,教师的教学工作处于超负荷状态,难以安排真正具有实效的企业实践进修和培训,教师企业工程经验与实践能力普遍较弱;由于体制机制的制约,真正承担课程教学工作的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不多,尚未形成由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构成的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工作
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是搞好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也是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应全面分析队伍现状,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科学预测未来五年教师资源的需求状况,就教师队伍的发展规模、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以及 “双师” 要求等提出建设目标,并制订相应的教师资源开发的策略与措施,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进程。除编制教师队伍建设的五年发展规划外,中职学校每年还应制订具体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确定年度工作目标,提出工作方案、具体措施、工作进程、考核方法等,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二)加强与规范新教师的招聘工作
中职学校的教师数量不足,应加大新教师招聘力度,尽快改善生师比不合理的状况。招聘应届毕业生原则上应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学校要根据专业发展需要,组织专门力量,到高水平的大学开展宣传和招聘工作。学校必须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完善教师招聘制度,制定科学的工作流程,确定科学的测验方法来考察、鉴别人才,做到全面考察、客观分析,防止主观性和片面性。要严格执行考核程序和录用标准,提高教师招聘工作的规范性和招聘质量。学校应按照专业需要、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要求,注意招聘工作的均衡性和梯次性,防止同一年录用相同年龄段教师的数量过多,造成今后晋级、进修及使用上的矛盾。
(三)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中职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首先应考虑从行业企业引进优秀人才,吸引既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又具有出色专业技术能力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来学校工作。这样的高层次人才,不仅能满足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而且由于他们本身就是本行业或专业技术领域的专家,可以迅速带动新专业的起步和发展,或者使原有专业的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某些专业与学科也可以从高校引进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及管理人才。这些来自高校的教授学者,可以加强中职学校的学术建设工作,提升本专业的学术发展水平,带动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四)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有了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为了形成合理的“团粒结构”,还必须培养一批政治业务素质高、教育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学校要制订导向政策与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抓紧培养造就一大批中青年业务骨干。学校应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评价、流动、分配和保障机制,营造有利于中青年骨干教师健康成长的氛围。应集中优势力量,尽快形成以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为领头羊、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专业学识与实践能力互补、梯队结构合理的专业发展团队。应建立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评选、培养、支助、考核、激励等机制。学校应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资金投入,设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并逐步提高额度。(五)加强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
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企业工程经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学校 “人才强校” 战略的重要内涵,也是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所在。一方面,学校应加大从企业直接招聘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力度,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发挥他们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优势,发挥他们熟练运用行业企业现行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的优势,实现中职课程教学与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对接。另一方面,学校应高度重视现有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建立教师定期带薪脱产培训制度,建立教师的企业实践制度,有计划分步骤地安排专业教师前往企业开展实践进修,积累工程经验,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学校可以通过政策导向,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工作,不断提高科研与开发能力,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学校应加强教师企业实践进修的管理工作,科学安排进修实习计划,减少教师实践进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加强过程管理,全过程、多方位地对实习教师进行考核; 加强教师实践进修效果评价,组织相关专家组,通过实习报告、答辩以及操作示范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评价,各项材料存入专业教师企业培训档案。(六)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从国外的情况看,美国的社区学校、英国的技术学校、澳大利亚的TAFE学校、德国的双元制等兼职教师都占到50%~60%。对照我国中职学校的情况,兼职教师数量明显偏少。中职学校应适当扩大兼职教师数量,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一是积极、富有创造性地挖掘兼职教师资源,选择高质量的企业技术人员,建立 “兼职教师库”。二是制订与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相适应的兼职教师聘用政策,在兼职教师的聘用待遇、时间安排等方面灵活创新,吸引更多的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来学校兼职任教。三是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在兼职教师的聘用标准上,参照 《教师资格条例》 等国家政策,坚守教师聘用的基本条件; 要加强师德建设,加强兼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之能够胜任教书育人工作; 要建立兼职教师岗前培训制度,进行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 要加强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管理,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
三、结语
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直接面向产业发展与经济活动第一线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中职教育在肩负光荣历史使命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亟待更新、办学条件亟待改善、专业设置尚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中职特色不明显,以及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队伍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等方面。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前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许多问题都与教师队伍密切相关,例如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中职教育特色问题等,师资问题已经成为中职教育发展的一个 “瓶颈”。因此,中职学校必须提高认识,励精图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尽快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参考文献] [1]舒志定:《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缺失与强化要求》 [2].《机械职业教育》
[3]盂庆黎:《加强中职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4].《成都行政学校学报》
[5]张金柱,刘永纯:《试论中职教师队伍建设》
第二篇:中职学校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
中职学校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
摘 要:在当今美术教育的培养阶段上,我们重点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经常出现重理工、轻人文,重视专业、轻视基础知识以及重视功力培养、轻视素质锻造,这种误区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是传统思想留下来的不良认知。仅仅注重技能方面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塑造以及提高。针对现状本文就对中职学校美术教育具体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职美术;现状;对策
根据新课改进程的不断促进,中职学校教育逐步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对于美术教育,陶冶情操、传播知识和对学生人格的定向培养,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也是中职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每一个中职院校都应该制定出对自己学校有益的策略,用来完善自己学校的所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不仅在美术学习上有一个好的发展,也帮助学生们在自己的综合素质上加以培养,得以提升。
一、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培养目标
对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来说,这个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方面的人才,更需要的是综合型的人才,在人文素养以及艺术素养方面都要具有一定的倾向型人才。在当今美术教育的培养阶段上,我们重点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经常出现重理工、轻人文,重视专业、轻视基础知识以及重视功力培养、轻视素质锻造,这种误区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是传统思想留下来的不良认知。仅仅注重技能方面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塑造以及提高。所以,在以后的美术教育的培养道路上,我们的教学目标要坚持以人为本,对学生未来的发展的实际需求加以重视,同时让老师给学生指导正确的职业理想。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以重视,也要在给学生讲解知识的同时对素质教育方面进行疏导。对学生职业道德进行优质培养,提升职业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坚定的发展目标。
二、中职学校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提高对教师的要求
对于教师方面,教师要明确好美术教育培养的目标,做好教案,将其整理好,作为美术教学的依据,给孩子做好指引,让学生减少就业难题,让美术教育促进就业,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学校也可以让学校的实习老师参与到实习教学当中,加以培养锻炼,让老师亲身体验教学方式,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教师。
(二)提高对学校的要求
对于中职学校,不能只是单纯地进行课堂教学,而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给学生们传递知识,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做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在素质培养的时候做好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普及。所以学校要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其办学特色主要突出在综合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和德智体美全方面提高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应该在学生教育的方式上要有其应该有的职业特征,在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能到企业单位上岗的人才。当今状况,很多的学校实行的“2+1”的培养制度,但是在这种培养制度上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学校因完成两年在校任务就对学生进行了放松管理。我们应该对实习一年的学习经历加以重视,因为第三年的实习阶段是整个三年的一个提升和一次突破。所以学校要对学生第三年的定岗实习加以重视,对学生的各种良好表现加以记录,给予鼓励。学校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在顶岗实习时的表现和实习的一些信息反馈,来调整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制定新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向,给学生做好指引,减少毕业后的就业难题,提高教学质量。
其中,最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就是校企联合办学。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可以通过学校来培养人才,然后,学校通过企业给学生就业方面提供保障,做好指引。让学生在工作时用心学习,在学习上用心研究本职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就业,快速上岗。同时,企业也可以投资学校,为学校教学条件提供帮助,提高学校教学条件和教学能力,使孩子能够接受到好的学习氛围,也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发展,职业学校和企业成了互不可缺的“铁饭碗”。美术教学应该注意多样化教学,在学校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户外艺术锻炼,在增进师生情感以及默契度的同时更是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气息,多增加一些美术课题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时候,能够和时代紧紧相结合。
所以,中职学校要想培养优良学生,必须要适应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做好孩子们的就业引导,在培养孩子们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要高标准严要求地综合性培养孩子,让孩子有着德智体美全方位的发展。做到以素质教育为主、专业教育为辅、主辅相结合的模式来进行教育。教师也要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拓展自己的职业范围,也要适应当今的新形势教育,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择一个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自我的教学效果,为中职学校培养更多美术人才。中职学校美?g教育应该多站在培养人才的角度上进行研究,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要做到重视,做到对症下药,不断挖掘孩子身上的学习潜能,增强孩子们的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作者简介:
王语,江苏省盐城市,江苏省阜宁中等专业学校。
第三篇:中职学校会计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
【摘 要】中职学校会计教育近年来面临发展瓶颈和竞争压力已是不争事实,高校扩招和社会对学历的追捧,从生源到就业都在挤压中职教育的生存空间。本文就中职学校会计教育现状进行简要剖析,探讨如何在竞争中找准定位,寻求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会计;中职教育;现状与对策
近年来,会计行业一般人才的就业率远低于其他行业,普通财会人员供过于求的状况较为明显,高校扩招后向市场投放的大量毕业生进一步压缩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空间。加之经费投入不足、生源质量下滑的现状,使中职会计教育面临极大挑战。如何在竞争中找准定位,谋求中职会计教育的未来发展之路,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中职会计教育现状
中职学校如何面对困境,加强自身建设,改善办学质量,拓展就业渠道,最根本的是要正视现实,认清形势,找出差距与不足并加以改进。
(一)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下降
在高校扩招,社会上学历追捧,普高热持续升温的情况下,中职学校普遍面临着招生难、生源质量下降的困境。按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普通高中还将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相当一段时期内,中职教育还将继续适应接收普通高中挑选后剩下的初中毕业生,生源数量和质量短期内都不可能有大的改观。
(二)教育目标模糊,教学方式陈旧 1.教育目标定位不清
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教育目标与高校教育基本没有差异,孰不知中职学校学生知识结构、基本功底、思维能力与高校学生存在不小差距,毕业后且不说理论和文凭不如高校毕业生,就是实践动手能力也可能因目标定位不清,没有得到充分锻炼。2.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的部分课程设置,远远超出了中职学生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范围,有些课程对高校学生来说也有难度。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应突出实用性和业务技能培养为主,加上中职学生缺少社会生活经验,一些常识知之甚少,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都受到限制,对他们来说开设一些能够学以致用的课程,适应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走进社会所需才是最佳选择。3.教学方式陈旧
尽管中职学校普遍接受自身的生源结构与素质与高校学生无法相比,也确实做出了各种尝试希望培养出与高校毕业生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毕业生。但实际情况是,传统理论教学仍占据主导地位,课程设置呆板,教师被动教学,不愿做出改变。部分学校虽然配备了网络、多媒体、模拟实验室等,但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满足,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未得到很好锻炼。
(三)教学环境落后,师资队伍薄弱
1.教学软硬件条件差,实践操作得不到保障 受办学规模和条件的限制,中职学校往往没有能力像高校那样提供足够的场所、齐全的设备。由于经费短缺,教学软、硬件的更新换代往往滞后于社会和行业的实际发展,许多学校的会计模拟实训实验室与实际脱节,达不到仿真教学的效果。2.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部分学校缺乏会计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教师比例小,“双师型”教师资源的匮乏。同时,教师后续教育培训跟不上,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教师没有财会实际工作经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仅限于书本,教学过程难免照本宣科,枯燥呆板,学生理解和接受困难,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四)毕业生竞争力弱,对口就业率低
由于文凭问题,很多时候中职学生只能看着用人单位的高学历门槛叹息,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求职困难,中职会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更不容乐观。对口就业困难,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学非所用,无法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用在工作岗位上,二、对策与措施
寻找出路首先要先找准定位,作为中职学校一方面要从自身寻找原因,另一方面要从为学生安排规划未来的角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中职会计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对策。
(一)做好宣传推介,吸引生源
如何规范中职教育招生市场,正确引导中职教育招生工作走上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 1.加大新政策、新措施的宣传解读工作
2012年开始,国家将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符合条件的学生实行国家助学金制度,资助他们在校学习期间的生活费用。应该说近年来,国家的支持使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发展,中职学校应当大力推广新政策、新措施的宣传解读工作,让新的助学政策家喻户晓,让众多困难家庭了解城乡义务教育和农村中职教育的免费措施。
2.全方位展示教育特色和成果,扩大社会认可度
中职学校招生困难也有部分原因是社会对中职学校的了解不够,存在认识误区,特别是会计行业中低职位相对饱和,受传统择业观的影响,家长对孩子未来就业期望较高。中职学校要想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必须拓宽渠道,多途径宣传和展示自己的专业设置、办学特色、办学优势、扶持政策、就业前景、创业成功典型等,让人们对中职学校有全方位的了解,促进学生和家长改变观念,消除偏见,更新传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二)重新定位中职会计教学培养目标
重新定位会计教学培养目标,要从教和学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改变教学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会计人才,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学观念,会计学科理论知识枯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可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1.以就业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适应市场需求
目前大多数单位已经从原有的手工处理会计信息过渡到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原有的部分课程与现实存在脱节现象。学校对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要适应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一些适应市场需求、技术含量高、相对前沿的专业课程,注重强调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毕业学生对口就业率高,所开设的专业才能具有的生命力。
2.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观念,营造学习氛围
一是要正确引导,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课堂教学要做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增加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二是要充分把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来,使学生不到实地就对教学内容有感性认知。三是要因材施教,科学采用授课模式。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讲究授课层次,教学应有从易到难的过程。四是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会计学科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相关制度、法律法规和会计理念不断推陈出新,没有持续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很难及时更新知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加快软硬件升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和改革,提升综合竞争力
一是从学校自身出发,积极探求改革方案,加强内部管理。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改变单一办学模式,加大校企合作,拓展毕业生就业和深造的渠道,将中职学校建设成具有多功能的综合性的培养基地。二是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完善和升级改造校园基础设施、设备。2.加快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培养,提高综合软实力近年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中职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把培训重点放在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训练方面,创造条件让会计专业老师到第一线亲自进行会计实务操作,熟悉会计各环节业务,掌握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在实践积累经验,并应用到教学实际中,同时,积极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取相应资格证书,争取达到更多的专业教师达到中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三、结束语
中职会计教育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加大特色教育,培养出既有高质素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生是基础,但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走出校园后如何得到社会认可,如何打造品牌,提升品质,拓宽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后续发展树信心,谋后路也是学校应当提上日程进行思考的课题之一。
第四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及对策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 要: 中职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培养和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现状让人堪忧。如何改变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困局,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是摆在每个中职德育教师面前当务之急的课题。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德A育教学 现状 对策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
1.中职学校传统的德育课教学往往是老师教政治知识,学生学政治知识,然而,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抽象性的特点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之间存在差距,思想政治课往往很难上,更不要说上好了,也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没有兴趣。
2.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在学生的眼里可有可无。他们认为,他们是来学技能的,学不学政治知识、知不知政治理论都无所谓。这样的态度就造成了老师在讲台上讲,台下学生爱听不听,固然,这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但这也和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形成的“说教堂”“一言堂”等形式有密切关系。在这种情形下,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知识的框架,对学生需要什么没有关注,因而不可能触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没有触动的教学,学生是难以参与其中的。
3.中职学校学生中存在对德育课厌烦现象,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学生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还在于教师所组织的教学过程单纯以教师教为主,忽视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影响中职德育有效教学的因素
1.思想观念不先进。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中心任务。在中职德育的教学中,无论是“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还是“哲学与人生”等德育课程,都是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作为总体目标。因而在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是硬道理”。否则,无论教学气氛多热烈,教师讲得多精彩,教师的教学都是低效的。
2.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在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德育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灌输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而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主导地位”变成“主体地位”,进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3.教学方法不灵活。新课程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相反,教师讲学生听等固定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学生发展,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也严重制约教学效率的提升。
4.教学目标不全面。在中职德育课的教学目标中,既要有认知目标和应用目标,更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目标,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现象比较常见。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因此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5.师生互动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从当前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即教师讲学生听,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
三、中职德育有效教学的对策
1.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为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为了让学生看一看工人工作的实际情况,增强质量、创新的意识,更好地落实能力目标。它的意义和作用是抄写式的书面作业无法达到的。
2.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德育课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影、录像、幻灯、照片、录音及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通过事先制作好的视听材料取代教师的口讲手写进行教学,比传统的教师口讲手写教学具有更多优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电教设备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具体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或其他数字化载体构建一个全新的网络化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资源库、教学网页展示教学资源,建立德育课在线网站,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构建充满生机、活力、个性化和开放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3.创新考试考核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德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其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形成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因而与其他学科相比,在考试考核方式上应有所不同。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中存在一个显著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中评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是一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德育学科的考试将逐步走向科学化,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试评价。既考查了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学以致用、落实到行动中的实际效果;既培养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能力,又发挥了学生相互之间互帮互学的积极性;既考查了学生的主观认识,又考查了学生的一贯表现。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学科的育人功能。
4.要有教学反思。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职学生的思想、年龄特点也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意识。每个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教学的效率才会不断得到提升。
总之,德育课是一门极为复杂的人文学科,它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需要有生动活泼的实践方法,大有学问可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德育课教师素质,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探讨和研究,必须深化教学改革。
第五篇: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对策
摘 要:本文以浙江省52所高职类院校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spss17.0)、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高职类体育师的师资队伍结构(组成的要素、稳定性影响因素、年龄、性别、教学、学历、职称、科研、师资来源、)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和分析,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希望能对其他高校、以及浙江省高职院校在体育师资建设方面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师资队伍 现状
1、研究对象
本文本研究以浙江省普通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师资为研究对象,研究总体涵盖浙江省52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本人从研究总体中随机选取浙江省30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院校抽取样本量为总体的62.5%,在每所高职院校中抽取其中的6名体育教师为研究分析样本,体育部门领导1名,(调查对象尽量做到覆盖不同地区、不同专业设置的职业学院)从这些学校采集详实、充足数据和资料,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以求达到提高分析的代表性和有效性的作用。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
3、结果与分析
3.1 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结构现状分析
(一)体育师资队伍年龄、性别结构
目前,我国高职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中35岁以下比例较大(52%)。而国外院校年轻教师较少,多数为35岁以上。如美国社区学院1998年专职教师的平均年龄49.3岁,这主要与高职教师需要有实际工作经验及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等方面要求有关。2015年以后,目前50岁以上的教师将逐步退休,41~50岁的教师将变成老教师,占教师总数约43.9%,30岁以上的占教师总数约52.2%,如图1显示,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在31-40岁年龄阶段的教师占绝大部分,占总体的42.5%,40岁以下占了65%,是体育教学的中坚力量,这与浙江省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有明显的关系,与国外高职教师年龄的分布状况有很大差别。我国高职院校处于发展阶段,教师相对比较年轻,因此,就会反应出教师整体的学历和职称相对不高,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科研能力相对薄弱,那就需要加大力度让这部分教师进行培训、进修,从各个方面得到提升来满足教学、科研的能力。
图1 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图
我国《全国高校体育课程评估标准》要求,大学120-150名学生配备1名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男女比例与学生男女比例应相对平衡。从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性别结构调查结果显示,男教师人数为105人,女教师人数为63人,男教师占总体的62.5%,女教师占总体的37.5%。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性别结构的比例大体上处于男多女少的1.67:1状态。现阶段浙江省高职院校在校上体育课的学生男女比例为1.3:1,这与《标准》要求的体育教师男女比例与学生男女比例相对平衡的要求不符,反应出浙江省体育师资配置有问题,亟待改善。
(二)体育师资队伍学历、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教师队伍中具有不同学历的人数的比例称学历结构。从调查显示:浙江省高职类院校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大致为,大专及以下学历占3.75%,本科学历所占比例为60%,硕士学历所占比例为35%,博士学历所占比例为1.25%。显然,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是以本科学历为主导,其次是硕士学历,最高学历博士屈指可数,与国外高学位比例来讲还有很大差距。这反应出,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
职称比例结构是反映师资队伍整体学术水平和能力素质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师资队伍能否支撑着专业的开办和教学、科研与开发。从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显示:浙江省高职类院校所接受调查的168名体育教师中,其中助教所占比例为24.12%,讲师所占比例为49.65%,副教授所占比例为22.73%,教授所占比例为3.5%。从数据来看,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显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比例为1:2:1:0.2,相对于根据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显示,教师专业职称的最佳结构应该是“棱形”的。就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来看,高级职称人员明显不足,这与体育教师本身的教学业绩、年限、科研能力等有很大的相关性,反应出了现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部分体育教师比较年轻,科研能力都很薄弱,工作能力和知识结构等都有待提高。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在引进人才时,更应重视职称和学历,多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人才。
合理的学缘结构应是“远缘交杂”,也就是说,一所高校的教师应来自五湖四海,而不应出自同一“源头”。教师来源的广泛性,有利于不同学术风格和思想的相互渗透和竞争,活跃学术空气。地缘结构一方面有利于团结互助,但也有不利于吸收外界文化、思想的不足,所以开放的地缘关系比较合理。